教师三年成长规划十篇

时间:2023-04-07 07:20:08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篇1

尽管大学所修的专业也是师范类的,但毕竟学校注重理论学习,在实际的工作中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小老师”,在自己的第一步上看来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

重新审视自己近半年的工作过程,似乎一直在不停地忙备课,“抓”学生,“盯”学生……可是,结果却差强人意。这一切在警示我,我的工作中存在偏差。与其说今天写下的是我对自己今后近三年的规划,不如说这是重新认识和调整自己的一次深思。

辛苦的工作,不尽如人意的成绩;课堂上的热烈的气氛,作业不够完善的答案;学生口口声声喜欢语文课,却没有很大的进步……这种种的矛盾让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一大忌:教而不实,我的教学缺乏系统性。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的是细水长流,水道渠成。我恰在这点上做得不够稳扎。我想我的三年规划就该从这里入手吧。

为了能有效的“对症下药”,我仔细地阅读了二期课改的内容,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记录下自己在语文教育和教学的规划安排。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新确定教学目标

在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声声呼唤中,语文二期课改新教材应运而生。二期课改语文教材的特点是:从材料的选择到体例的编排上都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正确清醒的在头脑中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它作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影响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筹帷幄。如何巧妙地利用教材所蕴藏的人文因素,如何艺术地处理教学中的种种矛盾,为学生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这是我要把握的教学方向。

二. 变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心灵,倡导全面对话

“深刻理解了语文学科的特性,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以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变革语文课堂教学,使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变革语文课堂教学,通过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摒弃居高临下包办式的教学,要摒弃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讲解;要摒弃机械的题海训练,真正以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的心灵,为他们铺设全方位、立体的交流渠道,为他们搭设经验分享、信息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平等、真挚的全面对话。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七个方面的对话”。这“七个方面的对话”是: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与老师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与网络媒体的对话。

如果真的是这样去做了,那么,我相信,学生必将从那些文质兼美,凝聚着人类智慧,流淌着人类高尚道德、美好情感的文章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以此唤起自己内心美好而崇高的情感,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珍视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在学业之余认真而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

通过语文教学,引领学生走出原先较为狭隘的个人世界,去关注社会的风云变化,去领略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去感悟人生的千姿百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也许这才是进行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和目的所在。

三. 规划细则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篇2

努力体现地方特色

河南省教育厅人事处处长张涛

教育人才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制订《教育人才规划》,是建设高素质教育人才队伍、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举措。

省教育厅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抽调专门人员负责起草工作。起草人员在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各地调研、认真分析问题、研究对策等基础上形成了规划初稿。

省教育厅相继召开了5次党组会和厅长办公会,召开各类学校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先后对规划文本修改近20次,并发送省人才和知识分子领导小组23个成员单位征求意见。文稿凝聚了各方面领导和有关同志的心血。

编制依据

编制我省《教育人才规划》的主要依据:一是紧密结合我省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等有关文件。二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我省九次党代会精神。三是河南教育人才在全国及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人才成长规律。

编制思路

一是体系上尽量与全国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和我省人才规划纲要协调一致。二是着眼于解决目前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三是把高层次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作为重点。四是注重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主要内容

《教育人才规划》共分五个部分:一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二是建设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人才队伍的主要任务。三是教育人才培养开发、评价使用、管理配置、激励保障的机制创新与支持政策。四是计划实施的重点工程。五是规划的组织实施。

创新点

在我看来,《教育人才规划》具有以下创新之处:

1.紧密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努力体现河南特色。《教育人才规划》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人才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大省转变,打造人力资源高地中的重要作用。紧密结合我省教育人才的发展现状、问题,着力凸显教育人才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的服务、支撑和引领功能,努力体现河南特色。

2.紧密结合我省教育实际,努力体现教育特色。《教育人才规划》特别提出教育人才的发展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也要体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更需要弘扬我们河南人的“三平”精神,培育教育人才务实进取、潜心育人、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以德为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平”精神引领教育人才发展,以教育人才发展推进教育科学发展。

3.力求思路方法创新,科学谋划教育人才发展。《教育人才规划》针对我省教育人才发展中的问题,创新思路,准确定位,明确任务,确立重点,创新机制,项目带动。特别强化了教育人才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培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民办教育人才发展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等。为保障规划制订的科学性,努力创新编制方法,重视专家作用,汲取最新研究成果;重视调查研究,找准存在问题;注重科学分析,科学设定目标。

4.突出项目带动,促进教育人才队伍整体发展。在重点工程设置上以培养造就名师、名校长和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等为重点,着力抓具有全局影响的重点人群、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和可操作性。

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是目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国维

按照“人才优先、德才兼备、以用为本、高端引领、育引结合”的原则,我省提出了教育人才发展的规模、质量、结构、环境等战略目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以2010年年底的相关数据为基数进行认真测算,确定了2015年、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发展主要目标。

按照《教育人才规划》设计,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

目标界定为四个方面:一是规模目标。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人才总量达16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46万人,管理和教辅人员23万人。

二是结构目标。教育人才分布趋于合理,专业素质和层级结构不断优化,教育人才结构与教育布局更趋协调。到2020年,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符合课程设置要求,短缺学科教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学骨干人才区域、校际布局结构和教师性别比例基本合理。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在70%以上,从事专业教学的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师分布、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学院结构得到优化,新兴学科教师满足学科发展需要。

三是素质目标。教育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大幅提升。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事业心责任感,树立热心教书育人、潜心钻研业务、注重为人师表、平凡中追求伟大的优秀品质,加强培养培训,不断提高教育人才能力素质。对幼儿园教师、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普通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教师的学位和学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四是发展环境目标。健全教育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政策机制,深化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教育人才工作生活条件。形成富有效率、充满活力、更加开放、有利于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

《教育人才规划》提出的培养教育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四支队伍建设:

一是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着力建设基础教育人才队伍。重点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到2015年,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2.5万人,2020年达到3.5万人。同时,加快培养学前教育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步伐,充分发挥班主任在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

二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着力建设职业教育人才队伍。重点建设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职业学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加强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

三是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着力建设高等教育人才队伍。以培养集聚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支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省高等学校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选拔青年学术英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设置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

四是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为主线,着力建设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加强教育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理念、转变作风、提升素质、强化服务,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者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效能。

为实现规划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切实做好的五大重点工程和项目:名师培育工程、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计划、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发展计划。

教师应自觉做规划的执行者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振存

《教育人才规划》颁布后,我认为,基层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河南省《教育人才规划》的颁布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对教育人才工作高度重视,《教育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将会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基层教师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规划精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强抓机遇,以规划引领自身的发展,自觉做规划的执行者,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努力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贡献。

二是身体力行,做好表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职业平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教师在传承文明、创新知识、启迪智慧、培育英才、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着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理想。教师是经师更是人师,教师应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应有人文关怀,教师要以真情、真心投入教学,以人格魅力、人文关怀、真情投入贯穿教育生涯始终。基础教育阶段所受的教育将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基础,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一定要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言教更要身教,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教育每一位学生,做学生人生的导师和领路人。

三是注重学习实践,勇于改革创新。教师是社会文明的灯塔,是学习型社会的典范,是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应强化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学习、反躬自省,以先进、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在三尺讲台上演绎精彩的人生。职业教育更注重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是对规划的学习宣传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对规划的贯彻落实不够,使规划流于形式。三是对规划实施的必要投入不够,让规划束之高阁。

解决上述问题,可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学习。各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位教师和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宣传到位、学习到位、认识到位。

二是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省教育厅已经制定好《教育人才规划任务分解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规划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希望相关部门根据分解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科学的规划实施方案,科学分工、团结协作、强化责任,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篇3

这是我们曾经的窘境,却不是只有我们才遇过的尴尬: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许多地区的高中,新校舍拔地而起,学生数倍增长,一个年级达到十几个班甚至几十个班,往往超过从前一所学校的规模。

学生多了,规模大了,只能去寻找新的管理办法。比较通行的一套,是实行年级管理。我们“中国高中六校联盟”(以下简称“六校联盟”)的学校虽地处东西南北,却几乎在同一时期不谋而合地选择了扁平化管理体系,把教育教学管理的重心下移到各个年级。高一的事儿归高一年级管,高三的事儿归高三年级管。老师们也告别了原来学科教研组办公的地盘,分坐到各年级的行政区划里。

这样的格局,似乎井然有序,其实潜隐着问题。这种体制下的级部,管理权责明晰,目标任务具体,工作积极主动。他们会积极争取优秀师资力量的配置份额,会加强对日常教学行为的监控,会高度关注预期质量目标的达成。但深一层探讨就不难发现:一个级部,说到底是为了这个年级3年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行政组织;3年之后,这个组织就不复存在。你想让一个只有3年期限的行政化组织有长远的追求,防止短期行为,避免急功近利,是否有些躐等以求?

以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锡山高中”)为例,当年实行级部管理后,教研组和教研组长“不见了”。备课组对级部负责,教研组也就成了摆设;教研组长们到哪里去了呢?我曾经开玩笑说,他们成了“工会小组长”,忙于福利发放,组织文体活动,打球照相,说拉弹唱;他们成了教务管理的“传令兵”,在上面开了会,回来就传达布置;他们甚至在无数个不可能出现的场合出现了,但唯独在教研组长位子上找不到他们!教研组与教研组长不搞教研,学科建设如何发展?

所以,级部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就来了:强化了行政管理,可能就弱化了学科建设;强化了近期目标,可能就弱化了长远规划;强化了教学管理,可能就弱化了课程研究;强化了教师使用,可能弱化了专业培育。一所学校如果长期依赖行政化体制运行,学术地位式微,学科建设薄弱,其结果就是学校发展后续乏力。更严重的问题是,长期以高三考试为目标的备课组研究导向,将导致我们的学科发展无法指向服务于人的成长的教育追求,学科的终极教育价值被考试的工具价值长期遮蔽!

因此,有一点必须明确:现代高中发展需要学科的轮子,再也不能变成依赖行政运行的独轮车。

核心是让教育回归“人性”

锡山高中有意识地推进学科建设,始于2006年前后,当时的重点放在学科领袖的培育上,启动“找回教研组长”计划。活动重点是抓教研组长“三力工程”建设:一是增强凝聚力,要求组长努力成为全组老师的专业伙伴、人生知己,用自己的情感力量把大家凝聚起来;二是提升感召力,要求组长努力成为团队领导、学科领袖,具有组织协调的人格魅力;三是扩大影响力,要求组长努力成为本学科教学专家、学术权威,成为这所学校这一学科教学与研究水准的标高。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位教研组长在区里有影响,这个学科就在区内有地位;而一位教研组长在市里、省里、全国有影响,那么这个学科就在全市、全省、全国有地位。因此,如果能够系统提升教研组长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造就一批学科领袖,进而带动学科建设,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于是,我们当时确定的行动路径就是制定并落实“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2006年以来,以三年为一个周期,锡山高中的教研组先后制定了2006版、2009版、2013版三个学科发展规划。仅是梳理规划内容的演变,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规划对促进学科发展、推动学校发展的价值。

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像是确定一个从现实走向前路的旅行计划,总要包括四大基本要素:一是情境分析,这是对“我是谁”、“我在哪里”的定位;二是目标设定,这是对“我要去哪里”、“前方的站点在哪里”的回答;三是路径设计,这是对“我将怎样行走”的选择;四是支持保障,这是对“需要些什么”的思考。锡山高中2006版规划就是按这个框架来设计的。

“在哪里”,要求准确把握教研组的发展现状。要求组长们一要摸清底子、吃透情况,对教师的基本状况,如教师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职称状况、骨干人员等要盘点分析、心中有数;二是要求组长带领全体成员认真分析教研组的优势、特色,也认真反思面临的主要问题。

“去哪里”,要求合理确定教研组的建设目标。我们要求从组风、队伍、学科质量、学科资料、学科特色和教学研究等6个方面制定目标。所有的目标中,我以为组风建设至关紧要。一个学科的组风,可能没有清晰的文字表述形式,但一定会体现于教师尤其是老教师身上,弥散成一种文化氛围,能让人真实、具体地感受到。比如,一个物理组的老教师们注重实验,课前提早到实验室并精心准备,这个组的年轻人大多会这么做,虽然没有制度的规定。这就是组风的力量。罗曼・罗兰说的一段话,可以让我们更深刻认识组风建设的价值:“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怎样走”,要求具体规划教研组的行动路径。为了实现目标,我们的工作举措是什么?每一年又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都应在规划中具体设计。例如数学组“建立充足适用的教学资料库”,从“新教材教学课件库”、“作业与考试题库”、“教学案例库”、“年度论文库”四个方面落实了专人负责机制,并建立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需什么”,要求科学分析学科发展的支持系统。如果说前面几条更多关注教研组内部要素,这一条就是关注教研组发展建设的外部条件,要对实现目标所需的保障与支持系统作出客观分析。学校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全力支持学科建设发展的需求。

走过3年,原先前方的站点大多变成了今天的位置,“去哪里”和“怎么走”就应该重新审视和回答。经过研究探讨,2009年新一轮学科建设我们以“教师专业生活方式的形成”作为规划的主题,要求以“创建学科教研中心”为近期目标,重点规划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内容。

2009版规划强调走向专业研究。教学是最需要研究的领域,许多基本问题都应该进行专业的研究。比如,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何依据目标来设计评价?如何用目标来统摄教学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搜集评价证据?怎样评价能促进后续学习?作业设计的原则是什么?如何专业地进行听评课活动,等等。而现实中,没有多少学科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分领域展开过深入、持久、专业的研究,因此,这么多年我们依旧停留在经验境地。制定2009版规划时,我们要求各学科组充分依托学校与高校专家团队合作研究的机制,以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技术路径为重点,分3步推进学科教学研究:第一步,整体探索课堂教学目标的形成方式,科学分解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与教师经验,采用外部行为动词具体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第二步,研究目标导引教学的实施步骤,用目标精选内容、统摄过程,辅以课堂定向观察的专业化听评课;第三步,形成“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的操作方法,课前以目标形成评价方案,课中多途径搜集评价信息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结合评价信息反馈调整作业方案,努力促进“教―学―评”的一致性。这些关注细节、关注技术的精微研究,不仅凸显了学科教学研究的专业性,更强有力促进了教师专业生活方式的形成。

2009版规划强调形成阅读习惯。知识分子是我们的社会角色、专业身份,自古以来人们就将我们称作读书人;我们与此身份相配的基本生活习惯就是读书。武者拳不离手是专业生活习惯,歌者曲不离口是专业生活习惯,读书人手不释卷也是专业生活习惯。读书人不读书而能促进专业发展,而能教人读书,自古及今,未之尝闻也!不读书无法过专业生活,为此,在制定2009版规划时,我们启动了“百万百卷读书行动”,即在5年内投入100万元完成每位教师阅读100本书的目标。这样的数量平均到一年,也就是读20本书,看起来不小的数量其实还达不到以色列人均年读书量的三分之一!读书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要靠氛围。教研组是教师专业阅读主要环境,一个教研组内大家都读书,一个人不读书就失语尴尬,慢慢也会读起来。教研组规划读书活动,主要是落实3件实事:一是集中智慧把教研组全体成员的必读书选好,买回来,发下去;二是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分享体会,推荐好书;三是向学校推荐读书之星,向全校推荐好书。通过营造氛围,让读书成为教师自觉的精神追求,从而奠定教师一生厚重的精神底色和智慧品格。

2009版规划强调重建教研制度。如前所述,教研组功能弱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教研制度的瓦解,2009版规划我们强调重建教研制度。学校投资60万元,将一个200平方米的阶梯教室改造成现代化的录播教室,固定为教研组活动的专用场所。所有学科每周安排半天时间集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9门学科在录播教室排定时间进行活动,所有教研活动实现网上实时直播,异时点播,研讨回播。在规划中,我们要求学科组明确教研主题,选准阶段性研究重点,丰富教研的活动形式,着力技术突破,提升研究的专业化品质。从统计数据看,实施规划以来,每个教研组每学期的活动次数都在18次以上,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形式活动的比例也占到20%左右,2012年的一个学期全校共邀请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48人次参加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这个数量是2006年的数倍。

历时6年两轮学科发展规划的实践,锡山高中渐次将学科建设的目标指向了学校的教育哲学,到2013版学科规划时,成全人的教育价值追求照亮了学科建设的细节。

用学科宣言澄清学科的教育价值。组风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的专业理解,有什么样的理解就会有什么样的追求。2012年前后,我们对学校自身1927年颁定的“十大训育标准”进行深度解读,概括提炼出培养“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情感丰满”的人这一价值追求,把学校教育的终极价值定位为“对人的成全”。如何让这一价值追求光照学科教育,各个学科制定规划时展开了热烈讨论,力求用最简约的语言形式表述对学科教育的理解,形成“学科宣言”。我们欣喜地看到,锤炼学科宣言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确立“成全人”价值理解的过程。

用课程整合实现学科的教育价值。学科宣言不能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必须成为学校课程设计的终极价值指向。在规划中我们要求,要通过课程整合,让学科课程的细节,在教育追求的光照下明朗起来,清晰起来。如艺术组提出“鉴赏艺术之美、发现生活之美、创造人生之美”的学科宣言,让艺术不再只关注技能,而是将课程指向于学生激情、美感与创意的培养,规划按照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技、艺术与文化四大领域,设计出供学生自主选择的16门综合体验性课程。在规划中,课程变革的视点从教学、学习转向了人的成长。

用学习方式变革培育创造未来的终身学习者。在2013版规划中,我们要求教研组在学校系统设计、分点布局的框架之内,有所侧重地探索实施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实践性学习和移动式学习,通过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持多样化学习的课程模式,变革学习方式,培育创造未来的终身学习者。这既是2013版规划的主题,也是建设现代高中的具体指向。

从2006年版,摸清底子,找准问题,寻求质量突破点;到2009版,精微研究,推进有效教学,创建教研中心;到2013版,凝练学科宣言,整合学校课程,转变学习方式,锡山高中的发展规划由重点关注学科成绩向重点关注教育价值渐次转变。国学大师钱穆在论述人生三步骤时,概括出讲生活、讲事业、讲归宿三种境界,其深层的哲理,倒与我们学科规划的三个境界颇有相通之处。讲生活是基本的生存之道,一个学科没有基本质量也就过不了今天;讲事业是探寻专业的技术路径,形成专业的生活方式,不能总将我们的生活变成时间加汗水的死揪,不能把教育活动变成笨重的体力活;讲归宿就是要追问学科教育的本质,要让教育回归“人性”,如雅斯贝尔斯指出的那样,“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

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品质

“六校联盟”2011年10月酝酿成立后,当年11月即在太湖之滨举办了联盟首届教研组长峰会,峰会以“培育学科领袖,提升教研领导力”为主题展开深度交流研讨。

实行级部管理后,六校学科建设面临着共性问题,而锡山高中的实践无疑为大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一项重大的决定在2013年初的联盟“校长峰会”作出:启动学科规划,推动学科建设。

在海南,6位校长以锡山高中2013版学科建设规划框架为蓝本,字斟句酌,完善了学科规划的主要内容体系。(见下表1)

不难发现,六校联盟学科建设规划以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为建设取向,开始有意识地走向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品质之路。强调信念作风,关键是让学校的教育追求成为一个学科教师群体的教育共识、行动指南;强调队伍建设,关键在“形成整体氛围,促进人人发展”;课程教学,突出“精微变革”,重在以学科整体面临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导向,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技术路径与实践方式;校本教研,明确了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而专业化研究是提升教研品质、形成教研组核心发展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是教师群体发展的“档案评价袋”,记录着发展的足印;特色建设,是一个专业组织始终关注未来的现实抓手。

有学者研究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一种“生态取向”。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自我,教师总是处于一定的生态情境中的,个人环境、组织环境都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所处环境特别是教师组织环境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的影响将会是无孔不入的”,“正是这种文化为教师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与身份认同”。这种观点实际是强调群体的文化特质对教师成长的巨大影响。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应该明确:发展学科关键是发展教师,不是一个教师、几个教师,而是一个群体;教育活动有群体性的突出特征,而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才实质性地决定着一个学科的整体水平,也最终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教育高度。

这个框架体系下发联盟学校,附在这个“指标体系”之后的,有“规划体例――关于高中六校联盟教研组发展规划形成的文本格式要求”,有详尽到每一个项目的“主要指标说明与要点解析”,还有“《锡山高中语文学科发展规划(2013版)》、《锡山高中数学学科发展规划(2013版)》”两个样例。

东南西北的六所学校、上百个教研组、上千名教师,投入到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学科规划制定当中,不少学科发生了激烈的学术争论,会议长度前所未有,规划起草彻夜不眠,但痛并快乐着!规划中,他们在追问:我们到底为什么而教?我们学科的教育价值究竟是什么?怎样在学科中体现学校的教育追求?我们的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服务?怎样评价学科质量?学科教研应该关注哪些重点问题?我们教研组的特色何在,将发展成什么样的组织?我们每个人在3年内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不少教师感慨,追问是最有力的思考方式,追问这样一些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就是行进在迈向教育自觉的旅程中,就是让真理的光芒在我们的学科中敞亮。

在此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我们推荐教师们阅读《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等经典的教育哲学论著,捡拾起哲学这一专业工具,用“哲学之思开启我们与生俱来的精神之眼”,让哲学为我们提供一种“重要而强大的思想力量”,提供一种“有价值的视角以便帮助人们更清晰地思考问题”。事实上,离开了哲学层面的思考,目光永远停留在考试的圈子里,我们便很难抵达教育本质,也很难确立我们的专业信念。

2013年4月18-19日,六校联盟“教研组发展规划展评”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用14个分会场进行14个学科的规划展评交流。各校的教研组长捧着统一格式、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规划文本,抽签上场,展示PPT,作30分钟的陈述,然后同行提问、专家质疑。促进学科发展的强烈愿望,让六校的学科组长超越学校地域,坦诚相见。然后请专家点评。这是一次学科建设的“精神盛宴”,也是一次教研交流的“华山论剑”。

再推敲、细修改,是北京会议布置给学科组长的会后作业,这作业还要求在6月交到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培训中心。上海会议关注的重点,是规划“成文”之后,不要束之高阁而要通过实施规划来“成事”;不是单纯停留在学科质量等事务层面,而是要指向学校教学哲学以“成人”。

今年,学科发展规划将迎来“期中考试”,“六校联盟学科建设专项督导”已经启动,这是促进规划“成事”、“成人”的又一扎实举措。依照“六校联盟2014校长峰会”的共识,针对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将跟踪组织专项督导、中期评估和建设成果汇报验收活动。联盟《专项督导办法》要求按照8个程序完成现场督导,其他5校学科组长同时进行学科规划落实情况的交流互评,要听自评报告,要看现场,查看信念作风、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校本教研、知识管理、特色建设方面的物化成果,要听课,要访谈,最后要共同探讨,提出不少于3条的建设性建议。(见前表2)

这样的专项督导显然有别于其他督导,其意旨不在评优排序,而在发现问题、推进工作,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中实现共同提升。督导是以落实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状况为专题,以督导为形式,以深度交流为手段,以促进学科建设为目的。通过督导,不断增进校际联系,不断密切合作关系,不断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一校之力难为、六校合力可成”的联盟优势,不断达成“共享优质资源,携手并进;创建价值联盟,引领发展”的联盟宗旨。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篇4

[关键词] 职业认同;职业发展;职业规划

各位领导,各位新入职教师: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借新教师培训开班仪式的机会,代表教师进修学校与大家谈四点想法。

一、衷心祝贺

在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在座的153名新师能够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实在是可喜可贺。在153名新教师中,高中段有42名,初中段有30名,小学段有41名,幼儿园有40名,其中新世纪实验学校有16名,工业技校有7名。你们是建德教育的新生力量。以下几点特别值得祝贺。

1.心想事成

在座的每位新教师都是经过笔试、面试、体检和审查等多项考核,最终入围的成功者,恭喜你们心想事成,圆了教师梦。

2.梦想成真

在座的大多数人,都是从小就立志当教师的,也有部分人是甘愿选择教师职业的,无论是从小立志,还是甘愿选择,你们都有当教师的情结,对教师职业有一份热忱,在这里,先恭喜你们梦想成真。

3.局长关心

刚才第一排的16名新教师很有幸地领到了由郑局长亲自签发、亲手授予的《教育常识》一书,开班仪式后,其他的新教师也都能领到这本书。这是很难得的,这种由局长为每位新教师亲自签发教师用书的做法,在周边县市是没有的,乃至全国也是极为少见的。你们不要忘记,这既是一本普通的教师用书,更是郑局长送给每位的一份沉甸甸的厚礼,它寄托着局长对你们的信任,寄托着他对教育的浓浓情怀,更是想激励你们努力工作,好好生活,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郑局长的良苦用心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二、职业认同

热爱本职工作,终身从事某项职业,其关键是获得了职业认同。教师专业标准首项内容就是职业理解和认识,这就是职业认同。否则,就会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就会想要逃离教师岗位。那么,教师需要取得怎样的职业认同呢?

1.教师是自由度比较高的一个职业

教师是一项自主性、独立性、个性化程度都比较大的一个职业,这是吸引一部分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的核心因素。例如:芬兰OECD(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测试多年持续第一的国家。原因是芬兰教师队伍集中前5%顶尖人才。他们的收入并不是很高的,那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愿意选择教师职业呢?因为他们认为教师是一项自主性、可塑性都比较强的职业,可以用自己的脑袋来工作,做管人脑袋的事,这样的工作可以为自己带来幸福。

2.教师是自创性比较强的一个职业

较强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个性化,是教师职业自创性的先决条件。教师完全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准则。这既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更是骨干教师、名教师、特级教师共有的品质,通俗地说,就是有自己的一套。

3.教师是对奉献性要求较高的一个职业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育人,它不是谋生的职业,而是一项需要无私奉献的事业。教师工作的涉及面较广、对象复杂,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适切的沟通交往能力。要做到预见在先、决策在先,防范在先、行动在先。这都离不开无私的奉献精神。

三、职业发展

在座的每位教师手头都拿到了相应的“教师专业标准”。我们这样安排是有用意的,就是希望你们一走上教师岗位就能有可对照的标准,便于自己找短板、补短板,尤其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为什么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要马上参加培训呢?这是教育发展对教师素质新挑战的需要,今后培训将伴随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1.遵守集中培训纪律

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成长、成熟。各位教师一定要珍惜。保证按时参加每次的集中培训,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如签到、记录、手机关机或静音、听课不浏览手机、及时完成作业、及时反思培训内容、评价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特殊情况要和主管人员请假。

2.遵守实践培训纪律

新教师培训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二是学校层面的导师制,即学校要为每位教师指定一名指导老师;三是各类教科研活动和学习活动。集中培训组织起来比较容易,学校层面,一是靠学校,二是靠本人自觉。只有做到三位一体,齐头并进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

3.发掘潜能个性发展

名教师、名校长、特级教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个性鲜明,思维深刻。发掘潜能,发挥特长是教师的成才之道,也是名教师、名校长、特级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并有针对性的培植、放大自己的潜能,并朝着能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名教师、名校长、特级教师的方向发展。

四、职业规划

工作需要规划,人生更需要规划。新教师要牢记2014年在看望北师大国培生时提出的“四个要有”: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术,要有仁爱之心。围绕“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短、中、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

1.制定好短、中、长期规划

战略规划(长远规划)――战术规划(三年规划)――学期学年规划(半年及一年)。内容要切合实际,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2.落实好实践的规划

如,记录好学情、校情的教学日记;记录好自我成长日记;记录好生活,甚至孩子成长日记。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反思手段。叶澜教授也说过:“一辈子备课不可能成为一位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日记可能成为一名名师”。因此,新教师一定要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3.把握教师成长规律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篇5

反思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反思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反思发言稿1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就要到来了,同学们那一天是什么节日呢?对!那一天就是父亲节啊!同学们你们知道父亲节的由来吗?原来它源于美国,在州士波肯市有一个杜德夫人,当她参加完教会举办的母亲节主日崇拜之后,杜德夫人的心里有了很深的感触,她心里想着:「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纪念父亲的节日呢?

1909年那年,正好是斯马先生辞世之年,当杜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地想念父亲;直到那时,杜德夫人才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与努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的辛苦。

杜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教会的瑞马士牧师,她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向伟大的斯马特先生致敬,并能以此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

瑞马士牧师听了斯马特先生的故事后,深深地为斯马特先生的精神与爱心所感动,他赞许且支持杜德夫人想推动「父亲节的努力。于是杜德夫人在 1910年春天开始推动成立父亲节的运动,不久得到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她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提议,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士波肯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于是美国华盛顿州便在1910 年 6 月 19 日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聚会。父亲节演讲稿范本:父亲节的反思

1924 年,美国总统科立芝支持父亲节成为全美国的节日;1966 年,美国总统詹森宣布当年 6 月第 3个星期日,也就是斯马特先生的生日月份为美国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的六月第三个主日,订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国定纪念日。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父亲节演讲稿范本:父亲节的反思

反思发言稿2各位领导、各位在座的老师们:

大家好!

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代表景小的青年教师们在这里和大家做这样一次主题交流。我先简单地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05年9月加入到景小的教师队伍中来的,算起来,参加工作也已经2年多了,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到迅速成长为能够基本胜任教师岗位的青年教师,我想说,我是幸运的。从最初景小构建新三年发展规划之日起,我便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指导下迅速找准自己的定位,结合学校的新三年发展目标,制订了教师个人自主发展三年规划。时至今日,已是规划制订的第三年了,下面,我想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及个人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对制定三年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古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的时候比较顺利地进行。就好比上一堂哪怕是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课,作为老师,也应该从教学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要有一个适时而合理的规划,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对于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而言,教龄不长,教学经验不足是我们的弱势,但同时,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尝试是我们的优势。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扬长避短,发挥我们最大的优势呢?很显然,一份合理而适切的职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结合学校新三年发展目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05年开学初,华师大支持景小合作办学项目工作正式启动。在此契机下,校长室统一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紧紧围绕学校的新三年发展目标,制订教师个人自主发展三年规划。这对于那时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我而言,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学校领导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师资培训和专业化发展尤为关注。通过一系列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让我们迅速适应教师岗位。紧接着,又聘请华师大教管系的郭继东教授来为我们作“教师专业发展——今天的要求”、“如何制订教师自主发展三年规划”“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若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等讲座,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为我们青年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指名了方向。于是,我认真学习了景小新三年发展规划的相关文件,围绕景小三年发展的总目标,即“用三年时间(.9~.8),使我校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学校内涵发展方面有显著提升,成为地区有影响的、有综合竞争力的一流的新型学校,力争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为A等。”相应地制订个人发展总目标。即: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紧跟课改新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成为一名既“专业化”又“个性化”的老师。随后,我在认真思考各个基础性指标的前提下,分别从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信息技术信用和发展特色等方面制订了相应的发展性指标,包括每一年所要达成的目标和相关的措施。如果说学校的新三年发展规划为教师制订自主发展三年规划指名了方向,那么反之,教师的自主发展规划也应能够体现学校的新三年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执行和调整个人自主发展规划)

制订一份规划并不难,难的是身体力行地去实践。我深知,三年,能让你变成一位教育能人,也能让你只成为一名教书匠。因此,唯有脚踏实地,才能为我的专业化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从点滴小事做起,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寻求自我突破。在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中,把师资队伍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提出“通过专家引领和指导,加快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并逐步内化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行为。”我也把它作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05年开学初,校领导便为我牵线搭桥,让闵行区研训员朱新亚老师作我的代教老师,深入课堂指导我上课、评课;06年5月,我又趁着景小与华师大附小合作的契机,幸运地成为第二批赴华师大附小学习的老师之一。整整两个星期,深入附小的课堂,倾听张计蕾老师和其他附小的老师,倾听学生;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区里的新教材培训和听课评课活动,利用每一次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添砖加瓦”,努力将新的教育观念内化为我的教学实践行为。

当然,在执行个人自主发展规划的同时,也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对某些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换而言之,由于教育的对象参差不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附小学习期间,我有一节汇报展示课《数星星的孩子》。事先,我在本班试教了一下。里面有一处语言训练点,原本以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没想到得到的答案却是只片语或者大同小异。几番思考后,针对同一道题,我重新设计了有坡度的语言训练点,后来在附小的课堂上,学生明显开阔了思路,表达的内容也丰富许多。课后我问自己,既然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那么怎么样的语言训练点才是最合理有效的呢?当时我就下决心把这个问题作为近阶段的研究重点,并将它提上了个人自主发展三年规划的教育科研一列。07年6月,我在第二届“景东杯”课堂教学评比中执教了课文《找骆驼》,课中,我设计了有效的语言训练点,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后,我在原先的“如何设计有效的语言训练点?”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如何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同样将它作为我新学期研究的重点。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它们对于提高课堂实效的研究价值极大。显然,课堂是我实施个人自主发展三年规划的根据地,同时也能帮我及时调整个人自主发展目标。

(在反思中不断进取)

在教师自主发展三年规划的实施和调整中,我成长迅速。先后取得了区品社学科设计比赛的三等奖、区好习惯方案设计的二等奖、“景东杯”课堂教学评比优秀奖等好成绩,同时还有多篇案例和论文在校内获奖。06年底,我又和宋书记一起参与了全国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小学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及实践研究》的研究,为推动个人自主发展三年规划的稳步实施迈出了扎扎实实的一步。当然,作为青年教师,在我身上还存在很多不近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专业知识缺乏,反思的自觉性不够高等等。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而又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和合理的规划。自觉反思和合理规划才能使教师专业发展道路更顺畅,成功的机会才更多。因此,我会继续紧扣学校的新三年发展目标,朝着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的目标而努力。

反思发言稿3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一、心灵关怀的无知——比比皆是的伤害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曾经有一位探索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研者,对325名教师和653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表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

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48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刘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而是认为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从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

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二、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

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

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这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两条规律中,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应该是对第二条规律的把握。

原因有两点:第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被子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三、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

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得体,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做为教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据说韩国有个官员在微服私访,路过田间时,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官员的耳边小声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官员很奇怪问:“你干嘛用那么小声地说活?”

农夫说到:“牛虽是畜类,但心却是和人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试想,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且如此讲究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是更应该加以注意吗?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

纵观上述所言,教师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要以关怀、亲切的态度与学生沟通,探究行为的原因,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心灵!

反思发言稿4———善待家长 善待幼儿

找寻、发现、希望、期待、遗憾、再找寻……这是人们一生最充满激情的旅程。在这样的旅程中我曾经从花朵盛开的热情里感染到春天的活动,从蝴蝶结跳跃的奔放里体验到青春的飞扬,从童话世界的快乐里滋长出真、善、美。我用我的眼神、微笑、话语向孩子们传递我的感受。我单纯的相信,只要将我的热情交给孩子,他们一定会开心的成长。十年教学生涯,我和孩子们相处是那么和睦、融洽。正当我为此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位家长怒气冲冲的质问给了我当头棒呵。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一天下午接孩子时,有位家长去而复返,怒气冲冲地找到我说:“我外孙那里不如别人了,你要将他留在别的教室”。“你是怎么做老师的?”从未遇到过这样情况的我一下子闷了,回想一下,原来是上午幼儿园对外公开活动时,我挑选了一批我认为聪明、乖巧的孩子参加,而将那些平时比较调皮、不守纪律的孩子留在了别的老师的教室里,那位家长的孩子就是其中被留的一位。当时我非常委屈和愤怒,想你家长难道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吗?这么调皮的孩子如果去参加公开课那还不乱成一锅粥,况且公开课有关幼儿园的声誉,我挑选孩子是有理由的,因此,我没好气地和他争执起来,我无法接受一向受家长欢迎,受孩子喜爱的我,为什么会被家长责备、会被孩子敌视,我也无法理解后来园长说的话:“周老师,你没有了解这个孩子,这个家庭,在孩子的安排上也没有考虑仔细”。最终这事虽然在园领导的协调下解决了,但是园长的话就象一个问号永远的留在了我心里。

后来,我常常问自己,什么叫仔细安排好每一个孩子,什么叫理解孩子。组织活动的时候我注意每一个孩子的眼睛,寻找其中透露出的喜怒哀乐;活动间隙我会用故事、小游戏吸引孩子们留在我身边,让孩子们主动和我交流;下午放学,我也总是站在活动室门口,微笑着主动和家长们交流。希望能在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随着岁月的流逝,一群群孩子毕业了,我也跨入了而立之年,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再看班级里的小朋友更有一种亲切感。我在孩子们面前不再仅仅是一个朋友、姐姐,更是一位母亲。带小班的时候,看到哭哭啼啼的他们,心中涌出的最多的是疼爱。我买了零食,刻了五角星鼓励他们高兴起来,午睡时一个一个拍着睡。班里的一位小姑娘特别喜欢靠在我身边,睡觉时一定要我坐在她边上才肯睡着。和孩子的妈妈交流时,她笑着说:“我知道,孩子是喜欢老师,就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原来孩子为了接近老师,在人为地制造一些机会。我很感动,孩子是这样的渴求老师的爱抚,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细小动作,在孩子眼里或许就是一个绚丽的春天,一个充满阳光的好日子!我庆幸,我没有简单地以改掉粘人的坏习惯为理由推开这个小女孩。由此我又想到了当初那位和我闹矛盾的家长和那个调皮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没被老师挑选就是等于被老师抛弃,那是怎样一种痛苦,而我却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一个幼小的孩子承受了,假如我是家长怎能不对这样的教师发火。我突然理解了园长的话,如果我能考虑的仔细一些,带这群留下的孩子开展有趣的活动,而不是简单地把他们留在别的

教师的班级,就可以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为此我感到深深的遗憾。有了这个遗憾我将时刻告诫自己:珍爱童心,善待孩子

“珍视童心,善待孩子”找寻了多年的答案让我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起来,我期待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带给孩子的永远是一份美丽的阳光,一份关爱的感受。让我从那一双双晶莹得似星星般闪亮的眸里搜寻到的永远是快乐和向往。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篇6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度,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突出质量立校与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用作为换地位、用成就换尊严、用奉献换形象、用今天换明天”的信念,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工作思路:

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推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改进教师评价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质量的恢复性增长,进而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三、具体内容: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坚持业务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为达到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养成 “阅读”的习惯,唤醒教师的读书需求。在教师发展规划中,每位教师制定每学年的读书学习计划,并上报教科室,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2、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通过一年的努力,“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离我们预设的目标还相差较远,有的老师仅仅在公开课中加强了研究和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很少,还有极少量的教师对其兴致不高,知之甚少。今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力争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今年10月和11月举办“四有”生本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以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组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委组,进行量化打分,实现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力争80%达到优秀的目标。 3、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认真执行《远安一高备课组量化评估方案》,备课组长要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备电子教案,尝试学案导学的做法。高一备课组要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在学法上进行指导,9月份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二年级备课组在培优辅差上加强研究,制定计划,在明年5月份完成远安一高培优辅差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三备课组要加强高考的研究,提升复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研究,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培优的研究要加强,尽快出成绩。

(二)教科研工作方面

4、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用课题带动教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课题研究要有

利于教师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课题研究采取分阶段进行,分级要求,并以制度做保证进行考核奖励。

省市级课题研究要有组织有计划,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教研组长和备

课组长积极协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整理资料和汇报结题,并在教研组内推广实践,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学校对其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并按照《远安一高教改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对课题组给予奖励。

小课题研究(包括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要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本着“低起点、小切口、短周期和大影响”的原则确立。学校平常的教学研究主要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小问题,课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教师的教研要强调问题解决,不搞花架子。一般在一年完成,并把研究的成果以论文形式写出来,学校汇编成册,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优奖励。

在9月15以前,教研组长对本组的课题进行摸底,对本学年的课题研究写出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课题、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成员、课题实施方案等。

5、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按照《远安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可采取先分学科小规模研究再分教师全范围研究的策略,逐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做大做强。本学年,由教科室与高一年级具体实施。 (三)教师队伍培养方面

6、加强师德建设

教书是一种职业,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规范;教师是一种事业,它需要用心去做,它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具备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学年,我们将丰富教师师德档案内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八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结合学生评教。一学年进行师德评比,树立师德标兵(一个学科一至二名),进行表彰和宣传。

7、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启动“名师工程”

(1)建立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主要包括“三定两勤”,即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勤学习和勤总结,同时把个人课题研究,读书计划,,个人博客建设等纳入发展评价体系。在今年10月15日以前,教师完成个人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教师本人、教研组长和教科室各持一份。

(2)在明年5月前,完成年度感动一高十大教师和“远安一高名师”的评选,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大力宣传其事迹,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 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储备人才和教坛新秀,鼓励全校更多的教师争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会、论坛等组织。给教师评职晋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8、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坚持师徒结对,双方签订三年培养计划。促使以老带新、共同提高;要求青年教师学理论、做习题集、写课后反思,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本年级大型联考统考,促使其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3)坚持举办《远安一高教育论坛》,给教师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教育论坛活动。谈谈学习教育先进理论后的感悟,谈谈读书后的收获,展示课题研究过的成果,给出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建议等。组内教研活动,也应为教师提供发表教育思想的平台,把优秀的教师推荐到学校讲,三年里争取人人都有机会讲一次,还可以请外面的专家和社会人士讲。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篇7

【关键词】青年教师的特点;问题;成长规划

一、研究背景

跨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趋势,高科技迅猛开发与运用,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在社会变革和发展趋势的作用下,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变得无可比拟。社会,公众对英语教育的期望、对英语教师的教育的教学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愈来愈理性地认识到:英语教育的推进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而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未来教育改革的成败。随着小学英语教学开展的逐年深入,小学英语教育作为英语教育的基础部分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英语学科开设的时间并不长,这个学科汇集了众多的青年教师,促进这部分青年教师的专业可持续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的关键一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且急需开展的课题。

二、英语学科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转化的瓶颈难以突破。教师对已学的教学理论无法自如地运用到教学教育工作中去,有的教学实践工作又无足够的教学理论支撑。对自己教育教学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自己的思考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书面的总结,推动自己的发展。

2.能教与善教 大部分青年教师都能轻松地完成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也都下意识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特色鲜明化,有效化,形成一个个性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如何使这些教学模式值得推敲,值得借鉴,扩大成果,形成影响。在参与的各项课堂教学竞赛和观摩教学中,要让教师不仅关注展示的那节课,还要关注课堂前、中、后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和记录,做好课后的问题解决和反思重建的工作,保证上的每一节课能真正的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不是追求短暂的荣誉和赞美。

3.科研与发展 青年教师都参与了课题组,但缺乏主动性,没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别人参加了自己也参加。缺乏对课题的深入思考,无法领会课题的教学指导作用,无法将课题所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在参与的各级课题研究中,如何真正发挥课题组这一研究平台,真正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成为教学实践中的“理论专家”。

4.时间与精力 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有发展的紧迫感,但不知如何寻求机遇,把握最佳机会,谋求最佳发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每个青年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标,也积极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但青年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日常工作的忙碌,家庭孩子的负担,无成绩成果的收获。就形成了自己职业的倦怠,便安于现状,盲目前行。

三、对英语学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校级层面的工作 创造发展氛围

学校牵头制定青年教师发展和培训规划、校本培训计划、课题申报研究等。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专题网页,提供青年教师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平台。组织青年教师上传教材研究小结、教材教学案例、教材教学随笔心得等。每学年都精选出部分青年教师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编印 “优秀青年教师论文、案例集”,供英语教师学习。

建立教师 “专业成长袋”,不断完善评价机制。由学校统一管理,定期检查。把每一位教师教育、教学实绩复印件存档,并作好专门的记载,以便学校能及时掌握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情况,有利于更好地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学期年级组考核,学年学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聘职称的重要依据。并于每学期末评选“优秀青年教师”。利用橱窗、校园网等宣传推广优秀青年教师个人发展的心得和成长路径。

个人层面的工作 制定合理规划

我们提出了如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即“自我认识和反思 ——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和专业提升”。这种模式与已往的模式(学校要求——学校组织学习——教师实践——总结)相比,更具有主动性、针对性、研究性,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种理想模式。为了这一模式的顺利实施与完成,制定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予以保障。而对如何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目前的研究与实践比较少。我们采取了三年专业发展规划、五年专业发展规划等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扎实有效的规划目标。在三年、五年的专业发展规划中包括了以下的一些建议:

在三年专业发展规划中

(1)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教师只有静下心来博览群书,吸纳先进文化精髓,潜心学习前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继承与创新并重,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关于读书有一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把抄书、摘录、背诵作为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

(2)“名师教学”是教师成长的捷径。“教师的成长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可供教师依靠的巨人是谁呢?是“名师”。教师要不断“学”名师,可通过观看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整理听课记录,记录教学中的“闪光点”,值得学习的地方,如何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3)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写作是教师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途径。写作能使你的心思更为缜密,精神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敏捷。写作和读书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只有写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知不足才能加倍地读。教师可以从一些随笔、反思性的小文章入手,不必长篇大论,引经据典,只要有感而发就行了。

(4)定目标,要成绩。在做大量扎实的理论学习准备的基础上,可给自己定一些实质性的目标。如,学历的进修,职称的评定,论文的发表,更多公开教学的机会……。

在五年专业发展规划中

(1)研究型 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中的相互转化,能够形成自己有理论支撑的实践的成果模式,有自己的个人经验总结集,随笔反思集等。

(2)智慧型 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艺术,不盲从;课堂的驾驭能力,得心应手;能够合理处理自己发展与工作生活中的冲突,达到相互和谐。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篇8

[论文摘要]职业生涯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的成败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高校教师而言,职业生涯的成败也直接影响着其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影响着高校组织的效率与效益。

职业生涯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人的一生主要是在职业生涯生活中度过的,职业生涯的成败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高校教师也是如此。因此,科学地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地积累自己的职业准备,实现确立的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各类职业对从业者的思想素质、生理与心理素质、技术素质以及各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高校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自身实现其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自己设定的长远的职业生涯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些子目标,按照子目标的落实思路和策略制定具体的日程表,再分析实现的步骤、程序、检查办法等,通过实现小的目标,最后实现长远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以人自身为开发对象,工作重点是提高从事职业所要求的伦理观念、知识技能水平等。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为了获得或改进个人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行为等因素,以利于提高其工作绩效,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而做出的各种有计划、有系统的努力。

二、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教师明确方向,完善自我

许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很多对自己并不了解,尤其是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新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可以对自己的综合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着力培养某项职业特质;树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理想,从而能规划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并为自己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

(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教师个人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对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思路灵活,提出新的设想、新的观念,才能不受传统思维和习惯的束缚。因此,有必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水平

现代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只有掌握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社会与职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变得更为重要和必要。

(四)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自我实现

面对人生的大舞台,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理论”,指出人的需求由低级向高级层次推进:即从生理需求一安全需求一友爱和归属的需求一受尊敬的需求一自我实现的需求。所有这些需求又必须通过职业生涯活动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来获得生理、安全、友爱和归属、尊敬的需求,我们更是通过从事一份职业来发挥自己的潜能,体现自我价值。因此,一份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机会并能够扬长避短,最终迈向成功.

三、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特点

首先,高校教师属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的首要特点是他们具有很强的成欲望和明确的职业价值观。他们很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热衷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对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支持性,也有自己独到的认识。

其次,知识型员工具有自我调适性。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他们能够不断调适自我以适应知识工作的需要。为了和专业的发展现状保持一致,他们对工作和学习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所以,在高校的职业生涯设计工作中,与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师培训与开发制度必须紧密配合,这才能得到教师们的真正重视。

第三,高校由于扩招,教师工作量大,使得很多教师疲于应付工作,没有在某一学科真正成为专家。所以,教师职业生涯设计的首要工作,就是理顺教师的学科方向,建立同一学科下的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机制,促进教师在某一学科领域真正成为专家。

第四,高等学校的三个职能确定了大学教师的三方面的工作任务,形成高等学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传授高深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经常注意本专业本学科最新成就与发展趋势,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以及社会服务效果,以较高的学术水平影响学生,并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良好的作用。因此,大学教师的工作不是封闭的,而是具有开放的特点。

第五,职称是教师职业追求的重要方面,教师的职称晋升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以及任职资格标准来进行规划,从而一步步到达职业生涯顶峰。

第六,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具有不同的阶段。对青年教师来说,重点是要突出其学科方向的明确性和工作的挑战性,对中年教师来说,重点是强调工作中的成就感和职业培训开发,对老年教师来说,重点是如何发挥传帮带作用。

四、高校教师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自我评估。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等。[2]

(二)环境分析。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新教师在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不利的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了,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认清形势。

(三)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在发展期阶段教师应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以此提升自己的职业行为能力。比如参与与专业相关的学位培养、专题研讨、学术论坛、国内访问、干部挂职锻炼等,不断学习,以此更新知识,培养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各种奖励、荣誉称号在某种程度上对人才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要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等重大项目,争取出大成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个人有计划地申报“杰出青年基金”、“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系列国家、部委的奖励计划,以此促进自身的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加林,学位论文:我国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探索[D]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篇9

赴**县、**县教育考察报告 文章作者:李牮宏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11月9日11:41 10月18日-20日,市人大常委副主任***率教育局副局长***、教育工会主席***、正科级督学***、计财股股长****、基教股股长***、政工股副股长***等一行七人,对**县的集中办学,**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乡镇集中办学经验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东南边陲,是***老革命根据地核心地区之一,高寒山区镇集中办学的保障措施 1)改革教育局机构和乡镇教育管理体制。一是将教育局机关财务室、计财股、监审股合并组建计财监审股,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将行使行政职能的勤管办改为实业公司进市场搞经营;二是将教研室及其人员直接与学校结合,分别在一中、**中学、城南小学、职校组建高中、初中、小学、职教教研室,教研员实行聘任制,实现教研与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三是撤并乡镇教育办与中学合并,中学校长兼教办主任,大的乡镇配2名副校长,一个管中学,一个管小学,小的乡镇只配1名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全部由校长聘任。实行中学带小学的管理体制,将教办、中学、小学三张皮缝会在一起,有效地整合了乡镇教育的人、财、物、事;财务实行总会计制,一个乡镇只设一个财务室,各个学校实行报帐制。 2)捆绑各类资金,统筹把关学校规划建设。将用于学校建设的各类资金捆绑起来,统一安排调度,2002-2005年他们捆绑了上级资助的集中办学资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中央转移支付10%的危改资金、争取社会捐资等各类资金2358万元。将危房改造与集中办学规划建设统筹考虑。教育局、建设局、财政局共同把好学校建设的规划、设计、招投标、质量监理、资金拨付、验收结算等程序审核关。近年总投入2850万元,共改造、新建学校、各类基础设施60748平米。 3)妥善解决好教师分流安置问题。为妥善解决因集中办学减少编制,分流教师的问题,他们采取了六条措施:①教育、财政、人事编办联合制定教师聘任分流政策:男教师57岁,女教师52岁离岗休息,病残鉴定4级以上病休或病退;②在低龄寄宿生中配备生活指导老师,小学一年级每30人配一名生活指导老师,二年级每40人配一名生活指导老师;③全面开设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安排部分分流教师;④教育局人事股成立人才交流服务站,为下岗老师再就业提供服务。⑤下岗人员自下岗的第一个月起由财政每月发给150元基本生活费,由财政统一缴纳养老保险金(个人部分亦由财政缴纳)工龄连续计算,待达到退休年龄再按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⑥下岗教职工可以参加竞聘上岗,上岗后与在职在岗人员同等待遇。 4)撤并学校资产处置。可动产随学生走,固定资产由教育局、国资局、乡镇政府、村委会清产核资。通过拍卖、租赁、托管等三种方式进行处置,处置的资金主要用于清偿欠债和教育事业建设。 5)扶贫助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2003年初**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议教会,成立**县扶贫助学领导小组,设立**县扶贫助学金,当年领导个人捐款、政府出资、教育和社会各界筹资30多万元。采取全额减免杂费、书籍课本费、补助生活费,减免杂费和书籍课本费,定额补助等三种方式解决了780多位贫困生的就学问题。 4、农村低龄儿童寄宿制集中办学的管理 1)建立生活指导老师制度及其岗位职责。生活指导老师与课任老师同时聘任,注重对学生的爱心和工作责任心。其工作职责是与所带学生一起吃、住、玩、学,指导学生穿衣、洗涮、生活、劳动,晚上陪同学生看电视、做游戏、护理学生盖被子、尿床、起居安全等。 2)制定**县寄宿制初级小学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含:低龄儿童寄宿制学校的保育管理;低龄儿童寄宿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住宿管理、用膳管理、特殊学生的管理、课余时间的管理);低龄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管理;安全管理;低龄儿室寄宿制学校校园环境与设施管理等。 3)建立学生进出校园的接送签名制度并与110、120建立联动关系,确保学生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管理。 4)制订《**县中小学管理办法》,规范学校的校园环境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生活管改变如此之快,高兴地说:“**在贫困落后的地方办出了发达地区的教育,真了不起!” 2004年,**县被省教育厅评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先进县”。 (二) 主要做法 1、用统筹谋布局。在实施调整学校布局的过程中,**县坚持全局的、发展的、质量的和效益的观点,加强县级政府统筹,实行全县一盘棋,将中小学布局调整放在整个教育工作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通盘考虑。做到了“五个统一”。一是统一领导和协调。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顾问,分管教育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三家分管教育领导任副组长,教育、财政、物价、人事、审计、减负办等部门为成员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二是统一规划学校布局。按《**县学校布局调整方案》,规划全县中小学校最后调整为107所,其中县办1所普通高中、1所普通初中、1所职教中心,乡办6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中心小学,村办小学80所。2001年,为加快调整步伐,制定了《**县学校布局调整“十五”规划》,分年度落实调整任务。三是统一群众思想意识。在实施调整时,坚持“成熟一所,撤并一所”的积极稳妥的原则,耐心细致地做好村组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由于思想工作到位,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理解调整工作。自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以来,全县未发生因布局调整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四是统一安排布局调整资金和教育资源。**县按照“三苦三不苦”(宁苦大人不苦小孩,宁苦机关不苦学校,宁苦干部不苦教师)的精神,把用于教育的方方面面资金捆绑使用,优先重点安排定点学校的建设,以此推进布局调整规划的顺利实施。对调整学校的教育资源由县里统一安排调配使用。师资以充实调整后的联办学校为主;教学设备,小学适用的调剂给本乡小学,中学适用的调往调整后的联办中学;撤并后的校园校舍梯次利用,将撤并后的县办学校校园校舍划归当地乡镇中学,将撤并后的中学校园校舍划归当地中心小学,将撤并后的村办小学变卖或划归村里使用。五是统一规划学校建设。坚持定点学校建设统一由县里划好三张图,即定点学校规划图、校园规划图、学校建筑物规划图,并按照定点学校的办学规模一次性把整个校园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区、校园文化设施、现代教育设施等统筹做好规划。 2、用责任谋联动。县里成立了以县四大家分管教育工作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的联合办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联合办学管理办法》。联办中学成立了由联合办学乡镇的书记任顾问,乡(镇)长任主任,相关乡镇分管教育的领导任副主任,相关乡镇的学区主任、中学校长为成员的联合办学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联合办学管理章程。各联办村小相应成立了联合办学管理委员会。联合办学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联办学校的管理,联合办学的乡或村共同承担办学责任。县办学校的调整是先整体搬迁新建县一中,把原县办的分散在县城和乡下的职业中学、*中专、电大、教师进修学校合并搬至县一中原校址,“四校合一”组建成县职教中心;乡办学校的调整是把县二中做大,将邻近**、**、**、**四所规模较小的乡办中学合并入县二中,办成四乡联办的中学;把城关中学整体搬迁新建,做大做强,把邻近的三所乡办中学合并入城关中学,办成三乡一镇联办的中学;创办了三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把各乡镇的乡农校并入当地中学或中心小学。村办学校的调整是将全乡高小原则上都集中到中心小学;将相邻村的小学合并办成联办小学,规模较大的村单独办小学,撤并一批规模小、效益差的村小。 3、用管理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城关小学成为**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5、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办学格局。打破了村村办小学、乡乡办初中格局,形成了由联合办学管理委员会共同承担联合办学校办学责任的体制。进一步减轻了财政负担。通过调整学校布局,节省学校重复建设资金3600多万元;减少教师编制300多个,每年节省人头经费240余万元;仪器、图书等设备调配使用,每年节省仪图经费300余万元。 三、几点启示 1、以人为本,谋求城乡教育公平 无论是**县乡镇集中办学,还是**县学校布局调整,他们都是以创新的理念,高瞻远瞩,树立以人为本、“关爱一切学生,全面提高质量”的教育理念,谋求城乡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当人们还在围绕着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热议教育公平,什么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才能做到教育公平的时候,他们已在解决教育投入地区分配的不公问题,消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严重失衡”的问题。他们对农村学校的建设,从规划到布局,从模式、建设质量到学校的管理都体现全面构建现代先进农村教育的魄力,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 2、从解决问题入手,谋求教育发展 **县为解决:农村学校三张皮,教育办、中学、小学没有形成合力;生源高峰期后,一人、两人的村小怎么办;学生安全问题;普九之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农村与城镇的教育公平等问题而构想乡镇集中办学,并成功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开放、搞活的农村教育发展之路。 **县针对学校多、规模小,教育投入分散、办学条件差,农民负担重,教师人力资源浪费大、教学仪器设备不能配套使用,学校管理粗放、教研教学水平低、教师队伍难以优化,办学效益难以提高的现状,实行全县一盘棋,将中小学布局调整放在整个教育工作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通盘考虑。做到了“五个统一”;“五个结合” 使**成为了全省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3、规范管理,构建文明校园 **县以《**县中小学管理办法》,规范了学校的校园环境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生活管理、学生安全管理;以《**县学校目标管理办法》,落实学校常规管理,一年一考核评估,奖优罚劣;以《**县文明学校评估办法》,一年一评估,实施省示范、市规范、县文明的“*目标”考评办法,使全县中小学校管理上了台阶和水平。 4、对**市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建议 根据**县、**县经验,我市的学校布局调整一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点。按照库区乡镇以创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主;东部乡镇以一乡一校或多乡一校(初中学校)为主;北部乡镇与厂矿学校接收相结合,合理布点;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定全市的学校数量,定学校规模、定建设项目、定投资计划,定集中办学时间。适当保留部分教学点,可撤去在校学生不满15人或离乡镇中心小学3公里以内的教学点。二是要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第一步要完成学生学习与生活基本办学条件的建设,才能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求,学生家长才会满意、放心,才会消除对低龄儿童寄宿制集中办学的顾虑;第二步要完成基本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完成基本的校园文化、课外活动设施与运动场地的建设,学校才能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彰现教育效益。三是多途径筹措经费,保证资金到位。对上级资助资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城市教育费附加捆绑用于布局调整学校建设,不足部分可采用抵押贷款政府贴息的办法保证资金到位。四是解决编制问题,缓解教师分流压力。可采用**县的六条措施,妥善解决好教师分流安置问题。五是规范学校管理制度,改变政出多门的现状,出台《**市中小学管理办法》,规范学

校的校园环境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生活管理、学生安全管理;完善《**市学年度学校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方案》,一年一考核评估,奖优罚劣;出台《**市和谐校园评估办法》,实现学校硬件达标、设施先进、办学条件一流;管理规范、办学水平一流的目标。 2005年10月 文章出处: 自己创作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篇10

一、高中生成人教育模式的内容与实践做法

1.成人教育创设的实践思路

(1)总体思路:立足“三常规”,完善养成教育;谋求“五结合”,提升学生成长意识。(2)“三常规”实践思路:日常规谋求一日发展,成就8种习惯;周常规强化5个尊重,修炼5种品行;月常规立足实践探究,提升综合素质。(3)“五结合”实践思路:校本教材理论导航—系列活动主题指导—人生设计规划养成—步入社会实践—责任参与意识完善。

2.“三常规”的内容与做法

(1)日常规谋求一日发展,成就8种习惯。包括:①参与一次家务劳动;②撰写一条人生寄语;③总结一天成长经历;④展示一回军人的威武;⑤装饰一个最佳形象;⑥维护一份课间宁静;⑦化解一起矛盾纠纷;⑧解读一种文明现象。(2)周常规强化5个尊重,修炼5种品行。包括:①尊重国旗,严肃自己的升旗意识;②尊重成长,品味青春在成长中的意义;③尊重健康,提升健体有益完善生命的理念;④尊重成果,树立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理念;⑤尊重制度,强化约束对生活群体利益的维护。(3)月常规立足实践探究,提升综合素质。包括:目标领航、分段构建、主题推进、素质提升。在“三常规”的实施管理上,我们始终注重:(1)关注3个融合:常规落实与学校制度管理的融合、常规实践与学生自主体验的融合、常规设计与成人亮点特色创设的融合。(3)树立3个意识:目标化意识、自主化意识、特色化意识。(4)强化3个到位:监督检查责任到位、师生互动和谐到位、常规管理措施到位。(5)形成3个共识:目标上,常规管理重常抓新、形成特色;过程上,常规管理抓活抓细、注重养成;效果上,常规管理抓点抓面,发展个性。同时,我们在立足追求“用创新的制度,完善措施的运作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高中生成人成长规划实践手册”的操作规程,强调“多元关注”和“发展性评价”,进一步完善了以“鼓励进步、鼓励创优”为宗旨的学校“十佳之星”“示范生”评选方案,并制订出了较为科学的《鸡西市第一中学高中学生成人综合素质评价量化评比方案》等。此外,为了使3项“常规”在学生的成人成长过程中成为一种自觉的内化行为,我校还配合成人教育的理念,确定每日、每周培养的主题,并坚持一日3次的检查反馈,每周一次汇总,每月一次反馈点评等管理制度,无论是评价机制的设计,还是评价标准的制订,我校始终以学生“健康成人,快乐成长”为基础,满足学生能力、素质、品格综合提升的成人成长需求。

3.“五结合”的内容与做法

(1)成人教育与校本教材相结合。内容:①学生生命成长指导册———“生命成长教育手册”;②学生活动记录册———“中学生生命成长教育实践活动手册”;③学生行为习惯文学创想册———“成长花絮”;④学生行为习惯生活叙事册———“青春碎语”。方法解读:在高中生成人养成教育与校本教材结合的实践探索上,我们实行的是“一线双轨式”的推进原则。①一线:以培养、完善高中学生成人成长意识为主线,通过“生命成长教育手册”这一校本教材的理论指导,提升学生成人成长的意识。②双轨:借助“生命成长教育手册”这一理论模本,我们设计出以“五结合”为核心的“中学生生命成长教育实践活动手册”和以“三常规”为宗旨的“成长花絮”“青春碎语”等3本学生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行“双腿走路”“并行”的实践探索策略。(2)成人教育与主题系列相结合。内容:①主题系列教育:3月份,文明礼仪月;4月份,祭奠英烈月;5月份,革命传统月;6月份,理想感恩月;9月份,尊师重教月;10月份,热爱祖国月;11月份,诚实守信月;12月份,生命成长月。②节日系列教育:3月份,学习雷锋纪念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国际尊严尊敬日;4月份,世界卫生日、清明节、世界地球日;5月份,国际劳动节、中国青年节、国际家庭日;6月份,国际禁毒日;7月份,中共建党节;9月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教师节、中国国耻日;10月份,国庆节、世界粮食日;11月份,消防宣传日、感恩节等。方法解读:在高中生成人养成教育与主题系列结合的实践探索上,我们实行的是“立足节日主题,完善系列教育”的谋划思路。即:以节日为主线,依据节日的内容设计,结合校、班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适宜学生年龄特点的富于针对性、目的性、可接受性的系列主题活动方案。如4月份,我们依据该月“世界卫生日”“世界地球日”“清明节”等节日的特点,先后策划了“让尘屑无处躲藏”卫生活动周;“珍惜我们自己的家”关爱地球资源活动调研周;“我与先烈比一比”珍爱生活幸福反思周等活动。(3)成人教育与人生规划相结合。内容:中学阶段“人生规划”教育特指高中时期针对中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它主要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学业规划是实现职业规划的基础,职业规划是学业规划的具体方向,初中、高一学生主要撰写自我的学业规划;高二、高三学生年可在原有学业规划的基础上,预设增补完成自我的职业规划。具体内容:高中生自我人生学期月规划表、高中生自我人生三年规划表、高中生生涯规划自我剖析表。方法解读:在高中生成人养成教育与人生规划结合的实践探索上,我们实行的是“分段施教,梯级培养”的成长模式。即依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和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确立年级段德育目标分别为:高一学年———成人习惯;高二学年———成人规划;高三学年———成人责任。三个德育目标的实践与推进,完全立足于高一起始时学生制订的“高中生自我人生三年规划表”。(4)成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内容:①强化推进学年、班级、社区、乡邻的长期服务机制,建立双休日、节假日助人、帮困的班级志愿服务小组,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参加志愿服务的公益性活动时数每月不少于4小时,每学期不少于16小时。②设立班级“成人节”或“成人宣誓日”,制作成人纪念卡,编写富于个性的班级誓词、成长纪念册、成人歌曲等,丰富成人宣誓仪式的内容。③继续强化、丰富、完善军训、升旗、班级自治周等提升学生自我成长意识的实践活动。上交材料: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②参加学校、家庭、社区劳动记录。③家务劳动记录案例。④学生社团活动记录案例。⑤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案例。⑥社会实践活动记录案例。⑦中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案例。方法解读:在高中生成人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的实践探索上,我们实行的是实践体验与理论感悟相结合的方式。即首先,要求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家务体验等活动时,从生活的层面感性体悟成长的表层意义。其次,要求学生通过家务劳动记录、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等案例的撰写,从社会发展的层面理性挖掘人生成长的本质内涵,从而在成人成长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人生规划、职业定向的把握更确切、更适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5)成人教育与班级意识相结合。内容:①自主参与项目:班级小档案的六点创设:班名设计与解读;班风、班训;班歌(歌词设计、曲调可借用流行歌曲);班级形象设计(含学生的仪表、班级卫生要求及班级室内环境布置);班徽设计与解读;班旗设计与解读。②合作参与项目。学校活动的参与,如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节等;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班级内部建设,如黑板报、墙报的设计布置;教室的净化、绿化、美化等。方法解读:在高中生成人养成教育与班级意识结合的实践探索上,我们遵循的是自主参与与相互协作的共同提高、共同推进原则。在自主参与项目中我们强调个性张扬,特色展示,创新追求素养的形成;在合作参与项目中,我们强调的是大局观念、协作意识、责任品性的培养。我们这样做,就是让学生享受在设计和布置过程中所融注的教育收获,在活动中体会参与过程的主人翁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二、高中生成人教育模式创设的特色亮点

从实践研究背景上看,我们除了关注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对学生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大背景外,也要重视当今新教育环境在高中生成人教育方面行将遇到的新问题这一特定的背景。从实践研究的具体范围上看,我们研究的重点限制于高中这一特定范围内,也就是说,是指在对高中学生在成人成长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培养、提高和拓展,主要包括在成人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等方面内容。从实践研究的内容上看,我们的研究不仅关注高中生成人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还涉及高中生成人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从实践研究的重点上看,我们的研究试图借助理性的科学管理和非理性的人文管理相融合的现代管理理论,克服现代管理中过分强调理性教育的弊端,寻找促进高中生自我成长提高的操作策略,探索提高高中生成人、成长的途径。从实践研究的切入来看,我们的研究旨在从激活高中生自我成人发展意识的内在机制切入,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辅之以“三常规”“五结合”这一主线,进一步提高高中生成人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

三、高中生成人教育模式的收获与成果

1.学生层面的收获

随着成人成长经营模式研究内容逐步的深化,学生的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学生的精神面貌可谓焕然一新。学生校内外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2013年、2014年,我校先后共有32名学生荣获省级以上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称号,有83名学生荣获鸡西市示范生称号,有348名学生荣获校级示范生称号。4年来,我们学校不仅涌现出了面对万元现金、百万元支票不为所动的拾金不昧的典范姜梦姝,挑灯攻读、自强不息标兵朱雪莹,勇追逃逸司机的孟悄然,全国最美中学生、热心公益女孩郭睿霖等一批震动龙江的优秀学子,同时,也涌现出了冯林、郝世宇、宋舶赫、于长炜、李国良“五学子灭火救母女”的群体楷模和捐资34万挽救一中学子郑选彬的爱心付出的精英群体。

2.教师层面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