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白的话语十篇

时间:2023-03-17 08:18:50

表白的话语

表白的话语篇1

1、愿把我的心嵌入你的心,使我俩的爱永远不变。

2、如果你是那河,我愿做河水里的小鱼,时时游弋在你的怀中。如果你是月亮,我愿做一颗平淡的小星,点缀你的美丽。

3、想你想的睡不着觉,念你念的心怦怦直跳;恋你恋的鬼迷心窍,爱你爱的快要死掉!

4、在我绝望的时刻我真的不愿去想 我只想忘掉一切。

5、曾经迷惘的心中,是你牵引我走出寂寞。

6、在每一个有你相伴的夜,不再过於寂寥冷清。

7、风轻云淡的美丽,是因为有你的存在,心与心的真诚,是因为你的信任,不论你在什么地方,你都是我唯一的眷念。

8、两个人因为开心在一起叫喜欢,如果不开心还想在一起就是爱了。

9、我现在真的好想你,给你发信息可以缓解一下我对你的想念,可你现在好像很忙,觉得我很烦是吗?打扰了!

10、个人的感情也是命中注定的,有时候没什么可以多想的,该来的会来,该走的总会走,好好地爱自己,一个人最不能辜负的人就是自已,除了自已该做的,就好好对自已吧,不要有过高的要求,也许一切就会过得容易一些,自已也会快乐一些。

11、在我心中任何时刻都只有想你!爱你!

12、愿天上的每一个流星,都为你而闪耀天际。

13、我今天很不顺利,看见漂亮女生微笑会让我心情好一点,你可以为我笑一下吗?不要虚拟的,可以吗?

14、若有来世,我必踏遍千山万水,去寻找那古老的唯一,寻找我永远的爱人,你是我不变的最爱!

15、这辈子最疯狂的事,就是爱上了你,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你陪我疯一辈子。

16、让我迷上你,迷上你的笑,迷上你的每一个动作,迷上你的每一个表情;你的心情就是我的心情——你高兴,所以我高兴,你忧愁,所以我忧愁。

17、情话绵绵:愿拥起落日余晖凭你采摘,愿留住刹那永恒让爱来白。我愿变成一朵美丽的小花,常开在你目光注视的时间,飘香在你足迹踏过的地方。

18、泪水是我想你的滋味,我寄出的心无力挽回,如果回忆是唯一的回信,我不会忘记我曾经美丽。

19、窗外雪花纷飞,我疑心是你的脚步,羞涩地抬起头,窗外依旧,轻风、飞雪,又飘向记忆的深处,于是,我告诉你,我真地想你!

20、雨在下,风在刮,有人为你牵挂;有人哭,有人笑,()有人为你睡不着觉。

21、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才寂寞。孤独的感觉之所以如此之重,只是想你太深。

22、把满腔柔情绽放为一株百合,让缕缕馨香穿越遥遥时空,夜夜袭上你的额头,拂去你所有的疲惫和失意。

23、看着微笑的你,突然发现,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4、喜欢有你的一些信息,即使只是短短的问候,好让我感觉到你没有忘记我,心里还想着我,还有我的存在。

25、风一样的是你的靓发,我是一片云依恋在你的身旁;水一样的是你的娇柔,我是一叶舟徘徊在你的暖乡。

表白的话语篇2

2、我不知道我们会在一起多久,但此时此刻,我想和你一直走下去。

3、把我的心租给你,免租金包水电,租期一生,限住一人。

4、即使我忘记你的姓名,忘记你的样子,但我不会忘记我爱你,你的过去梦中的我依稀参与,所以你的未来我必奉陪到底。

5、盗走的心请回还,不谈亏欠,谢谢遇见。

表白的话语篇3

【关键词】南宁白话 特殊语法现象 助词 语气词 副词 代词 比较句 双宾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33-03

南宁白话是粤方言在广西境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粤语中的邕浔粤语片。从语法层面上看,南宁白话的语法系统个性显著,与普通话的语法系统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南宁白话中的词类(助词、语气词、副词、代词)和特殊句式(比较句、双宾句)入手,探讨其较之于普通话所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

一、南宁白话的助词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

在南宁白话中,助词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虚词,它在辅助句意表达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动态助词进行分析。普通话中,主要运用的动态助词有“着”、“了”、“过”等。而在南宁白话中,一般不使用上述动态助词,而是有自己一系列的表示各种动作状态的助词。常用的动态助词主要有“住”、“稹薄“过”、“翻”。

(一)“住”。南宁白话中的“住”扮演着多个角色。它放在动词之后,既可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也可表示动作的持续。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着”。

1.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动词前可加“正、在、正在”等副词进行修饰。例如:

陧住份报纸。(他正在看报纸。)

依家谡詹俪〈蜃∏颉#ㄏ衷谒正在操场上打球。)

2.表示动作的持续。该类动作本身具有在一段时间内延续的倾向。例如:

间屋向住南边。(这间屋子朝着南边。)

我欠住谝话傥摹#ㄎ仪纷潘一百块钱。)

(二)“稹[?ai33]。南宁白话中的“稹狈旁诙词之后,表示动作或变化的已经实现。意义上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了”。

1.动作+“稹保罕硎尽稹鼻暗亩作已完成。如果该动作有受事对象,则“稹狈旁诙作与受事之间。例如:

诔隼稹#ㄋ出来了。)

我睇鸩康缬啊#ㄎ铱戳艘徊康缬啊#

2.动作+补语+“稹保盒稳荽驶蚨词作补语表示前面动词的动作所生成的结果,“稹北硎靖媒峁已经生成。例如:

我食齐稹#ㄎ页酝炅恕#

谝醉稹#ㄋ喝醉了。)

3.动作1+“稹+受事+动作2:在连谓结构中,若动作1后不跟补语,则“稹苯籼在动作1之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在某一参照时点已经完毕,即动作2发生时,动作1已经完成。例如:

打鹎蛉コ辶埂#ù蛲昵蛄巳ハ丛琛#

睇鸬缬白鲎饕道玻。看完了电影就去做作业啦!)

(三)“过”。南宁白话中的“过”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过去某一时点或时段某个动作、某种变化或某种状态曾经发生、存在过。这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过”用法一致。在此我们不对它的具体用法展开说明。

但在南宁白话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得+动作+过”句式。这种在前加“得”的用法对陈述对象具有选择性。通常说来,不好的、不吉利的事或普通的、发生频率高的事件、情况一般不用这个句式来提问,除非说话者有特别的用意,如调侃、讽刺等。在询问比较罕有的、说话者自己向往、渴望、羡慕的事情时,才会选用这个句式。例如:

我得去过伦敦贰#ㄎ以经去过伦敦。)

她得{过三好学生,你得过某?(她曾经拿过三好学生,你拿过吗?)

(四)“翻”。在南宁白话里,“翻”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恢复到之前的动作或状态。实质上“翻”是由动词“返”虚化而来的助词,用“翻”而不用“返”是为了避免混淆。用“翻”表示回复是粤方言里特有的形式,普通话没有跟它相对应的助词。

1.动词+“翻”:表示某项已经中断或暂时停止的动作、行为恢复或继续进行。例如:

诰醯煤语好难学,又学翻英语稹#ㄋ觉得韩语很难学,又恢复学英语了。)

某吵啦,快睇翻你的电视!(不要吵啦,快点看回你的电视!)(说明之前看电视行为被中断)

2.形容词+“翻”:在这个结构中,“翻”做形容词的状语,表示这一性状过去曾经失去过,现在又恢复了。例如:

O又好翻稹#ㄋ们又重新和好了。)

过鹉辏又衰翻稹#ü了年,又变回倒霉的命了。)

二、南宁白话的语气词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

与普通话相比,南宁白话中存在着大量的语气词,这些词在句意的表达上有着非常重要的语法作用,可以明确表达出说话人的语气和感彩。常用的语气词有单个字的,也有几个表示语气的字相组合的。

一类是单字形式的语气词如“贰薄“”、“咩”等。例如:

诤孟利罚。ㄋ好厉害啊!)

你做咩?(你在这里做什么啊?)

你依家等人咩?(你现在在这里等人吗?)

另一类是组合形式的语气词如“”、“ā钡取@如:

你系边O人?(你是哪里人啊?)

谙刀锬ā#ㄋ其实是骗你啦。)

三、南宁白话的副词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

南宁白话的副词在使用上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副词与动词的语序排列上。在此笔者将从程度副词(诸如“多”、“少”、“快”、“慢”等)和时间副词“先”入手进行分析。

(一)程度副词

在南宁白话中,一般程度副词放在动词的后面对动词进行修饰。这与普通话中“副词+动词”的惯用搭配有所差别。例如:

“多”:食多只鸡翼啦!(多吃一只鸡翅啦!)

“少”:你最好饮少点酒。(你最好少喝点酒。)

“快”:行快罚要迟到啦。(快点走吧,要迟到了。)

“慢”:讲慢啦,我听唔清楚。(慢点讲啦,我听不清楚。)

(二)时间副词“先”

在普通话中,时间副词“先”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率先发生。而在南宁白话中,时间副词“先”除了可以放在动词前面之外,还可以放在动词后面起修饰作用。而“先”放在动词前面时,除了表示动作的率先发生, 还可以充当另一时间副词“才”,表示“直到……才……”的意思。

1.动词+“先”:

我食齐穑钗易呦壤病#ㄎ页酝炅耍那么我先走啦。)

管诟叩仁学难唔难,你学先再讲。(管它高等数学难不难,你先学了再说。)

2.“先”+动词:这一用法可相当于时间副词“才”,表示“(直到)……才……”的意思。

我食完饭先睇报纸。(我先吃完饭才看报纸。)

我今晚十点钟先返。(我今晚十点钟才回来。)

四、南宁白话的代词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

南宁白话的代词系统很发达,而且用词较之现代汉语普通话有着比较显著的差别。在此笔者以第三人称代词(凇O)和疑问代词(边瘛⒈啤⒌憬獾龋┪例,介绍南宁白话中存在的一些比较常用而又特殊的代词。

(一)第三人称代词

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一样,南宁白话的代词也分单数和复数形式。在南宁白话中,表示单数形式的第三人称代词是“凇保表示复数形式的是“”。南宁白话中的“凇笔怯芍泄挪生的第三人称代词“渠”演化发展来的,而“渠”指代第三人称的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完全消失。

在南宁白话中,习惯于在单数人称代词后加上一个“O”表示复数形式,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们”,例如“我O、你O”等,故也在“凇焙蠹由弦桓觥O”来表示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以下举例说明。

1.“凇保

我借畀谝槐臼椤#ㄎ医韪他一本书。)

谂懿脚鸬谝幻。(他跑步跑得了第一名。)

2.“O”:

O都结婚十年穑感情仲系詈谩#ㄋ们都结婚十年了,感情还是那么好。)

我最中意睇O演电视剧。(我最喜欢看他们演的电视剧。)

(二)疑问代词

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一样,南宁白话中的疑问代词也可以指代询问人、物、地点等。在本文中,笔者着重从指代询问人的“边瘛薄⒅复询问物的“乜、乜S”、指代询问地点的“边啤焙椭复询问原因的“点解”入手,讨论南宁白话中的疑问代词。

1.“边瘛保河糜谥复询问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普通话的“谁”。

今日边褡鲋等瞻。浚今天谁做值日啊?)

边裣的愕睦鲜Π。浚ㄋ是你的老师啊?)

2.“乜、乜S”:用于指代询问物,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什么”。

你O做乜啊?(你在这里做什么啊?)

漳夏乜S最好食?(在南宁什么东西最好吃?)

3.“边啤保河糜谥复询问处所地点,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哪”。

你依家毡粕涎ǎ浚你现在在哪里上学呢?)

老师头先讲我们要毡萍合ǎ浚老师之前讲我们要在哪里集合啊?)

4.“点解”:用于指代询问原因,相当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为什么”。

点解他生得铞ψ?(为什么他长得这么帅啊?)

点解老师今日布置疃嘧饕?(为什么老师今天会布置这么多作业?)

五、南宁白话的比较句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

比较句主要用来比较不同人或事物在性状、程度上的差别。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比较句的格式主要为“A比B……”,用到的比较介词是“比”。在南宁白话中,用介词“比”的比较句也存在,但日常交际中更多的是用趋向性动词“过”构成的比较句。(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34页)在此笔者就“过”构成比较句的结构形式进行说明。

A+形容词+“过”+B(+补语)。例如:

细佬高过我两公分。(弟弟比我高两公分。)

诖蠊我三岁。(他比我大三岁。)

在这种结构中,趋向性动词“过”往往在简单的话语中被省略,而原句表意不变,仍是比较句。如例句改写成:

细佬高我两公分。

诖笪伊剿辍

A+动词+得+形容词+过+B。例如:

谂艿每旃我。(他跑得比我快。)

我作文写得好过妹妹。(我写作文写得比妹妹好。)

否定形式:在前面两种结构的基础上,表示否定的比较句往往在“过”的前面直接加否定词(如“唔”等)。

细佬高唔过我。(弟弟没有我高。)

谂艿每爝砉我。(他跑得没有我快。)

六、南宁白话的双宾句中存在的特殊语法现象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双宾句中,动词之后先后出现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而关于这类双宾句中的动词,熙在其《语法讲义》将它们分为三类,即给予类、取得类和等同类。在此笔者以这个划分标准进行讨论。

在南宁白话中,关于取得类和等同类动词的双宾句,内容结构和普通话中的大致相同,在此不展开讨论。而关于给予类动词的双宾句,在南宁白话中除了保留普通话的用法之外,还有自己特殊的格式,即“动词+(量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例如:

陬本书我。(他给我一本书。)

送瓶香水你。(送你一瓶香水。)

要注意的是,该类用法只针对存在实在含义的“给予”的动词,如“畀(给)”、“送”、“递”等动词。而给予类动词中存在着如教授意义的“教”等动词则不适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吴旭虹.南宁白话体貌考察[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表白的话语篇4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比较

一、亲属称谓词使用现状

本文以宾川县乔甸镇作为例子进行白语亲属称谓词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的比较分析。亲属称谓词在宾川县乔甸镇内使用的比较广泛,只要是白人,每天都会在使用。常用亲属称谓词有爷爷[A33][p?21]、奶奶[A33][ne?44]、父亲[A33] [ti44]、母亲[A33][m?44]等。

二、宾川县白语亲属称谓词的特点

1.前面加“[A33]”的亲属称谓词

“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这几个亲属称谓词在当面称呼时,前面要加“[A33]”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及亲近。如:

“爷爷,您去哪儿?”[A33][p?21],[n?45[j?n33] [A21] [nA44]?

“奶奶,吃饭走了。”[A33] [ne?44],[i??44] [x?21] [pe?44] [l?45]

2.叠音亲属称谓词

普通话中“哥哥、姐姐”读作“gē ge、jié jie”,白语分别读作“[k?44] [k?44]、[?i33] [?i44]”,这组亲属称谓词在白语里使用的是叠音的形式。在宾川县乔甸镇白语亲属称谓词中称呼自己的堂哥哥、亲生哥哥、堂姐姐、亲生姐姐时使用叠音的形式。如:普通话中说“哥哥,你去哪里?”或“哥,你去哪里?”。而在白语里我们只说“[k?44] [k?44],[n?45] [j?n33] [A21] [nA44]?”,不说“[k?44] ,[n?45] [j?n33] [A21] [nA44]?”。普通话中说“姐姐,谢谢您了。”或“姐,谢谢您了。”白语中我们只说“[?i33] [?i44],[nan33][we?33] [n?45] [l?45]。”,不说“[?i33],[nan33][we?33] [n?45] [[l?45]]。”因为在白语里单独一个“[k?44]”“[?i33]”不能表达普通话里的“哥哥”“姐姐”的含义。

3.区分性别的亲属称谓词

白语亲属称谓词对“男、女”的区分,可以使用“[tsi44]、[j?n44]”来进行区别。例如:在表示“儿子”的“[tsi44]”,表示孙子的“[tsi44] [suan21]”中,白语“[tsi44] ”用于表示男性;在表示“女儿”的“[j?n44]”,表示“孙女”的“[j?n44] [suan21]”中,白语“[j?n44]”用于表示女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也有用“[mA44]”来区分女性的。如:“伯母、婶婶、姨姨”在白语里读“[tA21] [mA44]、[?in21] [mA44]、[ji33] [mA44]”,用一个“[mA44]”来表示女性。

4.两个亲属共用一个亲属称谓词

白族由于有其独特的入赘文化,在男子入赘到女方家后有了孩子,孩子称呼男方的父亲为“[p?21](爷爷)”,称呼男方的母亲为“[ne?44](奶奶)”,同样孩子在称呼女方的父亲时也是“[p?21](爷爷)”,称呼女方的母亲时也是“[ne?44](奶奶)”。另外,普通话中的“弟弟”、“妹妹”在白语中可以用一个[t'e?44]来表示二者;普通话中的“堂弟”、“堂妹”在白语中可以用一个“[t'an33] [t'e?44]”来表示二者,可见在白语亲属称谓词中有两个亲属共用一个亲属称谓词的现象。

三、宾川县白语亲属称谓词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词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1.亲属称谓词的泛化

与普通话一样,白语中的某些亲属称谓词也可用于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在普通话的日常生活交流中,当遇到比自己的父亲母亲小几岁,而又不是自己的亲属时,为了表示一种礼貌或是亲近的行为,我们可以称呼他、她为“叔叔、阿姨”。同样,在白语中我们可以用亲属称谓词“[ji][ji] [ni?44] [ni?44]”分别表示“叔叔、阿姨”。遇到比自己大几岁的男孩子或女孩子时可以用亲属称谓词“[k?44] [k?44](哥哥)”“[?i33] [?i44](姐姐)”分别加以表示。

2.属称谓词的复数形式

普通话里的亲属称谓词的复数形式是直接加“们”表示复数形式。同样在白语中也有直接加“[ti?44]”来表示复数形式的情况。如:

姐姐们去逛街。[?i33][?i44][ti?44][j?n33][ ku?n44][ tsi44]。

弟弟们爱爬山。[t'e?44][ti?44][e?44][m?44][?i?n42]

(二)不同点:

1.同辈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构词法形式

普通话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一同辈词属于重叠式的构词法,而在白语亲俪莆酱世镎饧父龃室分两种情况进行考虑。如“哥哥([k?44][k?44])、姐姐([?i33] [?i44])”是一种同辈构词情况,在白语里她们属于叠音构词法。“弟弟([tsi44] [t'e?44])、妹妹([j?n44] [t'e?44]”在白语里属于另一种同辈构词情况,她们是“词根+词缀”的构词形式,即:“[tsi44]”、“[j?n44]”是词根,“[t'e?44]”是词缀,所以我们要注意区分二者在构词法上的不同,以便于更好地学习亲属称谓词。

2.亲属称谓词与“人称代词”结合时的使用规律

在普通话中使用“人称代词+的+亲属称谓词”的形式,在白语中,直接用“人称代词+亲属称谓词”的形式。

第一人称单数复数“[w??21]”+“[ti44]”=“[w??21][ti44]”

“[wan21]”+ “[ti44]”=“[w an 21][ti44]”(我/我们的父亲)

第二人称单数复数“[n??21]”+“[ti44]”=“[n??21][ti44]”

“[nA21]”+“[ti44]”=“[nA21][ti44]”(你/你们的父亲)

第三人称单数复数“[pu21]” + “[ti44]”=“[pu21][ti44]”

“[pA21]”+“[ti44]”=“[pA21][ti44]”(他、她/他、她们的父亲)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宾川县乔甸镇白语亲属称谓词有自己的特点,与普通话又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分析和比较了汉白亲属称谓词之后,可以让人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白语亲属称谓词及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表白的话语篇5

关键词:语言变革;中国现代文学;文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3-0145-0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或是一种思维工具,而现代语言学将语言由传统的从属论上升到本体论的角度,认为语言是思想本体,构成了人的行为本身。[1]深入探究语言的变革与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具体影响,对于丰富语言学的内涵,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变革与文学形式发展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现代的语言变革

中国现代的语言变革,概括起来就是“白话代文言”。之初,以“明白”和“精确”为指向的白话文运动蓬勃兴起。白话文倡导者主张语言摆脱以往形式的束缚,在精确表达思维的同时能够更加直白,为大多数人所能听懂。

相比于文言文,白话文具有口语化和精确性的特点。一方面,它不像文言文那样晦涩难懂,从而有助于文化和科学的普及和推广;另一方面,它不像文言文那样含糊不清,从而有助于提升严谨的科学思维。因此,白话文强调了文学语言的实用功能,强化了文学语言的叙述、说理、艺术再现等功能。但是这种语言转换也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消极的后果,那就是传统语言所具有的多义性、象征性、层次性和声韵特性等语言功能均有所弱化,从而造成艺术表现力的缺失。而不同的文学题材或着眼自由的思想表达、或着眼严格的韵律规范,或强调丰富的说理性、或强调精简扼要的艺术表现力,对语言的诉求大不相同。因此,语言变革对各种文学题材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也各不相同,从而造成了对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不同影响

(一)对小说的影响

白话文相比于文言文在叙述方面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因此在“五四”之后的新文学的发展中,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的语言变革促进了小说的繁荣,从客观上将小说的创作从边缘推向了中心。

小说是文学体裁中最贴近日常生活的、最具通俗性的文体。而白话文由于具有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与小说文体的要求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在内容上,由于小说是一种叙事的文学,主要语言特征是叙述,对文学语言有着明晰、传神、生动、精确的要求,而白话文作为一种更贴近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白话的文学语言,相比于文言文来说更能做到“言文合一”。语言变革增强了小说这类现代文学形式的叙事清晰度,促进形成了其叙事形象传神、描述逼真的内在品格。

(二)对散文的影响

白话文相比于文言文在形式上更加自由,在内容上更长于说理。因此,白话文促进了杂文文体发展的一枝独秀。杂文通过描绘具体事实或客观现象,达到陈述观点、发表议论的目的。杂文以“议论”为主要特征,要求有清楚的条理性、分明的层次性、严密的逻辑性,注重的是思维的理性化。而白话文相比于文言文来说,一方面通俗易懂,长于说理,另一方面语意精确,长于界定。因此,语言变革促进了杂文文体形式的长足发展。

之后,新文学者便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对文学语言的加工,来达到散文文体审美的独特性,并由此创作出可与传统散文相媲美的“美文”。与议论为主的杂文不同,“美文”主张抒情言志。由于白话文这种语言方式过于直白,在美文这种艺术性散文的创作方面有较大的不便。为此,新文学者进行了“用美术以锻炼”白话的努力。“用美术以锻炼”白话,是指借鉴传统文学中的文言文语言方式和外来翻译的语言方式,从而形成一种更具表现力的白话文。通过“用美术以锻炼”白话,增强了散文的艺术性,成就了“美文”这一新的文学形式。

(三)对话剧的影响

白话文相比于文言文在表情达意方面更善于铺陈和直叙,更加利于话剧人物的直抒胸臆。因此,催生了以话剧为主要形态的中国现代戏剧。

文言作为一种诗性语言,具有含混、凝练的特点,注重表现而不注重交流,适宜叙述而不适宜对话,利于增加文本的抒情性而不利于其动作性。因此,以文言文为主要文学语言的中国传统戏剧大部分为歌剧,与诗词、曲具有相似的特点。而现代话剧以对话为主体,强调对白的作用,因此,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话剧取代歌剧,就成就了现代文学形式的一次转型。

五四时期,白话文学语言的倡导,使得喜剧语言在语言环境和资源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促进了写实戏剧语言方式的确立;由于白话文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直白性,促使了写意抒情性话剧语言方式的产生;又由于白话文善于状物,对人物的语音、腔调都能达到精确细致的陈述,催生了戏剧性话剧语言方式的出现。因此白话文使得中国现代话剧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促进了现代话剧文体形式的多样化。

语言变革创造了白话语言的语言环境,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文体形式的诞生、发展和成熟。

(四)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五四语言变革中,白话文学语言的广泛使用,为儿童文学的文体形式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时期,人们逐渐发现了儿童世界的“独特性”,对儿童发展的考量也逐渐增加到“美育”“人性的启蒙”“现代化”等诸多方面。人们对于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也越来越重视。然而,“儿童文学”这种文学体裁能在中国立足与否,取决于有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学语言条件。在五四之前,中国人教导儿童用的都是一些经书典籍,而并没有以儿童的口吻口语为角度的儿童读物。这可以归结为人们平常所说的语言(白话)与文字存在不一致。儿童文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小儿说话”,这就要求儿童文学所采用的语言应该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因此,白话代文言,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诞生的标识。

(五)对诗歌的影响

相比于对其他文学形式的影响,白话文与诗歌的审美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制约了新诗的发展,甚至使得新诗形式美的建设陷入困境。

诗体的“新旧之争”本该是文学语言的产物,但在五四时期,白话文倡导者否定“旧诗”在一部分程度上是代表着一种诗学立场。他们认为旧诗比较难做,而且不能自由地表述自己的思想,难以创新。胡适也认为,应该打破传统诗学所立下的规则,发展更为自由的诗体。然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则的。如果强行打破这种规则,超出了诗歌的边缘,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文学样式(新诗),但由此丢弃的可能就是这种文学体裁所独有的韵味和审美价值。

诗歌所特有的本体诉求为含蓄性、情绪性、暗示性和感受性,而五四语言变革所倡导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的白话文则与之相去甚远。并且,白话文精确性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会使文言才能勾勒出的“诗美”荡然无存。卞之琳在将新诗与旧诗做对比时就说,古典诗歌以精炼、少用连接词、意境丰满为特点,“重暗示而忌说明,言有尽而意无穷”。[2]这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所具有的特点。然而,白话文作出的新诗却“枝蔓而懒散,冗长而无意”。因此,白话可以精确的传达思想,可以“有理趣”地分析、论证问题,但却不能写出像文言文那样蕴藉深刻的句子。

梅光迪认为,文章体裁不同,小说、词和曲固用白话,诗、文则不可。[3]在传统的文学体系中,诗歌的文体有着严格的规范,都以语言的“声韵特性”“喻意象征性”“去口语化”等为前提。因此,对于诗文来说,“实用性”“精确性”“口语化”的语言变革与诗歌的文体规范要求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诗歌文体独特审美价值的实现。

三、小结

中国现代语言变革对文学形式发展的影响过程,其实就是“白话代文言”对文学形式演进的作用过程。从语言变革的角度探讨至建国这段时期文学形式的变化,不仅可以准确评价语言变革在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还能使我们更加清醒的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之于传统文学的审美转型,加深我们对语言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关系的重新认识,对于我们当今文学形式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俐.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发展模式研究[J].作家杂志, 2011(12):138-139.

表白的话语篇6

1四川话“洗”的超常组合能力及其分析

在普通话以及四川话中,“洗”做动词时,后面的宾语可以是动作凭借的工具,如“洗冷水”,表示用冷水洗。可以是单纯的受事,由施加“洗”的动作而产生变化,如“洗衣服”、“洗袜子”。还可以是动作的产物,如“洗照片”,“洗照片”是一个未然事件,照片之前是不存在的,要施加“洗”这个动作之后照片才能产生,而“洗衣服、洗袜子”之类的例子中,受事宾语“衣服、袜子”是本来就存在的事物。以上是动词“洗”后接宾语的常规情况,这些情况是普通话和四川方言中普遍存在的。1)在四川方言中,因为“洗”具有以上的语用义,所以除了上述的一些后接宾语情况之外,它还能后接表人的人称代词,如“你、我、他”等。“洗我”、“洗你”、“洗他”单独看是孤立的、单一的,甚至是不熟悉四川方言的人难以理解的,但是把它们运用于鲜活的语言中后,它们就被注入了活力。2)在四川方言中,和“洗”后跟人称代词所表意义相似的还有“洗刷”和“洗脑壳”。第一,“洗刷”是同义并列式,这个词,应该是普通话“洗刷”在四川话中与“洗”的同步发展,因为“洗刷”和“洗”所表意义完全一样,可以说“洗”是“洗刷”的缩略形式,它们俩可以互换。第二,“洗脑壳”也能表示“洗”的上述三种语用义,其表达形式为“洗X的脑壳”。但是,“洗脑壳”除表上述三种情况外,还可以“表示强行灌输思想,使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意思。例如:(14)甲:“嘿,你现在这个点走哪里去哟?”乙:“哎呀,我妈想喊我耍朋友,给我洗了一下午脑壳,我出去散下心。”(15)甲:“先生,打扰一下,看下我们的产品嘛!我们产品好得很,有很多功能,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下嘛?”乙:“哎呀!你就莫想洗我脑壳了,我就出来散下步,不买东西。”上面例(14)、(15)的情景分别是:例(14)中乙的妈妈想让他谈恋爱,从而对他进行了很久的游说工作;例(15)是来自产品推销员和顾客之间的对话,产品推销员想让顾客买他推销的东西,从而也想对其进行游说。这里的“洗脑壳”相当于普通话中“千方百计地游说或说服”的意思。四川话中的“脑壳”指的是人的“头”,当然“洗脑壳”也有普通话中“洗头”的原始含义。但在四川方言中,“洗脑壳”中“脑壳”更是使用的其引申义,转喻为“思想”(如“没脑壳”指的是没有思想),所以“洗脑壳”的实际语用义是“用自己的想法使别人的想法改变”的意思。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有“洗脑”的释义:指向人强制灌输某种思想观念以改变其原有的思想观念。这和四川方言中“洗脑壳”的一个意义相同,只是在用于四川方言后,“洗脑壳”的语义比普通话中丰富得多,但它们都是从“洗”的“使干净”的语义特征中引申出来的。在中国的文化中,头代表思想,“洗脑壳”的意思也就是“洗思想”,“洗X的脑壳”也就表示“用自己的思想洗X的思想”,使他的“思想”变干净,从而引申出“强行灌输思想,使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意思。而在四川话中“洗脑壳”的其他三个意思:开玩笑、取笑;骗;嘲笑、讽刺、挖苦一般要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判定具体的意思,他们也是从“使干净”的语义特征中引申出来的,只是程度不同。“洗脑壳”中的“脑壳”是用“脑壳”代替“思想”,而到“洗+人称代词”则变成了用人这个整体来代替脑壳这个部分,从而分担了“洗脑壳”的部分意义。第三,普通话中,“洗”还能与性质形容词“白”组合形成词语“洗白”,意为“洗刷辩白”。“洗白”的字面义“把某物洗干净”是普通话与四川方言中都有的常规意义,不纳入本文的考虑范围。在四川方言中的“洗白”一词,词义的外延和使用的范围比普通话大得多。“洗白”在四川方言中的具体使用情况举例如下:(16)你以前做了那么多错事,现在想来洗白,怕是不得行咯!这里的“洗白”有“做出一些行为以达到洗刷自己以前错误的目的”的意思。(17)上次和他们打比赛,没要一会儿就遭他们洗白咯!这里的“洗白”意为“被他们打败”。(18)甲:“今天你不是工作面试吗,咋样?”乙:“唉!莫提了,洗白了。”句中的“洗白”具体是指自己的面试没有通过,工作泡汤了。可以解释为“失败”。(19)打啥子麻将嘛,带了一千块钱,两个小时都遭洗白咯!这里的“洗白”指的是“钱输光了、没有了”。(20)甲:“你晓得隔壁家的大爷去世了吗?”乙:“晓得。唉!好好的一个人就这么遭洗白了。”这里的“洗白”是“去世了、没有了”的意思。(21)你看你!本来多好的合作机会,因为你一个人就遭洗白咯!句中的“洗白”有“断送、搞砸”的意思。“洗白”在普通话中是一个动补结构,意为“洗刷辩白”,通过上文中“洗白”不同于普通话的具体用例可以看出,在四川方言中“洗白”已经由普通话中的动补结构词汇化为一个“动补式”词,有“结束了、失败了、没有了、断送了”的意思。“洗白”所适用的情况,经历一个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使用语境多为说话者不想遇到的或者意想之外的情况。

2四川话“洗”的语用义的成因分析

从“洗”的中心义“用水或汽油、煤油等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中可以切分出几个语义特征,即:[+液体]+[+致使]+[+某物]+[+除去]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液体]和[+除去]。从《现代汉语词典》的几个引申义看出来,通过某种手段,使某物除去某个特征,达到一个新的变化,是伴随“洗”的词义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词义的演变是以中心义为线索,改变其某一个或者几个语义特征而形成新的义项的。本文认为,四川话的“洗”的三个语用义,是由其语义特征和组合搭配两条线索制约的:①语义线索:用某种手段致使某物发生某种变化。②组合线索:“洗脑壳”和“洗+人称代词”,发生转喻性的变化。根据“洗”的“使某物干净”的语义特征,“洗脑壳”引申出了“用自己的想法使别人的想法改变”的意思。“洗脑壳”实际上是“洗X的脑壳”,而四川话中的“脑壳”指的是人的“头”,“洗脑壳”中“脑壳”转喻为“人的思想”。正如前文所述,“洗+人称代词”是“洗脑壳”的省略形式,在“洗+人称代词”中,“人称代词”代表的是“人”,用“人”这个整体代替“脑壳”这个部分,“人”转喻为“脑壳”,表示“洗脑壳”除“强行灌输思想,使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之外的意义。并且,在日常口语中,除“强行灌输思想,使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的意思外,“洗脑壳”的其他意思多直接用“洗+人称代词”的组合形式表达。

3结论

表白的话语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对白;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8-0051-02

任何语言只有在交际中才能有旺盛生命力和活力。运用对白,能使得学生在主动交流中发现问题,使得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形成更为丰富的敏锐感知思维。利用对白来帮助学生主动对话,能使得学生在真正交流中积淀丰富的语言感知,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对白,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探究机会,能使得学生在主动交流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白,找到问题

学生与文本对白,能使得他们在找到自己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逆向思考,让他们能够从中激活思维灵感。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语言信息,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多的认知素材,让他们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积淀深厚的感知体验。

从文本中找出可对白的素材,能使得学生在主动拓展思维的过程中深化理解。例如,在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中,教师建议学生从文本中围绕“The characters about best friends”和“What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best friend?”挖掘相应的知识信息,让学生能够在找到helpful、humorous、generous等词的基础上,主动结合表达和内容,从文章素材中摘录相关的信息要点。同时,建议学生发挥想象,围绕假如你是Betty、Max等人的朋友,并以朋友的身份主动从文本中查找相应的观点。围绕“What are you going to say with them?”,从中与文本里的人物进行对白,让他们有更深刻的印象。

注重文本中的精彩点,引导学生带着质疑和激情主动研读素材,更能够使得他们在主动对白的过程中找到问题和切入点。让文本在被学生挖掘的过程中展示应有的活力,更能够使得口语教学有丰富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主动查找问题,让他们带着质疑的心态和文本中的人物、素材对白,能使得他们有更多的自我表达的机会和权利。

二、鼓励学生与同伴对白,增进了解

让学生在和同伴对话中相互了解和彼此学习,能使得他们在口语表达中有更多倾诉的对象。通过与同伴对白,能使得口语教学更有情境性和实践性,更能够使学生不再处于孤独的状态,让口语对话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同伴对白,使得学生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找到了学习的载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口语交流的主角,更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和思维。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6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的阅读引导中,教师给学生留下了这样的话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interview?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get from the article? 让他们能够运用同桌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强化理解感知。结合学生在同伴对白中的表现,教师鼓励学生围绕“What do we should learn from ORBIS doctor?”进行共同探读,让他们能够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形成一致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精神。通过同伴对白,使得学生在相互增进了解的基础上形成更为深刻的感知与积累。

围绕同伴对白交流需要,突出问题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发现学习认知重点,使得口语表达交际更有拓展性和广度。关注学生在同伴对白中的意见和不同,多给他们自我归纳的方法,让他们能够针对自己的理解感知主动调整策略方法,并有针对性地梳理相应的知识体系。按照学生不同对白的需要,建议他们尝试以不同的表达形式主动对话,让他们有更多自我探学的机会和权利。

三、引导学生与组员对白,探讨方法

在群体交流中找到对白的切入点,能使得学生有了更多共同探究话题,让他们在彼此协作交流中增强理解感知。小组内的对白,能使得学生在更为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探解问题,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有效的破解问题和对策。

关注学生的整体理解感知,多尝试对话交流来丰富认知感悟,能使得学生在彼此探究中掌握语言表达运用的规范。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的口语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对大熊猫了解不多的特征,建议他们就“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giant panda?”和“The value of wild giant panda”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让他们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找到更多丰富的语言素材。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we should do for wild giant panda?”和“How do you introduce growth of giant pandas?”等问题进行组内对白,让他们在彼此沟通交流过程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思维方法,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

围绕课程教学要点,多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话题,能使得英语口语表达更有目标性。设计的话题应在凸显多样性和层次性的基础上,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主动选择话题进行互动交流。围绕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就各自的意见和观点主动提出相应的方法,帮助他们在深入交流中相互学习表达方法,以丰富自己的理解感知思维。

四、支持学生与家长对白,共同推进

延伸英语口语教学过程,让学生在随时随地的交流中获得灵感,更利于口语教学的深入推进。鼓励学生主动和家长沟通,引导他们将自己的心里话主动说给家长听,更能使得口语教学在不断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找到切入点,利于激起学生主动表达的强烈愿望。

多给学生创设相应的导说话题,引导学生将英语课程学习感知体验主动与家长分享,更能够丰富教学过程。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能准确理解“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的含义,教师建议学生围绕“Tell the strange greets in the world for your parents”和“Ask your par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greet”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在讲述自己课堂所获的同时,能请家长传授有关问候的礼仪常识,让学生能真正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与家长沟通,不仅能使英语教学的触角有效延伸至家庭生活,还能使学生在主动表达过程中增强学习成就感和乐趣。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想法主动和家长沟通,能使得口语教学更富有情境和趣味,交流更加顺畅自然,更能够有效突破被动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多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提示话题,引导学生针对课程学习内容主动修补完善,帮助他们在主动对话过程中总结概括。根据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情况,多主动与家长沟通,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生在课余的口语表达情况,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

五、结束语

总之,利用对白来活化认知感悟,让学生在主动表达交流中增强感知体验,能使得他们开阔视野和思维,便于他们在主动实践运用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运用多样化的对白方式来活化表达教学过程,能使学生有主动表达尝试的机会,更利于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明.构建课堂语言环境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4).

表白的话语篇8

关键词:恩施方言 白 谈白 日白

湖北恩施方言中,“白”发音为[pε214],义项很多,主要有:①话语,如“谈白”;②字形或字音出错,如“白字先生”;③空费功夫,如“白做”;④像霜或雪的颜色,如“白头发”;⑤不付出劳动或报酬,如“白吃白喝”;⑥用白眼珠看人,以示轻视或不满,如“白了他一眼”;⑦没加什么东西,如“白开”;⑧清楚明白,如“话说白了”;⑨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光,如“大白天”。其中义项1可列为“白1”,义项2可列为“白2”,义项3至义项9可归纳为“白3”。“白1”的用法很有地方特色,有“谈白、扯白、日白、聊[li214]白”等不同说法,表义略有差异。虽然“白2”和“白3”的用法很多方言区都有,但为较完整地体现“白”在恩施方言中的语义特点和语法功能,本文也对“白2”和“白3”略作探讨。

一、“白”的分类

(一)“白1”

1.“白1”的语义特征

“白1”表示“话语”义,作为构词语素组成“谈白、扯白、聊白、日白、答白”等词语,均有“闲聊、交谈”义,“答白”(也作“搭白”) 表义略有差异,主要指“说话”,“不答白”表示“不说话、不搭理”。“谈白、扯白、聊白、答白”都属中性词,“日白”单用时是中性词,若与“扯谎”连用,略带贬义,表示毫无根据地乱说。如:

(1)让客人进到吊脚楼堂屋里坐下,陪来客谈白。(《油茶汤》《鄂西民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内部资料)》)

(2)那天,二人就等在垭口上,假装谈白。(《老三做中》同上)

(3)这詹厨师在皇帝落难时,救过皇帝的命。皇帝招他来后,经常在一起扯白。(《詹天》《鄂西民间故事集》)

(4)一天,小伙子有个朋友上门作客,两人坐着扯白。(《狗为么子爱咬猫》同上)

(5)两兄弟常常扯皮,还动手动脚的,见面都不答白。(《石家两兄弟》同上)

2.“白1”的语义来源

跟“白1”的语义比较接近的用法出现较早,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有“夫人上,白。”之类的说明,此处的“白”特指“戏曲中只说不唱的部分”。明代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曲宾白》中有“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的记载,后逐渐发展出“念白、说白”等双音节形式,“白1”当来源于此。现代戏剧所用的“旁白、道白、韵白、对白、独白”等词与“白1”同源,现代汉语“开场白”的“白”与“白1”同义。与此义有关的动词有“表白、辩白、坦白”等,应该是由“白1”引申而来。

“谈白”类词条就目前来看,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以成都方言收录了“日白”条,以贵阳方言收录了“日白扯谎”条。另外该词典收录有长沙方言“白”的两个义项(说明,讲述;谎话),跟“白1”表义有近似之处。文献资料及方言调查可知宜昌方言有“日白佬”的说法,四川方言也有“答白”的说法,成都作家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有对该类方言词的运用:“吃叶子烟时,总要递一支给他,于不要紧的话时,总要找他搭几句白。”四川民谣有《扯白歌》,可见“日白、扯白、答白”在西南官话区是通用的,“谈白、聊白”则主要在恩施方言中使用。

3.“白1”的语法定位

“白1”一般不能单独使用,组词时系名词性语素,常与谓词性语素组成动宾式合成词,如“谈白、扯白、日白”等,还可扩展为“谈散白、扯闲白”等形式。这些词处于离合状态时,“白1”可视为一个词,如“谈了一歇白、扯起白来”。

4.“白1”的分布特征

1)“白1”组成的词语都属于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和补语,不能重叠,也不受程度副词修饰。除了“日白”可与近义动词组成“日白扯谎、日白谈经”词组位于句末外,其余词一般直接用在句末。

(6)(他)也不在意,还是像往年那样和他们日白谈经。(《萝卜状元》同上)

“白1”词群均可在主谓句中作谓语或谓语中心,一般有状语作为辅助成分,对举时可以没有状语,如“甲谈白,乙也谈白,丙不合群,懒得谈白。”

(7)a.他们几个人在(假装/经常/高高兴兴地)谈白。﹡他们几个人谈白。

b.他们整天在谈白/他们谈哒一整天白。﹡他们谈白一整天。

上例中加“﹡”者为错误用法,例(7)a必须有状语,或表时间、或表频率、或表情态,均应在“谈白”前加修饰语,其他“白1”词族也是如此。另外,均不能带补语,表达动作持续的时段以加状语或离合形式完成,如例(7)b。

“白1”词群也可加语气词形成非主谓句,但受到限制,只能出现在祈使句或感叹句中。如:

(8)a.扯白哟!日白哟!

b.答白唦!答句白嘛!

上例前者为感叹句,表示揣测或不敢相信对方言辞,仅有这两词可以进入此格式。后者为祈使句,表示请求对方做出言语回应,一般只有“答白”有这种用法。

2)“白1”词群常有离合式用法,属于离合词。如

(9)老人家一看,是两个算命先生,就和他们扯起白来。(《生娃娃放鞭炮》同上)

(10)媒婆说哒半天,他没答一句白。①

(11)他两个谈哒一歇白就各人走哒。

3)能否进入“有没得白V”或“有白V没得”格式

“谈白、聊白、扯白”都可以进入这种格式,“答白、日白”没有这种用法。如:

(12)这两个人有白谈没得(这两人彼此有没有话说,能不能沟通)。

4)“白1”词群的组词功能

“白1”词群中,“日白”的组词能力最强,可作为限定性语素组成偏正式合成词“日白佬”,表示善于讲故事、吹牛或者说谎成瘾的人。类似组合还有“好吃佬、酒醉佬”等,口语表达中偶见“扯白佬”用例,另外几个词无此功能。同时,“日白”可与“扯谎”等组成并列式合成词,如“日白扯谎、日白上经”等。

5.“白1”的语用功能

前文已提及,“白1”一般是不单独使用的,它总是作为“谈白”类词条的一部分出现在人们的言语活动里。在恩施方言中,“谈白”既体现为一种言语形式又是一种交际行为。碰面“谈个白”类似于寒暄,是相互打招呼的常见方式,亲朋相聚“聊白”是了解近况、增进感情的沟通方式,闲暇时“扯白”是一种休闲方式,“扯白”还与“讲古”一词紧密相连,是土家山寨口承文学代代相传的主要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谈白”是恩施人的生活方式,该词在恩施方言中属于高频词之一。

6.“白1”的民俗功能

“白1”所组成的“谈白”类词条不仅仅代表一种言语行为,更是一种民俗行为的反映。在恩施各地,熟人见面不管什么情况都得“谈几句白”,田间地头,乡村公路,随时可见停下手中的活谈白的人。若见面不谈白,会被乡民认为是十分另类的人,是极不礼貌的表现。正因如此,乡村公路常见行驶在路上的司机见到熟人后踩住刹车,谈几句无关紧要的闲白,任凭后面司机催促也要把话说完才走。

(二)“白2”

“白2”指字形或字音出错,常与“字”组成偏正式合成词。如:

(13)从前,有个县官是拿银子买的官做,他光认白字。(《白字县官》同上)

(三)“白3”

“白3”义项众多,在恩施方言中至少有7种含义。即前文所列的义项3至义项9。义项3和义项5属于副词,义项4、7、8、9属于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语素,义项6属于动词。主要用例如下:

(14)只有娃儿他妈哟,你早不念迟不念,刚刚在这时候念,害我白背了一回。(《打喷嚏》《鄂西民间故事集》)

(15)有三弟兄,老幺爱吃白食,两个哥哥硬搞伤神哒。(《吃白食的老幺》同上)

(16)有个县官,做尽了坏事还要表明自己清白,就在衙门上写了两句话:爱民如子,执法如山。(《添字》同上)

(17)田成美家没有喂猫子,老鼠子白日昼夜像赶场。(《该我一万一》同上)

(18)牙齿白白白如霜,嘴唇薄薄纸一张。(《羞过所有妹姑娘》《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歌谣集》)

(19)分家的时候一闹,硬是叫人把他看白哒。

(20)看他两手空空回来,媳妇儿白哒他一眼,没做声。

二、“白”的组合能力

“白”除了单用以外,常常作为构词语素组成新词。

(一)“白”构词情况一览表

“白1”“ 白2”均可作为构词语素,“白3”在表示“空费工夫”义时独立成词,义项5既有独立成词的情况(如“白吃白喝”),又有作语素的情况(如“吃白食”),作其他义项用时系构词语素。如下表:

(二)含“白”的专有名词

恩施方言中还有一部分含“白”字的词语,属于专有名词的一部分,跟本文探讨的“白1”“ 白2”和“白3”均不相同。如下表:

三、结语

本文所探讨的方言语词“白”可分三类,其中“白2”和“白3”的用法较普遍,大多数方言区均有此用法。“白1”的使用区域小得多,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和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用于西南官话区,尤其通行于鄂西方言片(单就“日白”词条的代表性而言)。限于作者的水平和调查范围的局限,对其余方言区有无包含“白1”的词条,还不能妄下结论。

另外,本文所列恩施方言中“白”的用法,并非穷尽式的探讨,只是分析了其中较为常见的用法,对“白”做全面、细致的考察和描写还需进一步努力。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清江流域民俗语言研究”[2012Y008]的成果之一。)

注 释:

①本文未注明出处的例句系作者根据方言表述习惯自创。

参考文献:

[1]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鄂西民间故事集[M].北

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

[3]朱建颂.方言与文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徐开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歌谣集[M].武汉:湖北人民

出版社,2006.

[5]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鄂西谚语集[M].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

[6]黄永林,程秀莉.从“日白佬”到“民间故事家”——访农民故

表白的话语篇9

【关键词】文学语言;变迁;文学形式

文学作为人们精神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还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一个创造力,对发展人类社会的进程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学也是当时社会文化艺术的有效集中,而文学语言的变化会直接的影响到文学的表现形式。在现代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变化。因此,研究文学语言变迁对文学形式的发展影响,对于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文学语言变迁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通过对我国文学发展进程的历史来看,总的概括就是“白话文向普通话以及大众化语言的一个延伸发展。”即从鬼话语言到白话语言,从白话的语言再到民众性的口语化语言,这也是从侧面的角度表现出了文学的内容形式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一)现代文学承担文学语言的变迁。对于现代文学承担了文学语言的变迁的意思,主要是指中国的现代文学承担了在文学语言变迁过程中,不论是消极性的语言还是积极性的语言都进行了承担。比如诗歌,诗歌就是在不断的语言变迁中衍生出来的产物。而语言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主要是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的压力而改变的。(二)现代文学体现文学语言的变革。现代文学体现文学语言的变革,五四运动中的白话文形式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该运动的文学语言的变迁,顺应了历史以及社会的发展。而在这场兴起的运动中,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已经很早地就关注到,文学语言与文学革命之间的联系性。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识语》一文中也有过说明“启童蒙之知识,引之以正道,鄙其欢欣乐读,莫小说若也。”梁启超也在《变法通议论幼学》一文中说过“古人文字与语言同,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梨病既娄言之矣。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今宜专用俚语,广著群书。”这也是标志了以口语化的文学语言的变迁已经开始。

二、文学语言变迁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形式的具体表现

(一)文学语言变迁影响现代诗歌。在文言文被白话文所替代之后,那么对文学形式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现代诗歌。因为在白话文发展的一个影响下,现代诗歌表现的形式主要就是散文体,这也是在文学语言发生变迁之后对现代诗歌造成的直接影响[1]。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因为受到文言文形式诗歌特点的影响,当时的文学界对于现代诗歌的文学形式并不是很赞同甚至产生有质疑的声音。因为在现代诗歌形式中,并没有把文言文中的押韵以及对仗等特点进行体现出来。而随着白话文在社会发展中不断的使用和普及,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变得有所提升,所以这时候的现代诗歌也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有的人还能在现代诗歌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渐渐地也发展成了人们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二)文学语言变迁影响杂文。杂文作为表现现代文学形式作品之一。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杂文是能够成为代表中国现代文学的典型作品的,而杂文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杂文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能够以快速地形式发展起来,是因为它将语言中具有自由性的特点体现了出来,这种形式的文学语言更适合时代的发展,也打破了封建固有的一个文学语言的格式。我们可以知道,杂文描写的内容主要是基于对社会某一现象或者是某一话题所产生的思考,“理性思考”是杂文最基本的特征。除此之外,杂文在与传统化的文言文进行比较的时候,运用杂文形式的文学语言能够更为精准地表达出思考的观点,也比现代诗歌具备有更为理性的表达。(三)文学语言变迁影响小说。如今,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因为白话文的不断扩大以及发展完善,小说的创造数量也在不断的发展增多,甚至呈现出一种跳跃式的增长趋势。白话文作为创作小说的基本语言,对情感的描写也是具有直接性和明确性的表达,这也是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语言条件。可以说,是白话文把小说的创作推向了一个发展的高峰,并逐渐地发展成为了现代文学中的一个中心圈。小说为什么能够发展地如此迅猛,主要是因为底层的人民是更愿意接受白话文的文学形式,运用白话文创作小说,能够更快地融入到底层的人民群众当中去,符合人民对于语言文学的要求。(四)文学语言变迁影响叙事文学。在我过的传统文学当中,其中叙事文学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地位的。传统的叙事文学因为受到文言文的影响,在创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叙事文学的典型代表戏剧。在五四运动之前的戏剧流通的范围都比较的小,发展以及创作都受到一定的局限[2]。但在五四之后,戏剧的创作发展也在不断地挣脱文言文的局限控制,逐步地向大众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创作的作品也在向白话文的形式所靠拢,进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语言,也更加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能够被人们所理解和认可。

表白的话语篇10

关键字:《麦克白》 语言艺术 文化内涵 语言学习

一、引言

几百年以来,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麦克白》一直是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他们从不同角度寻找切入点进行分析研究。这一系列前人的研究理论对我们从不同角度解读《麦克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语言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麦克白》中人物的言语进行深度剖析,剧中人物间的关系通过对指示语的解析加以判断,并从会话含义的相关理论对人物的言语动机进行解释。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透彻解析剧中人物的对话,对广大读者更加深入了解《麦克白》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深刻体味莎翁对语言的高超驾驭能力有莫大帮助。

二、言语行为

作为语用学的核心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在语言学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牛津大学的哲学家奥斯汀就曾将言语行为划分为三类:发话、行事和取效行为。发话行为是一般意义,它指我们在说话时要用到发音器官,发出被赋予某种意义并按一定方式组织的声音。但实际上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的话语不仅仅只局限于肤浅的话语本身含义,还具有一定的语境意义,这也正是奥斯汀所说的“语力”。说话人话语对听话人所产生的语用效果又可归结于话语对个体行为的第三层意义,说话人告诉某人某事,听话者的起初观点就建立在说话者的语境之上,说话者可以通过对话语的不同表达转变听话者对事物的初始意见,甚至可以误导他的言行,还有可能诱导他做出不好的行为。即所谓的取效行为。[1]剧本《麦克白》里面的主人公麦克白起初是一个被国王器重、被人民爱戴的爱国将领,是一个心灵美好的英雄人物,但剧本结局主人公踏入犯罪与沉沦的黑暗之域。我们分析一方面与麦克白自身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是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干扰。在剧本《麦克白》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外部因素主要来自麦克白夫人的嘲笑和女巫预言的话语,她们的言语都具有很强的语力,即言外之意。通过话语强大的语力不断暗示与影响着麦克白,最终达到使她们言语的取效行为和行事行为得以实现的目的。剧中主人公麦克白为什么最终会步入罪恶的深渊,总结其原因正是女巫那荒诞不羁的预言以及麦克白夫人恰到好处的嘲笑推动麦克白最终打破自我内心的道德底线,与自己的灵魂背道而驰。这正与奥斯汀的“语力”理论相符合。

三、会话含义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交际双方的“合作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一是量的准则。其表达了交流者双方有效传达彼此所要了解的基本信息;二是质的准则。其表达了所讲述的话要求真实客观,不说虚假和缺乏证据的话;三是关系准则。其表达了所讲述的话要与所谈及的内容紧密联系;四是方式准则。其表达了说出的话要求言简意赅,意思明了,层次分明[6]。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事与愿违,不能很好地依准则行事。《麦克白》一文中,众多人物正是在违背了上面所阐述的“合作原则”的前提下,达到了各自所期望的目的,正如女巫的语言。

在女巫的台词中,其话语也违反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所讲述的话语难以理解,不知所云,但却恰如其分凸显出了女巫的邪恶与神秘,这也正是整场戏的悖论与基调。女巫的各项预言不仅与量的准则有所违背,同时也违背了方式的准则,其语言杂乱无章,含糊不清,使人们难以琢磨透彻。如女巫在对班柯的预言中,语言上不仅似是而非,而且前后矛盾,听起来毫无头绪。但是,它却真实地反映出了麦克白与班柯的结局,使整部戏以悲剧结尾。对于女巫的第二次预言,如果反复推敲,不难发现同样违背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其实,女巫的预言中存在着假设的前提条件,正是由于它本身违反了自然规律,导致这两个假设的前提条件看似甚是多余。正是关于对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的遵守,才使女巫的预言显得含糊其辞但又合情合理。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在会话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但并不是唯一。有时会与礼貌原则并存。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人们为什么会违反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以达到对自己间接、含蓄地表达。格赖斯认为:“礼貌原则同合作原则之间存在着一个反比的关系,其中某一个多考虑一点,另一个就会少考虑一点,反之亦然”。剧中第四幕第三场,马尔康与洛斯和麦克德夫的对话所违背的“合作原则”正是反映了“合作原则”有时会与“礼貌原则”并存的观点。该幕中洛斯的用语与质的准则,方式准则以及量的准则均相违备。由于洛斯心里明白,麦克白要对麦克德夫的儿女以及退席妻子进行暗杀,所以在两人的对话当中,洛斯一直礼貌有加,对麦克德夫处处谦逊谨慎,尽量避免两人之间的直接感情伤害,这也就暗合了“礼貌原则”。然而,当麦克德夫询问孩子与妻子的情况之时,洛斯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当中质的准则这一规律,对麦克白说他们一切安好,以期对麦克德夫隐瞒真相,防止他伤心欲绝。

四、指示语

莱文森提出指示语言可以分为社会指示、话语指示和方位指示这三种指示方法,当然时间指示与人称指示也是相当重要的。语言结构是可以反映出用户的语言和语法范畴的,这也被称作社会指标,从社会地位和其功能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首先,社会面目与语言参与者的关系。其次,述说者与被述说者地位之间的差距。最后,发言者谈论的对象所相应的社会地位。古英语中,就已经存在了ye与thou两种T/V的形式,后ye逐步被you所取代。在诸多莎士比亚的作品当中大多擅于应用you和thou的转换。一般而言,You多用于比自己社会地位高、需要对其表现尊重的对象,这与我国汉语当中的“您”字意义类似。而thou则适合于低于自己社会地位的对象,这与我国古汉语当中“你”的意义相近。如果在实际角度的场合场景存在定量的情绪,you和thou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开放情绪表达。

在《麦克白》一文中,麦克白被称为尊贵的麦克白、尊贵的壮士、英勇的表弟,作为苏格兰的贵族之一的麦克德夫对其更是尊敬万分,我们可从他对麦克白的指示语当中看出端倪。在第2幕第3场当中,麦克德夫奉命来叫醒国王邓肯,而此时的麦克德夫还对麦克白谋杀邓肯的事情一无所知。且当麦克白的夫人在谋杀现场出现的时候,善良天性的麦克德夫对其更是体谅,就在麦克白的夫人假装昏倒的过程中,更是麦克德夫让人对夫人进行照料的。但要注意的是,麦克德夫在此处的用语同之后决一死战的时候用词,就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对比。

五、结语

语用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专门用于研究语言的运用。在文学分析当中有效运用语用学当中的某些理论,则可为文学领域的后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本文从语用学当中的言语行为、会话含义、指示语等诸多理论多方面综合分析《麦克白》当中人物之间的对话,为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莎剧《麦克白》当中不同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剧情变化及莎士比亚精湛娴熟的语言技巧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6]胡壮麟主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5-196,197-198.

[2]张泗洋,徐斌,张晓阳.莎士比亚引论・上[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461.

[3][7][8]何兆熊编著.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68,16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