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阅读答案十篇

时间:2023-04-05 01:13:39

大鼠阅读答案

大鼠阅读答案篇1

[关键词]数学阅读;审题;数学史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64-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其中,学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学会阅读,当然这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也应将阅读融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在数学阅读中理解题意

读题是审题环节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读题不仅了解题目给出的条件是什么,还要明_问题是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要在粗读的基础上加以细读,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文本内容,关注题目中的关键字词,理解题目的实质意义。如教学“比多少”时,很多学生在练习中就出现了看到“大”就用加法的错误。

师:小松鼠有30只,小松鼠比小白兔多5只,小白兔有多少只?读完题目,请你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生1:30+5=35(只),因为有“多”,所以用加法计算。

生2:30-5=25(只),这里虽然有“多”,但是根据“小松鼠比小白兔多5只”的意思就是说小松鼠多、小白兔少,求小数就要用减法来计算。

师:对于这两种答案,你支持哪一种,为什么?

生3:我同意生2的做法,通过画线段图可以知道小白兔少,要用减法来计算。

生4:我也同意生2的做法,通过验算得知,如果小白兔有35只,小松鼠有30只,那我们就要说“小松鼠比小白兔少5只”,与题目中的“小松鼠比小白兔多5只”矛盾。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读题、画线段图、验算,发现了题目中的大数和小数,明白了要得到正确答案应该用减法来计算。

二、在数学阅读中寻找答案

数学阅读,是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疑惑时,通过数学阅读可以帮助他寻找到正确答案。如教学“数字与信息”时,学生对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的数字编码产生了兴趣,通过阅读课本,他们发现了这些号码中的奥秘。

师:同学们,昨天大家收集了很多身份证号码,现在请大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不同的人的身份证号码会一样吗?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不同的身份证号码中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身份证号码的第7至14位表示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

生2:我发现第15至17位是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在的区域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顺序码是奇数表示男性,顺序码是偶数表示女性。

生3:我发现身份证号码都是由18个数字组成的。

生4:我发现前面6位数字表示这个人常住户口所在的县市区的行政区代码。

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进行交流,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把模糊、杂乱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三、在数学阅读中了解数学史

数学史料记载着中国数学史的发展过程,阅读数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的成长过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的“你知道吗”这个内容,就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铺地锦”的乘法算法。

师:同学们,请你们打开数学课本第14页,自己阅读“你知道吗”,想一想这篇短文里面介绍了怎样的计算方法。你能结合一道乘法算式来讲讲吗?

生:“你知道吗”给我们介绍了一种“铺地锦”的乘法算法,是利用方格来计算的。比如62×37,先在方格外面写上这两个乘数,十位和十位相乘得到18,写在左上方格,个位和十位相乘得到6,写在右上方格,十位和个位相乘得到42,写在左下方格,个位和个位相乘得到14,写在右下方格。最后把同一斜线内各数相加得到积是2294。

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数学阅读和相互交流,了解了“铺地锦”的乘法算法,体会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大鼠阅读答案篇2

“以读促教”是由读发疑,由疑启悟,由悟生情的阅读教学方法。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根本,摒弃传统的讲读教学糟粕。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徐世英先生将朗读与讲解作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促教”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1.“以读促教”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读、分组读、角色读等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评价,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我在教《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这样的情节:有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几个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①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②他喜欢小动物。③他和小动物是朋友。④他关心小动物……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待朋友,不能以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提高,真正读懂课文的秘诀就是学生走进文本直接与它对话。

自主地读文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学习充满了快乐。

二、“以读促教”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丰富的内涵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阅读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学生丰富了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培养了自己读书的乐趣。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问题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其他学生进行了回答:①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②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③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都是学生生活感悟的结果,都应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要肯定学生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信心,尊重学生必然会使其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大鼠阅读答案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期待;推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093-02[ZW(N]

[作者简介]姚红(1980―),女,江苏南京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翠屏山小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

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是很喜欢看书的。他们喜欢书里那一幅幅鲜艳的图画,期待大人们一边手指着那些图画,一边告诉他们图画里所叙述的内容。他们在看图听故事的过程中尽情地想象着,不知不觉陶醉在故事当中。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能认识很多字了,大人们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慢慢地,一些孩子不想看书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没有了大人的陪伴与引导,字多图少的课外书已经不能立刻吸引孩子了,光看书的外表无法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不想读又怎会去读呢?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对一本书产生阅读期待呢?笔者认为还需要语文教师用心推荐,上好每一节课外阅读推荐课。以下以我校孔老师执教的《可爱的鼠小弟》课外阅读推荐课为例谈一谈如何上好低年级课外阅读推荐课,让孩子们产生阅读期待。

一、看图,让孩子兴趣盎然[HTSS]

小学生都爱看动画片,喜欢动画片里的那些卡通人物,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而静态动画片――绘本中也有许多卡通人物,非常符合儿童阅读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因此,我校对于低年级学生多推荐绘本阅读。

绘本图多字少,教师在备课时如何处理这些图呢?且看孔老师导入部分的教学:

上课伊始,孔老师便出示了封面上“鼠小弟”的形象图,那穿着红背心的可爱的小老鼠一下子便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眼球。随后,有少数读过《可爱的鼠小弟》这一系列书的学生,竟忍不住叫出了“鼠小弟”的名字。此时,更多的学生开始关注起鼠小弟来。[HT]

导入环节,教师做了什么?教师只是出示了封面上主要人物的形象图,便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小学生总是会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当一部分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另一部分也会跟随着去被动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停留在图入为主的阶段,这幅图既让学生明确了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鼠小弟,也让学生自然产生了一种阅读期待,想要看看都有什么故事发生在鼠小弟身上……如果学生手边刚好有这本书的话,学生一定会忍不住打开看了。封面图也好,书中插图也好,选择最入学生眼的那张图片作为学习的引子,就能将学生带入故事的情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表达,让孩子海阔天空[HTSS]

通常,教师在导入后,便会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表达,如“鼠小弟长得怎么样啊?”“你喜欢鼠小弟吗?”学生会回答得很好,然而,这样一来,他们就显得很被动,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面对这样的一幅图,学生一定有很多不一样的表达,为什么不让学生先自己说说呢?孔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孩子们,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想说,鼠小弟真可爱!

生2:我想说,我喜欢鼠小弟!

生3:我不喜欢,它是一只老鼠,老鼠偷吃粮食。

生4:我想知道,鼠小弟是老鼠,它有没有偷粮食?

生5:老师,我还想知道,鼠小弟的朋友是谁?

……

师:你们的答案都在这本书里,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鼠小弟了。[HT]

这样一个想说就说的教学过程,真实地展现了儿童学习的心理。儿童看到图后的想法绝不是教师看到图后的想法,教师不应用设计好的框子去限制学生的思维,只有让学生去说自己想说的,才是真表达,真学习。

此处的教学环节没有涉及所推荐的这本书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不仅借助图画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愿望,也极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许多学生都是站起来举手的,全情投入,课堂气氛也是相当活跃,而教师的小结更是巧妙地让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

三、猜想,让孩子举一反三[HTSS]

爱幻想是学生的天性,教学时可以在师生共读书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后,让学生去猜想未知的故事情节,这将极大地满足学生想象的需求。几十个学生就会有几十种不同的猜想,大家你猜我猜,一定会觉得非常有趣,积极参与的。我们来看看孔老师的教学实例:

师:鼠小弟遇上了小鸭子,小鸭子会怎么想呢?

生1:小鸭子也想穿红背心。

师:那小鸭子会怎么说呢?

生2:鼠小弟,你可以把红背心给我穿一下吗?

(出示:“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老师作了提醒,并进行表扬)

师:鼠小弟还会遇到谁呢?它们会互相说些什么呢?

……[HT]

孔老师首先带着学生学习了故事的第一个情节――鼠小弟遇上了小鸭子,小鸭子想穿红背心,和鼠小弟对话。她特意将书中的文字――“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出示在屏幕上。这些字有些是学过的,有些是没有学过的。教师并没有将生字标出拼音,而是鼓励认识的学生站起来读,并给予表扬。为什么要出示这句话呢?开始,笔者以为只是为了带领学生认识每一个字,可后来,笔者发现,这句话其实可以帮助学生顺利举一反三,完成猜想。

生1:鼠小弟还会遇到小猴子,小猴子说,“你的小背心,真漂亮”。

生2:鼠小弟会遇到小鸡,小鸡说,“我想穿穿你的小背心”。

生3:鼠小弟会遇上小狗,小狗说,“鼠小弟,你的小背心很好看,我也想穿一穿”。

生4:鼠小弟会遇上大老虎,老虎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

……

师:鼠小弟到底遇上谁了呢?想知道吗?答案就在这本书里。[HT]

在天马行空般的举一反三后,终于有一位学生想到用教师出示的那句话来表达,也就是书中的文字――“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这让笔者明白了孔老师之所以出示这句话的真正用意:其实是想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习用文中的语言来表达。果然,在后面更多猜想小动物与鼠小弟的对话中,许多学生都模仿了这一句,这种语言的模仿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积累,而且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学生猜得很开心,也愉快地学习了表达。这时,教师追问了一句,“鼠小弟到底遇上谁了呢?”则让学生一下子从开心变得好奇,再次产生阅读期待。

四、读书,让学生追根究底[HTSS]

这节课,教师没有过多地去教学这本书的文字内容,而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在教师说完“鼠小弟到底遇上谁了呢?想知道吗?答案就在这本书里”这句话后,学生已经热情高涨,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打开书追根究底了。这时,教师将剩下的所有时间只用于学生读书,满足学生的读书期待,而学生自然也都真地认真读起来。

这节课外阅读推荐课是成功的,在孔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可爱的鼠小弟》绘本的兴趣激发了出来。在孔老师声情并茂的激情引导下,学生兴致盎然地跟着教师学,参与面很广,积极性很高。就连作为听课教师的笔者也忍不住想要走进这美妙的绘本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类似的话语,还有很多教育大家说过。我们不难理解这些话,它们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喜欢阅读,主动阅读。而上好每一节课外阅读推荐课,则是语文教师最好的抓手。有了教师的推荐,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找寻阅读期待这把钥匙,会更加愉悦地打开课外阅读那扇智慧的大门。

参考文献:

大鼠阅读答案篇4

做阅读题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月光启蒙阅读及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光启蒙阅读原文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问题: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6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 民 歌 ( )( )说 谜 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

(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文中运用同样修辞方法的另一个句子是。(5分)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6.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8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1.(2分)甲:安详

乙:慈祥

2.(6分)讲故事

唱童谣

3.(2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4.(5分)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2分)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或:“月儿弯弯像小船”、“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2分)

5.(3分)D(3分)

A(1分)

6.(8分)观点(1分)理由(6分)(写出两点,每点3分)语言(1分)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大鼠阅读答案篇5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玩具、娱乐游戏、电视卡通的泛滥,导致现在许多孩子对阅读缺乏兴趣,不会阅读,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是幼儿教师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为顺应孩子发展的需要,我园开展早期阅读课题研究,以“阅读树”为载体,探索多元化阅读方式,激阅读兴趣。

关键词

多元化 阅读 激 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是儿童开始接触书面语言的最早途径。而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玩具、娱乐游戏、电视卡通的泛滥,让人们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吸引了孩子们相当多的注意力,导致现在许多孩子对阅读缺乏兴趣、不爱阅读。针对这种现状,我园积极开展幼儿早期分级阅读课题研究,以“阅读树”为载体,探索多元化阅读,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封面导入式阅读,激阅读兴趣

拿起一本绘本,首先看到的就是封面,封面是我们对书本进行预测的重要来源,封面是引人入胜的开头,也是绘本问题的集中体现,更是引发思考和表象的源泉。封面导入式阅读,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很快地将孩子引到绘本的故事中。如:绘本《南瓜小房子》,封面中温暖的红色南瓜房子里,住着一只开心的小老鼠,美丽、干净的画面,就像是清晨的第一滴露珠,为这个温馨的故事带来了梦幻的色彩。教师边引导幼儿观察封面,边提出问题:“这么舒适的南瓜小房子,小老鼠住在里面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在这座南瓜子小房子里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还有谁会住进去?”孩子们听我这么一问七嘴八舌的交流起来。有的说:“好舒服啊!”有的说:“好美啊!我也要进去住,还要带上爸爸、妈妈。”还有的说:“大灰狼也想进来住!”……回答五花八门,但每句话都是孩子们真实情感的流露。紧接着我及时顺势引导:“轰隆隆,不好了下大雨了,这下南瓜小房子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时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打开画面,津津有味的开始阅读,他们的表情时而开心,笑容满面;时而紧张,紧皱眉头;时而苦恼,嘟起小嘴巴。他们完全被绘本中精彩的画面所吸引,进入了绘本阅读的世界!可见,引人入胜的封面导读能大大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紧锁他们的阅读胃口!

二、设疑式阅读,激阅读兴趣

幼儿有意注意水平较低,观察的目的性也较差,但幼儿乐于探究,根据这样的心理特点,多渠道设置悬念,引导幼儿猜想,激发阅读兴趣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情境设疑:创设设疑式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发猜想,然后带着他们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的去阅读图书。如:绘本《一颗纽扣》阅读活动,先创设相应的情境表演,请一个孩子扮演小老鼠表演拾到纽扣的过程,孩子欣赏后,教师接着引发幼儿猜想:“小老鼠捡到一颗纽扣,它接下来会怎么做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小老鼠会把纽扣交给警察叔叔!”“小老鼠会把纽扣留着当玩具玩!”“小老鼠会把纽扣交给妈妈!”……这时,老师顺着孩子的思路,及时设置疑问:“到底是不是和小朋友想的一样呢?我们去图书里找找吧!”孩子们很想知道结果,就一边翻阅图书,一边嘀咕:“小老鼠会想什么办法呢?” “噢,原来是这样的呀!”……由此可见,在模拟情境中设疑,能很好的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2.封面设疑:有些书的封面以一幅最能体现绘本思想却又与幼儿生活的经验不相符的反常态的画面来引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在引导幼儿阅读封面时,我通过向幼儿抛出猜想性问题,引发幼儿猜想、探索及阅读的愿望,中班绘本《摇滚青蛙》封面上呈现的是:几只手舞足蹈的青蛙身上有着七彩的颜色,它们似乎很快乐,旁边有几个颜料罐倒出了红黄蓝三种颜料。孩子们边阅读封面边感到疑惑:青蛙原本是绿色的,可封面中的青蛙怎么会是彩色的?它们在干什么?在孩子们充满疑惑时我顺势引导:“答案就藏在图书中呢!”他们带着疑问边阅读边思考,通过认真阅读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青蛙要参加音乐会,爱美的青蛙想用漂亮的颜料打扮自己,于是他们用三种颜料给自己变颜色。”又如绘本《地球的呼吸》封面上呈现:大街上灰蒙蒙的,每个行人都戴着氧气罩艰难的走着,每一辆汽车都是灰蒙蒙的。这样反常态的画面让幼儿心生疑惑:“这是怎么啦?为什么大街上走着的人们都要带着氧气罩?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呢?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带着着急切的心情,兴趣盎然的阅读绘本,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哦!原来是空气受到了污染。”随着阅读的进展,孩子们的心结慢慢地打开了。“不用担心,有很多的办法可以使我们顺畅的呼吸,如种树,种草……”封面设疑,既抓住了孩子的视觉,激发了自主阅读的兴趣,又促进了幼儿思维的拓展。

3.猜想设疑: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将一个问题作为阅读活动的导入部分,当幼儿很想知道答案或结果时,就让他们“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例如:阅读绘本《夜里什么人不睡觉》,我先配着音乐慢慢地讲述:“月亮升起来了,外面一片黑漆漆的,夜静悄悄的,爷爷奶奶睡了!爸爸、妈妈睡了!宝宝睡了!小狗也睡了……”正当孩子们沉浸在夜晚温馨、安静的氛围时,我突然用神秘的语调发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睡了呢?夜里有什么人不睡觉?”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跟着跳动起来,他们的神经被触动,迫切的想要了解不知道的一些秘密……于是一页页的翻阅,赫然发现,原来夜里是那么的热闹:许多不同职业的人,忙忙碌碌的为大家服务着!又如阅读绘本《谁拉的便便》,先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小动物不同形状“便便”的小图片,再猜猜:“这是谁拉的便便呢?”强烈的好奇心将他们很快带入阅读绘本环节。幼儿翻翻找找,打开紧紧关闭的厕所门折页,孩子们感到格外的惊喜。“哇!居然是小老鼠的便便耶。”“噢!原来是小狗的便便。”“我猜对了,是小牛拉的便便!”一猜一翻,秘密就隐藏在重复的情节和句型中,真是爽极了!猜想设疑,不仅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触又动孩子们乐于探究的神经,同时还促进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

三、表演式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表演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喜欢把角色当成自己。表演式阅读让幼儿用肢体动作和语言、表情把阅读的内容创造性的表现出来,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而且还能培养想象力、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如阅读绘本《一颗纽扣》第三次活动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结果孩子们表现得十分积极、投入,兴趣浓厚。他们不但学习了角色对话:“这是你的纽扣吗?”“不,我的纽扣是××××的!”还设计了许多模仿动作,充分体验了阅读和表演相结合的乐趣;又如阅读绘本中童谣《小老鼠上灯台》,这是一首经典的童谣,用短短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一个紧张的事件,把小老鼠的狼狈描摹得惟妙惟肖。我们阅读时不免会心一笑:这不正是一个活脱脱的顽皮小子的形象吗?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在表演中理解童谣内容,既满足了孩子表演的需要,更能直观的理解童谣内容。表演式阅读是快乐、自主、充满兴趣的阅读。此外,还有绘本《火车火车呜呜叫》《年》《摇滚青蛙》及儿歌《小手拍拍》童谣《拉锯》等都适合用表演式阅读。

四、亲子式阅读,激阅读兴趣

大鼠阅读答案篇6

在考场上,审题最重要。准确审题后,明确试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一般来说,生物题中信息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题干中的关键词句,二是生物图表。图表和数据的信息相对隐蔽,解答时要认真观察和分析,看懂题目和图表给出的信息;读图时有时要运用数学知识,明确坐标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和趋势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图中的注释、符号、坐标轴的含义、图中的起点、拐点的含义终点,同时比较曲线间的相互关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高考生物科的命题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尽管命题的素材很多来自课外,但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解题时必须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找出解答试题的知识点并组织答案。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善于运用分析、推理、判断、对比、联想、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

1. 解答选择题的方法

一般来说,选择题的解答有如下四种方法。①直接判断法:解答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依据概念原理等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到结论。②筛选淘汰法:对于那些不能直接判断出答案的题,可根据题干和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淘汰,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③信息转化法: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干信息转化为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或等价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此方法常用于解答规律类和图表类选择题。④分析推理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生物学的相关规律和原理,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此方法常用于解答原理类和规律类选择题。

■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中的人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 培养中的人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

C. 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

D. 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答案 D

■ 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 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 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 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答案 B

2. 解答生物简答题的方法

简答题一般综合性较强,很难审完题目就能凭“直觉”得出结论、写出答案。有些题目可用“顺推法”,即从寻找试题所含的已知条件入手,联系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逐步推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有些题目可用“逆推法”,即从答案要求入手考虑结论,再从结论向试题已知条件靠拢,最后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答案;有些题目要求绘出正确的图或表,可用“图表法”,如细胞分裂图、遗传图解等;而当试题给出有关数据时,有时必须通过“计算法”获得结果,再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这在遗传学、生态学、物质含量推算等方面的试题中较为常见;有些题目还可用“比较法”和“反证法”等作答。当然,解题方法有很多,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应具体分析试题要求,灵活采用最合理、最简便的方法。

■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回答问题:

(1)图2中物质A是 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C3化合物;(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3)高;(4)低 CO2浓度低时,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

3. 解答生物实验题的方法

实验题往往有下列几种类型:①实验纠错题;②实验步骤设计题;③完善实验步骤题;④验证型、探究型实验题。实验探究题的结果一定要注意有多种可能性,对每一种可能性都要一一回答,并且还要一一作出解释,每一步都是得分点。高考阅卷中,发现学生易混淆实验原理和实验原则,实验目的不明确,不会作实验假设,实验步骤(过程)、实验设计思路条理不清、实验结论不准确,探究性实验结果预测和分析不完整等。

■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②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③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请回答: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

(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________。

(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现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此症状可以通过补充葡萄糖溶液得到缓解;(2)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低血糖症状;(3)胰岛素可使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增加,同时使血糖来源减少,从而使血糖含量减少。

大鼠阅读答案篇7

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语言、情节重复且充满趣味性的图书,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盲目性大,不能长时间地静心阅读。

绘本《小老鼠学画画》内容本身就多彩、有趣。故事以形象逼真的小老鼠为主角,以它们跳进不同颜色的颜料桶画出相关联的物体为主线,在不断跳跃、不断绘画的重复过程中感知色彩间的关联。这样的内容和呈现形式符合小班孩子的阅读特点。为了使活动更具趣味性,让幼儿对阅读更有兴趣,我选择对画面进行处理,使静态的画面动态化,具有一定的操作性。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最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想象、表述,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仔细观察画面,愿意大胆地猜测和表述小老鼠学画画的过程,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书(图书内容详见视频。重点图片设计意图:图1,妈妈在门外的喊声有符号提示,小老鼠未拉出之前仅在洞口露出一点尖尖的嘴巴,有助于幼儿对画面细节进行观察。图2,小老鼠用红色画出的物体开始是折起看不见的,在幼儿猜测之后再自上而下展开。图3,三个可折叠可拉出的黄色颜料桶,动静结合吸引孩子的注意。图4、图5,幼儿可以在自制绘本上实现故事情境中的“变”。绿色的颜料桶内能一个接一个拉出绿色的植物和动物;紫色的颜料桶内把白色的葡萄放进去,能“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活动过程

一、集体阅读

1.集体阅读大图书画面的前两页。

提问:这是谁?它想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示: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表述。可以先让幼儿仔细观察,然后教师从自制图书的墙洞内拉出一串老鼠,让幼儿有出乎意料的惊喜,引导幼儿一起数一数有多少只。

提问:谁出现了?它们想干什么呢?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五只老鼠的动作,从动作中解读、猜测老鼠间的对话。

2.做一做,说一说。

提问:第一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里?红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教师可将老鼠跳进红色颜料桶里的情境游戏化,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模仿跳入颜料桶的动作,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如“你变成什么颜色的老鼠了,你用红色可以画出什么”,在幼儿表达的基础上再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老鼠用红色画了什么。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苹果”时,教师可以追问“你吃过的苹果是什么味道”;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棒棒糖”时,教师可以提问“红红的棒棒糖可能是什么口味的”;当幼儿说“老鼠用红色画了蝴蝶结”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戴蝴蝶结,戴上蝴蝶结感觉是怎样的”,激发幼儿对自身体验的表述。

提问:第二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桶?黄色可以画什么?

提示:可引导幼儿对生活中黄色的物体进行回忆,如黄色的水果、黄色的动物以及黄色的日用品,并根据种类进行大胆猜测、表述。

二、自主阅读

提示: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前提问“还有三只老鼠跳进什么颜色的颜料内?画了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过程中注意对个别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让书平摊在桌上,一页页翻看,轻声交流等。

1.依次提问:你找到了什么颜色的老鼠?小老鼠用绿色画了什么?除了小老鼠画的,你认为绿色还能画什么呢?小老鼠用紫色画了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小老鼠用蓝色画了什么?

提示:借助提问引发幼儿阅读画面后充分表达,同时运用辅提问“绿色还能画什么?紫色还能画什么”,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颜色的关注。绿色的老鼠画了圣诞树和叶子,教师可在大绘本上“变魔术”,从绿色颜料桶内拉出绿色的物体。紫色的老鼠在小绘本上画了葡萄和茄子,可以让幼儿到前面的自制绘本上“变一变”,把白色的葡萄放进颜料桶变出紫色的葡萄等。

大鼠阅读答案篇8

有些绘本天生就适合讨论,比如《晚安,猫头鹰》:大白天,猫头鹰想睡觉,可是蜜蜂、松鼠等在其他的树枝上发出各种声响,吵得猫头鹰睡不着。夜深了,其他的动物都睡了,猫头鹰大叫起来……

我们以这本书为例,看看有哪些引导孩子讨论的具体步骤吧。

开始我们可以提出孩子用一个词作答,或用手指向物体作答的讨论,比如,谁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声?我们还可以用是非问句,让孩子能够简单地用“是”和“不是”来回答,进一步增强孩子的信心。比如问:“布谷鸟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声了吗?”

接下来要调动孩子的观察力了,但是最好是以答案包含在题目中的选择问句的方式来讨论。比如:“布谷鸟是在树的上面,还是在下面的树枝上?”我不建议鼓励孩子去翻书找答案,这不利于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

随后,我们可以针对图画书中的事件来讨论了。这是孩子从用单个词回答逐渐过渡到短语回答的关键,鼓励孩子用完整的句子或者动作来回答,比如:“天黑了,猫头鹰做了什么事情?”

等孩子逐步适应后,可以开始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将讨论引导到科学、人文、情感方面的探讨。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问:“大家都在叫,猫头鹰为什么老想睡觉呢?”

这些循序渐进的步骤能够慢慢让孩子熟悉和认同对阅读的讨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绘本的利用价值。

大鼠阅读答案篇9

一、有话想说:关注绘本阅读元素,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绘本一般包括封面、扉页、环衬、正文、封底等几部分,每个部分既独立又相关,处理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幼儿有话想说。

1.封面。封面往往预示着正文中即将发生的事,封面上的阅读元素包括题目、画面、故事基调、作者等等。有些绘本特别适宜从封面讲述导入活动,如《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2.前后环衬。基本是白纸或者色纸,但颜色的感觉往往和讲述的故事十分吻合。如《我爸爸》《我妈妈》的环衬就是爸爸妈妈睡衣的一个小小局部,可以利用这样的环衬让孩子们猜猜是谁的,导入故事。

3.扉页。扉页上除了文字,就开始有图画了,可以通过提问引领孩子初步感受书中的人物、情节,为他们的自主阅读提供方便。

4.正文。这是图画书的主体,由图画、文字组成。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以情节为线索引领幼儿读懂画面,感知画面之间的关联性。理解故事内容是绘本阅读的底线,也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极好机会。

5.封底。封底是故事的延伸与补充,同样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如欣赏《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封底,可以抛出一个问题:“猜猜这个咬了一口的苹果会是谁的?”这将再一次激起幼儿讲述的愿望。

二、有话可说:观察绘本画面细节,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空间

绘本的信息非常丰富,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确定重点解读的画面,养成精心观察细节的习惯,让幼儿有话可说。

1.区分主次,使观察更有目的性。一本精彩的绘本内容包含人物、色彩、构图、文字等丰厚的内容,然而不管怎样,都会有占据重要位置、形象突出的人物,主要情节一般也都是围绕着主人公展开。幼儿易受其它因素的干扰,有时会抓不住甚至忽略了主人公,所以要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区分主次,通过观察主人公的变化、活动以及人物的环境等等,去理解故事。

2.画面对比,使观察更具准确性。幼儿的观察往往不够细致精确,容易浮于表面,对时间、空间、因果等需要进行思维判断的观察会有一些局限。在图画书中,对于时间和空间要素,通常作者都会比较直观地通过一些标志性事物来表示。但是,当时空因素在图画故事书中成为故事情节推进的重要元素,呈现比较复杂的状态时,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是很难发现答案的,这就需要成人引导他们去对比观察画面上时空的变化,甚至用模仿体验式的阅读方法,借助感知,分析、推理这种变化。

3.细节挖掘,使观察更具趣味性。一本好的绘本,是一张处处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体现了作者独具的匠心。因此,要引导幼儿学会发现这些细节,如书中人物的穿着、情绪、所处环境,绘本特有的色彩美、构图特点等方面,有新的发现时,及时作出肯定,并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大胆讲述。

三、有话会说: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技能

幼儿能够仔细观察绘本,有了“想说”的愿望,“可说”的话题,还要有“会说”的本领。我们要充分挖掘绘本的内容、意义,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幼儿能言善辩、能说会道的能力。

1.纯画面阅读法。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绘本突出的图画特点正符合幼儿的理解特点。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图画书就是一种“只要挨页翻,看画儿就能明白故事”的书本,因为画面本身的美术语言,如富有趣味的图案、恰当的色彩运用、合理的节奏和细节表现等等,既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又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动机,纯画面阅读方法,可以隐去文字部分,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上,通过画面来理解、感受绘本的内容、主题和细节。由于没有文字的模仿和干扰,幼儿在阅读时需要积极调动语言组织能力,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看到的画画上的内容一一讲述出来,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并挖掘出故事所内蕴的教育意义。这个过程需要幼儿自己搜索合适的词语,组成有意义的句子,长此以往,他们的语言表达将更为准确生动。

2.前后联系阅读法。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故事或事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完整性特征,都有一个经验性的模糊认识,所以在理解故事线索的时候,可以使用前后联系的阅读方法,由前一个画面来理解判断后一个画面的意思。也可以对前一个画面进行猜测、设疑,通过后一个画面进行解答。这样的阅读方法,往往是带有悬念的预测,结果可能有两个:一是“果然不出所料”,印证了预测,认知水平得到强化,有意记忆能力得到巩固;二是“不如所料”,答案与预测背道而驰,这样就促进了幼儿的自觉反思,并对其进行修正。无论是何种结果,在与自己的已有经验不断碰撞或者同化中,幼儿的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3.模式推进阅读法。许多绘本的结构会呈现一种有规律的模式。比如反复模式推进,如《逃家小兔》始终以“兔宝宝逃―兔妈妈发现―兔宝宝逃―兔妈妈发现……”进行情节的推进。再如层进模式推进,如《如果你给老鼠吃饼干》中的“给老鼠饼干,它会要牛奶,给它牛奶,它会要吸管……”帮助幼儿掌握各类模式,他们就可以去推测新的故事情节。幼儿推测的内容往往百花齐放,不拘一格,最后在讨论中会发现并认可一些合理精彩的推测结果。

4.图文结合阅读法。尽管绘本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图画,但是也不能忽略文字部分,特别是中、大班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粗浅的文字认知意识,会非常关注绘本的题目,主动询问题目文字的意思,因为他们已了解到标题在理解故事中的线索作用。在有些绘本中,文字不单是对图画部分的叙述,也是一种补充,甚至是“点睛之笔”。比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文字极少,用得极妙,“走、绕、越、经、穿、钻”这几个动词不单是对母鸡萝丝的动作描述,更让一本静止的图画书有了接连发展的动态,文字在故事叙述和情节渲染上极富幽默效果。让幼儿阅读文字,可以丰富并加深对画面的理解。

大鼠阅读答案篇10

下面对其中的几道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据对备考提些建议。

1.试题例析

例1 (2011年32题):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 、a ;B 、b ;C、 c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解析:此题难度系数0.225,是我省首次新课标高考理综生物最难的一道题。本题出现了6个杂交组合,情境新颖,考查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遗传规律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2 (2012年31题):一对毛色正常鼠,产下多只鼠,其中一只雄鼠的毛色异常。分析认为,鼠毛色出现异常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控制毛色的基因显隐性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二是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的结果(只涉及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假定这只雄鼠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具有生殖能力,后代可成活。为探究该鼠毛色异常的原因,用上述毛色异常的雄鼠分别与其同一窝的多只雌鼠,得到多窝子代。请预测结果并作出分析。

解析 此题难度系数0.441,在我省该年高考理综生物中难度排第二位。本题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为出发点,结合基因突变,考查考生对遗传问题的实验探究能力。

此类题应先假设结论,再在假设的前提下推导相应的实验结果。若为基因突变,又只涉及一个亲本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该突变只能是显性突变,即aa突变为Aa,此时题中所述的后代中,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色鼠比例均为1∶1;若为隐性基因携带者的结果,则该鼠与基因型为Aa雌鼠,后代毛色异常鼠与毛色正常鼠比例为1∶1,该鼠与基因型为AA雌鼠,后代均为毛色正常鼠。

解析 题难度系数0.08,是今年我省理综生物最难的一道题。本题集中了上述两道题的难点,既考查考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考查考生遗传杂交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

如果考生获取到题中的关键信息“紫色(显性)”和“大量种植,偶然发现1株白色植株”,很容易就得出紫花为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CCDDEEFFGGHH。如果还注意到另一关键信息“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很快能推导出5个白花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AABBccDDEEFFGGHH等8种中的5种。

第二问首先应考虑杂交实验的材料问题:题中只有紫花品系、5个白花品系、待定的白花植株三种材料。从材料出发考虑杂交实验的思路――若待定的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杂交,后代只有紫花;若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后代表现会因该白花植株的不同而有差别。

最后一小问应先假设结论,再在假设的前提下推导相应的实验结果。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则其后代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若该白花植株属于这5个白花品系之一,则其后代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必定其中1个杂交组合的后代为白花。

从卷面可以看出,考生失分最多在实验思路,其次是准确表达,少数是因为书写导致失分。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具体如下:

(1)第1小问,两个基因型共32个字母。不少考生在书写时遗漏字母;部分考生在书写字母时因不工整而被判错;少数考生涂改答案时使用符号不当,只在原答案右侧打“×”,导致阅卷歧义;少数考生不按答题卡的横线提示,将两个基因型写在同一行而被判错。可见,答题规范性十分重要,否则将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2)许多考生先将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杂交,再将子代分别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二代表现。由于先与紫花品系杂交对作出正确判定毫无意义,且导致繁琐操作,所以被判错。

(3)本题两个小问的0分率依次为74.09%和92.9%,可见,8对基因齐上阵,给考生造成的思维干扰是巨大的。第二小问中,由于阅卷时规定,写出了“实验思路”才继续改接下来的“实验结果和结论”。7.1%答对了“实验思路”,但只有1.3%答对了“实验结果和结论”,也就是说,答对了“实验思路”的考生中,没答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竟然超过了80%!

可见,此题虽然有思维难度,但是表达不准确也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全为紫花”答成“出现紫花”,这种表述是错误的。再如,“只有一个杂交组合开白花”答成“只要有一个杂交组合开白花”,这种表述是不严谨的。这提醒考生,只想到题目的答题思路是不够的,组织好语言准确答题也很重要。

2.备考策略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对高频考点重点复习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只要是考试说明中的内容都有考的可能;但高考为选拔性考试,往往在容易考查能力的考点上频繁考查。根据表1并结合考试说明可以看出,就遗传内容而言,虽然Ⅱ级考点多,Ⅰ级考点少,仅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人类遗传病”三个Ⅰ级考点,但所有Ⅱ级考点中,常考的也就是“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突变”等几个内容。

(2)用好高考试题,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直接体现,从高考试题中获得的体验是最直接、最感性的。所有问题的解答,最终都要落实到知识上,所以,高考命题必定紧扣教材。

该高考题给我们的信息是:一轮复习必须以“教材”为本,不脱离教材,在极为关键的第一轮复习中,步步夯实教材基础知识是关键,不迷信课本以外的东西,不搞题海战术。

(3)提高读题效率,培养审题能力

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占的分值重,题目往往比较长,高考时间有限,考生又比较紧张,如果不能快速读题并获得关键信息,要很快得出解题思路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

例如2013年的第31题,若不能快速读题找出关键语句“紫色(显性)”、“大量种植,偶然发现1株白色植株”和“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并获取关键信息“题中只有紫花品系、5个白花品系、待定的白花植株三类材料”,是不可能很快得出“待定的白花植株与5个白花品系分别杂交”这一解题思路的。

要想提高读题效率,平时严格限时训练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在此前提下,做题时注意认真审题,找出关键字词句,挖掘隐含条件,获取有效信息,弄清命题意图。只有长期坚持,才能逐步提高审题能力,准确把握解题方向。

(4)注意答题规范性,加强书面表达能力训练

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并不是知识点没掌握好,而是不注意答题规范,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失分十分可惜。例如,错别字、叙述不清、答题不完整、格式不规范、答非所问等等。

比如,2012年的第31题,若平时没有对“原因”的答法进行规范训练,要在紧张的考场上快速、准确作答是很难做到的;再比如,2011年的第32题关于“为什么”的回答,连标准答案都接近150字,若平时对提高表达能力未认真对待,遇到需要用稍多文字作答的题目即“只动眼看答案,不动手勤训练”,那即使读懂了题意明白了思路也很难准确回答、完整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