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下的城市十篇

时间:2023-03-15 00:13:00

天空下的城市

天空下的城市篇1

湖南媒体9月4日披露,远大科技集团(下称远大集团)位于长沙望城区回龙村社区的世界第一高楼、838米的“天空城市”项目,8月27日交付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估中心环评,并向市民公示。这一消息,再次引起世人聚焦这项顶级摩天大楼工程。

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远大集团全资子公司,下称远大可建)承建“天空城市”项目,其官方网站公布的“天空城市初步计划”显示,这座摩天大楼220层,“采用远大可持续建筑模块化材料,95%工程量在远大工厂完成,一天安装5层”。根据远大可建的初步计划,该高楼预计于2012年11月开始安装,2013年1月安装完毕。然而,远大可建至今还没有对外公布正式计划。

超高摩天大楼“天空城市”项目,落成后续利用规划怎样、有无公司或机构订购、项目周边的配套设施由谁开发?对于这一串谜题,远大集团新闻事务负责人朱琳芳9月17日直截了当回复时代周报:“没什么可透露的。”

环评保密

“天空城市”项目计划占地1.7万平方米,地上建筑100万平方米,配104台电梯,总计容纳3.14万人。建筑高度为220层,包含101米高天线在内,高838米,比现在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还高10米。

8月27日,远大可建将“天空城市”项目,交付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下称环评中心)进行环评,长沙市民如果有意见,可在十个工作日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9月4日,远大可建有关员工说:“天空城市项目接受环评必须公示,其它信息目前处于保密阶段。这个项目正式计划,公司会召开新闻会,但时间暂未定。”

环评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天空城市”项目开工前,要经过能源评价、图纸方案、消防评价等审批环节,而环境评价是其中一项。并着重点明:“环评的前提,是征地手续齐全。如果月底专家评审会前对方不能把征地手续办完,环评也只能中止。环评通过后,政府什么时候批建就不知道了。”

“天空城市”项目环评,针对的是施工期与营运期的污染。环评负责人称污染“影响很小”,应该能在专家评审会上获得通过。

已有消息显示,大楼建成后,雨水和废水经反渗透后循环利用,生活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固体废物经分类收集于垃圾中转房,再交由区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日产日清。地下负两层为可容4000个车位的停车区,大量废气将由机械引至地面排放。

9月17日,时代周报记者询问环评中心关于“天空城市”环评情况,一名工作人员回应说,“一直在进行,具体进展保密!”

施工尚早

“天空城市”项目已启动环评了,是不是意味着项目现场万事俱备,就要施工了?

“天空城市”现场的建设情况如何,时代周报记者9月16日前往望城区滨水新城管理委员会回龙村社区探访。

2011年以前,望城区还是长沙市下辖的县,不在长沙市区。远大集团将“天空城市”选址在回龙村社区的大泽湖片区中心地带,靠主干道金星大道,距离市区将近20公里,有些偏。

长沙市正在着力发展望城区的经济,从岳麓大道北上金星路,两边多是崭新的住宅小区楼盘。

“天空城市”项目选址地,在一片低洼的平地中,平地面积将近300亩,仍然是荒芜的田地,没有工地围栏。这片田地野草繁茂,间或有居民开垦的菜地,菜蔬碧绿。不远处毗邻湘江的大泽湖,面积上千亩,水波荡漾,湖面泛着细细的涟漪。

项目现场分散着湖南省勘测研究院的十几架钻探机,机器隆隆轰鸣,勘探地质状况。钻探工谢国喜聊了钻探情况:“这一批勘探队从9月初开始作业,机器勘探的地点不同,从15米到30米深的地下,分布着花岗岩。”

虽然“天空城市”项目还没动工,但是所占土地的回龙村社区居民,对于“天空城市”项目落户,既期待又有顾虑。

回龙村社区委员会朱建军书记和李超等多名不同村小组居民,讲了这项目将带给回龙村社区的未来改变。

部分居民支持“天空城市”项目建设,畅想着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世界第一高楼的落成,大泽湖是这一带最大的湖泊将建成湿地公园,共同能够拉动物流、人流和旅游,造福望城。

朱建军书记说:“‘天空城市’项目占地,涉及回龙村社区6个村小组,征地手续还没有启动。”按照征地的惯常标准,一类土地4.7万元/亩,旱地3万元/亩,林地1万-2万元/亩,合法建筑2300元/平方米。居民们强烈反映,依照长沙市的生活消费水平,如果以这标准征地过低,希望予以提高。居民王先生说:“我们这里的人勤快,每亩田种水稻和葡萄等经济作物,年纯收入就上万元。”

朱建军书记道出了解的部分内情:“从上级部门得知,湖南省政府批复了‘天空城市’项目第一期‘远望1号’用地。项目的周边配套设施,由滨水新城管委会负责招商开发。目前,滨水新城管委会和远大科技集团有沟通项目的筹备进展,但没有向回龙村社区传达。”

不过,时代周报记者没有从湖南省政府确证用地批复与否,滨水新城管委会和远大科技集团也不透露“天空城市”项目任何进展。

8月30日,望城区政府办公室一改以往的高调,接受媒体采访说,“‘天空城市’项目还在论证,还有很多手续要办,没那么快,能不能建还是个问题。”望城区规划建设局则称,该项目尚未进入规划阶段。

长沙城内普通市民知道“天空城市”现在还没动工,但听闻远大科技集团计划2013年元旦落成,感到突兀。

如果依照远大可建公布的“天空城市初步计划”,2012年11月安装2013年元旦落成,国内房地产业界一位匿名人士分析,远大可建的计划充满了想象力,远大科技集团张跃总裁的超前意识很难成为现实。

该匿名人士认为,虽然项目的安装过程仅需两三个月,但整个项目的论证与测试费时很长。根据国内房地产开发规律,获得土地使用权后,从规划设计到正式动工需时半年到九个月。可是,“天空城市”倘若目前没有土地使用权,却想在2013年1月份落成,对远大可建来说比登天还难!

前景不明

望城区紧贴长沙市区,两岸濒临湘江,是大长沙的产业聚集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成立,标志着长沙第一次进入国家战略层面,长沙市委、市政府抢先建设大河西先导区,于是,作为先导的望城区迎来了发展良机。

望城区计划将史上最大项目“滨水新城”建造成36平方公里的“维尼斯”,远大科技集团筹备的超高摩天大楼“天空城市”项目,计划落子滨水新城的中心地带。

远大科技集团新闻事务负责人朱琳芳6月份对媒体称“‘天空城市’既可以居住,也规划有酒店、医院、学校、商店等设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对远大集团建“天空城市”,自有一番见解。

于建嵘认为,“远大集团建设世界第一高楼,肯定有当地政府部门的因素。相对于拉动经济发展,‘天空城市’项目的背后是广告效应。望城区要建世界高楼,一定会引起外界关注,对当地的投资或生活产生兴趣”。

至于几个月内建成世界第一高楼,于建嵘希望,湖南省和长沙市应遵循科学规律,严格审批和规划。

天空下的城市篇2

关键词 城市天际线 滨水空间 山地城市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Skyline Mountain

ZHU Mengyuan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nban Plann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0)

Abstract City skyline in urban planning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t is not only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texture, and urban landscape of the city; more importantly, we can read the hidden city skyline on the horizon in the line in the city of culture and geographical context. The city, the city also has some waterside open space, and this waterfront public space and openness have become a portal or a coastal city along the river.

Key words city skyline; waterfront; mountain city

1 研究背景

城市天际线如同眼睛一般,眼睛被人们说成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而城市天际线就是城市文化的一扇窗。城市天际线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往往也遵循着一定的道理和限制因素。限制因素应该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城市的自然条件,其中包括: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等,它限制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布局,决定着一个城市的风水格局。二是该城市自身的规划政策,它控制着一个城市的建筑风格,整体高度以及立面形式和功能布局,它同时也控制着建筑在蓝天白云中所形成的图案,所形成的象征城市符号的线条。三是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发展的进程作用,这个相对前几个比较抽象,它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正如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的高度在不断生长,因而城市天际线虽保持者规划的线性,但也会同样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上生长,而这个也许会经历漫长的岁月,也许就在一夜之间。

由于城市设计并不可能全部由一个人设计处理,总会带有一定的拼贴和组合,因而它的发展和演变并不能够完完全全受到美学的控制和整体的规划,而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在设计中,我们不能够让这种偶然性去破坏我们所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些所谓的偶然性中找出必然的影响因素,例如: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地形地貌等。通过这些必然的控制点去总体把控城市天际线,是平坦,是起伏还是相互穿插。

2 山地滨水空间

这里我们将要讨论的是山地滨水空间的城市轮廓线,这里我们首先为城市设立了几个限制因素:山地、滨水。由于这两个限制因素的控制,自然而然会形成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人文条件。

在这样独特的自然限制条件下,这种城市轮廓线也会显得十分个性。而造成这种个性的因素,笔者将它归纳成为以下三点:其一、滨水城市有着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最大特点――城市底部轮廓线“水岸线”,有了这样一个底部的明显的视觉边界线,在水平方向上便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空间界定元素,从而间接增强了城市轮廓线在空间中的变化。不仅如此,大面积的水域提供了轮廓线的倒影,使城市天际线有了多方视角。其二、山地的特色与滨水一样,带来了山地滨水城市另外一点独有特色――山体轮廓线。这种独有的山体轮廓线增加了城市景观的空间进深感,蔓延起伏的山体轮廓线将沿山修建的山体建筑沿着山势排布起伏,因而形成了丰富并且富于变化的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其三,山地与滨水两者的融合,使得底部轮廓线与山体轮廓线在同一个三维空间中相互呼应相互渗透,这样多样的轮廓线条,交错退进,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包含垂直和水平相融合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景观。而这便是山地滨水城市独特的特点,也是城市天际线与地市有机结合的典型例子。就如同世界上的著名山地滨水滨海城市,美国的西雅图,澳大利亚的悉尼,中国的台北与重庆,这些城市都利用它们独有的地形地貌,靠着合理的设计,从而设计展现出了多维多层次的滨水轮廓线。

3 城市结构以及不同的天际线的美学

如今的滨水城市主要分为两种,滨江城市和滨海城市,即海滨城市和河港城市。正如前面所说的,由于滨水城市独特的自然环境,滨水城市的天际线相较于普通的内陆城市就会很自然的产生区别。首先,前景和后景的两部分天际线,使得这个滨水城市天际线层次感十分丰富,具有魅力。

其次,前景由临水和近水建筑天际线组成的天际线主要是水平向的肌理,设计中更加注重其尺度感和带给人的亲切感,不仅如此,前景的景观则主要表现沿岸植被与水景的相互呼应、结合;紧接着背景由纵深方向的建筑所组成的天际线,则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也就是说,城市的个性特点,文化属性以及文脉发展,主要便是通过城市结构中的背景天际线展现出来。正是这种前景的烘托,加上背景的支配作用,使得整个城市天际线的审美与结构、功能的分布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使城市更加完整,更加整体。

综上所述,城市的天际线其实并不能单单理解成字面意思,也就是建筑轮廓线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它还是建筑群体和城市的地貌、地形的结合关系,城市的天际线我们也不能单单从远处去眺望,有时局部的天际线同样有着不可思议的美学。因而我觉得,天际线是一种介于美学和规划之间的一种界定,你可以说它是城市的一个远观的门户,也可以说它是城市与天地相连的一份艺术作品,一个城市里面,一条完美富有艺术性的天际线并不是死板的,不变的,而是充满着变量,充满着不定性。所以一条完美的天际线,我们可以从中读出许许多多美学上的规律和原则。

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城市的内在结构是城市天际线发展的基础,而天际线则反作用于城市结构形态,成为一种外在的表现,透过天际线的我们很轻松地解读城市的结构布局,接下来是几种常见的滨水天际线的形式:

(1)集中式。城市的结构布局为:主要功能单元聚集结合在一起,由一个中心去串联多个单元。代表城市:天津,该种天际线形式反映了一种城市集中主义的思想。

图1 集中式布局

图2 分散式布局

(2)分散式。城市的结构布局为:主要的功能单元相对独立,主要是通过地面的网格式交通将其联系起来,但是彼此之间不紧密,有着一定的透气性。代表城市:上海。

(3)规则式。城市的结构布局为:以规则的几何形状作为框架,通过这种传统规则的几何图形构成如环状、棋盘式、轴线对称等形状。所以,城市内部当人走在城市空间中时,可以通过自己的空间认知去进行空间定位。代表城市:北京。

(4)自由式。城市结构布局为:顺应地形地貌或者人流的走向,从而因地制宜的采取灵活的布局形式,或者进行灵活的空间建构。代表城市:桂林。

图3 规则式布局

图4 自由式布局

总而言之,当走进一个陌生的城市,迎面而来的是城市所特有的个性和魅力,城市文化、艺术元素也将你包裹在其中,而城市天际线就是一个城市总体形象的敲门砖,也是将城市个性魅力展现出来的最直接方式。因而在城市规划,塑造特色城市时,城市天际线无疑会成为未来我们城市规划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 宛素春.城市空间形态解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天空下的城市篇3

中国各大城市的政府部门对空气质量的管理,究竟取得了怎样的实效?3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了一份历时两年完成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给出了初步答案。

关注空气质量与发展速度同时进步的城市

这份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和马中牵头完成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绩效评估》,主要基于公开可获得的数据,对“十一五”期间(2005~2010年)全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

空气质量指标包括二级及以上天数(包括达到一级和二级标准的天数),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和趋势、PM10现状和趋势、二氧化硫现状和趋势、二氧化氮现状和趋势,其他污染物或者没有监测或者没有公开,因此未包括在评估范围内。

在281个中国城市中,以二级及以上天数为标准,空气质量好的城市仅占10. 67%,勉强达到一成,而空气质量差的城市占75. 80%,极差的城市占13. 52%。

对于“仅占一成的城市空气质量好”这个结论,公众并不诧异,但更想知道的是好空气的城市有哪些?

“空气质量好的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所占比例较大。在二级及以上天数排名并列第一的16个城市中,人均GDP排名普遍靠后,其中50%的城市人均GDP在200名之后,发展水平最先进的是广东阳江,GDP排名也仅在136名。”报告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与此相反,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排名后25的城市,人均GDP排名则相对靠前,其中40%的城市是省会城市,65%的城市人均GDP在前100名。“空气质量极差”的城市中,采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所占比例大。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空气质量普遍较差”——报告中的这一总结,是老生常谈却又颇为无奈。在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同时,由于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激增的城市人口和汽车数量,以及出口加工工厂污染的扩散效应,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伴随着GDP的增加而增长。

报告者认为,在上述背景下,那些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显然有着借鉴其治理之道的理由。

特别是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样进步很快的城市。比如河北承德,在2005年以前,空气污染很严重,但在这次评估中,承德的二级天数进步速度排名第三,人均GDP也有明显增长。相比之下,山西大同虽然也有好几种污染物控制指标进入前10名,但其发展速度也有所下降。

有些空气好的城市拥有特殊的地理区位和产业结构,很难被学习复制。“像黄山,工业不发达,旅游业比较发达。比如大庆,城区较为分散,再加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属于清洁能源,对空气的污染要少很多。再说深圳,虽然也很发达,但由于属于新兴城市,工业排放不大,因此空气质量也比较好。”宋国君表示。

城市群空气污染存在差异性

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区域内城市连片发展,城市间大气污染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相互影响明显。舆论较为关注的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个区域。本次报告针对中国多个城市群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按照2010年二级及以上天数与污染物年均值排名),首次披露了不同地域之间的城市群空气污染具有的特征。

按照自北而南的方向观察,辽宁中部城市群污染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城市,包括本溪、抚顺、沈阳、鞍山,以PM10和SO2污染为主,超标严重;氮氧化物虽然达标,但上述工业城市此项指标均处于后30%的水平。

西北部城市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灾区。山西中北部城市群主要污染物是SO2,超标率排名均处后30名的水平,尤其以太原SO2污染最为严重;山西关中城市群污染在城市群中最为严重,二级及以上天数排名均在200名以后,污染物以PM10为主,PM10年均值和超标率均处于排名后20%水平。而甘宁城市群与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污染同样严重,其中白银、兰州、乌鲁木齐均是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污染物以PM10与SO2为主。

山东城市群三种污染物的污染也非常严重,PM10污染在大型工业城市尤为明显,其中莱芜、济宁、济南、淄博处于差的水平,其他城市虽处于中等水平,但均排名靠后,且所有城市都超标严重;SO2污染指数,除日照排名在163名外,其他城市均处于排名的后30%;氮氧化物年均值浓度除济南与聊城外,其他城市均排名在后30%。

武汉及其周边城市群主要以PM10污染为主,超标率较高,以武汉和孝感最为严重。长沙、湘潭和株洲三座城市的三种污染物年均值排名均靠后,尤以PM10和SO2超标严重。成渝城市群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主要集中在成都与重庆两个大城市,主要污染物是PM10 和氮氧化物。海峡两岸城市群污染相对最轻,污染物以PM10为主。

现行空气质量评估模式存在高估现象

尽管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制度在PM2. 5自测事件的推动下已有了新进展,但在宋国君及其团队展开报告调查期间,还是深刻感觉到了近年来信息的缺乏。

“大部分空气质量的数据都可依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但我们想找更多的数据,这样才会有更强的针对性,才能进行分类。多数城市都有相关政府部门网站,可是在上面也找不到更多信息,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一般极少放在网上公开。”宋国君说。

翻开报告书,本刊记者发现全国市一级环保局网站为本次报告“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数据”(2005~2010年)来源的总共只有10个,且2009年提供数据为零。

在后续进行的空气质量管理研究中,宋国君表示,在舆论倒逼下,中国的空气质量信息相信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公开,而在此前要做的就是明确标准。

报告中调查的一个案例城市(辽宁某工业城市),其政府的环境质量报告书公布的评估结果是,该市2011年空气质量水平较好,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的排名位置靠前。但实际的连续监测数据显示,该市在2011年空气质量较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计算,该市2011年二级及以上天数为235天,全年有130天空气质量不达标。在报告组针对该市的问卷调查中,该市居民也普遍表示对空气质量满意度低。

这就出现一个结果,报告组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计算出的二级及以上天数,比政府的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结果少80~160天。“这个细节以点带面地反映出我国现行空气质量评估模式,存在高估空气质量水平的现象。政府部门对空气质量评估数据处理得不够规范。”宋国君说。

二级标准实质上是指任何一类污染物、一个点都不超标。但现在官方空气质量报告书上公布的年均值、日均值达标率,其实是把各个点的监测值相加,算出平均值再去跟标准比。

“我们是根据定义去计算的,每个点上的污染物这一天都要达标才算是二级,自然分散成这么多点来算,有的点就是超标的,所以二级标准天数就比官方环境报告书里的少很多。”宋国君说。

天空下的城市篇4

“大风起兮尘飞扬,郑州郑州兮挖沟忙,弄得老天兮昏昏黄。”

“补补挖挖,弄俩钱儿花花。”

……

民心朴朴,揶揄背后的无奈和苦涩难以遮掩。偌大郑州市,虽然在近年的飞奔前冲中赢得了尊敬和赞许,但往往会因“郑沟”之类的话题而灰头土脸,在市民心中失色,于全国同行面前丢分。

暴雨淹城、天天挖沟等问题是困扰郑州多年的“病痛”。

一旦大雨来袭,郑州的雨水管网能经得起多大的考验?每年的汛期,北京等多个大城市因大雨或暴雨严重积水的现实,让郑州人也再次审视这座城市地下雨水管网的实力。

专家称,城市建设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是,问题的祸根早在规划建设时期就已经埋下,于是,郑州城市建设,只好在老百姓的责问声中不断地修补。

在郑州的城市建设中,呈现出哪些现实问题?又有什么解决之道呢?

“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 这个20多年前就开始流行的顺口溜,对当时还很年轻的郑州市民来说,只是觉得很好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觉得这句话并不好玩,而是觉得它太形象、太具有远见了!

“挖沟”现象暴露出城市规划体制弊端。其实,也不光是郑州,“挖沟”现象由来已久,各大城市,几乎莫不如此。 现代城市公路下面埋设的管线繁多,一旦有问题便给公路“开刀”,挖了填,填了挖……自来水挖,电信挖,网通挖,天然气挖,城市绿化挖,污水管道挖,一年四季挖个不停。市民形象地称这种公路为“拉链公路”。尤其是一些刚“补好”的路面,没过几天又被“开膛破肚”。

雨果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在郑州,一赶上大雨,绿城便成了“水城”,有网友戏称:“每一条人行道都是一条天然运河。”郑州天天挖沟,多少年来如一日,仍然供水事故不断,污水处处泛滥,大有病入膏肓之症。

被暴雨泡痛的城市

沉痛的记忆总是很难忘却。

时间回到2007年的8月2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授朱贵良结束在青岛的考察,回到郑州。但他刚出车站,暴雨就倾盆而下。往常从车站回家,他只需20分钟车程。但这一次,因为大水漫路,交通瘫痪,20分钟的车程耗去了他3个小时。

步行的3个小时触目惊心——所有路口的红绿灯都灭了,无数的车辆趴在积水里,立交桥下的汽车成了潜水艇……事后经由媒体报道郑州市民才得知,有群众因掉入窨井而丧生。次年,郑州再发暴雨,又有2人因掉入窨井丧生。

时间走到2010年7月19日,郑州再遇暴雨,这一次,全城的积水拥堵更为严重,北环路俨然成了河道,而为了运送行人,挖土机都上阵了。

当晚,在大河论坛里,“ZZIC”以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向郑州市民发了一封致歉信:“市区各个主要通行道路因为地下雨水排泄不畅,造成许多路段大面积堵车,影响了市民的正常上班和生活秩序。在此,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市民表示真诚的歉意!”

也是这一次大雨,使郑州开始认真整治积水点。

可2013年的夏天,郑州仍然大雨漫城。

2013年8月7日下午5时30分,一场冰雹加暴雨突袭郑州,市区多条主干道被淹,多条道路水深近1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多路公交车被困,数以万计的下班市民滞留各公交站台,乘公交回家的人潮如同春运一般拥挤。

透过内涝频繁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城市管理者在追求“大都市梦”之时,往往容易忽略城市和自然的和谐之道。一方面,地上高楼林立,俨然一派盛世风景;另一方面,地下世界却犹如败絮,随时可能“走光”。在城市排水系统“先天不足”已成严重隐患的同时,后天发育也成问题:城市建设不断填埋挤占湖泊河道,城市内部水系阻断,整体通行不畅。

年复一年的内涝再次表明,我们总是陷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循环。一些地方片面求“大”、求“新”、求“高”、求“豪华”,认为“只要摊子铺得足够大,什么问题都不怕”,对于“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等“良方”则置若罔闻,至于“以人为本”,更像是一句口号。

年复一年地“天天挖沟”

2010年,连续两次的自来水管爆裂也是惨痛的记忆。

当年11月17日,郑州市柿园水厂管道爆裂,造成郑州西南部80万人用水受到影响。

而仅过5天,郑州市文化路科技市场附近的自来水管道再次爆裂,受影响区域达到120平方公里——整个郑州市建成区,也不过350平方公里。

但不管是暴雨还是水管爆裂,到底只是一年当中发生不了几次的事件,不至于形成异常恶劣的印象,让郑州市民感觉异常恶劣的是——这座城市在年复一年地“天天挖沟”。

这不是恶搞,“郑州郑州,天天挖沟”的郑州谚语,还被冯巩说进了相声。

记者在百度键入“郑州,挖沟”关键词进行检索,搜出符合条目达133万条。

就此,曾有专家说:郑州扒扒挖挖,屡禁不止,紧接下来的就是弄俩花花。扒扒挖挖不但增加了浮尘扬沙,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影响了交通,造成了浪费,更有可能隐藏着腐败。但是,这扒扒挖挖大多数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政府部门说批就批了,权力缺乏制约。

找出“天天挖沟”的缘由

城市建设做到“先建设后开发、先地下后地上、提前配套地下公共管沟”为什么就这样艰难?是市政部门因没钱而做不到这一点?好像不是,因为天天挖沟需要花的钱更多。是因为技术问题吗?更不是,欧洲人100多年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是城市早期规划先天不足,历史旧账难以还清吗?也不尽然。怎么做才能把郑州建好?看来,这还真是个难题。

对此,郑州市市政和规划部门曾解释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用电、用水等需求也急剧增加,但是,受制于资金等条件,在管网施工时无法完全实施,只能事后扒开重新完善。

郑州市市政管理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对“挖沟”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一是城区建设发展速度快,必要的供电、供水、供热、供气、通讯等配套服务工程施工项目较多。二是各类地下管网设施建设很难统筹安排同步施工,市区主要破路施工单位多是企业性质,用户需求和经济效益决定了他们投资建设管网的时间和方向。三是破路施工单位受自身施工计划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按照破路计划管理的要求同步建设户管管线。四是私自开挖道路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河南启动首个综合管廊 或将告别“天天挖沟”

8月18日,滨河国际新城综合管廊项目——河南省首个综合管廊项目在郑州市经开区正式启动,揭开了郑州市未来市政管线集中管理、维护及监控的新篇章。项目建成后,水、电、暖、通信等管线将在地下共处一廊,出现什么问题直接下廊检修,不用重复挖沟,这不仅使滨河国际新城具有了完善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同时对郑州市乃至全省未来市政管线的集中管理、维护及监控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天天挖沟”的现象。

郑州市经济开发区综合管廊项目位于滨河国际新城的核心区域,项目全长为5.58公里,分别位于郑州市经开十二大街、经南九路、经开十街、经南十二路,工程总投资约为2.69亿元,工期一年8个月,是河南省第一条综合管廊。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综合管廊的作用是将电力、通讯、供水、供热等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的空间,将分散独立埋设地下管线部分或全部汇集到一条共同的地下管廊里,设有专门的检修员、吊装口、通风口、引出口和监测系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共享。

综合管廊是目前国内外发达城市普遍采用的集约度高、科学性强的城市基础工程,也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目前国内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建设有综合管廊外,济南、杭州等城市也先后在新区、广场等建设中采用了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作为滨河国际新城市政配套工程,施工统一,维护方便,它的建设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减少城市道路重复开挖对人民日常生活和交通带来的影响,同时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中建七局工程部工程师马超说,水、电、暖、通信等各条管线将在这个“地下长廊”里“和谐相处”,新铺或是维修管线,人都可以直接进入长廊中作业。那么,这个管线之“家”啥模样?马超说,它位于路中间,直接开挖6米深,顶部距离地面都有2米多。以经南九路的管廊为例,它高3.8米,宽6.55米,就算姚明进去检修也没问题。

有关专家表示,综合管廊其实就是“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像一个大口袋,把各种管线集中收纳,统一管理。综合管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共同管沟,这是埋设于道路下、用混凝土筑成的巨大“箱涵”,内部空间很大,维护人员可以进出管沟,对管线进行检查、维修,甚至可以开小车进去。共同管沟一般设于较大型的主干道下。另一种是共同管廊,断面较小,用于集中收容各种缆线。一般埋在次干道或支路下。

综合管廊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质的提高

一是保障供应。在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各种市政管线多是按各自的系统直接埋设在土层中,检修不便,容易损坏,保障供应能力经常受到干扰。由于各种管线的埋设深度不一,容易造成冲突,城市道路经常受到破坏。路面反复开挖造成道路阻断、交通阻塞、路面补丁摞补丁。随着城市发展,地下管线日趋繁复,甚至盘根错节,形成“地下面条问题”。

随着各种直埋管线需求的扩大,管网总量增加、品类增多,铺设空间就显得容量不足。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使空间利用更充分、紧凑、经济,也便于检修,更不会因检修旧管、铺排新管而不断开挖路面。济南泉城路南北两侧各有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共容纳市政管线13种之多。如果不采用综合管廊的形式,这些管线独立铺设、独立维护、自成网络、自成系统,这条千年老街的“风雨沧桑”恐怕还要继续下去。 由于地下空间具有低耗能性、易封闭性、内部环境易控性等特点,所以把城市中心区域各种能够放置于地下的基础设施均设于地下,不仅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而且能使城市中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保持畅通,维持城市中心区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由于中心城区是人口、建筑密集地区,防灾问题显现得尤为重要。铺设地下综合管廊可以利用地下空间的高防护性,使其抗震、抗台风等抗灾能力大大提高,在灾害发生的时候能够保障城市的生命线不受影响或将损失尽量降低。 二是改善环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同样,城市基础设施某单项的发展也不应以其他城市功能的缺损为代价。城市要协调发展,首先就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协调发展,这里首要的是城市的供水、供电、煤气、上下水等这些最基本的市政管线要协调发展。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的三维式扩展。地下空间开发原则是“人在地上,物在地下”“人长时间活动在地上,短时间活动在地下”。地下空间开发的根本目的是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山水城市”,将尽可能多的城市空间留给人休憩。在形态上,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形态的映射;在功能上,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反映。地下综合管廊可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集聚、消除“城市蛛网”的视觉污染,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

三是经济可行。据测算,一条能够综合所有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造价基本上与地面道路的造价相当,如果按强弱电等分设多条管廊,那么不仅技术上容易些,造价也将更经济。而如果沿用传统方式铺设各种基础设施管线,其铺设费用、管线拆迁费用、路面破损补偿费用等也是相当高昂的。

杭州的一项研究表明,根据西湖大道、河坊街、环城北路、环城西路等10条道路的初步统计,政府在铺设各种管线中支付的费用占整个道路建设费用的20.31%,占1/5多。各个管线单位自行铺设的成本虽然无法统计,但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再加上管线检修、维护成本的降低和渗漏等损失,可以肯定,这几项费用之和决不会少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成本。可见,对于政府来讲,地下综合管廊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再来看各管线单位有偿使用地下综合管廊的费用与自行铺设成本的比较。假设使用地下综合管廊的费用占自行建设成本的5%,则可以使用20年。由于使用费分年度列支,按照资金的时间价值,可多使用几年。同时使用地下综合管廊可以降低检修、维护成本,减少渗漏损失,换算后又可增加使用年限。这些使用年限之和,基本上接近或超过普通管线的寿命期了。可见,对于使用单位来讲,地下综合管廊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如果计算城市地下土地价值的增长,地下综合管廊在经济上的优势就会更加明显。

综合管廊在城市未来发展中的前景

一是应用更广泛。人类对“城市”概念的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追求是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原动力。地下空间开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有的专家以岩土工程的4次浪潮来加以划分;也有专家以生理视角、交通视角、商业视角、环境视角、资源视角来审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而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必将更紧密地与城市发展、更新和改造相结合,必将更紧密地与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相结合,必将更紧密地与其他地下工程形式相结合。其应用范围必将越来越广泛。实际上,在我国一些新建居民小区、大学城的建设中已经开始规划应用地下综合管廊。在国外,已经有通过地下综合管廊实现垃圾的管道化处理的成功案例。展望未来,地下综合管廊的应用将从探索阶段走向推广阶段;从点线布局走向网络布局;从政府主导型走向企业主导型;从能源供给功能为主走向能源循环利用功能为主。总之,从自发走向自觉。

天空下的城市篇5

[关键字] 霾 预防控制 应急处置方法

[中图分类号] X5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94-2

0 引言

霾是大气视程障碍现象之一,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盐粒的集合体,会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天气对人体肝、胃和心脏血管系统的功能产生破坏作用,会诱发呼吸系统的各种病症;同时也会直接引起各类海、陆、空交通事故及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当前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气象及环境灾害性现象[1]。

1 现状

城市霾天气主要是城市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增加所导致[2]。不同城市由于城市发展程度的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各异,霾天气的空气水溶胶成分来源也有所不同。而福州主要来源燃煤、机动车尾气和生物质燃烧[4]。

2013年,全国出现了多次较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涉及到30个省(区、市)。中东部地区霾日数普遍在5天以上,其中江苏、北京、浙江、安徽、山东平均霾日数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城市霾天气现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福州作为期间全国空气质量最好10个城市之一,领跑全国省会城市。良好的空气质量得益于福州坚持不懈地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内河治理以及城市空气质量常年的监控等措施。

但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居民各种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城市排放物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城市霾天气日数也出现抬头趋势。据统计,福州市霾出现频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月霾日数增大的趋势明显,分别为1.03 天、2.54 天、3.68 天,2000~2007 年达到5.34 天。这一变化趋势应引起重视 [4] 。

2 预防控制措施

2.1 严格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气体排放 。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气体排放量日益加剧是城市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因素[5]。因此福州市应加快落后车辆淘汰工作,进一步提高尾气排放标准;积极推广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同时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电力公交等绿色公共交通系统,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工业企业,加快重点企业清洁能源改造,积极开发可再生、高效、洁净、低排能源,有效走出能源匮乏困境,减轻霾对城市的危害。

2.2 加强环保与气象部门的协作,建立完善的城市霾天气预警机制 。环保部门应开展大气环境容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做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调控 [5]。福建省气象局早在90年代初就在城市设立地基光学观测点,与卫星遥感资料相匹配,开展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监测;加强城市周边地区能见度观测站,进行能见度和大气边界层的探测,以提高对城市霾天气预测的准确性。同时环保和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系统和探测手段,联合建立城市霾监测站,逐渐形成科学、完备的细粒子颗粒物监测网络,实现在城市霾预报预警、应急处置方面的无缝对接。

2.3 强化区域联防联治 。城市霾天气的形成跟区域环境空气污染有很大的关系,强化区域性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可以有效减轻城市霾天气的形成。城市群之间应统筹考虑,要多城市联手,协同控制。要推动区域间各城市共同制定一个区域的大气环境保护规划,在区域内实施统一监测、统一标准、统一法规、统一考核、统一监管、统一规划[5]。福州市可联合莆田、宁德闽中地区城市,组成福莆宁闽中区域环境保护区。

2.4 制定政策法规,加强对尘污染源的管理 。应通过制定各项合理的政策法规及颁布政府通告等形式加强对尘污染源的管理。对一些粉尘排放大户,要合理安排生产时间,尽可能将大宗生产任务放在夏季,春冬季节作为休整时间;对建筑施工工地,可以通过围蔽施工现场、覆盖工地砂土、工地路面硬地化、拆除工程洒水压尘、绿化施工场地等方式减少扬尘排放。

2.5 完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我国目前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法定评价体系(空气污染指数API体系),主要采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项指标进行评价 [5]。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制定更为全面客观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体系。福建省气象局正在开展颗粒物细粒子(PM2.5)和臭氧的监测,深入研究城市霾天气产生机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抑制城市霾天气的产生很有必要。

2.6 优化城市规划,从机理上消减不利污染物扩散的因素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意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下游,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要充分考虑大气的扩散条件,预留空气通道。实施绿化造林,增加城市绿地,不仅利于吸烟除尘、让树木阻挡雾气,又可实现吸收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3 应急处置方法

3.1 自我应对措施。随着福州城市霾天气的日益增多,当出现霾天气的时候,福州的居民应该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减轻灾害天气造成的影响。

(1)雾霾天气少开窗。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2)外出戴口罩。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最好,易清洗。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的肌肤。

(3)适量补充维生素D。由于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还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等现象,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4)饮食清淡多喝水。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5)易引发心血管疾病。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由于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出门,更不宜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3.2 应急处置措施。霾天气应急处置,最大限度降低霾天气带来的危害是现阶段全新应急处理措施课题。

3.2.1 开展人工增雨应急作业。当污染指数超过90,也就是当空气从良好变为轻微污染时,环保部门要立即向气象局发出预警信息,气象局应结合天气条件选择最佳时段,实施人工增雨。由于人工增雨需要外界条件,要有适合的天气条件,空中有充足的云水资源以及适合降雨的天气动力条件。只有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增雨设备才能将催化剂送到云层产生作用。人工增雨并非是只要空气污染了就会使用,还要结合城市的干旱情况以及气象条件综合考虑。人工增雨抑制霾的效果是有限的,要根本解决,还得实施大范围的地面污染源控制和污染物排放治理。

3.2.2 水雾喷洒。当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给空气洗澡呢?我们从上海世博会采取喷雾降温措施得到启发。福州市可在未来几年考虑建设自动水雾喷洒系统,作为市政建设的一部分。将水雾喷洒设备错若的安装在人群密集区及各个居民小区,不断喷出水雾确保小尺度区域内较高的空气湿度,逐步减少小区域下垫面空气中水溶胶含量。而且喷洒系统不仅仅是为霾天气准备的,福州夏季高温时间长,该系统还可作为小尺度区域防暑降温的措施。

同时,水雾喷洒系统还可建在城市主干道上,喷出水雾“击落”汽车扬尘及尾气,减缓霾天气的进一步恶化。具体设想: 第一种方法是在机动车道两边安装自动喷洒装置,两边喷出的拱形水雾在车道上空对接形成一个半圆,刚好包围车辆并锁住汽车尾气,当尾气升空或向周围扩散时,就会遇到水雾并被水雾击中落地;第二种方法是在机动车道正中上空(类似高速列车顶上的电线位置)安装一条喷洒水管,弧装向马路两边喷洒水雾,并形成半圆恰好封住整个车道并击落汽车尾气。为了增强水雾密度,喷出水雾的拱形半圆包围圈可以设定两层、三层或者更多层,以提高拦截效率。

3.2.3 筹风井建设。筹风井建设是利用物理的方式,对城市的雾霾进行辅助的处理。具体设想如下:

①在城市的某一选择地点建设筹风井,有效地对高空中的雾霾抽取至井中,通过管网,先后进行除尘、浸水、除酸、杀毒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进行空气净化。

②在城市的某一选择地点建一巨型回风井,将干净舒适的自然风排放至城市中,以便稀释空气中的污染。

4 总结

城市霾天气主要是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增加所导致。2013年全国多次大范围的霾天气的出现,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而期间福州市霾天气情况较全国是领先,但发展趋势却不容乐观的。进一步做好霾天气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总结和提供了一些方法,望能为福州市霾预防和应急处置方面的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天空下的城市篇6

关键词:雾霾;二氧化硫;烟尘;粉尘;长春市

中图分类号: X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2-49-2

1 雾霾天气现状及影响

雾霾天气已成为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也是亟须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2012年,北京、南京、武汉、济南、上海、广州、青岛、乌鲁木齐一并被列为中国雾霾城市,如今“大雾霾城市”已蔓延全国多个城市,重度的雾霾天气不仅因较低的能见度造成交通的不便,更因空气的重度污染导致呼吸道患者以及其他疾病患者的增多而引起国人的恐慌,乃至受到邻近国家日本及世界其他各国的广泛关注。

2013年1月,正值采暖期的长春市也出现了持续数日的雾霾天气,据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均为最高级别的严重污染,给市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是长春市街头被重度雾霾笼罩,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公车限速限行,航班延误、给交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雾霾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二是空气污染严重超标,有数日PM2.5达到或超过300微克每立方米。长春市10个监测点包括部级森林公园净月潭监测站在内,空气质量指数AQI基本都超过了400,均属于最高等级的六级严重污染。据有关医生解答:在多雾霾的气候条件下,咽喉炎、气管炎、结膜炎等炎症易发,雾中的一些病原体还会导致头痛,甚至会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

2 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

2.1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和燃料燃烧的废气排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快速发展,各个工业、企业、事业单位等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大量的能源消耗必然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加重。比如煤和石油燃烧后,形成的最主要成分为水汽和二氧化碳,使得城市上空空气不易扩散,导致空气质量的下降,而燃烧不充分的煤和石油等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等并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污染浓度加重,形成雾霾的主体。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具有腐蚀性的重度污染气体,重金属等污染物将因得不到很好的扩散而长期滞留在大气中,使得雾霾加重。

2005年以来,长春市工业废弃排放和处理情况如表1所示,2010年以前每年汇总工业企业数均为150家左右,工业废气排放总量都多余一千亿标立方米,因燃料燃烧过程中废弃的排放量占70%以上,而生产工艺过程中废弃排放量只占30%以下;每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近6万吨,2011年已接近7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逐年增多,2011年已近12万吨;历年工业烟尘排放量均为2.5万吨左右。因此,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和燃料燃烧的废弃排放是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2.2城市交通汽车尾气废气排放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乘用车销售量、私家车保有量逐年增多,使得城市交通压力增大的同时,汽车尾气排放加重了城市空气的污染。汽车尾气废气排放几乎一度成为大城市的首要污染源。长春市近年来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多,据2011年9月的数据,长春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已达到16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加之各项刺激消费政策和大城市的摇号限购,使得长春市私家车拥有量大幅增加,交通不堪负重的同时,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使得雾霾天气加重。一个城市的汽车密度越高,因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越严重,尤其是汽车尾气含量构成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烟尘微粒如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甲醛等均是构成雾霾天气的主体。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由此看来,城市交通拥堵,汽车尾气废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2.3城市主要生活污染废气排放

大城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人口密集必然导致城市生活污染的加重。尤其作为北方城市的长春市,严寒的冬季需要使用采暖锅炉和生活锅炉燃烧大量的煤炭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然而,煤的燃烧必然导致二氧化硫和其他烟尘、粉尘等大量污染物的排放。近几年来,长春市主要生活污染物排放情况如表2所示,2005年以来生活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减少,但排放量仍近1万吨,历年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均为5万吨左右,接近工业污染的20%,虽然相对于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废气排放较轻,但整体来看,城市主要生活污染废气排放,尤其采暖期时的北方大量燃料燃烧更是加重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表2长春市主要生活污染物排放情况(2005-2011)

数据来源:2006-2012吉林统计年鉴-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2.4城市建筑扬尘、灰尘等悬浮物的沉积

建筑扬尘、灰尘等悬浮物的沉积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城市的新区开发、旧区改造,使得大批建筑物快速崛起,其中的扬尘、粉尘、灰尘等造成了城市空气的严重污染,导致空气不易扩散,助长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尤其长春市各个开发区竞争发展,农地征占,企事业单位进驻,商业住宅的快速崛起,无疑增加了城市建筑扬尘,灰尘等悬浮物的大量沉积,导致了城市空气质量的下降。

由此看来,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只把原因归咎于某一主要方面,而是尽量全面找到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雾霾天气的方案和减少雾霾天气的解决对策。

3 对策与思考

天空下的城市篇7

关键词:雾霾天气;概述;成因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的提升,环境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带来环境的污染,雾霾天气开始席卷各大城市,引起了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和科技学术等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雾霾天气,对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详尽的分析,从而能够在根源上降低环境污染,提升空气质量。

1 雾霾天气概述

雾和霾是大气中漂浮的粒子,在雾的形成条件中,大气结构相对稳定,风力条件有利于颗粒物的聚集,进而形成了霾,在多数情况下会出现雾、霾共存的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形成雾和霾的相互转换交替,形成了所谓的雾霾天。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的雾霾天数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北京、武汉、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都受到雾霾天的严重影响,并且雾霾天也正在向各大城市蔓延。以一月份为例, 2013年1月份北京的雾霾天气长达26天,正值采暖时期的长春雾霾天持续多日,雾霾天影响了交通的便利,损害了城市居民的健康,对于雾霾天气的治理成为我国当前最为严峻,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以下,我们将对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2 雾霾天气成因

在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两个方向,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是内因,气象条件的干扰是外因。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雾霾成因:

2.1 城市交通尾气排放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乘用车的销售量和私家车的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不仅加大了城市交通的压力,汽车尾气的排放更是加重了空气的污染,尾气污染几乎成为了大型城市首要的污染源。以长春为例,近年来,长春居民汽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2011年9月份,百户居民的家庭汽车拥有量高达16辆,辅以刺激性的消费政策,长春市私家车的拥有量大幅上升,汽车密度升高,尾气排放增加,空气污染加重,由尾气含量构成的烟尘微粒、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成为雾霾天的构成主体。

2.2 工业能源消耗和燃烧废气排放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逐步加快,各类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都产生了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的消耗必然会加重城市大气污染。例如石油和煤燃烧后会形成二氧化碳和水汽,影响了城市上空的空气扩散,降低了空气质量,燃烧不充分的石油和煤更可怕,会产生粉尘、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成为了雾霾形成的主体。雾霾的气象条件一旦形成,就会存留重度污染的腐蚀性气体和重金属的污染物,影响空气扩散,形成恶性循环,加重雾霾污染。

2.3 城市生活废气排放

上图是我们通过总结2003到2011年度,安徽以及周边城市和部分省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绘制出的。结合本图我们分析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城市人口密集,生活污染严重,废物丢弃,食物残渣等腐烂后造成的空气污染本就十分严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城市因工业比较发达,导致二氧化硫、粉尘、烟尘等污染物大量排放,加大环境保护的负担。主要生活污染源的排放虽然因科技的进步逐年减少,但是历年的生活污染仍然会接近20%的工业污染,从整体上看,生活污染也同样是构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

2.4 悬浮物沉积污染 伴随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如日中天。伴随着建筑扬尘和灰尘等等颗粒状污染物的产生,悬浮物沉积也成为了构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素。新城区的开发和旧城区的改造,大批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灰尘、粉尘、扬尘等颗粒污染对城市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抑制了空气的扩散,加重了雾霾天气。各类建筑器械在工作过程中,排放处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周围的空气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各类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农地占用、开发区竞争和企事业进驻还有商业住宅等的迅速崛起,更是增加了城市空气中的建筑扬尘和灰尘等大颗粒悬浮物的沉积,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当悬浮物沉积到一定的量,气象条件也相对适宜的时候,就会出现恼人的雾霾天气。

以上分析的都是雾霾天气产生的内因,对雾霾天气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下面要分析的是雾霾天气产生的外因。

2.5 气象条件影响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出现了清新晴朗的气候或者是严重的雾霾天气,都是由气象条件直接控制的。大尺度的环流形势、高、低空环流配置都会对雾霾天气产生影响。温度、湿度、逆温层都是影响因素。当低湿度、强日照并且伴随静小风的时候,雾霾天气就会容易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无一例外都是在边界层产生强逆温的情况下产生的,我们如果将逆温层比作一个锅盖,那么物质就被限制其中,无法扩散。另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使得城市大气的边界层发生了物理结构的变化,构成了雾霾天气的形成条件。

由此看出,雾霾天气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无法将原因归咎于某一个主要的方向,只能够尽量地全面寻找出雾霾天气的各类成因,进而分析出雾霾天气的整治方案,有针对性地解决雾霾天气出现的问题。

3 结束语

综合上诉研究表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全面改善,工业企业的大兴大建,交通工具的只增不减,都导致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日趋明显。无论是雾霾天气的污染指数还是雾霾天气的出现次数都随着时间呈现出了增强增多的趋势,而且,这种恶劣的空气环境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我国目前对于雾霾天气和细小颗粒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篇论文分析了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和颗粒物主要的污染成分和来源,使人们更加科学地了解雾霾天气,对大气环境保护和污染环境整治具有现实意义。这更是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关注雾霾,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进而科学有效地进行雾霾天的预测、整治和动态调控,有效减轻环境污染,全力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呵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赵普生,徐晓峰,孟伟,等.京津冀区域霾天气特征,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31-36

天空下的城市篇8

关键词:高层 建筑 设计 城市 整合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w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high building design, high building design for real life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and urban spatial integration related content.

Keywords: high-rise design city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的设计风格也趋于多样化,形形的建筑形式与城市空间相融合,显示出不同的城市精神与特色。本文从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出发,指出了当前高层建筑设计不合理带来的城市空间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高层建筑控制原则与设计策略。

1.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发展

大工业时代使大量的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由此带来的用地紧张和低价上涨,导致城市建筑物不断向高层发展,以求在相对较少的土地上建造出更多的建筑空间供人们使用。作为城市生活的主要载体,高层建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既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指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近年来,无数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使城市的传统空间尺度逐渐丧失,城市天际的轮廓线也已经被高耸、聚变式的高层建筑轮廓线取代,城市建筑容积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交通线路及其他的基础设施随之改变,最终彻底打破了城市空间的原有格局。

高层建筑热潮的兴起给城市空间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建筑重视在高度和外观抢眼度等方面的攀比,忽视了规划中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的控制,以及建筑设计中地域性及本土文化的研究,城市格局混乱,风貌支离破碎,环境、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品质均难以令人满意,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失去了对城市空间的识别感与归属感,给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城市管理和建筑规划的初期开始,对高层建筑的设计给予科学的合理化控制。

2.基于现代城市空间的高层建筑控制原则

2.1 外部尺度的控制

为解决目前我国高层建筑追求标新立异导致城市空间生硬、纷乱的现状,设计师应注重对建筑外部尺度的把握,避免建筑体量失衡,带给人们疏离感或压迫感。建筑物的尺度包括其形体的长和宽、局部之间、整体之间、局部与整体以及整体与城市之间的各种比例关系,即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元素给人的感受。在这一问题的控制上,应首先考虑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感受,并以其为标尺,结合街道尺度、城市尺度等整体考量。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应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应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为保持街道空间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呼应。以新加坡城市改建为例,为了不致造成新区高层和老区低层截然分开的不和谐感,设计者沿新区一侧做了和老区房屋高度相似的裙房,高层稍向后退,形成了新建筑和旧建筑的对话。对城市尺度的考量主要表现在选择合理的建筑高度以控制其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建筑应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是突出自我,盲目炫耀。

2.2 体量的控制

高层建筑因其巨大体量对城市空间的改变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设计者应从“在城市空间中进行创作”这一高度展开设计思路。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其造型往往有追随于结构形式、避免变化的趋势。如何在形体规整的几何体上运用加法、减法等处理手段,设计出既符合城市风貌,有具有明显识别性和代表性的建筑外形,是现今国内外建筑设计师的一大工作重点。

3.高层建筑后退广场与城市空间

高层建筑其体量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处在街道两旁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个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就建筑本体来说起到了缓冲作用,并且是对建筑的场所标识;就城市空间而言,后退广场在城市空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往往能成为城市的共享空间,使城市空间变化丰富。有的建筑师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4.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承担着城市的高级偶像的作用。高层建筑有提供天际线视觉趣味的独特的城市设计机会,能够创造壮丽的天际线,而在街道层上却以人的尺度行事。建筑物的顶部一般服务于天际线,衬在天空上的形状是高层建筑“联系于无限”之点,是塔楼的一个特色。没有天际线的摩天楼大概就像空间里一大堆不引人注目的体快。像高度发达的纽约和弹丸之地的香港都是由高楼大厦堆砌起来的,且看这两大城市的天际线,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间中穿插的塔楼,为城市的天空勾画了优美的轮廓,线条生动活泼、色彩缤纷多变。城市的天际线只是一维的立面边线为主的轮廓线,可正如一幅艺术摄影,照片是单向面的,可它反映的是三维的城市空间,以及整个城市风貌的特点。也就是说,三维城市空间的布局,不仅仅是功能性的问题,也有个审美意向在内――对建筑风貌的选择与城市风貌的构建。城市天际轮廓线,是城市规划宏观把握中必不可少的参照,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与美学的体现。

5.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的感觉。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征对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比例感受的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协调,同时能够满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不难看出一个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当其三者合理的处理比例尺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建筑物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总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是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

(2)高层建筑中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立面设计的结构构成必须明确划分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与整体的关系相配,以达成令人愉悦的观感效果。因此很自然的,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户开间之类,其比例必定使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更有利于综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这一原则使高层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除了需注意以上两点外,还应考虑细部尺度。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应从城市设计的整体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高层建筑不是单个存在,而是整体存在。城市设计及城市规划应将高层建筑群集中设计,以形成城市的主节奏,使城市天际线统一且富于变化。然后根据不同街区的需要设计具有该区特色的高层建筑,最后使高层建筑与外部街道生活及周围环境相适应,最终达到城市设计的目的。

6.高层建筑生态设计与城市空间

随着近几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这是在当今建筑设计思想中的一种新思潮。高层建筑生态设计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它们都注重把绿化引入建筑楼层,考虑日照、防晒、通风,以及与城市环境的有机结合等因素。此外,屋顶绿化也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做法,可以看出建筑的第五立面显得尤为重要,最重要的是使城市空间更加丰富。伴随着建筑物的增加,大块的绿地面积锐减,相应的环境条件愈加恶化,致使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和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可看到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都充分利用各块绿地,增加绿地面积,即便这样,还是达不到人们预期的目的,而现代建筑物大多为平屋顶,屋顶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现代的建筑方法是在预制板上面做隔热防水层,从空中鸟瞰,一栋栋楼群好似戴着黑帽子,住在屋顶的居民也备受沥青之害,过着冬冷夏热的生活。近两年许多人开始建造屋顶花园,让死气沉沉的屋顶生机盎然。

结束语

高层建筑以走过百年历程了,其设计风格虽部段变化着,但始终与城市空间环境发生着关联。任何设计风格的形成,都有他存在的道理和意义。因此,重视探寻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结合,有助于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完善,是高层建筑设计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丹,张明岩.高层建筑设计要点浅析[J].民营科技,2009(3).

[2] 任州.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整合―― 析高层建筑体形设计方法[J].建筑科学,2010,10(S2).

[3] 文小凡.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整合[J].住宅产业,2010,(Z1).

天空下的城市篇9

关键词: 惠州市; 市民乐园广场; 地下空间; 综合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TU9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03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中心已建成区面临的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如停车位不足、交通拥堵、景观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缺乏等问题及轨道交通的兴建带动未来商业中心、办公、休闲等有机协调发展问题,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便可作为城市更新、缓解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完善城市功能,塑造有特色、高效、丰富的城市中心区。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市界南临南海、大亚湾并毗邻香港和深圳,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临东莞市和广州市郊县。惠州作为珠三角地区性中心以及东岸重要节点城市,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稳定快速增长状态中。

本项目位于江北中心区的城市景观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位置,紧邻惠州市政府和莞惠城际轨道云山西路站。周边已有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等市级公共建筑。由云山西路、市民乐园东路、市民乐园西路以及惠州大道围合的区域。市政府规划将该区与莞惠城际轨道云山西路站紧密结合,开发地面地下立体空间成为集经济、社会、战备效益于一体的综合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一种交通便利、安全、舒适、无障碍可持续发展的地上、地下生活空间,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利用此次契机改造市民乐园,形成更加优美和独特的城市景观。

二、市民乐园广场

城市中轴线往往串联城市的行政、商业、文化等的中心区,并与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形成对景,是城市中心功能聚集的地区。现市民乐园为2003年建设,面积约7.9公顷,在惠州江北中心区的城市景观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位置上。目前新广场基于原市民乐园位置上升高3米而建,由入口广场、城际轨道站、主广场、娱乐休闲绿化区、舞台、舞台辅助用房等部分组成,兼具大型活动聚会以及日常生活休闲运动等功能,且设有服务地下商城的交通、采光、通风、连接广场的景观天桥、台阶、坡道等设施。设计强调市政广场的庄重对称及与周边城市总体空间的协调统一,延续市中心主要景观轴线使命,与周边的艺术中心、科技馆、博物馆等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和谐共生,与城市景观格局相呼应,简洁大气,尺度宜人。

广场基层均有0.3米厚的覆土,广场东西两侧结构下沉,覆土1米厚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多样性自然、生态、有趣、舒适的休憩空间,避免大面的硬铺装在酷暑时的造成高温难耐,造就一个绿色生态屋顶式是广场,这一保温隔热的做法得到肯定。保留原市民乐园标志彩虹拱门钢构,让人们对过去的市民乐园有着美好回忆。

三、莞惠城际云山西路站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不仅是缓解交通压力,同时带动城市土地的开发和空间拓展。使得原有的城市中心区布局因轨道交通的出现而被进一步整合。促使大型综合体的建设,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形成集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地新型区域。惠州市政府决定利用莞惠城际轨道建设带来的发展契机,合理的开发与站点相连的地下空间。莞惠城际轨道线路全长98.977公里,莞惠城轨将分别接驳前往广州和深圳的轨道交通网络,建成后惠州将融入广州的一小时生活圈。正在建设的莞惠城际轨道云山西路站位于市政府和市民乐园北端之间,对称设立的站台方便地与现有云山西路公交站接驳。在地下-10米处设有专门轨道出站广场,连接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下沉广场、市民乐园广场、地面站台,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垂直“零换乘”。疏导人流的同时,成功汇聚人流,实现商业导向,与综合体商业形成互动,从而带动综合体商业的发展。这种融交通换乘、购物、休闲、娱乐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地铁商圈模式已成为城市商业发展趋势,也越来越被众多投资者关注。

四、综合体商业

广场下方设两层地下商业空间,有大型小型商业区、多功能媒体展示互动区、仓储、卸货区等功能。提供自由、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平面布局,易于局部更新。可集合百货店、超市、专卖店等各种零售业态,各式快餐店、小吃店和特色餐馆,娱乐天地、儿童乐园、健身中心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满足消费者物质与精神、休闲与娱乐的全方位体验,引领城市购物时尚的全新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内部采用线形人行街道,四通八达,走向明确连续,简单明了,空间导向、方向感、可识别性强,有利于疏散防灾。结合中国南方的气候特征,东西两侧设有外挑通廊,为人们提供荫凉、庇护空间,具有岭南骑楼风韵。地下卸货区形成快捷的物流,满足不同流线的要求。最宜人的是多功能媒体展示互动区和中庭,玻璃水面天窗映着天光照耀两层中庭,这里凝聚了地下商业人流、屋面广场的景观人流,沟通内外,连通地下、地面和空中。将风、自然光、绿景引入到建筑之中,演绎出惠州充满魅力的超越时空的发展诗篇。

五、下沉广场

下沉式景观休闲广场贯通综合体的东西北三面,形成一个围合式的开敞公共空间,为地下建筑提供大量的光线,同时串联着各个功能空间,为整个综合体的良好运行起着积极的作用。下沉广场是整个地下交通体系的枢纽,一是引导地面人流来到综合体;二是通往各过街地道;三是进入周边的商业、餐饮、休闲、娱乐空间;四是通往城际轨道站、地下停车层。同时下沉广场担当着汇聚和疏散人流的重要作用,完善整个综合体的步行系统。结合退台错落的屋顶花园、景观台阶、天桥和周边特色商业空间创造出有园林、有休闲、有购物,错落有致,步移景易层次丰富的立体景观休闲空间,人们可在步行天桥、外挑廊、屋顶花园、广场等不同高度的流动空间徜徉、停留,慢慢享受美景。由于下沉广场贯通综合体的东西北三面,下沉10米,为两层商业空间创造了即在地下,又享受著开敞、通透、自然空间,从而解决一般地下空间给人产生的压抑、与世隔绝、封闭的心理感受和地下空间的通风、采光、消防等多方面问题,让原本属于地下的空间“重见天日”。

六地下停车

本方案的地下车库层是真正封闭在地下的空间,为平战结合的大型停车场,设有四个螺旋车道,人员从综合体、下沉广场的垂直楼梯到达本层。柱网按8.6米X8.6米设置,每跨间可停放3辆小车,8.6米柱距的通道可满足两车道要求。按规范划分防火分区,平面尽可能规整划一,避免过多曲折。人员能通过分布各防火分区的防烟楼梯间快捷地到达负二层的人行街道或下沉广场等安全地带进行疏散。

七、防灾、节能措施

两层商业空间内部平面中都设置了纵横两条16.8米宽和若干8.6米宽的人行街道,与四周贯通8.6米宽的挑廊或下沉广场连接,形成了四通八达安全通路,方向感明确,导向性强。人行街道结合新型复合帘中门的防火卷帘、防火玻璃墙和防火墙的分隔将商业区划分成大小不等而相对独立的防火分区,大面积的商业区域再通过避难走道和前室的分隔来满足消防要求。用防火玻璃墙来分隔铺位,创造出通透、开敞、流动自然的空间,营造热闹融洽的商业气氛。人行街道的作用不小,一是宽敞的人行街道、中庭、透气玻璃水面天窗的设置能利用风压为地下空间带来大量清新自然的空气,快速排除室内的浊气、湿气和烟气,使商业空间环境得到改善,自然通风可节能减排;二是街道开敞明亮,东西面商铺均可自然采光,中庭经玻璃水面天窗间接采光,减少照明,有效节电;三是将南端卸货区物质分流至各商家,物流顺畅;四是在紧急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也可通过卸货区坡道到达人行街道,争取在短时间内对起火点实施扑救,减少其他商家的损失,迅速及时救护伤员。人行街道的设置将大空间分成小空间,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收集广场、下沉广场的雨水进入雨水过滤系统与蓄雨池等处理后用于日常清洁,花木灌溉。

人们搭乘轨道交通,或骑自行车或步行来到这里,设计上周到细致地安排轨道出站广场、下沉广场、过街通道、景观台阶、内部人行街道等设施,构成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和宜人的景观,让人们习惯来步行,享受步行乐趣,从而减少因开车产生的碳排放量,地面交通负荷也会减轻很多。

八、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综合性的开发将有效提高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率,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势在必行。通过轨道交通站的建设,延伸城市功能,城市公共建筑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可在不同的剖面高度上形成多元化的城市活动场所,从地下、地面一直建筑的顶层,都有着不同功能用途,垂直方向发展城市。平战结合的地下空间能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和抗毁能力。结合地下建筑的特点,降低建筑耗能,减少环境污染,集约、综合的市政管线,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可持续性发展。让看不见的城市焕发勃勃生机,美好的城市才有更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夏则爱.轨道交通大型换乘节点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5).

[2]郭春信.地下空间自然通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陈敬军,周晓军.浅谈地下商业街的环境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1).

[4] GB-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5] 王敦体.从人在火灾中的行为谈地下建筑安全疏散设计[EB/OL].消防人网站,2003.7.8

天空下的城市篇10

关键词:垂直城市;新进展;城市建设;应用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vertical c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idea of an introduction about vertical city construction idea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high-rise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course, draw in the current urban development as the population, land, traffic problems, such as the severe situation, vertical urbanization will be the future urban construction senior residential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vertical city; The new progress; Urban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垂直城市建设理念的产生

伴随着大工业对劳动力资源集中要求的提高,以及高科技技术对智力资源集中要求的增加,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无节制的发展也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飞涨,城市的居住压力、就业压力、交通压力等越来越大,如何在同样多的用地上尽可能解决更多人的居住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城市存在集中发展还是分散发展的争论,但土地的有限和理论上人口发展的无限,注定住宅的集约化是未来住宅发展的必然方向,而高层住宅就是住宅集约化发展的必然性产物,住宅高层化无疑是解决人多地少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住宅的高层化不可避免。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中国43.9%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改革初相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相应的城镇人口则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亿增加到目前的6亿,人口的大量聚集加速了城市居民对住宅需求量的扩大。然而,我国实际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稀少,人均耕地不足世界水平的1/3,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的住宅建筑只能走“节能省地型”道路,因此节约土地、高容积率的高层住宅必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居住模式的主流。

计算了世界人口的增长率(按每年增长1.4%或者每年增加9100万人口)之后,我们的结论是,未来世界将不会有充足数量的土地来供养不断增长的人类人口的需求。唯一的解决途径便是将人类的居住区深入海洋或者是高耸入云。

在这种全球的城市化运动背景下, 随着大中型城市人口日益膨胀,土地资源越来越金贵,“垂直向上”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垂直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

二 垂直城市的综合介绍及最新研究进展

垂直城市一词出自美国女作家范妮·赫斯特(Fannie Hurst)于1922年出版的故事集《垂直城市》(The Vertical City)。范妮用这个词来概括发生在大都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故事和所谓的城市化解决办法无关。但这个词最后被建筑界借用来作为一系列相似但不同的解决城市高密度开发的理论集合。

垂直城市,根据当前众多研究者对垂直城市理念的表述,可归纳为两种不同理念。

一种理念是基于建筑的垂直城市,也就是相对现在普遍的水平城市来讲的。垂直城市最通俗的定义就是在同一栋高密度的建筑里建有完备齐全的银行、邮局、餐饮、购物、办公等一般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功能。按照建筑界的通俗解释,“垂直城市”指一种能将城市要素包括居住工作、生活、休闲、医疗、教育等一起装进一个建筑体里的巨型建筑类型。在“垂直城市”里,可以提供所有的城市功能。这种结构一般拥有庞大的体量,超高的容积率,惊人的高度,少量的占地,爆炸性的居住人群等特征,是一套通过巨型建筑结构来解决超高人口密度的建筑设计法则;这些超乎想象的结构将居住、商业和农业设施容纳在内同时又力求将这种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

一种理念是基于城市的垂直城市,也就是相对于传统城市布局的新的城市类型。垂直城市指由摩天楼为城市主要建筑类型的大都会,它是城市高强度、高容量土地开发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城市集中主义和聚集效应的产物。大都会们利用摩天楼这种新的建筑形式更新和扩展传统城市。摩天楼可以提高用地的容量和密度也等于提高了土地的价值和利用率。在摩天楼的基础上纽约人还发现了垂直分区这种将不同功能沿高度分布的功能配置办法这样摩天楼加上垂直分区,城市意义的垂直城市的雏形便诞生了。

三垂直城市在世界各地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垂直城市是一个城中城,在其结构内部有着住宅单元、商业单元、花园以及小型有轨交通等诸多功能。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已经领先一步开始着手规划建造垂直城市。现如今,天际线被混凝土、玻璃幕墙和钢结构所统治,他们的功能大多是商业,或者住宅。但是一个垂直城市在一个巨大的屋顶下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居民生活所的各种设施。青年建筑师们,城市规划师们和设计师们都在寻找新的方法,把科幻小说建造成一个革命性的未来愿景。下面是垂直城市理念在世界各地城市建设中应用的几个案例。1 迪拜哈利法塔:

世界第一高楼、总高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集七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餐馆、健身房、俱乐部、豪华公寓、办公区域等于一身,楼内有第158层还设有清真寺。该塔设计者、美国人艾夫斯塔修承认,该塔的设计体现了完美的“垂直城市”概念,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住户足不出塔可解决一切生活需要。

2 新加坡Scotts大厦

由荷兰著名建筑师事务所UNsudio设计的新加坡Scotts大厦就是基于垂直城市理念所设计的“垂直城市现实版本,是一个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垂直集成了多种居住功能的城市模式。这座大楼坐落于新加坡的黄金地段,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共有31层,231个单元,有公寓和办公间,同时拥有广阔的花园,空中露台,复式天台花园和各种休闲设施。就设计理念而言,Scotts大厦包含了“城市”、“邻里”、“家”三个概念,并用“天空框架”和“垂直框架”把他们组合到一起。垂直框架是搭建核心,汇聚了4个不同的街区主题。天空框架则是大楼内的休憩空间和绿化地带。退台式屋顶花园及版块式绿化都是重要的设计元素。设计师Ben van Berkel说:“我们创造出一个在天空之中的街区,一个每个区域都有着其独特功效的垂直城市。”

3 中国上海仿生塔

基于建筑与工程、仿生的综合科学,仿生塔的方案在香港湾被首先提出。塔楼占地1.33万平方米,基座尺直径1km,塔高1228m,300层,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可容纳10万居民,该塔楼有368座电梯。为了缓冲由于地震引起的震荡波浪,这座塔位于一个直径1000m的人工湖中央(一个巨大的水上综合公园)。初步估计,这个综合体需要15年建成。塔楼的设计允许在下部的竖向“邻居塔”完成后来供居住,与此同时,施工可以继续建造上部的楼层。塔楼有12段竖向的“邻居塔”组成,每个“邻居塔”平均80米高,椭圆形平面尺寸在266m x 166m 之间。垂直的花园城市被组织为垂直的邻里空间,并且相互独立。在这种邻里空间里,绿地空间和城市空间和传统意义上的水平方向的城市相类似。塔楼的“基础岛”包含酒店、办公、住宅、商业、运动健身、文化设施、休闲中心和密集的花园、湖泊以及交流系统等诸多功能。“基础岛”将会有卡脖单轨作为辅助交通手段。

4日本东京天空之城1000

1989年,日本竹中向世界宣布了“天空之城1000”设计概念,它提倡城市空间的多级化应用。日本竹中设计的“天空之城1000”是一座超高层建筑,多级化城市,高1000米,基座直径400m ,8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可容纳13.5万居民。“天空之城”将会有富士山(约3800m)的四分之一高,室内空间是埃及金字塔(6600平方米)的120倍,有120个东京街区的空间大小。它将会有一个全新的交通系统围绕每个10层高的盘状平台来运载居民和访客。它将会有公寓、酒店、商店、餐馆、办公、娱乐和健身设施以及所有为城市生活服务的功能。

5 类似“垂直城市”还有目前在建的伦敦夏德大厦,其中包含了两座冬季花园。1952年在法国建成的“马赛公寓” ,在这里,“一栋楼就是一个社区,一个城市”。

四 结束语

垂直城市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城市形态。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高层建筑和垂直城市中但垂直城市不是未来城市的全部。垂直城市的出现也不是为了摧毁传统的城市和更广阔的乡村。相反是在面对人炸的现实前为了保护传统城市和乡村乃至自然的现实的解决策略。垂直城市和传统城市、乡村和自然可以和谐并存于我们的地球为地球提供更多的多样化人类社会和人文环境。垂直城市是我们未来生活的一个选择,代表着人类不断挑战技术和极限的雄心创建了一种新的城市文化类型,但它不是我们未来生活的全部。垂直城市在多大程度上会改变传统观念上的城市空间,进而改变城市的社会结构,这是一个现实的也是庞杂的问题。人、时间和空间是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城市的发展要同时解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又要满足人对时间、空间的需求——既有娱乐的、交往的,还有就业的需要。城市的三要素之间又互为影响,而建筑客观地影响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人们在规划时,应该意识到垂直城市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又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Rem Koolhaas. delirious new York. New York丁he Monacelll Press 1994

2 Rem Koolhaas and Bruce Mau. S.M,L,XL. New York- The Monacelli Press, 1995

3Gavin Ambrose Paul Hants&Sally Stone. The Visual Dictionary of Architecture. SWit7erlard AVA,2008

4 Fannie Hurst.the Vertical City. New York, Public Domain Books, 2004

5 William Hope Hodgson.the Night Land. New York: Borgo Press.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