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21:00:26

天空

天空范文篇1

我知道她到了懂得爱的年龄,每每看到她日渐俏丽的脸庞,心中都会涌起无限的感慨:孩子的长大,意味着我们青春的逝去,不知是该开心还是伤感,信念的代沟怕也就愈来愈深,我希期可以成为女儿永远的朋友,我渴望与她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但我发现我越来越不了解她了,看女儿上网,下载关于言承旭的信息,我纳闷,他真的那么有吸引力么?

无论我如何开解,女儿对言承旭的痴迷依然如故,她收集了言的许多照片,打印出来,挂在床头,还时常自言自语:如果有一个象言承旭那样的男孩子爱我,就好了。我苦笑,现在的孩子都是这样的么?

有天,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你和爸爸的初吻是在什么时候?"我愕然,小小的女儿怎么突然问起这样出格的话题,"这孩子。"历来对孩子有问必答的我,尴尬的站在那儿,脸上开始发烧,谁没有初吻呢?可如此羞涩的问题如何向孩子张口叙述?我只能缄默。女儿其实并不需要我的回答,也没有在意我的表情,而是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陶醉的描述主人公初吻的神秘。

我开始担忧,深怕女儿会陷入早恋的旋涡,可又不忍心无理干涉她刚刚萌发的爱心,我们都是从这个年龄走过,虽说我从没有过心中的偶像,但我知道我的同龄人有不少曾迷恋潘冬子和小花。我想,说服女儿的最好途径,只能是深入了解女儿的心态,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魔力射到了她身上。我跟随女儿走回房间,与她一同观看,她已经看了多遍的《流星花园》。

这个故事的情节并不怎么复杂,但导演的煽情手段确实高超,我实在想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但剧中少男少女的恋情依然深深的打动了我,间中多次感动落泪,我不愿让女儿看到,当抑制不住情感时,便跑到洗手间来掩饰,女儿感动的涕泪横流,哽咽的抱怨:"妈妈,你真是铁石心肠,你怎么一点都不感动呢?"我无言,我不愿欺骗女儿,但又不能和盘托出实情:小小的女儿啊,你怎知,妈妈心中又有多少激情和浪漫,但这还不是你现在该懂的时候啊。

女儿的同学也知道了我在同她一起观看《流星花园》,她们悄悄的询问:你妈妈喜欢谁啊?女儿渴望的望着我,我知道,她内心期盼我也喜欢她心中的偶像,但我只能令她失望:我喜欢道明公馆善良的管家玉嫂。女儿吃惊的瞪着美丽的大眼:妈妈,你也太老土了,老太婆你也喜欢?我笑了:妈妈喜欢谁,怎能轻易的告诉你啊。

女儿有一位同学喜欢仔仔(类的扮演者-周渝民),一天她幸福的告诉女儿:我做了一个好美的梦,我与仔仔一起去看飞机,他深情的眼神注视着我,他说我好象静(剧中类的女朋友)耶,我好幸福啊。同学的话引起了孩子们冲天的笑声。幸福其实是多么的简单,一个虚幻的梦就是整个天空,就可以让快乐填满胸膛,就可以伸开双臂,拥抱世界,感受爱,就是体味世间的美好,孩子幼小的心灵对爱的期盼不就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么?我忽然发觉,我不该干涉她对偶像的痴迷,我应该帮她一起呵护已开始绚烂的精彩人生,给予孩子理解的关爱,才是我这个母亲最应该做的。

温柔的星空

应该让你感动

我在你身后

为你布置一片天空

不准你难过

替你摆平寂寞

梦想的重量

天空范文篇2

记新么普村共产党员杨通文

在珠街镇新么普村,只要提起杨通文,老百姓无不竖起大母指说:“共产党员杨通文真是好样的”。

杨通文,农民,中共党员,年出生于一个贫寒农民家庭,在他上初二的那一年,父亲便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由于其父的早逝,母亲在伤心欲绝中一病不起,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带来更沉重的打击。当时家里仅有余元钱,不要说给母亲看病,就连父亲的丧事也无法办理。天灾人祸突然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乡亲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杨通文的父亲办理了丧事,家庭变故使他不得不放弃了求学的梦想,过早地为家庭承担起生活的艰辛。正是从小更偿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造就出了他今天坚毅果敢的性格。

天空范文篇3

【正文】

2005年8月27日,中国广播影视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落幕,32集电视剧《历史的天空》荣获长篇电视剧一等奖和优秀编剧奖,张丰毅因出演男主角获得优秀男演员奖。

不仅如此,2004年秋天首播《历史的天空》时有些波澜不惊,进入第二轮播映后却好评如潮,再次被北京电视台作为纪念抗战60周年的重头戏在黄金档隆重推出时,已是第三轮播映的该剧依然有不俗的收视率。

观众忘情地为《历史的天空》所喜所怒所哀所乐,为什么?《历史的天空》剧情是虚构的,没有伟人也没有著名战役,只是一个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但却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亲切可信。为什么?

大背景小人物

军事题材影视剧中出现的“英雄”何止千万,但常常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历史的天空》中的“英雄”则是个有些“另类”的抗日将领姜大牙。从蓝桥埠走出的米店伙计姜大牙无父无母,只因有颗异常巨大的虎牙得名,他顶着盖碗头,大字不识几个,有限的知识从说书中听来,还常常搞得颠三倒四,如用“兔子不吃窝边草”形容娶不到手的媳妇进行心理自慰。又如:“天涯何处无香草”中,把“芳草”说成“香草”。平时说成语也是似是而非说不周全,“老子”“狗日的”口头语满嘴乱飞。命运给他和本村的陈三少爷陈墨涵开了个阴差阳错的“玩笑”:想投国军的姜大牙当了新四军,一心加入新四军的投奔了国军。

姜大牙不像受过良好教育和革命思想熏陶的陈墨涵那样有明确而远大的革命目标,他参军的目的很单纯,是为了“糊口”,即便投到了曾被他救过一命的共产党人杨庭辉司令的部队并得到盛情挽留,在狼吞虎咽地喝了两大盆面鱼儿后仍执意投奔兵强马壮粮饷充足的国民党部队,直到貌美如花的东方闻英的出现才使他萌生留下来“先干干看”的想法,这给观众一个强烈的悬念:这样一个似乎是“贪财”“好色”匪气十足的无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他抡起大刀向日本鬼子砍去,是与生俱来的英雄梦;为掩护队友撤退一个人同日军赤膊相向是胸中涌动的仗义;冲锋陷阵在第一线是因为当“官儿”要带好头;以村头一霸的习气抢战士的新鞋穿最终道歉是因为“梁山好汉”中大哥要爱护小弟的道理;仅对杨庭辉遵从是因其对自己器重;打鬼子有功从小队长到中队长以至大队长的每一次提拔总让他满心欢喜“又升官了”;因傲慢无礼遭到杨庭辉严肃的批评,为改正错误提出的条件又是让自己心仪已久的东方闻英作政委配合工作以提高政治觉悟……改造初期,姜大牙的每一个优点似乎都附和着缺点,每一个条件不无道理但又透着无知盲从,每一个理由是那样冠冕堂皇让人挑理不得却透着股农民式的狡黠。

此后,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拨乱反正时期的历练中,姜大牙都呈现出有着姜大牙和姜必达混合体的为人处世的性格特点。曾经为每一次提职而像小孩子一样高兴的姜大牙,新时期被重新任命后面对新的形势却冷静地提出辞职那场戏,完成了对姜大牙这一个性鲜明的军人形象从农民到我军高级将领的成功塑造。都说时势造英雄,但过去很少描写到位,姜大牙的出现使全无瑕疵的革命者形象不见了,成为从生活中走出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的天空》与《激情燃烧的岁月》之比

《历史的天空》有一种史家秉笔直书的风格,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客观的立场表现历史;以理性的态度写好对手;用人性的笔触表现敌人。

过去的影视题材中很少涉及来自基层的党内斗争,《历史的天空》中却有很多这样的细节,比有这样一场戏:麒麟山军分区党委成员就姜大牙的去留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副政委万古碑心胸狭隘早对情敌姜大牙耿耿于怀,一开场就急不可耐地想置人于死地,提出秘密处决姜大牙;政治部主任张普景一向讲原则讲党性讲纯粹的革命者,对姜大牙的种种“劣行”深恶痛绝,认为他污染了革命的一池清水,所以同意除掉姜大牙这个革命的“异类”以正视听;副司令员窦玉泉在政治风浪中跌倒过犯过错误,遇事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肯轻易表态,凡事充当和事佬,内心清醒表面糊涂地抹稀泥;司令员兼政委的杨庭辉实行民主作风,让大家畅所欲言,最后提出三条意见,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用大家表决的方式合理合法地保全并任用姜大牙继续为革命工作。在整场戏中,观点的对立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隐隐雷声,杨庭辉处变不惊冷静博弈显示了共产党的一个基层工作者应有的品格和素质。

写好敌人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提到日本鬼子,观众脑中肯定是蓄着小胡子嘴里一通乱喊“八格牙路”、“死啦死啦”什么的形象,而该剧中通过姜大牙模仿日军向日本小女孩问话的方式“小女孩,你的谁?我的……”讽刺了这种现象,别有一番滑稽色彩。在拔掉日军一个据点时,姜大牙发现了一个日本小女孩,并派人送到驻扎在榆林寨的日军那里,这让小女孩的父亲,日军少佐西村大为感动,姜大牙的勇猛杀敌他领教过,姜大牙的仁义让这个日本人再次肃然起敬,执意约他赏光到榆林寨外五里亭把酒相谢,送上家传的武士刀和200块大洋以示谢意。西村代表家庭对姜大牙一谢再谢的鞠躬施礼让观众看到了日本民族鲜明个性的一隅,同时,武士精神是大和民族至高无上的信念,西村能把象征着荣誉的武士刀心甘情愿地送给中国的抗日将领,他心中的感动和敬意该是何其巨大,无论是在作战中还是精神上能战胜这样强大的敌人,难道我们的抗日英雄不显得更加高大吗?

姜大牙把西村给的200块大洋,顺便送给了已当上维持会长但对自己有着养育之恩的干爹朱二爷作60大寿的贺礼,并当场下跪叩拜。这在过去怎么可能如此表现一个抗日将领,然而,这符合姜大牙的性格,在姜大牙身上这是再自然不过的。

小说作者徐贵祥说,《历史的天空》出版前曾两次被退稿,因为编辑拿不准能否把抗日将领塑造成像姜大牙一样的无赖,而小说最终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许多人把《历史的天空》同《激情燃烧的岁月》相比,我认为大不相同:《历史的天空》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所有人物的优缺点看起来都很自然和谐。而《激情燃烧的岁月》则强调喜剧色彩,有时显得像“小孩过家家”般的幼稚和无聊。《历史的天空》较之《激情燃烧的岁月》有着更为开阔的历史视野和实事求是的创作内涵,着力展现恢弘历史画卷时不避讳真实,用历史波澜比照人物命运时不逻辑混乱,用人物命运的曲折反思历史选择时不怨天尤人。《历史的天空》在节奏的把握上更加张弛有度。在表演上,孙海英饰演的将军形象从头到尾“一根筋”并无深刻内涵,他既不如张丰毅饰演的姜大牙形象的栩栩如生,粗中有细,“锈”外慧中,表演层次抑扬顿挫,又不如李雪健饰演的杨庭辉的大智若愚大象无形。

我们要进行一次审美复兴运动

1989年我国出版的哈罗德·布鲁姆最重要的诗论专著《影响的焦虑》中有一个观点很符合时下的创作实践和影视评论取向,即“影响的焦虑”,他说,一切诗歌乃至文学的技艺,均已被前人穷尽,于是,经验的累积造成了无论是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后人始终受制于此在划定的范围内亦步亦趋,因而深感焦虑。布鲁姆认为,西方经典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把对经典诸如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的、美国“非洲中心论”等一切在政治和道德层面上的解读以及由此在大学和文学批评界形成的统治地位感到切齿不满,在把它们归入自己的“憎恨学派”后,呼吁文学批评家从唯政治正确的评判立场回到本体的审美考察上来,重建西方经典的“审美尊严”。

这个论点应该给我们以启示,中国的经典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脉形成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但在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直到今天失却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传承,它显然没有西方的连续性和整体感,呈现出支离破碎的面貌,无论是创作还是批评,所谓经典已不再,我们已养成了“政治胃口”并以此体验美味,或是“为没落的反动贵族唱挽歌”、或是“腐朽的资产阶级的掘墓者”、或是“沉浸在小资产阶级的情调中”由此,波及到创作中以政治和道德的尺度选择题材塑造人物,丧失“审美尊严”的同时也伤害了“创作自由”。

面对今天集体性文化逆反心理的形成,面对强化政治色彩的倾向性渲染的不满,面对难以憾其根基的根深蒂固造成的恐惧和无奈,以及由此形成的观众对影视剧的恐惧和失望,创作者不应该再漠视与逃避,认为是观众素质低下的表现。应该反思,我们的创作自由在那里?我们的创新在那里?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电视剧?韩剧一再俘获中国观众的心是偶然现象吗?相对于人的历史进化,在审美中应该呼唤“审美自主性”,在艺术创作上应该重申“创作自由”。

在我看来,尊重历史不是为伟人或英雄歌功颂德树碑立传,那是历史学家的课题,作为艺术创作要有“创作尊严”,毕竟,所有的战争都是人民的战争,《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之所以感人肺腑是因为小人物的无私奉献传达出的是崇高的道德感召力和精神力量,《巴顿将军》之所以名留影史也是因其性格的真实塑造,他太不符合一个常人心目中理想的“将军”形象了。真实,永远是人性光芒的基石。越是映照着人性光芒的小人物反而越容易引起共鸣因而更显全球化的视野,中国电影不是没有诞生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这样深得观众喜爱的影片。

以往我们的“命题”历史剧太“形而上”,有点儿不食人间烟火,使观众丧失了关注的热情。在对历史人物和伟人的仰视中,我们的创作手脚被有形无形地束缚住,显得“符号化”“概念化”,人性萎缩在神的光环中。中国从来不缺乏素材,就抗战题材而言,八年抗战有多少鲜活的生灵倒下,就有多少故事产生,面对过往历史,创作者应敏感地把握社会脉搏,领悟民众心理需求,有顽强的本土意识,才会发现巨大的题材空间,在创作时才会放飞心灵无所掣肘升华“自由创作”。

创作需要祛除浮躁的功利心,真诚才会获得心灵的自由。

无意中读到《美军战争家书》中的一段文字:“在那座山后面,有50万北朝鲜和中国的军队,他们决定不给我以未来。在这里,你的过去就是上一秒钟的呼吸……”这是1952年6月14日美军第25步兵师34野战炮兵营一个名叫利昂的19岁炮手,在朝鲜战场上写给女友绝情信的回信,信的末尾是“别了”,两天后,他绝望地只身冲向中国军队的机关枪群,马上死了。这种残酷突然让我明白了自己久久不能释怀并抱怨创作者为什么在《历史的天空》中让与姜大牙深深陷入爱河的东方闻英生命戛然而止的情节设置。东方闻英死了,但战争仍在继续,伤痛却永远地萦绕在姜大牙的心中,以致在他给自己和韩春云生的女儿起名时无论是醉话还是清醒时都固执地坚持取“东方红”或“姜东方”。对于生者,战争将个人对生命和爱情的体验推至极端的境地,痛不欲生。对于死者,战争如此轻易地夺走一个正处豆蔻年华的美丽女人的生命,她只知爱情的甜蜜还不曾体验为人妻为人母的乐趣,而像东方闻英这样走进战争的女人有很多很多。

天空范文篇4

十八岁,就这样到来了。

也许,我们曾为了一两次考试而抱头痛苦过;也许,我们曾向着教室的天花板无奈地感叹过;也许,我们曾面对繁多的卷子愁眉苦脸过;也许,我们曾经不住诱惑而迷失方向过……可转眼间,我们又以笑容迎接了明天。

因为我们心中有爱,因为我们心中有梦,稚嫩分明还挂在脸上,但我们的内心却坚毅、倔强。

十八岁,忘记了感慨,学会了坚强,消失了感叹,迎来了流浪。十八岁,是结束,也是开始。

那动不动就哭鼻子的我们;那因为课堂上老师一句话表扬就兴奋一整天的我们;那不知天高地厚地顶撞老师、捉弄同学的我们……都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是面对挫折、面容刚强的我们;剩下的是内心更加成熟的我们;剩下的是懂得尊师爱友的我们……轻轻的回首,昨日还那么清晰,我们却已踏入了新的路程。

十八岁,我们的梦才刚刚开始,青春的序曲才刚刚奏响,让我们带着追求执着的信念,踏着青春的音符,努力开创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天空吧!

十八岁的天空下,会有风,会有乌云,会有雷电,但我们不怕,我们坚强不屈,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的梦想,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十八岁的天空,下着淅沥的雨,连绵不绝。但我们并不退缩。我们抬头挺胸,因为我们相信,乌云过后就是晴空,风雨过后就是绚烂的彩虹。

十八岁的天空下,我们不要做麻雀,只能躲避在别人的屋檐下。我们要做海燕,迎着大雨,迎着海浪,迎着肆虐的风,倔强、坚强地飞翔,天空下,风雨中,只有我们那矫健的英姿。

十八岁的天空下,也会有玫瑰,也会有美酒,也会有流星蝴蝶的诱惑。但我们始终如一,也许会暂时迷失方向,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够成熟,但我们会点亮一盏心灯,把我们夜行的路照亮。

十八岁,当笑则笑,当哭则哭,只是别忘了赶路。

天空范文篇5

如果

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

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

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

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

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

怎会有今天

光辉灿烂的中国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潮的红旗

盛装

天地间一片神奇的土地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火的激情

高唱

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深情的笔墨

书写

八十年一段艰辛的历程

岁月的风尘

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

容貌

历史的长河

沉淀不去你奋斗过的

业绩

开拓者与后来人

都抱着一个光辉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

艰难岁月里(来自)

你是一团不灭的火

把希望播撒在心灵

和平年代中

你是一盏长明的灯

引导前行的步伐

于是

这一首赞歌

为你唱了八十年

都没唱够

于是

被你点亮的心灯

要用燃烧的生命

天空范文篇6

如果

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

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

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

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

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

怎会有今天

光辉灿烂的中国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潮的红旗

盛装

天地间一片神奇的土地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火的激情

高唱

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深情的笔墨

书写

八十年一段艰辛的历程

岁月的风尘

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

容貌

历史的长河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沉淀不去你奋斗过的

业绩

开拓者与后来人

都抱着一个光辉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

艰难岁月里

你是一团不灭的火

把希望播撒在心灵

和平年代中

你是一盏长明的灯

引导前行的步伐

于是

这一首赞歌

为你唱了八十年

都没唱够

于是

被你点亮的心灯

要用燃烧的生命

天空范文篇7

----心得体会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平等对话,浓化探究氛围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在教学中,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再像一般教师活动那样,把没有争议的定论教给学生,而是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的精神,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三、质疑问难,搭建探究平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有怀疑才会去思索,有思索才会进一步探究,然后才会有所得。另一方面,"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我们可先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紧扣教学要求,认真诵读或默读,在阅读感知、思考领悟中圈点勾划,旁批侧注,翻字典,查资料,扫除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再由他们自己提出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带有任务观点,比较肤浅,不着边际,甚至在课堂上招致学生的唏嘘声,这时教师一定要加以鼓励,要善于把握学生们思维火花闪现的瞬间,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具有善于疑的能力,能提出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天空范文篇8

如果

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

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

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

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

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

怎会有今天

光辉灿烂的中国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潮的红旗

盛装

天地间一片神奇的土地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火的激情

高唱

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深情的笔墨

书写

八十年一段艰辛的历程

岁月的风尘

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

容貌

历史的长河

沉淀不去你奋斗过的

业绩

开拓者与后来人

都抱着一个光辉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

艰难岁月里

你是一团不灭的火

把希望播撒在心灵

和平年代中

你是一盏长明的灯

引导前行的步伐

于是

这一首赞歌

为你唱了八十年

都没唱够

于是

被你点亮的心灯

要用燃烧的生命

天空范文篇9

在非常洁净、未受污染的大气中,落日的颜色特点鲜明。太阳是灿烂的黄色,同时邻近的天空呈现出橙色和黄色。当落日缓缓地消失在地平线下面时,天空的颜色逐渐从橙色变为蓝色。即使太阳消失以后,贴近地平线的云层仍会继续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因为天空的蓝色和云层反射的红色太阳光融合在一起,所以较高天空中的薄云呈现出红紫色。几分钟后,天空充满了淡淡的蓝色,它的颜色逐渐加深,向高空延展。但在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区域,当污染物以微粒的形式悬浮在空中时,天空的颜色就截然不同了。圆圆的太阳呈现出桔红色,同时天空一片暗红。红色明暗的不同反映着污染物的厚度。有时落日以后,两边的天空出现两道宽宽的颜色,地平线附近是暗红色的,而它的上方是暗蓝色。当污染格外严重时,太阳看上去就像一只暗红色的圆盘。甚至在它达到地平线之前,它的颜色就会逐渐褪去。

为什么在洁净的空气中太阳呈现出黄色,同时天空呈现出蓝色呢?在19世纪末期,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1871年首先对此作出了解释。在地球表面的人是透过经空气散射的太阳光来看天空的。在洁净的、未受污染的大气中,大部分的散射是空气中的分子(主要是氧和氮分子)引起的,这些分子的大小比可见光的波长要小得多。瑞利理论指出,散射光强和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I∝1/λ4),在这种情况下,散射主要影响波长较短的光。因为蓝色位于光谱的后面,所以天空本身呈现出蓝色。太阳光直接穿透空气,在散射过程中它失去许多蓝色,所以太阳本身呈现出灿烂的黄色。

根据瑞利的理论,当光波波长减少时,散射的程度急剧加强。所以光波波长最短的紫色光应该散射最强,靛青、蓝色和绿色的光散射要少得多。那么为什么我们看见的是蓝天,而不是紫色和靛色的天空呢?原来当散射光穿过空气时,吸收使它丧失了许多能量,波长很短的紫光和靛光虽然在穿过空气时,散射很强烈,但同时它们也被空气强烈地吸收,阳光到达地面时,所剩的紫色和靛色的散射并不多。我们所目睹的天空颜色是光谱中蓝色附近颜色的混合色,它们呈现出来的就是蔚蓝天空的颜色。

除了散射外,太阳光还被空气中的臭氧分子和水蒸气所吸收。因为空气层散射和吸收的共同作用,最终到达地面的太阳光消耗了许多能量。正因为早晨和傍晚,太阳光经过空气的路程长,能量损失过多,所以我们可以欣赏壮丽日出和美丽的日落景色。而在白天,阳光在大气中经过的路程短,它的能量损失少,这时用肉眼直视太阳会使人头晕目眩,是很危险的。

在太阳刚刚落山前,你会看到太阳圆盘的周围有一圈灿烂的红色光环。这个光环是太阳光被远大于空气分子的灰尘颗粒——通常它们是悬浮在地球附近空中的——折射的结果。这个光环看上去从太阳圆盘的中心向外延伸了大约3倍。因为光环延伸的角度取决于光波波长和微粒的大小,所以估计折射的颗粒直径大约为尘埃颗粒的大小。如果一阵大雨在落日前清洗了一遍空气的话,在落日时通常就看不到这个光环。瑞利未能明确地解释受污染的空气问题。虽然他的理论指出了光的散射强度将随着散射颗粒的增大而急剧增强,但它只适用于比光波波长小得多的微粒,对于直径超过0.025毫米的颗粒(例如空气分子)就不适用了。在当今的工业社会,污染物通常是悬浮的微粒,它们由直径从0.01到10毫米不等的微粒组成。瑞利的理论不能解释这种情况。后来,戈什塔夫·米证明了大粒子的散射取决于粒子线度与波长的比值,并于1908年提出了一个更为普遍的理论,它所覆盖的颗粒大小范围更大。这个理论指出,如果空气中有足够大的颗粒,它们将决定散射的情况。米氏的散射理论可以解释我们看见的城市天空的景象,颗粒越大,散射越多,同时散射的效果取决于波长。散射不仅在光谱的蓝色区域强烈,而且在绿色到黄色部分也很强。

所以,穿过了受到很多污染的空气层的太阳光的强度削弱了许多,太阳看上去更红一些,它已经失去它的蓝色、黄色和绿色成分。除了散射外,像臭氧和水蒸汽还会额外地吸收光能。结果圆圆的太阳呈现出黯淡、桔红的颜色。那么在受污染的空气中,天空本身的颜色又如何呢?悬浮在空中的污染物,时间一久便会聚集成层,较大的颗粒在地面附近形成了较浓密层。当太阳光穿透这些层时,它逐渐褪色,呈现出桔红色。散射的光失去了大量波长较短的光波,结果主要是红光得以穿透。天空呈现出暗红色;因为散射的红光要穿过空气层中较低的、愈来愈浓密的空气,所以在地球表面附近红色越来越浓。你所看到的落日的类型主要取决于你所处的地方。在地面上,落日的亮度和颜色取决于季节和当地每天的大气状况。人在高处所看见的日出和日落的景色完全不同。有时日落后,站在平台上的观察者能看到贴近两面地平线的一小部分空气散射的阳光。

日出时,在太阳升起之前,散射的光便可以看见,而对于落日而言,天空的颜色取决于大气状况。日出之前天空中呈现的鲜艳的颜色,例如橙黄色、紫色和深蓝色,表明东面的大气相对而言没受污染。一旦太阳升起来,大部分天空变成了蓝色,只有在贴近地面的部分呈现出一段狭窄的橙色和黄色。

天空范文篇10

【正文】

2005年8月27日,中国广播影视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落幕,32集电视剧《历史的天空》荣获长篇电视剧一等奖和优秀编剧奖,张丰毅因出演男主角获得优秀男演员奖。

不仅如此,2004年秋天首播《历史的天空》时有些波澜不惊,进入第二轮播映后却好评如潮,再次被北京电视台作为纪念抗战60周年的重头戏在黄金档隆重推出时,已是第三轮播映的该剧依然有不俗的收视率。

观众忘情地为《历史的天空》所喜所怒所哀所乐,为什么?《历史的天空》剧情是虚构的,没有伟人也没有著名战役,只是一个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但却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亲切可信。为什么?

大背景小人物

军事题材影视剧中出现的“英雄”何止千万,但常常千人一面大同小异。《历史的天空》中的“英雄”则是个有些“另类”的抗日将领姜大牙。从蓝桥埠走出的米店伙计姜大牙无父无母,只因有颗异常巨大的虎牙得名,他顶着盖碗头,大字不识几个,有限的知识从说书中听来,还常常搞得颠三倒四,如用“兔子不吃窝边草”形容娶不到手的媳妇进行心理自慰。又如:“天涯何处无香草”中,把“芳草”说成“香草”。平时说成语也是似是而非说不周全,“老子”“狗日的”口头语满嘴乱飞。命运给他和本村的陈三少爷陈墨涵开了个阴差阳错的“玩笑”:想投国军的姜大牙当了新四军,一心加入新四军的投奔了国军。

姜大牙不像受过良好教育和革命思想熏陶的陈墨涵那样有明确而远大的革命目标,他参军的目的很单纯,是为了“糊口”,即便投到了曾被他救过一命的共产党人杨庭辉司令的部队并得到盛情挽留,在狼吞虎咽地喝了两大盆面鱼儿后仍执意投奔兵强马壮粮饷充足的国民党部队,直到貌美如花的东方闻英的出现才使他萌生留下来“先干干看”的想法,这给观众一个强烈的悬念:这样一个似乎是“贪财”“好色”匪气十足的无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

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他抡起大刀向日本鬼子砍去,是与生俱来的英雄梦;为掩护队友撤退一个人同日军赤膊相向是胸中涌动的仗义;冲锋陷阵在第一线是因为当“官儿”要带好头;以村头一霸的习气抢战士的新鞋穿最终道歉是因为“梁山好汉”中大哥要爱护小弟的道理;仅对杨庭辉遵从是因其对自己器重;打鬼子有功从小队长到中队长以至大队长的每一次提拔总让他满心欢喜“又升官了”;因傲慢无礼遭到杨庭辉严肃的批评,为改正错误提出的条件又是让自己心仪已久的东方闻英作政委配合工作以提高政治觉悟……改造初期,姜大牙的每一个优点似乎都附和着缺点,每一个条件不无道理但又透着无知盲从,每一个理由是那样冠冕堂皇让人挑理不得却透着股农民式的狡黠。

此后,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拨乱反正时期的历练中,姜大牙都呈现出有着姜大牙和姜必达混合体的为人处世的性格特点。曾经为每一次提职而像小孩子一样高兴的姜大牙,新时期被重新任命后面对新的形势却冷静地提出辞职那场戏,完成了对姜大牙这一个性鲜明的军人形象从农民到我军高级将领的成功塑造。都说时势造英雄,但过去很少描写到位,姜大牙的出现使全无瑕疵的革命者形象不见了,成为从生活中走出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的天空》与《激情燃烧的岁月》之比

《历史的天空》有一种史家秉笔直书的风格,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客观的立场表现历史;以理性的态度写好对手;用人性的笔触表现敌人。

过去的影视题材中很少涉及来自基层的党内斗争,《历史的天空》中却有很多这样的细节,比有这样一场戏:麒麟山军分区党委成员就姜大牙的去留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副政委万古碑心胸狭隘早对情敌姜大牙耿耿于怀,一开场就急不可耐地想置人于死地,提出秘密处决姜大牙;政治部主任张普景一向讲原则讲党性讲纯粹的革命者,对姜大牙的种种“劣行”深恶痛绝,认为他污染了革命的一池清水,所以同意除掉姜大牙这个革命的“异类”以正视听;副司令员窦玉泉在政治风浪中跌倒过犯过错误,遇事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不肯轻易表态,凡事充当和事佬,内心清醒表面糊涂地抹稀泥;司令员兼政委的杨庭辉实行民主作风,让大家畅所欲言,最后提出三条意见,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用大家表决的方式合理合法地保全并任用姜大牙继续为革命工作。在整场戏中,观点的对立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隐隐雷声,杨庭辉处变不惊冷静博弈显示了共产党的一个基层工作者应有的品格和素质。

写好敌人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提到日本鬼子,观众脑中肯定是蓄着小胡子嘴里一通乱喊“八格牙路”、“死啦死啦”什么的形象,而该剧中通过姜大牙模仿日军向日本小女孩问话的方式“小女孩,你的谁?我的……”讽刺了这种现象,别有一番滑稽色彩。在拔掉日军一个据点时,姜大牙发现了一个日本小女孩,并派人送到驻扎在榆林寨的日军那里,这让小女孩的父亲,日军少佐西村大为感动,姜大牙的勇猛杀敌他领教过,姜大牙的仁义让这个日本人再次肃然起敬,执意约他赏光到榆林寨外五里亭把酒相谢,送上家传的武士刀和200块大洋以示谢意。西村代表家庭对姜大牙一谢再谢的鞠躬施礼让观众看到了日本民族鲜明个性的一隅,同时,武士精神是大和民族至高无上的信念,西村能把象征着荣誉的武士刀心甘情愿地送给中国的抗日将领,他心中的感动和敬意该是何其巨大,无论是在作战中还是精神上能战胜这样强大的敌人,难道我们的抗日英雄不显得更加高大吗?

姜大牙把西村给的200块大洋,顺便送给了已当上维持会长但对自己有着养育之恩的干爹朱二爷作60大寿的贺礼,并当场下跪叩拜。这在过去怎么可能如此表现一个抗日将领,然而,这符合姜大牙的性格,在姜大牙身上这是再自然不过的。

小说作者徐贵祥说,《历史的天空》出版前曾两次被退稿,因为编辑拿不准能否把抗日将领塑造成像姜大牙一样的无赖,而小说最终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许多人把《历史的天空》同《激情燃烧的岁月》相比,我认为大不相同:《历史的天空》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又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所有人物的优缺点看起来都很自然和谐。而《激情燃烧的岁月》则强调喜剧色彩,有时显得像“小孩过家家”般的幼稚和无聊。《历史的天空》较之《激情燃烧的岁月》有着更为开阔的历史视野和实事求是的创作内涵,着力展现恢弘历史画卷时不避讳真实,用历史波澜比照人物命运时不逻辑混乱,用人物命运的曲折反思历史选择时不怨天尤人。《历史的天空》在节奏的把握上更加张弛有度。在表演上,孙海英饰演的将军形象从头到尾“一根筋”并无深刻内涵,他既不如张丰毅饰演的姜大牙形象的栩栩如生,粗中有细,“锈”外慧中,表演层次抑扬顿挫,又不如李雪健饰演的杨庭辉的大智若愚大象无形。

我们要进行一次审美复兴运动

1989年我国出版的哈罗德·布鲁姆最重要的诗论专著《影响的焦虑》中有一个观点很符合时下的创作实践和影视评论取向,即“影响的焦虑”,他说,一切诗歌乃至文学的技艺,均已被前人穷尽,于是,经验的累积造成了无论是意识的还是潜意识的,后人始终受制于此在划定的范围内亦步亦趋,因而深感焦虑。布鲁姆认为,西方经典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把对经典诸如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的、美国“非洲中心论”等一切在政治和道德层面上的解读以及由此在大学和文学批评界形成的统治地位感到切齿不满,在把它们归入自己的“憎恨学派”后,呼吁文学批评家从唯政治正确的评判立场回到本体的审美考察上来,重建西方经典的“审美尊严”。

这个论点应该给我们以启示,中国的经典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脉形成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但在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直到今天失却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传承,它显然没有西方的连续性和整体感,呈现出支离破碎的面貌,无论是创作还是批评,所谓经典已不再,我们已养成了“政治胃口”并以此体验美味,或是“为没落的反动贵族唱挽歌”、或是“腐朽的资产阶级的掘墓者”、或是“沉浸在小资产阶级的情调中”由此,波及到创作中以政治和道德的尺度选择题材塑造人物,丧失“审美尊严”的同时也伤害了“创作自由”。

面对今天集体性文化逆反心理的形成,面对强化政治色彩的倾向性渲染的不满,面对难以憾其根基的根深蒂固造成的恐惧和无奈,以及由此形成的观众对影视剧的恐惧和失望,创作者不应该再漠视与逃避,认为是观众素质低下的表现。应该反思,我们的创作自由在那里?我们的创新在那里?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电视剧?韩剧一再俘获中国观众的心是偶然现象吗?相对于人的历史进化,在审美中应该呼唤“审美自主性”,在艺术创作上应该重申“创作自由”。

在我看来,尊重历史不是为伟人或英雄歌功颂德树碑立传,那是历史学家的课题,作为艺术创作要有“创作尊严”,毕竟,所有的战争都是人民的战争,《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之所以感人肺腑是因为小人物的无私奉献传达出的是崇高的道德感召力和精神力量,《巴顿将军》之所以名留影史也是因其性格的真实塑造,他太不符合一个常人心目中理想的“将军”形象了。真实,永远是人性光芒的基石。越是映照着人性光芒的小人物反而越容易引起共鸣因而更显全球化的视野,中国电影不是没有诞生像《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这样深得观众喜爱的影片。

以往我们的“命题”历史剧太“形而上”,有点儿不食人间烟火,使观众丧失了关注的热情。在对历史人物和伟人的仰视中,我们的创作手脚被有形无形地束缚住,显得“符号化”“概念化”,人性萎缩在神的光环中。中国从来不缺乏素材,就抗战题材而言,八年抗战有多少鲜活的生灵倒下,就有多少故事产生,面对过往历史,创作者应敏感地把握社会脉搏,领悟民众心理需求,有顽强的本土意识,才会发现巨大的题材空间,在创作时才会放飞心灵无所掣肘升华“自由创作”。

创作需要祛除浮躁的功利心,真诚才会获得心灵的自由。

无意中读到《美军战争家书》中的一段文字:“在那座山后面,有50万北朝鲜和中国的军队,他们决定不给我以未来。在这里,你的过去就是上一秒钟的呼吸……”这是1952年6月14日美军第25步兵师34野战炮兵营一个名叫利昂的19岁炮手,在朝鲜战场上写给女友绝情信的回信,信的末尾是“别了”,两天后,他绝望地只身冲向中国军队的机关枪群,马上死了。这种残酷突然让我明白了自己久久不能释怀并抱怨创作者为什么在《历史的天空》中让与姜大牙深深陷入爱河的东方闻英生命戛然而止的情节设置。东方闻英死了,但战争仍在继续,伤痛却永远地萦绕在姜大牙的心中,以致在他给自己和韩春云生的女儿起名时无论是醉话还是清醒时都固执地坚持取“东方红”或“姜东方”。对于生者,战争将个人对生命和爱情的体验推至极端的境地,痛不欲生。对于死者,战争如此轻易地夺走一个正处豆蔻年华的美丽女人的生命,她只知爱情的甜蜜还不曾体验为人妻为人母的乐趣,而像东方闻英这样走进战争的女人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