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洪十篇

时间:2023-03-20 11:33:00

吴文洪篇1

看了吴洪志的一幅幅梅花气势磅礴,浩然正气!体现了吴洪志画梅花需要的是热烈的,令人振奋的,铁骨铮铮的中华民族精神。于是吴洪志把一棵棵梅花树想成一个宏大的场面,一朵朵花想成一面五星红旗,永远在人民的心中飘扬,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横空似龙的老干,在中国的大地上跃然而起!体现一派生机活力,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近些年来吴洪志的画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影响,凡是看过吴洪志的画的人都说:“吴洪志的作品就是给人一种力量,非常美丽,又是那么的苍劲、灿烂、充满生命力的梅花,但给人们留下的感觉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精神”。

吴洪志画的梅花给人以清新向上,美丽的感觉。这是不少人的共识。连80多岁的老画家吕佛庭先生说:“我画了70多个春夏秋冬的画,真不知道吴洪志这些梅花是从哪里画出来的!吴洪志注重描写梅花自身的形态之美引起人们感官注意,以形传神凸显个性特质,疏枝缀玉,缤纷怒放,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红梅艳如朝霞,白梅冰花玉洁……老干新枝,苍劲挺拔,一派生机活力,表现了梅花的自然淳朴之美,写出了梅花枝干内在精魂之美及傲骨之气。画中有传统的画法,有梅魂的气魄和自然界的灵气,透彻地表现出梅花的朴实,俏不争春的品格,玉骨冰肌的风格,洁骨不受尘的高洁,雅逸。梅花凌空舒铁骨,国色染中华的风骨精神,值得我们心中永久留恋”。

台湾老画家陶寿伯先生,在台湾画界中有个雅号叫“梅花老人”。他画的梅花在台湾是“众人皆知,人人敬佩”。他看了吴洪志的梅花,也赞叹地说:“吴洪志画梅是重于枝干,他笔下的梅花苍劲有力,铁龙枝干,突兀坚挺,疏条劲俏,白梅迎风傲雪怒放,凛冽的风、飞舞的雪、清冷的月,忖映出梅花凌寒不惧报天下春的坚贞乐观精神。红梅气势更为宏大,寓意更加深刻,雄浑高古,挺拔伸展,大气磅礴,如巨龙腾空天地中彰显一个真实绚烂的梅花世界,美丽动人,绚烂精彩,如烟雨中飘然而过的江南女子,是那样楚楚动人,又是那样让人留恋迷情,吴洪志的梅花是继承传统吸收大自然灵气和写生的高度统一来完成的作品,觉得耳目一新,让人难以忘怀”。

这些评论,我觉得大家基本上把吴洪志画梅花灵气解开了。中国几千年来画梅花的和咏梅的大家诗人太多了,能够给人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实在不容易。吴洪志画梅花应该说有他自己的风格也可以说是“山魂梅花自在开”。他的梅花看了使人陶醉,美丽使人雅俗共赏,热烈使人精神。这是我们今天中国人民时代的产物,是世界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农家学子”茅舍中走出来的孩子的产物。

吴洪志喜欢画梅花是因为他从小长在山村梅花坞中,是这座梅花山的灵魂给吴洪志留下了深刻印象,吴洪志笔下的梅花应该是这样漂亮。当然,他也不是凭空幻想。山村地头老梅树的铁干虬枝,茅舍旁边梅海茫茫,香气扑鼻而来,香飘万里,使人感到心旷神怡,让人难以捕捉。这些美,构成了吴洪志画梅花的灵魂!

吴文洪篇2

一个年轻的黑客被缉拿归案。他黑掉了一台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服务器,这台服务器因端口流量异常被关闭,此时它恰好正在为大约10万家网站进行域名解析服务(常称为“DNS服务”),其中包括暴风影音。由于暴风影音的装机量很大,暴风域名的缓存在服务器上失效,不断向其他地方的域名解析服务器发送请求,造成大量访问,结果网络瘫痪。将事件的原委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分析,最终核心指向了一个地方:DNSPod。

这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个可以提供域名解析服务的产品,被黑掉的服务器就是它的主服务器。它的创始人叫吴洪声。

DNSPod也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10G流量的攻击持续了一天多。吴洪声压力巨大,他迅速在网站上了道歉信,然后做客几家门户网站科技频道——接受访问,解释,致歉。

所有客户的态度是先抱怨,后力挺。此后DNSPod的客户成倍增长。如今,公司化运作的DNSPod客户包括美团、58同城、360、VeryCD、创新工场旗下全线产品等,据WebHosting.info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26日,它在国内域名解析服务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万网。

全中国的大部分流量都要从DNSPod这里经过。如果把它当做一家互联网公司来看,它充满了很奇特的元素:公司设在山东烟台,一个远离北上广深的海滨城市;很长一段时间根本不盈利,即使面对暴风影音这样级别的大客户,服务都是免费;几乎没有做过营销,只靠“圈子化”自传播;从来没有购置过服务器,所有服务器都来自友情赞助和投资者的提供。

2011年,腾讯4000万人民币全资收购DNSPod。此前360和腾讯曾经为这个项目抢得很凶。

1985年的吴洪声在自己26岁的时候卖掉公司实现套现,但他的生活依旧没有太大变化。这种感觉就像,既远离花花世界,又要为花花世界的芸芸众生提供掘金的工具。

闯入圈子

吴洪声是广东湛江人,站长出身,但没那么草根。他曾在MySapce工作,网上还能搜到一张他与默多克的合影。

2005年国庆,吴洪声从湛江来到北京。在此之前,这个程序员几乎没怎么出过远门。由于每天都泡在网上,他认识了老网虫、文字交换链最早的开发者曹政(网名Caoz)。曹政在北京互联网圈人脉活络,也是个热心肠,他打算把吴洪声推荐到百度。吴洪声很激动地跑来,但百度压根没给他面试机会,因为他是大专在读,而学历在当时就是敲门砖。

不过,曹政把吴洪声拉到了自己的QQ群,这个QQ群让吴洪声惊为天人:这是一个囊括中国最早一批站长的圈子,当时还在电驴的黄一孟,中国站长站创办人阿飞,读大学时就开上宝马的SEO高手王悦,一听音乐网创始人杜雪骞,手机之家创始人高春辉,4399的李兴平……“几乎都是我崇拜的对象,国内互联网圈子里厉害的人,都在那个群里面待过。”

除了年少成名的互联网高人,这里“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有围棋国手,国家重要公共资源的操盘手等等。“有段时间网上盛传韩寒和徐静蕾约会,圈子里立马八卦着找到全国航班记录去挨个搜索。”

吴洪声认为曹政是个脾气很难搞的怪才,这个神秘QQ群由他来负责邀请,一般人进不去。而大家之所以看得起自己,只因为自己在技术上有点特长。上中专时他曾经把学校网站黑掉,之后成了学校的第一个网管,18岁那年就靠做网站赚来的钱给家里买了一套房子。

在这个QQ群中,吴洪声的定位是“一个精通技术的业余顾问”。20岁的吴洪声入百度无望,就进了一位朋友的公司,帮他做技术架构,做的差不多了,又被另一位朋友拉到刚创立的新公司,继续搭架构。群里开始有朋友向他咨询技术问题,那些问题吴洪声简单听几句就能琢磨个八九不离十,然后给出建议,对方让下面的技术同事去执行,发现还挺有效。

但吴洪声并不开心,他知道自己比较懒,指导别人还行,自己做不好产品。“我看起来好像挺牛的,大家也挺喜欢我,但实际上我是一事无成的,没有一件能拿得出手的产品。”

他第一家帮忙的公司在做广告联盟,当时flash广告流行,但宽带用户少,困于“电信网通南北不通”问题,速度很慢,广告效果也差。他想到去做域名解析,把IP进行区分,电信和网通用户也可以因此区分开。之前万网和新网等域名注册服务商有这项业务,但是解析后网速仍不够快。

吴洪声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自学PHP,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自学Linux,再用一周时间做了版面、贴好图片、写了样式表、搭好DNS服务器,鼓捣出了一套DNS系统。

人们习惯记忆域名,但机器间互相只认IP地址,通过域名并不能直接找到要访问的主机,中间要加上从域名查找IP地址的过程,于是“域名解析”服务诞生了。它曾被当做CDN(内容分发网络)的最底层服务,也是万网、新网这些域名注册服务商捎带手提供的服务。“DNS就像一个指路服务,你访问某个网站,需要先经过DNS,网站服务器IP返回之后才能登陆。”用上他写的DNS系统,打开广告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他把软件放到QQ群,然后和大家打了个招呼。黄一孟看到后说自己要用,阿飞也嚷着需要,吴洪声发现,很多人都在急求这套系统。在他们的强烈建议下,吴洪声架了一个网站挂了上去,取名DNSPod。所谓pod,吴洪声有些自己的想法:当时iPod很火,就借个吉利名字;pod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到一起,早期站长最头痛的事情是,因为贪便宜把很多域名注册在不同域名提供商,管理分散,数量一多还记不住,而用DNSPod,也相当于把域名在一个地方统一管理。

在这个充满“逆袭成功的早期站长”的QQ群里,DNSPod火了一把。后来,这些站长中的“成功人士”们又影响了中国数以万计的中小站长。

吴洪声没有把DNSPod太当回事。其他人都在做那些“比较正常”的项目,他也跃跃欲试,一下就筹备了20多个项目。但他又开始反思现在自己的状态:浮躁,举棋不定又闷闷不乐;北京这个浮躁的环境自己并不喜欢,如果不能静下心来,更难做好产品。

他放下手里的项目,去淄博帮当时做“小游戏”网站的郭海滨做CTO,再后来,他又去了烟台。每次和大家提到去烟台,他都会说,烟台政策好,海边景色怡人,其实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他“帮忙”的第一家公司,他遇到了一个烟台女孩,他们后来一起去了淄博,然后打算到烟台安家。

而DNSPod就挂在那里,免费供大家使用。几个月后吴洪声觉得可以改改,心血来潮地从头到尾改一遍,然后继续放在那儿,因为自己的“懒惰劲儿又上来了”。

“黑”老大整天“被打”

很长一段时间,DNSPod只有吴洪声一人在维护。客户数量在增加,他很罕见地作为DNSPod网站的站长接受了一次《家用电脑》的访问。对方问到是否会把DNSPod当做自己的事业。他说,DNSPod的存在是因为国内特殊的网络环境,如果某天南北双网合并,DNSPod也许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有一次和蔡文胜聊天,后者希望吴洪声来厦门入伙4399。他已经有些动心,又知道蔡文胜也是位天使投资人,还特意提了提自己的DNSPod,但蔡没有回应什么。吴洪声开始考虑把DNSPod“处理掉”,见了一些投资人。“他们说这玩意太偏门,不知道有什么商业模式,也看不出有什么价值。然后他们反过来问我,我说我也不知道。”

他的朋友都在力挺他,黄一孟换业务做游戏,也在坚持用这个产品。“有用户自发来捐助,纠正IP地址库,我就直觉这个东西可以做得挺大,它正在给中国互联网带来改变。”

他到烟台正式运营DNSPod,接着就发生了“暴风门”事件。吴洪声甚至都找不到去哪儿报案,因为他还没注册公司,即使报了案也无法审理。事发后,除了到处道歉,他还专门去北京拜访了暴风影音CEO冯鑫。在此之前,DNSPod与各家公司有的只是业务来往,吴洪声也习惯和暴风影音负责底层网络的同事来对接,“不爱骚扰其他人”。

在北京学院路的首享科技大厦,他第一次见到冯鑫。冯鑫和他聊了聊事件始末,态度很轻松,也没怎么抱怨。

吴洪声反倒开始心事重重。“我那时开始有了一点责任感。说实话,DNSPod之前是免费的,我没想过免费还需要付出很多服务。”

“域名解析”是中外互联网企业都会面对的问题,DNS协议一次次打补丁,但性能从来就没有达到完善。中国互联网环境又有特殊性,国内多数DNS服务都不稳定,“家里两三兆的宽带就可以直接把一个网站的DNS干掉”,而且每次实战中,攻击流量都非常大,DNSPod遭受最大的攻击是100个~120个G。黑客一般不敢攻击大型网站的DNS,因为一闹就是大事,免不了追究刑事责任。

每天“小打小闹”的DNS攻击事件都有十来起,吴洪声坐在办公室都能看到。受攻击最多的是游戏、网络小说、卖药的网站。“尤其是卖假药的,利润高,百度排名靠前,竞争对手打瘫了。有一批专门搞DNS攻击的原来都是做游戏私服的,私服的生意被网页游戏抢了,不赚钱,又有带宽、服务器储备,就来打卖药的。先交服务费,否则就打瘫你的网站。”

“中国的站长基本上就是蒙着自己的眼睛,企盼你不要过来打我。而DNSPod做的事情有一定的公益性。”2009年底,他在烟台成立公司,投资人包括郭海滨、绿盟等。

DNSPod开始被当做一个充满服务理念的产品来运营。首先,吴洪声甩掉了一些劣质客户,以那些“卖假药的”为首。“这些劣质客户经常‘被打’,给我们带来的效益远远低于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条款写得很明白,做不正当生意的网站我们并不欢迎,然后把域名封掉,它们只能去找其他服务商。其他服务商希望客户越多越好,所以‘被打’的几率也比我们高。”

他还增加了很多创新,而且是为中国站长们量身定做的“中国式创新”。一个域名对应一个IP地址,一个IP地址可以对应多个域名,所以多个域名可以同时被解析到一个IP地址。外国人喜欢每个域名对应一个管理密码,中国站长则喜欢在管理方面建立多种层级。DNSPod吸取了管理论坛的做法,给域名管理设置各种权限,域名可以共享给许多人来管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册账号,依照权限分配各自管理的几个子域名。

除此之外,还有分线路解析、宕机监控、与搜索引擎合作推送数据等新业务,他和同事说,做服务就像打太极拳,人家打你一拳,不要立刻回人家一拳,应该先顺着来,然后再渐渐改变对方的使用习惯。

“更改动态解析地址,其他服务商得几个小时甚至一天,DNS能做到5秒左右。”“安全宝”创始人马杰对CDN有很深的研究,他的公司与DNSPod并没有合作,但他曾向吴洪声请教。“其实这不需要特别高深的技术,关键是经验积累,还有服务器、带宽的硬成本。从稳定性、速度来看,DNSPod非常专业,吴洪声是这个领域最棒的专家。”

“在我们之后有很多人在模仿,页面照抄,连我们的吉祥物都照抄,”吴洪声说,“DNS是一个强运营的东西。你实现DNSPod功能很容易,投几个程序员然后搞一下,但真正的壁垒是经验。我们做了快7年,每年都被这么多人打。”

与360谈恋爱,和腾讯结婚

DNSPod几乎成了互联网行业的隐形冠军。准确地讲,也许叫它“隐形亚军”更合适,它在国内域名解析服务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万网.“一个网民平均一天要用26次以上我们的服务。”吴洪声说。

从生意的角度,DNSPod无法让人满意。它只能保证每个月不亏钱。在至少3年的时间中,DNSPod都是免费的,即使是帮它的上游、万网等域名提供商来做托管的时候也是如此。在大家的“建议”下,吴洪声推出了“120元收费版”,再后来终于有了上千元的收费服务。

当然,它的成本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高。做DNS的确需要服务器和带宽。吴洪声的第一台服务器是向当年帮忙的第一家公司借用的,此后,它的忠实用户黄一孟送来几台服务器以示感谢和鼓励,还有一些客户也在借服务器给吴洪声使用。“一直是东家凑一点、西家凑一点支撑过来的。”在“暴风门”事件中,当时DNSPod有十几台服务器,被封的就是它在常州的主服务器。

2010年,客户陡增,其中包括很多游戏、下载类网站。这类“优质客户”为吴洪声带来了无限的压力,服务器数量不够,他有些撑不住了,服务质量开始受到影响。360找到吴洪声,借他30多台服务器救急,并提到了战略投资。

风险投资商对DNSPod普遍兴趣寥寥,但中国本土IT大公司对它却情有独钟。很早之前盛大也曾与吴洪声接触,“我看了下盛大之前的案例,好像死的挺多,所以拒绝了。”如今360找来,吴洪声感到了一片诚意,但由于360要运作上市,又无法迅速推进。

腾讯也对DNSPod有些兴趣,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很早就关注了吴洪声。有天张志东给吴洪声打电话求投资,放下电话,半夜从深圳飞到北京与DNSPod的股东之一郭海滨见面,从深夜一直聊到天亮。当天早上他又坐了最早的班机,飞到烟台莱山机场见吴洪声。

对于投资、上市这些话题,吴洪声并没有想太远。“钱这方面还是比较次要的,我真正在意的是什么呢?DNSPod这个东西是我自己一点一点做出来的,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对比腾讯,被360投资会更有挑战,我怕DNSPod的产品会变样,怕品牌的名字都被改成‘360xxx’。如果我到了腾讯那里,可能只是一个特别小的项目,但腾讯承诺可以保留品牌,保留我独立运作的权利,硬件方面当然也可以支持。”

几个月前,吴洪声还告诉公司的兄弟们,DNSPod可能要被360收购。很快情况就变了,他把橄榄枝抛向了腾讯。DNSPod原本在行业就低调,这个消息一直隐匿着,直到DNSPod的投资方之一绿盟科技向证监会提交创业板申报文件,曾向DNSPod投资15万元占股15%,并在2011年6月与吴洪声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的消息才披露出来。腾讯并非战略投资,而是全资收购,4000万人民币。

腾讯赞助了100余台服务器,客户量得以迅速增加。但吴洪声很强势,坚持独立运营。每年他都会与腾讯“过一下预算”,商量一下哪些业务可以做些战略部署,哪些业务最好不要去碰。没有KPI考核,“剩余时间我们都是自己玩,大的战略和他们提一下,很多时候我都先斩后奏。”

腾讯收购以后,由于DNSPod经常被黑客攻击,流量大起来,曾经把腾讯的业务给拖垮过几次。“我们算是腾讯的一个公益项目。很特殊,真的不挣钱。”

几年前,有朋友建议吴洪声做CDN业务,挣些钱再说。吴洪声一直拒绝,就像他拒绝收费:“对挣钱我没有强烈的意愿。”

与腾讯的交易,让DNSPod的价值一下子变成了4000万人民币。“(这个项目)算套现,但是钱肯定还没有到手。”

吴洪声说自己一直不太看重钱,他想要的是“做成一件事”。如今,DNSPod被成功卖掉,也算小有成就,他却开始与原来的圈子渐渐疏远了。“自己现在越来越忙,他们也越来越忙了,而且他们的事情越做越大。自己变得越来越低调,希望一个人安静一些,可能跟住在烟台有些关系。不想去显摆。比你做得成功的人多了去了,也没有几个高调的对吧?”

那个群依旧存在,里面有人在继续买跑车,有人去南极旅游享受生活。“这个群有个定律:某人在里面一直很活跃,忽然之间就不活跃了,那这个人肯定是发财了。”

“回到当初,我为什么离开北京?突然觉得自己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但是根本没法专心把一件事情给做好。在这个浮躁的环境里面,你不浮躁就成了一个异类,所有人都会用怪异的眼光看你:为什么有钱不赚?”

现在,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一群85后年轻人,很多都是90后。DNSPod的员工有20人左右,大部分是工程师。这些员工在上大学时有空就来实习,毕业直接过来。他的第一个员工是位个人站长,上大学时看到吴洪声的招聘启事,上面大意是,“在烟台工作环境好,想不想躺在沙滩上写程序一边躺着一边写程序,顺便看看美女增进一下灵感”,觉得挺有意思。现在这名员工是DNSPod的技术负责人。

不过多年做DNS让吴洪声养成了习惯,有时间就像“值班”一样坐在电脑前,去个洗手间都拿电脑进去。他和老婆喜欢去烟台周边的小岛或者马尔代夫,但除此之外,时间都放在工作上。“每次说出去轻松轻松吧,马上就有电话过来了。回公司做好准备要处理事情了,然后却发现又没什么事情。”

每个新员工进来,吴洪声都会和大家一起“传帮带”。他对大家强调,我们是在做一件影响中国互联网的事情。

“我希望把一个产品做到大规模,有足够影响力,在行业达到数一数二。在一个人30岁之前,能够做成一件事情,已经是非常难的了。”

提 问

吴洪声

Q:你创业的动力是什么?

A:希望自己可以做成功一件事情。

Q:作为年轻创业者,你认为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内部管理。在小城市创业,能招到一个人就不容易,在管理中我非常担心员工流失。

Q:在公司或团队的管理中,你如何形容自己的位置?

A:救火的,也有点像管家。在业务方面,团队方面,甚至大家的个人情感问题上面,我都会帮帮忙。

Q:你心中敬佩的企业家是谁?

A:周鸿祎,他敢于做出改变。虽然有人说他爱搅局,但是他真的能让行业产生很大的变化。然后就是乔布斯。

吴文洪篇3

小学低年级组:

戴晨辰 傅子修 高域溪 洪 果 洪恺颉 洪潇雨 胡佳琪 胡若萱 李晓康 李远豪 林 轩 刘宇辰 刘雨昕 倪盛妍 邱 倩 吴冠霖 郗浩博

谢安宁 杨俊楠 余昊明 张 淼 张方智 张馨匀 张颜开 张语涵 张中元 赵 枣 郑 岚 郑潇博 钟茳俊 朱恩泽 朱小雨

小学高年级组:

陈 曦 陈 陈春淼 陈芷琳 段添宜 傅章杰 黄贝贝 金 也 李 阳 刘语恬 楼航戈 马铭慧 毛 顺 牛田雨 石洋叶 汪志毅 王 璐

王 子 吴 灏 吴 艳 吴 悦 吴 樊 邢涵驰 许力文 姚瑞欣 张炜杰 张文豪 张夏楠 张晓雯 郑佳怡 周丽宽 周禹彤

中 学 组:

陈梓婕 付晨杰 黄 楠 黄 颖 刘君婧 楼家成 任蔷羽 孙一歆 徐晨毅 叶明磊 张慧如 张洁洋 张淼杰 张千帆 郑 婷 朱文清

银奖

小学低年级组:

陈若识 陈滢淇 陈予情 傅晓彤 葛子言 胡峪宁 黄柳微 黄修远 贾宸宁 蒋环骏 金嘉宁 李婧恒 李晓越 梁 博 林 晨 卢笑祺 马 毓

毛韩熙 毛洁 邵俊涵 沈益凯 沈哲凯 盛意凉 施 展 石雨 田佳炜 王贝宁 王井文 吴淑艳 邢云舒 徐 昊 徐铭禅 徐若楠 徐一诺

杨乐溢 杨小丫 应浩源 张 锴 张 浪 张 倩 张 扬 张 扬 张博涵 张晨萱 张锦鹏 张隽齐 张艺薰 郑 烨 郑博 钟方涛 钟嘉羽

朱乐毅 朱源 卢于钧安

小学高年级组:

蔡题 蔡烨滢 陈 诺 陈 曦 代竹筱 郭淑怡 侯亚辛 胡 蝶 黄翠英 黄飞扬 黄璐瑶 黄沁 黄彦淞 黄杨优 黄艺炜 黄越欣 贾达铭

贾杭杰 江翠君 姜屹菲 蒋 晗 蒋昊桐 蒋荠樊 金晓璇 李冬梅 李扬凡 梁浩轩 刘思佳 刘心灿 柳凯译 楼画意 楼俊豪 楼晴昕 楼雨欣

罗金宇 毛心怡 倪银凤 聂 璐 聂鹏昊 潘天宇 芮蔚志 盛 钧 盛 彦 盛晓毓 孙 淼 汪静雯 王 颂 王 峥 王嘉樱 王俊媛 魏赞辉

吴佳棋 吴思齐 吴筱萱 吴梓妍 谢嘉峻 谢思奥 谢思奥 徐睿康 徐照 俞景杰 虞雅娜 曾忠杰 张 扬 张 震 张晨茜 张奕阳 章梦琪

赵芳睿 郑 艺 钟之羿 周 童 周昂霄 周虹妤 周思萱 朱 淼 朱 怡 朱宸昕 朱亦纯

中 学 组:

陈宣义 陈奕敏 成 涛 郭 凤 黄 霞 黄湾婧 贾天曦 金东燃 李浩粲 梁展晟 廖月娥 林茜莺 楼 奕 马 湛 石晨泓 吴 越 吴青杭

徐佳宁 许倩倩 叶晨馨 叶颖颖 虞馥榕 张嘉琦 张萱莹 赵路阳

优秀指导教师奖

陈献献 洪小敏 洪燕芳 李 通 李京平 刘 岩 柳坚卫 楼志勤 邵崇星 王慈香 王晓鹏 吴 艳 吴 媛 吴小青 邢亚云 徐灵俏 徐素珍

徐紫娟 叶光鑫 虞海利 张 烨 张财娜 张翠红 张道旺 张慰萍 张小英 张旭莹 张雪梅 章毅刚 郑红梅 郑素贞 钟华奇 钟旭艳 周建喜

优秀组织奖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马良小学)

浙江省浦江县七里中心小学

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二小学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三小学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

广东省始兴县实验小学

山东省昌邑市龙池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西津路小学

四川省宜宾市建国实验小学

吴文洪篇4

见过吴庆洲的人,或许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岁月的痕迹在这位年入古稀的老人身上并不能相符地显现。他给人的感觉一直都是健康矍铄、快乐而淡然。

他是和时间赛跑的人。埋首古代建筑研究30多年光阴,他在残墙古壁中品茗过历史文化的渊远博大,也在建筑历史的洪流中提取过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精华。他为中国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做出过很多开创性的贡献;他为现代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很多技术理论支撑和思索。在他的努力之下,一个又一个古代建筑得以延续供今人乃至后人品赏,而古人建筑智慧的结晶也得以在新的建筑中传承和发扬。他是专业领域里享誉中外的大师级人物。

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一辈子与时光对话和赛跑的人,更能明白时光留痕的价值所在。尽管已经71岁,但他坦言自己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无谓名与利,最大的希望就是要把自己毕生的积蕴、总结的精华更多地留给后人。

水木清华沉积底蕴

“梅人无植产,恃以为生者,读书一事耳,所至以书相随”“四斋弦诵之声,不绝里巷”“文物由来第一流”……

粤东北山区,坐落着一座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弹丸小城――梅州。这里民风淳朴,山歌盛行,尤以名人辈出,浩如繁星而闻名:她是元帅的故乡,也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自古以来,这里“一里同科三进士”“兄弟进士”“父子联科”等现象,街头巷尾时有耳闻。近代以来,这里先后涌现出473名将军、227名大学校长(书记)、22名中国两院院士。

1945年3月,中国抗战胜利前夕,吴庆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从小耳濡目染,用他的话说就是“天生对读书感兴趣。”在这样一个“每个家族都设有专资以确保族人人人有书读”的地方里,吴庆洲得以无忧无虑地沉醉于书海。记忆深处,小城通向书店的那条古砖长道,他每天伴着日出而行,日落而回。他的祖母在家里做好饭菜,但凡看到自己的小孙子不在,到书店里一寻准能找到。

天道酬勤加上天资聪颖,即使在文风盛行、人才济济的地方,吴庆洲也能脱颖而出。他从小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学、智、体、美、劳样样在行,数理化成绩门门冒尖儿。英文虽然母咧胁趴始学习,但照样学得不错,在清华他选人英语提高班学习。

初中毕业,吴庆洲考取了兴宁一中。这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的百年名校。近百年来,这里先后走出不少学术俊彦、军界良将、政界要员,更多的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这里每年都会有不少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等全国高等学府,而吴庆洲是多年前的一员。

1963年,吴庆洲考入全国最高学府――清华,且凭借初高中时期肩任学生会工作经常出黑板报,在书写字画方面打下的扎实基础,没有经过专门系统训练的他通过了清华名系――建筑系(今清华建筑学院)的素描考试,顺利成为百年名校名系中的一员。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悠悠百载,厚德载物。置身在清华这样一个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学校园里,感受深厚底蕴,吸取人生精华,吴庆洲骨子里潜在的书香底蕴得到了极好的释放和进一步塑造。这里对科研文化的精深钻研,对勤真务实、严谨卓越品质的追崇,对良好文化、身体素质的倡导,以及为各个领域有不同兴趣爱好和有不同目标追求的学子提供的广阔平台,都对青年时期的吴庆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清华建筑系作为伴随着百年清华成长闻名的重要院系之一,在这里执教的梁思成、吴良镛、关肇邺、李道增、汪坦、汪国瑜、陈志华、魏大中等名家大师,他们一生所倡导和追随的思想,他们对古建筑事业的执着和热爱,都潜移默化地透进到吴庆洲的骨子里。

沐浴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吴庆洲得以自由快乐地健康成长。深受梁思成老先生“建筑也是艺术”的熏陶,出身山歌之乡、原本就有着深厚艺术底蕴的他,与众多师哥师姐一样,如水如鱼地往来穿梭于清华的各个文艺、社团之间激扬青春,包括参加长跑队,成为团支部书记,成为合唱队队长等。

从小到大干过不少体力活,勤工俭学,锻炼了吴庆洲的身体素质。从中学起,他就天天跑步。到清华参加新生运动会,他还拿下过中长跑一千五百米的第一名。每周有4天,当夕阳西下,他就会和长跑队友们一起从清华园出发,跑到颐和园再跑回学校,来回十多公里。体育锻炼为吴庆洲之后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打下了基础。至今,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仍响在耳畔,而他已经接近了这一目标。

“要吃苦耐劳、要对祖国和社会有责任感,要行胜于言……”在吴庆洲的内心,清华园带给他的塑造是多方面的,虽已离开多年,但他时刻不忘自己曾经是清华人的自豪和担当。

在时间的洪流中提取工匠智慧

1968年,吴庆洲从清华毕业,在那个崇尚工农、服从分配的年代先后到重庆十八冶一公司工地、宣教科和黄石十五冶施工处工作,深入一线,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1978年,当改革的春风拂过大地,中国迎来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的春天的时候,吴庆洲抓住机会考研究生,到华南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教育家――龙庆忠教授。龙庆忠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与梁思成、刘敦桢等一起开展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工作,是近代中国建筑学与岭南建筑学派的重要奠基者,是我国建筑和城市防灾这一研究领域的开创者。

如果说早年在清华受梁思成等老前辈的影响为吴庆洲打开了一个将建筑与历史、艺术融为一体的视角习惯,在华南工学院龙庆忠老先生则为他打开了一扇用务实、重视技术的角度去探索建筑价值的大门。

龙老先生曾经留学东京工业大学,受到过严格的建筑教育。但早年深受国学影响,使得他的建筑理念除了重“科学”之外,还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独特的经历和思想使得他的研究有了自成一派的经验和方向:一是站在治国兴邦的高度;二是对老百姓切身感受的同情。正是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出发,萌发了他研究建筑灾害的想法,在晚年时他创立了建筑和城市防灾学。吴庆洲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开始了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

时至今日,吴庆洲对这一选择仍记忆犹新。起初他关注的目光仍在建筑艺术历史方面,当他与龙老先生讨论起自己的研究方向的时候,龙老先生提出了古代城市防洪研究这一建议,吴庆洲正为这似乎是水利土木研究方向而疑惑的时候,龙先生提醒他应该用更为广阔的视野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这个思路成就了他之后在中国古城防洪、城市与建筑防灾减灾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成就了他后来提倡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理念。

在世界古代历史的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建设了当时世界上最雄伟壮丽的都市,创造了当时最先进的城市文明,也发展了当时最先进的城市防灾的科学和技术。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瑰宝。但在社会的分分合合中,很多先进的城市防洪科学技术因为社会的动乱而被忽视或者湮没失传。重新整理和认识这些瑰宝,不仅能重拾这些宝贵遗产,更能为当今城市防洪提供历史借鉴。在吴庆洲开展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之前,这一领域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项空白。

据吴庆洲介绍,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因为不了解前人防洪理念和设施,以致在洪灾付出惨重代价的例子。以江浙一带水乡城市苏州为例,早年古城正如宋人朱长文所说“故虽名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但在近现代,苏州等水乡城市的城内河渠被填塞,水系受到破坏,以至于自南宋至清末近700年无忧的苏州,出现了积潦之灾。而陕西安康城,因地势低洼,历史上水患频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安康修建了一条万柳提,作为城内居民在特大洪水灌城时的安全转移通道,在历史上救过许多百姓的生命。但这条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避水通道却于1958年拆毁。1983年,安康城又遭特大洪水袭击,全城被淹,造成死亡1000多人,5亿财产被毁。

吴庆洲自20世纪80年代致力于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起,在导师的指导下,到全国各地调查,足迹遍布中国多座古城,翻阅了大量的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和地方志。通过反复对比、印证,通过将古代城市防洪研究与古代城市发展史、城市规划、古代流域防洪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广泛调查,深入分析,先后写出了《两广建筑避水灾之调查研究》《试论我国古城抗洪防涝的经验和成就》《中国古代城市防洪初探》《唐长安在城市防洪上的失误》《中国古城的选址和防御洪灾》等数十篇论文,并在此基A上集成《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一书,且经过12年的修改和补充,最终完成120万字数的书稿,名为《中国古城防洪研究》。这一巨作出版发行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参考引用,成为该领域研究不可不看的经典力作。

其中,“中国古城防洪研究”的成果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水系的十大功用,独具匠心地将归纳了中国古城防洪体系的特点和“防、导、蓄、高、坚、护、管、迁”八字方略,获2010年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而“中国古城规划与防洪研究”2010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成果受到吴良镛、何镜堂、吴硕贤、王瑞珠、张锦秋等多位院士的较高评价,对现代城市防洪工程和防暴雨后涝灾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吴庆洲成长的历程中,清华的老师吴良镛院士始终都给他予关怀、帮助和指导。吴良镛院士评审了吴庆洲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并专程从北京到广州来参加吴庆洲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的答辩,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并对吴庆洲的博士学位论文予高度的评价。吴良镛院士对吴庆洲研究古城防洪充分肯定,积极支持,1983年安康洪灾,吴良镛先生指示吴庆洲应立即去考察,吴庆洲于是立即赴安康。他先后五次赴安康考察。在师长的关怀指导下,吴庆洲逐渐成长。1987年,吴庆洲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获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该领域方向第一位自行培养的博士。1990年,他被破格晋升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之后他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大项目“城市与工程减灾基础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完成了多专业团队国际合作的佛山城市水系规划,结合GIS平台整合16个专项规划,实现了多部门对城市水系的协同管理。

“我认识到对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必须继续深入发掘、探索,以取得进一步成果。”虽然已经成为中国古城建筑防洪研究领域的开创者、权威专家,但在吴庆洲看来,这是一条永无止境的科研探索路,研究越深入,越能发现问题所在,而这些问题也成为催他不断奋进、永不停歇的动力所在。

事实上,埋首耕耘中国古建筑研究多年,吴庆洲所关注的,不只有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还包括传承中国建筑史理论研究并坚持建筑遗产保护的探索性实践,探索中国古城营建史研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等。完成学术专著9部,总字数达600多万字。其中以专著《中国军事建筑艺术》(上、下,2006)为基础独立完成的“中国古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受到傅熹年、王瑞珠、吴硕贤、何镜堂、容柏生等院士的高度评价,2011年获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独立完成的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哲理和匠作技艺的成果“建筑文化研究”,获200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专著《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2005)获得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是当年唯一获得此奖的建筑著作。此外,他还先后出版了《广州建筑》(2000)、《中国客家建筑文化》(上、下,2008),发表学术论文235篇,主持完成50余项城乡遗产保护工程,工程科技方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中国民族研究会“中华民族建筑事业优秀人物奖”。

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探索,在吴庆洲这里,都是一条艰辛却伴着快乐成就,任重而道远的路。他所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慢慢发掘时光封存的韵味,细细品读属于一个古老民族的工匠智慧。

独特视角展现中国古建筑特色风貌

《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吴庆洲介绍中的中华传统仿生象物营造意匠,就是这样充分体现了古人的哲理智慧、奇思异想和创造精神。“圣人正是通过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仿生)与地之宜,近取诸身(法人),远取诸物(象物),才创造了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什么是仿生象物?它与中国古建筑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对很多普通的非专业人士来说,他们或许有这样的疑问。

据吴庆洲介绍,所谓仿生象物,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中国人在进行器具制作和艺术创造时,会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特点,使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栩栩如生,这就是“仿生”;同时也可以以自然界存在的非生物,如岩石,或人类制作的器具或文化图式如琴、斗、笔、砚、船等,这就是“象物”。

在中国古代建筑、园林、古城以及设防的楼堡村寨的营造中,从来不乏对“仿生象物”的应用。进入到吴庆洲所展现的古代建筑仿生象物研究里,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神奇有趣,又博大精深的世界,归结为“法人”“法动物”“法植物”“象物”四种。

在很多古代城市、建筑、园林规划设计中,有很多“法人”的例子,例如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就是人体内景式的园林;而很多城市水系被称为是城市之血脉;斗拱就是对人体的模仿,此外很多民居都有法人的设计思想……

“法动物”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重要也最常见的一种。例如出于对凤鸟的崇拜所产生的清宫城午门的“五凤楼”、宇文恺设计的隋唐东都城则天门等,此外,福建、广东客家民居均有五凤楼形制;例如出于龟崇拜所产生的苏州城的前身、神龟八卦模式的吴大城,以龟甲形规划设计的东魏邺城南城、九江古城、成都古城、东莞逆水流龟寨,还有宋代龟形巨宅――杨府和南翔猗园龟山百寿图等;例如“长”得像鲤鱼一样的福建泉州古城和有鲤城之称的龙岩古城等。

还有以牛为象征的著名卧牛城――宋代汴京、四川眉州城、安徽亳州城和徽州宏村等;以螃蟹为形象的湖北沔阳州城;以蛇形为状的四川潼川州城等。

“法植物”的例子中,比较著名的有海南黎族、台湾土著民族、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等民族出于对葫芦的崇拜而产生的“葫芦城”――四川昭化;出于崇梅爱梅产生的“梅花城”河南清代南阳城等。

“象物”同样是中国古建筑中一个重要的意匠。有琵琶形状一样的四川梁末古巴州城;有“云中一把梭”之称的船形城――罗城镇;有像文房四宝一样的温州苍坡村和佛山三水大旗头村;还有像盘形一样的明代辽宁锦州府城池和盆形一样的江苏“盂”城等。

“仿生象物营造意匠使我们的建筑城市村镇园林如同自然界一样丰富多样、千姿百态。它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总结发掘、继承和发扬。”正是怀抱这样的初衷,吴庆洲通过这些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文化、形式风格都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梳理,这更加坚定了他“只有关注中国特色,才能发现并突出中国特色”的思想,而他有关于中国城市营建史的成果,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

自从事中国古城营建理论研究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实践工作以来,吴庆洲通过梳理工程科技史料、考古发现和对五十余座古城的实地考察,首次明确提出了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种思想体系,并且归纳了指导古城选址的三种学说,对其中的工程技g原理作了深入分析。该方面的成果挖掘了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历史经验与智慧,面对当今城市千城一面、特色丧失,相关成果为建设传承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提供了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对古建筑进行研究,吴庆洲及其同行也在致力于将研究搬下高阁,为实践服务:以古城营建理论研究为基础,他和他的团队先后完成了18项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名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其中3项获得省部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正如他所说:“城市营建的历史本身是一种记忆,也是一门重要而深奥的学问。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不可建立在功利性的基础之上,但城市营建的现实性决定了它也不可能发生在书斋和象牙塔之内,对于处于巨变的中国城市来说,城市营建在观念、理论、技术和管理上的历史经验、智慧和教训完全应该也能够成为当代城市福祉的一部分。”秉持这样的思想,在研究指导保护工程实践的路上,他一直不遗余力地向前走。

为古建筑喜,为古建筑悲

2011年,由吴庆洲及其合作者共同主持修整的鲍家屯水利灌溉系统中重要环节的水碾房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最高奖卓越奖。该奖是亚太遗产保护的最高奖项。获得该奖时,吴庆洲66岁。

虽然在这一领域里早已经是功成名就,但提起获得这个奖,老人还是很高兴。依然无谓名和利,只因“它是中国古建筑通向世界的又一桥梁”。而在此前的2005年,由吴庆洲团队完成研究与修复设计的“佛山兆祥公祠修复工程”获得该奖项的荣誉奖。

这一项目是中国古建筑走向世界的又一力作。评委会对鲍家屯水碾房修复项目评价很高,称“鲍家屯古水碾房修复项目,树立了在中国进行农业景观保护的卓越范例,并展示了在现代化发展的压力下,保护正在迅速消失的亚洲文化景观的重要意义。”而“最佳遗产保护范例会议”主席评价这一项目是“第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最好的范例。”

殊不知,这样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在还没发现之前,只是淹没在时光的废墟中没有谁会去留意,甚至在被关注之后有人建议拆除变成现代建筑。它的保存以及原样修复,得益于吴庆洲及其共事者的不懈努力。

2008年,应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专家鲍世行教授邀请,吴庆洲加入鲍家屯水碾房修复工程项目,成为该项目技术负责人。贵州鲍家屯水碾房建于明朝初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凭借多年在古建筑研究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他认定水碾房在古建筑研究中的巨大价值,并多方奔走和呼吁关注,这一观点得到罗哲文等古建筑研究专家的赞同。但在项目动工前,团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水碾房又破又旧,不如拆掉,另建现代的钢筋水泥水碾房。吴庆洲则坚持认为这座水碾房是明代建筑,应保持原有结构,应用当地工匠,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和传统技术加以修复,保持其原真性。

在吴庆洲的极力坚持下,团队成员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2009年按此方法将水碾房修复。修复后的水碾房依然“如旧”。整个水碾房除了按原风格更换了房顶上年久坏掉的椽子和盖房石板以外,水碾房外部墙体,内部构造、水碾碾子均保持原样。值得一提的是,相关部门在完成了水碾房的修缮后,对古水利的堤坝和沟渠进行了除险/加固以及全面清淤处理。600年前的水碾房因此恢复运转,继续实现他的价值功能,被誉为“黔中小都江堰”。

时间的潺潺流水在这里就变成了一首永恒之歌。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方性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委员会主席齐珂理教授所说:“这个项目的价值,还因为水碾房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艺术价值,而在于历史上它对水利灌溉、农业开垦、人类聚居活动的重要作用”“水碾房修复干预后,并非要作为博物馆使用,而是要通过改善建筑物状况,维持它在本地社区中的传统生态功能。”“水碾房的延续变成了日常生产活动的自然结果。这是当代遗产保护中非常重要的经验:如何引导社区积极地应对本地遗产保护。”

2013年,鲍家屯水碾房修复项目入选国际最佳遗产保护范例俱乐部,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该俱乐部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

“试想,如果当时没采取正确的方法,把水碾房拆了,或用现代材料把它修走样了,修坏了,我们就毁掉了一个可以作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成为第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典范的文化遗产瑰宝。这该是多么可怕的后果,事实上,我们在近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已经出现过很多这种令人痛心的事情!”

从事古建筑研究事业近40年,谈起对古物的破坏,吴庆洲依然有着与他的前辈、同行一样的义愤填膺:肩负大半辈子研究和保护古物的重任,他早已经习惯了为维护古建筑一城一墙而喜,为古物建筑一砖一瓦的破坏而悲。也正因为责任在心,哪怕再苦再累,他都会忘记时间,忘记年龄地沉醉其中,甘之如饴。

鲍家屯水碾房修复项目启动时,年过六旬的他依然坚持和团队成员在一起,把设计工作从设计室搬到农家院。正是这样的融入,才使得修复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全融合在青山绿水的自然之中。水碾房修复后也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尊师重道,为人师表

吴庆洲对导师龙先生的敬重和热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导师龙庆忠晚年时,体弱多病,身体多恙,吴庆洲夫妇每天去看望至少一次。1996年龙先生逝世,享年94岁。去世前认不出他自己的儿子,但却认得吴庆洲夫妇,能叫出吴庆洲夫妇的名字,可见他们师生的关系非同一般。龙先生去世后,他们坚持常去看望龙师母。当师母生病时,吴庆洲的夫人作为医生,每天3~4次去看望师母,给师母测血压、听心肺,认真仔细检查,细心调整,用药施治,此外还给予按摩等,关系如同母女。师母常感动得流泪。每逢教师节、中秋节、春节,吴庆洲夫妇一定带着孩子和学生一起去探望师母,并与师母合照留影,让师母老人家开心。至今20年不辍。如今母已经105岁高寿了。

回顾自己的一生,他一直说自己是“幸运的”,从解放前夕出生在一个尊才重教的文化古城镇,到之后踏上学海之路:无论是名人辈出的兴宁一中还是首屈一指的清华园,亦或是之后不仅给予他培养也给予他舞台的华南理工大学,一路都有厚重底蕴的不断熏陶,有名家大师的叮咛指导;直至后来跨出国门到英国牛津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留学,得到国家的支持和资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对向来懂得珍惜、感恩的吴庆洲来说,都是一辈子值得感念的事情。因此,在很多同背景同经历的同行纷纷选择留在国外和劝他一起留在国外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国;因此在自己羽翼丰满,收获满身硕果的时候,他责无旁贷地决定要回馈祖国、回馈社会,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哺育下一代。

身体力行,用言行去感染和带动年轻一代,是吴庆洲一直做的事情。对学生,吴老总是温和慈祥,但学术上又严格要求,耐心指导。寻找有关学生的论文资料,就复印起来交给学生参考,对学生的论文仔细分析,一遍遍认真修改。学生论文预答辩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中肯的帮助。他会将自己早年的艰辛故事讲给后辈听,鼓励他们要有吃苦耐劳、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他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告诉他们要学会在积累和磨砺中完成自身的成长。他常常告诫他们,做建筑,做研究要有责任心,要有良心;既要学习世界各地建筑,也要有将中国建筑特色发扬和传承的意识和决心……

虽已年过七旬,但在吴庆洲身上,完全没有迟暮的感觉。他笑称这得益于年轻时代一段艰苦磨砺的日子和多年来坚持对身体的锻炼,至今,在他身上还没有出现常人常见的“三高”。老人笑说他还有很多工作未完成。譬如他现在正在努力编著与建筑历史与理论有关的著作。沉积底蕴,厚积薄发,时光打磨出真知灼见,他想把多年的收获和感悟都总结出来,留与后人,让他们能够超越自己,做出更大的成绩。对年轻人的能力,他深信不疑。

吴文洪篇5

深红抿嘴一笑:“是我让你!怎么说我也比你大,难道不该让着你?”

鹦哥一挥手,让拿棋来,一边卷袖子一边说:“咱们谁也别让谁,头一盘,平下。我是主,你是客,还是你先来吧。”

深红说:“我先来可以,但先说好,输一盘,让一先。输到四先让一马。另外,输了不准哭,不准闹,不准骂脏话,不准砸东西。”

鹦哥看了一眼她,有点诧异:“行,就依你。”想想又回过神来,“谁输棋哭了闹了?还砸东西?我从来不这样。再说了,我又不是小孩子!”

旁边太太和丫环都相视而笑,一个个使劲忍着。一个丫环忍得狠了,呛得直咳嗽,慌忙跑了出去。不承想脚下一,跌了个跟头。太太骂道:“慌成这副样子,你做贼呢?”骂完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深红与公子整整下了一天,全府的人谁也没想到,这个新来的漂亮丫头如此厉害,竟把公子打到让双马。让到双马公子还是输,深红给他留面子,说再往下让不动了。府里上下人等更觉不可思议的是,公子竟然没发脾气,这可真是破了天荒!

太太大喜,为新丫环取名侍棋。后来因公子件件听她的,太太索性把公子的起居饮食读书识字,也全交给了侍棋。侍棋虽是新来的,但月例银子却是一等一的,除了月例,太太另有赏赐。按下不表。

那一日侍棋与鹦哥闲聊,故意把话题往吴府那边绕,说:“吴大人不是和咱家老爷同朝为官吗,他府上有没有会下棋的?”鹦哥说:“他家二公子棋最高,反正我是下不过。”侍棋说:“你把他约来,我助你取胜,让你出口气。”鹦哥不知侍棋另有深意,便派下人去送战书。当晚侍棋和鹦哥商定了暗号,这一套,要是追根溯源,还是妹妹浅红发明的。

那吴二公子的棋,要比鹦哥强两先,在同龄的孩子中,算是出类拔萃了。接了战书,吴公子依约来到姚府,以为又将大开杀戒,把鹦哥杀一个片甲不存。不料竟连输两盘,心下自是不服,码子冉战。

吴二公子连输三盘,心下甚是郁闷。不想姚公子仍将彩金送上,说:“只要打听一个人的下落,此人叫叶文涛,下得一手好棋,我虽不才,也慕他英名,盼能一见。”吴二公子一拍大腿,叫道:“怎么不早说?家父已将此人送入汴京,要不然见个面还不容易!”

侍棋在一旁听了,黯然神伤。自己冒险来扬,盼与文涛相见,不想他这么快就入了京,这会子只怕都进宫了。此后再欲相见,可就千难万难了。当晚辗转反侧,一宿无眠。

话分两头。叶文涛作为淮南东路十个州的唯一代表,不但进了京,而且还真如深红所料,进了宫。不过不是正常的选拔,而是受到照顾的提前安排。你道为何?原来那中书省有位洪侍郎,专管棋待诏事务。洪侍郎有一侄儿,自幼娇生惯养,其父因病早逝,此子无人管束,终日游手好闲,穿梭于花街柳巷,不上三年,把万贯家财挥霍一空。成了浪荡不成材的泼皮,人称混世魔王,大名倒也响亮,叫作洪善庭。这洪善庭也有些小聪明,凡能用来赌钱的,无有不会。论棋艺,在当地也薄有名声。现今朝廷要选棋待诏,人数又不限,地方官为巴结洪侍郎,把洪善庭荐到京城,洪侍郎明知不妥,想想死去的兄长,也就默许了。

那位问了:这棋待诏按理当选天下棋艺最高之人,岂是凡夫俗子可以滥竽充数的?此非欺君尔何!朋友,您这叫知其一不知其二。宫里的事,官府的事,有多少是真材实料?人才也要选,关系也要夹带,南郭先生何处不在?说白了,待诏们选上来,不过陪皇上玩玩,要么陪皇上下,要么下给皇上看,只要比皇上棋高,你就是南郭先生,他也看不出来。

洪侍郎本打算把侄儿混在人堆里弄进来,没想到京城的手下也不甘落后,争着拍马,这不,还没殿试呢,就让洪善庭住进了宫里。考虑到一个人太扎眼,便把叶文涛也顺手安排了。等于说棋艺超群的叶文涛,能够提前入宫,还是沾了混世魔王的光!洪善庭比叶文涛大个三四岁,两人在一起,互相是个伴。不曾想皇上跟前也有耳报神,说有两名出类拔萃的年轻人,已经先一步入了宫,以备皇上不时之需。皇上闻听此说,便召洪侍郎询问,且开了金口:“明日早朝后,让他二人演上一局,朕要观战。”

洪侍郎得了消息,当晚设家宴款待文涛。席问明说,请文涛老弟手下留情。他二人差着三十岁还不止,居然折节称他兄弟,搞得文涛满脸通红。文涛是个实在人,当下说:“侍郎大人开了金口,小子按理是没二话的。但小子是靠下棋吃饭_的人,让整盘不合规矩,依小子忖度,可让他三着。三着之外,恕小的无能为力。”侍郎大喜,说:“果能让到三着,便是救了愚侄,老夫先行谢过。只是明日殿前,兄弟莫要食言。”

第二天殿前比试,洪侍郎主持猜先,故意让文涛看见掌中棋子,文涛也故意猜错,让洪善庭先行。双方你来我往,不多时弈成图1局面,红马正捉黑炮,文涛轻咳一声,故意炮8平9打车,走完后对侍郎大大看了一眼。洪善庭心中暗喜,顺势车一平三出相位车,文涛又走车9平8,被洪善庭恰好炮二进三困炮(图2),这个棋谁都看得出来,黑炮已成瓮中之鳖。洪侍郎暗自点头,心说,这小子还算明白看事。

不料皇上不乐意了,“啪”地一下把扇子合上,起身要走,说:“你们打哪找来的臭棋篓子,这种棋也敢到朕面前来现世!还不与我叉了出去?”

殿前武士闻风而动,如苍鹰搏兔,将二人拿下。洪侍郎急忙跪倒,奏道:“圣上息怒。这叶文涛乃淮南东路吴逸山吴大人亲送而来,年纪虽小,棋艺实是不凡。”

皇上听说是淮南东路选送进京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些:“吴逸山也算是老办差的了,这件事何以走了眼?难不成里面有什么名堂?”

洪侍郎回奏:“吴逸山一向忠谨勤勉,绝无偏私,臣敢以脑袋担保。”

皇上用扇子指着叶文涛说:“那就保送这等滥竽充数的货色来给朕?”

叶文涛心说性命攸关,不可不辩,便说:“皇上稍安勿躁,小子自能起死回生。”

“哦?”皇上转过头来,上下打量文涛,说:“朕看你年纪不大,口气倒不小。这棋你也能起死回生?行,我也不要你赢,只要你救回这门死炮,便恕你无罪。”

洪侍郎一看皇上松了口,赶紧拉着他俩叩头谢恩,不想皇上又指着洪善庭说:“你也不准藏私,你要想救他性命,故意放水,仔细你自己的脑袋!”

两位少年战战兢兢落了座。

接图2,文涛执黑走车1平2,洪善庭车九平八,文涛卒3进1,善庭想了想,索性炮八平九兑车,文涛不理,继续卒3进1,于是车八进九,马1退2,马七进九,卒3平2,马九退七,卒2平3,走到这里,洪善庭怕皇上说他藏私放水,主动变着,走马七退九,文涛炮3平1,伏炮1进3捉双马。这步棋洪善庭想了好一会,也是性命攸关,不敢造

次,苦思后终于发现一步巧解,这就是相五进七去卒,待黑炮1进3捉双时,抢先炮九平二打车!以下车8平7,车三进九,象5退7,相七退五,成图3局面。

看到侄儿巧妙化解了黑炮捉双的难题,还白吃了黑方过河卒,洪侍郎掏出帕子擦了擦汗,心说老天有眼,我这侄儿倒还争气,关键时候没掉链子!但看到图3时,文涛接走马2进3,不觉一愣,定睛看时,才发现红边兵挺不起来,此兵挺不了,怎能吃黑炮?一颗心刚刚落肚,又提了起来。不过转念一想,黑炮所以能制约边兵,是借红马作架,吾侄只需把河口马跳开,下步不就可以兵一进一了?

没想到洪善庭却走了马九进八。洪侍郎脑门上汗又下来了。唉,我的贤侄,你知不知道夜长梦多?这棋当然赶紧马四退二呀!好在文涛这时也没法解救受困之炮,应了个象3进5,而侄儿这时才走出叔叔待望已久的马四退二,老夫子才放下心来。

其实洪善庭不是没有看到马四退二,他是觉得直接退马,文涛有炮1进1打马,所以佯作跃马进攻,先手走到马九进八,待黑应一手象,再退马谋炮。

洪善庭退马后,叶文涛炮1进1,这步棋出乎善庭意料,他本以为马九进八后,黑棋就没有炮1进1子。现在仔细再看,忽然发现,原先想好的兵一进一有漏洞,黑炮打兵是先手,红应将后,黑有马6进7!他先前的计算,就是把这步马6进7看漏了!

马近崖边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洪善庭心里这个悔呀!几次伸手,几次缩回。拿眼看文涛,文涛俯首棋枰,仿佛老僧入定。眼见皇上已经不耐烦,善庭只得硬着头皮进边兵,不出所料,文涛果然炮1平5打将,再马6进7,枰上棋势成图4局面。

这步棋下出来,除了对局者,旁观者都傻了。皇上的棋要比洪侍郎高不少,马上反应过来,不禁频频点头,意颇嘉许。侍郎大人费了好大劲才弄明白:敢情前面红棋忙子半天,最后竟是空欢喜!

黑炮是被捉死了,可红马也没生路,说到底这个地方就是兑子,等于红方拿活马换了人家死炮!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图4局面时,红兵一进一吃炮,黑炮5平8吃马还是先手,还倒过来捉着红方另一马,待红马跳开后,卒9进1又吃兵,这样不但成功解救了受困失子之危,还净多三个卒,这棋红方怎么下?

洪善庭不肯认输,勉为其难又走了几着,但皇上已经没兴致了。他站起身来,指指文涛,说:“你,棋还勉强过得去,暂且留下。”又指洪善庭,说:“你,回去再练几年吧。”又对侍郎咬牙讥讽说:“你这差事办得好呀,日后给朕多弄些这样的三脚猫来!”

出了宫,洪侍郎鼻子都气歪了。好你个叶文涛,够阴的。你让棋故意让皇上瞧出来,这是帮人吗?要让你就让到底,送佛你就送到西,你倒好,先假意让两着,完了又把人把死里整,显得你高明!这不拿人开涮吗?再说了,原本约定谈妥的,共让三着,可你只让了两着就反攻倒算,这棋最后要是再让一着,给我侄儿弄盘和棋,就那么难吗?怎么又不肯让了呢?不但是言而无信,简直是阴险狡诈,小人哪!

吴文洪篇6

    近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了一起特大贩卖、运输毒品案件,13名被告人受到法律严惩,其中,曾被原顺德市评为禁毒专项斗争先进个人的原顺德市公安局民警马耀航,因贩毒罪在本案中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现年32岁的马耀航曾是原顺德市公安局的民警,1995年10月被原顺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禁毒专项斗争先进个人。1999年4月,马耀航被原顺德市公安局辞退。

    据本案被告人吴界文供诉,1996年11月,吴经陈志洪认识了当时身为警方扫毒组成员的马耀航。马耀航提议出钱给他去贩卖海洛因,吴界文当即表示同意。

    1996年11月,马耀航带着他到某洗车店向卢某借款5000元,这5000元就是他们贩毒的本钱。第二天,由陈志洪带其到广州天平架向连三娃购得20多克海洛因,每克170元,用了4000多元。拿货回容桂之后,以每克220至250元的价格贩给陈志洪介绍的吸毒人员。

    1997年六七月间,马耀航叫阿明用白色丰田面包车送吴界文到普宁购毒。之后,马耀航安排陈建平用车送其到普宁、惠州、东莞、广州、汕尾等地向阿亮、阿会购海洛因。自从吴界文向阿亮、阿会进货开始,马耀航就向吴提出利润三七分成,马耀航占70%,吴占30%.每次吴界文贩出海洛因后,就拿钱给马耀航。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吴界文共付给马耀航利润六七十万元。

吴文洪篇7

作品多次参展获奖

吕登洪先生号醉道人,室名醉墨斋,1946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师从卢前、徐璞生、谢之光诸名家。他书宗二王,上溯石鼓钟鼎,山水起步明清,远涉宋元。上世纪七十年代得名家吴长邺先生厚爱,为其入室弟子,也是吴昌硕第四代传人中的佼佼者。他一贯主张“既有传统,亦贵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他勤奋好学,博采众长,把吴昌硕的笔墨、石涛、石溪的构图,发挥得淋漓尽致,融会贯通,形成自己沉雄奇崛,苍古高华的艺术特色。

吕登洪的作品多次在国际参展获奖。在日本福冈参展时,获日本友人好评和收藏。他的一幅《五彩牡丹》更由国际美术家联合会收入《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他参加的2003年淳化阁贴标“二王”系列书法大赛作品获得优秀奖。他出版有《吕登洪书画集》。其绘画作品被文化部列入名人名作。2010年在上海世博公众馆中,吕登洪先生是展出的唯一一幅中国画作者。

在气势和力量上创造自己的笔墨语言

画中国画不能脱离传统,但又不能拘泥于传统,要从传统中捕捉变化,而这个变化,就是自己的独特风格与个性特点。吕登洪有相当的传统功力,注重笔墨的变化。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特点,概括力强,造型苍道,他将书法中“屋漏痕,折钗股”的手法用于画中,用笔果断精练,藏豪放坚挺之力于含蓄朴拙之中,使作品雄健、刚直、凝练、老辣、生涩。他善用浓墨,元气淋漓,有苍茫厚重之感。他用墨着眼于大处,在强调整体大效果的前提下,又恰如其分地掌握局部小变化,使整个作品有对比有起伏,且结构严谨,顿有气度。

审视吕登洪多年来的创作实践可以发现,他擅长的花卉写意已基本脱开吴派画风,而对青藤、山人则多有研究,他尤其对徐渭潇洒超逸的才气和淋漓奔放的笔墨更心驰神往。他作山水画,尤其强调气雄力坚,作画时下笔速度很快,以中锋为主,提按顿挫,富有弹性,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全局气势开合呼应,相得益彰。

俗话说:诗画相宜,贵在讲究意境。诗有诗境,画有画境,境乃意也。一首好诗,一幅好画,艺术的高下优劣,全在作品的“意”上,意涵盖一切,意乃作者修养、学识、情操、气质的集中体现。吕登洪认为,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趣为最高境地。艺术境界,实质上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反映,是作者精神气质、感情意念的流露。吕登洪作画极有魄力,而章法结构又极坚劲谨慎,高瞻远瞩,出奇制胜,沉静周密,醉墨于心。因此他的画极简略时,含义无尽;极繁复时,仍觉空灵。并且尤能处理好画的内外照应,无论越规合矩,都能左右逢源。他的作品,无论画幅大小,都喜欢从高处、大处,以及远近和新奇处立意,于雄浑、超脱、凝重、生辣中围绕一种清新俊逸的诗意,流露出刚毅正直的气质和豁达超逸的情怀。因此有人说,吕登洪的绘画作品在吸收古人笔墨精华的同时,又融入了强烈的个性,尤其在气势和力量方面创造了自己的笔墨语言。

他的书画艺术将有深层次的上升空间

吴文洪篇8

被“逼”为督的黎元洪

武昌举义,革命党人仓卒起事,占领省城,一时完胜。随之,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起义者面前,举谁为首?换言之,该由谁来领导和指挥大局?

翌日上午,按照文学社与共进会事先所确定的方针,经一夜激战的革命党人陆续赶到谘议局共商大计,有蔡济民、张振武、李作栋、高尚志、陈宏浩、吴醒汉、徐达明、邢伯谦、苏成章、黄元吉、朱树烈、高震霄、王文锦、陈磊等。蔡济民对大家说:“起义已初步成功,目前最要紧的是重新组织政府,不能这样群龙无首;光武昌起义是不行的,必须马上通电全国,呼吁响应;安民告示更非马上发出不可。我们一定要找一个德高望重、为全国所知的人,才能号召天下,免得别人说我们是‘兵变闹事’。”这时有人插话:“我们不是已经推定了总理和总指挥吗?”此前,共进会和文学社在制定起义方案时,初步决定刘公为总理,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孙武为军务部长。按照共进会规定,总理即是起义的大都督。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原来推定的诸人,目下都不在武昌,缓不济急”。

与会者提议通知谘议局正副议长和驻会议员前来开会商讨,由谘议局秘书长石山俨派人分头去请。下午1时,召开联席会议,参加者有首义革命党人、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汤化龙以及部分议员,还有绅商代表。其时,革命党人领导的军队已控制武昌全城,但主要领导均不在起义现场,各军领袖,佥以资望浅,谦让未遑,一时不得人选。

会上,先有人推举汤化龙出任都督。汤未表谢绝,议员胡瑞霖则代为婉辞,言称现在是军队起来革命,汤议长不便领导,最好在军队中推举有声望的人。汤化龙随即发言:“革命事业,兄弟素表赞成。但是此时武昌发难,各省均不晓得,须先通电各省,吁请一致响应,以助成伟举。再者瑞自逃走后,必有电报到京,清廷闻信,必派兵来鄂,与我们为难。此时正是军事时代,兄弟一介书生,不知用兵,关于军事,请诸位筹划,兄弟无不尽力帮忙。”胡瑞霖随后亦一番谦辞,表示钦佩革命军,如需用款,可代为筹办。关于都督人选,军队同志提议推举黎元洪,与黎同为黄陂籍的议员刘赓藻马上附和说:“黎统领尚在城中,如大家愿意找他,我可以介绍前往。”

面对大功初成,年轻的革命党人该如何应对,一时无措。听到汤化龙、胡瑞霖和刘赓藻等立宪派“赞成”革命,有心相助,为之一悦。在他们看来,谘议局乃“民意机关”,议员多为各县选出的名流,能与他们合作共事,革命可望早日获胜。至于黎元洪,深孚人望,且得军心,虽不是革命党人,但贯以温和形象出现,颇得好感。若由黎、汤分掌军民两政,岂不很好。

会议决定,谘议局由刘赓藻为代表,革命党人由蔡济民为代表,往迎黎元洪。他们先到黎元洪部属刘文吉参谋家,得知黎已被新军士兵从谢国超家寻出后拥至楚望台,于是又立马赶去。

黎元洪被迎至谘议局后,会议继续举行。与会者新增吴兆麟、邓玉麟、向讦谟等义军革命党人。蔡济民同吴兆麟交换意见后,正式提出推举黎统领任都督,汤议长负责民事。蔡济民说:“两公系湖北人望,如出来主持大计,号召天下,则各省必易响应,革命一定容易成功。”大家拍手赞成。孰料,黎元洪却撂挑子,言称:“此事体大,务须谨慎,我不胜都督之任,请你们另举贤能吧。”遂暂退会场,众人听罢哗然。

会议继续论辩,“首义三武”之一的张振武大为不满,直言“黎如此不识抬举,干脆另外找人”,邓玉麟则力主耐心等待。立宪派汤化龙等人以及革命党人吴兆麟都婉言劝说黎元洪接受,而蔡济民、张振武等更是态度强硬,逼其“就范”。蔡甚至拔出手枪厉声道:“事已至此,黎公再不允就,我等只有自杀,以谢同志,而慰死难诸先烈。”他的话音刚落,革命党人朱树烈便抽刀断指,以血谏黎出任都督。一时气氛相当紧张,但黎元洪还是默不作声。汤化龙等建议先将黎安置在楼上议长室,从长计议。

在这人生何去何从的当口,黎元洪必然有所抉择。为清廷殉节,似无必要,他绝非满清的愚忠臣子。如顺从革命则有机可趁,但时局未见最后分晓,多有风险,故他不能轻易答应。然而,紧迫的形势不容黎元洪等待,更不由他做主。革命党人双管齐下,“苦口婆心”加枪口威逼,黎元洪最终只能顺从,接受都督桂冠。

黎元洪其人其事

黎元洪(1864~1928年),湖北黄陂人,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参加过甲午海战,大难不死,后投奔两江总督张之洞麾下,因办事干练果敢,颇得赏识。1896年随张回鄂,辅佐编练湖北新军,不数年,其军事素质在东南各省中首屈一指,一时与袁世凯的北洋六镇齐名。黎元洪居功至伟,被张之洞委以重任,出任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跻身鄂省军界高层,成为第二号人物。科班出身的黎元洪治军有方,所部参加1906年10月在河南彰德举行的军事演习中表现不俗,在与北军对垒中三战皆胜,一时声名远播,黎元洪因而获得“知兵之将”的美誉。

黎元洪在湖北军界的声望和能力无人能及,兵戈之际,实乃一时人选,故在联席会议上立宪派提议由他出任鄂军都督。而对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而言,当下时局,别无选择。武昌起义猝然爆发,革命领导或病,如刘公;或伤,如孙武;或避,如蒋翊武;或牺牲,如刘复基。革命军总司令部原有21名干部,起义时在武昌参加战斗的仅为蔡济民与吴醒汉二人。而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领导则远在国外或港、沪,一时可谓“群龙无首”。黎元洪虽非同志知己,然则这样一位军事人才,革命党人当然极力希望为己所用。这种带有很大偶然性的特殊情势,当是黎元洪出任都督的重要原因。

推举黎元洪的深层动因

黎元洪这样一个直至起义爆发之时还“手刃”义军的高级军官,怎会被推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为何在谘议局11日的联席会上,革命党人和汤化龙等湖北上层士绅不约而同地推举黎元洪?这有其深层动因,不能仅以“偶然机遇”而言之。因为早在起义数月前,革命党人在议论起义后的都督人选时,就曾考虑过黎元洪。

在酝酿起义期间,文学社与共进会对都督一席是各有打算。共进会认为,刘公为同盟会会员,又系共进会发起人之一,且目前在鄂主盟,理应成为同盟会法定都督。虽刘公表示放弃,但在9月底的联合大会上,他再度被选任总理。然而,刘公平时“深居简出”,与外界交往不多,从魄力、胆识、资望看,出任都督非理想中人。文学社当然属意蒋翊武,但蒋为湖南籍,自认为湖北起义,都督一席当为本省人,应以“鄂人治鄂”。

其实,革命党人中不乏人才,如在清军中任高官的吴禄贞、蓝天蔚,自是深孚众望,只是当时都远在北方;而孙武、蔡济民等人,虽恐力有不逮,但亦为不可。只是文学社与共进会彼此之间关系微妙,可谓“未起革命,先有权力之争”,因此,从他们之中挑选任何一位,都有可能引起另一派的不满,极易造成内部分裂。无奈之下,革命党人只能在外部寻觅,黎元洪就此走入他们的视野,蒋翊武等人就曾在有关会议上提名他为未来的都督人选。一来黎作为军中名将,声名在外,可慑服清廷,借以号召天下,扬革命军声威;二来黎素得军心,可影响部属附和革命,扩大革命势力。黎元洪虽不是都督的最佳人选,但眼下怕没人比他更合适。总之,为了清廷,取得革命成功,又何惜一个都督之名。

对于上述说法,有人言称不实,然而在孙武的一份手稿《武昌革命真相》中亦有所记载。首义参加者胡祖舜也回忆说:“余忆首义之前,蒋翊武曾一度提议元洪为未来都督之人选问题;众议虽无任何决定,然亦无人反对。元洪之被拥为都督,非偶然也。”由此看来,文学社、共进会领导人在武昌起义前,曾议及由黎元洪出任都督,这一点怕是没错。1928年黎元洪去世后,章太炎为其撰写《大总统黎公碑》,其中所言,武昌起义前“谋帅无适任者,以公善拊御,皆属意公”,当是盖棺定论,亦印证了这一说法。

当然,起义前所议推举黎元洪出任都督,是基于借助他的名望而号令天下之策略考虑,它只是一种选择而并非成议。绝大多数革命党人并不知情,“同志知者少,黎更茫茫然也”,这应是实情。所以在起义后召开的联席会议上,就有革命党人主张推戴汤化龙。

文学社与共进会领导人之所以“属意”黎元洪,除了存在着较深的派别歧见,亦反映出革命党人的幼稚和软弱。更有甚者,他们缺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能力和魄力,虽有清廷的雄心壮志,但在权力面前还是有些胆怯,非常时刻,希望有一个“大人物”站出来一揽乾坤。因此,在考虑都督人选时,只注重“地方资望,为国内所推重”,而未深究其与革命的关系如何。

黎元洪在湖北新军中素负威望,与鄂军另一位重要人物第八镇统制张彪相比,职务在其之下,然声誉则远过之,得军心而为人称颂。当时的报刊就载:“鄂军统制张彪不学无术,与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相较,逊黎多矣。”保路风潮期间,黎元洪以军界代表身份签名参加“湖北铁路协会”,并支持入京请愿,赢得湖北商民的拥护,更与汤化龙等立宪派人士颇有交谊。此外,革命党人以“排满革命”为宗旨,汉官一概被视为可争取者。凡此种种,促使黎元洪既成为年轻的革命党人挑选的对象,又是立宪派所竭力寻觅的政治代表。因缘际会,历史机遇就这样降临到黎元洪头上,他一跃成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11日的会议一直开到晚10时,与会者都很疲倦,遂决定次日继续。会议刚散,忽闻枪声,突有清兵来犯,把守谘议局的义军奋起抵抗,而黎元洪趁乱离去。后得知,清军残部企图劫走黎元洪。革命党人担心一旦黎走脱,对革命极为不利,随即派人将他从私宅中带回保护起来。见黎元洪不肯诚心归附,原本就反对推举他为都督的张振武表示,既然黎元洪不赞成革命,不如将其斩首示众,以扬革命之神威,并提议由武昌起义临时总指挥吴兆麟出任军政府都督。但吴本人坚持不可,谓官卑职小,难以承担都督重任,执意“仍以黎元洪为都督,派兵将其看守,事情由我们来做”。

黎元洪最初的表现是消极处之,但在经历了短暂的彷徨和不同人士的劝说后,态度开始转变,他终于答应“帮忙”。不过,在起义后的头几天,革命党人掌控的谋略处做了大量工作,黎元洪只是名义上的都督。

立宪派不甘革命党人掌握军政府实权,于是导演了一出“祭天大典”,借以抬高黎元洪的地位来与革命党人暗争。他们在军政府中大造舆论,说什么武昌起义乃汤武革命,应天顺人,没有隆重的仪式,何以昭示光复大义。革命党人概以立宪派为团结对象,没往深处想,自然应允。从上海赶来武昌领导革命善后工作的湖北籍老同盟会会员居正也有意通过此举,使黎元洪彻底与清廷决裂,“安心为国谋”。

吴文洪篇9

关键词:《红色娘子军》“红色”革命爱情伦理观

所谓爱情伦理观,通常是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对处于道德最底线的人与人之间关于性和爱的行为规范的看法和观念。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但也会随着人们道德标准的变化而发生演变。本文试图通过1960年电影《红色娘子军》中被“”的爱情镜像,来透视中国特定时期的爱情的基本内涵、社会定位以及价值取向,进而揭示出那个“红色”时代大幕下人们的“红色”爱情伦理观。

一、爱情基本内涵的崇高性与责任性

爱情,从狭义上来说。是男女之间强烈的、纯真的、专一的相互爱恋的感情,主要包括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需求,但通常中国人更强调前者而限制后者。特别是在强调影视艺术创作要为政治服务的“红色”年代,其爱情的基本内涵则仅限于男女间基于共同革命理想而建立感情,具有一定的崇高性与责任性。

在由谢晋执导的《红色娘子军》中,不仅爱情的自然属性即完全被排斥了,连吴琼花和洪常青之间的爱情对话也改成了与爱毫不相关的台词。但“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改变男女主人公革命背景下的情爱性质”。只是这里的爱情是处于被“”的状态之中,缺少自然的吸引魅力,缺少明确的爱情语言表达。从而使“红色”爱情脱离了“饮食男女”的世俗和“花前月下”的浪漫,走向了革命的崇高,并凸显了革命的责任。在影片中,不甘被命运驱使的女奴吴琼花从欺压、她的地主恶霸南霸天家中逃跑,与化装成南洋富商的共产党人洪常青相遇,并被洪巧妙救出“火坑”,继之引领其走上革命道路。从导演设计的这个“英雄救美”细节来看,吴琼花和洪常青之间产生爱情符合人物的情感逻辑,二人再度相逢在“分界岭”时内心和外表所洋溢的难以掩饰的欢欣以及后来作为爱情见证的“四块银圆”的细节表现都印证了爱情的萌生。但是,与西方崇尚个人主义而把个人满足放在头等位置、高度重视爱情之不同,中国的“红色”革命爱情在内涵上是纯粹精神性的情感之爱。尽管在影片中没有确定吴琼花和洪常青的恋爱关系,可是在洪常青牺牲之后,吴琼花接过了他留下的皮包,义无返顾地接替了他的位置,用完成他们共同梦想的方式,使其爱情超越了生死时空的距离,充满了崇高之情,充满了责任之爱。

二、爱情社会定位的阶级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爱情、婚姻、家庭中的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定阶级的道德的具体表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红色”革命背景下,《红色娘子军》中所演绎的爱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阶级政治的影响,在其社会定位上体现出强烈的阶级性与革命性。

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的阶级出身决定了她自身的革命性,决定了她与洪常青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阶级战友、是革命同志,然后才可能是恋人、情侣,即意味着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的革命理想之上的,具有着明确的阶级定位。如果没有“共同的阶级基础”这层具有社会政治色彩的“外衣”,那么即使这份已经十分模糊的爱情也同样是难见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并且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同时,在“红色”革命的大背景下,青年们追求的都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革命爱情境界,这更注定了吴琼花和洪常青的爱情不会成为其生活的主旋律,必须要从属于党的革命事业、从属于当时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展现出彻底的革命性。因此,删改之后的影片《红色娘子军》选择了尽量淡化了原剧本“儿女情长”的安排,自始至终都没有把爱情的线索全面地扩展开来,只通过男女主人公在“分界岭”这个具有明显象征意义的地方的几场戏来渗透一种爱的气息。导演在无奈之中所采用这样情节处理,既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伦理要求,又留给观众很多关于美好爱情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从而保留了影片的情感张力和艺术感染力。三、爱情价值取向的纯理性与内在性

吴文洪篇10

关键词:《红色娘子军》 “红色”革命 爱情伦理观

所谓爱情伦理观,通常是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对处于道德最底线的人与人之间关于性和爱的行为规范的看法和观念。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但也会随着人们道德标准的变化而发生演变。本文试图通过1960年电影《红色娘子军》中被“”的爱情镜像,来透视中国特定时期的爱情的基本内涵、社会定位以及价值取向,进而揭示出那个“红色”时代大幕下人们的“红色”爱情伦理观。

一、爱情基本内涵的崇高性与责任性

爱情,从狭义上来说。是男女之间强烈的、纯真的、专一的相互爱恋的感情,主要包括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需求,但通常中国人更强调前者而限制后者。特别是在强调影视艺术创作要为政治服务的“红色”年代,其爱情的基本内涵则仅限于男女间基于共同革命理想而建立感情,具有一定的崇高性与责任性。

在由谢晋执导的《红色娘子军》中,不仅爱情的自然属性即完全被排斥了,连吴琼花和洪常青之间的爱情对话也改成了与爱毫不相关的台词。但“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改变男女主人公革命背景下的情爱性质”。只是这里的爱情是处于被“”的状态之中,缺少自然的吸引魅力,缺少明确的爱情语言表达。从而使“红色”爱情脱离了“饮食男女”的世俗和“花前月下”的浪漫,走向了革命的崇高,并凸显了革命的责任。在影片中,不甘被命运驱使的女奴吴琼花从欺压、她的地主恶霸南霸天家中逃跑,与化装成南洋富商的共产党人洪常青相遇,并被洪巧妙救出“火坑”,继之引领其走上革命道路。从导演设计的这个“英雄救美”细节来看,吴琼花和洪常青之间产生爱情符合人物的情感逻辑,二人再度相逢在“分界岭”时内心和外表所洋溢的难以掩饰的欢欣以及后来作为爱情见证的“四块银圆”的细节表现都印证了爱情的萌生。但是,与西方崇尚个人主义而把个人满足放在头等位置、高度重视爱情之不同,中国的“红色”革命爱情在内涵上是纯粹精神性的情感之爱。尽管在影片中没有确定吴琼花和洪常青的恋爱关系,可是在洪常青牺牲之后,吴琼花接过了他留下的皮包,义无返顾地接替了他的位置,用完成他们共同梦想的方式,使其爱情超越了生死时空的距离,充满了崇高之情,充满了责任之爱。

二、爱情社会定位的阶级性与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爱情、婚姻、家庭中的道德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定阶级的道德的具体表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红色”革命背景下,《红色娘子军》中所演绎的爱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阶级政治的影响,在其社会定位上体现出强烈的阶级性与革命性。

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的阶级出身决定了她自身的革命性,决定了她与洪常青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阶级战友、是革命同志,然后才可能是恋人、情侣,即意味着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的革命理想之上的,具有着明确的阶级定位。如果没有“共同的阶级基础”这层具有社会政治色彩的“外衣”,那么即使这份已经十分模糊的爱情也同样是难见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并且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同时,在“红色”革命的大背景下,青年们追求的都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革命爱情境界,这更注定了吴琼花和洪常青的爱情不会成为其生活的主旋律,必须要从属于党的革命事业、从属于当时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展现出彻底的革命性。

因此,删改之后的影片《红色娘子军》选择了尽量淡化了原剧本“儿女情长”的安排,自始至终都没有把爱情的线索全面地扩展开来,只通过男女主人公在“分界岭”这个具有明显象征意义的地方的几场戏来渗透一种爱的气息。导演在无奈之中所采用这样情节处理,既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伦理要求,又留给观众很多关于美好爱情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从而保留了影片的情感张力和艺术感染力。三、爱情价值取向的纯理性与内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