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案十篇

时间:2023-04-06 11:20:01

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案篇1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交流讨论: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

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

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

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附:板书设计

10秋天的怀念

我母亲

暴怒安慰

思念去逝

教案点评: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爱,在有生之年爱我们的母亲吧,这才是美的开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母子之情。并由此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受到爱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父母的教育。

怀念母亲教案篇2

名不副实的认罪书

1973年的一天,18岁的彼得・赖利从教堂做完弥撒回家后,发现自己的母亲被人杀害了。一时间,他感到头晕目眩,不知所措。定定神,他清醒过来,马上打电话报了警。警察到来后,发现彼得站在母亲的尸体旁,目光呆滞,也不说话,一直发愣。他的身上、衣服上和鞋上没有一丝血迹,怎么看也不像一个凶手,但警察却觉得事有蹊跷。根据警察的了解,彼得的母亲是一个非常难以相处的人,她喜欢激怒别人,尤其是男性,她经常贬低他们、对抗他们、挑战他们。根据警察多年的经验和正常的逻辑推理,彼得在与母亲的持续敌对中,可能会勃然大怒,由于一时冲动而杀害了母亲。如果这样想,这件事就合情合理,可以完美解释了。

彼得从小崇拜警察,他相信只要他实话实说,警察就会放了他,并且放弃了寻找律师的权利。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接下来,在超过16小时的时段里,他遭到了4个警官的轮番审讯。审讯的警官告诉彼得,正是他杀害了自己的母亲。既然如此,彼得为什么不记得了呢?警官们告诉他,他一直对母亲怀有怒意,最终突然爆发杀害了她,然后将这些恐怖的记忆压抑了下来。警官们找来一位测谎员并告诉彼得,这位测谎员是这个领域的权威。这位测谎员在对彼得进行测试后,非常自信地表示,是彼得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主审警官还欺骗彼得说,他们已经获得了其他的证据证明他有罪。

4个审讯官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彼得“回忆”他是如何杀害自己的母亲的。在审讯官的诱导下,彼得的记忆虽然开始时很模糊,但慢慢地却越来越形象,比如对着妈妈的脖子猛砍、重重地踩她的身体等等细节,都被他“回忆起来”了。彼得对这些情景分析、再分析、再回顾,他终于确信了这些场景的确展示了自己的罪行。彼得和审讯官一起,将他记忆中的一些场景重组成了一串对他行动的描述,并成为了谋杀的细节。最终,在这起可怕的谋杀案发生了24小时之后,虽然很多细节还不甚清楚,但彼得正式签署了书面认罪声明。这份认罪书的内容与审讯官给出的解释非常接近,彼得也已经承认这样的解释是准确的。

第二天,彼得在牢房中醒来,极度的疲劳和轮番审讯的轰炸都过去了,他不再相信自己所承认的事情,但他没有办法令人信服地撤销认罪。无论法官、警官、检察官,还是陪审团成员都把彼得的书面认罪书作为主要证据,他们都不相信一个正常人在没有遭到威胁或暴力拷问的情况下,会承认一项自己没有犯下的罪行,法院最终裁定彼得杀害了他的母亲。

但是他们错了,两年后,新检察官在原检察官的文件里发现了未公布的证据。一位不值班的警察证明当时彼得并不在案发现场,所以他是无罪的。最终法院撤销了对彼得的控罪,所有的责任人都被开除。这个冤案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下面重点从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奇妙的诱导术

从这个案例来看,警官并不是恶意为之,但他们有一些错误的观念并采取了一系列不当的措施。比如这个案子中,警官了解彼得的妈妈,但并不了解彼得;他们从自己的逻辑推理出发,对案情调查得并不全面;他们简单地认定彼得是凶手,实际上是一种有罪推定,这违反无罪推定的基本原则。警官对彼得是怀疑的,而彼得对警官却是信任的,他从小就崇拜警官,梦想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警官。警官在彼得的心里就是权威,代表着正义和公正,因而他相信只要他实话实说警官就会放他走。

警官怀疑彼得是凶手,但没有证据,他们必须想办法打破彼得的心理防线,让他说出实话以证实他们的怀疑。问题是如何才能让彼得说出实情,警官们采取了诱导的方法。

在采用诱导方法之前,警官向彼得输入了一种观念:在某种条件下,如醉酒或暴怒,人的记忆可能被抑制,当抑制的记忆被释放出来,人们就可以回想起从前所做过的事情。这种观念与西方的潜意识理论比较相似,这也是彼得接受这种观念的思想基础。警官告诉彼得,是他杀害了自己的母亲,由于彼得杀母亲时处于暴怒情绪中,他抑制了自己杀害母亲的记忆,因而彼得记不起这件事情了。在警官的诱导下,当彼得第一次产生这种想法时,他震惊了,这种想法撼动了他认为自己无辜的信念,让他产生了自我怀疑。

怀念母亲教案篇3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身心健康、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解决。本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矫正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努力。

关键词:

留守儿童;问题矫正;策略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多。他们常年不在父母身边,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的身心出现问题,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基于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留守儿童问题矫正的策略与方式方法。

一、建立成长记录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详细资料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个人、家庭成员包括思想、学习、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利于教师适时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引导、指导、鼓励。有了成长记录档案,学生的变化和进步就能一目了然,不仅记录他们成长中的点滴进步、获奖情况,还要记录他们的苦恼困惑、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帮助、转化他们的具体方案与措施。这样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就能有的放矢、卓有成效。我班一名男生本来学习上问题不大,表现也不错,但自从升入五年级以来成绩一直下滑,学习懒散,经常调皮捣蛋,打伤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特别不服教师的管教。经了解,原来该生的父母今年刚离异并均去外地务工,留他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人觉得孩子可怜,只知疼爱、不懂教育,对孩子心理及情感受到的伤害也不知如何排解,使得孩子的心理和情感迷茫、失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摸清了该生的症结所在,我便对症下药,帮助他很快走出低谷,不仅表现进步,而且学习成绩迅速提升。

二、让孩子感受亲情

许多留守儿童都误以为父母离家外出是不爱他、不在乎他、不喜欢他了,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逆反心理。小学阶段的孩子身心脆弱,离不开家长的疼爱和关怀教育,长时间感受不到亲情关怀,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疾患和行为偏差,不仅学习跟不上,而且难以身心健康地成长。帮助留守儿童感悟亲情、沟通亲情,可以有效地满足其对亲情的渴望。于是,我们一方面通过主题班会、亲情作文等活动,让学生倾诉出对父母的思念、依赖;另一方面利用节假日和学生生日的机会,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与父母通过亲情电话或者微信感受亲情与关爱,消除心理、情感误解。这样的活动虽然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使孩子的心理得到了疏导,情感得到了交流,利于学生形成活泼开朗、阳光向上的性情,教师再忙再累也是值得的。

三、丰富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留守儿童缺少与家人的相处,往往内心孤独,于是我们致力于改变学校过于单调、枯燥的学习与生活。一方面,在教学中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多给他们一些回答问题和展现特长的机会,使他们充满信心,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留守儿童的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校生活对他们的吸引力,以期淡化他们对家人的思念,燃起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如开展各种形式的班队会活动,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才艺展示、精品作文欣赏、健康游戏、看电影等活动。这些活动让留守儿童置身于学校大家庭中,使他们体验到了生活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四、做好帮扶工作

怀念母亲教案篇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计生协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做强做大计生协会服务品牌”以及省计生协会决定2011年在全省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年”活动的要求,根据县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生育关怀行动年”活动方案如下: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和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牢固树立生育要计划,生育更需要关怀的理念,通过经济帮扶、紧急救助、志愿者服务、亲情牵手、舆论支持等多种关怀形式,帮助计划生育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文明和谐,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实现高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活动内容

1、建立生育关怀基金。加大对生育关怀行动的投入。按每人1.5元筹措生育关怀基金。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生育关怀行动捐资出力,为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2、开展关怀项目。以项目为龙头,突出做好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二女户、独生子女户子女或其父母伤残死亡家庭、手术并发症者、不孕症患者、生活困难患有生殖健康疾病的育龄群众以及基层计生工作者的关怀工作,在紧急救助、生产帮扶、安居补助、妇科病查治、金秋助学、人口早期教育、法律援助、意外伤害保险、就业培训、精神慰藉以及救助残疾人群等项目上,创造性地拓展和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力求做一个项目,成一个项目,并努力打造成精品项目。

(1)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出台的对“计生三户”特别是二女户、独女户各种利益导向政策。

(2)幸福工程。我镇拟投入救助资金1.6万元以上,救助贫困母亲8户以上。

(3)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帮扶。坚持标准严格把关,认真做好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工作。

3、突出品牌。

人口早期教育。继续抓好我镇人口早教示范点“佳佳幼儿园”人口早教示范工作。组织专家开展人口早教知识讲座,开展早教示范点观摩活动。把人口早教知识作为计生协会培训的内容,组织专家到早教示范点宣讲;在示范村(居)积极开展宣传、咨询活动,组织开展亲子活动、专家讲座。当年初婚或领取《生育服务证》的育妇每人发给一本《0—3岁婴幼儿早教优教家庭手册》。

金秋助学。继续开展“关怀助学—传递爱心”帮助纯女户贫困女生上大学活动。对考上本二以上的纯女户贫困女生每人补助500元助学金。

(三)、建立关怀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协作,加强生育关怀基地建设,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为拓展生育关怀工作提供支点和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努力在人口早教、惠民帮扶、生殖保健、法律援助、技术培训等生育关怀基地建设上有新的突破。

生育关怀示范基地。西陂村为我镇生育关怀示范村,组织相关部门到示范村开展服务,并建立生育关怀基地。

人口早教基地。把“佳佳幼儿园”建为镇人口早教示范基地。

就业基地。与县工业园区合作,开展生育关怀就业培训,建立生育关怀就业基地,解决计生困难户的就业、收入问题。

实施步骤

(一)3月底前:成立生育关怀行动领导小组,制定《高陂镇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年”活动方案》,确定生育关怀行动项目和品牌。

(二)6月底前: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短信、标语、广告牌等形式,加大生育关怀行动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组织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募捐活动;开展计生户技能培训,初步建立生育关怀技能就业培训基地;组织调查,落实“安居工程”补助计生家庭;建立生育关怀基金,全面启动生育关怀项目。

(三)7—10月份:组织育龄群众和协会会员参加县开展的“生育关怀—人口早教讲座”、“生育关怀—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讲座”、“关怀助学—传递爱心”、“生育关怀—就业培训”、“生育关怀—微笑行动”、“生育关怀—不孕症患者免费治疗”、“生育关怀—救助残疾母亲”等活动。

(四)11-12月份:总结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特别是“生育关怀行动年”的好做法,召开全镇生育关怀行动工作经验交流会,对经过生育关怀救助帮扶,走出困境、发展致富的典型进行宣传,进一步推动和提升全镇生育关怀工作的水平。

工作要求

1、各村两委和计生协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生育关怀年”活动顺利开展。

2、各村要深入调查摸底,找准生育关怀对象,要逐一核对,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怀念母亲教案篇5

护理伦理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畏生命的职业情怀。从古至今涌现了许多救死扶伤、医德高尚的护理工作者,特别是近代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的事迹更是令人感动。但在现实的医疗领域中,因为医务人员道德缺失引起的医疗纠纷大幅上升,医患、护患间的恶性冲突事件时有发生,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在教学中,我们选用2012年在K2001次列车上嘴对嘴吸出脓痰救活老人的长乐市医院女护士和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我院名誉教授的感人事迹,同时选取反面案例对比教学,设置案例:3岁男性患儿,因误服5mL炉甘石洗剂到某医院急诊。急诊医生下医嘱让患儿口服25%硫酸镁20mL导泻,但将口服误写成静脉注射,治疗护士虽有疑问但仍执行了医嘱,致使患儿死于高血镁导致的呼吸麻痹。通过正反两面案例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源自于对人生命的尊重。

2从案例中总结、推论出护理伦理的基本

理论每一个理论的形成都是实践的正确总结,必须有丰富的实践基础。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具备普遍意义或能反映事物共性的案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发现、总结规律,并依此揭示出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在教授美德论的过程中,我们给学生列举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哲学先贤以及他们的事迹。从老子、孔子、文天祥、岳飞到孙中山、,从亚里士多德、康德、休谟到美国总统华盛顿,在使学生感受伟大人物人格魅力的同时,体会到美德是什么以及美德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让学生明白一切美好的品质都应该是美德的基本内涵,一切丑陋的东西都与美德背道而驰,进而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备美德的人。

3用案例阐释、说明护理伦理理论

理论是抽象的,但它是活生生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探讨、教授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时,辅以大量的医学案例,特别是用那些能给学生的心灵以震撼、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并能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典型案例。例如在探讨安乐死这一问题时,我们列举了中国安乐死第一案以及事隔近18年后,当初要求为母亲实施安乐死的王某患胃癌并转移,向医院提出安乐死被拒绝,后王某在痛苦中病亡。组织学生讨论:(1)安乐死应该不应该被允许,它的意义何在;(2)安乐死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曲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该案例不仅使学生正确认识了安乐死,而且拓展了对生命论中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和生命价值论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4让学生在案例中进行伦理体验并做出伦理判断

怀念母亲教案篇6

刘丽娟

前天,办公室装修完毕,老式的木门换成了富豪门、破旧的木窗安上了铝合金。看着装饰一新、豪华舒适的办公室,同事们一个个心花怒放。我也哼着小曲认真地整理起办公室里的东西来。在整理档案柜时,在最下面的左角落里,那些沉睡的贺卡又呈现在我的眼前,有学生的、好友的、同学的……一幅幅精美的图案,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声声真诚的祝福……让我不惑的心掀起阵阵波澜。于是,关于贺卡定格的记忆重新打开,难以忘却的思念又涌上心头。

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贺卡,是上初一时送给班主任杨秀英杨老师的。杨老师刚刚高中毕业,温柔漂亮,两条乌黑的辫子扎着艳艳的头饰,特别诱人。杨老师像大姐姐一样疼爱我,给我梳头、给我文学书看、给我糖块。我喜欢作文,爱好看书,只要同学谁有课外书,我便会千方百计借来阅读,边看边记。那时我的作文在班级是第一的,每周都是在班级当做范文来评讲的。杨老师的声音像百灵鸟一样清脆悦耳,她还会教我们唱歌,全班的学生都很喜欢她。新年快到了,我多么想送她一张小小的贺卡-------一份价廉意重的礼物啊!

那时我们七里坪的合作社里哪里卖贺卡,只有县城里有卖的。我一回家就缠着母亲,并把我攒的四角五分钱乖乖地交给母亲,让母亲到县城里买。母亲说:“丫头,一趟路费够你四天的生活费呀”。后来,母亲还是设法让在城里工作的一个远门姑姑给我捎回一张。拿到贺卡,我的心高兴得怦怦直跳,贺卡上,一个漂亮的女教师,披着瀑布式的长发,左手放在一个小女孩的肩上,右手指着蓝蓝的天空……太配我们的杨老师啦!我认真地写着:“敬爱的老师,我很喜欢您,我长大也要当老师!祝您新年快乐!”我没有署名,悄悄地放在她的办公桌上。

后来,聪明的杨老师还是从学生的眼神里,猜到我是送贺卡的学生,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好好努力吧,你将来一定会比杨老师更有出息!”就是这样一句平常而温馨的话语,一直伴我奋进在学海里。

第二张贺卡是在县城上师范时送给父母的。当时,我们姐妹3人都在上学,学费,对于经济收入只能靠一年卖几罐鸡蛋、卖一头猪的父母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村里的同龄人基本上都是小学毕业,上到初中毕业就寥寥无几了。不少乡邻们劝说母亲,丫头家早晚是人家的人,上那么高干什么,识几个字找个婆家过日子就行了……然而,父母还是没有动摇供我们念书的信念,直到姐姐和我考上大学。84年,我终于考上了南阳二师。快新年了,我买来贺卡郑重地写着:“勤劳的父母,我将来一定会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贺卡飞到偏僻的小山村,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乡邻们哪见过贺卡呀,都纷纷说母亲养了个有出息的姑娘。”至今,那张贺卡还被年迈的父亲珍藏着。每次回家或父亲来住,总是说起,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很欣慰很沉醉!

时如流水,春华秋实。三年师范学校生活转眼就结束了,走上了工作岗位。刚毕业,同学之间心盛气足。每到新年,互寄贺卡互相祝愿;每到新年,我会慎重地买贺卡,文具店里,我边想着他乡同学、老师的模样、性格、爱好,边精心挑选着一张张精美的贺卡,直到满意为止;每到新年,写贺卡是我最上心的事。宁静的夜晚,思绪可尽情地放远。先是想着昔日朝夕相处的一幕幕,接着是欣赏贺卡图案,对号入座,然后净手、动笔;每到新年,我会收到一叠叠贺卡,会寄走一叠叠贺卡;一张贺卡邮走了,激动的心也随着放飞了,那发自肺腑的愉悦,那真诚的祝福,真是无与伦比,难以名言,刻骨铭心啊!

五年内,所有的同学都成家了。除了工作,要伺候小孩,还有柴米油盐……十年内,我们的孩子们陆续入小学了,十五年内,我们的孩子陆续上初中了;如今,我们的孩子陆续上大学了,我们的父母都已年迈,工作、生活……豪情渐渐被洗涤、淹没。于是,那颗年轻的心渐渐失去了欢愉,失去了激情,变得负重,变得沧桑……尽管情谊依旧,可是寄贺卡竞成了奢事,虽然在心闲之时也会思念往日的情谊,虽然偶尔也打几个电话,但是联系越来越加稀少,甚至几乎没有联系。

怀念母亲教案篇7

1 导入生趣

作为语文教师,导入往往十分重要,好的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课伊始切忌开门见山地直接板书课题或干脆转入阅读讲析,不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新课学习内容,精心设计美妙的导人,用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渲染、悦耳的音乐、动人的故事、诗一般的激情将学生带人某种气氛或情境之中,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一种阅读期待,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一般来说,新课导入有援引法、图示法、音乐法和故事法等类型。①援引法。导入时援引诗词名句、格言、谚语、摘抄等,例如援引《易水送别》导入《荆轲刺秦王》,援引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吸烟与文化》中关于他对康桥的评价导入《再别康桥》,援引《游子吟》导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②图示法。导入时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张直观、生动而形象的图片。如《沁园春・长沙》,让学生欣赏“独立寒秋”“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峥嵘岁月”“中流击水”等精美图片,通过图片加深学生对词意的初步把握,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视野,进而产生审视词中所描绘的美景欲望。③音乐法。导人时播放一段与新课内容相关联的音乐。例如以歌曲《苏武牧羊》导入《苏武传》,随着音符的跳动,学生很快就被辛酸凄楚的歌词以及悲壮慷慨的歌声所打动,流露出对苏武守节不辱的敬仰之情,在“情”的驱动下,原本枯燥,的古文学起来也会津津有味。④故事法。导人时以故事的形式简单介绍新课中的故事以及所发生的背景。如《烛之武退秦师》,通过讲述新课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唤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命运及事件的关注,再对故事本身作“空白”讲解,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课文内容。

2 授谬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重点地出错,故意给学生错误的观点、答案,往往会造成一种激发学生去研究、辨析、比较、掌握学习内容的态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犯错”,学生“发现”错误并共同“寻找”错误的原因。整个过程促成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参与,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能力,而且使教学目标相对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达到易教、易学的效果。

具体操作步骤为教师故意先“证据确凿”地设立一个错误,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判断是老师正确还是自己正确,从而帮助学生从看似无趣的教材内容中发现趣,尝到趣。

例如范读《再别康桥》,读到“那河畔的金柳”时,我故意将“pan”读成“ban”,而且提高声调,有意提醒学生这个地方出错啦。结果还没等我读完,就有学生急不可耐地告诉我:

“老师,那个字要读‘pan’。”我马上反驳道:“不是读一半吗?为什么要读‘pan’呢?”“老师,有些字是不能读一半的,比如‘蒿’要读‘hao’不能读‘gao’,‘葩’要读‘pa’不能读‘ba’,读一半是对一般情况而言是对的,遇到特殊情况就不灵了。”在这样的勘误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畔”的读音,而且分享了发现、成功的喜悦,大大刺激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 寻美觅趣

语文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所包含的自然美、音乐美、形象美以及人情美等种种美感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这种“寻美”在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内驱力以及审美需要的作用下,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审美共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表面看这段文字语言非常平实,朴素通俗,但仔细斟酌,某些词语的运用却十分讲究,比如“挡”“央求”。母亲为什么要刻意地“挡”在窗前,并“央求”(央求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儿子?因为背后深藏着母亲的拳拳爱子之心:双腿瘫痪、失去人生坐标的儿子看见窗外飘落的树叶一定会触景生情,联想到生命的凋零,陷入伤感绝望之中,于是母亲不但连忙“挡”住儿子的视线,而且转移注意力说北海的开了,想让儿子见花开颜。由于生怕儿子不答应,憔悴的脸上便现出“央求”的神色。其实母亲想挡住的岂止是儿子的视线,更是儿子颓唐、灰暗的情感潮流,她是想引导儿子重筑被猝不及防的灾难――瘫痪击溃的心理防线,在人生道路上真正站立起来啊。一个特别的动作,一个非常的神情,其中蕴藏了母亲的多少细心、爱心与良苦用心!实际教学中当我这样披文人情时,全班同学无不心灵震撼,无不被文中的人情美所感动,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着一份无私而又伟大的母爱。

4 征引添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较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解,教师应适当地旁征博引。这种征引不仅让学生觉得老师知识渊博,才华横溢,魅力无穷,而且能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量,开阔眼界。所征引内容常起到示例的作用,能将复杂而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给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增辉添彩,使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兴趣横生。

例如《荷塘月色》:“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然而学生未必知道这是运用博喻。如果开始就讲博喻概念,必定会枯燥乏味,学生难以接受。实际教学中,我细细分析这段文字如何博喻:用“明珠”作比,写淡月辉映下的荷花晶莹剔透的光亮;用“星星”作比,写绿叶衬托下的荷花忽明忽暗地闪烁;用“美人”作比,写月下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并征引一些博喻的例子,如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乔吉《水仙子・重观瀑布》:“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在这些征引示例的作用下,学生对“博喻”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才告诉学生博喻的概念。

5 对比增趣

语文教师一旦熟悉教材内容,通过对比联系往往能使许多原本少趣甚至无趣且孤立的内容组合,寻找新趣,在探究“横看成岭侧成峰看,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原因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自己的课堂增趣不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对比联系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可以认知但可能被忽视的范围内,而不能牵强附会,刻意追求。否则“强扭的瓜不甜”,加重师生的课堂负担,冲淡课堂内容本身原有的味道。

怀念母亲教案篇8

母亲私奔,男孩恋母心结何处解

李平文,1987年3月6日出生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一个普通家庭里。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6岁开始,父母便频繁吵架。幼小的李平文经常吓得躲到屋子一角无助地哭泣。每次争吵过后,母亲都心疼地抱着李平文哄他不哭,直到他在母亲的怀抱里进入梦乡。渐渐地,李平文对母亲更加依恋,对父亲则有一种敬畏和陌生感。

7岁的李平文开始上学了。一天,他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感到家中的异样。妈妈不在家,爸爸坐在屋里垂泪,一些邻居围着爸爸在劝说着什么。邻居告诉他,妈妈不要他了,和一个外地男人跑到山西去了!他当即急得哭起来,跑出去要追回妈妈,被邻居们拉住,“你妈早就走了!还追什么啊!你乖乖听你爸爸的话!”“就是,你妈那么狠心不要你了,你还想她干吗!长大后好好孝敬你爸爸!”大人们随口说出的牢骚话让李平文更伤心了,他怎么也不愿意接受“妈妈不要他”这个现实,年幼无力的他只能一个劲儿地哭着要妈妈。

此后,他每天都盼着妈妈回家,却总是以失望告终。生活中一遇到难处,他就会想起妈妈,想起妈妈往日安慰的话语,想起妈妈温暖的怀抱。当他意识到这一切都将永远失去时,又忍不住哭起来。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要去找妈妈。他只听说妈妈去了山西,但并不知道山西在哪儿,离家有多远。一天放学后,他偷偷沿着小路去找妈妈,路上碰到了一个邻居,知道他的想法后便劝他,把他带回了家。

而此时,他的父亲既要承受妻子私奔的耻辱,又要照顾年幼的儿子,真是苦不堪言。有时,他见儿子不听话还想着那“可恶的女人”,就忍不住对李平文进行打骂。可每次父亲的打骂都会让年幼的李平文更加怀念母亲对自己的疼爱,这让他更想念母亲,内心更加孤独。可是,母亲在哪儿呢?他在梦中多次见到母亲,但一觉醒来发现不过是梦,他痛哭不止。

更让李平文难过的是,小伙伴们都用“他母亲跟人跑了”来嘲笑他,说他母亲是“”。这些话语从孩子无知的嘴中说出来,更加刺痛了李平文的心。为此,他不知同小伙伴们打过多少次架。渐渐地,他的性格变得孤僻起来,即使在家里也很少说话。与此同时,李平文的学习成绩也迅速下降。成绩差又引来小伙伴们的嘲笑,李平文更加感到孤单,更加偷偷思念母亲。

10岁那年的一天,李平文听人说妈妈从山西回来了,正在外婆家。他兴奋极了,忙跑回家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等待母亲回家。然而,他左等右等也不见母亲回来。后来,他实在等不及了,就偷偷跑去外婆家门口等母亲。当他得知,妈妈已经返回山西时,伤心地哭了。回到家,父亲见他眼睛发红,又得知他去找妈妈了,就很生气,随手拿根棍子狠狠打了他一顿。打着打着,父亲也哭了起来。邻居们听说此事后,也纷纷批评李平文不懂事,他更加痛苦。后来,母亲又先后两次回外婆家探望,但都没有来看李平文,这让李平文伤心不已,但他仍忍不住想母亲,希望母亲有一天能回来。

2000年,李平文升入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性格变得愈加孤僻。在学校里,他从来不和同学说话。有的同学想对他表示友好,但他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他总觉得周围人看他的眼光充满着同情,他感到很自卑,加之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他变得更加敏感自卑。2002年春节后,读初二的他再也不愿回到学校了,便辍学在家。回到家后,他仍不主动和人说话,没有一个朋友。周围人都把他当成“怪人”来看待。

年底,在家倍感郁闷的李平文提出要去镇上打工,父亲李正升认为这对改变儿子的性格会有好处,也就同意了。李平文在小湾镇上租了房子住下,开始在镇上四处打工。他内心里一直有个计划,等打工挣够钱后,一定要到山西去找母亲,问问母亲为何不要自己!然而,由于性格孤僻,李平文找到工作后干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炒鱿鱼,他只得不停地打零工度日。孤独中,他更加频繁地梦见自己的母亲,梦中的母亲对他疼爱有加,他感到很快乐。有时,在路上遇见与母亲年龄相仿的妇女,就会忍不住想起母亲,内心里对母亲的期待和怨恨纠缠着。

由爱生恨,少年拿“中年女人”出气

2004年春节前,李平文又失业了。他没有回家,而是留在镇上继续找工作。打工的艰辛,周围人们的冷漠,让他更感到孤独和无助。每每这时,他都会想起儿时的小伙伴,他们现在仍在学校里无忧无虑地读书,嫉妒和羡慕紧紧攫住他的心。“要不是妈妈跟人跑了,我现在肯定也还在学校里读书,不会受这种苦。”他伤心地想,对母亲充满了莫名的怨恨。

李平文平日怪异的为人,引起一个中年男子的注意,经过几天的观察,大年初七这天,中年男子拦住了在街上闲逛的李平文。李平文一看,这不是住在隔壁的那个上海人嘛。李平文以为对方想给他找工作,便满怀期待地与对方聊起来。 中年男子拿出一张女人的像片,称她曾是自己的姘头,骗走自己很多钱。他开门见山地对李平文说:“只要你能杀了这个女人,我就给你3万块钱作为报酬。”

李平文一听对方竟要他杀人,感到很害怕,欲转身离去。但当他看到照片上的女人时,一下被吸引住了。照片上的女人年纪与母亲相仿,微笑地“看”着他。这时,他感到一阵阵恨意在胸中汹涌。他告诉对方说再考虑一下,就带着照片回到住处。回家后,他端详着照片,眼前总是浮现出记忆中母亲的样子,想起多年来母亲的狠心,他的心如刀割般难受。一想到照片上的女人骗了中年男子很多钱,更感到仇恨。

第二天,他答应了中年男子的要求。对方随即告诉他那个女人经常出现的地点。之后,又交待他说,将那个女人杀死后,要伪装成的现场。交待完后,给了他200元现金、一张银行卡,并保证等他杀死那女人后就将3万元现金打在卡上。 他还给李平文一包辣椒面,让李平文作案时用。

2月4日,李平文来到小湾镇变电站附近的公路上,迎面走来一个背口袋的中年妇女。他仔细一看,就是照片上的那个女人。他有些惊慌,四处看了看,见没人,随即走到那妇女跟前问:“要不要废铁?”“要啊,在哪儿?”中年女人听说有生意了,高兴地问。当听说废铁在公路底下的涵洞里时,她毫无防备地跟着李平文进入涵洞内。女人这一去,就再也没有走出涵洞。

李平文杀完人回到住处后,一想到自己杀了人,他吓得哭起来。由于杀人后终日惶惶不安,那名中年男子给他的银行卡被他弄丢了,而那男子早已经离开了小湾不知去向。所以,他一直没有拿到那3万元钱,也不知对方是否将这笔钱存入卡中。

胆战心惊地过了一段时间后,李平文逐渐安定下来,回想起自己杀人的过程时,他产生了一种幻觉,仿佛哀求自己的不是受害者,而是自己的母亲。想起几年来对母亲的期盼,如今却是母亲在乞求自己,他感到有一丝满足。他又忍不住开始寻找新的目标……

2005年2月27日上午,李平文在农贸市场的路口处遇到一名中年妇女吴某,该妇女从电站工区捡废铁回家。李平文见她独自一人,就偷偷跟踪,准备伺机作案。当吴某走到农贸市场的一厕所旁时,李平文见四下无人猛地冲上去,强行将她拉入路边的草丛中,将其。

3月29日下午3点左右,李平文在一条小路上遇到一个中年妇女陈某,见对方独自一人,就将其引入树林中。4月9日下午,李平文以卖废铁为由,将中年妇女蒋某骗到树林里,将其。后因蒋某反抗,还大呼“救命”,李平文将其残忍杀害。蒋某的家人在蒋某失踪后,四处寻找,最终在树林里找到蒋某的尸体。悲痛万分的死者家属立即向凤庆县公安局小湾分局报警。

7月5日,李平文在外伺机作案时,遇见了受害人吴某和她的丈夫,吓得转身就跑。吴某随即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小湾公安分局报案。

硝烟散尽,疯狂少年走向末路

受害人吴某到小湾公安分局报案后,警方判定犯罪嫌疑人应该就在工区内,即决定以此为突破口,重点开展核查搜捕工作。经多方核查,专案组逐渐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和住处。7月12日中午时分,正当嫌疑人李平文在住处吃饭时,专案组刑警破门而入,将其抓获。经突审,李平文很快悉数交待了其犯罪的事实。两起杀人案终于真相大白,他还主动交待了另外几起案。

随着李平文的供述和案件核查工作的深入,民警们的心情异常沉重。“看到其他人都有母亲,我心里很难受。”仍一脸稚气的李平文说,“只要一看见中年妇女,我就会产生莫名的怨恨,原因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杀她们、她们,完全是出于报复心理。”李平文在审查中请求民警不要将他的事情告诉母亲:“我妈要见到我这样,她肯定会自责的。我不希望我妈出现在我面前,我不恨她了。”

7月13日,李平文被警方刑事拘留。随后,案件移交临沧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公诉机关指控,李平文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两名死者的家属也附带提起民事诉讼,共索赔12万余元。

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后认为,李平文无视国家法律,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还冒充公安民警、采用暴力侵害多名妇女权利,其行为已经触犯刑法,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和罪,应予数罪并罚。

2005年12月2日,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以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李平文死刑,;以犯罪判处李平文有期徒刑12年;数罪并罚,决定对其执行死刑,。另外,由李平文分别赔偿两名死者家属各四万元。宣判后,李平文不服,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目前,省高院正在对此案作进一步审理。

专家点评: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勇了解此案后分析认为:李平文由于长期渴望母爱但得不到满足,内心母爱的缺失进而产生严重的报复心理,形成的人格障碍。李平文通过对与母亲相似的中年女人的甚至残杀的残暴行为来获得一种解脱,内心得到报复的。李平文的表现,是找其他女人来代替内心对母亲的恨,这些无辜的妇女受到的伤害只是代人受过。

曾勇认为李平文的母亲三次回老家却没有去看儿子,这对一直渴盼母爱的李平文的伤害是极为严重的,所造成的怨恨长期积压得不到释放,进而转嫁到其他中年妇女身上。

型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最为重视的。此种人格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同一性质的屡次犯罪,犯罪行为特别残忍或情节恶劣的犯人,其中1/3~2/3的人都属于此类型人格。其共同心理特征是:情绪的爆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法律准则和一般的行为规范,经常实施言行,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罪恶感。

怀念母亲教案篇9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三(1)班的郑伟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告别母校 放飞梦想》。

2010年的夏天如约而至,我们也迎来了收获理想的一年。五天以后,我们就要带着老师和亲人的嘱托,迈进高考考场。今天,我们站在这里,升起中学时代的最后一次国旗,不禁感慨万千。

还记得三年前走进福田中学校门时的情景:脚步轻盈,嗓音稚嫩,笑脸天真。三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很多记忆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为珍贵的收藏:宽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室,甜蜜的欢笑 ...... 我们一定还记得刚入校时你我所立的雄心壮志,一定还记得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中你我孜孜不倦学习的身影,一定还记得老师的谆谆教诲,一定还记得在运动场上你我生龙活虎的锻炼场景 ..... 这是一块承载了我们三年汗水与梦想的土地,太多太多的情景值得我们去回忆. 在即将告别母校的时候,对福田中学的一草一木,我们无不充满了依恋,心存感恩。

感谢我美丽的母校!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学校的教室里有我们伏案的身影,运动场上有我们矫健的身姿,绿树间有我们嬉闹的欢声笑语…… 我们在这里完成了从天真无邪的少年到成熟稳重的青年的蜕变。母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在我们的心田刻下了永恒的印记。芒果大道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椰树大道陪伴我们完成三年的学业。所有的色彩,所有的语言,都无法描绘我们对母校的深深爱意。无论以后我们是在天之涯,还是海之角,我们都会因曾是一名福中人而奋起!

感谢我敬爱的老师, 三年来,您与我们风雨同舟,您用您辛勤的汗水,无私的奉献,无数日夜的伏案耕耘,给了我们一个清醒的头脑,一双洞察的眼睛和一颗热忱的心灵。 在我们的生命中,您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更是亲人!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表达我们对您的尊敬和爱戴.学生即将远行,请允许我们深情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谢谢你们的关怀和教育!"

感谢我的同学!三年的同窗友谊,让我们学会了彼此信赖相依。品味三年艰辛,我们心中充满了对友谊的眷恋。我们曾一起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曾一起在艺术节上一展风采,曾一起在难题探究上唇枪舌战,等等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可能清涩幼稚,但却一定是永恒的甜蜜。这一切的一切必将化作深沉的回忆,永远珍藏在你我的心里……

祝福我的学弟学妹, 你们有幸踏进了福中这块美丽的土地,你们给福中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福中的明天属于我们,更属于你;福中的明天需要我们,更需要你。在这青春的舞台上,你们要用你们的聪明才智,使福中更加美丽。

五天以后,我们就要带着老师和亲人的希望,带着这份温暖的回忆,迈进高考考场,但我们不是独自奋战,我们敬爱的老师,我们亲爱的同学,我们热情的朋友,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雏鹰总要离巢而去,唯有如此,才能自由翱翔于天空俯瞰大地。昨天,我们怀着梦想,带着期盼,踌躇满志的跨入福中;明天,我们还要神采飞扬地走出福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但不管怎样,我们知道,脱下了校服,脱不下老师的牵挂;走出了校门,走不出老师的心田。今天的告别,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因为在走进福中的第一天,我们就注定要在这块土地上,留下我们深深的怀念!

再见了,母校。再见了,敬爱的老师。再见了,亲爱的同学们。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2010届全体毕业生表达我们最诚挚的祝福:

祝母校明天会更好!

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怀念母亲教案篇10

[关键词]隔代抚育 弱势地位 老年关怀

[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60-01

隔代抚育(skip-generation raising):主要是指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上一辈子的老人来照顾、教育孩子的抚养形式。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不论是完全由祖辈单独抚养的,还是祖辈只承担白天或者部分时段照顾的,都是隔代抚育的范畴。

“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71.95%和73.45%。有关部门对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有58%的家庭是老人在帮助照管孙辈”[1],这也就是说,中国有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

一、由隔代抚育带来的问题与冲突

(一)孙辈成长问题

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体的早期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虽然家庭在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功能中的一部分已转移给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但是,家庭的辅助教育作为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补充,这个范畴上依然具有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传承社会规范、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启蒙示范作用。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家庭中的初级社会化过程是任何其他社会机构都难以替代的。

1.世界观发展与学习问题

案例:问题少年

案主男,12岁。其父母两年前离异,母亲改嫁,案主由父亲监护,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念小学。案主父亲在外地工作,不负担家计。案主长期与祖父母同住,祖父母年老,靠打手工零工维生,对案主经常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缺少母爱父爱,案主经常会有偷窃、打架、吸烟等偏差行为,甚至会因管教问题与祖辈发生冲突甚至暴力相向。

2.情感沟通问题

案例:离家出走

案主女,10岁。父母让女儿上祖父母家附近的好小学,祖父母就一直抚养着。最近祖父母发现小女孩谈恋爱了,“娃不让我们接送了,有次看到有个男生送到我们楼下,搂着肩膀的。”父母就赶来了,训斥孩子,孩子就顶嘴说不活了。父母找了老师,事情闹到了学校里面。女孩觉得与父母无法沟通,就离家出走了,找了好久才找回来。

(二)生活适应能力问题

隔代抚育由于祖父母多半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其适应社会融合时代的能力明显缺乏。孩子跟着祖辈生活久了就会出现生活的适应问题,再加上偶尔和父母的相处也会暴露出他们无法跟上父母生活的脚步。并且当孩子进入住宿学校学习的时候会表现出和其他孩子不同的生活特征。

案例:亲子关系弱化与隔代亲现象

案主男,6岁。父母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孩子回奶奶家住,孩子对他们越来越生分,而在奶奶面前却活蹦乱跳,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首先想到奶奶,不愿意听父母的话,但是对奶奶的话却言听计从。夫妻俩总结的教训是,对孩子管得太严了。相反,做奶奶的无比宽容,一切顺着孩子。

二、祖辈群体的弱势地位

反观祖辈,当前阶段的祖辈在传统的以人为本的家庭思想等众多现实因素下接受的隔代抚育,对老年人本身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资本压力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各个成员的构成及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状态。家庭结构包含人口要素和代际要素。家庭日趋的核心化,虽然是让个体从责任和义务中解放了出来,但是原本大家庭的互助功能会遭到削弱甚至是消失,因而核心家庭想要依赖家族内部的支持体系的可能就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很多隔代抚育的例子中都有其特殊的代际支持系统,即是说,祖辈会拿出他们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养老钱给予孙辈以资金上的全力支持。案例“铺张浪费”“讲究排场”就反映了这不仅仅是对祖辈庞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它也滋生了孙辈娇生惯养的温床。

(二)健康能力衰弱

在老年人群体身上有一点是无可避免的,即是说老年期在生理上会发生的最显著变化――衰老,除了个体内的衰老程度、衰老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之外,老年期的衰老笼统地表现为总体性现象,其特征具有普遍性和不可抗拒性。这无疑会降低老年人的任何可行性能力,从而间接地使他们在各方面受到了限制。

(三)抚育责任与问题求助渠道欠缺

这是很多祖辈会抱怨的现象,家庭向着核心化和小型化发展之后,出现了众多家长宠爱一个金孙的现象。计划生育的影响致使隔代抚育中的祖辈显然担当了巨大的抚育责任。所以一旦孙辈出现成长问题的时候,长辈更多的是不知道如何解决,即是说对于祖辈而言,问题求助的渠道异常欠缺。这个新的漏洞就间接甚至直接地导致了最终孩子的成长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