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心太软十篇

时间:2023-04-06 20:30:17

我总是心太软篇1

2、完整歌词

你总是心太软 心太软

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

你无怨无悔的爱着那个人

我知道你根本没那么坚强

你总是心太软 心太软

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相爱总是简单

相处太难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夜深了你还不想睡

你还在想着他吗

你这样痴情到底累不累

明知他不会回来安慰

只不过想好好爱一个人

可惜他无法给你满分

多余的牺牲他不懂心疼

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好人

喔 算了吧

就这样忘了吧

该放就放

再想也没有用

傻傻等待

他也不会回来

你总该为自己想想未来

你总是心太软 心太软

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

你无怨无悔的爱着那个人

我知道你根本没那么坚强

你总是心太软 心太软

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相爱总是简单

相处太难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夜深了你还不想睡

你还在想着他吗

你这样痴情到底累不累

明知他不会回来安慰

只不过想好好爱一个人

可惜他无法给你满分

多余的牺牲他不懂心疼

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好人

喔 算了吧

就这样忘了吧

该放就放

再想也没有用

傻傻等待

他也不会回来

你总该为自己想想未来

你总是心太软 心太软

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

你无怨无悔的爱着那个人

我知道你根本没那么坚强

你总是心太软 心太软

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相爱总是简单

相处太难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我总是心太软篇2

最近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了。反正就是没心情做很多事情,我自己都搞不懂,反正心情差的要死。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最近人际关系也是差的不行的缘吧。

其实我自己脑子里是知道怎么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怎么能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所好转。只要我适当的软一点,这些事情其实也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可是很多时候我就不知道我为什么就是软不了。我总觉得我如果就这样软了,特别像没骨气的人。而且我觉得这样说了的话,在他心里吧,我就是只会服软的人了。有些时候吧, 我也是可能想得太多了,想的太多了,很多事情吧,我也就不敢再去做了。有些时候,我也痛恨自己的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可是骨头还是那么硬,比谁都要硬。总是不肯服输,更不肯服软的。其实吧,我自己心里也很清楚,有些事情你服服软,就算是你的说话口气可以柔和一点,也会让别人能够对你有好印象,认为你是一个脾气不错,人更不错。人际关系自然而然也就可以调节了,可是想让我这个冷硬的石头一下子变为温柔如水的人儿,说实话吧,我也是做不到的。

唉,最近自己玩的比较好的几个朋友似乎都和自己隔了心一样,有些时候真的很讨厌这样的感觉。总有一种全世界都要抛弃我的感觉,让我心情更是十分差劲。很多事情都没有心情去做了,连写作的时候都是恹恹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有些时候挺讨厌自己这样的生活状态的,是的,我想有些时候把自己的态度尽量调整的柔软一点也没有什么吧。只要能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赶紧好起来,我觉得我可以。

我总是心太软篇3

重庆市云阳县重庆市云阳县盘石镇革岭小学六年级曾艺 今天,妈妈带我去医院验血。Badluck!(倒霉)

填了挂号单,缴了化验费,便来到了医院的化验室。只见那个负责抽血的胖阿姨正歪坐在化验桌前,翘着二郎腿,休闲地嗑着瓜子,摇晃着身子哼着流行歌曲。

妈妈走到她面前,轻轻地喊了一声:“医生”。过了好半天,那胖阿姨才转过身,眯着又细又小的眼睛,不耐烦地问:“什么事?”

“医生,给这孩子验一下血。”妈妈说。

“哦——知道了。”她冷冷地答道,缓缓地站起来,把瓜子皮随手扔到地上,取了注射器,示意我坐到凳子上。然后麻利地用一根橡胶管扎在我的臂上,在我的臂弯上抹了一点酒精,将注射器又长又细的针头毫不犹豫地插进我的臂弯。

“好疼呀!”我大叫起来。

“嚎什么嚎?忍着点!”她吼道。

我紧咬着牙,一声也不敢吭。可针头偏偏和我作对,总是抽不出血来。曾经是乡村医生的妈妈提醒她:“是不是针头插得太深了?”胖阿姨瞅了妈妈一眼,生气地说:“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

伴着时钟“答、答”的跳动声,过了三分多钟,终于抽出血来了,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胖阿姨把橡胶管解开,随手一扔,从鼻孔里抛出一句话:“明天下午来拿化验结果。”又回到座位上,一边嗑瓜子,一边哼起了任贤齐的《心太软》:“我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我总是心太软篇4

本报讯11月13日,微软公司任命梁念坚为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勤任副董事长。梁在成为微软大中华区第六位CEO之前是摩托罗拉亚太区总裁。

此前,微软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陈永正于去年9月份离职,该职位一度由主持研发的张亚勤,张曾表示要在“一年之内”物色一名“会说中文”的CEO。会上张亚勤坦言自己已经“圆梦”。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大中华区前任CEO陈永正就是来自摩托罗拉。

微软同时宣布成立大中华区战略决策委员会,领导微软在大中华区的各个组织结构,负责制定总体战略及公司战略。这个战略决策委员会由梁念坚、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鲍方德、微软公司全球副总法律顾问兼大中华区副总裁刘凤鸣4人组成。张亚勤表示,“One Microsoft”是微软中国的目标之一。

记者获悉,此前梁念坚担任摩托罗拉亚太区总裁、摩托罗拉网络事业部亚太区资深副总裁兼总经理期间,曾全面负责摩托罗拉公司在亚太区的公司治理以及网络事业部的整体业务。梁同时还担任了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领导摩托罗拉在华的总体战略和业务运作。

对梁念坚的加盟,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国际业务总裁让-菲利浦・古德华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市场潜力巨大,我们非常高兴梁念坚能够加入微软公司并领导大中华区的管理团队迈入微软在中国的新的发展阶段。梁念坚对于业界及区域市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极强的领导力。我相信,同战略决策委员会一道,梁念坚一定能够确保微软在该地区的各项业务取得持续成功,为公司未来的全面发展创造独特机会,并进一步加深与产业的合作共赢,助力中国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经济实体之一。”

对于刚刚成立的“微软四人组”,菲利普解释说:“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我们通过建立战略决策委员会,把在微软大中华区的代表各个业务、各个方面的有才能的领导集中在一起,这样能使微软大中华区的核心战略更加的清晰。”

熟悉微软的罗先生认为,微软组成四人组,其意在于帮助刚刚履新的梁念坚熟悉业务。同时,也凸显了微软对政府关系、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视。

在业界十分关心的10亿美元投资方面,张亚勤表示,新增加的10亿美元会全部用于技术研发,是微软以后三年的投入,本身并没有包括并购。他们并购还投入有另外一些经费。

梁念坚还否认了他的离职与摩托罗拉近日的动荡有关系的说法,并拒绝对老东家摩托罗拉此时的境遇发表更多评论。(李强强)

Verizon将售触摸屏黑莓手机售价与iPhone相当

本报综合消息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 11月13日称,将发售触摸屏黑莓风暴手机(Storm),该款手机补贴后价格与苹果iPhone手机定价相当。Verizon Wireless是Verizon Communications和沃达丰集团的合资企业。

Verizon和沃达丰表示,RIM生产的第一款触摸屏手机在补贴50美元后的售价为199.99美元,但只对那些新签约两年服务的用户有效。自沃达丰于10月31日披露了将向签约的英国用户免费发放风暴手机的消息后,该款手机的定价就成了众多传言的焦点。

美国电信运营商为使用户签约两年的服务,经常承担手机价格的一大部分。有分析人士担忧,对风暴手机的补贴过高会影响Verizon Wireless的利润率。iPhone在美国的独家运营商AT&T就曾因新版iPhone补贴而影响了最近季度的利润。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挂牌

本报讯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近日正式挂牌。

据中心负责人介绍,1997年第一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授权国家质检总局启动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体系建设工作。2001年在国家质检总局设立“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2004年10月,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按照国家实行测评和认证职能分离的要求,将信息安全产品的认证工作移交给新成立的“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并更名为“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继续承担信息安全产品的测评工作,并增加对我国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新职能。(陈翔)

ScottMcNealy本周来华

本报讯11月18日,Sun公司董事会主席和共同创始人Scott McNealy到访北京,开始为期四天的访华之旅。他将与相关政府部门签署系列合作协议,并参加“Sun科技日2008”北京站活动。

我总是心太软篇5

大概十年前,我曾采访过一个药厂的老总。事由忘了,只记得在严肃的工作采访后,这位高冷的老总从抽屉里拿出两页稿纸,和缓地说,想拜托你个事,你看这是我们厂一位员工的儿子写的作文《我的爸爸》,我觉得写得挺好,你们报纸有发小学生作文的版面,方便给推荐一下吗?

我说您还操心这事儿啊。

他笑笑,说,孩子写得真挺好。

这一笑特别柔和,瞬间就让他从一个冷峻严肃的老总,切换成了有感情有温度的长者。

后来药厂的一位中层告诉我,这老总早年离婚,之后前妻就带儿子去了英国,他曾经有六七年没见过孩子,虽然儿子后来又回到他身边读大学,但那段缺失的时光,就成了他的一个心结,使他对孩子的事特别关注。

“我们职工要是因为孩子生病请假,都无条件获批,几天都行,带薪。有次一个工人打孩子,正好被老总撞见,第二天他专门找那工人谈了半小时,得知孩子是因为要买自行车挨揍,他直接拿了五百块钱,让那工人去买。”那位中层说,“平时他很严厉,我们都好怕,但只要涉及孩子,他立马就变个样。孩子是他的软肋。”

看来软肋也不见得是坏事。一个铁板一块的男人,因为这点软肋,显露出了慈悲和柔情,让人觉得他不但可敬,而且可爱,这挺好的。

大概是人世艰难,我们总希望自己能足够强悍,刀枪不入百毒不侵,金戈铁马无坚不摧。其实,绝对的强硬未必能带来成功。而就算成功,这冷色调的粗粝人生也未免寡淡。

感受不到风雨的人,也很难闻到花香。人生的很多美好,是柔软的心才体会得到的。那一点恰到好处的软肋,可能正是幸福的藏身之处。

其实我们生而为人,便注定了会有软肋。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软肋,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2

当然,一个完整的生命,不能只有软肋。在软肋之外,我们更需要盔甲。

认识一个姑娘。我们在同一家报纸有专栏,也同在一个微信群里,彼此读了对方不少文章,也常在群里互动聊天,她在我印象里是个特别阳光懂事的姑娘,日子过得幸福滋润。

直到前不久我们互加了微信,聊起来,我才知道原来她患有小儿麻痹,行动非常不便,在北京郊区经营着一个小店,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但她很满足,因为可以每天读书、写字。她特别爱写作,仅仅是写,就让她很快乐,再看到自己的文字在各个平台发表出来,有人喜欢,有人赞赏,更是幸福感爆棚。

“我小时候很自卑,也总怨恨老天给了我这样一个身体,”她说,“但是现在不了,写作给了我特别多的快乐和自信,也让我活得很有价值感。文字是我的盔甲,让我什么都不怕。”

这乐观真不是装出来的。

偶尔看到她的朋友圈,我总能感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她有时会调侃自己的身体,说“今天左腿变傻了,老想去穿右脚的鞋”“坐得太久,站起来时虎躯晃了三圈,咕噜(她的猫)一定以为我背着它去学芭蕾了”――只有真的乐观自信的人,才能有这么明朗的表达吧。

人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而有盔甲的人,会对这些不如意有抵抗力,不会太脆弱太畏惧太不堪一击,也不会活得太委屈自己。

一个深爱的人,一份得心应手的职业,一个生机勃勃的梦想,丰富的学识,良好的品性,从容的心态,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盔甲,护佑我们在纷乱的人世里笃定前行。

如果生活是一个战场的话,我们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盔甲,仔细打磨,披挂上阵,进可杀出一方天地,退可保卫内心安宁。

3

我姐家有只长得很帅的猫,我一直觉得它智商有问题――不爱玩球,不怎么捣乱,不懂讨好主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每天不是在窝里睡觉,就是在阳台上睡觉。

由于在它身上实在找不到养猫的乐趣,姐夫后来又养了一只。

没想到,老二来了以后,老大性情大变,开始时还掐老二,但很快就跟它好上了,让老二吃自己那份猫粮,陪它玩袜子和老鼠玩具,去垃圾桶里掏塑料袋给它垫窝,一会儿看不见老二就到处找,谁要欺负老二,它得张牙舞爪跟人家比划半天。

我有次问我姐:这俩猫是什么关系?兄妹,恋人,忘年交,还是好基友?

我姐说,不清楚,反正老大挺爱老二的。

我说怎么知道呢?

我姐想了半天,说,你知道那种“心里有了爱,就像忽然有了软肋,又有了盔甲”的感觉吧?我觉得老大就是那种状态。

还真是。一只生无可恋的猫,因为另一只猫的到来,变得爱玩爱闹,为对方紧张,有保护对方的勇气和斗志,这不是爱是什么?

一只有了软肋和盔甲的猫,猫生也变得精彩热闹意义非凡了,何况人呢?

4

有次一个男同事失恋了,整天没精打采,工作很消极,一句话也不愿意多说,我们讲多好笑的笑话他都不乐。

我们劝他,不就是失恋么,别太难过了。

他说也不是多难受,就是觉得干什么都没劲。

“就像一下子没了软肋,也没了盔甲,变成了一坨行尸走肉。”有天他在朋友圈说。

5

做一坨行尸走肉当然不好,但到底怎样的人生才算好?

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非要回答的话,我想“丰富”应该是关键词之一。

人生百味,我们要多尝几种,才不枉这一遭轮回。

好的人生,该是饱含各种体验的吧。有所爱,有所怕,有繁华,有清寂,有大开大合,有小情小调,有拿得出手的实力,也有深藏心底的柔软,有义无反顾的冲刺,也有无欲无求的停留。

所以,我们需要盔甲,以保护自己的信心和安宁,也需要软肋,以体验生命各个角落的美妙。

愿你修得一身金钟罩铁布衫,但内心依然柔软。

我总是心太软篇6

感谢如今的这个方便的网络时代,想做美食,问抖音就好了。打开抖音,看到里面说的烤面包挺简单的。好吧,说干就干。和面,正好需要的食材家里还有,鸡蛋,面粉,牛奶还都有。只需要出去小卖部买点酵母粉就好了。于是,一大早起来就兴致勃勃的出去小卖铺买了两袋酵母粉回来。

中午时分,发现和好的面已经醒发好了,就开始动手。按着抖音里的步骤,先把面团揉好,还不忘记给面团的表面抹点油,最后放进烤箱,定好时间,然后期待着香喷喷松松软软的香甜可口的面包出箱呢。

可是,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错了,在我的耐心等待中,等来的并不是松松软软的面包,而是硬邦邦的馍馍。当我打开烤箱的时候,发现自己确实想得有些太过简单了,原来烤面包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好做。而是一不小心就可以做成硬邦邦的馍馍。好在也还能吃,虽然没有面包那么松软,但吃起来也是别有一方风味。

都说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也许是自己太过了,然后以为烤面包特别的简单,所以也就没有特别认真的学习。可最后迎接我的不是松松软软的面包,而是硬邦邦的馍馍,这也算是给我一次失败的教训吧!

虽然失败的感觉挺无奈的,可是也告诉我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认真的去学习?尤其是自己认为越简单的事情,就应该越用心去钻研,去学习,而不是因为他的简单,你就不去认真学,如果你只是抱着试一试,玩一玩态度去应付,最后你会发现,生活给予你的,跟你想要的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做烤面包如此,做人亦是如此。

我总是心太软篇7

“噢,我马上来。”

我穿好外套,坐电梯下了楼,开着我的空行轿车来到公司。到了办公室,首先给美国微软公司老总发了一个E-mail,约定洽谈时间,然后,冲了一杯咖啡,边在网上查询软件排行榜,边品着咖啡。真是令人欣慰,我公司的软件国际排行第一。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走到镜子前,望着那个戴着眼镜,穿着工作装的三十二岁的我,不禁自豪地笑了起来。

做完一些准备工作后,我还得去参加一个大型的软件交流会,我乘两小时的飞机,来到英国伦敦,英国软件公司董事长迈克尔热情地接待了我,带我参观了他们新开发的系列软件,各式各样的软件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特别是他们的“绿色科技”,整套软件都是环保节能设计,这套软件体积小,储存方便,你可别小瞧它,内容广泛而丰富多彩。随后其他国家的一些软件人士也纷纷向我咨询,我代表中国软件界与各国软件同行进行了友好的交流,还向他们展示了我的成果:高频率、高兼容的数字化网络系统??“快乐网”,大家都赞不绝口。“各位网民朋友们,我是‘快乐网’的‘时空宝贝’,我能将您送回到过去的世界去看看,感受一下时间的、刺激。”瞧,我的“时空宝贝”开口了,大家都不相信“快乐网”居然有这一特殊功能。过了一会儿,有一位自愿者愿意回到几十年前他的童年时代了。他按了一下启动键,猛地一阵烟雾,就不见人影。很久,又是一阵浓烟,他又呈现在我们眼前。“太神奇了,真是太神奇了!我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还看见了我和邻家小孩玩耍的情景。

”这位外国朋友竖起了大拇指,大家更是对我刮目相看。在特设宾馆用餐后,下午两点,应邀来到美国微软公司,与比尔盖茨洽谈购买软件事宜。看着这个我童年时代的偶像,现在竟要买我研制开发的软件,真是太令人高兴了!着流利的英语同他交谈,介绍我公司软件的种种性能,老人频频点头,我又向他展示了我的“快乐网”,他看了后,竟情不自禁地拍起手,竖起大拇指。我憨憨地笑了。我们整整谈了一个小时,最终以价值2023亿新版人民币成交。

我总是心太软篇8

唉,有时候的我真的是一个心特别软的人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心就那么软呢?可能是天生的吧,明明我的性格并不是那种扭捏造作柔柔弱弱的人,相反,我是个特别直接的人。可是不知道最近到底是怎么了,特别容易心软。

我属于那种别人对我有一点点好,我都可以丢盔弃甲的人。是的,明明说好了要有一堵坚硬的城墙,抵挡住所有人对我的好和不好的,可是我到底该怎么办嗯?我就是太容易心软了,别人随便拿点好吃的好喝的引诱我,我就完全承受不住了。真是让人讨厌的心软啊,可能就是因为心太软,也才会被别人欺负那么多次吧。真是让人讨厌的心软啊,我这心软到底什么时候能好呢?我讨厌自己无数次的原谅别人, 凭什么要原谅她?她对我做的错事,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的,可是我该死的心软,总是莫名其妙的就原谅了别人, 但是我讨厌自己毫无底线的去原谅,凭什么,我就要这样毫无底线的去原谅别人呢?我也想做一个心底十分坚硬的人啊。

我总是心太软篇9

从摩托罗拉跳到微软,再从微软到NBA。以在顶级跨国公司成功地“三级跳”而闻名的陈永正,日前对报界表示,他的离职对微软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而选择NBA虽然属于跨领域操作,但把自己热爱东西与职业生涯结合起来,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个来自台湾的43岁的中国人,正在用自己丰满而充满说服力的职业经理人经历告诉人们:在资本“横行”的时代里,如何主导自己的选择,并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理想。

NBA为何选择陈永正

据负责NBA中国区总裁招聘的海蒂・尤伯罗斯表示:“通过广泛而全面的搜寻,很多候选人都符合我们的要求,而陈永正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成就成为了我们的最佳选择。”在2007年10月中旬正式履新后,陈永正已经率领包括晋升为高级副总裁的马富生(Mark Fischer)在内的NBA中国团队,开拓中国的事业。

可以说,陈永正的胜出有得天独厚的“天时”,那就是NBA赛事在中国的全面开花。NBA全球主卫・斯特恩说,“今年中国赛事经营情况比2004年更好,但在中国赛的推进速度上做得还不够快。”据悉,今后将有更多的NBA赛事被带入中国,甚至有可能包括NBA的常规赛。

大卫・斯特恩透露,与中国体育总局和CBA发展深层次的关系也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此前,NBA方面曾表示将协助CBA进行篮球场馆的建设,如果合作实现,将不止是一个球馆的建设,还将包括球员交流和市场推广等多方面。

所有这些需要经验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都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战略领导者,此时,陈永正出现了。斯特恩对陈永正的加盟表示了欢迎,他说:“陈永正是一名公认的出色企业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两家被《财富》杂志誉为百强的企业都在中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迎合大中华地区球迷兴趣的增长以及消费者的不断增加,NBA拓展了在中国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范围,“毫无疑问,他将是领导NBA中国的最理想人选”。

陈永正为何选择NBA

2007年9月19日,微软中国宣布,微软大中华区CEO陈永正卸任,公司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物色其继任者。在招募到适合人选之前,陈永正的岗位将由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

据了解,陈永正的“突然”离职让微软公司内外都感到非常意外,甚至盖茨本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很是吃惊。因为,在加盟微软之前,陈永正曾承诺在这个职位上任职5到6年的时间。“NBA这个机会太好了,我实在舍不得,只好提前一年离开微软了。”

NBA是30个球队的联盟,原来的模型是封闭的联盟。他们看到中国这个海外最大的市场,看到老百姓对于篮球的热爱,对于联盟球星的肯定,认为中国是最有潜力的国家。所以他们对于中国特别处理,单独成立NBA中国公司。陈永正离开微软之前,NBA已经在筹划一些股份方面的事情。

“他们需要一个人负责NBA中国,不排除以后有机会上市。”陈永正这样说。由于NBA需要与中国篮协合作,这些协调工作可以用上陈永正的经验;而且新媒体部分,NBA未来也需要与手机媒体等结合,陈在这方面也有经验。于是,“他们(NBA)就通过猎头公司找到了我”。

通过加入NBA,陈永正距离自己的个人喜好向前大跨了一步。“我原来在芝加哥待了9年,蛮热爱NBA的,现在大家对姚明这些明星那么关注。我觉得一方面这是自己热爱的东西,加上碰上有机会经营上市公司的情况。兴趣与职业结合得很好,所以下了决心。”陈永正这样描述自己的动机。

陈永正对NBA的选人标准非常清楚:“这家新公司需要有很好的政府关系的管理者,而且这个人要足够了解中国国情,能够在中国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还有一点,这个人要是一个能制定长远战略的人。”

积累而来的政府公关资源

跳槽NBA是陈永正职业生涯的第二次关口抉择,第一次是跳槽到微软,时间是2003年。他此前的身份是摩托罗拉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在摩托罗拉的10年,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所有的省、市。1992年陈永正刚到摩托罗拉中国时,全公司仅160名员工,而2002年,摩托罗拉中国员工已达13000人,在公司壮大的同时帮助其完成了“中国化”。

当时,就在外界纷纷揣测他离开摩托罗拉的原因是由于“业绩压力”时,陈永正已经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为微软中华区制订发展战略中。

据了解,尽管当时的微软已经在上海建立了全球技术支持中心,与上海市合资建立了上海微创软件,与北京市合作建立中关村软件,但仍然无法摆脱长期在华形成的“销售公司”的印象。中国人甚至不认为微软是个“技术公司”,只是到中国来卖产品而已;微软研究院也被认为是“来中国挖人才”。

陈永正来到微软带来的一大利好就是使后者与摩托罗拉、“巨大中华”、中移动、中国联通这些电信巨头联在了一起。当时的微软虽已进入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但却一直受到世界其他电信巨头的挑战。陈永正在摩托罗拉一直强调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不管是“巨大中华”等电信设备商、还是中移动等电信运营商,陈永正都与他们打过近10年的交道。所以,当陈永正加盟微软后,着实让金山这样的本土厂商捏一把汗,因为他们担心,今后的政府采购可能因为陈永正去了微软而偏向微软。

据跟随陈永正多年的一位部下说:陈永正具有台湾经理人良好的协调能力,尤其擅长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维护,这既是摩托罗拉最成功的地方,也是微软最期望的。

而对于在微软4年的CEO生涯,陈永正本人秉持着平常心。他说:“去年以来,我们大量的工作在做未来的战略布局,手机、多媒体、网站等新品,这些布局都定好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按照这个方向去执行。我有机会把这个做起来,又能定好新的方向,我挺满足的。”

我总是心太软篇10

拨不通,还是拨不通,准确的说是拨通之后无人接听。

一连数日,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我都在给上地的某软件企业市场部打电话,但是反复拨打几个号码却一直无人接听。最后在我的恳求下,总机的接线小姐将电话转到总裁办公室,那里居然也是空空如也。

“怎么会几个部门都没人接电话呢?”

“我也不清楚。”接线小姐的回答显得有些无奈和疲惫。

虽然此前我已经看到一些该公司拖欠员工薪水、高级主管辞职等等的负面消息,却还是不敢想象一家曾经颇有名望的上市企业居然会混乱到如此地步。

近年来,IT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整个产业层面的形势还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一些企业经营上遇到困难。不难理解这是因为受到全球IT产业持续数年的“冷潮”影响,以及IT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结果。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的管理能力没有及时得到提高。而对于“以人为本”的IT企业尤其是软件企业来说,管理滞后甚至管理混乱,最先造成的一个恶果就是员工队伍的不稳定。

软件业界变化频仍,时不时会传出这家那家企业陷入困境的消息,这对软件人才本就不太稳定的心态无疑是雪上加霜。

人才困境题难解

中国软件产业以年增3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产业规模急剧扩大,但真正上规模的企业却很少,软件企业“小、多、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目前在京、沪、津等产业集中城市,拥有数千家软件企业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即使一些软件产业并不很发达的中小城市,动辄也是拥有数百上千家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是近几年“软件热”中冒出来的。

大量新建企业的进入,使得原本就比较紧张的软件人力资源状况更趋恶化。日前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透露的一则消息说,上海目前的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为4.1万人,预计到2005年至少还需要新增6万人,而当地教育机构每年仅能培养出5000人,因此明显存在着一个每年1.5万人的大缺口。

目前,全国各地的软件人才状况都大致如此,在一些产业欠发达地区,软件人才更是奇缺(如本刊“软件地理”栏目采访过的四川德阳、江西景德镇、福建龙岩等城市,当地几乎连一个像样的软件企业都难找)。即使按照较为保守的估计,全国每年软件人才缺口也在20万人以上,现有教育机构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

一方面是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另一方面则是软件企业普遍较高的人员流动率。本刊记者在天津软件行业协会了解到情况是,当地软件人才流动率大约为15%,但“大大低于北京的26%”,而我们在北京所做的调查也基本证实了这一点。北京外企太和顾问有限公司为本刊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国内IT企业中专业人员的主动离职率为14.5%,这个比例相对于前两年来说已经低了许多,但仍然高于其他行业。外企太和研发中心总监朱文涛分析有这样几个原因:其一是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影响到整个IT产业放慢扩张的速度;其次是几年来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难”造成企业人力成本一定程度的下降。

青鸟天桥人力资源部经理阎轶卿和用友软件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兴旺,也都表示了基本相同的看法。但他们又特别提出了一个多少让我有些吃惊的因素――今年春季那场震撼全国的SARS,居然也对阻挡“跳槽”大潮的再起发挥了作用。

流动因何减速

“本来每年的三四月份和九十月份是人才流动的高峰期,但今年的情况有点特殊,人们都变得比较谨慎。” 阎轶卿说。

实际上,这种人才流动减缓的势头,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虽然SARS导致IT市场冷清对人才“跳槽”起到了一定的冷却作用,但SARS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既如此,那又是什么在起主要作用呢?

如上所述,全球IT产业持续数年的“冷潮”,对国内整个IT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局外人看来,这个产业依然在高速增长,相对于其他处境艰难的传统产业,IT业仍是朝阳初升般的令人羡慕和企盼。但在业内,市场环境的恶化和利润的愈益摊薄,使得每一个人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企业经营利润的下降,必然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员工待遇的降低。或者应当这样说,是部分企业或部分员工的薪酬在下降,另有一部分企业和员工的薪酬减缓了增长速度。这是同处于一个产业当中相互间必然发生关联性影响的结果。

出于大家都很容易想到的原因,薪酬有所降低的企业主要是外企,而国内企业总体的人力成本则减缓了增长的速度。外企太和对IT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目前外企与民企和国企(同等岗位)的薪酬水平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几年前那种相差几倍的现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外企太和的调查,在软件初级人员的薪酬上,外企和内企的差距已经很小,当然高级人员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据一些业内人士预测,今明两年国内软件企业的薪酬水平都不会有太大、太猛的提升,一些初级人员的薪酬甚至有可能下降,而这又将影响中级人员的薪酬水平。

对于蓝领阶层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但中国的软件蓝领体制刚刚开始建立,众多企业依旧是中级人员占多数或者初、中级不分,基本上还不能看作是一个团体或阶层。再者,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行业、各地区的持续升温,也使得国内软件企业相对于国外同行们日子要好过的多,因此软件人才们大可不必有太多的疑虑。

三七开和二八比

我们之所以在这里首先提到薪酬,是因为薪酬对软件人才的流动具有很大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外企太和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人才流动,70%是出于薪酬方面的原因。朱文涛总监认为,人力资源的核心就是薪酬。

此话听来难免有些突兀甚至不顺耳,难道我们所尊重以至敬重的人才们就是那么的看重“钱”吗?当然不是!但从个人和企业两方面来看,薪酬对于前者既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更是自身价值的一种具体体现;对后者而言,薪酬在企业人力成本中占有最大的比重,而在软件企业里更是最大的成本和资产。

也许是觉得“薪酬即核心”的说法太直接了吧,作为人力资源部经理的阎轶卿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激励体系,而激励体系的核心就是薪酬。

薪酬很重要,薪酬也需要很好的把握。“定的低了不行,定的过高也不行,”朱文涛说,“企业需要了解整个市场的行情。”

外企太和是一家去年3月才正式成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但迄今已经做了三四十个项目,这样的业绩在“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咨询业里显得很是突出。不敢说这是他们选择从薪酬下手的市场切入点所决定的,但外企太和的薪酬调查报告销路的确很好,已经发展了600多个客户。有那么多的企业关注薪酬,无疑就是想知道本企业薪酬水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给一些重要的岗位确定薪酬价码。

这里为什么又特意提到“重要岗位”?因为按照企业经营的“28定律”,是20%的人做出了80%的企业效益,这20%就是企业的核心人才,而我们所说的“人才”也正是这些人,他们是企业的骨干和核心。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主管对这个20%要做到心中有数。“我当然清楚,”李兴旺很自信地表示,他并且补充道,虽然20%的人对企业非常重要,但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完全不重视其余的80%,否则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就没有人来做。因此,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面向全体的绩效管理和激励体系。

留人也要“挖”人

浩竹是一家成立近4年公司的猎头公司,无论在猎头行业还是软件业中都有一定的名气,用王长江总经理的话说,是因为“大家觉得浩竹能做成一些事儿。”不言自明,这个“事儿”就是“挖”人。

浩竹目前主要做高级管理人才的猎头,在此透露一条或许能让软件企业老总们睡不着觉的内幕消息:在浩竹公司的人才资源库中,可以找到80%的北京软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料。

浩竹之所以能在软件业中扬名,主要归功于――同时也是他们最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是――为国内某软件企业“挖”得一位美籍华人做总经理,年薪百万级。

王长江回忆,当时他们经过长时间搜索,确定目标为一美籍华人。此人1980年前后出国,在国外工作近20年,又回国工作了数年,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乐于为民族软件产业发展出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王长江说,他很庆幸能够发现并抓住这一点。

IT是朝阳产业,软件高级人才奇缺,因此几乎每一家猎头公司都把目光盯住了这一领域,有的猎头公司甚至表示,在他们的全部业务中,软件项目几乎占了50%。

猎头公司的目标一般集中于中、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某公司的Tonia小姐在发给我的Mail中写道:“通常在我们搜寻的(软件人才)职位中,高级人才占25%,中级人才占60%,一般人才占15%。”浩竹早期的业务中,软件项目占40~50%,整个IT业则占到了近70%。

虽然近年来猎头公司的形象已经有所改善,但在企业老总们看来还是有些可憎。当然,这种感情并不妨碍他们在急着用人的时候,也得去猎头那里求助。据我们了解,国内知名的软件企业似乎还没有那一家跟猎头不发生关系。而在软件圈里,通过猎头跳来跳去的“高人”也不在少数。

其实猎头的存在是人才市场化的需要,企业更应当关注的是人才为什么会流失。除去薪酬这个因素之外,如果工作环境不理想,人才也要流失;激励机制不合理或不健全,人才也会流失;甚至老总们一言一行的不适当,都可能导致人才流失。

然而反过来说,人才的流动并非完全是负面的。

“走人”未必是坏事

王长江做了几年的软件猎头,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这个产业进行了观察,感慨良多。2002年的时候,有一家软件企业委托浩竹寻觅一位副总裁,浩竹网站发出信息后,短时间内就收到了几百份简历。王长江在翻阅这些简历时,只要看到在1年或1年多一点以前刚跳过槽的,就扔在一边不做考虑,甚至也没有给他们回复。王长江希望借发表本文的这个机会说明一下事由,“你这么频繁的跳槽,那个企业、什么样的企业能留住你?我们做猎头的能放心吗?”猎头公司并不是把人送到就算完事,而是要跟踪服务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品牌”,王长江说。

最后,浩竹通过其他渠道找到一位曾经在用友做了7年,其后又在其他企业干过几年副总裁的人选,他虽然也跳过槽,但为人踏实稳定,能力也很突出。王长江认为这才是他们的合适人选。

在王长江看来,软件人才的高流动是因为整个国内软件业界的心态都很浮躁,即使是所谓较高等级的人才,“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导致我国的软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经不起风浪。

其他被采访者虽然也有类似的看法,但在说法上则要委婉的多。

天大天才是天津数一数二的大型上市软件企业,薪酬、待遇等方面在当地自然也是最好的,但软件人员的流动率依然达到了20%以上(包括企业业务调整导致的被动流动)。天大天才软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黎娟女士的看法是,软件从业人员的年龄轻、好奇心强,希望能到更多的地方(如北京)和企业转转,学到更多的技能,是流动的主要原因。

阎轶卿则认为,近年来互联网忽热忽冷非常大的变化,对人才流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国内大量的小软件企业速生速灭,也是推动人才高流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者,软件市场的发展变化很快,致使企业需要经常进行业务调整,这就不能不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使部分人才流动或流失。近来创智公司经营上遇到困难,业务因此做了相应调整,却导致业界出现这样那样的传言。创智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黄迎日先生对此表示愤慨,他说:“目前全国整个行业都面临低迷,企业经营成本太高进行调整是必要的……其他企业的也要调整,而且要比创智痛苦的多,但他们在内部捂住了。”

真实情况可能正如黄迎日所言,软件企业时刻都要关注市场的变化,及时作调整。实际上,在创智赖以起家的长沙研发基地,员工队伍一直很稳定。此次调整,创智北京公司的变动较大,原来的两支开发队伍中,做通用软件的保持不变,做行业软件的计划集中到长沙去。跨地区的调整,势必对一些当地人员的去向产生影响,对此创智采取了双向选择的解决办法。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适当的人才流动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益。朱文涛认为,“正常的人才流失很好,没必要刻意去避免。一方面,(人才流动)增强血液循环;另一方面,流失掉的不一定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保留住反而可能影响企业发展。”

“以人为本”再认识

在创智公司做了3年多的人事总监,黄迎日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软件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以人为本,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知识。以往我们只偏重于人,对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和管理不够,结果一些人的离开给企业造成(原本不必要的)损失。”

他的话意有所指,但因时间关系和电话采访(他当时在长沙),我没有更深的与他讨论这个问题,想来可能是一个遗憾。

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内软件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已基本建立起一些套路,初、中级人员的资源状况也有了较大的改善(这点可以从薪酬变化上看出来),同时整个IT产业的低迷使得人才流动的趋势减缓,企业间出于商业竞争目的的“互挖墙脚”事件有所减少。这些都使得企业能够稍稍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软件人才。

也许“管理人才”的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佐佑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的罗青华先生认为,软件人才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是不能被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所束缚的。软件企业的管理者实际是在从事一种类似于经纪人或导演的工作――把具有不同技能和特长的人(人才)召集起来,安排剧情、分派角色、调动情绪,保证一出戏的成功上演。

类似的话其实我们已经听的不少了,但真正实行起来却有不少的难度。

有一种现象很耐人寻味:自打有了“外企”这个名词,它也就成了跳槽者最向往、最集中的目的地。开始是因为钱,那时外企的薪酬水平比内企要高出几倍;其次是管理,外企比内企固然在管理理念上高出一筹,但也严格并严厉许多。近年来两者的差距逐渐缩小,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但外企对人才的吸引力却始终不减,这是为什么?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做的年头一般都比较长,在人才流动的急流中显得格外稳定。黎娟自天大天才软件公司成立就担纲人事主管,迄今三年有余;李兴旺在用友一做就是5年;阎轶卿在青鸟天桥也已经做了5年多,但她表示还应当做得更长。从他们身上,企业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