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1 15:41:15

语文作文材料

语文作文材料篇1

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实现“提能造峰”,以创新主体为抓手达成“倍增提质”,以创新人才为根本推动“集聚裂变”,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建设“生态高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公文材料写作语录素材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公文材料写作语录素材一

1.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转型升级,以背水一战的勇气捍卫蓝天白云,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加大生态保护。

2.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忧难,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创新思维增活力。

3.以忠诚之心接续奋斗,以务实作风接续奋斗,以创新思维接续奋斗,以奋进姿态接续奋斗,以过硬本领接续奋斗。

4.以创新平台为载体实现“提能造峰”,以创新主体为抓手达成“倍增提质”,以创新人才为根本推动“集聚裂变”,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建设“生态高地”。

5.以创新为“最强引擎”,以协调为“最足后劲”,以绿色为“最亮底色”,以开放为“最大活力”,以共享为“最终目的”。

6.以坚定的信仰为动力之源,以科学的理念为干事之先,以过硬的本领为进步之道,以执着的实践为攀登之梯,以经常的体悟为得法之要。

7.以雷厉风行的作风直面问题,以精干高效的作风狠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担当作为。

8.以冲锋的姿态闯关夺隘,以斗争精神勇敢迎接挑战,以顽强拼搏的劲头缩小差距。

9.以组织活力释放干部活力,以组织风气净化干部风气,以组织担当带动干部担当。

10.以时代担当扛起时代使命,以战略眼光考量战略任务,以非常作为成就非常事业。

11.以苦干为梯,才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以实干为桥,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

12.以系统化思维统筹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推进发展,以精准化落实保障发展。

13.以宽广的视野把握大势,以前瞻的思维谋篇布局,以务实的举措履职尽责。

14.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气魄奋勇搏击,以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意志苦干实干。

15.以决战决胜的劲头打好年度“收官战”,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开启“新征程”。

16.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以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

17.决定不了风向,可以调整风帆;无法改变事实,可以重塑观念。

18.以“一子突破”激发“全盘皆活”,以“一马当先”催动“万马奔腾”。

19.以改革作为定盘星,以改革作为主引擎,以改革作为先手棋。

20.以正能量为“原料”,以主旋律为“基石”,以创新性为“梁柱”。

      公文材料写作语录素材二

21.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22.当以奋斗精神作为压舱之石,当以奋斗姿态扬起前行风帆。

23.以“优秀”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出色”的标准对待工作。

24.以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以实绩实效检验初心使命。

25.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以格局优化促进开放提升。

26.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

27.以正面典型为“镜”抓示范,以反面典型为“戒”抓警示。

28.以思想教育铸魂,以能力培训强技,以手段创新增效。

29.所有困难都可以被战胜,所有上坡都可以被征服。

30.以沉稳的定力闯关夺隘,以精湛的本领融冰破茧。

31.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

32.以结果论英雄,以业绩为导向,以战报作答卷。

34.以苦干实干体现担当,以成果成效检验担当。

35.以高站位开阔心胸,以高觉悟真抓实干。

36.以燃烧生命赴使命,以奉献精神作贡献。

37.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闯出新路。

38.不以功劳自居,不以苦劳自慰。

39.以深入求真知,以深入求实效。

40.以快干赢进度,以多干抢时间。

公文材料写作语录素材三

1.学思践悟要更深入,监督保障要更精准,理念方法要更科学,自身建设要更扎实。

2.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冲锋在前,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问题要敢闯敢试。

3.我们都是“追梦人”,要敢于有梦、勇于逐梦、勤于圆梦;我们都是“赶路人”,要风雨无阻、风雨兼程、风雨同舟。

4.只要企业遇到困难,就要心底无私地为企业“排雷”;只要企业发展需要,就要心清如水地为企业“站台”。

5.在人生的低谷期,要保持“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在人生的瓶颈期,要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

6.要有“光阴迫”“从来急”的精进态度,要有“事思敬”“执事敬”的敬业精神,要有“结硬寨、打呆仗”的踏实精神。

7.掌握情况要细,分析问题要细,制定方案要细,配套措施要细,工作落实要细。

8.目标一经确定,就要排除万难去实现;任务一旦明确,就要全力以赴去完成。

10.要顶得住压力,咬牙坚持再坚持;要经得住考验,出心出力再出力。

11.向体制机制要新活力,向对外开放要新空间,向科技创新要新动能。

12.重要任务要亲自部署,关键环节要亲自把关,落实情况要亲自督查。

13.言传要说真经、讲实话、肺腑言,身教要站前头、打头阵、做到位。

14.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

15.理论武装的重要任务,理论学习的重要专题,理论培训的重要课程。

16.组织要为干部担当,上级要为基层担当,干部要为事业担当。

17.既要有战略谋划、顶层设计,又要有基层探索、高效联动。

18.既要有“谋定后动”的思考力,更要有“谋定快动”的执行力。

19.组织领导要有方,工作安排要有序,政策落实要有力。

20.该争的机遇要争,该啃的骨头要啃,该闯的险滩要闯。

      公文材料写作语录素材四

21.办文要反复斟酌,办事要滴水不漏,办会要周密细致。

22.成就梦想,需要蓄力驿站;创造精彩,需要累积空间。

23.责任要更实,作风要更硬,氛围要更浓,奖惩要更严。

24.既要有“大处着眼”的格局,也要有“小处着手”的态度。

25.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

26.信念要再坚定,作风要再过硬,先进要再奋进。

27.执行要更坚决,方法要更科学,作风要更硬朗。

28.理解改革要实,谋划发展要实,落实工作要实。

29.战略要任务化,任务要项目化,项目要责任化。

30.政治上要坚定,理论上要清醒,行动上要自觉。

31.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

32.只要奔跑就不会遥远,只要奋斗定会精彩。

33.两道大题要一起答,两个责任要一起扛。

34.工作要推进,难关要攻克,风险要防范。

35.要“打地基”,要“垒砖头”,要“精装修”。

36.发展的短板要补,历史的欠账要还。

37.站位要高,格局要大,落点要实。

38.督要督在实处,查要查到要害。

39.既要开局漂亮,更要全年精彩。

语文作文材料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材料;作文;写作

现阶段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材料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材料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一方面材料作文写作并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宽泛,另一方面也比一般的命题作文更加自由。但是,现阶段在初中材料作文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材料作文水平。

一、初中语文材料作文教学现状

1.初中生材料作文写作积极性不高

现阶段大多数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态度较差,整体写作水平不高。在语文作文课上,初中生只是根据教师所给的材料进行硬性写作,其写作目的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消极的态度,使得他们在语文作文课堂上,所写的文字质量较差,语言表达经常出现词不达意的问题,缺乏真实的情感表露。如,他们对于教师所提供的参考资料往往不是细心地思考,而是随意下笔,对文章的结构和将要表达的主题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导致很多学生的作文前后逻辑性较差,离题现象较多,文章内容模糊不清。

2.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落后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材料作文写作课堂上语文教师往往按照某一固定的写作模式要求学生,这就使得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在选题、立意、结构安排上存在很大的雷同之处,语文作文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作文写作更加程式化、模式化。这种教学方法,与教师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具有重要的关系,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创新思维的培养,将作文教学简单化,而这种教学方法在无形中扼杀了初中生的写作兴趣,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3.初中生材料作文的审题失误较多

在材料作文写作中学生必须准确把握材料的主题,但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材料内容的详细分析,而只是在浏览材料的大体内容之后,就急于动手写作,没有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中的暗示性词语,以及命题者的意图,最终导致所写文章的立意较浅,甚至偏离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出现离题的问题。加之很多学生在作文写作时,不提及材料中的内容,忽视了对材料内容的灵活应用,最后导致整篇文章没有主旨,没有自己的观点。

二、初中语文材料作文高效写作策略

1.注重积极的鼓励和评价,提高初中生材料作文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意识,营造一种热爱写作的班级氛围;在教学中把写作教学与娱乐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娱乐中形成对生活表达的兴趣,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完成相应的写作要求。此外在材料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的作出明确的评价,对于优秀的作文应该赞美、表扬,认真修改、批注,对于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对不足进行指导,给予鼓励,让学生增加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2.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材料作文写作中有话可说

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时应该结合现实生活实际,让初中生从生活中学会自我感知,并用自己的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达,激发初中生表达的欲望。所以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能一味地盲目开展教学活动,布置的练习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纵向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把作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一定的感悟,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便可以有话可说,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审题,增强初中生材料作文的立意深度

在材料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审题是确保材料作文质量的第一步,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读材料,以准确把握材料中的主题含义,对于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注重分析,概括材料中的暗示性意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含义。此外还要注意对提供材料的应用,一方面不能照搬材料内容,导致文章中经常出现内容牵强附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不能出现文章中毫无资料的现象,而是要做到灵活应用,注意明引与暗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材料的角度出发,注意开阔思路。为此,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加强阅读,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确保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有话可说。写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阅读量的增多和知识量的丰富,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

在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做到正确审题,增强立意深度,并提高所应用材料的新意,以不断提高初中生的作文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语文作文材料篇3

在材料作文的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深化对于学生审题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具备从材料中提供核心信息,并且透过对于材料的深入分析来找到合适的立意点的能力。材料作文的审题可以有很多切入点,可以透过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或关键字来把握材料的核心;也可以由果溯因来分析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还可以透过对于材料的对比提炼材料的主旨。这些都是很好的审题立意的方式。 

【关键词】 

高中 新材料作文 审题 思维训练 

材料作文是高中语文作文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作文训练的类型也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在材料作文的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深化对于学生审题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具备从材料中提供核心信息,并且透过对于材料的深入分析来找到合适的立意点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确定正确的写作视角,并且能够对于相关问题展开更为深入的剖析。 

一、抓住关键句,把握材料主旨 

材料作文的种类十分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有一些不一样的侧重点。对于有的材料,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很好的捕捉到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这些往往是揭示材料主题的核心,也是让学生准确立意的参照所在。教师要让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后能够准确提炼出材料的内涵,并且很好的把握住材料的主旨。这样才能够为文本的立意的确定提供基础,和也是让学生的文章主题明确的教学过程所在。 

示例: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很羡慕,于是开始模仿,想学鹰抓羊。有一天,它看到牧羊人带着小孩在放一群羊,它也像鹰那样飞下来抓羊。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小孩说:它也很可爱。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有趣,然而,想要透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来清晰的把握材料的主旨,这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对于这段材料学生在阅读完毕后要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关键句,这是把握材料主旨的根基。不少学生能够意识到这段材料的核心在于牧羊人所说的话“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然而,如何进一步对于这个关键句展开剖析,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引导。对于这类材料作文而言,通常需要经过“抓”“圈”“划”“问”这四个审题步骤,可以分析并从中抽取乌鸦结局的本质是“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这也是牧羊人所说的话的内在含义。于是,材料的主旨得以确立,学生便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立意点,进而选择写作的主题与方向。这样才不至于偏题,才能够让学生写出质量更好的文章。 

二、由果溯因,分析材料逻辑联系 

对于那种有着一定因果关系的材料而言,在材料阅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由果溯因的能力,要让学生理清材料内部的逻辑联系,这样才能够把握住材料的主旨与内涵。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是故事性的,容易读也容易理解,有的材料较为隐晦,表达的主旨不是那么容易被揭示。对于这类材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能够由果溯因,展开对于材料的深入剖析,并且挖掘其中的一些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够找到材料想要表达的核心内容。 

示例:三国时,诸葛亮率蜀国大军北伐魏国,司马懿认定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故闭门休战。诸葛亮多次设计引诱,甚至派人送去一件女人衣裳侮辱逼战,司马懿依然按兵不动,强压怒火稳住军心。相持数月后,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悄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因对一果的因果关系型材料,在审题思维训练上,除了要具有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外,还需有发散性思维。这个材料中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推敲,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对于这类材料要培养学生多想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几个问题,这往往能够帮助提炼材料的核心观点,这也是学生应有的立意点所在。 

三、对照比较,找到准确的立意点 

有的材料作文往往会给学生提供多段材料,这些材料中看似没有太直接的关联,然而,其间的内在联系却很值得挖掘。对于材料中内在联系的剖析,以及透过对于材料的对比,这会帮助学生发掘到材料主旨上的相似性,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提炼核心观点。在这类材料作文的练习时,让学生仔细分析材料,并且提炼不同材料所表达的相同的主旨是关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找到准确的立意点,进而更好的进行文本撰写。 

示例: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例子却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学生如果仔细阅读就能够发现,这两个例子都告诉了我们由现象所带来的思考,并且沿着思考对于某个具体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究,直至最后取得卓著的成就,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常见模式。这两段材料让我们感受到偶然的发现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挖掘与探究价值,只要锲而不舍对于一个问题展开钻研,最后都会有很好的收获。 

【结 语】 

材料作文是高中语文作文中非常普遍的一种形式,在材料作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思维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材料作文的审题可以有很多切入点,可以透过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或关键字来把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握材料的核心;也可以由果溯因来分析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还可以透过对于材料的对比提炼材料的主旨。这些都是很好的审题立意的方式,灵活的利用这些审题模式才能够帮助学生找准文章的立意点,进而写出质量更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1】程倩. 从新时期高考作文看中学语文教育的美育走向【D】. 东北师范大学,2010 

【2】赵博. 从人文关怀的视角看高中作文教学【D】. 东北师范大学,2010 

语文作文材料篇4

一、常规管理,将班主任工作进行到底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言行身教的作用。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遵循“严要求,高标准”因为制度是保障,就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另外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心理及年龄的特点,对学生具体学习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他习惯的养成,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管理上,不忽视,不放松,各个方面都严抓、狠抓,卫生上坚持检查,角角落落,点点滴滴不可马虎,让学生做到我不丢,我来捡,从而使整个校园都干净整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一份舒畅的心情。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站如松,形如风,坐如钟,队伍时时整齐,有气势。宿舍要求洗刷,行动迅速,地面干净,床下整洁,饭堂更是做到不浪费。要求人人遵守教师纪律,做到一纪律三遵守。总之,要用多心,勤观察,严要求,这样才能搞好管理,让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是人生一个美好的开始。

二、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课堂教学时,要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以愉快的教学方式为主,不高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教材教研,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并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课使我明确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语文课怎么讲怎么教。

4、在作业本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个别学生批面改,重在订正,认真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困生投入课堂

1、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的不同的风格,不搞满堂灌,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要生活化,课文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导入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生活化,让学生易学易懂,针对课堂上个别不积极的学生,我们不应批评而要多给予鼓励。

3、针对学困生,积极开展小组互助的学习方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努力,通过鼓励和表扬,让小组里面的优等生自愿帮助差生。

总之,要努力实施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敢说敢为,引导学生能说会做,不断地促进学生,是差生不断进步,优生更加优秀。

四、深入生活,关爱学生

孩子很小就离开父母,身为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二个母亲,对孩子要倍加关爱。天冷了要孩子及时加衣,值班时帮孩子盖好被子,生病了带孩子去看医生等等,要真正深入到学生当中,真情付出,爱的呵护,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享受到“慈母”的疼爱,把校园变家园让家长放心,八十爱化母爱,让亲人放心,融亲情与管理,让孩子开心。

五、课堂的巧妙驾驭

语文作文材料篇5

那么什么是“新材料作文”?它的“新”又表现在哪里呢?依据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余闻先生的说法,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材料’与‘题目’相比,‘材料’更贴近生活的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从而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这种命题形式之“新”,主要表现在:“旧材料作文”所写作文的主题、内容甚至文体都必须与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一致,必须用好所给材料;而“新材料作文”则吸收了话题作文的优点,“三自”原则给了考生更多的自由和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不过,与话题作文不同的是,它把话题隐含于所给材料之中,这就促使考生把关注的焦点由“话题”转移到材料的“含意”,使高考作文更贴近生活,更贴时写作的实际。

综观近三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不难看出这种命题形式的基本走势:

一、从命题材料的形式看,其类型将日趋多样化

近三年命题材料的形式,有寓言故事(2006年甲卷老鹰与乌鸦、2008年老鹰与幼龟)、媒体材料(2006全国乙卷关于读书的网上调查)、图画材料(2007年全国甲卷“摔了一跤”)、现实材料(2007全国乙卷丛飞事迹和新课标卷法国化学家成功经历、2008年全国甲卷抗震救灾和新课标卷母女的三次养鸟经历)等多种。本着“稳中求变”的原则,高考作文中必然会出现更多的类型。刘国良主编的波波鸟名师大讲堂《高考材料作文第一解读》就将“新材料作文”分为寓意型、诗意型、象征型、图文型、思辨型、感悟型等六种,可供考生复习时参考。

二、从命题切入的角度看,高考作文命题仍然会朝两个方向掘进

一是引导考生关注外部世界及其与人类自身的关系问题;一是引导考生反观自身,改造内部世界,重塑自我形象。

就第一个方向而言,作文命题必然会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很难想象,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将来能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考作文必然要承担起重要的的导向作用。2007年全国甲卷“摔了一跤”,这个命题涉及的决不仅仅是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么简单,这里涉及的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而且是应该引起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关注的青少年的成长教育的大问题。2008年全国甲卷“抗震救灾”,这是一段时间内,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无须赘述。因此提倡考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学校、家庭、社会发生的变化,特别是要留心身边的人和事,真诚地与人交往,热情地帮助别人,乐观地面对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同时,要时常看看电视报纸,关注时事动态。正所谓“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考生要认真地积累鲜活的生活素材,因为只有生活才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啊!当然,也要广泛阅读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如果能把从读书中获得的间接经验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相互阐发印证,那就更好。

就第二个方向而言,作文命题一方面必然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如2006年甲卷“老鹰与乌鸦”直接涉及模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2007年新课标卷法国化学家成功的范例,向人昭示创造、机遇与执着的关系。

另一方面注重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素养,如2007全国乙卷丛飞事迹的材料,给考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是丛飞无私救助贫困学生,另一方面是受助学生“没面子”的“埋怨”;一方面是大学生忘恩负义的逃避,另一方面是小学生知恩图报的捐献。在这强烈的对比下,命题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倡导无私奉献、知恩图报,批评自私自利、忘恩负义。考生如果思想道德不高,人格不健全,很难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觉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肩负起“育人”的重任。要教育学生把“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文章决不仅仅是“作”出来的。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教自己的儿子写诗时说过这样的话:“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工夫”我想就是踏踏实实生活,认认真真做人,广泛地积累生活,积累感悟,积累情感,博览群书,狠下一番“长期积累”的工夫。古人论诗强调“诗言志”,“诗穷而后工”,道理也在这里。至于“诗内的工夫”,我想最多也只能占到三分。

目前考生作文存在严重的华而不实的现象。究其原因,我想,是考生割裂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认为文章就是“作”出来的,只要记一些好词好句,临时抓来用一下,装点一下门面,给阅卷老师造成一个“有文采”的假象,就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其实,2007年考试大纲作文部分早已经将“词语生动”“文句有意蕴”分别改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说明研究人员对纠正这种错误的作文倾向所作出的积极努力。但这并没引起考生的普遍注意。这就要求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教育他们坚持“以我手写我心”,努力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更贴近我们写作的实际,更符合作文命题的趋势。

三、从命题的要求看,仍然是限制中有开放。限制在逐渐减少,切入点将更多

近三年的作文题目,也体现了全国卷“稳中求变”的原则。在这三年中,作文的核心要求没变,即“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过,2006年的“全面理解材料”的要求,在2007年和2008年却被取消了。这说明作文的限制在减少,不再强求综合材料的所有信息,不再强求“全面理解”,只要围绕材料“含意”选取一个角度立意就行。这就意味着给予了考生更多的自由。

与限制减少相应的是考生立意的切入点更多。例如,2008年新课标卷母女三次养鸟经历的材料,可以选择的大的角度就有慈善、环保、爱心、放生、自由等,而每个角度都可以得出多个立意角度,比如“慈善”,就可以得出“莫让慈善变了味”“慈善不需要刻意的形式”“关爱生命是最大的慈善”“借慈善之名牟利让人不齿”等子项。

语文作文材料篇6

对于市场上和网上琳琅满目的英语阅读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归类。例如我们可以把英语文字材料分为原文文字作品和非原文文字作品。狭义的英语原文文字作品一般指英语国家真实社会活动中产生和流通的英语文字材料,如英语国家的报刊、杂志、图书、资料、文件、书信等,这种原文文字材料一般都由英语母语人士写成,供英语母语人士阅读。而广义的英语原文文字作品则包括所有不是专门为了英语学习创作的英语文字作品。另外,我们还可以把英语文字材料分为文学材料和非文学材料、书本材料和生活材料、规范材料和大众材料、经典材料和当代材料等。

从我们日常教学中采用的大量阅读材料来看,这些阅读材料呈一种由非原文文字材料向原文文字材料发展、文学材料向非文学材料发展、书本文字材料向生活文字材料发展、规范材料向大众材料发展、经典材料向当代材料发展的趋势。因此,总的趋势是由一元化材料向多元化材料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谨慎的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上面的文字材料越来越多地进入英语学习者的生活。这种超文本的文字材料正在加速度地冲击甚至取代传统纸质文本的文字材料,而网络文化中的各种观念、价值、思想等也借助超文本这个载体,日渐影响着中国网民,而这些网民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英语学习者。

二、如何合理选择阅读教学材料的原则?

在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进程中曾有过教师不需要选择阅读教材的时期,其原因就是教材全国统一、方法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一。这样的历史时期已成为过去。如今,在改革开放日渐深化,国际合作越来越紧密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育正在快速发展。凭借原来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怎么才能更合理的帮助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呢?我认为,选择阅读材料应该遵循七大原则:难易适度原则、多多益善原则、内容适用原则、多样性原则、语言真实性原则、成功性原则。以下我将对这七大原则分别加以说明。

(一)难易适度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确保阅读材料的难易适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阅读材料太难,会导致大多学生读不懂,必然给学生带来挫折感,久而久之,受挫感就会演变为气馁、失望、自卑,最终导致学生慢慢对英语阅读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但如果阅读材料太容易,学生一看就懂,没有丝毫挑战性,时间一久.学生对教师组织的阅读活动就会不屑一顾,也同样会失去兴趣。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材料不宜太难,也不宜太容易,难度适中为好。何为难度适中?对于这个问题,Krashen与Terrel (1983)的回答最为经典,他认为,比学生现有水平稍高一点(按他的表述就是Interlanguage+l)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是难度适中的学习材料。

(二)多多益善原则。如果说从质的角度来衡量,阅读材料应该遵循难易适度的原则的话,那么从量的角度来考量,阅读材料就应该以多多益善为原则。如前所述,英语是语言的学习,那就注定是一个漫长的量的累积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完成从语言学习理解到语言应用的转化过程,语言学习是一个典型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过程。事实证明,学生只有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才可能积累足够多的语言知识,掌握足够多的语言技能,形成足够多的语感,最后达到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水平。

(三)内容适用原则。该原则指英语阅读材料的内容应该适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只有当阅读材料的内容是多数学生关心的、喜欢的、有兴趣的,而且对他们又是实际有用的、符合他们现在或将来的需要的,学生才可能专心致志地去读。 (四)多样性原则。这一原则指英语阅读材料应该是多样性的,包括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内容上的多样性。从形式上要变换体裁,从内容上要变换题材。比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各种需求,选择适合多数学生喜好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童,这些文章既要包括科学人文地理,又要涵盖校园生活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题材。

(五)语言真实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阅读材料所含英语语言一定要尽可能规范和地道,符合英语国家的英语用法。有人认为,英语学习应该从非真实性材料慢慢过渡到非真实性材料与真实性材料相结合,最后才是选择完全的真实性材料。而事实上,在英语学习初期,就可以采用原汁原味的真实材料。个人认为,我市这几年《典范英语》的引入是一个很成功的举措。它既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创作了一个又一个引人人胜的故事,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发展,制定了分级的阅读。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套丛书的选材均为名家执笔,语言鲜活生动、地道有味、深浅适宜。

语文作文材料篇7

那么综合材料绘画在其语言体系上呈现出哪些形态呢?

首先,综合材料绘画在语言上首先体现出来的是对“物”的形态、属性及语义的理解认识和重新建构,是对各种物质材料在进行艺术创作中功能和价值的再认识。任何的物质材料其本身都是具备两种内质的。一个是物质本身具备其作为物的形态和属性,这种形态和属性也就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表情”,即它的材质感。这是它作主体语言参与到画面组构上的最重要特性。二是物质所具备的物的语义,也就是其作为材料存在而具备的文化积淀。物质在存在的过程会被其所存在的文化环境赋予的相应文化内涵和精神指向。我们单纯地看木头、土、乳蜡、油脂、钢铁、水泥、玻璃等物质材料时,会因为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区分开这些物质材料具有的冷暖特性。在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中,物质材料正是依托其本身的“物”性和所承载的文化内质与绘画者赋予的精神相结合,来实现着物质与精神的对话。在这过程中,艺术家对材料的物质材料的敏感度和对物质材料的属性性能的把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家克拉斯和布罗克迈尔就是选取了金属铁板材料进行创作,他们利用铁板材料的不透明、可腐蚀、色泽突出等特性,通过铁板的自然锈斑和制作出的画面痕迹相结合,表达出了他们的一种庄重、深沉的生命体验。而博伊斯在作品《动物脂》中,则用毛毡和油脂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他正是利用这种材料毛毡和油脂本身就具有暖性的物性特征来完成他的艺术构想的。画家朱进在他的《时光》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不断的运用黄色土、五色土和褐色土等土质性材料来完成他的艺术作品。他利用土质材料具备的与人天生就有亲和力的物质属性来实现着自己的艺术诉求,画面上,“土”所独具的材料属性和文化内质成了画面的主体语汇,观看者面对画面所产生的内心触动几乎都来自于这些涂抹、堆彻、龟裂在画面上黄褐色土料。

其次是综合材料绘画的艺术语言呈现为一种媒介的综合运用状态。不同媒介的综合使用为综合材料语言体系的拓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由于不同的物质材料之间是无法融合的,正是由于多种媒介的参与结合,才使各种材料在碰撞冲击之后产生了流动进而变得亲和起来,达到了一种不同材料冲撞后的平衡,我们才会感觉到材料所形成的艺术张力和精神的升华。艺术创作者们正是通过使用众多的特定媒介,来完成其内心特有的生命关注与体验,我们可以从众多艺术家的创作中得到体会。法国画家简•杜布菲在材料的使用上可谓是多种多样,他把泥土、沙子和其他材料做成厚厚的有颜色的基底,并且一改用色彩进行绘画的形态,使用沙砾、海绵屑、木板等材料进行制作,通过在这样的画面上作画,画面上经常出现的是斑驳的色痕,各种奇特的形象就是在这样的基底上浮现出来的;作为西班牙非定型绘画大师,安东尼•塔皮埃斯在大量的艺术创作中把抽象表现主义和材料语言进行了结合,在画面上,他大量使用大理石粉、沙子、粘土、纤维等材料进行各种综合材料创作,在具有浮雕感和丰富肌理的画面上采用刮、割等手段创造出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语言面貌;而作为二战后的德国艺术家基弗具有深深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他把现成的物质材料和媒介进行整合,并保留材料的符号属性,在作品中完成了物质材料在视觉上的解读和喻示。干裂的泥土、残破的废墟、荒芜的大地充满着他那巨大的作品中。他把钢铁、铅、沥青、灰烬、纸、石头、植物、油彩、油墨、沙土、丙烯、水泥等等综合物质和综合材料运用的画面,画面上材料与媒介不断的进行着反复堆砌,观者在视觉上就能感觉到作品上物质的重量感和可触摸感。在作品《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中,两个高大的书架上陈列着用腐蚀制作过的铅皮作成的一部部敞开的巨大线装书,强大的视觉震撼力撞击着人们的眼睛和内心,来描述着德国的历史和磨难。德国的另一位艺术家伊米尔•苏荷马则是从物质的无形状态中寻求另一种表现手段,他把浓稠的黑色沥青直接铺撒在经过制作的厚实画面上,在他那泥土般的背景下,黑色的线条深沉奔放,在画面上形成了极具生命感的张力,从而脱离了材料的制作性转而进入到一种写意的境界。

再次,综合材料的语言运用经常表现为一种对文化的借用与转换。文化的资源是艺术赖以发展的土壤。在整个文化资源中,既囊括着自然资源也包括着精神资源,当自然资源和精神资源能够在艺术家的创作中找到对应时,材料与精神就会形成了一种互动和互通,从而完成了艺术创作者与画面、观看者的一种对话。对传统文化进行借取和转换是很多材料艺术创作者的共同取向。在艺术家蔡国强的一系列的火药爆炸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艺术家本人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种借取和转换。他将火药和颜料铺设在画布上点燃,画布在爆炸后形成了痕迹,在整个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他寻求火药这种媒材的材料属性和这种媒材的中国文化性的融合,在点燃火药同时,他也在点燃一种博大恢宏的文化力量,作品在此时成为了将这种中国传统材料转换成了一个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开展对话交流的符号客体,让观看者能在画面上感受到来自中国古老文化的震撼。在艺术家徐冰的作品《天书》中,我们感受到的更是艺术家对传统的文化资源的巧妙的借用。作品《天书》可以算是对我国汉字进行的最彻底最激进的解构,他所书写的“汉字”中,所有的文字都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在经过传统木板印刷技术进行印刷和装订,真可算是一次对中国最有力的书写汉字的彻底颠覆。而与徐冰的天书相对应的另一个代表艺术家吕胜中,则是对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剪纸艺术”进行了借取。他将民间传统的剪纸语汇加以提炼,创作并利用一个“小红人”的符号形象进行艺术创作,吕胜中通过剪纸这项技艺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回归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转变为了一种能够进行深层沟通的媒介,成为了其与社会、与观看者对话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的东方文化精神积淀,从传统文化入手,寻求传统媒介材料与当代精神的融合交流,成为综合材料艺术创作的一个有效手段。

另外综合材料绘画在自身语言体系的建构上则更加强调语言的偶然性和实验性、观念性和精神性。综合材料绘画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性为主要创作方法的视觉艺术,它对所有物质材料认识和运用都是一种实验性的探索。因此作为综合材料艺术的创作者,为了有效利用物质材料,传达自己的艺术诉求,就要对不同物质材料的语言属性进行反复梳理、归纳、再认识,通过不断的实验运用,才会使物质材料能够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因此这种不断的艺术实验性就成为了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在技术探索和实现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物质材料应用的无限可能性为其艺术语言的形成与建立提供了无限发展的可能,这也就使其语言的形成具有了极大的偶然性特征,偶然性便成为了综合绘画材料语言形成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激发大脑的各种发明,是让人们观察断壁残桓,未息的余烬,以及斑石、云朵和土块,因为这些不规则的“偶然性”形态中能使人产生奇妙的发现,使艺术家进入一种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想象力就开始在那些墨点和不规则的形状中施展魔术,而同时这些形态又反过来帮助他进入一种朦胧的虚幻状态,使艺术家的内在视觉得以投射到存在的事物上。”(达芬奇语)[2]在综合材料绘画创作过程中,正是依托这种给人充满想象空间的偶然特性才会使创作者能够把握住画面形成的那些具有美感和抽象意味的“迹象”,并对这种“偶然之象”进行重新的选择组构,把那些具有视觉美感和冲击力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新的视觉审美趣味。实验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而成为了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品质。其次,在材料的运用上,绘画者更加强调材料所具有的观念性和精神性,更加注重这种精神观念同物质材料的结合与对话。其实物质材料其本身是不具备精神性和观念性的,是绘画者在艺术创作的实验过程中,对物质材料进行了分析、梳理、认识、运用和转化,并在画面上赋予其一定的精神内涵,从而使物质材料成为了创作者精神诉说的载体。创作者是把材料在经历过时间和特定文化沉积后所形成的那种神秘“物质”不断进行挖掘,并把这种“物质”当作传达精神与观念的载体在画面上直接呈现,这时的物质材料便因为精神的存在而具有了全新和独立的审美价值,物质材料所蕴涵的特定文化暗示便穿透材料而传达出来,材料的精神便在画面上得以提升和彰显。

语文作文材料篇8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锻炼与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任务,阅读和写作是学习初中英语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考验语言掌握水平的重要方式。阅读和写作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才能掌握写作的素材,也只有熟练写作才能剖析阅读材料的本质,因此对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模式的应用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英语运用读、写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模式是指英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阅读和写作在英语教学中是两个互相促进和辅助的板块,其可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在阅读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有意识地渗透阅读技巧,将语言结构的分析、英语知识的传输以及写作能力的技巧与培养系统地融合到一起,可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提升阅读的能力。读、写模式的展开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和写作的统一观念,在拥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上可有效地开展书面表达,同理在熟悉文章写作技巧后可有效地展开对其他文章的理解。

教师通过借助阅读材料进行内容、语言和形式的分析后,让学生进入领域阶段,在对语篇分析后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连贯手法,进而进入到吸收阶段展开实践即写作环节,学习运用吸收到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手法,并且通过写作实践达到转化阶段,激发对阅读的兴趣,在读写一体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的特点,逐步提升其读写能力。在展开读、写教学模式中,要注意加强词句和语言的分析,通过整体系统的分析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写作的信息,提升自身的视野和建业,积累写作的经验,在与作者的情感互动中不断思考和学习。在写作中发挥自身培养的思维意识,运用学习到的语法规则和语言技巧表达自身的见解和感情。

二、在初中英语开展读、写教学模式的建议和方法

1. 把握课内阅读材料,精读精学

人教版课内阅读材料丰富多样,通过对课内阅读材料的重点讲解和精细阅读,让学生逐步了解新的词语、新的词组以及基本的语句,进而在阅读材料中展开阅读技巧和基本写作技能的培训。课内阅读材料一般均有较强的代表性,可分析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结构,逐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深意,再通过进一步思考找出文章中心思想,清楚如何围绕主题展开叙述,合理构建文章组织架构等技巧。课内阅读材料所蕴含的语境非常丰富,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精细阅读进行猜测和推理,在熟悉已知的词语基础上依据词的结构和语境推断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而挖掘阅读材料的深意。例如在人教版8年级下册Unit2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中Section A的3a中的阅读材料Students Who Volunteers,通过Mario和Mary两位主人公的志愿者工作分析感受其价值和快乐所在,进一步学会如何表达自己所从事志愿工作的爱好和情感。

2. 阅读后,进行有意识的写作锻炼

由于读、写教学模式的一体化促进作用,教师应当引导在学生阅读和感受后进行写作锻炼,既加强对阅读材料的深化理解,也可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写作锻炼的模式可分为复述、仿写、缩写、改写、续写和读书报告等。复述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后,依据自身的理解组织语言表达文章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基础上灵活使用语言;缩写是掌握学生领悟归纳和总结的技巧,用简练的语句在不改动文章本身意图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从而增强对文章主旨的分析;仿写可让学生依据阅读材料的表达模式和结构组织,通过自身的思维和思考独立写作,既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对阅读材料展开进一步想象和扩充,例如阅读材料Students Who Volunteers,在清楚了解Mario和Mary的志愿者工作内容后,可按照文章形式写写自己做Volunteer的工作,或者自己想从事的志愿者工作。

3. 扩展学生阅读的视野,促进写作技巧发展

英语读、写能力的掌握不能仅局限于课内学习,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其写作技巧的培养还应当扩展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有意识地阅读广泛的课外英语材料,才能充实自身。大量的阅读可让学生接触多种题材、多种文体和多种表达方式的文章,进而逐步扩大自身的知识容量,融合多面的信息和丰富多样的观点,形成自身独特的意识和见解。此外,还可以依据不同文章的词组和语句结构学习巩固更多的知识,不断积累自身的知识进一步促进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知到课外阅读材料的重要性,进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材料。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寻找一些最高的山、最长的河等相关读物,从而了解更多的知识。

语文作文材料篇9

关键词:政治材料;语文学科;政治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40-02

初中政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与其他各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政治也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课程。政治教学要求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与时俱进,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政治试题是很多学生比较头疼的,尤其是政治材料分析题这一占测验试卷总分分量重、被多数省市采用的、开放性试题题型,成为考验学生的难关;材料分析题是一种对已给出材料(时政、社会热点)进行分析、理解,再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观点、原理)对材料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说明的题型,偏重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有的学生尽管把书本上的基本知识记得很熟练,可是一遇到问题就不知该如何下笔分析。

一、政治材料分析解题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维局限,往往无话可答。不少学生对材料能够理解,理论观点都懂,但是要付诸语言时,却无法顺畅地组织语言、表达思想,导致无话可答、无法作答。这种“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现象,让学生对政治学习充满无奈感。二是角度僵化。部分学生在材料理解与分析方面往往只局限在个别的理论之内,不能结合生活实际、自身感受、综合各个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地理、信息技术等来多角度看待材料所表达的现象,分析解答容易陷入偏执而不够理性。三是认识不深,分析难以到位。部分学生对材料所体现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求认识不深,一些学生缺乏对材料所揭示现象的背景的了解,对材料提及的典故与传说不熟,对政治教材里的原理理解也不够,导致所做的分析过于粗浅,与所学原理也相距甚远,生拉硬套,缺乏条理性与说服力。

二、语文学科知识在初中政治材料分析解题中的运用策略

语文课程的核心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语言和文化素养,尤其作文教学是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语言能力的综合培养过程,对提高学生知识的调度能力、自我感情表达等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针对政治材料分析解题中容易碰到的问题,解题中有效运用语文学科知识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解题水平。

1.利用语文学科知识增强表达技巧。语文学科除了教授词语、语句知识之外,也通过多样化的训练力求锻炼出学生的语感、语句理解、语言表达水平;政治材料分析解题中要应用语文学科知识来增强表达技巧,达到准确表达、语句契合情境需要、语言富有表现力的目的,提高解题水平。以材料一为例:为了配合全国资源节约活动,某校决定组织一次以“节约资源”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请你帮助完成任务:为这次活动拟出至少两条宣传标语。这则材料的解答对学生的表达技巧要求很高,宣传标语的表达一般要求朗朗上口,大众化,容易读;更关键的是宣传标语要契合“节约资源”的主题,对学生的语句理解与语句创造能力要求颇高。学生利用语文知识技巧无疑对答题有很大的帮助。

2.多角度出发,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就像很多学科一样,语文学科也是包含经济、历史、数学、艺术等等学科的综合性科目;在语文学科领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将涉及的多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通过多个角度来观察与分析事务。在初中政治材料分析解题中的运用语文学科知识,就要以发散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出发,来分析某一种事物、衡量某一现象,增强分析的辩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能力。以材料二为例:科技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的一股新兴力量,风靡全球的苹果手机被誉为神一样的创造。请问你如何理解:“智慧和创造力在劳动中起主导作用。”在语言世界里,对智慧、创造性这两个事物有着浩如烟海的描述与表达;生活当中,作为“智慧和创造”代言物的科技也渗透到了各个领域。

3.利用语文学科知识加深对材料的认识。读懂材料,对材料要有整体的把握和细致的梳理;读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才能有的放矢。语文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的窗口;语文学科的重要工作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分析能力,掌握概括文段中心思想,分析文段的要素,评析文段涉及的人物与事件,赏析文段的精彩文学表达手法及效果。利用这方面的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理性看待事物的能力。

语文作文材料篇10

1. 加强阅读指导,以读促写

人的情感大多是间接来的,真正从个人生活中真实体验到的情感是有限的。因此情感的积累还需另辟蹊径,指导学生阅读、欣赏名著佳篇是个好方法。学生阅读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阅读内容认知、体会、感悟、消化、吸收,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随着阅读的不断丰富,不断扩展,在认识规律的制约下,逐渐形成对各方面、多种体制、多种样式的较为完备的语言库存结构,学生的主观情感与作品情感就会产生共鸣,从而产生艺术情感的真实体验,形成协作情感的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点对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进行创作探索的技巧以及对创作规律的把握。也就是说,通过阅读,积累的内容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深入,可以使学生对作文由个别的知识性积累上一般的规律性把握,从而促使作文向着“真情实感”健康发展。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本方案要求上虽有一定的难度,但灵活易行,操作性强,切实有效,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对作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整体参与性较强,有的学生甚至由此喜欢上了作文。课堂上的即兴写作,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人人动手,且加快了完成速度,作文质量也明显提高。社会实践作文学生兴趣盎然,并能注意到进行细致观察,抓住重要的、最能突出事物特征的地方来写。日常命题作文,学生逐渐养成了从自己的生活和体验中来选择材料的习惯,初步学会如何根据自己作文的主体的需要来选择具体的材料,以及如何详略得当的安排和使用材料,写出来的作文一天比一天“靓”了。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带动了维吾尔语语文成绩的上升,使学生的维吾尔语语文课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 积累材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

写作文要有材料,即要有生活材料,也要有语言材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培养学生积累材料是作文训练的首要任务。训练学生在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中积累材料。首先老师要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事、物,要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在学校里、家庭里观察新人、新事、新气象,还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春游和秋游活动,让学生到社会环境中去观察各种人、各种景象。其次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把观察和感受写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写话、写日记或是周记。初学作文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写日记,作文水平稍有提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周记。写日记或周记是一种积累材料的方法,观察到的东西越多,积累的生活草料就越多。生活材料积累多了学生写作文时,这些材料就会像看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一浮现,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学生就不会再为无事可写而烦恼了。训练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抓好阅读训练首先应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维吾尔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指导学生学好这些课文,不仅能给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能给学生提供作文范例。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要重视设计多种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消化运用学过的字、词、句、段、篇,还要重视学生熟读背诵,这些都是储备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其次,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经常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并指导学生选择读物,引导学生把汉语课内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课外读阅读中,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汲取语言营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写读书笔记,这也是积累语言材料必不可少的。

3. 培养良好的语言功底,妙笔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