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4:59:09

仲景范文篇1

中医学之消渴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烦渴等疾病.其中主要指糖尿病。为将糖尿病与其他疑似症区别开来,当代中医将糖尿病定名为消渴病。笔者试对仲景辨治糖尿病学术思想作一探析,以期对糖尿病研治有所裨益。

1证候与病因病机

《伤寒论》对糖尿病症状有贴切描述,如“消渴”“大烦渴不解”“舌上燥而烦”“欲饮水数升”“小便数”“消谷引饮”等。《金匮要略》提出“消渴”病证名称,以脏腑论治,载有含理法方药在内的17条条文、6首方剂。《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证“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的病机为肺胃热盛,津气两伤,治用白虎汤加人参以益气生津,清热止渴。后世认为此条秉承《内经》“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之学术思想,归为三消之“上消。《金匮要略》之“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营气竭”;“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便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是从营卫虚竭和胃气热盛的角度阐述消渴发病机制。认为消渴病由积热而成,营卫两虚是其发病主因,营气不足,燥热内生,形成消渴,后世称为“中消”。《金匮要略》“男子消渴,……肾气丸主之。”是论述肾气虚弱,阳气衰微,上不能蒸腾津液于肺而敷布于全身,下不能气化达于膀胱致开阖失司,后世称为“下消。《伤寒论》“趺阳脉浮而涩……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清代名医程郊倩释为:“脾约者,脾阴外渗,无液以滋,脾家先自干槁。”近年,赵杰[1]据此论述了脾阴虚致糖尿病机制。2治法方药

仲景方药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为中外医家所重视。肾气丸主治下消,是专治消渴名方。病因为肾气亏虚,气化失职,不能蒸腾津液上濡而口渴;肾虚失于气化,制约膀胱失职,故“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小便反多”是下消辨证的关键,用肾气丸治疗,主要是补肾之虚,温养其阳,使肾气得充,气化功能正常,则下消病自可得到缓解。调胃承气汤则为治疗中消的主方,中消病因为胃热内盛,热能消食化谷,故多食善饥;肠胃热结,故大便坚硬。此外,当有口干舌燥,渴欲饮水,脉滑数,苔黄燥等证。治宜清胃泻火。方中大黄清胃泻火,芒硝软坚通便,甘草调胃和中,全方擅解中消多食善饥症状。白虎加人参汤是《伤寒杂病论》诸方中常用于治疗消渴的方剂,指出消渴者,必渴欲饮水,若饮水后仍然口干舌燥,乃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候。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收清热与益气生津并举、攻补兼施之效。因其病因病机是肺胃热盛,又可作为中上焦同治之方。日本医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白虎加人参汤及肾气丸均有降血糖作用,以白虎加人参汤为优,并发现知母、人参、石膏在降血糖方面的协同作用[2]。

尤值得重视者,现代医家新见为利湿与化瘀亦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途径。并创造性地应用仲景白虎加参汤合二妙散[3]、五苓散[4]、桃核承气汤[5]、抵当汤、抵当丸等方剂加减应用,常收理想效果。仲景治疗消渴病的学术思想已成为当代中医药治疗疑难病领域的重要特色。

【参考文献】

[1]赵杰.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的体会[J].四川中医,2001,19(6):10.

[2]段军.消渴病的初始病机及其演变浅谈[J].北京中医,2003,26(3):35.

[3]徐太生,袁毓曼,李春娟,等.金东明教授经方治疗糖尿病验案[J].吉林中医药,2007,27(2):13.

仲景范文篇2

【关键词】乌头;金匮要略;配伍;减毒

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干燥母根。乌头的临床应用广泛,尤以祛风湿止痛见长,在众多疑难病证的治疗中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又因其有大毒,加之品种混杂、炮制缺乏规范、配伍不合理等原因,故历史上不乏乌头中毒的记载,直到今天还见到此类的临床报道。本文从方药配伍的角度,分析了仲景通过合理配伍以减轻乌头毒性的方法。

一、与蜂蜜配伍

乌头大辛大热,有剧毒,早在《神农本草经》中针对这类有毒药物就提出配伍减毒的原则:“药有阴阳配合……若有毒宜制”。在《金匮要略》中仲景凡使用到乌头时均与蜜搭配使用,即以蜜制乌头。蜜在《神农本草经》中称石蜜,性同今之蜂蜜,言:“石蜜,味甘、平。……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本草备要》云:“(蜜)甘缓可以去急……和百药,与甘草同功”。《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蜜者,采百花之精华而成者也…花之精英,酿而为蜜,和众性则不偏,要去糟粕而不滞……蜜本百花之蕊,乃生气之所聚,生气旺,则死气不能犯,此解毒之义也”。可见,蜂蜜的确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在乌头汤、大乌头煎和乌头桂枝汤三个汤剂的使用中,仲景均采取乌头与蜜同煎,且三方乌头用量大致相同,蜜的用量也趋于一致,均为二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蜜中含有某些氨基酸,能和乌头的主要毒性成分乌头碱结合成盐,使其易溶于水,既可以提高疗效,又能减低毒性。同时,仲景还强调乌头与蜜同煎的时间要长,且都经过蜜煎、水煎两道不同的工序。如乌头汤先蜜煎,后水蜜同煎,大乌头煎先水煎后蜜煎,乌头桂枝汤先蜜煎后与桂枝汤“解之”。这样的煎煮方法似乎显得过于繁琐,但现代研究表明,水煎和蜜煎对于乌头的毒性有其不同的效果,实验表明蜜确能以多种形式解乌头的毒性,并且以加水同煎解毒效果最佳。

二、与甘草配伍

仲景在《金匮》乌头汤和乌头桂枝汤中均配伍甘草。事实上,历史上很早就有使用甘草解乌头毒性的记载,如《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使用甘草解乌头毒的方法,而且用甘草炮制川乌草乌以减轻其毒性的炮制方法至今仍在使用。现代研究也表明,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对于乌头碱有很好的解毒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乌头碱的水解,从而达到解毒作用。而且,甘草酸具有类似活性碳的吸附作用,其水解产生的葡萄糖醛酸与可能与有毒生物碱结合,延缓其在胃肠道吸收,发挥一定的减毒作用。

三、与芍药配伍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头中所含的乌头碱类物质和芍药中所含的芍药苷,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合用则疗效更佳。同时,由于乌头对的毒性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方面,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手足抽搐,血压及体温下降,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和严重的心律紊乱等。芍药则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等作用,对减缓乌头碱对心脏的毒性可能有一定作用。而且,其主要成分芍药苷具有较好的解痉和抗惊厥作用,对乌头碱导致的肌肉强直、阵发性抽搐,甚至呼吸痉挛等也可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另有实验研究证实,川乌与白芍合煎,有毒的乌头碱的煎出量降低,而芍药苷的煎出量增加,更为二者配伍减毒增效提供了实验依据。

乌头、附子虽同出一源,但功效有异,故多数情况下常分别使用。但也有两药同者,如在乌头赤石脂丸中,仲景就取乌头与附子同用。既然两药均属有毒之品且毒理相似,配伍应用后会不会毒性增强呢?现代研究表明,两者虽属同源,但成分却不尽相同:乌头中主要含有A类生物碱即乌头碱、新乌头碱及乌头次碱,而B类生物碱含量很少;炮附子和附子粉末中主要含有B类生物碱即脂乌头碱、脂新乌头碱及脂乌头次碱,而A类生物碱含量很少。应用大白鼠小肠做单独乌头碱(0.4mg/2ml)、乌头碱与附子粉末并用(即2ml中含乌头碱0.4mg及附子粉末提取物40mg)的透过实验证实,乌头与附子的并用可抑制乌头碱透过小肠,延缓其吸收,进而降低了毒副作用。因此,在诸多风湿性疾病或疼痛性疾病中,乌头和附子相须并用,不仅可以增强疗效,还起到一定的减毒作用。公务员之家:

从《金匮》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赤丸、大乌头煎和乌头桂枝汤等方剂中可以总结出仲景合理使用乌头的许多宝贵经验,如重视对乌头的修治,在乌头的煎煮方法上采取水煎、蜜煎的混合搭配使用,在方剂服法上的重视小量递增以及对毒副反应的严密检测等。但根据临床病证的需要,借助恰当的药物配伍来佐制乌头的毒性,甚至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无疑对我们在学习仲景处方用药经验中须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迎雪.谈乌头之合理应用[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9):891892.

[2]吴萍.《金匮》中乌头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3,12(12):4344.

[3]马鸿雁,刘小兵,李楠,等.乌头碱和甘草酸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208209.

[4]徐姗珺,陈长勋,高建平.甘草与附子配伍减毒的有效成分及作用环节研究[J].中成药,2006,28(4):526530.

[5]薛玲,张惠云,秦林,等.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3):175.

仲景范文篇3

仲景通过对患者四诊资料的收集,及时掌握病机转化。如仲景重视阳气旺衰,细致观察阳亡及阳气回复征象。《伤寒论》第296条指出少阴病由吐利、四逆,发展至躁烦,为阳气亡散之象;317条指出少阴病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是阴盛格阳,治疗则在通脉四逆汤中加葱白以交通阴阳。288条指出少阴病,下利已止,手足转温,则代表里和阳气来复,为向愈之兆。《伤寒论•厥阴病》篇中,仲景通过观察厥热胜复时厥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邪正消长、阴阳进退。为判断是否属于胃气衰败的除中证,“食以索饼”加以试探。仲景重视病情的观察,以掌握疾病的发展演变及预后,从而指导用药及抢救措施。现代护理学依然重视护士的病房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通知医师,其精神与仲景护理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2重视药物煎前的处理

仲景在临床用药时,重视对药物进行必要的处理,即“药前护理”。如桂枝茯苓丸方中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因麻黄节有止汗作用,不利于发散,用麻黄而多“去节”,且煎麻黄时上浮之沫易使人心烦,要“先煮去上沫”。对非用药部分净制,并去除影响药效的部分或成分。仲景对药物还经常使用液体进行洗涤浸渍。除用水洗涤浸渍为主之外,尚有用酒浸、醋渍之法。洗渍法可洗去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如蜀漆洗去其腥味以防引起恶心呕吐。洗渍法还可改变药性及增强药效,如《金匮要略》抵当汤中大黄酒浸后可增强其活血之力。乌梅丸“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增加乌梅的酸性而增强效用。附子、皂荚、巴豆用炮制以减毒。为了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仲景又用釡咀、剉、切、擘、捣、杵、研等将药物破碎。这些均是根据所用药物的特点及所治疾病的需求而进行的用药前的护理内容。

3重视煎药用水及煎煮法

仲景对煎药用水的选择非常讲究,书中煎药除用普通水外,还选用甘澜水、潦水、清浆水、米醋以及清酒等。《伤寒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脐下悸,欲作奔豚者,即以甘澜水煮药,意在取其洁净及轻清上浮之意。治疗脉结代、心悸动的炙甘草汤,以及《金匮要略》中鳖甲煎丸、防己地黄汤、栝蒌薤白白酒汤、下瘀血汤等皆用了清酒,能助药物温经散寒,活血通脉,同时,酒又有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苦酒有敛疮消肿之功效,用于苦酒汤中,加强半夏劫涎敛疮之功。仲景还使用了人尿、猪胆汁、泽漆汁、马通汁、蜜以及浆水等增强药物的疗效。仲景对煎药时间长短、先煎后下等均有要求。煎药时间的长短,与药物的性质、主治病证的性质、服用方法及用量等密切相关。含有有毒药物的半夏汤、蜀漆汤、乌头汤等久煎是为了破坏有毒物质,减轻其毒副作用;含有补益药的炙甘草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如理中汤、麦门冬汤等久煎,则是为了有效物质的充分溶出。解表方、清热类方或质轻疏松易于溶出挥发的药物,则宜轻煎,以免有效成分丢失,如桂枝汤、小建中汤及麻黄汤、葛根汤等,以当以煮沸为度。又如白虎汤煎药时间以米熟汤成为度。仲景因为药物性质的差异以及方药配伍、病情、性味的不同而有先煎、后下、包煎、去滓再煎,以及烊化、泡服、冲服等特殊的煎法。即使同一药物的先煎与后下,其效用亦有别,大黄在大陷胸汤中先煮则熟而行缓以治上,在大承气汤中后下则生而行急以治下。麻黄先煎去上沫,则能避免过汗亡阳及心烦、呕吐。大黄黄连泻心汤渍之以麻沸汤,取其轻清寒凉之气,以清泄中焦无形邪热而消痞。大、小柴胡汤,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柴胡桂枝干姜汤7方均去滓再煎,可使药性趋于协调和合,以助发挥调和脏腑、和解少阳枢机之功。阿胶、饴糖在诸方中皆去滓烊化,芒硝去滓后稍煎。其他如鸡子黄、猪胆汁等用分冲兑服法。后世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曾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亦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汤药的质量,这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

4重视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

仲景在服药护理方面,依据病程长短、证候缓急、病邪性质以及患者体质强弱的不同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灵活多变。服药时间主要有平旦服,饭前服,昼夜服3种。平旦服即空腹服,便于药力速行,如十枣汤宜平旦时服,以便迅速发挥峻下利水的作用。饭前服便于药物吸收。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乌梅丸安蛔止痛等,要求饭前服。昼日、昼夜服为昼日、昼夜各服若干次,以保持药效。仲景大部分方剂是采用昼日、昼夜服法。服苦酒汤、半夏汤“少少含咽”,即不分时,少量多次频服。服药次数则根据病情需要及药性不同而各有特点。药性较缓和的药物,需要持久治疗者常用一煎分多次服用,如五苓散、黄芪桂枝汤,“日三服”。亦有病情急重或病情复杂者,为使药物在体内持续作用而昼夜兼服。病情严重,病势危急之症。为求解急救逆,迅速发挥药效,宜一煎大剂顿服。如干姜附子汤主治太阳病下后复汗致阳虚阴盛,阳气暴脱的危重证候,采用顿服集中药力,急救回阳。服药的温度因病证不同也有区别。无特殊情况,一般宜温服。使用生姜半夏汤时为防寒饮固结于胸中,格拒热药则取小冷服。桂枝汤为解肌祛风之剂,药汁不宜过温、过凉,则适寒温服。服药量则因人、因病制宜。体质强而病情重者,虽加大剂量,但可加快祛邪速度,缩短病期。体虚、孕妇及病势缓者,不可大剂峻攻,以免伤及正气,加重病情。如攻泻之十枣汤“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大乌头煎,主药为大毒的乌头,“微量渐加,以知为度”。

5重视多途径给药及护理操作技术

仲景开创了多途径给药法,如洗身法、熏洗法、浸洗法(如治百合病的百合洗方)、药摩法(如治偏头风的头风摩散)、含咽法(如治咽喉肿痛生疮的苦参汤)等。以及矾石丸、蛇床子散作为治阴中病的坐药。再如以苦参水煎去滓,洗渍前阴,治前阴蚀烂且伴咽喉干燥之症。以雄黄置筒瓦中烧,熏肛调治肛门蚀烂之症。《伤寒论》中治大便难的蜜煎导而通之,或用土瓜根煎汤和猪胆汁灌入直肠导便,是有记载最早的药物灌肠术,也是当时比较成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这些都反映了当时药物护理的发展水平。

6重视药后观察

服药之后,应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如病不尽除则需审情度势而相应地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病方法。主要有药后观汗、观吐、观二便、观矢气等。凡服解表药后均宜“遍身着絷絷微似有汗”,其汗不可“如水流漓”。如服大青龙汤后,“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以免过汗伤阳。桂枝汤“一服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其文中“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等进一步处理方法都须以药后对汗的观察为准。药后出现呕吐,一般是拒药之象,而服涌吐剂后出现呕吐,则为导邪外出。如瓜蒂散服后不吐者即未见效,当“少少加,得快吐,乃止”。用利水渗湿药以小便通利为有效,如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服后,“小便利则愈,如不利而无效”。大小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等泻下剂以大便通畅为见效。还要观察服药后二便的特殊变化,如治百合病之百合地黄汤药后,大便当如漆;治女劳疸之硝石矾石散药后,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治肠痈之大黄牡丹汤药后,当下脓血等,都是服药后见效的正常表现。《伤寒论•阳明病》篇中,腹满不大便者先试之以小承气汤,观察患者服药后是否有矢气,作为能否使用攻下峻剂的依据。仲景还细致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一些貌似“不正常”的表现,如白术附子汤方“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柴胡桂姜汤方“初服微烦”,乌头桂枝汤“其知者如醉状,得呕者为中病”,治肾着之甘姜苓术汤,腰中当觉温,治风湿之防己黄芪汤,患者觉如虫行皮中,服苇茎汤后,当吐如脓等,是药后的各种正常情况,为药中病所。仲景注意服药后效果的观察,判断药物是否对证、药量是否失宜,掌握病情转机,予以相应处理,这也是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7重视药后调护

药后调护是指服药后的调养与护理。仲景非常重视药后调护,如服桂枝汤,啜稀粥以资汗源、助药力。五苓散以白饮和服,多饮暖水,补充胃气,助阳发汗。三物白散亦以白饮和服,且药后“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药物疗效发挥与饮食寒热相关。理中丸服后“食顷”即饮温粥,以助温中之药力。服十枣汤,得快利,糜粥自养。解表剂如桂枝汤、麻黄汤、桂麻各半汤类,药后皆当温覆助汗。服防己黄芪汤后,注意患者若出现有似虫行皮中,且从腰以下冷如冰时,应让患者坐被上,并用一被绕腰以下,以保暖促汗。此外服药后还应观察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如大青龙汤服后若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以止汗,防止大汗亡阳。白术散若“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若未能如此药后调护,则不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8结语

仲景范文篇4

1其用药特色

从剂型上据病情的急缓分别以汤、丸应用;用量上因药量的大小之别,作用部位不同;炮制上的“薰”、“酒洗”、“去皮”制作不同,药效各异;煎法上的“水煎”、“酒煎”、“后下”、“麻沸汤”浸渍等煎法不同,作用各异;服法上因病情不同,有“顿服”、“得利则止”、“分温再服”或“日三服”及“少少温服之”等服法。

2其药功著效卓

2.1攻下导滞仲景灵活应用大黄于攻积导滞,成为下法之源,主要体现在配伍不同,分别有寒下、温下、润下等几法。即:①以大黄配芒硝、枳实、厚朴、甘草组成著名的治疗阳明“胃家实”之三承气汤。其分用治热结胃肠的痞、满、燥、湿、坚等症。并根据其症不同,即上述症状具备、证情急迫者,则以大承气汤釜底抽薪、急下存阴;若病情较缓,症见“痞实而满”者,则以小承气汤泻实消痞,除满痛;若病缓仅见“燥实而坚”者,则用调胃承气汤润燥通便,调和胃气。②以麻仁丸(小承气汤加大大黄用量,配合养阴润燥下泻热之麻仁、杏仁、白芍)治胃强脾弱之“脾约”证,成为润下泻热之范例。③以大黄配大辛大热的附子、细辛(名大黄附子汤)主治寒湿闭阻证,为温下之祖方。

可见,古云“大黄乃荡涤之将军”很形象的说明了本品是一味难得的攻下导滞、去菀陈莝之要药。

2.2泻火解毒凉血仲景据其大黄性寒、入气血分、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临床广泛用于火毒上攻之症。

以大黄配黄连(名大黄黄连泻心汤),以麻沸汤浸渍(取其轻扬)用治邪热入胃,壅滞成痞之证。以大黄配芩、连(名泻心汤)煎服顿服,治疗火毒上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症。又大黄配芒硝、丹皮、桃仁、冬瓜仁(名大黄牡丹皮汤),治下焦瘀热之肠痈。有泻下逐瘀,凉血解毒之效,为治肠痈之祖方。总之,仲景以大黄作为泻火解毒凉血之用,为历代医学所推崇。2.3活血逐瘀仲景以大黄配桃仁赤芍、丹皮、水蛭、蛰虫等治疗“瘀热在里”、“干血内着”等引起的谵语如狂,腹满疼痛、经水不利,五劳虚极症瘕疟母等证。如将大黄配破瘀逐干血之桃仁、蛰虫(名下瘀血汤),治疗干血内着之“产妇腹痛”或“经水不利”等,用蜜丸、酒煎、顿服,取其缓攻入血,柔中有刚,逐瘀而不伤正。又以大黄配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蛰虫(名大黄蛰虫丸),主治“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之证,用本方攻补兼施,峻剂丸服,使之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即谓“缓中补虚”。总之,仲景以大黄作活血逐瘀之用,为后世活血化瘀学说形成奠定了基础。

2.4泻湿热、利胆退黄仲景以大黄为主配伍他药,分别治“谷黄”、“酒黄疸”等阳黄证。如用大黄配伍清热利湿之茵陈,栀子(名茵陈蒿汤)主治“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之“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证;亦治“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证。总之,仲景以大黄为主清利湿热退黄之理论久经临床验证,至今沿于临床。

3现代医药学对“大黄”的研究及临床运用

3.1大黄的药理作用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大黄主要成分为具有泻下作用的蒽醌化合物,其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增强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属接触性泻药;大黄有抗病原微生物(如抗细菌、抗病毒等)、抗内毒素、抗感染、解热等作用。内含鞣质有止泻作用,故在服用较大剂量大黄产生导泻作用后,能产生便秘的后作用。此外,大黄还有止血、保肝、利胆、健胃、抑制胰消化酶、降血脂、降压、增加免疫及抗衰老作用。

3.2在给药途径上扩展到采用针(剂)、粉(剂)、膏(剂)、散(剂)等制剂,以口服、灌肠、注射液、外用等多种途径给药。

仲景范文篇5

关键词:黄仲则;交游;诗歌创作

Abstract:HuangZhongzewasapoetinQingDynasty,whoselifewasfullofmisfortunesandencounteredsuccessivedefeatsintheimperialexamination.Ashispoetrywasofteninableaktone,hewasgenerallyregardedasasoreheadpoet,frustratedandlonely.Afterresearchandinvestigation,thispaperconcludesthathehadaquiteextensivefriendshipcircleandhadmanyconfidants.Hispoetrycompositionandhissocialintercoursehavecloserelationships.

Keywords:HuangZhongze;socialintercourse;poetrycomposition

黄仲则,名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自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他的诗歌自清中叶以来一直为人称道,“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1],于后世有一定影响。在与黄仲则同时代的人中,有两人的评价可为代表:一是毕沅称他“风仪俊爽,秀冠江东”[2],对其整体风格及其在当时诗坛的地位作出了评价,二是王昶称其“循环吟讽,不啻哀猿之叫月,独雁之啼霜”[3],对其诗歌的创作个性作出了界定。“哀猿”、“独雁”之说更广为人知,以致黄仲则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落魄失意、孤苦伶仃的诗人形象。郁达夫说:“要想在乾嘉两代的诗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的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4]笔者要探讨的正是这一问题,黄仲则之诗,既哀且痛,似乎非孤僻之人莫为,实际上,黄仲则在生活中虽时感抑郁不乐,寂寞孤独,但是毕竟没有远离人世,游学作幕期间,仍有诸多师朋,让其稍得精神安慰。黄仲则诗作中,交游诗类就有三百多首,其中以“哭、怀、悼、挽、为……作”等为诗题的有65首,以“和、调、次韵”等为诗题的有32首,以“逢、经、过、遇、访”为诗题的有29首,以“偕”为诗题的有22首,以“赠、赠别”为诗题的有21首,以“寄、寄怀”为诗题的有19首,以“别、辞、留别”为诗题的有17首,以“送”为诗题的有16首,以“饮、宴、酌”等为诗题的有16首,以“呈、上、献”为诗题的有11首,以“赋得、集”为诗题的4首,另有“题诗”49首,其交游之广泛可见一斑。上述诗作皆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也饱含着诗人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丰厚的思想感情。通过研究分析其交游诗作,不仅可以展示乾隆时期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人生活状况,还可以进一步发掘诗人个性和情感特质,因此,考察分析其交游诗有助于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的诗人群体面貌,揭示其交游诗创作动因以及深藏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众多的知己

黄仲则身世凄凉,4岁丧父,7岁时随祖父到常州居住,家徒四壁;在其12岁时,祖父去世;13岁时,祖母去世;16岁时,唯一的兄弟——他的哥哥又离他而去。而从其诗文自序及他人所载,亦不见他有任何的叔伯,一家孤苦无依。故其游学作幕期间,极重友朋之情,“我生笃求友,识子非等闲”[5]69,毕竟世事艰难,“花前幸是相逢好,竹下还寻旧地吟”[5]67。他在历经沧桑之后,不由喟叹:“万事不如知己乐,一灯常记对床时。”[5]305他极渴望他人能施以援手,并希望自身的才华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黄仲则虽常被看成一个怀才不遇的失意诗人,似乎一直处在“扣舷一长啸,千古几知音”[5]489的哀苦之中。其实,当时欣赏其才华者还是大有人在,黄仲则并不孤独。

从身份而言,黄仲则的知己者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以尊长身份而赏识其才华者。先是其十六岁时,应郡县试,当时知府潘恂、王祖肃可谓是其早年的伯乐。洪亮吉撰《行状》记此事云:“吾乡应童子试者三千人,君出即冠其军,前常州知府潘君恂、王君祖肃尤奇赏识之。”[6]黄仲则《贺新凉词序》注亦云:“甲申岁,知府潘莪溪试童子,拔予第一。”诗人出道之初,就得到如此激励,可见其早期成长还是比较顺利的。次年,按左辅《黄县丞状》所载则称:“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是年学使者会稽梁国治,性好学爱才。所至名士如归。先生亦其激赏之一。”[7]梁国治,清乾隆十三年(1748)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清代知名学者,对黄氏才华也极为肯定。此后,尚有诸多尊长赏识其才华,如黄仲则在龙城书院(在常州)读书期间,山长邵齐焘称赏黄仲则:“黄生汉镛,行年十九,籍甚黉宫,顾步轩昂,姿神秀迥,实廊庙之瑚琏,庭阶之芝兰者焉。”[5]640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要知道,这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即使有因喜爱而加夸饰之处,但也绝非一般的谀奉之词。洪亮吉《伤知己赋》注:“岁丁亥戊子,邵先生主龙城书院讲席,余偕黄君景仁受业焉。先生尝呼之为二俊。”[6]再如黄仲则二十一岁游杭时,按左辅《黄县丞状》云:“闻秀水郑先生虎文贤,谒之于杭州,郑爱异之。……时湖南布政使定兴王公太岳,郑同年友也。王故名士,负其才,及见心折,每有所作,必持质黄秀才定可否。”[7]郑虎文与王太岳,俱是一时名流,而黄受知于二位,待遇又是如此之隆,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是倍感荣幸的。及至黄仲则因生活所迫,作幕安徽时,幕主太平知府沈既堂先生业富赏识之,按《北江年谱》:“沈太守业富,素重先生。”[8]其时,大兴朱筠(字笥河)督安徽学政,延名宿校文,宾从称盛。夙闻先生名,礼致之。朱筠作书致钱詹事大昕、程编修晋芳,对黄仲则等大加称赞,曰:“甫到江南,即得黄、洪二生,其才如龙泉太阿,皆万人敌。”[9]而另按赵渭川校仲则诗注云,昔在朱笥河座,有少年以己诗方仲则者,笥河师大噱曰:“仲则天才也。”由此可见,朱笥河对他,真是欣赏之至了。潘瑛《诗萃》曰:“仲则天分绝伦,幼有神童之目。朱竹君学使以天才称之,良非虚誉。”而当时文坛的领袖之一——袁枚,直以李白视之。可以说,黄仲则的才华,广受赏识,无论其南下至杭州,还是后来北上至京城,均不曾湮没无闻。其二十七岁抵京后,很快声名鹊起。王昶在《黄仲则墓志铭》中有云:“都中士大夫如翁学士方纲、纪学士昀、温舍人汝适、潘舍人有为、李主事威、冯庶常敏昌皆奇仲则,仲则也愿与定交。”[10]可见其备受京都名流的推赏。及至三十三岁时,更有陕西巡抚毕沅因赏识而重金相赠之举。“初毕秋帆宫保不识先生,见《都门秋思》诗,谓值千金,姑先寄五百金速其西游。”(陆祈生继辂《春芹录》)可以说,潘恂、王祖肃、梁国治、邵齐焘、郑虎文、王太岳、朱笥河、袁枚等诸位尊长推扬黄仲则,既使其声名远播,又多半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使其无衣食之虞,在诗酒唱和的生活中得以一展才华。

另外一类则是黄仲则为数不少的友朋,他们身份相近、心气相投,十分欣赏其才华。在彼此切磋的过程中,黄仲则诗艺得以日进。此类好友中,较早与之订交的是洪亮吉。黄仲则与洪亮吉同里,又志趣相近,均好为诗,黄氏十八岁时,两人交谊益深,洪亮吉撰《先生行状》:“岁丙戌,亮吉就童子试,至江阴遇君于逆旅中。亮吉携母孺人所授汉魏乐府锓本,暇辄朱墨其上,间有拟作,君见而嗜之,约共效其体,日数篇,逾月,君所诣出亮吉上,遂订交焉。”[6]江阴之遇后,两人的诗歌创作便以汉魏乐府为发端,在此基点上倾力为诗,他们的生死之交也因此得到了发展。而黄仲则诗歌生涯开始后,并未闭门觅句,而是很快得到了知友并与之交流诗艺,万应馨(黍维)便是其诗友之一。万应馨在《味余楼誊稿序》中云:“余尝谓今之为诗者,济之以考据之学,艳之以藻绘之华,才人学人之诗,屈指难悉,而诗人之诗,则千百中不得什一焉。仲则深韪余言,亦知余此论,盖为仲则、数峰发也。”黄仲则深韪万氏言,对其将己诗视为“诗人之诗”,以为“深契吾心”。可见黄仲则的诗颇得同道赏识,并非寂寞独行。黄仲则认同“诗人之诗”,并以此劝谕好友洪亮吉:“出门时,曾见君研脂握铅,为香草之什。君兴已至,不敢置喙。但仆殊不愿足下以才人终身耳。”[5]480(《与洪稚存书》)黄不愿洪以“才人”终身,欲洪多读前人看似平淡无奇而流传后世之诗,如明高启诗,“五古……味清而腴,字简以炼,拟古诸章尤佳”,劝洪“深心阅之,求其用意不用字,字意俱用处”,并“多读前人诗,于庸庸无奇者,思其所以得传”[5]480。在此,黄仲则其实也表白了自己的志趣所在,作诗当求其“味清而腴,字简以炼”,贵在“用意”,或“字意俱用”,正显示其对“诗人之诗”的接受和追求,若只求炼字,显然是重在逞才了。另外,黄仲则尚有汪中、仇丽亭、孙星衍、左辅、吴蔚光、赵怀玉、武亿、杨芳璨、陈燮等诸多友朋,与之相知甚深,彼此之间时有唱酬。黄仲则的后人黄志述曾作《先友爵里名字考》,此文末云:“相传大父择交甚严,今记先友,凡集中未见,及虽见而非有交谊者,概不著录。闻见孤陋,所记尚多缺佚,容续搜补入。志述谨识。”[5]630即便如此,所载名录已有一百三十多人。笔者对其交游之友人作简要统计,如表1所示。

从科名来看,内中有状元如毕沅;获进士者,有44人之多;举人20人;诸生23人。其实当时即使是科名中最低一级诸生,考中也非易事。据估算,江南大县1800名童生竞争20个生员名额,中县1500名童生竞争16个名额,小县1100名童生竞争12个名额,大约90个童生才能录取一名生员,比例是很低的。[11]而在黄仲则交游友人中,获功名者总计有88人,接近交游总数的七成;加上未列科名列其官职者,二者合计便超过七成了。可以肯定,与狂傲的黄仲则交往的这些人,绝不是一无所为的庸碌之辈,更不是目不识丁的世俗之人。赏识他的人如此之多,知心好友又如此之多,由此看来,他并非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只是黄仲则遭逢的客观现实与其主观感受并未一致,以致其在诗歌中传达了太多孤苦失意之语,从而导致读者错觉的产生。

二、交游诗的内容及类别

黄仲则在交游之中,结识了一批心气相通的友人,彼此之间,时有诗酒唱和,为此,留下了数量颇多的交游诗,尽管其中不乏应景之作,但是,绝大部分,显示了其情感的印迹。大致看来,其交游诗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唱酬时的欢乐。这种情感出现的机率不高,如《二十三夜偕稚存广心杏庄饮大醉作歌》:“安得长江变春酒,使我生死相依之。不然亦遣青天作平地,醉踏不用长鲸骑。……日来不免走地上,龌龊俯仰同羁雌。寒阴噤户不能出,幸有数子来招携。……下穷重泉上碧落,人间此乐谁当知?此时独立忽大笑,正似梦里一吸琼浆时。”[5]62感情狂放不羁,颇有李白之风。诗中“亦遣青天作平地,醉踏不用长鲸骑”之句,情思飞扬,更有“长江”变作“春酒”的夸张想象,读来也是快意至极。人世间有诸多难言之痛,且借美酒一消之。友朋作伴,狂饮高歌,“独立忽大笑”,真是“人生如此自可乐”了。这类诗歌,黄仲则多以古体为之,酣畅淋漓的笔墨中一见其愉悦之情。不过,此类诗歌在黄诗中为数甚少,难得的几篇透露出黄仲则也有以诗表现愉悦情感的能力,只是缺少情感愉悦的机会罢了。

二是漂泊中的慰藉。人在旅途,总不免有几分凄惶。交通上的不便带来的苦楚自是一言难尽,情感的无所依附更会让游子悲慨丛生,而往日的友情自会浮上心头,挥之不去。且看黄仲则的《明州客夜怀味辛稚存却寄》:“别来甫及旬,离思已如积。海角多悲风,入夜更凛冽。鱼龙一以啸,涛声震空壁。冻鼓惨欲沉,寒檠短将没。何来万感交,扰此寸肠裂。念我同袍人,挟铗起叹息。悲欢共情愫,来往溯晨夕。各抱百年忧,念我更恻恻。苦语犹在耳,形影翛以隔。岂曰轻远游,欲已不可得。”[5]28以叙笔开篇,直述离别,言及别后之思,肝肠寸断。旅居他乡,所遇乃悲风、凛夜,所感乃凄恻、无奈,语浅情深,直是胸中涌出。而漂泊之中,偶有友朋相伴,不啻最大快乐。“久病倍添明月好,此时真共故人看。但工饮啖犹能活,莫说飘零怕减欢。”[5]54久病之后,在月下与朋友随意走走,应该是非常惬意的,但其抑郁愤激之情仍挥之不去,叙述议论为主,少见景物描写,颇似宋诗。“但工饮啖犹能活”语则可见黄仲则对境遇之失望,以反语出之而已。除此之外,和朋友一起醉去,也是漂泊中的良策了。黄仲则在《舟泊偕稚存饮江市次韵》云:“小住征桡醉旅亭,晚钟烟外正星星。不知明月几时有,但见数峰江上青。葭焰暗时秋雨过,鱼龙多处湿风腥。乡关此夜休回首,极目川涂正冥冥。”[5]55此夜,醉在“旅亭”,乡思难逃,只是靠朋友相聚,酒杯相举,聊作排遣耳。诗歌意境黯淡,形象迷离,音节低沉,颇怀流寓之慨。

三是孤独时的牵挂。黄仲则的性格,有几分孤僻。性情相投的,彼此之间,相融相洽,为此,他可以和“世人皆欲杀”的汪中难分难舍;一旦性格不合,他可能会拂袖而去,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同僚,也可能一刻不能忍耐。黄仲则在朱笥河幕时,“居半岁,与同事者不合,径出使院,质衣买轻舟,访秀水郑编修虎文于徽州,其标格因可想见也”,其在王太岳幕时,一直是狂傲少谐,落落难与众合,“独与诗人曹以南交,余不通一语”[7]。这样孤独的性格,友情自是其重要精神支撑,难眠之夜,“削迹少欢思,中宵影自娱。劳生常鹿鹿,即事每乌乌。到枕江声近,闻钟夜气孤。因怀旧游伴,犹忆故人无?”[5]74全诗不假修饰,思友之情自然流出,清新澄澈,开篇直抒胸臆,结尾回应中见真挚,自足感人。黄仲则善道离别之情,挥笔写来,毫不刻意着力,似乎纯任信笔摇曳,写其闻知故人音讯时:“马头云断处,遥见谢家山。月色常依旧,风流孰与攀。故人枉芳讯,今夜隔重关。为尔摇鞭急,仓仓暮霭间。”[5]103似见当日黄仲则快马加鞭,苦追老友,期欲同赏月色,共看风景,其写诗真似有天助,极富感染力。他在《新安与洪稚存》中淋漓尽致地倾倒离别朋友之悲:“昔卧碧溪边,日对天都云。芳尊独倾倒,扼腕无夫君。哀猿与落狖,一一悲离群。……相思亦云切,相见幸勿疏。且有向平约,百年方及初。”[5]120恰如“哀猿与落狖”的“离群”之悲,因此,他衷心希望:“相思亦云切,相见幸勿疏。”正是朋友,才让他在孤独中能有一份温暖的牵挂。

四是失意时的倾诉。黄仲则的失意,主要缘于科举失利,毕竟对读书人来说,唯有科举一途,方为正路,而黄仲则偏于此路困蹇难行。其十六岁时于三千童生中拔得头筹,轻取秀才,此后乡试竟屡屡遭挫,为此,黄仲则苦闷异常,交游诗中时道不能释怀之情,在《寄丽亭》(其一)中写道:“每放登高恸,浮云为惨凄。湖吞全楚尽,天压百蛮低。才命古难一,行藏我欲迷。怀人原有泪,况听暮猿啼。”其怀才不遇的痛苦之情,对友人是毫无遮拦,倾泻而出,一介须眉,因怀友人而致涕泪交流,可见其情发于中,不能自已。再如《将之关中留别吴二春田》(389):“百日饮无事酒,五年读中秘书。文章浪解雌霓,身世依然蹇驴。”[5]389失意不平之气,溢于言表。平日与他人交往,力求不卑不亢,要作看淡功名之相,而一遇知心好友,终是真情流露,不假掩饰。尽管有众多赏识之人、知心之人,按理应该满足,可惜黄仲则极少感受到对生活的幸福之感,至少在其诗歌中,更多的是对生命、生活的忧恐。如“士生处乱世,无才匪深忧。竖子亦已矣,俯仰悲千秋”[5]47,“可怜夙负黄童誉,漂泊翻成异地哀”[5]48,“吾曹沦落偶流寓,姓名寂寞谁能收”[5]177,“在世一奄忽,草木同推迁”[5]179。

这种忧恐在与同道交游中,有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因相互怜惜而加深。其同乡好友左辅,四十三岁方得中科名,此前生涯,饱尝羁旅之苦,一发于诗,比如《蝉》中:“诉尽齐宫怨,萧萧续苦声。芳华销梦短,风露贷余生。疏柳长州苑,残阳白下城。吟躯听欲瘦,辛苦为关情。”[12]黄仲则读后,自述:“芳华十字,黯然神伤,仲甫为我写照乎!”可见,境遇失落,交游之中,悲戚互感。另一好友杨芳璨——“毗陵七子”之一,曾在《忆洪大稚存即用甲午长至日见寄韵》中写道:“饥来驱人不可当,东西奔走空彷徨。哀吟顾影慕俦侣,面目憔悴无辉光。”[13]138其自身落魄之状,跃然纸上,置于《两当轩集》,的确难分彼此。曾对黄仲则有分财之举的好友陈燮,其《白门旅次赠施雪帆兼怀顾文子黄仲则》中云:“长安索米难,岁暮益迫促。贫士迫冻饿,富儿厌粱肉。高阳几酒徒,避债久雌伏。”[13]165可见,虽逢盛世,甘苦自知。陈燮感觉到“是时迫朔节,风霜肆残酷。西山雪稍晴,余寒压岩麓”。既是实景之绘,分明又有弦外之音,失志同俦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凄苦之状,不难想象。正是知心好友的互相了解,又以诗共同切磋交流,所以,黄仲则的忧恐凄苦之语并非独此一家,只是表现得更明显,程度更深而已。

三、交游诗的风格及意义

尊长、朋友给了黄仲则经济上的支持、情感上的安慰和依赖,更在创作上给他提供了与许多同道中人切磋的机会。黄仲则所交游之人,身份各异(前已述及),大致有两类:一为尊长,一为友朋。从其留存诗作来看,朋辈之间的唱和比之与尊长之间的唱和数量上要多得多,两者相较,约为十之比一。尊长往往赏识其才华,则黄仲则与尊长唱酬时,较侧重于才,如其《上朱笥河先生》,以434言七古进呈幕主,才气发露,挥写自如。要在众望所归的学政朱笥河面前表白自己的感情,殊非易事。既要抒写对学政知遇之恩的感激之心,又不可太显亲昵或乞怜之意,黄仲则写来十分得体。诗中既表示对幕主的赞美,“先生卓然坐虎皮,旁罗宾从皆瑰奇”,也写出自己的崇敬和感激之心,“意气倾倒山可移,诱我力学言如饴。感激真乃零涕洟”;但是,自信、自尊同样在诗中流露:“佐公巨笔挥淋漓,此则不敢多让谁”[5]105。全诗才气以一以贯之,安排妥帖,游刃有余。而《呈袁简斋太史》一诗:“一代才豪仰大贤,天公位置却天然。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暂借玉堂留姓氏,便依勾漏作神仙。由来名士如名将,谁似汾阳福命全?”[5]247对赏识自己的文坛名流袁枚,则以性灵之笔,不尚故实,表达对袁枚的仰慕之情,但又不卑不亢,很有分寸。若是面对诗宗杜韩、苏黄的翁方纲,投诗则或用苏韵,或挟韩气,在诗歌趣味上,拉近双方的距离。而与友朋唱和时,更倾注于情。其情感郁积时,则叹卑嗟贫,感怀失意,如前文所述,其漂泊之苦、失意之情、不遇之感,对知心好友是不假掩饰的。

据此,黄仲则与袁枚、翁方纲等诗坛领军之人均有密切交往,与同辈之人彼此唱和,其交游虽广,所受影响甚多,但其诗诚如张维屏所言:“亦用书卷,而不欲炫博贪多,如贾人之陈货物;亦学古人,而不欲句摹字拟,如婴儿之学语言……如芳兰独秀于湘水之上,如飞仙独立于涧风之颠。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14]黄之交游诗尽道科举不利,酬亲无望,依人作幕,壮志难酬之苦楚,比之性灵之诗,少一份粗滑浅俗,多一份清新雅致;比之格调之诗,少一份温柔敦厚,多一份激楚凄凉;比之肌理之诗,少一份虫鱼饾饤,多一份真情灌注。其诗确是个性鲜明,浑然天成。黄仲则以作诗为生命之必需,于其诗中,呈现出其苦乐圆融的感情状况、丰富多样的交友实况、饱经沧桑和痛苦洗礼的生活阅历。诗人的交游直接酝酿着其诗歌创作,也进一步奠定了其整体诗风的形成。其诗伤时感物,时露抑郁不平,语言刻意求新,却又十分自然,既有唐音,也显宋调;既才气发露,又情感飞扬。诚如蒋士铨诗云:“才大士多嗟不遇,情深人每善言愁。”[13]112(《题施生晋诗本并柬黄生景仁》)可以说,黄仲则的诗歌创作,与其颇为广泛的交游,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包世臣.黄征君传[M]//齐民四术:卷六.北京:中华书局,2001:209.

[2]毕沅.吴会英才集小序[M]//黄景仁.两当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四[M]//王昶.蒲褐山房诗话.嘉庆八年三泖渔庄刻本.

[4]郁达夫.关于黄仲则[J].郁达夫.郁达夫文集:卷六.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156.

[5]黄景仁.两当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洪亮吉.国子监生武英殿书签官候选县丞黄君行状[M].卷施阁文甲集:卷十.光绪三年授经堂刻本.

[7]左辅.黄县丞景仁状[M]//念宛斋集:卷四.嘉庆二十三年裕德堂刻本.

[8]吕培.洪北江先生年谱[M]//洪亮吉.洪亮吉集附录.北京:中华书局,2001:290.

[9]洪亮吉.洪亮吉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290.

[10]王昶.春融堂集:卷二十一[M].嘉庆二十一年熟南书舍刻本.

[11]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67.

[12]左辅.念宛斋诗集:卷一[M].嘉庆二十三年裕德堂刻本.

仲景范文篇6

当代山水画大家孔仲起先生,以善于表现“云水”,尤其是江海潮水而翘楚于当代画坛,其艺术具有相当的高度与深度。

山水画直接面向自然取景,是“法自然”的,如清代画家梅清所谓“笔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而自然界的水又分为江河湖海、飞瀑溪泉及水口等多种形式。依存条件不同,水的形态千变万化,不尽相同,所以对描绘者而言须要理解和使用多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如宋代著名山水画家、绘画理论大家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所说:“水,活物也。其形欲静深,欲柔滑,欲,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鱼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因为水的灵动与形制的不规则性,在山水画创作中,水的表现往往有相当的难度。所以郭熙又说:“近世画工,……画水则波不过三五波,此不淳熟之病也。”即使是在山水画巅峰时期的有宋一代,对于水的表现尚且如此难以把握,可见画水之不易。

而在种种“水“之中,海水、潮水因其难以捉摸的动态和激扬特征,又是最难表现的。宋代山水画理论家韩拙就在《山水纯全集•论水》中提到:“夫海水者,风波浩荡,巨浪翻卷,山水中少用也。”这其中的“少用”,主要是指广阔如江海之水者、灵动之如海潮之水者,在创作中难以表现。

孔仲起说:“我爱行云流水,爱其生气流动,无虑无塞,无碍无际。所谓云行雨施、海阔天空。”他又说:“大海开阔,海纳百川,具有广阔胸襟的含义。海水千变万化,惊涛骇浪,起伏不定,汹涌澎湃,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的余地,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启迪……”通过这些语言可以看到,孔仲起先生笔下的云水,已不仅仅局限于形态上的描摹,而更在于注重精神气质上的把握。他主张“作画贵在气质,而气质并不抽象,首先要具备人类普遍的感情、达观的气度、开阔的胸襟,面对美好事物的灵敏性和表达欲。”希望通过画家笔底山水画的描绘,“追求自我意识,民族意识和空间意识。从自我本真到民族本土到世间宇宙,由小及大、天人合一的意识,追求往复天地、回归自然的意识完善。”他这样做是为了表现以前少有人表现的大江大海的云水形象,也是为了达到个人修养与气质的圆满与完善,表现新时代的精神面貌,进而给人以大气磅礴的陶冶,为历史留下当代作风,当代气质。

海水的难以表现,孔仲起是有深刻的认识的。他自己曾说:“千百年来画山水的,山画了许多,画水的却很少。画水也停留在高山流水,画江河、大海的比较少,一种讲法,江河大海比较难画,画家故意避开,扬长避短。”本着这种知难而上的精神,在对于“云水”的描绘中,孔仲起尤其专于描绘江海潮水,而且善作山水巨制。江海潮水的神与态,于孔仲起的山水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如他的《大江东去》、《观水》、《云烟海天》、《惊涛拍岸》等一系列的作品,或关山万重,江河如练,或危峰耸峙,洪波涌起,或白浪滔天,喷珠溅玉。对于中国绘画的新题材开掘和雄壮美学意蕴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古至今,历代大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无不重视“云水”的表现,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表现云水的技法与理论,发展至今,称为“云水法”。孔仲起先生所专注于探索的江海浪潮表现手法,是山水画传统中“云水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在笔墨技巧和美学内涵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发扬与拓展。“山无水则不灵”,“云水法”与树法、石法作为山水画表现手段的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伴随着山水画的确立而出现的。最早的卷轴画作品之一的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摹本)还处于“水不容泛”的阶段。及至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中,以极细的线条勾水波,开始有起伏荡漾之势。至唐代二李,山水画确立,画家也开始掌握了水的描绘技法。

马远居杭州,坐拥钱塘江与西湖,所以他所表现的水,无疑主要应该来自于这两处。这一点与孔仲起先生可以说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孔仲起先生笔下“水”的取形与灵感,更多的来自于钱塘江,来自于闻名天下钱江潮水。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马远的《水图》的12幅作品之中多数还是用笔细腻、以线为主的描绘方式。其中《云舒浪卷》、《层波迭浪》两桢描绘有水的波浪起伏之势,但是也依托于平面的水波。并无孔仲起绘画中浪花飞溅、潮水奔腾神态描绘。所以在对海水、潮水奔腾激越气势与神采的描绘上,孔仲起笔下的水,多以高远手法取景,将潮头浪尖拉于目前,往往整幅画面以浪潮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以粗短的“线条”或者“方点”写浪花飞溅,辅助于湿笔淡墨渲染的云雾,大浪大潮,波涛汹涌,喷薄激射,如他在2000年所作的《惊涛拍岸》,2001年作的《大江东去》以及《冲浪千年传》、《回头潮》等一系列描绘钱江潮水的作品,描绘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壮美意境;而画开阔的水面,他则多以平远法取景,以关山万重衬托大湖大海,,辽阔无涯,如1999年做《观水》、《祖国万岁》图巨幅,平远构图,一反古人画水细钩线描之法,以墨法画关山万重迭嶂,云海苍茫茫茫,大河源远流长,奔腾入海的势态,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开阔胸怀。相比较于马远的《水图》,孔仲起笔下的水无疑是“变又过之”的典型。宋代韩拙在《山水纯全集•论水》中总结说:“凡画水者故宜天高地阔为佳也”,孔仲起的这一类作品可以说是深契此道。

仲景范文篇7

关键词:黄仲则;交游;诗歌创作

Abstract:HuangZhongzewasapoetinQingDynasty,whoselifewasfullofmisfortunesandencounteredsuccessivedefeatsintheimperialexamination.Ashispoetrywasofteninableaktone,hewasgenerallyregardedasasoreheadpoet,frustratedandlonely.Afterresearchandinvestigation,thispaperconcludesthathehadaquiteextensivefriendshipcircleandhadmanyconfidants.Hispoetrycompositionandhissocialintercoursehavecloserelationships.

Keywords:HuangZhongze;socialintercourse;poetrycomposition

黄仲则,名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自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他的诗歌自清中叶以来一直为人称道,“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1],于后世有一定影响。在与黄仲则同时代的人中,有两人的评价可为代表:一是毕沅称他“风仪俊爽,秀冠江东”[2],对其整体风格及其在当时诗坛的地位作出了评价,二是王昶称其“循环吟讽,不啻哀猿之叫月,独雁之啼霜”[3],对其诗歌的创作个性作出了界定。“哀猿”、“独雁”之说更广为人知,以致黄仲则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落魄失意、孤苦伶仃的诗人形象。郁达夫说:“要想在乾嘉两代的诗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的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4]笔者要探讨的正是这一问题,黄仲则之诗,既哀且痛,似乎非孤僻之人莫为,实际上,黄仲则在生活中虽时感抑郁不乐,寂寞孤独,但是毕竟没有远离人世,游学作幕期间,仍有诸多师朋,让其稍得精神安慰。黄仲则诗作中,交游诗类就有三百多首,其中以“哭、怀、悼、挽、为……作”等为诗题的有65首,以“和、调、次韵”等为诗题的有32首,以“逢、经、过、遇、访”为诗题的有29首,以“偕”为诗题的有22首,以“赠、赠别”为诗题的有21首,以“寄、寄怀”为诗题的有19首,以“别、辞、留别”为诗题的有17首,以“送”为诗题的有16首,以“饮、宴、酌”等为诗题的有16首,以“呈、上、献”为诗题的有11首,以“赋得、集”为诗题的4首,另有“题诗”49首,其交游之广泛可见一斑。上述诗作皆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也饱含着诗人自身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丰厚的思想感情。通过研究分析其交游诗作,不仅可以展示乾隆时期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人生活状况,还可以进一步发掘诗人个性和情感特质,因此,考察分析其交游诗有助于展现特定历史时期的诗人群体面貌,揭示其交游诗创作动因以及深藏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众多的知己

黄仲则身世凄凉,4岁丧父,7岁时随祖父到常州居住,家徒四壁;在其12岁时,祖父去世;13岁时,祖母去世;16岁时,唯一的兄弟——他的哥哥又离他而去。而从其诗文自序及他人所载,亦不见他有任何的叔伯,一家孤苦无依。故其游学作幕期间,极重友朋之情,“我生笃求友,识子非等闲”[5]69,毕竟世事艰难,“花前幸是相逢好,竹下还寻旧地吟”[5]67。他在历经沧桑之后,不由喟叹:“万事不如知己乐,一灯常记对床时。”[5]305他极渴望他人能施以援手,并希望自身的才华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黄仲则虽常被看成一个怀才不遇的失意诗人,似乎一直处在“扣舷一长啸,千古几知音”[5]489的哀苦之中。其实,当时欣赏其才华者还是大有人在,黄仲则并不孤独。

从身份而言,黄仲则的知己者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以尊长身份而赏识其才华者。先是其十六岁时,应郡县试,当时知府潘恂、王祖肃可谓是其早年的伯乐。洪亮吉撰《行状》记此事云:“吾乡应童子试者三千人,君出即冠其军,前常州知府潘君恂、王君祖肃尤奇赏识之。”[6]黄仲则《贺新凉词序》注亦云:“甲申岁,知府潘莪溪试童子,拔予第一。”诗人出道之初,就得到如此激励,可见其早期成长还是比较顺利的。次年,按左辅《黄县丞状》所载则称:“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是年学使者会稽梁国治,性好学爱才。所至名士如归。先生亦其激赏之一。”[7]梁国治,清乾隆十三年(1748)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清代知名学者,对黄氏才华也极为肯定。此后,尚有诸多尊长赏识其才华,如黄仲则在龙城书院(在常州)读书期间,山长邵齐焘称赏黄仲则:“黄生汉镛,行年十九,籍甚黉宫,顾步轩昂,姿神秀迥,实廊庙之瑚琏,庭阶之芝兰者焉。”[5]640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要知道,这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即使有因喜爱而加夸饰之处,但也绝非一般的谀奉之词。洪亮吉《伤知己赋》注:“岁丁亥戊子,邵先生主龙城书院讲席,余偕黄君景仁受业焉。先生尝呼之为二俊。”[6]再如黄仲则二十一岁游杭时,按左辅《黄县丞状》云:“闻秀水郑先生虎文贤,谒之于杭州,郑爱异之。……时湖南布政使定兴王公太岳,郑同年友也。王故名士,负其才,及见心折,每有所作,必持质黄秀才定可否。”[7]郑虎文与王太岳,俱是一时名流,而黄受知于二位,待遇又是如此之隆,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是倍感荣幸的。及至黄仲则因生活所迫,作幕安徽时,幕主太平知府沈既堂先生业富赏识之,按《北江年谱》:“沈太守业富,素重先生。”[8]其时,大兴朱筠(字笥河)督安徽学政,延名宿校文,宾从称盛。夙闻先生名,礼致之。朱筠作书致钱詹事大昕、程编修晋芳,对黄仲则等大加称赞,曰:“甫到江南,即得黄、洪二生,其才如龙泉太阿,皆万人敌。”[9]而另按赵渭川校仲则诗注云,昔在朱笥河座,有少年以己诗方仲则者,笥河师大噱曰:“仲则天才也。”由此可见,朱笥河对他,真是欣赏之至了。潘瑛《诗萃》曰:“仲则天分绝伦,幼有神童之目。朱竹君学使以天才称之,良非虚誉。”而当时文坛的领袖之一——袁枚,直以李白视之。可以说,黄仲则的才华,广受赏识,无论其南下至杭州,还是后来北上至京城,均不曾湮没无闻。其二十七岁抵京后,很快声名鹊起。王昶在《黄仲则墓志铭》中有云:“都中士大夫如翁学士方纲、纪学士昀、温舍人汝适、潘舍人有为、李主事威、冯庶常敏昌皆奇仲则,仲则也愿与定交。”[10]可见其备受京都名流的推赏。及至三十三岁时,更有陕西巡抚毕沅因赏识而重金相赠之举。“初毕秋帆宫保不识先生,见《都门秋思》诗,谓值千金,姑先寄五百金速其西游。”(陆祈生继辂《春芹录》)可以说,潘恂、王祖肃、梁国治、邵齐焘、郑虎文、王太岳、朱笥河、袁枚等诸位尊长推扬黄仲则,既使其声名远播,又多半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使其无衣食之虞,在诗酒唱和的生活中得以一展才华。

另外一类则是黄仲则为数不少的友朋,他们身份相近、心气相投,十分欣赏其才华。在彼此切磋的过程中,黄仲则诗艺得以日进。此类好友中,较早与之订交的是洪亮吉。黄仲则与洪亮吉同里,又志趣相近,均好为诗,黄氏十八岁时,两人交谊益深,洪亮吉撰《先生行状》:“岁丙戌,亮吉就童子试,至江阴遇君于逆旅中。亮吉携母孺人所授汉魏乐府锓本,暇辄朱墨其上,间有拟作,君见而嗜之,约共效其体,日数篇,逾月,君所诣出亮吉上,遂订交焉。”[6]江阴之遇后,两人的诗歌创作便以汉魏乐府为发端,在此基点上倾力为诗,他们的生死之交也因此得到了发展。而黄仲则诗歌生涯开始后,并未闭门觅句,而是很快得到了知友并与之交流诗艺,万应馨(黍维)便是其诗友之一。万应馨在《味余楼誊稿序》中云:“余尝谓今之为诗者,济之以考据之学,艳之以藻绘之华,才人学人之诗,屈指难悉,而诗人之诗,则千百中不得什一焉。仲则深韪余言,亦知余此论,盖为仲则、数峰发也。”黄仲则深韪万氏言,对其将己诗视为“诗人之诗”,以为“深契吾心”。可见黄仲则的诗颇得同道赏识,并非寂寞独行。黄仲则认同“诗人之诗”,并以此劝谕好友洪亮吉:“出门时,曾见君研脂握铅,为香草之什。君兴已至,不敢置喙。但仆殊不愿足下以才人终身耳。”[5]480(《与洪稚存书》)黄不愿洪以“才人”终身,欲洪多读前人看似平淡无奇而流传后世之诗,如明高启诗,“五古……味清而腴,字简以炼,拟古诸章尤佳”,劝洪“深心阅之,求其用意不用字,字意俱用处”,并“多读前人诗,于庸庸无奇者,思其所以得传”[5]480。在此,黄仲则其实也表白了自己的志趣所在,作诗当求其“味清而腴,字简以炼”,贵在“用意”,或“字意俱用”,正显示其对“诗人之诗”的接受和追求,若只求炼字,显然是重在逞才了。另外,黄仲则尚有汪中、仇丽亭、孙星衍、左辅、吴蔚光、赵怀玉、武亿、杨芳璨、陈燮等诸多友朋,与之相知甚深,彼此之间时有唱酬。黄仲则的后人黄志述曾作《先友爵里名字考》,此文末云:“相传大父择交甚严,今记先友,凡集中未见,及虽见而非有交谊者,概不著录。闻见孤陋,所记尚多缺佚,容续搜补入。志述谨识。”[5]630即便如此,所载名录已有一百三十多人。笔者对其交游之友人作简要统计,如表1所示。

从科名来看,内中有状元如毕沅;获进士者,有44人之多;举人20人;诸生23人。其实当时即使是科名中最低一级诸生,考中也非易事。据估算,江南大县1800名童生竞争20个生员名额,中县1500名童生竞争16个名额,小县1100名童生竞争12个名额,大约90个童生才能录取一名生员,比例是很低的。[11]而在黄仲则交游友人中,获功名者总计有88人,接近交游总数的七成;加上未列科名列其官职者,二者合计便超过七成了。可以肯定,与狂傲的黄仲则交往的这些人,绝不是一无所为的庸碌之辈,更不是目不识丁的世俗之人。赏识他的人如此之多,知心好友又如此之多,由此看来,他并非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只是黄仲则遭逢的客观现实与其主观感受并未一致,以致其在诗歌中传达了太多孤苦失意之语,从而导致读者错觉的产生。

二、交游诗的内容及类别

黄仲则在交游之中,结识了一批心气相通的友人,彼此之间,时有诗酒唱和,为此,留下了数量颇多的交游诗,尽管其中不乏应景之作,但是,绝大部分,显示了其情感的印迹。大致看来,其交游诗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唱酬时的欢乐。这种情感出现的机率不高,如《二十三夜偕稚存广心杏庄饮大醉作歌》:“安得长江变春酒,使我生死相依之。不然亦遣青天作平地,醉踏不用长鲸骑。……日来不免走地上,龌龊俯仰同羁雌。寒阴噤户不能出,幸有数子来招携。……下穷重泉上碧落,人间此乐谁当知?此时独立忽大笑,正似梦里一吸琼浆时。”[5]62感情狂放不羁,颇有李白之风。诗中“亦遣青天作平地,醉踏不用长鲸骑”之句,情思飞扬,更有“长江”变作“春酒”的夸张想象,读来也是快意至极。人世间有诸多难言之痛,且借美酒一消之。友朋作伴,狂饮高歌,“独立忽大笑”,真是“人生如此自可乐”了。这类诗歌,黄仲则多以古体为之,酣畅淋漓的笔墨中一见其愉悦之情。不过,此类诗歌在黄诗中为数甚少,难得的几篇透露出黄仲则也有以诗表现愉悦情感的能力,只是缺少情感愉悦的机会罢了。

二是漂泊中的慰藉。人在旅途,总不免有几分凄惶。交通上的不便带来的苦楚自是一言难尽,情感的无所依附更会让游子悲慨丛生,而往日的友情自会浮上心头,挥之不去。且看黄仲则的《明州客夜怀味辛稚存却寄》:“别来甫及旬,离思已如积。海角多悲风,入夜更凛冽。鱼龙一以啸,涛声震空壁。冻鼓惨欲沉,寒檠短将没。何来万感交,扰此寸肠裂。念我同袍人,挟铗起叹息。悲欢共情愫,来往溯晨夕。各抱百年忧,念我更恻恻。苦语犹在耳,形影翛以隔。岂曰轻远游,欲已不可得。”[5]28以叙笔开篇,直述离别,言及别后之思,肝肠寸断。旅居他乡,所遇乃悲风、凛夜,所感乃凄恻、无奈,语浅情深,直是胸中涌出。而漂泊之中,偶有友朋相伴,不啻最大快乐。“久病倍添明月好,此时真共故人看。但工饮啖犹能活,莫说飘零怕减欢。”[5]54久病之后,在月下与朋友随意走走,应该是非常惬意的,但其抑郁愤激之情仍挥之不去,叙述议论为主,少见景物描写,颇似宋诗。“但工饮啖犹能活”语则可见黄仲则对境遇之失望,以反语出之而已。除此之外,和朋友一起醉去,也是漂泊中的良策了。黄仲则在《舟泊偕稚存饮江市次韵》云:“小住征桡醉旅亭,晚钟烟外正星星。不知明月几时有,但见数峰江上青。葭焰暗时秋雨过,鱼龙多处湿风腥。乡关此夜休回首,极目川涂正冥冥。”[5]55此夜,醉在“旅亭”,乡思难逃,只是靠朋友相聚,酒杯相举,聊作排遣耳。诗歌意境黯淡,形象迷离,音节低沉,颇怀流寓之慨。

三是孤独时的牵挂。黄仲则的性格,有几分孤僻。性情相投的,彼此之间,相融相洽,为此,他可以和“世人皆欲杀”的汪中难分难舍;一旦性格不合,他可能会拂袖而去,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同僚,也可能一刻不能忍耐。黄仲则在朱笥河幕时,“居半岁,与同事者不合,径出使院,质衣买轻舟,访秀水郑编修虎文于徽州,其标格因可想见也”,其在王太岳幕时,一直是狂傲少谐,落落难与众合,“独与诗人曹以南交,余不通一语”[7]。这样孤独的性格,友情自是其重要精神支撑,难眠之夜,“削迹少欢思,中宵影自娱。劳生常鹿鹿,即事每乌乌。到枕江声近,闻钟夜气孤。因怀旧游伴,犹忆故人无?”[5]74全诗不假修饰,思友之情自然流出,清新澄澈,开篇直抒胸臆,结尾回应中见真挚,自足感人。黄仲则善道离别之情,挥笔写来,毫不刻意着力,似乎纯任信笔摇曳,写其闻知故人音讯时:“马头云断处,遥见谢家山。月色常依旧,风流孰与攀。故人枉芳讯,今夜隔重关。为尔摇鞭急,仓仓暮霭间。”[5]103似见当日黄仲则快马加鞭,苦追老友,期欲同赏月色,共看风景,其写诗真似有天助,极富感染力。他在《新安与洪稚存》中淋漓尽致地倾倒离别朋友之悲:“昔卧碧溪边,日对天都云。芳尊独倾倒,扼腕无夫君。哀猿与落狖,一一悲离群。……相思亦云切,相见幸勿疏。且有向平约,百年方及初。”[5]120恰如“哀猿与落狖”的“离群”之悲,因此,他衷心希望:“相思亦云切,相见幸勿疏。”正是朋友,才让他在孤独中能有一份温暖的牵挂。

四是失意时的倾诉。黄仲则的失意,主要缘于科举失利,毕竟对读书人来说,唯有科举一途,方为正路,而黄仲则偏于此路困蹇难行。其十六岁时于三千童生中拔得头筹,轻取秀才,此后乡试竟屡屡遭挫,为此,黄仲则苦闷异常,交游诗中时道不能释怀之情,在《寄丽亭》(其一)中写道:“每放登高恸,浮云为惨凄。湖吞全楚尽,天压百蛮低。才命古难一,行藏我欲迷。怀人原有泪,况听暮猿啼。”其怀才不遇的痛苦之情,对友人是毫无遮拦,倾泻而出,一介须眉,因怀友人而致涕泪交流,可见其情发于中,不能自已。再如《将之关中留别吴二春田》(389):“百日饮无事酒,五年读中秘书。文章浪解雌霓,身世依然蹇驴。”[5]389失意不平之气,溢于言表。平日与他人交往,力求不卑不亢,要作看淡功名之相,而一遇知心好友,终是真情流露,不假掩饰。尽管有众多赏识之人、知心之人,按理应该满足,可惜黄仲则极少感受到对生活的幸福之感,至少在其诗歌中,更多的是对生命、生活的忧恐。如“士生处乱世,无才匪深忧。竖子亦已矣,俯仰悲千秋”[5]47,“可怜夙负黄童誉,漂泊翻成异地哀”[5]48,“吾曹沦落偶流寓,姓名寂寞谁能收”[5]177,“在世一奄忽,草木同推迁”[5]179。

这种忧恐在与同道交游中,有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因相互怜惜而加深。其同乡好友左辅,四十三岁方得中科名,此前生涯,饱尝羁旅之苦,一发于诗,比如《蝉》中:“诉尽齐宫怨,萧萧续苦声。芳华销梦短,风露贷余生。疏柳长州苑,残阳白下城。吟躯听欲瘦,辛苦为关情。”[12]黄仲则读后,自述:“芳华十字,黯然神伤,仲甫为我写照乎!”可见,境遇失落,交游之中,悲戚互感。另一好友杨芳璨——“毗陵七子”之一,曾在《忆洪大稚存即用甲午长至日见寄韵》中写道:“饥来驱人不可当,东西奔走空彷徨。哀吟顾影慕俦侣,面目憔悴无辉光。”[13]138其自身落魄之状,跃然纸上,置于《两当轩集》,的确难分彼此。曾对黄仲则有分财之举的好友陈燮,其《白门旅次赠施雪帆兼怀顾文子黄仲则》中云:“长安索米难,岁暮益迫促。贫士迫冻饿,富儿厌粱肉。高阳几酒徒,避债久雌伏。”[13]165可见,虽逢盛世,甘苦自知。陈燮感觉到“是时迫朔节,风霜肆残酷。西山雪稍晴,余寒压岩麓”。既是实景之绘,分明又有弦外之音,失志同俦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凄苦之状,不难想象。正是知心好友的互相了解,又以诗共同切磋交流,所以,黄仲则的忧恐凄苦之语并非独此一家,只是表现得更明显,程度更深而已。

三、交游诗的风格及意义

尊长、朋友给了黄仲则经济上的支持、情感上的安慰和依赖,更在创作上给他提供了与许多同道中人切磋的机会。黄仲则所交游之人,身份各异(前已述及),大致有两类:一为尊长,一为友朋。从其留存诗作来看,朋辈之间的唱和比之与尊长之间的唱和数量上要多得多,两者相较,约为十之比一。尊长往往赏识其才华,则黄仲则与尊长唱酬时,较侧重于才,如其《上朱笥河先生》,以434言七古进呈幕主,才气发露,挥写自如。要在众望所归的学政朱笥河面前表白自己的感情,殊非易事。既要抒写对学政知遇之恩的感激之心,又不可太显亲昵或乞怜之意,黄仲则写来十分得体。诗中既表示对幕主的赞美,“先生卓然坐虎皮,旁罗宾从皆瑰奇”,也写出自己的崇敬和感激之心,“意气倾倒山可移,诱我力学言如饴。感激真乃零涕洟”;但是,自信、自尊同样在诗中流露:“佐公巨笔挥淋漓,此则不敢多让谁”[5]105。全诗才气以一以贯之,安排妥帖,游刃有余。而《呈袁简斋太史》一诗:“一代才豪仰大贤,天公位置却天然。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暂借玉堂留姓氏,便依勾漏作神仙。由来名士如名将,谁似汾阳福命全?”[5]247对赏识自己的文坛名流袁枚,则以性灵之笔,不尚故实,表达对袁枚的仰慕之情,但又不卑不亢,很有分寸。若是面对诗宗杜韩、苏黄的翁方纲,投诗则或用苏韵,或挟韩气,在诗歌趣味上,拉近双方的距离。而与友朋唱和时,更倾注于情。其情感郁积时,则叹卑嗟贫,感怀失意,如前文所述,其漂泊之苦、失意之情、不遇之感,对知心好友是不假掩饰的。

据此,黄仲则与袁枚、翁方纲等诗坛领军之人均有密切交往,与同辈之人彼此唱和,其交游虽广,所受影响甚多,但其诗诚如张维屏所言:“亦用书卷,而不欲炫博贪多,如贾人之陈货物;亦学古人,而不欲句摹字拟,如婴儿之学语言……如芳兰独秀于湘水之上,如飞仙独立于涧风之颠。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14]黄之交游诗尽道科举不利,酬亲无望,依人作幕,壮志难酬之苦楚,比之性灵之诗,少一份粗滑浅俗,多一份清新雅致;比之格调之诗,少一份温柔敦厚,多一份激楚凄凉;比之肌理之诗,少一份虫鱼饾饤,多一份真情灌注。其诗确是个性鲜明,浑然天成。黄仲则以作诗为生命之必需,于其诗中,呈现出其苦乐圆融的感情状况、丰富多样的交友实况、饱经沧桑和痛苦洗礼的生活阅历。诗人的交游直接酝酿着其诗歌创作,也进一步奠定了其整体诗风的形成。其诗伤时感物,时露抑郁不平,语言刻意求新,却又十分自然,既有唐音,也显宋调;既才气发露,又情感飞扬。诚如蒋士铨诗云:“才大士多嗟不遇,情深人每善言愁。”[13]112(《题施生晋诗本并柬黄生景仁》)可以说,黄仲则的诗歌创作,与其颇为广泛的交游,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包世臣.黄征君传[M]//齐民四术:卷六.北京:中华书局,2001:209.

[2]毕沅.吴会英才集小序[M]//黄景仁.两当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四[M]//王昶.蒲褐山房诗话.嘉庆八年三泖渔庄刻本.

[4]郁达夫.关于黄仲则[J].郁达夫.郁达夫文集:卷六.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156.

[5]黄景仁.两当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洪亮吉.国子监生武英殿书签官候选县丞黄君行状[M].卷施阁文甲集:卷十.光绪三年授经堂刻本.

[7]左辅.黄县丞景仁状[M]//念宛斋集:卷四.嘉庆二十三年裕德堂刻本.

[8]吕培.洪北江先生年谱[M]//洪亮吉.洪亮吉集附录.北京:中华书局,2001:290.

[9]洪亮吉.洪亮吉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290.

[10]王昶.春融堂集:卷二十一[M].嘉庆二十一年熟南书舍刻本.

[11]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67.

[12]左辅.念宛斋诗集:卷一[M].嘉庆二十三年裕德堂刻本.

仲景范文篇8

黄仲则身世凄凉,4岁丧父,7岁时随祖父到常州居住,家徒四壁;在其12岁时,祖父去世;13岁时,祖母去世;16岁时,唯一的兄弟——他的哥哥又离他而去。而从其诗文自序及他人所载,亦不见他有任何的叔伯,一家孤苦无依。故其游学作幕期间,极重友朋之情,“我生笃求友,识子非等闲”[5]69,毕竟世事艰难,“花前幸是相逢好,竹下还寻旧地吟”[5]67。他在历经沧桑之后,不由喟叹:“万事不如知己乐,一灯常记对床时。”[5]305他极渴望他人能施以援手,并希望自身的才华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黄仲则虽常被看成一个怀才不遇的失意诗人,似乎一直处在“扣舷一长啸,千古几知音”[5]489的哀苦之中。其实,当时欣赏其才华者还是大有人在,黄仲则并不孤独。

从身份而言,黄仲则的知己者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以尊长身份而赏识其才华者。先是其十六岁时,应郡县试,当时知府潘恂、王祖肃可谓是其早年的伯乐。洪亮吉撰《行状》记此事云:“吾乡应童子试者三千人,君出即冠其军,前常州知府潘君恂、王君祖肃尤奇赏识之。”[6]黄仲则《贺新凉词序》注亦云:“甲申岁,知府潘莪溪试童子,拔予第一。”诗人出道之初,就得到如此激励,可见其早期成长还是比较顺利的。次年,按左辅《黄县丞状》所载则称:“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是年学使者会稽梁国治,性好学爱才。所至名士如归。先生亦其激赏之一。”[7]梁国治,清乾隆十三年(1748)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清代知名学者,对黄氏才华也极为肯定。此后,尚有诸多尊长赏识其才华,如黄仲则在龙城书院(在常州)读书期间,山长邵齐焘称赏黄仲则:“黄生汉镛,行年十九,籍甚黉宫,顾步轩昂,姿神秀迥,实廊庙之瑚琏,庭阶之芝兰者焉。”[5]640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要知道,这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即使有因喜爱而加夸饰之处,但也绝非一般的谀奉之词。洪亮吉《伤知己赋》注:“岁丁亥戊子,邵先生主龙城书院讲席,余偕黄君景仁受业焉。先生尝呼之为二俊。”[6]再如黄仲则二十一岁游杭时,按左辅《黄县丞状》云:“闻秀水郑先生虎文贤,谒之于杭州,郑爱异之。……时湖南布政使定兴王公太岳,郑同年友也。王故名士,负其才,及见心折,每有所作,必持质黄秀才定可否。”[7]郑虎文与王太岳,俱是一时名流,而黄受知于二位,待遇又是如此之隆,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是倍感荣幸的。及至黄仲则因生活所迫,作幕安徽时,幕主太平知府沈既堂先生业富赏识之,按《北江年谱》:“沈太守业富,素重先生。”[8]其时,大兴朱筠(字笥河)督安徽学政,延名宿校文,宾从称盛。夙闻先生名,礼致之。朱筠作书致钱詹事大昕、程编修晋芳,对黄仲则等大加称赞,曰:“甫到江南,即得黄、洪二生,其才如龙泉太阿,皆万人敌。”[9]而另按赵渭川校仲则诗注云,昔在朱笥河座,有少年以己诗方仲则者,笥河师大噱曰:“仲则天才也。”由此可见,朱笥河对他,真是欣赏之至了。潘瑛《诗萃》曰:“仲则天分绝伦,幼有神童之目。朱竹君学使以天才称之,良非虚誉。”而当时文坛的领袖之一——袁枚,直以李白视之。可以说,黄仲则的才华,广受赏识,无论其南下至杭州,还是后来北上至京城,均不曾湮没无闻。其二十七岁抵京后,很快声名鹊起。王昶在《黄仲则墓志铭》中有云:“都中士大夫如翁学士方纲、纪学士昀、温舍人汝适、潘舍人有为、李主事威、冯庶常敏昌皆奇仲则,仲则也愿与定交。”[10]可见其备受京都名流的推赏。及至三十三岁时,更有陕西巡抚毕沅因赏识而重金相赠之举。“初毕秋帆宫保不识先生,见《都门秋思》诗,谓值千金,姑先寄五百金速其西游。”(陆祈生继辂《春芹录》)可以说,潘恂、王祖肃、梁国治、邵齐焘、郑虎文、王太岳、朱笥河、袁枚等诸位尊长推扬黄仲则,既使其声名远播,又多半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使其无衣食之虞,在诗酒唱和的生活中得以一展才华。

另外一类则是黄仲则为数不少的友朋,他们身份相近、心气相投,十分欣赏其才华。在彼此切磋的过程中,黄仲则诗艺得以日进。此类好友中,较早与之订交的是洪亮吉。黄仲则与洪亮吉同里,又志趣相近,均好为诗,黄氏十八岁时,两人交谊益深,洪亮吉撰《先生行状》:“岁丙戌,亮吉就童子试,至江阴遇君于逆旅中。亮吉携母孺人所授汉魏乐府锓本,暇辄朱墨其上,间有拟作,君见而嗜之,约共效其体,日数篇,逾月,君所诣出亮吉上,遂订交焉。”[6]江阴之遇后,两人的诗歌创作便以汉魏乐府为发端,在此基点上倾力为诗,他们的生死之交也因此得到了发展。而黄仲则诗歌生涯开始后,并未闭门觅句,而是很快得到了知友并与之交流诗艺,万应馨(黍维)便是其诗友之一。万应馨在《味余楼誊稿序》中云:“余尝谓今之为诗者,济之以考据之学,艳之以藻绘之华,才人学人之诗,屈指难悉,而诗人之诗,则千百中不得什一焉。仲则深韪余言,亦知余此论,盖为仲则、数峰发也。”黄仲则深韪万氏言,对其将己诗视为“诗人之诗”,以为“深契吾心”。可见黄仲则的诗颇得同道赏识,并非寂寞独行。黄仲则认同“诗人之诗”,并以此劝谕好友洪亮吉:“出门时,曾见君研脂握铅,为香草之什。君兴已至,不敢置喙。但仆殊不愿足下以才人终身耳。”[5]480(《与洪稚存书》)黄不愿洪以“才人”终身,欲洪多读前人看似平淡无奇而流传后世之诗,如明高启诗,“五古……味清而腴,字简以炼,拟古诸章尤佳”,劝洪“深心阅之,求其用意不用字,字意俱用处”,并“多读前人诗,于庸庸无奇者,思其所以得传”[5]480。在此,黄仲则其实也表白了自己的志趣所在,作诗当求其“味清而腴,字简以炼”,贵在“用意”,或“字意俱用”,正显示其对“诗人之诗”的接受和追求,若只求炼字,显然是重在逞才了。另外,黄仲则尚有汪中、仇丽亭、孙星衍、左辅、吴蔚光、赵怀玉、武亿、杨芳璨、陈燮等诸多友朋,与之相知甚深,彼此之间时有唱酬。黄仲则的后人黄志述曾作《先友爵里名字考》,此文末云:“相传大父择交甚严,今记先友,凡集中未见,及虽见而非有交谊者,概不著录。闻见孤陋,所记尚多缺佚,容续搜补入。志述谨识。”[5]630即便如此,所载名录已有一百三十多人。笔者对其交游之友人作简要统计,如表1所示。

从科名来看,内中有状元如毕沅;获进士者,有44人之多;举人20人;诸生23人。其实当时即使是科名中最低一级诸生,考中也非易事。据估算,江南大县1800名童生竞争20个生员名额,中县1500名童生竞争16个名额,小县1100名童生竞争12个名额,大约90个童生才能录取一名生员,比例是很低的。[11]而在黄仲则交游友人中,获功名者总计有88人,接近交游总数的七成;加上未列科名列其官职者,二者合计便超过七成了。可以肯定,与狂傲的黄仲则交往的这些人,绝不是一无所为的庸碌之辈,更不是目不识丁的世俗之人。赏识他的人如此之多,知心好友又如此之多,由此看来,他并非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只是黄仲则遭逢的客观现实与其主观感受并未一致,以致其在诗歌中传达了太多孤苦失意之语,从而导致读者错觉的产生。

二、交游诗的内容及类别

黄仲则在交游之中,结识了一批心气相通的友人,彼此之间,时有诗酒唱和,为此,留下了数量颇多的交游诗,尽管其中不乏应景之作,但是,绝大部分,显示了其情感的印迹。大致看来,其交游诗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唱酬时的欢乐。这种情感出现的机率不高,如《二十三夜偕稚存广心杏庄饮大醉作歌》:“安得长江变春酒,使我生死相依之。不然亦遣青天作平地,醉踏不用长鲸骑。……日来不免走地上,龌龊俯仰同羁雌。寒阴噤户不能出,幸有数子来招携。……下穷重泉上碧落,人间此乐谁当知?此时独立忽大笑,正似梦里一吸琼浆时。”[5]62感情狂放不羁,颇有李白之风。诗中“亦遣青天作平地,醉踏不用长鲸骑”之句,情思飞扬,更有“长江”变作“春酒”的夸张想象,读来也是快意至极。人世间有诸多难言之痛,且借美酒一消之。友朋作伴,狂饮高歌,“独立忽大笑”,真是“人生如此自可乐”了。这类诗歌,黄仲则多以古体为之,酣畅淋漓的笔墨中一见其愉悦之情。不过,此类诗歌在黄诗中为数甚少,难得的几篇透露出黄仲则也有以诗表现愉悦情感的能力,只是缺少情感愉悦的机会罢了。

二是漂泊中的慰藉。人在旅途,总不免有几分凄惶。交通上的不便带来的苦楚自是一言难尽,情感的无所依附更会让游子悲慨丛生,而往日的友情自会浮上心头,挥之不去。且看黄仲则的《明州客夜怀味辛稚存却寄》:“别来甫及旬,离思已如积。海角多悲风,入夜更凛冽。鱼龙一以啸,涛声震空壁。冻鼓惨欲沉,寒檠短将没。何来万感交,扰此寸肠裂。念我同袍人,挟铗起叹息。悲欢共情愫,来往溯晨夕。各抱百年忧,念我更恻恻。苦语犹在耳,形影翛以隔。岂曰轻远游,欲已不可得。”[5]28以叙笔开篇,直述离别,言及别后之思,肝肠寸断。旅居他乡,所遇乃悲风、凛夜,所感乃凄恻、无奈,语浅情深,直是胸中涌出。而漂泊之中,偶有友朋相伴,不啻最大快乐。“久病倍添明月好,此时真共故人看。但工饮啖犹能活,莫说飘零怕减欢。”[5]54久病之后,在月下与朋友随意走走,应该是非常惬意的,但其抑郁愤激之情仍挥之不去,叙述议论为主,少见景物描写,颇似宋诗。“但工饮啖犹能活”语则可见黄仲则对境遇之失望,以反语出之而已。除此之外,和朋友一起醉去,也是漂泊中的良策了。黄仲则在《舟泊偕稚存饮江市次韵》云:“小住征桡醉旅亭,晚钟烟外正星星。不知明月几时有,但见数峰江上青。葭焰暗时秋雨过,鱼龙多处湿风腥。乡关此夜休回首,极目川涂正冥冥。”[5]55此夜,醉在“旅亭”,乡思难逃,只是靠朋友相聚,酒杯相举,聊作排遣耳。诗歌意境黯淡,形象迷离,音节低沉,颇怀流寓之慨。

三是孤独时的牵挂。黄仲则的性格,有几分孤僻。性情相投的,彼此之间,相融相洽,为此,他可以和“世人皆欲杀”的汪中难分难舍;一旦性格不合,他可能会拂袖而去,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同僚,也可能一刻不能忍耐。黄仲则在朱笥河幕时,“居半岁,与同事者不合,径出使院,质衣买轻舟,访秀水郑编修虎文于徽州,其标格因可想见也”,其在王太岳幕时,一直是狂傲少谐,落落难与众合,“独与诗人曹以南交,余不通一语”[7]。这样孤独的性格,友情自是其重要精神支撑,难眠之夜,“削迹少欢思,中宵影自娱。劳生常鹿鹿,即事每乌乌。到枕江声近,闻钟夜气孤。因怀旧游伴,犹忆故人无?”[5]74全诗不假修饰,思友之情自然流出,清新澄澈,开篇直抒胸臆,结尾回应中见真挚,自足感人。黄仲则善道离别之情,挥笔写来,毫不刻意着力,似乎纯任信笔摇曳,写其闻知故人音讯时:“马头云断处,遥见谢家山。月色常依旧,风流孰与攀。故人枉芳讯,今夜隔重关。为尔摇鞭急,仓仓暮霭间。”[5]103似见当日黄仲则快马加鞭,苦追老友,期欲同赏月色,共看风景,其写诗真似有天助,极富感染力。他在《新安与洪稚存》中淋漓尽致地倾倒离别朋友之悲:“昔卧碧溪边,日对天都云。芳尊独倾倒,扼腕无夫君。哀猿与落狖,一一悲离群。……相思亦云切,相见幸勿疏。且有向平约,百年方及初。”[5]120恰如“哀猿与落狖”的“离群”之悲,因此,他衷心希望:“相思亦云切,相见幸勿疏。”正是朋友,才让他在孤独中能有一份温暖的牵挂。

四是失意时的倾诉。黄仲则的失意,主要缘于科举失利,毕竟对读书人来说,唯有科举一途,方为正路,而黄仲则偏于此路困蹇难行。其十六岁时于三千童生中拔得头筹,轻取秀才,此后乡试竟屡屡遭挫,为此,黄仲则苦闷异常,交游诗中时道不能释怀之情,在《寄丽亭》(其一)中写道:“每放登高恸,浮云为惨凄。湖吞全楚尽,天压百蛮低。才命古难一,行藏我欲迷。怀人原有泪,况听暮猿啼。”其怀才不遇的痛苦之情,对友人是毫无遮拦,倾泻而出,一介须眉,因怀友人而致涕泪交流,可见其情发于中,不能自已。再如《将之关中留别吴二春田》(389):“百日饮无事酒,五年读中秘书。文章浪解雌霓,身世依然蹇驴。”[5]389失意不平之气,溢于言表。平日与他人交往,力求不卑不亢,要作看淡功名之相,而一遇知心好友,终是真情流露,不假掩饰。尽管有众多赏识之人、知心之人,按理应该满足,可惜黄仲则极少感受到对生活的幸福之感,至少在其诗歌中,更多的是对生命、生活的忧恐。如“士生处乱世,无才匪深忧。竖子亦已矣,俯仰悲千秋”[5]47,“可怜夙负黄童誉,漂泊翻成异地哀”[5]48,“吾曹沦落偶流寓,姓名寂寞谁能收”[5]177,“在世一奄忽,草木同推迁”[5]179。

这种忧恐在与同道交游中,有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因相互怜惜而加深。其同乡好友左辅,四十三岁方得中科名,此前生涯,饱尝羁旅之苦,一发于诗,比如《蝉》中:“诉尽齐宫怨,萧萧续苦声。芳华销梦短,风露贷余生。疏柳长州苑,残阳白下城。吟躯听欲瘦,辛苦为关情。”[12]黄仲则读后,自述:“芳华十字,黯然神伤,仲甫为我写照乎!”可见,境遇失落,交游之中,悲戚互感。另一好友杨芳璨——“毗陵七子”之一,曾在《忆洪大稚存即用甲午长至日见寄韵》中写道:“饥来驱人不可当,东西奔走空彷徨。哀吟顾影慕俦侣,面目憔悴无辉光。”[13]138其自身落魄之状,跃然纸上,置于《两当轩集》,的确难分彼此。曾对黄仲则有分财之举的好友陈燮,其《白门旅次赠施雪帆兼怀顾文子黄仲则》中云:“长安索米难,岁暮益迫促。贫士迫冻饿,富儿厌粱肉。高阳几酒徒,避债久雌伏。”[13]165可见,虽逢盛世,甘苦自知。陈燮感觉到“是时迫朔节,风霜肆残酷。西山雪稍晴,余寒压岩麓”。既是实景之绘,分明又有弦外之音,失志同俦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凄苦之状,不难想象。正是知心好友的互相了解,又以诗共同切磋交流,所以,黄仲则的忧恐凄苦之语并非独此一家,只是表现得更明显,程度更深而已。

三、交游诗的风格及意义

尊长、朋友给了黄仲则经济上的支持、情感上的安慰和依赖,更在创作上给他提供了与许多同道中人切磋的机会。黄仲则所交游之人,身份各异(前已述及),大致有两类:一为尊长,一为友朋。从其留存诗作来看,朋辈之间的唱和比之与尊长之间的唱和数量上要多得多,两者相较,约为十之比一。尊长往往赏识其才华,则黄仲则与尊长唱酬时,较侧重于才,如其《上朱笥河先生》,以434言七古进呈幕主,才气发露,挥写自如。要在众望所归的学政朱笥河面前表白自己的感情,殊非易事。既要抒写对学政知遇之恩的感激之心,又不可太显亲昵或乞怜之意,黄仲则写来十分得体。诗中既表示对幕主的赞美,“先生卓然坐虎皮,旁罗宾从皆瑰奇”,也写出自己的崇敬和感激之心,“意气倾倒山可移,诱我力学言如饴。感激真乃零涕洟”;但是,自信、自尊同样在诗中流露:“佐公巨笔挥淋漓,此则不敢多让谁”[5]105。全诗才气以一以贯之,安排妥帖,游刃有余。而《呈袁简斋太史》一诗:“一代才豪仰大贤,天公位置却天然。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暂借玉堂留姓氏,便依勾漏作神仙。由来名士如名将,谁似汾阳福命全?”[5]247对赏识自己的文坛名流袁枚,则以性灵之笔,不尚故实,表达对袁枚的仰慕之情,但又不卑不亢,很有分寸。若是面对诗宗杜韩、苏黄的翁方纲,投诗则或用苏韵,或挟韩气,在诗歌趣味上,拉近双方的距离。而与友朋唱和时,更倾注于情。其情感郁积时,则叹卑嗟贫,感怀失意,如前文所述,其漂泊之苦、失意之情、不遇之感,对知心好友是不假掩饰的。

据此,黄仲则与袁枚、翁方纲等诗坛领军之人均有密切交往,与同辈之人彼此唱和,其交游虽广,所受影响甚多,但其诗诚如张维屏所言:“亦用书卷,而不欲炫博贪多,如贾人之陈货物;亦学古人,而不欲句摹字拟,如婴儿之学语言……如芳兰独秀于湘水之上,如飞仙独立于涧风之颠。夫是之谓天才,夫是之谓仙才,自古一代无几人。近求之百余年以来,其惟黄仲则乎!”[14]黄之交游诗尽道科举不利,酬亲无望,依人作幕,壮志难酬之苦楚,比之性灵之诗,少一份粗滑浅俗,多一份清新雅致;比之格调之诗,少一份温柔敦厚,多一份激楚凄凉;比之肌理之诗,少一份虫鱼饾饤,多一份真情灌注。其诗确是个性鲜明,浑然天成。黄仲则以作诗为生命之必需,于其诗中,呈现出其苦乐圆融的感情状况、丰富多样的交友实况、饱经沧桑和痛苦洗礼的生活阅历。诗人的交游直接酝酿着其诗歌创作,也进一步奠定了其整体诗风的形成。其诗伤时感物,时露抑郁不平,语言刻意求新,却又十分自然,既有唐音,也显宋调;既才气发露,又情感飞扬。诚如蒋士铨诗云:“才大士多嗟不遇,情深人每善言愁。”[13]112(《题施生晋诗本并柬黄生景仁》)可以说,黄仲则的诗歌创作,与其颇为广泛的交游,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摘要:清代诗人黄仲则,生平屡遭不幸,科举考试接连败北,诗作时有凄凉之音,以致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黄是一个落魄失意、孤苦伶仃的诗人。本文试图考察出,其交游颇为广泛,且有众多知己。其交游诗因对象身份不同,或侧重于才,或倾注于情,与其所处的文学环境、社会交游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黄仲则;交游;诗歌创作

参考文献:

[1]包世臣.黄征君传[M]//齐民四术:卷六.北京:中华书局,2001:209.

[2]毕沅.吴会英才集小序[M]//黄景仁.两当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四[M]//王昶.蒲褐山房诗话.嘉庆八年三泖渔庄刻本.

[4]郁达夫.关于黄仲则[J].郁达夫.郁达夫文集:卷六.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156.

[5]黄景仁.两当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洪亮吉.国子监生武英殿书签官候选县丞黄君行状[M].卷施阁文甲集:卷十.光绪三年授经堂刻本.

[7]左辅.黄县丞景仁状[M]//念宛斋集:卷四.嘉庆二十三年裕德堂刻本.

[8]吕培.洪北江先生年谱[M]//洪亮吉.洪亮吉集附录.北京:中华书局,2001:290.

[9]洪亮吉.洪亮吉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290.

[10]王昶.春融堂集:卷二十一[M].嘉庆二十一年熟南书舍刻本.

[11]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67.

[12]左辅.念宛斋诗集:卷一[M].嘉庆二十三年裕德堂刻本.

仲景范文篇9

20**年,建设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以城市化战略为主线,以“1122”工程为重点,攻坚克难,扎实苦干,各项建设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县城品位全面提升

20**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意见,重点实施了"1122"工程,即对城区“两街两路一场一区”进行改造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文化广场建设。该工程以景州塔为中心,规划建设了一个集游览、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广场,占地面积为60亩。**年实施的一期工程北起大殿南至景安大街,东起第一小学,西至景州镇联小,南北长260米,东西平均宽100米,占地40亩。完成了广场的硬化10300平方米、防古围墙618米、排水和大殿的建设。

2、“景安小区”建设。6月底各项工程已经完成。共铺设油面2915平方米、排水管道581米、给水管道492米,铺设彩色水泥便道砖2904平方米,安砌石质路沿石750米,安装路灯6盏。

3、“两街”改造。一是景新街改造工程。西起亚夫路、东至仲舒路,全长2034米。绿化带由路中移植到两侧便道,重新铺设油面,路面型式由三块板改为一块板,油面宽28米,为双向六车道,两侧便道设3米绿化带,绿化带外铺设3米彩色便道砖,路面两侧架设高杆路灯、安砌石质路沿石。目前,该工程除绿化工程外全部完工,共铺设油面56592平方米,铺装彩色水泥便道砖19041平方米,更换石质路沿石8000米,铺设给水管道1540米。二是景泰大街建设工程,整个工程东起仲舒路,西至亚夫路,全长2100米,道路红线宽30米,油面16米,两侧便道宽各7米,路面型式为一块板。两侧铺设直径为1200mm的砼排水管,单侧铺设150mm的铸铁给水管道,栽种国槐680棵。已完成了油面的铺设,排水管道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3月底竣工。

4、“两路”改造。一是完成了欧亚路由景新大街至景安街段拓宽改造。共铺设油面2万多平方米,油面宽22米,两侧便道宽各9米,铺设直径800mm排水管道1850米,安装石质路沿石1850米。该工程已于10月底全部竣工,绿化工程明年实施。二是景王路北延工程。该工程南起景新街,北至景泰大街,全长1700米,控制建筑红线宽50米,铺设7米宽油面11900平方米,已于10月底竣工。

二、规划指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把规划审批关。在规划审批上,严格按照《规划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办理程序,严格把关,杜绝违规建设。二是搞好县城及建制镇的规划编制,加强建设指导工作。20**年我们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县城20**年—2020年总体规划》,已经四套班子领导审阅,待下一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在搞好县城规划的同时,指导广川镇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三是加大规划管理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打击违法建筑。20**年共查处各类违法建筑案件5件,建设面积8000平方米。

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1、新水厂建设步伐加快。**年我们克服了资金不足等困难,新水厂建设已基本完成,现正在进行配套工程建设。在**年夏季用水紧张的情况下,完成了水厂至南大街的管道铺装任务,启用一眼深井供水,保障了县城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对县城区部分供水管道进行了改造维修。今年完成了建行家属院、县一中家属院等400多户居民的管道改造任务,共铺设主干管道2000多米,维修管道300多米。

2、做好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对县城各街道损坏和丢失的排水井箅、盖板、井框进行了维修更换,共更换井箅25套、井框盖板120套,同时对县城排水管网进行了清淤和疏通。保证了县城安全渡汛。

3、做好绿化苗木的维护管理。为搞好县城的绿化美化,完成了景新街自亚夫路至景王公路段的绿化任务,绿化面积8500平方米,种植行道树450棵,同时对县城所有道路绿化带内的苗木进行了浇水施肥,并进行了2次修剪。

4、做好环境卫生管理。随着县城清扫任务的增大,我们扩大了环卫队伍,使环卫工人达到了125人,并投资12000元,购置了两辆垃圾清运车,同时,狠抓了环卫工人的上岗率,进一步加强环卫队伍的责任心教育,组织管理人员定段包片,对部分街道由原来的两次清扫改为全日清扫,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不留死角,实行天天检查、月月评比、奖优罚劣。今年以来,我们还组织了干部职工对县城内的垃圾死角进行了20多次清理,动用机械100多台次,进一步改善了县城容貌环境。

四、建设工程和建筑市场监管得到加强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在全县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加大了建筑市场的规范管理。

1、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重新修订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加强招投标管理的规定》,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下,对广厦住宅小区二期工程、一中住宅楼、修配厂住宅楼、农业局住宅楼、药监局办公楼等工程全部进行了公开招投标,面积达4.8万平方米,有力地防止了工程建设领域不正之风现象的发生。

2、加强工程质量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在工程开工审批、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并加大了建筑市场稽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查处,确保了全县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加强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帮助凯锐铁塔安装公司、图腾铁塔安装公司办理了资质证书,帮助世纪、正兴、衡通等3家铁塔安装公司进行了资质升级,同时,严格市场准入和清除机制,认真搞好建筑安装企业的资质审查,从根本上杜绝了无证施工和越级施工等不良现象。

4、施工现场管理进一步加强。通过对县城区17个在建工程进行监督和指导,提高了围挡和作业管理标准,清理建筑垃圾,新增建筑景观墙,更换密目网,建筑工地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围场作业率达到100%。

五、清理建设领域“两个拖欠”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按照上级部署,对全县拖欠工程款情况进行了摸底,并制定了清欠计划,逐步进行清欠。会同人劳局制定了《关于落实<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并下发到各施工企业。截止到十月底,全县共有拖欠款392.89万元,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已全部清理完毕,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六、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得到保障

按照省委、省政府“十项民心工程”的部署,对全县城镇人均住房8平方米以下、10平方米以下、12平方米以下、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和住房保障金预算,印发实施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施办法》,对我县13户人均住房10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进行了补贴,共补贴20993元。

20**年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城市化建设为主线,以实施“三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提升县城管理水平,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推动全县建设事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年建设工作指导方针是“调整、提高、完善、创新”。主要任务是在搞好县城框架建设的同时,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主要完成县城基础设施投资1430.8万元,县城总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达到7万人。

各建制镇建设的重点是继续搞好“六个一”工程建设,即一张规划图;一条样板路;一个适用经济的住宅小区;一个卫生美观的集贸市场和商贸小区;一个功能齐全的工业小区;一支管理队伍。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三大”工程,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

“三大”工程即绿化美化、建设改造、环境治理三项工程。绿化美化工程,即完成景新大街、文化广场、欧亚路中段、景泰大街的绿化任务,同时,充分利用城区闲散土地进行绿化,增加城区绿化面积;建设改造工程,即完成景华大街西延与欧亚路北延相交建设工程,完成仲舒路南延至南环大街建设工程,完成景华大街、仲舒路罩面。环境治理工程,即完成景新大街、景安大街、亚夫路地下垃圾池安装工程和西市场游乐园改造工程,完成惠民渠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增加清扫街道面积,消灭县城区卫生死角死面等。

1、绿化美化工程

(1)景新街绿化工程

景新街两侧便道绿化面积4800平方米,需投资31万元。

(2)欧亚路中段行道树种植

欧亚路中段南北长950米,需种植国槐行道树340棵,投资4.4万元。

(3)景泰大街行道树种植

景泰大街东西长2100米,需种植行道树350棵,投资4.5万元。

(4)文化广场绿化工程

文化广场一期工程绿化面积为4500平方米,需投资27万元。

2、建设改造工程

(1)景华大街西延工程

景华大街西延工程,东起亚夫路西至欧亚路北延段。道路全长600米,道路红线40米,路面型式为一块板,主路面宽度为20米,两侧便道宽各为10米,道路中心线为原景华大街向西顺延。道路北侧铺设直径1500mm钢筋混凝土管,道路南侧铺设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管,绿化带宽度为3米,分别在主路两侧布置。路灯、行道树、电力线在两侧布置。预计投资252.8万元。

(2)欧亚路北延

南起景安大街北至景泰大街(宁武路城内段),全长775米,道路红线宽40米,路面型式为一块板,主路面为22米,两侧便道宽9米,道路中心线为现欧亚路向北顺延,道路两侧铺设直径800mm钢筋混凝土管,绿化带宽3米,分别在道路两侧便道上布置,其它设施分别在道路两侧布置,总计投资387.5万元

(3)仲舒路南延工程

仲舒路南延工程北起景新大街南至规划中的南环大街,主长820米,路面型式为三块板,与原仲舒路路面型式相同,道路红线50米,两侧便道宽各10米,总投资227.9万元。

(4)景华大街、仲舒路罩面工程

景华大街罩面工程西起亚夫路东至仲舒路,全长2150米,面层厚度为4cm,罩面面积6.1万平方米。仲舒路罩面工程南起景新街北至景泰大街,全长1700米,面积4.25万平方米,总投资258.75万平方米。

3、环境治理工程

(1)西市场游乐园改造工程

为丰富广大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给广大居民提供锻炼的场所,将西市场游乐园进行局部改造,增设体育器材,改造成开放式休闲锻炼场所。预计投资150万元。

(2)设置地下垃圾池

为改变景新大街、亚夫路和景安大街卫生脏乱差现象,**年在这三条主要街道设置地下垃圾池,按单侧每50米设置一个计算,需安装120个,每个投资6000元,需投资72万元,另需购买一辆自卸车15万元,共需投资87万元。

(3)惠民渠城内段环境综合治理

惠民渠穿越**县城,原为排沥河道,随着县城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县城自排工业、生活污水和上游来水,将惠民渠变为污水渠,严重影响县城居民的生产生活,急需对惠民渠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规划治理范围6平方公里,南起南环大街,北止景泰大街。明年完成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案编制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争取2007年开工建设。

(4)搞好新修街道的清扫保洁工作。

目前县城的清扫保洁范围仍是2000年以前县政府规定的,近几年来,随着县城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新修街道尚未清扫保洁。这些街道的保洁主要依靠建设局定期雇人清扫或临时突击,每年突击清扫费用均在3万元以上。主要包括景新大街邮局至景王路、景安大街、亚夫路电力局至老景阜路口、西城墙南段、南城墙西延段、老景龙路、西苑路、欧亚路,共计35万平方米,按每个环卫工人负责5000平方米计算,需新增环卫工人70人。

(二)搞好城镇总体规划编修,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

首先,要加快总体规划的编修。20**年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修编,在全县开展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建制镇要到年底全部完成。同时,各建制镇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把“十一五”重点项目落实到规划中,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和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保护耕地、保障发展“双赢”的目标。其次,要强化规划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协调和指导力度,严把审批关,对县城及镇区实行重点控制,规范管理,杜绝随意性,健全规划听证、公示、公布制度,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

(三)加强管理,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继续加强县城综合治理,彻底解决乱倒垃圾、乱设摊点、破坏公共基础设施、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同时,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县城居民素质,激励和动员全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和参与县城管理。二是管好县城的窗口。县城出入口、文化广场、会堂广场、亚夫陵园、西市场游乐园等是县城对外的窗口和门面,代表着县城的形象,在搞好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管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使这些窗口真正亮起来。三是抓好县城环境卫生。坚持“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纠建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主攻城区,消灭死角,优化城区整体环境,做到市容市貌综合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四是切实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认真贯彻《物业管理条例》,努力推进物业管理。明年首先抓好百盛花园物业管理公司、广厦怡景花园物业管理公司、景安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等,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大力培育我县物业管理市场,提高房地产管理水平。

仲景范文篇10

【摘要】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半夏因“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半夏,味辛,性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山谷。”《本经》谓半夏主治“喉咽肿痛”,桂枝(日本学者考证即是牡桂)主治“喉痹吐吸”。现代《中药学》将其归于化痰药,言其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呃、消痞散结”等功效。临床中多用于治疗痰湿阻肺之咳嗽、眩晕及消化系统疾病等。虽有经方半夏厚朴汤言明用于治疗梅核气等咽喉疾病,但历来医家们认为半夏性偏温燥,会伤津耗阴,故在咽喉疾病中大都慎用半夏。

一、半夏用于咽喉疾病

笔者临床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偏于油腻辛热食品,加上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起居劳逸失常,常聚湿生痰。结于咽喉。痰湿与阴虚相见,养阴益气则碍湿,化痰湿则气液亏损更甚,而使咽喉疾病缠绵反复,难于痊愈。如梅核气多因七情郁结、痰凝气滞、壅积于咽喉之间所致,仲景用理气消痰之半夏厚朴汤治疗,以行气调气之力而收化散痰结之功。如仲景方的苦酒汤、半夏散及汤、半夏厚朴汤都是以半夏为主药的,以咽喉为主治目标的。《伤寒论》原文: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唐容川曰:此节所言生疮,即今之喉痈、喉蛾,肿塞不得出声,今有用刀针破之者,有用巴豆烧焦烙之者,皆是攻破之使不壅塞也。仲景用生半夏正是破之也,余亲见治重舌敷生半夏立即消破,即知咽喉肿闭亦能消而破之矣。且半夏为降痰要药,凡喉肿则痰塞,此仲景用半夏之妙。正是破之又能去痰,与后世刀针、巴豆等方较见精密,况兼蛋清之润,苦酒之泻,真妙法也。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夫二经之脉,并络于喉,故气热则内结,结甚则肿胀,胀甚则痹,痹甚则不通而死矣,即今之所谓喉痹喉风喉蛾等类是也。夫推原十二经,惟足太阳别下项,其余皆凑咽喉,然内经独言一阴一阳结,为喉痹者,何也,盖以君相二火独胜,则热且痛也,愚历考咽喉汤方,皆用辛散咸软,去风痰,解热毒为主,如玄参升麻汤、圣济透关散及玉钥匙、如圣散、普济消毒饮子,皆急于治标,而缓于治本,恐缓则伤人,故以治标为急耳。又尝考仲景伤寒论,咽喉生疮等症,每用甘草桔梗半夏散及汤为主,一为少阴水亏,不能上济君火,以致咽喉生疮,不能出声,故以半夏之辛滑,佐鸡子清利窍通声,使以苦酒入阴,劫涎敛疮,桂枝解肌由经脉而出肌表,悉从太阳升发,而半夏治咽痛,可无燥津涸液之患,一为阴火上结而为咽痛,故用生甘草甘凉泄热,功在缓肾急而救阴液,佐以桔梗开提足少阴之热邪。李东垣说:“大抵少阴多咽伤咽痛之证,古方用醋煮鸡子主咽喉失音,取其酸收,固所宜也。半夏辛燥何为用之?盖少阴多寒证,取其辛能发散,一发一敛,遂有理咽之功也。”

二、案例介绍

例1,男,51岁。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十多年,常易感冒,感冒后咽痛症状加重,服用抗生素和寒凉药物后咽痛症状缓解,但增胃部胀、恶心等不适感。刻诊:咽痛不适,如有物堵,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偶有痉咳,咯少量黏稠白痰,咽干而口不干,食欲不振,大便溏,小便清长。查体:精神稍软,面色少华,两扁桃体稍有肿大,但色不红,咽部后壁少量淋巴滤泡增生。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濡。考虑患者久病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寒凉药物后,造成阴损及阳,转化为虚寒之证。结合舌证脉象,分析其病机是脾虚肺寒、阴寒凝滞咽喉所致。治宜温阳降逆、祛寒利咽。方用半夏散及汤加减。药用:法半夏10g,桂枝10g,炙甘草10g,桔梗10g,党参12g,白术10g,炮姜10g,熟附子6g,患者服用3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15剂后症状基本消失。以后感冒后咽痛稍有发作,但症状不重,服用上方5剂后症状基本上均可缓解。例2,女,54岁。前期因情志波动后出现气急、咽喉不适,近期又因外感后出现高热,经抗生素治疗后诸症好转,唯留咽部不适加重。刻诊:咽中如有物堵,咯吐不出,咽之不下,偶有咳嗽,咯少量黏白痰,晨起刷牙有恶心感,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缓。结合病史及证舌脉象,分析为肝喜疏泄条达,脾主升,胃主降,肺主布散津液。现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脾胃升降失职,不能运化和敷布津液,聚湿生痰,与气相搏,逆于咽喉,遂呈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咽之不下之征。治宜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用:法半夏10g,厚朴6g,茯苓15g,苏叶6g,生姜6g,川楝子6g,桔梗6g,浙贝10g,患者服用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5剂后症状基本消失,随访3个月症状未再复发。公务员之家

三、结语

半夏味辛而燥,能滑痰利咽,可疗“喉咽肿痛”(《神农本草经》)。半夏与桂枝、甘草配伍,治寒痰结于咽喉而致的“少阴病,咽中痛”,如《伤寒论》半夏散及汤;与肉桂、草乌头配伍,治寒痰凝结,咽喉不利,语音不出,如《卫生宝鉴》玉粉丸;《伤寒论》中的苦酒汤以半夏为主药,配伍鸡子清,苦酒(即醋),治疗“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绛雪园对本方半夏的配伍做出精妙的评述:“方中半夏之辛滑,佐以鸡子清之甘润,全方有利窍通声之功,而无燥津涸液之虑”。肺胃阴虚,虚火上炎所致之“咽喉不利”,与麦门冬、人参、甘草、大枣等相伍,如《金匮要略》麦门冬汤;至于痰气交阻于咽喉,表现为“咽中如有炙脔”之梅核气,又当与厚朴、茯苓、生姜、苏叶合用,共奏散结行滞化痰之功。半夏在上述方中的配伍运用,皆取其行气涤痰,利咽消肿之功。

【参考文献】

1顾观光(清).神农本草经.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185.

2凌一揆,颜正华.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68-169.

3李培生.伤寒论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