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的话伴奏十篇

时间:2023-03-18 10:00:03

听妈妈的话伴奏篇1

需要准备:不锈钢制的小碗和勺子若干、玩具水果若干、手制纸盘子若干、小兔头饰一个,蝴蝶图片。

1.听指令敲小盘

小兔妮妮有一样宝贝,小兔妮妮可喜欢它了,猜猜它是什么?(拿出小盘)

好,小兔妮妮的音乐会开始了。听!小宝贝会发出声音呢。

小盘小勺真听话,妮妮让它快它就快,妮妮让它慢它就慢,妮妮要开始唱歌了,小盘小勺准备好了吗?要伴奏喽――

准备:每人一个小盘(碗)和小勺

3 3 3 | 3 3 3 | 3 51 2 | 3- | 4 44| 4 44 | 5 54 2 | 1- ||

叮叮当 叮叮当盘儿响叮 当 叮叮 当叮叮 当盘儿 响叮当

玩法:妈妈先用小勺敲敲小碗,让宝宝听声音,然后让宝宝也试着敲敲,等宝宝尝试过以后,妈妈发出指令先让宝宝听妈妈敲几下(5下以内),宝宝模仿妈妈敲几下,学习边敲边数数;也可以敲快敲慢让宝宝模仿感知快慢的概念。

妈妈开始唱歌,宝宝敲盘来伴奏,先慢后快,引导宝宝跟着音乐节拍敲盘子,当宝宝能掌握基本节奏后,妈妈随机变化音乐节奏,让宝宝敲盘打击伴奏。

目的:学习听指令,有节奏地敲打盘子,感知快慢的节奏变化,培养宝宝的记忆能力,锻炼听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2.小盘子转圈圈

小兔唱得真好,大家为妮妮鼓起了掌,小盘子等不及了,它也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圆圈舞,看小盘子转得多快啊!

准备:每人一个小盘或小碗

玩法:妈妈先将平放在地上的盘子转动起来,同时引导宝宝拍拍手,然后试着让宝宝转盘子,每次盘子转动起来都要拍手给予鼓励。还可以拉着或抱着宝宝学小盘子在原地快速转圈呢。

目的:锻炼手腕的灵活性及身体的平衡能力。

3.拉起皮筋做盘子

圆圆的盘子跳起飞快的圆圈舞,还把大家都请上了台,大家手拉手一起跳欢快的圆圈舞。

3 3 3| 3 3 3|3 51 2 | 3- | 4 4 4| 4 4 4 | 5 54 2 | 1- ||

叮叮当 叮叮当盘儿 响叮当 叮叮当 叮叮当圆圈 变大(小)了

准备:一段接起来的宽皮筋

提示:妈妈和宝宝拉长皮筋做成一个圆,唱着歌跟着音乐节拍来转圆圈。圆圈变大变小,音乐可快可慢。

目的:感知大小,快慢,增进亲子关系,感受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4.跟着盘子来运动

盘子有很多的本领,又听话又能干,那宝宝是不是也和盘子一样听话和能干呢,现在盘子来发指令,宝宝要学习跟着盘子的指令来做动作,看看是小盘听话能干还是宝宝听话能干。

准备:盘子和大勺

玩法:妈妈敲打盘子,宝宝跟着妈妈敲打的节奏选择走、跑、爬等身体运动,不断变化速度,锻炼宝宝身体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可以妈妈敲几下,宝宝根据妈妈敲的次数跳几下。每次敲的次数不超过5。

提示:可以根据宝宝的能力来选择是跑,是走还是爬。

目的:学习听指令,感知数的概念,锻炼身体的动觉能力。

5.开饭啦

开饭时间到了,盘子又有个大作用哦!香香的米饭和菜都由它来装。小兔子最爱吃嫩嫩的青草,宝宝爱吃白白的米饭、面条和蔬菜,赶快动手吧。

准备:彩纸,盘子以及动物绒毛玩具。

玩法:让宝宝把绿色彩纸撕成细长条当成小草装盘,然后喂给小兔吃;把白色彩纸撕成细长条或搓成团当面条和米饭装盘,喂给妈妈吃。宝宝还可以把纸头撕成其他食物喂给动物玩偶吃呢!

目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手的灵巧性,培养宝宝的爱心。

6.小盘子变样啦

小盘子这么能干,让我们把它装扮得漂漂亮亮的。

准备:大的白色纸盘一个,一些彩色废纸或其他可装饰的小东西

玩法:先把彩色废纸剪出一些图案,可以是花或是图形,然后引导宝宝往纸盘上粘贴,可选择三个以下的图形来装饰,练习排序,难度根据宝宝的能力而定。

目的:锻炼手的灵活性,学习数的分类,排序。

听妈妈的话伴奏篇2

我的妈妈是个平凡的妇女,她有一头淡红色的短发,月牙似的眉毛,潭水般的眼睛总是慈祥的望着我。

我初学竹笛时,用弟弟的话来说五音不全。我的心难受极了,连树上的小鸟也在嘲笑我。妈妈微笑的说:“任何成功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成功就要努力!”听了妈妈的话,我充满了自信。

有了妈妈的鼓励,我有了吹竹笛的动力。每天黄昏,我站在窗户前,望着远处的风景,伴随着风吹树叶沙沙的响声,我开始吹奏起来。每当我腰酸背痛时,妈妈的话就在我耳旁回荡。我对自己说:“我要努力,我要加油!”不要辜负了妈妈的期望。

每天晚上,等妈妈回了家,我就迫不及待的为她吹奏基本练习曲。“好,真不错!”妈妈的鼓励使我更有信心吹奏竹笛。

听妈妈的话伴奏篇3

在和陈钰的交谈中,也深深被她对待音乐的那种真诚所打动。当朋友赞扬道:“陈钰我们最喜欢你的一点就是,你从不因为某时、某地、给某团、给多少钱而改变你的风格,有的是你对自己的要求。”陈钰坦然地回答说:“你错了。不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而是我觉得对艺术就应该这样。我总觉得一件艺术品放在这儿了,你就不能随便去亵渎它。”

或许正应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话,陈钰早年的音乐之路走得异常艰辛。然而,站在美好的当下去回顾艰辛的过往时,她说了一句让人无比心酸的话:“那时候也不觉得苦,因为我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有多甜。”或许也正是这份对艰难的“无知”。才使得她在无止境的音乐之路上一点一点绽放出绝美的身姿。

学音乐的人都是对自己特别了解的人,对于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够完美都特别清楚。

音乐时空:你是中国首位在世界获得钢琴伴奏金奖的人,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些钢琴伴奏的知识好吗?

陈钰:在外国是没有钢琴伴奏这样一个称谓的,唱歌的是singer,弹琴的是pianist,没有谁给谁伴奏这样一种说法。就歌剧伴奏而言,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了解歌者所唱的内容是什么,要懂得歌曲所演唱的感受、氛围,钢琴伴奏不是说我把这个音弹奏出来了就是伴奏,伴奏本身就有一个“随”的过程,与演唱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弹奏者还必须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渲染出一种类似于交响音乐的音色和氛围。

音乐时空:为什么说是类似于交响音乐的氛围呢?

陈钰:因为大部分的歌剧都是由交响乐团来伴奏的,他们烘托的是一种气氛,这种气氛是一个钢琴演奏者和歌者合作的重要内容,有一种表现力、带入感以及景色的描绘感,歌剧伴奏必须要有画面感,而不是干巴巴的弹奏几个音符。

音乐时空:钢琴有其独特的魅力,也是伴奏的主要乐器之一,经常看到钢琴给古典音乐、流行歌曲伴奏。但似乎很少给民歌伴奏,这是什么原因呢?

陈钰:其实也不少,主要是出现在音乐会上比较少,因为音乐会上都喜欢用伴奏带,我们经常看的是晚会,晚会很少用钢琴伴奏,但如果是进剧院去看音乐会,伴奏也多数是钢琴。

音乐时空:作为优秀的青年钢琴家,也参加了无数的音乐会,在你看来一台成功的音乐会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

陈钰:首先是歌者与弹钢琴演奏者的配合。二者的默契程度要经过多次的排练。第二个就是钢琴家对于作品本身的理解以及理解的深度是否能给每一首作品渲染出一种不一样的情景。不是熟悉的程度,而是对作品理解深度,所以说钢琴演奏者对作品熟悉的深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时空:在两个人或者几个人合作的时候,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任何一个人稍微出点差错,都要求伴奏者随时调整。

陈钰:这个是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情,谁今天的状态怎么样,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尤其是近几年,钢琴伴奏最重要的是歌唱者是随着情感来拖延音符的长度的,不是说在曲谱上有延长的记号,而且每个老师的演唱特点和演唱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就是同一个演唱者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情绪状态下演唱的感觉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很多时候老师是不会直接告诉你他今天的状态的,这就需要我O 001秒时间的反应,这个不是靠眼力,因为我学过声乐,老师们所有演唱时的气息我都能听出来。

音乐时空:你是怎么做到这点的?

陈钰:首先得益于对一个老师的熟悉程度和我是学声乐的这一点,而且他们所唱的作品我全部都能背下来,意大利文、法文、德文、中文,不管是哪个声部,每一句讲什么,这句怎么唱,我都了然于心。尤其是排歌剧的人从来不到齐,今天缺女高音,我就一边弹钢琴一边唱女高音,缺男中音,我这边弹着,唱完女高音接着唱男中音。有一次排练“朝阳文化,文化朝阳”那场音乐会。总共有十八首歌,大家都没有带谱子过来,我评记忆全部弹了下来。

音乐时空:你的记谱能力是怎样达到这个境界的?

陈钰:我小时候识谱能力就特别强,识谱非常快,平均一年能记十几本吧,有的看着就会。转调这一块是在饭店打工的时候练成的,我们有一个本子,有500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英美流行歌曲,那本书很厚,我们叫它大肥本。那里面的曲子你弹了一两年之后就全熟悉了,那剩下的时间嘛呢?我就把所有的曲子移成F调。不管原来是什么调。那些歌都不难,但要练习脑子的反映能力,其中升F大调我练了一个月,这个调很难。

音乐时空:到目前为止能够记住的曲谱大概有多少?

陈钰:只要是我弹过的,基本都能背下来。

音乐时空:可以给我们讲讲你这样高超的钢琴技巧是怎样练就的吗?

陈钰:我从小就师从于沈阳音乐学院的金石老师,然后当我学习唱歌的时候,金石教授是气得要发疯,因为他认为我是一个很好的弹奏钢琴的人。我的声乐是师从于吴其辉教授,他也认为我是一个在歌唱行业很有感受的一个人。

音乐时空:你从小学习钢琴。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何选择了去声乐专业深造?

陈钰:弹钢琴太枯燥,也太辛苦了。考大学的时候我对声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是想着唱歌很开心,弹钢琴独自一个人在钢琴前面很闷,觉得唱歌是一件能令人愉悦的事情,之后就考了音乐学院,报考了音乐教育学院的声乐专业,作为自己的一个研究方向。毕业之后报考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当时有一千多人考试,我考第二名,当时团长就问我:“你愿意以什么身份进入中国歌剧舞剧院?”我当时的回答是歌剧演员的身份,我从2002年到2007年在中国歌剧舞剧院是歌剧演员,兼任女高音声部长,但是我担任了全团歌剧排练的独奏,就是说2002年到2007年所有的歌剧,我参与了排练也参与了演出,也就是说我在台上是一个歌剧演员,在台下是一个独奏。

音乐时空:之前也有说到对钢琴比较反感了,觉得练琴太苦了,那后来是怎样重拾这份兴趣的?

陈钰:学音乐的人都是对自己特别了解的人,对于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够完美都特别清楚。我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间断学习钢琴的过程,因为我深知我大学念的是声乐专业。我在钢琴方面某些技巧是有缺失的,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好好练习,后来在课堂上也不断听老师们弹,逐渐感觉自己在歌剧伴奏上更加有天赋,我发现自己对歌剧伴奏情有独钟,不止是兴趣。因为我的声乐技巧是有限的,我内心不能表达出来的一些情感。我们团的一些老师们能够全部表现出来,就是说我唱不到那么好,但是老师们能唱得很好,它弥补了一种遗憾,我觉得特别幸福。

那时候也不觉得苦,因为我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有多甜……

音乐时空:刚刚讲到那么多老师,感觉他们真的就像是你音乐道路上的伯乐一样。

陈钰:是的,1996年11月16日妈妈一个人带着我来了北京,那时候家里很穷,我们住在地下室的地下室,我当时是十五岁半,跟着吴其辉老师学习。经过短暂的三四个月,我和妈妈就把家里的一点积蓄就用光了,后来我得到一个机会去饭店弹钢琴。当时有一个管理者负责乐团招聘,就问我愿不愿意去饭店弹琴,我说我愿意,因为当时我已经学不起了,后来。吴其辉老师给我一首作品《伯爵夫人》,就是那个咏叹调,他说:“你两个月把这首作品拿下来”,十几篇,他星期二给我,我星期四就全部背诵了下来,老师紧紧地拥抱我,说:“从此以后我一分钱不收你的学费,你是一个天才。”如果没有吴其辉老师对我的无私帮助,我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潸然泪下)。

吴其辉老师特别让我感动,有一天我正在地下室学习,听到有人在喊“小钰、小钰”,我一听声音,还想在:“姥爷怎么会到这里来?”我管吴其辉老师叫姥爷,因为他是我老师的老师,我一开门,姥爷拎着水果、咖啡、大虾,我那时候感动得不行了。

音乐时空:从你之前的讲述中可知你似乎在饭店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

陈钰:七年半,从十五岁开始,我所有的学费、生活费全部是由自己挣的,学校很多业余的活动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就是弹琴,每天从饭店回来都要坐公交车。而公交车站与我们住的地方还要走一段距离,我妈妈怕不安全,每天都会在路口等我。有一次实在是太累了,我在回来的路上睡着了。坐过了站。后来又坐车返回来,那天妈妈差点急死了,因为我每天晚上十一点左右到路口,那天快到十二点了还没看到我的身影,那么晚了,又是一个女孩子,妈妈就特别着急,那时候没有电话,又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找,只能在公交车站死等着……

音乐时空:既要上课又要出去做兼职,你是怎样平衡二者之的时间关系的?

陈钰:我们学校晚上六点到九点是有文化课的,我晚上十一点多才能到家。我妈每天拿着录音机将老师讲的内容全部录下来,我晚上打工回来再听,点着蜡烛看书,因为房间就那么大,开着灯我妈睡不着觉,看到凌晨三点,早上九点起床给吴其辉老师送报纸,然后去上课,上到下午三点,四点半再出去打工。

音乐时空:无法想象那是怎样一种生活。会觉得苦吗?

陈钰:那时候也不觉得苦。现在是看着我所有的学生才会觉得当时真的很苦,因为我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有多甜,我还觉得挺好的。假期的时候我从来没回过家,自己租一个小房间,打工挣生活费。有一天做饭切黄瓜,“咔”把手指切了很长一条口子,那时候第一反应不是疼。而是晚上还有九个小时的钢琴要弹怎么办,晚上就一边按着手指一边弹。

音乐时空:那么艰难。还好有阿姨一直陪在你身边。

陈钰:她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母亲。而且是我骨灰级的粉丝,我妈这一辈子就是为我付出,她为了我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她的事业就是培养我,陪着我,看着我取得一点一滴的成绩,她就觉得获得了莫大的快乐。上学那会儿,我们不是住在地下二层嘛,做饭的地方在地下一层。我妈妈每天做一顿饭,楼上楼下的跑最少也有十趟。然后等到我考上大学,那时候没有手机,我给家里打电话没人接听,我又给舅舅打电话,又给姥爷家打电话,后来我才知道我妈心脏病住院了,都抢救两次了。医生说就是在地下室住的时间太长了,营养也不好,觉得亏欠她特别多。

音乐时空:有为阿姨做过什么事情吗?

我觉得今天的成绩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然后就是到哪儿去都带着她,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吧,全国比赛都带着妈妈,我上意大利比赛也带着我妈,我去日本义演也带着我妈,我从不要求有多少演出费,我唯一的要求是带着我妈,我妈妈在这方面也很专业,包括拍照,她对我的艺术会提出最直接、最中肯的意见,她可以说是一个专业的音乐家了,哪句唱得对,哪句唱得不对,她全知道,意大利文、法文全知道,她一天没学过,但听了三十年了。

歌剧的魅力是无限的,让人欲罢不能的。

音乐时空:聊了那么多有关钢琴和声乐的事情,你和歌剧又是怎样结缘的?

陈钰:2003年底,我们团决定让我留在中国歌剧舞剧院。那时候正在排练歌剧,就让我留在剧院弹歌剧《原野》。当时是和万山红老师和孙健老师合作,这对我的人生是一个重大的启发。我看见了他们身上无与伦比的敬业的精神,他们是从早到晚沉浸在这部歌剧里面,可以说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二点,我都是寸步不离的在他们身边,整整三个月时间,这是我第一次那么如痴如醉、无时无刻的不在接触的一部歌剧,但是你不会觉得漫长,因为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只会感觉到开心,万山红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孙健老师的每一个背影有时候都会让我热泪盈眶,几乎是排练一个场景我哭一次,排练十次我哭十次,受到了极大的感染。我发誓要好好的对待歌剧。好好的学习歌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歌剧。是真心的很爱很爱的那种,也真正的领略到了世界上一种最难的艺术门类,我认为歌剧是最艰难的艺术之一。

音乐时空:你在歌剧方面的作品也非常多,对于普通听众来说,可能还不太了解歌剧的魅力,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陈钰: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是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表演于一身的一门艺术,它的艺术魅力是无限的,让人欲罢不能的。很多人可能弹钢琴弹几年放弃了。但从来没有一个人学歌剧学几年放弃了的,很多人是宁愿在别的事情上去挣钱,然后将挣来的钱花在唱歌上面,因为他们喜欢歌唱的感受,歌剧也是一门极其艰难的艺术,一个歌唱者要有好的声音技术、好的形象,对节奏的把握,与乐队的配合,语言、表演,眼睛看哪儿,手放在哪儿……都是十分讲究的。

音乐时空:为什么会特别强调好的形象呢?

陈钰:因为你要上台表演,好的形象对于角色的诠释是很有帮助的。

音乐时空:对歌剧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要演好歌剧非常不容易,那谈谈你表演歌剧时的感受吧。

陈钰:歌剧可谓是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而且一个好的歌剧演员都要经过几十年的训练,在外国有一个评论家,他对歌剧演员就有这样的要求:要像猫一样有九条生命。一个脑子注意音准节奏,一个脑袋留意音乐走向。一个脑子管语言表达,一个脑子控制肢体语言,一个脑子讲究声音技巧,一个脑子注意表演,一个脑子负责和指挥与其他人的配合,一个脑子保持和观众的心灵沟通。

音乐时空:你演奏过很多国外的歌剧。比如《阿伊达》、《拉美摩尔的露琪亚》、《灰姑娘》、《费加罗的婚礼》等,中外文化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歌剧伴奏的时候也会有很多个人情感的代入,你是怎样使自己进入角色的?

陈钰:首先是从作曲家来区分,不同的作品在弹奏控制音色的手法上会有一些不同,但是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讲的都是人类的爱,再就是真善美,所以我会受到这些情感的震撼,在排练的时候,比如说《原野》、《杨贵妃》,还有外国歌剧《拉美摩尔的露琪亚》等,在排练的时候。我是一边给他们伴奏一边流泪,我记得有个诗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如果不能感受到音乐的触动和魅力的话,你就去做政治家。

音乐时空:弹了那么多首作品。其中有自己最喜欢的吗?

陈钰:歌剧《玛依·莱斯科》,这是我今年向意大利的罗兰多大师学习的,学这部歌剧是要看很多资料的,这部歌剧是普契尼的作品,主要讲的是法国一个上流社会的青年人爱上了非常漂亮的女子——玛依,莱斯科,在经历了诸多事情之后,她最终选择了爱情的这样一个故事,我被这部歌剧深深的感动了,看一遍哭一遍,弹一遍哭一遍,觉得旋律异常的动听。

音乐时空:中国歌剧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也留下了许多作品。其中有你最喜欢的吗?

陈钰:我最喜欢的歌剧是《原野》,所有排演《原野》的人,从导演到演员,再到所有工作人员,每一个人都极爱《原野》。

音乐时空:近年来。除了常规的演出活动,你们还推出了一系列歌剧的公益演出是吗?

陈钰:是的,比如说去年在东城区第一文化馆风尚剧场上演了彼得·布鲁克导演改编的歌剧《卡门》,这是一场公益的演出。让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歌剧进入了老百姓之中,歌剧并不是阳春白雪,老百姓并不知道歌剧是什么才会想象歌剧离他们的生活非常远。实际上艺术都是源于生活的,歌剧是离他们的生活非常近的。无论语言是否能够听懂,但是音乐是无国界的,通过演员真挚、细腻的表演,通过音乐强烈的渲染,观众是完全感受到那种情绪的,所以我们要将歌剧这门艺术不断地推到老百姓之中,让它走进我们的社区,走近我们的百姓,让更多的人走近歌剧。让更多的人了解歌剧是什么样的艺术门类。这才是我们的真正要做的事情。

音乐时空:你在生活中也是一位非常热心的人,为公益也做了很多事情。能不能借此机会谈一谈你对公益的看法和态度?

陈钰:我在上学的时候接受过马来西亚一个富商的赞助,他赞助过我三年,从1999年到2001年,每一年给我一千美金的学费,我自己接受过别人的赞助,在自己稍微有能力的时候。就想尽可能给别人提供一些帮助,我不光是做公益。我的很多学生都没有收他们的学费只要是有这方面的才能,我就不会计较太多金钱方面的事情,我还是厦门大学等一些优秀学子的成长导师,我可能没有在金钱上给他们太多的帮助,但从精神上我给他们分享了很多故事和经验,我认为单纯的给予金钱上的帮助是“扶弱”,而我们所做的是“扶强”,即以我们的经验、视角或者故事让学子们燃起一种人生的动力和热情。让他们学到一种精神而不是金钱,这远比金钱可贵得多。

生活才是艺术的源泉

音乐时空:在音乐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也有荆棘,你在音乐道路上有遇到过特别大困难或者阻力吗?

陈钰:生活才是艺术的源泉,现在很多青年人唱歌的时候感情很贫乏。最重要的是没有吃过苦,他们自己却觉得很苦了,我当时还觉得自己还挺好的,这是一种非常优质的锻炼,别人想要还没有呢,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多得的、别人夺不走的一种情感,否则我不会弹什么都哭了,很多人是看什么都不感动,我是看什么都觉得感动。

音乐时空:你和很多国外优秀的音乐家也有过合作,比如布拉格指挥家邱君强、日本指挥家滕谷等,在和这些国外音乐家接触的时候。他们给你音乐上的感觉不同之处是什么?

陈钰:认真,国外的音乐家,不管是指挥家还是歌唱家,和他们合作的时候,哪怕是在排练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它们无与伦比的认真,中国人更讲究在台上的发挥,可能排练的时候只发挥六成水平就可以啦。但外国人刚好相反。他们在排练的时候都要求是百分之百的投入。让艺术总监、导演以及所有的演唱者都信任你。觉得你是有这个能力的。

音乐时空:你也曾去到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演出。就个人感觉而言,这些东南亚国家与内地的音乐氛围有明显区别吗?

陈钰:第一个就是尊重,外国的观众尊重艺术家,特别尊重,他们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所以外国观众的掌声会一直持续,直到表演者走到幕后之后。另外,外国观众懂得赞美。无论今天的演出是否达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他们都会赞美你。

音乐时空:经历过那么多次大大小小的演出,你有创造过属于自己的音乐记录吗?

陈钰:有啊,有一次《艺术人生》采访。当初他们跟我沟通的时候是说现场老师在演唱的时候让我给伴奏一下,我到了之后,导演和副导演都对我说:“你的手不能从钢琴上拿下来。”当时跟我说的时候是说就弹《在那遥远的地方》、《饮酒歌》、《女人善变》、《北京颂歌》等五首歌,这五首歌我特别熟悉,但是从他们聊天开始,我弹所有的作品都是男高音咏叹调的歌曲,因为我老公是男高音。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最终这个采访持续了大约五个小时,全部采访的配乐都是我一个人在弹。我在饭店干活的时候,曾经也五个小时手没从钢琴上拿下来过,因为饭店的高层全部都坐在那儿,就是习惯了,

音乐时空:我们知道。你和音乐的缘分不仅仅在于是你的爱好、工作,更是延续到了家庭、婚姻之中。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呢?

陈钰:他是我人生的伴侣,也是我音乐上的知音。他是一个非常宽容、踏实、稳重,让我感觉到特别平和的人,就像大地一样能够包容我热情奔放的性格,我就像一匹烈马,他就像大地那样容纳我的感觉。我原来的生活是那种起伏非常大的,虽然现在也会随时爆发出来,但是我的生活以及我整个人的状态变得非常祥和和安宁。

音乐时空:你和自己的爱人也同台演出过。在合作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和感受?

陈钰:有,就是给他排练的时候我特别紧张。

音乐时空:为什么?

陈钰:担心他唱不好呀,我们也是逐渐的了解对方的,中间肯定有最初的磨合期。在舞台上的配合阶段就比较紧张,替他紧张,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他发挥得特别好,能够让他的表演达到一个更好的高度。在所有的音乐会上,我完全是一个设身处地为他着想的状态,不是我自我发挥的那种状态。

音乐时空:有苏老师帮助你的情况吗,在音乐方面?

陈钰:基本都是我在帮助他,因为我的职业就是cOach,它的真正意思就是音乐指导。

音乐时空:你们平时生活中会共同探讨音乐的问题吗?有过争论吗?

陈钰:太多了。

听妈妈的话伴奏篇4

音乐课课本的教学,主要是以贯彻歌曲的关爱之情来让学生体验情感的表达。以基本的音乐旋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验音乐的旋律变化,更好的表现歌曲意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创设轻松的音乐课,让他们在音乐课上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自由;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演奏、一起演唱、一起舞蹈……在参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多接近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也可借机会进行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师生互动也是最能激起学生表现的热情、创作热情的好方法。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共同表演,是在这个过程中最便捷的桥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对音乐素质欠缺的那部分学生来说,起到的是一个示范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师生互动是挖掘学生音乐潜能的最好方式。下面我们以《我的好妈妈》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来说明以上这些问题:

一、教学目的

1.能完整的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体会歌曲的情感,体验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感受音乐色彩的变化。通过旋律模唱、乐器合奏、歌曲表现等多种活动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小组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从小关心他人,关爱父母,体恤父母劳动的辛苦,并为主动为他们着想,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音乐情绪,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音乐表现。全体同学都能够边打这组节奏边演唱。

二、教学难点

最后一句“我的好妈妈”配合节奏演唱

三、教学准备

资源收集 录音机 电子琴 响铃 歌曲磁带 音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课前律动

1. 播放《小雨沙沙》,师生共同做动作表演,活跃课堂气氛。

2.听辨节奏: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条节奏,让学生听老师弹的是哪一条?(这一环节是最初的节奏训练,引出本课的知识点)并用这条节奏引出之前学过的歌曲《放牛歌》(熟练节奏的应用)

(三)、新课导入:

1.谁是大家心目中最爱自己最关心自己的人,引出要学到的歌曲,播放《我的好妈妈》

2.补充歌词:“劳动了一天”这句让学生来补充完整,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引出本课的节奏后把这组节奏加到歌曲中,老师范唱,学士用为歌曲伴奏。

4.学唱歌曲:跟琴声与老师学唱,边唱边打节奏,学会后完整演唱两遍,给几分钟让学生配合节奏演唱。教师及时指导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5.师生接龙:跟着伴奏师生互动来接龙,(这一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游戏的形式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和乏味)接着将打击乐器发给节奏打的准确的学生。

6.配打击乐:以音乐会的形式,下面的同学演唱,台下的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音乐会开始之前请强调歌曲应该用怎样的表情:(出示自制的笑脸和悲伤的表情)将笑脸奖励给表情最好的学生。

7.创编:根据歌曲编成各个不同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并加入道具(找2组学生)

8.新课拓展:提问:同学们,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我的好妈妈》,还有谁知道有关于妈妈的歌曲?请举例说一说。

播放有关妈妈的歌曲的资料《妈妈和我》

听妈妈的话伴奏篇5

记得好像是1999年的岁末吧,弟弟为了安抚刚失去老伴一年多的老妈妈,将妈妈、我和孩子接到了北京。那阵子,我刚刚离婚,弟弟、弟妹也有意帮我调理一下心情、换换环境吧。

老式二居室的单元房,被两张佣人床、两张婴儿床填得密不透风,我和妈妈被两个新生儿占住了视线。九岁的儿子却被舅舅家里地板上一台钢琴式的新型电话迷住了。他全神贯注地蹲在地上,一支一支地弹奏着自己熟悉的的曲子。

舅舅看到这情景以后,转身从壁橱里取出一个封存多时的电子琴,当时的我一想到弟弟也有了孩子,本能地想要拒绝。这时,老妈不知从那里冲了出来,一把握住了我的手,示意一定替孩子接受下来。

从北京一回家,儿子就打开电子琴,将原来舅舅用橡皮膏标注的1234……全部撕了下来,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说什么标的不准。看着他那幅自信的样子,我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来到市里最大的新华书店,想搜索一部初级电子琴入门方面的书籍供孩子参考。没想到,在当时风行学琴狂潮的带动下,这一类的常规教材竟然脱销了。于是,我向妈妈的一位老朋友(也是一位喜欢音乐的老年朋友)借了一本,拿去复印了一下给儿子当教材。那些日子,我想,凡是住在同一单元的人们,只要从我家门前经过都会听到,从我家飞出的琴声,初级教材上那十几首影视作品上的主题曲,他很快就都能够弹奏自如了。可以算得上无师自通。

当时,来家里做客的邻里街坊和一些好友,都劝我说这孩子这么有资质,报个班和正规的老师学学,或许更有帮助。于是我去青年宫打听了一下,学费大概是一季度120元,我合计了一下,勉强还可以接受。于是我对儿子说:“妈妈并不希望你成为什么音乐家,但是可以作为一门业余爱好,丰富一下自己的文化生活。咱家现在的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妈妈只希望你跟老师学会正确的弹奏技法和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以后有余力还可以自学。”

孩子很听话,使劲点点头。

第一次听课,老师反复强调着孩子们的手形和坐姿。

课堂上几乎所有的初学者都在犯着“塌腕”的毛病。我在一旁看着很着急,就悄悄在孩子身边提醒他:“别塌腕,小指别打弯,多照老师说的去做!”

孩子的手一边在琴上演奏着,一边极不耐烦地对我这边侧侧身,甩给我一句:“要不你自己试试?”

话说得是有些硬,但却打住了我的话头。回到家里,我认认真真地在平面桌子上练起了指法,的确很难,可以说太难了。

在下一次上课之前,我用诚恳的态度对儿子说:指法练习确实难度挺大的,像妈妈这个年龄手指都有些僵了,练起来更难达到要求,你年龄小,练的比妈妈强多了呢!

我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儿子的戗毛立刻就顺溜了。以后练指法,反倒更加自觉主动了。

通过这一次,让我更加体会到为什么要“曲线救国”,什么又是“欲速则不达”。

听了几次课,我发现儿子对乐理知识理解和接受相当快,凡是老师刚刚讲过的问题,他全能回答上来,只是有点缺乏回答提问的勇气。于是我在他耳边小声给他加油,“只要会答就举手,答错了,老师还能给纠正,咱花钱来这儿就是学知识,学不着才吃亏啊。“

有我在边上壮胆,儿子开始抢着举手,而且每次都能回答对,遇到老师题出的偏难时,全班唯一能答上来的就只有他一个人了。

很快他就成了班上最积极活跃的学生之一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上课,因为去早了,高年级的同学没下课。大概是考五级的学生们在上课,楼道里等着的人很多,家长们之间交谈着,孩子们有的蹦跳打闹着。这时,我发现,只有我儿子隔着门缝全神贯注地听着教室里学生们的演奏,我印象太深了,当时孩子们正在集体弹奏的是一首陕北民歌。对我来说,也许是只有这一次我才发现,原来陕北民歌弹奏起来也会有一种“震撼”的美感。

高年级的同学们一走出教室,我们娘俩赶紧走进教室,选了一个好一点的位置。我刚坐下,就发现儿子已经迅速的把琴包打开了,更让我吃惊或者更确切点形容是一种惊喜的是,他竟然把刚才在楼道里听别人弹奏的那首陕北民歌,完整、准确的弹了出来——。

从那时开始,我慢慢发现陪伴儿子学习,对于我己经不仅只是出于一种责任,而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每当我看到自己无法企及的境界被儿子一次次轻而易举地攻克和战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欣慰是无法言喻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并且真正的感悟了怎样去欣赏,懂得了,欣赏也是一种至善至淳,也是一种境界。

有一次,我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里,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儿子端坐在电子琴前自弹自唱的一幅背影。那种专注的投入与音乐融为一体的画面深深的吸引了我,感动了我……

如果说,音乐之于我只能是一种崇敬的话,那么我相信音乐之于他是伙伴、是手足、是真正的朋友。

听妈妈的话伴奏篇6

怀男孩,皮实

谈起刚刚九个月的小宝宝,娜木拉兴致勃勃。在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长大的娜木拉,是一位地道的鄂温克族,因此,孕育第二个孩子也是情理之中了。“我和先生很早就打算再有一个孩子,觉得现在一个孩子太孤单,能再有个宝宝,不管是男孩女孩我们都很高兴,至少,女儿会有个伴儿了。”已经9岁的大女儿娜米萨聪颖活泼,是娜木拉贴心的“小棉袄”。

话说09年3月,娜木拉应邀赴美讲学担任主讲专家,赢得了众多国外同行和学生的赞赏,与此同时,更大的喜讯也悄悄传来。回国后,她发现身体有些异样,原来有个小生命已经在她身体里安了家。“一开始(在国外)还真不知道,回国后我发现自己怀孕了。哎呀,当时特别高兴……”

活跃在国内外大提琴教学界的娜木拉,并没有因为怀孕而停下来,而是和宝宝一起辛勤地忙碌。09年年初,央视音乐频道――《音乐告诉你》“大提琴课堂”栏目邀请娜木拉任主讲,3月底即将开始录制,7月份将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已经确定的日程包括:09年7月飞赴波兰,担任国际音乐夏令营主讲专家;8月赴墨西哥任国际比赛评委,之后应邀前往加拿大执教一年。和编导商量后,娜木拉决定在4月初到6月底,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录完能够连续播放一年的内容,共52期。

那段日子,娜木拉白天去学校,学校的课没有停:晚上回家要备课,与编导沟通,每期节目的环节,(节目中)欣赏内容的安排,确定示范演奏者等等。按照电视台的时间安排进棚录制,每次录像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也会不时工作到深夜。5月份,全国大提琴学会研讨会议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娜木拉作为学会秘书长又主持了一次研讨会和三场学术讲座,同时策划并组织了一场大提琴现代作品专场音乐会,并登台演奏。

“听说怀男孩特别皮实,这回我真的感觉到了。每天忙忙碌碌,好像也没怎么累,很精神,干劲很足。”每次录制前化妆师都会说,你看你的皮肤多好,头发也特别有光泽。“看到节目后朋友和我说,电视上你脸色真好……”娜木拉充满幸福感地追述着那段难忘的时光。带着宝宝亮相央视,迎来事业的新起点,在她看来,似乎这些事情都是母子俩共同完成。

如果你要冰水

09年8月,身怀六甲的娜木拉如期来到加拿大皇家山大学音乐学院,开始为期一年的国外任教,也开始了自己的异国孕育之旅。娜木拉说:“应邀去国外任教的计划前一年就确定,这个宝宝是突然来临,那么,我想应该顺其自然。”抵达加拿大,她马上开始教学工作,并没有因怀孕减少工作量;每天也都坚持练琴,“孕腹”还不是太大的时候,还经常为学生示范演奏。

在加拿大,娜木拉坚持着定期的孕期检查,“国外的定期检查,好像没有国内检查项目那么多;在加拿大,我只验过一次血、做过一次B超,在国内次数会多些。在加拿大,平时为你检查的医生并不是最后接生的那位,接生的大夫不固定,轮到谁就是谁,没有选择性,这点和国内不一样。”另外,“在国外检查时会告诉准妈妈孩子的性别,在检验单上划出来就行,同时拍下宝宝的照片送给你拿回家;当然,你也可以说我保持这份惊喜,在最后才揭晓谜底”。娜木拉说,这点,我觉得挺好的。在国外生产,“准爸爸可以一直陪在身边,而且是每人一间独立的产房;两位助产士陪在身边,帮你按摩、端茶递水,大夫会不时过来询问产妇的情况。”

37岁孕育第二个宝宝的娜木拉,在国内医院建立档案时差点被误认为高危孕妇。国外医生对她说,你的身体会有remenber(记忆),而且各项指标都很正常,(生)第二个孩子会很容易。“现在想起来,并不像医生说的那么轻松。”这一次,从肚子疼进入医院到生下来前后历经了2。个小时,最后几小时甚至需要借助,尽管非常痛苦和艰难,但医生从未有提过“剖腹”。“生大女儿时也是非常疼,疼到受不了了我就和大夫说,给我剖吧!大夫满口答应,却坚持让我自己生。最后女儿还是顺产的,这点倒是国内外都一样。”

生产完,娜木拉还坚持着中国人传统的习惯。比如,刚刚生产’完,护士会问要不要洗澡,“我感觉非常累,就请护士用温热的毛巾帮忙擦了擦身体”;护士也问需要喝点什么,“我说我想喝热水,当然,如果你跟她要冰水,她也会毫不犹豫递给你。”

起码到两岁

在国外时,大夫问,你打算给孩子喂母乳喂到什么时候?娜木拉说,我打算喂到两岁。大夫回答:真棒,你是个好妈妈!因此,娜木拉说,为了奶水好一些,妈妈就要保证营养要多吃点儿,胖一点也就无所谓了,这点牺牲是值得的……

从结婚以后打算要孩子开始,娜木拉便四处学习和了解各种婴幼儿营养知识,她认为第一菝子要顺产,要自己生,剖腹不是自然的生产方式,而且也会给妈妈的身体带来痛苦,当然危急情况除外;第二孩子降生后,要喂母乳,而且要喂的时间长。妈妈还健在时,也告诉娜木拉给孩子喂母乳好,因为母乳是纯天然的,营养丰富另外,它很方便,孩子抱起来就可以喂,配方奶要用热水>中再晾凉,时间太久。“我觉得母乳是最健康的食品,而且就在妈妈的身上,干嘛不给他?”

娜木拉这样想,也确实做到了。大女儿吃母乳一直吃到接近两岁三个月,尽管一岁以后女儿就开始吃辅食,但娜木拉依然坚持每天喂一次。“实践证踢,吃母乳时间长,她比很多同龄孩子身体结实得多:我女儿今年九岁,到现在还没有输过液。”后来,女儿渐渐长大会说话了,娜木拉发现每次喂过不到半小时,女儿便嚷嚷着:“还要吃奶,还要吃奶……”实际上,这是孩子粘着妈妈,考验妈妈耐心呢,这时她才给女儿断了奶。对于小王子,娜木拉坚持喂得长一些,说“起码喂到两岁”。

还有一个关于喂奶的小插曲。有天,娜木拉发现儿子只肯吃一侧,另一侧怎么都不吃,她有些着急。等孩子吃饱睡着后,娜木拉拨通了医院的咨询电话。医生了解情况后,让她把孩子叫醒,并且热心的告诉她解决办法。可能是交流不畅,国外的医生理解成孩子不肯吃奶,而且又总是唤不醒。于是,医生通知了急救人员,911急救车立刻赶到了娜木拉的住所。给孩子检查并询问情况后,经验丰富的女急救员对娜木拉说:“这很正常,我的第二个孩子是根本不吃我的奶,只好挤出来,用奶瓶喂孩子。”

秋天、麦浪、太阳

采访中,九个月的宝宝不时用各种声音来召唤妈妈,这时娜木拉会立刻起身去抱抱孩子,称呼孩子的小名“三牛”。说起孩子的名字,娜木拉还有许多说道呢。

作为鄂温克族的后代,娜木拉的儿子自然也有个鄂温克名字,叫那日侠。因为鄂温克人大多使用蒙文,所以鄂温克名字的字义往往来自蒙语。比如,娜木拉,在蒙语中表示秋季,秋天的意思:因为出生在秋天,所以父亲给她起了这个名字。女儿的鄂温克名字叫娜米萨,在蒙语中表示庄稼丰收时麦浪起伏,飘扬的美妙景象。儿子的名字,那同娜,因为是男孩所以去掉女字旁;在蒙语中表示太阳的儿子。和汉族一样,少数民族给孩子取名时都有美好而丰富的寓意,寄托着父母无限的爱。

娜木拉说:“孩子爸爸姓孙,孙的汉语拼音s…在英语中刚好是‘太阳’,所以‘太阳的儿子’正好跟爸爸对上了。”当然,孩子也有个完完全全的汉语名字,叫孙颢轩。

给你找个伴儿

现在,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娜木拉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大了。一方面要考虑怎么抚养,教育好这个孩子;另一方面有了老二,协调两个孩子的关系就更要注意。怀孕期间,娜木拉就听很多人说过“baby jealous”(婴儿嫉妒)的问题。“baby,jealous”是指很多家庭中因为年龄相近的弟妹出生,大孩子自觉失宠而欺负弟弟妹妹,而且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娜木拉说,我的女儿在这一点上,过渡得非常好

因为女儿在国际学校就读,所以很多同学家里都会有两个,三个孩子。“小太阳”出生前,女儿会经常问“为什么别人都有弟弟妹妹,而我是家里最小,我不想当最小的。”所以,从怀上儿子娜木拉和先生就会告诉女儿,这个宝宝也是为你而生的,因为是你想要的,爸爸妈妈也想要给你找个伴儿。

刚刚生完“小太阳”的那天,女儿去医院看望娜木拉问:“妈妈你今天能回家吗?我特别特别地想你。”“小太阳”出生前,几乎每天女儿都是在妈妈的陪伴下入睡。而住院以来,她已经和女儿分开了两个晚上,而且接下来这样的日子还会持续,两天没有给女儿梳小辫,女儿的头发有些凌乱,娜木拉倍感心酸。也感觉到回家后一定要好好呵护女儿,不能让孩子觉得“弟弟抢走了妈妈”。在“小太阳”出生的前后,娜木拉的先生专程从国内飞到了她们身边。爸爸悉心陪伴,安抚着女儿,告诉她“妈妈当年也是这样辛苦的生下你,妈妈对你和弟弟的爱是一样的。”

谈话间,女儿刚好放学回来,见到睡醒后的“小太阳”,如挪木拉所说“女儿特别喜欢弟弟,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亲他。”见笔者在场,娜木拉微笑着对儿子说“拍拍手,和叔叔笑笑”,边说边缓慢地合拢双手。怀抱里的“小太阳”马上活跃起来,非常听话地学着妈妈抬起小手然后慢慢合起来,笑容中露出刚刚长出的第一颗乳牙。

妈妈的礼物

如此忙碌而多彩的孕期,娜木拉的生活始终围绕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大提琴,是古典音乐。“怀孕的时候,录那么多节目,参加演出,可以说,没有一天离开过音乐,宝宝在我的肚子里,已经听过很多美妙的音乐。”“小太阳”的到来,让娜木拉想到录制一张适合宝宝听的大提琴音乐专辑,作为妈妈送给宝宝的见面礼。

怀孕期间,娜木拉也听过不少国外的音乐资料。但是从音乐家或者说教师的眼光来看,很多音像制品的内容还有些单调,也不太适合宝宝们听。所以,娜木拉从自己最熟悉的大提琴作品中挑选了一批曲目,亲自演奏录制。曲目中西合璧,中国民歌,北美童谣、俄罗斯以及德奥体系的作品都有收录,轻松欢快、曲调优美而且短小精致。每次,娜木拉自己演奏或者放唱片时,听到山西民歌《大红枣儿送亲人》这类抒情轻松的音乐,“小太阳”都会格外地开心。

听妈妈的话伴奏篇7

有一次,我期末考试得了第一名。我接过成绩单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劲。回家的时候走在路上也蹦蹦跳跳的,路上,遇到了熟人,我就自豪的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我期末考试得了第一名!"跑回家后,我高兴地对妈妈说:"我期末考试得了第一名。"妈妈听后也十分高兴,对我说:"你看,祖祖平时那么爱你,你打个电话给祖祖,给他说说。"我听后从妈妈手里拿过手机,拨通了祖祖家的电话,然后把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告诉了祖祖。祖祖听后说:"考得不错嘛,祖祖决定送给你一盏台灯,下午你来拿吧!"我听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对妈妈说::"妈妈,祖祖说要送给我一盏台灯。"妈妈听了后说:"好呀!"

下午,我和妈妈坐上爸爸的摩托车,准备让爸爸带我们去祖祖家拿台灯。这时,爸爸的手机响了,手机里传来了大娘的声音,她说:"枭枭的祖祖中午心脏病突发,送到人民医院去抢救,却没有抢救过来,过世了。"从手机里还能听到人们的哭泣声。我听见后鼻子一酸,便哇哇大哭起来,爸爸见后立刻安慰我,对我说:"没事的,爸爸这就带你去祖祖家。"说完,就搭着我和妈妈去祖祖家了。

到了祖祖家,我发现以前那个成天充满欢笑的院子如今充满了哀鸣。这时,大娘走了过来,拿了一个正方形的盒子给我,对我说:"你祖祖用最后一口气对我说,一定要让我亲手把这个给你。"我接过后打开,里面不是别的东西,正是一盏漂亮的台灯。我把台灯拿出来后,一张小纸条从盒子里飘了下来,我拣起来打开一看,上面写的是"枭枭,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此时此刻的我,手里拿着如意的台灯,心里却不是高兴的,而是满腹的悲伤。

虽然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祖祖慈祥的面容常常在我眼前浮现,亲切的话语老是在我耳边回响。这盏台灯,一直放在我的书桌上陪伴随我学习,陪伴我成长。

[教师点评]:

张艺枭同学以朴实的语言,通过一盏台灯贯穿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一位慈祥和善,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关心着自己曾孙的老人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曾祖父的深深思念之情,读后让人深受感动。

听妈妈的话伴奏篇8

一个双休日,爸爸嘴里突然冒出一句话来:“今天我掌勺,让你们尝尝什么是人间美味。”我原以为我耳朵不好,便出房门去看,老妈正坐在沙发上看韩剧,一见我出来,便说:“听见没,今天总统掌勺,我们可有口服了。”我赶忙去换鞋,妈妈问:“干嘛?”我调皮地说:“我下去买方便面,我聪明一世可不想糊涂一时,才不要饿肚子。”话音刚落,又听见厨房有异声。我和妈妈冲劲厨房,便见到一个火爆场面——要下锅的鱼掉在地上起劲地跳着优美的舞蹈,锅铲好似在地上伴奏……妈妈便数落起来,“你还真够酷,烧个饭烧成这样!”爸爸叉着腰,不服气地说:“我好心好意帮你减轻负担,你倒怪我!”……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互不相让。哈哈,现在正是小兵的用武之地,我一180度转身,插入他们中间。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让虐人来评评理。我清了清嗓子说:“妈妈,爸爸也是好心。”在一旁的爸爸眉开眼笑,再一回头,老妈瞪大双眼盯着我,幸好我这小兵聪明,马上扭转乾坤:“不过嘛,那个,既然爸爸做错了就向总理赔个认个错,请教请教,对吧!”说完,“总统”,:总理“都向我投来佩服的目光。”小兵“也有小兵的用处,平息了一场唇枪舌剑。

大战结束,妈妈收拾烂摊子;爸爸去洗手间洗衣服了;而我回到房间读起了英语。妈妈叮铃咚隆,爸爸哗啦哗啦,我叽里咕噜,这些欢快的声音奏成了一曲和谐的家庭交响乐。

这就是”小兵“的乐趣,嘿嘿!

听妈妈的话伴奏篇9

“乖,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你到底听不听话!”

……

从小到大,“听话”――作为长辈们最常用的训导,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长久的熏陶和灌输,难免给人留下一种“听话就好,不听话就坏、就是大逆不道”的印象。年幼的我们,早早地就在人生的第一道计算题上用等号把“好孩子”与“听话”拴在了一起。

在我们毫无人生阅历的时候,似乎只要安分地“听话”,自然就会成为一个让大人们省心的“好孩子”。但是,当我们长大后却发现,在已经渐渐衰老的大人面前,我们无法再躲在“听话”的光环下,心安理得地做“好孩子”。

随着岁月的远去,我这个成长起来的“好孩子”,开始回味起这个训诫我多年的“等式”。

因为“听话”,我与第一失之交臂。

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唱歌,经常被妈妈领着在公司里的各类文艺演出中做表演(所谓“表演”,只不过就是妈妈在节目编排的过程中为我争取到的唯一一个儿童级别的节目罢了)。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展示,让我站在台上,站在许多双眼睛面前,不再有羞涩与紧张。包括面对现在的种种比赛,依然会显得那么从容自如。而那时年幼的我,对于那次幼儿园举办的唱歌比赛,真的很在乎很在乎。直到现在还依稀记得,我是多么用心地去练习,大大咧咧的我第一次那样专心。结果出来了――第一名――却是与一个同龄的女孩子并列的。远远地.听到了指导老师与妈妈的谈话。

“我努力争取想破例,但园长说第一只能有一个。”

“那能不能再想想别的办法,毕竟孩子她……”

“她是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

“嗯,我理解,那……就给她吧。”

“谢谢你。”

恍然间,我明白了老师的意思,跑过去想说些什么,却被妈妈制止了:“听话!只不过是次比赛!”那天,听着园长宣布比赛结果,没有喜悦,只有种说不出的难过。那么不服输的我,那么争强好胜的我,第一次认识到第一与第二的差距……

因为“听话”,我放弃了自己最爱的电子琴。

每当手指触摸到键盘。总会在身体内注入一种最新鲜的活力。那黑与白的鲜明对比,仿佛昼夜交替般轻盈、和谐。喜欢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的感觉,就像喜欢白天替代黑夜一样。那天,我收拾好乐谱,去了妈妈的房间。

“妈妈,我们走吧!”

“不去了。”

“为什么?再不走就要迟到了。”

“我跟你老师说了,以后不练了。上了初中,时间紧。”

“可是,我……”

“听话!回屋去吧,以后有机会再练。”现在,每当看到被冷落在墙角里的电子琴,总忍不住想去触摸。才发现,弹奏出的只是几个断断续续的音符。僵硬的手指,再也奏不出美妙的旋律……

因为“听话”,我一直学不会怎么样去拒绝。

终于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初四的生活真是累啊!回到家,迷迷糊糊地做完了作业,看时间还早,悄悄地跑去书房,打开电脑,这几天的“与世隔绝”,一定发生了不少事情吧?刚想轻松一下,却听到了隔壁房间里当教师的舅妈传来的“呼唤”。

“亚男,写完作业了吗?”

“嗯,写完了!”

“帮我看几份卷子好吗?”

“啊?卷子?可是我在……”

“听话啦!我看不完了,明天还要用。”

“哦,好吧……”

走出书房,努力掩埋住内心的不悦,拿起红笔,在那些凌乱的卷子上开始了圈圈点点。可心里依然很不高兴: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却又要面对这些牛皮糖似的甩也甩不掉的试卷……

我不想再“听话”了!

因为“听话”,我迷失了自己,丢弃了自己的爱好;因为“听话”,我选择凡事都退一步,以至于成了别人眼中的“畏缩”;因为“听话”,我拒绝不了别人,逼着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现在,我不再生活在“听话”的阴影下,会努力地昂头向前走。试着让自己去拼去争,试着让自己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试着让自己学着去拒绝一些人、一些事……因为,我想做一个“不听话”的“好孩子”!

听妈妈的话伴奏篇10

关键词:儿歌 幼儿 艺术魅力

儿歌,是指流传于低幼儿中间,主要供学龄前儿童欣赏吟唱的一种短歌,它是幼儿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被称为“天籁之音”。当婴儿尚在襁褓之中时,就已开始听成人吟唱歌谣。歌谣的内容他们可能并不理解,但那甜美动听的语音、舒缓和谐的节奏却可以给他们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儿歌伴随着孩子们出生,伴随着孩子们长大,它已成为学龄前儿童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以简洁的语言,浅显的内容,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吸引、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那么,儿歌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它之所以为幼儿喜闻乐见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儿歌的美包容在作品的内容形式各个方面,具体而言,儿歌是因为其具有以下各方面的艺术魅力而深受幼儿的喜爱。

一、儿歌的音韵美

大凡优秀的儿歌,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唱起来动听,究其原因,是因为儿歌具有和谐的音韵美。而音韵美的主要表现在于其句式短小,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因而,儿歌也被称为“半格律诗”。在幼儿那里,他们喜欢听成人说话,喜欢听他所能听懂的短小的童话,但最喜欢听和说的,还是那些韵律和谐、朗朗上口的儿歌。

传统儿歌中的摇篮曲可以说是幼儿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当婴儿尚在襁褓之中时他们就开始听大人吟唱。而摇篮曲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音乐性,因为婴儿并不懂得你唱些什么,却能感受音乐的美丽;成人吟唱时的无限深情也增加了儿歌的感染力。正是成人的爱心与音乐水融的合奏,才有了儿歌的动人心弦。例如陈伯吹创作的摇篮曲《宝宝要睡觉》:

风不吹,浪不高,/小小船儿轻轻摇,/小宝宝啊要睡觉。

风不吹,树不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宝宝啊快睡觉。

风不吹,云不飘,/蓝色天空静悄悄,/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

这首儿歌,是写给躺在摇篮中的孩子的。虽然他们还不可能理解歌词的含义,但摇篮曲却以它和谐的节奏和轻快的旋律,直接唤起孩子的美感,让他们在母亲温柔的低吟中,感受到爱和美,接受到最早的美的熏陶。

再如张继楼的儿歌《小蚱蜢》:

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翘,/“哪个有我跳的高!”

草一摇,/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这首儿歌共三小节,每节句式简短,节与节对称整齐,节奏鲜明;句尾的“高、草、翘、跤、包”等字押“āo”韵,音韵和谐;同时以形象的动作、语言描绘出了小蚱蜢骄傲自大的形象,让儿童在忍俊不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音乐性无疑是儿歌美感的最直接来源;幼儿在尚未明白语言含义之前从儿歌中感受到的只能是它的声调、节奏和韵律。”①总之,音韵美是儿歌最重要的特征,如果没有音乐性,儿歌也就不能称其为“歌”了,也就没有了艺术性,没有了生命力。

二、儿歌的形象美

儿歌语言通俗浅显,适合幼儿听赏;同时,儿歌语言一般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精炼、形象,能给孩童以形象的美感。正如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张美妮先生所说,“儿歌的语言自然是诗的语言,务求精炼,同时还需注重形式美和音乐美。洗字炼句,讲究语言美,也是提高儿童艺术品位的重要方面。”②这里所说的“诗的语言”、“洗字炼句”,我想主要是指儿歌语言的形象性。

幼儿的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其形象思维比较突出,因而他们特别喜欢形象鲜明的儿歌。如李华的一首极短小的儿歌《不要不要》:“小鸟,小鸟,//有翅有脚,//妈妈想要抱抱,//不要,不要。”这首儿歌篇幅不到20字,不仅句式简短,能够押韵,读来和谐上口;而且运用反复、拟人的手法向幼儿描绘了一只不依赖妈妈、能独立飞翔的小鸟的形象,让幼儿在鲜明可感的形象中受到教育。再如《大公鸡》:“大公鸡,真美丽,//头插大红花,//身穿五彩衣;//会唱歌,//会报时,//清早唱一曲,//催我早早起。”这首儿歌运用拟人手法,把公鸡当作会打扮、会唱歌、会报时的人来写,让小读者感到亲切;幼儿欣赏或吟唱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美丽、可爱、活泼的大公鸡形象。又如儿歌《爱清洁》:

小鸭叫,“呷呷呷”,叫我剪指甲。

小鸟叫,“吱吱吱”,叫我刷牙齿。

小狗叫,“汪汪汪”,叫我换衣裳。

小猫叫,“咪”,叫我洗洗面。

这首儿歌,以排比、拟人手法,让小动物登场说话;有动作,有声音,形象感强,让幼儿在形象的感染中很容易地想到要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孩子。

总之,儿歌语言若能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反复、叠字叠词等手法,可使儿歌形象鲜明,具体可感,情趣盎然。

三、儿歌的情感美

幼儿性情可爱、率真,情感鲜明、纯真;同其情感特点相一致,儿歌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纯真、明朗的。不管是听父母吟唱,还是自己牙牙模唱,儿歌优美的旋律,真挚的情感都可以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如前面所提到的儿歌中的《摇篮曲》就能使幼儿在优美的旋律、徐缓的节奏中感受到亲人的。再如儿歌《小板凳》:“小板凳,/真听话,/陪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请妈妈快坐下。”这首儿歌以浅显的语言表现了孩子对妈妈那种朴实、纯真的爱。又如《排排坐》:“排排坐,/排排坐,/分果果。//大的留给张小弟,/小的留给我自己。”这首简短的儿歌通过幼儿分果子吃这个简单的生活小事,表现了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爱。由传统儿歌改编的《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还有饼儿还有糕。/吃完饼糕上学校。”这首儿歌极具人情美,它表现了“宝宝”对“外婆”的深深依恋和“外婆”对“宝宝”的一片疼爱之情。

总之,儿歌的情感美不仅使儿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情感的熏陶中受到思想的洗礼和爱的教育。

四、儿歌的童趣美

纯真稚拙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儿歌同样要表现其童真童趣的一面。有些儿歌,虽谈不上什么教育与知识,但写出了童真,表现了童趣。如传统儿歌《小耗子》:“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吱儿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里咕噜滚下来。”这首儿歌,描绘了一只可爱、调皮的小老鼠形象,极富童真童趣,孩子们读后会开心一笑。

儿歌的童趣美不仅在于其表现了童趣,而且表现在不少儿歌在欣赏时还可以配上音乐、动作等,变成充满童趣的游戏活动。如柯岩的《坐火车》就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游戏儿歌。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会很自然地把小板凳摆成一行,当成火车来表演。在这个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模仿着火车鸣笛的声音,模仿着乘坐火车的感觉,那种兴奋和快乐可能会终身难忘。正是这类富于游戏趣味的儿歌作为载体使孩子们进入一个欢乐、友爱、充满童趣的童真世界。

总之,儿歌是一种短小精悍、玲珑剔透的艺术品。它以其特有的音韵美、形象美、情感美、童趣美等艺术魅力深深吸引、感染、教育着幼儿,从而成为儿童文学百花园里一株绚丽的奇葩,成为儿童文学家族中最活跃的一员。■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