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音练习十篇

时间:2023-04-11 21:27:17

发音练习

发音练习篇1

一、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发声练习曲要注重阶段

一是歌唱启蒙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要重视儿童唱歌的姿势,这是培养幼儿唱歌必要的素质。唱歌的姿势指:身体、头部及歌唱时的口形是否正确。启蒙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那些不正确的姿势,其主要毛病是仰头、挺胸过高、肌肉和精神过于紧张。这样既影响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很浓的发声曲,借助游戏,寓教于乐。

二是歌唱启蒙的中期阶段。这个时期使学生懂得正确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当今广为采用流行于世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空气经由口鼻,气管吸入肺中,胸腔随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觉。这时,我们可多用联想比喻,作用在发声练习中,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是歌唱启蒙的后期阶段。到歌唱启蒙的后期阶段,我们的同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歌唱技能,这时重点要解决的就是歌唱中气息支撑的问题了。我觉得有两种方式较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歌唱中的气息支撑。

四是歌唱提高阶段。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训练,我们的同学已经能较自如地演唱一些初级阶段的儿童歌曲了。这时,就需要我们运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发声练习曲。如,可用一些很悠长的小曲子或者歌曲中较优美的一段来发声。例如,大家熟悉的《蒙古小夜曲》:火红太阳下山了,牧羊姑娘回来了,小小羊儿跟着妈,有白有黑也有花,你们可曾吃饱啦?这类曲子速度较慢,呼吸很深长,字眼圆润,有很多长音,很舒展,有助于学生扩展上下音域,并训练声音的灵活性,而且能让学生很好地控制气息,并能得到横膈膜有力的支持。

二、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发声练习曲要循序渐进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从易到难。刚开始接受训练时,可以安排一些闭口音,如lu、mu为主的母音训练,旋律线简单、流畅,音域不易过宽,以轻声唱法为主,让学生通过练唱,慢慢体会和谐、柔美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地加一些其他的母音,如ni、yo等,练习音域略为宽,旋律变化可活跃、流动些。练习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抓住发声的气息、口型、咬字等技能的训练。在学生对以上几种方法掌握后,可以再增加开口音,如ma、ya、a的训练,而且开口音与闭口音交替进行。互融性练习,让学生通过对比与反复练习、体验,牢固掌握发声技巧。

三、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发声练习曲要有针对性

在课堂上选择的发声练习曲,应做到精挑细选,要因材施教,即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教材的特点做出合理的安排。例如,一年级教材《小雨沙沙》曲中有许多模唱小雨的声音“沙沙沙”等,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结合教材设计对应的发声练习。如,“沙沙、沙沙”练习时就要启发学生想象下小雨时雨丝细密、柔和的特点,并把这种感觉融合到练声中,这样学生便会很自然地用轻柔、富有弹性的声音唱歌,为学新歌曲奠定了基础。

发音练习篇2

【关键词】趣味;发声练习;小学音乐;唱歌教学;运用;探讨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观念的强化,改变传统枯燥的授课方式,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是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通过研究,教育者发现趣味发声练习可以增强课堂的活跃性。近年来,趣味发声练习越来越多的被教育者引入到小学的音乐歌唱教学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1.趣味发声练习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活动需要,与枯燥的传授知识相比,他们更喜欢进行活动,其次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吸引,因此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缺乏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若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课堂教学的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适当的融入一些游戏等趣味教学的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进行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二册《数鸭子》的教学中,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仪器播放一段关于小鸭子的动画,动画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仔细观看完有关小鸭子的动画视频后,教师再引出本节音乐课的授课内容,即一首与小鸭子有关的歌曲,与动画相互照应,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且借助动画的方式进行教W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2.趣味发声练习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认知发展包括感知发展、记忆发展和想象发展等,小学生喜欢颜色艳丽的事物,他们记忆能力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且具有较好的想象能力。认知水平的培养一般主要是来自生活与深入学习过程中,因而对于歌唱教育而言,教师则需要注意学生认知差异性,保证发声训练效率。例如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发声能力,即在课程教学《放牛歌》的授课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代入歌曲,从而体会这首歌的主旨,随后教师教授学生如何演唱这首歌曲,对歌曲中的重点发声方式进行讲解和演示,然后引导学生对这首歌曲进行学习,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最后学生一边扮演角色,一遍对本节课所学习的歌曲进行演唱,在娱乐的同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的趣味发声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添课堂教学乐趣,吸引学生注意,提高教学的质量。

3.趣味发声练习结合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发声练习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打开口腔,对唱歌时如何进行呼吸以及发声时的共鸣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此小学音乐课的授课知识对小学生来说较为复杂,不便于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对此,教师需要将复杂的专有名词进行简单化处理,便于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教师在授课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学生发声练习中进行口部开合训练:指导学生如打哈欠一般张口,啃苹果一样闭嘴,且张口时口部需柔和,嘴角向斜上方抬起,唇部放松,舌头放平,克服学生的口腔开度问题。当进行完基础的发生训练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整首歌曲的发声训练,挑选适当的歌曲进行练习,一般重吐音的歌曲节奏感强,学生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先教学生演唱重吐音的歌曲如《少年先锋队队歌》等,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弹吐音歌曲较轻快,发音形式也相对简单,可以用《小螺号》歌曲进行教学。这样逐渐增大学习的难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音乐课程,提高教学的质量。

4.结束语

趣味发声练习合理的运用到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也需要教育者不断的进行改进,促进趣味发声练习教学模式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辅助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更优秀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发音练习篇3

咽音的运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930年代传入我国。我国咽音练声法的创始人是上海著名医学博士林俊卿先生。1940年代初,林俊卿博士在意大利著名歌唱家鲍那维塔处学习咽音后,他的艺术演唱得到很大飞越,此后林氏潜心研究咽音,并结合民族、民间的练声方法,形成了一套中国特有的练声体系――咽音练声体系,在我国声乐界产生很大影响,被众多的歌唱者和声乐教育工作者借鉴和运用。它不仅适用于美声唱法,也适合其它各类唱法以及朗诵的发音,是我国民族声乐的瑰宝。

咽音技法是达到“美声唱法”最高发音要求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增强用声能量,解除咽音疲劳,扩展上下音域,解决真假声的结合统一,克服用声歌唱中的各种弊病。林俊卿博士的咽音练声步骤分为无声练习和有声练习两大部分。第一步是四个有关肌肉的无声练习部分,它们分别是:张大口咽肌训练法;振摇下巴训练法;“狗喘气”练习法;舌成沟训练法。从第二步开始就是有声练习了,它们分别是:用张大口姿势做发咽音练习;闭口哼咽音练习;用张小口姿势做发咽音练习;用小口哼咽音的方法做音节走动和音节上跳动的练习;用开小口咽音的转换练唱a/e/i/o/u五个母音的变化统一练习; 单独利用咽部形成“O”母音的发音练习;打开喉咙把喉器“拉下”形成长的泛音管并结合咽音歌唱的练习。笔者教学中在林俊卿博士咽音技法练习的基础上,加入王宝璋教授艺术歌唱十六技法中的吐唇腹式呼吸练习,声带吹发气泡音练习,数号练习,用“丽”、“绿”字音带发艺用咽音成分的练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咽音技法运用于声乐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实施办法及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在音乐艺术各门类的教学中,声乐教学可能是最抽象、最困难的。因为,不论科学怎样进步,图解如何详尽,对呼吸、位置、共鸣、感情表达等等要求,仍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歌唱训练还得依靠学生自己去理解、感觉和体会。我们在声乐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喉咙打开”、“喉头稳定”、“位置要高”、“气息要深”、“共鸣要大”,声音要“明亮”、“集中”、“圆润”、“通畅”、“垂直”、“放松”等等。这些提法和要求本身是对的,但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解决的具体部位上,这样反而达不到具体的训练效果。而“咽音练声法”为人们解决歌唱发声训练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不良发声状态提供了最佳解决手段和途径。通过咽音技法的一个个具体练习,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去强化训练歌唱所要求的正确呼吸状态,喉咙打开、放松状态和发高音时的机能状态。而这些机能状态是平时用嗓说话时体会不到的,是一般的普通练声方法难以实现的。

1.“咽音练声法”训练能使咽部肌肉结实、强劲,解除下巴和舌头紧张的状态,克服歌唱中声音的挤、卡问题。

未经咽音训练,人的咽部肌肉是柔软的,说话和唱歌的音量也相对较小。训练后咽部肌肉的力量会明显加强,咽部调节成发音管,气流通过时会与管壁摩擦产生振动而引起共鸣,声音自然就明亮、结实。如咽音练声法中的张大口咽肌训练法,它要求学生略微弯身,头稍前倾,胸部站定,把气息从腹上部提到颈后部,在感觉气提到颈后部的一霎那用后颈的力量把头抬起看天花板。上唇以笑的姿势往上抬,以促使口自然张开,同时舌头推出口外。在熟练掌握张大口咽肌训练法的抬头、看天、推舌的基础上,以后颈为支点(要求后颈绷直而平稳),头部以后颈和头顶的连线为轴心向左右方向来回转动,同时,下巴和舌头被动地跟着转动。推出的舌应尽可能长,能明显地感到舌头像一根软布条来回摆动。学生通过以上两个具体的练习,能很自然地解除喉部紧张、喉头挤卡、声带疲劳等问题,增强咽部与调节“发音管”有关肌肉的能力。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每次演唱之前都要找个地方进行张大口、甩舌头的练习,可见咽音对艺术歌唱的重要性。

2.“咽音练声法”是训练歌唱呼吸的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也是嗓音保健与嗓音治疗的“特效药”。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是声乐学习的基础。呼吸在歌唱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歌唱的音准、音质和艺术表现。如果不会运用呼吸,会给发声带来许多毛病。我们在声乐教学中总要求学生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气息要深,气沉丹田。因为气息浅、喉咙紧、喉位高是声音不理想的根源。但是喉头应放在什么位置、喉头开多大才适合?非常抽象,没有一个固定尺寸。而咽音技法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练习,轻松解决了这些问题。咽音练声法特别强调“唱在气流上”。气流的推动主要依赖横膈膜的力量,横膈膜的上下移动是呼吸肌肉群运动的结果。林俊卿博士咽音技法中的“狗喘气”练习就是训练横膈膜及与控制歌唱气息有关肌肉的力量。要求保持吸气的姿势,胸部站定,两肋扩张靠腹部来控制呼吸的方式,吸气肌群与呼气肌群同时工作,达到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歌唱呼吸要求。此练习方法能锻炼和增强平时很少用的吸气肌群,使我们进入到一种“超自然”的呼吸和歌唱状态之中,克服歌唱中憋气、塌胸和喉肌用力的问题。

王宝璋教授艺术歌唱十六技法中的吐唇腹式呼吸练习,也是训练歌唱呼吸的好方法。练习时嘴唇稍前凸、放松,呼气时让嘴唇颤抖,发出似“嘟”或“噗”的声音。先练发短音,而后再练发长音。熟练之后,可以用这个“嘟嘟”声哼发自下向上而后再向下的滑音,也可以哼唱歌曲的旋律。通过练习能加强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使学生歌唱的呼吸更加放松、均匀和有深度。

同样,“气泡音”的练习也是声乐学习中重要的基础训练。它能感受声音是如何“靠”在声带上的,体会声带振动时的张力和对气流的阻力,体会歌唱中发声的连续状态。“气泡音”所需要的气流是微弱而稳定的,因而训练对气息控制也较有益处。“气泡音”练习还可纠正声音发“虚”和不稳定的弊病。在“气泡音”的变化中,声带由最初的松弛逐渐拉紧,由低声区向中声区过渡,所以练习“气泡音”能加强中声区能力,还可以按摩声带。嗓子劳累时,做做“气泡音”的练习,可以缓解疲劳,对喉炎和声带小结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疗效。由此可见,“咽音练声法”不仅是声乐教学中训练歌唱呼吸的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同时也是嗓音保健与嗓音治疗的“特效药”。

“咽音练声法”要求唱歌始终唱在气流上,气一冲,声带不是主动来靠拢发音,而是在呼、吸的靠拢当中被动地来发音,所以它不很费力。喉部肌肉不费力,自然就可以常唱不累。实践证明,咽音技法对长期用不正确发音法歌唱和用天然发音法喊叫过多致声带小结、两声带靠拢无力、发音有明显漏气现象或是声带充血、水肿,边缘有突起等病变有明显的疗效。坚持林俊卿博士咽音技法练习,特别是前面的四个无声练习法,以及用张大口姿势做发咽音练习、闭口哼咽音练习、用张小口姿势做发咽音练习等,即使不打针、吃药,以上的症状也能有所缓解甚至痊愈。可见练习哼咽音是恢复嗓音的极好办法,它既省力又能长久保持嗓音青春。

3. “咽音练声法”能使我们的嗓音更优美动听,更具有金属般的质感。它能扩展音域,解决高、中、低声区的统一问题,并促使真假声的结合统一,提高我们发高音的能力。

用咽音技法解决声乐教学中的高音困难、声区不统一和真假声的自然过渡等问题是一个非常便捷、可行的方法。如咽音练声步骤中的张大口发咽音练习,能将咽部训练成一个可以自由调节的“咽音发音管”,有效扩大音域、提高发音能力、增大音量、做到声区统一。哼咽音练习用的气息少且容易找到高位置,它能有效地提高泛音的位置,为发出音色优美、铿锵有力的高音打下基础。同样,用张小口姿势发咽音练习也是咽音练声的关键步骤,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声音中咽音成分的质量,即金属性、穿透性。王宝璋教授咽音技法中的数号练习和用“丽”、“绿”字音带发艺用咽音成分的练习,是集呼吸、发音咬字、共鸣为一体的全能练习,是歌唱者养成正确的语言发音习惯,获取咽音成分最浓的艺术嗓音的训练手段。数号练习要求学生打开喉咙说: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说数字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即可,不要用太大的气力,说到“号”字时,凸胃,收腹,加强气息,此时胸腔应该有振动感。用“丽”、“绿”字音带发艺用咽音成分的练习,要有一种弹跳感,要弹至上眉心而发出,要注意字音的结实、明亮、集中、高位置和有穿透力。

发音练习篇4

关键词: 发声练习 循序渐进 训练方法 歌唱

一、现状分析

在以往的课堂上,课前几分钟用来做发声练习,但大都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只要有了发声练习这一环节就够了,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发出美妙的声音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唱久了,学生会感到很厌倦,有的学生很机械地在唱,有的学生干脆不唱,在里面滥竽充数。音乐老师要想上好每一堂音乐课,除了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外,课堂上的发声练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发声练习的重要性

音乐其实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以往所学内容进行教学是非常困难的。要通过正确的声乐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逐步完成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每节音乐课的第一步骤通常都是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唱歌方法的基础之一。学生必须通过正常的发声练习的途径,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使歌声更加美妙,为学习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策略与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就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一步步精心的训练过程,可以使学生享受美的声音,感受集体的力量。在课堂中老师要根据每个年龄段学生不同的学情设计不同的发声练习。

1.养成正确的发声习惯

低年级学生由于刚踏入课堂,对于正确的歌唱习惯不了解,课上我先要求学生有正确的坐姿(背、腰要挺直),脸部(微笑着唱),有表情地演唱,正确的坐姿是唱好歌的前提。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发声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让学生养成倾听同学歌声的习惯,训练学生声音的和谐等。

2.对同样的练习做出不同处理

同一种练声曲每个年级段的学生、每个班级的学生唱出来的声音都不同,例如一个长音“LU”低、中、高各年级段就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涨,但是就这一个看似简单“LU”,学生却会发出很多奇怪的声音,在这个练习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听辨等方式帮助学生练习。进入中年级,有了低年级的基础,做起来就容易了,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长音“LU”这个母音,而且学生的声音基本统一,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练习中要注意什么,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到了高年级,再次唱的长音“LU”,学生就如鱼得水了,这时可让学生做一个渐强渐弱处理,根据老师的手势演唱,在这期间可以让学生指挥大家演唱,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采用多种方法逐渐使声音进步

(1)比赛促进步。

低年级的学生唱出来的声音很吵,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个性很强,合唱要求的是统一、和谐的声音,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先轻轻唱老师给出的练声曲——一个长音U,让学生通过U练习声音,告诉学生要互相倾听声音,现在我们不是比赛谁唱得好,而是要比一比谁的耳朵灵,谁最团结,这样学生有了兴趣。通过一个学期的练习,学生掌握了方法。但是每节课都这样唱学生会感到厌倦、无聊,于是我让学生分小组比赛,然后再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及评价能力。

(2)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一味地演唱U这样的练声曲,学生会感到厌倦,那么教师就要适时加入一些新的练声曲,使声音丰富,例如:“5 3 5 3|1— ||;5 3 5 3|3—||”这样的练习,用“LU”演唱。通过练习,学生逐步了解和谐的声音,熟悉同学间的声音,从而感受美妙的声音。在低年级认识了正确的发声习惯及简单的发声练习后,学生能感受到好的声音带来的好处,在中年级的训练中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课前几分钟的训练,分成两大组交替唱练声曲“5 3 5 3|1—||”。这样的交替练习,让学生通过互相聆听各组的声音并提出优点及缺点,便于改正。

(3)自编练习,感受声音.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演唱方法,对发声练习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高年级的训练中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比较长的发声练习,或者请学生自己设计练声曲唱一唱。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回家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请学生唱一唱,比较各自所设计的练声曲,看谁设计的唱出来的好听,同学们能够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帮助学生弹奏旋律的作用,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评价。

课堂上的发声训练让课堂传出了美妙的歌声,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正确的歌唱技巧。通过大循环的教育模式,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歌唱技能,充分享受课堂带来的快乐,将练声中的声音贯穿于整个课堂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感受声音的美,了解声音的美,从而爱上唱歌。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编著.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发音练习篇5

【关键词】练声曲;歌唱训练;作用

随着声乐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上声乐这门深奥、高雅的艺术。并且不仅仅停留在欣赏,人们开始自己学习声乐,表演声乐。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练声曲实质上决定着声乐学习者今后的演唱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这比多唱几首作品重要得多。

练声曲(vocalise),即用一个或者多个元音演唱,无词的声乐练习曲或者音乐会演唱的练声曲。练声曲在声乐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练声曲在循序渐进的声乐学习中具有系统性、规范性

常见的练声曲有:《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阿勃特声乐练习曲》、《哇卡伊实用声乐练习曲》、《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等等。这些练声曲都是专业声乐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教材。

这些练声曲都是声乐历史上的大师们为了解决各类声乐作品演唱所遇要的技巧和能力,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系统的针对对音阶、音程、附点连音符、连音、三连音、半音、琶音、断音、滑音、重音、装饰音、渐强渐弱、声音的轻巧和敏捷性练习、华彩经过句等各种歌唱元素所创作的练声曲。同时这类练声曲还对音乐表情、速度、乐句的分局、换气等几号做了严格的要求和详尽的标示。

《斯皮格高级声乐练声曲集》这部作品包含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分为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五册,是声乐技巧的综合性练声曲。它是从大师们的训练和指导书中选出,并经过了先进的编排,它避免了缺陷,哪怕是最小的细节都得了足够的重视。当然这部作品不是为初学者编写的,在学完《孔空50首练声曲》等初级练声曲以后可以接着学习这部作品。经过斯皮格精心的挑选、完美的编排,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级练声曲教程。他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顺序演唱这些练声曲,并且不能够忽略任何一个练声曲,因为这些练声曲都经过了精心、系统、科学的安排,否则将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其循序渐进的系统性、规范性可见一斑!

二、练声曲能够解决各类声乐作品演唱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

声乐练声曲还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在解决时有较强的针对性。每一个演唱者的条件各不相同,水平也高低不等,因此才会有花腔、抒情、戏剧之分。但也正因为如此容易使人产生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灵巧弹性是那些花腔女高音的专利,也因此使自身声音上的潜质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其实对一首抒情歌曲的完美演绎,灵巧弹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己声音上的某些倾向给予足够的重视,拿出一定的时间对这些技术难题作专项的练习。比如在《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中,我们会发现有专门针对连音、顿音、颤音、切分音、符点音、三连音的等等的技术练习。这些练习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很强的趣味性(练声曲的形式很有吸引力:旋律优美、节奏富于变化、伴奏织体的巧妙结合) ,相比那些简单的练习,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演唱者的歌唱主动性,思维也较为活跃,感知较为敏感,善于抓住发声练习中的闪光点,慢慢地把这些瞬间的感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演唱歌曲才能得心应手。

三、练声曲有利于培养歌唱者的情感表现。

声乐练声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属性,具有完整音乐内容、结构,目前对它的研究与分析更接近于歌曲,如我们常用的《孔空练声曲》大都乐思完整,因此每一首练声曲都包涵着一些作者的情感。因此在练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根据声乐练声曲中速度、力度、渐强减弱、连线、顿音等等表情记号的提示,努力地调整好声音上的细微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来表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不能练声的时候只是单一的练声,而应该对自己作出“声情并茂”的要求,因为音乐的情感表现是无处不在的。

四、 练声曲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咬字发音的问题

除了正确的发音之外,准确的咬字是歌唱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常说“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就是这个道理。宋承宪教授编著的《歌唱咬字练声曲4首》汇集了他多年的教学经验。此练声曲按十三辙的类别对汉语语言结构进行正确的剖析。对出声引腹归韵的咬字过程的训练设计的特别到位,并且4首练声曲全部由宋承宪教授自己编曲。所有练声曲与歌词的结合都经过了缜密斟酌。对声乐教学培养学生汉语咬字发音的基本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石惟正教授编著的极具民族色彩的《晨声69声字结合练声曲》将西方主要的几种语言中的元音音素与汉语的元音音素对比练习,既有利于西方声乐作品演唱的咬字发音,也有利于中国声乐作品演唱的咬字发音。

五、练声曲有利于激发歌者在声乐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练声曲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特殊形式的声乐作品练习,与那些简单的声乐练习相比,它能让歌者在学习和歌唱时得到更多的乐趣。

结论

在我国声乐教学练声曲至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体系。在我们的练习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简易型,充分认识练声曲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正确的使用练声曲,是我们学习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水平,准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练声曲,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才能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才能使自己具有更好的演唱大作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牛津简明音乐词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228.

[2]林梅. 论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A].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百家[J]济南:2007,06.

[3]喻宜萱. 有关声乐教学的几个原则[ A ] .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表演艺术文选[C]. 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1981.207.

[4]弗・兰皮尔蒂, 李维渤.嗓音遗训[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236.

[5]杰罗姆・汉涅斯, 黄伯春. 大歌唱家们谈精湛的演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133.

发音练习篇6

关键词:练声曲;歌唱训练;作用 

 

随着声乐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上声乐这门深奥、高雅的艺术。并且不仅仅停留在欣赏,人们开始自己学习声乐,表演声乐。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练声曲实质上决定着声乐学习者今后的演唱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这比多唱几首作品重要得多。 

练声曲(vocalise),即用一个或者多个元音演唱,无词的声乐练习曲或者音乐会演唱的练声曲。练声曲在声乐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练声曲在循序渐进的声乐学习中具有系统性、规范性 

常见的练声曲有:《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阿勃特声乐练习曲》、《哇卡伊实用声乐练习曲》、《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等等。这些练声曲都是专业声乐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教材。 

这些练声曲都是声乐历史上的大师们为了解决各类声乐作品演唱所遇要的技巧和能力,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系统的针对对音阶、音程、附点连音符、连音、三连音、半音、琶音、断音、滑音、重音、装饰音、渐强渐弱、声音的轻巧和敏捷性练习、华彩经过句等各种歌唱元素所创作的练声曲。同时这类练声曲还对音乐表情、速度、乐句的分局、换气等几号做了严格的要求和详尽的标示。 

《斯皮格高级声乐练声曲集》这部作品包含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分为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五册,是声乐技巧的综合性练声曲。它是从大师们的训练和指导书中选出,并经过了先进的编排,它避免了缺陷,哪怕是最小的细节都得了足够的重视。当然这部作品不是为初学者编写的,在学完《孔空50首练声曲》等初级练声曲以后可以接着学习这部作品。经过斯皮格精心的挑选、完美的编排,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级练声曲教程。他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顺序演唱这些练声曲,并且不能够忽略任何一个练声曲,因为这些练声曲都经过了精心、系统、科学的安排,否则将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其循序渐进的系统性、规范性可见一斑! 

二、练声曲能够解决各类声乐作品演唱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 

声乐练声曲还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在解决时有较强的针对性。每一个演唱者的条件各不相同,水平也高低不等,因此才会有花腔、抒情、戏剧之分。但也正因为如此容易使人产生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灵巧弹性是那些花腔女高音的专利,也因此使自身声音上的潜质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其实对一首抒情歌曲的完美演绎,灵巧弹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己声音上的某些倾向给予足够的重视,拿出一定的时间对这些技术难题作专项的练习。比如在《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中,我们会发现有专门针对连音、顿音、颤音、切分音、符点音、三连音的等等的技术练习。这些练习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很强的趣味性(练声曲的形式很有吸引力:旋律优美、节奏富于变化、伴奏织体的巧妙结合) ,相比那些简单的练习,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演唱者的歌唱主动性,思维也较为活跃,感知较为敏感,善于抓住发声练习中的闪光点,慢慢地把这些瞬间的感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演唱歌曲才能得心应手。

三、练声曲有利于培养歌唱者的情感表现。 

声乐练声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属性,具有完整音乐内容、结构,目前对它的研究与分析更接近于歌曲,如我们常用的《孔空练声曲》大都乐思完整,因此每一首练声曲都包涵着一些作者的情感。因此在练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根据声乐练声曲中速度、力度、渐强减弱、连线、顿音等等表情记号的提示,努力地调整好声音上的细微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来表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不能练声的时候只是单一的练声,而应该对自己作出“声情并茂”的要求,因为音乐的情感表现是无处不在的。 

发音练习篇7

练声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初级发声练习曲,这些练声曲篇幅短小,无钢琴伴奏,练声曲以连续半音上行或下行进行,多采用音阶、跳音、琶音进行训练。这类练声曲没有固定的出版教材,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歌唱能力来挑选适合的练声曲。另一类为篇幅较长的练声曲,这类练声曲多以成套教材形式出现,乐曲的旋律性较强并配以钢琴伴奏,此类练声曲集目前市面上出版的有多部,如:《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阿勃特声乐练习曲》、《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等等。

第一类练声曲,是目前我国声乐教学中广泛采用的。此类练声曲为歌唱者掌握基本的歌唱状态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训练多针对某一种单一的技术类型来进行,比如连音练习:

5 4 3 2 |1 - - -|| a

用同一个母音a在3个八度之内以半音级进的方法反复歌唱、重复训练,以期达到使歌唱者在固定声区内使用这个母音演唱时不出现技术障碍,声音流畅连贯。同样,跳音练习、琶音练习等都是如此。不得不说这样的训练是有必要性的,它通过重复训练能够使歌唱者掌握固定的发声基本状态、掌握母音发声以及某一种类型的歌唱技巧,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这类练声曲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机械性,旋律单一,不易调动学生的歌唱兴趣。同时,在歌曲演唱中,固定的技巧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是歌唱性,歌唱者要演唱旋律优美流畅的作品,只进行机械的技巧训练现实是远远不够的。

在声乐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练声状态较好,歌曲演唱却差强人意。这时候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学生不够聪明,不能将练声的状态、技巧灵活运用到歌曲中;演唱歌曲时没有感情、情绪不到位、声音不流畅。出现这些问题,作为老师可能要更多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在这种重复的机械性的技巧练习之后,学生是否就做好了演唱歌曲的准备?老师在教会学生该有的基本歌唱状态和技巧后,有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在歌曲中使用呢?在笔者看来,在进行完基本的练声后就进行歌曲演唱是不科学的,在练声曲和歌曲演唱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层,它使得我们在教学中无法实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基本原则。此类基本练声曲的训练是没有情感的纯技能的训练,并且各个技巧之间缺乏连接,这是导致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时好时坏,没有乐感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另一类篇幅较长、旋律性强的练声曲(Vocalise)的学习。

练声曲产生于18世纪中期,是练习歌唱技巧的一种特殊音乐体裁形式。乐曲没有歌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最早创作没有歌词的声乐作品是两位法国作曲家吕利、拉莫。到19世纪,有很多作曲家陆续创作了这种形式的作品,成为有技巧性的、带有钢琴伴奏的声乐练习曲。目前市面上常见成册、成套的的练声曲合集有:《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西贝尔36 首初步练声曲》、《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等,在歌唱者具备一定的发声基础后学习这些练声曲集对歌唱者有极大帮助。

这些教材多根据声部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声部歌唱演唱的练习曲集,以《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为例,该教材由意大利著名声乐教育家约瑟·孔空编写,教材以声部的不同划分为高音卷、中音卷、低音卷,各练声曲旋律优美,对于单纯演唱技巧没有过多的强调,重点在于培养歌唱者演唱时气息的平稳、声音的连贯、力度的变化、断句换气的准确,这些练习为歌唱者下一步的歌曲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如《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该教材由美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马克思·斯皮格编写, 作者从兰培尔第、西贝尔、纳瓦等大师的编写的训练指导书中选出了经典的作品, 经过科学的方法编排而成。这本教材同样也是按照声部划分为女高音、女次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各声部,以女高音(第一册)为例,该教材由40首声乐练习曲组成,每首练习曲都有各自的技巧重点,其中,有对节奏的重点训练,如:切分音、附点音、三连音;不同音型的练习,如:连音、回音、断音、装饰音、颤音等;也有大小调性的练习此外还有声音快速、灵巧的训练。以第一首练声曲为例,这首练声曲共分为47小节,音程跨度从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F,在这首看上去同钢琴谱无异的声乐练习曲谱上标注了诸如极弱、弱、极强、渐弱、渐强一系列的力度表情术语,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各类不同的节奏型的组合、不同的音型组合和变化音等等。练习这样一首练声曲,如果只单单演唱出每个音,对于歌唱者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要按照作曲者的要求,严格按照谱例的标记来完成每个音,难度则是之前的好几倍。这样严格按照谱例的演唱对于培养歌唱者歌唱的连贯性、音乐感都是有极大帮助的,它帮助我们将声音变成充满表情乐音。以该作品的第一个乐句为例,如下图:

从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短短8个小节的乐句中,包含了弱起、连音、重音、跳音、休止、渐弱多种音乐表情,歌唱者要在弱音的发声状态下做出这一系列的表情记号,对于歌唱者的气息和声音的连贯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多种技巧的组合出现,也给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练声曲可以视作是没有歌词的歌曲,它成为发声练习和歌曲训练中的一个桥梁,使学习者顺利的从发声练习过渡到歌曲学习。

正如马克思·斯皮格在《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的前言中所写:“练声曲有一个特别的目的,它们可以使声音流畅、富有节奏感,它们教会如何对乐句进行,划分,简而言之,它们在各方面都有助于进步,另外,练声曲是用一种有吸引力的音乐形式写成的声乐联系,相比那些简单的练习,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歌唱时得到更多的乐趣”。的确,这类练声曲练声曲以其丰富的节奏、流畅优美的旋律为依托,将歌唱技巧融入到音乐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歌唱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乐感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在音乐美的熏陶中,让学生自然的完成歌唱技巧的训练,打破了简单的练声曲训练的机械、枯燥;多种技巧难度的交叉组合,提高了歌唱者的歌唱技巧,为实现下一步的歌曲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发音练习篇8

关键词:练声曲;歌唱训练;作用 

 

随着声乐艺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迷上声乐这门深奥、高雅的艺术。并且不仅仅停留在欣赏,人们开始自己学习声乐,表演声乐。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练声曲实质上决定着声乐学习者今后的演唱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有一个正确的声音概念,这比多唱几首作品重要得多。 

练声曲(vocalise),即用一个或者多个元音演唱,无词的声乐练习曲或者音乐会演唱的练声曲。练声曲在声乐训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练声曲在循序渐进的声乐学习中具有系统性、规范性 

常见的练声曲有:《孔空声乐练习曲50首》、《阿勃特声乐练习曲》、《哇卡伊实用声乐练习曲》、《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等等。这些练声曲都是专业声乐教学系统中的重要教材。 

这些练声曲都是声乐历史上的大师们为了解决各类声乐作品演唱所遇要的技巧和能力,根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系统的针对对音阶、音程、附点连音符、连音、三连音、半音、琶音、断音、滑音、重音、装饰音、渐强渐弱、声音的轻巧和敏捷性练习、华彩经过句等各种歌唱元素所创作的练声曲。同时这类练声曲还对音乐表情、速度、乐句的分局、换气等几号做了严格的要求和详尽的标示。 

《斯皮格高级声乐练声曲集》这部作品包含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分为女高音、次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五册,是声乐技巧的综合性练声曲。它是从大师们的训练和指导书中选出,并经过了先进的编排,它避免了缺陷,哪怕是最小的细节都得了足够的重视。当然这部作品不是为初学者编写的,在学完《孔空50首练声曲》等初级练声曲以后可以接着学习这部作品。经过斯皮格精心的挑选、完美的编排,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级练声曲教程。他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顺序演唱这些练声曲,并且不能够忽略任何一个练声曲,因为这些练声曲都经过了精心、系统、科学的安排,否则将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后果,其循序渐进的系统性、规范性可见一斑! 

二、练声曲能够解决各类声乐作品演唱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 

声乐练声曲还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在解决时有较强的针对性。每一个演唱者的条件各不相同,水平也高低不等,因此才会有花腔、抒情、戏剧之分。但也正因为如此容易使人产生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灵巧弹性是那些花腔女高音的专利,也因此使自身声音上的潜质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其实对一首抒情歌曲的完美演绎,灵巧弹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己声音上的某些倾向给予足够的重视,拿出一定的时间对这些技术难题作专项的练习。比如在《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中,我们会发现有专门针对连音、顿音、颤音、切分音、符点音、三连音的等等的技术练习。这些练习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很强的趣味性(练声曲的形式很有吸引力:旋律优美、节奏富于变化、伴奏织体的巧妙结合) ,相比那些简单的练习,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演唱者的歌唱主动性,思维也较为活跃,感知较为敏感,善于抓住发声练习中的闪光点,慢慢地把这些瞬间的感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演唱歌曲才能得心应手。

三、练声曲有利于培养歌唱者的情感表现。 

声乐练声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属性,具有完整音乐内容、结构,目前对它的研究与分析更接近于歌曲,如我们常用的《孔空练声曲》大都乐思完整,因此每一首练声曲都包涵着一些作者的情感。因此在练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根据声乐练声曲中速度、力度、渐强减弱、连线、顿音等等表情记号的提示,努力地调整好声音上的细微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来表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不能练声的时候只是单一的练声,而应该对自己作出“声情并茂”的要求,因为音乐的情感表现是无处不在的。 

发音练习篇9

一、“u”母音练习有利于兼顾打开喉咙与咬字

“a”“e”“i”“o”“u”是发音最基本的五个母音。就我们平时说话时咬字的位置状态看,各个母音的发音在口腔里的位置都不同。发“o”音时最靠近舌根部,“i”在舌尖部,“e”在舌头的中部略偏前,“a”在舌部中央稍偏后,“u”在舌尖前面的嘴唇部位。换句话说,将这五个母音按横向排列,则位置最靠前的是“u”,其后按前后顺序排列依次为“i”“e”“a”“o”“u”。若按口腔喉咙纵向打开程度的大小排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为“i”“e”“a”“o”“u”。

唱歌是说话的“放大状态”,换句话说,唱歌是说话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形式在于它的音量比普通说话要扩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一个优秀的唱歌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准确地传达信息,即咬字清晰;第二,将信息传达得尽可能远,即声音宏亮,穿透力强。从生理解剖学上看,人要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这两个条件是相互矛盾的。除非他经过了特殊、正确、细致的训练。

“u”母音练习就是解决这对矛盾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知道,咬字清晰是嘴皮上的功夫,而声音洪亮,穿透力强则需要打开喉咙。从上述分析“a”“e”“i”“o”“u”,这五个母音的位置可见,“u”母音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换句话说,做“u”母音练习,既练了喉咙打开,又兼顾了后面。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得出了结论,从横向看,“u”母音在五个母音中位置最靠前,从纵向看,“u”母音在五个母音中位置最靠后,因此,用“u”母音训练,并不是排斥其他四个母音练习,而是认为用“u”母音练习能更容易地掌握咬字清晰与喉咙打开。

二、“u”母音训练有助于获得高位置

所谓的高位置通常指头腔共鸣或头声。教唱者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后,发出的声音特别是高音具有明亮、集中、穿透力强的特征,这是我们声乐教师、学者努力追求的境界,即高位置。“u”母音有利于尽快获得头腔共鸣即高位置。

“u”母音的发音位置从水平方向看是最靠前的,所以在气息稳定,喉咙打开的前提下,这与获得头腔共鸣的方法是不相的。

三、“u”母音联系有助于声区统一

众所周知,声音有高、中、底三个声区,自然状态下这三个声区的音色音量是不一致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低音弱,中音白,高音喊或虚的现象。这现象的出现,势必造成声区不统一。

用“u”母音练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三个声区音色统一。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上述可知“u”母音的练习有助于唱歌者获得头腔共鸣,即高位置。如果我们把高位置始终贯穿在整个歌唱过程中,换句话说,不仅在高音区要用头腔共鸣,中低音区也要用头腔共鸣的位置,这样便使歌唱者在高、中、低三个音区中始终在同一个位置上发出声音来,则音色必定统一,从而解决了高、中、低三声区不统一的问题。

在练习“u”母音时,首先要做好气息的支持与控制。众所周知,正确的呼吸对歌唱是十分重要的,气息既是歌唱的原动力,又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发“u”母音时,口腔要形成一个膛大口小的共鸣箱,两唇形成“撮口状”,唇尖适当用力拢住气息,喉咙打开放松,上下成管道状。气息不要僵,想象形成一个上下垂直的气柱子,声音托在气息上,随后开始起音。起音时感觉声音从下腹部涌出,通过胸腔、口腔到头腔。感觉声音放在鼻腔上部的两眉中间,又感觉声音仿佛不在自己的头部,而是在头部的前上方处的一个管道中发出。练习时可用五度上、下行音阶,也可用八度下行音阶,做五度练习时,注意要把声叹在气上,音越高叹气的感觉越强烈。气息要支持住,腰间体会汽车加油门的感觉。在做八度下行练习时,声音好像从很远处漂来。同时注意用心体会,及时调整管道状态,唱任何高度的音都要将其保持在同一位置上。

在练习“u”母音时,会出现一类声音位置偏里偏后的学习者,针对这种现象,练习时可在“u”母音前加“m”“n”等字音,也就是说将“u”音练习变为“mu”“nu”“lu”音练习,这样即可调整声音的平衡问题,使之歌唱位置处于比较合理的地方。

“u”母音练好了,不仅能使声音竖立起来,上下贯通,而且能使声音丰满、明亮、松弛、圆润。

发音练习篇10

关键词:哼鸣 声乐学习 歌唱状态

引言

随着音乐这门学科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声乐演唱这一块,出现了很多所谓”独门绝技”的练声方法.广大的声乐爱好者或者是初学者由于没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学到的练声方法不但没有使自己的声音变得优美,反而越长越难。影响了嗓子的发声技能,所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练声方法尤为重要。对于声乐学习者而言,哼鸣就是其中的一种。 本文旨在通过对哼鸣在发声中的方法以及意义的阐述,使大家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这种练声方法。从而进行不断的练习,使自己的发声机能迅速建立起来,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中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极为重视哼鸣练唱,他指出:“哼着唱好处很多,在练唱时多练哼鸣不仅能够找到‘吸着唱’的感觉,还能得到腔体打开之后声儿在腔里震动的感觉。”这其中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有待探索和讨论,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所以在本文中将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从细节上加以延伸和发展。力求时其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完善。

一、哼鸣不是鼻音

哼鸣的概念:“哼鸣”是指依靠气息的控制下,利用鼻腔发出“m”或"n”加之以歌唱发声状态,轻声哼一定音高的音或音阶的练声方法。

鼻腔哼鸣发出的声音效果类似鼻音,然而鼻音却是声乐学习者渴望避免的一个弊病。鼻音没有共鸣空间,声乐学习者形成鼻音之后,不用良好的气息通道就能得到明亮的声音,这往往被误认为是高位置的鼻腔共鸣。首先这种鼻音的练习会导致歌唱者相继出现胸部和喉部的肌肉紧张,而胸部、喉部肌肉出现紧张就会使得气息上提,声音变得不够流畅,进而出现挤卡喉咙的现象。其次在训练声区统一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这种胸部和喉部的肌肉紧张疲劳,会影响音准的问题。最后若是长时间的疲劳演唱,还会使声乐学习者产生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嗓音疾病。而以上这些发声问题正是因为歌唱者练习不正确的哼鸣而引起松垮的呼吸和挤压喉咙而造成的。不正确的哼鸣会让声乐学习者误将鼻音当作鼻咽腔共鸣来进行练习,而浓重的鼻音会导致声乐学习者进步迟缓

二、哼鸣的五大练习方法

1.闭口哼鸣

闭口哼鸣指利用语音“n”和“m",双唇闭拢进行的训练。在训练中要做到下巴、喉咙、口腔肌肉不可僵硬,口腔以唱母音a的状态,嘴唇轻轻闭合,上下愕关节平行张开,软愕随着正确的吸气动作而上抬,咽腔呈拱形,上下牙齿分开,使气息充满其空间,要缓吸缓呼,鼻咽腔,胸腔管道要打开和放松,这样才能得到一个通畅的共鸣腔体。音阶训练中忌跨度大的音程训练,应进行二度音程的渐进训练。"m”与“n”的选择是有针对性的,这体现在舌位的变化,唱“m”时,舌尖放在下牙胡,舌面呈凹状,软愕向后上方抬起,舌根放松,这样的状态使口腔有充足的共鸣空间。而唱"n”时舌尖则轻抵上齿胡,共鸣位置稍稍后移。从共鸣焦点来说,发“m”时,声音从喉腔上升到口腔,共鸣点便集中在软愕和硬愕的交汇处,反射在口腔上方最大的共鸣腔体处,而后由于哼鸣的原因,触动鼻腔共鸣震动。但在发“n”音时,声音共鸣点比发“m”靠前,共鸣焦点集中在硬愕的最高点。进行细腻的调整,最后应用于开口歌唱。

2.开口哼鸣

在训练时身体要自然站立,胸腔半抬起,两肩放松,哼唱时身体一定要保持吸气时的姿荨<丛诒湛诤呙的基础上放松的打开牙关,发处语音,“n”。它可以拿来检查闭口哼鸣方法的正确与否,开口哼鸣和闭口哼鸣的着力点都相同,在软愕与小舌处。

3.闭口哼鸣与开口哼鸣相融合

当嘴的张开与闭拢不影响声音效果和位置的时候才表明方法是正确的。如果不是就说明下巴、牙关、舌部等部位存在着的紧张状态,从而阻碍了发音,使得声音滞重,高音直白。所以在将闭口哼鸣和开口哼鸣分别练习好之后,试着在一条哼鸣练声曲中将嘴巴闭合张开交替进行,以便很好的将哼鸣的状态应运于歌唱。

4.哼鸣与其他母音结合的练习

用哼鸣音向其他母音转换,或者直接换练其他母音,也就是说在一条哼鸣练声曲中可以将上行音阶用哼鸣发出,下行音阶用其他母音发出,一般建议用“na”作此练习。做此练习注意,若共鸣只限于鼻尖,声音就会有憋紧感,另一种情况,鼻腔、面部兴奋感不够,声音滞留在后鼻孔,没有完全哼出来,音色就会变得暗闷,解决的方法是将上下颌微微张开,同时在哼鸣的位置上转唱“na”音,就可发出明亮,清晰,流畅,高位置的母音了。

5.歌唱中的哼鸣练习

所有的发声都是为了歌唱,经过哼鸣练习获得的统一声区,美妙的音色和良好的音质,还有能强弱变化的音量,也为完整的唱好一首歌曲起着积极的作用。哼鸣练习为歌唱打下歌唱与语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与语言一起研究,好的歌词会充分的考虑到押韵问题,如果读字不准确,就容易出现歌唱不连贯,甚至一字一音的情况,最糟糕的结果是造成声乐学习进程停滞不前,那么为了在歌唱中运用好哼鸣,声乐学习者就要做到重视歌唱的语言,汉语中的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前鼻音韵母、后鼻音韵母一定要区分清楚,切勿含糊不清,要准确,到位,发音清晰,做到强调字头,延长字腹,因为它是腔体共鸣的主要载体,最后还要求收音归韵,原因是字尾的归韵是促成字的完整的关键方法。字正确后,就要充分利用哼鸣的引导作用,“贴”到共鸣腔里完成。

三、哼鸣在发声练习中的作用

当我们在作哼鸣练习,笑肌微提,上下腭都有上提、下放的感觉,双唇和上齿自然似闭非闭,舌头平放,软腭轻轻上提,基音在口咽腔与鼻腔里同时产生共鸣,连同眉心额头处都有振动的感觉。这种轻柔和谐的振动过程就是哼鸣练习时的基本状态,它由于不需要张开口腔,最容易找到发声时身体稳住的力量和感觉,所以能帮助改善人的心理、生理机能。哼鸣也称为“哼唱”,它是用鼻腔发出“m”音来发声的方法。我在多年声乐教学和演唱实践中,长期坚持了哼鸣练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得到了多方面的提高,使不少学生通过哼鸣练习的训练,解决了许多心理、生理上的毛病与不良习惯。

结语

哼鸣练习可以提高训练质量,缩短训练时间,使之尽快进入歌唱状态。所以哼鸣练习是一种值得长期运用的声乐训练方法,也是其他任何练声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