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美句经典的话十篇

时间:2023-03-21 03:36:39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篇1

1. 一轮明月挂天边,中秋感恩送祝愿,亲爱的客户,值此佳节,祝您全家欢乐团圆,幸福美满,福降门前,好运连连,财神眷恋,四海来缘!

2. 一轮明月一颗心,二位妙人心连心;三邻四舍很交心;五合六聚不变心;七星伴月很齐心;八月十五九(久)开心!短信祝福表我心!中秋愉快!

3. 以思念为水和面,用牵挂拌糖馅,拿问候捏成形,用关心烤香甜,诚心为你呈上,爱心月饼一枚,带上我的祝福,马上送到你身边。

4. 以缘份为圆心,浪漫为半径,画出爱情的圆;以诚心为圆心,心意为半径,画出友情的圆;以关怀为圆心,惦挂为半径,画出团圆的圆。中秋节至,愿你快乐!

5. 以中秋为圆心,量取祝福半径,绘幸福之圆;以思念为圆心,量取友情半径,绘团聚之圆;以牵挂为圆心,量取关怀半径,绘希望之圆。预祝中秋快乐!

6. 有句话存在心里很久,怕暴雨把它淋湿,怕狂风把它吹走,怕寒气把它冰冻,怕烈日把它晒透,终于盼到中秋佳节,我想对你说出口:祝福你中秋节快乐!

7. 圆饼圆圆甜如蜜,我要和你分着吃;团团圆圆人欢笑,两小无猜永不离;相约皎洁月光下,我要说声我爱你;中秋佳节月光浪漫,祝你健健康康幸福永远。

8. 月到中秋了,你我天各一方。岁月流失的都是美好,我会想你,你记得那句话吗?明月情依依,繁星语切切!

9. 月亮圆,好梦圆,月饼香,把你想。玉兔,嫦娥,桂树;明月,十五,祝福。愿亲爱的客户朋友,中秋佳节,幸福快乐。

10. 月缺时我想你,月圆时我念你,无论月圆月缺,我的心如那恒古不变的月光默默的追随着你的每一次微笑!

经典中秋节寄语祝福语

1.月影摇晃着欣喜,快乐洋溢着心底,花朵飘香着日子,月饼甜美着惦记,心愿徜徉着欢喜,祝福泛动着涟漪,心绪调剂着信息,只为送给你,祝愿你中秋如意。

2.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别样风景:月圆如诗,月缺如画,月升如舞,月隐如歌,月明如镜,月晦如烟,月移如风,月静如水。中秋佳节,月色撩人,祝你好心情!

3.月圆,饼圆,许一个心愿圆又圆;糖甜,果甜,吃一口月饼甜又甜;景美,人美,送一个祝愿美又美;中秋节到,愿你一家人团聚享天伦,幸福快乐到永远。

4.月圆,花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预祝中秋节快乐!

5.月圆,情圆,团圆节日好运连;月满,人满,他乡游子在期盼;月美,景美,祝福问候巧搭配。中秋节,友情一路相随,愿你心情最美。

6.月圆了,是一道风景;思念了,是种难割舍的情;祝福了,愿祈愿化作永恒。此情此景,熟悉又陌生,不变的是真情。快中秋了,预祝节日快乐,天天好心情!

7.月圆人圆,祝你合家团圆,月圆梦圆,祝你心愿能圆,月圆财源,祝你滚滚财源,月圆心圆,祝你人生如愿。中秋节快乐。

8.月圆时也许会欣悦,月缺时也许会失落,无论月圆或月缺,欣悦或失落,我们的纯真与情缘,如同皎洁的月光永恒不变.祝中秋节快乐,和家团圆!

9.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如诗如画,良辰美景,送给我心爱的你。遥远的星空下,共同仰望同样的美月,是你我心灵的契约!

10.月圆是诗,月缺是画,十五明月空中挂;问候是茶,祝福是酒,茶浓酒香添盈袖。中秋了,祝您中秋愉快,合家欢乐!

经典中秋节寄语祝福语

1.中秋节你看,晚上月亮圆圆的脸正挂在天上;中秋夜你看,家人温馨甜甜的笑弥漫在家中;中秋情你看,祝福的短信在阅读中:全家平安快乐!

2.中秋节团团圆圆,月下君幸幸福福。全家乐美美满满,夫妻和恩恩爱爱。望星空情情长长,思未来去去匆匆。看今日忙忙碌碌,为生存寻寻觅觅。祝朋友中秋佳节,阖家欢乐!

3.中秋快到了,有人短信搞笑,有人短信整蛊;有人短信传情,有人短信祝福;我没有那么多花样,只有送上一句轻松的问候:预祝中秋快乐!

4.中秋来了。吃的月饼也许不是最贵的那块,喝的红酒也许不是最老的那瓶,的朋友也许不是联络最多的那个,而是在特别的日子想起的人。朋友,祝中秋节快乐!

5.中秋来临,客户问好,家人团聚,身体健康,事业兴旺,心情快乐,笑脸相伴,生意兴隆,中秋月圆,美梦成真!祝您及您的家人中秋快乐,幸福美满!

6.中秋来临百花香,一条短信带六香。一香送你摇钱树,二香送你贵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钱满罐,六香送你永健康。中秋节快乐!

7.中秋来临花好月圆,祝福披星戴月送身边,愿你:花容月貌笑容甜,风花雪月爱圆满,众星捧月总耀眼,日月同辉永相伴,日新月异每一天!祝你中秋笑开颜!

8.中秋临近百花放,一条信息带六香,一香送你贵人扶,二香送你摇钱树,三香送你万事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福满筐,六香送你合家欢!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篇2

一、学会化用,古为今用

古典文化,是民族语言的源头,在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有些字词本身就沉淀、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化用古典语言,可以丰富词句的内涵,使语言变得“典雅”。化用古典语言可分为两个层面。

1.化用古典词、句,多用书面语。

这是一种最简单、普遍的化用方式,通过化用,借古义表现今义。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也许是现代都市的楼太高,……踯躅在繁华都市,想拾取一片落叶跟想在都市的喧嚣中找一点诗意是一样难。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大概只栖息在唐宋诗词的枝桠上,西楼有霓虹灯、白炽灯和各种彩灯,却挤不进一片昏黄的月光。晴空一鹤排云上,可鹤都住在供观赏的动物园里,要引的诗情碰到冰凉的铁栅栏便铩羽了。

――王清铭,《剪得秋光入卷来》

细细品读这段文字,我们能感到在“雅”字上表现得很成功。这种成功取决于三个方面:①运用了“踯躅、栖息、枝桠、铩羽”等书面语,书卷气浓了。试想,如果我们将其依次改为“游走、停留、树枝、失败”等,套回原文中去读,效果就大不相同了。②“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晴空一鹤排云上”等,直接套用或化用了古典诗句,语句自然就诗意盎然了。③文中的“落叶、雁、鹤、黄昏的月光”等,放在一般的语境下,可能只是作为一种描写对象来写。但在这段文字中,由于它们源于前面的诗句,沉淀着古典诗歌中固有的意蕴,其表现力也就增强了。

2.化用古意,糅入古人古事。

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化用,化用时,不是局限于一词一句,而是化用整篇文义或概括整个故事、事件,将其糅入文段中去,从而丰富文段的内涵,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这类似于古典诗歌中的“用典”表现手法。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沧浪亭在苏州城南部,……疏旷,景观不少而不显得拥挤;道路曲折,景观高下大小不同,变化多;游人较少,有闲散之趣。再说可想,远的当然是创建此园的北宋苏舜钦,静吟亭那里有后代人所书他作的《沧浪亭记》。但我更感兴趣的却是较近的古人,清朝乾嘉时期作《浮生六记》的沈复和其妻陈芸。他们的家在沧浪亭附近,书中曾记他们到沧浪亭游乐,陈芸女扮男装的事,可见园中一定多有他们的足迹。所以我每次进园,总想到他们,也不免兴起陈子昂“前不见古人”之叹。

――张中行,《姑苏半月》

这段文字是写沧浪亭的,语言读来非常典雅,除了用词、择句(如疏旷、景观、闲散,多用短句)的因素外,其成功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写到了沧浪亭的创建者苏舜钦及作品《沧浪亭记》。这一点看似自然、平淡,实则化用了《沧浪亭记》一文的“意”,拓展了阅读空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想象空间。②概括了《浮生六记》中沈复和其妻陈芸女扮男装,游乐沧浪亭的事。这一件事,放在封建社会,其行为可谓雅人深致。所以,文章引此事,也就增添了文章的雅趣。由此可知,语言的典雅也是离不开所叙之事的。事雅,人雅,言则雅矣。

化用,古为今用,中学生能否做到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材,除必修教材中选了相当数量的古典作品外,还有大量的选修内容,如:《史记选读》、《论语》、《唐诗宋词》、《古代散文选读》等。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不能仅仅落实在识记几个句子上,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只要肯做有心人,就一定能做到古为今用。

二、多用短句,追求句式结构的对称美

在古代汉语中,词大多是单音节的字,其表意性特别强,古人力求以最简约的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典范的古文,大多以短句为主,且多有对称性的句子。如下面一段文字。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苔藓盈阶,落花满地,门无剥啄,花影参差,琴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篇3

乙:啊?

甲:看见了吗?

乙:看什么?

甲:这就是观众对演员的爱戴。

乙:可不!

甲:演员要对观众(的)尊敬,为什么每个演员上台要鞠个躬,敬个礼啊?

乙:啊?

甲:得罪谁了?赔个不是?

乙:没有。

甲:不是,这个欢迎你们来,向观众问好——哎呀!你们都来了,你们好啊!这就……就心里话,不说了。

乙:哎。

甲:鞠个躬,表示向观众问好!

乙:哎。礼貌。

甲:鞠躬嘛!严肃认真,规规矩矩,要鞠躬45度。

乙:嚯!

甲:抬头,看观众。

乙:噢。

甲:为什么看看呢?给谁敬礼呢?给你们鞠躬啊!就都得看,都看到了,全有,有谁算谁,一个跑不了!

乙:嚯!

甲:这鞠躬要认真,要低头,再抬头 。在鞠躬的时候不要抬头,

乙:鞠躬……

甲:那时不要看,

乙:哦……

甲:……

乙:这是鞠躬啊?

甲:杂技团,顶碗!

乙:好嘛!

甲:从前有句话嘛,未曾学艺先学礼!

乙:对!

甲:人讲礼仪为先,树讲枝叶为源。

乙:恩!

甲:咱们中国嘛是礼仪之邦的大国,外国人都佩服咱们中国讲究礼貌。

乙:对!

甲:的时候,那就不懂什么叫礼貌了,什么叫长辈儿,什么叫老师了。

乙:嗳!

甲:什么叫领导,满不懂 。“敬人者,人恒敬之”嘛!这不是“四书”上有吗?

乙;噢。

甲:什么叫“四书”、“五经”啊?

乙:啊!

甲:“四书”、“五经”是什么?

乙:什么?

甲:念过吗?“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上论语》、《下论语》、《上孟子》、《下孟子》这六本儿。这是……这叫“四书”。

乙:噢!

甲:“五经”啊,就是《诗经》、《书经》、《易经》啊,《礼记》,《春秋》啊……你念过吗?背过这个吗?

乙:哪儿?我背过?没念过!

甲:念呐!

乙:啊?不成!

甲:我借给你,你看看……

乙:您甭借,借我也不认识,我小学毕业!

甲:那哪儿行啊?

乙:念过语文啊,算术啊,教科书。

甲:哎呀,文化水平太低了 !

乙:可不!

甲;太低了!

乙:哎。

甲:这怎么行啊?你可要好好加强学习啊!

乙:嗳!

甲:文化学习努把力吧!

乙:嗳,嗳。

甲:找我去!有时间吗?

乙:哦,找您?

甲:有时间到我那儿去。

乙:啊!

甲:啊?!我----给你辅导辅导!

乙:好好好。

甲:啊!

乙:我有时间上您那儿去!还得求您多指教!

甲:嗳-----!这我爱听!

乙:啊,爱听。

甲:指教!对!我应当好好教训教训你。

乙:嚯!

甲:哎---我指教指教嘛!这是对的,我很喜欢这样 的人,啊,我可以帮助你,你啊算我徒弟!

乙:恩?

甲:嗳!你算……我没收过徒弟嗳!你说我这么大个子,没人拜过我,没人……我没徒弟,你算我徒弟行吗?哎! 你……你叩我!

乙:啊?

甲:你叩我,叩我行吗?

乙:我叩你?我揍你! 什么叫叩你?

甲:叩头啊!叩头拜师啊!来来来,算我徒弟,算……

乙:等等……

甲:来来……

乙:哪儿的事儿!跑这儿来拉徒弟来了?你看看。

甲:没徒弟啊!

乙:你没徒弟啊?你先别忙,你教徒弟?我拜你为老师,我跟你学什么?你有什么学问?我学什么呀?

甲:学啊……

乙:学什么?

甲:你看看!

乙:我看看?

甲:学什么都行啊,学……你需要的吧!

乙:哦,我需要的多了。

甲:你说,你学什么吧?天文,地理……

乙:哎!

甲:数学!

乙:哎!

甲:化学……

乙:哎!

甲:物理化……

乙:这都学?

甲:哎,历史……

乙: 学!

甲:古典文学,诗词歌赋,说学逗唱,音乐舞蹈……

乙:哎!

甲:煎炒烹炸,焖炖溜熬,缝补浆作,看孩子,做饭……

乙:这叫什么学问那?你说说!

甲:你瞧! 学问呐!

乙:啊,学问?我上您那儿学看孩子做饭?

甲:练达人情皆学问嘛!生活知识嘛!

乙:哦……

甲: 你需要学什么?你找我吧,没我不知道的!

乙:你啊?

甲:哎!认字儿多,知道事[si]儿多!

乙:啊?

甲:别的没有啊,知道事[si]儿多 点!

乙:知道“事[si]”儿多?

甲:哎!

乙:知道事儿多!

甲:知道事儿多点儿,有人管我叫马大学问。

乙:马大学问?

甲:嗳!我走在街上,一看,“嗳!马大……马大学问!

乙:噢?

甲:“马大学问!”外号“活字典”!

乙:活字典?

甲:我!人家给送的外号!

乙:怎么个活字典?

甲:活字典!你有不认得字儿,你找我!

乙:找你干嘛?

甲:告诉你啊念什么!不认得,告诉你这念什么。甭查字典!

乙:哎呦!

甲:有我,就活字……你提笔忘字,不会写 ,找我!告诉你,怎么写!

乙:哎呀!有学问!

甲:嗳!

乙:那您一定看的书多。

甲:哎!对了。

乙:是吧?

甲:对了!

乙:有学问!

甲:这肚子里没别的,念的书太多了。

乙:啊?

甲:你听听啊,嘣嘣的 ,念的书!这里没别的。

乙:什么呀这里?

甲:都是书啊!

乙:啊?

甲:都书,你看吧,都看出我来了。你摸摸,你摸摸。

乙:摸?

甲:摸!

乙:摸……

甲:使劲!

乙:哎哟,摸什么呀这个?

甲:摸呀!

乙:好!跟搓板儿一样啊! 一个棱儿,一个棱儿的。

甲:这叫一棱儿一棱儿的?

乙:啊?

甲:一本儿一本儿的!

乙:[一本儿一本儿的?

甲:嗳!

乙:就这么硌手?

甲:硌手啊?精装的!

乙:精装的?

甲:嗳!

乙:嘿嘿,我摸不出来,您这……

甲:摸呀!看哪!

乙:看什么?

甲:看这意思。

乙:看你不就这模样吗?

甲:学问呐!

乙:啊!学问?

甲:听哪 ,听。

乙:听也听不出来。

甲:怎么听不出来?你听这意思哪!

乙:什么呀?

甲:言谈文雅,举止大方,未语先笑,代客煎药。

乙:噢……药铺!药铺!还代客煎药?

甲:谁药……谁药铺?

乙:你说的!代客煎药!

甲:这句没有用,这是个配句儿。

乙:嘿!没听说过 !谁说话还有配句儿,衬句儿?

甲:你不懂语法,语法修辞不……主语,谓语啊!

乙:哦。

甲:你呀!你好好你跟我呆长了, 你就知道了。

乙:哦,知道。

甲:我这点学问呐……嘿嘿,咱说膀的力的啊……

乙:哎!哎!

甲:我呀……

乙:等等……膀的力的?嗨嗨,就冲您这词汇,您就不像有学问的人。那大学毕业,坐在一块儿:咱说膀的力的啊!有这句话吗?

甲:跟你转文,我用得着吗?我跟你转文,我用得着吗?我?跟你可不就这个吗?我就大学毕业。

乙:你呀?

甲:这不前些天,前些天,这不是南开大学,找我吗?

乙:找你干嘛?!

甲:让我讲那个鸦片战争 那一段儿。

乙:噢。

甲:近代史,就道光年鸦片战争那会儿……讲……让我当个——副教授!

乙:啊?

甲:请我……

乙:副教授?好啊!

甲:好什么?我一听我就火了,

乙:啊,

甲:教授,还来个副……副教……还加个副字儿。

乙:啊。

甲:我连理都没理他!

乙:嚯!

甲:还给我来个副教授!我夹大衣我就……夹着皮大衣我走啊。

乙:哎!哎!哎!什么?皮大衣?这么热的天,你还夹皮大衣?

甲:我没有别的,我就一皮大衣。

乙:嗬!成啊!您……您撂家吧!

甲:白天不穿!

乙:干嘛还白天啊?晚上也别用!

甲:晚上盖!

乙:盖那干嘛?

甲:我就研究那个古典文学!

乙:噢。

甲:历史,古典文学,诗词歌赋,

乙:噢,

甲:《古文释义》,《古文观止》,看过吗?我给你念点儿?我给您背点儿?我给您讲点儿?

乙:这都成?

甲:诗词歌赋……《唐诗三百首》我能背!

乙:嘿!

甲:《千家诗》,《诗词》,你说吧!哪段?我都会!

乙:嘿!

甲:我没事,我尽写啊!

乙:噢。

甲:《清平乐》啊、《卜算子》啊、《忆秦娥》,《满江红》,

乙:恩!

甲:《西江月》……我最近,我不是写了几首《西江月》吗?

乙:谁呀?

甲:我!我……我……我写的!

乙:你写了几首《西江月》?

甲:嗳!对了。

乙:以什么为题啊?

甲:就以现在当前咱们国家各个方面的形势大好,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各个行业都发挥了冲天的干劲。

乙:是啊?

甲:我写得不行。

乙:太好了!

甲:我写的不好,我这词句粗糙,你笑话。

乙:不笑话!

甲:你笑话!

乙:哎!我不笑话人!

甲:不笑话?

乙:我还学习呢!

甲:哎,你看看,我写这个啊……

乙:哎?怎么从这出来了?

甲:我给你拿去,在……在我皮大衣里。

乙:哎!别拿 ,别拿,别拿!

甲:我给你拿去,你看看。

乙:不是你写的吗?你在这给我念念,我听听就成!

甲:念念?

乙:哎,就在这儿念念。

甲:我念念《西江月》?

乙:哎!

甲:你听听?

乙:啊!

甲:行!走,咱找没人的地方,没人的地方念去。

乙:干嘛?没人的地方念干嘛?在这儿念!

甲:不在这儿念。

乙:怎么啦?

甲:怕人听见,怕人听见。

乙:怕人听见?咱们说这一段就为让大家听见。

甲:哦,说这就让大家听见?

乙:对了!

甲:我不知道啊。

乙:好嘛,还糊涂!

甲:哦,就为让人听见,他们没告诉我啊?我……我念念,我念念这个《西江月》啊。头一句啊,“党十二大召开”,头一句是六个字。

乙:哦?六个字一句?

甲:不是,也不是准六个字一句。

乙:哦 ,

甲:《西江月》的句子是“六六七六”,

乙:怎么叫“六六七六”?

甲:六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六个字。

乙:噢。

甲:六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六个字,反正第三句是七个字,这叫“六六七六”。

乙:是。

甲:要是“四五七六”呢,那就是《清平乐》。

乙:明白了。

甲:好,我念念啊。

乙:好,好。

甲:我念念《西江月》听听啊。

乙:嗳嗳。

甲:听啊,《西江月》。

乙:啊。

甲:……真舍不得念!

乙:嗨!这有什么舍不得?

甲:[甲凑到乙耳边]……

乙:你嘀咕什么?这没有嘀咕的,您站这儿念!

甲:党十儿大召开,人民喜悦欢腾

乙:都喜欢。

甲:形势大好乘东风,国家繁荣昌盛。

乙:不错。

甲:社会主义中国,日益欣欣向荣,好似旭日在东升,照耀美好远景。

乙:不错。

甲:宣传五讲四美,提倡美好心灵,文明礼貌讲卫生,整顿市容环境。

乙:对!

甲:知识分子政策,党的伟大英明。极左思潮全肃清,切实拨乱反正。加强安定团结,有利四化进行,生产直线往上升,干劲越来越猛。

乙:就是。

甲:实行交通法规,减少车祸发生。骑车如果闯红灯,罚钱别怪民警!

乙:那怨谁?

甲:党员干部同志,全心全意为公。整顿党风扫歪风,亿万人民歌颂。

乙:对!

甲: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无穷。在哪儿开采都现成,足够万年使用。

乙:有的是!

甲:油田煤矿普遍,森林树木山峰。金银锡铁钨锰铜,自己就往外拱。

乙:嚯!

甲:工业科学发展,坚持自力更生。有所创造有发明,世界各国震动!

乙:对!

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联产计酬一实行,产量超出一等!

乙:是。

甲:一心为了四化,满腔热血沸腾。人人心心向北京,拥护中央决定。

乙:对。

甲:发展文化艺术,提高创作水平。热情歌唱工农兵,词句通俗易懂。

乙:对!

甲:西皮二黄京戏,青衣花脸老生。唱打念翻做表情,基本功要过硬!

乙:当然!

甲:河北梆子剧种,

乙:怎么样?

甲;唱腔确实好听。

乙:是啊?

甲:评戏更是受欢迎,

乙:啊!

甲:高门大嗓真冲!

乙:嗓子好。

甲:各省地方戏剧,风格流派不同。取长补短精又精,腔调改革新颖。

乙:不错。

甲:歌剧话剧舞蹈,唱歌男声女声。

乙:全有。

甲:高音低音二重声,掌握音律要领。

乙:是啊?

甲:大鼓坠子单弦,京韵梅花京东。

乙:你听。

甲:西河梨花有乐亭,鼓点嘣嘣嘣嘣。

乙:呦呵!

甲:再说大擂拉戏,排练须下苦功。

乙:当然!

甲:有味没字儿一哼哼,模仿就像真景。

乙:跟真的一样。

甲:杂技凭耍变练,双杠爬竿儿高空,

乙:武的。

甲:单轮儿骑车钢丝绳,最悬木桩大顶!

乙:是悬!

甲:万般总而一论,最好还是相声。

乙:相声?

甲:雅俗共赏都爱听,喜闻乐见曲种。

乙:不错。

甲:工人师傅听我,生产超额完成。

乙:嘿!

甲:月月做到满堂红,评奖你拿头等。

乙:嚯!

甲:农民社员同志,来听我说相声。

乙:听一段?

甲:粮棉油料好收成,蔬菜增加品种!

乙:您听听!

甲:的战士,个个学习雷锋。

乙:不错。

甲:保卫祖国立新功,练好杀敌本领!

乙;嘿!

甲:学生常来听我,学习更加用功。

乙:当然。

甲:跳级升学第一名,作业一贯优等。

乙:越学越好!

甲:商业财贸系统,各位姐妹弟兄。服务态度真热情,顾客表扬尊敬。

乙:是。

甲:街道妇女同志,把我相声来听。

乙:来听啊。

甲:管理治安查卫生,注意健康没病!

乙:嘿!

甲:老年退休人员,别忘听我相声,

乙:常来着点儿。

甲:老当益壮更年轻,以乐幸福晚景!

乙:对!

甲:有人初次听我,

乙:头一回!

甲:夸我与众不同。

乙:是啊?

甲:相貌好像大学生,

乙:就这个?

甲:问我家乡贵姓。

乙:在哪儿住?

甲:姓马名叫三立,出生原籍北京。一九一六属大龙,九十二斤体重。

乙:嗨!谁问你分量!

甲:夸我艺术高超,

乙:高超!

甲:可配专家名称。

乙:这是专家?

甲:评奖应得前几名,奖金马上就领!

乙:这就领奖啊?

甲:有人评论凤山,

乙:哦,还有我?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篇4

论文摘要:《左传》是一部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争霸的历史画卷。内容广博,语言简洁而典雅。本文主要从外交辞令分析入手,较为全面地对该书涉及的对偶、用典、顶真、借代、避讳、连及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希望藉此探析《左传》典雅的语言风格。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富有文采的历史散文的杰作,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征战王朝兴衰的历史宏图。《左传》的内容相当丰富,文辞却十分简练,形成了简洁与博大和谐统一的语言修辞特色,刘知几盛赞“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探其缘由,叙述语言的简洁精练和外交辞令上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形成这一特色的重要原因。下面试就该书的修辞方式作初步的探索。

一、对偶

《左传》在叙述语言上多采用奇句单行的形式,然而在对话中,特别是在外交辞令上,却大量采用了骈行偶句,并且种类繁多,有工对、宽对、扇面对、当句对、掉字对,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的排偶对。

工对

工对要求对仗工整严谨。不仅同类词语相对,而且相对的词语范畴越小,关系越亲近,字面越对称,对仗就越工整。如:

《昭公·十五年》:“长孤幼,养老疾。”

《昭公·二十六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

宽对

词性相同,但不同类别的词语相对,便是宽对。在《左传》中,宽对比比皆是。

《宣公·十二年》:“内姓选于亲,外姓选于旧。举不失德,赏不是劳。”

《襄公·二十八年》:“大适小有五类:宥其罪戾,赦其过失,救其灾患,赏其德刑,教其不及。小适大有五恶:说其罪戾,请其不足,行其政事,共其职贡,从其时命。”

扇面对

以两句对两句的对仗,称为扇面对,也叫隔句对。

《昭公·二十年》:“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内宠之妾”与“外宠之臣”对,“肆夺于市”与“僭令于鄙”对。《襄公·二十六年》:“赏僭,则惧及淫人;刑滥,则惧及善人。”“赏僭”与“刑滥”对,“则惧及淫人”与“则惧及善人”对。

当句对

就是在同一句的词语自成对仗,同时又与另一句成对。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蓐食申祷。”其中“搜乘”与“补足”对,同时整句又与“秣马利兵”对。《襄公·二十六年》:“恤其患而补其阙,正其违而治其烦。”其中“恤其患”与“补其阙”、“正其违”与“治其烦”分别构成对仗,同时两句之间又相互构成对仗。

掉字对

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与另一句一组相同的字作对仗。

如《襄公·十二年》:“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其中出现的两个“司”字与两个“名”字相对,两个“群”字与两个“先”字相对。《襄公·三十一年》:“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句中出现的两个“威”字与对句的两个“仪”字相对。

掉字对其实是“同字对”与“就句对”的结合,所以更能增加对仗工整的效果,读起来琅琅上口,显示出较强的音律美。

排偶对

将对偶、排比两种辞格套用在一起,气势恢弘。

如《成公·二年》:“夭子蛮,杀御叔,杀灵後,戮夏南,出孔仪。”既是对偶句,又是排比句,历数夏姬的种种不祥,气势磅礴。《成公·二年》:“逮鳏,救乏,赦罪,悉师。”排偶对的使用,写出楚国采取的政治措施,一气呵成,简洁明了。

二、用典

刘勰《文心雕龙》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就是运用典故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所谓典故是指“典例故实”,具体地说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余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典故用的好,能使表达的内容简洁含蓄、余韵盎然。用的不好,便会把表达的内容弄得生涩晦暗,枯燥乏味。在《左传》中,也有大量的用典。在社交或外交场合,谈话双方为极力表现自己的学识才华或者为了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往往用赋诗或引诗的形式来间接表达。其所赋之诗大都来自于《诗经》。

如《襄公·二十六年》:“卫侯如晋,晋人执而囚之于士弱氏。秋七月,齐侯、郑伯为卫侯故如晋,晋侯兼享之。晋侯赋《嘉乐》。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子产相郑伯,赋《缁衣》。”卫侯由于侵戚之事与晋侯相争,晋侯趁卫侯来访之际囚禁了他。齐侯郑伯为卫侯之事来晋国,晋侯为此而设宴招待。晋侯所赋之《嘉乐》又名《假乐》,在《诗经·大雅》,《嘉乐》是君主宴会群臣,群臣歌功颂德的诗。此取其“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之句,寓赞美齐侯、郑伯之意。国景子所赋之《蓼萧》,在《诗经·小雅》,是诸侯在宴会上祝颂周王的诗,此取其“既见君子,孔燕岂第。宜其兄弟,令德寿岂”诸句之意,谓晋郑二国为兄弟之邦,应结同好。子产所赋之《缁衣》,在《诗经·郑风》,取其“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诸句之意,暗寓感谢晋侯的招待之情,并希望晋侯能准其所求之事。

三人说话,皆引用《诗经》的篇章,对话的双方都能心领神会,一点即通。此处用典,恰到好处。

三、顶真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指出: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起头,使邻近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也叫联珠。这种说法没包括“间隔顶真”,即所谓“顶真部分有其他词语间隔”(宋振华主编《现代汉语修辞学》),也没包括“句子顶真”,即所谓“由句子与句子构成的顶真关系”(王勤著《汉语修辞通论》)。在《左传》中,出现了大量的顶真修辞格。

如:

《成公·二年》:“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

《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使用顶真的修辞,头尾相连,句子紧凑,节奏明快,如行云流水。

在《左传》中,也出现了间隔顶真。如:

《昭公·十三年》:“有宠而无人,一也;有人而无主,二也;有主而无谋,三也;有谋而无民,四也;有民而无德,五也。”

《昭公·十三年》:“有事而无业,事则不经。有业而无礼,经则不序。有礼而无威,序则不共。有威而不昭,共则不明。”

四、借代

陈望道先生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解释为:所说事物纵与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作者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如此借代的,名叫借代辞。《左传》中多次使用了借代的修辞。

如《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用“肉食者”来代替“有权位的贵族”,不但具体形象,而且文字简炼。

《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用“池”代护城河,既节省文字,又与上句句式相对应,增强了表达效果。

又如《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此处“南冠”代指楚人钟仪。

《襄公·十六年》:“于是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戍、卫宁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讨不庭。”此处“不庭”代指不忠于盟约的人。

五、避讳

《修辞学发凡》解释说: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接说该事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叫做避讳辞格。所谓避讳,通常也叫讳饰,即说话时,遇有不良的连带意义,或有隐情而不便启齿时,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的话间接地表述。在《左传》中,外交辞令上使用避讳的修辞多处可见。

如《僖公·二十年》中,晋公子重耳经过楚国,楚子设宴招待重耳,并问他如果能够回国,怎样报答楚国。重耳答道:“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治兵”本为教练军队或习武之义,此处是战争的讳饰说法。“若不获命”也是讳饰的说法,意思是不得楚国的允许。

又如《僖公·三十三年》晋襄公命阳处父追赶孟明,假意赐其左骖,孟明答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此处“三年将拜君赐”就使用了避讳修辞,意为三年以后我必报此仇。

六、连及

在古汉语中,有时叙说某一事物时,连带提及另一事物,而连带提及的事物在句子中实际上不起作用,这种修辞方式叫做连及。人们常称之为偏意复词。在《左传》中,就出现了这种修辞。《昭公·三年》:“晋文襄之霸也,其务不烦诸侯,令诸候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不会,不协而盟。君薨,大夫吊,卿共葬事,夫人,士吊,大夫送葬。”“文”指晋文公,“襄”指晋襄公,能做到“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的是晋文公,而非晋襄公,故此处襄公属于连带提及的词。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篇5

此节课,是一节综合学生收集的信息的展示课,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进入古诗词的话语环境,在反复吟诵中得到文学和情感的浸润,同时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在诵读和品评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感受中华诗司的巨大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古文化简言之,整个活动课围绕“对诗词分门别类――讲诗词故事―诗画欣赏――师生共唱”四个环节开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和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漫步古诗苑的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

4、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学生要多积累一些古诗词感悟诗情感。

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活动准备:围绕相关主题,自由搜集诗句。

2.选择在朗读、音乐、绘画、语言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给他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

教学实录:

一、感受古典,知情导入

师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宝典,是一朵瑰丽的文学奇葩,其中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卷帙浩繁。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一路采撷芬芳的花朵感受古典,品味古典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二、意趣盎然、漫步诗苑

(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参考专题: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山水风光、风花雪月、名胜古迹、茶酒书琴等。

1、师:首先进行――分门别类辑古诗,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经典句展示给大家

2、教师将全班男、女同学分成两个大组辑录古诗。

3、教师先请两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抽签,根据他们抽到的内容,以组为单位集体竞背。

A类:

(1)请说出“初唐四杰”的名字。(2)积累四首山水田园风光内容的古诗。(3)唐代哪两位诗人被称作“诗佛”、“诗鬼”?(4)积累六句春夏秋冬内容的古诗句。

B类:

(1)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谁?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是谁?(2)积累六句风花雪月内容的古诗句。(3)宋代词坛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是谁?(4)分别积累四首离情别绪内容的古诗(涉及内容较丰富,有道是“功夫在诗外”,它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累积水平,还能较好地体现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踊跃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绘声绘色讲古诗”。

师:古代不仅流传了许多诗文名篇,更留下了不少诗人的趣事佳话哪些同学能为我们讲讲诗中的故事吗?

生甲:今天带给大家的是一个七步诗的故事,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以豆萁煮豆喻曹丕同胞相残。曹丕自愧无颜,放过了曹植。由于曹植未满七步即成诗,后人将这首诗称为《七步诗》:(声情并茂的诵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跟生,相煎何太急?”

师:不错,哪个同学愿不愿意挑战他?

生乙:我也来个一个: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利用火攻,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六百多年后,唐朝的杜牧,漫步在这个古战场,已经丝毫感觉不到当年大战来临的紧张。诗人感叹时光弄人,写下了这首《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生丙……

(故事后的相机朗诵是非常重要的,读出韵味、节奏、意境,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三分诗靠七分吟。”只有好的诵读才有好的感悟。走进诗人的心灵,理解诗人的情怀。)

(三)展我才情绘古诗

1看画配诗,根据事先准备的画,根据你的理解给每幅画都对上一首很有名的古诗老师先出示图片,猜古诗句子,根据画面中的意象说古诗。

(给没有任何提示与说明的画面配上古诗,难度稍微加大,但能检查学生积累古诗情况2读诗配画,学生朗诵诗歌,让“小画家”在仔细体会诗的意境上台来为我们绘画。)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再让学生出示自画,并说明此诗句是什么?再简略说一下自己的感悟。

(让学生展示个性,到讲台前出示为自己喜欢的诗句配上的画面,提高学生,让学生在画中体会古典诗词优美意境)

(优秀古典诗歌其独特的魅力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一首意境深远的古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的诗意广阔寥远,清新幽雅,意境深远;有的诗鸟语花香,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竟境浑厚。)

(四)、醉听花月唱古诗:

1.让同学自由的唱,用现在的歌曲,给古诗配曲来看。(如《虞美人》、《相见时别亦难》、《明月几时有》等)

2.学生自编曲唱,同桌交流。

3.集体唱《明月几时有》也可师生同唱,结束全课

(音乐配曲唱,诗曲艺术相结合。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篇6

一、鸣炮,奏乐,掌声欢迎新郎新娘入场。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到了秋天,一切都成熟了,正是灿烂的鲜花结出累累硕果的时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先生和***小姐百年好合,喜结良缘。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参加他们的结婚庆典。下面,请鸣炮,奏乐,掌声欢迎新郎新娘入场。

新郎**先生是人事局业务骨干,新娘***小姐是人大机关的才女,经过几年的相识,相知,相爱,相恋,在大家的关心、爱护和见证下,今天终于走上了神圣的婚姻殿堂,那么,当着各位来宾的面,请问新郎:你愿意娶***小姐为妻,海枯石烂,永不变心吗?。。。(请掌声支持)请问新娘:你愿意和***先生结为夫妇,恩恩爱爱,白头谐老吗?。。。。好的,新郎新娘当着大家的面发出了爱的誓言,他们是男才女貌,佳偶天成,恩恩爱爱,永结同心,祝他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他们爱情甜蜜,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下面,有请主婚人致辞。

二、请主婚人致辞;(掌声有请)

三、请证婚人致辞;(掌声有请)

刚才主婚人给一对新人送来了美好的祝福,证婚人也证明了他们夫妻的合法性,按照我们的传统习俗,下面要进行拜堂仪式。

四、举行拜堂仪式:

1、拜父母,送礼物。请新郎父母上台就坐,一对新人向父母一叩首,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二叩首,保证以后永远孝顺;三叩首,祝父母身体永远健康。下面,向父母敬酒。新郎新娘叫父母。父母送红包并发言。

2、拜来宾。向来宾一叩首,感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向来宾二叩首,祝来宾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向来宾三叩首,请亲朋好友,领导同事以后对小两口继续关心。

3、夫妻对拜。请面对行礼,请大家监督,鞠躬程度深不深,检验感情深不深;鞠躬时间长,说明新郎爱新娘;谁的鞠躬时间短,洞房要跪踏脚板;只要鞠躬时间够,年终一定评优秀。好了,第一拜,夫妻恩恩又爱爱;第二拜,婚后继续谈恋爱;第三拜,地老天荒不分开。

行过三拜大礼,请小姐端上美酒,请夫妻双双喝交杯酒。

五、喝交杯酒,互送礼物。

喝一口,笑在脸上,喜在心头;喝两口,今生今世,永远牵手;喝三口,幸福生活,从今开头。我们看新娘是三杯美酒喝下去,两朵桃花上脸来,那是一种幸福,一种陶醉。让我们祝愿他们生活有如甘蔗加糖甜如蜜,事业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时,他们都有为彼此准备了心爱的礼物,请双方交换信物。此时此刻,大家一定想知道,这对新人是怎么相识相知相爱的吧,下面就请新郎新娘为大家介绍恋爱经过。

六、介绍恋爱经过,并表演节目。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是什么?请你说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让大家和你们都终生难忘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词,一个成语。为了更使你们难忘,我建议你们在前边加一句,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一定会让你们和大家都终生难忘:我在新婚之夜。。。。

新郎新娘说的这么好,我们要再看看新郎的表现,让新郎抱着新娘转几圈,有三个选择,转三圈,表示三生有幸;转六圈,表示六六大顺;转九圈,表示地久天长,永不分离,好不好?请你选择.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篇7

我们的思念是不可触摸的网,我们的思念不再是决堤的海……

我心中的女神、我童年时心中的女神,如今依旧不变的女神,未来……你在我心中依旧是最美,永远的风采依旧、

就是这样,唱着重逢的喜悦,却又带着淡淡的忧伤,你终于向我们款款走来了、

我不禁又想起那句话,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镖和靶的分离,是为了更好地重回靶心”,所以,11年来,我们选择年复一日地等待……不知道为何,作为90后,我并不特别喜欢当今非常流行的歌手,而你在我心中的地位远远地超过了他们,我想,这一想法绝不会随时间地流逝而有所变化,流行歌曲总是呈螺旋状上升,经典却不会被潮流拍死在沙滩上,正如李杜诗篇,正如古典名着,经典跨越代沟,经典,永恒的经典、

回首这11年,就如你的歌中所唱到的:“我的心是六月的情,沥沥下着心雨。”,我感到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歌坛玉女,那个甜歌皇后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没有亲眼看见你的成就与辉煌,没有亲眼见到那个“外来妹”。

不过还好,至少我的童年是在你的歌声中度过的,很甜、很美,这一甜,这一美,甚至超过了我心中的“画壁”。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篇8

古都苏州之行

旅游是一件快事,今年暑假我有幸同我的几位好友一起参加了“梦里江南”的夏令营。我们几个都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一路上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

终于,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乘车。我们到达了江南第一站----古都苏州,苏州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仿古建筑比比皆是。你瞧!一座座仿古建筑的候车亭古朴美丽,上面的琉璃瓦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这都是我以前没有听说过的。

第二天,我们游览苏州正式开始。苏州之旅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水乡----乌镇了。一座座老屋建于水上,在这儿住的人们出门是水,有的还在水边用木槌洗衣服,让我们有一种一下回到古代的感觉。接下来要参观乌镇的百床展览馆。各式各样的古代床令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增长了不少新知识。当我们从博物馆出来时下起了朦朦细雨,这让我们的乌镇之行增添了许多诗意。走着走着便到了蓝印花布坊,我们领略了织布机是怎样织布的 ,听到了清脆的梭子响声,让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其中的“梭”就是这个织布的梭子吧。我们还知道了这美丽的蓝印花布到底是怎样做的。继续向前行,我们有参观了林家铺子,酿酒库,矛盾故居……。

苏州不愧是中国古都!乌镇不愧为枕水之乡!

(2)

天堂杭州

下一站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的杭州,杭州是一个非常诗意的城市。因为这里有一个美丽动人神话的传说-----《白蛇传》,还有迷人的西湖。所以这座城市是不是很诗意啊?

到杭州就一定要去西湖,我们乘着游船在西湖上行驶。看着碧波万倾的西湖;高大神秘的雷峰塔;;小巧玲珑的三潭映月,令人是大饱眼福啊。面对着辽阔的西湖,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艳抹总相宜。”于是我 也想吟上一首小诗:“ 西湖之城美,最美数西湖。碧波浪万倾,如在画中行。湖水如明镜,月照更晶莹。”前面隐隐约约出现了高楼大厦,再看看这具有古典美的西湖,真是现代与古代相就合,这风景自然美不胜收了。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

(结尾)

苏州的美是朴素,典雅的美;杭州的美是失意,迷人的美;上海的美是时尚,清新的美。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美!美!美!

我作了一副小小的对联当结束语。

上联:上有苏杭天堂美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篇9

关键词:初唐传奇;传奇小说;承前启后;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

中图分类号:I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001-03

一、初唐传奇泛说

学界大都一致认初唐传奇为古典文学的小说样式,其代表作是《古镜记》和《补江总白猿传》,传奇小说作为中国正式小说创作的标志而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史的关键一节。我国小说的缘起早在唐代传奇之前,甚至是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之前。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已明确指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此说一般被认定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但又交代了小说处于稗官野史之中。其后有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然文辞之有谐隐,譬九流之有小说。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稗官所载为野史,故“小说”的定位一开始也近似于杂记野史。而中国稗官的起源又可继续往前追溯,虽不能断定小说的起源与稗官为同时的,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中的叙事特征已然昭示小说的雏形。因此说初唐的传奇已是中国古典小说经历了长时间的酝酿与发展历程,唐传奇在叙事和主题上也有更为深入化的体现。

二、初唐传奇与六朝志怪

初唐传奇是以《古镜记》和《补江总白猿传》二篇为准。而关于志怪小说,其产生与兴盛的整个阶段是汉魏六朝时期。学者刘叶秋认为魏晋志怪大约分三个类型:“兼叙神仙鬼怪(晋干宝《搜神记》);兼叙山川、地理、异物、奇境、神话等(晋张华《博物志》);神仙传说,以人系事(晋葛洪《神仙传》)”。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神奇诡谲,幻妙奇特之貌。究其原因,大致为:志怪作为道听途说之文而少了内容等方面的束缚,变得更加灵活自由,叙事和主题表达方面更具有传奇色彩。魏晋时期玄学的影响下,好长生之术,故多灵变鬼巧之论,同时受佛教思想影响,奇异之事亦多被传言。不过,早在先秦已有诸多神话的想象,《山海经》、《楚辞》以及《庄子》的寓言篇章记载着神话。而《左传》、《战国策》和《史记》也开了描绘战争、刻画人物叙事先河。总之,古代神话以及史传都给小说的萌生奠定了基础。

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主要有《列异传》、《幽明录》及《搜神记》,此以《搜神记》为样本与初唐传奇《古镜记》及《补江总白猿传》进行分析。《搜神记》一书本身最明显的特质是言少篇目简单,尤其第一卷《神农》、《赤松子》等篇目更为简短少言。因而说志怪本身更重于搜集记录奇异人事,并未对增设情节而成书,其与唐传奇有本质上的区别是明显的,但从《搜神记》中的一些篇目能够看到唐传奇的前身。

第一,在小说叙述故事的开端方面,志怪小说《韩凭夫妇》中的故事开端直接交代,故事线索简单明晰,无多铺垫,如:“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有意安排了故事的最后结局,并且有提示警示的意图,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这是小说创作的意识,在述说故事中顾全到结局。初唐传奇《古镜记》就注意到安排古镜最后的结局,《补江总白猿传》也完成交代了白猿之子长大后的结果。第二,在叙述语言方面,《干将莫邪》志怪小说的叙事语言比较简短,不如唐传奇的丰富。“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略有“微言大义”遗风。尤其是《董永》一文,即以少言字句阐述两件事情:一董永卖身葬父,二巧遇仙女。并且在叙述的人称主语上都是一致使用第三人称,似有转述之态,亦道故事之貌。初唐传奇语言以四言句为主的杂言行文,多有较长句子。第三,在人物个性上,有尝试用语言突出人物的特性,如《李寄》中“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哉?”则体现出李寄之孝,但是《搜神记》中更明显的是简单的言语对白,无人物性。如:《千日酒》中狄希与刘玄石的对白“纵未熟,且与一杯,得否?……复索曰‘美哉,可更与之?’”;《宋定伯》中宋定伯与鬼的对话:“我是鬼。汝复谁?我亦鬼。欲至何所?”等皆无人物说话时候表情的描述,仅仅注重说话者的内容,使得整个事件交代完毕即可,此点,初唐传奇《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也是一样的。第四,取材上志怪与初唐传奇有密切关联。《补江总白猿传》中“但求美酒两斛,食犬十头,麻数十斤,当相与谋杀之。”酒的功效似有《搜神记》中《千日酒》一醉三年不醒借用痕迹。其猿猴盗女的故事也和《搜神记》中蜀猴盗取妇女有密切相似性。

另有学者认定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本质区别是“有意识”与“无意识”创作。但六朝志怪小说的创作并不是简单的重塑。六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里的《韩凭夫妇》、《干将莫邪》、《董永》、《千日酒》、《李寄》等篇目就具有了较为明确的主观虚构性。如“西王母在《山海经》里是一个人面兽身的可怕的怪物,但到《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西王母变成人人喜爱的仙姑美女了。”可见,六朝志怪与初唐乃至后期唐传奇之间的创作同样是有意识的小说创作,彼此是互相联系起来的。但六朝志怪多有回归现实,增加真实性;又以现实为据要,增加可信度,其不同于小说的完全承认虚构的现实。如:《韩凭夫妇》“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干将莫邪》“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李寄》:“自是东治无复习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但到初唐传奇,则虚构性更加凸显,围绕古镜与白猿所进行的故事,较明显是虚构的。另,“六朝小说都只截取某一个生活片断,来描写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而唐传奇则比较全面地采取了史传文学的手法,把一个人前后完整的一段生活,甚至一生的经历都描绘下来。”大致说来,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是主题突出而叙事尚不成熟的阶段,这符合小说创作样式发展的规律与轨迹。小说的创作首先是基于主题而来,在主题之外才有了其他方面的创新和完善。实质上初唐传奇志怪遗风依然很明显,只是其作为小说在叙事语言等方面进一步发展而形成新的文学样式。统观魏晋志怪小说和初唐传奇,最主要体现的是对于前代小说的继承,也是古典传奇小说的先河与初始阶段,但是这个初始阶段为唐中期乃至以后整个唐代的传奇小说的成熟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迈出了唐传奇创作的关键转折。

《莺莺传》中多处引述五、七言诗句:

“《明月三五夜》,其词曰:待月西厢下,近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潜赋一章词曰: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古镜记》中则多四言齐言句:

“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失。举而扣之,清音徐引,竟日方绝。……黑风波涌。舟子失容,虑有覆没。携镜上舟,照江中数步,明朗彻底。风云四敛,波涛遂息。须臾之间,达济天堑。”

四言诗和五言诗之间的整个过渡线索是:“《诗经》―《楚辞》―两汉抒情诗”。此过程强调五言诗突破四言诗而出现归功于两点:第一是突破了四言诗的节奏模式;第二是抒情和叙事表达的内在需要。因《诗经》具备四字齐言的最高成就,关于四言的句式、韵律、节奏等都是最成熟的,因而要取得突破则在形式以及内容上都得取得变化。关于五言诗,还需要明确的是五言格式与五言句式的差别。五言格式大致是力求韵律上的节奏整体(即唐诗),一句里是五个字五个音节,五言句式则立根于内容及意义上(在于表达,即传奇)。具体说来大致是:“唧唧复唧唧”和“生年不满百”的差异。七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综上,主要从完整成熟的小说三要素(人物性格形象、情节以及环境)去比较初唐传奇与其后传奇的差异和联系,可以知道此时的唐传奇以及具备了成熟的小说的各个条件与标准。

四、结语

从初唐传奇入题,进而分论其与六朝志怪以及初唐后期传奇的关系,旨在于将初唐传奇置于其前代以及后代的文学样式中进行对照和关联上的探析,探求中国古典文学样式有的传承性与发展性并存的特质。从初唐传奇与六朝志怪以及后期传奇中,文学的承前启后性就很明晰了。明代胡应麟先生在其书《少室山房笔丛》中说:“故小说家一类又自分数种,一曰志怪,一曰传奇,……至于志怪、传奇,尤易出人。”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叶秋.古典小说笔记论丛[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亓静.唐代爱情传奇小说的叙事特色探微[J].名作欣赏,2009,(6):10-12.

六月美句经典的话篇10

这首诗的作者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在政治上,他与苏轼同命运、共进退,屡遭新党打击。他最后被贬到偏远的宜州(今广西宜山),死于贬所。在诗歌创作上,他与苏轼并称“苏黄”。他虽不如苏轼那样才华横溢,却同苏轼一样想象丰富,学问渊博;他对诗艺所下的工夫比苏轼更深细,因此成为宋代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最鲜明地体现出宋诗的特色。

元丰五年(1082)秋,黄庭坚在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任上已经三年。快阁在县城东,前临赣水,风景绝佳。这首诗描写他登阁所见的秋日黄昏美景.表现其胸襟品格,抒发其思乡怀友、弃官归隐之情,是山谷的七律名篇。

诗的首联,痴儿,犹言痴人,呆子。公家事,指官事。了却公家事,即办完官事。这两句说,我这个呆子办完了公家的事,登上快阁,时而东时而西,倚栏观赏傍晚雨后初晴的美好景色。起句不直写登阁,而先写“了却公事”,是侧笔逆入,借“了事”的快意自然引出登“快阁”,使上下句巧妙联接。黄庭坚作诗,讲究谋篇结构严密奇巧,擅长运用典故,刻意烹炼字句,追求以俗为雅,以故为新,语言精警,诗意含蓄丰厚。这一联诗,多是俗字俗词,接近口语,乍看是诗人脱口而出,涉笔成趣,其实诗句中活用了历史典故与前贤诗句。

《晋书・傅咸传》记傅咸性刚直,每上书言事,执政杨骏恶之,骏弟济与咸友善,作书对咸说:“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此诗首句七字,即出自这个典故。朱自清先生分析说:“鲁直用‘生子痴,了官事’一典,却有四个意思:一是自嘲,自己本不能了公事;二是自许,也想大量些,学那江海之流,成其深广,不愿沾滞在了公事上;三是自放,不愿了公事,想回家与‘白鸥’同处;四是自快,了公事而登快阁,更觉出‘阁’之为‘快’了。”(《诗多义举例》)一句七字,竟表现出四种情思,堪称言简意赅。

次句的句法与字法,也是从唐人的诗句中脱胎而出。杜甫有“注目寒江倚山阁”(《缚鸡行》),李商隐有“西楼倚暮霞”(《闲游》)、“高楼倚暮晖”(《即日》)、“人间重晚晴”(《晚晴》)。黄庭坚点化杜甫与李商隐上述诗句,融铸出新警之句。“倚晚晴”三字搭配奇特,使入和环境融为一体。缪钺先生说:“含有倚阁赏晚晴两重意思,如果用‘赏’字,就显得呆板了。”(《宋诗鉴赏辞典》,599页)评赏精切。“倚晚晴”的意象组合,还使我联想到唐代“好奇”诗人岑参的“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甚至想到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蝙蝠翅膀下闪出了黄昏,蛛网上斜挂着一眼闷热”(《场园上的夏晚》)。这些诗句都是用具体实在的动词同抽象的或虚无缥缈的情景搭配,从而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加强了主观的感受和感情,使诗句富于想象力,新奇、警拔,意味隽永。

诗的颔联紧密承接首联末三字“倚晚晴”,展现出登阁所见的一幅江天美景。这两句说:远望无数秋山,树叶都已凋落,天空更显得辽阔远大;清澈的赣江在快阁下流过,一弯初月映照水中,格外明亮柔美。出句与对句都妙用映衬、烘托的艺术手法,以千山落木衬出天的高远,用一道澄江映出月的分明。这一联从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江楼夕望》“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木落寒山静,江空秋月高”等句化出,兼有景美、情真、格高、理深之妙。景美,是说诗人把清秋晚晴的江天景色描绘得十分明净高远,优美动人,仿佛一幅妙造自然的水墨写生画。诗人琢句之精致,用字之洗练,令人击节叹赏。情真,是说诗人融情于景,我们从这幅如画的美景中,可以感受到他在烦琐公事之馀登临远眺时的兀傲神态和畅快心惰。格高,是说诗人在写景中表现出他的宽广胸襟、远大抱负、澄明心境,显示出一种不受俗世红尘污染的高洁精神境界。

诗人黄庭坚既是忧国忧民、坚持仁义节操的儒士,又曾研读庄子,精通释典,与江西禅门临济宗的黄龙系关系密切,并从祖心禅师学道。他圆融儒道佛三家思想,形成了一套内儒外佛道的人生哲学。在这一联诗中,他又借秋月澄江景色,含蓄地表达出佛理禅趣。正如孙海燕博士所说:“所写之景既是寓目直观之境,又是诗人以明净禅心所体悟到的独特之境,秋月、澄江,两者都是清净明彻的,交相辉映,生发了一种水月两忘的明澈禅境。外境与内心契合统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融理于景,又不落痕迹。”(《黄庭坚对传统诗歌意象的禅意化演进》,收入拙编《两宋士大夫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情、景、理的交融契合,使这联诗的意境高远深邃,给读者以涵茹不尽的审美与思想启迪。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五称此二句为“奇语”,张宗泰《跋张戒》赞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洵非虚誉。

清代诗人兼诗评家查慎行评此二句“极似杜家气象”(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瀛奎律髓汇评》卷一)。山谷这联诗学习、借鉴了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气象高远阔大,却无杜诗雄浑动荡的气势和沉郁悲凉的情调,而自有清朗澄澈、宁静澹泊的意境,以及明心见性、观心观道的佛理禅趣。这是杜、黄两位诗人所处不同的时代环境和他们不同的身世遭遇、思想性格、审美情趣所决定的。

诗的颈联抒发世无知音的感慨。上句,朱弦,指琴弦。佳人,美人,指知己朋友。绝,断。这句用俞伯牙、钟子期事。《吕氏春秋・本味》载,古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下旬,青眼,用《晋书・阮籍传》事。阮籍能为青白眼,见到讨厌的人,以白眼对待;见到喜欢的人,就用青眼。青即黑,青眼就是眼睛正视,黑眼珠子在中间,表示对人的好感。白眼,即翻眼睛,露出眼白,表示轻蔑。聊因,姑且为了。横,横斜着眼睛看。诗人借用两个典故,营造出饶有诗味的典象,生动地表白自己虽心怀大志,但世无知己,不愿再施展才能,就像伯牙扯断朱弦不复鼓琴;只有见到了清樽美酒,眼中才勉强露出喜悦的神情。律诗中间两联,按照格律要求对仗,对仗不仅要工稳妥帖,还要两联在句意、句法、字法上有变化,避免雷同。此诗颔联写景,颈联抒慨;颔联纯用实字,颈联用“已为”、“聊因”两个虚词呼应、转折;颔联诗句的节奏是“四三”,颈联诗句的节奏是“二五”;颔联是“正对”,颈联是“反对”,但句意贯通,似水顺流而下,又如“流水对”。总之,两联对仗工切匀称,自然意远,富于变化,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清人吴汝纶评此诗:“意态兀傲。”(《唐宋诗举要》卷六引)颈联的“横”字与首联的“倚”字,都用得生新,常字见奇,凸显出诗人兀傲旷放的神情意态,亦可见诗人炼字之精。

诗的尾联,表示弃官归隐之意。上句,弄,这里是吹奏的意思。长笛,一种六孔的竹笛。东汉马融《长笛赋》:“可以写神喻意,溉盥污秽,澡雪垢滓。”弄长笛,即有写情畅神、怡志保身之意。万里归船,暗用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与白鸥盟,典出《列子・黄帝》,海上有好鸥者,每日从鸥鸟游,其父云:“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次日此人至海上,鸥鸟便不再飞下来。意思是说人无“机心”(诡诈的心思),鸥鸟才愿意跟他做朋友。后多用以指隐居自乐,与世隔绝,不存机诈之心。这两句说:我多么希望能驾一叶扁舟,吹出宛转悠扬的长笛声,乘风万里,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我这颗心儿啊,早就跟白鸥订好了盟约,彼此相伴,永远寄身于江湖。诗人巧妙化用了马融赋、杜甫诗,以及《列子・黄帝》的典故,从中汲取、提炼出“万里归船”、“长笛”、“白鸥”等意象,组合成一幅情景优美、节奏欢快的想象图画,将弃官归隐的心愿表达得那么淋漓酣畅,富于诗情画意,既使诗人自己心旷神怡,也令历代读者为之心驰神往。反复吟味这个结尾,笔者忽然想到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首诗的结尾,都用想象之笔描绘情景,喜悦之意也都一气流注于句中。黄庭坚一生写诗奉杜甫为师,从此诗的颔联和尾联看,他是多么善于学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