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十篇

时间:2023-03-29 02:43:18

敬业与乐业

敬业与乐业篇1

关键词:敬业;乐业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61-01

我们每个人为了生存都在从事着一份职业,相同的或不相同的,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因为个人喜好,有的而半途而废,另择其业;有的因为坚持和执着,一生一直从事着这一项工作,在旁人看似枯燥、无聊,而自己却干的津津有味,有声有色;有的因为自己的喜欢,忠实于自己的选择,而快乐的劳作着,让工作变成一种享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境界啊!如何让自己快乐的工作,并乐在其中?这就要求我们敬业和乐业。何为敬业?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尊重和敬畏,做一件事,忠于一件事,集中精力把全身心投入到这件事上;何为乐业?乐业就是兴趣所在,开心而愉快的工作。我们所说的,劳动着是快乐的,就是这个道理。

可见,敬业和乐业是两个不同的方面。敬业和乐业又相互关联,敬业是一个从业人应具备的素质。乐业是所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达到的一种境界。敬业是乐业的前提,乐业是敬业所追求的目标。

要想做好工作,首先得对你所从事的职业有足够的敬重。尊重自己的选择,珍惜自己的拥有。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敬,从某种意义上讲便是亵渎了这个职业的神圣。试想,一个对自己职业不敬重的人,能够出色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吗?在我们这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的典礼上,局长王星航的话让我深有感触,他说:“只有把自己今天不愿做的工作做好,明天才能做好你爱从事的工作。”这句话简单而富有哲理,它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说,只有对职业有足够的敬畏之心,你才能担当的起未来的重担。记得我们会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能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是的,谁不想把职业和自己的兴趣结合起来啊。我想,这样的事情毕竟不是太多,现实中,我们大多数的人所从事是与自己的兴趣无关的工作,既然从事了与你兴趣不相干的工作,也要让自己快乐起来,这就要适应你所从事的工作和环境。也许我们没法改变环境,改变那些没法让你适应的东西,那就换一种方式,改变自己,让自己彻底溶入这个环境当中,我们换一种思维,就能让自己快乐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我们都有这样一个心态,我们常说的干一行,爱一行,其实是能够做得到的,并能做的很好。

做到敬业乐业,就要从当下开始,尊重自己职业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内心。懂得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珍惜自己的拥有。记得老子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夫,正在山上砍柴,忽然脚下一滑,跌入山涧,就这在一瞬间,他抓住了一根藤子,幸免落下。这会儿,他往下面看去,脚下是万丈深渊,再看看上面,一只老鼠正在啃食他抓的这根藤子,那“咯吱咯吱”的声音,仿佛在吞食着他的心。他吓得浑身冒汗,不敢去正视那只老鼠,便低下了头。就在这时,他看到了深谷里,一只老虎正张着血盆大口,在等待着他的降临,并不时的嚎叫着。他绝望了。这会儿,他往眼前一看,一只鲜亮的草莓就在他的面前诱惑着。此时,他好像忘记了死神正在向他逼近。坦然的顺手摘下这颗诱人的草莓并贪婪的吃掉了,草莓香甜的味道,让他回味无穷,也让他忘记了一切,沉浸在无限的甜蜜中。此时的恐惧变成了一种美好的享受。对此,老子感慨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昨天无论怎样,是痛苦还是幸福,都已经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明天会是怎样,是福是祸也是无法预见的,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有眼前的事,我们只有珍惜现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好当下的事,一步一个脚印。

敬业与乐业篇2

一、敬而选之

七岁之前,每当穿着新衣服时,每当我们家吃着一顿好饭菜时,每当家里增添一件漂亮的家具时我都会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当一名教师。”原因很简单:这些东西是爸爸领工资时买的,爸爸是一名教师。妈妈总对我说:“傻孩子,你懂什么?”虽然不理解妈妈的话,但我内心的理想依然存在,我用自己的理由悄悄崇拜和向往长大后当一名教师。

上学之后,老师教会了我读书写字、唱歌跳舞、懂理为人,我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和您一样当一名教师。”老师微笑着摸摸我的头,然后向我点头,此时,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在心里更加坚定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当一名教师。”

进入师范后,我严格要求自己要好好学习,不论是哪一个科目都要学好。有一句话说得好:“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充实的紧张学习中,三年的师范生活转眼结束。在散学座谈会上,同学们有的打算升入教院读书,有的准备联系分配到其他单位,有的打算在县城以上的学校工作。而我,大声地对大家说:“我要到我们村里当一位教师。”

走上讲台的第一天,我怀着从容镇定的心情开始了我理想中的职业生活,当面对七八十个山村孩子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开始上课了,我翻开四年级上册的语文书,讲解第一课《观潮》,突然间,我发现一个个的学生却是那么的认真、听话。我仔细讲解着课文,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我抬头往下望去,他们那一双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望着我,让我感觉到了,他们是那么的喜欢学习,那么的热爱知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在不停的闪动着,我突然间为之一动,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一会儿,有个学生站起来,用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我问:“老师,您能教我们几年?能教我们到六年级吗?教了一年您会走吗?”一时之间,这么多的问题,我不知道应该先回答哪一个。停了一会儿,她又接着说:“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已经换了几个老师,我们不想再换老师了,请您教我们到六年级,好吗?”突然间,眼泪在我的眼睛里打转,一下子我觉得,爱这些学生成了我的责任和义务。我充满爱怜而又坚定地回答:“会的,我一定教你们到六年级,从此一定不会再给你们换新老师了” 。在这份责任的驱使下,我更加坚定了的信念:要当好一名教师!

二、痛并快乐着

从教九年以来,有时因为清贫,因别人的不理解,因心理压力大,我会发出“当教师苦,当小学教师更难”的叹息。不论寒暑冬夏,有时为了纠正一个小问题,我会喊干嗓子,收获甚微;有时为了排练一个节目,我会把自己的双休日取消,当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脏衣服堆成小山时,我埋怨自己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可是我又想:和那些无业人士比起来,他们有时真不知把自己身置何处,心摆向何方才好,他们的日子那才真是难。人们常说:“笑着也是一天,哭着也是一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努力,趣味自然会有”。我们为何不在一步步的奋斗中前进,从刻苦中将快乐分享?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三、“乐而忘忧”,关爱每一位学生

在以前的教学工作中,当看到学生在某次活动中获奖,在某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学习方面有了进步时,我会感到很高兴。反之,我就会显得闷闷不乐。直到我女儿上学了,我的这种情绪才慢慢消失,我终于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因为她使我真正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情:其实,当他们失败时,他们心里的难过程度远远大于包括老师在内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提醒自己,要用爱心合理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及学生的得失。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育者心中的阳光,就是爱心。有了爱心,面对学生才能多些赞扬,少些批评,多些理解,少些埋怨。爱学生,就要爱所有的学生,一个没有爱心的教育者,不可能使学生心里充满爱,也不可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爱,是一条无形的纽带,架起老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陶行知先生的纪念堂上写着四个大字――爱满天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是陶行之先生教育的真谛。他爱每一个学生。有谚语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作为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应该把爱的种子播种到每个学生的心田。部分教师信奉“棍棒教育”理论,相信“打是亲,骂是爱”,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严师出高徒”的教育信条,这种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会出现焦虑、恐惧、嫉妒和心理等,甚至出于一种情绪的转移,也会把“心中的怨愤”发泄到其他物体上,造成想象不到的后果。这也是严重违背教师道德的。

敬业与乐业篇3

1.给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字。

骈进( )亵渎( ) 佝偻( )

心无旁wù( )强guō( )不舍

2.结合语境解释句中的黑体词语。

①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3.下列句子画线处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所说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_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_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____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天下第一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_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

B.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

C.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但

D.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

4.根据课文默写。

①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_______。

②专心做一职业时,_______,_______,省却无限闲烦闷。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C.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6.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老实”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二、能力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力气・才气・运气

陈鲁民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的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但运气还算不错,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说没才气,那显然是自谦,说运气好,也不为过,说舍得下力气,则最恰如其分。二月河的“成功秘诀”,其实一点也不秘密,可以说是个普遍规律。一般来说,一个人要事业成功,就需要凭借力气、才气和运气,这三气缺一不可。

先说才气。譬如薛涛是“扫眉才子”,谢道韫是“咏絮才高”,宋之问有“夺锦才”。真正有才气的人不多,而且很容易就会江郎才尽,无怪乎谢灵运会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再说运气。张说的诗文“得江山助”,越写越好;坡幸亏被贬在湖北黄州,才有流传千古的前后《赤壁赋》问世;王勃若是赶不上千载难逢的滕王阁盛会,也很难有出头露面的机会,这就是运气。

至于力气。孔圣人的“韦编三绝”是靠力气,名儒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凭的是力气,李白的磨杵成针,苏秦的悬梁刺股,匡衡的凿壁偷光,也大体都是力气活。

余秋雨如今是大红大紫了,舆论都捧他是当今才子,似乎他是以才气纵横天下,可是有谁知道他出道的艰难,花了多少力气。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文化苦旅》,辛辛苦苦写出来了,跑了多少家出版社,都被拒之门外,有一家勉强答应出,又给他改得不像样子,最后还退了回来。可是运气一来,书成了畅销书,洛阳纸贵,人也成了大才子,红透了半边天。

钱钟书是公认的才子,博闻强记,才华横溢。其实他的成功,也多半靠的是力气,考进清华园后,他的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这拼的就是时间和力气。在西南联大时,恃才傲物的钱钟书曾口出狂言:清华没人配教我读研究生的。但你要听他对外语系几位名教授的评价―――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就知道,从本质上说,他最崇尚的仍是力气和才气。当然,他的运气也不错,考大学时,虽然英语和国文成绩极佳,但数学是零分,幸亏招生人员破格录取,要不然,他后边的路还不知怎么走呢。

又要说到鲁迅。尽管他的文学成就至今无人可以比肩,可是没有听人对他的才气有更高的评价,他自己也说,哪有什么天才,我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了。他的英年早逝,大概也与积劳成疾,平时花费力气太多甚至透支有关。有才气的人写文章叫文思泉涌,鲁迅却说:“我的文章不是涌出来的,是挤出来的。”才华横溢的人,做事情谈笑风生,挥洒自如,潇洒得很,鲁迅却自述: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是血。有人来请教“弄文学”的门道,他也老老实实地告诉说:“弄文学的人,只要一坚忍,二认真,三韧长,就可以了。”说到底就是不要怕用力气,要准备长期用力气。

才气是稀缺资源,永远不会太多;运气则可遇而不可求,所以要常说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唯有力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如果才气、运气、力气俱全,那就等于抽到上上好签,不想成功都不行。如果只剩下力气了,那也千万别泄气,只要坚忍、韧长,持之以恒,才气和运气会慢慢长出来,成功也会来光顾你的。

(选自《河北日报》)

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一自然段“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一句中“基本上”有何作用?

3.如何理解第八自然段中“唯有力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

4.文中多处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5.文章开头举著名作家二月河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敬业与乐业〉课文精练与能力拓展》

敬业与乐业篇4

1、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2、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3、常常告诉自己:我能

4、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5、上什么坡就唱什么歌

6、克服逃避心理,勇于承担责任

7、敬业是一种心态,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8、不敬业,就失业;不爱岗,就下岗

9、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10、以爱岗敬业为荣,以不负责任为荣

11、主动工作才是快乐的工作

12、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藐视一分钟,重视一伸手

13、爱岗敬业,热情奉献

14、舒缓工作压力的方法:静静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5、爱岗敬业,勤恳工作,乐于奉献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17、打破砂锅问到底

18、与能承受力相比,能化解压力更值得称道

19、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奉献社会

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一个人的最大长处,乃是善用自己的长处

22、爱岗敬业争先锋乐于奉献创优秀

23、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24、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最重要

25、做人不要太认真,做事一定要认真

26、爱岗敬业,优秀员工第一守则

27、没有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

28、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29、立足本职争先创优、爱岗敬业奉献企业

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1、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珍爱学生,敬业奉献

32、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33、思考、行动:双刃剑

34、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

35、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敬业与乐业篇5

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是一件不易之事。一般说来,环境优,收入高,工作轻松,各方面条件好的行业,做到爱岗敬业容易。相反,就统计职业而言,环境清苦,生活艰苦,工作辛苦,天天与枯燥数据你来我往,社会地位平平,有些人思想上难免会有波动,再加上有些人心情比较浮躁,缺乏对统计工作真正的认识,自然这山望着那山高,连爱岗都谈不上,也就无需再谈敬业了。所以,明确爱岗敬业的现实意义,对培养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尤为必要,爱岗敬业是干好每一天统计工作的前提,是持之以恒做一名平凡统计人的基本。

爱岗敬业是爱心的积极投入。只要我们对自己职业投入了无限的爱心,自然就会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无穷的乐趣,爱心是源泉,乐业是动力。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统计职业投入了这一份真诚,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无论经济社会怎样发展,我们都会沉醉于自己所喜爱统计工作之中,眼前会豁然开朗,再不感到数据的枯燥,工作的无味,从一张张的报表上,从一行行的数据中,我们就会看到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会自觉地努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与时俱进,最终成为“行家里手”,从而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服务。

爱岗敬业就要甘于奉献。有人说:统计太苦,条件太差,地位太低,干统计实在没出息。我想这是对职业理解的偏差,如果一个人仅仅把自己的职业看作“挣钱”的行当,作为飞黄腾达的跳板,那他对什么职业都会敬而远之,都不会真心待之,就更谈不上为之奉献。作为统计人我们就应有爱业者的自立自强,对统计职业无怨无悔,乐业于其中。由爱业到乐业,是一个人将自己的工作从视为职业到视为事业的飞跃,这样,就不会把工作看成苦差事,甚至在条件艰苦时,也能以苦为乐。在工作中就会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不畏困难和复杂的工作,勇于进取,甘于奉献,做一名平凡的统计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百姓。

敬业与乐业篇6

(一)敬

敬左右结构,由茍与攵组成。“茍。自急敕也。急于。茍双声。敕与茍同韵,急者,褊也。敕者,速也。犹慎言也。”[3]434急:具有疾速、紧急、迫切、着急之意。褊:衣服飘扬的样子,意为轻快。速,具有快速、快速的样子等意义。茍有行动快速、审慎的意思。“攵”古文是“攴”,上下结构,形声字,“又”形“卜”声,“又”是手形,引申为轻轻敲击的意思。“攴。小击也。按此字从又卜声。又者手也。从又卜声。”[3]434茍与攴合在一起,就具有以下的意思:第一,敬重、尊敬、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如“门人不敬子路。”(《论语.先进》)守门的人不尊敬子路。第二,恭敬、严肃、勤快、认真。《说文.茍部》:“敬,肃也。”指严肃。《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执事:做事,从事工作。)引申为敬重。[4]敬,肃也。肃部曰。肃者,持事振敬也。心部曰。忠敬也。……恭肃也。懒,不敬也。[3]434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敬具有以下之意:对人尊敬、有礼貌;做事严肃、认真负责不偷懒。

(二)业

业繁体字为業。業从丵(zhuó)从巾。丵,聚生艸也。“一丛丛生的野草。”巾,佩布,擦抹用布;巾,冠的一种,头巾。[5]261《说文·丵》:从丵从巾,巾象版。版,形声字,从片反声。《说文·片部》:“版,片也。”指筑墙用的夹板。《汉书·英布传》:“身负版筑。”引申为简牍,写字用的木片。“版本”,古代称雕板印刷的书为版,手抄的书为本。后来把不同的刻本叫版本。《说文》:“業,大版也。”古时候乐器架上装饰用的大版叫作“業”。书册之版也叫“業”。《礼记·曲礼上》:“请業则起。”注:“業,谓篇卷也。”这样,业就引申为学业。唐˙韩愈《进学解》:“業精于勤,荒于嬉。”进而指其它行业,事业。《国语·周语上》:“士农工商各守其業。”再转指产业。业又作“已经”讲,表示行为完成。《史记·留侯世家》:“(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履之:给他穿鞋。)业作佛教用语是梵文Karma的意译。业由身、口、意三处发动,合称三业。这些业分善、不善、非善不善三种。佛教认为业发生以后会引起善恶的报应。又引申为罪孽。综上所述,业具有以下的意思:第一,指人所从事的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的活动:事业、职业、行业、学业。第二,产业,财产:业主、五家无业。第三,已经:这项任务业已完成。第四,佛教中指人的一切行为、言语、思想,一般专指恶业:业果(善业或恶业产生的果报)、业障(前世恶业对今生修行产生的障碍)。业意义与内涵很广,本研究只取学业、职业和事业之意也即第一种意思。所谓的学业,就是为了求知而学习的功课和作业;职业指的是为了生存或生活而从事的工作;事业指的是超越功利而从事的活动。

(三)敬业

敬业两字单独成词,中国古代的词典中没有找到,只能找到与之意思相近的“敬事”。关于敬事的意思,《词源》有两种解释:第一,敬谨处事。“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第二,恭敬侍奉。“肃恭明神,而敬事孝老。”(《国语·周书》)[6]敬业两个字合在一起,最早出现在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孔颖达疏:“敬业谓艺业长者敬而亲之;乐群谓群居朋友善者愿而乐之。”孙稀旦集解引朱熹曰:“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辅仁也。”据朱说,敬业谓专心学业,乐群,谓乐与朋友相切磋。[7]这里的敬业主要是指对学业要专心致志,努力学习。《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敬业,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通过对敬业一词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敬业一词在不同的时期,它的内涵有所不同。总之,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学业、职业、事业等尊敬、尊重、严肃、认真负责,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二、为什么敬业

人是有欲望和需求的。这些需求从人性需要的角度来讲,人活着就是为了追真、求善和为美。我们认为,学业主要是为了求真,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活得明白;职业主要是为了求善,为了获得一定的物质,活得好;事业主要是为了为美,超越了功利,纯粹是内心的需要,活得有情有爱。

(一)追真的需要

追真也即求知,意为追寻真理,追真就是为了活得明白,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追寻事物存在的根源。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面对大千世界,日月星辰,于是人类对自身,对自然充满着惊奇。有人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世界存在的原因又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前人的经验最初为身教,语言出现后就变为言传,文字出现以后变为读书认字,学业就成为追真的主要途径。在某种意义上,学业就是为了求知。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指出:“求知是人类本性。我们乐于使用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说明;即使并无实用,人们总爱好感觉,而在诸感觉中,尤重视觉。无论我们将有所作为,或竟是无所作为,较之其它感觉,我们都特别爱观看。理由是能使我们识知事物,并明显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异,此于五官之中,以得于视觉者为多。”[8]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反思所从事行业的规律。要找到这种规律,就必须认识该行业的现象和本质。求真,需要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恰恰就是敬业的精神。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句话佐证了敬业是追真的需要。由于对知识的渴求,很多的人兢兢业业,勤奋好学,达到了敬业的程度。

(二)求善的需要

苏格拉底说:“每一个灵魂都追求善,都把它作为自己全部行动的目标。”[9]善对大部分人来说,更多是物质的满足。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最初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例如衣食住行。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10]如果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时,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这一行业当中的人们才会有敬业的可能,否则他们就想方设法兼职以补充欲求的需要。今天人们干工作不能一心一意,在很大程度上是该行业收入很低,所得的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的欲求。例如,农民的职业就是种好田,多打粮食。可是,目前的情况是,多种粮,显然没有满足农民的欲求,于是改变土地的用途,改种经济作物,有的干脆弃田打工,农民工就这样产生了。当今我们批评学生不努力学习,很大的程度上是学生意识到该专业不能解决他未来的基本需要。教师兼职,不务正业,很大的程度上收入很低。我们看到,很多的人起早摸黑,加班加点,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为此,敬业对大部分人来说,首先是满足基本的需要。人类在满足基本需求以后,有些人也为了名,或者有些也为了权。我们看到职业生涯中充满着竞争,争权夺利,求善过度,就走向善的反面。求善除了满足基本的需求,求名争权以外,还有更为高尚的境界———作为人的义务。发展到了这一境界的人,他们更多考虑自己的责任感与义务感,用康德的话来讲就是“我应该做什么?”他们把自己的职业当成责任,当成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往往回答,这是他的职责,这是他应该做的。有一个老农,政府需要征用他的地去种烤烟,每亩每年赔偿400元,可是老农怎么也不答应转让。他说,作为庄稼人,没有了土地,那是什么人?普通老实的老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了解自己的职责,常常提醒我们应该做什么。总的来说,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某种“善”。亚里士多德说:“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的,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所以有人就说,所有事物都以善为目的。”[11]

(三)为美的需要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19世纪英国杰出的作家、批评家、社会活动家约翰罗斯金也认为:爱美是一切健康人性的本质部分。那么,什么是美呢?对眼睛来说是形貌好,对舌头来说是味道好,总的来说是美好的事物或事情。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或事情充满了爱意,反过来说,人们心中充满了爱意,世界外物将是美好和谐。美就是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这种人已经把所从事的活动当成艺术来追求,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情有爱他们把自己与从事的工作合为一体,达到了情境交融的意境。只要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爱意,他们就超越了功利,纯粹为了内心的感受。有些教师达到了这种境界,以校为家,以教为乐,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①的人生境界。他们对于工作已经产生了感情。在这方面,总理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由于的敬业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在他逝世的那天,联合国降半旗(不是联合国旗降半,而是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国旗全降半旗)。其中有一些国家的外交官不高兴了,‘为什么不给我们国家死去的领袖降半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掌管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却无儿无女,如果你们国家的领袖可以在海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谁做到的,我也给降半旗。’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同时响起热烈的掌声。”②人们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感情,以审美的心情进行对待,他们也得到人们的敬佩。

三、敬业精神的培养

敬业是为了追真、求善与为美。为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保护求知的欲望,明确“业”责任,播种爱的种子来培养敬业的精神。

(一)保护求知的欲望

求知的欲望就是求知欲,“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认知的需要。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面临问题或任务,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的知识时,就产生了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强烈的认知欲求,这就是求知欲。”既然,我们承认求知是人的本性,我们就必须保护这种本性。孩子们求知欲求强,首先由于无知,其次是因为他们衣食无忧,再次是单纯。小孩子总是喜欢问“为什么”,这就是求知的欲望。苏格拉底认为,人只有“承认自己无知”才开始哲学研究的。人类在孩提时期,总爱问“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对什么都感兴趣。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那些终极问题慢慢变少。那是因为人们以为了解很多、或者受到了打击、或者被世俗影响,这些终极的问题变为功利性的问题。人们在解决温饱以后,才能保持求真的欲求。社会应该保护人的求知的欲望,为求知的人们提供基本的需求,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要学生安心读书,必须给予物质的保障。可是,有些人更热衷于物欲,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一颗单纯的心,对于知欲也即求知的欲望丧失殆尽。

(二)明确“业”的责任

根据柏拉图的观点,善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事物的本身,人们喜欢它是因为它本身。第二种因为它带来其它的善,例如收银员的工作很枯燥,可是从事这一行业可以带来高的收入。第三种善,它本身是善的,从事它还带来其它的善。例如某些岗位既有乐趣,又能带来高的收入,或者让人身心健康。从柏拉图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有一定的目的,如果某种活动没有符合上述三种善,敬业是不可能的。一项工作,把工作的责任、义务、目的、目标以及评价或者是考核方案规定得越具体,人们就会越努力。把“业”做好就给人带来好处,做不好,就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为此,“问责制”非常有必要。人在生活当中,除了争取权利之外,还要了解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应该是权利越大,责任越多,义务也越多。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们为什么不敬业,往往是职责不分。职责越不分明的行业,人们越不敬业。我们回想当年“大锅饭”,没有劳动的积极性。现在,有很多的部门,岗位的职责“假、大、空”,没有明确,一切都在听从上级的安排,或者是领导的安排,大部分的人员在等待中混日子。在学校,教师没有明白自己的职责,他们就会应付了事,甚至把教育当成副业,去做自己认为挣钱的“正业”。学生不了解自己的责任,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如果明确了学生的责任就是学习,规定学什么,学多少,达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评价,怎样评价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他们还不努力学习吗?我们认为,高中阶段的师生非常敬业,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明确了职责。人为什么懒惰,很多程度上是不了解自己活着为什么,也即不了解做人的义务。中国古代,多少读书人抱着“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作为自己的责任而努力奋斗。人们为了追求美食、美色、豪宅、高官厚禄而兢兢业业,苦苦追求。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并不反对,相反,这种表现,我们称之为勤业。人的这种欲望,进化了自身,创造了历史。我们也不否认,大部分的人活着就是为了欲求。灭人欲,不如合理的激发人的欲求。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人们会辛勤地劳作。中国古人为了鼓励人们读书,提出“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功利性的鼓励,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道理。为此,社会应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制定鼓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无获的政策,合理激发人的欲求,达到勤业的目的。

(三)播种爱的种子

敬业与乐业篇7

看了李强讲的“做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很受启发,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而工作,知道了我们每天工作的方向。工作不简单是为了生活,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条件;而是在工作中得到乐趣,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前提就是我们要随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其次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最后就是把岗位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到极致!有句口号说得好: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爱岗敬业说得具体点就是要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只有在工作中找到乐趣,才会享受工作,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到最后工作不仅给你带来的是生活的美满,还有事业上的成功!因为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还记得去年我刚来物业公司的时候,就抱着一种混一下时间,没有长久呆在这里的想法。但是来到这个集体后,感受到了公司领导对员工的重视,关爱,同时部门的团结,协作。尤其是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细致,让我有了很深入的想法,觉得这是个很不错的团体。虽然我们是物业公司,平时的工作比较繁琐,杂乱,但是你试着去热爱自己的工作,就会觉得其中有很大的乐趣。当你的工作成果得到了认可,你会觉得这是很自豪的事。

我认为,敬业首先要对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敬业前提。(心得体会 )罗宾斯说,我们欣赏那些对工作充满满腔热情的人,欣赏那些将工作中奋斗、拼搏看作人生的快乐和荣耀的人。如果你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将可能沦为平庸之辈。没有热情,军队就不能打胜仗,公务员不能处理随时发生的公共事务,商人不能到全世界做生意。罗宾斯甚至说,“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情”。所以,唯有热情,方可激发您的潜能,驱使你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敬业要追求完美,这是敬业的关键。完美虽然是一种理想主义状态,但正是这种理想,会点燃你前进道路上的灯塔。美国社会学家迪耿斯说,你有亿万财富的梦想,一个百万富翁就会等待你。试想,没有追求完美的理想,我们雅信物业能得到业主的认可吗?我们能荣获“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的荣誉称号吗?追求完美,就是要做好每一件点滴小事,是所谓细节决定与成败。我们每个人如果都发扬敬业精神,让每个岗位上的工作都闪亮发光,那么,这些光点聚集起来,物业的工作不就会在业主和同行中熠熠生辉了吗?

敬业与乐业篇8

摘 要:如何更好地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提升辅导员自我发展和群体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本文认为,一个有事业心的辅导员,要有一颗暖人的热心、一颗爱生之心,还要有很强的信心。本文试图以“工作成就感”为人生事业的核心,以敬业和乐业为成长的过程,提出辅导员从单纯的“职业生活”走向“事业发展”的新思考。

关键词 :辅导员 职业自信心 工作成就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高校深刻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建立起一套辅导员选拔、培养、激励的体制机制。广大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加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还存在许多新问题:辅导员基本忙碌在基层第一线,缺少学习机会、科研积累和职称晋升机会,导致辅导员的工作成就感缺失;学生工作的繁杂琐碎,导致部分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不强;缺少稳定的预期发展目标,导致辅导员的事业发展方向不明。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提升辅导员自我发展和群体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本文试图以“工作成就感”为人生事业自我实现的核心,提出辅导员从单纯的“职业生活”走向“事业发展”的新思考。

一、一个重要的区分:职业和事业

职业,就是指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而事业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崇高目标且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影响的工作活动。一般的职业,可能仅仅就是一件工作而已。在一些人眼里,职业,就是一个工作岗位。而只有成功的职业或者是追求成功的职业,才能算是真正的事业。只有成为优秀的职业人士,才能算是有了真正的事业。

高校辅导员,首先是一个工作职业。从社会角度看,职业是人们获得的社会角色,劳动者为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并获得相应的工作报酬。高校辅导员职业,也同样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学生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获得合理报酬,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工作。

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必须提出两个问题加以认真思考。

第一,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体现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职业道德规范,是该职业的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活动中普遍遵循的行为善恶准则或标准。高校辅导员都应当是遵守辅导员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优秀教师。在这个道德要求和规范引领下工作,辅导员职业,就不仅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而是具有强烈工作成就感的事业。

第二,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发展和提升的可能,也都有其热爱、乐业和敬业的要求。在《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职业发展的讨论记载,“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雇员都倾向于上升更高的职称地位。”上升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能力和工作中的进步。由此看来,高校辅导员都应当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推动,应当是有其热爱、乐业和敬业要求的光荣事业。

众所周知,事业通常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的。事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乐意去努力或者所有的人都能实现的。很多人都常说我们要拥有自己的事业,其实是个高层次的概念。事业是解决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困难有多大,路途再遥远,只要热爱、喜欢,就会去从事。所以说辅导员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更应当是一个事业。高校辅导员事业是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经由整个团队共同努力形成的。当然,辅导员事业也是由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们确定的理想,是经过他们的自我努力实现的。

二、工作成就感:职业中的敬业和乐业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成就感”要通过敬业和乐业来表现,并且以此来体现辅导员从职业走向了事业。

所谓敬业,简单地说,就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或者说是专心致力于工作。中华民族历来有“忠于职守”的传统。敬,原是儒家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语。北宋程颐更进一步说:“所谓敬者,主之一谓敬;所谓一者,无适(心不外向)之谓一。”可见,敬是指一种思想专一、不涣散的精神状态。古往今来,事业上有所成就者,大凡离不开两条: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这两条的有机结合,即为敬业精神。

由此看来,我们所讨论的高校辅导员的敬业精神,是高校辅导员基于对辅导员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它同时也是各个学校党委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的核心是高校辅导员的无私奉献意识。低层次的即功利目的的敬业,由外在压力产生;高层次的即发自内心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敬业。发自内心的辅导员的敬业工作,就要求辅导员努力干一番事业,其过程必定要呕心沥血,意志坚强,甘于吃苦,勇于奉献,才能有所成就。而高校辅导员的这种敬业应该由以下内容构成:一种态度,即从业态度:即持恒稳定的工作态度。勤勉工作,笃行不倦,脚踏实地,任劳任怨。一种意识,即立业意识:即高校辅导员确立实现目标的愿望。其意义在于利用职业理想目标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高校辅导员从业者的奋斗热情并指引其成才方向。一种理想,即职业理想:即高校辅导员对所从事的辅导员职业和要达到的成就的向往和追求,是成就事业的前提,能引导广大辅导员们高瞻远瞩,志向远大。

所谓乐业,是指真正喜爱和享受所从事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找出其中的快乐和意义。在梁启超先生所著《敬业和乐业》一书中,梁先生提出乐业的意思是“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在他看来,“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中事事快乐,工作时处处顺心,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需要解决无数难题,需要辅导员们对于工作的不厌其烦,事无巨细。笔者以为,有了崇高的职业信念:即对职业的敬重和热爱之心,就会有职业的乐趣,就能做到“快乐在职业中”。有了高尚的职业情感:即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包括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也会有职业的乐趣,也能做到“快乐在职业中”。

三、工作成就感:事业中的热心、爱心和信心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从“职业生活”走向“事业发展”,其核心是要让高校辅导员拥有“工作成就感”。

所谓成就感,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成就感,是指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管理事务时,为自己所做的过程和结果感到愉快的感觉。如果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成就感,那就是,你的工作热情越高,工作效率就会越高,你的工作成绩和回报也越大。有了成绩和回报以后,你会更加喜爱你的工作,就会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就会很有工作成就感。

说说容易,做做难。首先,高校辅导员每天做着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面对着有时虽难但经过努力可以解决,有时再做努力也难以解决的太多杂务,经常会遇到挫折感和失败感。其次,任何工作,并不是每天都有新内容或者能够表现出新的进步的。当工作所需的方方面面都一直没有进步时,人们便容易产生倦怠感。在工作时难免会出现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这时,应该怎么办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果你的工作态度总是消极的、退缩的、推诿责任的,当然不会有成就感,尤其以消极被动的态度工作,是很难取得成效的。

既然拥有“工作成就感”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从“职业生活”走向“事业发展”的核心。那么如何让高校辅导员拥有“工作成就感”呢?

1.一个有事业心的辅导员,要有一颗暖人的热心

有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努力地投入自己的工作热情。因为工作除了给你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还给你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你可以通过工作来获取经验、知识和信心,为你未来的事业打好基础。获取经验、知识和信心以及未来事业的基础,都是辅导员“工作成就感”的重要内容。

2.一个有事业心的辅导员,要有一颗爱生之心

育人为本。把握大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让辅导员真切地感受到,在辅导员热心热情的努力工作下,大学生们获得了全面的成长和进步,应该是辅导员“工作成就感”的主要内容。

3.一个有事业心的辅导员,要有很强烈的自信心

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风尚。高校辅导员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指导学生中自身获得了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的锤炼,也应该是辅导员人生最大的“自我实现”和“工作成就感”。

高校辅导员工作,首先是一份职业。对于每一位辅导员来说,能否培养更好的职业素养, 能否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是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自我反思的事情。在培养更好的职业素养、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过程中,高校辅导员们也收获了最好的工作成就感,也实现了从“职业生活”走向“事业发展”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耿乃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敬业与乐业篇9

[关键词]敬业乐群;和谐图书馆;科学发展

黄炎培(1878—1965),字楚南,号任之,上海浦东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人士,杰出的教育家,于1918年发起创立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并将“敬业乐群”定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1]

黄先生认为,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有嗜好心,所任之职业具有责任心;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精神。也就是说,敬业是指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如果学生头脑中存在“非以职业为贱,即以职业为苦”的思想,看不起自己的职业,这正为“职业教育之礁”,要使学生明白“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意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2]乐群是指学生应具有与群体协作的精神,即团队精神。在黄炎培先生看来,职业教育除了包括职业技能的教授外,还应包括“敬业乐群”职业道德观的培养。[3]职业教育过程就是努力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情、责任感及协作精神的过程。现时代,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这一职业教育目标依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当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也应为高职院校重要组成部门——图书馆建设的努力方向。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由此可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在于通过向全校师生提供信息服务以实现自己的育人功能,教育职能为其根本职能。为实现这两个职能的有效衔接,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应努力践行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敬业乐群”思想,构建以“敬业乐群”为馆风的和谐图书馆,以期在“敬业乐群”的和谐氛围中,通过工作人员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从而发挥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图书馆的科学发展。

和谐图书馆应是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的统一体。显性文化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包括人性化的建筑设计、合理的馆藏资源等硬件设施,隐性文化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主要指和谐的馆风等软件氛围。这两者有机统一于和谐图书馆之中并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与硬件设施相比,和谐馆风的形成更助于各种和谐关系的建立,这对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起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构建和谐图书馆,重要的是创建和谐的馆风。

正是基于此,本文重点从人际关系的和谐角度论证培育“敬业乐群”馆风是构建和谐图书馆之本。

1 什么是和谐图书馆

《说文解字》中对“和”的解释是,“和,相应也”,指和睦;“谐”的意思是“配合得当”,指协调。所以,和谐图书馆就是指图书馆作为一共同体,处于一种“相应”且“配合得当”的理想状态,在此状态下,图书馆功能得以最大优化,个体能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4]具体来说,一个和谐的图书馆应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1.1图书馆内部和谐

图书馆内部和谐既包括图书馆内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和谐,也包括员工之间的和谐。

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和谐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公平正义关系的形成。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这样评价馆员的重要性:一个图书馆,不管它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怎么样,其成败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主体,图书馆一切工作都有赖于馆员的发展。为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首先要注重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新型领导方式。管理者唯有视己为员工公仆,员工才会在工作中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辐射到读者身上,视己为读者公仆,真正做到“敬业乐群",在实现馆读和谐基础上,达到图书馆的整体和谐。

员工之间的和谐是指员工之间诚信友爱关系的形成。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有赖于个体和谐的形成,馆员和谐是构建和谐图书馆之前提。诚信友爱的人际氛围又称绿色的人际环境。一个充满诚信友爱的图书馆,也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并充满活力的图书馆,而能否不断增强活力,是衡量图书馆是否和谐的条件之一。从这层意义而言,促进个体和谐发展,树立“敬业乐群"馆风是构建和谐图书馆之本。

1.2图书馆外部和谐

图书馆外部和谐主要指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即馆读和谐。馆读和谐是构建和谐图书馆的落脚点,也是实现图书馆安定有序的保证。和谐的馆读关系不仅建立在馆员精湛的业务水平上,也建立于馆员良好的服务素质中。培育“敬业乐群”的馆风,使每位馆员都具备“敬业乐群”的良好素质,不仅可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也可以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在促进图书馆功能和谐中,实现图书馆的科学发展。

1.3图书馆功能和谐

图书馆功能和谐指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基础上,实现服务功能与教育职能的有效衔接。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当仁不让地具有教育功能,所以馆员工作从现象上看是服务,实质上渗透的是教育,服务只是其实现教育职能之途径。馆员工作中表现出的“敬业乐群”精神,可在职业道德上启迪学生,并领悟黄炎培先生的“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之实质。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5]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透视这三个纬度的和谐,不难看出这几个方面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任何一环的断链,都会影响图书馆科学发展目标的落实。其中,内部和谐是前提,外部和谐是落脚点,功能和谐是目标,将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的红线是人的和谐,它是图书馆和谐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和谐图书馆就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树立敬业乐群的和谐馆风,以形成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人文氛围,在这一和谐氛围中,通过服务育人职能的有效衔接,最终达到学校发展需求与图书馆发展需求的和谐统一。

2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图书馆

2.1构建和谐图书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组成部分及需要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点题”,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破题”,构建和谐校园开始成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必然逻辑,各高校开始将其视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使命与重大课题,而要建设和谐校园首先要做好其构成要素的和谐。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与否自然也关系到学校的和谐,将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6]

关于图书馆在大学的地位,蔡元培先生在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大学院院长期间将其定位为“图书馆为大学最要之设备”,图书馆与教师队伍、教学设备设施是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美国著名教育家卡特(AllanMCarter)在1966年写给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估》报告中强调指出:“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它与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密切相关”。一所不仅馆藏丰富、馆员素质也较高的图书馆是办好大学极其重要的条件。完全可以说,办好大学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大学的一半。 就德育功能而言,图书馆对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熏陶过程,陶行知先生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环境氛围具有无声的感染力。图书馆借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敬业乐群”的馆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人文氛围,这不仅为和谐校园建设增强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对学生也具有思想教育职能,这比任何专门的道德说教更具有价值导向作用。高校图书馆必定要借自身优势参与和谐校园建设,通过和谐馆风的培育,立德树人,努力将图书馆营造成一个育人基地。

构建和谐图书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基地,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图书馆支撑。

2.2构建和谐图书馆是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内在本质与目标

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于“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图书馆的科学发展与和谐构建是内在统一的,图书馆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和谐可言,图书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也是一积极构建和谐图书馆的过程,而图书馆没有和谐也将难以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图书馆是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内在本质,它既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图书馆在科学发展中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曾在《新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一文中如是评价我国图书馆当前现状,“我以为中国图书馆界目前最匮乏的既不是经费,也不是人才,更不是技术,而是精神”。笔者将程焕文先生所说的这种精神理解为图书馆管理者与馆员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在宏观上指“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形成,而在微观上则表现为“敬业乐群”和谐馆风的培育。其宗旨在于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实现和谐图书馆的构建,进而促进图书馆的科学发展。

3 怎样构建和谐图书馆

构建和谐图书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系统过程,它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更需要和谐的软件氛围。在和谐所指涉及的范畴中,“人和”是首要的、根本的前提条件,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没有“人和”,其他和谐则无从谈起。所以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根本问题是“以人为本”基础上人的和谐问题,这个“人”既指馆员,也指读者。[7]

因此,为逐步实现和谐图书馆的理想目标,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3.1以馆员为本,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美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图书馆的价值构成5%在馆舍设备,20%在文献资源,75%在馆员。馆员本位的实质在于管理者需实现从(管理者)权力本位到(员工)权利本位的观念转变,虽然它意味着需要面对更多的矛盾和冲突,但允许冲突存在并使之常规化、制度化,给图书馆带来的震荡将最小,因此,构建和谐图书馆中的“以人为本”原则关键是要“以馆员为本”,通过和谐团队的创建,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实现图书馆的内部和谐。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馆员唯有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才能真正培养起“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素养。

3.1.1以德治馆。相同制度在不同团队中的执行效果之所以会相差甚远,同一团队之所以会由于管理者的变更而面貌改观,关键在于管理。管理发挥作用的基础在于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合力,但更大程度取决于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指在硬管理的模式下,管理者以手中的权力,对被管理者发生外推的强制性作用,被管理者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服从。非权力影响力是指在软管理的模式下,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理念支撑下,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对被管理者施以内驱的感召,被管理者表现为积极、主动的接收。具体到治馆实践,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须做到以德治馆,实施人性化管理,“以馆员为本”即以馆员的人性为本。

韩非主张,“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八经》),治国要“循天顺人”(《韩非子用人》),人情即人的本性(人生来就有的非所学于人的自然本能)。在韩非看来,人情就如天道(自然规律)一样,不可违背,人性的特点在于“好利恶害,夫人之所由也”(《韩非子难二》),即人性在于好利恶害。由于人是好利的,为此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员工的利益关系,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以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为价值尺度,只有使不同利益群体需要均能得到满足,这个群体才有凝聚力,才有活力,也才会安定有序,“敬业乐群”的馆风才能形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在当今利益多元化时代,个体的独立和自由是整体和谐的必要条件。为此,管理者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公平正义,以德治馆。公正是和谐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取向与基本特征。

3.1.2依法治馆。自古以来,我们国家都是“霸”“王”“道”并举,“儒”“法”杂糅,“仁者治人”和“绳之以法”是不矛盾的,应该作为管理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图书馆的依法治馆即为管理的制度化,它是实现公平正义的保证,其目的不是为了使馆员服从,而是使全体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章可循。

要实现“依法治馆”,首先必须要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并重点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馆员教育制度化。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同理,一个图书馆能否和谐,全体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很重要,没有良好的馆风,是无法实现图书馆和谐的。另外,一个和谐的图书馆,要承担对学生的“敬业乐群”职业道德教育功能,其教育主体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唯有先立师德,才能有效地立学德,进而达到树人之目的。

为此,必须加强馆员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将馆员教育制度化。馆员教育应是图书馆管理日常性、持久性的工作内容,这既需要实践中持之以恒的坚持,也需要理论上系统的完善。

第二,馆员激励制度化。激励是一种心理推动力,它激发人们产生向着期望目标的行为动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动积极性。当一个人受到激励时,就会产生荣誉感及紧迫感,激发起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工作成就,既取决于工作能力,也取决于积极性,而激励对发挥人的积极性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设立图书馆激励模式,可以提升整个图书馆的精神面貌,使整个集体焕发出一股朝气与整体向上的活力,馆员在这种积极的精神面貌支配下,心情愉快地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读者的情绪、态度也会产生影响,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馆读关系,也有助于图书馆和谐功能的实现。

3.2以读者为本,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指出:“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读者(用户)、文献(信息)和图书馆员(信息提供者)相交汇,其中,读者(用户)是至高无上的,文献(信息)和图书馆员之存在,都是为服务于读者(用户)。”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境界在于让读者满意,其价值最终体现在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上。

“以读者为本”的目标即在于让读者满意,类似于企业的CS管理理念(customersatisfaction)(顾客满意)。

3.2.1“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的确立。要构建和谐图书馆,必须对读者实行人性化管理,在管理活动中始终贯彻“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原则,它既是“敬业乐群”馆风的具体落实,也是图书馆工作根本所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表现为“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服务理念的坚持。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并非指读者在任何事物上都是绝对正确的,要接纳读者的任何意见,而是指要尊重读者,维护读者的正当权益。它不仅体现在各种制度的完善和服务设施的人性化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为读者着想的方方面面,表现为一种“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的服务理念。[8]

为此,图书馆在开展工作和制定制度时,要多做换位思考,善于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同时要建立与读者沟通机制,使读者的需要能够及时得到满足,意见和建议也能够及时顺畅地传递到管理层,并能够及时得到妥善处理。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想状态表现为:制度零缺陷、使用零抱怨,服务零投诉,这一和谐状态的形成有赖于全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其中“敬业乐群”馆风的培育是根本。

3.2.2有本馆特色规则的制定。建设和谐图书馆,必须辩证处理好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关系。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行为,和谐图书馆建设要实现功能及馆读和谐,必须以与其教育功能一致、融学校文化于一体的读者规则为保证。在制度设计及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体现人性化,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也需具有约束性,刚性管理是柔性管理的立足点。和谐的图书馆管理应以制度的刚性管理为保证,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柔性管理为润滑剂,通过和谐馆读关系的创建,从而发挥精神上引领人的作用。

针对本馆现有资源及本校学生特点,根据图书馆的管理规律,制定有本馆特色并与学校教育目标相一致的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在图书馆的言行,对学生进行“乐群”的直接教育,使学生在自觉维护和谐学习氛围中培育一种团队精神。建立规范和制度管理不是最终目标,超越规范的人本管理才是至上诉求。[9]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图书馆的基本内容如下: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二要全馆人员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其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图书馆的重要标志。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管理者要“以馆员为本”,树立“敬业乐群”的馆风,使全体馆员在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以读者为本”,自觉做到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言行引导人,以敬业的精神教育人,以精湛的业务折服人,从而实现和谐图书馆的构建,促进图书馆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宗震,陈伟忠.黄炎培研究文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4).

[2]黄炎培.职业教育之礁[J].教育与职业,1923(41):1—4.

[3]马振彪.敬业乐群[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4]秦剑.构建和谐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6(2):48—50.

[5]贾朋俭,郑卫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N].中国教育报,2007-10-22(5).

[6]李君如主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1—4..

[7]邹国荣,汤亚非.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的环境[J].图书馆论坛,2006(1):29—31.

敬业与乐业篇10

曾经有哲人说过,如果你想赞美别人时,就请高声表达吧。今天,在这里,我要高声地表达,要来赞美一下我们邮政的全体员工,全体员工秉承着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念,默默的为邮政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所以在我们邮政,爱岗,是我们的本职;敬业,是我们的本分;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奉献,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我们用满腔的热血与激情,来书写爱岗敬业的风采与无私奉献的灿烂。

作为一名普通的邮政人员,我入行的时间也算不是长,所以我可能无法像前辈那样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是我愿意在这个岗位上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能够很快地成长起来。

铸造精英团队、创造精品邮政,是我们的共同美好的远景;朴实、勤奋、坚韧、开拓,是我们丰富的工作精神;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是我们的核心理念;尊重、关爱、分享,是我们温馨的人本理念。我们邮政所有员工,在企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成长氛围中,坚守着为广大的农民朋友以及所有的用户真诚的服务,这就是我们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