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十篇

时间:2023-04-09 17:53:52

孙少平篇1

【关键字】平凡;苦难;爱情;价值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文学巨著。文中塑造了近一百个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大多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他们的生活也很平凡。通过这些平凡的人和事,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农民的艰辛,见证他们不平凡的人生。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中国人的大脑,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逆境生存法则。“逆境生存法则”一方面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难困苦的磨练中增长的;一方面指出人要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才能有所作为。《平凡的世界》中既代表这类平凡人又有这种儒家思想的便是孙少平。

思想方面。孙少平没考上大学,又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他似乎应该安于现状,过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他读过高中,读报,看《参考消息》,关心国内外大事,这就为孙少平地道的农民血液里注入了新元素。这样孙少平的思想就有两个体系即农村的体系和农村以外的体系。“对于他来说,这是矛盾的,有时统一的。一方面,他摆脱不了农村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接受农村的限制。因而不可避免的表现出既不是纯粹的农村状态又不是纯粹的城市型状态。在他今后的一生中,无论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他也许将永远是一种混合型的精神气质。毫无疑问,这样的青年已不甘心在农村中度过一辈子。即便是外面的世界充满了风险,也愿意出去闯荡一番――这动机也许根本不是为了金钱荣誉;而纯粹出于青春的激情”为此孙少平拒绝和他哥哥办砖厂,独自一人到黄原闯荡,投入到一个前途未知的世界。

性格方面。孙少平有着现代普通人的种种优点。他积极进取、敢闯敢拼、敢爱敢恨,对周围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抱有一种伸张正义的态度。孙少平也有现代普通人的缺点。在高中读书时,家庭的贫困,使他产生一种自卑,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有一次班长顾养民点名,点到他名字时,他故意不吭声。班长顾养民瞪了他一眼,又喊了他一声他得名字,他还是没有吭声”这是孙少平用无言来表达他对家境好的同学的仇视。“他乘车到省城,正当他为自己是煤矿工人而感到自豪时,女列车员来查票,而且只查他一个人,他难过并肆无忌惮的把一口痰像子弹一般吐出窗外。”这些都是不合理社会引起的但显示他不足的一面。

爱情方面。孙少平在高中时有一段短暂的失败的初恋。爱情 的第二次降临,是孙少平从未想过的。田晓霞是省上领导的女儿,在常人看来,孙少平地位低下,与她门不当户不对。但孙少平敢爱,不因为自己出身平民,就主动放弃,而是通过努力,从思想、知识、精神上向田晓霞靠拢,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田晓霞,从而相识、相知、相恋。

就在他们的爱走向成熟的时候,一场洪水夺去了田晓霞年轻而美丽的生命。这对孙少平来说是当头一棒。孙少平的生活失去了半壁支撑,他痛不欲生、伤心欲绝,但坚强的孙少平在经历痛苦的爱情后,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再度扬起生命之帆。

孙少平篇2

关键词:祥子 孙少平 经历 形象 结局 比较

《平凡的世界》和《骆驼祥子》都是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而成,虽然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分处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同的是这两本书都描绘了社会最底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挫折和拼搏、劳动和爱情、悲伤和快乐、日常生活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现象交错在一起,孙少平与祥子就是这普通人的代表,他们都是以社会最底层人物登场,他们的性格特征、拼搏精神、人生经历与结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又截然不同。

一、祥子与孙少平人生经历的比较

《骆驼祥子》和《平凡的世界》分别以祥子和孙少平为代表,描绘了当时社会的不同阶层特别是底层劳动者的形象,深刻的展示了以他们二人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在时代的前进中所经历的荆棘坎坷的道路,而他们的经历的最相似的一个地方就是起落交织。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口味”,这句话用在孙少平和祥子身上再适合不过了。祥子的一生都被纠缠在一辆车上,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个字――三起三落。孙少平的一生也是经历了吃非洲馍的穷学生、山村老师、小工、煤矿组长等多重身份的转变。可孙少平与祥子的结局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有所不同的,祥子的美好被毁灭的一干二净,可以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堕落。而孙少平则可以说在悲剧中完成了由平凡像伟大的蜕变。

二、祥子与孙少平人物命运的比较

祥子和孙少平仿佛有着一样的经历,一样被苦难折磨,一次次重燃希望却又一次次被拍到低谷,他们二人的形象有很相似的地方,可再仔细回味一下,在性格的某些方面,在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他们来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一)二人命运的相同之处

祥子与孙少平都是大时代下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小人物,带着农村小伙子的朴实与坚韧只身来到城市,“风里雨里的咬牙,茶里饭里的自若”仿佛是他们的标签,在命运的大浪里飘零跌宕,他们是弱势群体农民工的代表却也是用双手创造生活的硬汉子。祥子和孙少平有同样的韧性与毅力,他们有希望有目标也有行动力,尽管荆棘重重但仍愿意为之奋斗,就像戴着枷锁起舞的舞者。

(二)二人命运的不同之处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积极进取――不甘失败――自甘堕落”,而孙少平却永远敢于背负沉重的行囊,踏上追求自己梦想的道路,这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对于苦难的哲学。

祥子的三起三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平衡,经受一次打击之后再次振作也永远达不到上一次的高度。苦难对祥子来说是绊脚石,只能一次一次磨掉他的希望,磨掉他的热情,但是对与孙少平,苦难何L不是一种动力,对于苦难,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更伟大!”。

三、祥子与孙少平不同结局的原因

祥子和孙少平是不同时代进城的农民工,他们同样贫穷,同样被命运捉弄,可他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自身的原因、家庭、爱情、社会都是影响他们的关键因素。

(一)造成二人不同结局的主观原因

造成祥子和孙少平不同结局的主观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性格与心理上的不同,他们都有理想,也愿意为之而奋斗,可是对于苦难,祥子被打败而孙少平在克服。第二个主观原因则是与他们的思想和眼界有关,他们二人进城的目的就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有理想,可祥子是柴米油盐的理想,他想买上自己的车,想有更好的生活,这是物质的。而孙少平,他渴望独立的寻找自己的生活,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他愿意自己去遭遇,去承受,这才是他所向往的,他的理想是精神的。单从这一点来看,精神的理想永远比物质的理想更有激情,更承受得住打击。

(二)造成二人不同结局的客观原因

第一,社会环境,一沙一世界,一个人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祥子所生活的二十年代,个人的奋斗根本就不能战胜黑暗势力,在这种背景下,祥子注定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而《平凡的世界》则是描写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阶级的差距仍然存在,剥削和压迫也没有被消除,可是改革开放为他提供了舞台,个人的奋斗与自己的未来息息相关,与祥子不同,孙少平的未来是有希望的。

第二,情感的温度。祥子失去父母和土地以后只身来到城里,举目无亲,虽然是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可是遇到困难时,既没有人可以帮忙解决开导,也没有人可以依靠。孙少平恰恰相反,他走的时候家人们会在车窗外跟他挥手告别,这些人都是他的后盾,走之前他就想好了,即使他在外面撞得头破血流,双水村还在这里,家人还在他的身后,精神的支持不可谓不强大。

四、结语

《骆驼祥子》和《平凡的世界》都是以社会中最底层的小人物为对象,向我们展示了大时代进程中,小人物的反抗与挣扎。他们是相同的,他们都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他们来到城市,在不同的时代共同以农民工的身份与苦难对抗,他们都使用双手创造生活的硬汉子;他们又是不同的,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对于苦难的哲学不同,因此结局也不同。

参考文献:

[1]鲍怡菁.试论《平凡的世界》中的苦难意识[J].科教导刊,2013,(02).

[2]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北京文艺书版社,2014.

孙少平篇3

看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给我感触很深,尤其是孙少平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动了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在社会中《平凡的世界》使我的心灵得到了的震撼。小说中的两个主题:艰难体验和道德善良,小说中的主人公孙少平的形象更加突出了小说的两个主题。这正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真实体现,在《平凡的世界》中显示出了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内在价值。

孙少平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平平凡凡的一个农村青年,却有过不平凡的经历,他的身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他代表的是和他一样处于生活的最底层的农民青少年的奋斗形象。生活带给他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贫乏,更有精神上的折磨。他的历史是一部奋斗史,一部苦难史,也是生命的无奈与悲剧。他卑微地生活在残酷的现实当中,遭受着常人难与忍受的痛苦,却依然坚强,也不失做人的美德,正义而善良,是个有情有义的硬汉子。本文通过对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的剖析来揭示所代表的深刻内涵和其所代表的现实意义。孙少平的历程是艰苦的,他中学学业是靠着吃黑面馍馍度过的。他是中国农民子弟个人奋斗形象,代表着像他一样出生于农村而又不安于现状,向往现代文化的农村知识青年,拥有梦想和追求。尽管不知外面等待他的是什么。毕业后没有继续上学而是为了家庭的责任到城市里面当小工背石板做苦力。外出打工的磨炼是孙少平思想趋于稳定成熟的关键,充分展现了作品昂扬的主题。他是一名揽工汉,却少有一般揽工汉的粗俗与猥琐,在艰苦的劳动之余, 仍坚持学习领会人生的真谛。他身处苦难, 却能济弱扶贫,脚踢赖汉,拳打弱女之工头, 鼎力救助遭工头欺侮的打工女小翠, 其仁爱的胸怀,善良美好的品质坦露无遗, 可谓出污泥而不染 。正是这种金子般的品质,支撑着我们的民族跨越了那苦难深重的时代。最后被招入煤矿做了一名矿工,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虽然在本书中承受苦难的并非孙少平一个人,他的父亲哥哥所背负的可以说远大于他,但是孙少平所受的苦难都是自己选择的,他可以去继续升学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担起家庭的责任,肩负家庭的负担,分担家庭的苦难。他不愿意在自己的自责中完成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妹妹毫无负担的完成学业,使自己的家里负担减少,他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他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但是在这艰苦的道路上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

孙少平是善良的代表。他的善良可以在他不顾前嫌出手搭救侯玉英和郝红梅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此时孙少平已形成自己完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他写信婉拒侯玉英求爱,显得成熟而仁厚,与入学初的偏激与自卑判若两人。再到后来为救被包工头胡永洲欺辱的小女孩小翠而不惜自毁饭碗、与黑恶势力势不两立,已是纯粹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形象。在自我不断追求进步和田晓霞的积极引导下,与生俱来的质朴与善良逐渐蜕变成为道德力量。孙少平是天使的化身在他的身上播放着仁爱的种子。生活在最低层的他虽然过早地承担了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责任和苦难,可他却仍然保持着难得的善良和宽容。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义”和“孝”的品质在这个硬汉子的身上闪出了光芒。

孙少平是精神世界的斗士,他从在黄源揽工的时候起,从来没有在晓霞面前表现自卑,两个人精神的交流和理解是他们爱情的基础。但是无情的洪灾带走了田晓霞的生命,也彻底摧毁了他的精神世界。他仿佛从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下子回到了煤矿黑乎乎的现实。这种失去爱人的痛苦,比做苦力的肉体的疼痛要重百倍千倍。如果说揽工期间的苦行僧生活是他肉体的炼狱阶段,那么失去爱人的这段时间就是他精神的炼狱阶段。前一种苦难是残酷的社会现实造成的悲剧,后面一种苦难则是更残酷的天灾造成的苦难。在艰苦的生活困苦当中孙少平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不管自己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他始终在汲取知识,完善自我的精神世界。

他的爱情是凄美的,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敢于跳出世俗的观念,不卑不亢地接受高干子女――田晓霞的爱。他不会像他哥哥那样顾忌世俗的想法不敢面对自己的爱情。他与田晓霞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完美到不能被现实,路遥只能以凄美来结束他们的那完美的爱情。当晓霞死后, 他依然按照生前之约,来到古塔山下,拖着沉重的脚步把一束野花献给晓霞的魂灵。

孙少平篇4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人性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190-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88 [本刊网址]http:∥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所著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小说描述我国西北地区农村的历史演变过程。小说展现了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由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到追求精神生活的重大转变。展现了一代人由平庸的平凡到摆脱平庸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向读者展现出了在平凡的世界以及平凡的人生中的不平凡的人性之美。路遥曾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就是能够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能够震撼人心的内容。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路遥通过文字描写展现了平凡人的人性美,对人类的情感和真情进行了真实描写,书中肯定了对人的尊严、个性以及个人价值,书中歌颂了对自由以及理想的追求。

一、《平凡的世界》主要内容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代表作,书中对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城乡所经历的转变进行了全面描述,该书的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的生活作为主线,并将家族矛盾与国家的政治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使读者对人、社会以及国家历史进行深入思考。小说《平凡的世界》总共可以分为三个有机组成。

小说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在爱情以及学业受到双重打击的贫苦出身的青年孙少平最终决定返回家乡生产。回乡后孙少平在田晓霞的帮忙下,其生活逐渐有所好转。但是,与孙少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哥哥虽然在乡下并没有接受过教育,但是孙少安与村支书的女儿产生了恋情,不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段恋情并没有开花结果。随后,在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地区的生活也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并且村支书毁山修田的行为也终于引起了众怒。

小说第二部写作的背景是,我国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在全国进行改革的大环境中,村支书却固执己见,并号召村民抵制新的。以此为背景,农村进步青年孙少安带领村民积极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且孙少安利用自己的积蓄在村里建成了第一个烧砖窑。与此相对比,村支书由于固守陈腐的旧思想,逐渐被新时期的新思想以及儿女之间的琐事整个的焦头烂额。

第三部分主要描写了,在煤矿工作的孙少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成为了烧砖窑工人中的榜样,在大家的努力下,烧砖窑也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动烧砖要的发展,孙少安最终决定利用贷款来实现烧砖窑规模的扩大。但是,由于在这个过程中用人不善,导致了烧砖窑蒙受了恨的损失。虽然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之下,烧砖窑经营又逐步走上了正轨。但是,与此同时,孙少安以及孙少平兄弟的去面临着接连的祸事。孙少安的妻子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而晓霞却在一次采访的过程中为了拯救他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面临着人生中的巨痛,孙少平的人生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光彩,而是有充满信心的投入到了新的生活中去。

二、《平凡的世界》人性美分析

(一)平凡的人物展现人性光辉。《平凡的世界》描述了普通社会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而在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过程中,社会普通群众的平凡生活往往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平凡的世界》正式通过对社会底层民众的任务生存状态以及命运的转变,体现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最真实的关系,体现了我国农村地区人民相互帮助、相互关怀的基本社会关系。注重展现并且歌颂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最朴实和最真切的人性之美。而在书中对孙玉厚的描写更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孙玉厚不仅仅通过自己的劳动艰难的供养自己的儿女读书,在家庭困难的事后他也没有阻止二儿子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默默无闻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其任劳任怨的性格,是对中国广大勤劳父母的真实写照。在《平凡的世界》中,金俊海作为黄原城中一个十分普通的司机,比较优越的生活也并没有能够掩盖住其人性的光辉,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帮助生活困难的孙玉厚一家的生活,他并没有富而不仁,人性光芒闪耀于起身。在孙少安婚事的筹办过程中,积极帮助孙家筹措粮款,感情表达的真实细腻。在书中,修炼的角色是一个大方热情的姑娘、性情耿直、心地善良。虽然和父母分家,也和父母出现过一些矛盾,但是仍旧能够对父母进孝道,尤其是当孙少安的烧砖窑走出低谷之后,在感受父母的真实怪坏和温暖之后,更是对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实。通过这一想象,《平凡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农村女性重情义、孝敬老人以及勤劳的优良品格。在《平凡的世界》中所描写的人物都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真实存在的最为平凡的人群,他们的生活十分平淡,没有做出过任何令世人为之侧目的丰功伟绩,只是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一些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书中看出那些闪耀着的人性光芒。书中所描写的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思想,它们不仅有高尚的品质,也有一般人的缺点。但是,无论是注重所描写的老一代农民抑或是新生代的农民,无论是富裕还是贫困,不管是聪明还是忠厚老实,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展现出了夺目的人性光辉。对普通人群平凡的人的性格力量和精神美德展现,在平凡中表现伟大,使得《平凡的世界》拥有更深的思想维度。

(二)用平凡的挫折高扬凝聚仁爱的旗帜。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诚挚和纯情的展现在普通人平凡的人生的苦难情怀而获得了的整个社会的认可,但是《平凡的世界》却并没有因为对困难生活的描写使得人性和美消失吴总,正相反《平凡的世界》通过对平凡人的苦难描写将之转化为一座充斥着光明、温暖以及人性光环的价值驿站。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赋予了其描写人物的坚毅的性格以及奋发拼搏的精神,在对平凡的人的描写中展现了人性之美,使普通人在平凡中体现出伟大。《在平凡的世界》有这样一个情节,在班长顾养民点名时,孙少平故意没有应声,当班长再一次喊孙少平的名字时,孙少平还是没有回应,其实在文中孙少平是故意对富家子弟的报复。当路遥写到本部分内容时,是从人们的实际生活状态出发的,描写出了人的本能反应,同时也展示了人的灵魂裂变。当发展到孙少平的朋友殴打顾养民,而孙少平认为顾养民一定会向老师告发时,但是顾养民并没有真正这么做。这就使得孙少平陷人了人性困境,同时孙少平也开始对自己的进行反思。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孙少平人性中的私欲在不断的减弱,人性光芒得到了不断增强。而当郝红梅偷盗事件发生后,孙少平想尽办法对郝红梅进行保护,最终使得这件事得以平息。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孙少平对自己人性的反思,使孙少平的人性不断得到提升,其灵魂也在反思中得到了升化。

(三)用平凡的爱情抒写人间真情。爱情不仅是一种自然的请与追求,而更具有一种社会性,体现了社会个体的情感方式以及对人生的感悟。爱情是一种十分强烈的情感,在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性内容。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通过对主人公爱情的描写展现了普通人群平凡的人的善良和真诚。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制造冲突是艺术家永恒的主题,同时这也构成《平凡的世界》中爱情描写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平凡的世界》中使用理性战胜了感性,使善的观念与爱的观念实现有机结合。用情感战胜理性,勇于突破世俗观念而去追求自己的真爱。在《平凡的世界中》通过田晓霞这一开朗、大胆的女性,他不顾别人的看法,摆脱了门当户对理念的束缚,而最终喜欢上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工作条件斗鱼自己的有很大差距的孙少平,田晓霞对孙少平的感情是真挚的体现了田晓霞对幸福生活的热切追求。在这一方面金秀和田晓霞又表现的十分相识,虽然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金秀最终来到了大城市,但是其始终没有被城市文明所同化,她大胆的向孙少平表达了自己的爱恋,同时可以为了孙少平放弃自己的未来,与田晓霞相比我们更是在金秀的身上看到了一种风险的精神。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爱情爱那个描写作为激烈同样也最具有挑战性的莫过于田润生的感情描写,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他资源放弃比较优厚的生活,抛弃父母和家庭,冲破一切世俗的阻碍只为了能够和“寡妇”走到一起。理性的世俗被这些纯真的人物完全超越了,他们凭借自己的高尚获得了情感上的自由。

(四)平凡的交际展示人间大爱。作者路遥本身出身于农民,其创作风格受到了亲情以及乡土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在它的作品中带有乡间的人们的心灵以及遭遇,展示农村人的人性光芒。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通过自己犀利的笔锋将农村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悲哀与家庭生活、人伦关系融合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文中孙玉厚这一角色赡养老人、帮助弟弟为儿子操碎了心,无一不体现了这一角色忠厚与善良,是对中国这形象群体的歌颂。而孙少安这一角色,尽管其有着自己的立项,但是为了家庭他又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而在外求学追求实现自己理想的孙少平,家庭也是其始终难以割舍的。在他们看来,家庭构成了它们人生最重要也是最难割舍的部分。人性的光辉不仅体现在它们对家庭的情感性,同时还表现在家族之外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以及相互关怀上。书中,李向前在自己的爱情破灭之后,仍然对润叶以及她的家人关怀备至,体现了一种宽容和关怀,人性的光辉跃然纸上。孙少安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打拼之后终于办起了烧砖窑,在雇佣工人时,他对村里人说“政策是政策,人情是人情,作为同村邻居,怎能自己锅里有肉,而心平气静地看着周围人吞糠咽菜?”。正式这种最为简单,最为朴素的乡亲意识,使孙少安心理产生一种责任感,也正是这种责任感市孙少安的人性得到升华。

孙少平篇5

关键词 苦难生活 苦难爱情 孙少安 孙少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路遥,一个逝去的文人,年轻的生命留给我们为数不多,却足以震撼人心的作品。从《人生》里的高加林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他们的形象刺激和影响着在生活中感受苦难和对人生充满迷惘的人。有多少火热的青年在《平凡的世界》中找到不平凡的自己,又有多少善良坚强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

1 苦难生活的奋斗者

路遥用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黄土地上最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静心品读,作品中弥漫着浓浓的苦难意识。平凡而伟大,艰苦而奋斗是原著至始至终的主旋律。孙氏兄弟所面临的是一种 “烂包”的生活,其实就是“苦难”。一种刻骨铭心,实实在在的苦难生活。

孙少安,一个心底善良,情操高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奋斗的农村青年。小学毕业后,由于贫穷,在第三名的成绩下回家务农,帮助父亲供养弟弟妹妹上学。贫穷、失学这些命运使他过早地领略到了挫折和不幸,也让他学会了平静地等待和默默地承受。面对打击,他不气馁、不忧伤。承包的砖厂在他手中几起几落后最终盈利滚滚,成为出色农民企业家。

虽然,孙少安的身上也有一些农民意识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但是,他身上所具有的穿越苦难的干劲和动力使得他在作品中的形象异常丰满和高大。所以说,他是苦难生活中的奋斗者。

孙少平,一个近于精神至上的奋斗者,凭着自己的人格、学识和体格,勇敢的走出双水村,大步地加入到城市的队伍。学生时代的孙少平生活异常窘迫,高中毕业回家,他不愿过单调的务农生活,带着几十元钱来到县城开始了他的揽工生活。受尽了牛马般的辛劳,几经奔波与周折,进入到黑糊糊的煤矿,成为一名矿工。别人或许对此不屑一顾,但这对孙少平来说是人生的一重大转折。虽然在那里工作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他仍然满怀激情地忘我工作。炼狱般的生活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他不但主动承受苦难,而且勇于反抗苦难和超越苦难。

孙少安,孙少平俩兄弟具有相似的性格,顽强不息。在苦难的包围中没有被苦难打倒,而是在苦难生活中奋起飞翔。不同的是哥哥是旧式的价值标准取向,安于农村,勤奋进取。而弟弟选择的是新的价值标准,追求自身的价值。总之,他们兄弟俩人都敢于面对苦难生活,不屈不饶地在苦难中奋斗!

2 苦难爱情的无奈者

路遥踩着陕北高原的山丹丹,一身黄土,一路悲歌地步入文坛。作品中,“爱情”充满了瑰丽的芬芳,更饱含泪水的咸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没有山盟海誓,没有海枯石烂,有的只是生活化了的爱情。路遥曾经说过“爱情,应该建立在现实生活坚实的基础上。否则,它就是在活生生的生活之树上盛开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所以,《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充满了悲凉的美丽,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孙少安在事业上是一个幸运者,而在爱情婚姻上,他是一个不幸者。当他和田润叶有缘无份的爱情无法转换为婚姻时,他悄悄的、迅速地迎回一个门当户对的山西媳妇――贺秀莲。婚姻受制于家庭条件在中国农村无可厚非,孙少安的伴侣注定是一个无怨无悔勤于在黄土地上耕耘的农村劳动妇女。不花一分彩礼结婚后,生活替代了爱情。苦难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感情逐渐转化成浓浓的亲情。善良的秀莲任劳任怨和丈夫相持跨过重重的困难,点燃希望的火把。如果他们能够相互扶持,紧紧依偎直至老去,是一幅多么温馨宁静的家庭图画。然而,当利润像不断线的流水一样流进孙少安的腰包,亲爱的秀莲却口吐鲜血地倒下。路遥的这一笔着实残忍。爱情的消逝,婚姻的残碎让人惨不忍睹。

生活的平凡而个性气质的不平凡,赋予了孙少平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较之孙少安与田润叶“平民式”的爱情,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则带有浓厚的现代气息。

高中同学田晓霞――高干子女,却在精神和思想上与农民家庭出生的孙少平达成契合。时过境迁之后的再次相遇,虽然身份悬殊,但在不同的生活中交流思想,互为导师,他们穿破世俗的城墙,真诚地相恋。但是,当两个人从爱恋要变成婚姻时,在封建意识浓厚的中国,路遥无法为他们安排一个完美的结局,也不忍拆散他们的爱情。那么,只有一个结局。就是将孙少平热爱着的、读者热爱着的田晓霞投到洪流里去了!古塔山后,芳蓉宛在,杜梨树下,倩影犹存。而孙少平,在伸手可及之处失去了他的爱情。这是孙少平苦难爱情的宿命,也是中国农村的宿命。

《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人生的奋斗是无时不有,无时不在。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穿越苦难的意识和意志。我们需要的是要有梦想和不放弃追求梦想的动力。路遥是在众多作家中,从苦难中走来但不忘记苦难的智者,他用真诚,朴实的感情为我们塑造了两个闪闪发光的人物,至今指引和激励着众多有志青年不屈不饶地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孙少平篇6

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平凡的世界中学生读后感心得2021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平凡的世界中学生读后感心得1总有一本书,会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百读不厌;总有一些人,虽然平凡,却有一颗勇于挖掘自身价值的心。这种人,会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就是这样的人。

《平凡的世界》主要讲了孙少平一生的坎坷经历。1975年初,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为人上进,与田晓霞建立了友情。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孙少平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煤炭工人,与成为记者的田晓霞产生了爱情。1982年孙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徒弟受了伤,田晓霞为救洪水中的孩子而失去了生命,孙少平痛不欲生,感到“天崩地裂”,陷入了极度的绝望之中。但最终他没有被这些不幸摧垮,从医院出来后,他又带着心中的梦想回到了矿山,继续他的工作。

这本小说以黄土高原双水村村民的命运为中心,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在爱情与劳动,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变革冲突中,深刻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

在我眼中,孙少平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他有平凡的出身,平凡的家庭,平凡的人生,但他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不平凡的品质。这些平凡与不平凡的组合,就成了一个令人敬佩的个体。他是一个勇于奋斗,一个有梦想的人。她能在当时旧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中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观念,这的确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在困境中勇于奋斗,保留梦想,才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我在《平凡的世界》中悟出了“不一样的平凡”,希望能给喜欢此书的人带来新的阅读体验。

平凡的世界中学生读后感心得2《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它让我感受到了不同阶级的人会有不同的命运。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上事实的残酷,这个世界很平凡,他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并不是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年代都会有着像我们这样的生活。也让我有了珍惜自己的生活的想法。

我经常会想如果我生活在与他们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地方,我会和他们有一样的心态,或者会做出和他们一样的事情吗?若是再遭遇和他们一样的事情之后,我是否还是能冷静的面对。这些事情都发生在_之后。孙少平虽然没有地位,也很贫穷,但是他书中的性格是自尊自爱的。后来他虽然高考落榜,但是他并没有气馁,没有从此一阕不振,与很多同学在一次考试失利之后就对自己学习失去信心不同。看到了他的所作所为之后,我一直在想,再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下,我为什么不能比他做得更好。更何况我遇到的困难也没有他遇到了困难大。

其他的一生坎坎坷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没有与我们一样好的父母,他也没有与我们一样好的学习环境。他只有一份自尊自爱的心,和那不言放弃的精神。可就是这小小的精神和这自尊自爱,使他有了不一样的成就,和活下去的动力。虽然他们有一个好的结局,但是他仍然乐观的坚持下去了。

一本书告诉了我很多很多道理,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一定要有一颗坚持的心。遇到任何事情我们不能轻言放弃。而是需要勇敢的去面对克服困难。要有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那一份冲劲。我们没有和他一样坎坷的生活,也没有他遇到那么多困难。但是她有着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那就是坚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遇到事情不要放弃,坦然的去面对,古人云: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不也正告诉着我们吗?

平凡的世界中学生读后感心得3《平凡的世界》主要讲述了孙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各种悲事喜事,兴衰变化。最终,以孙家发财而结束。然而这一切都应归功于——理想。

我认为本书的成功便是题目中的“平凡”。双水村,石圪节公社,原西县,乃至黄原,铜城其实仅仅是广阔世界中微小的一角,如此渺小,如此平凡。而人们却在这平凡的“世界”中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这在孙家中明显体现。

当时,孙玉厚一家穷困潦倒,每天都穿得衣衫褴褛,收入已经难以维持这个家,粮食就更不用说,严重缺乏。但孙玉厚夫妻坚决让孩子们念书,他们觉得,难道我孙家这么多年来,还不能出一个“高材生”吗?这也许就是他们的理想。正是努力坚守着理想,才后来使得孙少安、孙少平、孙兰香有所作为。试想,如果他们没念过书,孙少安该怎样计算砖厂的收入,孙少平怎可能来到大“世界”,孙兰香又如何考入大学?其实,孙少安根本不会经营砖厂,少平根本不会想离开双水村,孙兰香也不会梦想着考入大学,而只能让我们看见一派兄弟和妹妹耕种的场景。孙玉厚夫妻为通往理想大门的阶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过多久,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人们已经可以略微地走入资本主义路线。谁耕作的粮食多,谁的收入就多!因为过去家庭贫穷,少安在13岁时便与父亲挑起生活的重担。现在,既然实施了新制度,少安身体又壮实,终于通过劳动使孙家逐渐从穷困艰难中走出来。

孙家已不知做了“人下人”多少代了,现在终于有好时机去翻身崛起了!少安从小就明白了家境,便下定决心让自己,家人在众人面前撑起腰。现在看来理想并不遥远,孙少安于是开办了砖厂,事业蒸蒸日上,箍了新窑,实现一桩夙愿。

理想的大门随时都为我们打开,他对于所有人都平等。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抓住通往胜利的机会,并努力追求。理想的大门为所有人敞开,为所有抓住机会,努力奋斗的人敞开。

平凡的世界中学生读后感心得4路遥,这是个不陌生的名字。但直到今年的暑假,我才有机会拜读了他的巨作——《平凡的世界》。

书中的确描绘了一个平凡的世界。合上书,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眼前:穷苦的孙少平悄悄地啃着两个高粱馒头,苦恼的孙少安无奈地望着天空,激动的田润叶在家中坐卧不安……他们是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普通劳动者的典型。他们以劫后余生的喜悦憧憬未来,拥有最平凡、最普通的梦想。路遥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孙少平,一个比其他农民多读了几本书的普通人。他的理想,也不过是靠着踏踏实实的劳动过活,并跳出农村,寻找更好的生活。也许这些理想在现在算不了什么,但在那个年代,他的执着让人敬佩。他对劳动的理解、对苦难的毫不畏惧、为人的真诚善良是可贵的。在他看来,劳动最光荣。在寻找理想的路上,他不断成长着。从教师到小工,从小工到矿工,工作变了,他劳动的劲头没变,对工作的责任心没变。这种责任感和上进心激励着我,

教会我对每件事情都要认真到底。他的生命中,有一个重要的女人,引导着他遨游于书中的世界,增长了见识,对现实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层的理解,——她就是田晓霞。

田晓霞仿佛是一缕阳光,照亮了孙少平,也照亮了我。她思想先进,笃实好学,给每个人都带去了温暖。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只要有了乐观向上的她,孙少平的生活就是幸福的。不幸的是她为了救一个洪水中的小女孩牺牲了,孙少平生活里的阳光暗淡了。生活并不十全十美,真正可贵的是,最终孙少平走出了心中的阴霾,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渴望。

孙少安,少平的哥哥,一个也曾怀有许多梦想的人。现实的残酷、家庭的责任使他放弃了润叶,选择了一个平凡的能与他携手过农村苦日子的普通妇女。他从此扎根土地,踏踏实实地干起了砖厂,拥有了一笔财富。正当他得意的时候,因为一次失误,大火烧毁了所有,他还欠下了债务。仿佛是一场梦,把他从幸福的云端拉到生活的低谷。这对他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我以为他会被失败打倒在地,可是没过多久,他就重新站了起来,再次开工,赚来了更多的财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他凭着那份执着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虽然,书中所展现的社会背景我没有经历过,但书中人物身上展现的对生活的热爱、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都深深感染着我。还有人物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是那样的真诚和纯洁,书中的好多情节,我是流着眼泪读完的。

平凡的世界,普通的人物,却拥有爱、执着、真诚这些人类最美好的品德。《平凡的世界》让我敬佩!

平凡的世界中学生读后感心得5不少人宁愿关注明星鸡毛蒜皮的事,也不想关注一个平凡人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平凡是生活的本色,生与死、悲与欢、穷与富、世事的变迁,最终都会融入历史的长河中,在时间的冲刷下被遗忘,被伟人的光辉所掩盖。

《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就为我们叙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一个扎根于土地上的故事。这里是一群一辈子在土地上劳作的平凡人的苦难史,奋斗史。这本书没有如幻似梦般的文艺,也无离奇刺激的情节,它只是用着朴实的语言说出他们的故事。我第一遍读完后,就觉得很普通,太平凡了——出乎意料的平凡。后来我读了第二遍第三遍,读得遍数愈多愈感动。

书中给我带来最多感动的人,是孙少平。

他成长在贫苦的家庭,从小就认识到了苦难,同时,苦难也给他带来强烈的高贵的自尊。他的高中正值_时期,正常的教学秩序被大多的政治学习和劳动所代替,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小说并开始大量阅读,这给他贫乏的精神世界带来了五彩阳光,他对生活有了更深邃地理解,有了更强大的精神来源。因为家中贫困,他高中毕业后,不得不回了家。他敬爱的父亲和兄长希望他能一起务农以及面对家中烂包的年景,他是愿意的。但他从书中见到的世界深深吸引着他,他想走到更辽阔的地方,他不怕累,他不怕苦,只是想着人活一世,总应追求些什么。

于是,他——一个高中毕业,曾在村里教过书的瘦弱青年,来到了大城市黄源做揽工汉,他受到了冷眼,经历了身体和精神的苦难,但仍甘之如饴。

书中写道“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

一个人哪怕出身低贱到泥潭里,只要他劳动,他就有自己的价值,就必是让人敬仰的。

我们的少平后来去了大牙湾煤矿做了矿工,日子很苦,十几个小时在黑暗中劳动,出矿来的第一缕阳光几乎让他呛下眼泪来,这是苦难所带来的光明。

书中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刚到煤矿时,同行的人们个个抱怨,艰苦的环境、艰苦的工作,他们的行李、穿戴都比孙少平好很多很多,少平不嫉妒也不抱怨,他欣喜地看着这个光秃秃、黑乎乎的地方。

这也许是他实现价值的地方。别人,走的走、旷工的旷工,他不是,他努力地工作,在阴冷潮湿的地方挥汗如雨,于是一个月后,他得到了应有的报酬和满满的尊重,同伴的人无不羡慕他、尊重他。少平深刻地认识到这是劳动所带来的。他曾经写信给妹妹:“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别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的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了,充满各种各样的的诱惑和信息,我们会面临更多的选择和迷茫。但读完这本书,让我坚定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信念,坚持,追求。

痛苦难道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更伟大!现实生活中没有显赫的家世能怎么办?我就是凡夫俗子我该怎么办?安于现状?甘于平庸?迷失于生活中?做一个像孙少平这样追求生活意义的人,即使平凡,也要伟大的平凡!也要生命的尊严!

孙少平篇7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

我不想详细的叙述小说的内容,实际上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遥显然是想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都栩栩如生的人物我随口都能数出好多。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路遥的精湛的小说功底,极其严肃的写作态度,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作为那一段历史最好的辅助教材。

显然,我无法做小说评论,这当然是因为水平的原因。但是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曾经过的日此文来源于文秘站网,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实际上笔者本人也不曾有过真正的了解和认知。如果要有这种水平的想法恐怕必须经历过农村生活。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带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这就是《徐三关卖血记》。这些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孙少平是一个近似于的精神至上的奋斗者,不甘于生存在落后农村中,而又无力改变农村的苦难现实,他选择了逃避,努力为改善自已的生存方式而抗争,他的奋斗历程是典型的中国落后农村青年悲剧式的发展。为什么说是悲剧式?中国落后农村青年的个人奋斗、个人努力的原动力是跳出农门,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是成为城市人,改善自我生存条件。而他倾尽青春精力所得到的是城市人所摒弃的、不屑一顾的生活方式。

他的自尊无非是对这种悲剧式的自我奋斗的自我肯定,竭力保护奋斗成果的自卑;他的自信无非是对自我艰辛的补偿式的自我评价;他的自强无非是唤来城市人的同情和怜悯,可悲的是孙少平始终没有觉悟,而最终失去了奋斗目标,因为他的导师、他的精神之源、他的奋斗原欲、他的青春偶像已从形体上灭失,田晓霞启导他、激发他,甚至不惜以青春为代价鼓励他,目的是为了唤醒他的人性发展,不致于泯灭在尘土之间,能保持一种高尚追求,实现人生最大价值,而田晓霞死后,她的精神并没有激发孙少平向上努力,孙少平的人生抱负在报恩式的庸俗生活中、在救世主式的责任担负中搁浅在一个悲哀的矿工家庭中。

孙少平努力用保尔.柯察金的思想支撑自己,带给自我奋斗的勇气,但保尔的奋斗目标是改善大众的生存环境,担负的是苏联青年的神圣使命,孙少平呢?他恰恰沉落在为保尔所唾弃的为个人而生、为家族而生耻辱中,孙少平未竟的愿望是为父亲箍几孔窑洞,是典型的“衣锦还乡”的翻版。因此在奋斗意识上,孙少平依然停滞在双水村农民的自私、闭壅、虚荣之中,他与双水村农民的根本区别是他牢记了田晓霞教诲,没有去背个褡裢,抓个猪崽儿,而是努力挽救了他的城市意识、城市追求、城市形象。

中国农村青年的悲剧就在于“出身农门,不甘于农门”,不屈从于不平衡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分配,这种悲剧的实质是国家制度的悲哀。不公正性的农村政策禁锢了农村青年的发展,《平凡的世界》所揭示的主要问题也就是农村政策问题,如何探索农村政策,用一个出身于农村的孙少安的话说就是:不要管农民种什么!政府给农民的应该是资源服务,不能把农民简单视为国家的雇工,而把自已当作国家的代言人、掌柜的,可悲的是政府恰恰是怀有这种强烈的主人公意识,认为自己是老板,是吃“官饭的”,人民是“打工仔”,这种认识上的错位,制约着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制约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孙少平式的农村青年所努力追求的就是“吃官饭”,将这种“中国式”悲剧演绎得一波三折。

孙少平篇8

路遥(1949—1992)的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曾感动过千千万万的读者,我也是这其中之一。我不讳言对路遥作品的喜爱,因为我确实被深深地感动。今年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开播,也让我重读路遥的作品,并深入思考路遥创作的当下意义。我们看到的是,当下的文学创作随着网络的兴起,出版的宽松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我们不得不表示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那种深广地表现我们这个国家自从市场经济推行以来社会制度变化与人们精神价值变化的杰出作品。而路遥式的现实主义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

什么是路遥式的现实主义?

什么是路遥式的现实主义?路遥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路遥曾说我们“要自觉地清理自己的血液”。“清理”在此不是一个政治术语,而是一个美学术语。美学意义上的“清理”意味着文学要对现实与历史进行批判性的表达,具体表现为:第一,对历史与现实中的不合理处予以明确的批判;第二,对历史与现实中的积极力量予以高度的赞扬;第三,对不合理处与积极力量的矛盾性生长予以动态的展示。在这个意义上,不妨把路遥的现实主义称之为 “清理”式现实主义。它上承了鲁迅 “横站”式和胡风“置身”式这两种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核。鲁迅“横站”式现实主义突出了鲁迅对周围所谓 “无物之阵”的现实绝不妥协的态度,胡风“置身”式现实主义突出了作家要置身于现实洪流中并与之搏击的主观战斗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路遥说: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路遥“清理”式现实主义是在时代中发展的。路遥的《人生》发表于1982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那个时候,中国还只有王蒙等少数几位作家采用西方现代主义手法。但是路遥开始创作《平凡的世界》的1986年,正是“寻根文学”和“先锋小说”风头正盛的时候。文学确实需要翻新,需要陌生化。在这个意义上, “寻根文学”和“先锋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自有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具体作家来说,坚持自己最擅长的创作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路遥仍然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平凡的世界》,他是逆文学的时代潮流而上。其实,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并无高下之分,都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关键在于,作家先天的禀赋气质以及后天的修炼积累凝聚的才华在运用表现手法时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路遥“清理”式现实主义的特征

路遥“清理”式现实主义的特征之一,是作家用全部的生命激情来创作,这一点上承了五四时期“血与泪的文学”的精神。路遥把生命能量的爆发与文学创作的过程最高限度地融合。他把启动《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称之为走上了与自己搏斗的拳击台。为了写好小说的开头,他在陈家山煤矿的房子里像磨道里的驴一样不停地转圈, “从高烧似的激烈一直走到满头热汗变为冰凉”。他常常写作十几个小时,胡乱吃饭或者凑合着吃饭。路遥描述自己的创作情形: “记得近一个月里,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路遥英年早逝,有人说穷死的,有人说累死的,还有人说与这些都无关,是家族遗传病的结果。前两种说法可能不太准确,但后一种说法绝对有失公允。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融入了他自己的喜怒哀乐、物质匮乏带来的肉体折磨与这种肉体折磨催生的强大的精神追求。路遥小时候之所以愿意过继,是因为继父母能送他上学。继父母供他读完小学,无力再送他读中学,但是路遥坚持要求读书,在没有支持的情形下有一顿没一顿地读中学。这种在物质匮乏的情形下仍然孜孜要求读书的执著,塑造了路遥笔下马建强(《在困难的日子里》)、高加林(《人生》)和孙少平(《平凡的世界》)这一人物群体的最为基本的精神面貌,即对知识的强烈追求。那么,路遥这种用生命来创作的方式在当下是否值得提倡呢?当然,我们不必用苦行僧一样的生活方式来进行创作,毕竟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是路遥用生命来创作的精神在于他把文学视为一种事业,视为人生的一种精神诉求与社会担当。

路遥“清理”式现实主义的特征之二,是他擅长表现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城乡交叉地带复杂的矛盾冲突,从而展现了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这一点在《平凡的世界》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平凡的世界》故事发生于1975年至1985这十年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中国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安、孙少平和田福军为三条主线表现出的矛盾主要有三种形态。

第一,城乡之间最最尖锐的矛盾不是在于文明与时尚的有无,而是身份的差异。身份的差异表现在,城市人有城市户口、有正式工作,即那个时代流行说的“吃国家粮”和“有铁饭碗”,而乡村人只能凭天吃饭。孙少安与田润叶不能结婚的唯一原因就是田润叶是县城里的公办教师,孙少平那不安的年轻的心,以及那到外面世界闯荡的激情,最终落实在大牙湾煤矿的正式工人这一身份上。孙兰香只有以大学生的身份才可能被省委领导干部的家庭接纳。这三兄妹的故事表现了路遥对城乡矛盾的多重思索。孙少安主动拒绝田润叶的爱情,看似是孙少安的明智之举,但是透露着在城乡身份的差异面前,乡村人自我卑贱化的精神溃败。孙少平凭借卖苦力的方式成为正式工人,多少带有武侠传奇式的浪漫色彩,小说之所以让田晓霞在抗洪报道中牺牲,其潜在的目的就是不能让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因为身份的差异而造成悲剧。孙兰香通过考上大学,又凭着自身的美丽与才华,抹平了城乡身份之间的差异。这是最理想的,但也最为艰难。第二,黄原地区、原西县、石圪节公社和双水村这四级行政单位领导干部之间的冲突,以及孙少安多分猪饲料地等事情,显示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政策的层面上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表现为国家汁划经济的僵硬与农民物质生活贫困、生产积极性匮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农民非常穷,吃不上饭。生产承包责任制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生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但新的矛盾在于,土地产出的有限与社会不断发展带来的购买力的下降之间的冲突。《平凡的世界》以城乡之间的身份差异这一矛盾为横轴,以国家制度与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为纵轴,在这一纵横结构中又容纳了各种次要的矛盾,从而形成了一个既能展示社会的动态发展,又能延伸社会的横向交错的立体结构。这些矛盾冲突形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内在艺术张力,并深广地表现了1975年至1985年这个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物的精神面貌。

路遥清理式现实主义的特征之三在于,既表现了人们对物质追求的合理性,又表现出超越于自身物质条件的强大的精神追求,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吸引力。读者也许会在道德上谴责高加林对刘巧珍的抛弃,但如果从理想的追求上,也许又会十分同情他的人生挫折。他冒着暴雨采访南马河公社抗洪救灾的情况,不畏任何艰险,小说赞颂他有一种“英雄主义品格”。他对自己走后门获得工作也惴惴不安。高加林是弱者,他的人生道路被社会的力量所左右。但是他不甘于现有的生活处境,总想追求一种超越于自身条件的生活,又无法实现。这才是《人生》提出的根本问题。《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最基本的想法是改变自家烂包的光景,改变全队烂包的光景。他办砖窑厂致富后,带着全村的人致富。他从妹妹孙兰香拒绝收他钱的事件中发出深刻的感慨: “生活啊,这是为什么?贫穷让人痛苦,可有了钱还为什么让人这么痛苦?”小说结尾写他捐钱修建双水村学校,这种发财致富后投资当地教育的行为,具有现性精神,也表明他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对于孙少平这个形象,有人说太平面化。孙少平确实有理想化的色彩,但这也是植根于现实土壤中的理想化。孙少平身上最为可贵之处在于:他要在自己的劳动中过一种独立的生活,并要顽强地站在超越于自身物质条件的精神高地上。他离开孙少安的砖窑,他拒绝孙兰香为他提出的工作调动,他只是要坚持过一种独立的生活。孙少平理性对待抢走他女朋友的顾养民,顽强地拒绝了曹支书给他多加的工钱,愤怒地从胡永合的魔掌下救出小翠、并把身上仅有的100元全给她,在大牙湾煤矿的井下奋不顾身地救人。这些事情让人觉得孙少平太早熟、太单纯、太敏捷、太周密。其实他的品质有着现实生成因素。一是他也接受过周围人们无私的馈赠,比如孙少平因为家贫而长期在金波家里借宿,农村中乡亲们这种无私的提供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二是他喜欢读书,喜欢读报,比如他非常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加上年轻人特有的那股承担世界责任的理想,比如路翎《财主底儿女们》中的蒋纯祖。孙少平不同于孙少安的地方在于,他敢于追求一种未知的生活,在爱情上他也能够接受干部子弟、大学生田晓霞的感情。正如他从同学顾养民的大度中所获得的人生认识: “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孙少平篇9

[关键词] 《平凡的世界》;叙事角度;内部视角;全知叙事

路遥去世十多年了,但是他的《平凡的世界》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仍然受到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的喜爱。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他的作品贯注了昂扬的奋斗精神。使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在此,笔者也旧话重提,对《平凡的世界》的叙事角度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文学作品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叙事角度的分类也有多种。罗钢的《叙事学导论》认为,叙事角度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全知视角,内在角度,外在角度。而按照欧美等西方国家文学理论,比如布鲁克斯和沃仑的分类标准,叙事角度主要有两项: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区分;内在描写与外部观察的区分。乌斯宾斯基则认为,叙事角度表现在四个层面,即意识形态层面,表达层面,时空层面和心理层面,每个层面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外在角度或内在角度。这些分类看上去非常复杂,各有侧重,但从上述各种分类可以看出叙事角度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人称,二是视角,人称和视角共同作用形成叙事角度。简单说,叙事角度指的是小说在叙述事件和刻画人物时所采用的特定出发点。小说的叙事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全知叙事与限定叙事。前者是小说中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超脱于作品的情节之外,自身并不参与事件的进程,从一种全知全能的角度来展开叙事。这种叙事方式的好处是叙述自由,叙事过程不受限制。缺点是有时会影响到叙事的真实感。后者指叙述者与作品中的某个任务身份重合,作为作品情节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或旁观者,从人物特定的位置出发来展开叙事。这种叙事角度的优点是叙述人物进入故事之中,因而真实感非常强,缺点则是叙述自由度较小。具体到一部作品中,叙事角度则可能自始至终不发生变化,也可能中途变化,交叉采用多种叙述角度,即叙述者并不固定,会在必要时出现变化,从而通过恰当的叙述角度使作品产生特定的艺术效果。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除了他写出了中国农村的真实境况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真实地描写了农村青年的欲望与情感。当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农村题材的小说数不胜数,但其中大多是以一种外在的眼光来描写农村的,其中的农民形象无论是邪恶的,还是善良的,大都是漫画式的人物不够真实、缺乏立体感。这是因为从叙述角度来说,大部分农村题材作品包括大多数知青小说,他们多是以农村外来者的身份来想象和理解农村的,以城里人的思维来俯视农村和农民的,他们的视角是外在的,因而所表达的情感是缺乏真实感,故此很难打动读者,得到读者的认同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打动了广大读者得到他们的认同正在于他的叙述者和叙事角度,下面笔者将对《平凡的世界》的叙述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平凡的世界》是围绕生活在黄土高原上一个虚构的农村双水村里的孙家兄弟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展开的,路遥从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出发,写出了青年农民孙家兄弟的真实处境、写出了他们的真实情感与梦想。《平凡的世界》的主要叙事角度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对文本中的世界基本上是全知全能的,并享有对人物能力与道德的判断权。然而与一般小说的第三人称叙述不同的是,大多数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其叙述者是完全全知全能的,而《平凡的世界》的叙述者的能力却是受到了的一定制约。作为一部成长小说,叙述者与主人公一样对未来并不具有预知能力,世界是在过去的现在进行时中展开的。这种传统叙述的时间观有助于保持读者阅读的激情,与文中的人物一起以现在进行时的方式体验成长中的苦难与喜悦,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打动读者。文本的世界是随着主人公的成长一点点展开的,从双水村到黄原城再到铜城,主人公孙少平在按照时间顺序的叙述中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坚忍的男人。在文中叙述者在情感上是与孙少平非常贴近的,仿佛叙述者变成了孙少平自己。在文中读者经常可以感到叙述者虽然有时表现得无所不知,可以俯视众生、指点江山,但有时却仿佛变了一个角度,弯下腰来替孙少平的行为情感辩护。同时叙述者对人物的道德判断,也多与孙少平保持一致。例如,文中孙少平因为被郝红梅冷落而痛苦绝望时,作者写道,“原谅他吧!想想我们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也许都有过类似他这样的经历。”孙少平下决心离开双水村,准备到外面去闯荡世界时,文中又写道,“但是,宽容的读者不要责怪他吧!不论在任何时代,只有年轻的血液才会如此沸腾和激荡。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有过自己的少年意气,有过自己青春的梦想和冲动。不妨让他去吧,对于像他这样的青年,这行为未必就是轻举妄动!虽然同是外出闯荡世界,但孙少平不是金富,也不是他姐夫王满银!”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者与孙少平的感情是非常切近的,正是用这种仿佛孙少平内心情感的独白打动了读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平凡的世界》一书中的叙述者基本上是一个成熟的孙少平,与作者路遥的现实身份重合。如果说作者是文本世界的上帝,那么叙述者就是以上帝的代言人摩西的身份出现的,通过臧否人物的行为来传达作者的意图。

《平凡的世界》叙事角度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其叙述视角是农村内部的,写的是青年农民知识分子眼中的世界,而不像一般农村题材作品,叙述视角是处于农村之外的,是从农村之外看农村世界,因而《平凡的世界》比其他农村题材作品显得更真实,从而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平凡的世界》中叙述者、主人公、包括作者设想的读者,这三者的身份情感是一致的,都是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农村青年。《平凡的世界》这种叙述视角与叙述者的情感态度使他的作品很容易获得了读者的共鸣,特别是与小说中人物具有相同身份或相似经历的农村青年。他们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很容易被带入作品,在情感上把自己视为文中的主人公,在叙述者的指引下去经历主人公的成长、主人公的苦难、主人公的奋斗、主人公的坚忍不拔、主人公轰轰烈烈的爱情,随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同时,《平凡的世界》从一个农村内部青年农民的视角写出了他所经历的种种农村生活,农村的贫穷、落后,当年集体劳动的热火朝天与盲目,农村的家族观念、家族冲突,甚至农村小领导者的政治斗争与艺术等等。这些都使广大读者感受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村,尤其是广大农村读者感同身受。

然而《平凡的世界》在其叙事角度上也存在不足。《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叙述者大多数情况下仍是以全知全能的角度出现的,是以心理学家、政治 家、道德家的无所不知的身份出现的。这种传统的写作手法虽有其优点,但也有其在叙述中过多的受到作者自身世界观、人生观限制的缺点。在叙述中叙述者有时仿佛变成读者的精神导师,例如文中在孙少平与郝红梅“相好”时,叙述者一边替孙少平辩解,“他们这种状态也许和真正的谈恋爱还有一段距离”,又一边义正词严地说:“当然,对于这个年龄的青年来说,这种过早的男女之间的交往并不可取,它无疑将影响学习和身体。”再如作者有时一边劝导主人公面对人生的挫折,一边又游说读者理解社会的不公。例如,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批判上,《平凡的世界》也是软弱的,甚至不如《人生》。在《人生》里我们可以看到高加林对权势者的反抗,对城乡二元身份的不满,对城市人歧视的愤怒。可以说高加林有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尽管最后高加林没能摆脱这种命运,作者让高加林又回到了农村,但我们能感到主人公对命运不屈的反抗。而《平凡的世界》里无论是叙述者,还是孙少安,面对因为出身而无法实现的爱情,则只是默默地接受,而没有任何的不满和反抗。面对田润叶的爱情,孙少安的条件反射是“一切简单而又明白,这是不可能的”。孙少平拼命的揽工、打矿,只为了得到城里人一出生就拥有的城市户口,但没有批判,没有反抗,只有默认命运的艰辛。叙述者这种中学生精神导师的姿态,赢得了大量的高中生崇拜者,但也失去了一部分精神成熟者的青睐。

另外,这种全知叙事角度由于叙述者全知全能,一切都要由它来叙述出来,也容易使文章出现一些漏洞。例如,叙述者对孙少平到外面闯荡世界的心理分析,就有不符合情节逻辑的嫌疑。在文中对功名毫无兴趣的孙少平一听到可以落户黄原城边的农村就高兴地四处奔走相告,叙述者还替他考虑了一下跟曹书记的女儿结婚来获取居住城边的可能。田润叶让他去带地委行署的子女搞夏令营时,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体面的工作――就是一分钱不赚,他也愿意干个半月二十天的!”孙少平本来是位道德高尚者,但为了进公家的大门,不仅不在乎工作的苦累,“只要有个正式工作,哪怕让他下地狱他都去!”还主动找田晓霞去活动后门。在煤矿体检出现了问题后,孙少平的第一个念头是,“不能回家去――绝对不能。也不能回黄原去!既然已经出来了,就不能再北返一步。好马不吃回头草!如果他真的被煤矿辞退,他就去铜城谋生,揽工,淘粪,扫大街,都可以……”接着又想到了贿赂大夫,用一副可怜相获得了女大夫的同情。根据以上这些,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印象,孙少平这么一个道德精神高尚的人,仅仅为了成为一个城里人就可以不要道德、不要自尊,他的

孙少平篇10

其中的代表大概就是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了。而孙家,当初可是“村里出了名的穷家子”啊!上有老母,但是家住一口破窑,甚至当初连饭也没有的吃。尽管最后少安和秀莲办起了自己的砖厂,一天天的红火;少平也有了稳定的工作,但由农民出身的两兄弟依旧忘不了自己的从前,时间也抚不去过去的点点滴滴,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而书中的一切人和事都有触动人感情的地方,比如:少平受批斗时的不甘与家人的担忧;当初孙绍安承办砖厂,要进行创业的不易;少平招工时的辛苦经历和最后得知深爱自己的田晓霞为了救一位落水儿童而牺牲时的失魂落魄,反映了穷苦的农民一步步挑起家中大梁的艰辛。令我似乎也生活在他们的时代,“平凡”的时代。他们生活的场景也是历历在目,栩栩如生。

而巨作的创始者,路遥,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面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人民生活与思想感情的巨大变迁。

在种种人物之中,我最欣赏的。不,是最在意的人物之一就是孙少平。在《平凡的世界》整本书中,在哥哥少安的砖厂开始盈利的时候,他身上背负的压力也是逐渐增加,他身后的背景也在不断的改变:一开始是朴素平常的原西县,再者,就是繁华的街头,但是这次少平是以揽工者的身份出现;荒凉而又穷苦。而当他终于到了大牙湾,终于成为了一名正式工人,拿着高薪似乎终于如愿以偿时,在他的生活中却出现了一个晴天霹雳:他深爱着的晓霞却被洪水吞噬了生命!他不敢相信,亲爱的晓霞怎么可能。

普通的人受到生活接二连三的打击,怨天尤人、甚至轻生。但他连“放弃”都没有想过半点,他做的是好好的活着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