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待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20:09:00

优待范文篇1

一、凡具有本县常住户口、年满60周岁的公民,不分性别、职业、民族、宗教信仰,均属优待对象,发给《省老年人优待证》(以下简称《优待证》),持《优待证》享受本规定的优惠待遇。

二、县级各医疗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老年病门诊,并在挂号室、就诊室、收费处、药房、住院处等窗口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对老年人优先照顾;医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提供担架、推车和助步器等服务;70周岁以上老年人到医院看病,凭《优待证》免收挂号费(专家门诊挂号费减半);基层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积极创造条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三、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优待证》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文化宫(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科技馆和旅游景点以及体育健身等公共场所,一律免购门票,其他老年人享受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观看县电影院双休日日场电影。老年人上老年大学(电视大学),其学费由原单位报销,无单位的凭证半价优惠。老年人免费使用县城各收费公共厕所。

四、县长途、短途汽车站要设置“老年人优先购票”的标志。候车室及公交车上应设置一定数量的老年人专座。老年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凭《优待证》优先进站、检票、上下车。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优待证》免费乘坐县城1路、2路公交车;其他老年人乘坐县城1路、2路公交车凭《优待证》半价优惠。

五、商业、水电、燃气、电信、通讯、邮政等行业和社区服务单位,应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优惠、优先的服务和照顾,提倡为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上门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特殊生活需求。

六、司法行政部门应积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及时向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县法律援助机构优先向老年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老年人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援助机构应按照《省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对符合条件者优先给予法律援助,免收法律服务费。公证机构办理扶养、助养、赡养老年人的协议公证时,应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情况,酌情减免公证费用。

七、百岁以上老年人,由县民政部门每人每月发给不低于200元的长寿保健补助金;县卫生部门每年组织定期巡诊,为他们免费体检一次。

八、在“老年节”(农历重阳节)期间,各乡镇、部门、企业和社团要组织开展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送温暖活动,尽力帮助解决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九、《优待证》分红、绿两种卡,其中红卡发放对象为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绿卡发放对象为60周岁以上、70周岁以下的老年人。《优待证》由省老龄办统一监制,县老龄办负责制作,免费向老年人发放。

十、外地老年人来开化观光旅游、探亲访友等,持有当地政府或老龄工作机构发放的老年人优待证或身份证及其他合法身份证明,享受本县老年人同等的优惠待遇。

优待范文篇2

一、本规定所指老年人为60周岁以上的公民。身份证或《四川省老年人优待证》是确认老年人身份的有效证件。

二、老年人进入本市辖区内国有或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公园,门票实行免费;老年人进入国有或国家投资为主体的实行门票收费管理的文化官、博物馆、纪念馆、美术展览馆等处,60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门票实行半价优惠,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门票全免。

三、老年人进入本市辖区内国有或国家投资为主体已建成的实行门票收费管理的风景旅游区、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等处参观旅游,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行门票全免。

四、老年人到本市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即市、县区直属医院,乡镇卫生院)治病,应优先挂号、就诊、化验、检查、取药、缴费、住院。60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门诊挂号费应实行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门诊挂号费全免。各级医院、疗养院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老年病门诊;有条件的地方可为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开展巡回医疗服务。

五、老年人进入收费公共厕所,免收入厕费。

六、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客运售票点应设置“老年人优先购票的标志”,让老年人优先购票、检票、进站、上下车(船)。长途汽车客运站、火车站候车室应设老年人候车专座。市内公共交通汽车要设里老年人专座。老年人乘坐市内公共交通汽车,在城区内,60周岁至69周岁的实行半价优惠;70周岁以上的实行车票全免。

七、各类服务行业根据行业特点要对老年人给予优待和照顾。在营业场所优先为老年人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电话预约、分片包干、上门服务等措施,满足老年人的特殊生活需求,并免收或从优收取服务费。

八、提供养老优待,尽量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改善养老条件。贫困老年人要按规定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老年人不承担各种社会集资,农村老年人不承担“一事一议”筹劳、筹资任务;对百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发给不低于100元的长寿补贴金,资金由县区财政负担;市、县区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应组织医护人员为本辖区百岁以上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常规体检。城乡贫困家庭老年人和享受低保的老年人去世,享受丧葬、殡仪服务费用减免。

九、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减交或免交;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免费获得法律援助;公证机关办理抚养、助养、赡养老年人的协议公证时,可报据老年人经济状况按规定适当减免公证费。

十、已建、在建和即将建设的公共设施、公共场所,在拍卖、租贯、承包时,都应将老年人优待条款列入其中,确保老年人有关优待政策落到实处。

十一、各级政府要按照本规定,认真组织落实,还可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设立更多、更优惠的优待项目,切实关心照顾老年人。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在服务窗口的显著位置设置优待老年人的标志;各级老龄工作部们要做好日常工作,负责老年人优待工作的具体组织、指导、协资、检查,并负责做好本地老年人优待证的统一发放工作,要以物价部门从低核定的工本费,按自愿原则向老年人发放。

优待范文篇3

第一条为了完善军人抚恤优待制度,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浙江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军人的抚恤优待,应当遵照下列原则:

(一)国家保障与社会优待相结合;

(二)抚恤优待标准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三)抚恤补助、社会优待与抚恤优待对象自身劳动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包括低保收入)相结合,收入总和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三条市民政局主管全市抚恤优待工作,负责指导、督促和检查《条例》、《办法》和本实施办法的全面实施。县(区)民政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抚恤优待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它经济组织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各自的军人抚恤优待责任和义务,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第四条军人抚恤优待所需经费除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承担部分外,由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

军人抚恤优待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对军人抚恤优待事业提供捐助。社会捐助资金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管理、使用。

第五条对在军人抚恤优待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抚恤

第六条各县(区)人民政府依法对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以下统称三属)和残疾军人给予抚恤。

第七条三属由户籍地县(区)民政局凭批准、确认机关证明分别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持证人为一人。

持证人由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协商确定,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县(区)民政局;协商不成的,由县(区)民政局在接到批准、确认机关证明之日起3个月内,按下列顺序核发:

(一)父母(抚养人);

(二)配偶;

(三)子女,有多个子女的为其中的长者。

无前款规定对象的,由兄弟姐妹中的长者持证;无兄弟姐妹的,不予核发。

第八条三属的一次性抚恤金由发证的民政部门按《条例》规定的标准核发。

一次性抚恤金享受对象为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为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无上述对象的,不予发放。同一顺序中的对象享受的金额应当相等。

县(区)人民政府在国家规定标准的基础上对烈士遗属增发一次性抚恤金,具体办法按照省政府规定执行。

第九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三属,由其户籍地县(区)民政局核发定期抚恤金:

(一)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

(二)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虽满18周岁但因上学、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而无生活费来源的;

(三)由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虽满18周岁但因上学而无生活费来源的。

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配偶再婚的,在其继续赡养或者抚养该军人父母(抚养人)或者子女期间,县(区)民政局应当继续对其发放定期抚恤金。

未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定期抚恤金标准的,可持有关单位收入证明,向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办理申请补助,经乡镇、街道确认后上报县(区)民政局,由该县(区)民政局按年定期抚恤金标准予以补足。

第十条烈士遗属享受的定期抚恤金应当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享受的定期抚恤金应当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定期抚恤金的标准,由县(区)民政局会同财政局参照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参照基数确定,以两者之和的平均数为计算基数,具体标准,烈属:城市120%(包括孤老),农村100%;因公牺牲军人遗属:城市110%、农村90%;病故军人遗属:城市100%、农村80%。

第十一条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由其户籍地县(区)民政局按其残疾等级发给残疾抚恤金。

无工作单位或者无固定收入的残疾军人残疾抚恤金标准,由县(区)民政局会同财政局按残疾军人户籍地统计局公布的上年度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下列比例确定:

(一)一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军人,分别为100%、95%、90%;

(二)二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军人,分别为90%、85%、80%;

(三)三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军人,分别为80%、75%、70%;

(四)四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军人,分别为70%、65%、60%;

(五)五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军人,分别为60%、55%、50%;

(六)六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军人,分别为50%、45%、40%;

(七)七级因战、因公残疾军人,分别为40%、35%;

(八)八级因战、因公残疾军人,分别为35%、30%;

(九)九级因战、因公残疾军人,分别为30%、25%;

(十)十级因战、因公残疾军人,分别为25%、20%。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在职和离退休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按国家制定的标准执行。其年收入与年残疾抚恤金之和低于前款同等级残疾抚恤金标准的,可以持有关单位收入证明,向户籍地乡镇、街道办理申请补助,经乡镇、街道确认后上报县(区)民政局,由县(区)民政局按其差额予以补足。

第十二条乡镇、街道对依靠定期抚恤金、残疾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三属、残疾军人,应当给予临时补助;特殊困难的,县(区)民政局也应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三条退出现役的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实行终身供养。其中分散安置的,由其户籍地县(区)民政局按《条例》规定核发护理费;需要集中供养的,按照《条例》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因伤残需要配制或者修理假肢、代步三轮车等基本辅助器械的,由本人持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向县(区)民政局提出书面申请,经核准后,所需经费在抚恤事业费中列支。

第十五条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残疾军人旧伤复发,需要出市治疗或者安装假肢的,由本人向县(区)民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确属旧伤复发需出市治疗的证明,经县(区)民政局核准后,其交通费、住宿费、住院治疗期间的伙食费由核准地的县(区)民政局按当地机关工作人员出差的规定给予报销,所需经费在抚恤事业费中列支。

第十六条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认,其遗属享受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的抚恤待遇,由户籍地县(区)民政局核发一次性抚恤金。符合本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条件的,并享受定期抚恤金待遇。

第十七条退出现役的一至四级因战、因公残疾军人病故的,其遗属享受病故军人遗属的抚恤待遇,由户籍地县(区)民政局核发一次性抚恤金。符合本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条件的,并享受定期抚恤金待遇。

第十八条军人因战、因公致残,部队未评定残疾等级,退出现役后,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应当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没有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所在单位或者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审查评定残疾等级申请后出具书面意见,连同本人残情档案记载或原始医疗证明、书面申请和本人近期二寸免冠彩色照片等一并报送户籍所在地的县区民政局审查。经县(区)民政局审核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和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报评。

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因残情发生变化,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向户籍地县(区)民政局申请调整残疾等级的,经县(区)民政局审核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和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报评。

补评或者调整残疾等级,经医学鉴定其残情达到评残或调整残疾等级标准的,所需残情鉴定费用在县(区)民政局抚恤事业费中列支。

第三章优待

第十九条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三属乘坐境内运行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民航班机等交通工具,可以凭有效证件优先购票;其中残疾军人享受即期市场票价的半价优待。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城市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工具。

第二十条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三属持有效证件,享受下列优待:

(一)免费参观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

(二)免费借阅公共图书馆开放的图书资料;

(三)免费游览公园、名胜古迹和国有单位经营的旅游景点。

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教育、科学、文化、体育、交通、旅游等机构应当向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复员军人、三属提供优待。

第二十一条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县(区)人民政府发给优待金或者给予其他优待。

优待标准不得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优待金标准由县(区)民政局按城乡统筹的原则,以县(区)统计局公布的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统计指标为基础,结合当地城乡人口比例测算确定,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进藏义务兵(含新疆军区阿里地区)优待金标准按普通义务兵优待金标准的200%比例发放;入学前户籍在本市的在校大学生批准入伍后的优待金,按普通义务兵优待金标准的150%比例发放。

在边防、海防等艰苦地区服役的义务兵,年优待金标准按普通义务兵优待金标准的130%比例发放。

第二十二条**籍义务兵在部队立功受奖,由县(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优待。

(一)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者,奖20000元;

(二)被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者,奖10000元;

(三)荣立一等功者,奖8000元;

(四)荣立二等功者,奖3000元;

(五)荣立三等功者,奖600元;

(六)被评为“优秀士兵”者,奖200元。

第二十三条无工作单位的下列人员,由户籍地县(区)民政局按当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以下相应比例给予生活补助:

(一)红军失散人员100%(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

(二)抗战复员军人80%(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3日入伍);

(三)解放战争复员军人75%(1945年9月4日—1949年9月30日入伍);

(四)建国后复员军人70%(1949年10月1日—1954年10月31日入伍);

(五)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在服现役期间患病,档案中有记载,或持有部队医院原始医疗诊断证明书,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确认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带病回乡退伍军人,70%。

男满70周岁、女满65周岁,生活困难的退伍军人,由本人向户籍地乡镇、街道提出申请,经县(区)民政局确认后,当年可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

(六)对部分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户籍在农村或户籍在城镇无工作单位且生活困难的参战退役人员,以及不符合评残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条件的原8023部队及其他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发放生活补助,补助标准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按照属地原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并在此基础上享受残疾军人医疗补助,由各县(区)按省民政厅、省劳动保障厅和省财政厅文件(浙民优﹝2007﹞25号)执行。

第二十五条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旧伤复发,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按国家、省和本市、县工伤保险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所在工作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享受本单位因公(工)伤残职工相同的待遇;没有工作的,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认为旧伤复发的医疗费,由户籍地县(区)人民政府予以解决。

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旧伤复发以外的医疗费用,三属、解放战争复员军人、建国后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享受补助待遇的参战、参核退役人员的医疗待遇,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已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按照规定享受有关待遇;

(二)未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其住院费用,由户籍地(县)区民政局参照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给予医疗补助;

(三)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其住院费用按规定报销后的部分,由户籍地县(区)民政局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给予医疗补助。

按前款第(二)、(三)项规定给予医疗补助的具体标准为:七级至十级因战残疾军人70%;七级至十级因公残疾军人60%。烈士遗属80%;因公牺牲军人遗属70%;病故军人遗属60%。解放战争复员军人60%;建国后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和享受补助待遇的参战、参核退役人员50%。上述抚恤优待对象的门诊医疗费用按其抚恤补助标准的10%补助,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转下年度使用。所需医疗补助经费由市、县(区)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年初预拨、年终结算。

抗战复员军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医疗保障待遇按照省民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文件(浙民优〔2005〕210号)执行。

第二十六条抚恤优待对象在全市卫生系统各医疗机构就诊,凡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支付范围的门诊和住院,可享受以下优惠:门诊治疗,免收挂号费(专家门诊除外)、诊疗费、注射费、输液费,并减免检查费30%;住院治疗,床位费、护理费、检查费、手术费均减免30%。

第二十七条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享受国家、省和市有关促进残疾人就业规定的优待。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军人,其所在工作单位不得因其残疾而予以辞退或者与其解除劳动(聘用)关系。因所在企业面临破产等原因可能失业的,由原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安置;安置有困难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优先推荐上岗。

第二十八条抚恤优待对象报考国家公务员、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取。

第二十九条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三属,凭有效证件和当地民政部门的证明,享受下列住房优待:

(一)符合国家、省、市和县(区)购买经济适用房条件,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免除资格号摇号,直接进入摇房号;购买面积由其根据支付能力在推出的房源中选择。

(二)其家庭住房困难,符合申请廉租房条件的,居住在城镇的重点优抚对象,申请人不受年龄限制,配房不受年龄限制。依靠抚恤补助金生活的抚恤优待对象居住公房的,其租金由公房管理部门按照廉租房租金标准给予优待。

(三)家居农村,无力解决住房困难的,县(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抚恤优待对象实际情况帮助解决。

第三十条退出现役的因病残疾军人和五级至十级因战、因公残疾军人病故的,对其家庭增发12个月其原享受的残疾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

第三十一条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三属病故的,对其家庭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

第三十二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核人员病故的,对其家庭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生活补助费,作为丧葬补助。

第三十三条按《条例》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优待金,依法免征个人所得税。

烈士遗属、残疾军人以及抚恤优待对象中的孤老人员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经依法批准,可以减征。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行为,依照《条例》、《办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予以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抚恤优待,按照本实施办法有关现役军人抚恤优待的规定执行;因参战伤亡的民兵、民工的抚恤,因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伤亡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的抚恤,参照本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抚恤优待对象具有多重抚恤优待身份的,按就高原则享受其中一种身份的抚恤优待。

第三十七条抚恤优待对象户籍迁移的,本人应当及时申报办理抚恤优待关系转移手续。当年的抚恤金、补助金、优待金由迁出地的县(区)民政局发放,次年起由迁入地的县(区)民政局发放。

第三十八条195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与奖励工作条例(草案)》颁布以前立功的军人,在衡量其立功等级时,甲等功作为一等功;乙等功、大功作为二等功;丙等功、中功、小功、晋功作为三等功。集体获得荣誉称号或立功的,对其中的个人不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第三十九条抚恤优待证件由市民政局审核,由户籍地县(区)民政局核发。

优待范文篇4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以下简称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以下统称优抚对象)依照本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第三条本行政区域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应依照国务院《条例》、《办法》、市《条例》及本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全社会应当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

第四条有关死亡和残疾抚恤,按国务院《条例》和《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设立区拥军优属保障基金,用于奖励立功军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扶持优抚对象发展生产,解决优抚对象中的特殊困难。

第六条在乡一至六级残疾军人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由区民政局统一到区卫生局办理,在指定医院就医;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军人,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医疗待遇

第七条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但享受定抚、定补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配偶和直系亲属、在乡老复员军人以及在乡七至十级残疾军人和未进入医保的困难企业残疾军人,因病无力支付医药费的,在定点医院看病免收挂号费、注射费、换药手续费。大小便检查费、胸片、血化验、换药费、住院床位费各减免50%,并享受优先门诊等优惠。并按规定实行医疗补助和大病救助。

第八条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自愿参军,符合征兵条件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批准一人入伍。

第九条烈士子女进入区属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校的,应优先接收,免交学杂费、托杂费。

第十条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复员军人中的孤老、孤儿应按不低于定期抚恤(补助)金20%的标准增发。其在本人自愿的情况下,可由区社会福利院负责集中收养,设立光荣间。也可由户口所在地街道(镇)、村(居)委会组织有关单位、亲友、邻居、居民实行四定(定对象、定时间、定项目、定包户人)、五包(衣、食、住、行、医)的包户服务。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保障优抚对象上岗,对夫妻分居两地的现役军人家属在工种、班次、日常生活等方面予以照顾,对三班运转的现役军人妻子在哺乳期间内应调整为正常班。

第十二条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军人,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生活福利待遇。所在单位不得因其残疾将其辞退、解聘或者解除劳动关系。

第十三条认真做好部队转业、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军队转业干部和退伍军人由组织、人事、劳动和民政部门负责安置。用人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岗位培训,为他们创造条件,并保证转业、退伍军人应有的各种待遇。

第十四条应征青年入伍三个月后,由其家属携带户口和入伍通知书到民政局办理《优待安置证》,然后到户口所在街道(镇)登记,办理军属关系后,享受有关优待。

第十五条义务兵服役期间,其家庭由当地政府按照上级的要求和标准发给优待金。

第十六条实行“区别对待,奖励先进”的优待办法。义务兵在西藏、边海防、高原等艰苦地区服役的以及在服役期间获得荣誉称号或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凭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提交的证明(证书)增发当年优待金。增发办法和标准按有关文件执行。

第十七条服役士兵入伍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含合同制人员)的,退出现役后,允许复工复职,服现役期算原单位工龄。

第十八条对经部队批准的随军家属的调动、安置、落户和子女的转学、入学、入托等事项,区人事劳动、教育等部门应当给予解决。

第十九条在职未随军的现役军官、士官的配偶,享受一年一次前往部队探亲的优待,在规定的探亲假内,应按在职在岗对待,工资照发,不影响调资、评先,并按规定报销往返路费及其它费用。

第二十条依法保护各项军事设施,维护现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及时调处涉及军人及其家属的各种民事纠纷。

第二十一条建立优抚服务组织,实行联网联片服务。区政府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桃花镇、各街道办事处和双拥成员单位要成立拥军优属组织,驻区设有人武部的企事业单位要成立拥军优属服务中心。

没有设立武装部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村(居)委会应成立拥军优属服务组。

第二十二条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领导协调全区的双拥工作。组织、人事、劳动、公安、法院、财政、民政、房管、城建、市容、工商、卫生、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各街道(镇)要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发动和依靠群众,制定优惠措施,采取多种形式,为驻区军(警)和优抚对象排忧解难。

第二十三条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和拥军优属意识,定期召开军地联系会议,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加强与驻区部队的联系,经常帮助驻军解决实际困难,及时调处军民纠纷,促进军政军民团结。

第二十四条加强基层优抚组织建设,要从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保证拥军优属工作的开展,做到“工作职责、服务内容、计划安排、优待措施”四落实。

第二十五条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定期检查优抚对象的定期抚恤、定期定量补助的发放工作,做到对象准确,符合标准,发放及时,手续完备。

优待范文篇5

优待、定恤、定补工作是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全面落实党的各项优抚政策和优抚对象的各项待遇,根据市民政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20****年度全区优待、定恤、定补工作通知如下:

一、优待工作

1、20****年农村义务兵优待金的标准以全区20****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确定。20****年度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00元,优待金标准不低于4800元/年.人。

优待面和优待标准分别为:义务兵家属和老复员军人的优待面为100%,优待标准为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0%;“三属”(含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的优待面为70%至100%,优待标准不低于上年度人均纯收入的70%;在乡伤残军人的优待面不低于50%,优待标准不低于上年度人均纯收入的50%;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优待面不低于2%,优待标准为农村义务兵优待金的35%。

2、各乡镇(街道)从优待款总额中提取10%,纳入乡镇拥军优属保障资金,作为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及“解三难”专项经费,专帐专户,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3、农村义务兵优待金兑现时间:20****年8月1日前全部兑现。

4、城市义务兵优待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各有关乡镇、街道、****工业区要认真统计、核对,并于20****年4月30日前将辖区内城市义务兵名单送区民政局,坚决杜绝错报、漏报现象。优待标准按市民政局有关规定执行。

5、全日制高校在校大学生入伍后的优待。根据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征兵办《关于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征集新兵工作的通知》(皖征联字〔20〕第1号)规定,被批准入伍的在校大学生,属本省籍的,由征集地政府按照当地城镇义务兵优待政策优待;属外省籍的,由入学前户口所在地政府优待;本省籍考入外省大学并在外省入伍的,如在征集地未享受优待,则由本省入学前户口所在地政府给予优待。

二、定恤、定补工作

1、各街道、乡镇,****工业区要认真贯彻执行合民〔20〕165、2****号文件有关规定,对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的“建制”补助对象的抚恤、定补经费,在执行国家规定标准的基础上,今年分别按10%和8%递增,以确保优抚对象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要认真执行民政厅、财政厅民优字〔20****〕126号文件有关规定,保证抚恤、定补款按新标准及时、足额兑现。

3、定恤、定补对象中生活水平达不到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应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畴。

优待金、定恤、定补款是国家用来保障优抚对象基本生活的专项经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和拖欠。

优待范文篇6

为切实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省优待金社会统筹办法》等规定,现就做好我县2011年优待金统筹与兑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优待金统筹与兑现原则

义务兵家属等优抚对象的优待金,由县财政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的优待金中列支,以县为单位统一标准、统一兑现。

二、优待金兑现范围

1、服现役义务兵的家属;

2、荣立三等功以上的义务兵家属;

3、在校期间应征入伍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学生家属。

三、优待金兑现标准

依据《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规定,今年农村户口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全县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确定,每位义务兵按2502元/年的标准兑现;非农户口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我县上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30%计算,每位义务兵6663元/年的标准兑现;入伍前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的义务兵,由入伍前所在单位按其基本工资的70%发给优待金;个人荣立三等功以上的义务兵按原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入伍的,入学前是农村户口的享受农村义务兵优待金标准,非农户口的享受城镇义务兵优待金标准;2010年新征集的应届大专学历毕业生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优待金分别按入学前农村户口3003元/人·年、非农户口7996元/人·年的标准兑现;2010年新征集的应届本科学历毕业生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提高30%,优待金分别按入学前农村户口3253元/人·年、非农户口8662元/人·年的标准兑现。

四、优待金管理和发放程序

1、在县财政建立优待金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各乡(镇)于7月30日前将本年度需兑现的义务兵家属等优抚对象的姓名、住址、性别、对象类别、标准、享受金额、身份证号码、“一卡通”帐户报县民政局核定后(以财政“一卡通”表样上报),再提供给乡(镇)财政所,财政所根据民政所提供的对象信息录入微机后于8月20日前将电子文档和纸质材料上报县财政局,县民政局于8月25日前将汇总表和拨款申请报送县财政局,县财政局9月底前通过“一卡通”将资金发放到对象手中。

五、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义务兵优待金统筹与兑现工作是一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做好此项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优待金统筹与兑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优待范文篇7

一、优待对象

(一)凡具有本县常住户口、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公民,不分性别、职业、民族、宗教信仰,均属优待对象,发给《浙江省老年人优待证》(以下简称《优待证》),享受本规定的优惠待遇。

(二)县外老年人来文成观光旅游、探亲访友等,持当地政府或老龄机构发放的《优待证》、身份证或其他合法身份证明,享受本县老年人同等优惠待遇。

二、优待内容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老年病门诊,并在挂号室、收费处、就诊室、住院处、药房、化验、检查等窗口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对老年人优先照顾;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优待证》免收挂号费(专家门诊挂号费减半)。医院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提供担架、推车等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网点、站)应为患有慢性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提供上门服务。

(四)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优待证》进入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文化馆(宫)、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科技馆和旅游景点以及体育健身等公共场所一律免购门票,60周岁至69周岁老年人半价优惠。进入其他社会资金投资的旅游景点,7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半价优惠。老年人免费使用全县收费公共厕所。社区(居委会、行政村)老年活动中心(室)安装有线电视免收初装费、半价收取视听维护费。

(五)汽车客运站应设置“老年人优先购票”标志。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凭《优待证》优先检票上下车。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县城公交汽车。

(六)司法行政部门应积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向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优先向老年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老年人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援助机构应按照《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对符合条件者优先给予法律援助,免收法律服务费。公证机构在办理扶养、助养、赡养老人的协议公证时,应视老年人的经济情况,公证费全免或半免。

(七)百岁以上老年人,由民政部门每月发给不低于200元的长寿保健补助金,县卫生部门每年应组织力量为他们免费体检一次。

(八)在“老人节”(农历重阳节)、春节期间,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送温暖活动,并注意帮助解决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困难老人的基本生活。

三、《优待证》制作、发放

(九)《优待证》分红卡和绿卡两种。红卡发放对象为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绿卡发放对象为60周岁至69周岁的老年人。各级老龄办要加强对《优待证》发放工作的监督管理,发放对象应在网上或以其他形式进行公布。

(十)《优待证》由省老龄办统一监制。老年人提供1寸红底脱帽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各1张,由乡镇老龄办负责收集填写,报送县老龄办审核、上报,制作完成后由乡镇老龄办免费向老年人发放。《优待证》的制作经费由县财政承担。

(十一)《优待证》免费向老年人发放后,不再另行发放其他优待证(原相关证件同时停止使用)。持绿卡老年人年满70周岁时,应及时向原发证部门换领红卡。

四、责任

优待范文篇8

无赔款优待(NoClaimDiscount,NCD)指保险公司根据被保险人的索赔记录,对索赔少或无赔款的投保人进行一定程度的费率优惠,引导客户主动控制风险、调整保险标的风险水平的费率管理制度。无赔款优待在非寿险领域、尤其是车险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回顾近年来我国车险费率厘定机制的发展历程,无赔款优待机制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从无赔款定额返还、无赔款抵交保费,到当前多风险因子浮动组合,其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成为保险公司调节风险保费的核心工具之一。2011年,为了解决农业保险交费难的问题,四川省在农业保险领域推出无赔款优待试点政策,这也是无赔款优待机制在我国农业保险领域的较早应用。具体来说,四川省的试点政策具有以下五个要点:第一,如果参保农户在保险责任期满后无赔款发生,保险公司将对农户自交保费部分给予部分或全额返还,用于抵交该农户次年续保时的自交保费部分;第二,农户无论续保与否,若无赔款则均应返还部分或全部约定保费,保险公司要在保单到期后对无赔款的农户对应保费进行批减;第三,保险公司只对农户自交保费部分采取无赔款优待政策,对于财政补贴部分的保费,则不适用该政策;第四,返还或抵交金额是以当年度而不是续保年度的农户自交保费为基础计量的;第五,年度间在不同保险公司承保的农户也可以享受该政策。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四川省农业保险无赔款优待的政策试点得到了较多农户的认同,在激励农户交纳保险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后,其他一些省份在森林保险和养殖保险等领域也开展了无赔款优待的政策试点,积累了一些可操作的经验。2016年,财政部出台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其中第十五条明确提出经办机构可以通过“无赔款优待”等方式,对本保险期限内无赔款的投保农户,在下一保险期限内给予一定保险费减免优惠。同时还规定,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地方财政、中央财政等按照相关规定,以农业保险实际保险费和各方保险费分担比例为准,计算各方应承担的保险费金额。从中可以看出,《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所确定的无赔款优待政策与四川省的无赔款优待政策有一定的差异,其具体要点包括,一是明确以无赔款的投保农户为对象;二是明确以次年保费为基数减免优惠,保费不返还;三是明确提出同比例减免,即不仅对农户自交保费部分给予优惠,同时还对各级财政补贴给予优惠,整体下调费率因子。

二、无赔款优待在农业保险业务中应用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普通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及权属关系在年度间很少发生变化,因此可以从人、标的、风险等角度来有效计量无赔款优待相关的优惠因子及额度,然而,对于农业保险而言,由于农业风险会受到生物学特性、损失不确定性、地域性、周期性等因素的影响,其保险标的、权属关系和风险内容年度间都可能发生显著变化,这也使无赔款优待政策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更为复杂,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一)农户生产的特殊性。触发无赔款优待政策的条件是农户没有获得赔款,然而,由于农户在出险率、生产规模和种植策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影响着无赔款优待政策的触发条件,因此,简单的“一刀切”式政策可能会导致公平性问题。一是农户出险率的差异。农户的出险率指保险公司所承保的农户中发生损失的农户占全部承保农户的比率。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农户的损失在保险责任范围之内,那么,保险公司将对其进行一定赔偿,农户也将因此受益。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用农户的受益率(受益农户数/承保农户数)来衡量农户的出险情况。农户的受益率越低,则表明农户的出险率越低。在农业保险实务方面,种养林三大险种的农户受益率有显著差异。从种植业保险来看,2017年度,全国农户受益率为29.27%,其中最高的是吉林、辽宁、北京和内蒙古等地,农户受益率在70%以上,而湖南、广西、陕西和天津等地在10%以内,这样农户获得无赔款优待在省区间有显著差异。从养殖业保险来看,由于一般养殖标的有稳定的死亡率,不同死亡率意味着饲养管理水平差异,每个养殖户在保险期间内必然要发生赔款,农户受益率达到100%,这样养殖险农户基本不能获得无赔款优待。从森林保险来看,灾害发生概率小,而一旦发生则损失重大,当前平均林户受益率在0.5%左右,这样绝大多数林户均会获得优惠。因此,无赔款优待政策在实务执行过程中,需要按照险种及地区特点,据实制定来体现政策的效能。二是农户经营规模的差异。在农业保险实践经验中,一般规模性经营的新型农业主体相对普通农户而言出险率较高,这样新型规模农户获得无赔款政策支持的可能性较低或概率较小,多数获得无赔款优待的为普通农户。从农业保险规模性农户分布的数据来看,种植险承保面积在10亩以下的普通农户占承保农户总数的84%,而这些散户对应的承保面积仅占总承保面积的28%左右,由数据可知,将有72%承保面积的规模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能得到无赔款优待支持,这与无赔款优待政策的基本初衷不尽相符。三是农户种植策略的影响。在种植保险实务中,同一农户同一标的(例如早中晚稻),在不同保单内都有承保记录,同时一个农户在同一保单内也可以有多条记录(多个地块),这样同一农户同一标的存在着保单间和保单内的出险差异,影响无赔款优待政策的计量。例如,同一农户的不同保单的水稻保险,早稻出险,而中稻或晚稻不出险,是否给予无赔款优待;而同一保单中某农户其中一块地出险,其他地块未出险的,未出险地块是否给予无赔款优待。这些业务情形在实务中需要据实考虑,获得投保农户的认可。(二)风险因子的特殊性。一是农业灾害发生规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是一个“与天斗、与地斗”的过程,容易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民间也有“三年一小灾,五年一中灾,七年一大灾”的说法。与此同时,农业灾害的后果也难以准确预测,即使一些地区连年发生灾害,其范围和影响也有显著差异。一般来说,农业大灾的覆盖区域比较广泛,例如,旱灾、涝灾、风灾、病虫害等一旦发生,虽然波及农户众多,但是受灾的程度却有差异,获得赔款的额度也不一样。农业小灾的影响范围虽然有限,但是其发生却有着很强的随机性。此外,在灾害频发和资源环境条件不佳的地区,灾害几乎年年发生。这也意味着,如果实施统一的无赔款优待政策,农户在大灾之年将不能获得无赔款优待,在小灾之年只有部分农户可获得无赔款优待,而在灾害频发和资源条件差的地区,几乎很难获得无赔款优待。但是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农业保险的经营具有周期性,保险公司应做到“丰年加快积累,平年略有结余,灾年进行补偿”,从而保证长期稳定经营。因此,如何在确保保险费率充足和适度的无赔款优待之间保持平衡,是无赔款优待政策在实施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二是防灾减损行为的影响。对于从事种植业的生产者而言,农业生产通常包括播种、喷药、施肥、除草、灌溉、排水防涝、防病防虫等环节。客观上来说,如果农业基础设置越完善,农户在防灾减损方面准备得越充分,那么灾害损失就越轻。对养殖业生产者而言,如果养殖户的饲养水平越高、防疫工作准备得越充分,养殖标的的死亡率就越低。对于林业风险而言,预防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森林防火防病防虫是林业部门的基本职责。可以看出,在农业生产中,通过事前的防灾减损及模式化管理来降低农业灾害损失程度是根本,比事后的赔偿更为重要。如果无赔款优待政策的实施能够引导农户积极防灾减损,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三是风险单位设定的影响。对于种植业、养殖业和林业保险而言,风险单位的设定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会对无赔款优待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通常来说,种植业的风险单位一般为地块,地块大小以承保面积衡量。对于一次农业灾害所造成的不同地块的损失程度,我们一般用面积损失率来衡量灾害损失的范围,用标的的损失程度来衡量总体损失率。其中,面积损失率可以作为无赔款优待的参考指标。养殖业保险的风险单位一般按照养殖区域和养殖对象确定,不同养殖区域和不同养殖对象的风险均有显著差异,例如,对于短期饲养的育肥猪或肉鸡,一个保险期限结束之后,保险标的也就不存在了。然而,对于多年饲养的奶牛及能繁母猪,一旦出险,保险标的就被淘汰。此外,由于疫病防治的需要,农业部门可能会扑杀尚处于保险期限的饲养动物。对于林业而言,其风险随着地域、林种、用途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北方林业种植容易遭受火灾和病虫害,南方林业种植易遭受风灾及雪灾等,但按照林区林班来确定林业的风险单位,更符合一般财产保险的特点。对于同一林户而言,可能只有部分林班出险,多数林班不出险,此时无赔款优待的设定可进一步分区分类。(三)风险计量的特殊性。无赔款优待一般是按照保险标的数量和风险保费作为计量基础的,然而,农业保险的标的和风险发生的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据实考察。一是无赔款优待续期减免优惠额度的基数不易确定。受种植结构的调整、轮作和休耕等因素的影响,农户所投保的险种及面积的变化是常态,这也意味着同一农户在不同年度所承保的对象和保费会发生变化,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形。第一,农户的本年度与下年度的种植和养殖的对象不一致,面积或数量也会发生变化。第二,同一作物在不同年度的种植面积发生了调整,例如第一年规模较小,第二年规模较大。第三,同一地块在不同生长季种植了不同的作物,例如第一年种植的是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内的农作物,第二年种植的是另一类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内的农作物;或者第一年种植地方财政补贴范围内的农作物,第二年种植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内的农作物;或者存在着一年多季农作物,如果上季作物未出险,是否应该直接优惠下季作物等情形;或者存在着套种、间作以及多种作物在同一生长期承保等情形。二是保险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有待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区域会存在常规的调整,同一区域的农业保险业务在不同年份可能由不同的保险公司经办。然而,由于保险公司之间不能交换数据,一旦经办的保险公司发生调整,次年的经办公司将无法准确获取上年度的农户出险信息,这样农户的无赔款优待政策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此前,四川省在试点中要求保险经办机构在保险期限结束后60天内,列出获得“无赔款优待”的农户清单,报送同级财政和农业保险领导小组或协调机构确认,并抄送各相关乡镇政府,再由经办机构公示“无赔款优待”农户的续保信息。虽然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共享,但其环节多、效率低,并没有从根本上建立数据共享的机制,因此只能是权宜之计。

三、无赔款优待在农业保险业务中的应用建议

(一)各省应因地制宜出台统一政策。结合农业保险业务的经营特征和现行农业保险补贴的制度框架,我们认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应该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具体的无赔款优待政策,充分考虑险种、标的、农户等因素的差异,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是按照险种大类规定触发条件。对于种植业保险,可按照农户是否获得赔款作为优惠前提;对于养殖业保险和林业保险,可以按照农户的赔付率来设定优惠区间。二是规定无赔款优待的险种范围。凡属于目前中央财政补贴险种的,均统一纳入优惠范围,并覆盖所有的参保农户。如果农户投保多个险种,其中一种不属于补贴范围的险种出险,那么对应的险种不做优待,但其他险种可以享受优待。此外,如果农户仅投保一个险种,当年也没有出险,则在第二年度投保其他财政性补贴险种也能够享受优待。三是统一无赔款优待的基数及因子。无赔款优待的基数以第二年保费为计量基础,不考虑年度间的承保规模变化,并按各省统一制定的优待比例,同时要兼顾充分考虑农户、标的等多方面因素。(二)加强农业保险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框架下,不同经办公司都能准确、及时地获取农户的理赔数据,是无赔款优待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农业保险行业的信息平台,打通各保险公司的农业保险“信息孤岛”,无疑可助推无赔款优待政策的实施。当前,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的全国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全国农险信息平台)汇集了国内所有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保险公司的相关数据,特别是农户层面的承保、理赔和收付数据,具备了统一实现行业内无赔款数据验证的条件和基础,并进而可深入开展无赔款优待的诸多工作,例如,区分农户的承保理赔信息,统一执行相关优待政策,开展无赔款优待数据的生成、查询、应用、统计和事后校验管理,按政策规定及时为保险公司提供“农户级”的费率优惠因子,协同对各级财政补贴进行统一比例的减免和优惠,实现数据间的无缝对接等。同时,全国农险信息平台还可通过对无赔款优待因子的管理,督促保险公司按照行业标准生成数据,及时向平台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通过平台功能来推动政策落地,这也对提高农业保险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数据公信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探索区域费率因子浮动机制。目前,我国在农业保险费率的厘定方面基本上采取了“同一省份,统一费率”的做法。随着农业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从“农户级”费率优惠向“地区级”费率优惠过渡,构建符合农业风险分布特点的多层次农业保险费率机制,是我国农业保险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的基本方向。这也意味着无赔款优待政策在调节农业保险费率、深化保险区划方面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随着农户理赔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完善,我们可以用多年度平均或上年度的村级、镇级或县级赔付率等作为区域性费率调整的依据,即以现行的统一费率作为基本费率,结合县、镇、村等区域的多年度平均或上年度赔付率来确定调节因子,按照0、20%、40%、60%、80%、100%、120%、200%及以上等不同赔付率设定对应的农业保险费率浮动因子,来综合确定相应县、镇、村的级差费率,构建区域性费率浮动机制。这些数据在全国农险信息平台可以自动生成和功能推送,既好操作,又便于监管,具备了费率区划落地的条件。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多层次农业保险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针对产粮大县、贫困户及贫困县、新型农业主体的补贴政策的逐步出台,全国农险信息平台均可发挥自身的“大数据”优势,完善区域费率因子浮动机制,助力财政部门,不断提高我国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何小伟,吴学明.对调整农业保险财政支持政策目标的思考[J].中国保险,2018(2):14-17.

[2]庹国柱,朱俊生.完善我国农业保险制度需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J].保险研究,2014(2):44-53.

优待范文篇9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老年人均指户籍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60周岁以上的公民。

第三条凡户籍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老年人,凭身份证或户口簿到县老龄办办理《市老年人优待证》(以下简称老年优待证)或《省敬老优待证》(以下简称敬老优待证),凭证享受本规定的优待、优惠服务。

第四条凡户籍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75周岁以上老年人,均享有生活保健费。具体标准为(一)75周岁至7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享有360元的生活保健费(由县财政承担)。(二)80周岁至8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享有600元生活保健费(其中省财政承担20%,县财政承担80%)。(三)90周岁至99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享有1200元的生活保健费(由省财政承担)。(四)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享受2400元生活保健费(由省财政承担)。高龄老人的生活保健费由本人或家属申请,填写《省高龄老人补贴申请登记表》,并附当年二寸免冠生活近照三张,报行政村或社区居委会。行政村或社区居委会经过认真审查核实,进行评议,并在辖区内张榜公示7日,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统一上报乡镇老龄办。乡镇老龄办按报表、照片、身份证、户籍证明经过初审并统一以红头文件、电子板上报县老龄办。县老龄办负责按照省、市财政承担比例和要求报市、县财政局和市老龄办,按市、县下拨的老年人各年龄档次建立高龄老人信息数据库,并按标准将89周岁以下的高龄老人生活补贴下拨到各乡镇老龄办,由乡镇老龄办负责通过基层信用社建卡发放。各基层信用社要积极配合,不得推诿。9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保健费暂由县老龄办直接送在老年人手中,属于本县承担的老年人生活保健费由县财政列入年度预算。

第五条各乡镇要把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年增加老年事业发展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县财政按本县老年人总数每人每年4元标准预算,下拨县老龄办,由县老龄办具体协调支配。

县财政每年按总人口人均1元标准预算养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下拨县老龄办,由县老龄办统一协调支配,用于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组织、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爱心护理院等养老服务设施。

第六条民政部门对老年人应当优先支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有赡养人但无赡养能力的对象,应当优先纳入城乡救济。

第七条老年人不承担各种社会集资。农村老年人可免交乡村公益事业金,不承担村级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的出资、投劳的义务。

第八条各村民委员会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可将部分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果园、水面、荒坡等作为养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有条件的村民委员会,可在村集体收益中提取一定的资金,作为养老补助金,根据不同年龄档次确定标准予以补助。

第九条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法律援助时,司法部门应当免费给予咨询,需要诉讼的,可缓交、减交或免交诉讼费。

第十条各级医疗机构应设立老年病专科或门诊,对持有老年人优待证(离休干部荣誉证)的老年人免收挂号费,实行就诊、治疗、交费、取药、住院“五优先”原则。县老龄办每年要力争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安排免费体检一次。

第十一条各交通运输站、售票窗口优先给老年人办理售票手续。县城各公共交通车辆应对60周岁至69周岁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实行半票优惠,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件实行免费乘坐公共车。所免票款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具体票款数额由县财政局牵头会同老龄办、公交公司商定,由财政局兑付给各公交公司。县城各类商业网点,应设立老年人购物休息点,其他服务行业也要对老年人给予优惠服务和照顾。

第十二条孤寡、独居老年人和养老服务机构,如老年公寓、敬老院、养老院等需要安装有线电视和微波电视及固定电话的,凭村、社区证明以及养老服务机构的申请,经县老龄办审核后,可享受有线电视入网建设费和配置微波接收及固定电话设备费可实行半价优惠(已安装的不再享受优惠)。

第十三条老年人凭老年人优待证或敬老优待证到适合老年人锻炼身体的文化馆(社)、俱乐部、公园、体育场可免收入场费;到旅游景点可免收门票费;到影剧院观看戏剧、影视片时,影剧院要实行半价优惠;可免费使用收费公共厕所。

第十四条民政、文化、教育、体育等行政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和指导乡镇社区开展老年人文化、教育、体育等娱乐活动,帮助老年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提高健康水平。各乡镇人民政府,村、社区居委会和行政村委会应当积极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活动。

第十五条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舆论宣传媒体应当积极宣传老年人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大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尊老、敬老、养老社会氛围。

第十六条各部门特别是涉老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切实采取措施,做好老年人优待项目的落实工作,保证涉老经费的专款专用。对不落实老年人优待项目的单位和经营业主,其上级主管部门应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

优待范文篇10

男二十五周岁、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晚婚后生育或者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二、一般婚假、产假规定

正常婚假为3天,正常产假为90天;难产产假增加15天;多胎生育多一胎增加15天。

三、晚婚晚育的优待奖励

1.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行晚婚的,其婚假为30天;实行晚育的,其产假为105天,并给男方护理假15天。在产假期满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女方产假增加50天,并给男方增加护理假5天。

2.农村居民实行晚婚或者晚育的,免去夫妻双方两年本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劳务。

3.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妇女在妊娠、生育和哺乳期间的劳动保护、保健工作和生育待遇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晚婚假、晚育假,增加的产假、护理假等假期应当按照全勤对待,并不得影响提薪和晋级。

四、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的优待奖励

1.育龄夫妻系城镇居民,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下列优待与奖励:(1)自领证之月起至独生子女十六周岁止,每月给予不低于10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并在其退休(职)时给予不低于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2)安排就业、组织劳务输出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3)其独生子女优先入托、入园、入学、就医,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免费。(4)对贫困的独生子女父母,优先发放或者适量增加社会救济金和生活困难补助费。(5)女方年满49周岁,符合特别扶助条件,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2.育龄夫妻系农村居民,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下列优待与奖励:(1)自领证之月起至独生子女十六周岁止,每月给予不低于10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2)免去夫妻双方两年本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劳务。(3)申请使用宅基地,在符合规定条件下应当给予优先审批。(4)其独生子女在本省初中升高中和初中升中专、高中升职业学校时总分增加20分;对于困难家庭其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高中(中专)阶段每名学生每年补助800元(1000元),大学(大专)期间一次性补助8000元(6000元);在考录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最终成绩增加2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5)优先安排夫妻双方或者其子女在乡(镇)、村企业中就业。(6)为夫妻双方一次性办理不低于600元养老储蓄。(7)对贫困家庭,优先发放扶贫贷款,落实帮扶资金,安排扶贫项目和技术培训。(8)年满60周岁,符合奖励扶助条件,按人年均72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9)女方年满49周岁,符合特别扶助条件,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3.对符合再生育政策的农村独生子女户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日起,按每户每月不低于30元的标准发给奖励扶助金,直至60岁享受国家奖励扶助政策为止。对不愿享受每月30元奖励扶助金的,根据本人要求一次性发放不低于3000元的长效节育措施奖励扶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