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海燕十篇

时间:2023-03-28 06:56:09

高尔基海燕篇1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高尔基海燕篇2

读完《海燕戒》后,我大概明白了这首寓言诗的内容:它讲的是在动物园里长大的一只小海燕,从来没见过世面。有一天,它从园子里飞了出来,到了大海后,累得东倒西歪,突然看见了蜃楼,以为是高楼大厦,便向它飞去,最后被大海吞没了。唉!小海燕为何如此贪图荣华富贵,为何胆小怕事,为何一意孤行……其实最后受伤的却是它自己,跟高尔基写的海燕相比,这真是鲜明的对比:高尔基写的海燕是多么的勇敢坚强,其他的动物只知道躲避,而海燕敢于与猛烈的暴风雨做斗争……其实,文中的小海燕是我们人类自己,瞧,街头的叫花子又在乞求人们给他钱,那我们凭什么呢?难道是他养育了我们?是他让我们生存?什么都不是,我们不值得给他,因为他没有劳动。我们拿小一点的吧,就说擦皮鞋的吧,他们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是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的,有时我甚至很羡慕他们。

学了《海燕戒》,我明白了一个在温室里成长的人,要勇敢的克服困难,若你要是不前进,只会让社会让世界淘汰,所以,我要让我理想变为现实!

高尔基海燕篇3

关键词:郝懿行;燕子春秋;价值

一、训诂大师郝懿行

郝懿行(1757-1825)是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他将自己的堂号叫做“晒书堂”,【1】后来人称晒书堂主人。郝懿行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卒于宣宗道光五年,年六十九岁。嘉庆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二十五年,补江南司主事。郝懿行生性沉默,呐若不出口,然谈经则喋喋忘倦。所居四壁萧然,庭院蓬蒿常满,懿行处之泰然。懿行著作,有文集十二卷,笔录六卷,《证俗文》十八卷,《蜂衙小纪》、《燕子春秋》、《海错》各一卷,《宋锁语》一卷,《实训》一卷,《尔雅义疏》十八卷,《春秋说略》十二卷,《山海经笺疏》十八卷,《易说》十二卷,《郑氏礼记笺》四十九卷……等二十余种,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郝懿行从小刻苦好学,早有文名,十九岁入县学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受到提学使赵鹿泉的赞赏。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郝懿行以优秀的成绩,被推荐保送入国子监学习。这时的清朝统治者,一面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一面又提倡整理考订古典文献,转移人们反清斗争的目标。因此,在文化界,读书治学大都脱离现实,而埋头于古书古学,并逐渐形成对经书古义的考据学风,这种学风直到乾隆、嘉庆时期最为兴盛,历史上称为“乾嘉学派”。

郝懿行为人谦逊和蔼,但却不愿多与人交往。他遵循自己的信条:“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所以,他平时总是显得沉默寡言,若遇亲戚故旧来访,他陪伴座饮,有时竟无一句话,倘若谈论经学,则,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郝懿行“性嗜学”,即喜爱读书。郝家原是文人世家,藏有万卷古书。郝懿行做官后所得俸钱,也全用来买书。他一生履行这样四句话:在家,以读书为孝爱;做官,以读书为忠勤;修身,以读书为卓德;立名,以读书为奇勋。所以,平时总是手不释卷,即使出门,也不忘记怀揣一本。有一次郝懿行外出,因在路上光顾读书,忘记了看路,头竟碰到了树干上。郝懿行不仅酷爱读书,更勤于著述,每天读书写作至半夜,十年如一日,著书颇多。著有《尔雅义疏》、《春秋说略》、《易说》、《书说》、《诗说》、《郑氏礼记笺》、《诗经拾遗》、《汲冢周书辑要》、《竹书纪年校正》、《苟子补注》、《山海经笺蔬》、《宋琐语》、《晋宋书故》、《宝训》、《蜂衙小纪》、晒书堂《笔录》、《笔记》、《诗文集》等,已刊和未刊者合起来约有六十多种。郝懿行学问渊博,治学严谨,造诣最深的是经学,代表作是《尔雅义疏》。

《尔雅》是我国古代解释语辞和名物术语的一部训诂专书,成书于汉代,唐代列为经典之一。由于它的说解过于简略,很难让人掌握,每个词的具体意义,从东汉至清代,有不少注疏家为它作注。著名经学家邵晋涵撰《尔雅正义》,但是郝懿行认为邵晋涵的《尔雅正义》,虽然搜集资料较广,但是在音韵、训诂方面还有许多地方讲不通,也没有多少新的创见,因此,郝懿行对《尔雅》作进一步的疏解,不仅能明其然,更要明其所以然。郝懿行不仅“精训诂”,还擅长于音韵。郝懿行曾在乡下居住过多年,对草木虫鱼等各种动植物,作过详细的考察研究。他把这些多年的调查研究用于《尔雅》注疏,待草稿写成以后,曾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直到晚年才最后修订定稿。书成之后,王念孙特意校点了全书,并把书交给当时著名的经学家、校勘学家阮元刊刻行世。

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也是为时人所推重的一部书。《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秦汉两代陆续有所增删。内容主要是记述各地的山川、道里、部族,物产、祭祀以及原始风俗等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史地文献资料,自东汉以来有不少注家为这部书作注。郝懿行在前人的基础上,广征博引,正名辨物,刊正疏谬,进一步从音韵训诂方面作了不少补正,他的补正超过了当代吴任臣的《山海经广注》和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等书,被称为“实事求是之学”。阮元评价说:“吴氏广注,征引虽博,失之芜杂。毕沅校本,订正文字,尚多疏略。惟懿行精而不凿,博而不滥。”他在整理我国古典文化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他的著作“精博邃密,足资考证”,【2】是留给后人的宝贵文化财富。

二、具有生物学和物候学价值的《燕子春秋》

郝懿行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界的事物颇为关注。他的《燕子春秋》就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关注和对燕子的厚爱。从这篇文章里这不仅体现了他的知识素养,还道出了他娴熟的文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一类。体型小,一般在130~180毫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灰蓝黑色,古时称作玄鸟。燕子可分为雨燕、楼燕、家燕、岩燕等种类。雨燕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属鸣禽。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楼燕体形稍大,飞得高,飞行速度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为巢;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欢接近人类。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对燕子的飞迁习性,古代的诗人曾这样描述:“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郝懿行在《燕子春秋》中记录了燕子在农历二至九月间的迁徙、繁殖、育雏、营巢、飞翔、捕食等行为,具有较高的生物学和物候学价值。

书中记载燕子在农历的二月飞来,八月的社日开始迁离,至农历九月完全离去。和我们现在的公历时间一致,即公历四月上旬飞来,十月下旬离去。燕子的其他行为特征都与现在相似。

《燕子春秋》中还对燕子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四种不同的燕子。

胡燕:形体特征是“胸斑黑,声大者,胡燕也”;住区“胡燕山之”;营巢特点是“胡燕巢喜长,如人家甑上突”。

汉燕、越燕:“溽湿为巢,声多稍小者,汉燕也;紫颔,声轻小者,越燕也”;住区“汉越燕家之”。

雨燕:“一种燕紫颔,尾本亦紫,其尾未有细点,作巢不入室堂,多在马厩门庑中,其巢乃泥草所成耳。余燕不也。”

从这里看出,胡燕是金腰燕(岩燕),汉燕和越燕都是家燕。和现在的燕子分类差不多。但其雨燕和金腰燕、家燕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通过形态、叫声、分布区域、营巢习性等来区别不同的燕子,对现今的生物百科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以一年十二个月为主线,讲燕子在每个月中的各种不同行为逐一安排进去,构成燕子在一年之中的行为记录。结构简洁清晰,构思巧妙精简,语言优美流畅,用典丰富,句句铿锵有力。燕子的行为表现于时间坐标之中,使得该书在动物学价值之上又增加了物候学价值。【3】以这样的方式写燕子,在我国文学史上可算得上是唯一专著的只有郝懿行的《燕子春秋》,它对我国研究其他类鸟类活动变化具有深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总之,郝懿行把毕生精力贡献于祖国的文化事业,同时他的《燕子春秋》具有较高的生物学和物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孙铭浩.著名训诂大师郝懿行[J].春秋.2006(05)

高尔基海燕篇4

【少时初学艺】

1926年2月10日,云燕铭生于山西大同的一个小康之家。父亲罗子临原是广东南海人,因逃婚离开家乡落脚于山西大同。罗子临读过私塾,进过西学堂,受过良好教育,很快便在大同立足,并获高薪。随后罗子临认识了自己未来的丈人安永义,安永义是老一辈伶人,科班出身,先学习刀马旦,因身材高大,嗓音嘹亮,后改唱武花脸。安永义的女儿也是京剧演员,艺名新兰秋。在众人的撮合下,罗子临与新兰秋结为夫妻,先后生育了罗篪等一干儿女,罗篪为长女,字钜丁―她就是后来的云燕铭。

罗子临有文化,又积蓄了一些资本,于是和朋友合伙到北平房山县开办了一家“房山煤炭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老板。较为富裕的生活,艺术气息浓厚的家庭,使得云燕铭自小获得良好的教育。但仅过几年,罗子临在生意上受骗,以致公司破产,生活一下变得窘迫起来。此时罗子临与新兰秋已育有五个孩子,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孩子生病要靠典当家什才能买上药,就是这样,云燕铭的大弟弟还是因病夭折了。

罗子临面对家庭的重大变故,自觉无力支撑,便与新兰秋离异,带着小儿子纪权回到了广东。养育云燕铭及其他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新兰秋和安永义身上。

安永义和女儿新兰秋不得不重新收拾行头,开始闯荡江湖,主要在河北、山东等地演出。失去稳定生活的云燕铭听从外祖父的建议,六岁时开始学戏,她的戏剧人生由此开始。在山东淄博地区演出时,安永义认识了一位小花脸演员朱喜芬,他是喜连成科班出身,师从萧长华。朱喜芬三十出头,只身一人在外闯荡,安永义有意招他为婿,朱喜芬入赘成为安永义的新女婿、云燕铭的继父。安永义、新兰秋能独闯江湖,可见技艺不凡,现在再加上科班出身的朱喜芬,使云燕铭有了比较规范的学艺环境。

云燕铭一家首先在济南立足,成为济南游艺园剧场的台柱。马连良到济南演出时,朱喜芬还给他配过戏――马连良也是喜连成科班出身,算起来还是朱喜芬的师弟。此时的马连良已蜚声梨园,如日中天,马派艺术也逐渐成型。能给马连良配戏,说明云燕铭一家具有投身梨园的资本,马连良对年幼的云燕铭也颇为看好,认为是“角儿”的料。

【起步南京舞台】

为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1934年云燕铭一家在朱喜芬的带领下来到上海,在天蟾舞台“傍角”,给天蟾舞台的头牌老生李桂春配戏。李桂春正是后来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少春的父亲,此时的李少春还是15岁的少年,云燕铭就和李少春一起学艺。李家在武生戏上有专攻,为云燕铭在武戏上打下了坚实基础。老一辈艺人对艺术追求的执着精神,给云燕铭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李桂春在演出《打金砖》时崴伤了脚,但他一直坚持到演出结束,等脱下戏靴,脚脖子居然肿得和小腿肚一样粗,李桂春并不以为然。李桂春对儿子李少春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打骂责罚是常有的事,李少春后来能成为知名艺术家,与此不无关系。

此后,云燕铭一家又加入了厉家班。云燕铭加入厉家童伶班。这一年她10岁,受到严格的科班教育,在演出《三娘教子》中王春娥一角时受到好评。但随着抗战的开始,厉家班南下四川,云燕铭一家暂时失业,以打工帮佣糊口。为不荒废技艺,新兰秋将自己的青衣戏倾囊传授给女儿,又请刘玉琴专门教授靠功。云燕铭的功底越来越好,戏路也越来越宽。

朱喜芬在上海已经唱出一定的影响,南京更新舞台老板秦昆山闻名前来邀请其全家去南京唱戏。南京成为云燕铭舞台艺术正式起步的地方,这一年云燕铭还不到12岁。

云燕铭起步于南京更新舞台也属偶然。原来,朱喜芬只给她在连台本戏《西游记》中安排了个小角色,但出演比丘尼的女演员突然不辞而别,这可急坏了老板秦昆山。结果这一意外给了云燕铭机会,她主动向继父朱喜芬提出顶替角色的请求,不仅令朱喜芬,也令老板秦昆山喜出望外,当即拍板由云燕铭顶替,并给她起了个艺名“云燕尘”,这是云燕铭的第一个艺名。

多年的勤学苦练,终于在舞台上得到了检验,云燕铭一炮打响,台下一片叫好,一个未来的“角儿”冉冉升起。

从1937年岁末到次年初,云燕铭一家在南京更新舞台连续演出三个月,稳稳地站住了脚跟。恰逢著名伶人高百岁来宁,高百岁师承周信芳,戏好,思想也和师傅一样有左翼倾向,他不仅给云燕铭讲戏,还以自己的左翼倾向感染了云燕铭。高百岁邀请云燕铭一家搭班去杭州、扬州等地演出。在扬州演出时,云燕铭在高百岁带领下拜谒了史可法的衣冠冢,并结识了两位著名左翼文艺家田汉和马彦祥。

【得名师教诲】

这样,云燕铭一家一直在外闯荡了半年左右,于1938年5月回到上海。在高百岁的推荐下,朱喜芬加入了周信芳的“移风社”搭班。正值抗战初期,在上海的剧团大多数离开了上海,而一些不愿意离开的演员纷纷投入移风社,大牌艺人济济一堂,年仅12岁的云燕铭自然失去了登台机会。这对云燕铭来说当然是痛苦的,她毕竟还是个孩子,只得在家与母亲干点零碎活。不过,她还是意外地获得了两个重要收获:被人称“南冯北梅”的冯子和先生收为徒弟,又拜了周信芳为干爹。

冯子和工青衣花旦,既然拥有“南冯北梅”的名头,可见声望之高,只是他长期在南方演出,不为大多数北方观众了解。冯先生对云燕铭青眼有加,不仅为她改了艺名,将“云燕尘”改为“云燕铭”,还将平生的看家戏《天门走雪》《冯小青》《杜十娘》《红菱艳》等戏目倾囊相授。从此,“云燕铭”这个艺名伴随了她一生。

在冯子和门下,云燕铭学戏直到1939年底一家去青岛演出,动身前,云燕铭再拜冯子和为义父。冯子和先生于1941年病故。在青岛,云燕铭开始挂头牌了,从此她走南闯北,青岛、烟台、沈阳、哈尔滨、营口等,唱到哪儿红到哪儿,到1942年,她已演出过大小不同剧目达120出左右,可见她戏路宽广、功底深厚,这时她年仅16岁。

1942年初夏,云燕铭再度回到自己第一次登台的地方济南,又幸遇一位林姓票友点拨,拜在程砚秋先生门下。在那个时代,一些票友的水平不低于名家,如张伯驹就给童祥苓说过戏。

程砚秋素来不收女徒弟,这是他的规矩。当年新艳秋欲拜程砚秋为师遭拒,年轻气盛的新艳秋竟与程砚秋大唱对台戏,两人几乎反目,成为戏史上的一段逸事。程砚秋允诺收云燕铭为入门弟子,已是大大破例,为此还绕了个弯子,请自己的弟子吴富琴代师收徒,这年秋天在北平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宴,云燕铭正式归入程门。

经过几年调教,云燕铭的技艺大为精进。自她6岁学艺以来,对她艺术熏陶发生过作用的几乎都是名门大师,加上自己的刻苦勤奋,在她不到20岁时已成为当红的二路伶人。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她重返上海舞台时,基本都是给叶盛章、高盛林、叶盛长、袁世海这些头牌艺人配戏,她甚至还给老一辈艺人盖叫天配戏,这对一个不到20岁的姑娘来说是莫大荣耀。

后来云燕铭一家又回到北平,自己还成立了“成社”,并加入北平梨园公会,一段时间还接受了王瑶卿先生的指导,1950年正式磕头拜师。王瑶卿先生在梨园有“通天教主”的名号,是老一辈中最为杰出的艺人和教育家之一,这对云燕铭艺术水平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时局变化,“云派艺术”便呼之欲出了――老一辈艺人走的都是这条路。

【新时代的标杆】

1949年初,中共接管北平,北平市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于2月8日下令恢复因战事中断的剧院演出,同时展开戏曲界的思想教育和艺术制度改革。负责华北地区戏剧改革工作的是华北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彦祥――他正是云燕铭的“故交”,1938年初春云燕铭在扬州认识的马彦祥“马叔叔”,那时的云燕铭不过刚满12岁。

云燕铭参加了8月开始的北京戏曲界讲习班,她在学习笔记中写到:“新社会究竟什么样还不清楚……他们对待艺人是友好的,凭自己一技之长,挣自己的‘包银’,谁也不会反对。所以根本不存在着‘谁来伺候谁’的问题,我不怕回来把我当共产党查办!我是艺人!”云燕铭自小就接触到了一定的左翼思想,在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四处颠沛奔波,受到过一些权贵的欺凌也是难免的。她虽然一时还弄不清什么是“新社会”,但她认识田汉,认识马彦祥,在她看来,田汉、马彦祥就是共产党的化身,相比那些老艺人,云燕铭自然更容易接受中共的教育。在讲习班结束时,她被评为模范学员。

在1949年7月2日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前几天,从南方赶来开会的周信芳,向马彦祥提出借用一位小花旦南下武汉演出,马彦祥就推荐了云燕铭。、、均出席了这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

年轻的云燕铭不仅思想意识有了转变,个人感情也有了变化,这都在情理之中,毕竟到了应该成家的年龄。她很快就融入到新社会的洪流中,解散了自己建立不过两年的成社,加入了筹备中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工作团”,还与马彦祥建立了恋爱关系。

云燕铭一系列积极表现也给她带来了十分重要的收获:以戏曲研究院成员和北京梨园公会双重代表身份被选定为参加“开国大典”的代表。她在当天日记中写道:“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把我们这些‘戏子’从‘乞丐、娼妓之下’梨园序谱中解放出来;也只有共产党,才能称我们这些艺人为‘人民艺术家’,真正成为新生活的主人。”云燕铭的另一个重要收获,是在当年10月随周信芳南下演出时,与自己义父一样并列头牌。在武汉,她与周信芳连续演出了两个月,其中《打渔杀家》一出戏就演出了十几场,此前为周信芳配演肖桂英都是梅兰芳、言慧珠、李玉茹这样的名家,而云燕铭出演的肖桂英则另有一番风韵。

经过两个月的演出,云燕铭于年底返回北京,即投入到京剧实验工作团《三打祝家庄》的排练中,同时田汉又点名让她出演《江汉渔歌》中的阮春花。这两出戏在新中国戏剧史上都具有一定标志性。据薛恩厚说,《三打祝家庄》是国家剧院实行导演制度的第一出戏;《江汉渔歌》则是重点戏改剧目。

【婚姻生活多波澜】

1950年4月3日,云燕铭结婚了,她的丈夫正是戏剧改进局副局长马彦祥。他们从建立恋爱关系到结婚不过7个月,虽算不上“闪婚”,但彼此的认识和理解确乎不够长。此时的马彦祥不仅比云燕铭年长18岁,而云燕铭已是他的第四任妻子了。

马彦祥也是名门之后,他是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二公子,才华出众;他还是颗多情种子,先后有五段婚姻,前三任妻子分别是:被称为复旦才女的沉樱、著名电影演员白杨和林斐宇。

结婚当天,北京演艺界许多艺术家、名流前来祝贺,济济一堂,时为政务院总理的和邓颖超夫妇赠送了一对金笔,全国文联主席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手书贺词,婚礼上田汉还即兴赋词助兴。不过,马衡老先生对儿子并不客气,说希望这是他最后一次结婚。婚后云燕铭得知,推荐自己出演《江汉渔歌》的正是马彦祥,而田汉通过这个事情感觉到马彦祥对云燕铭的倾心,撮合了这段姻缘。

婚后几年里,云燕铭的生活是平静而紧张的,1952年8月12日参加了对中央政治局的专场演出,1953年参加了由文化部组织的国家艺术团赴朝鲜慰问演出。1955年1月,云燕铭所在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京剧实验工作团改为中国京剧院,云燕铭成为二团的领衔主演,她还参加了华沙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与叶盛长主演的《水漫金山》获得民间舞蹈表演金质奖,随后又进行了对北欧五国的访问演出。1956年又参加了对南美诸国的访问演出。

就在云燕铭南美访问演出归来,等待她的却是一场婚变。事实上,云燕铭与马彦祥的感情基础并不稳固,年龄差距大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彼此都没有很好地认识过对方。而在婚后,她又与从小颇有交往的张云溪过从甚密,张为此还受到过组织的批评。这样,云燕铭与马彦祥分居了一年多。

经过1957年的反运动,大批知识分子被打入另册,导致传统京剧的中坚观众严重流失,加上对剧目的整治,集中在北京的许多剧团和演员渐渐无戏可演。上级决定对北京演出团体和演员进行压缩和调整。于是,正处于婚变中的云燕铭带头报名去了黑龙江省哈尔滨京剧团,并办理了离婚手续。(后来,马彦祥又娶了童葆苓,童葆苓原本与号称“话剧皇帝”的石挥为夫妇,在反右运动中石挥跳海自杀。)

1958年3月下旬云燕铭抵达哈尔滨,受到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到了哈尔滨的云燕铭立刻投入到排戏、演出中,上演了许多剧目,还把在中国京剧院的台风带到了哈尔滨京剧团。云燕铭在哈尔滨如鱼得水,十分轰动。

本来,云燕铭是以“借调”方式到哈尔滨的,但黑龙江省政府以及哈尔滨市政府给予了她异常优厚的待遇,省委书记欧阳钦批示将她的待遇定为副省级,月薪770元,是当时黑龙江的顶级工资。在三年大饥馑时期,云燕铭因持有特级待遇证,生活上也没遇到什么麻烦。当时的哈尔滨市委书记任仲夷说“她跟我的待遇是一样的”。为留住云燕铭,1960年底哈尔滨市政府还腾出一套条件优越的高干房安顿云燕铭一家,云对此十分感激。

【李铁梅第一人】

云燕铭在哈尔滨京剧团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排演了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为后来样板戏《红灯记》的产生开辟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云燕铭对演绎现代戏的经验并不丰富,上世纪50年代中期,她曾经演出过一出叫《三座山》的戏,虽然舞台、唱腔设计都有一定水准,但因为歌剧不像歌剧,京剧不像京剧,被人说成“非驴非马”而终至失败。在排演《革命自有后来人》初期,也出现了这种现象,给观众的感觉是话剧中夹着京剧的唱段。尤其是云燕铭从没有过当革命者的经历,对于革命者、工人阶级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完全没有把握,塑造的人物僵硬、刻板也就在预料之中。针对这种情况,剧团暂停演出,让剧组到铁路上与工人们一道生活,寻找艺术感觉。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体验和各种材料的翻阅、体会,在导演和主创人员的悉心指导和交流中,云燕铭终于找到了扮演李铁梅的感觉,在思想上契合了人物的身份。她充分利用自己在旦角上全能型的艺术条件,根据不同场景、角色情绪的变化,将青衣、花旦、武旦、彩旦等不同表演形式糅合进角色中。云燕铭说:“《革命自有后来人》从排演到现在,经过不断的修改,因此,我的戏经常有变动。不过重排一次,就能加深对角色的理解,渐渐地我爱上了李铁梅。”云燕铭成为李铁梅第一人。

再度公演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引起了轰动,不仅多次在黑龙江省获得各种奖项,在陪同朝鲜崔庸健委员长访问时还观看了专场演出,并将剧本带回北京,请长期在东北从事地下工作的刘少奇修改。

1964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革命自有后来人》大放异彩,北京的报刊对该剧的成功进行了广泛报道和评论。、、董必武等也观看了演出,并给予了好评。剧目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京剧团体学习剧目之一,灌制了唱片,还出版了剧本的单行本全国发行。在观摩演出结束后,剧组被文化部留下继续公演,二十多场戏票三天内全部售出。

《革命自有后来人》的异军突起,风头盖过了另一部相同内容的剧目,这就是安排中国京剧院排演的《红灯记》。很显然,对这一结果非常不满,要搬开这块石头。一方面,她下令停止对《红灯记》的宣传,重新修改。另一方面,她对哈尔滨京剧团提出了苛刻要求:一、不要巡回演出;二、不要给其他剧团辅导;三、不要在北京公演;四、不要灌制唱片,已灌制的唱片只在内部发行。还提出将两剧组合并的“建议”,接着又安排两个剧组去上海向爱华沪剧团的《红灯记》取经,她还亲自赶到上海组织座谈会,提出自己的指导思想。应该说,此时还是希望两个剧组能共同搞出一台好戏的,但对哈尔滨京剧团苛刻的要求,差不多等于宣判了《革命自有后来人》的死刑。

【著名的“黑帮分子”】

黑龙江方面听从了的“指示”,准备对剧目进行再度修改,主演云燕铭却受到了突如其来的打击,这使云燕铭成为最早受到政治运动冲击的京剧演员。

1965年上半年,哈尔滨全面展开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10月,云燕铭被停职反省,先后被打倒的还有市委书记处书记郑依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牛乃文,市文化局局长章子冈等。云燕铭是黑龙江省“三名三高”之首(名作家、名导演、名演员,高工资、高稿酬、高待遇),生活方式是“资产阶级”的,家里雇佣保姆就是证据,这都是使她成为批判对象的理由。不过,“”前的批判总体说来还算温和,云燕铭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反省室里写材料,深挖自己的“腐朽生活方式”和揭露有关领导的“资产阶级思想”。

几个月后,“”爆发,思想批判迅速演变为暴力斗争。1966年8月23日云燕铭被抄家,26日她与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省文教委书记王一伦、省委常委兼哈尔滨市委书记任仲夷同台被批斗。从此,云燕铭陷入不断被游街、批斗的屈辱生活中,成了黑龙江省著名的“黑帮分子”。

1969年春天,云燕铭先后被发配到工厂、农村,经过一年的劳动改造才回到哈尔滨。此时,“哈尔滨京剧团”的牌子已被摘掉,改名为“木偶皮影艺术剧院”,云燕铭则被下放到“牛鬼蛇神学习班”劳动改造,一直到1972年初秋回到京剧团――她的主要工作是打扫剧团的厕所,次要工作是给剧团排演的“样板戏”做群众演员。剧团也照猫画虎地排过不少样板戏,但就是没有排过《红灯记》,但对于云燕铭来说,能够重新回到舞台,她已经非常知足。

粉碎“”后,京剧团受到冲击的演员们纷纷得到了,而云燕铭又落到了最后。想来,不仅因为她的名声大、影响大,还因为她不是在“”期间受到的迫害,所以也姗姗来迟。

高尔基海燕篇5

北大汇丰南燕高尔夫俱乐部是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商业模式总裁班高尔夫球爱好者发起成立的联谊组织。参加本次比赛的除北大汇丰商学院各界精英外,还邀请了深圳市工商企业界和各金融单位负责人代表,共有 80多人参加了当日的比赛。

开球仪式从一开始就为全天的活动奠定了欢快温情的基调。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一班的学姐杨宇旋活跃现场气氛,主持开球仪式,冠名单位中旭股份负责人黄天、主赞助单位启元财富总经理葛智华、俱乐部秘书长孙万营等为比赛开出彩球。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所有球员分别在A、B、C 三个球场同时展开角逐,由于是俱乐部首次联谊大赛,比赛成绩关乎个人和团体荣誉,竞争尤为激烈。尽管竞争激烈,赛场上却各处都洋溢着“场上对手,场下朋友”的气氛,体现了俱乐部奉献,友爱,健康,发展的人文精神.

晚上颁奖歌舞晚会与北大汇丰 BMP年会同时进行,北大汇丰商学院魏炜院长专程从外地赶到现场致辞,并亲自为北大汇丰南燕高尔夫俱乐部授牌。魏炜院长在致辞中,除对新的一年国家的经济政治形势进行了高屋建瓴的解读和展望,同时对南燕高尔夫俱乐部未来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希望南燕高尔夫俱乐部首先要服务好学员,在学员和学校之间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并将这个平台建设成为北大汇丰商学院的一张形象名片。北大汇丰南燕高尔夫俱乐部首任会长尹江三接着代表俱乐部致辞,他说北大汇丰南燕高尔夫俱乐部的成立,既是学院领导对广大学员高尔夫爱好者的关心和支持,也是所有俱乐部会员对宣传宏扬北大精神、展示学院形象的一种责任。他表示将按照《俱乐部章程》,组织搞好会员的教学训练和联谊活动,提高俱乐部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把北大汇丰南燕高尔夫俱乐部打造成各高校商学院中有影响力有实力的品牌俱乐部!

晚宴中大家举杯豪饮,欢乐的笑声及掌声充满整个宴会厅。晚会期间,共颁出各种奖项三十余次。

此次活动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有:

高尔基海燕篇6

一、通过比较,诱发语感

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示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赏,挖掘其隐含意义,诱发学生的语感,使其达到“领悟”。如《孔乙己》一课有两个动词很值得我们深究,前一个是“排”字,后一个是“摸”字。身材高大的孔乙己到咸亨酒店时,不愿与短衣帮合群,连又脏又臭的长衫也舍不得脱,自命清高,为了显示富有,“排”出几文铜钱。后来,被丁举人打断腿时,只好用手支着爬到酒店,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最后“摸”出铜钱。通过比较,揭示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这是科举制度对其毒害的反映。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燕子》“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一句中的“痕”字时,通过与“根”的比较,使学生体会到:一个“痕”字,把处于高远处的电线只能隐约可见的特点极准确地表达出来,与后面写“燕子”成了“小黑点”珠联璧合,产生了一种朦胧美。通过对“痕”的挖掘,使学生懂得了如何用最贴切的词语来准确地表情达意。

二、激发想象,诱发语感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言语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阅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与情感。如《春》一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这些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会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不能理解。教学中,可通过激发想象,使其在语感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通过柔软的柳枝,激发学生联想到细密的春雨;由“刚落地的娃娃”联想到生命在延续,青春在消逝,告诉学生应该赶快去拼搏,一年之计在于春。由“抚摸”联想到母爱浓厚,情意真挚。这些文字可将春雨中的人、景,在母亲轻柔的抚摸下表现得欢快舒畅。通过想象,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那种在春天里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生机的动人意境。

三、巧用直观,诱发语感

课文中有些词句比较抽象,很难被学生理解。有专家说:“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词句是有概括力的,只有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这个词句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形象感。因此,教学中可巧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理解。如教学《济南的冬天》中“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给蓝天镶着一道银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的语段,学生对济南冬天的景象还是了解不够,此时可通过放录像让学生触景生情,感受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优美意境。又如《中国石拱桥》有一段描写:“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多美的语句,可在学生心中却很难清晰地浮现出它们的样子。这时,一位教者出示了投影片,当那些千姿百态的狮子形象栩栩如生地映入学生的眼帘时,课文中文字不再只是些单调的符号,而是变成了一个个跃跃欲试的生命,抽象的句子变成了学生心中充满生趣的形象,启迪、感染了学生的心灵。

四、情感体验,诱发语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靠查字典。单靠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因此,利用课文中的某些词句进行语感训练时,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要求“一边读,一边想,想身边的人,想身边的事,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理解其义,诱发语感。如《海燕》一文有这样的语句: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着……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的深处”。

“海鸭也在着……轰隆隆的雷声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这些情景学生很少见到,此时教者可采用比照法,启发学生拿海鸥、海鸭、企鹅、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表现来比照,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确有像海鸥、海鸭、企鹅、海燕这样形形的人,从而更加认识当时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前的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形象和情感体验,感受到海燕那种无所畏惧,长空搏击的战斗乐趣,从而升华到歌颂无产阶级战士那种英勇善战精神,达到了情景交融,情理相连的境界。

五、运用朗读,诱发语感

高尔基海燕篇7

海燕朋友;

灾区的小朋友,不介意我这样叫你们吧。我听高尔基说,有一种海鸟,一种在暴风雨下拥有愤怒的力,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的海鸟,它叫海燕。我想,我希望,你们也是一直暴风雨下的海燕,一直敢于在困难面前抬起头的海燕。所以正当我们为08奥运火炬在福建内胜利传递而欢呼雀跃的兙。

地球却愤怒于内部的变动,把可恶的地真甩到了你们的家乡。地动山摇的那一瞬,你们可爱的家乡被夷为平地也许你们还在为爸爸弃你而去而伤心,也许你们还在为身受重上的妈妈担忧,也许你们还在为处于失踪状态的姐姐哀叹,也许……我知道孤独无助的你只想紧紧抓住爸爸,妈妈的手,但是事实却残酷无情。没有房屋,没有温暖的家,已不像一个家。甩开那些有泪不轻谈,想哭就尽情的哭吧。但是哭后一定要带着自信昂起头,我想该是海燕破客而出的时刻了不得灾难无情,人有情。在灾难扯开你和妈妈紧握的手那刻,千千万万个妈妈向你传敞开了温暖的坏抱。在灾难吞噬你们房屋的那刻,千千万万个帐篷魔术般的支在了你们的家园。灾难挟走了你们的家,但是万家灯火都为你亮着。灾难落在了你们的头上,却跌在了我们的心里。

我们共同为你祈祷,共同为你加油。我们希望,我们坚信,我们确定,你们的家圆里有数只高傲勇敢地海燕,他们在努力,努力着把暴风雨的可怕和恐怖摔到大海的深处,灾区的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我想轻轻抓住你的手,海燕说希望还会有。因为海燕身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你们瞧,太阳正在那闪耀着耀眼的人性光辉灿烂海燕,飞吧!

许晓锋

高尔基海燕篇8

我继续读下去,原来海燕是一种十分勇猛的海鸟,它??这个暴风雨中的勇敢者面对暴风雨从不畏惧,总是箭一般地飞翔在愤怒的大海上。看啊,海鸥在,企鹅在躲藏,海鸭在逃避,它们都享受不了战斗的快乐,只有海燕在呐喊:“让暴风雨来地更猛烈些吧!”

“让暴风雨来地更猛烈些吧!”短短的一句话,是那么充满激情,充满信心和力量!

掩卷沉思,我不禁思绪万千。

一次家庭作业时,一道蛮有趣味的题向我亮起了红灯,我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头绪来。自己钻研吧,谁知道要多少时间呢,问爸爸吧,爸爸总是叫我自己思考。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明天到同学那里去抄。到了第二天,好多同学都做出了那道题,看着那一张张获得成功的笑脸,我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成功的鲜花往往要经历一道道困难才能摘到。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1000多项发明,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你可知道,爱迪生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一次失败,微笑着面对每一次试验,他是暴风雨中的勇敢者!

高尔基海燕篇9

在苍茫的海面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浪花,一会儿,箭一般的直冲乌云,它叫喊着……。

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 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着,----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 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着,----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蠢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压了下来;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啸着,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在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看吧, 它飞舞着像一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一边大笑,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为欢乐而高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舌,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高尔基海燕篇10

因为我是船,所以我能听见大海低沉的呼唤:“来吧,搏击风雨——”我能看见星空、地底、浪尖上都有美丽的音符在轻轻飘动,仿佛是海神那飘渺的歌声,又似海军那庄严的号角。他们同大海一样,都在对我说:“来吧!孩子!勇敢拼搏——”。

因为我是船,所以我知道前面有暴风雨的狞笑、有暗礁的等待、有死亡的恐怖。但我也知道,我无法拒绝海的召唤、无法拒绝我心中的信念。我不能停止我前进的脚步,也不能改变我奋斗的方向。

无论如何,我现在是船。我的归宿是远方,我的道路是大海。我继续前进着、奋斗着。瞧!那是什么?噢,原来是从高尔基书中飞出的海燕,它扑着翅膀向我招手。我高兴地向那边驶去,近了,近了,马上就到达海燕旁边了。就这时,它嘴里发出痛苦的鸣叫,目光深邃的看了我一眼向远方飞去了。海燕的鸣叫让我明白了,暴风雨又要来临了,可能它比以往更会猛烈,可能比以往更加残酷。但那已消失在视野的海燕鼓舞着我,要向英勇的武士面对那可怕的灾难,憧憬着暴风雨后的新生活。“远行吧,你属于远方!”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口,我醒了。没有大海,没有星空,没有海燕,但它们已永远留在我心中,唯独留在现实中的是那挥之不去的暴风雨。我深信,我是船。我认为,既然是船,我便选择远航,生活中的小风浪的确无人能避免,但它也无法阻止我坚定的步伐,更无法打乱我永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