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性脑病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2:28:23

胰性脑病范文篇1

关键词:胰腺炎;胰性脑病;护理

胰性脑病(pancreaticencephalopathy,PE)是一种继发于急性胰腺炎(AP)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定向力障碍、烦躁不安、妄想、幻觉、意识不清或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抑郁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亦称酶性脑病[1],其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对胰性脑病的有效诊治和细心护理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AP并发PE患者16例,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26~55岁,平均41岁。其中暴饮暴食乙醇性胰腺炎10例,胆源性胰腺炎5例,不明诱因性胰腺炎1例。10例行开腹手术,其余6例行保守治疗。全组14例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其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2000年在杭州会议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2]。2例为轻型胰腺炎,并排除由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渗性昏迷、肝肾功能障碍及中枢原因等引起的精神神经症状,诊断为胰性脑病。

2结果

本组16例,死亡6例,其中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存活10例,治愈6例,好转4例,出院时尚有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头晕等脑部后遗症。

3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

3.1.1严密观察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变化在急性反应期患者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组织低灌注,不同程度的缺氧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不同程度的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尿量,并详细记录,要保持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量、颜色、性质,如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说明血容量不足,要及时进行液体复苏。在CVP监测的基础上调节补液量和速度,同时高度警惕ARDS的发生。ARDS是SAP最常见早期并发症,70%患者合并肺损伤。在1周内出现ARDS[3]。常规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如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频率>30次/min或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加大氧流量无效,需紧急通知医师并协助取得标本作血气分析,明确诊断后可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16例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在经过以上措施后,10例病人症状得到缓解,共有6例病人均因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加重病情而死亡。

3.1.2严密观察神经系统体征变化注意及时发现患者早期的神志与神经系统方面的阳性体征,如兴奋多语、烦躁不安,情感反应异常或定向力障碍,反应迟钝等。以上表现一旦发现,需向医师汇报,作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必要时配合脑电图检查[4]。由于并发PE的病人常有意识障碍,甚至谵妄、狂躁不合作,患者出现躁动时加强看护,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适当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1.3密切观察腹腔冲洗及引流由于SAP患者早期胰酶的自身消化及毒素吸收,及时较好地进行引流和腹腔冲洗腹腔内胰酶毒素,使血液动力学及时趋于稳定,降低早期病死率[5]。腹腔冲洗是预防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法,可提高生存率。本组14例SAP患者10例手术治疗均放置胰头、胰体胞膜下、腹腔引流管,严密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妥善固定引流管,定期挤压,防止坏死组织堵塞管腔,在腹壁窦道形成后定期在无菌操作下更换腹腔引流管,以保持引流通畅。其中6例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严格记录腹腔冲洗的出入量。3例患者病程中出现冲洗量大于引流量时,冲洗液从腹壁切口处流出。对其实施停止冲洗,低负压引流,挤压引流管,更换引流管等措施后问题得到解决。

冲洗液中加入抗生素,可改善胰腺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合成、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保护胃肠黏膜屏障[6]。其次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药液能直接作用于胰腺及胰周围,减少腹腔内感染及胰腺和周围组织感染的机会。本组6例腹腔冲洗中,选择了2例存在持续高热,腹腔严重化脓性感染患者加入敏感的抗生素冲洗腹腔,1~3天体温趋于正常。

3.2药物治疗护理治疗胰性脑病的方法包括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早期应用胰酶抑制剂生长抑素(施他宁和善宁)、纠正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使用中枢神经营养药物以及对症处理等[7]。

护士用上述药物时必须掌握各自的用法,如善宁0.3~0.6mg/d,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输液的速度,要保持速度均匀输入,注意输液的部位,防止药液外渗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同时观察胃肠减压及病人腹部情况[8]。应用醒脑静、胞二磷胆碱等胆碱药物时,需经常观察患者的表情,肢体运动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意识和精神状况[9]。

有学者认为,神经系统疾病中迟发性PE的症状类似于维生素B1缺乏而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病人长期禁食,忽视维生素B1的补充。因此,对重症病人应每天预防性给予肌肉或静脉补充维生素B150~100mg,已发生迟发性PE者应每天给予维生素B1300~500mg[10]。

3.3注意营养支持AP系一种分解代谢疾病,患者患病期间,机体处于高代谢和高营养需求状态。因此,营养支持是胰腺炎患者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维护细胞代谢、改善与修复组织、器官的功能,调整生理机能以促进病人的康复[11]。待病情进一步稳定,胰腺局部病灶无继续坏死,腹腔内无感染病灶,炎症渗出物已稳定局限或有明显吸收,胃肠功能恢复,即给予鼻空肠置管,置管使用聚氨酯材料的螺旋形鼻肠管,要避免发生管腔阻塞并确保正常使用。每次暂停输注时用25~50ml温冷开水冲洗管道。用温控器焐于管周,使鼻饲液温度控制在36℃~41℃间。做好导管固定,在鼻侧和同侧脸颊处双固定,用别针固定在衣服上,防止导管扭曲﹑滑脱。滴注完毕关上锁扣,用纱布包裹后放入患者服上衣口袋内。肠内营养管要放至屈氏韧带以下,经空肠给予要素饮食可避免头、胃、肠三相的胰腺分泌,使胰腺保持静止修复状态[12]。

应用输注泵对鼻饲液进行滴数的调节,控制滴速约50~100ml/h。速度太快易出现不耐受症状,如腹胀、腹泻、恶心及呕吐。肠内营养第1~2天为启动期,给予生理盐水500ml,患者能够耐受以后,再遵循量由少到多,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缓到快的原则,逐渐达到患者所需的量及浓度要求。营养液当日配当日用,注意无菌操作。做好营养评估,定时监测血尿糖,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大便量和次数,留尿测氮平衡以评价肠内营养效果[13]。争取每周测量体重。

3.4加强基础护理患者长期禁食并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应用时,容易造成口腔溃疡和霉菌感染,因此口腔护理非常重要。护士要善于观察口腔黏膜变化,疑有真菌感染时即用4%碳酸氢钠溶液棉球进行擦拭,鼻腔用盐水棉签轻轻擦拭2次/d。口腔护理液可根据口腔的pH值选择,pH值<7时选用20%碳酸氢钠;pH值>7时选用2%~5%硼酸溶液;pH值为7时选用1%~3%的过氧化氢[14]。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注意痰液引流,及时给予化痰药物,雾化吸入2~3次/d,示范指导有效深呼吸及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肺不张与坠积性肺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面平整,保护骨隆突出处皮肤,做好1次/2h翻身护理,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防止出现褥疮;对昏迷患者要帮助被动活动其四肢,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3.5管道护理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往往需留置许多导管,包括胆道与空肠造瘘管、冲洗管及吸引引流管等,可多达10根左右;还有部分患者行经切口开放引流,伤口与周围皮肤以及引流管的护理异常繁杂[15]。护士应掌握各种管道的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分别贴标签,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堵塞,应定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及有无沉淀,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动态监测血尿淀粉酶及引流液淀粉酶,引流口周围皮肤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16]。

3.6疼痛的护理几乎每个病人都有疼痛,发病初期,可取半卧位,身体前倾减轻疼痛。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胰腺的负担。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并向全腹弥漫,此时一般的止痛药物难以奏效,可使用哌替啶,不用吗啡,因后者会引起奥迪括约肌痉挛,加重疼痛[17]。遵医嘱及时应用解痉止痛药,以防掩盖胰腺缺血、坏死的症状[18]。

3.7心理护理急性病人的心理特征是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最及时的抢救,转危为安[19]。16例病人均因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疼痛剧烈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现象,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提倡根据其临床分型进行”个体化护理”[20]。对于治疗失去信心,表现为悲伤抑郁、沉默寡言、黯然泪下、不听劝告、不遵医嘱,甚至有自杀倾向者应给予更多关爱和抚慰、诱导其发泄不满,鼓励家人陪伴于身旁,满足其要求,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于烦躁不安、无理取闹者护士应通过交流,尽量诱导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和想法,纠正其感知错误。狂躁型患者通常不能很好配合治疗和护理,在应用药物的同时,加用约束带制约其手脚,以免身体损伤或各种导管脱落。并发PE者,特别是迟发型PE患者,治疗周期长,费用增加,病人及家属情绪波动大,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为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与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讨论

因胰性脑病的发生机制不明确,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护理的重点在于加强监护,做好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以及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详细收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治疗过程情况,分析存在和潜在的相关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和及早处理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惠芳,王惠民,周新民,等.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21例临床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57.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11):699-700.

3张玉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1):130-132.

4邓蓓,陈惠蓉,王世萍.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202.

5仲月霞.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腹腔灌注的护理.现代护理,2003,9(6):475-478.

6谷俊朝,王宇.抗生素腹腔灌注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效果的观察.中国危重病医学,2000,7(2):410-412.

7殷保兵,蔡端.异性脑病的诊治研究.肝胆胰外科杂志,2003,15(3):205-207.

8金京星,李善福,许敬锦.胰性恼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58.

9孙江彦.一例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患者的救治与护理.上海护理,2006,6(2):65.

10陈隆典,张晓琦.胰性脑病和韦尼脑病.中华内科杂志,2002,41(4):94.

11黎介寿.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过去与未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82.

12秦环龙,朴擎天.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7(3):140-142.

13王兴鹏.重症胰腺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能性及其理论基础.胰腺病学,2002,2(3):171-173.

14高明熔,成守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调查及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7,18(22):1698-1699.

15邓洁.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及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1.

16赵芙兰.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379-1380.

17刘月芬,姜丽娜.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2004,18(8):1367.

18吕余珠.3例胰性脑病与韦尼克脑病的观察与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8):947.

胰性脑病范文篇2

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26~55岁,平均41岁。其中暴饮暴食乙醇性胰腺炎10例,胆源性胰腺炎5例,不明诱因性胰腺炎1例。10例行开腹手术,其余6例行保守治疗。全组14例为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其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2000年在杭州会议制定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2]。2例为轻型胰腺炎,并排除由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渗性昏迷、肝肾功能障碍及中枢原因等引起的精神神经症状,诊断为胰性脑病。

2结果

本组16例,死亡6例,其中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存活10例,治愈6例,好转4例,出院时尚有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头晕等脑部后遗症。

3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

3.1.1严密观察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变化在急性反应期患者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组织低灌注,不同程度的缺氧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不同程度的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尿量,并详细记录,要保持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量、颜色、性质,如尿量每小时少于30ml,说明血容量不足,要及时进行液体复苏。在CVP监测的基础上调节补液量和速度,同时高度警惕ARDS的发生。ARDS是SAP最常见早期并发症,70%患者合并肺损伤。在1周内出现ARDS[3]。常规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如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频率>30次/min或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至90%以下,加大氧流量无效,需紧急通知医师并协助取得标本作血气分析,明确诊断后可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16例病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在经过以上措施后,10例病人症状得到缓解,共有6例病人均因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加重病情而死亡。

3.1.2严密观察神经系统体征变化注意及时发现患者早期的神志与神经系统方面的阳性体征,如兴奋多语、烦躁不安,情感反应异常或定向力障碍,反应迟钝等。以上表现一旦发现,需向医师汇报,作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必要时配合脑电图检查[4]。由于并发PE的病人常有意识障碍,甚至谵妄、狂躁不合作,患者出现躁动时加强看护,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适当约束,防止发生意外。

3.1.3密切观察腹腔冲洗及引流由于SAP患者早期胰酶的自身消化及毒素吸收,及时较好地进行引流和腹腔冲洗腹腔内胰酶毒素,使血液动力学及时趋于稳定,降低早期病死率[5]。腹腔冲洗是预防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法,可提高生存率。本组14例SAP患者10例手术治疗均放置胰头、胰体胞膜下、腹腔引流管,严密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妥善固定引流管,定期挤压,防止坏死组织堵塞管腔,在腹壁窦道形成后定期在无菌操作下更换腹腔引流管,以保持引流通畅。其中6例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严格记录腹腔冲洗的出入量。3例患者病程中出现冲洗量大于引流量时,冲洗液从腹壁切口处流出。对其实施停止冲洗,低负压引流,挤压引流管,更换引流管等措施后问题得到解决。

冲洗液中加入抗生素,可改善胰腺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合成、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保护胃肠黏膜屏障[6]。其次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药液能直接作用于胰腺及胰周围,减少腹腔内感染及胰腺和周围组织感染的机会。本组6例腹腔冲洗中,选择了2例存在持续高热,腹腔严重化脓性感染患者加入敏感的抗生素冲洗腹腔,1~3天体温趋于正常。

3.2药物治疗护理治疗胰性脑病的方法包括对原发病的治疗,如早期应用胰酶抑制剂生长抑素(施他宁和善宁)、纠正休克和水电解质紊乱,使用中枢神经营养药物以及对症处理等[7]。

护士用上述药物时必须掌握各自的用法,如善宁0.3~0.6mg/d,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输液的速度,要保持速度均匀输入,注意输液的部位,防止药液外渗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同时观察胃肠减压及病人腹部情况[8]。应用醒脑静、胞二磷胆碱等胆碱药物时,需经常观察患者的表情,肢体运动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意识和精神状况[9]。

有学者认为,神经系统疾病中迟发性PE的症状类似于维生素B1缺乏而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病人长期禁食,忽视维生素B1的补充。因此,对重症病人应每天预防性给予肌肉或静脉补充维生素B150~100mg,已发生迟发性PE者应每天给予维生素B1300~500mg[10]。

3.3注意营养支持AP系一种分解代谢疾病,患者患病期间,机体处于高代谢和高营养需求状态。因此,营养支持是胰腺炎患者综合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维护细胞代谢、改善与修复组织、器官的功能,调整生理机能以促进病人的康复[11]。待病情进一步稳定,胰腺局部病灶无继续坏死,腹腔内无感染病灶,炎症渗出物已稳定局限或有明显吸收,胃肠功能恢复,即给予鼻空肠置管,置管使用聚氨酯材料的螺旋形鼻肠管,要避免发生管腔阻塞并确保正常使用。每次暂停输注时用25~50ml温冷开水冲洗管道。用温控器焐于管周,使鼻饲液温度控制在36℃~41℃间。做好导管固定,在鼻侧和同侧脸颊处双固定,用别针固定在衣服上,防止导管扭曲﹑滑脱。滴注完毕关上锁扣,用纱布包裹后放入患者服上衣口袋内。肠内营养管要放至屈氏韧带以下,经空肠给予要素饮食可避免头、胃、肠三相的胰腺分泌,使胰腺保持静止修复状态[12]。

应用输注泵对鼻饲液进行滴数的调节,控制滴速约50~100ml/h。速度太快易出现不耐受症状,如腹胀、腹泻、恶心及呕吐。肠内营养第1~2天为启动期,给予生理盐水500ml,患者能够耐受以后,再遵循量由少到多,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缓到快的原则,逐渐达到患者所需的量及浓度要求。营养液当日配当日用,注意无菌操作。做好营养评估,定时监测血尿糖,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大便量和次数,留尿测氮平衡以评价肠内营养效果[13]。争取每周测量体重。

3.4加强基础护理患者长期禁食并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应用时,容易造成口腔溃疡和霉菌感染,因此口腔护理非常重要。护士要善于观察口腔黏膜变化,疑有真菌感染时即用4%碳酸氢钠溶液棉球进行擦拭,鼻腔用盐水棉签轻轻擦拭2次/d。口腔护理液可根据口腔的pH值选择,pH值<7时选用20%碳酸氢钠;pH值>7时选用2%~5%硼酸溶液;pH值为7时选用1%~3%的过氧化氢[14]。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注意痰液引流,及时给予化痰药物,雾化吸入2~3次/d,示范指导有效深呼吸及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肺不张与坠积性肺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面平整,保护骨隆突出处皮肤,做好1次/2h翻身护理,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防止出现褥疮;对昏迷患者要帮助被动活动其四肢,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3.5管道护理重症胰腺炎患者术后往往需留置许多导管,包括胆道与空肠造瘘管、冲洗管及吸引引流管等,可多达10根左右;还有部分患者行经切口开放引流,伤口与周围皮肤以及引流管的护理异常繁杂[15]。护士应掌握各种管道的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分别贴标签,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堵塞,应定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及有无沉淀,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动态监测血尿淀粉酶及引流液淀粉酶,引流口周围皮肤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16]。

3.6疼痛的护理几乎每个病人都有疼痛,发病初期,可取半卧位,身体前倾减轻疼痛。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胰腺的负担。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并向全腹弥漫,此时一般的止痛药物难以奏效,可使用哌替啶,不用吗啡,因后者会引起奥迪括约肌痉挛,加重疼痛[17]。遵医嘱及时应用解痉止痛药,以防掩盖胰腺缺血、坏死的症状[18]。

3.7心理护理急性病人的心理特征是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最及时的抢救,转危为安[19]。16例病人均因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疼痛剧烈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现象,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提倡根据其临床分型进行”个体化护理”[20]。对于治疗失去信心,表现为悲伤抑郁、沉默寡言、黯然泪下、不听劝告、不遵医嘱,甚至有自杀倾向者应给予更多关爱和抚慰、诱导其发泄不满,鼓励家人陪伴于身旁,满足其要求,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对于烦躁不安、无理取闹者护士应通过交流,尽量诱导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和想法,纠正其感知错误。狂躁型患者通常不能很好配合治疗和护理,在应用药物的同时,加用约束带制约其手脚,以免身体损伤或各种导管脱落。并发PE者,特别是迟发型PE患者,治疗周期长,费用增加,病人及家属情绪波动大,护士应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为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与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讨论

因胰性脑病的发生机制不明确,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护理的重点在于加强监护,做好营养支持,防治并发症以及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详细收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治疗过程情况,分析存在和潜在的相关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和及早处理并发症,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惠芳,王惠民,周新民,等.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21例临床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57.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11):699-700.

3张玉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江西医学院学报,2004,44(1):130-132.

4邓蓓,陈惠蓉,王世萍.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202.

5仲月霞.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腹腔灌注的护理.现代护理,2003,9(6):475-478.

6谷俊朝,王宇.抗生素腹腔灌注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效果的观察.中国危重病医学,2000,7(2):410-412.

7殷保兵,蔡端.异性脑病的诊治研究.肝胆胰外科杂志,2003,15(3):205-207.

8金京星,李善福,许敬锦.胰性恼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3,18(3):258.

9孙江彦.一例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患者的救治与护理.上海护理,2006,6(2):65.

10陈隆典,张晓琦.胰性脑病和韦尼脑病.中华内科杂志,2002,41(4):94.

11黎介寿.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过去与未来.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82.

12秦环龙,朴擎天.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7(3):140-142.

13王兴鹏.重症胰腺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能性及其理论基础.胰腺病学,2002,2(3):171-173.

14高明熔,成守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调查及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7,18(22):1698-1699.

15邓洁.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及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1):1.

16赵芙兰.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1379-1380.

17刘月芬,姜丽娜.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2004,18(8):1367.

18吕余珠.3例胰性脑病与韦尼克脑病的观察与护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8):947.

胰性脑病范文篇3

1对象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的AP病例,共纳入255例。

1.2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1]。(1)AP: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其含量≥正常值上限的3倍,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改变,排除其他疾病者。可有或无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少数病例血清淀粉酶活性正常或轻度增高。(2)轻症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而无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对液体补充治疗反应良好。Ranson评分<3,或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APACHEⅡ)<8,或CT分级为A、B、C。(3)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且具备如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假性囊肿和胰腺脓肿)、器官衰竭、Ranson评分≥3、APACHEⅡ评分≥8和CT分级为D、E等情况之一者。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SAP诊断标准。

1.4排除标准

(1)根据病历资料难以确定SAP诊断者;(2)病历资料严重缺乏,难以进行病情轻重评分者;(3)肝性脑病;(4)既往有颅内疾病史、精神病史和糖尿病史。

1.5分组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根据是否合并PE将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病人分为PE组31例和非PE组224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forWindows。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

2结果

2.1两组性别、年龄、院外病程和病因

PE组年龄(46.84±14.70)岁,男20例、女11例,院外病程(2.87±2.49)天;非PE组年龄(48.89±14.45)岁,男124例、女100例,院外病程(2.31±2.79)天,两组性别、年龄、院外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胆系疾病6例(19.4%)、高脂血症2例(6.4%)、酗酒2例(6.4%)、暴饮暴食6例(19.4%)、其他15例(48.2%);非PE组胆系疾病123例(54.9%)、高脂血症21例(9.4%)、酗酒18例(8.1%)、暴饮暴食29例(12.9%)、其他33例(14.7%),两组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两组病情程度及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值

治疗前,两组APACHEⅡ评分和CT严重指数(CTseverityindex,CT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nson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表1治疗前两组病情程度(略)表2治疗前两组血淀粉酶和脂肪酶(略)

2.3两组并发症

PE组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32.3%(10/31),非PE组为44.2%(99/224);感染率PE组为22.6%(7/31),非PE组为13.4%(30/224);PE组手术率为9.7%(3/31),非PE组为9.4%(21/224);PE组白细胞计数增高率为48.4%(15/31),非PE组为49.6%(111/224);两组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感染率、手术率和白细胞计数增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发生率为80.6%(25/31),非PE组为37.5%(84/224);PE组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为41.9%(13/31),非PE组为23.2%(52/224);PE组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83.9%(26/31),非PE组为65.6%(147/224);PE组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77.4%(24/31),非PE组为50.0%(112/224);PE组高血糖的发生率为80.6%(25/31),非PE组为40.2%(90/224),PE组ARDS、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和高血糖的发生率高于非PE组(P<0.05)。

2.4并发症多因素分析

对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高血糖、感染率、手术率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与PE发生的相关性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其中只有ARDS和高血糖的发生率与PE有关(P<0.01),ARDS与PE发生的回归系数为0.147(t=3.44,Sx±s=0.043),高血糖与PE发生的回归系数为0.120(t=2.83,Sx±s=0.042)。并发症的变量赋值为1,无并发症的变量赋值为2。

2.6预后

PE组中治愈及好转11例(35.5%),自动出院8例,死亡12例;非PE组中治愈及好转180例(80.4%),自动出院18例,死亡26例。非PE组治愈率明显高于PE组(P<0.05)。

3讨论

PE是公认的AP危重难治并发症,发生率一般为7%~35%[2]。PE在SAP的发病率是轻症AP的7倍,一旦发生,病死率在52%~100%。大多都认为PE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但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目前认为PE的发病机制与胰酶激活、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的过度释放、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的微循环障碍、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失调、低氧血症、细菌感染和水、电解质紊乱及维生素B1缺乏等有关。临床治疗缺乏特异手段,因而掌握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SAP病情严重程度是由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多脏器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所决定,多脏器功能不全同时也是SAP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资料显示,PE组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CTSI评分和Ranson评分均高于非PE组,且两组Ranson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E组入院时的病情重于非PE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E组ARDS、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及高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E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只有ARDS和高血糖与PE的发生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两组入院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PE的发生无关联。另外,临床发现肾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和低血钙与疾病的预后也有关系,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应进一步扩大样本含量,但在临床中仍应注意。

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SAP在疾病早期防治休克和多脏器功能损伤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使该病死亡率和手术率均显著下降[4]。255例SAP患者,其PE的发生率为12.6%,低于单纯西医治疗后的发病水平,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SAP有预防PE发生的作用。预防重在迅速控制病情,预防多脏器损伤的发生和程度,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尤其是防治低血钙,控制血糖,积极的营养支持预防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等。目前有研究[5]显示低分子肝素可以预防SAP时PE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并发胰性脑病(pancreaticencephalopathy,P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55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SAP患者合并脑病,224例未合并脑病。分别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PE组Ranson评分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肾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和高血糖发生率均高于非PE组;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CT严重指数评分、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值、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感染率及手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RDS和高血糖是PE发生的高危因素。非PE组的治愈率高于PE组。结论:PE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ARDS、高血糖的发生可能是其高危因素。

关键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性脑病;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GroupofPancreatopathy,BranchAssociationforDiseasesofDigestiveSystem,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Draftcriteria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acutepancreatitisinChina.YiXianBingXue.2004;4(1):3538.Chinese.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胰腺病学.2004;4(1):3538.

2EstradaRV,MorenoJ,MartinezE,etal.Pancreaticencephalopathy.ActaNeurolScand.1979:59(23):135139.

3ZhangHY,XiaQ.ReviewoftheChineseliteratureaboutpancreaticencephalopathyinrecent15years.ZhongguoXunZhengYiXueZaZhi.2005;5(1):7174.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张鸿彦,夏庆.胰性脑病的中文文献15年回顾.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1):7174.

4LiuXB,JiangJM,HuangZW,etal.Clinicalstudyonthetreatmentofsevereacutepancreatitisby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SichuanDaXueXueBaoYiXueBan.2004;35(2):204208.ChinesewithabstractinEnglish.

刘续宝,蒋俊明,黄宗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附1376例报告).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2):204208.

胰性脑病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均于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行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发病年龄范围26-68岁。50例患者的诊断全部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胰腺疾病学组2004年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29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痛、腹胀等症状。50例患者均行CT或B超检查,可见整个胰腺弥漫增大,边缘模糊,胰周渗液或腹腔渗液24例,腹穿液淀粉酶增高者26例。

1.2治疗方法

①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②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生长抑素类抑制胰酶分泌,PPI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③抗生素预防感染;④起病初给予全肠外营养,并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

1.3分析方法

数据均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数据然后采用χ2进行检验,并且P<0.05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患者都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住院时间12-65d,平均住院时间35天。47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好转,占94%,1例入院时表现为“急腹症”,怀疑“胃肠道穿孔”而行急诊手术,2例完全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行急诊ERCP取石术。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效果良好,内科综合保守对症支持治疗47例,采用率达94%,外科手术3例,采用率为6%。其中出现肝功能损害18例,占36%;胰腺假性囊肿11例,占22%;胰腺坏死8例,占16%;肠梗阻6例,占12%;胰腺脓肿4例,占8%;胰腺脑病3例,占3%。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和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胆源性(81.6%)高于非胆源性(18.4%),统计无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

胰性脑病范文篇5

[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总结经验,提高护理水平,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方法:选取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科住院患者,对其护理过程进行记录,并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中非手术治疗30例,手术治疗15例。共死亡5例,治愈40例。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死亡率较高,加强对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体会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高达20%左右。现将我科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以来收治的45例重症胰腺炎救治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45例,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8岁~70岁。胆源性胰腺炎30例,非胆源性胰腺炎15例。所有病人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腹膜炎体征,血象明显升高,血尿淀粉酶显著增高。

1.2方法

非手术治疗:给予重症监护、禁食、胃肠减压、给氧、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使用抗酸药和抑制胰腺外分泌药,同时给予营养支持,密切监测各重要脏器功能及动态影像学监测。手术治疗:采用胰包膜切开减压、坏死胰腺组织清除、胰周持续腹腔冲洗和引流术、三造瘘术(胆道造瘘、胃减压性造瘘、空肠营养型造瘘)。

2结果

45例中非手术治疗30例,死亡3例,治愈27例。手术治疗15例,死亡2例,治愈13例。共死亡5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3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必须严密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意识、腹部体征。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需要持续检测。在足量应用抗菌素后体温仍持续在38.5℃以上,应警惕进行性胰腺坏死的可能。心率由120次/min以上逐步转为40次/min以下、呼吸由急促逐步变为深慢,应警惕心包积水、胸腔积水及呼吸衰竭的可能。当补液及有效循环血容量正常,而尿量<20ml/h应警惕急性肾衰的可能。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后病人仍腹痛加剧、腹膜炎体征明显、病人表现烦躁、继之表情淡漠甚至意识障碍、昏迷等,应警惕胰性脑病的发生。护士必须严密观察病情,提供及时动态的临床资料,为医生作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3.2管道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术中在腹部放置腹腔冲洗管、低负压吸引管、引流管、造瘘管、胆道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等多根引流管,术后护理难度较大。

3.2.1要了解各种引流管的作用,具体放置的位置。

3.2.2分别标上标记,妥善固定,防止折叠、扭曲、阻塞、脱落。

3.2.3有效地冲洗能消除胰腺坏死组织,减少吸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防止胰床脓肿和胰腺假性囊肿产生。腹腔持续冲洗是治疗胰腺炎术后的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是关键。

3.2.4做好胃管及胆道引流管的护理

胃管及胆道引流管两者就起到降低胃肠道、胆道及胰管压力作用,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严防脱落,特别是严防病人拔管。

3.2.5做好导尿管的护理

密切观察24h尿量、颜色、性质、透明度,膀胱冲洗每日两次。

3.3营养支持护理

重症胰腺炎患者禁食时间长,大量消化液丢失,加之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易出现负氮平衡,从周围静脉供给脂肪乳、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静脉点滴速度宜慢,选择血管应从远心端开始,禁止在同一血管连续输液,待肠功能恢复后尽早试用EN,从空肠造瘘管注入营养液。

3.4呼吸道护理

胰腺炎病人卧床时间长,宜密切观察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流量4L/min~6L/min,保证血氧饱和度达95%以上。

早期给予超声雾化吸入,鼓励病人有效呼吸,教会病人深呼吸。给病人取半卧位,每2h帮助病人作有效咳嗽。若有严重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应警惕呼吸衰竭发生,应积极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呼吸兴奋剂应用等救治措施。

3.5基础护理

保证病人舒适体位,做好口腔护理,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协助病人床上四肢活动,严防下肢肌肉萎缩及血栓形成。

3.6心理护理

本病病程长、治疗费用高、病情反复波动,护理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能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有责任与家属一起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娴熟的操作技能,细致周到的服务,以获得病人的安全感,支持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4护理体会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术前及术后合理、恰当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痊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除了关心体贴病人外,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使病人产生良好的情绪,愉快的接受治疗,配合治疗,减少死亡,早日痊愈。

参考文献:

[1]王炳煌,张小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7,12(4):211.

[2]郝艳军,郑长青.重症急性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的护理55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5:10.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1996年第二次方案)[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2):773.

[4]王春友.提高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认识及防治水平中[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6,5:328.

胰性脑病范文篇6

[关键词]肉鸡猝死综合症

一、病原

至今为止,在该病的病原及疾病定性上,尚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在发现肉鸡SDS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该病是由非细菌、非病毒,而是由营养代谢因子非常规存在所诱发造成的非传染性疾病。随着国内外对本病的病例报道和发生机理的研究越来越多,更多学者倾向于此种观点,认为SDS为非传染性营养代谢性疾病。因为他们发现,日粮中生物素、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等的含量以及能作用于上述因子的环境、遗传、酸碱平衡等因素,均能明显影响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发现,某些药物通过对营养因子的影响与肉鸡SDS发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在1994年的第43届美国西部禽病会议上,有研究者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的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从SDS患鸡鸡粪中分离到了大量的沙粒病毒样颗粒,而沙粒病毒感染可引起脑病,其神经症状与本病症状相依;二是由实验已证实,SDS患鸡血液学检查表现低血糖,而从这些低血糖死鸡的胰、肝和小肠中分离出腺病毒。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肉鸡SDS并非仅由感染因子,也并非仅由某种病毒或其他毒性物质引起,它是由上述诸多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发病原因

在关于肉鸡SDS的病原上,尽管有上述几种认识,但没有哪一种观点能够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其由特异因素所引起。一般认为,环境、饲料营养、遗传及个体素质、酸碱平衡、所使用药物等,是诱发肉鸡SDS的重要因素。

2.1环境因素。诱发肉鸡SDS发生的环境因素很多,如噪音、持续强光照、饲养密度、受惊时互相挤压等。这些因素可导致肉鸡的心力衰竭、神经持续性疲劳而引起急性死亡。

2.2营养因素。到目前已发现在营养方面有下列情况对肉鸡SDS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2.1饲喂高脂肪特别是高水平饱和脂肪酸饲料,肉鸡SDS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2.2.2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如果较少,肉鸡SDS死亡率较高;

2.2.3饲料类型也与SDS有关,实验表明,饲喂颗粒饲料鸡SDS死亡率较饲喂相同成分的全粉料鸡鸡群高;

2.2.4日粮的电解质平衡问题与猝死症有关,有实验数据表明,电解质(Na+、K+、CL-)平衡低于200mEq/Kg,可增加肉鸡的总死亡率及SDS的发生率。另有实验指出,提高K+水平,可降低SDS发生率。公务员之家

2.3酸碱平衡可能是一个原因。有报道指出,通过肉鸡静脉注射乳酸,几秒钟内所有肉鸡均出现特征性的翻跳猝死症状。

胰性脑病范文篇7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36~73岁,平均54岁。其中左肝癌5例,右肝癌3例,癌肿最大3cm×2cm,最小1cm×1cm。

2护理

首先了解术中情况,如病变大致性质、麻醉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以及输入液体的质和量。

2.1术后观察与护理手术后6h内,取去枕平卧位,吸氧,氧流量3~4L/min,吸氧48~72h,妥善接好腹腔引流管、双套管、胃肠减压管、保留导尿管。腹腔双套管一般用于腹部手术,创面大、创腔渗液多,能够及时引流,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膈下脓肿,护理要点:(1)保持通畅,根据患者需要调节负压(0.02~0.06mPa),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及脱落;(2)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如每小时超过200ml,且引流管温暖或者8h超过400ml,应高度怀疑有活动性出血可能;(3)双套管内管接负压吸引,外套管露出皮肤用棉垫覆盖,且每日消毒更换;(4)如内套管堵塞,可用20ml生理盐水缓慢冲洗,仍不通畅者在无菌条件下更换内套管;(5)更换引流瓶,每日1次,倾倒引流液等注意无菌操作;(6)置管3~4天,如腹腔引流液颜色较淡,24h量<20ml,腹部无阳性体征可予以拔除;(7)外套管接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16万u,每日更换,根据引流量的多少进行倒立冲洗次数,每个班次可进行倒立冲洗1~2次。

手术后6~24h,清醒时取半卧位,微闭双目,用鼻深呼吸,指导患者上肢―肘关节―肩关节屈伸运动及下肢趾端―足趾―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屈伸、内翻、外翻运动。每日4次,每次10遍。术后第1天(24~48h)在第一阶段上加大活动量,并增加活动项目,取半卧位,增加扩胸运动,每日2~3次,每次5遍,伴咳嗽可由他人协助翻身,轻叩背部每2h1次。术后第2天(48~72h)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每2h1次,每次5~10min,如年老体弱或无法下床活动,应对其进行抬臀训练,方法是两腿屈曲,两手臂撑床,反复抬臀,每天50~100次,逐渐增加次数,直至通气。这种方法对于其他如胃、胆管、胰手术都可以采用,对促进肠蠕动,早日通气,预防肠粘连有很好疗效。术后第3天,拔除双套管,嘱患者坐于床边,双腿下垂,主动活动四肢、头颈部关节和肌肉,酌情在他人扶持下行走,注意防止感冒加重病情,练习下床活动应从床边站立开始,逐步扶床行走,每天2~3次,每次15~20min。

2.2呼吸道护理由于手术创伤大,膈肌抬高,呼吸运动受限,患者如出现咳嗽、咳痰困难,可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雾化吸入后及时给予翻身,轻叩背部,指导患者双手按压切口,深呼吸咳嗽,鼓励将痰咳出。

2.3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切口与引流管的摩擦可产生疼痛,对患者肉体上造成痛苦,遵医嘱给予镇痛泵持续使用,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可根据患者心理、文化素质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精神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咳嗽、深呼吸用手按压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2.4饮食护理一般禁食3天,肠蠕动恢复后,给予全流→半流→普食。由于肝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营养状况较差,应给予营养支持,患者能进食时,指导患者选择一些高热量、适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为基本原则,避免生冷及硬性食物,定时测量患者体重,以了解营养状况。

2.5清洁护理因引流管、保留导尿、营养不良及痰液过多可以成为感染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数次,保持口腔及会阴部清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床单及病号服一次。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换药、治疗、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切断感染途径;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腹部无阳性体征,引流量<5ml时,及时拔除引流管,以预防感染;叮嘱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揭开纱布,用手触摸切口,以防污染。更换各引流管时,一定要用稀碘酊棉签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密切观察术后5天内体征:有无出血点、紫绀及黄疸,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监测患者尿糖、尿比重、尿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为患者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康复护理

患者因肝叶切除,应密切观察意识状态,有无精神错乱,自我照顾能力降低,性格及行为异常,饮食禁用高蛋白饮食,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保证水、电解质和其他营养的平衡。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术前清洁肠道,可以减少血氨的来源,消除术后可能发生肝性脑病的部分因素,术后间歇给氧3~4天,以保护肝细胞,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此外,少数肝叶切除术后患者由于腹腔引流不畅,可造成肝创面的局部感染,导致继发性出血的发生,术后亦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严密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如呕吐,应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和性质,必要时做隐血试验。

胰性脑病范文篇8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36~73岁,平均54岁。其中左肝癌5例,右肝癌3例,癌肿最大3cm×2cm,最小1cm×1cm。

2护理

首先了解术中情况,如病变大致性质、麻醉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以及输入液体的质和量。

2.1术后观察与护理手术后6h内,取去枕平卧位,吸氧,氧流量3~4L/min,吸氧48~72h,妥善接好腹腔引流管、双套管、胃肠减压管、保留导尿管。腹腔双套管一般用于腹部手术,创面大、创腔渗液多,能够及时引流,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膈下脓肿,护理要点:(1)保持通畅,根据患者需要调节负压(0.02~0.06mPa),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及脱落;(2)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如每小时超过200ml,且引流管温暖或者8h超过400ml,应高度怀疑有活动性出血可能;(3)双套管内管接负压吸引,外套管露出皮肤用棉垫覆盖,且每日消毒更换;(4)如内套管堵塞,可用20ml生理盐水缓慢冲洗,仍不通畅者在无菌条件下更换内套管;(5)更换引流瓶,每日1次,倾倒引流液等注意无菌操作;(6)置管3~4天,如腹腔引流液颜色较淡,24h量<20ml,腹部无阳性体征可予以拔除;(7)外套管接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16万u,每日更换,根据引流量的多少进行倒立冲洗次数,每个班次可进行倒立冲洗1~2次。

手术后6~24h,清醒时取半卧位,微闭双目,用鼻深呼吸,指导患者上肢―肘关节―肩关节屈伸运动及下肢趾端―足趾―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屈伸、内翻、外翻运动。每日4次,每次10遍。术后第1天(24~48h)在第一阶段上加大活动量,并增加活动项目,取半卧位,增加扩胸运动,每日2~3次,每次5遍,伴咳嗽可由他人协助翻身,轻叩背部每2h1次。术后第2天(48~72h)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每2h1次,每次5~10min,如年老体弱或无法下床活动,应对其进行抬臀训练,方法是两腿屈曲,两手臂撑床,反复抬臀,每天50~100次,逐渐增加次数,直至通气。这种方法对于其他如胃、胆管、胰手术都可以采用,对促进肠蠕动,早日通气,预防肠粘连有很好疗效。术后第3天,拔除双套管,嘱患者坐于床边,双腿下垂,主动活动四肢、头颈部关节和肌肉,酌情在他人扶持下行走,注意防止感冒加重病情,练习下床活动应从床边站立开始,逐步扶床行走,每天2~3次,每次15~20min。

2.2呼吸道护理由于手术创伤大,膈肌抬高,呼吸运动受限,患者如出现咳嗽、咳痰困难,可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雾化吸入后及时给予翻身,轻叩背部,指导患者双手按压切口,深呼吸咳嗽,鼓励将痰咳出。

2.3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切口与引流管的摩擦可产生疼痛,对患者肉体上造成痛苦,遵医嘱给予镇痛泵持续使用,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可根据患者心理、文化素质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精神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咳嗽、深呼吸用手按压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2.4饮食护理一般禁食3天,肠蠕动恢复后,给予全流→半流→普食。由于肝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营养状况较差,应给予营养支持,患者能进食时,指导患者选择一些高热量、适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为基本原则,避免生冷及硬性食物,定时测量患者体重,以了解营养状况。

2.5清洁护理因引流管、保留导尿、营养不良及痰液过多可以成为感染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数次,保持口腔及会阴部清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床单及病号服一次。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换药、治疗、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切断感染途径;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腹部无阳性体征,引流量<5ml时,及时拔除引流管,以预防感染;叮嘱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揭开纱布,用手触摸切口,以防污染。更换各引流管时,一定要用稀碘酊棉签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密切观察术后5天内体征:有无出血点、紫绀及黄疸,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监测患者尿糖、尿比重、尿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为患者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康复护理

患者因肝叶切除,应密切观察意识状态,有无精神错乱,自我照顾能力降低,性格及行为异常,饮食禁用高蛋白饮食,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保证水、电解质和其他营养的平衡。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术前清洁肠道,可以减少血氨的来源,消除术后可能发生肝性脑病的部分因素,术后间歇给氧3~4天,以保护肝细胞,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此外,少数肝叶切除术后患者由于腹腔引流不畅,可造成肝创面的局部感染,导致继发性出血的发生,术后亦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严密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如呕吐,应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和性质,必要时做隐血试验。

胰性脑病范文篇9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36~73岁,平均54岁。其中左肝癌5例,右肝癌3例,癌肿最大3cm×2cm,最小1cm×1cm。

2护理

首先了解术中情况,如病变大致性质、麻醉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术中出血量以及输入液体的质和量。

2.1术后观察与护理手术后6h内,取去枕平卧位,吸氧,氧流量3~4L/min,吸氧48~72h,妥善接好腹腔引流管、双套管、胃肠减压管、保留导尿管。腹腔双套管一般用于腹部手术,创面大、创腔渗液多,能够及时引流,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膈下脓肿,护理要点:(1)保持通畅,根据患者需要调节负压(0.02~0.06mPa),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及脱落;(2)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如每小时超过200ml,且引流管温暖或者8h超过400ml,应高度怀疑有活动性出血可能;(3)双套管内管接负压吸引,外套管露出皮肤用棉垫覆盖,且每日消毒更换;(4)如内套管堵塞,可用20ml生理盐水缓慢冲洗,仍不通畅者在无菌条件下更换内套管;(5)更换引流瓶,每日1次,倾倒引流液等注意无菌操作;(6)置管3~4天,如腹腔引流液颜色较淡,24h量<20ml,腹部无阳性体征可予以拔除;(7)外套管接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16万u,每日更换,根据引流量的多少进行倒立冲洗次数,每个班次可进行倒立冲洗1~2次。

手术后6~24h,清醒时取半卧位,微闭双目,用鼻深呼吸,指导患者上肢―肘关节―肩关节屈伸运动及下肢趾端―足趾―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屈伸、内翻、外翻运动。每日4次,每次10遍。术后第1天(24~48h)在第一阶段上加大活动量,并增加活动项目,取半卧位,增加扩胸运动,每日2~3次,每次5遍,伴咳嗽可由他人协助翻身,轻叩背部每2h1次。术后第2天(48~72h)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四肢,每2h1次,每次5~10min,如年老体弱或无法下床活动,应对其进行抬臀训练,方法是两腿屈曲,两手臂撑床,反复抬臀,每天50~100次,逐渐增加次数,直至通气。这种方法对于其他如胃、胆管、胰手术都可以采用,对促进肠蠕动,早日通气,预防肠粘连有很好疗效。术后第3天,拔除双套管,嘱患者坐于床边,双腿下垂,主动活动四肢、头颈部关节和肌肉,酌情在他人扶持下行走,注意防止感冒加重病情,练习下床活动应从床边站立开始,逐步扶床行走,每天2~3次,每次15~20min。

2.2呼吸道护理由于手术创伤大,膈肌抬高,呼吸运动受限,患者如出现咳嗽、咳痰困难,可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雾化吸入后及时给予翻身,轻叩背部,指导患者双手按压切口,深呼吸咳嗽,鼓励将痰咳出。

2.3心理护理由于手术切口与引流管的摩擦可产生疼痛,对患者肉体上造成痛苦,遵医嘱给予镇痛泵持续使用,并观察记录用药效果,可根据患者心理、文化素质进行心理疏导,给予精神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咳嗽、深呼吸用手按压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

2.4饮食护理一般禁食3天,肠蠕动恢复后,给予全流→半流→普食。由于肝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营养状况较差,应给予营养支持,患者能进食时,指导患者选择一些高热量、适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为基本原则,避免生冷及硬性食物,定时测量患者体重,以了解营养状况。

2.5清洁护理因引流管、保留导尿、营养不良及痰液过多可以成为感染的潜在危险,应加强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数次,保持口腔及会阴部清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每日更换床单及病号服一次。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换药、治疗、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切断感染途径;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腹部无阳性体征,引流量<5ml时,及时拔除引流管,以预防感染;叮嘱患者及家属不可随意揭开纱布,用手触摸切口,以防污染。更换各引流管时,一定要用稀碘酊棉签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发生,密切观察术后5天内体征:有无出血点、紫绀及黄疸,观察伤口渗液、渗血情况,监测患者尿糖、尿比重、尿量。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为患者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3康复护理

患者因肝叶切除,应密切观察意识状态,有无精神错乱,自我照顾能力降低,性格及行为异常,饮食禁用高蛋白饮食,给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保证水、电解质和其他营养的平衡。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术前清洁肠道,可以减少血氨的来源,消除术后可能发生肝性脑病的部分因素,术后间歇给氧3~4天,以保护肝细胞,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此外,少数肝叶切除术后患者由于腹腔引流不畅,可造成肝创面的局部感染,导致继发性出血的发生,术后亦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严密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如呕吐,应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和性质,必要时做隐血试验。

胰性脑病范文篇10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脑梗死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等方面的综合性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好转率。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死;护理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约占脑梗死患者的14%,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较非糖尿病老年人更为严重,病死率也较高,约1/3患者脑梗死发病前不知患有糖尿病,仅于全面检查或出现合并症时才被发现。但因常用药物,如静滴葡萄糖、甘露醇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与治疗非糖尿病脑梗死相同的药物都含有葡萄糖,如未查出原发病,机械应用上述含糖药物就会加重病情。所以及时诊断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为此对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及时排除有无糖尿病甚为重要。实施护理时要根据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重视对原发病的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0~2002年共收治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老年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年龄63~82岁,平均73岁,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患糖尿病≥10年28例,<10年20例,起病前未诊断糖尿病8例。参照WHO诊断及分类标准,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确诊为脑梗死,其中瘫痪肢体肌力0级7例,Ⅰ级9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20例;伴高血压23例。

2护理

2.1饮食护理糖尿病饮食治疗是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论糖尿病的类型、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都应严格控制饮食才能稳定病情。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病情轻重、营养状况及饮食习惯,估计出每日所需总热量,合理安排饮食。一般按早、中、晚1/5、2/5、2/5的规定,定时定量供给患者应摄入的食物。并仔细检查热量卡的过量与不足;(2)脑梗死患者多系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故应少吃或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黄油、甲壳类鱼和动物内脏,特别是心、肝、肾、脑等,应选用瘦肉、鱼、禽类。禁用动物脂肪,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减少复发;(3)脑梗死患者多有吞咽难而需鼻饲,故应准时、定量,保障供给所需热量,避免引起餐后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以能调整代谢的紊乱及控制病情;(4)脑梗死患者多长期卧床,易造成排便困难及便秘,故主食应用高纤维素饮食,通过胃排空延缓,肠蠕动时间改变,可溶性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等作用,使糖吸入减慢,还可通过减少肠激素,减少胰岛素释放及增高周围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代谢加强。此外,还有软化大便,减少胆固醇被肠道吸收的作用[1]。

2.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观察瞳孔的改变,如患者出现瞳孔不等大,并伴有呼吸节律的改变如:节律加深加快,或变慢变浅且不规则甚至发生陈—施呼吸等,则应考虑脑疝的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措施。

2.3密切观察血糖的变化定时监测血糖,静脉应用胰岛素者,要做到:(1)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若血糖高于25~30mmol/L,即采用小剂量胰岛素6~12u/h加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入;血糖为20~25mmol/L时,按5~6u/h滴入;血糖在20mmol/L以下,可按糖∶胰(2~4)∶1的比例加于糖盐水滴入,逐渐使血糖控制在8mmol/L。(2)观察低血糖反应,脑组织的糖原贮量极少,需从血中摄取葡萄糖。脑组织缺糖、缺氧、缺能量,会引起脑组织功能失调,出现低血糖症状。低血糖>6h,即会有不可逆的脑组织损害,病愈后可遗留各种脑病后遗症。当患者出现心慌、心悸、饥饿、无力、手足颤抖、皮肤苍白、出汗、心率增加、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头晕、恶心、烦躁、嗜睡甚至昏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时,应考虑是否有低血糖的发生。一旦发生则应立即停用降糖药物,轻者食用糖、进餐即可,重者应静脉注射葡萄糖。

2.4口腔及预防褥疮的护理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口腔黏膜易被细菌感染,为了减少口腔内细菌的繁殖,可用漱口液漱口。对伴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患者要及早鼻饲,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及皮肤干燥,并勤翻身按摩,避免骨骼隆突处长期受压,尤其对潜在性皮肤损害要及时发现并加强护理。

2.5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恢复较慢,有的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少数患者悲观失望。应根据慢性病的特点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及时告诉他们目前的状况、化验数据及预后,依据个人背景不同,采取患者能接受的形式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6功能锻炼应视患者的年龄、性格、爱好、病情特点选择安全、简便的肢体功能训练及恰当的活动方式。长期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使最大摄氧量增加,肌肉活动能力增强,锻炼可使肥胖患者的体重减轻,胰岛素的受体数可上升。相反,长期休息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葡萄糖耐量减低。锻炼可使肌肉更多地利用脂肪酸,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这样极有利于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防治。运动也是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