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广告十篇

时间:2023-04-07 09:29:17

搞笑广告

搞笑广告篇1

李宁:加班,一切皆有可能

百事:加班无极限

森马:上什么公司,加什么班

脑白金:今年过节不加班,加班只加节假日

旺旺:你加,我加,大家加,加加

农夫山泉:加了有点烦

好迪:大家加,才是真的加、

白加黑:白天加白班,不瞌睡;晚上加晚班,睡不着.

联想:公司不加班,公司会怎么样

娃哈哈:妈妈~~我也要加班!

清嘴:你知道加班的味道吗?

安踏:我加班,我喜欢!

最新搞笑广告词赏析

2019中秋节搞笑广告词

经典搞笑广告词串烧

庆国庆搞笑电视广告词

搞笑服装广告词顺口溜

经典搞笑有趣的广告词大全

搞笑中秋节月饼2016广告语

搞笑有趣的广告词集锦

安踏广告词改编版(搞笑版)

经典广告词改编搞笑

幽默搞笑创意广告词集锦

到女生宿舍门口卖黄瓜的搞笑广告词

搞笑经典雷人广告语

搞笑广告篇2

马来西亚柔佛市的交通安全广告词:“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里,可以欣赏本市的美丽景色;超过60里,请到法庭做客;超过80里,欢迎光顾本市设备最新的医院;超过100里,祝您安息吧!”

瓷器广告词:法国一家瓷器制造厂针对有些家庭夫妻为琐事争吵而砸碗摔碟,别出心裁地在推销产品的广告上宣称:“为了您家庭的和睦,使劲摔吧!切莫因小失大。”

美容院广告——“请不要同刚刚走出本院的女人搭讪,她或许就是你的外祖母。”

饭店广告词:“请到此用餐,否则你我都要挨饿!”

鹦鹉广告词:法国一家商店在待售的鹦鹉标价为500法郎的价目签旁边,挂着一则广告:“不信问它,看它值不值500法郎?”

招聘广告词——“招聘女秘书,长相像妙龄少女,思考像成年男子,处事像成熟的女士,工作起来像一头驴子!”

香水广告语词——我们的新产品极易吸引异性,一次随瓶奉送自卫教材一份。

印刷公司广告词——“除钞票外,承印一切”

法语学习班的招生广告词——“如果你听了一课之后发现不喜欢这门课程,那你可以要求退回你的学费,但必须用法语说。”

公路交通词——“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钟表店的广告词——不准再来。

搞笑广告篇3

■猴子进了玉米地,右手掰下一个,夹在左腋下,又发现了个更好的,于是左手再掰一个夹在右腋下,如此往复,猴子忙了半天,仍然没有停下的迹象。这时在一旁放哨的同伴急了:“行了行了,找到好的了吗?”掰玉米的猴子回过头来,认真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一群猴子首尾相连,探着身子在河里捞月亮,一而再,再而三,始终不能成功。一个不懂事的小猴急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捞到月亮啊?”“你没看见吗?”猴王正色道:“ 我们一直在努力 。”

搞笑广告篇4

2.老虎将信将疑地跟着狐狸走了一遭,果然,森林里的小动物见了狐狸个个噤若寒蝉。老虎见此,不禁羡慕起来:“可以啊你!”狐狸得意地笑道:“我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

3.老虎请狼吃饭,少不了要征求狼的意见:“你喜欢吃什么?”狼一听激动得手舞足蹈:“羊羊羊!”

4.鳄鱼毫不费力地咬断了野牛的脖子,大快朵颐起来。鳄鸟飞了过来:“老兄好胃口啊。”鳄鱼头也不回:“牙好胃口就好,吃吗吗香。”

5.鳄鸟道:“让我来为你剔牙吧。”“为什么?”鳄鸟神秘地:“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6.蛤蟆好不容易从井里跳了出来,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不免感慨起来:“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7.这时一群天鹅从天空飞过,蛤蟆目不转睛地盯着天鹅,嘴里流出了口水。一旁的青蛙不解:“大哥,你在想什么啊?”蛤蟆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天鹅的身影,道:“我心飞翔。”

搞笑广告篇5

‘痘’留。”

■某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某酸汁饮料广告——“小别意酸酸,欢聚

心甜甜。”

■某印刷公司广告——“除钞票外,承印一

切。”

■某鲜花店广告——“今日本店的玫瑰售价

最为低廉,甚至可以买几朵送给太太。”

搞笑广告篇6

眼镜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心灵,请为您的窗户安上玻璃。”

公路交通:“如果你的汽车会游泳的话,请照直开,不必刹车。”

新书:“本书作者是百万富翁,未婚,他所希望的对象,就是本小说中描写的女主人公!”

英国乡村理发店在桥头立起一块木牌,上边写着:「先生们,我要你们的脑袋。

芝加哥有家“面部表情研究所”招生广告说:“您在我们这里将学会巧妙地皱眉,让人一看,就觉得你是个诚实的人。”

某热水器产品广告词:“别只看本品价高,若购买便宜的热水器,会使你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化妆品广告:本品最能吸引男性,故随本品附送一份自卫教材。

香水公司:“我们的新产品极其吸引异性,因此随瓶奉送自卫教材一份。”

公共场所禁烟:“为了使地毯没有洞,也为了使您肺部没有洞,请不要吸烟。”

牙医门诊部:“请放心地来补牙,就是他(她)吻您的时候,也不会察觉。”

加油站广告牌:“假如阁下烟瘾发作,可以在此吸烟。不过请留下地址,以便将阁下的骨灰送交家人。”

牛奶厂在报上登出广告:“如果您每天吃一瓶本厂出品的鲜奶,连续坚持5214个星期,您将会活到100岁!”

一家美国报纸登了这样一则广告:招聘女秘书:长相像妙龄少女,思考像成年男子,处事像成熟的女士,工作起来像一头驴子!

搞笑广告篇7

2、不要迷恋我,我只是一片烤肉。

3、众人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烧烤美食尽在这里。

4、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肉真遗憾。

5、手上的功夫,烤出的美味。

6、烧烤不尽的美味,烧烤不尽的享受。

7、聚佳酿待天下豪杰,引真火烤世间百味。

8、我有特色烤肉,你把健康带走。

9、烤的有创意,省的你忘记。

搞笑广告篇8

今年三月,一款同样叫做《十万个冷笑话》的手机游戏再一次让人们眼前一亮。它完全套用了电影的推广手段:站牌、灯箱、地铁……铺天盖地,我们甚至在灯箱广告上看到很多行业大佬和名人的“版本”,诸如李开复、王小川、高希希、羽泉……一个IP下的两款产品,在营销方面都是如此的出位,电影看上去不像电影,而更像一个互联网产品,游戏看上去不像游戏,而更像一部电影。关键是,它们都收到了良好的市场效果。十冷手游入主排行榜前十,上线以来日活跃用户稳定在120万以上,月流水剑指一亿。当游戏的思维从二次元走进三次元,居然能散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实在是让人惊讶。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和大幅海报、户外广告相联系,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岁月,广告的形式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十冷手游仿效电影海报的推广,却注入了互联网的痕迹。这款游戏在京沪两地精选了10所高校,每所高校选择了1名女生作为广告模特,同时亮相公交站和地铁站。同时十冷手游独树一帜地采用了基于地理信息的精准投放,每个女生所在高校的周边公交站,都能看到这个女生的身影,而且在校园内、食堂中或宿舍楼里,也有同样的平面广告。那些大学生们,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化身广告模特,以高冷酷感的表情出现在广告牌上,想必别有一番滋味。一场基于现实人群的社交互动就这样开始引爆。甚至,我们在网上还能看到男生恶搞广告牌的照片。从二次元到三次元,推倒这堵墙就是这么简单。

《十万个冷笑话》最早是个以吐槽、恶搞为主题的网络漫画,后来被改编成网络动画。整个作品恶搞、戏仿、颠覆、混搭的风格,很对90后的胃口,其粉丝群体也以高中生、大学生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为主。《十万个冷笑话》手游锁定大学生,可谓是锁定了核心中的核心。

搞笑广告篇9

关键词:“恶搞”文化;网络传播;娱乐;经济;底线

中图分类号:C9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19-02

一、什么是“恶搞”文化

“恶搞”文化又称为“KUSO”文化。“KUSO”是从日本流传来的一个词,作名词时是“屎”的意思;作动词时则是“恶搞”的意思,也就是往死里整的意思;作形容词或副词时是“某事物或某行为非常搞笑”的意思。这个词也可以被当作感叹词,放于句首或句尾,用来辅助说话者的经典言语。

“恶搞”一词虽然来源于日本,但是在我国早就出现了“恶搞”文化,只是我们不称其为“恶搞”,例如周星驰电影中的各种无厘头搞笑、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带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搞笑“段子”都是被大家所熟悉的。时至今日,“恶搞”已经不是电影艺术家的专利,网友们利用方便的剪辑软件也可以制作出各式的“恶搞”作品,从最单纯的剪辑现成影片、配音发展到现在的自己完全自主化创作,编写剧本、拍摄、剪辑以及音乐的使用,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想法观点,“恶搞”带来的不仅仅是搞笑,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讽刺的手法是对生活中不满的纰漏。

二、“恶搞”文化的存在的原因

在现代的社会中,除了我们公认的主流文化以外,还存在一种亚文化,譬如“火星文”、“水星文”之类的属于80后的特殊文化,“恶搞”当然也在其中,属于网络传播的一种亚文化。它是一种以颠覆经典、主张自我、讽刺搞笑的精神,这种精神虽然不是主流,但对人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当今社会进步快速,人们的精神压力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为了适应社会,大家都承担着很强的压力,如何将这种压力释放是现在人最关心的。“恶搞”文化正好吻合人们追求轻松、自由的观念,它的出现能够帮助人们释放压力,这大概也是周星驰电影受欢迎的原因。“恶搞”文化的出现也说明了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都想将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内心的感受发泄出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之所以能够那么的受欢迎,主要原因就是它将观众们的共同想法表现了出来,表现了大家对时下商业片投资大但空淡无聊的不满宣泄了出来,将人们对商业电影的失望情绪表达了出来。

任何文化的出现都是因时而生的,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恶搞”文化也有自己产生的社会环境。观察那些的“恶搞” 作品,会发现这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讽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就有经理、、Fans、城管之类的角色,当中甚至牵扯出了中日关系的敏感话题。而去年《色・戒》风行之时,碰巧那段时间举行四六级考试,于是就出现了《色・戒――英语四级大作弊》的恶搞作品。内容围绕着四级考试补考展开,剧中主角变成了四级补考的考生和严抓考试纪律的学校老师,中间还穿插了美剧《越狱》及其他电影、广告的镜头,这部应景之作相信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共鸣。这些作品看似荒诞可笑,却有着浓重的后现代色彩和对社会的批判性,作者有心、看者会心。当然了,“恶搞”不仅仅是发表简单的颠覆,还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社会责任感,《满城尽是加班族》讲的是一家公司每天都让公司职工加班而且不给加班费,导致令狐冲要跳槽到日月集团,结果发现日月集团的情况更加恶劣,于是决定辞职自行创业。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目前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由于就业局势紧张,很多公司都开始不重视人才,认为你走了还有更好的人来替换,虽然有意见箱之类的设置,却没有用到实处。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两个人来打劫公司,手中拿的不是枪而是打劫证,不禁让人感慨,这年头做什么事情都要证,连打劫的人都发了批准打劫证。这个作品名字虽然与《满城尽带黄金甲》相似,内容却有点恶搞《笑傲江湖》,但真正折射的确实现在社会上的不公平问题。

三、网络传播中的“恶搞”文化

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结构与功能》(1948)一文中归纳了三种传播的社会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之后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1959)一书中补充了一个功能:提供娱乐。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1982)一书中,将传播功能定位:雷达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在传播学研究中,施拉姆的“四功能说”已被许多传播学者接受。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1981)长篇报告中以全球眼光归纳了八种传播功能:获得消息情报、社会化、动力、辩论和讨论、教育、发展文化、娱乐和一体化。从上面可以看出娱乐是传播的主要功能之一。

“恶搞”文化凸现了网络传播中的“娱乐”功能,“娱乐”功能是针对个人而言的。娱乐是人的天性,是一种精神追求。从人们开始有了这一精神追求的时候,传播恐怕就已经渐渐呈现出了娱乐的功能。而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娱乐方法,尤其是网络的迅猛发展,任何人都可以在因特网上体验科技带来的快乐。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是由网络带来的娱乐之上的时代。人们从即时通讯、网络游戏发展到“博客”、“播客”,在网络上展现着自己的“魅力”。芙蓉姐姐就可说是一个代表,刚开始的时候,虽然人们一边揶揄和嘲讽着芙蓉姐姐,但是又不免去关心她最近又做了什么“可笑”事情,芙蓉姐姐从另一方面展现了“恶搞”的含义,而因为芙蓉姐姐的出现,又引发了像是姐姐之类的人,由此可见,不管是什么,在“恶搞”的世界里都是有着市场的。但是当这种“恶搞”不能再带来娱乐的时候,人们就会果断的抛弃。原因是当只有芙蓉姐姐的时候,人们是因为新奇而关注,当网上都是这样为了出名而搞怪的人的时候,网友们除了厌恶之外恐怕很难再有其他情绪。自然也就不会关注了。

很多的“恶搞”是人们可以接受的,搞笑可以让大家减压,但是自从出现了对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的恶搞之后,人们开始愤怒了,也开始让人发起思考,究竟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恶搞”?是否为了搞笑就可以没有底线?

而对于社会而言,“恶搞”文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经济功能”。现在是经济社会,网络成为经济社会中的新兴产业,大大小小的网站应运而生。作为“新媒体”的网络媒体从开始出现就是纯商业化的,如何在网络上站住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点击率,吸引眼球是一个网站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有人气才会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这也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参考因素,抓住了受众就等于抓住了“钱袋子”。于是网站为了提升点击率,会去研究受众的需求,网络媒体就不免会将一些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东西放到网站上已吸引眼球,从而将这些注意力卖给广告商获得经济利益。“恶搞”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在网上拥有固定的群众基础,在百度中搜索“恶搞”两字,找到的相关网页约有57400000篇,每一个的点击率更是无可计算,这对于网站来说可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恶搞”文化的突然崛起,“恶搞”作品的源源不断以及对“恶搞”的激烈讨论,带来的就是不断上升地点击率,也使得网络媒介找到了提升点击率的方法。所以说“恶搞”文化的娱乐精神和网络媒体的经济利益共同创造了非凡的传播表现力。

当然了,“恶搞”之所以能够风行的这么快,一个原因是一定不能忽略的,那就是网络。网络传播为“恶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更多人可以了解它并且开始创作它。

一种大众文化的流行往往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另一种则是有传播这种文化的传播媒介和技术手段。很明显,“恶搞”是人们需求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娱乐的心理;“恶搞”文化需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DV、麦克风、电脑及必要的软件,这些东西对于现代人尤其是80后的人而言可说是生活必备品,所以使用它们来做作品对于80后的人来说也不是难事。而从传播媒介来讲网络就是最好的媒介,网民数量的不断扩大,而且不需使用真实身份就可以随意发表观点意见、展现个性,网络的互动性也使任何信息传播的更加快速、更加广泛。

虽然“恶搞”文化因为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追求轻松的个性化消费心理,凸显了市场驱动下的网络传播的“娱乐”功能和“经济”功能,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支持下迅速窜红。但是,“恶搞”文化也因为某些原因涉及了侵犯他人肖像权、影音作品的著作权等权利,甚至会因为一些过分的夸张的搞怪,而周旋于法律和道德的边缘。

四、“恶搞”文化的底线

除此之外,小胖贴图则是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在未经对方允许的情况下,被肆意拼贴、复制,严重侵犯了他的肖像权、名誉权,虽然小胖成名了,虽然他说能为大家带来欢乐也很好,但他改得比较黄色、质量比较差的图片还是很反感。小胖的心态很平和、很淡然,没有去追究那些贴图,并不代表那些擅自“恶搞”的人就是正确的,很明显他们已经触犯了法律。

“恶搞”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网络时代激发出来的一种自娱也娱人的娱乐精神,体现了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现代意识的觉醒,绝大多数“恶搞”作品都无恶意,不过是为了博人一笑。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恶搞”作品搞得比较“恶劣”,拿红色经典来恶搞就让人们远离幽默了。对此,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恶搞”,不能一味吹捧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加以引导,使其朝着健康、文明的大众娱乐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一方面,网络媒体要加强网络“把关”,对“恶搞”文化的传播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不分好坏全都保留或丢弃。另一方面,“恶搞”一族本身要加强自律,做到文明上网,“恶搞”有度而不是以网络自由做挡箭牌胡搞、乱搞、瞎搞,传播不良文化。此外,恶搞者也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去除“恶搞”法律盲点,不能以图着好玩、娱人娱己而去践踏法律的底线,希望不要再出现像小胖贴图那样的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的作品。

“恶搞”是具有两面性的,一面是好的,一面则是不好的。当它给我们带来欢乐的时候,它就是好的,可是当它突破了、过分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计的,尤其是现在上网的年龄段逐渐年轻化,给一些世界观还给完全形成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带来不良影响,就像红色经典的“恶搞”,容易误导青年观众,也会让他们的历史观、价值观产生变化。究竟“恶搞”的底线在哪里,还没有一个完全的标准,制度都还在完善中,但一个大的前提是不能以损人来娱己。

参考文献:

[1]王刚.从“铜须事件”看网络暴力的成因[J].传媒观察.2007(01).

[2]王爱玲.浅淡 BBS 中的舆论绑架与媒介偏视[J].新闻界.2006(05).

搞笑广告篇10

第一个利用网络视频做营销的案例似乎已经不可考,但百度的“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视频宣传片,则应该属于早期非常有名的视频营销案之一。

这个视频的完成和开始传播的时间大致是在2005年的第三季度,在那个时间点,即使是Youtube也是刚刚成立一年不到(这家网站成立于2005年的2月,并在之后的一年多后,才声名鹊起),更遑论中文的视频网站。但这段视频流传得很广,当时主要的传播渠道是通过BBS。

这是一段非常草根的视频短片,主角是一个模仿周星驰路数的人,并且同样以唐伯虎作为装扮,笑声也极尽模仿星爷的那个招牌笑声。这位在视频中有点模糊不清(早期网络视频的显示通常都很模糊)而看上去甚像星爷版的唐伯虎,利用中国经典断句难题“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狠狠地嘲弄了那个只晓得“我知道”的老外,最后把老外的女朋友都勾到了手边,尼姑也动了凡心,老外当然就如同星爷版的《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对子王那样吐血倒地,从而引发出关键命题:百度,更懂中文。

这段视频,稍微接触过两大搜索引擎的人都可以看出对google的嘲弄。

百度从来没有在正式的传播渠道(比如电视)中推广过这部广告片,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个广告所宣称的“百度更懂中文”有和竞争对手进行比较的嫌疑,这在中国的广告法中是不允许的。更何况,百度也很难拿出简明但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事实上,百度当时的宣传片并不只有这个,还有一部“百度流量最大”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广告片,但它的传播范围,远远比不上先前提到的那一部。

既然百度自身没有发力去推广这部视频,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百度的这部仿星爷作品会有这样大的传播量,而它的另外一部,却显得相对弱小,更进一步,一年后,雅虎中国连做三部网络视频宣传片都无法企及这样的传播高度呢?

这和中国的网络UGC文化非常有关联。

两种“冲突”的文化

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大致可以看成是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一个部分不妨称为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的锻造是由各种背后有组织的水平或垂直类网站缔造的,这里最大的主力军是门户网站和垂直类网站中的排头兵。另外一个部分不妨称为亚文化,则是由上亿网民自己打造的。在web2.0概念出现之后,这个部分被称为UGC(users generatecontent用户产生内容)。而在web2.0概念出现之前,这个亚文化则弥漫于各种类型的BBS之中。

这两种文化,某种意义上讲,是在冲突之中的。主流文化不断“结构”着网络世界,有意无意地去制定网络秩序或规范或标准,但亚文化则在不断“解构”着网络世界,不自觉地在试图冲破前者努力打造的秩序、规范或标准。这种解构的动作,某种具象表现形式就是:恶搞。

这也正是恶搞在中国的互联网上,特别是在那个亚文化盛行的互联网上极其容易传播的原因。比如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那可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恶搞型视频中的巅峰之作。

虽然恶搞是一种所谓“用滑稽、搞笑整蛊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心里对某些事物的看法”的手法,但恶搞作品能否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和恶搞对象本身的名气很有些关联。《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恶搞对象是大片《无极》,后者本来就是重金推广的电影,因此这部恶搞作品的影响范围如此广袤并不奇怪。但同样也是胡戈出品,同样是恶搞作品,《乌龙山剿匪记》便反响平平,甚至有人认为胡氏已江郎才尽。但归根到底,《乌龙山剿匪记》并没有什么太实在的有名的恶搞对象。

所以,中国互联网的解构式亚文化有着和国外非常不同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它依托于那个已经被结构了的主流文化。结构得越强,解构后的传播力度就越大。凭空制造一个恶搞作品,在中国的UGC江湖里,是传播不了多远的。

比如说雅虎中国的推广片。雅虎找来了中国的顶尖导演陈凯歌、冯小刚以及张纪中,拍摄了三段广告片,陈凯歌的《阿虎》走的是找一条忠诚的狗的动情路线,张纪中的《前生今世》则用一种奇幻加武侠的手法来表达雅虎的“找到就是快乐”,只有冯小刚的《跪族》使用了“恶搞”的手法,在讽刺暴发户的同时,也试图表达雅虎搜索的强大。在百度的视频搜索中,可以发现这样的结果冯小刚的《跪族》视频不仅排在前列,而且搜索结果也更多(可见网民们是多么喜欢去传恶搞的视频)。但比起2005年的百度广告片,它的传播效果就等而次之了。

百度的这个宣传片,同时也捧红了一个人:陈格雷,这个今天发明了“张小盒”这一卡通形象的营销人士。陈氏后来透露说,雅虎的三大广告片的投入是3000万(请动这样的大牌导演以及范冰冰范伟这样的名角,这个数字并不夸张),而百度的唐伯虎和孟姜女加在一起不过数十万,考虑到后者并没有什么大牌演员和导演,这个数字也是可信的。从市场推广的ROI角度来讲,百度的确技高一筹。

这吊诡的恶搞

我不知道陈格雷和百度是不是吃准了中国互联网盛行一种恶搞文化而去操刀唐伯虎式的宣传片,但显然这个视频是暗合中国BBS文化特征的,也正因为如此,成千上万的网民自发地去贴这个视频为百度无偿打工。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百度并没有吃准这种恶搞文化的背后还是对主流文化的模仿这一特征,不然它就不会去推出孟姜女篇。虽然孟姜女本身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但她的故事并非是BBS人群中喜欢关注的主角,孟姜女本身也从来没有成为互联网主流文化的关注点。

以Flash技术为核心的视频网站的盛行,将“视频”这个其实蛮古老的网络产物变成了UGC江湖中的一个:视频网站。也正是因为进入了亚文化之中,主流文化中的视频制作手法,是不能起到在主流文化中的作用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能在电视里播放的广告,投放到视频中,效果会很不尽如人意。不过,也许是成本的因素,也许是理念的问题,今天,在视频网站中出现的视频广告,大多都是TVC的文件形式转化而已:无非就是把电视里播放的广告,格式改一下,投放到互联网中。这种做法,失败是常态,成功了才是变态。

随着UGC的不断深入,web2.0开始风起云涌。除了早期的BBS这一UGC阵地外,又出现了Blog这样的UGC产物。不过,利用Blog进行视频宣传片的推广,和利用BBS的,还不太一样。

相对于Blog,BBS的草根性更重,也更喜欢玩“无厘头”风格。这和BBS本身的澡堂传播模式是有关联的:你可以听到很多人说话,但这些人却面容模糊。除了版主和论坛中的大虾级人物,大多数BBS中的用户只是一个ID罢了,并不代表什么。但Blog不同,Blog带有很强的个人网络自

我代入性。

当我不喜欢一个BBS时,我可以迅速地离开它:当我这个ID在这个BBS中不方便再使用的时候,我可以迅速地换一个ID。但我恐怕很难去换一个Blog,这太麻烦。以Blogger自身为核心的长期的Blog书写,所谓文如其人,自我代入性(或者说,自我披露性)是互联网诸形式中最强烈的。而自我一旦代入,所谓的“品位”就被提升了出来。因为品位这两个字,从来是和“我”希望在别人面前所展示的“我”有关。

恶搞这个东西,虽然很好玩,也很好笑,但品位却是缺乏的。同样一个人,他/她可以去BBS里张贴一个恶搞作品,但却不太会在自己的Blog里张贴同样的恶搞作品。在Btog里所能出现的广告推广片,要么和创意有关,要么和幽默有关。而这两者,统统可以代表Blogger自身的品位。

在一些Blog上,我见过这样一段视频宣传片,这是一部推广ariston洗衣机的视频,但在视频一开始,你却看到的是蓝色的海洋,和游来游去的海底生物。随着镜头的不断推进,以及影像的不断清晰,你终于发现,这些游来游去的东西,原来全部是在一台滚筒式洗衣机中的衣物:衣服、裤子和袜子。镜头在你看清的那一刹那忽然拉了回来,赫然,你看到的便是一台洗衣机。

这是一部相当有创意,画面也相当唯美的视频宣传片。在自己的Blog上张贴这样的广告视频,不仅没有那种浓重的商业气息,也可以给自己的浏览者一种美的享受以及对自身品位的肯定。组织可以利用这种blogger的特性,制作网络视频宣传片,让UGC来帮助自己完成推广。

不过,另外一种网络视频,则更容易获得Blogger的青睐,那就是幽默。百事可乐曾经做过很多这样的广告片,比如一部广告片里描述一个小孩,因为在饮料机面前无法够到最高处的百事可乐的按钮,就投币买了两罐可口可乐拿来做垫脚石。最幽默(或者玩阴谋式)的是,这个小孩够到了百事可乐的按钮而投币买走一罐后,那两罐倒霉的可口可乐被留在了那里,小孩正眼都不瞧一下。

这种有些阴谋诡计式的幽默,在正统的宣传渠道里是不能被接受的(百事这部广告片是被禁的),但在互联网的海洋里,却可以畅行无阻。因为这已经很难说是一种广告了:组织制作了视频之后,并没有证据表明用来做“广告投放”。

网络视频和电视广告非常不同的一点在于,后者的投放是组织自己的行为(也不能期望受众帮你推广,因为他们根本开不了电视台),但前者的投放,却完全可以仰仗视频观看的受众。如果足够有创意的话,只需要进行小范围的投放后,自会有大批的受众跟进,成为你的传播者。但“足够有创意”这五个字的背后,就是组织对中国互联网亚文化的一种把握,对UGC的U(user)的心态的了解。模仿主流文化的恶搞行为、极具创意的唯美行为、有点搞坏的幽默行为,都是组织制作视频时可以采纳的理念。

互动式视频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