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试卷十篇

时间:2023-04-09 16:26:14

理综试卷

理综试卷篇1

【导语】2018年福建高考理科综合已于结束考试了,

说明:2018年福建高考理综试卷使用的是全国卷I,全国卷I适用的地区包括【河_南、河_北、山_西、江_西、湖_北、湖_南、广_东、安_徽、福_建、山_东】2018全国卷I高考理综试题已公布,由于福建高考理综试卷采用全国卷I,所以就代表了2018福建高考理综试题也已公布了。

点击查看:

理综试卷篇2

【导语】快马加鞭,君为先,自古英雄出少年。 2018年甘肃高考理综考试已于6月8日落下帷幕,

2018年甘肃高考理综试卷采用全国Ⅱ卷,全国卷Ⅱ适用地区包括:陇、青、蒙、黑、吉、辽、宁、新、陕、渝、琼。广大考生可点击下面文字链接查看。

点击查看:

理综试卷篇3

为方便考生及时估分,

考生可点击进入新疆高考频道《2019年新疆高考理综试卷栏目》查看新疆高考理综试卷信息。

高考时间

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

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customers1{border-collapse:collapse; width:100%;}.customers1 tr td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666; border:1px solid #dbdbdb; padding:8px 0px; text-align:center;}时间6月7日6月8日上午语文(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09:00:00-11:30:00)下午数学(15:00:00-17:00:00)外语(15:00:00-17:00:00)答题规范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按填涂示例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满、涂黑;修改答题时,应使用橡皮轻擦干净并不留痕迹,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答题错位、答题题号顺序颠倒、超出本题答题区域(超出答题卡黑色边框线)作答,否则答案无效。如修改答案,就用笔将废弃内容划去,然后在划去内容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或使用橡皮擦掉废弃内容后,再书写新的内容。

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及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选考题:先用2B铅笔将所选考试题的题号涂黑,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该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对应作答,切不可选涂题号与所答内容不一致,或不填涂、多填涂题号。

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严禁在答题卡的条形码和图像定位点(黑方块)周围做任何涂写和标记,禁止涂划条形码;不得在答题卡上任意涂画或作标记。

理综试卷篇4

为方便考生及时估分,

考生可点击进入广西高考频道《2019年广西高考理综试卷栏目》查看广西高考理综试卷信息。

高考时间

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

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customers1{border-collapse:collapse; width:100%;}.customers1 tr td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666; border:1px solid #dbdbdb; padding:8px 0px; text-align:center;}时间6月7日6月8日上午语文(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09:00:00-11:30:00)下午数学(15:00:00-17:00:00)外语(15:00:00-17:00:00)答题规范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按填涂示例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满、涂黑;修改答题时,应使用橡皮轻擦干净并不留痕迹,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答题错位、答题题号顺序颠倒、超出本题答题区域(超出答题卡黑色边框线)作答,否则答案无效。如修改答案,就用笔将废弃内容划去,然后在划去内容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或使用橡皮擦掉废弃内容后,再书写新的内容。

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及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选考题:先用2B铅笔将所选考试题的题号涂黑,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该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对应作答,切不可选涂题号与所答内容不一致,或不填涂、多填涂题号。

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严禁在答题卡的条形码和图像定位点(黑方块)周围做任何涂写和标记,禁止涂划条形码;不得在答题卡上任意涂画或作标记。

理综试卷篇5

为方便考生及时估分,

考生可点击进入湖北高考频道《2019年湖北高考理综试卷栏目》查看湖北高考理综试卷信息。

高考时间

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具体考试科目时间安排报教育部考试中心备案后。

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customers1{border-collapse:collapse; width:100%;}.customers1 tr td {background-color:#fff; color:#666; border:1px solid #dbdbdb; padding:8px 0px; text-align:center;}时间6月7日6月8日上午语文(09:00:00-11:30:0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09:00:00-11:30:00)下午数学(15:00:00-17:00:00)外语(15:00:00-17:00:00)答题规范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按填涂示例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满、涂黑;修改答题时,应使用橡皮轻擦干净并不留痕迹,注意不要擦破答题卡。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切不可答题错位、答题题号顺序颠倒、超出本题答题区域(超出答题卡黑色边框线)作答,否则答案无效。如修改答案,就用笔将废弃内容划去,然后在划去内容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或使用橡皮擦掉废弃内容后,再书写新的内容。

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及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选考题:先用2B铅笔将所选考试题的题号涂黑,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该题规定的答题区域内对应作答,切不可选涂题号与所答内容不一致,或不填涂、多填涂题号。

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严禁在答题卡的条形码和图像定位点(黑方块)周围做任何涂写和标记,禁止涂划条形码;不得在答题卡上任意涂画或作标记。

理综试卷篇6

    一、试卷的特点

    该卷9个题目,题号由23至31。所谓综合试卷,包含三方面的含义:试卷是由多学科的题组成;有的题是属于单一学科,有的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组成,但每一个问题只属于单一的学科,各问题是相对独立的,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围绕同一背景材料提问,这种题亦称试题综合;有的题本身就属于学科交叉、知识渗透,例如生物学科很多问题是与化学、物理有关的,特别是生命现象与化学反应密不可分,化学和物理间的交叉也很多,而有些学科内不同专业知识的综合暂不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基于这样的概念,此卷的综合类型题有23、27、28,每个题目都是由二个或三个单一学科(化学、物理、生物)的问题组成的。例如23题: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由吴健雄用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李、杨二人为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衰变方程是其中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为零,静止质量可是认为是零.

    从一个诺贝尔物理奖的背景材料中提出了四个问题:( l)从化学角度提问元素Co所在周期、。的核外电子数、的质量数A和核电荷数Z。(2)在给出某些条件后从物理的角度提出有关动量守恒问题。(3)计算CoCl·XH2O中水合分子数X。(4)从生物学的角度提问作为放射源在作物诱变育种中作用原理。题目非常新颖,既涉及当代物理的重大成就,又结合实际,既有化学和物理的理论问题,又有化合物组成的计算和现实生产中的应用问题,这是个典型的很好的综合题。27、28也具有同样的特点,虽然各小题独立分属于化学和生物及化学和物理,但均有其内在的某种共性和联系。这类题目确实是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但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只需要单一学科的知识,而不需要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这对考生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适应的。在抽查250份考卷统计结果为平均分9.9,得分率66%(满分15分)。相对得分低的是属学科交叉的综合题如25题,它本身是一个生物实验题,可中间包含着化学反应,题目已提出这个反应(原题略),接着给出了实验材料和用具,并写出了第一步实验步骤,让你接着写下去,并写出实验结果。

    今年考题的另一个特点是来源于客观的真实材料,结合实际,题目内容都比较长,形式新颖,很有意思,不是干巴巴的提问,如 23、25、26、29等。29题也是个非常好的题目,是关于霍尔效应问题,霍尔效应与当今物理学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量子化霍尔效应与分数量子化霍尔效应分别获1985年和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中学教科书中关于霍尔效应的知识是小字排印,即不是必须要求的,所以该题有一大段文字叙述说明什么是霍尔效应,给出电势差U。电流I和磁感应强度B的关系式,并对霍尔效应进行了解释。然后提出四个问题让考生回答。该题16分,前三间各2分,最后一问10分。此题比较能够考查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抽查的250份考卷的统计结果看,前三题得满分2分的比率分别为40%、75%、46占%,而第4小题得0分者占sl%,说明有半数的学生在具有物理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回答题中的大部分问题。而一些考生由于确定运动电子在磁场中受洛仑兹力的方向有误或对电流强度微观形式的表达式不会而不能正确回答问题,29题的得分率为40%。在有9个题目的一份高考试卷上,有二个题目的素材来自与诺贝尔奖有关的材料,可以看出题目的命制是动了不少脑筋的。

    该试卷总体来看难易适中,比起单科试卷难度较低,因为题量少自然难度小,但是某些试题确实比较容易,而且分值普遍比较高。

    二、答题情况

理综试卷篇7

一、题目“理性化”

这边的“理”可不是说题目出得是否可行,而是指一些地理事物的原理、规律。全国卷Ⅰ的选择题充分体现了这方面的知识,并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自己所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科素养。如第1~3题着重考查了水循环过程中的下渗环节,下渗对植物、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第7、8题等值线图及综合题:第37题等温线图的判读是对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考查,都是地理学科的重点、难点。

二、知识“综合化”

古人常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知识渊博,说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了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体现了它的“综合化”。综合化不仅仅是知识之间的综合,更是对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查。例如第6题,纬度位置的计算,需运用地理知识与数学计算,两者相结合(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

A.66.5°N B.60°N C.53°N D.40°N

试题分析:机场位于50°N附近,假设该飞机沿经线飞行,每跨一个纬度,距离111千米,在1小时内飞过650千米,大约6个纬度。因此,飞机所在纬度最高约56°N,最低约44°N。故C正确。

第7、8题有关海冰浓度计算以及找出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除了地理知识(等值线图的判读,距海远近,纬度位置,河流对海水盐度及对海冰影响)必不可少以外,还得对文字进行细嚼慢咽,数学、物理相关知识点也要能够加以运用。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浓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试题分析:7.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地气温低于4°C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地。甲地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海水体积巨大。乙地位于大陆附近,故乙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B正确。

8.冰层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越大。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A正确。

三、图像“简约化”

“无图不理”说明了地图的重要性,没有地图、图像,就谈不上学地理。图像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它的最大特色。地理知识的考查,都是以图文相结合为主,但与以往不尽相同的是,本次全国卷Ⅰ的图像,却显得更加的“简约化”,不管是景观图、等值线图、坐标图还是区域图,都显得较为简约、精炼,但简约并不代表就简单!像第10题的坐标图,图中只有一条曲线,要求学生判断在某一时间段黄河三角洲的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及推测,此题的考点是流水作用;更难的是第37题通过等温线的变化规律判断其影响因素: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如图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试题分析:(1)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夏季获太阳辐射量多,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层融化。青藏高原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2)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甲地冻土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厚度较小,地基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更接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影响路基稳定。甲地等温线分布较密集,说明当地地形起伏较大。

四、综合题“多样化”且具有“开放性”

近几年福建省高考的综合题数目只有一道,要么世界某个区域,要么中国某个区域,全国卷Ⅰ的却有两道题:一道世界的,另一道是中国的。考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开放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如全国Ⅰ卷第37题,选取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青藏铁路为背景材料,以攻克在冻土层上施工这一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领会“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工程创新思路,认识和理解“热棒”新技术工作原理,重新整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原理,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并解决源于现实的工程问题,以此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态环境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

理综试卷篇8

但是,把这次的生物真题给高二即将升高三的学生做,发现真正有分差的是第29题:光合题。

下面我就具体来分析一下:首先是选择题,选择题的出题很好地符合高考出题要求和特点:四个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选项,字数不得多于72字,便于学生快速获取题目信息。像第1题属于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本题很容易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当然此题也设置了易混淆知识点:对DNA、RNA和ATP元素组成的考查,是平常的难点。第2题属于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补充一下:本人觉得今年考必修三考得比较多,像选择题就有3个,5个大题就有2个)纵观6年新课标考点,2010年,2011年,2012年植物激素调节考查了三次,2015年是第四次。考点设计的内容比较简单,今年考点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非极性运输。课本知识点重点讲解了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而这次考试涉及了非极性运输,所以给我们启示: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注重课本。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环境与水盐调节,主要考点是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得分。第4题属于必修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结合物种丰富来考查,内容较容易,考生基本都能拿到全分。(去年江西也考了群落的演替,但是在非选择题,难度也不大)第5题属于必修二知识点,考查的是朊病毒的增值过程,此题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来源于课本必修二第69页的资料分析,这题也说明了高考命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课本的资料、实例。第6题属于必修二人类遗传病,考查考生对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特点的认知,这个比较基础,只要大家熟记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就可以拿到全分。

下面再来说说非选择题:第29题属于必修一光合作用,也是平常模拟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由于考到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影响,所以试题难度提升,要拿到全分很难。尤其是第1问的第一、二两个空,要能正确答出必须要对光合作用有一个全面充分的认知,同时对实验思路也要充分认知,理解C组为什么能达到94%。还有第二问的光照频率的回答,学生都懂那意思,但是难以表达。第30题属于必修三水盐调节和神经调节综合类考试题,考查了肾上腺素的作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共同特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近几年中都有出现:2011年新课标选择第六题考查肾上腺素的作用,2012年新课标第三十题考查神经调节,所以此考点是高频高点,也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考点,比较容易拿到全分。

第31题属于必修三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考点。必修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每年必考,考点也不尽相同。今年生态系统考点比较容易得分,考查了种群的年龄组成,标志重捕法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内容,属于基础类考题。(但是,本人不赞同第1问中幼年,成年,老年的比例的计算,觉得这是生物试卷里考这么个纯数学的计算有点不妥,最重要的是在高考考场那么紧张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算错,我让即将升高三的学生来算,他们算出了40∶41∶42,就是没得出1∶1∶1)第32题,考查必修二基因频率知识点,还有一个随机情景下的计算,相比往年的遗传题甚是简单。第40题,15分,属于选修三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综合类题目(当然还包含必修三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整体以基本概念为主,只要考生对课本基本概念和基本考题类型有所掌握,都能将本题拿到满分。总体考查方式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

总的来说,今年理科综合中的生物延续了以往的难度,甚至是更易,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以及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功底,较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今后考生备考时一定抓好基础,重点研究核心考点。

理综试卷篇9

一、整体分析

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稳定、务实、求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从试题结构上来讲,力学和电磁学等主干知识仍是考查的核心。实验题“一力一电”突出考查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选做题均衡平稳。试题涉及的知识点不偏,考查形式不怪,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1.依据考纲,突出重点。在知识点考查方面的重点内容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比如24题考查了多对象、多过程的一维直线运动,从力的平衡扩展到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定律)等。对于静电场的考查也从单纯考查电场力的性质,扩展到侧重电场能量的性质(如21题和25题)。25题的考查也从往年单纯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以及电磁感应现象扩展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重力场和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及其能量关系。考题涉及的内容完全涵盖在2014年《考试说明》要求的范围内,并且对于《考试说明》的变化,比如半衰期等内容也有所体现。

2.联系实际,注重基础。试题情境关注生活、生产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联系社会重大事件和当前社会热点。比如17题,把小车上连接小球的细线换为橡皮筋;18题,把原、副线圈装置放在同一个铁芯上并用图像展现可能出现的感应电流形式;第19题,考查天体的运动,以木星冲日、火星冲日等天文现象考查了天体运动中相距距离最近、最远问题及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本理解;第24题,考查刹车“反应时间”问题。

3.注重探究,体现特点。实验题“一力一电”突出考查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试题继续突出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实验试题占分比例稳定,实验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所考查的实验在强调结论的同时,不仅注重对实验技能、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的考查,还侧重于从实验原理、数据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上进行考查,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4.能力立意,回避难点。试题努力设置新的物理情景,要求考生理解题意,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并能熟练使用数学(包括代数运算、平面和立体几何、三角函数、图形和图像等)方法,分析和判断相应的物理问题。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注重对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解能力、实验能力、逻辑与数理推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总之,试卷体现了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查特点,注重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立意的命题宗旨。试题素材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源于生活又紧密结合高中物理实际,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不偏不怪。

二、考点分析

考查形式与以往新课标考查形式相同,8道选择题,2道实验题,2道计算题,选修部分各为一道选择和一道计算。

1.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部分题目注重基础概念的理解以及基本定理定律的理解,总共8道选择题,5道单选,3道多选。分别考查了电磁感应产生的原理、磁场对电流的力的作用、安培力的概念、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系统具有相同加速度的连接体问题、电磁感应结合楞次定律图像问题、万有引力与航天、水平面内圆周运动以及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势及场强特征。

2.实验题部分

第一道力学实验题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对于实验我们要清楚每一项操作存在的理由。比如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实验原理和减少实验误差方面去解决。第二道电学实验题为安阻法测量电源电动势及其内阻。本题考查了求图像函数表达式、电表读数、作图像、求电源电动势与内阻问题。应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要掌握描点法作图的方法,要会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3.计算题部分

计算题部分出题风格相比以往有所简化,其中第一题为人教版课本例题的改编。考生要知道反应时间内认汽车为匀速,之后汽车才做匀减速运动。所以安全距离就包含有两个部分:反应时间内的距离和实际刹车距离之和。第二题考查了小球在重力场的平抛,以及带电小球在重力场和电场的复合场中的抛体运动。

4.选修部分

选修3―3部分,第一道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理想气态方程,以图像形式考查了物质的量不变的情况下压强、温度与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只要考生能够理解理想气态方程PV=nRT,此题就很容易解决。第二道计算题目考查的仍然是理想气态方程问题,只不过与活塞运动力学相结合。

选修3―4部分,第一道选择题考查了机械波的图像与机械振动图像问题综合应用。第二道计算题目考查的是光的全反射及光的折射问题,其中第一问,光的全反射是常见考点,第二问,看似没有见过,实际上是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变形。

选修3―5部分主要考查了天然放射现象,以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问题,其中天然放射现象中考查了半衰期问题。第二道大题考查的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这两部分是考纲中提出能级要求较高的考点。

三、2015年备考指导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夯实基本功。做好系统的基础知识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核心概念或规律为主线,如力学中的加速度、功和v-t图像和牛顿定律、动能定理等,电学中的电场强度、电势能等,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串联,将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构建物理基础知识网络;物理学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与能力,以受力分析、运动分析为依托,形成在过程或状态中分析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做功与能量转化情况的物理能力结构。

2.要加强实验、重视实践、突出原理。从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几方面入手,不仅要知道仪器的原理、读数和使用方法,更要善于运用物理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解决情境新颖的实验问题。对于设计性实验,可以从最基本的原理、方法入手进行创新变通或整合,归纳几个常见思路,例如电学实验,可以“伏安法”为核心,对各种电学实验进行归纳,力学实验可以“纸带法”为核心归纳整理,寻找共性。

3.要加强综合能力训练。在对物理综合试题的求解时,要学会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将复杂的物理情境分解为若干个较简单物理过程,将一个综合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通过对试题的“大题小做、各个击破”,注意培养审题和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4.要加强数理结合能力的训练。数理结合能力的训练,首先是运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和指数对数等基本数学运算条能力的训练;其二是几何关系、函数关系在物理推理或运算中的灵活运用;其三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解析几何思想与方法在物理推理及运算中的熟练运用,特别是解读图像的曲直、斜率、面积、截距和拐点的物理意义,最重要的就是将物理模型转化成数学模型的方法的熟练运用,如列、解方程组,并简化方程组或简化方程组的求解过程。

理综试卷篇10

关键词:高考;化学;试题;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3-0049-03

中图分类号:G424.74

文献标识码:B

1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Ⅱ卷试题命题意图及试题特点分析

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Ⅱ卷试题共4道,从第27题到第30题,各题满分均为15分。各题的命题意图和试题特点见下表:

2 2010年高考理综Ⅱ卷化学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2.1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典型的如:第27题,第(1)小题两空的答案答反,第1空答“升高温度”,第二空答“加入催化剂”;第(3)小题答“H

2.2审题不清

典型的如:第28题,部分考生不按要求作答,写物质的名称,不写化学式,如写“A氨水,E浓硫酸,F硝酸银溶液”,或者将标号“A、B、C、D、E、F”写成“①、②、③……”或者干脆不写标号,导致失分。第29题,题目所给仪器只有导管、试管、反应管、胶塞,但学生偏偏画集气瓶、烧杯或烧瓶、酒精灯等。

2.3化学用语基本功不扎实

主要表现为化学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书写不规范或书写错误,典型的如:第28题,部分考生将NH3・H2O写成NH4OH,将BaCl2写成Ba(Cl)2等;第30题第(1)小题,炔烃结构简式的书写多氢或少氢,第(2)小题和第(3)小题,部分考生书写方程式时不配平或不写反应条件或漏写某个生成的产物。

2.4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差

主要表现为表达时抓不住重点和关键,表述不全面或表述错误。典型的如:第27题第(1)小题回答为“加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压根不提“化学平衡未移动或反应物转化率不变”的问题;第(3)小题,判定H>0,理由为“升温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判断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第29题第(3)小题,部分考生只注意到“控制反应速率”或“液封”作用中的一种,部分考生将“控制反应速率”表达为“控制反应的发生和起止”、“防止堵塞”、“防止倒吸”、“减小误差”、“防止空气中的CO2影响实验结果”或“防止外界气体进入瓶内”等;第(4)小题,部分考生只写通过氧化铜粉末,未指明加热或“灼热”状态,也未指明“变红”,部分考生将关键词“浑浊”写成“混浊”。

2.5实验能力差

主要表现为:仪器药品的选择不当、实验装置图的绘制能力差、实验设计能力欠缺。典型的如:第29题第(1)小题在绘制实验装置图的时候,部分考生出现“加热部位不画‘’”、“不加胶塞”、“缺少装置”、“除杂顺序颠倒”或“用固体干燥剂除杂”等问题;第(2)小题部分考生出现“用Na2CO3溶液或者NaOH溶液除CO2中的HCI”、“用稀H2SO4除CO2中的H2O”或“用浓H2SO4除CO2中的H2O和HCI”等问题。

2.6计算能力差

典型的如,第27题第(2)小题和第(4)小题,部分考生因答题时不能从图中找出反应的比例关系,导致结果错误;部分考生计算能力较差,计算结果误差太大;部分考生不写物理量的单位或将单位写错。

3 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3.1立足基础,狠抓化学核心知识的教学

从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看,并不追求知识面的高度覆盖,而是着眼于通过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见表2)。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立足基础(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研究基本方法和学科思想观点等纳入化学学科基础要求),在基础中综合,在综合中提高。

3.2加强化学用语教学,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今年高考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考查的比重比前两年有了很大程度增加。但从高考阅卷情况来看,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或错误、语言表达的不完整、不科学,仍然是很多考生丢分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化学用语的教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要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就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下功夫,并注意贯穿于化学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力求做到不越俎代庖、不包办代替。

3.3重视实验教学,强化化学实验能力的形成

高考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下列5项:(1)能恰当地使用化学仪器和试剂,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实验”的能力;(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加强对实验的复习,要特别重视课本上的实验,要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对一些常用仪器的规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要牢记,并能将课本实验进行深化、重组、重设计;同时还要注意有关实验报告的复习和再认识,掌握实验报告的形式、设计和内容,并要初步掌握实验仪器的绘制。在做好教材实验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对教材实验的挖掘,进行改进、变换和迁移。

3.4定性定量结合,注意化学计算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