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商小学十篇

时间:2023-03-19 21:31:52

哲商小学

哲商小学篇1

自儿童哲学诞生以来,儿童哲学课程也是各路学者关注的焦点,儿童哲学课程在国内研究者的研究中大多适用于校本课程当中。而在学前教育当中,也可以用于园本课程的探索。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天生就能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哲学问题,天生就带有好奇心看世界,但是若缺乏系统的思维训练,缺乏发现这些哲学问题的眼光,无疑到最后便会变成缺乏思考能力的人。因此,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也需要这样的思维训练,这便是学前儿童哲学课程的意义所在,在学者的研究当中,儿童哲学课程在一些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已经初见端倪,但是整个学前儿童哲学课程还在摸索当中。

一、学前儿童哲学课程的内涵

西方国家认为“儿童哲学”是为儿童提供的哲学课程。在全国教育哲学学术委员会2015年高峰论坛中凸显了当前儿童哲学教育有几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公民教育取向的看法是以批判性思维、自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为主,方法论取向的看法是以训练思维为主的,而人文教育取向的看法是以提高哲学素养为主。学前儿童哲学课程可以说是以训练学前儿童思维为主,培养独立思考的意识以及沟通合作能力,最终达到培养提高学前儿童哲学素养目的的活动。

二、提出学前儿童哲学课程的必要性

余保华、刘晶(2015)在其文章中提到,澳大利亚将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探究性与合作性能力的儿童,作为应对时代挑战的核心对策,把儿童哲学引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澳大利亚儿童哲学课程发展启示我们,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应该从儿童开始,错过关键期想在儿童成年后再去实现这样的目标则十分困难;针对儿童理性思维训练的内容应该有专门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应该是统整性的。基于此,在学前教育或小学阶段开始设置儿童哲学的课程内容,是完全必要也是可行的,这也是形成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品质进而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学前儿童哲学课程的提出还可以保护学前儿童的哲学天性,留住幼儿由于好奇心提出的哲学问题,并从中激发幼儿的思考。这样的课程提出可以让学前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可以提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新想法或事物,这也正是我们时下所倡导的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把一切能够培养人创新能力的想法从幼儿期开始激发出来。

学前儿童哲学课程的提出能够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当中,如何教育培养人才是各个国家讨论的主题,而儿童的创新能力便是关键,但儿童的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密不可分,因此能够开发人的理性思维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幼儿的理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凭空出现便不会消失的,需要训练才能长期保持并一步步提高。而哲学课程便是能够训练幼儿的哲学思维能力的活动。

三、学前儿童哲学课程的理论基础

(一)基础之一:哲学

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哲学家都认为哲学源于惊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都秉持这一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并且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这地地道道是哲学家的情绪,即惊讶,因为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决定性的起点。”其实惊讶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少数人的专利,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对自己和世界都怀有o限的惊讶与好奇,幼儿不断发出“为什么”的信号,提出“我是怎么出生的”“我为什么在这里”“世界从何而来”等根本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哲学诞生之初,古希腊哲人们争论不休的哲学问题。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但他们思考往往是一种直觉反应,特别是对于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学前儿童阶段更是如此,由于学前儿童的惊讶并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审查,必然会犯逻辑上的错误,李普曼认为需要对学前儿童的这种直觉反应加以训练打磨,儿童的这些逻辑错误以及思考上的混乱与不足才会得到纠正与引导,才能对日后的言语及行为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学前儿童也需要把直觉反应经过理性的思考训练,若在关键时期内得到了引导训练,便会在以后的思考中事半功倍。

儿童哲学所倡导的对儿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推动理性思维发展的学前儿童哲学课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基础之二:心理学

哲商小学篇2

发现玉米产品商机

1983王敏哲出生在洛南县巡检镇路街村。这里地处高寒、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极差,距县城100余里,一年只收一次庄稼,主要生产玉米和大豆,每年村里人的收入十分微薄。看着村周围的群众生活很辛苦,他从小就下定决心:长大后干出一番事业,改变家乡面貌。

2003年,王敏哲以较好的成绩考入西安空军工程大学。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西安一家公司,从事移动通信方面的工作,年薪超过11万元。工作期间,王敏哲时刻没有忘记小时候的志向,他一边勤奋工作、省吃俭用筹集创业启动资金,一边深入市场搞创业调研。

由于工作原因,王敏哲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每到一处,他都对这些地区的特产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比如,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内蒙古的风干肉、陕北的狗头枣等。他研究过这些产品的经营理念、开发销售、发展思路等。经过几年考察,王敏哲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粗粮的饮食需求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粥府或杂粮餐厅消费。由此,他想到了家乡的玉米糁糊汤、玉米面搅团。他想:“如果能将家乡的玉米糁、玉米面进行开发,不但可以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而且还可使家乡的这一土特产进入市场,让更多的人们享受到这一美味。”

此后,王敏哲每次出差,都会带上家乡的玉米糁儿、玉米面免费赠送给客户。不少客户对王敏哲带来土特产很感兴趣,这让他看到了希望。王敏哲对市场需求进行了大量调研,制作出了一份开发家乡玉米产品的详细创业计划。

回乡创业

成立公司开发农特产品

2012年4月25日,王敏哲辞去工作,带了30万元,回到老家进行玉米糁儿、玉米面农产品开发。得知这一消息,父母都气坏了,认为他不务正业。面对家里仅有的几间土房子,面对年迈的父母,他也曾经很迷茫。王敏哲说:“回乡创业,我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也曾犹豫过,但我认为农村是大学生创业的好天地。”。最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着手创业。

王敏哲租到了400平方米厂房,办理了工商、税务、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手续,设计了4种富有特色的产品包装盒,注册了“桃源居”商标,投资30万元注册了“桃源居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投资3.6万元购买了生产机器,雇佣了5名工作人员,邀请了专家进行培训。9月份,王敏哲投资注册的“桃源居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正式投运生产,主要加工生产玉米糁、包谷面和包装销售核桃、木耳等农特产品。

3大产品优势让玉米农产品卖的“火”

为了解决玉米糁、包谷面等产品销售问题,王敏哲跑遍了洛南县城所有土特产专卖店,经过软磨硬泡,人家才答应代销。随后,西安、商州等地的专卖店也帮他代销产品。

2012年9月至10月份,王敏哲通过免费赠送品尝的方式在西安、商州等地对玉米糁等农产品进行推广,深受广大市民群众欢迎,成为赠送亲朋好友、外来客商的绝佳礼品,还有不少回头客。

产品怎么如此受欢迎呢?

1.玉米品质好。王敏哲的家乡地处高寒,昼夜温差大,玉米生长周期长,以农家肥为主,生产出来的玉米糁、包谷面色泽金黄、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绿色无污染。

2.药用价值高。玉米糁含有的核黄素、谷胱甘肽等具有抗癌、预防糖尿病、胆固醇的作用。

3.市场空白。玉米糁、玉米面这一土特产在商洛独树一帜,它的产品抢占了先机。

11月份起,王敏哲注册并生产“桃源居”牌农副产品正式投放市场销售,当月产品销售额达8万元以上,净利润超过3万元。此后几个月,王敏哲的产品销售额稳步上升。

带动乡亲致富

高价收购玉米,促进就业

王敏哲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带领乡亲致富,他说:“一方面我可以吸收周围群众来这里打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高价收购他们的玉米,鼓励群众大面积种植玉米;其次,群众从我这里学到技术后,还可以自己加工农特产品,增收致富。”

留守妇女孙爱琴说:“我家刚修了房,经济很困难,到外地打工,这个年龄也没人要,在这里做活既能照顾家里,一月还能挣一千多块钱,家里的玉米也可以拿到这里卖,价格每斤要比外高一边角钱呢?”村民王小敏说:“我家6口人,家里负担大,丈夫长年外出打工,我现在到这里做活,除能照看老人和娃、学点技术外,给家里挣些零花钱。

哲商小学篇3

小秘书脑袋装着总经理思维

或许在一般人眼里,他从小就是神童,数学天才。但卫哲自认普通――像其他年轻人那样敏感,面对职业选择也摇摆不定。那时,看到一部刘德华主演的关于律师的电影,他决定去做一个律师。他还想过做作家,或者外交家……

可能是他的中学教育改变了他。那是一家英文教学的寄宿学校――后来证明,这是他职业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将他定位在中国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群中。1993年从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之后,他第一份职业是做“小秘书”――在曾被称为“中国证券之父”的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身边做秘书。管金生的秘书很少能做满一年,所以公司上下对他也并没有抱很大希望。

作为秘书,老板的生活琐事都要打理好。在端茶送水这样的小事上,卫哲揣摩出很多技巧。一件极普通的事,卫哲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为老板作口译,卫哲说,如果逐字逐句翻译,其中一些信息对老板并没有用处,尤其是在商业谈判中,对方言语中流露出来的倾向性远比表面意思重要,但是一些翻译却在翻译过程中把有用的信息给剔除掉了。

刚开始管金生只是让卫哲翻译年报,剪剪报纸。这种小事,卫哲当成大事,做足了功夫。卫哲注意观察,在那么多的剪报中,哪些是老板看过的,引导自己下一步工作。到后来,管金生不看剪报就吃不下午饭。

翻译工作获得肯定之后,老板开始把一些报告、演讲稿的撰写工作也交给他。开始他会出很多错误。“起初80%都会被老板批评要求重写,但是我每次都仔细研究老板不满意的地方,半年后基本不改一字。”

秘书的工作很烦琐,但是卫哲却从中学到了管理知识。比如文件的传阅,一般的秘书会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放在老板的桌子上。卫哲却会按照自己理解的重要性来排序,并且把内容有关联的文件放在一起。

“不这么做,并没有人认为不对,但是如果能为老板的工作提高效率,那就是你份内的事。”卫哲说,“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能以老板的视角,而不是老板秘书的视角来看那些文件,你也就学到了一些管理者的经验。”

在乎的是细节,因为当你是小人物的时候,能做的只有细节。当这些细节都做好的时候,老板知道,让卫哲再做复印、倒水、剪报等工作,那是屈才了。管金生开始带着他,从政府要员到企业家,认识了很多当时显赫的人物。卫哲学到了很多做人处世的道理,视野开阔。紧接着,24岁的卫哲,出任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副总。

不断寻找职业规划短板

“你真的有这个能力吗?”当上副总经理的卫哲这样问自己。那时他感觉到:“杠杆最大,负债也最大。如果能力没有达到那个位置的要求,总有一天要还债。”

果然,在1995年震惊业界的“3・27”事件中,万国证券因为财务管理问题而元气大伤。从这里,卫哲看到了自己在职场的第一块短板,决定去真正的百年老店补课。

1995年,卫哲进入了普华永道国际会计公司工作,连降N级学习财务管理。最初,永道的合伙人对于卫哲的职位颇为伤神,卫哲主动提出:“要一个尽可能低的职位,就当财务顾问吧。”

从前,卫哲是有专车、有秘书的副总经理,现在公司却有了将近30个职位比他高的人。但是卫哲并没有感到委屈,在他看来“这也就相当于有将近30个老师可以教我”。

果然,卫哲以其天分和努力,以及在万国证券锻炼出的良好沟通能力和开阔视野,很快就在新公司脱颖而出。当时永道规定每年升迁不得超过一次,而卫哲一年升了两次。在那里,卫哲学习到了职业经理人的专业素养,养成了理性精神。

2000年,漫漫熊市开始,卫哲又发现了自己职场规划中的第二块短板。他辞职去了百安居:“从资本市场走向零售行业是弥补执行力的短板。有些短板不能等到发生的那天再去弥补。”

在一个全新的行业中,卫哲再一次发挥领导才能,仅仅1年时间,就升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在任的7年时间,他将公司从原有的5家分店、1300名员工,发展为在中国23个城市拥有55家分店和超过1万名员工的大型建材零售超市,使百安居成为中国第三大外资零售企业,年营业额达到近10亿美金。卫哲本人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零售连锁十大风云人物”。

对于自己每一次职业跨越的成功,卫哲都归结于他对“时代”的正确分析:“我总是以发展的眼光去衡量职业、衡量得失。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是减薪减酬,但我很有自信,基本进去六个月,薪酬就比原来要高。我选择的职业在当时都是冷门的,但我对它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事实同样证明,我所投身过的事业都已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在出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之前的十年职业经历中,他有过四家公司的工作经历。平均每个公司工作两年半,卫哲却能保障每次跳槽都得到新的机遇。他透露自己的跳槽秘诀是:“经理人在跳槽的时候,不能全部放弃自己以前的经历,如果冲销掉自己的全部资产,从零做起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从证券行业到咨询公司,到首席财务官,再到总裁,并没有重复老路,但彼此都有关联,跨度并不很大,否则也很难成功。”“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这是他的十字箴言,也是跳槽时的最低成本。

经典的卫氏跳槽学

光环笼罩下的百安居风云突变。2006年7月28日,卫哲突然宣布辞职。

当时,他向百安居中国区的高管作了离职宣布,然后公司的通告发到了全国各地。瞬间,卫哲就收到了无数的电话和短消息,有的电话带着哭腔从很远的城市打来,卫哲难过地流下了眼泪。但他还是选择了离开:“我问自己,我该补哪块短板了?”

三个月后的11月20日,卫哲“空降”至阿里巴巴,出任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阿里巴巴企业间(B2B)电子商务总裁。

“今天我来阿里巴巴是弥补电子商务短板的。”卫哲很清楚:“21世纪任何一家企业要成功都离不开互联网。”

从万国证券到永道会计顾问,再从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到阿里巴巴企业间(B2B)电子商务总裁,卫哲的跳槽可谓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这种跳槽路线,一方面拓广了自己的职业范围,另一方面又很有效地利用了原来职业的经验和资本,成功地抓住了金融、咨询、零售、互联网等一个个在中国新兴的行业浪潮。每一次跳槽都是那么的经典、成功,“卫氏跳槽学”颇值得职场“跳蚤”们借鉴。

《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卫哲用四大名著概括一个成功企业要走的四个阶段。这,同样也适用于他个人。

人生的第一阶段首先要从《水浒传》开始,人要想成功,就要“脱颖而出,打破常规”。第二阶段已然形成《三国演义》之势,企业和个人都有了一定的规模,有了强劲的对手;第三阶段就像《红楼梦》,需要管理一个复杂的大家庭;第四阶段就是《西游记》,凡间已无事可做,企业和企业家都进入了一个取经、传经的阶段。

哲商小学篇4

【关键词】苹果公司 经营哲学 社会市场观念

一、理论综述

(1)内涵界定。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的灵魂。张瑞敏认为企业的经营哲学要点就是谋取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利之势,强调以人为本。松下幸之助认为经营哲学对内使组织统一,对外传达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企业“信念”的表达。盛稻和夫认为经营哲学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必须遵守的事项。

综合以上,本文认为企业经营哲学是在充分尊重人的基础上,是企业生存的信念,是企业发展有理可依的经营准则。

(2)文献回顾。经营哲学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五类,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观念和社会市场观念。社会市场观念将社会和市场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考虑,关注市场并满足消费者需求,谋求社会长远利益的和谐发展,是最值得倡导的类型。

二、国内手机行业经营哲学

手机是高科技产品,作为高附加值的能再生行业之一,手机行业发展对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一)现状及问题

(1)国产品牌的经营哲学。据ITbrand 2012年10月25日手机品牌排行,针对全球IT品牌价值评估方法计算品牌影响力。以前三名国产品牌小米、联想、华为为例,分析其经营哲学。见下表:

(2)经营现状及问题。国产品牌手机行业的经营哲学主要是市场观念。国内手机行业不断学习国外的高新技术,与国外合作的企业亦不少,对国外经营理念的创新的思维还有待学习。

国外各种品牌不断涌入威胁到国内手机行业,问题主要是国内手机行业现有客户成长空间有限,企业将重点放在手机产品研发上,经营过程中对客户不够重视,对服务质量相应较低。

(二)山寨手机行业经营现状与困境

(1)现状及发展史。山寨手机行业经营哲学是推销观念,经营理念主要是模仿和低成本。发展史见下表:

(2)经营困境。山寨手机主要对偏远地区新增加用户进行销售,只能通过低价格战略促进销售。经营困境在于山寨手机行业没有创新经营理念。一个企业没有量身定做的一套经营理念,就没有超,处于被动地位。

三、苹果公司案例讨论

(1)公司概况。苹果公司成立于1976年,创始人为乔布斯等,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手机生产商,也是全球主要PC厂商。知名的产品有Apple II、Macbook、iTunes、iMac、iPhone和iPad等。2012年8月苹果成为世界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

(2)苹果公司的经营哲学。苹果公司发扬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苹果的经营哲学。苹果创始人对工业设计和艺术的情有独钟,使苹果公司天生就拥有优质的“服务”基因。具有社会市场观念的苹果经营哲学,关注社会,强调了解消费者需求,最大程度达到消费者满意。社会市场观念注重公司电子产品与消费者实际体验的契合,使得苹果公司高效的激发了目标消费者群体的购买力,使苹果成为手机行业的领头羊。

四、苹果公司经营哲学的启示

(1)对国产品牌手机行业。苹果的社会市场理念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其根源是苹果创造与众不同的市场,不断开拓手机行业的新领域。只有将社会市场观念植根于国产品牌手机行业企业自身的经营哲学,同时保留原有优秀的管理思想,将苹果先进的经营哲学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相结合,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哲学。

(2)对国内山寨手机行业。山寨手机行业应学习苹果公司消费者为主体,与社会和谐发展重视开创新市场的社会市场理念,重视用户的体验,而不局限于促销手段,应当尽力创立品牌,研发手机新特性,将目光放长远,而非一味模仿,重视顾客群体的经营理念。

参考文献:

[1]孙宝连.张瑞敏的谋势经营哲学及其启示[J].中外企业家,2009,(03).

[2]松下幸之助.经营哲学沉思录[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9.

[3]稻盛和夫.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4]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牟西军.华为公司国际化实践与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0.

[6]周江华,仝允桓,李纪珍.基于金字塔底层(BoP)市场的破坏性创新——针对山寨手机行业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2,(02).

[7]郝亚洲.苹果让创新落地[J].北大商业评论,2008,(03).

[8]吴海葵.苹果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0.

[9]刘林青,雷昊,谭力文.从商品主导逻辑到服务主导逻辑—以苹果公司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0,(09).

哲商小学篇5

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是中国几千文化发展结晶,五千年来中国哲学观念深入每个人价值观念、审美观念、思想品德,对中国的子孙后代产生了很多教育意义。现代包装设计应该追随时代的脚步,用现代的价值观念去吸收、摄取相对应的传统和谐的哲学观念,并把相对应的哲学观念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设计出具更加富有中国哲学理念的作品,做到现代包装和传统哲学相结合。本文主要通过传统哲学观念的内容、现代包装设计现状,探究哲学观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哲学观念;传统哲学;现代包装设计;传统包装设计;和谐

一、传统哲学观念的内涵

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承力,和谐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中国古代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都积极的阐述了“和谐”这一理念,这不是说所有的学派观念都提倡“和谐”观念,而在古代百花争鸣学派理论中,和谐占据着重要位置,以至于刘川至今的都是积极的观念,传统的封建观念已经逐渐的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和谐包含着许多方面,古时候的和谐就提出了“天与人”、“人与人”、“人与我”等相辅相成的观念。在古人的思想中,和谐主要针对矛盾事物、对立事物的统一的平衡状态。在古时候封建时期,古代文人就非常重视“和谐”的概念,即自然、社会万物、人三者之间的和谐,为什么说中国古人的智慧是超乎寻常的,因为很多古人的哲学观念在现在,甚至是未来都是适用的。汉代大思想家董仲舒将周代以来,将“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相结合,并且吸取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综合性的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其理念正确的反映了人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方法。因此,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实质就是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人我合一,把和谐作为根本来发展、完善社会现状。在现代社会中,传统哲学观念中的自然生态观念,法律健全的社会观,世界和谐的价值观等,全部都有效的融合到了社会发展之中。

二、现代包装设计的现状

人们都知道,商品包装都是一些化工产品,产品包装大多都是塑料、铝箔纸等。这些材料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国家要做专门的垃圾回收,以免破坏生态环境,但是在我国仍然有很多的人把无用的商品包装袋随地乱扔,或者不按照垃圾箱分类来处理包装袋,特别在春秋有风季节,笔者依旧可以看到风中漂浮着垃圾袋,这现象直接体现了中国人民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包装设计不够环保、包装信息过于商业化。

三、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古人的思想是非常先进,许多中国传统哲学观念都有很多预见性,《考工记》中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句话有效的突出了设计标准、理念,加强了自然生态环境与包装设计理念的完美融合。几千年来,和谐思想早已经深入并影响着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我们可以在早期的包装设计理念中看到,虽然有些包装包含着和谐思想的哲学观念,但它不符合于现代化经济的和谐化设计。现代和谐化包装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为了商品能够更加抢眼,超越了本身的包装价值,延伸到人类——包装——环境的另一个理念,相比早先的包装设计更加系统、更加全面的设计。它是以中国传统哲学观念,把现代包装需求和哲学挂念融合为设计思想,把和谐融入到包装之中,凸显出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人与自然与科技的结合,总结来说,现如今的包装应该涉及到包装、人、自然环境三者达到和谐统一的标准。

1、人类与包装设计间相和谐哲学观念,做到以人为本

在现如今的包装的设计之中,当下的人类与商品包装之间的关系是包装设计理念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关系,要真正的做到从消费者自身利益出发,真正的做到以人文本。所以设计必须以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作为出发点,同时,产品的消费能力也可以有效的反映出消费者对包装设计是否中意。现代化人类与商品包装之间的哲学观念是动态、变化、发展的,好的包装的设计必须不断适应消费情况而做出相对的改善,例如便携式包装、易拉罐、真空技术包装等,以上包装设计皆是为根据消费者需求而设计出的产物,把以人文本作为设计的新理念。现代化的包装相较再早的包装更加人性化,更便于消费者携带、运输和使用,让消费者对现如今的包装设计理念更加清楚明了,加大消费者的使用便捷度现如今,现代包装设计可以从消费者的时间、效率作为主要突破口,用来适用于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例如熟食食品类包装、冷冻食品、快餐类包装,体现了现代包装的便利性、简单性的哲学观念。

2、自然环境与包装相协调,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日渐繁盛,产品包装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包装生产的过程中,对自然材料需求更是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态压力,以及废气包装随地乱扔乱放、不做及时的处理等,这些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阻碍了社会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商品经济的包装袋和自然保护需求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这引起了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包装设计应该摄取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中的“道法自然、道御万物”的思想,这从侧面反映了任何事物都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发展,不能脱离自然的根本,要做到包装设计要符合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例如许多食品袋子背面都有一个小人仍垃圾的图片,这就很好的提醒了废气包装袋如何处理,国家回收这些化工垃圾袋进行统一处理或者再利用。

四、结束语

随着现如今商品经济不断的发展,包装设计也变得越来越方便、讲究,中国传统哲学观念也不仅仅以传统形式出现,而是与包装设计相联系。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能够更好的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在包装,成为了和谐社会发展的关系纽带。

作者:闫宏升 单位:吉林省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庆中.挖掘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J].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6.(11)180-181.

哲商小学篇6

关键词:艺术设计审美文化审美价值取向新动向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新消费主义的消费结构和审美现象也是一本万殊的。在现代市场体系下,纷繁复杂的审美现象不只是传统审美文化哲学所倡导的一个本质,同样层次、同样境界的审美现象共同体现了本质事物的多元核心,消费结构的变换不会也不可能共同实现着一个审美的目的,因为有多元的本质,可能一种审美现象有若干本质解说的变动。消费结构审美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在层次上有别于精英文化,而是存在于审美的质的规定性已经被时代所突破,雅俗无法统一在传统观念美的旗帜下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之间,不仅有量的区别,在日常消费结构刺激下,生活中的审美境界与非审美境界之间则更是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角度,甚至有着质的区别。技术力量向艺术生产的本体性渗透,表面化的意向是技术操纵了设计,其实是整个消费结构设计系统工程的重建。研究深刻变化中的商业设计素材,已经是设计师更加重要的设计意图的根基。

随着全球贸易化的进程,各国间的交往日益扩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贸易往来更加自由。计算机的应用在改变世界,世界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缩小,文化艺术也因网络而走向融合。在保留传统民族商业文化设计艺术呼声的同时,商业文化的综合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崭新的传播学观点适时提出了超文化性理念,认为必须抛弃“旧的划分、分割世界以及线性分析的模式,转而采用蛛网式的思想形式”才能与信息化的进步要求相适应。用传统审美的眼光看民族建筑,我们自然要以飞檐翘梁和拱斗画栋而自豪,但是随着眼界的扩大,令我们惊叹的泰姬陵、艾菲尔铁塔以及纽约自由女神像同样是标志性智慧设计表现力的奇迹。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哲学强调立刻承认正在发生的东西,并试图从中揭示人们审美方式在新事物刺激下的微妙变化。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远程门诊、手机银行,甚至依照模特的示范购买流行的衣服款式、染发等一切不同于以往的新鲜的商业化设计元素正在出现。一键之捷让人重新回味起缓慢的进展,各类商业设计信息的重复性唤醒了对独特个性的欲望,选择的无限广播和迅即到达,使人感到真正需要理性来管理自己被激发的欲望。

传统的商业美术设计的艺术形象塑造是讲究典型化原则的。艺术设计师们忽视运用个体审美体验的创作原则很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单薄乏力,很难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启迪和印象。商业艺术设计的典型化原则是以塑造高、大、全的消费品意图为主要的设计开发取向,而后现代主义的商业艺术设计元素则主线与大众消费文化合流,商品化设计塑造倾向于平民化,追求世俗性的甚至不惜采纳有缺陷的性格品类,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讲究消解中小躲避崇高,创意艺术形象具有明显的非典型化倾向。完美无缺的设计可能很可敬,但并不可亲。而有缺陷但并无瑕疵的设计更具有单纯感,虽然显得丑陋,却是一般大众愿意接近的消费结构。

后现代主义的商业美术设计主张简化认识的复杂内容,因此主张用信仰取代认识。而信仰具有超越时间的特征,重新发现信仰的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商业艺术设计创作而言,它主张重新审视新消费主义文化的信仰和欲望领域,超越传统的一元化认识局限,倡导美向艺术以外的问题开放,重新打造商业设计美学的跨学科结构。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媒介将成为历史,广告、美发、服饰,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设计都纳入审美范畴。偶像们提供现代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规定了大众新消费主义商业文化的走向,致使商业广告设计也加入到偶像的生产之中。体育和时装等亚文化形态融为一体,为不同主张的观众塑造跨越国界的偶像。

此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认为表象化应让位于商业设计的行为艺术,商业设计创作和欣赏的界限逐步淡化渗透,消费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体会创作乐趣,表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和贴切消费结构本身。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商业美术设计哲学命题处在变动中,充满了相悖和矛盾。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时代的竞争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知识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日益向着平面方向演进,集权政治让位于民主政治,家庭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商业艺术设计重心更是向女性偏移,它倡导商业艺术价值的哲学性要以更加平和的态度,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无序形态的变化。人们一方面参与高技术的竞争,提倡适者生存,并以成功作为评价社会生活的标准。设计师应该比以往更加关注宗教问题、健康医学、文学与环境、伦理、种族偏好,甚至等问题。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中出现的享乐主义明显增加,强度也在逐渐蔓延。享受生活是每个当代人的权利,异质、相对、变化或许为我们所格外需要。当代社会意识潜在地要求反中心文化和边缘化改革。边缘化的主张有助于组织成员游离于激烈的权利竞争之外,充分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宁静乐趣,纵使实现这一状态要以经济上的损失为代价。它主张放弃商业美术设计宏大理论,不要奢谈空洞抽象的艺术本质,放弃我们心理上始终的依托,使自己身处于商业活动之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同时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高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烙印。它强调艺术的大众性,消解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精英情结,主张重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采用通俗的日常生活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业艺术消费的普及。但同时也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设计师意识规则,形成行为反常的怪异追求和迎合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趣味的倾向,导致了古典主义的衰落。

我国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哲学像庄子哲学一样,本质上是一种超功利性的人生审美商业设计哲学。历来研究传统美德美学的大多数设计师,把注意力集中在“顿悟”“灵感”说上,而较少从总体上把它作为审美人生哲学来加以探索和估价。追求审美的超功利性,是一般商业艺术设计的哲学文化的主要特色。历史上,禅宗讲无念为宗,本质上要求超越生死是非个人功利目的,从而达到一种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和谐统一的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既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人生态度,同时又是心灵高度自由的审美境界。这些哲学思想,如今还一直被融入我国艺术设计师的设计语言,而深厚的东方文化孕育下的中式审美,同样也有着道家、儒家等深刻的哲学烙印。我们的设计师多数因为艺术训练根基的原因,把以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式传统文化积淀的个人素养当作消费结构超功利的审美设计哲学,以此为出发点,总体审视了中式传统文化作为人生哲学的本质意义:把消除人的异化作为设计哲学评价主题,把获得高度的精神自由作为目的,把无念作为人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真正无念作为自救的途径,不是与世隔绝,心如死灰;所谓斩断尘缘的无念,是要求商业艺术设计师积极纵身于尘世生活,却又不为尘世生活中的种种物质欲念所束缚,保持一种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就是要追求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唯是审美,故而以精神自由感为矢的,唯有超功利,方可达到精神自由这一矢的。审美与超功利的统一,构成无念的本质内涵。因此,超功利的精神自由是中式设计师艺术哲学的核心思想。但是这精神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主体内心体验之上的个体与自然、与社会、与客观规律的高度和谐的统一,因而它也是一种商业设计审美的精神自由。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市场的审美观念是一种具有巨大吸引力、充满着智慧的超功利的审美消费结构的哲学。正是这一点,使消费水平与艺术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一点,凡是追求像纯艺术世界观那样美丽的人生的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消费意识的指路明灯,使传统的商业设计艺术仍存在一定的生产空间。

由于这些消费结构的残余,一些设计师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精神现象以及审美现象是独立于科学领域之外,实际上这是没有商业艺术设计科学素养的人的愚昧无知。对于今日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的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美学而言,其弊端在于存在主观主义倾向,即艺术知识的创作生产中的天才崇拜倾向,是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去体验艺术和审美对象的,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意识去抽象理解审美真理的。我们知道:美不是实体,而是“美本身”,因此“审美是什么”不是语言学问题,语法不能解决符合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科学不是靠语法来发展的,设计师的审美性知识是一种面向个人的知识,让人凝视自己,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己的审美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应成为设计师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个体对社会的抗拒,英雄主义对庸人哲学的批判,新消费结构的设计不应该形成对经典的崇拜和规范的恪守,在自我本位的实现之外提倡社会性利他主义。从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入手,阐释“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现实丑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其适应性、准确性,与激发的意念、习惯,都在向我们显示不久的将来在商业艺术设计的古老产业里会产生彻底的改变。消费结构变化中的商业艺术设计趋势只能顺势而为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业设计美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走出哲学本身。

消费市场体系的商业艺术设计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以加强人的社会化属性这一功能而具有事实上的审美作用。商业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唤起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或者是显示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气氛,这种“唤起”“显示”作用就是商业艺术设计对受众的美之所在。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具体生活现象中发现美,他的“美是生活”的命题指的是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与社会生活是这种消费结构中实践的第—步和基本点。商业艺术设计以浓缩了的时间和空间把受众带入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不仅体验到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的喜怒哀乐,而且获得商业信息和机会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中获得双向进展:改造客观的消费水平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思想,并从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直接显示人们在实践中这种双向进展,就是商业美术设计审美的出发点。根据这一审美出发点,我们可以给商业艺术的设计美下一个概括而又准确的定义:商业艺术的设计之美的素材的提炼是参与生活。

参考文献:

[1]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哲商小学篇7

关键字: 哲学 经济 生活

【分类号】G633.2

M入高二以来,我们接触了《哲学与生活》,开始学习时觉得哲学中的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做起题目更是无从下手,好在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结合我们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将哲学中抽象深奥的道理生活化,具体化,才渐渐让我们形成了哲学思维,懂得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门智慧的学科,我也尝试着用哲学知识去分析和看待身边的一切现象,有趣的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回头来看高一时学习的经济现象,竟然发现经济生活中也蕴含着许多哲学道理,原来哲学和我们的经济生活是相互渗透的。

哲学中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纠正错误的思想意识。

我发现用物质和意识的这一辩证关系来分析经济生活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就很好懂了。

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突出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带来了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碰撞,要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这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分配政策的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也充分地体现了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从众,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品的出现,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讲究实惠、值得倡导,而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却让人忧虑。这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这里的求实就是正确的意识,攀比心理就是错误的意识。还有劳动者要树立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竞争就业观;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市场交易原则对良好市场秩序的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这些知识点都可以从意识的能动作用方面去理解。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通性、客观性、条件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观点在经济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空气、阳光、河水不是商品是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农民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了,这些粮食不是商品,是因为没有用于交换。我们将物品、劳动产品、商品进行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商品的含义,这样的比较就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类似的比较还有很多,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纸币和货币的比较,本币汇率和外币汇率的比较,物价涨幅和货币贬值的比较,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的比较,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比较,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比较,消费的不同类型、不同消费心理的比较,市场经济四个特征之间关系,宏观调控的三个手段的比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关系,三大产业的划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等等。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既可以区分不同的事物,又可以认识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认识和利用条件甚至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向积极的方面转化,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自觉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自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这要求我的坚持运用矛盾的分析法,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明显升温。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长,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的影响是有利于进口,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培训,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消极影响有不利于中国的外贸出口,导致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等。这都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在分析与我们紧密相关的投资与理财时,储蓄、债券、股票、保险作为不同的投资方式,各有利弊,如储蓄取款获息,安全性大,风险小,但利率较低,收益少;股票收益高,但风险性大,不安全。这体现了矛盾的观点,认识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利用利益杠杆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等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坚持辩证地看待市场经济、从而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矛盾观点的还有,从买卖双方来分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通过供求关系认识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好与快;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入世的利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等。

哲商小学篇8

接《悲伤天空下的梦》及其二、三、四、五(本小说为计算机连载)

沉默了很久。

“饭饭,”乐哲打破了这种死一般的沉寂,“不说这些了好吗?”

饭饭没有思考,便点头。

乐哲松开手,笑着说道:“这家咖啡厅的食品都很香。”

“YES。”饭饭不乏幽默。

“呵呵!”乐哲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得“将就”磨时间。

他们倒是默契地吃了一会儿,吃得差不多的时候,乐哲问:“咱们去散步吧?”

“我有些累,”饭饭温柔一笑,“白天忙,晚上就犯困……就不能陪你了。”

乐哲摇头:“不嘛,我要陪你。”

饭饭“扑哧”一声随便的笑了,她觉得乐哲就像小毛孩似的在她怀里撒娇呢。

“好吧,我们去结帐罗。”饭饭用餐巾擦了擦嘴,把杯子放好,整理桌子十分利落,把碗筷等摆放在一起后,再用纸把桌子抹干净,才挎上包走,顺便对乐哲说:“你陪我去洗手啦?”

“恩,”乐哲风趣地说,“小姐下令,自舍命相随。”说完,乐哲把结帐单取下,跟着饭饭去洗手池。

路上,乐哲有些疑惑地问:“饭饭,你吃完怎么还收拾呀?好像你是这儿服务员似的。”

“习惯了。清华大学攻读商业博士后时,抽空在北京KFC当过服务总管,也带头擦过几次,每次吃完饭,不是很隆重的场合都心想回味一下下喔。”

“哈哈。”乐哲觉得饭饭挺有趣的。

到洗手池了,乐哲主动请缨:“饭饭,作为你这等大美女的男朋友,给你洗洗手好不好啊?”

“这个啦……”饭饭想了想,爽快又害羞地说道:“好……”

乐哲轻轻把饭饭叠好的双手像拿蓝宝石般捧起来,“送”到自动的水龙头下,让清澈的自来水来滋润这双手,这双在他心里至高无上的手,这双白白嫩嫩的手。

洗完了之后,乐哲从口袋掏出一张手帕将饭饭的手小心地擦拭干净,然后把手帕再叠好,问:“满意吧?”

“当然了,男朋友洗手哪,谁不满意啦?”饭饭笑了。

“随时光临,一次比一次的服务更周到喔。”说着两人便挽手去结帐台。

结帐台的女服务员长得也挺漂亮的,就是有些黑、矮了些。那女服务员的胸前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总管 酥酥

酥酥正在看商业方面的提职书。她看了看乐哲,眼睛一亮,说道:“这位先生,喔,还有一位小姐呢,买单是吗?”

“是的,”饭饭说道,“能帮我们算算多少钱吗,谢谢。”

酥酥看了看结帐单,说道:“289元,今天给打个折,285吧。”

“哦,”乐哲把285元递上去,“饭饭,今天快乐吗?我付钱罗。”

“当然快乐啦。”

“这位先生,您可能是这里用餐比较奢侈的啦。”服务员搭腔。

乐哲把饭饭搂在怀里,说:“当然啦,请女朋友呢,况且又不是拿不出钱啦……”

温馨提示哦,乐哲是那家公司的董事长,公司里赚得很火,资产是早已逝世的企业家父亲出的,遗产又留了七千五百亿元,乐哲简直就是一个身缠万贯的最富有的年轻人了。

结帐之后,在夜色下,乐哲说道:“我到你家去吧。”

“不好啦。”饭饭悄悄用脸蹭了他一下,拦了一辆出租车,向他有些大胆地送上一个飞吻,钻进车里“逃跑”了。

第二天又上班了,饭饭刚进办公室,助理风就走来:“经理,商业会一些成功人士想结识你,这是他们的名片。”

“哦……”饭饭接过来。

下集预告:

1、“丁零零!”

2、“小姐,我叫尔库。”

哲商小学篇9

中国哲学的开端,在中国哲学史通史著作中,一般都会论及。人们或从中国先民思维由低至高之发展而引出中国哲学,或从宗教天命观念之衰落而讲哲学之产生。

有学者,分别借“巫史说”,申论中国哲学之开端,别开生面。深受启发之余,尚不免有惑:此两种说法如何折衷?何者更能圆融地解释问题?由于从事中国哲学通史教学和参加编撰相关教材缘故,不免就此问题反复思之,今结合学界一些已有成果,更引申之,冀求一解自安。

一、西方哲学的开端

《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若将前一“指”称为“物指”,亦可反向言之,“指”非“物指”。后现代哲学舶入中国,中国哲学史学界所着意者,有其对于颠覆中国哲学史学科领域中的西方哲学中心主义的资源性价值。重新审视所谓“哲学”,忽然省悟“指”非“物指”,“哲学”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并不是一回事儿。换言之,只有在“离坚白”之“离”的方法论下,才能从实存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及其他哲学这些可以借用维特根斯坦“语言家族”说来把握,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哲学家族成员中DD“离”出一个作为 “共名”的所谓“哲学”来。相应地,所谓“哲学”的开端,只能是就西方哲学之开端、印度哲学之开端、中国哲学之开端等具体而言。在此并非自明性地存在一个所谓“哲学”的开端在以往,正如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所树立的“典范”,将印度和中国排除在哲学之外,从而所谓“哲学”的开端直接就等同于西方哲学的开端DD而是需要在探求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中国哲学等诸种实存哲学之开端后,来归纳“哲学”的开端,由“物指”而达于“指”。另一方面,探求中国哲学之开端,无论论者有无自觉,在当前的知识背景下,它都无可避免地属于比较哲学研究,即以西方哲学开端为参照,提出中国哲学开端之假说,并从中国古代文献史料中去验证假说。

希腊哲学是如何起源的?亚里士多德在总结早期哲学家的历史时认为,哲学产生的一个条件是“惊异”--“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哲学产生的另一个条件是“闲暇”“这类学术研究的开始,都在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的种种事物几乎全都获得了以后。”由于哲学起源于“惊异”,人们探索哲学的目的在于求知;由于哲学产生于闲暇,人们探索哲学除了求知外,没有任何其他外在的目的,因而哲学“是惟一的一门自由的学问,因为它只是为了它自己而存在。”学者们还会引证西文中“school”一词导源于古希腊语的“闲暇”,来支持亚氏的说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曾说:“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使古代世界的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这就如同美国记者和作家房龙在那幅名为《希腊社会》的漫画里所画的,古希腊“自由人”的宗教、法律、科学、艺术、戏剧等杰出成就,是在由底层的奴隶辛勤劳作所搭建的舞台上演出的。看来,哲学是满足生活基本需要之后“精神空虚”的产物,人们精神“空虚”了,才会去思考哪些脱离开生活日用的玄远的事物,例如康德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然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并不能让人们完全满意。说哲学起源于惊异,那么在哲学起源之前,前哲学时期的人们,难道就从来就没有惊异吗?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惊异吗?有人说在宗教里,惊异产生的是“敬畏”,对令人惊异的神奇事物的敬畏。那么,我们又有必要追问,为什么在此前人们产生的是敬畏,而在此时产生的却是哲学?对于哲学起源的另一个条件闲暇也一样存在着疑问:如果闲暇产生了哲学,那么古代宗教生活中的祭司们,难道就从未有过一些闲暇,使他们思考一点问题吗?为什么他们在闲暇时思考出来的却不是哲学,而是神启?由此来看,我们可以肯定惊异与闲暇是哲学产生的条件,但只是必要条件,却不是充要条件,它们还不能够圆满地说明,哲学为什么一定要产生。

据此,我们不免会推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哲学不得不产生,使得具有闲暇的奴隶主贵族在面临“好奇”或“惊异”的时候,不得不以哲学的方式去思考一些问题。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哲学史家们从两个方面来解释这个问题:第一,一定是人类理智得到足够的发展,发展到足够使人们尝试运用自己的理性,可以摆脱对宗教的依赖,可以独立地进行思考;第二,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人们不得不摆脱对宗教的依赖,独立地进行思考。有的哲学史家强调前者,有的哲学史家强调后者,但从逻辑上说,似乎只有将这两个方面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圆满地解释哲学是如何在希腊文化中开端的。

就第一个方面而言,哲学史家们是从古希腊的宗教、政治、法律、制度、神话等文化样式和文化生活内容中,去找寻哲学的胚胎和种子,试图把它们作为孕育着哲学的土壤。哲学就是在其中被培植起来的,一旦哲学成为一种需要时,便水到渠成般从中破土而出。黑格尔在肯定了亚里士多德所讲的“惊异”和“闲暇”后,就补充了理智的增长这个必要条件。他说:“哲学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出发:即当一个民族的精神已经从原始自然生活的蒙昧浑沌境界中挣扎出来了,并同样当它超出了欲望自利的观点,离开了追求个人目的的时候。” 哲学史家们对被公认为是西方哲学创始人的泰勒斯之前的哲学先驱们的研究,表明了希腊神话对希腊哲学的培育是多么的重要,用他们的话说,泰勒斯不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哲学史家们重视神谱的作用,认为“神谱虽然不是哲学,却为哲学做了准备。”理由是“在神话的观念中已经出现哲学思想的胚胎。”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凡爱好神话的人也是爱好智慧的人”。在第一个方面,哲学家们的看法基本一致。

就第二个方面而言,哲学史家们的看法有些不同。有的哲学史家意识到促进从宗教到哲学转变的那些要素。例如德国的E策勒尔在《古希腊哲学史纲》中,分析了宗教中群众性的祭祀到作为个人的祭司和预言家的出现、来自于小亚细亚甚至来自于印度的异质宗教思想对希腊人原有宗教的冲击、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及希腊城邦的出现等因素,对哲学产生的意义。从宗教与哲学的关系来看,宗教是文化的母体,哲学是从宗教中孕育出来的,但哲学又是对于宗教的突破,是对宗教的反叛,哲学与宗教有着鲜明的区别。梯利明确地把哲学与此前的神话和神谱学加以区分,认为神谱学和创世说比神话前进了一步,试图用理论来说明神秘的世界,解释被设想为掌管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事件的主宰者的起源。但是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能满足含有诗意的想象,仍然求助于超自然的原因,而不能满足进行推理的理智的要求。“只有以理性代替幻想,用智慧代替想象,摈弃超自然的动因作为解释的原则,而以经验的事实作为探究和解说的基础,这时才产生哲学。”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非常精辟地指出:“我们可以说,当一个民族脱离了它的具体生活,当阶级地位发生了分化和区别,而整个民族快要接近于没落,内心的要求与外在的现实发生了裂痕,旧有宗教形式已不复令人满足,精神对它的现实生活表示漠不关心,或表示厌烦与不满,共同的伦理生活因而解体时,哲学思想就会开始出现。”近代以后的西方,科学异军突起,成为宗教、哲学之外最重要的一种意识形态。在原有的宗教与哲学关系的思考之外,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成了思考的一个重心。到了现代,随着科学确立在意识形态中一超独霸地位,哲学与科学的反宗教联盟开始出现裂缝,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则成为思考重心。罗素就曾用三者的关系来说明什么是哲学介于宗教与科学之间而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诉诸理性,而非诉诸神启,抑或诉诸实证,是哲学相对于宗教与科学的本质特征。

哲学在宗教中慢慢成长,并获得最终从宗教中突破所需要的必要能力,从神话、宗教文化中突破出来的哲学,仍不免带有宗教文化的某些色彩,但它在总体上是对宗教文化的否定。马克思在论说哲学与产生了它的宗教之间亦此亦彼的关系时,认为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消灭了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只是,这种否定的具体过程究竟是怎样的,特别是这一过程的必然性何在,所看到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中,对这些问题的说明仍然不够充分。如果把哲学从宗教分离的过程,比作一个成长中的幼儿开始断奶的过程,那么哲学史家们似乎更强调成长的一面,而对“断奶”则关注的不够。一些哲学史家们更愿意强调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在从宗教到哲学转变中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首先来源于希腊中的探索精神。这种探索精神,或采取一种文化追因的叙述策略,从古希腊的早期文化中去寻找母体,或从由地理环境影响的社会生活着眼,强调古希腊人面对海洋的冒险和求知精神。这种主动性还来源于古代希腊民族的理性精神,它同样可以从更早的文化中去寻找源头,或者干脆被认定为希腊民族的特有天赋,像策勒尔所认同的那样。的确,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思想展现的方式,惟独希腊人的思想采取了“哲学”的形式,它本身就是希腊民族特性的表现,也确实可以理解为希腊民族的天赋。

二、中国哲学的开端

从哲学史家们对于西方哲学起源的论说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哲学如何“孕育”并“突破”的假说。实际上,受西方哲学史研究成果,尤其是作为德国古代哲学代表人物的黑格尔影响的中国哲学史界来说,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及其他著作中所表达的对哲学起源的理解,已经作为主要参照物,渗透到对中国哲学开端的解释之中。

人们或把哲学看作是人类思维由低到高的发展,由原始思维中去发现迈向哲学高台的级阶,例如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到一元神之出现,来说明古代中国人智力水平的成长。相较于西方的哲学史家,中国学者似乎更有文化追因的热情与执著,在甲骨、金文中寻找古代文化母体中所包含着的哲学胚胎,不断出土的考古发现为这种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论据。在这个论证方向上花工夫是十分必要的,说世界本原是水的泰勒斯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哲学的早期代表也同样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

西方哲学产生的一个条件是“闲暇”,这在讨论中国哲学产生时,也不会遇到矛盾。最早的哲学先驱们,大多是天子或诸侯的大夫或史官,属于“劳心者”,不会有不暇思索的情况。

西方哲学产生的另一个条件是“惊异”,这在讨论中国哲学产生时,同样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历来被哲学史家们当作中国哲学开端标志性事件的一些事例,文献大多记载了它们源起于回答他人之发“问”:周大夫伯阳父论“地震”是答周幽王之问,周内史叔兴论“阴阳”是答宋襄公之问,周太史史伯论“和同”是答周宣王之问,晋太史史墨论“陪贰”是答赵简子之问。上述诸人之问,正是由“惊异”而有所问:周幽王惊异于“三川(泾水、渭水和洛水)皆震”,宋襄公惊异于天坠陨石及“六^退飞宋都”,周宣王和赵简子之问来自于对人事的疑问。正是在回答这些惊异或疑问时,这些大夫或史官,以哲学的方式回应了问题,使得这些事件成为中国哲学开端的标志性事件。

智力的发展固然为哲学的突破创造了条件,与西方哲学的产生相对照,也还应当有另外一些条件,促成中国哲学不得不从早期的宗教文化母体中产生出来。这些条件是什么呢?哲学史家们几乎没有例外地提到了“天命神学”,天命神学即是中国哲学突破的对象,这不成问题。问题在于,中国哲学何以要从天命神学中突破出来?其必然性何在?

哲学史家们提到了“绝地天通”。《国语楚语》记载楚昭王问于楚大夫观射父:“《周书》所谓重、黎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观射父解释说,“古者民神不杂。……及少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A享无度,民神同位。……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根据哲学史家们的解释,这个事件的意义是多元的,也是重大的。帝颛顼或帝尧,都委派司天之官和司地之官,禁止“民神杂糅”,垄断了人神交通的权力。“绝地天通”的结果,自然是强化了巫史的作用和地位,只有他们才有与天神交通的权力。同时,它也打破了民神之间无有间隔的局面,在人神之间设立了中介,拉大了人神之间的距离,所以,它也被一些哲学史家们解释为产生人文性的一个事件。

从上述解释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哲学”的成长,但还不是突破。不过,如果我们把“绝地天通”和天命神学的衰落联系起来考虑,这一事件对于中国哲学产生的意义将不止于上述解释。我们可以反问:如果没有“绝地天通”会怎样?如果仍是“民神杂糅”会怎样?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假设,但并不妨碍我们去做此遐想。天命神学的动摇与衰落,绝非来源于天命之自身。“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大雅文王》)“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天自不言,巫史是天人的中介,故天以巫史之言为言。天命神学的动摇与衰落,只能是来自于对巫史之言的怀疑,即人们相信巫史,但不相信巫史所代言的天命。假若“民神杂糅”、“家为巫史”,那么导致的将是对天命的多元解释和理解,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意愿来解释天命,而不会因为对某一种解释的怀疑而导致整个天命观念的动摇,甚至崩溃。从这个意义上,“绝地天通”一方面是宗教自身发展的一个必要阶段,另一方面也为自身的崩溃埋下了种子。

另一个被认为导致天命神学衰落的重要事件是武王克商。商人笃信天命,以为天命在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以为自己可以无所不为。商纣王就曾慨叹:“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勘黎》)周人则与此有别。周乃小国,却能庞大的商王朝,革替天命,这给周之开国者带来无比强烈的震撼,迫使他们严肃地思考。“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召诰》) 周人一方面强调自己承受天命,“不(丕)显文王,受天有(佑)大命”(《大盂鼎》),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天难忱(信)”(《尚书大诰》)、“天不可信”(《尚书君]》)、“天命靡常”(《大雅文王》)。他们总结商亡的教训,在于“惟不敬厥德,而早坠厥命”(《尚书召诰》),在于不能保民,故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周公制礼作乐,也是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之上。

周公的制礼作乐,是否是哲学的开端呢?是否是哲学对于宗教的突破呢?周人虽然认为“天难信”、“天不可信”、“天命靡常”,但周人并未怀疑和否定“天命”。他们只是怀疑对“天命”的商人式的理解,从武王克商的历史经验中,他们发现了“天命”与“敬德”“保民”之间的关系。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十五年引《周书》)、“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换句通俗的话说,上天是要考核有国者的,考核的标准是“敬德”与“保民”。“天命靡常”,打破的是“终身制”和“铁饭碗”。故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天命观念的演变,并非是天命观念的衰落。周公的制礼作乐,包含有浓厚人文性的气息,但并非是对天命观念的否定或抛弃。它仍属于“成长”,而不属于“突破”。

直接导致天命神学动摇和衰落的历史事件,应当属西周末年的怨天尤人思潮。怨天的理由,恰好来自于周人对于天命的理解。既然“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上天为何选择无德之人禀受天命?既然“天命”在于“保民”,那么对于不保民的统治者,上天何以并不夺去他的天命?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昊天不佣”、“昊天不惠”、“昊天不平”(《小雅节南山》)、“浩浩昊天,不骏其德!”(《小雅雨无正》)可是,怨天骂天,毕竟对天还抱着期望,认为上天未尽到自己的责任,可谓恨铁不成钢。再往前走一步,人们会认识到上天根本不管用,根本决定不了人间的事情,“下民之孽,匪降自天。g沓背僧,职竞由人。”(《小雅十月之交》)到了这个时候,上天已不可信赖,人们失去了依靠,除了依靠自己的理性外,再也没有其它选择了。而此时,理智的成长,恰好为人们提供了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时,哲学就真正地破土而出了。

在一般中国哲学通史著作中,被当作中国哲学开端标志的事件,基本上都体现了哲学对于宗教的否定或突破,即往常被史官们采用天命神学解释的地方,现在则采用自然哲学DD阴阳、五行、和同DD的解释。例如,伯阳父论地震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当伯阳父说“周将亡矣”时,他并不是把“三川皆震”当成一个体现上天意志的事件,而是先说明了地震对百姓生活的影响,继而解释了地震的自然成因。“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矣。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A,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其余与此同类,不再一一剖析。

以上所论,是以西方哲学开端为参照,形成一个哲学在宗教母体中成长与突破的假说,然后以此来验证中国哲学之开端。无论是从黑格尔,还是从梯利的哲学史中,我们都可以根据他们对哲学起源的观念,来形成这种假说,并用于探讨中国哲学的开端。帕森斯和雅斯贝尔斯关于“哲学突破”的说法,对中国哲学之意义,在于西方哲学史家突破长期以来固守于欧洲文化经验来理解哲学的局限性,看到在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最重要影响的几大文明中,不约而同地孕育出一种脱胎于宗教而又突破于宗教的人类哲学,肯定了人类文化的发生和思想的演进具有某种共同性。这对于理解中国哲学在人类思想中之重要地位,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中国哲学开端之特色

总结了中西哲学在开端问题上的共性之后,我们还有必要探求中西哲学在开端上有何不同之处?毕竟中西哲学有着如此之大的不同,以至于西方哲学史家长期坚持认为他们和我们所谈论的事物并不是一回事儿。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国哲学开端之特色,是在与其他哲学在此仅与西方哲学相比较DD的开端相比较而言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哲学的开端,对其后哲学的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也可以籍着中国哲学开端之特色,来把握中国哲学相对于西方哲学之特质。

在中国哲学起源、开端的过程中,哲学从宗教中突破的环节,相对而言是较为清楚的。通过“绝地天通”、“武王克商”及“怨天尤人”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整理出天命观念如何为自身准备了崩溃的条件。早期的中国人曾经是如此虔诚地笃信昊天上帝,当先民们第一次对“上天保佑”感到有疑问时,他们通过对人类自身的反省来维护上天的尊严;当昊天上帝再次令他们失望时,他们只是对它抱怨。正如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报怨意味着期待。可是,最终他们明白了昊天上帝是无法依靠的,人只有靠自己。从这点看,宗教母体中虽然培植了人文的力量,但中国人走上哲学之路,是因为宗教神学之路再也走不通了,他们是被动的,是无可奈何的。在西方哲学史家那里,他们在理解和说明古希腊哲学开端时,他们更愿意把哲学的产生看作是一种主动性的过程,更强调希腊人的自由精神和探索精神,这种精神一直以来就弥漫在希腊人的精神世界中,即是在神话中也是一样。正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凡爱好神话的人也就是爱好智慧的人”,他们都在探索“惊异”,只是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式。

古希腊的哲学是伴随着城邦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最初创立者是一些能够消费得起哲学这种“奢侈品”的贵族,他们爱好哲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爱智”追求知识,没有什么实用目的。古希腊最初的哲学家,一般都归为自然哲学家,他们关注的对象首先是自然。在这一点上,早在亚里士多德就为此定了调:“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他们当作哲学家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只不过说出了“世界的本原是水”,或者认为不是水而是火,或者说是原子,或者说是nous,或者说是logos。当然,在那个时代,提出并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绝不简单。他们喜欢把自己的著作称作《论自然》,无论是把宇宙还是人自身,都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

中国哲学的创立者不同,他们也有闲暇,但他们不是把哲学当作“奢侈品”,而是当作“日常消费品”。他们的身份是大夫或史官,他们探讨天人物我不是出于“爱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尚书洪范》),而是职责使然。他们是天子或国君的官员和顾问,是帮助出谋划策和执行政策的人。看看中国的哲人们,他们虽然也探讨自然和解释自然,例如地震、陨石,但他们关注的重心、关注的目的却在于人事。同时正是由于他们出身巫史的缘故,他们在解释人事时的特点,就总是联系到对天的理解,“即天道而言人事”,习惯于为日伦日用寻找形而上的天道依据。“礼崩乐坏”,更使“道术为天下裂”(《庄子天下》),“诸侯异政,百家异说”(《荀子解蔽》), “天下是非无所定,世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淮南子齐俗训》),至“百家争鸣”汉志所录“成一家之言”者达189家。诸子的旨趣在于“道术”,即“治道”,正如司马谈所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即使是离坚白、合同异的名家,也同样认为“论坚白异同,以为可以治天下。”(《汉书艺文志》注引刘向《别录》)总之,中国哲学之特质表现在始终以治道为核心,以天人为主线,这是可以由中国哲学开端之特色来说明的。

哲商小学篇10

怎么办?儿子迷上网络游戏

今年13岁的卞远哲是江苏省南京市人,目前在南京市北京路小学读六年级。卞远哲的母亲在南京林业大学工作,父亲是搞IT研究的,所以在他的家里,有好几台电脑。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早在小远哲五六岁的时候,他就喜欢上了电脑。

小远哲6岁的时候,有一天卞忠浩下班回家,发现儿子竟然把电脑拆了个七零八落。卞忠浩吓了一跳,因为电脑带着电,里面还有高压包,非常危险,再说那台电脑价值上万元哩!他拖过儿子就用巴掌在他的屁股上打了起来。小远哲却并不服,一边哭一边说:“我只是想看看里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东西。”原来他拆电脑,是因为对它的好奇。直到卞忠浩发现儿子已经把电路板上的电路开关给关上了,才放下心来,但他要求儿子以后再也不准拆电脑。

从那以后,小远哲再也没有拆过电脑,谁知他又迷上了电脑游戏。卞忠浩夫妇平时都很忙,而小远哲一直很乖,所以他们并没有想到孩子会变“坏”。一天,老师忽然打电话问卞忠浩:“你的孩子两三天没来上学,怎么也不请个假?”那天小远哲放学回家,卞忠浩又用巴掌量了他的屁股,然后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学。直到这时,小远哲才告诉父亲,这几天他在网上交了几个“好友”,有一款游戏也打到了关键时刻,所以没去上学,一直待在网吧里。

儿子才7岁啊,这么小就迷上了网络,这还得了?更让他担心的是,儿子会不会在网上结交那些不良的孩子,要是他从此学坏了怎么办?于是卞忠浩和一位同事一起,打开了儿子的聊天记录和游戏记录。没想到小远哲在网上竟然还交了个女朋友,两个人还“我爱你”、“你爱我”地说了很多肉麻的话。卞忠浩又好气又好笑,抬手又要打儿子的屁股。他的同事却说:“老卞,你别说,你儿子还真的有些不一般。这款游戏我是知道的,据我所知,很多成年人都打不过第六关,小远哲却已经打过第十关了!”

卞忠浩说:“玩游戏再不一般又能怎么样?还能当饭吃?”他严令儿子以后再也不准玩游戏。然而,孩子一旦迷上网络游戏,哪是说戒就戒得了的!从那以后,小远哲只要有空,照样去玩游戏,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滑到了20多名。

小远哲三年级那年暑假,他告诉父母要去外婆家玩几天。几天后,卞忠浩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个陌生人打来的,说:“你是卞忠浩先生吧?你马上来卫岗医院,你的儿子在网吧里晕倒了!”卞忠浩吓了个半死,他连忙和妻子一起赶到医院,这才知道,儿子这几天根本就没有待在外婆家,而是一直泡在网吧里,因为几天几夜连续“作战”,太疲劳,所以一下子晕倒了。

出了这件事后,卞忠浩和妻子觉得必须把儿子的网瘾问题当作家庭的头等大事来办。夫妻俩分了工,由妻子每天抽空接送孩子上下学,一点儿空闲时间也不给他。同时,为了转移儿子的注意力,他们知道儿子喜欢画画,妻子就给儿子报了个书画班,每天陪着儿子一起学书画。

小远哲的确很聪明,学书画仅仅半年时间,就在2003年的“第八届世界和平书画展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获得了优秀奖,但他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此有任何提高。

儿子半年来很少玩电脑,学画还获了奖,这让卞忠浩感到很高兴,他想鼓励鼓励儿子,就说:“儿子,你获了奖,老爸老妈也要奖励你,你就说想要什么吧。”谁知小远哲却说:“我对书画并没有多大兴趣,希望你们让我每天玩一会儿电脑……”原来他还没忘记电脑!卞忠浩当然不同意,但小远哲抓住这个机会跟他们闹起了情绪,说他们说话不算话,再也不愿意学画了……

卞忠浩和妻子在一起商量时,妻子说:“一个人这一辈子,如果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是件非常痛苦的事。现在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脑,我看儿子既然这么爱电脑,我们不如像大禹治水一样,改堵为疏,你是做IT的,能不能利用你的专长,把儿子的注意力从网络游戏转移到对电脑的研究上来?”

卞忠浩一想,觉得也有道理,他决定试试。然而,这样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变堵为疏,电脑里面也有大学问

卞忠浩跟儿子商量说:“儿子,我们其实并不反对你玩电脑,因为电脑是门学问。我们可以答应你的条件,但一是不能影响到学习,你必须保证学习成绩排在班里的前10名;二是不能总玩游戏。”小远哲高兴地答应了爸爸。父子俩商量后决定,每天给小远哲1个小时的时间玩电脑,但不是玩游戏,而是研究它,知道电脑是怎么回事,如果小远哲在玩电脑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由爸爸帮助解决。

于是卞忠浩没事时就给儿子讲电脑的基本知识,他还把一台旧电脑拆开来给儿子讲解。然而,小远哲毕竟是个不到10岁的孩子,让他学那些枯燥的电脑知识,一时半会儿他根本学不会。再加上年龄太小,也控制不住自己,何况还有那么多同学在网上“勾引”他,所以只要爸爸一离开,他马上就会去玩游戏或者聊天。

一次,小远哲费了很大力气把一款新游戏打过了关,正好这时卞忠浩走了过来。小远哲兴奋地说:“爸,你看,我过关了!”能用这么短的时间打过关,的确不容易,但卞忠浩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玩游戏过关了吗?如果我是你,就亲手设计一款游戏,让别人去玩,那才牛呢!”小远哲一下子蒙了,他马上提出要跟爸爸学习编制游戏软件。但卞忠浩告诉儿子,他还太小,基础知识太少,现在搞这些根本就不行。

2005年2月中旬的一天,卞忠浩在手把手地教儿子学习制作网页时,发现儿子有点儿魂不守舍。他仔细一问,儿子扭捏半天才告诉他,过两天就是情人节了,很多好朋友约他在网上“见面”,但父亲却不允许他上网,他很着急。卞忠浩想笑没敢笑,他说:“你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情人节关你什么事?”没想到小远哲说:“老爸,你们总是用大人的狭隘眼光来看待我们。情人不一定非得是你们想的那种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有友情、交情,我跟好友都是那种哥们儿间的交情,不到网上跟他们见面,人家会说我‘重父轻友’的!”卞忠浩灵机一动:既然儿子有这方面的合理需求,我为什么不将计就计通过这件事来促进他学电脑?

于是他说:“好啊,我不反对你和朋友间的正常交往,但我觉得跟好友交往,不一定非得到网上聊得昏天黑地,你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问候他们。”小远哲忙问老爸有什么高招,卞忠浩说:“如果我是你,我就亲手制作一些Flash发给他们,你的那些好友有谁会制作这样的卡?那是你亲手制作的,好友们要是知道了,又牛气又有面子,多好啊!”

小远哲马上来了兴趣,忙问什么是Flash,卞忠浩就一边告诉儿子,一边手把手地教他。不大一会儿工夫,一张Flash卡就制成了,小远哲非常高兴,马上把卡发给了好友。好友很快就回复了,问卡是谁做的。小远哲骄傲地说:“当然是我亲手做的了!”好友马上说:“你真了不起。我觉得这个卡很有意义,有时间教我怎么样?”小远哲一口答应了下来,兴奋得满面通红。然后他开始自己动手学做第二张卡,不懂马上向爸爸请教,就这样,他很快就会做Flash卡了,发给好友们之后,小远哲收到了很多称赞。见儿子在制作卡片中收获了喜悦和满足,此后只要每逢节日,卞忠浩就教儿子学习制作各种网页。这样一来,小远哲不光学会了一定的电脑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起了他对电脑技术的兴趣。

与此同时,卞忠浩要求儿子在学校的学习不能放松,他不要求儿子考第一,但必须保持中上等水平。因为有了老爸老妈的理解和支持,小远哲心情舒畅,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成绩很快就提高到班里前五名。一天,校长来给小远哲的班里上示范课,结果多媒体的显示器黑屏了,正巧学校的电脑技术人员又不在,校长急得没办法。没想到小远哲经校长同意后上去试了试,不一会儿就弄好了,校长一边惊奇一边夸这小子不得了。

和很多孩子一样,小远哲从小就喜欢看各种各样的动画片,2006年春节前的一天,因为看动画片,他甚至忘记了吃饭。卞忠浩心想:儿子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基本知识,现在他如此喜欢动画片,可不可以试着教他制作动画?于是他告诉儿子说:“其实,这些动画片有很多都是用电脑制作出来的。”电脑还能制作动画片?这再次让小远哲来了兴趣,当他得知自己还可以用电脑制作动画贺卡发给同学和好友时,他马上缠着爸爸教自己制作动画。

见儿子又中了自己的“计”,卞忠浩让儿子吃完饭做完作业后,马上带着他埋头在电脑前,不大一会儿就制作了一个只有短短5秒钟的动画贺卡。小远哲非常高兴,连忙把贺卡发给一位好友。好友立即回复:“精灵猫(小远哲的网名),你真是太厉害了,我明天就向你学习制作动画卡片!”

见有人要当自己的学生,小远哲有些心虚,他连忙向老爸求情,要求当天多玩会儿电脑,直到把制作动画卡片玩熟练。卞忠浩觉得,只要儿子不是上网玩游戏和聊天,多玩一会儿完全可以,再说,制作动画对他是个很好的锻炼,于是答应了他。但他同时告诉儿子:“其实,电脑里面的学问多着哩,包括机器人,都是由电脑控制的。但有很多东西,你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后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如果将来你想在电脑这一行有所造诣,就必须要把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知识学好。”小远哲说:“放心吧老爸,你看我玩电脑影响到学习了吗?我一定会把基础知识学好,将来做一个电脑工程师!”

为了给儿子打基础,在别人都给孩子报什么音乐舞蹈美术班的时候,卞忠浩给儿子报了个信息技术培训班。当小远哲问爸爸:“我们学校搞了个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我参加不参加?”卞忠浩马上表示:“只要你有兴趣,当然可以报。不过,千万不能影响学习。”小远哲搂着爸爸的肩膀说:“放心吧老爸,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次考试,我在班里已经排到前三名了!”更让卞忠浩满意的是,自从小远哲把注意力转移到电脑技术上后,他再接触的一些朋友包括网友,都是有这方面共同爱好的人,有些甚至是成年人。这样一来,小远哲不但不会沉迷于网络,还能跟朋友们在电脑技术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成功了,儿子成了个小专家

几年过去了,小远哲已经完全由开始时的沉迷网络,转变到对电脑技术方面的关注上。卞忠浩决定再烧一把火,彻底把儿子的课余时间拉到电脑的技术管理层面上来。他开始教儿子编小游戏软件。

听说自己可以在父亲的帮助下亲手编游戏软件了,小远哲非常高兴。父子俩通过商量,决定先编一个名叫《小蜜蜂》的游戏软件,卞忠浩提议编一只小鸟吃蜜蜂的方式,但通过试验,小远哲觉得这样既不科学,也太简易。他提出编成用飞机打蜜蜂,飞机用字母代替,蜜蜂则用英语单词代替,这样看起来既简洁又容易,但打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还能帮助玩家学英语。卞忠浩觉得儿子的想法很好,于是同意了他的意见。小远哲眼看着要考初中了,为了不影响学习,卞忠浩给儿子规定:即使是编程,每天在电脑前坐着的时间也不能超过一小时。

小远哲很自觉,每天做完作业后,才在老爸的指导下编游戏,而只要到了一个小时,他马上就会住手,然后去做别的事情。

通过近一个月的课余编程,小远哲的《小蜜蜂》编制完成了,共编入200多行命令。这款游戏界面没有游戏卡里那样丰富多彩,但原理相似,就是在游戏者的控制下,用代表飞机的“Y”字母向上面一排代表蜜蜂的英语单词发射,旁边则有一个小框用数字显示打死了多少只蜜蜂及玩家的剩余能量。小远哲还在编程时编进去一个作弊程序,为的是能够节约玩家的时间。

《小蜜蜂》完成后,小远哲把它拷入U盘带到学校给老师和同学们试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称赞。回到家,他对父亲说:“老爸,我编程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完成后反倒有一种考试考了满分的成就感。”

直到这时,卞忠浩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他想:儿子总算没有沉迷于网络,却对计算机技术有了远远超出同龄人的理解,真是个有惊无险的意外收获啊!

2007年夏,南京市信息学会要搞一个青少年信息学夏令营,卞忠浩鼓励儿子参加。在设计参加夏令营的一个软件时,卞忠浩放手让儿子自己编,结果小远哲获得了2007年南京市信息学夏令营一等奖;紧接着,江苏省信息学会又搞了个信息学夏令营,小远哲再次获得一等奖,并且是年龄最小的获奖者。在最近举办的江苏省计算机冬令营活动中,小远哲再次获得了一等奖,很多青年人都被他甩到了后面。

一些专家看了小远哲设计的软件,甚至不敢相信它们竟然出自一个刚满12岁的孩子之手,大为惊奇。专家们对卞忠浩说:“你的儿子了不起,一定要好好培养,将来定是个难得的计算机人才!”几所南京著名高校的专家还对卞忠浩“预订”了小远哲,要求他中学毕业以后能到自己的学校去读大学。小远哲就像一颗小明星一样,在计算机这个行当开始崭露头角。

2007年秋,江苏省科委要搞一个青少年科技模型足球机器人大赛,直到这时,卞忠浩才开始指导儿子利用课余时间给简单的机器人编程,但主要是小远哲自己动手。在不久前举行的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足球机器人大赛中,小远哲编程的机器人“小明”,再次击败了所有对手,获得了一等奖。担任评委的几所著名高校的专家以为小远哲是位中学生,再次邀请小远哲去他们的学校读大学,见了面才发现,这个计算机小专家竟然还是个小学六年级的“小屁孩”,只得再次“预订”。

笔者在采访小远哲的父母时,他们表示:“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堵可能适得其反,疏则可能柳暗花明。我们觉得,那些用课余时间去学习琴棋书画的孩子没有错,我们把孩子课余时间从网络引导到计算机技术上,应该也没有错。当然,前提是不能影响正常学习。”

(应当事人要求,文中卞忠浩为化名)

王东华点评:

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

我认为这个案例有这样几点值得更多的家长朋友学习和思考。

第一是小远哲的父亲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路人的作用。小远哲之所以喜欢电脑,当然有各种原因,但他父亲从事这项工作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样小远哲在经过短暂的迷茫之后,父亲不仅将他引进了门,更让他进入了专业的领域,这就是小远哲小小年纪能成为电脑高手的秘密所在。如果父亲丢开他自己最擅长的电脑而去逼孩子学画画、学钢琴、学围棋,小远哲就不会有今天了。家庭是土地,如果是旱地就种麦子,如果是水田就种水稻,可现在不少家庭偏是让孩子旱地里种水稻、水田里种麦子,放着自己的长项不教,偏让孩子练自己的短项,这是很不明智的。

第二是小远哲的父亲对孩子的电脑指导得较早,这样孩子有问题时,一方面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帮孩子戒除网瘾;另一方面由于孩子还小,一些稍强制的措施还能有效。如果到了初高中再去戒除网瘾就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