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之恩十篇

时间:2023-04-01 01:47:54

养育之恩篇1

在父母的陪伴下,我们度过了一天天快乐的时光。我们渐渐地出落得美丽而漂亮,长成了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少年,而父母却像燃烧的蜡烛,在照亮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在融化。

“捐肾救母”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他用自己的半个肾回报母亲,使母亲重见生命之光。而他所回报的东西,就是母爱。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感恩的。不论母亲打你也好,骂你也好,甚至遗弃了你,但她终究是给了你生命的人,世上最宝贵的莫非就是生命,这样的恩情,是一辈子都报答不完的!平时,帮母亲扫扫地、跑跑腿、和母亲谈谈心、常回家看看……母亲高兴,你也算献上了一份感恩之心。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的爱,我想我们做儿女的此时应感激父母,并怀着感恩的心报答父母。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年,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去做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来感恩父母,我们所能做到的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报答父母。

懂得感恩的人固然不少,但世界上还有一群不知感恩的“小人”,值得我们鄙视、反思。

前几天我在书上看见一个故事,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生了病,被不愿支付医药费的六个儿女遗弃在走廊。震惊、悲伤、气愤?六个儿女,都是这位老人拉扯大的,现在他们就这样丢下老人各管各的去了,怎叫人不为他们的这种行为而愤怒,不为老人的可怜而痛心?

我们应该如何报答父母呢?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只需要放下你可悲的自尊心,不再伸出手向父母要钱来买华丽的服饰;放下你那没有道理的狡辩,少跟父母吵架;放下无聊的功利心,留点儿时间多陪陪父母,聊聊天,开开怀。

以感恩的心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还可以在父母回家时递上一双拖鞋,在父母午睡时为他们盖盖被子……回报父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做的事情也不分大小,只要能让父母感受到我们感恩的心,能够感到欣慰,就足够了。

养育之恩篇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假如我们是小鱼,那父母就是大海;假如我们是小草,那父母就是大地;假如我们是果子,那父母就是大树;假如我们是小鸟,那父母就是天空;假如我们是星星,那父母就是金黄的月亮;假如我们是——,那父母就是——。但我们肚子饥饿的时候,父母就给予了我们美味可口的食物;当我们寒冷的时候,父母就给予了我们温暖的被子;当我们生病的时候,父母就带我们去医院看病;当我们开心的时候,父母就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

每个人都会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都陪伴着我们成长,教育我们,让我们上学读书,而父母却自己辛辛苦苦的干活挣钱来给我们上学读书,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还要养育我们。小时候,父母辛辛苦苦地教育我们,把我们养大成人,我们长大了都应该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有些人,长大成人后,父母都已经很老,理应当服侍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可是,他们却想父母老了,没有用了,留着浪费自己的粮食,把父母赶出了家门,让父母过着寒冷、艰苦的日子,完全忘记了父母小时候是怎么养育自己,父母辛辛苦苦挣钱来给他们上学读书,让他们长大成材,而现在,他们却抛弃了自己的父母,完全不想父母以前怎么对他们的,只想着自己过得好、吃得好、睡的好就行了,假如他们也像父母一样老了,自己的子女也像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对他们,那他们肯定会很后悔自己曾经做过对父母不对的事。

现在就由我来讲一个故事吧:在很久以前,有一对猴子夫妇,它们家里还养着它们的爸爸妈妈,还有他们的儿子。有一次,这对猴子夫妇想到:“爸爸妈妈反正已经老了,没有用了,留着也很浪费粮食和地方。”于是,它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把爸爸妈妈赶出去。第二天,它们手里拿着棍子,在门口等待着爸爸妈妈回家,爸爸妈妈回家时,刚踏进家门口,就用棍子把爸爸妈妈打晕了,然后赶紧找来了一个大篮子,把爸爸妈妈装在了大篮子里,就在他们准备大篮子放到河上时,它们的儿子说:“你们不要把这个大篮子扔掉,把它留给我。”猴子夫妇说:“为什么呀?”儿子说:“把这个大篮子留下来,以后我才好把你们用篮子装起来,把你们放到河上。”猴子夫妇听了,后悔极了,赶紧把爸爸妈妈接回了家。从此,它们对爸爸妈妈更好了。

如果我们想长大报答父母,让父母过上好的日子,那我们就应该在小时候读好书,考上好的学校,长大了,假如你有很好的学习成绩任何工作都会要你的,应为你有好的成绩。这样子,我们长大了,就可以挣钱报答父母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是人人都必须做到的,父母在我们小时候,不顾自己来养育自己,而我们如果长大了,就应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让我们的父母老的时候,可以过上好的时候。

养育之恩篇3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课堂,父母是这个课堂中从始至终的老师。我们在这个课堂中咿呀学语,用稚嫩的声音喊出第一声“妈妈”,用站立不稳的小脚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从此,我们在父母爱的教育下一天天长大。是父母的爱给了我们力量和勇气,父母的爱是每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母亲的爱就像清冽的河水,我就像那幸福的种子,享受着河水的滋润。母亲的爱又像那从天而降的雨露,我便像那幸福的禾苗,吮吸着雨露的甘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如这首诗所说,母亲的爱是伟大而又无微不至的。母亲对我总是放心不下,时常温柔地“审问”我:“早餐吃得够饱吗?哪门功课比较吃力?上课发言积极吗?…….”,此时,她恨不能把我透视清楚。母亲喜欢我亲热地依偎在她肩上,听她讲述她的烦恼和渴望。母亲非常勤劳,但她却总喜欢把家务分担给我一些,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管看着我做起事来那吃力的表情,可她依然袖手旁观,我知道母亲的用心良苦,她是想锻炼我的自立能力。母亲时常也会责备我几句,但严厉的话语遮挡不住她的慈祥、温柔和对女儿无限的关心。母亲还喜欢让我陪她逛街买东西,这时她总是问我:“你喜欢什么?你想要什么?”不过最后给我买的大多都是些文学书籍。母亲最大的乐趣就是我跟在她身边学做几道美味可口的饭菜了。

说了那么多母亲,我们的确不能忽略父亲。因为仔细想想父亲也给了我们不少的爱。

父亲的爱就像那笔挺的大树,我就像那弱小的小草,大树为我遮风挡雨,让我茁壮成长。父亲的爱又像那广阔的大地,我便像那含苞欲放的小花,大地给我充足的养分,让我开出鲜艳的花朵。

父亲的爱是崇高而又深沉的。他总对我说:“你长大了,遇到事情可以自己解决了。”父亲从不在意我在他面前讲述那一大堆我认为值得炫耀的东西,因为在他看来,他的女儿是强者。父亲很懒,但他却情愿花上一个上午的时间为我做一顿饭。父亲从不打我,但他教导我的每句话我都铭记在心。父亲也从不对我发脾气,当我做错事的时候,他总是耐心地教育我,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做法。 父亲喜欢我在他身边听他分析国内外的大事要事,因为他认为这样可以增长我的见识。空闲的时候他会和我打打牌,看看电视,身心放松一下。父亲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我跟着他学下各种棋类。

我和父亲之间的爱是默契的,是不需要太多语言的。而我和母亲之间的爱是明朗的,是不需要任何装饰的。父亲的爱似清泉,母亲的爱如阳光,清泉甘冽,阳光灿烂。它们都是力量的源泉,时刻给与我信心和力量。

养育之恩篇4

你们好!

在我写作业时,你们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在我摔倒时,你们给了我爬起来的信心;你们为我撑起一片蓝天,让我自由翱翔。爸爸妈妈,是你们,让我获得快乐。

爸爸妈妈,你们总是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上次,二年级时,我偶然一次,数学只考了八十九分。试卷发下来,我用目光扫视着试卷上的分数。那数字很大,很鲜明。上面还有一句批语:太粗心!这句批语狠狠地给了我当头一棒。晚上,回家时,看着那鲜红的数字和那句严厉的批语,我的书包沉重了许多,步伐也沉重起来。回到家时,您问我:“数学考了几分?”我歪过脸,看着地面,吞吞吐吐地说:“八······十九。”可妈妈您却没有批评我,只是把手放在我的肩上,指着书桌上的一个玩具。那个玩具是两个普通的塑料小人,只要一拧发条,一个小人就会把另一个小人打倒,那个小人每次都坚强地站起来,毫不退缩。您对我说:“接受失败必将走向成功。”这时,爸爸您也走了过来,辅导我做题。那晚,月亮多么皎洁,柔和的月光撒了一地白银。那对塑料小人,依然站在书桌上。

妈妈,您是多么爱我呀!记得那时我还很小,总是张着小嘴牙牙学语,把小手放在胸前捣鼓。那天,您正在哄我睡觉,可我却嘟着嘴巴不睡觉,您就给我讲好听的故事,我终于睡着了,您抱着我,哼起了歌。云伴着歌声轻轻舞蹈,柔风慢慢吹过,空气里弥漫着花儿的芳香,一切景象是那么的和谐。街道上空荡荡的。忽然,一辆三轮车在没有预兆下朝您直冲过来!您想躲开,可已经来不及了,此时怀中的我正在哇哇大哭,您为了不让我受伤,用手臂挡住了那辆三轮车……车祸过后,我安然无恙,您的手臂上却因为被车划出一道大口子,缝了很多针,这道伤疤是母爱的伤疤!

爸爸,您对我的爱也是无微不至的。有一次,我发烧了。您急得不知所措,拎起包就往门外冲,买回来了体温计和退烧药,给我量体温,喂我喝退烧药。您本来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我却向您撒娇说要吃馄饨。您并没有装出不耐烦的样子。只是顺手拿起一把雨伞,换了一双鞋,又步履匆匆的赶去了饭店。等您回来时,已经淋成落汤鸡,样子狼狈极了。手里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馄饨。原来,您为了不让馄饨淋湿,就把馄饨藏雨伞底下了,自己却冒雨跑了回来。我吃的时候,馄饨已经凉了,但这碗馄饨蕴藏着您对我的浓浓的爱。

爸爸妈妈,你们对我的爱像棒棒糖,甜而不腻。你们对我的爱像一阵清凉的风,为我送来凉爽。你们对我的爱像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们的爱我一定会报答的。

嘿,爸爸妈妈,顺便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我们班篮球赛男生第一名,女生第三名,很厉害吧!

此致

养育之恩篇5

——我8岁那年,在一个风雨交加,非常寒冷的夜晚,我突然发高烧,爸爸见了,二话没说,穿上外衣,再帮我穿好衣服,拿上一把雨伞,背起我,便向医院快步走去。路是那样长,又是那样难走。也许是爸爸走得太急,走着走着,忽然摔了一跤,我被摔了下去。可是,我觉得地上有一个软软的东西托着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爸爸怕我摔疼了,所以用手托着我。过了一会儿,我大叫一声:“爸爸,你的手流血了。”爸爸却笑着说:“没事,没事。”说罢,又背起我向医院走去。到了医院,医生要帮爸爸包扎伤口,爸爸执意不肯,非得先看我的病况,医生说:“没事,他只是感冒了,打完针,再睡一觉就没事了。”爸爸听后,才松了一口气。爸爸来看我,我让爸爸先回去,爸爸不肯,坚持要留下来陪我。这时,我心里是多么感动啊!

记得有一天中午,我们全体男生因为上课开小差,所以被音乐老师留了下来罚站。爸爸妈妈见我到1点钟了还没有回家,怕我发生了什么事,心急如焚,妈妈便去学校找我。妈妈刚到校门口,我们就被放行了。“真是虚惊一场!”妈妈终于舒了一口气。

记得我十岁生日那天晚上,爸爸买了一个大蛋糕,蛋糕里插着十根蜡烛,蜡烛点着了,爸爸把灯关掉了,非常好看,我非常高兴。可是喜中有悲,妈妈为了给我做一顿丰盛的饭,把手弄伤了。我见了,深情地对爸爸妈妈说:“我长大后,一定好好的报答您们。”爸爸妈妈说:“你的健康,你的成绩,就是给我们最好的回报。”我深情的点了点头。

养育之恩篇6

【关键词】 学校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感恩已经被不少麻木而浮躁的现代人所疏远和淡漠了,他们总以“理所当然”来搪塞父母、亲戚、朋友、他人的关爱……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悄然地影响着学校的学生。当今很多学生每天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每天接受着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却对之视而不见,甚至有的学生还对父母和老师恶语相向。事实上,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因此,“感恩教育”这一课不能小看,而且必须从小抓起!

一、如何理解“感恩”

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这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前提和条件。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简单地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地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的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三、感恩教育的途径

1.培养“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回报。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让学生成为常怀感恩之心、懂得感恩、懂得报恩的人。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知恩不报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经典词句,让学生知道“心中有春天的人,身外才会有春天;懂得播种春天的人,才会收获春天”。

2.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体验感恩。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材的感恩教育因素,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进行感恩教育渗透,让德育和智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品德的熏陶。我们可以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乘机教育学生:要学会关爱他人,更要珍惜他人的关爱,好好学习也是回报他人的一种方式。

养育之恩篇7

【关键词】感恩 教育 幼儿 内容形式 养成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70-01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羊羔跪乳”、“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传统文化教育人们学会感恩。

一、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教育漫话》中提到:“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哪怕极小极小,小到无法觉察出来,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极柔,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幼儿园引入感恩教育,正是对幼儿情感源头的一次正确引导,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石。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错位导致一些孩子行为自私、不关心他人。这些问题久而久之,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这也正是感恩教育在幼儿园实施的必要性。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性,我们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让感恩教育也随着丰富的游戏活动更加有活力。方式如下:

(一)对幼儿实施文明礼仪教育。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老师可随机抓住并细化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文明礼仪气息的潜移默化就是幼儿对感恩的具体感知,极大地帮助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初步形成。

(二)从情境入手让幼儿感恩家人和社会,感恩关爱自己的人。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如果孩子成为一个自私、冷漠,没有人情味的人是很可怕的。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因此要让幼儿懂得感恩。作为家长,要让孩子在体会父母关爱的同时,了解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最主要的是要给孩子感恩的机会。每个人都可能受到别人的帮助。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要教育孩子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教育孩子要对父母心存感激之情、要对社会心存感激之情、要对自然的馈赠心存感激之情。

(三)要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教师在儿童日常的保教活动中应该经常对幼儿说“谢谢”。当教师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有感激时,幼儿的模仿天性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只有对感恩产生意识,才会有感恩行动。由此可见,教师是幼儿感恩意识的重要培养者。

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需要具体的活动情境的引导和强化。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会感恩,组织各种家校共同参与的感恩活动,让幼儿有时间和机会来表达自己感恩的意愿和情感。通过具体而形象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帮助,学会用具体的行动感恩和回报。

二、创造幼儿感恩行为发生的条件

幼儿园要创设具体的活动情景,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如针对“三八”节我们设计了对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为妈妈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通过这些活动来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让孩子体会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感恩父母,尊重他人的劳动。适时延伸,教育回馈助己之人。

三、从幼儿园的时时处处不断强化,促进感恩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从每天的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教育幼儿: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帮助,当别人有恩于自己时,要懂得感恩。教师要在生活中给幼儿一些感知、创造机会,如学穿衣服、学为他人整理餐具等,这样培养幼儿独立、为他人服务、感恩他人的习惯。当然,这些能力和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在实践中,教师巧用拟人、游戏、儿歌、正面引导、榜样示范等方法帮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幼儿出色完成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予以肯定,强化行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让幼儿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中,幼儿的感恩之心就会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慢慢表现出来。

养育之恩篇8

【关键词】感恩;父母;教师;构建和谐社会

近日,我在公交车上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坐公交车时,我看见一位老年人上了车,便主动站了起来,准备请老者坐我的位置,没有想到的是我刚起身,一个站在我前面的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已经坐在我的座位上,我说我还未下车,座位是让给老者的,没有想到他竟然说让老人站着好锻炼身体,让我哭笑不得,就这样那个小男孩心安理得地坐着。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青少年的感恩意识缺失已成一社会问题,要想继承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学校教育必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教育?“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它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那么,要想确实开展好感恩教育,应从小抓起,从家庭、学校、社会做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重视感恩教育的意义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要干什么”,不知“要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的一切一切,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祖国的将来,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二、采取措施,切实开展感恩教育

(一)感恩意识的唤起

“人之初,性本善”。感恩意识的缺失,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造成的。通过教育培养,可唤起小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而又紧迫的必然要求。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首先加强亲情教育,教育孩子从感念父母之情出发,不断树立浓厚的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通过亲情产生感恩,通过师情形成敬重,通过友情增强乐群,通过校情促进沟通,进而通过博爱感恩社会。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着先要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发挥好家庭教育这个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父母及家庭成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其次,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做到互相感恩,形成感恩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三,要引导孩子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以“养子不图回报”为由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教育。施恩不图报是高尚的,受恩必报是必须提倡的,要教会孩子对父母及他人的关心帮助说声“谢谢”。孩子做了对父母及他人有益的事情,哪怕是吃饭时给你拿一双筷子、盛一碗饭,你也要及时向孩子说声“谢谢”,让孩子在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感激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培养感恩意识。

2. 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地方。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系统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感恩意识。很难设想不懂感恩、没有感恩心的老师会教育出懂感恩、会感恩的学生。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报恩、施恩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师情、感恩同学情,让学生认识到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能够增进友谊和感情,既善待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三,要注重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让学生在感恩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感恩中体验感恩的真谛。第四,教育学生感恩生命。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报答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懂得感恩生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而不至于破罐子破摔甚至草率轻生。第五,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或许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感恩教育也不需要惊天动地,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学习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3. 全方位营造社会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

“近赤者红,近墨者黑”。因此,社会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对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大力开展感恩教育,形成良好的感恩氛围。其次,要净化网络和影视作品。一些网站卑劣粗俗的宣传内容,少数影视作品粗制滥造的不文明、不健康情节,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垃圾”,必须加强网络和影视作品管理。第三,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和革命圣地等“红色”旅游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民,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三、心存感恩,构建和谐社会

养育之恩篇9

关键词 感恩意识 内容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07-02

道德教育――求善,立德。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情感行为,这种情感和行为包含着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回报祖国、珍爱生命、追求和谐等伦理价值。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历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思想。一颗颗感恩的心,组合成社会的良心、善心与爱心。加强感恩教育,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和高尚的人。自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来,亲历该学科几次重大改革,虽然每次课程改革内容变化很大,但就其德育功能来说,不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强调它的教育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品质的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等。尤其是该教材中的“纯德育知识”部分,似乎专门为初中阶段的学生量身定做,内容与时俱进,更具时代感、更具人性化。这对我们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感恩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当代中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一、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内容

1.要培养学生知恩意识。如果一个人不能知恩,就不可能感恩,因为感恩的前提是知恩。感恩教育应让青少年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教师要细心地引导学生去捕捉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惠,帮助学生挖掘出恩惠的价值,让学生知恩。要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理解师长的教导之恩、珍惜同学的帮助之恩。只有知恩的人,才不会抱怨社会的不公,才会对家庭和社会有责任感,才会用真情回报社会和他人,才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要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当我们每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就已经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开始享受前人创造的科技、文化成果了。感恩教育要让青少年学会真诚的感谢,要让其明白,我们受恩于人后,切勿忘了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使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感谢师长的教诲,教授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培育我们成长;感谢好心人的捐助,让我们走出困境,帮助我们成才;感谢社会的稳定,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安宁和秩序;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给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和自由生活的舞台。感恩教育要让歌中唱的“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命,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感谢苍穹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常留永恒公正……感谢这一切一切的所有”成为青少年的共识。

3.要培养学生报恩意识。感恩教育要让青少年理解,报恩是一种品德,要牢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这是人的基本素养。报恩也是一种责任,当你有能力时,一定不要忘记报恩,尽力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报恩可以在力所能及和必要的时候“回报”施恩者,也可以报答、帮助他人和社会公众,这对施恩者无疑是最大的报答。要让青少年明白,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称得上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老师的细小帮助、对他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正是报恩的表现。另外,报恩不是哥们义气,要在自己力所能及和社会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因报恩而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公众利益。

二、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策略

养育之恩篇10

关键词:感恩教育

感恩意识

实践德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面对着错综复杂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这是我们懂得感恩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1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实施感恩教育,首先需要了解感恩教育的内涵,这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2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3感恩教育的实践体验。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同时,感恩教育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者的合力才能够顺利完成。

3.1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是一种情怀,是所有美德的基础。

很多现象和调查表明,多数的孩子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对来自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攀比心理强,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让资助者寒心的事屡见不鲜,这些都说明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情怀。“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呐喊。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

3.2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3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尹映霞。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2]谢丽芳,胡光明。高校“感恩”的缺失与重拾[J].科技资讯,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