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汇报十篇

时间:2023-04-10 13:48:24

出差汇报

出差汇报篇1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核销差额”系指进口单位报审付汇金额与实际进口到货金额(即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中货物单价与数量乘积)间的差额。?

核销差额分为多到货核销差额和少到货核销差额两种类型。实际进口到货金额大于报审付汇金额的为多到货核销差额,实际进口到货金额小于报审付汇金额的为少到货核销差额。?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以下情况的进口付汇核销报审业务:?

(一)单笔合同项下一次付汇、一次到货、一次报审业务;?

(二)单笔合同项下一次付汇、多次到货、一次报审业务;?

(三)单笔合同项下多次付汇、一次到货、一次报审业务;?

(四)单笔合同项下多次付汇、多次到货、一次报审业务。?

对进口单位差额核销报审业务实行按合同管理。对于单笔合同项下多次报审的业务,只有当合同执行完毕,在最终一次报审时,进口单位方可申请办理差额核销报审手续。?

第四条 对于单笔合同项下核销差额不超过等值5000美元(含5000美元)的,或核销差额虽超过5000美元但占合同金额的比例不超过2%(含2%)的进口付汇核销报审业务,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支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可以直接凭企业差额核销说明函、进口合同及其他核销单证办理差额核销报审手续。? 第五条 对于单笔合同项下核销差额超过等值5000美元且核销差额占合同金额的比例超过2%的进口付汇核销差额报审业务,进口单位应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要求提供其他相关材料,申请办理差额核销报审手续。?

第六条 进口单位每月申请办理差额核销业务的累计差额(包括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的所有核销差额,多到货金额作为负数参与累加)原则上不得超过等值10万美元(含10万美元)。外汇局可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限额进行适当调整。?

第七条 对于单笔合同项下少到货核销差额超过等值5000美元且核销差额占合同金额的比例超过2%的进口付汇差额核销报审业务,进口单位在办理差额核销报审手续时,除需向外汇局提交相关的核销单证外,还需提供单位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的差额核销说明函、进口合同,并视以下不同情况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一)因国外商品市场行情变动产生的核销差额,提供有关商会出具的证明或经有关交易所或交易所会员单位证明的行情报价材料。?

(二)因进口商品质量产生的核销差额,提供与出口商的有关往来函电及商检机构证明材料。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提供商检证明的,可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材料、书面保函。?

(三)因动物及鲜货产品变质、腐烂、非正常死亡或损耗产生的核销差额,提供与出口商的有关往来函电及商检机构证明材料。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提供商检证明的,可提供相关质量证明材料、书面保函。?

(四)因自然灾害、战争、国家紧急政策等不可抗力因素产生的核销差额,提供我国驻出口商所在国使领馆商务处出具的证明文件。?

(五)因出口商破产、关闭、解散等原因产生的核销差额,提供新闻媒体的报道材料或我国驻出口商所在国使领馆商务处出具的证明文件或相关法律文件。?

(六)因汇率变动产生的核销差额,提供付汇银行当日牌价。?

(七)因溢短装产生的核销差额,提供商品检验证明、提单或货运单等证明材料。?

(八)进口合同中已约定运保费、杂费等贸易从属费用包含在合同总货款内对外支付的,因运保费、杂费等贸易从属费原因产生的核销差额,提供进口合同、税务凭证、运保费单证及有关商业单证(进口货物报关单已标明运保费、杂费金额的除外)。?

(九)因金属矿砂等大宗散装货物进口项下产生的核销差额,提供进口合同、海关出具的进口货物报关单情况证明、补税证明及相应商业单证。?

(十)因其他原因产生的核销差额,提供外汇局要求的有效凭证。?

第八条 对于实际进口到货金额大于进口付汇金额的多到货差额核销报审业务,进口单位在办理多到货差额核销报审手续时,应在《贸易进口付汇到货核销表》中对进口货物报关单的余额情况加以注明,并在“备注”栏内标注“留用”或“核销结案”字样。?

对于单笔合同项下多到货核销差额超过等值5000美元且核销差额占合同金额的比例超过2%的进口付汇差额核销报审业务,进口单位还需向外汇局提供加盖单位公章的差额核销说明函。?

第九条 外汇局在为进口单位办理多到货差额核销报审业务时,需在“中国电子口岸进口付汇系统”中对进口单位标注“核销结案”的进口货物报关单电子底账做核销结案处理。?

第十条 货到汇款结算方式项下进口付汇自动核销和转口贸易、境外工程使用物资以及进口退汇等项下凭收汇凭证办理进口付汇核销报审手续的进口付汇核销报审业务,暂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一条 外汇局在为进口单位办理差额核销手续时,需按规定严格审核差额核销相关凭证,并在《贸易进口付汇到货核销表》上标注差额核销金额及日期,加盖“已报审”印,按规定留存相关凭证。?

第十二条 外汇局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进口付汇差额核销分级授权管理内控制度。?

第十三条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应做好本地区差额核销情况的汇总、统计工作,并于每月前五个工作日内向总局报送进口付汇差额核销报审业务电子报表。?

出差汇报篇2

小刘遇到的情况绝非个案。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不少企业会接触到外币折算业务,包括企业对境外经营机构(包括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和分支机构)的外币财务报表进行的折算。外币折算业务的关键,在于折算汇率的选择和汇兑损益的确认与处理。

外币折算交易日的初始确认

外币交易是指企业以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计价或结算的交易。外币交易折算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两个环节,一是发生外币交易时的初始确认与结算时差额的确认;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对相关项目的折算。

企业发生外币交易时,应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汇率变动不大的,除外币投入业务外,也可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通常为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折算。

企业主要外币交易发生时的会计处理如下:向银行买入、卖出外币时,在兑换当日按即期汇率折算入账并确认汇兑损益;买入或卖出以外币计价的商品或劳务时,在交易日以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入账,在收付款项结算时确认汇兑损益;取得或归还外币借款时,均按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入账,不产生汇兑差额;收到外币投入的资本,无论是否有合同约定汇率均应采用收款日即期汇率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折算差额。

资产负债表日依据项目类型进行分类调整

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将外币项目按照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分类调整其会计处理。

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时,会产生汇兑损益。除筹建期间发生的汇兑损益记入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以及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有条件地予以资本化外,发生的汇兑损益应当记入当期财务费用。

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应当根据其不同的计量模式,采取不同的会计折算处理方法。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历史汇率)折算,不做调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的存货等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的可变现净值与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存货成本进行比较,以较低者作为报表反映金额,差额作为当期损益。超级秘书网

此外,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企业,也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虽然分账制与统账制的账务处理程序存在差异,但同一外币交易事项最终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该一致。

外币财务报表中将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拥有境外经营机构的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前,需将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人民币进行列报。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技巧可归纳为两点:选择现行汇率作为折算汇率,将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具体折算方法如下: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以折算后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的金额直接填列。

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

出差汇报篇3

受证券市场连续盘整之累,很多投资者都开始寻找一些新的投资方式与渠道,个人外汇交易便是其中的一大方向。部分金融机构所的信息显示,近年来个人外汇买卖业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除股票之外最大的投资市场之一。

对于外币持有者来说,尤其是我国民间持有的主要外币为美元,在美元连续贬值的环境下,通过外汇交易,无需换汇,就可以为手中的美元获得一种新的保值、增值可能性。如果未来对于外汇仍有一定的需求,这种方式也不失为应对汇率风险的一种途径。

同时,相比起市场上外币理财产品的较高门槛,外汇交易中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较小,一般来说,最低50~100美元就可以进行外汇的买卖。如果你手中有少量的外币,也不妨适度参与这一市场。在证券市场股票、基金持续低迷的背景之下,外汇交易也值得适量尝试。

收益主要来自汇差

在外汇交易中,有“实盘”与“虚拟盘”之分,所谓的“虚拟盘”也就是外汇保证金交易。可以提供外汇交易的平台也多种多样,如现在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开办有自己的外汇交易平台,一些境外经纪公司开设的网络平台也提供多种外汇交易业务。相对来说,境内商业银行的平台具备完善的资金保障和监管体系,也更加值得投资者信赖。

由于前一段时间银监会出台相关政策,暂停了商业银行的外汇保证金业务,因此目前对于投资者来说,从银行渠道可以进行的外汇交易投资仅有“实盘”这个方式。

与外汇保证金业务相比,由于缺少了资金杠杆的作用,外汇实盘交易过程中绝对收益更依赖于投入本金的多少。另外,外汇实盘交易中为单向获利的模式,主要的收益来自于交易货币的买进与卖出之间的汇率差异。比方说你在欧元/美元的汇率为1.55时以美元购入欧元,等到该汇率为1.6时卖出欧元买入美元,就可以从中获得汇差的收益。当然了,在你持有欧元的期间,也可以获得欧元存款的利息收益,这也是你收益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国内的金融市场上,可以进行个人外汇买卖交易的币种主要有英镑、港元、美元、瑞士法郎、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和欧元,中行还开设有新加坡元、挪威克朗等币种的交易。

50美元即可炒汇

从事个人外汇买卖,除了交易原理简单这个优势,对于大部分没有进行过外汇投资的人来说,还有一个优点在于投资的起始门槛很低。

如大部分银行对于开设实盘外汇交易的最低投资额为100美元或是等值外币,单笔交易中则一般是以10美元或等值外币作为单位。为了吸引投资者的参与,这一起始门槛还有所降低。如深发展最近上线的“汇赢通”外汇交易平台中规定,最低投资额降至50美元或是等额外币,交行所开设的实盘外汇交易起始投资额也为50美元或等额外币。另外,通过特定的渠道进行外汇交易,像工行规定其“汇市通”外汇买卖业务中,交易起始金额为100美元,使用电话银行业务进行外汇买卖,起始金额则为50美元。

投资起点低这一优势便于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同时对于新的投资者而言,也可以通过逐步追加投资的方式,逐渐地适应和了解外汇市场,降低投资风险。

新手起步可选直盘交易

外汇实盘交易中,可以作为交易货币的币种有十几种,但在报价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货币对的形式。其中,美元与另外一种可自由兑换的外币之间的交易,习惯上被称为“直盘交易”,如果交易对象为美元外的两种可自由兑换的外币,这种交易习惯上被成为“交叉盘交易”。

新投资者在面对多个货币对的时候就很难选择了,到底如何来投资?理财专家建议,新的外汇投资者一般还是选择以美元作为自己的投资货币。这是因为美元的流通性较强,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货币,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市场上关于美元的数据、信息来源较多,便于新的投资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及时做出市场判断,进行相关的投资决策。而持有小币种,相对来说获取信息的难度大,往往难于及时做出判断。当然了,如果对于某种货币有着实际的需求,投资者也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如子女在欧洲留学,那么把欧元作为投资货币,其余货币作为投资工具,这样在进行外汇买卖投资获利的同时,又可以避免欧元本身的汇率风险。

另外,根据我国外汇管理的规定,外币现汇与现钞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在进行外汇买卖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一般来说,在银行的外汇报价系统中,提供两个系列的报价,钞买入价/卖出价,汇买入价/卖出价。对于投资者来说,以何种系列报价作为交易的价格,取决于进行投资时设立的账户为现钞账户还是现汇账户。由于外汇交易中获利主要来自于汇差,而在报价中基本为“汇钞同价”,因此这一点对于投资者也没有影响。

不同银行报价有差别

了解了外汇实盘交易中的交易原理之后,一个更值得关心的问题就是外汇交易中的手续费。与其他的投资产品所不同,外汇交易在报价中已经含有手续费,称之为“点差”,除点差外银行不再收取另外的费用。

如何了解交易点差的信息?除了向开户银行咨询外,一种简单的方式是观察同一系列报价中买人价与卖出价的差异。如7月15日某银行对于美元/港币的汇买价和汇卖价的报价分别为7.7962和7.8002,则这一交易中双边点差为7.8002-7.7962=0.004。在外汇交易中,将0.01%称之为一个点,因此在这家银行美元/港币交易报价中,双边点差为40点。

点差的高低,意味着投资者获利空间的多少。目前各家银行所制定的交易点差也有所不一。通常来说,大型银行对于交易点差制定得较高。如中行、工行、农行、建行、交行等外汇交易平台规定,普通客户进行交易时直盘交易双边点差一般为40点,欧元/美元货币对双边点差为32点,澳大利亚元/美元货币对双边点差为30点。但在交叉盘点差中,各行制定的交易标准有所不一。由于交叉盘点差中涉及到的货币对较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近年来,除了传统大型银行开设有外汇实盘交易,不少中小银行也在积极拓展外汇交易平台。相比较而言,这些银行往往能够给予客户较优惠的点差。如兴业银行外汇交易平台中,直盘双边点差仅为5―8点;深发展的“汇赢通”业务中直盘双边点差为15点。

同时,根据交易量的不同,各银行均可以给予客户一定的点差优惠。一种是以单笔交易的资金量来决定实际点差,如交行规定,在直盘交易中,交易额在3000美元以下为普通点差;交易额在0.3万~1万美元之间,点差为普通点差的70%,交易金额在1万~5万美元、5万~10万美元、10万美元以上点差分别为普通点差的60%、50%和40%。在中行、工行和建行等外汇交易系统中,每次交易投资者都可以根据交易金额的大小,选用适用的点差档。

另一种点差的优惠方式为按照累积交易量的不同,客户可适用于不同的点差。像在深发展的外汇交易平台上,每笔交易均可以为客户累积积分,1万美元的交易量可累积1分,当积分达到1万分时,可享受系统给予的优惠点差。

相关链接

外汇投资者需眼观六路

外汇市场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影响因素众多。个人在从事外汇交易时,不仅要了解市场原理和交易规则,还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掌握多方面的信息。

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特别是货币发行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如利率水平、经济增长指标、通货膨胀水平、失业率消费水平、对外贸易、经济政策走向、汇率制度以及政府官员言论等信息。

其他国际金融市场行情。如英日等国的股票市场、国际黄金市场、美国债券市场等,因为各种不同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相当明显的。例如,澳大利亚元与黄金有正相关走势、美元与黄金有负相关走势等。

出差汇报篇4

关键词:境内外汇差 外汇交易 盈利模式

一、境内外汇差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香港离岸人民币及跨境贸易结算发展回顾

2004年,中国银行(香港)作为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行,为香港的个人提供跨境清算安排,离岸人民币(CNH)业务起步。

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在中国内地365个试点企业以及香港、澳门和东盟地区展开,为CNH增加规模奠定了基础。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修订了《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新协议允许香港的银行为金融机构开立人民币账户,并提供各类金融服务,银行可以为客户办理非贸易项下的兑换,个人和企业间也可以通过银行办理人民币资金的支付和转账。新协议还承认了CNH报价的市场地位,从此以后,提供CNH报价的银行越来越多,CNH的交易流动性也逐渐提高。

2011年,香港的财资市场公会开始提供美元兑CNH的即期报价。该报价由市场上15家(2015年已更新为18家)交易较为活跃的银行上午11:00的平均即期报价得出,CNH的报价机制基本形成。很多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产品,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的。

2011年8月起,跨境贸易方案被批准应用于中国内地所有具有资质的企业,境外范围则扩大到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业务范围也扩大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其他经常项目。

香港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得非常快。外汇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从2009年设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企业以来,中国内地企业超过70%的人民币跨境货款流向了香港。2011-2014年跨境贸易结算总额增速远超中国总体进出口总额增速,人民币结算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在2014年已经接近25%。

受政策、市场和经济的共同推动,CNH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发展迅猛。对于企业而言,使用人民币结算具有规避外汇风险、加快资金流动速度的作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初期,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人民币输出和回流渠道。

(二)CNH与CNY交易机制不同导致汇差

与境内人民币(CNY)相比,CNH交易机制有如下不同。

第一,CNH市场的交易者类型更广泛,数量更多。CNH市场允许进出口企业和离岸金融机构自由参与交易。而对于CNY银行间外汇市场来说,除原本的境内金融机构(以央行和商业银行为主)可参与交易,2015年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境内各类金融机构在场内进行交易,并允许大型非金融企业(年度跨境外汇收支超25亿美元或货物贸易进出口超20亿美元)入场交易。其他企业只能与商业银行在零售市场办理外汇交易业务。

第二,CNH市场没有中间价机制,也不设涨跌幅度限制。而CNY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货币价格仅可在央行当日上午9:15公布的中间价的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例如美元的波动幅度是中间价正负2%。

第三,央行多在CNY市场进行窗口指导,CNH市场较少进行。

由于上述三点不同的交易机制,CNH市场对全球信息的反应更为透明、充分和及时,因此当CNY升值时,CNH升值更多;而当CNY贬值时,CNH贬值更多,这佐证了境内外交易机制的不同,对汇差产生的潜在影响。

(三)由“811新汇改”产生的跨境汇差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央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这不仅蕴含着汇率走势的变化,更表明人民币中间价机制在告别了固定汇率体制后,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是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重要的里程碑,人称“811新汇改”。

新汇改后,外汇市场风起云涌,CNH兑美元汇率大幅贬值,与境内的汇差几度突破千点,针对跨境汇差的跨境资金交易频繁。那么,利用汇差进行的外汇交易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呢?

二、汇差背后的外汇交易模式

笔者认为,很多时候,金融业务就是在既定的环境下做“通道”,各种市场、标准化或者非标准化的产品,都属于这条通道里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种金融模式。上文所提及的跨境贸易,就是一种资金进出的“通道”。而下文所提及的四种盈利模式,也都是基于通道开展的。

(一)通过非居民账户进行跨境外汇交易获利

由2010年起,境外机构可以在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非居民账户”(“非居民账户”英文全称为Non-Resident Account,简称“NRA”),用于人民币跨境支付。NRA的本质为境外账户,因此NRA与境外账户之间可自由划转资金,无需审批。

在USD/CNY低于USD/CNH时,境外主体可将在NRA账户中现有的人民币购汇换成美元(价格为境内银行提供的USD/CNY价格),然后在履行相应手续后,将NRA的美元汇出至其境外账户,再按照USD/CNH的价格进行结汇。之后通过贸易渠道,以合规、合法的收入形式(如经常项目收入、经批准的资本项目收入等),将人民币再次转回其NRA,即可盈利。假设USD/CNY购汇报价6.5964,USD/CNH结汇报价6.6964,则NRA以人民币659.64万元购汇100万美元,汇至境外账户后,再按照USD/CNH结汇价结汇,可得人民币669.64万元,再以贸易方式汇入NRA,获利人民币10万元。

(二)通过构造贸易进行跨境外汇交易获利

构造贸易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获利方式,境内企业与境外企业(通常是关联企业)签订一份进口合同,以支付合同货款的方式,将CNY兑换成美元后支付给境外企业。境外企业将美元兑换成CNH后再通过反向贸易向境内企业进口货物,并以CNH支付。这种方式在USD/CNH价格高的时候可以获利。假设USD/CNY购汇报价6.5964,USD/CNH结汇报价6.6964,则境内企业用659.64万人民币购汇100万美元作为货款跨境支付给境外企业,之后境外企业将这100万美元结汇成669.64万人民币,再次作为货款跨境支付给境内企业。这资金的一出一进,境内企业获利10万人民币。“811新汇改”后,由香港进口中国内地的贸易量大幅上升,侧面验证了这种跨境获利的模式在USD/CNH高于USD/CNY时,可能被不少企业所采用。

借助转口贸易的模式获利,原理相同。例如,在USD/CNH低于USD/CNY的时候,境内企业从境外企业进口黄金等低物流成本的货物,在内地将美元贷款结汇后跨境汇出支付黄金货款。境外企业收到人民币后,以CNH价格兑换成美元。最后,境内企业再将黄金出口给这间境外企业,用之前兑换的美元跨境支付至境内。境内企业偿还贷款、获利,流程结束。根据香港海关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适逢USD/CNH低于USD/CNY之时),中国内地从香港进口的黄金飙升了175%,间接佐证了利用汇差进行的转口贸易获利的行为。

(三)通过境内外远期进行外汇交易获利

“811新汇改”之后,USD/CNH价格倒挂,与USD/CNY价差几度破千点。有一些境内的贸易企业,就已知的、未来特定日期的进口货物,向商业银行申请远期购汇;同时,其境外子公司向当地银行申请金额和期限均与境内远期购汇一致的离岸市场不可交割远期外汇买卖(Non-Deliverable Forward,NDF)远期结汇,在到期日分别执行境内远期购汇和境外NDF结汇。由于境内远期购汇需要实物交割,因此在CNH价格倒挂的情况下,这一获利方式很适合于进出口贸易公司。

“811新汇改”后,2015年8月银行代客远期售汇规模达到789亿美元,是当年前七个月平均规模的3倍,这间接佐证了通过境内外远期进行外汇交易获利的频繁性。而银行间市场即期外汇交易规模扩大的倍数也与之相似,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在代客远期售汇后,通行做法是在即期市场买入美元,并持有至代客远期售汇合同到期。如此操作,企业的远期行为就传递给了银行间市场的即期行为,对人民币贬值构成压力。

(四)出口货款经中介境外结汇进行跨境外汇交易获利

“811新汇改”后,USD/CNH价格倒挂,部分境内的出口商与其境外的关联公司或中间商签署人民币的出口合同,关联公司或中间商再与境外的进口商签署美元的出口合同。由境外出口合同产生的美元收款,在境外的关联公司或中间商结汇成CNH后,汇回境内。

此类交易是有真实的贸易背景的,但是会减少境外外汇流入,对人民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形成压力。

三、跨境交易盈利对汇率的影响及抑制举措

上文所提到的四种盈利模式,前两种涉及企业向银行购买美元并汇款出境,致使境内美元大量流出,即期USD/CNY贬值压力增加。第三种模式本身反应的是市场对于USD/CNY远期贬值的预期,但商业银行的操作,将这种远期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传递给了即期市场,即期USD/CNY贬值压力增加。第四种模式将原本会流入境内的美元替换成了人民币,因而令到境内美元量减少,即期USD/CNY贬值压力增加。上述四种模式均令人民币快速贬值,国家外汇储备大幅下降。

“811新汇改”后即期USD/CNY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8月11日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到2015年底,央行试图将中间价与收盘价并轨。这项改革抽离了央行对中间价的干预之手,使得去年11-12月人民币贬值压力迅速释放。第二阶段是从2016年1月到春节前。元旦后人民币急剧贬值,央行开始加强对外汇市场干预,中间价与即期价再度分离。人民币中间价倾向于挂钩篮子货币,但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第三阶段是春节过后至今。央行再度启动了中间价更多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机制。

央行出手的一系列措施,加上美联储鸽派声明、美元走软等因素,暂时稳定了市场对于人民币的情绪。同时,央行持续不断地出台抑制境内外汇差盈利交易的措施。

第一,加强贸易和投资背景真实性的审核。从2015年9月起,央行开始限制NRA购汇规模,并加强了NRA汇入资金的背景真实性审查。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从当年8月起,要求各分局重点监测辖内银行的代客售汇业务,“加强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核,避免出现集中大额购汇,必要时进行窗口指导”。

第二,自2015年10月起,央行要求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交存20%的美元外汇风险准备金,在央行以零利率存放一年。通过这种提高交易成本的方式,来打击企业办理境内远期购汇、境外NDF、以获得收益的行为。

第三,央行扩大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入境渠道和境内使用范围,允许境外央行类机构直接进入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降低了跨国企业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参与企业的境内外营业收入标准,并扩大了资金池规模上限,还放开了企业境外发债资金可回流的约束。

四、汇改的未来任重而道远

央行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令近期USD/CNY汇率企稳,跨境汇差缩窄至100个基点左右,交易量也稳步下降。

出差汇报篇5

[关键词] 外币报表折算现行汇率法时态法

外币报表折算是将以某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折算为以另一种货币反映的财务报表的行为。外币报表折算不是简单的币种间的换算,为了保证不破坏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内在逻辑,增强财务报表可比性和有用性,在折算方法的选择上不仅要做到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相互衔接一致,还要做到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在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上协调一致。所以,选择恰当的折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引发了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问题。

一、外币报表折算的四种类型以及评价

从目前世界各国外币报表折算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现行汇率法,流动―非流动项目法、货币―非货币项目法和时态法四种方法。下面,对四种基本方法的内容和优缺点作简要评述。

1.现行汇率法

(1)主要内容:现行汇率法是最为简便的一种方法,它对外币会计报表中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所有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采用历史汇率进行折算。对于折算中发生的差额,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单列“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反映,不计入各期的净损益,差额将逐年累积下去。

(2)对现行汇率法的评价:采用这种方法意味着其外币会计报表被折算的子公司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均承受着外汇汇率变动的风险,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表都需要承受,如固定资产就不一定承受,对这些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法进行折算显然是不合理的。在现行汇率法下,不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和利润分配表各项目所用的折算汇率不同,而且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所用的折算汇率也不同,正因为所用汇率不同,才产生了折算差额。若真正采用单一汇率折算,是不会出现折算差额的。可见,没有纯粹的单一汇率(如现行汇率)的折算。所以现行汇率法还是存在重大缺陷的。

2.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项目法

(1)主要内容:该方法是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划分为流动性项目和非流动性项目两大类,对于流动项目类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按照现行汇率折算;对于非流动项目类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按照历史汇率折算;对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项目,按照历史汇率进行折算;对于利润表中各项目,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等按照相关资产入账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外,其他收入和费用各项目均按照当期的平均汇率进行折算。

(2)对流动性与非流动性项目法的评价:采用这一折算方法有利于对子公司营运资金的分析。但这一方法在折算汇率选用标准方面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此外,对存货这一流动性资产项目与现金、应收账款项目一样都采用现行汇率折算,则意味着存货与现金及应收账款项目同样承受着汇率变动的风险,这对于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存货项目来说也是不很恰当的。另一方面,采用历史汇率折算属于非流动性项目的长期应收款以及长期应付款、长期银行借款和应付债券等项目也抹煞了这些项目所承受的汇率变动的风险。此外,这一方法与外币交易会计处理方法未能协调一致。目前,这种方法只有少数国家采用。

3.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

(1)主要内容:该方法将资产负债表项目划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对于货币性项目按现行汇率折算;对于非货币性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则按历史汇率折算;对于利润表项目,除折旧费用及摊销费用按照取得有关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外,所有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均按照当期的平均汇率折算;至于销售成本项目则根据“期初存货+本期购货-期末存货=本期销货”的等式对当期期初期末存货和购货分别折算后计算确定。

(2)对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的评价:该方法的优点是考虑到货币性项目容易受汇率变动的影响。汇率的每次变动都直接引起等量外币金额的变化,因而货币性项目采用现行汇率进行折算。但这种方法仍有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非货币性项目是按现行市价表述的,则按历史汇率折算就不可能得出合理结果。

4.时态法

(1)主要内容:该方法对报表的现金、应收项目和应付项目采用现行汇率折算;对于按历史成本反映的非货币性资产采用历史汇率折算;对于按现行成本反映的非货币性资产,采用现行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中除未分配利润以外的其他项目均采用历史汇率折算,未分配利润项目则为轧算的平衡数额;对收入、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汇率或当期加权平均汇率折算;对于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按照取得有关资产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对于营业成本,则要在对期初存货、当期购货、期末存货等项目按不同的适用汇率分别折算后的基础上计算确定。

(2)对时态法的评价:一方面,时态法是以报表项目计量的属性作为选择折算汇率的依据,在折算过程不改变会计计价原则,在理论上更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时态法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与母公司理论下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相吻合。对国外子公司的外币报表进行折算主要是为了满足编制跨国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需要,而在母公司理论下,跨国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反映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不指望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和债权人从中获得多大好处。所以,时态法从母公司理论出发,认为母公司的股东关心的是那些能为母公司所控制的国外子公司资源在母公司国内效用的大小,而非在子公司所在国的效用大小。

二、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应用的国际比较

在四种折算方法中, 流动与非流动性、货币与非货币性这两种方法都是依据对资产、负债的分类来决定选择何种折算汇率。由于外币报表折算的核心问题是确认和计量问题而非分类,这就意味着这两种折算方法缺乏科学根据。因此理论上,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最佳选择应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之间展开。

从国际范围看,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具体应用主要有两种模式:

1.以美、英、加、澳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为代表,根据国外子公司的经营特征而分别采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即若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相对来说是独立于母公司的,选用现行汇率法折算;若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只是母公司经营活动的扩展,则选用时态法。

但应用此法,需要管理当局作出职业判断来对国外子公司进行分类,这给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并报表的真实性和有用性;同时由于折算差额在现行汇率法作为股东权益的调整项目,在时态法下记入当期损益,且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又具有多样性,这就为母公司通过对跨国公司内公司间内部融资、投资决策来粉饰其各项财务指标打开了方便之门。

2.以德、法、荷、日为代表,在实务上一般采用单一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现行汇率法或时态法。但由于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汇率变化越为频繁,在此背景下采用时态法来折算外币报表,势必产生巨大的外币折算损益,从而会扭曲跨国公司的报告损益。作为会计政治化的产物,欧洲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在不排除时态法采用的同时,在事实上容许跨国公司根据它的特定经营环境和管理思想,采用现行汇率法或与这两种方法略有变异、相互交叉的方法。例如,许多欧洲公司采用的现行汇率法,对存货和长期负债按现行汇率折算,但鉴于其所属产业的固定资产构成比重较高,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仍按历史汇率折算,以减轻汇率波动的影响。有些公司声称采用的是时态法,但实际上对存货都按历史汇率折算;也有一些日本大公司鉴于其较高的长期负债比率,在采用时态法时却按历史汇率折算长期负债,被人们称为“改进的时态法”。

三、我国企业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现实选择

事实上,由于外币折算的环境差异很大和折算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没有一种折算方法可以适合于所有的发生折算业务的环境和服务于所有的折算目的。为了与母公司的报表进行合并而对国外子公司报表的折算,与为了满足有利益关系的外国读者的需要而将独立经营公司报表进行的折算,二者之间基本没有共同之处。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没有明确规定外币报表折算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折算,但在第十二条规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这实际上是规定了外币报表折算应当采用现行汇率法。尽管新准则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作了详细唯一的规定,但新准则第十一条对外币交易会计处理的规定又让人费解: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处理:1.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要适应新准则第十一条规定,外币报表折算就应采用时态法折算。

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经济环境和折算的服务目的,笔者认为时态法是我国企业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最佳现实选择。理由是:

1.由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跨国公司采用时态法不会造成公司集团的报告损益与其真实经营成果严重背离的现象。

2.在我国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多属母公司在境外的有机组成部分,经营活动大都限于销售母公司的出口商品、汇回货款和向母公司分利。当有关的汇率一有变化,就会直接影响母公司的经营活动和现金流量,这种影响就像母公司从事该经营活动一样。因此这类国外子公司从经营特征上看应当选用时态法。

3.有效资本市场会计理论的发展表明,时态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消除的。根据有效市场的理论,一项会计政策的选择如果对企业实际或潜在的现金流量不产生影响,只要会计政策的信息被充分披露,它们就会被广大报表使用者“看穿”,不会对股价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只要在合并损益表上将折算差额与企业本期经营利润分开列示,并单独予以充分披露,就可减少时态法下的不良经济后果。

参考文献:

[1]曹伟:对四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评论[J].财会月刊,2004,11

[2]吴革 张越: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J] .财会月刊 ,2007 , 14

[3] 常勋:高级财务会计[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6

[4] 王宇:有关外币折算国际比较[J].金融投资,2006,3

[5]郑淑丽:跨国公司外币报表折算问题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8 ,2

出差汇报篇6

【关键词】外币报表折算;折算汇率;现行汇率法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商品与资本的国际间流通也随之加快。与此同时,跨国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选择在海外建立子公司,而且呈现了在数量上越来越多,规模上越来越大的趋势。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尤其是对外投资项目与日俱增,外币报表折算业务也日趋增多。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各方法的评价、外币折算差额的处理,最后以兖州煤业年报为案例,对其选择的折算方法进行分析,进而论证外币报表各折算方法的适用性及折算差额处理方式的合理性。

一、外币报表折算概述

(一)外币报表折算含义

把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折算为以某一特定货币计量的财务报表。在每一个会计期末,为了向在不同国家的股东提供财务报告,更主要是为了能够全面地反映跨国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母公司需要把以外币编制的国外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折算为以母公司的记账本位币表述的财务报表,然后再将其与母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把一种货币换算为另一种货币,即为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过程,也就是说只对财务报表作相应的调整就可以了,折算时并不需要作任何的账务处理。

(二)外币报表折算的相关问题

外币报表折算过程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将何种汇率作为折算汇率,即在资产负债表中,哪些项目应该选用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哪些项目选用历史汇率;二是如何处理折算过程中产生的折算损益,即把它作为当期损益还是直接计入股东权益中。

(三)外币报表折算目的

外币报表折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为了使习惯持不同货币观念的报表使用者便于理解,而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财务报表折算成以另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财务报表,即提供特殊财务报表。第二是为了编制合并报表而进行的外币报表换算,这主要适用于跨国经营的控股公司与其在国外附属公司财务报表折算后合并的需要,也是合并报表的先决条件。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在国外或港澳地区有子公司的(包括需要与本企业编制合并报表的被投资企业),如以当地货币(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并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在将附属企业财务报表汇编或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将其财务报表换算成人民币金额,再与本企业的以人民币表述的报表进行汇编和合并。

二、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及评价

(一)外币报表折算方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折算过程中出现的两大问题,在报表折算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四种外币报表折算的方法:即区分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区分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时态法以及现行汇率法。

(1)区分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区分流动与非流动项目,即把报表中的资产负债项目进行划分,划分为流动项目和非流动项目两大类,进而对其采用不同的汇率进行折算。其中,对于流动资产项目和流动负债项目的外币金额,按照编制报表日期现行的汇率进行折算;而非流动负债项目和非流动资产项目的外币金额,则按原始交易中入账日的历史汇率进行折算;对于子公司的股本(实收资本) 以及资本公积等所有者权益中的项目,也需按照历史汇率进行折算。

在利润表的各项目中,除了固定资产折旧的费用以及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依照相关事项发生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外,对其他所有收入项目和费用各项目均按整个报告期间的平均汇率进行折算。折算中出现的折算损益,计入利润表中。

(2)区分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

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是把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划分,划分为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两大类,进而对其分别采用不同的汇率去进一步折算的方法。

货币性项目是指所持有的货币、以固定金额或者可确定金额收回的资产和负债,其他不符合该定义的则属于非货币性项目。在这种方法下,对货币性项目需要采用现行汇率进行折算,而对非货币性项目以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则采用历史汇率进行折算。对于利润表中的各项目,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需按照相关资产入账时的历史汇率进行折算,除此之外,其他收入与费用项目均需按照当期的平均汇率进行折算。

(3)时态法

针对区分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的缺点,时态法从会计计量理论的角度进一步推导出外币报表折算的全面原则,因此时态法也叫做时间度量法。具体是指依据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价时间,分别按照现行汇率或历史汇率进行折算。凡是现金、应收项目、应付项目以编制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对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则根据其性质分别按其发生时的现行汇率或历史汇率进行折算。

外币折算是一个计量变换的程序,其理论基础是对既定价值的重新表达,报表折算只能改变计量的货币单位,但不应该改变计量项目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根据其折算属性来选择适用的汇率。具体来说,则要求现金、应收项目、应付项目等货币性项目,无论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或者在现行成本计量模式下,都按照编表日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对于其他的非货币性资产项目以及负债项目,若其是按照历史成本表述的,则要按照其取得时的历史汇率进行折算;若是按照现行成本表述的,则按照资产负债表编表日的汇率进行折算。

(4)现行汇率法

现行汇率法,也叫做期末汇率法,单一汇率法,是所有折算方法中最简便的方法。该法是利用单一的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将报表里的所有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项目都用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去折算;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所有者权益项目则仍以实际发生时的历史汇率进行折算,折算过程产生的折算差额,确认为股东权益下的“折算调整额”,通常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折算调整额将逐年累积,并与留存收益分开披露。

现时汇率法衡量的是对母公司在子公司投资净额上的汇率变动影响。

三、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现行规定

(一)我国外币报表折算的现行规定

(1)折算方法的现行规定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中,我国对外币交易和折算进行了规范。其中外币折算准则第12条规定:“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1) 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 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四、结论

随着我国外币业务的不断增多,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外币报表折算的规定也在逐步完善中。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中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也就是说,在折算方法的选择上,我国选择的是现行汇率法。

而在折算差额的处理问题上,我国相应地选择了递延法,即单独地将折算差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

关于折算信息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中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外币折算有关的下列信息:企业及其境外经营选定的记账本位币及选定的原因,记账本位币发生变更的,说明变更理由;采用近似汇率的,近似汇率的确定方法;计入当期损益的汇兑差额;处置境外经营对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的影响。

以上关于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折算差额的处理,以及折算信息的披露,都是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

我国外币折算准则与国际外币折算准则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要不断修正和完善准则的内容,努力提高外币折算准则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小爱.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的解读[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2] 李文英.浅谈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J].会计师,2012(24).

[3] 孙丹.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

[4] 刘海云.探讨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9).

[5] 卢新宇.浅析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J].陕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6] 李吉.外币折算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及建议[J].商业会计,2012(10).

[7] 阎海霞.外币折算会计准则国际比较[J].中国集体经济,2010(16).

[8] 杨雪健.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分析和建议[J].经营与管理,2012(3).

出差汇报篇7

从技术操作层面上看,外币报表折算需要解决两个,一是用什么汇率,二是外币报表折算所致的差异如何处理。

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因此应该选用时点性质的汇率(如汇率、现行汇率)进行折算。收益表是动态报表,因此应该选用时期性质的汇率进行折算。所谓的时期性质的汇率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鉴于收益表各项目数据实际上是不同时点发生的收入或费用的总和,所以以平均汇率(加权平均的或简单平均的历史汇率)来代表一段时期的汇率水平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对报表折算差额的处理,或者计入资产负债表,或者计入损益表。在计入资产负债表时,它一般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项目单独列出;在计入损益表时,它一般列做税前利润的调整项目。

我们可以将历史汇率、现行汇率或平均汇率以及报表折算差异作损益处理或作业主权益调整处理看做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方法要素。

二、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成为难题,不是因为没有最好的折算方法,而是因为没有选择适当方法的最好标准

我们认为,从现在可供选用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来看,没有最优的方法,也没有最差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选用适当的方法应该是解决外币报表折算难题的较好思路。下面引用通行的对各种方法的评价,以资佐证。

1.现行汇率法。该方法是最早采用的方法,也是四种折算方法中最简单易行的,而且,折算后编制的报表基本上保持了原来报表的各种财务比例,但是有人认为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数据用现行汇率折算后,报表数据既非历史成本,又非现行市价,变成了没有任何意义的纯数字。

2.流动非流动项目法。按该方法折算后,报表中的流动项目保留了原来报表上的真实比例关系,有助于对营运资本的,但它以流动性作为分类标准来选择折算汇率缺乏基础,实际上,长期应收账款和长期应付账款是应承受汇率变动风险的。

3.货币非货币项目法。该方法弥补了长期债权、债务在流动非流动项目法下不承受汇率变动风险的缺陷,但是,货币性非货币性项目的划分本身是比较困难的,并且,仅仅根据某项目是货币性的或非货币性的来决定该项目的折算汇率,同样缺乏理论依据。

4.时态法。时态法是对货币非货币性项目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它基本上保持了计量属性的一致性,以计量属性作为汇率选择的标准有理论依据。缺点主要是操作复杂,且会改变报表的各项目比例关系。

三、一些会计准则制订机构就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有不完善之处

笔者认为,现在关于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争论,仍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让我们先看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

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21号国际会计准则《汇率变动的会计处理》(1983)中,根据国外主体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中的特点,将国外主体划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其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都具有很大自主性的主体,另一类是作为母公司经营活动在国外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主体,并认为对该两类主体的外币报表应该分别采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进行折算。

2.美国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提出功能货币的概念,并要求:如果国外主体是相对自主并与国外经济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的经济实体,其所用的功能货币通常为当地货币,经折算后的美元报表,应尽可能保持原外币报表中的财务比率的关系,为此,该国外主体的报表功能货币表述,以现行汇率法折算。如果国外主体是国内公司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则处于该经济环境中的国外主体,应该以美元为功能货币,根据美元观点按时态法重新计量。

可以认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都是从客观的环境因素来选择折算汇率的,这种思路有其合理成分,但从结果看,还是有些不足。首先,在具体实务中,境外实体和境外营业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许多子公司既可归入境外实体,又可看做是境外营业,因而在具体选择上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其次,在合并报表编制当中,有的子公司按国外实体的标准采用现行汇率法,有的子公司按境外营业的标准采用时态法,合并出的会计报表成为各种方法结果的迭加,对同一项目例如固定资产,有的按历史汇率反映,有的按现行汇率反映,这样合并出的报表的有用性就大打折扣。财务信息使用者根本无法辨别每个子公司折算中所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最后,上述准则只从折算汇率的选择考虑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而忽略了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另一个要素——折算差异的处理,它们并没有对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下对外币报表折算差异的处理方法提出任何疑义,而是默认这两种方法的处理是合乎道理的,这使得合并报表的编制中,一部分折算差异计入资产负债表,一部分折算差异计入损益表,这显然也有不合理的成分。

我们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根据外币报表折算的目的,来选用折算汇率,并且要对整个折算方法体系做通盘考虑。

四、折算目的:折算选择的新视点

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的目标是决定一个系统特性及其存在必要性的关键;也告诉我们,在目标、原则、准则、程序、方法等诸多会计概念中,会计目标处于最高层次,并对其他概念起决定作用。因此,把折算目的作为折算方法选用的标准,理论上合乎逻辑,实践上也能满足需要。

对外币报表进行折算,可能是集团内部管理需要,也可能是对外报告的需要。我们认为,在这两种不同目的下,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应该如下考虑:

出差汇报篇8

关键词:汇率;合并报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影响下,企业的国际投资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发展出一批跨国公司,比如首钢和中信集团等。所谓的跨国公司是指其在海外设有公司分部。在跨国公司中,一般情况下总公司需要合并会计报表来整理和汇总国外各分部的财务报表信息,以便于向跨国集团的股份持有者以及上级管理者等相关的信息使用者客观地呈现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随着多货币贸易的发展和汇率改革的深入,如何应对海内外企业所使用的不同币种问题成了海外子公司向国内公司总部编报会计报表时的一大难题。海外子公司编制外币报表需要参照一定的汇率进行折算,汇率的浮动和不同的汇率标准增加了编报会计报表的难度,规范跨国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处理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一、汇率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活动将面临一系列新的财会问题。其中外币报表的折算问题尤为重要,已经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会计实务的主要因素。会计总核算期间,跨国集团总部都需要通过合并海外各分部及其下属部门的财务报表,以此为依据来编报合并会计报表。由于海外分部报表编制的核算标准是以其所在国家的货币单位制度的,所以,为了统一报表中的货币单位,海外子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前需把各自不同货币单位报表按照一定的汇率进行折算。然而,市场汇率的波动严重影响了外币报表的折算,这不利于海外子公司编报合并会计报表。汇率波动对外币报表折算的影响包括:一是面临多种汇率,折算汇率应如何选择;二是折算汇率的采用标准,应该以现行汇率还是以发生经济业务时的汇率为准。本文主要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为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汇率折算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快了海外子公司固定资产的减值

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跨国企业海外分公司不能核算汇总不同时间的资产,这不符合会计基本原则中货币稳定的原则。近年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使得跨国海外子公司的资产减值加快,跨国公司合并报表的资产减值准备时间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最终导致跨国公司的合并报表难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二)汇率的波动降低了企业合并报表的可比性

在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下,海外子公司资产评估纵向可比性大大减小甚至消失。以某公司海外子公司为例,假如其某年12 月末以10 万美元的价格购入一批设备,根据20 年以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假设使用残值预测为零,则年度固定资产折旧是5000美元。这时总公司资产负债表合并报表的话,这批设备的折旧计提 398.59万人民币。由于汇率变化,人民币升值,一年后总公司合并报表时计提就会产生一笔差值,并计入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以此类推,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跨国公司计入管理或财务费用的差值将持续大幅度增加。因此,在人民币汇率大幅度波动下,我国企业在海外子公司的外币财务报表的纵向可比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汇率波动使得跨国公司财务报告信息失真

在目前我国企业公开公布的财务报告中,合并财务报告占据主要部分。因此财务报告编制人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报告的质量。虽然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制定了一定的会计信息处理操作规范,但仍不够完善,存在相当大的细节操作空间。在汇率的频繁波动下,财务部门高管或工作人员为了自身或者集团的经济利益,往往会借助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外国通货膨胀的机会,在存货折算或历史原材料成本折算中增加虚假差额利润,以此来制造虚假的财务报告。

二、对减少汇率对合并会计报表影响的思考

在同时存在多种汇率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折算汇率是影响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因素。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确保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所使用汇率的统一性。在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下,实际操作中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通常需要在历史汇率、现行汇率和平均汇率这三种汇率中进行选择。而折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币报表折算汇率,不同折算方法下的报表项目汇率会有所不同。当今国际上的外币报表折算通常采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所以本文主要从这两种汇率入手,系统分析了如何减少汇率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影响:

(一)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的特点

时态法观点认为,外币折算只是对外币计量下的既定价值进行再核定,用本币计量来代替外币计量。因此,时态法下的外币折算只能改变计量的货币单位,而无法更改计量项目的性质。所以,外币折算的结果一般通过独立项目“折算调整额”的形式呈现,并计为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而现行汇率法的重点不在于是否改变不同发债和资产项目下不同计量的性质,采用现行汇率法的跨国公司认为,为了维持各子公司财务报表中所表述的财务关系和结果的一致性,有效呈现汇率变动对母公司在海外子公司的投资净额的影响,外币折算应对海外子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负债、资产项目进行统一的现行汇率折算。

(二)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的适用性

跨国企业进行外币报表折算应重点把握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呈现的信息应该符合预期汇率变动对企业的业益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其次,合并报表应具体反映被合并子公司的功能货币所计量的财务关系以及相应的结果。因此,外币报表折算与其折算损益的处理方法应该在充分考虑功能货币的基础上来确定。功能货币是指跨国公司中海外分部在国际经营活动过程中在核心经济环境范围内所使用的货币。一般功能货币的确定分两种情况:其一,如果海外子公司是总公司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么企业的功能货币则为总公司所在经济环境适用的货币,在这种功能货币下,外币报表的折算应采用时态法,通过折算重新核定子公司的外币财务报表,并将外币报表的折算差额通过折算损益项目列入利润表,计为当期损益。其二,如果海外子公司的独立性较强,高度融入国外经济环境,则需以当地货币为功能货币。这种情况下,外币报表应采用现行汇率这种折算方法,确保折算后的外币报表仍维持外币报表中所呈现的财务关系和结果,便于对海外子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

(三)减少汇率对合并会计报表影响的建议

首先,应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折算汇率的选择,采用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相结合的折算方法。不同折算方法能满足提供信息的不同目的,所以,在主张使用现行汇率法的企业中,折算差额一般不计入损益表,而是直接作为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额,因此避免出现因为将折算损益计入当期损益而影响信息使用者判断的现象;而支持时态法的企业中,子公司作为总公司的延伸,折算差额作为反映以子公司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投资权益指标,折算差额应该得到当期确认。

其次,应在会计报表附注详细披露外币折算的内容。会计报表的附注在披露折算方法的基础上,还应披露折算损益是否得到了当前确认及其具体数额。同时,为了确保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能获取有效信息,还应在附注中对折算项目所使用的汇率进行披露。

三、结论

汇率的波动以及人民币的升值在给跨国公司带来压力和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和国际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因此,面对汇率对合并报表的影响,我国的跨国公司应积极做好汇率波动的预测工作,深入分析汇率波动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不断致力于为投资者和相关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合并财务报告。

参考文献:

[1]贾纬璇.《新准则下合并会计报表范围规定体系的基本特征》.《财会研究》,2007 (6).

[2]隗进.《浅议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商业会计》,2009(12).

出差汇报篇9

摘要:本文将《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将汇兑损益划分为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和财务费用科目,明显不同于前两者。笔者认为此项规定缺乏必要的会计理论依据,而应将汇兑损益合并在财务费用中进行处理(收益用负数表示),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给予必要的说明。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汇兑损益

汇兑损益亦称汇兑差额,是指企业在发生外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下同)交易、兑换业务和期末账户调整及外币报表换算时,由于采用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比价的汇率核算时产生的、按记账本位币折算的差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1 号———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规定:外币交易在初次确认时,应按交易日报告货币和外币之间的汇率将外币金额换算成报告货币予以记录。在随后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1)外币货币性项目应以期末汇率予以报告;(2)以外币历史成本计价的非货币性项目应采用交易日汇率予以报告等。但是,2013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汇兑损益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却让人产生许多的困惑。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汇兑损益会计处理的规定

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1.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用交易当期平均汇率折算;2.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区分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会计处理:(1)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而《小企业会计准则》附录关于“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说明,对汇兑损益则区分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分别不同的会计处理,并明确规定汇兑收益作为营业外收入、汇兑损失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条文中,对外币业务的交易时按照即期汇率或当期平均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对外币货币性项目的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调整,原则性规定作为“当期损益”处理,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相一致。而《小企业会计准则》附录关于“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说明对汇兑损益区分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令人困惑。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汇兑损益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区分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分别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依据不充分。所谓汇兑收益是交易完成后因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时期的比价(即汇率)在收回(支付)时外币上升(下降)、或资产负债表日当期的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比价上升对外币货币性项目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差额;所谓汇兑损失是交易完成后因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不同时期的比价(即汇率)在收回(支付)时外币下降(上升)、或资产负债表日当期的不同货币或同一货币比价下降对外币货币性项目进行调整而产生的汇兑差额。显然,从本质上来看,产生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汇兑损益)的根本原因是汇率变动而导致的。因而,《小企业会计准则》附录关于“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说明,将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分别作为营业外收入和财务费用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其理论依据不充分。另外,在会计实务中,“营业外收入”核算的内容通常是指各种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偶然所得、政府补助及债务重组等产生的利得。由于汇率的波动导致汇兑收益或损失,是日常性的,而将汇兑损失作为日常性的“财务费用”处理,将汇兑收益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显然有悖于会计确认的一般性原则。

(二)会计处理套用税法有关区分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的规定过于牵强

1.我国税法对汇兑损益的有关规定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收入总额中,明确了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因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等在会计上均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将汇兑收益也归集在“营业外收入”进行核算。而《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费用中,明确费用包括财务费用等,但没有进一步说明财务费用的具体内容。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准予扣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释义”,对《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解释为:“本条只是指明了企业的汇兑损失,而没有规定相应的汇兑收益,主要是考虑到本条所在的章节是关于企业有关支出的扣除规定,企业所获得的汇兑收益相应规范在条例有关收入的规定中。”

由相关税法及其解释可知,税法主要基于确认应纳税所得额为出发点,从而划分收入、可税前扣除成本、费用等,导致了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的分别表述。而作为会计准则关于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的确认,主要基于日常性和非日常性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流出)来确认的。所以,将税法关于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划分套用在会计的确认上,显得牵强。

2.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汇兑损益的处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汇兑损益的会计处理,与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利息支出、利息收入一样,都是作为日常性经济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流出)在财务费用核算,计入当期损益。而《小企业会计准则》若以税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强调小企业会计核算与税法高度协调的原则,但勉强将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划归不同的类别进行会计处理,混淆了会计与税法采用不同的确认原理,将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误读。

(三)资产负债表日因汇率变动调整外币货币性项目汇兑损益的方法不明确。《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对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小企业会计准则》将汇兑收益与汇兑损失进行人为的划分,且未规定相关调整的标准,使会计实务中因采用不同的分期或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营业外收入和财务费用产生不同的结果,并将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比。

三、结论

出差汇报篇10

实盘交易 风险小

在中国,适合中小投资者参与的外汇交易方式主要有两种:外汇实盘交易和外汇保证金交易。

实盘交易适合那些有充足的外币待卖出、追求小风险的投资者。实盘交易也被称为现货交易,交易的杠杆为1:1,每笔最低的交易金额一般为100美元或等值外币,没有最高限额。

投资者首先需要到银行柜台开设外汇账户,将手中的外汇存入该账户,也可以先购汇再存入账户。如消费者手上有10万元人民币,需要先换成外汇,按照人民币/美元0.1572的汇率,可换成15720美元。通过个人网上银行的开通,投资者就可以透过互联网、电话或柜台方式进行外汇买卖。

具体的操作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投资者参照国际外汇市场实时汇率,把一种外币买卖成另一种外币。如果投资者预期未来某种可自由兑换的外汇(币种A,例如美元),相对于现在所持有的可自由兑换的外汇(币种B,例如日元)的汇率会有所升高时,投资者可以将日元兑换成美元,这样USD/JPY汇率升值后,投资者手中持有的美元将能换成比现在更多的日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获得汇率差额的利润。

银行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通过设置相应的点差来低买高卖,一般为10-30点。以澳元/港元为例,中国工商银行8月12日给出的买价为8.1987,给出的卖价为8.2107,客户如果想用持有的港元买入澳元,需要接受8.2107的汇率,如果想用持有的澳元买入港元,需要接受8.1987的汇率。

对此刚刚接触外汇交易的投资者很容易弄混,就是分不清孰买孰卖。按照统一的概念解释,在表示某种汇率时,“/”前为基本货币目标货币在后,表示一个单位基本货币可以兑换多少目标货币。

还是以上文的例子做解释,买入作为基本货币的澳元就要接受银行给出的较高的价格,卖出作为基本货币的澳元,就要接受银行给出的较低的价格。点差的存在无形中就减少了投资者的既得收益。

外汇实盘交易采取的是T+0的清算方式,也就是说在客户的交易指令下达后,银行系统自动为客户完成资金交割。投资者可以设置止损价位,及时平仓,降低损失规模。

保证金交易 以小博大

在股票、基金、债券等各种各样的投资方式中,外汇保证金被认为是相对公平的投资方式。来自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均成交额增至4万亿美元。投资者如此大的成交量可带来较高的透明度,存在操控的可能性较小。

外汇保证金交易相对于实盘交易来说,被称为虚盘交易。因为国内目前没有自己的交易商,所以保证金交易只能通过在国外一些交易商在国内的商处开户后入金交易。

投资者用自有资金作为保证金,从银行、经纪商或做市商处获得融资,将已有资金放大倍数进行外汇交易。一般的融资比例都在20倍以上,国际上的融资倍数为20-500倍之间。融资的比例越大,投资者需要付出的本金相对越少。

外汇市场的标准合约为每手10万元的基础货币,如果经纪商提供的杠杆比例为100倍,则买卖一手需要1000元保证金。如果买卖的货币与基础货币币种不同,则需要另外换算。

保证金交易相比于实盘交易的费用较低,投资者不需要支付佣金,银行或经纪商收取的点差一般为3-5点。

投资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来控制风险。据相关统计,外汇市场的日平均波幅在1%左右,经纪商提供的杠杆比例通常为100倍,日平均风险收益在1%-100%之间。对于新手来说,可从低风险收益做起,待进入稳定盈利状态后再逐步提高风险收益比例。

除了资金的杠杆作用外,虚盘的另一项特色是双向交易,可以在货币币值上升时买入做多,也可以在货币币值下跌时卖出做空。和实盘交易一样,保证金的交易模式也是T+0,周一到周五,每天24小时连续交易,在一日内,可反复做短线。

输赢怎么算?

那么具体怎么判断输赢呢?不论是实盘还是保证金,都有一个通用的规律。如果美元作为基础货币,汇率下降时投资者可以挣到钱,例如:美元/加元的汇率在0.9924时卖出美元买入加元,等这一汇率跌到0.9824时再换回美元,投资者就挣了200点,当然这200点中还包括要付给银行的点差。如果美元作为目标货币,汇率上升时投资者可以赚到钱。例如:欧元/美元的汇率在1.2288时,投资者认为未来美元跌欧元涨,卖出美元买入欧元,等欧元涨到1.2390时换回美元,包括点差就可以挣110点。

在计算利润的过程中还需要清楚一个点差所代表的价值。当美元为直接货币时,每1个点的价值会随着汇率的波动而变化。每1点的价值=(最小波动单位/汇率)×合约数量×手数。例如日元报价是118.66时,每1点的价值=(0.01/118.66)×100000美元×1手=8.43美元,如果出现100个点的价差,那么就大概得到800多美元。当美元为目标货币时,如EURUSD。它的特点就是不管汇率怎样波动,每1点的价值都是10美元。当没有美元USD时,如GBPCHF等。每1个点的价值要依据当前报价和其对美元的基础报价。每1个点的价值=最小波动单位×(基础汇率/汇率)×合约数量×手数。例如GBPCHF的报价是2.3636,GBPUSD基础汇率(即对美元)报价是1.8686,则每1个点的价值=0.0001×(1.8686/2.3636)×62500英镑×1手=4.94,如果出现100个点的价差,那么就大概得到500美元。

那么以10万元人民币为例,换成15720美元,在美元/加元0.9924时买入加元纯挣100点得到的利润为0.01/0.9924×15270 =153.87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