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方式范文
时间:2023-04-02 02:5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出行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自行车 出行 城市化进程 可持续发展
面向21世纪,自行车成为我国大城市交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行车对我国大城市的交通具有重大的影响,它对于我国大城市居民的重要程度堪比小汽车之于美国人的重要程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城市的机动化越来越高,自行车的作用和重要性会自然的被削弱。但是在交通拥挤的大城市,自行车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它在大城市当中仍然会长期存在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承认自行车在我国大城市中的合理地位以及作用不仅对我国城市居民有利,对我国的城市交通系统的长远发展也是有利的。
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我国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几乎成了困扰城市居民出行的顽疾,行车难、停车难也是令城市居民头疼的大问题。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也严重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制约了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优化我国城市的交通系统,保护城市环境,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自行车无疑是比较合适的出行选择,它在节能和环保两个方面都占有巨大的优势。而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也正在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
然而,自行车出行方式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却不容乐观。据2009年《科技日报》的报道,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透露我国城市居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迅速下降,其中自行车出行比例正以年均2%—5%的比例下降。据统计,目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仍是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一般占全方式出行的60%。但在2000年以前,仅自行车交通就可占居民出行比例的40%左右,有些城市甚至更高。
李秉仁说,当前中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状况比较差,出行环境恶化趋势明显。近些年,很多城市虽然在道路里程、标准上都有了较大提高,但道路空间分配不均衡,步行和自行车使用的道路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压缩甚至取消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停车等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行人和自行车的顺畅出行和安全。李秉仁援引2007年的统计数据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从2000年的38.5%下降到23%,深圳市更是从1995年的30%下降到4%。
城市交通问题是关乎国家民生的重要问题,是居民每日出行都要面临的问题,这就使得选题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自行车和小汽车的交通问题,政府对自行车和小汽车实施何种政策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将来的交通系统。我国城市交通区别去其他国家的地方就是,我国城市交通的混合性,也就是自行车和机动车这两种快慢交通工具的混合交通。因此,我国如何建设和设计合理的道路以及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从而解决自行车和机动车相互干扰的矛盾,便成为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和改善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自行车具有方便灵活、节能无公害、有益健康等特点,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选择。尽管,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加快,而且,城市机动车辆以及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也正逐渐成为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力量,但是,从自行车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来看,自行车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完全被替代。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自行车仍然是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之一。
因此,对城市居民自行车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自行车出行的比例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号称“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拥有量居世界首位,约5亿多辆,城市里几乎每个成人都有一辆自行车。自行车交通是当前我国客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距离交通的有效方式,在城市居民出行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自行车一直都是我国城市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其拥有量和出行量都很大。近年来随着机动汽车的迅猛增加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的提高,自行车的拥有量和出行量呈现趋于平稳甚至下降的趋势,然而在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结构中,自行车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机动化程度的提高,但是如果道路建设跟不上机动车数量的增长,道路规划不合理,再加上交通规则和制度不够完善,这样不仅会对自行车出行者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也会影响城市交通的顺畅。现如今,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的重大问题之一,它时时刻刻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政府、企业和居民都为交通问题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而自行车出行者作为大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其安全何以得到保障,在今后的要何去何从,以及怎样发挥自身的优势,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反思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周钱,陆化普,徐薇.城市居民出行特性比较分析.中南公路工程,2007,(2).
[2]黄树森,宋瑞,陶媛.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交通与安全,2008,(9).
[3]杨波霞,邓卫,胡启洲.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的理性引导及对策研究.现代交通技术,2006,(4).
[4]黄纯辉.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分析.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
篇2
探索发展“云计算技术”
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是信息的绝佳渠道,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通过移动互联接受和传输信息。而与智能手机息息相关的APP也迎来了爆炸式增长。作为一家IT企业,中航信毫无疑问的也“嗅”到了移动互联网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
早在2009年,中国航信就启动了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以及产品化选型开发工作。2012及2013年,中国航信通过自主开发分别获得了云数据复制产品(CDR)和云基础架构平台产品(TCD)的软件著作权。依托这两个云计算产品中国航信在近几年逐步开展了面向政府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云计算服务。截至目前中国航信已为十余家政府及中央企业客户提供了包括云资源租赁、云平台建设、云容灾等云计算相关服务。
“航旅纵横”完善出行方式
多年来,中航信一直致力于成为航空旅游业领先的信息技术及商务服务提供商,中航信积极思考如何解决民航业现存问题,“航旅纵横”APP便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航旅纵横”的目标是改变国内旅客现有的民航出行体验,用手机解决民航出行的一切问题。设计者直面民航旅客切实需求,着力解决现存民航业的现实问题,本着用户体验至上的原则,以简化出行为设计理念,形成航班、行程、社交多维一体化出行服务体系。
“航旅纵横”改变传统的值机模式,为旅客提供国内主要航空公司的手机值机功能,帮助旅客提取办理值机手续,还开发了独具创意的诸如同步查找同道中人、实时在线交流等特色功能,为旅程增添更多有趣的社交元素等。“航旅纵横”目前注册用户已达500万,累计获得11项专利,并被苹果APP STORE推选为2013年度精选,是在APP STORE保持五星级好评的产品。“航旅纵横”入选工信部两化融合试点项目,获得国内外互联网产品和技术奖10多项奖项肯定。它是第一个支持全渠道行程一键自动提取的软件,第一个具备机票验证功能的手机软件等。
创新发展 勇于尝试
“航旅纵横”是中国航信在B2C领域的第一次重要尝试和创新。
首先,中航信推出的“航旅纵横”APP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对行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
其次,创新采用内部孵化的方式,以公司市场部牵头,从各部门抽调一批技术人员,组建了‘航旅纵横’最初的团队,形成了最早的‘航旅纵横’的雏形。”
第三、创新以小团队模式组建创新团队。最初“航旅纵横”项目组只有核心的4、5名技术人员,现在“航旅纵横”仍然是一只近30人的小团队。
第四、创新采取“小步快跑”的方式,产品更新速度快。作为一款移动互联网APP,“航旅纵横”的产品更新迅速。
篇3
关键词:交通方式;出行成本;数量化
城市交通方式无论是采用自行车、摩托车、公共汽车,还是小汽车、地铁运送乘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乘客的空间位移,当然作为客运存在舒适性的要求。然而在此过程中,不同运载工具的运送时间不同、运载乘客的数量不同、运载工具的使用税费不同,占用道路设施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对环境和乘客心理的影响也不同,而这些方面直接影响运输的成本和效益。城市可利用的交通空间和设施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哪一种交通方式可以取代全部的出行方式。然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科学地使用交通资源,并且从经济性角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就需要对城市交通的出行成本进行数量化的研究。
1研究现状
1. 1国内的成本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在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有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出租汽车、公共汽车以及轨道交通等。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加入WTO的影响,我国的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尤其在大城市,由此导致的交通拥挤与阻塞以及居民出行时间的延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加剧了交通成本的增长,尤其是外部成本的增长。现在我国城市出行方式量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拥挤的探讨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交通与通讯系统,一个好的交通与通讯系统,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1][2]
由于城市居民的出行要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每种出行方式各有其适用范围、相对优势和服务范围,因此既要发挥各出行方式的优势,又要使其能互相协调以满足居民出行的不同需求,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得合理的社会、环境、交通、经济及生态等综合效益,这就需要对城市出行方式的成本进行量化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居民所希望的快速、可靠、方便、灵活、安全和舒适的交通系统,并使这个系统以一个合理的成本为基础。我国对城市交通成本作过量化分析的城市并不多,只有台北市做过此分析,而其他的城市(如西安、无锡等)都是从城市客运结构入手,通过某一方面进行成本分析。台北市的城市出行总成本分为以下几项,见表1[3]所示。
台北市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成本分析,了解到了交通工具的使用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认识到了私人运输工具所带来的巨大的外部成本,正在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加大私人运输工具使用的税费以控制其发展,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重等。台北市已经引进台湾地区的第一个捷运系统,并搭配实施公车专运,除解除了交通拥挤、塞车问题外,还改善了交通污染。另外,台北地区在制定一种新的制度———共乘制度,通过共乘制度来减少车辆的使用数量,以降低能源的浪费和污染的产生。
1. 2国外出行成本的研究
在国外进行城市出行方式成本量化研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而且大多数国家也只是进行片面的研究,只有加拿大研究的比较具体。
具有“汽车轮上的国家”之称的美国是汽车机动化最早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初汽车在美国的出现到20世纪60年汽车在美国的普及,再到20世纪最后30年电力轨道交通在美国的兴起,使它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区域交通系统。美国在提倡“多种出行方式”即以方便出行为根本目的,为人们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交通方式,包括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市郊火车以及小汽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增强公共交通的竞争力;也可以说,是为了提高小汽车的利用效率。与此相关的措施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方便换乘,如采用全程通票和中途免费换乘;也包括改进公共汽车线路。设置公交快车专用线、增设“高峰小汽车道”(HOV--High-occupancyvehicle一般指道路中间的两个或以上车道,与其它车道有一定的分隔;每天随着上、下班高峰期车流流向的不同而改变车道的行车方向,如上午为进城方向车用道,下午变为出城方向车用道);还鼓励骑自行车和步行开辟步行街等。
在法国的巴黎有着一套详尽的数据资料可以作为城市出行方式量化分析的可靠依据。巴黎对城市交通外部成本的各项指标均以“单位乘车公里”为标准,得出的结果不仅适用于巴黎地区,而且可以推广到所有具有高效率公交网络的欧共体国家的城市。另外,巴黎根据城市交通在空间利用方面的频率来衡量出行成本。日本的铁路和地铁网络都很发达,承担很大的客运量,若以单位乘车公里来衡量,其外部成本将很低。因此,一般来说,公交车辆的平均载客率越高,其相对于小汽车交通的优势越是明显。
加拿大一般将城市出行方式的研究可以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来分析,而且在外部成本中包括外部经济成本与不经济成本两种。固定成本包括基础设施成本等,变动成本包括交通设施的折旧费、驾驶员的工资等。内部成本在这里指的是出行者的出行时间以及选择交通工具所承担的风险等,外部经济成本一般指外部效益,而外部不经济成本则指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加拿大通过城市的巴士、公交、轻轨、自行车、摩托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不同交通工具在以上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成本研究,分析出影响交通成本的1/3为外部成本,并且有高达一半以上的为不经济成本。基于如此现状,加拿大已经自行研制开发了一种计算机软件系统———交通成本分析器。这是一种能够满足各种情况下交通成本估算的软件系统,它能够提供高达11种出行方式的20种成本在城市交通高峰和低峰时的成本计算。
2交通方式的构成及计算方法
2. 1交通方式的构成
城市交通方式的出行成本构成如图1所示。从现有的城市出行方式入手,然后分别将其在使用者成本、基础设施成本、出行时间成本以及外部成本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定量的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步行的出行方式只具有出行时间成本,因为它在其它各方面的成本相对于各出行方式来说很低,甚至接近于零,因此可以忽略不计。与步行相比,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多了外部成本,因为自行车是造成道路拥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像摩托车、小汽车、出租汽车和公共汽车在这四方面的成本都有所体现。
对于大城市才有的轻轨和地铁这两种交通方式来说,它们的基础设施成本属于政府重点投入的,相对于其它交通方式来说费用昂贵,根据分析的需要可以忽略不计。
2.2各使用成本的计算方法
使用者成本"使用者在金钱方面的净损失,比如乘坐交通工具购票费用等,按实际发生计算。
篇4
关键词:均匀设计;SP调查;出行方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2)04-0075-06
Modeling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ravel Choice Based onUniform Design and SP SurveyJING Peng1,2, JUAN Zhi-cai1, JIA Ling-yu3
(1.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2, China; 2.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ffic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3.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igned the SP survey constructed with uniform design method.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that may be differented with the travelers and travel mode, the Logit model for two types basic utility of travel choice was established. The Logit model was verified and calibrated. Afterward, the calibration results of the model are analyzed from various aspects. Finally, the elasticity values for a variety of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e sensitivity of travel choice probabilitie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using car for various factors affected is higher. The result prov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guide travelers to choose other travel modes instead of driving cars by the 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 policies.
Key words:uniform design; SP survey; travel mode choice
1 引言
为了调节交通系统的供需平衡,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和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交通领域的学者提出了交通需求管理的概念,其核心就是要通过诱导人们的出行来缓解交通拥挤[1]。主要内容包括: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交;实施交通一体化政策,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综合运用;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通调控等。因而,交通方式划分及与之相应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的研究成为需求管理策略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但由于出行方式选择涉及的因素多,加之出行者的习惯、喜好等难以测定的因素的存在,传统的集计建模方法难以准确描述出行者对出行方式选择的过程[2]。非集计分析以实际产生出行活动的个人为单位,对调查得到的数据不进行任何统计处理而直接用于建立模型[3]。因此,根据出行者社会经济属性、出行属性,建立出行者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利用模型对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其行为准则,并通过科学地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引导和调控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从而到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目的。考虑到通勤活动的方式选择相对稳定,本文主要针对出行者通勤活动的选择方式进行研究。
2. 调查方法
2.1 SP调查
非集计模型的调查可以分为RP(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和SP(Stated Preferene)调查两种。RP调查指的是已完成的选择调查,SP调查为在假设条件下选择主体的选择意向调查[4]。SP数据与RP数据相比有可操作性高、数据误差可调、选择方案集合明确等优点,但也存在可靠性较低的不足。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精简调查表中被调查者的判断次数,提高交通SP调查的工作效率和结果准确程度,进而保证模型的精度,成为交通SP调查表设计时最为关心的问题。
2.2 均匀设计
篇5
提高行政复议效率和权威,为了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发挥行政复议层级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33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试点意见》渝办发〔〕185号)要求,经区政府同意,现就我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依法实施、注重实效、强化监督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复议为民”建立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健全行政复议工作机构和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整合行政复议工作资源,强化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增强行政复议工作权威,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全面推进我区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二、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的范围
将我区法定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的职责交由复议委员会按本方案确定的运行机制相对集中履行,区政府成立“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复议委员会)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法定行政复议机关不再独立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法定行政复议机关包括:具有行政复议权的区政府所属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驻区机构(不含区地税局)和各镇人民政府。
三、工作内容
一)功能定位。
融指导、监督与救济于一体的议决机构,区复议委员会是履行我区法定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职责。其宗旨是通过创新行政复议案件审查方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化解行政争议、提高办案质量及行政复议公信力、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
二)组织形式。
区复议委员会由常任委员和特邀委员组成。
委员若干名。主任由区政府分管法制工作的领导兼任,常任委员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副主任由区政府法制办负责人兼任。其他委员由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兼任。
实行聘任制,特邀委员5名。任期3年,由区政府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执业律师、行政执法人民监督员中遴选。
三)职责范围。
1.区复议委员会是本级政府行政复议工作的议决机构。主要职责:审核区政府重大、疑难、复杂行政复议案件;分析总结阶段性区政府行政复议案件中带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并提出建议;对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提出办理意见。
负责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审理、调查、听证、调解、提出意见等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调处简易行政争议;集中承办工作范围内的行政复议案件;承办区复议委员会的日常事务;组织开展行政复议案件的统计分析和相关调研工作;负责行政复议法律法规的组织实施和宣传;办理区政府和区复议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2.区政府法制办为行政复议工作的日常工作机构。
四)运行机制。
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复议人员、统一接受申请、统一审查案件、统一以区政府名义作出复议决定。
统一配备专职复议人员办理纳入试点工作范围的行政复议案件,1.统一复议人员。区政府成立行政复议中心。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统一由区政府法制办(区政府行政复议中心)代区政府统一接受纳入工作范围的行政复议申请,2.统一接受申请。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启动后。调处简易的行政争议。具有行政复议权的区政府所属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驻区机构(不含区地税局)和各镇人民政府应当告知申请人直接到区政府法制办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由区政府法制办统一指派行政复议中心专职复议人员进行审查。3.统一审查案件。行政复议案件受理后。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4.统一以区政府名义作出复议决定。具有行政复议权的区政府所属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驻区机构(不含区地税局)和各镇人民政府应当通知其具有行政执法权责的派出机构或下属机构。应当书面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有权直接向区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以及区政府法制办的详细地址。区政府法制办办理的行政复议案件需要作出相关的行政复议法律文书的经区复议委员会领导审签后,以政府名义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重大、疑难、复杂行政复议案件可提请区政府主要领导审定。
篇6
1. 开放性思维的概念
所谓开放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的思维。开放性思维本质上具有反教条和实事求是的特征,具备了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就能够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创造性应当是人类思维的本性,是人类思维得以发展和进化的内在活力和内在根据。
2.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英语是初中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但是多年以来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只顾着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们,虽然改革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初中英语课堂上唱主角的依然是机械性和传统性的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被不断地打压,难于从英语学习中发现乐趣,思维陷入了定式,无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自身的长久发展不利。充分发挥开放性思维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就是打造高效率课堂,就显得迫在眉睫。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困扰教育者多年的问题呢?我们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实际等各方面来分析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开放性思维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3. 开放性思维下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3.1 转变教师观念
教师们要转变思想观念,大部分课堂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学生既不想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们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首先要改变自己,在课堂上给予大家机会,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频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成为课堂的主人。8B Unit 1第一课时的重点主要是谈论自己、家人和朋友过去和现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以往的课堂上教师会对学生滔滔不绝地介绍不同时代的交通工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思考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显然是低效的。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情境向学生提问:How did you come to school this morning?从而引出交通工具的单词,然后学生之间再互问对方假期去过的地方和出行方式,引出更多的交通工具的单词,接着设置一个问题:Do you know how your dad went to school when he was a student? 从而进入本节课的主题。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们不仅要熟悉教材,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教师们要主动积极学习新的优良的教学理念,把优秀的教学方法带入到课堂,做到与时俱进。
3.2 创新教学活动
教师们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初期备课过程中,注重课堂的引入效果。如果次次上课都是开门见山地打开课本直奔主题,虽然简洁明了,但是重复总会带来无趣,学生会对英语课堂产生疲惫和厌倦。因此教师们可以创设出多种情境,比如设问法、故事代入法、视频欣赏法,来开启一个精彩的英语教学。比如在学习《Natural disasters》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自然灾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呈现自然灾害的英文名称,接着结合视频谈论自然灾害导致的后果。如果干巴巴地与学生谈论自然灾害,因为学生对其没有直观感受,因此也无话可说,课堂必然陷入沉闷状态。 “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将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结合,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此时可以考查学生么的词汇掌握程度,并给出奖惩。”reading”部分通过一个台湾地震幸存者的故事培养学生根据关键词猜测课文大意的能力,教师们可以出一些阅读文章让大家练笔培养阅读能力。在”Grammar”部分则要着重介绍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和用法。还应该要注意的是,应该准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深入理解英语教学的独特性。课余应该多和学生交流,解决他们对于英语教学的困惑。
3.3 利用教学工具,开展实践活动
不能忽视教学工具和实践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好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无疑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Fashion》这一单元时,可以运用PPT展示一些时装秀或者T台的照片,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印象,更加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展示自己对于fashion的理解,这也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可以开设英语角,让学生从阅读中爱上英语。更可以多多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和夏令营活动,鼓励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使得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
4. 综述
篇7
每天早上,在将儿子送到学校后,我便直奔菜市场,为他的午餐作准备。在菜市场长长的摊位旁,我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在心里计划着中午的菜谱。儿子好久没吃鱼了,就给他做一道糖醋鲤鱼吧;儿子有点上火,再给他准备一道炝豆芽;儿子喜欢吃黄瓜,再加一道凉拌黄瓜……待我从菜市场出来后,我的购物袋里,已装得满满的。
快到十一点时,我进了厨房,开始为午餐而忙碌。先将鲤鱼洗净,沥干水,再在鱼背上均匀地划上几刀,然后在刀口及鱼腹里抹上盐,腌上几分钟。接着,打开燃气灶,坐好铁锅,放进足够的花生油。待油烧开后,将鲤鱼放进油锅炸至熟透。随后捞出鲤鱼放进盘中,浇上事先准备好的番茄酱,一道酸甜可口鲜香酥脆的糖醋鱼就大功告成了。接下来,还有醋炝豆芽、凉拌黄瓜……待儿子进了家门时,一桌丰盛的饭菜正等着他大快朵颐呢。儿子呢,总是很给我面子,一边吃,一边给我灌点“迷魂汤”:“妈妈最棒啦,是我们家的金牌厨师。”似乎为了证明这句话,离开餐桌时,儿子的小肚皮总是鼓鼓的。
有了儿子的夸奖,我对做饭更加热衷。一顿饭刚吃完,我已在心里琢磨下一顿的菜谱了。
而在以前,我是个讨厌做饭的人。记得刚结婚时,为谁做饭的问题,我和丈夫吵过多次。最后,两人达成协议,轮流做饭,一人一周。这份协议持续了好几年,但在儿子出生后,协议最终宣告无效――儿子对我做的饭菜情有独钟。第一次看着儿子将我为他准备的饭菜大口吃完后,我感到从未有过的骄傲与自豪。正是这种独特的感觉,让我爱上了做饭。
心境一变,厨房里的一切都变了。在烟雾缭绕的厨房里,翻炒豆芽的“滋滋”声,慢炖豆腐的“嘟嘟”声,油炸花生米的“啪啪”声……一切,都显得分外美妙。而我,在种种美妙的声音里,精心地煎炒烹炸,为儿子端出一盘盘美味来。
篇8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老龄委关于印发六盘市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及《钟山区老龄委关于印发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切实维护老年人在信息时代下的合法权益,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黄土坡街道办事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行动的总体目标
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促进全社会推进适应老龄化的改造和升级,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实现老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2 年底,家庭成员、社区服务人员、志愿者、老年大学等对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使用实现常态化;预防网络和电子通讯诈骗知识的宣传实现常态化;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政务便民、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服务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实现常态化。
二、行动的组织机制
为确保“智慧助老”行动的有序开展,成立街道“智慧助老”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动员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统筹组织召开专题工作座谈会,针对重点部门、重点内容组织开展专项调研。
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王应钊 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
副组长: 亢强辉 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由街道各部门负责人及各社区支书和主任担任。每个部门和社区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工作对接和上报。街道“智慧助老”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卫生服务中心,由蔡正达同志承担“智慧助老”行动的统筹协调及相关事务。
三、行动的具体内容
(一)建立健全“智慧助老”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街道老龄委将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列为年度工作要点,加强督促落实。将在“智慧助老”行动中事迹突出的机构、企业和个人上报区老龄委,纳入全国“敬老文明号”和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评选表彰的重点推荐名单。各部门各社区根据职责分工,以老年人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导向,制定具体措施、明确时间表并抓好落实,每月28日上报一次本部门本行业推进“智慧助老”行动情况和经验。
(二)开展为老志愿服务培训行动。各部门各社区根据职责分工,鼓励在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政务便民、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服务场所增设志愿服务岗,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交通引导、就医咨询、金融服务、旅游指引等服务。动员社区服务人员开展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培训,组织兴趣示范小组、智能技术运用比赛等形式,发动运用智能技术能力较强的老年人带动、帮助、培训其他老年人,提高有意愿的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运用培训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三)开展家庭成员助老行动。积极宣传引导,鼓励家庭成员加强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辅导,帮助老年人甄别各类不实信息。尊重老年人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在银行、医院、购物、出行等必须运用智能技术的场所和生活场景,动员家庭成员为老年人代办相关业务。
(四)开展老年人自我学习提高行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和科普讲座、展板宣传等形式,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鼓励老年人主动学习网络防骗的有关政策、法规和知识,消除老年人对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的恐惧和排斥心理,逐步将智能技术作为丰富晚年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
(五)开展为老科普宣传行动。制作主题宣传片、公益广告、图册等简明易懂的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指南和防诈骗指南,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和老年人密集活动场所进行宣传推广,引导全社会增强帮助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责任意识。
(六)开展智能产品社会募捐活动。积极搭建慈善募捐平台,广泛动员爱心企业、社会人士以及通讯公司等开展慈善公益活动,为城乡贫困老年人捐赠智能产品,减免通讯服务资费,帮助贫困老年人解决无智能产品可用和服务费用昂贵的问题。
四、行动步骤及安排
(一)行动启动阶段(2021年4月)。街道制定印发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在街道启动“智慧助老”行动。组织召开专题工作座谈会,开展专项调研。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医疗卫生、金融服务、政务便民、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根据职责分工,围绕实施方案制定细化具体工作措施和进度要求;组织开展一次本部门本行业的集中排查工作。
(二) 深入推进阶段(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各相关部门根据集中排查结果,抓好问题整改;围绕制定的具体工作措施和政策,深入开展教育培训、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切实落实工作措施。组织开展针对行动的调研评估,街道做到每月一调度,积极宣传开展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接受上级老龄委针对行动的调研评估。
(三)总结阶段(2022年6月)。对各部门各社区开展“智慧助老”行动进行评估,对街道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形成总结上报区老龄委。
五、行动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社区要高度重视,将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行动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倡导。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及新媒体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智慧助老”的具体措施和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全民行动、“智慧助老”的浓厚氛围。
篇9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课程的探讨和实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改变单一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独创性、协作性、对话性,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听话”转向“自主”,体现主体性
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是“自主”,即“主动”,能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说,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这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的活动中,老师与学生一起确定课前准备:1.一、三小组收集关于金钱的诗句名言俗语;2.二、四、五小组探究金钱的小故事;3.六、七、八小组每个人反思自己的金钱观;4.每一组准备回家调查家里的收支基本情况和反思自己的支出(用纸记);5.每个人搜查对古今钱币的图片和实物等等。小组同学互相协作,分工合作,将查找及筛选的“金钱”的资料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然后学生之间、小组内与小组之间在课堂上合作交流:1.走进“学术报告厅”:告诉同学们钱币的发展史,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钱币,请大家欣赏部分钱币图样;2.开圆桌故事会:众说纷纭话金钱;3.话家常:我也来当一回家;4.交流“我的赚钱计划”;5.调查身边朋友的消费方式与消费量,创建一个用钱方案,并写出《调查报告》。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话就说,大胆表达,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金钱是一柄双刃剑,它能扶你步上康乐大道,也能把你甩入万丈深渊,关键在于你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做到尽量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就自然地被激发了出来,也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进而能真正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从“接受”转向“探求”,体现探究性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满足学生的的渴求和愿望,让他们学会探究,是我们教改的奋斗目标。
在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课中,教师准备了一份学习的时间表,一份较详细的阅读书目和部分网址,与月球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和录象资料,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及每个学生一个资料袋。民主推选四位组长后以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活动:1.网络组(十二人)探究的课题是:月球奥秘知多少。五人负责网上查阅资料,下载图片,三人负责文字资料,两人负责图书馆查阅书面文字资料;2.“月亮小报”组(十二人)探究的课题是:我是月亮报小编辑。组长在活动中介绍说:“我们负责制作有关月球的知识和月亮的文化的电脑小报。没做前,我们认为很容易,在制作过程中,我们才知道很难。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文中的插图、排版、彩色打印等。文曦远家有彩色打印机,我们求助他帮忙,竟然把打印机的油墨都用干了,真是不可思议。制作小报过程中,我们查了大量的资料,才感到自己知识的肤浅。通过制作小报,我们锻炼了动脑动手能力,也掌握了大量的关于月球的知识。”3.竞赛组(十五人)探究的课题是:“我是月球小博士”。六人查资料出题,六人找答案。从100多道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20道关于月球的题五道关于月亮的题;4.“月亮文化”组(十五人)探究的课题是:“我是月球文化人”。展示后,组长总结说:“我们小组通过这次活动,对有关月球的知识和月亮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养成了查资料的好习惯,同时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史、科学史,我们作为一名华夏炎黄子孙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在查阅大量资料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目前的知识同茫茫的知识海洋比是那样的渺小。所以我们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为人类的科学献身。” 在学习中,人人参与,分组合作,锻炼了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现出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从“单干”转向“合作”,体现协作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交往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共同发展就意味着师生之间要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合作的关系,师生之间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同认识、共同分享、共同进步。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合作学习打破了常规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强,每一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机会。
笔者在《探索月球奥秘》活动课中,办“月亮知识小报”时,既有和老师的交流,也有同学们的合作,还聘请了学生家长(报社的编辑)参与了全过程的指导:资料的筛选、内容的确定及版式的设计。
篇10
1. 利用多种方式,呈现句型学习情境
英语句型是经过多年的传承而固定下来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适合的语境是句型应用的外界环境,也是学生理解句型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谈话、视频、音频、实物等多种多样的资料,以恰当的方式营造一种句型应用学习的特定情境,强化学生对英语句型的第一印象。
比方说,在学习初中英语中的两个重点句型“It is time for ...”、“It is time to do ...”时,教师借助插图,为学生生动地呈现了一个“早上吃早餐”的场景,图上一个闹钟正在响着,时间指向了7点整,一个餐桌上摆放着包子、鸡蛋、牛奶等食物,让学生根据这幅插图合理的联想,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非常容易地想到了这是早上吃早餐的时间,于是快速地用“It is time for breakfast.”进行了表达。接下来,教师转换了另一幅插图,闹钟正在大声作响,时间指到了6点半,一个孩子正在蒙头大睡,“该起床了。”教师说,学生们顺利地说出“It is time to get up.”
运用贴切的学习情境呈现句型应用的场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促进学生大脑的积极思考,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句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句型学习做好铺垫。
2. 变换不同形式,开展句型操练学习
课堂上进行有的放矢的句型操练是英语句型学习的必经之路。通常教师都会在这一环节花费比较多的时间,但往往都是少数学生得到了训练,而大部分学生只是扮演了观众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新颖的句型操练形式,让学生产生参与练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句型学习的效率。
比方说,在学习“It is bad for ...”句型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操练,没有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朗读例句,让学生用这个句型造句这种形式,而是在现在的句型上进行了变式练习,让学生结合对这个句型意思的理解,对这个句型进行变形,学生们开始想“bad”是个形容词,可以用其他的形容词替换,首先想到了good,useful等,教师还为学生补充了helpful,beneficial等词汇,学生们用这些词汇进行了造句,“It is bad for your eyes to play computer games too much.(玩太多电脑游戏对你的眼睛无益。)” “It is good for everyone to do some sports every day.(每天作运动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It is helpful for me to do some reading every day.(每天阅读对我是有帮助的。)” “It is useful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ke decision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for diseases.” 这种拓展性的句型练习让学生学生们积极地想例子,造句子,体验了主动探究学习的乐趣,拓展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英语句型掌握的灵活性。
变换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操练英语句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英语句型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嘴巴都动起来,在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达到快速记忆掌握句型的目的。
3. 设计精彩活动,创造句型应用机会
应用英语句型进行表达不但是英语学习的根本目标,也是巩固句型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句型,选用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做好学生应用句型的监督和指导,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并且在应用句型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实现句型的内化。
比方说,在学习“What’s wrong with somebody/something?”这个句型时,结合这个句型的应用语境,表达询问“某人或者某物怎么了”,教师为学生应用这个句型提供了一个情境,“两个好朋友在宠物医院碰面了”,让学生结合这种场景,分别扮演医生和两个好朋友,由三人应用这个句型进行交流。首先这三个学生进行了角色分配和对话语言的设计,“Hello, Li Qiang. What’s wrong with this dog? It looks very weak.” “Oh, I don’t know. I am going to see the pet doctor now.” “Let me see. What’s the matter with it?” “I picked up this puppy on the road, so I don’t know what’s wrong with it. Please help me to check it. Thanks.” 在这种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学生们沉浸在其中,用句型进行交流,加强了句型应用的体验,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在形形的应用句型活动中,学生扮演着主角,教师做好辅助和指导,学生身临其境,激活了学生的大脑,灵活地应用句型进行交流,深入地理解句型,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