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格式十篇

时间:2023-03-22 14:58:07

总结的格式

总结的格式篇1

尊敬的XX(会长、部长):

您好!本人因XX(写清楚不能出席的原因)不能参加x月x日的例会/活动。恳请您的批准!

此致

敬礼

XX部 预备干事(干部、干事)XXX

2011年10月20日

注意事项:

1、请假条用A4纸的一半、横向手写版

2、注意日期的书法,统一用“阿拉伯数字”

3、请假条不能出现有涂改

4、请假条格式不正确拒收、作废

5、补请假条,在一周内补上,落款写例会/活动的日期,并在正文说明是补请假的

6、必须要部长或者会长签名同意

7、统一交到秘书部

总结(总-分-总的结构)

(标题:关于XX活动的总结、XX年度工作总结)

……(开头语)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好的方面、分点说明)

1、……

2、……

……

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正文(还需改善的、分点说明)

1、……

2、……

……

……(结束语)

以上是我的总结。

(落款)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XX部 预备干事(干部、干事)XXX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注意事项:

1、总结要求用A4纸

2、一式两份:电子档一份(统一发到、手写或打印一份(统一交给秘书部总结负责人)

3、标题字体:仿宋GB2312或楷体GB2312、小一号、加粗、居中

4、正文字体:仿宋GB2312或楷体GB2312、小四,每段开头必须空两格

总结的格式篇2

(一)标题

总结的标题大体上有两类构成形式:一类是公文式标题;一类是非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如《××村XX年度工作总结》《××镇XX年党建工作总结》,有的只写《工作总结》等。非公文式标题则比较灵活,有的为双行标题,如《增强体质,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的为单行标题,如《推动人才交流,培植人才资源》等。

(二)正文

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1、前言。即正文的开头,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交代背景,点明主旨或说明成绩,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例如:“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干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能否选配好支部“一把手”,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围绕支部班子建设这个重点,紧紧抓住配好支部书记这个关键,着力走好“选人”“育人”“用人”这三步棋,努力把工作引向深入。

2、主体。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括做法和体会,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等。这一部分要求在全面回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刻、透彻地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条件、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教训,揭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回顾要全面,分析要透彻。

不同类型的总结,内容有所侧重,全面性总结其主体包括两个层次,即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一般的工作总结,重点放在成绩和经验上。

总结正文的结构,主要采用逻辑结构形式。全面性总结根据过去一段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或者经验和教训的内在联系去组织材料。专题性总结以经验为轴心去组织材料。

3、结尾。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例如:通过上述工作,促使支部书记和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不少村支部书记提出“任职一届、致富一方 ”,也出现了一批“舍小家,顾大家”的支部书记先进典型。

总结的格式篇3

(一)标题

总结的标题大体上有两类构成形式:一类是公文式标题;一类是非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如《××村XX年度工作总结》《××镇XX年党建工作总结》,有的只写《工作总结》等。非公文式标题则比较灵活,有的为双行标题,如《增强体质,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的为单行标题,如《推动人才交流,培植人才资源》等。

(二)正文

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1、前言。即正文的开头,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交代背景,点明主旨或说明成绩,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例如:“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干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能否选配好支部“一把手”,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围绕支部班子建设这个重点,紧紧抓住配好支部书记这个关键,着力走好“选人”“育人”“用人”这三步棋,努力把工作引向深入。

2、主体。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括做法和体会,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等。这一部分要求在全面回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刻、透彻地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条件、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教训,揭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回顾要全面,分析要透彻。

不同类型的总结,内容有所侧重,全面性总结其主体包括两个层次,即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一般的工作总结,重点放在成绩和经验上。

总结正文的结构,主要采用逻辑结构形式。全面性总结根据过去一段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或者经验和教训的内在联系去组织材料。专题性总结以经验为轴心去组织材料。

3、结尾。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例如:通过上述工作,促使支部书记和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不少村支部书记提出“任职一届、致富一方 ”,也出现了一批“舍小家,顾大家”的支部书记先进典型。

总结的格式篇4

一、实习目的;例如

1.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2.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3.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时间

三、实习地点

四、实习单位

实习部门工作;销售部)

五、实习主要内容

六、实习总结和体会;

(一)实习工作的总结:例如

回想起自己刚来公司的时刻,仿佛就在昨天。由对会籍顾问工作的一窍不通发展到现在能够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领导的带头模范作用感染了我,同事的爱岗敬业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认识到作为新领域的一员是值得骄傲的,因为我们的团队是健身行业的带头兵,我们的队员是优秀的健康宣传者,我们始终坚持“身体健康才是工作、生活的首要条件,”的原则,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立大志成大事,万事以身体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体格,任何的想法和行为只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在工作中,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一个甜美的微笑可以给顾客带来一天美好的心情,一句轻声的问候消除了与顾客之间的距离,真正的做到了来到新领域,大家是一家人,给顾客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这里,顾客享受到的不仅仅是健身的乐趣,同时他们享受到了家的温暖,在身体得到有效锻炼的同时,心里也得到了甜蜜的滋润,每当看到客户对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骄傲。

为此,自己总结了“五步”工作法,即:“聆听、建议、指导、帮助、服务”。客户来到健身俱乐部,就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为此,每次客户到来的时候,聆听他们的需求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客户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想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健身目的,只有了解到了这一点,才能针对客户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并提供长久优质的服务。

工作之余,公司领导还给我们多次外出培训的机会,大家一起放松。这强大的团队感染力时刻提醒着我,作为新领域优秀团队中的一员,绝对不能懈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崭新的姿态和高昂的热情更加努力的为每一个客户提供服务。

健身行业是一个充满朝气的行业,新领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团体,相信在我们业务能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新领域,信赖新领域。

衷心的希望公司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让我们共同期待新领域美好的明天!

总结的格式篇5

一、交互分配法涵义及计算公式

交互分配法也称一次交互分配法,是根据企业各辅助生产单位相互提供劳务数量的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在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再将交互分配后辅助生产单位的全部应分配费用(即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应负担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按提供劳务的数量,在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其目的是提高生产成本辅助费用分配的合理性、准确性。相关费用分配的计算公式为:交互分配费用分配率=交互分配前辅助生产单位的待分配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单位的劳务供应总量;某辅助生产单位应负担的费用=该辅助生产单位的劳务供应总量×交互分配费用分配率;对外分配费用分配率=(交互分配前待分配费用总额+交互分配转入费用一交互分配转出费用)/该生产单位供应给辅助生产以外部门的劳务总量;某辅助生产以外部门应负担费用:该生产单位或部门接受的劳务总量×对外分配费用分配率。由于在分配费用时都要计算交互分配和对外分配两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增加了计算的工作量。另一个问题是在进行分配率的计算时,由于存在循环小数的处理问题,如果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会影响数据处理的精确性。为了较好地解决该问题,可运用Excel软件来处理。该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由数据本身来确定精度,不须考虑数据的定位、舍位问题,简化了数据的运算过程,提高了结果的精确性、合理性。

图1

二、交互分配法计算模型的建立

启动Excel软件,系统自动地建立一个名为Book1的工作簿。将其存盘在指定位置,并命名为“交互分配法模型”;将其内部命名的Sheet1、Sheet2的工作表,分别重命名为“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交互分配法”,建立模型簿(如图1)。

(一)“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的建立在“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的工作表中A1单元格内输入表格名:“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并选中A1:E1区域,再单击格式“工具栏”中“合并及居中”按钮;在A2单元格中输入“科目名称”,并选中A2:B2区域,再单击格式“工具栏”中“合并及居中”按钮;在c2单元格中输入“金额”,依此类推输入如图2所示的文字。然后将所建表格,按一定的方案进行格式设置。

(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的建立一是设置文字格式。在“交互分配法”的工作表中A1单元格内输入表格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并选中A1:I1区域,再单击格式“工具栏”中“合并及居中”按钮;在A2单元格中输入“劳务部门”,并选中A2:B2区域,再单击格式“工具栏”中“合并及居中”按钮,然后再选择“右对齐”;在A3单元格中输入“受益部门”,并选中A2:B3区域,再单击格式“工具栏”中“合并及居中”按钮,然后通过“设置单元格格式”将“对齐”方式选择为“垂直对齐”且“靠下”;在c1单元格中输入“供水车间”,依此类推输入如图1所示的文字。然后将所建表格,按一定的方案进行格式设置。二是设置数值公式。文字格式设置好后,以前述计算公式为依据,设置表格中数据公式,以利于建立与“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中数值的联动关系并显示结果值。三是设置交互分配公式。如图1,在C5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D9”;在c7的单元格中,输入“=一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D6”。在D5的单元格中,输入“=E5/C5”。在E5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IC5”;在E6的单元格中,输入“=-H6”;在E7的单元格中,输入“=C7*D5”。在F5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9”;在F6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5”。在G5的单元格中,输入“=HS/F5”。在H5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c6”;在H6的单元格中,输入“=F6*G6”;在H7的单元格中,输入“=-E7”。在15的单元格中,输入“=E5+H5”。四是设置对外分配公式。如图l,在c8的单元格中,输入“=SUM(c5:C7)”;在C10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D4”;在c11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4”;在C12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D8”;在C13的单元格中,输入“=SUM(c10:C12)”。在D8的单元格中,输入“=E8/C8”。在E8的单元格中,输入“=SUM(E5:E7)”;在E10的单元格中,输入“=C10*$D$8”;在E11的单元格中,输入“=C11*$D$8”;在E12的单元格中,输入“=C12*$D$8”;在E13的单元格中,输入“=C13“$D$8”。在F8的单元格中,输入“=SUM(F5:F7)”;在F9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3”;在F10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4”;在F11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7”;在F12的单元格中,输入“=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E8”;在F13的单元格中,输入“=SUM(F9:F12)”。在G8的单元格中,输入“=HS/F8”。在H8的单元格中,输入“=SUM(H5:H7)”;在H9的单元格中,输入“=F9*$G$8”;在H10的单元格中,输入“=F10*$C$8”;在H11的单元格中,输入“=F11*$G$8”;在E12的单元格中,输入“=F12*$G$8”;在E13的单元格中,输入“=F13*$GH$8”。在18的单元格中,输入“=E8+H8”;在19的单元格中,输入“=E9+H9”;在110的单元格中,输入“=E10+H10”;在111的单元格中,输入“=E11+H11”;在112的单元格中,输入“=E12+H12”;在113的单元格中,输入“=E13+H13”。设置完毕,模型建立,这时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所显示的是处理后的结果值。虽然设置比较繁锁,但在数据的后期处理上,提供了可靠的、快捷的、正确的方式。三、交互分配法模型应用

图2所示为某一铅笔生产型企业某月末生产铅笔耗用辅助费用汇总情况表。由于是依据该企业数据来设置模型,故数据公式设置后系统自动生成结果值(如图1)。模型使用的关键,主要是“辅助生产费用汇总表”(如图2)中数据来源问题,有二种获取方法。

总结的格式篇6

一、现行工程造价结算方式

作为调整建设领域的两部大法---《建筑法》和《合同法》对造价结算问题均没有明确规定。现行的造价结算方式主要是通过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章政策和工程行业的实务规则予以确立的。

1、《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格管理暂行规定》(建标[1999]第1号)第7条规定:“工程价格的分类:(一)固定价格。工程价格在实施期间不因价格变化而调整。在工程价格中应考虑价格风险因素并在合同中明确固定价格包括的范围。(二)可调价格。工程价格在实施期间可随价格变化而调整,调整的范围和方法应在合同条款中约定。(三)工程成本加酬金确定的价格。工程成本按现行计价依据以合同约定的办法计算,酬金按工程成本乘以通过竞争确定的费率计算,从而确定工程竣工结算价。”

2、《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07号令)第12条规定:“合同价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一)固定价。合同总价或者单价在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不可调整;(二)可调价。合同总价或者单价在合同实施期内,根据合同约定的办法调整;(三)成本加酬金。”

3、《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04]369号)第8条规定:“发、承包人在签订合同时对于工程价款的约定,可选用下列一种约定方式:(一)固定总价。合同工期较短且工程合同总价较低的工程,可以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方式。(二)固定单价。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综合单价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综合单价不再调整。风险范围以外的综合单价调整方法,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三)可调价格。可调价格包括可调综合单价和措施费等,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综合单价和措施费的调整方法,调整因素包括:1、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变化影响合同价款;2、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价格调整;3、经批准的设计变更;4、发包人更改经审定批准的施工图组织设计(修正错误除外)造成费用增加;5、双方约定的其他因素。”

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专用条款第六条“合同价款与支付”第23款也确立了固定价、可调价、成本加酬金这三种工程造价结算方式供发、承包双方选择适用。示范文本通用条款第六条23款更进一步约定了三种工程造价结算方式的细节。第23.2款约定:“合同价款在协议书内约定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变。下列三种确定合同价款的方式,双方可在专用条款内约定采用其中一种:(1)固定价格合同。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包括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合同价款不再调整。风险范围以外的合同价款调整方法,应当在专用条款内约定。(2)可调价合同。合同价款可根据双方的约定调整,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合同价款调整方法。(3)成本加酬金合同。合同价款包括成本和酬金两部分,双方在专用条款内约定成本构成和酬金的计算方法。”23.3款约定:“可调价格合同中合同价款的调整因素包括:(1)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变化影响合同价款;(2)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调整;(3)一周内非承包人原因停水、停电、停气造成停工累计超过8小时;(4)双方约定的其他因素。”

5、《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03--0213)专用条款第五条“合同价款与支付”、通用条款第五条第19.2款和19.3款也针对固定价、可调价、成本加酬金三种工程造价结算方式,作出了与前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基本相同的约定。

通过上述国家政策和工程行业惯例,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的结算方式主要有固定价结算、可调价结算、成本加酬金结算这三种模式。

二、固定价结算的法律实务

在工程实务中,固定价结算方式的纠纷最多、分歧最大,故本文主要探讨固定价结算方式的法律实务问题。鉴于“工程款”这一术语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而严格从法律意义上说,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计取的不是工程款,而只是工程款组价项目中直接费部分的人工费和一定的管理费,所以,劳务分包企业的所得和施工企业(总承包、专业承包)的所得在法律术语上有一定的区别,前者称为“劳务报酬”,后者称为“工程款”、“分包款”。因此,对于劳务分包企业的劳务报酬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工程造价”、能否直接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称“《司法解释》”)关于固定价结算的规定和能否进行司法鉴定等问题在法律界尚且存疑。为了说明的方便,本文主要探讨工程造价(工程款)方面的固定价结算方式,针对劳务分包情况下的固定劳务报酬结算问题,目前实务界有不同看法,但我认为可以参照工程造价固定结算方式进行。

1、固定价的种类

固定价在工程实务中又叫作“包死价”、“包定价”、“一口价”、“闭口价”等。按照上述法律性规定的划分,固定价分为固定总价和固定单价两种类别,而固定单价又分为综合单价和工料单价。

固定总价,即是指发、承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一个固定的、总的价格(如合同总价500万),在施工过程中、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内约定总价不再调整的价格方式。根据工程行业的习惯,这种价格方式一般适用于工程规模较小、工期较短的情况。

固定单价,即是指发、承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一个固定的单价(如350元/方),在施工过程中、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内约定的单价不再调整的价格方式。固定单价包括综合单价和工料单价。《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价格管理暂行规定》(建标[1999]第1号)第11条规定:“工程价格的计价方法。招标工程的标底价、投标报价和施工图预算的计价方法可分为:(一)工料单价单位估价法。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的单价为直接成本单价,按现行计价定额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及其预算价格确定。其他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利润(酬金)、税金等按现行计算方法计算。(二)综合单价估价法。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的单价是全部费用单价,既包括按计价定额和预算价格计算的直接成本,也包括间接成本、利润(酬金)、税金等一切费用。对于招标工程采用哪种计价方法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第1.0.3款的规定,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第1.0.4款规定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可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第4.1.2款规定,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应采用综合单价计价。因此,在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招投标时,必须采用清单报价的方式,而非国有资金投资工程项目虽然没有强制性要求采用清单报价,但是根据工程实务和发展的趋势来看,清单报价必是主要形式。而在清单报价时,应当采用综合单价的形式,否则,在招投标过程中会被认定为废标。实际上,国家正在倡导通过清单计价的方式改革定额计价的方式,从而确立综合单价在工程计价中的实际地位。这一点从《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04]369号)第8条第2项中也可以看出。因此,可以说,现行的固定单价方式主要是指固定的综合单价。固定单价的合同主要适用于工程规模(量、项)较大、工期较长的情况。

2、固定价的法律理解

《司法解释》第22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按照固定价结算工程价款,一方当事人请求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不予支持。”这条司法解释确立了一个重要原则---固定价合同按约结算、不鉴定。但是实务中对这一条司法解释的理解也有相当的分歧。有的观点认为,如果合同约定了固定价,则应严格按合同约定进行结算,不应在合同约定价外再作调整;有的观点认为,虽然合同约定了固定价,但是由于工程施工中情况万变,不应机械理解本条司法解释,而应该综合合同约定情况和工程实际情况对固定价合同正确结算,固定价结算并非不可以调整。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

首先,固定总价的“固定”是建立在风险范围内确定工程量(项)基础上的。没有确定的工程量(项)就谈不上固定总价的问题。因此,在签定固定总价合同时,确定的工程量(项)就是合同约定的工程量(项),如果是清单报价的工程则是清单内的工程量(项)。所“固定”的价格是约定范围(清单)内的工程量(项)的价格。即是说,固定总价合同中,固定的是量(项),而不是绝对固定价。在固定总价模式下(风险范围内),量(项)变化,总价变化。

其次,固定单价“固定”的是价而不是量(项)。在固定单价模式下,量(项)变化,单价不变化,总价变化。

再次,工程造价的风险应由发、承包双方共同分摊,这是工程行业的惯例。一般来说,发包人承担量(项)的风险,承包人承担价的风险,从而在工程建设的量、项、价三者之间构建平衡,达到公平分摊风险的法律精神。《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第4.1.9款就规定了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应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明确风险内容及其范围(幅度),不得采用无限风险、所有风险或类似语句规定风险内容及其范围(幅度)。

最后,影响固定价结算的还有合同约定的因素和工程自身的实际情况(最一般的情况为设计变更)。

所以,不宜机械地把固定价结算的法律含义理解为就是绝对不作价格调整,而应根据合同约定情况、工程实际情况等多种因素予以判断是否调整价格。

3、固定价的调整

固定价合同在结算时能否要求调整、调整的理由是什么,这是一个工程实务中争议很大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专门有一章对工程价款的调整作了规定。各地造价管理机构也都有当地的一些调价文件予以规定。但在司法层面上,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是很大的。笔者根据实务情况简单总结固定价合同的法律调整情形如下,以供参考:

A、约定风险范围(幅度)外,固定价应予调整。

不论是固定总价还是固定单价,在签定合同时,发、承包双方都应该明确约定风险范围(幅度)。而什么是“风险范围”、风险范围的区间、风险费用的数额,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工程实务中,发、承包双方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行业的惯例、政策的指导和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约定。例如,可以参考工程所在地造价管理机构的造价文件进行约定。一般来说,对于主材的风险范围(幅度)为3%--5%。钢筋、水泥、混凝土等主材为3%,一般主材为5%。机械费的风险范围一般为10%,具体以合同约定为准。超过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幅度),则固定价合同在结算时可以调整。

B、工程量(项)不确定的固定总价应予调整。

B.1“三边工程”固定总价应予调整。

工程实务中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如果双方约定固定总价包死,则该约定因违反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规定而无效,这在实务中称为“包而不死”,这种情况在结算时应该按实结算或者进行工程造价鉴定,不适用《司法解释》第22条规定的固定价按约结算、不鉴定的原则。

B.2方案(扩初)固定总价应予调整。

工程实务中,有些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以方案或扩初对总价包死。这种约定也是无效的,这在实务中叫做“约而不定”,结算时应对“固定总价”予以调整、按实结算或进行造价鉴定。因为在方案和扩初阶段,施工图并未经过审定,工程的量、项无法确定,工程造价只停留在估算和概算的层面,而固定总价必须是在确定的量、项基础上方可以成立。

C、施工图预算包干范围外的价款应予调整。

经审定的施工图是确立工程造价预算的依据。工程实务中,发、承包双方一般会约定以施工图预算包干的方式对工程造价包死。但对于超出施工图预算外的价款在结算时应以竣工图为依据进行结算,对超出施工图预算部分外的价款予以调整。

总结的格式篇7

关键词:Excel 成绩评定 公式与函数 合并工作表

Microsoft Excel是一个拥有大量用户的优秀电子表格程序。因为Excel具有十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强大的计算和数据管理功能,能在各种行业和工作中发挥出特有的作用,因此,Excel在电子表格领域始终独领。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专业的设置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是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去做的。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不同的,学生成绩的评定方式也是不同的。下面就以我校《网页制作》这门课为例(通用于计算机专业),介绍用Excel制作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的过程及其应用,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易用的成绩评定表,它适合于任何一个任课教师,因为它不要求掌握多少计算机知识,只要会用鼠标和键盘就行。

1 表格的制作

启动Microsoft Excel,新建一个工作薄文件,命名为“网页制作课学期成绩评定表”,此表包含“学生平时成绩统计表、学生课堂考勤统计表、学生学期结课成绩表”三个工作表。

1.1 学生平时成绩统计表 每一位任课教师的学期结课成绩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评定对象就是任课班级的学生。学生的结课成绩(百分制)是将学生考勤、平时作业成绩(记录5次)、平时测试成绩(至少2次)和期末考试成绩各项分值按一定比例折合累加起来得出的,如果是人工进行这项工作,费时、费力。运用Excel强大的表格数据计算与分析能力,就可方便、快速、准确的完成。

在学生平时成绩统计表中,学生信息包含学号、姓名,成绩信息包含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和平时测试成绩。首先,我们在Excel工作表的A1单元格中输入表头内容“学生平时成绩统计表”。其次,从A2单元格开始输入学生信息及其成绩信息的字段名。第三,从A4单元格开始逐条输入学生信息和成绩的详细记录。其中学生姓名直接从教务处下发的点名登记表中下载,学号利用Excel的序列填充功能快速输入。最后,对整个数据清单进行格式化操作,如(表1)所示。

1.2 学生课堂考勤统计表 在学生课堂考勤统计表(表2)中,基本信息有学生的“学号、姓名、总出勤次数和缺勤总次数”,其制作方法基本与(表1)相同,缺勤用“/”标注。考勤学生的到课情况以各任课教师考勤为准,因此教师对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要有明确的记载。

1.3 学生学期结课成绩表 学生学期结课成绩表(表3)的基本信息有学生的“学号、姓名、平时作业总评、平时测试总评、考勤得分、期末考试成绩、结课成绩和等级”,制作方法同上表。样表制作好后,将各单元格对应关系输入公式,计算结果在对应单元格内显示的数据应为“0”,否则有错误,需查找原因并且更正。将有计算公式或函数的单元格设置为锁定保护状态,避免误操作删除公式或函数。“结课成绩”的评定标准是“期末考试成绩、平时作业总评、平时测试总评、考勤得分”分别占“结课成绩”的“50%、30%、10%、10%”。

2 函数与公式的应用

Excel作为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具有很强的数据计算功能。我们可以在单元格中直接输入公式或使用Excel提供的函数对工作表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

2.1 函数的使用 函数是Excel已经建立好的公式,它主要以参数作为运算对象,其中参数可以是数字、文本、逻辑值等。应用函数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是定位输入公式的单元格;第二是通过“插入”菜单或者单击“插入函数”工具按钮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选择所需函数;第三是单击所需函数,打开“函数参数”对话框,输入对应的参数;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如在(表2)中,学生“缺勤总次数”是通过在AA4单元格中插入函数“=COUNTIF(C4:Z4,"/")”得出;在(表3)中,“等级”的判断是在H3单元格中输入条件函数“=IF(G3>=90,"优",IF(G3>=80,"良",IF(G3>=70,"中",IF(G3>=60,"及格","不及格")))) ”来实现。

2.2 公式的创建 Excel可以创建许多公式,这些公式主要由运算符和运算数构成。创建公式的方法是先键入“=”,然后输入公式内容及运算符,输入完毕后按回车键或单击“√”框即可。如在(表3)中,在G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3*0.3+D3*0.1+E3*0.1+F3*0.5”来计算“结课成绩”。

2.3 单元格的引用 引用单元格实质是在公式中使用被引用单元格中的数据。在公式中,既可以引用本工作表中的单元格,也可以引用其它工作表或其它工作簿中的单元格。

单元格的引用方式有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如学生“缺勤总次数”的统计公式只需在(表2)中的AA4单元格中输入,然后通过公式的复制完成,方法是用鼠标左键向下拖动AA4单元格的填充句柄即可,也就是运用了单元格的相对引用。其它各项成绩的计算同样用此法,就可快速完成。

在(表3)中,“平时作业总评、平时测试总评、考勤得分”的计算需要引用(表1)和(表2)中的单元格,即三维引用(格式为:工作表名!单元格引用),这使不同工作表间的数据访问变得非常方便。“平时作业总评”是通过在C3单元格中插入函数“=SUM(平时成绩统计表!C4:G4)”计算;“平时测试总评”是通过在D3单元格中插入函数“=SUM(平时成绩统计表!H4:I4)/2 ”计算;“考勤得分”是通过在E3单元格中插入函数“=COUNTIF(课堂考勤表!C4:Z4,"")*5(其中每次出勤得5分)”计算。

3 学生学期成绩评定

每个学期期末,都要对每个班的学生成绩进行总评,只需把学生各科的学期结课成绩表进行汇总即可。这项工作运用Excel工作表的合并方法去操作,就可快速、准确的生成一个“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表格,同时也能自动计算出学生的学期成绩总评结果,其中学生的学期成绩总评可以是每个学生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或总分。

各科的“学期结课成绩表”是由各科的任课教师完成的,分别放在不同工作簿的工作表中,要想自动生成“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需要将各科“学期结课成绩表”工作表中的数据合并到一个工作表中,即合并到“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中。

由于各科“学期结课成绩表”的结构一样,所以采用外部引用合并工作表。外部引用的格式为“[工作簿文件名]工作表名!单元格引用”,它是在几个工作簿之间建立了动态数据链,使当前工作簿从其它工作簿中获得数据,完成工作表的合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先新建一个名为“班级学期成绩总评”的工作簿文件,将其中的Sheet1工作表标签重命名为“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选择“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中的任一单元格,执行“数据”菜单下的“合并计算”命令,打开“合并计算”对话框。②在“合并计算”对话框的“函数”选项中选择“平均值”或“求和”;在“引用位置”中选择第一个要合并的工作表中的数据区域,单击“添加”按钮,将选择的数据区域添加到“所有引用位置”中;再逐个选择其他要合并的工作表中的数据区域,添加到“所有引用位置”中,选择“首行”、“最左列”、“创建连至源数据的链接”功能,其中选择“首行”和“最左列”功能是为了正确的合并结构相同或结构不同的工作表,选择“创建连至源数据的链接”功能是为了使合并结果随着源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最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合并操作,合并结果就出现在“学生学期成绩评定表”中。

4 结束语

Microsoft Excel软件简单易用,使广大教师在进行学生成绩统计、分析判断时更为轻松、高效、便捷,达到了使任课教师改进教学、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学生可方便、快速的查看自己的成绩。

参考文献:

[1]Excel2003/2007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艺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何亮云,赵运林.新建本科院校提升教学质量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3]涂建明.我国管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11),15—16.

[4]孙自保,赵德军.中小企业利用excel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1,(1),41—42.

总结的格式篇8

一、同描述,异目标

广告词与说明书具有相同点,那就是都在描述一种商品或服务。然而二者却有不同的目标――广告词侧重吸引力,是为了让人产生购买欲,达到推销目的;而说明书则侧重指导,是为了让人了解产品,懂得如何使用。懂得这其中的内在联系,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下面以一款牙膏产品为例,详细对比广告词与说明书。广告词形式多种多样,但最好的效果就是达到言简意赅,让人印象深刻,如果能达到幽默的效果就更好了。有这样一则牙膏的广告:“每天两次,外加约会前一次。”而对于说明书来说,同样也有“一天两次”的内容,却没了后面那句调侃。相同的牙膏产品,说明书就要有“建议每天刷两次,一次5分钟左右”这样温馨的提示字样,语气要有服务的态度,关注顾客的感受。此外,说明书的格式也比较正式,需要有“××产品说明书”这样的标题和“××企业/单位”这样的署名。说明书与广告同样都有宣传的功能,但是要弱化一些,宣传语是作为前言放在开头的,说明书的重点在于主体,要根据产品特性,说清楚性能、规格、使用方法等。

同样的产品介绍,却有不同目标,自然也就有不同的格式与方法。描述产品是相对容易的,掌握这两种文体重点在于从本质上区分二者。广告词求“新”,引人注目;说明书要“全”,表达清楚。

二、同事件,异语气

通知与消息都有描述事件的属性,但是二者的语气,或者说是形式却有区别。消息时效性更强,犹如一把短刃,简短有力,紧张急促;通知官方性更强,犹如一把长枪,奠定大局,稳重正式。

如要说明校园足球赛的情况,消息和通知的语气就有很大区别。消息重点在于迅速传播信息,因此标题简单直接,如“校园足球赛正式开幕”。到了通知的标题语气可就大不相同了,“关于校园足球赛的若干通知”用语比较官方。落实到写作上,消息格式也比较单一,一般以导语开头,分点陈述事实即可。如果消息有明确来源,需要在开头写明“××电”或者“××讯”的字样。通知的格式则需要讲究一些,首先要有称呼,在正文前一行顶格书写。正文需要空两格开始书写,内容要言简意赅,陈述清楚,时间地点事件要备陈清楚。最重要的是有落款,在文档结束后的右下角,一行署名,下一行写日期。

消息和通知有着本质的区别,格式写法上也有非常显著的不同。我们固然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掌握格式,但是通过对比能有效地理解之所以不同的原理,即使不能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对加深记忆也是有帮助的。

三、同过程,异时态

1.计划前,讲未来

计划有很多种,用途也不尽相同,但是定目标、列步骤是不变的。同样是陈述一项工作,计划独有的特点就是预见性,将未来的事项条分缕析。计划在做事之前,因此写作要以预测的视角。

以学校运动会作为一个事项过程来举例。计划由标题、正文和落款组成,标题涵盖制发单位、时间限断语、事由和文种类别(计划)四部分,这里使用“××年学校运动会计划书”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标题要体现出时限来,原因在于事件没有发生,需要一个时间线来控制好时态。正文则需要按条理陈述好整个事件的流程,由于计划的实际目的是给别人看的,所以必须要求有系统性。先亮明总目标,如“在5月12日、13日完成运动会并保证颁奖工作实时完成”。有了总目标就要展开一个个小的目标和措施了,比如两天的比赛项目如何安排,裁判员如何安排,运动会物资如何存放等。在写作当中,要时时领会这种缜密的思维,将计划做得完整细致,考虑全面。

计划需要以一个将来时把整个事件落于纸上。学生在平时生活中也都亲身写过计划,诸如学习计划之类,对于计划这种文体也不陌生。通过对比明确计划的特点,进行写作时就不会很困难。

2.简报中,说情况

简报是各机关单位汇报工作、分享经验的一种内部文件。顾名思义简报就需要简洁地表达出工作概要,有很强的客观性。在时态上,简报偏重于现在时,具有良好的时效性。

至于简报对于运动会的描述,又是另一番光景。简报的题目相对来说比较活,可以简单地陈述客观事实,比如“××学校××年×季运动会简报”或者“恭祝××班级获得第一”,也可以励志,比如“我们是真英雄――××学校运动会简报”。简报时效性比较强,完整性没有计划和总结那样好。一份简报不能把整个运动会都装进去,但是一系列的简报就把运动会完整地呈现出来了。与计划、总结不同的是,简报写作时,可以碎片化的方式,将整个大事件分成几期,例如2016年(1)期、2016年(2)期等,期数放在标题之下。简报的另一特色在于作者前置,报送人要在开头表明“××单位报送”,并写明报、送、发到的单位。

简报其实就类似于消息或者新闻,但是却有自身的独立性和系列性。相比于计划,简报更具有自己的特色,虽然是在说同一件事,但是简报中加入了更多的时间因素和主观态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总结后,谈经验

总结是对整个项目或工作的归纳性回顾,是在做事之后,因此对事件的整个过程了解最多,内容也就相对更深刻一些。除了描述过程,还要总结经验,提炼技巧,以升华事件的意义。在写作中,运用回顾的视角很重要。

总结是一件事件的结束,同时也是下一次事件的开始,因此与计划是首尾呼应的,二者有许多相同之处。总结和计划的相似之处在于要用总分结构,既要对整个运动会进行总结概括,又要兼顾各个专项的总结。对于整个运动会,可以运动会的结果为切入点进行总的说明。对于计划来说则是从事件的目的进行切入,一个因一个果,恰恰前后呼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总结需要有启发性,也就是根据事件总结经验,从而为以后的计划做参考。经验即实际结果与计划的符合程度如何、资源利用情况怎样,也就是要依据事件过程总结规律,深化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呈现事实。总结的写作格式注意项并不多,只需有开头、正文、结尾、署名日期即可;而总结重要的不在格式,在于结构。合格的总结能介绍出事件即可,好的总结则需要一定的水平和深度的思想了。

总结的时间线在最后,得到的信息也就比计划和简报更多。量变产生质变,总结就是由大量信息而升华内涵的过程。总结的时态带有明显的回顾性,说起问题来就更加有说服力,语言也更加有经验性和说理性。

总结的格式篇9

根据省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关于开展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调查工作的通知》(皖价监测函[20*]108号)要求,决定组织全市价格机构对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调查。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调查内容

(一)价格部门开展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的基本情况

1、本县是否开展了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如没有开展,是什么原因?今后是否准备开展此项工作。

2、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和特点。

3、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二)农民、农村基层组织对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的看法和意见

1、农民和基层干部对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的基本看法,对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价格信息服务工作的评价。

2、农民比较满意的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帮助农民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3、基层组织、特别是农民认为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还存在那些问题,对改进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内容和方式有哪些要求。

(三)对4年来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的基本评估和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建议。

1、基本评估。

2、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

3、进一步做好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查范围和方式

以县为单位组织调查,报市局汇总上报。各县要组织完成农户调查问卷3份、农业购销企业问卷2份以及本单位调查问卷1份(问卷附后)。主要调查方式:

(一)实地调查:走访农户、乡镇(村)和农产品购销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会等形式,实地访问,查看、记录、统计、汇总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实况。

(二)问卷调查:以简约的文字形式提出一系列问题,让被调查对象如实逐一回答,然后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三)典型实例调查:重点围绕总结价格信息服务开展较好地区经验进行调查,要深入乡村、农户和农产品购销企业,看实情、听实话、认真加以总结,并形成专项总结调查材料。

总结的格式篇10

【关键词】: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通货膨胀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第一部分 通货膨胀形成的过程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规律

2、经济发展是均衡与非均衡的统一。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即使受到冲击远离了平衡,它也会通过自身的调节和与外界的交换趋向新的平衡。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

一、在没有对外经济关系的经济系统内

社会生产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统一。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产品 ,一部分用于内在于生产过程的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居民和政府消费即最终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系统内各部门是相互依存的,即每一部门在为其余所有部门提供中间产品的同时,也要消耗其它部门的产品,假设在这个系统内仅有甲、乙、丙三个产品部门,分别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并且三个部门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资本有机构成相同,剩余价值率相同且为100%,其相互依存关系如1—1表(投入产出简表)。

在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中,这个经济系统应处于均衡状态,若暂时不均衡,随着简单再生产的持续进行,系统也会趋向于均衡,当完全均衡时,在经济系统内:

(1)技术关系稳定,各部门间的产品消耗系数不变。

(2)经济关系稳定,社会产品总量及其内部结构保持供求平衡。此时所有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完全吻合。

因此,在持续的简单再生产中,技术关系稳定,经济关系稳定 ,物价不会变动,通货膨胀也不会发生。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表现在生产领域,社会生产不会停留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而是以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进行的。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个统一过程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就意为着需求的增加,否则扩大了的再生产就无法实现。事实上,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不断满足国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即最终产品的需要。在社会发展中,劳动者的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风俗和习惯的制约。随着社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劳动者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会增加,质量和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也是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并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基于这些,扩大再生产不是简单地对各个部门进行追加投资,对部门产品需求较多的部门追加较多的资本与劳力,对部门产品需求较少的部门追加较少的资本与劳力,当新产品出现时,还要对新兴产品部门进行投资,这样,就使需求的组成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即在简单再生产基础上的社会产品总量的供求平衡及其内部结构的供求平衡被破坏。

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最终产品的需要,因此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供给与需求在数量上是一致的。无论是哪个部门生产的产品,都是生产先于消费,在进行社会扩大再生产开始时,既没有新增加的国民对最终产品的需求,也没有新增加的各产品部门对最终产品的供给,只有新增加的各产品部门对中间产品和劳动力(生产要素)的需求。假定目前的情况是,社会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总量增加150,其中对甲产品最终产品需求增加200,对乙产品最终产品减少50,丙不变。由于市场对甲产品的最终需求和总需求增加,在社会再生产循环时需要对甲部门进行扩大再生产。假定这里只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即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不变,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由各部门的技术联系计算得,生产出200单位的甲最终产品分别要消耗产品甲:44.44、乙:66.67、丙:111.11;相应地因为对最终产品乙需求减少50,而减少消耗产品甲:16.67、乙:20、丙:30。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现在的供求及价格状况是:

产品

供求状况

价格状况

供给小于需求27.28(44.44—16.67)

上涨

供给小于需求46.67(66.67—20)

上涨

供给小于需求81.11(111.11—30)

上涨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相对于最终产品的生活消费,企业的生产性消费的可补偿性更强一些,因此企业所需的较多的中间产品(包括其他生产要素)可以通过较高价格获得,而且,由于经济或者政治或者战争等原因,最终产品的消费性需求可以减少的幅度有很大的空间。在进行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时,社会产品的总供求平衡被破坏,供给小于需求,价格上涨;属于最终产品的消费性需求因价格上涨而减少,社会产品的总供求仍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就中间产品而言是可以得到保障的。由于每个部门再生产过程中都要消耗其他部门产品,这样,甲,乙,丙三种产品价格的上涨会导致甲,乙,丙三种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由于甲部门的扩大再生产,使甲,乙,丙三种产品得生产性需求分别增加27.78,46.67,81.11,随着生产的无限延续,社会产品的总量及结构性供求趋于平衡 ,价格趋于稳定 ,最后平衡完全建立。平衡后的投入产出表为(1—2表)

当一个经济系统内有更多的部门(n>3)时,情况也是这样。由于最终产品的需求量增加,一部分产品部门进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包括对新兴产品的投资)时,建立在简单再生产基础上的供求平衡被打破,使得所有部门的产品供给小于需求,从而所有产品价格上升。每一产品部门在为其余部门提供中间产品的同时,也将这些部门的产品作为中间产品而消耗,这样,中间产品的价格上升又导致所有部门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又进一步推动产品价格的上升。各部门产品的价格变动由下列因素构成:

(1) 需求拉上,在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起初,需求相对增加的部门产品价格上升,这种因素会随着供求平衡的建立,上升了的价格会回落下来。

(2) 成本增加 一些部门产品价格的上升导致所有部门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这种因素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消解。

事实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除进行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外,还进行内含式社会扩大再生产,即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不断提高的。由于科技的进步与应用或者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在各个部门间是不平衡的,在一定时期内,有的部门以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为主,有的部门以内涵式社会扩大再生产为主。在成本推动作用下,劳动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的产品的价格上升得快一些,劳动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的产品的价格上升得慢一些,可能不变,甚至可能下降,但总的产品价格水平上升。因此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最终结果是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而且由于政府政策导向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整个国民经济的扩大再生产是以外延式的为主还是以内涵式的为主也有明显的历史阶段性。在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在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为主要增长方式的时期物价水平上升得高一些,在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为主要增长方式的时期物价水平上升得低一些。在经济增长速度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物价上涨压力更大一些。

根据费雪货币交易方程:

mv=pq=gnp

其中m为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物价,q为交易量

物价的普遍上涨使pq增大,则要mv相应增加,其途径是(1)加大货币的流通速度,(2)需要追加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例如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等。否则扩大了的社会再生产便不能正常进行。随着生产的进行,社会产品总量及其内部结构供求处于平衡,所有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因“需求拉上”因素上升了的价格会随着平衡的建立而回落,mv也相应有所减少。当下一次社会扩大再生产发生时,情形又是如此。所以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就是一种平衡被打破又重新建立平衡的过程。这个平衡就是社会产品总量的供求平衡及其内部结构的供求平衡。在这个过程中,mv相对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也周而复始地增加与减少。在金属货币制度下,金属货币自身具有稳定的价值。扩大再生产结束后,新的平衡建立及价格与价值趋于一致时,多余的货币会沉淀下来。因此,金属货币制度下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而在纸币制度下则不然,。商品价格变化自始至终是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当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进行,即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上升,当社会产品总量及其内部结构供求处于平衡时,商品的价格中被“拉起”的因素部分随新平衡的建立而回落,被“推高”的因素部分不下降。在商品-> 货币-> 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商品是因为使用价值而存在,它的价值量通过纸币表现出来;纸币的使用价值是作为一般等价物,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而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忽略不计),纸币的名义价值量通过社会上全部商品的价值量,即价格总水平表现出来。因此,上升了的物价总水平在供求完全达到供求平衡时也不再回落,因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追加到流通领域中的纸币在扩大再生产结束时,不会全部退出流通领域,而是一部分留在流通领域中。这样,社会产品总量及其内部结构供求完全达到平衡即一个社会扩大再生产周期结束时,物价总水平相对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前上升了。可见,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造成物价上涨与纸币贬值,即造成通货膨胀。随着下一次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地进行,物价总水平继续上涨,纸币继续贬值。

在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价值的补偿是以工资的形式支付的。通货膨胀使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下降。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往往通过增加名义工资来阻止实际工资的下降以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工资的普遍上调反过来又全面推动商品价格与劳务费用的上涨.......反复如此,造成工资物价轮番上涨。

通货膨胀的最表层现象是物价上涨,纸币贬值,流通领域的纸币量增多,但这是一种与纸币呈非本质相关的经济现象。在经济系统中,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是内部因素,它引起产品的结构性供求变化,并通过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相互作用引起物价总水平上升;纸币供应是外部因素,纸币供应量可由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利率控制,它的供应量取决于交易量的大小和货币流通速度。纸币因不具有固定的价值而具有了贬值的可能性,因此通货膨胀是纸币供应增长与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共同造成的。

根据上述,通货膨胀的概念可概括为:

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纸币贬值导致的持续的普遍的有起有伏中物价上涨,这种经济现象称为通货膨胀。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系统(国内)的通货膨胀的影响

1、进出口商品的种类与数量影响着国内商品的总量和结构,使总量和结构性供求矛盾加剧或缓解。

2、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直接影响着国内商品的价格

这两种因素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其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对外依赖程度也大,受国际环境影响越大;反之,越小。

注释

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规律。

物价波动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在混合经济体中,由市场进行调控的商品遵循着价值规律。一些商品在供求平衡时,其价格远远高于其价值量;一些商品在供给远小于需求时,其价格也不会严重背离其价值量;这是国家运用财政补贴、限价等手段调控的结果。经过国家的调控,这些商品的价格虽然不完全以其价值量为基础,其情形仍是: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反之,价格上涨。

2、经济发展是均衡与非均衡的统一

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即使受到冲击远离了平衡,它也会通过自身的调节和与外界的交换趋向新的平衡。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经济系统也是如此

第二部分 货币供给和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与通货膨胀的相关关系的测试

一、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与通货膨胀的相关关系的测试

社会发展是永不停息的,社会生产是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我们可以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假设第n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为cn+vn+mn,国民收入ni为vn+mn,在本年度消耗的不变资本(gnp-ni)cn,消耗的可变资本为vn;同理,假设第n+1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为cn+1+v n+1+m n+1,国民收入ni为v n+1+m n+1,在本年度消耗的不变资本(gnp-ni)cn+1,消耗的可变资本为v n+1。社会扩大再生产就是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转化为c和 v 追加到生产过程中。在进行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资本是按简单再生产状态的资本有机构成追加到生产中去的,即

cn:vn=c: v

也就是 cn+1:v n+1= cn:vn

根据等分比定理得 (cn+1+v n+1) :( cn+vn)= cn+1 :cn

因此,第n+1年度相对第n年度的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规模(cn+1+v n+1) :( cn+vn)可视为cn+1 :cn,第n+1年度相对第n年度的外延式再生产的扩大程度(cn+1+v n+1) :( cn+vn)—1可视为cn+1 /cn—1。

下面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一些国家的外延式社会扩大再生产与通货膨胀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见表)

根据等分比定理同样可得

(cn+1+v n+1) :( cn+vn)= vn+1 :vn

这就是phillips曲线存在的原因。即在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经济增长中,通货膨胀率与工资增长率成正比。

二、 纸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相关关系的测试

annaj.sohwartz曾对40个国家1952—1969年间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进行测试,二者相关系数为0.942.

data of gnp ni gdp deflators (sna) is looked up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yearbook. 1991. data of gsp ni pri (mps) is looked up from chinese statistics yearbook 1993.

参考文献

1、 《社会统计学原理教科书》编写组(1988)《社会统计学原理教科书》 中国统计出版社

2、 卫兴华、顾学荣(1990) <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3、 李拉亚(1995) 《通货膨胀与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谢平(1991) ,《当代资本主义通货膨胀研究》 经济日报出版社

5、 董建才(1991) 《当代中国通货膨胀问题概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 陆百甫 王大树 王广谦 (1989) 《通货鹏胀问题研究》 中国财政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