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人生十篇

时间:2023-03-23 04:16:58

珍爱人生篇1

或许因她波澜不惊生活的影响,他在家中也渐渐隐去了对生活的那份浪漫。在家中被压抑的夫妻打情骂俏,他转移到办公场所的那几位女子,和他同事的几位女子很迎合他的浪漫才情,荤素玩笑常常令一层不变的办公室充满莺歌笑语。

一天,他在办公室上网,发现一则有趣的测试题,便下载打印出来,分发给几位女人,想以此来引证他在她们中的地位。可平日里和他嘻嘻哈哈打情骂俏的女子,一接测试题,看几眼便丢于一旁,仿佛那是种成人玩的弱智游戏,虽有一两位在他的督促下,配合他的测试游戏,可答题一半,女人一笑,劝他还是拿回家让他的另一位去答更合适。

本来,在他认为很有情趣的一道测试题,被女同事们不配合,变得寡然无味。

回到家,他心不甘,果真恭敬地把那页测试题放在正剥毛豆的她面前,她停住剥毛豆的手,看了他一眼,便起身洗手认真地答起来。

谁知,答到末尾,她竟瑟瑟抖抖地哭了起来,不过她还是一咬牙把题答完,交给了他一份做完了的答题。

面对她答题的哭泣,他有些惊诧,不过一场游戏,何必当真!

待她平静后,他取出一页空白答卷,试着以她的心情去做完一页。

写出你一生中最重要的10个人的名字,他从容地一口气写完。

在你写出的10个人的名字中,划出你认为不重要的3个人:他毫不犹豫地划去3个邻居、同事的姓名。

在剩下人的名字中,再划去你认为不重要的3个人,他停顿着划去3个朋友的名字。

剩下的4个人中有他的父母、爱人和孩子。

最后的答题,在剩下的4个人中,你认为谁是你人生,中最珍爱的人?他投入了答题的专注中。面对亲情的艰难选择,他手心沁汗,不敢再答下去,这时他才理解,她为何答题到最后哭泣起来,最终,他把此答卷当作一种游戏,最后一题,他划去她的名字,尔后苦恼地把纸揉作团,如释重负。

再看她的答题,最后留有的答案竟然是他的名字,他心生感动,羞愧的问她,为何最终选择他而不是自己的父母或孩子?她咬紧嘴唇,声音颤抖地说,父母肯定先我而去,孩子长大也会离我而过,陪伴我一生的只有你,你是我一生最珍爱的人!

珍爱人生篇2

[关键词]黑人女性;电影《珍爱》;美妙人生

电影中,珍爱的母亲玛丽凭借着政府救济金维持生活,然而在生活中她的母亲常常侮辱她和嘲笑她。她的父亲了她,她为父亲生下了一个患病女孩后再次怀孕。主人翁珍爱被学校劝退后不顾母亲的百般阻挠,来到了一所专为困难青年开设的学校,在瑞恩小姐的鼓励和帮助下,珍爱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此后,珍爱的悲剧再次降临,她感染了艾滋病……

在电影当中黑人女性形象是何时绝迹了的是很难确定,也许是在2002年,《死囚之舞》的哈莉·贝瑞成为奥斯卡金像奖之一的最佳女主角获得者,接踵而至的便是《猫女》这部作品,对于其公司制片人的考虑角度使我开始无法理解,对于身穿紧身衣的哈莉·贝瑞没有人愿意观看的情况下,这些观众又如何愿意在屏幕上看见凯丽·华盛顿、维奥拉·戴维斯、加布里埃尔·尤尼恩、詹妮弗·哈德森或者佐伊·索尔达娜等黑人女明星。

也许你会认为给我们带来这样进步的是非洲裔的美国总统,但是实际的进步是柯柯·帕尔莫被迈克尔·贝包裹在变形金刚的外壳中,众所周知,作为美国人喜欢的不二人选依然还是梅根·强克斯,虽然在那些电影中出现了黑人女性,然而这些影片却并不属于她们,对于泰拉吉·P汉森与奎恩·拉提法等女性长期处于一个没有空间和题材让她们尽情发挥的状态,不要说与白人抢戏,就连让她们在影片中大展演技的机会都没有。

将这一局面变得复杂起来的是泰勒·派瑞,他的出现以及取得的成果推动了黑人女性演绎事业的发展。对于黑人女性的热爱泰勒·派瑞是如痴如狂,他甚至将自己扮演为其中的一员,如林恩·韦特菲尔德、莎朗·莉尔、金伯莉·伊莉丝与塔莎·史密斯等这些有着强烈表演欲的演员所想,派瑞情节剧所带有的喜剧色彩就如同只有芝麻面包的感恩节晚餐。然而我的个人观点认为,由于泰勒·派瑞对黑人女性的热爱,最终使好莱坞更容易接受一些,2007年哈德森凭借《追梦女孩》获得了奥斯卡奖,哈德森之后所出演的三部电影中,被低估了的影片《蜜蜂的秘密生活》与《都市欲望》,都是在好莱坞的影片中以援助者这个黑人的固定角色出现。

观众与电影共同需要的是在那样一个广阔的领域中,他们所共同期待看到的是黑人的生活到底哪里吸引人。不管怎么说都是对事实的真实描述。不是指那些力求上进的黑人女性(在米歇尔·奥巴马的感召下对于任何力争变现黑人女性自觉意识的影片,我都表示欢迎)而是指那些落伍、潦倒与压力重重的黑人女性,完全与比昂斯背道而驰,在期望成为的人与自身之间进行挣扎徘徊,希望达到平衡。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复杂、完整且充满想象力的人格——时错,时对,时而强悍,时而胆怯,能够弥补一个内心世界在她现实生活中所缺憾的内容,这样的电影正是美国所需要的,从总体上说就是,我们不曾拥有过。

从《珍爱:改编自萨菲尔小说〈推动〉》这样的角度讲,便是某种意义的一个奇迹,这部电影在各个电影节乃至世界都有巡回展映:戛纳、纽约、圣丹斯与多伦多——最终在美国本土的上映时间为11月份。在这部影片中奥普拉·温弗里看到了诸多自己的影子,最终有了加入其制片人队伍的决定,并且禁不住整整一年时间都在对这部影片进行讨论。泰勒·派瑞作为她的朋友则又发现了一个黑人女性故事使之无法抵御,便步其后尘。对于这部电影他们共同发誓将其向尽可能多的观众进行介绍。

由李·丹尼尔指导完成的《珍爱》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重磅电影,其风格形式富有想象力且活泼幽默。该片所拥有的是道格拉斯·瑟克的思想灵魂与帕蒂·拉贝尔绝妙的嗓音。《生活的模仿》给丹尼尔造成的影响非常大,丹尼尔曾经说过,作为黑人的瑟克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令我惊讶的是白人观众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被这部影片所感动。《珍爱》这部影片我希望能够给这些白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他说自己起初认为《珍爱》只能发行在DVD渠道,这当然是丹尼尔的谦辞。五十多岁的丹尼尔已经有了丰富的电影经验,已拍摄了十五年电影的他换一个角度讲,我也能够理解他的想法。仅从《珍爱》的叙事方式上谈论这部电影,对于其女孩是否能够摆脱可怕母亲以及可怕生活的内容是似曾相识的,然而换个思考角度,这部影片又是打破常规惯例而与众不同的。对于这个生活在恐怖中的女孩的描述丝毫没有简化对黑人在美国生活中恐怖真相的刻画。在美国主流影片当中作为首例出现。从根本上讲,为了凸显这一描述,在细枝末节中添加了一些细节成分,把通俗文化中美国白人难得一见的一幕展现给观众:猪脚在平底锅上被烧得嗞嗞作响,还有对于一个黑人少女的想象,其在梦中看见她的恶魔母亲与她是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意大利女星(然而这却不是在本杂志上《珍爱》被提及的原因)。

《珍爱》的改编来自1966年诗人萨菲尔出版的《推动》这部小说(在影片的标题中这一信息出现过)。《珍爱》之所以这样命名,是由于普雷舍斯·琼斯角色的出演,她的扮演者是贾布雷·思迪,这个新人内敛且平静,犹如一团火焰在缓慢燃烧,《珍爱》与欧洲电影风格相似都是对当代生活的写实,然而却特别是美国电影所避让的。克莱瑞斯不但没有以被动者的身份参与她的生活,而且也没有通过含混的言辞进行刻意的掩饰,她在其对红地毯幻想当中出现的是被她暗恋的白人教师,这个严肃且笨重的女孩漂亮且时髦地出现在首映式的想象当中,挽着个非常可爱的黑人,开心幸福地接受记者们的拍照采访。

克莱瑞斯醒来之后,当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时,她非常痛恨现在这个样子,镜子中的形象完全不是原来的有着油亮棕色皮肤、病态肥胖的女孩,而是像一个初次参加社交的或是刚刚在电视台录完节目的金发女郎。克莱瑞斯幻想中的一个白人形象并没有在她平板、单调的画外音中体现出来。其实,在电影《珍爱》中,克莱瑞斯用如此生硬直白的语言和观众对话,这极大地表现了克莱瑞斯的坦率。要让克莱瑞斯突然接受一个180度的转变真是太难了,这种痛苦如同要她接受她刚刚离开人世的父亲——也正是她肚子中的孩子的父亲一样,太难了。此外,让克莱瑞斯感到无比痛苦的还有她的母亲玛丽,她为了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救助金而让孩子们冒充家庭成员。克莱瑞斯形象的转变以及她上述这些遭遇也就由此产生了。

本片导演丹尼尔将只有克莱瑞斯才拥有的生活细节和黑人女性普世的悲哀结合到了一起,但并没有将克莱瑞斯和大众黑人女性混为一谈或合二为一,这一点是他最突出的地方。大众黑人女性往往会从克莱瑞斯身上找寻到一些内心的影子,但克莱瑞斯的悲惨遭遇也并不是每个黑人女性都有的。丹尼尔说:每份感情、每个角色——那都是我。丹尼尔在拍戏的时候不喜欢让演员排练,他不信这会有什么效果,他是先让演员去适应现场环境之后才确定每个角色的表演基调的。丹尼尔的排演过程是:他将自己变成演员的朋友,他谈论自身的不安全感,自身的梦想以及恐惧。因为这样会让演员从心理上放松。然后再根据剧情需要将话题转移到宗教、流行文化、以及文学上。丹尼尔的这种手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对演员的一种心理治疗。当他喊“开始”的时候,就和演员产生了默契。

从电影《珍爱》中,观众可以看到在非常传统教育课堂上的克莱瑞斯身边围坐着各式各样的女孩子,她们充满坚定的自信,各种各样的不幸遭遇在她们身上发生。在这个传统教育课上,每个女孩子身上都具有一种非常的感召力,从她们表演的熠熠生辉让我们体会到克莱瑞斯并不是孤独的。她们或是相互拥挤在克莱瑞斯的病床前,或是陪克莱瑞斯坐在冰冷的教室里。在美国电影里,是很难看到年轻女性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深厚友情的。无论这些女孩什么肤色,无论她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复杂环境中,都作为一种不寻常的友谊对我们当今的生活产生了启示的意义。

电影《珍爱》中,克莱瑞斯母亲大发雷霆这一幕后,克莱瑞斯的老师将她接回到自己所在的公寓中,她和她的女伴们共同在那里生活,她们一起高谈阔论,而从来不顾美国女孩喜欢的电视节目,克莱瑞斯如是说。虽然是这样,但观众可以看到克莱瑞斯在思考这两位黑人女性在谈论些什么。导演丹尼尔在视觉表达上运用了情感、文化、幽默以及机智上的纯正性,这也是好莱坞电影典型的内景设计情节的手法。这一点和电影《珍爱》的小说原形是不同的,编剧杰弗里·弗莱彻和导演丹尼尔并不畏惧将克莱瑞斯的这个真相在电影里表达出来。他们没有将原本就不美好的故事在电影里诠释得很美好,同时也没有为了美国中产阶级白人的口味去导演电影,反而没有人去干涉他们这样拍摄,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

导演丹尼尔说,我不为了美国白种人去拍摄《珍爱》这部电影。从拍摄《死囚之舞》时,丹尼尔就梦想成为一名兼编剧、原创和导演于一身的人。以至于这种想法让他成为今后好莱坞的众矢之的。然而,他确实想证明给美国白人看,也是想证明给好莱坞看,他思想内的美国黑人或者非洲裔美国人并不是个个都滥交、。丹尼尔说,他将《珍爱》作为一部商业黑人电影来鼓舞和超越以前的作品。笑谈中也体现了丹尼尔要将贫民喜剧电影和动作电影“干掉”的觉醒。无论怎么说,丹尼尔确实想让《珍爱》成为一部美国黑人直言不讳的电影,用此部电影来表现丹尼尔的朋友和家庭。丹尼尔拍了一些他的朋友和家人都非常重视的情节,丹尼尔将他所认识的电影本质和他的城市衔接到了一起。在圣丹斯电影节上,丹尼尔本以为这部电影会问津,然而,他惊奇地发现在场的很多人都能感受到这部电影所体现出来一种普世真理。

[参考文献]

[1] 宫楠.好莱坞新锐导演李·丹尼尔斯 草根黑马[J].电影,2010(04).

[2] 韦斯利·莫里斯,于帆.美妙人生——为何说《珍爱》是黑人电影期待已久的一部作品[J].电影世界,2010(08).

珍爱人生篇3

[关键词]《珍爱人生》;黑人女性;命运;自主

电影《珍爱人生》(Precious)是由导演李・丹尼尔斯于2009年执导的,是根据小说《推》(Push)改编、拍摄而成。这部电影并非巨片,但是却在影视界赢得了无数的荣誉。该片主要奖项包括:金卫星奖2009年度十佳电影、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新人奖和最佳导演奖提名;2010年奥斯卡奖,赢得最佳影片提名,并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女配角奖;2010年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奖;2010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影片提名、最佳电影提名。

影片的故事《珍爱人生》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讲述了居住于纽约哈林区的一个黑人女孩科拉丽丝・琼斯的苦难经历。科拉丽丝・琼斯家境贫寒,靠政府救济度日,她从小被父亲,并产下一子,后因再次怀孕,而不得不中途辍学。琼斯的母亲对她也是百般侮辱与虐待。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摧残。、贫穷、、艾滋病、家庭暴力、文盲、单身母亲、辍学等种种苦难降临于年仅16岁的黑人小女孩琼斯身上,对于一个年少的尚未成年的小女孩来说,这一切简直令她处于人生的绝境。但是在如此的逆境中,琼斯并没有屈服,在非传统学校雷恩老师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和写字,重新获得对生活的希望,走向觉醒和新生之路。

一、琼斯的苦难

电影《珍爱人生》中,琼斯的家庭可以说是美国现实社会贫民区中的一个典型的问题家庭:贫困潦倒,靠救济金度日,没有文化,生活中充满家庭暴力。在这样的家庭中,琼斯真可谓是苦海无边。她3岁就开始遭受自己亲生父亲的,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面对丈夫的这种禽兽般的行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12岁的时候,琼斯就生下了第一个智障女儿。琼斯的母亲看见丈夫对女儿肆无忌惮的暴行,心中充满了痛恨,但她的痛恨并不是指向丈夫,而是变本加厉地洒在琼斯身上,因为她认为是女儿抢走了自己的丈夫,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影片中,琼斯父亲的镜头并不多见,导演这样的安排并非是为了弱化琼斯所遭受的磨难,而是将家庭暴力的重彩安排在琼斯母亲的暴行刻画上。一般来说,在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歧视和迫害更多的是来自主流白人阶层以及黑人男性。但是影片中琼斯母亲对主人公的残暴行径,让观众对琼斯的苦难感受更深,更能触动观众心中最为柔弱的部分。父母都丧尽天良,人世间的种种不公和苦难都落在一个年仅16岁尚未成年的小女孩身上,她能承受得了吗?

在琼斯母亲的身上,观众看不到一丝母性的慈爱。她张口都是脏话连篇,对女儿满嘴污言秽语。她骂琼斯的话语尽是肮脏的字眼:“big ass(蠢货)”“ugly bitch(丑陋的)”等等。在家里,母亲更是对琼斯非打即骂,稍不顺心,任何手边的物件都是她毒打琼斯的工具,还逼她吃垃圾般的猪脚……这是一个家吗?对琼斯来说,这简直是人间炼狱!

琼斯在16岁时,再次怀上了的第二个孩子,她的初中学业无法继续。琼斯是渴望在学校读书的,尽管不受重视,总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但这里有她追梦的东西,最起码,她可以暂时逃避家庭折磨。但是,她的再次怀孕让上学成为一种奢望。更让琼斯的生活雪上加霜的是,她竟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琼斯这样的命运,让观众一方面叹息上帝对她不公的同时,更为她的未来捏一把汗:这个稚嫩的女孩能承受得起如此的苦难吗?生活是不是把她逼入了绝境?

二、琼斯的梦想

16岁,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正是花季的年龄,琼斯一样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期待、憧憬与梦想。

琼斯梦想着自己是一位身材苗条、婀娜多姿的白人美少女。影片中的琼斯身材臃肿、笨拙,表情木讷、愚钝。但这并没有妨碍她对社会上公认的美的追求。照镜子时,琼斯看到的镜子中的映像跟自己的实际外貌截然相反,这一幕折射出处于青春期的琼斯对于白人美丽标准的向往。琼斯想象着镜像中的自己不仅变成了白人美女,而且游刃有余地参加社交活动,并到电视台录制节目,成为社会上的公众人物。琼斯有这样的梦想,反映出她渴望在社会上、在学校里能够不被歧视,并为大家所关注,而不是永远被置于教室的角落。琼斯梦想成为大众眼中的美女,她想当然地认为,这样她才会得到父母的关爱,远离与家庭暴力,从而拥有温暖的家。

琼斯的审美观,明显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影响,白肌肤等同于美貌,黑皮肤就意味着丑陋,这种审美观带有种族偏见,也说明了当时的琼斯对自我的否定,没有看到她自身的价值和黑人女性魅力,是失去自我的表现。

琼斯也渴望着自己成为明星,影片中她梦想自己打扮入时,踏上红地毯,身边帅哥相伴,参加明星汇聚的庆典。在记者们闪烁不断的镁光灯下,她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影片中这一场景强烈映衬了琼斯在生活中缺乏周围人群的关怀,不受人尊重的现实。

同时,琼斯也像其他青春少女一样,拥有自己的恋爱梦想。她暗恋自己的数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她认真听课,一改往常行事低调的作风,对捣乱分子进行制止。

三、琼斯的醒悟

随着电影情节的展开,主人公琼斯的命运一步步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也让观众看到了她重拾自我,走向觉醒的心路历程。

“我不会改变,但有一天我希望会有人改变我。”这是影片开始琼斯的内心独白,也揭示了琼斯开始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精神层面,这时的她在生活中是被动的。她不满现状,盼望新生。但是她并不把改变现实的责任放于自己肩上,而是寄托在数学老师和母亲身上。电影中有这样的情节:琼斯翻看母亲的相片,照片中的目光充满慈爱,仿佛在对自己说“妈妈爱你”。从这里,可以看出,尽管生活中的母亲一贯面目狰狞,但她依然被琼斯视为现实中的依靠。

由于琼斯把家里的真实状况告诉了社工,致使母亲失去了社会救济金,这也直接导致了琼斯与母亲的决裂。影评展示了琼斯和母亲这两个黑人女性的鲜明形象对比。母亲在琼斯面前强硬凶狠,在社工面前却卑躬屈膝。母亲为了能够顺利寄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为了得到社会救济金,母亲采用了欺骗手段,乞求社工的怜悯。母亲一直在逃避现实,甚至在母亲看到自己的丈夫女儿,也不干预,不敢保护自己女儿。琼斯也认识到母亲在故意逃避家庭和社会责任,她生活消极,内心软弱,靠这样的人来改变自己是无法指望的。

琼斯的父亲患有艾滋病,并最终病死。琼斯也由于与父亲而感染了艾滋病毒,这对于琼斯来说,简直是毁灭性打击。是瑞恩老师的帮助让琼斯最终觉悟。瑞恩告诉琼斯,要学会去接受自己。自己身材臃肿,面貌难看,但这是真实的自己,没有必要去羡慕别人身材苗条,金发白肤。瑞恩也鼓励琼斯试着去接受自己的生活际遇,去勇敢面对被父亲的经历,去接受自己感染艾滋病毒的现实。更要去接受自己所生的两个智障的孩子,勇敢承担抚养孩子、教育孩子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的重任。

在瑞恩的引导下,琼斯最终毅然离开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走向新生。

四、琼斯的新生

瑞恩老师的非传统教育课堂是琼斯人生转折的起点,是她重拾自我的地方。

通过在非传统课堂上接受瑞恩老师的教育,琼斯学会了审视、思考自己的生活。在这里,她找到了自己困境的根源所在,她明白了自己再不能这样糊里糊涂地苟且地活下去,必须与生活抗争,掌握生活的主动权。要努力让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航向,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正如影片中,当琼斯第一次推开非传统课堂教室门,看到教室充满阳光一样,在这里,阳光开始走进她的生活。

影片中有这样的场景,瑞恩老师让学员一个一个地介绍自己,第一次在课堂上拥有了话语权的琼斯却胆怯地申请自己不发言。当琼斯发现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跟自己原来的学校不一样,她们都是认真的听众,受到她们真诚态度的感染,琼斯克服自卑,勇敢地介绍了自己,她的发言第一次得到听众的尊重,没有人嘲弄她、打断她。这让琼斯受宠若惊,第一次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琼斯自己也是这样对瑞恩这样说的:她以往在课堂上总是坐在最后一排,从不发言,而这里的感觉很特别。在这里,琼斯开始能够表达自我。

尽管以往琼斯的英语课程成绩是“A-”,但她却从没有开过口,更别提英文阅读的事情了。在瑞恩的课堂上,琼斯从写A、B、C、D开始,学着用文字描写自己的生活状态。瑞恩要求学员坚持每天阅读,学会写日记,这些琼斯都坚持着做了。哪怕是在医院的产房里,琼斯仍坚持以日记的形式与瑞恩交流,接受老师的开导与鼓励。琼斯也一步一步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在非传统学校,琼斯学习刻苦、努力,通过阅读、记日记和练习单词的发音,她找到了学习的途径,因学习进步迅速,她甚至还受到了市长的嘉奖。优异的成绩激励着琼斯,她找准了自己生活的道路,她要读高中、读大学。瑞恩老师和同学们也都满怀期待地看着琼斯朝自己的生活目标前进。

正当琼斯满怀信心和希望地往前奋斗的时候,却被查出HIV呈阳性,这无疑是晴天霹雳一般,几乎把她击垮。在课堂上,她对着瑞恩老师歇斯底里地嚎叫,遇到无法迈过的坎儿,她崩溃了。她不再相信爱,不相信有人爱她,关心她。在她的眼里,是爱折磨着她,了她。此时的瑞恩再次成为扭转琼斯生命乾坤的人,她告诉琼斯,她父母给予她的,并不是真爱。她说服了琼斯,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真心爱她,那就是她的两个孩子和瑞恩本人。为了真爱自己的人,琼斯最终选择了坚持,她要与生命抗争到底,去开拓自己的生活!

琼斯的转变,让人欣慰。她甚至可以坦然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讨论她所经历的,可以当着众人的面讲述自己在家里遭受的一切。这在过去,琼斯无论如何也无法去公开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为人不齿的事情,这足以说明,琼斯已经彻底摆脱了过去,重新定位了自己。

影片最后,琼斯一只手牵着一个孩子,一只手抱着一个孩子在人群中穿梭。看到这里,观众的心是欣慰的,尽管琼斯的人生前路仍然铺满荆棘,尽管人们还是为她如何养育两个孩子捏一把汗,但是观众看到了琼斯脸上洋溢着的笑容,那是坚毅的笑容,那是重拾自我充满自信的笑容,也是让观众放心的笑容。大家相信,琼斯的生活征途前方,等待她的是光明!

[参考文献]

[1] Levecq Christine.Black Women Writers and the American Neo-Slave Narrative:Feminnity Unfettered(Book Review) [J].African American Review,2001(35).

[2] Sapphire Knopf.Push[M].Media tybe Print,1996.

珍爱人生篇4

村落与城市里,到处是逃荒的的人群,心理与眼里到处是荒凉的景象。你的或是我的前辈们在努力抗争,誓死不做亡国奴。于是有了我们今天扬眉吐气的日子,有了做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头上的阳光那么灿烂,我们脚下的土地那么坚实,我们心中的理想是那么真实。

爱我中华,奋起步伐,爱我国家,努力报答,爱我土地,献身于他。播撒希望的种子,从此生根发芽。

小小的我们能做什么,好好学习吧,让硝烟华为祥云,飘荡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让炮火化为庆祝的焰花,流光溢彩。让干戈化为玉帛。和平的鸽子展翅飞翔,朴实的人们安心劳作,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现在的生活。

审坡明德小学五年级:碧水悠悠长

珍爱人生篇5

了解自杀

在我国自杀是全人口第五位死亡原因,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八人自杀未遂。其中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而严重的心理创伤,其中有16.8万小于18岁的孩子的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

自杀在世界上的位置:自杀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因自杀丧失生命,自杀也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特别是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WHO 2003年)。自杀对个人、家庭、工作场所、邻里和社会各阶层均造成深重的影响。一个人自杀后,他身边的6~8位密切接触者会有长期和严重的心理创伤,尤其是对那些未成年的儿童,也许他们要终身生活在丧失父母的阴影里,他们会错误地感觉是由于自己的问题才导致父母的自杀,因此他们会生活在自责与愧疚的痛苦之中,而这种痛苦又无法向周围人倾诉。因为我们生活的氛围和文化背景对自杀是歧视的,他们只有将这种痛苦深藏在内心,造成一种持久和深远的创痛。因此自杀死亡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它给人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无法用数字来形容和比较的。由于自杀和自杀行为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很是可观,高达数十亿美元。这些数字足以说明自杀问题需引起大家的关注,并应该积极地加入到预防自杀这项工作中来。

自杀原因

有些人会问,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放弃了生命选择自杀?其实这里边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因为每一位生者都不是心甘情愿放弃生命的。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选择了死亡?

自杀行为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就是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尤其是抑郁症与自杀密切相关。据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有1620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不包括轻性抑郁),其中95%从未接受过任何种类的治疗。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发生抑郁的可能。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当一个人同时存在多个社会、心理和躯体方面的问题时,脑内会发生某种化学方面的变化,就出现了抑郁的表现。

精神障碍是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医学专业人员对441例自杀死亡的各类原因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估时发现,41%的原因为抑郁症和其他精神心理问题,24%为家庭冲突,10%为经济问题,10%为躯体疾病,以及15%为其他原因。另有研究显示,自杀的危险因素有抑郁程度重、自杀未遂史、死亡当时急性应激强度大、生命质量低、慢性心理压力大、死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朋友或熟人有自杀行为。从这里不难看出,抑郁症是具有自杀倾向的最为明显的疾病,有人统计抑郁症病人在整个病程中有2/3的病人产生过自杀意念,而抑郁症患者最终有15%死于自杀,高于正常人群的80倍。国内有的报告说抑郁症出院后30年死亡随访调查,总死亡率为32.35%,其中自杀率为13.72%,病死率18.63%。我国有1620万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不包括轻性抑郁),其中95%却从未接受过治疗,潜在的自杀危险可见一斑。

长期以来,在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就连精神卫生的工作者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很低,如果谁要是戴上了精神病的帽子,不但会给患者本人,甚至还会给他/她的家人带来数不尽的耻辱,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会被影响。由于人们对精神卫生知识不了解,更担心它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耻辱感,所以,即使患病了,患者或者家属也不知道是否有病了,是否应该找医生,即使知道了,也不敢像躯体疾病那样去积极就医,因而导致错失治疗机会,甚至导致很多人走上了不归路。因此,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对于减少自杀的发生也是一种方法。其中心理危机干预热线――8008101117,已经开通五年多,是一个既方便又安全的服务方式,有效起到了干预自杀的窗口作用。

另外,冲动性自杀也是导致自杀死亡的一个常见原因。据我们有关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案例的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综合医院就诊的自杀未遂者中,服农药或鼠药自杀占40%以上,一项全国性自杀成功的调查显示,服农药或鼠药自杀者占62%。在自杀未遂的调查中,有60%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小于2小时,37%的自杀未遂者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这样一组数字足以说明农药和鼠药很方便易得,很多自杀者在实施自杀行为时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冲动性比较强。因此对自杀工具的控制和管理也是预防自杀的有效方法之一。

有一位哲人这样认为:“一个自由人思考的最少的就是死,他的智慧是对生而不是对死的沉思。尽管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伟人与百姓、富翁与乞丐,到头来终究要回归自然,但是对于死的不同观点与态度,无论是对于他人之死还是对于自己之死,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生不易死也难的问题。”其实每一位生者在他决定自己杀死自己之前,都不会是心甘情愿地去死,内心里会有很多的矛盾和冲突,其实是有对生命的留恋和不舍。

正视自杀

固然,每个人对于死的态度都赋予个人的观点,这与他先天的遗传因素、生存的环境以及后天接受的教育有直接关系。但是自杀一直就是各个不同的历史年代自然存在的一个不解之谜。自杀是一个非常严肃且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制度无关。其实自杀由来已久,它是与人类相伴而生的。世界上对待任何事情的态度同对待自杀一样,否认或忽视它的存在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正视它、面对它才能解决问题。

预防自杀

珍爱人生篇6

2.人生苦短;我们都要珍惜自己,珍惜友亲,善待自己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生命是自己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历史长河里,人的生命是以其独有的智慧和坚强,高居万物之首,把人间演绎得五彩斑斓,魅力无限。可每一天,生命都在悄悄告诫我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应该珍惜时间,珍爱生命,认真对待生命中的分分秒秒。

3.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开心快乐,笑对人生。

4.世事难料。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个先来。活在当下,珍爱生命,珍惜身边人。告诉自己想做的都尽力去做,想实现的要加油去实现。

5.珍爱生命,早睡早起,运动,健康平安快乐,积极努力上进。

6.生命那么坚强又如此脆弱,任何事物都无法于身体健康相比。珍爱生命,疼爱自己,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请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7.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离开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回不去的曾经。珍爱生命,珍惜现在。

8.生命很顽强,可以在逆境中越发坚强;生命也很脆弱,在恶疾面前一点办法也没有。人这一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珍爱生命,珍惜眼前,豁达心态,健康生活。

9.有时候,珍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活的愉快精彩。

10.如果说,人生也分上下半场。那么,上半场最怕的是错过,下半场最怕的是失去。珍爱生命!珍惜身边爱你的每一个人!

11.珍惜当下,珍爱生命。对别人多一分宽容,对自己多一分严谨。可以冷漠,但不能不善良。

12.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思考如何珍爱生命。人生的下半场,可以一成不变,也可以立即改变。总之,请你对自己好点。

13.珍爱生命,想干什就大胆的去干吧,去尝试吧,去体验生命吧,不要一直等以后了,有天发现可能没有以后了。

珍爱人生篇7

2008年10月30日,腾讯网“2008影响中国女性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会上,一位衣着得体、笑容端庄的女性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兰珍珍,一家著名化妆品跨国公司的中国区副总裁。她拥有女性所羡慕的一切:优雅的着装、完美的事业、乖巧的孩子,可她却坦言:“我追求艺术性的生活,但我不会盲目地追求完美,更不会为了完美而疲于奔命,因为,任何事情都不会完美。”当人们试图用完美的眼光看待她的一切时,她却淡然而又固执地解释――

艺术地工作:

善待每个人,永远不要伤害别人的努力

在公司,所有的人都管兰珍珍叫“珍珍”,无论是高级别的管理层,还是普通的前台小姐。“我不是女强人,也不太喜欢‘兰总’这种正统的称呼,你就叫我‘珍珍’吧,听起来亲切而舒心。”每新进一个员工,兰珍珍都会额外地招呼一番。

兰珍珍的这份亲切平和,来自于15年前。那时,婚姻陷入困境的兰珍珍到香港寻求发展,而不会说广东话让兰珍珍在求职路上颇受歧视。为了能获得一个工作机会,多次求职失利后,她开始用流利的法语或英语打电话,并冒充是老板的私人朋友。她的这一做法被很多老板在电话里当场揭穿。可是,最后接纳她的欧莱雅总裁明知她在撒谎,但还是同意见面。面试那天,激动万分的兰珍珍刻意地打扮一番,娥眉淡扫,白色小西装里面配了件小红毛衣。这种搭配颇有些老土,但面试结束的时候,老板微笑着看着她,很认真地说了句:“你的红毛衣真好看!”一句话,让一度沮丧的兰珍珍备受鼓舞。走出大门的那一刻,兰珍珍面朝天空暗暗发誓:“兰珍珍,如果可能,你一定要热爱你的工作,永远都不要伤害一个人做出的努力!”

1997年,她被调到上海开创国内市场的业务。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后,她决定先从染发剂入手。可当时的中国,几乎没人对染发产品感兴趣。为了能让参加新闻会的记者们有切身感受,兰珍珍主动将自己的头发染成了棕红色。远在四川的母亲得知,气呼呼地打电话给她:“好好的黑头发,为什么要染成红色?你要不变回来,我就将你扫地出门!”无奈之下,兰珍珍只好在会结束之后,连夜赶回成都。“妈,您看,我是不是更漂亮更年轻了呢?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呀!漂亮妈妈生的女儿就是不一样!”一番撒娇后,母亲改怒为笑,可心里的那份怨气依然吞咽不下:“珍珍啊,你卖这个东西我不反对,可你为什么非要拿自己当试验品呢?你手下不是还有十来号人吗?让他们染不就得了。”“这是哪跟哪呀!您生的女儿是人,人家生的女儿就不是啦!”兰珍珍地看了母亲一眼,不停歇地继续“忽悠”:“我手下那十来号人全是‘红毛’呢!一起出门,别提多威风了。其实,染发真的可以让人变漂亮,您试试就知道了!您就当支持女儿的工作了,好不好?”大半天的口舌和一整天的形影不离后,兰珍珍终于“反败为胜”,将母亲的头发成功变色。

15年后,兰珍珍早已做到了副总裁的位置,可当初那句“不伤害任何一个人的努力”这句誓言,已经成了她做人做事的原则。一次,兰珍珍到一线销售柜台考察,当她走到一个专柜时,发现只有一名销售小姐在场,另外一名却不知去向。已经跑了一整天的她二话没说,挂上工作牌,上前就忙开了。标准的站姿、亲切的笑容、专业的介绍……很快为忙得不可开交的销售小姐分流了一批客人。半个多小时后,那名擅自离岗的销售员才满头大汗地跑了回来:“我……”不待那位销售员开口,兰珍珍却微笑着摆了摆手,打断了对方的话。原来,因为抢时间,那名销售员午餐时随便在街边点了份盒饭,没曾想吃过后坏了肠胃,忍无可忍之下,她才心急火燎地去药房买药。兰珍珍了解完情况后,笑着安慰她:“当初,我也是一站柜台就是十个小时,站得脚连鞋也穿不下,这份辛苦我深有体会。”她的笑容像午后的阳光抚慰着周围的所有人。

“生活就应该是一个轻松的循环,认真工作,放松生活。一个冥思苦想不得解的问题,说不定去蹦个迪喝个茶,回来就有答案了。”这是兰珍珍在员工面前,总爱说的一句话。

艺术的情感:

投入地爱,投入地等待

如果说,工作上的兰珍珍讲求艺术地合作,情感上的兰珍珍,则更多的是追求唯美了。爱时,勇敢而大胆;爱过之后,伤过之后,依然满心期待,不怨恨,不畏缩,更不将就。

23岁时,兰珍珍痴迷地爱上了法国前夫,为了爱,她放弃了令人眼红的在大亚湾核电站的工作,奔赴巴黎;接着,又只身赶往一个小小的法属海岛去陪伴丈夫;后来,因为文化的差异和价值观的不同,两人的裂痕越拉越大。为了挽救婚姻,她又闯回香港,期望能在香港给丈夫安个贴心的家。然而,一切努力最终还是付之东流,在兰珍珍33岁那年,丈夫将离婚协议书邮寄给了她。

那份协议书让兰珍珍委屈的眼泪喷涌而出,在那个幽暗狭小的办公室里,她哭得肆无忌惮天昏地暗。“珍珍,不离,死拖着也不离,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同事们纷纷出主意,为她打抱不平。可擦干眼泪,兰珍珍还是平静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感情的事,说不上谁对谁错,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我爱过,真真切切全心全意地爱过。我也依然相信,我还会找到全身心爱我我也全身心爱他的男人。”

有信仰必有将来。和前夫离婚后,兰珍珍果真找到了真爱她的人。这个法国男人像绅士般呵护兰珍珍,给她无尽的关爱。可是,第一次婚姻的失败,让她对结婚有了一丝不自信。多年恋爱之后,她对未婚夫袒露了心声:“我对结婚没有信心,我只想保持现状。”“行,我尊重你的意见。”未婚夫宽厚地笑,点点头。于是,一年又一年,两人的关系始终保持在兰珍珍最满意的状态。兰珍珍的只恋不婚让很多人不理解,尤其是成都的家人。头发已经花白的老母亲隔三差五地打电话给她:“珍珍啊,一个女人终归还是要有个家的,你要给自己人生一个交代啊。”可兰珍珍只是笑,中带着不可改变的固执:“我的人生很好啊,顺其自然,随心所欲。”

兰珍珍单身着,可单身着的她还是热切地期盼过上平常的家庭生活。于是,在39岁那年,她怀上了女儿。“你没法给孩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家,要是生下来,将来,你怎么跟她解释呢?”朋友们对兰珍珍的决定很诧异,好心地提醒她。一时间,一向特立独行的兰珍珍立刻敏感起来。是啊,她可以在感情上不将就,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目光,可她不能不考虑孩子的处境啊。思来想去,最终,兰珍珍选择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内心,她将自己的前世今生,一点点写下来,整理好,出成书,然后温柔地献给了即将出世的女儿。“孩子,虽然你的父亲和母亲不能天天在一起生活,但他们都是爱你的,都会对你的一生担起责任。”

这年12月,兰珍珍的女儿出生了,一年后,又一个男孩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两个可爱的混血儿,成了兰珍珍此生最大的牵挂。兰珍珍很忙,身为企业高管,她有做不完的工作开不完的会议,可是,只要不是太繁忙,每天早上,她都会准时送两个孩子上学,晚上下班后,她会直奔家里而去,给孩子们讲故事、陪孩子们做游戏。即便有应酬,也会被她改到九点以后,因为那个时候,孩子们已经听完她的睡前故事,甜甜地进入梦乡了。“既然选择了做母亲,就要承担起责任。”说到孩子,她总是掩不住地一脸笑意。

在情感上,有着10多年国外生活背景的兰珍珍思想很前卫很时尚,可在这份前卫与时尚里,她依然保留着骨子里的那份传统。只要有可能,她仍然会留在家里做饭、做家务、带孩子。“我绝不会像外国母亲那样,在孩子18岁时就将他们扫地出门。我会静静地等待他们长大的那一天的到来。”

因为儿女,兰珍珍蜕变成了最普通的女人,一个对儿女投入全身心的爱的母亲。一对儿女让她学会了更好地爱,所以,面对采访者,她总会说上这样一句:“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就是生下了两个漂亮、可爱的孩子。”

艺术地生活:

爱生活,爱自己,爱他人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家庭、事业之外,如何生活绝对是件“技术活”。而兰珍珍用独特的方式细心描绘着自己的人生画卷。

她很爱旅游,足迹早已遍布世界各地。每到一处,她都会和当地的人一起吃住,感受别人真正的生活。在越南,她执意住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每天和那户人家做早餐、卖小笼包、卖菜;在日本,兰珍珍谢绝了朋友的好意,住到了一户普通日本人家……这样的生活每年都会上演,朋友们有时觉得不解,她便会带着调皮的笑,耐心地解释:“见识了真正的风景,你才会对生活充满感恩啊。”

要知道,旅行可是件苦差事,可再苦,兰珍珍都能让它变出乐来。一次,她和朋友到中东旅游,结果车开到沙漠后迷了路,差点被沙漠里的风沙吞噬。可走出沙漠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乐呵呵地借用路边一家餐厅的厨房,为朋友和餐厅的主人做了一顿可口的中国饭!刚刚经受过死亡威胁的朋友毫无胃口,兰珍珍却吃得格外香甜:“多美好的生活啊。在这一望无垠的沙漠里,还能吃到这么美味的中国菜!”朋友们真是哭笑不得。

旅行回来,家便是兰珍珍休憩的港湾。所以,她极其热衷于装点自己的家。调任上海不久,兰珍珍就搬进了复兴西路一处僻静的小洋房。这是座老房子,房子后面有个小院落。一搬进来,兰珍珍就不辞辛劳地四处淘古旧的家具和器皿,精心地布置每个角落。然后,她又在后院里种下了最喜欢的桂花、茉莉、蝴蝶花,培植起如茵的草地。闲暇时,她会坐在院子里请朋友喝茶、聊天,或是独自一人看书、听音乐。更多的时候,她会陪两个孩子在院子里捉迷藏、玩游戏。“我留给自己的时间本来就非常有限,所以更不能潦草地打发掉。”当别人说她奢侈时,她总是报以顽皮的一笑。

虽然身为美丽职业的管理者,站在时尚的前沿。可兰珍珍却常常提醒朋友们:奢侈却不奢靡才是时尚的真谛。尽管每年她的衣橱都会更新换季,但她却从来没有扔掉过任何一件衣服。那些放置不下的东西,都会被她细心地收拾好,一部分转赠给需要的亲戚朋友,另一部分则等待下一个潮流轮回时再穿。两个孩子从小也被她灌输各种节能思想,洗手时会把水流放小,离开房间也会及时关灯。“只有懂得珍惜,才会更好地利用物质,而不被它奴役。”这是出生在物资贫乏岁月的兰珍珍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环保是这个“美丽掌门”一直以来的心愿,就像她的偶像不是光芒四射的明星,而是甘心驻扎山野20年之久的大熊猫专家吕植教授一样。因此,当你看到一个衣着光鲜,却在路上因为别人丢垃圾、乱吐痰的行为而出言制止的女人时,小心,那可能就是兰珍珍。朋友们都记得一件事:一个大冬天,兰珍珍赶去开会,突然看见前面的车主摇下车窗往外扔垃圾,她立即叫司机追上去。等红灯时,她摇开车窗,义正辞严地对那个车主说:“先生,你刚才那样做是不对的!怎么能随地乱扔垃圾呢?”那个车主又羞又怒,张口就骂:“你神经病啊!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后面的车主也因为被堵而乱按一通喇叭,可虽然如此,兰珍珍却一早上都心情明朗。“我没觉得掉价啊,相反觉得光荣得很呢。一个女人要光彩夺目,不是只穿戴好就可以,而要发自内心去关心别人,关心我们所在的环境。”

珍爱人生篇8

“我的专业是机车修理”

邹爱珍跨界频繁,她做过服装设计、护肤品销售、干杂出口贸易、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咨询,中间差点跟朋友合伙开了进口汽车修理厂。几年前,她又重新做回惦记已久的护肤品行业。不过邹爱珍最初学的专业,跟她后来从事的行业完全不搭边。

因为家庭背景的原因,邹爱珍出生前,她的父母就常年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流转。到邹爱珍上学时,她也没有很好的条件完成学业。为了掌握一门求生的技能,她跑去学机车修理。不过“女孩子做这个总归不好”,邹爱珍最终没有在机车修理这个行业待下去。

邹爱珍的父亲是编剧,颇有些传统文人的傲骨,对子女的教育也相对传统。父亲希望邹爱珍成长为大家闺秀,知书达理、贤良淑德。然而生活环境和个性使然,最终邹爱珍偏离了父亲的期许。受奶奶影响,邹爱珍17岁就开始做小生意,她把设计简单的衣服买回来,绣上花再卖出去。后来邹爱珍专门去香港地区学习服装设计,毕业后就开设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她自己设计,雇人打版,把公司做得有声有色。

然而邹爱珍的服装公司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为她被更为诱人的护肤品行业吸引。80年代初,邹爱珍进入老牌护肤品品牌上海霞飞日化,并负责香港地区和海外销售。“我当时对护肤品一窍不通,对市场也完全不了解。对于该做什么,怎么做,全无概念。不过既然下定决心要做,那我就一定要做好。”邹爱珍花了两个月时间,跑遍了香港地区所有的护肤品店,摸清楚市场上的护肤品种类,相应的消费者人群划分。

哪曾想这个门外汉不单很快销售业绩暴涨,还因为工作中对护肤品的了解,开始在香港地区做自己的护肤品品牌。香港地区寸土寸金,于是90年代初,邹爱珍投资3800万人民币把护肤品工厂设在内地的深圳,“深圳解放东路一号”,邹爱珍脱口而出当时设厂的地址。如此,她开始早出晚归,每天往返两地。

90年代初欧美开始针对欧美人皮肤研发皮肤营养品。邹爱珍试图研发一款适合亚洲人肤质,可以有效解决皮肤问题的护肤品。她在1994年整合制药企业业资源,引进美国技术,结合中国传统医学开始研发工作。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邹爱珍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她和先生之间的感情却出现问题。公司业务的繁忙、家庭生活的琐碎、夫妻情感的纠葛,把邹爱珍折磨得心力交瘁。1995年,邹爱珍带着心爱的女儿前往加拿大,工作和事业一夜之间成为历史。

意外丛生的之旅

在加拿大赋闲的日子,邹爱珍有点闲不住,于是重操旧业做起服装生意。她租了一个铺面做服装定制,还从中国批发服装到当地销售。但跟邹爱珍之前做护肤品的规模相比,加拿大的服装生意未免太过小打小闹。

1998年,邹爱珍再度回到香港地区,想重新寻找门路做点事情。虽然离开只有短短3年时间,但港岛给邹爱珍的感觉已经物是人非,想要再做点什么,也觉得无从下手。短暂逗留后,邹爱珍和朋友决定驱车前往云南和四川,来一趟自驾游。“那时广州的朋友正好有一辆新买的日产蓝鸟,只跑了2000多公里,她找了单位的两个年轻司机一路护送我们。”如此,邹爱珍开始了她充满意外的旅程。

在云南转了一圈后,邹爱珍和朋友在经过金沙江时遇到滑坡,一路惊险不断。那时道路状况没法跟今天比,又逢雨季,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车行至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时,邹爱珍一行遇上在云南采集蝴蝶标本的法国科考队。“他们有当地人带队,头天晚上本来答应第二天把我们带出去,但是第二天我们起来,发现科考队伍已经离开。他们给宾馆前台留言说,再三思量,决定不带我们一起,理由是太危险了。”这让原本紧张的她更加畏惧前方的路。

“那时非常害怕,原路返回几乎无可能,因为太危险,往前走更是不可知。工作人员告诉我前行两天可以到达四川九寨沟,我回到房间写了封遗书交给宾馆的工作人员,对他说如果10天之内我没有打电话回来,就把信寄出去。”因为已经是10多年前的旧事,邹爱珍回忆时很多地名和时间都已经模糊,但类似的细节她记得非常清楚。

原本以为旅程会很快结束,但是在一个岔口,邹爱珍和朋友选错了路,一下子把车开进自治区了。

开往拉萨的路途充满惊险,邹爱珍有一次在山上摄像险些失足跌落,他们的轿车翻山时也因为路险差点跌落悬崖。但是邹爱珍说,那一次旅行,她欣赏了这辈子最漂亮的景观,经历了最刻骨的危险,更重要的是,她的生活在之前从未像在路上那么纯粹。“我突然意识到我这辈子从来都没为自己活过。我的家教非常传统,要遇事先想别人,自己永远排在最后。但是几次历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命如蝼蚁。那么,为什么不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彩一些呢?”正是那段经历,让邹爱珍暗下决心,一定要活回自己。

成都,中转站的故事

邹爱珍一行把轿车从广州开到拉萨,在当时成了让人震惊的新闻。因为完成这一路程的人太少了。在拉萨,邹爱珍结识了很多至今仍然保持联系的好友。那次旅行之后,邹爱珍几乎每年都会进藏。她后来能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带进自治区,都是这次旅行结下的机缘。

而邹爱珍能够留在成都,正是因为成都是从香港地区进藏的中转站。“我第二次在成都中转时,就特意逛了一下杜甫草堂和市区,当时只有一环路,整个城市并不发达,但是感觉非常舒服,人也非常朴实。路边随时可以买到挑着卖的新鲜水果,问路时甚至有人热心会直接给带路。我一下子找到了小时候生活在上海弄堂那种熟人社会的感觉。而且成都跟上海还不一样,上海给人的感觉太商业化,但那时成都的文化底蕴,在市民生活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

作为一个前服装行业从业者,邹爱珍逛街时特意逛了一趟草市街。邹爱珍敏锐的嗅觉告诉自己,在成都做服装,大有可为。她预判,这是一个可以重新扎根的地方。

从几次切入新行业或重操旧业的选择看,邹爱珍做事有两个特点,一是有不错的判断,二是行动果决。短暂的休整后,邹爱珍再次来到成都,一边考察一边筹备开公司的事。她最终把店面开在红星路上,自己设计,市场价380-1800元/套不等。到2003年,邹爱珍的服装品牌在成都已经有了7家分店。

然而随着服装品牌规模扩大,公司员工增加,流程和质量监控局部出现问题,邹爱珍在朋友的介绍下自学了ISO9000认证体系,并在公司实践。这次成功地自学演练,使她有机会开设专门的关于ISO9000认证体系的咨询公司。2006年,因为个人规划等原因,邹爱珍关掉了成都的服装公司。

从1995年中断护肤品事业,邹爱珍对做自己品牌的护肤品,一直心存念想。她和朋友2003年开始研制一款护肤品,前后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但是产品一直没有投入规模化生产。2010年,欧洲美容原液年销售额达60亿欧元。邹爱珍觉得自己的护肤品牌生产可以启动了。于是,她的19a终于在2011年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因为日用化妆品线涉及到金额巨大的广告投入,邹爱珍先选择了专业线。据她介绍,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医院和全国连锁整形美容机构开始使用她的品牌。对于现在的邹爱珍来说,赚钱已经不那么重要,但她一直想做一款“可传承”的护肤品。这也是几年前就开始酝酿“退休”的邹爱珍至今仍然忙碌的原因。

邹爱珍小讲堂

我只是闲不住

珍爱人生篇9

那是两年前,谢珍珍才从广东回来。谢珍珍是去一家玩具厂打工的。她家里并不穷,她出去只是想散散心。她的家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一个闭塞却美丽的地方。珍珍这年21岁,年轻、充满幻想,她依稀觉得自己将来的生活应该是在遥远的地方。

她无聊地翻着一本本书。突然一个别致的书名吸引了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是一本诗集。翻开诗集,一个很阳光的男孩映入眼帘,这让珍珍精神一振。照片上的男孩名叫肖毅,跟她同岁,在南京,发表处女诗作的时候才16岁。这么英俊聪明的男孩却是盲人,这太令人遗憾了!

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多奇特的想象,好浪漫!女孩易感的心灵激起了一圈绮丽的涟漪。珍珍的目光在肖毅的照片上停留了很久。真了不起!珍珍开始钦佩这个男孩了。哦,肖毅!珍珍想:我该记住这个名字。如果能跟他这样的人交上朋友,倒是很值得。于是,她特意从出版社打听来肖毅的电话号码。

肖毅接到珍珍第一个电话的时候,正在给一个病人做推拿。肖毅在盲校学会了点穴推拿技术,注册了一个推拿诊所。

肖毅并不是第一次接到女孩的电话。读盲校的时候,肖毅的个子渐渐超过了1米8,他模样英俊挺拔,脑子又聪敏,还出了诗集,开始被女孩子们注意,有几个胆大的甚至向他示爱。肖毅却不动心,对母亲说,我对她们没感觉!母亲说,这就奇了,你又看不到她们的模样,怎么知道她们不配你?其实姑娘们都长得挺俊俏。肖毅说,我就是能感觉到,我的心能感觉到。

珍珍的电话时间并不长,简短的问候和表示钦佩而已。话虽不多,却在肖毅心上留下深刻印记。珍珍的声音温柔、甜美,肖毅喜欢珍珍好听的声音。这是从未有过的异样感觉。一个星期后,肖毅忍不住给珍珍回了一个电话,他开口就直率地说,我想听听你好听的声音。

肖毅的“恭维”让女孩好高兴。瑶家妹子也是性格直率的人,于是就说,那我就多给你讲讲话。这一次电话打得很长,两个人好像都忘记了时间。转眼两个小时过去了,直到有人催肖毅做推拿,他才依依旧不舍地放下了电话。

从此,一根电话线将相隔千里的两个年轻人连在了一起。

对珍珍来说,肖毅充满神秘感,她对他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她想亲眼看一看肖毅究竟是怎样工作学习的。当她有一天流露出这种想法的时候,肖毅简直是喜出望外,立即向她发出了邀请。他何尝不希望“好听的声音”立即来到他的跟前!

数天后,珍珍坐火车来到南京,然后按约好的,乘辆出租车直奔集庆门城楼。肖毅家就在离此不远的地方。肖毅的妈妈早已等在了城楼下。只见从出租车里走出来一个女子。女子颀长身材,面容秀美,一双大眼睛尤其引人注目,女子的另一特别之处是有一头过腰的长发。肖妈妈一看便朝着她唤了一声:“珍珍。”女子惊喜地答应着,走来跟肖毅妈妈相见。珍珍很奇怪,问肖妈妈怎么一眼就能将我认出来。肖妈妈笑着说,出门时,肖毅告诉我,珍珍高个、大眼,还有一头长发。他说在梦里已经无数次见过你了。珍珍听了只是称奇。她从来也没有对肖毅说起过自己的容貌,肖毅也从来没问过。

到家了,当珍珍的声音真切地出现在肖毅面前时,肖毅高兴极了,却又像个小孩似的手足无措起来。珍珍说打算在南京待一个星期。肖毅说,那我陪你好好玩玩,南京有很多名胜古迹,你会喜欢的。

第二天一大早,肖毅和珍珍出门的时候,妈妈不放心地跟在后面,一再叮嘱珍珍,你千万牵好他,特别是过马路的时候。珍珍说阿姨放心,说着就大方地去抓住了肖毅的手。肖毅还是第一次跟一个年轻的女孩牵手,不免有点拘束,下意识地想挣脱。珍珍却笑了,反而将肖毅抓得更紧。她很喜欢他这种憨厚的样子。将一个高大的男孩牵着在街上走,珍珍很喜欢这种感觉。

当第二天再出门的时候,肖毅已经能很自然地和珍珍手拉着手了。他觉得珍珍像妈妈一样地给他安全感,除此之外,他还从珍珍柔软的小手里感觉到了别样的温情,依恋感便油然而生。

你让我听见了花开的声音!

那天,他们在东郊的草坪上坐了下来。珍珍让肖毅说说自己的事,她想更多地了解他。

肖毅的思绪回到了9岁那年。那时他正在市体校训练。9岁的男孩个子已经长过了1米7。市体校的老师到西城小学选排球运动员苗子,一眼就看上了肖毅。不久的一天,训练时,很奇怪,肖毅老是接不到老师抛给他的球。肖毅突然惊叫起来,我的眼睛看不见了!大晴天的,太阳一下子就消失了,眼前一片黑暗。想不到训练才刚开始,厄运就降临了。

医院诊断的结果是:眼神经萎缩性青光眼。

生命才刚开始,就坠入黑暗之中。一个孩子怎能经受这种打击,他发怒,给什么摔什么,再好玩的玩具也不能吸引他了。其实,做父母的更痛苦更担忧。孩子小,还考虑不到更远的事情,可做父母的明白,孩子要面对漫长的人生之路!他今后的路怎么走?

应该先让他平静下来。母亲想了很多办法,渐渐地发现,只有在给他讲故事的时候,孩子才最安静。母亲便买了很多的中外名著来,一本本给他读。只要孩子愿意听,做妈妈的就会一直读下去。后来有了专门给盲人用的电脑。肖毅就自己“读”书,几年下来“读”了将近1000本书!电脑是母亲借钱给他买的。儿子失明不久,父母就双双下岗,当时家里的经济很困难 。

夫妻俩作了分工,丈夫出外打工,赚钱养家;妻子就在家陪着儿子,照料他。

肖毅16岁那年,有一天,突然萌发了写诗的冲动,他对着妈妈大叫:快给我拿来纸和笔。妈妈赶快将盲人专用的纸板和笔拿来给他。只一会工夫,一首诗写成了:

如果我的生命仅有短暂的三秒/我会捧着一束火红鲜艳的玫瑰/和一把潮湿动情的泪水/站在零下三千度的冰川前/面对脱缰野马的风/面对漫天飞舞的雪/痴痴地望着你/直到我生命的终结。

妈妈不相信地捧在手里看了又看。母亲流泪了。自从儿子失明后,母亲不知道流了多少泪,都是忧愁,唯有这次是因为高兴。不过,母亲还没完全看明白,她有点担心地问道:儿子,你是恋上哪个姑娘了吗?

儿子笑了,说:我恋上了生活!

肖毅的的自立自强令珍珍感动不已,母亲的爱更令她动容。她还想知道得更多。

肖毅很乐意满足珍珍。

出一本诗集曾经是他一个遥远的梦想。没想到,在社会的帮助下,梦竟然真的圆了。诗集的首发式在南京凤凰台宾馆举行。很多人都来为他庆贺。他感受到了四周浓厚的温暖和一颗颗滚烫的心。他兴奋地说,诗歌为我打开了另一扇明亮的窗户!

被社会关爱着的肖毅有了传递爱心的愿望。他从自己微薄的收入里拿出钱来,帮助失学的孩子。这天,肖毅回家对妈妈说,再过几天是你的生日,我想送份礼物给你。妈妈猜了几次都没猜到。肖毅说出了自己的捐助决定,他以独特的方式表示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他知道母亲所有的付出,都是期待他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母亲十分惊喜,儿子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关爱,儿子长大了!

珍珍听了好感动。这个男孩不但聪颖过人,而且心地善良,对他的钦佩之心更加深了一层,爱慕之意油然而生。

肖毅也对珍珍的一切充满了兴趣。

珍珍便跟他讲家乡美丽的山水,讲瑶家趣味浓郁的风俗,讲瑶家的赶鸟节。赶鸟节其实就是瑶族的情人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这天,瑶家青年男女便汇聚在一起对唱情歌,借此追求意中人。

肖毅听得入迷,想象的翅膀扇动起来。珍珍问:你怎么了?为什么不说话?肖毅这才回到了现实。他说:真想听你对我唱首情歌!

珍珍听懂了肖毅,她心里也有小鹿在撞。她有好多话想对肖毅说,但羞涩之下却难以启齿,最终她轻轻哼唱起了一首瑶家的情歌:月亮和那年一样,阿哥呀,你在什么地方?梦中听见你吹芦笙响,醒来时不见你在我的身旁!歌唱得深沉缠绵,柔情万般。肖毅明白了,爱有了答案!他用诗的语言激动地对珍珍说,你让我听见了花开的声音!

从这天开始,两人相恋了。

通往婚礼的路却是一波三折

转眼一星期过去了。一大早,肖家人开始为珍珍准备回家的行李。珍珍却坐着不动。一直沉默着。肖毅急急地吃着饭,一边关照珍珍路上千万要小心。珍珍看着肖毅关切的样子,心中涌起了一股柔情,只见她站起身来,走近了肖毅,将饭碗拿在自己的手里,然后一勺勺地往他嘴里喂起饭来。这几天吃饭的时候,珍珍总会这样体贴地给肖毅喂饭。肖毅说,还是我自己来吧,你也快吃饭,你还要赶火车呢。珍珍却说,我不走了!

肖毅问她怎么想的?珍珍不直接回答,却拿了本小说《简爱》,翻开后读了起来。这些天,她有空就会像肖妈妈一样给肖毅念他喜欢的书。她读的是简爱对罗切斯特倾诉的一段话:“……没有一个女人比我更亲近我的丈夫,彻底成为他的骨中肉,肉中肉;正因为他的眼睛是瞎的,所以我们才更亲密,因为我在这个时候就成了他的眼睛,他的右手!……

自从有了肖毅,珍珍的感情世界逐渐在心中明朗起来,生活道路敞亮地展现在了眼前。她向往的正是像简爱对罗切斯特这样的真挚、浪漫和甜蜜。既然已经遇到,她就决定好好珍惜,不想再丢弃。

在南京的这一个星期里,珍珍将肖毅一家的生活都看在了眼里。肖毅真是够忙碌的,白天去中医药大学上学,晚上回来,吃过饭稍作休息,就去为病人做推拿。他的爸爸、妈妈也够辛苦的。肖爸爸每天一早便出门,要到很晚才下班回家。妈妈照例是每天接送儿子上学下学;还要忙家务。珍珍清楚地知道,肖毅需要她,这个家需要她。于是留下来便成了她责无旁贷的选择。

照料好肖毅吃罢早饭,珍珍便牵着他的手走出家门。珍珍对肖妈妈说,以后就让我送他上学吧。

珍珍的家里见珍珍迟迟不归,很不放心,于是就打电话来问。起初,珍珍只是说在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被家里问多了,珍珍想总要让他们知道,于是就将自己跟肖毅相恋的事照实说了。父母一听说肖毅是盲人,顿时急了起来,其他的话再也不想听,命她务必跟肖毅断了关系,马上回家,任珍珍怎么解释都不行。这时已经是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做母亲在电话里哭着说,你要是再不回家,我就来南京把你拽回家!怎么办呢?珍珍情急之下想起了家乡的舅母。舅母知道她跟肖毅事,而且很理解支持她。珍珍打电话给舅母,请她去劝说妈妈同意她跟肖毅在一起。舅母很快来了回音。结果依然让珍珍失望。舅母说,随她怎么劝,都不能说服珍珍的父母。她还透露说,家里打算要送珍珍出国。珍珍的姑妈和叔叔都在澳大利亚做生意,家境殷实。

家里的电话催得更紧了。一边是自己深爱的肖毅,一边是生她养她的父母,该如何办才好呢?珍珍为难地哭了起来。

肖毅很痛苦,这些日子相处下来,自己已深深爱上了珍珍,他不敢想象,一旦失去了珍珍,他将如何面对!但他又不忍心看着珍珍这样左右为难!善良的肖毅不知如何是好。

见儿子痛苦,做爸爸妈妈的心里更不好受。珍珍善良、贤惠、勤劳,深得他们的喜爱,如果她真的一去不回,他们会很舍不得;两个孩子的真心相爱,更让他们觉得不该拆散。怎么办才好呢?思虑再三,母亲突然对珍珍说,那你就回家吧。珍珍以为肖家改变了主意,更伤心了。肖妈妈忙对她说,我跟你一起回家!肖妈妈解释说:我到你们家去提亲!我相信我能说服你的父母。母亲对儿子的前途充满信心,对两个孩子的真爱充满信心。

肖妈妈精心选购了一大堆南京的土特产,还特意带上了肖毅学习、工作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的录像带,跟珍珍一起登上了去湖南的火车。

珍珍的家在当地可算名门。父亲曾经做过村长,现在又做起了建材生意,他为人豪爽,经营有道,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谢家父母受人尊敬,还因为他们教子有方,珍珍的姐姐和弟弟都考上了名牌大学,这在当地绝无仅有。其实珍珍的父亲是个知书达理的明白人,珍珍的母亲也很善良。当他们看到肖毅的母亲风尘仆仆远道而来,一副诚心诚意的样子,心中不禁有了感动。肖妈妈详细述说了两个孩子之间的一番真情和肖毅自强不息的点点滴滴。肖妈妈还请珍珍家里放心,如今,肖家的经济状况已经大有好转,肖毅的推拿诊所在当地也越来越受欢迎,还多次受到政府的表彰,整个社会对肖毅都很关心,珍珍在南京一定会过得很好的。听肖妈妈如此一说,珍珍父母心里原先的想法开始动摇了。

听说南京大城市来客人了,热情的邻居都前来探望。有关肖毅的录像邻居们也都看了,边看边啧声一片,纷纷称赞珍珍有眼光,找了一个有志气有作为的好青年。邻居们的称赞让珍珍父母的脸上很有光彩。

接下来,肖毅的妈妈跟珍珍的父母有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珍珍父亲后来说,父母都是为孩子好的,当初不同意珍珍跟肖毅,就是怕委屈了珍珍。如今知道肖毅确实是个有志青年,也知道了肖毅家里的情况,既然,肖家能够让珍珍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也就没有理由再反对了!

半个月后,珍珍的父母慨然应允女儿随肖毅的妈妈返回南京。

不久,肖毅考出了国家劳动部的高级按摩师资格。正在这时,一楼邻居想把房子卖掉,肖家就赶紧买了下来,装修一番,肖毅的点穴推拿新诊所就正式开张了。珍珍忙前忙后帮着将一切都安排停当,俨然就是个“老板娘”了。从此,肖家又多了一个忙碌的女人。肖毅出门时,陪在他身边的女人是年轻的珍珍。见他俩亲昵的样子,所有人都为肖毅高兴。邻居们都在肖妈妈跟前夸珍珍勤快、贤惠。肖妈妈好开心,笑得合不拢嘴。

勤快的珍珍除了帮肖妈妈在生活上照料肖毅,诊所忙起来的时候,她还能帮肖毅打打下手。珍珍聪明,跟着肖毅已经学会了拔火罐。她的愿望是等肖毅大学毕业以后,她也去进修中医,以后能够真正成为肖毅的助手,把诊所打理好。

珍爱人生篇10

关键词:《他们眼望上苍》 弗洛姆 占有 生存

作为20世纪著名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其理论的核心是人如何实现解放,如何获得自由,如何完成自身的全面发展。弗洛姆在关于人的处境的学说中指出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即是人类成为动物中最无能的,拥有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力使人的存在不同于其他任何生物,进而陷入一系列的存在之二律背反之中。弗洛姆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就是人对存在的矛盾性的处境的反应,比如试图超越动物本能、寻找新的自我的生存根基、与他人建立联系。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重占有还是重生存。“前者关注的是对物、人、精神的占有,后者关注的则是生命的存在本身,即以爱和工作的潜能的实现为生存的目的。”生活作为一种艺术,是“人所实践着的最主要、同时也是最艰难、最复杂的艺术”。不同的生存方式体验决定着个人性格,进而影响其能否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追求幸福并享受内心的宁静。

美国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 1891-1960)是20世纪著名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其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讲述了女主人公珍妮挣脱传统习俗的束缚、勇敢追求幸福、实现自我的艰辛历程,被誉为“黑人文学中第一部充分展示黑人女子内心中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在黑人文学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目前国内对《他们眼望上苍》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其黑人身份的建立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方面,忽略了作品所体现的关于生存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揭开《他们眼望上苍》的黑人面纱,将其置于普遍的人的世界的关照下,从弗洛姆关于生存方式的理论出发,沿着主人公珍妮的成长历程,探究其从以物的形式被占有,到以精神的形式被占有,直到她主动体验生存的自由独立之路,对解读文本具有新的意义。

一、惯坏了的骡子

“生存”是指一种生存的方式,在重生存的生存方式中人不占有什么,也不希求去占有什么,他心中充满欢乐和创造性地去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及与世界融为一体。但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中,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据为己有和占有的关系。对主人公珍妮来说,年轻时的她正是这样以“惯坏了的骡子”的方式被她的外祖母和第一任丈夫洛根・基利克斯占有。

弗洛姆将先于个体化进程而存在,并导致个人完全出现的纽带称为“始发纽带”。儿童出生后便脱离母亲进入一体化的状态,这种纽带给了个体安全,使他有归属感,并感到生命之根的存在。在珍妮的成长路上,父母的缺席,使其自我意识的萌发相对滞后。抚养珍妮的外祖母,带给她的也不是精神的归属圣地,而是按照白人的行为规范制定的模子。直到六岁时,因为偶然事件,她才认识到自己是黑人。在阿妈看来,“白人是一切的主宰”,为了让珍妮脱离“干活的老牛和下崽的母猪”的命运,得到保护,她给珍妮安排了一桩体体面面的婚事,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珍妮有了一生的保障。

诚然,阿妈为抚养珍妮倾注了时间和辛劳,但这绝不是出于无私的爱,而是试图完成占有式的自我实现。阿妈在珍妮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梦想,她掌掴珍妮,又使其屈服于她多年的养育之恩,在这里她充当了父母的角色,一面慈爱,一面严厉。然而,究其根本,阿妈对珍妮的“爱”是专制的、占有性的,不服从她就是罪恶,就是对她的付出的诋毁,对她的权威的蔑视,而消除罪恶的方法就是珍妮乖乖地按照她的要求,顺从她的意愿,接受外祖母为她挑选的“一辈子可以依靠的靠山”。

儿童在肉体、情感和精神上越发强壮,达到断绝始发纽带的程度越高,他渴望自由与独立的愿望就越强了,但同时其孤独感也会日益加深。珍妮从辨清自己肤色的那时起,便再也回不到对自己一无所知的原始状态,不幸的是随之而至的珍妮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却被外祖母忽视。此时的珍妮不过是阿妈生命的延续,仍是其占有物,任由其支配。

在自然之母的启示下,蒙昧的珍妮开始萌发爱的思绪。十六岁的珍妮,“有光滑的叶子和绽开的花蕾”,试着去寻找关于爱、关于婚姻的真谛,希望婚姻“能结束无配偶者那无边的寂寞”,“给我甜蜜的东西,就像坐在梨树下遐想时那样”。事与愿违,婚姻中的珍妮不过是洛根・基利克斯的一头惯坏了的骡子,任劳任怨,必须对丈夫言听计从。

生存的积极状态要自我更新,要成长,要饱满涌流,要爱,超越孤立的自我的桎梏,有兴趣,去倾听和去贡献。珍妮热切期盼的是、新鲜感、变化感、甜蜜的爱情、激情的生活;而洛根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他的存在就是占有付清款的房子、紧靠大路的六十英亩土地、土豆、咸猪肉、玉米面包、劈柴、耕地,婚约也不过只是为他占有珍妮提供了凭证,她就是干活的骡子。“我的自我的某种规定性是由我所占有的对象来决定的。作为主语的我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占有物所体现出现来的我。”洛根的自我价值取决于对物的占有,他把所有的人和物,甚至包括他自己都变为他的占有物;珍妮和骡子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他和珍妮的关系是死的,没有活力的,没有创造性的。

珍妮从自然的启蒙中模糊地领悟爱情,从洛根那里学到“婚姻并不能造成爱情”。她的第一个梦消亡了,但她并没有停止寻找的脚步,懂树木和风的语言的珍妮绝不甘心只做“惯坏了的骡子”,被以物的形式占有。毫无生机的物化生活禁锢了珍妮的身体,却熄灭不了她渴望体验生活的热情。

二、宝座上的洋娃娃

怀着爱的梦想,急切寻求改变的珍妮抛开与洛根有关的一切,追随乔・斯塔克斯而去。她被乔描绘的贵妇人的生活所吸引,乔是她的骄傲,即使是坐在马车上,但珍妮却觉得“就像坐在高高的统治者的宝座上”。然而决心摆脱骡子命运的珍妮很快就发现乔并不是“她的花上的蜜蜂”,她变成了当初带她离开的宝座上的“洋娃娃”,以一种精神的形式被乔占有。

“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和以财富和利润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必然会产生对强力的要求,即对强力的依附性。”乔顺利完成了当个能说了算的人的目标,成为伊顿维尔的市长、邮局局长、地产主、店主,“让凡是能听得见他说话的人都服从于他”。乔的权威建立在强权之上,恣意践踏他人,在他的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中,幸福就在于“他能够胜过别人,在于他的强力意识以及他能够侵占、掠夺和杀害他人”。充裕富足的生活、市民的屈服满足不了乔的占有欲,他还要把珍妮变成自己的“洋娃娃”。他禁止珍妮在人前演讲,不许她参加邻里之间的闲聊,在店里必须用头巾裹着头发,稍有差池便严加斥责。

“最大的享受大概不在于对物的占有上,而在于对生物的占有。在父权制社会里,即使是最穷的男人也是女人的占有者,他占有孩子和牲畜,他可以自以为是绝对的主人。”乔认为他的成功使珍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女人,珍妮不过是他耀眼的光环上的点缀,他限制珍妮的活动范围,在思想上也要她完全臣服。 “他要她绝对顺从,而且要一直斗到她绝对顺从了为止”,即便是和解,也得依照他的条件。为了控制珍妮,粉碎她的反抗,必要的时候使用暴力也在所不惜。 “占有感的一个最重要的对象是自我”,包括自我的躯体、名字、社会地位、占有物。在乔垂死之际,仍希望“在她的眼中自己仍有着过去的躯体”,躯体的衰落意味着他的权威的瓦解,他不仅丧失了占有珍妮身体的能力,也无法从精神上对其占有。

以重占有的方式所体验到的爱是“对‘爱’的对象的限制、束缚和控制”。珍妮被剥夺了话语权,行动受到制约,比起先前的骡子生活,现在所不同的是她因为和权威人物一起睡觉而成为权威的一部分,坐在宝座上的珍妮不过是乔的“洋娃娃”,没有自由,没有生命。珍妮梦寐以求的蜜蜂亲吻花朵的爱情被乔占有式的爱残忍地扼杀了,“她的花瓣不再张开”。 “有生命的结构和只有通过发展才能生存,只有变化才能存在。生命过程所固有的特性就是生长和变化”。珍妮已被抽去了反抗的斗志,她的生命之泉悄然干涸,她追求变化的激情也已消失殆尽。直至乔的死结束了他对珍妮的生命力造成的毁灭性影响,珍妮得以从麻木的状态解脱,第一次感到无拘无束。

“生存意即生命,积极的活动,生育、更新、创造性和不断涌流的水,直至枯竭。”从阿妈的心肝宝贝,到基利克斯太太,再到市长夫人,处在被占有的位置的珍妮未曾有机会积极地参与生活,体验存在。独自生活开启了珍妮新生的大门。她从懵懂的少女走至漂亮的妇人,对爱模糊的触动,也日渐成熟,“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你想得到爱和同情的话,你就不得不但安抚自己还要安抚别人。”

三、春天的梨花

“人不必总是想应该做些什么;他应该更多地去思考自己是什么。”孤独的珍妮并不急着走进下一段感情,而是随性沉浸在自由自在的快意之中。直到甜点心出现,珍妮认清自己的“罐子里装着世界”,同时重新点燃在阿妈的后院里萌生的爱的思索。“他会是花儿的蜜蜂――是春天梨花的蜜蜂,”而珍妮就是一树梨花,在枯萎凋谢后守来春天的福音,开始生的绽放。

始发纽带为人提供了保护,以及与外面世界连为一体的可能,而人在个体化的进程中孤独与无能为力感会不断增强,因此“人需要有一种与他人结合为一体的感觉”。珍妮在前两次婚姻中并未得到安全感和同一感,相反愈发孤寂。与甜点心的邂逅使珍妮的生活焕然一新,他们一起下跳棋、玩碰对牌戏、打猎、钓鱼、看电影、跳舞,甜点心还教她开车,给她的菜园撒籽。珍妮从甜点心那里闻到了梨花的芳香,压光其生命活力的高墙土崩瓦解。走出乔的阴影,珍妮毅然决然地离开故居,“按甜点心的方式重新生活”。

爱不是物,不能被占有,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注意某人(或某事)、认识他、关心他、承认他以及喜欢他,这也许是一个人,或者一棵树、一张图画、一种观念”。爱一个人,要负责唤起他的生命,增强他的生命力,帮助他成长。白天甜点心带着珍妮一起去地里干活劳作,晚上他们和工友谈天说笑、跳舞唱歌。甜点心的爱照亮了珍妮在黑暗中摸索的路,使其生命流光溢彩。飓风突袭,两人在逃命途中,彼此关照,珍妮倾吐心声,“如果你能看见黎明的曙光,那么黄昏时死去也就不在乎了”。珍妮想抓住油毡给甜点心保暖,却落入水中,甜点心为救珍妮被疯狗咬了脸,丧失心智,最终死在珍妮的枪下。若不将生命视为财产,企图占有,而是去经历体验,那么面对死,也不必惊慌恐惧。

活着是一个动态概念,“人生活的目的就是根据人的本性法则展现他的力量”,发展潜能,做一个独立的人。甜点心与洛根和乔截然不同,他生动活泼,极富感染力;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存在这一事实,无需用田产、权利证明;他拥有创造性,可以赋予他接触到的一切以生命,包括珍妮。给洛根做农活,替乔打理店铺,不能给珍妮快乐,她所做的并非出于自愿,她只是在消耗生命。而和乔一起在沼泽地做工则是没有被异化的主动的活动,珍妮成为自己活动的主体,她参与的是创造、生产的过程,蕴含了她的力量和能力。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中,珍妮体验到了活着的价值。她不再是他人的占有物,而是自己的主人;她不再听任他人摆布,而是用双手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

伴随爱和创造性活动而生的是快乐。这种快乐“不是极度兴奋,不是瞬时即熄的火焰,而是生存本身所具有的持久的炽热”。甜点心爱珍妮的美,也鼓励珍妮欣赏自己,为珍妮的生命注入新鲜的血液,他们一起在无边的沼泽地尽享最纯朴的生命之乐。珍妮可以放开怀地笑,可以听别人讲故事,甚至自己讲,她与周围的人融为一体,她与自然不再被分割。在以占有为目标的人际关系中,充斥着嫉妒和冲突,压抑而沉重。而旷野中人们辛勤劳作,相互扶持,没有钩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有的是无边无垠的快乐。“你得亲历其境才能真正了解”,珍妮和甜点心在自然的怀抱中相拥生长,书写快乐。

“对于爱、快乐以及领悟真理的体验都是此时此地的,而没有时间上的先后。此时此地即永恒。”珍妮从甜点心那里收获了爱情,也收获了人生最美好的体验。甜点心的死并没有终结两人的爱情,那种自然纯净的情感将继续活在珍妮的生命里,“只要她自己尚能感觉、思考,他就永远不会死”。他们曾经尽情享受自由,享受生活,发展自我,实现生的超越,亦即永恒。

四、结语

赫斯顿在《他们眼望上苍》中不只塑造了一个新的黑人女性形象,更借珍妮“多彩的生活”窥探了人类普遍的生存方式。珍妮先是被当做“惯坏了的骡子”使唤,接着又成为忍气吞声的“宝座上的洋娃娃”,遇见甜点心,珍妮绽放成“春天的梨花”,“从前我曾经什么也不指望,只指望死去,不必再一动不动地站着强颜欢笑。但是你出现了,我的生活有了意义。因此我对我们共同经历的一切感激不尽”。生存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只能通过共同的经历彼此才能沟通。珍妮和甜点心的爱使两人结为一体,同时又彼此独立,保持完整的两个人。

“马克思说,奢侈如同贫穷一样都是罪恶,我们的目的必须是充分地去生存而不是去占有。”(20)寻找答案的珍妮,最终掌握了生存和表达自我能力。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拥有,只能经历。眼望上苍,地平线在远方,生活就在脚下。

参考文献

[1] Hurston,Zora Neale.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M].New York:Harper Perennial,1998.

[2] 陈莹莹.《他们眼望上苍》中主人公珍妮心理学原型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孙依依,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4] 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关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5] 弗洛姆.逃避自由[M].刘林海,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6] 嵇敏.佐拉・尼尔・赫斯顿之谜――兼论《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形象的构建[J].四川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3).

[7] 张玉红.赫斯顿小说中的文化相对主义思想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