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十篇

时间:2023-03-27 08:34:58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篇1

大家都应该做过许多活动吧?我也不例外。我做过的活动有许多,如:捉迷藏、玩游戏等等。但是有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使我难忘。那次活动就是——野炊。

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野炊。到了指定的野炊地点,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一开始,我们都挑些简单的活儿做,那些重活儿都没人愿意去做。过了半天,我们还是搞得一团糟。而在这个时候,旁边的小组已经传来饭香了。我们十分奇怪:为什么他们能做出这么好的饭呢?原来他们各自分工合作,并不只为自己着想。我们看了,十分惭愧,重新分工后,我们又忙开了。我们有的捡柴,有的打水,有的砌锅,有的洗菜,有的切菜……过了一会儿,我们的锅里也传出了香喷喷的饭味了。再过了一会儿,菜也都煮熟了。我们就这样,吃了一顿自己做的饭。

这次活动十分有意义,因为它不但使我们高兴,而且它还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团结,不能只是为了自己着想,而该多为别人、为大家着想,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广西河池都安县安阳二小四年级:唐炳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篇2

2005年12月12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天即将举行庆祝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的庆典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的活动。

这天早上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校服,佩带着鲜艳的红领巾,精神抖擞地来到校园集合。老师给我们一人发了一面小蓝旗,就出发了。

我们进入了会场,就到观众席的D座区坐了下来。会场真是雄伟壮丽!入口的路道两旁和嘉宾席上都摆着漂亮的鲜花。舞台上也装饰得十分美观。会场周围挂满了灯笼和彩旗,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

庆典活动开始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有的观众和嘉宾都肃立在会场,向国旗行礼致敬。接下来是领导讲话,然后是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这些节目都体现了耿马这5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演员们唱啊!跳啊!为县庆唱出了他们心中最优美的歌,为县庆跳出了他们心中最欢乐的舞。就这样,庆典活动在歌声中,舞蹈中,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但我还沉浸在节目的喜悦中,久久不能忘怀。

那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也是最开心的一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贡献。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篇3

暑假来了,我们高兴万分。然而今年的七八月,太阳公公仿佛同我们一样兴奋。从早到晚,都是热情似火。但是我才不在乎这个,同样过得是多姿多彩。这其中最有意义的当属我亲身经历的一次社区活动了。

这天,日上三竿,妈妈又来练习女高音了。“毛梓羽,什么时候了,还不起床?你忘记今天要干什么了吗?”我一听,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揉了揉睡意朦胧的眼睛,拼命回想要做些什么。对了,今天答应了社区主任李阿姨,要来客串社区主任的。糟糕!我赶紧起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梳洗完毕,然后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射到了集合点。

人家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话真是不错!我拿起一把扫帚,说干就干,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狂扫一番。只看见纸屑和树叶在空中翩翩起舞,但还是在原地纹丝不动。我就纳闷了,不就扫地吗,有这么难扫吗。仔细观察一下,才发现这个扫帚真与家里的大不相同。这个都是用竹篾子编的,还特别扎手。扫地的时候,有些顽皮的垃圾就像是在和我作对一样,就是黏在扫帚上不下来。我垂头丧气的把扫帚丢在一边,直喘着粗气,真是没辙了。这时候,王阿姨看见了说:“我们的小主任,好像碰到难题了呀!”“王阿姨,我看您扫地很轻松,怎么到我这儿,扫帚都不听我使唤了呢?”我急忙向王阿姨求救。她笑着递给我一副手套说:“你先带上这个……”她边扫边示范:“扫地呢不能用蛮力。对于像这些类似纸屑的垃圾,可以轻轻地扫,如果黏住了,就用手拣一下,反正也是戴着手套,没关系。如果是塑料瓶之类的可回收垃圾,直接捡起来就好了。”我照着王阿姨的指示去做,果然很有效果,这周边的垃圾一会儿就被我清理干净了。正当我得意洋洋的时候,一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我揉揉了受伤的屁股,定睛一看,原来害我跌倒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块西瓜皮。我正要火冒三丈的时候,忽然觉得这垃圾袋很眼熟,这不是我昨天扔的吗。妈妈让我扔进垃圾桶,我图省事,直接让垃圾做了个自由落体运动,从楼上扔到楼下。哎,真是自食其果啊。王阿姨边扶我边说:“现在经常有人嫌麻烦,不扔进垃圾桶,所以别人就跟着遭殃了。”听了王阿姨的话,我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随手扔垃圾了。经过我们连续几个小时的高温奋战,终于大功告成。尽管每个人都大汗淋漓,但是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真是高兴万分。特别是我这个临时主任,别提有多开心了。

这一次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让我收获颇多。每当我要扔垃圾时,都会有这样熟悉的身影,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四年级:毛梓羽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篇4

“可别来个狗啃泥。”爸爸风趣地逗我。妈妈说:“什么事不是天生就会的,只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学会。不要怕摔跤和摔跟头。”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租了一双旱冰鞋,穿了起来。慢慢地扶着栏杆,慢慢地扶着滑起来。没想到,一不小心摔倒在了地上,哭起来。后来我忍住了,这么大了可不能哭啊,会被人家笑话的。于是我就忍着疼,揉着屁股又站了起来,再次扶着栏杆又开始滑起来。料,我有再一次摔倒,这下子我可真忍不住了,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边对妈妈说:“不学了,不学了,真难学!”妈妈跑过来把我扶起来,严厉地对我说:“唉,你可不能半途而废啊,站起来好好学。

我听了妈妈严厉的教训之后:“又努力地滑,这时妈妈也穿上旱冰鞋,带着我滑。这下子我滑得很顺利,也没有摔跤过了。妈妈对我说:“你看,你这一下,不是滑得挺好的吗?”“是呀,妈妈,怎么你一扶我,我就不会摔倒呢?”“那是因为你刚刚没有自信心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早已把手放开,我还在那里兴奋地滑着,我一看,妈妈没有在身旁,我一害怕,我将要摔倒在地上,还好我急中生智,扶住了前面的栏杆。过了二十分钟,我已经行不扶着栏杆滑旱冰了。已经行在人群中穿梭了,我好快乐啊,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在天空中洒脱地飞翔着。

从这一次的学旱冰中,我得到了一个启发:每一个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只要你努力就能克服活动中的困难!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篇5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们都在各自参赛项目的场地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同学在活动手腕,有的在牵引韧带,有的在扭动腰胯……我参加的是掷羽毛球项目,我想:既然参加了比赛,就应该争取拿到最好的成绩。

“预备——开始!”前面两位同学出色地完成了比赛,该轮到我了。我的心里像揣着一个小兔子似的,砰砰地跳个不停,双手也不听话了。“加油,衍媛,你最棒!”听了同学们的鼓励后,我定下心。拿起一个羽毛球,使出全身上下的力气,往空中一扔,天哪!球儿不肯离我远去,就躺在我的脚边。

“光有力气还不行,还要用巧劲。”教练和班主任施老师一一传授给我秘诀。第二次比赛比第一次显然有了进步,又过了一米线。现在还剩最后一个机会啦!通过前两次比赛,我有经验了。心想:这可是最后一个关键球,胜负在此一举。我张开双脚,站在起点上,身子稍微向后倾斜,抡直手臂,“嗨——”伴随着一声呐喊,我把球扔了出去。球儿像长了翅膀似的,勇往直前,我为班级争了光,得了第四名。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篇6

1 语言理解中抑制机制的概念和分类

Bjorklund与Harnishfeger把抑制定义为一种基本的认知压抑,它阻止与任务无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或把无关信息从工作记忆中排除出去,从而有助于任务的执行。Hasher与Zacks认为抑制负责监控哪些信息应进入工作记忆,并根据当前加工的要求编辑工作记忆的内容。而Gernsbacher所说的“抑制”(suppression)是指一种积极降低已激活了的与当前任务无关信息的激活水平的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这两方面。

总之,抑制是指阻止无关信息进入或保持在工作记忆中,且使无关信息在总体上不损害认知加工的一种主动压抑过程。抑制受损将导致无关信息的激活、保持与提取,从而影响对有关信息的加工。

对于抑制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加工的目的性或意识的参与程度可以将抑制分为自动抑制(automatic  inhibition)与有意识抑制(intentional  inhibition)两类。自动抑制也需要注意的参与,但并不是有目的的加工过程,可以阻止(gate)某些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或清除工作记忆中的无关信息。

2 语言理解中抑制机制的有关理论

2.1 建构—整合模型(Construction-Integration  Model,  CI  Model)

Kintsch提出的建构—整合模型用来说明人是如何对句子和课文进行理解的。该模型认为,理解过程由建构和整合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是建构阶段(construction  phase),是根据输入的语言信息,结合理解者的目的与知识,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建构一个原始的、不连贯的命题网络的过程。该过程主要是自动加工的过程,受意识控制较少,相对不受语境制约,所用规则也极为粗糙,所形成的表征结构松散,混杂着许多无关的信息。第二阶段为整合阶段(integration  phase),这是一个受意识控制的,满足各种限制的加工过程。它通过扩散激活或抑制的加工机制,进一步激活与语境一致的信息,并清除先前命题表征中的无关信息,使不符合语境的命题去激活,并整合词汇、句子和课文的信息,逐渐形成一个有序连贯的稳定的心理表征。由此可见,无关信息先激活,而后受到抑制。Kintsch的建构—整合模型首先将抑制的思想引入到语言理解过程,并且认为抑制与激活有着类似的加工方式,即通达扩散的方式激活有关概念并抑制无关的概念,而且抑制的加工过程属于控制加工;但是该理论对抑制的机制缺乏实质性的说明。

2.2 结构建造框架(Structure  Building  Framework,简称SBF)

Gernsbacher提出的结构建造框架理论认为,语言理解的目的是要建构一个连贯的心理表征或结构,包括奠基(laying  a  foundation),映射(mapping),转移(shifting)3个过程。首先,利用最初输入的信息建构一个基础结构,即奠基。其次,当新输入信息与原结构较为一致时,就把新信息映射到该结构上,从而使原结构不断发展,这就是映射。当新信息与原结构不一致时,则转而开始建立一个新的子结构,即为转移。结构表征的建造材料是记忆单元(cells),记忆单元由输入的信息自动激活,信息一旦激活便传递加工信号,增强有关记忆单元的激活,同时抑制其他无关记忆单元的激活。如果记忆单元所表征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发展的心理结构所必须的,则得到增强;反之,受到抑制。记忆单元的激活水平受到增强(enhancement)与抑制(suppression)两种认知加工机制的调节。Gernsbache认为抑制加工既有自动加工也有控制加工,并且认为抑制是一种积极压制(suppress)激活的过程。

由此可见,结构建构框架明确提出,语言理解过程即心理表征的建构受增强与抑制两种一般的加工机制的调节,这比建构—整合模型中关于抑制的思想前进了一步。结构建构框架用已建立的心理结构来说明对新信息的增强与抑制的作用,这是对抑制加工机制的一种比较明确的解释。结构建构框架既然可以包括抑制的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这就使得该理论更具灵活性和解释力。

但是,结构建造框架也是为了说明句子和课文理解过程而提出来的,其理论重点并不在于说明语言理解中的抑制机制;而且,结构建造框架也只涉及句子和课文水平理解中的抑制机制,难以说明词汇和亚词汇水平理解过程中的抑制现象。

2.3 抑制和工作记忆容量(Inhibition  and  Contents  of  Working  Memory)

Hasher和Zacks将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年老化联系在一起,认为抑制效率的下降导致阅读理解加工效率下降和认知老化。他们认为工作记忆在阅读理解中占据重要地位。工作记忆操作的效率、注意的选择和集中影响着抑制机制;而抑制机制在功能上负责限制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只有那些沿着理解这条“目标路线”(goal  path)的信息才能进入工作记忆。“脱离目标路线”(off-goal-path)的信息对建构精细连贯的课文表征来说是无关或边缘的信息。由于注意的大门并不完美,所以一些脱离目标路线的信息有时会侵入工作记忆之中。例如,个人的某些想法,与语境不一致的信息,白日梦等。如果无关信息进入了工作记忆,那么抑制机制应该负责迅速抑制(dampen)这些无关信息的激活。抑制效率的下降会导致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在工作记忆中保留较长时间;进而影响对有关信息的有效加工。Hasher和Zacks认为抑制机制有两个重要的功能:阻止通达和负责清除的功能。阻止通达是指限制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确保与当前任务直接有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将那些与当前任务无关的信息阻止在工作记忆之外。清除功能是指将无关的信息从工作记忆中清除出去,包括清除那些先前有关,但随后由于话题的变换或实验任务的改变而变成无关的信息。

Hasher和Zacks强调工作记忆操作的效率、注意的选择和集中以及抑制机制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这很有意义。但是工作记忆效率、注意的选择和集中与抑制机制的关系比较复杂,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现在还不清楚。更为重要的是,Hasher和Zacks所说的抑制机制与语言理解的加工过程是分离的,这就难以说明语言理解过程中抑制机制的实质。

 

3 语言理解中抑制机制的有关研究

为了保证有效阅读理解,读者或听者需要对来自于语言内外无关的或不适当的信息进行有效抑制,以保证激活适当的意义,建立适当的心理表征。语言理解中,抑制过程可以在亚词汇、词汇、句子和课文等多个水平上发生。

3.1 对语言内部无关或不适当信息的抑制

3.1.1 词汇加工中的抑制

词汇信息加工的“多层次交互作用模型”(multilevel  interactive  activation  model,简称MIA)认为,词汇加工包括由低到高的字素、词体、词素和复合词等多个层次,最后通达词义。视觉呈现一个词时,它将从底层开始激活各层次上的词形单元或“结点”。激活也将传播到与各层次上词形单元相连接的读音单元和概念表征单元。在层次结构中,激活既可以往上扩散,也能向下传播来加强低层次单元的激活水平,即交互激活。词汇的语音加工依赖于读音单元的激活,字素、词体和词素层的语音加工之间存在合作与竞争。例如,词的不规则性延迟了命名反应时是因为字素—音素层次的读音输出与词素层次的读音输出之间发生了冲突,所以词素层次的读音需要抑制字素—音素层次上的读音。在词体—尾音水平上发生的一致性效应(consistency  effect)说明词体激活一个以上尾音后产生了竞争。

在汉语字(词)的加工中,亚字声旁激活与整字语音激活之间也存在促进和抑制。周晓林等认为在汉字阅读中整字与亚字是平行加工的,在汉字的识别过程中,成字声旁(或形旁)的字形结构从整字的视觉输入中抽取出来,匹配到它们自身的字形,语音和语义表征上,这种匹配与整字的加工平行进行,导致整字和声旁的语音激活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如果声旁的语音激活与整字的语音激活一致,它们将相互支持。如果声旁的语音激活与整字的语音激活不一致,它们将相互抑制。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当启动字(如“紫”)与合体目标字(如“猜”)的声旁有语义联系时,对合体目标字的命名时间会延长;即声旁的语音激活对整字的语音激活产生了干扰。汉语合成语中词素意义加工与整词意义加工之间的也存在促进和抑制。如,启动词“华丽”可以促进对目标词“华贵”的加工,但是启动词“华侨”在获得充分的加工时间后,会抑制目标词“华贵”的加工。

以上所述的词汇和亚词汇加工中的抑制一般属于自动抑制的性质。

词汇歧义消解的过程及其抑制机制。在无语境条件下,歧义词多个意义是顺序激活的。歧义词的主要意义首先通达,随后歧义词的次要意义得到激活。如果歧义词得到充分的加工时间,那么注意将集中指向于歧义词主要意义,次要意义受到抑制。所以,与次要意义有关的探测词出现后,需要重新引导注意到达心理词典中次要意义的位置。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语境能引导读者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与语境不一致的意义受到抑制。Simpson在一个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一个歧义词,在歧义词呈现后200ms,呈现探测词,要求被试对探测词进行命名,这是一轮实验(trial);例如,BANK-MONEY。同一个歧义词在间隔0,1,4,或12轮实验后,再次呈现给被试,其后的探测词可能偏向先前的探测词的意义(一致),如,BANK-SAVE;可能偏向歧义词的另一个意义(不一致),如BANK-RIVER。结果表明,与控制条件相比,在一致条件下被试对探测词的命名时间较短,在不一致条件下被试对探测词的命名时间较长。这说明,先前对歧义词某个意义进行加工的过程,可以作为一种情节(episodic)语境,对随后歧义词意义的通达产生影响;所以,与先前一致的意义得到促进,与先前不一致的意义受到抑制。Simpson认为本实验中抑制的性质类似于负启动。

3.1.2 句子理解过程中的抑制机制

3.1.2.1 语言歧义消解过程中及其抑制机制

语言理解的目的在于建构一个有序连贯的心理表征,所以需要阻止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或将无关信息从工作记忆中清除出去。歧义词多重通达模型认为,歧义词的多个意义都得到通达,随后与语境不一致的意义受到抑制。而选择通达模型则认为,语境能引导读者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同时阻止其不适当意义的通达。两种模型都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这表明词汇歧义消解过程中的抑制有两种作用方式,其一是歧义词的多个意义首先激活,随后与语境不一致的意义受到抑制,被排除到工作记忆之外。其二,与语境不一致的歧义词的意义从开始就受到抑制,被阻止在工作记忆之外。例如,Swinney采用跨通道启动技术,从听觉道呈现含歧义词的句子。在歧义词之后立即呈现探测词或延迟4个音节后呈现探测词。实验结果表明,在即时测试点上,歧义词的两个意义都得到激活。在延迟测试点上,与语境一致的意义保持激活,与语境不一致的意义受到抑制,即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先激活后被抑制[11]。也有许多研究表明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从开始就被阻止在工作记忆之外。语境的偏向性强弱以及歧义词类型可能是影响抑制机制起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

以上所述词汇歧义消解中的抑制属于自动抑制。语言歧义消解过程中更深入的加工则需要有意识抑制的参与,而且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抑制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Gernsbacher在一项研究中要求被试阅读含有歧义词的句子,并判断探测词与句子的意义是否相符合。例如:实验句为He  dug  with  the  spade.探测词为ACE.实验句子后的探测词与句子的意义不一致,被试要做出正确地判断,需要抑制句尾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即实验任务要求被试有目的、有意识地抑制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结果发现,ISI为850ms时高理解能力者抑制了歧义词的不适当意义[12]。陈永明,崔耀曾采用句子验证任务,探讨了汉语歧义句的解析过程。结果发现,对歧义句主要意思的抑制比对次要意思的抑制更加困难,前语境在句子歧义解析中的作用优于后语境[13]。

3.1.2.2 代词指代解决与抑制机制

为解决代词指代,保持课文表征的连贯而进行推理时,指代者可以促进所指者的激活,抑制非所指者的激活。

Macdonald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当代词所指者和非所指者为不同性别时,对代词非所指者的抑制较早出现。当代词的所指者与非所指者为同一性别时,对代词非所指者的抑制需要较长时间[14]。Gernsbacher曾研究过代词指代和重名指代中的抑制机制。研究发现,在名词重复指代的情况下,抑制机制立即被触发且抑制的强度很大,即对非所指者的提取受到了强烈的抑制。代词也能触发对代词非所指的抑制,但是这一抑制过程强度较弱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发展。如果代词所指者与非所指者为不同性别时,代词的性别特征能触发较强的抑制[15]。周治金,陈永明等也发现,指代者对所指者的激活有促进作用,对非所指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6]。

结构建构框架能较好地解释上述句子理解过程中有关抑制机制的研究结果。

3.1.3 课文理解过程中推理与抑制机制

Hasher和Zacks认为,在阅读理解中抑制机制在功能上负责限制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抑制效率的下降会导致无关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在工作记忆中保留较长时间;进而影响对有关信息的有效加工。Hamm和Hasher所进行的一个关于段落推理的实验支持了这种观点。实验以两个段落组成的课文为材料,前后两个段落分别给出课文的最初解释与最终推论。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课文的中间和结尾处呈现一些探测词。一部分探测词与课文意思一致(“靶子词”),一部分探测词为似是而非的“竞争词”(与课文意思不一致)。让被试依次迅速判断这些探测词与课文当前的解释是否一致。结果发现:对靶子词的判断老年人与年轻人成绩同样好,但对“竞争词”的判断上老年人比年轻人的成绩差。表现出老年人难以抑制这些“竞争词”[17]。

3.2 对外来刺激的抑制

在语言理解过程中,读者或听者还需要抑制来自于语言以外的许多因素的干扰,如噪音、其它分心刺激、白日梦等。抑制机制是有效理解的重要保障。对外来干扰刺激的抑制效率与理解能力的高低有关。例如,Connelly,Hasher和Zacks在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阅读短文,短文中插入了干扰材料。干扰材料有3种类型:无意义的X字母串、与所读段落无意义联系的词和短语、与所读段落有意义联系的词和短语。结果发现:在插入干扰材料的情况下,老年人比年轻人的阅读时间要长;分心材料与短文有意义联系时对老年人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大,说明老年人对干扰材料的抑制能力较差[18]。杨丽霞采用移动窗口阅读与选择性再认相结合的范式,在要求加工的目标词汇或目标句子中插入干扰信息。结果发现,抑制机制的效率受到干扰材料性质的影响,有意义的、与目标材料有关的干扰材料更难以被抑制。干扰材料的性质对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的被试有不同的影响,低理解能力者更难以抑制与目标材料有关的干扰材料[19]。

3.3 跨模态语言理解中的抑制机制

多模态(Multimode)信息是当今信息加工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多模态信息加工过程中,不同模态的信息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其影响作用包括促进与干扰两个方面。与促进效应相比,干扰效应在多模态信息加工中的作用更引人注目;其中,研究得较多的是词—图干扰效应。词—图干扰实验是Stroop效应实验范式的一种变式,即将词与熟悉物体的图片相结合,考察词与图的关系对图片认知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词—图干扰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1)词—图的语义联系性质与程度。如果分心刺激与目标刺激相同,则促进对目标的反应。如果分心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在语义上有差别(但也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就会干扰对目标的反应。例如,Gernsbacher发现分心刺激对目标的判断有干扰作用,不同理解能力的被试对分心刺激的抑制过程不同,高理解能力者在1s后对分心刺激出现抑制[20]。(2)时间间隔(即SOA)。研究发现,当词呈现400ms(SOA=+400ms)时再呈现图,可以促进对图的命名;在SOA为+100ms到-100ms之间时,词对图的命名有干扰效应。另外,正确的基本水平的名字词可以促进对次级水平的图片命名[21]。

4 小结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篇7

一、开展一次专题党课。7月15日,在XXX教室由XX副书记为第xx党支部开展“谈精准扶贫”的党课学习,会上,xx副书记和大家一起回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对精准扶贫的认识,教育党员对比时代差距,牢记党的恩情,要求每一位党员要以“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争先锋”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本次党课参与党员为23人,大家互相沟通,互相促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开展一次集体重温入党誓词的活动。7月1日上午,第xx党支部8名党员代表参加由院党委组织的参观百色起义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铜鼓楼活动,8名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们表示此次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突出的业绩献上一份大礼。

三、过一次集体政治生日。6月28日上午,第xx党支部5名党员参与了党委办组织的集体政治生日,会上重温了入党誓词,参与集体政治生日的党员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生日,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生活中检查自身言行,将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意识,铭记责任义务。

四、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6月底,第xx党支部共5名党员同志参与了党委办组织的前往韶山干部培训学员开展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缅怀祭祀革命先烈,5名党员培训后感悟深,上交了5篇心得体会。

五、开展一次党员志愿服务活动。7月18日,第xx党支部联合其他支部一起组织党员16名前往xxx妇幼保健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在当天的义诊活动中,300余名妇女儿童受益。

六、重温一部红色经典。第xx党支部组织全体23名党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手机上观看《血战湘江》,通过观看影片,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同时提高了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大家表示,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好好为患者服务。

通过“七一”系列党建活动,不仅加强了党支部的自身建设,而且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焕发了新的工作活力,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实际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篇8

今天的活动是区诗词楹联学会举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过去全民抗战,现在全民纪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国将举办多种形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目的就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作为社会团体的区诗词楹联学会和中华民族一分子的学会会员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纪念活动之中。4月初,区诗联学会确定从4月上旬至9月上旬在广大会员中开展以“浩然正气、伟大胜利”为主题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七个一”系列活动。即:征集一次诗词楹联、书法绘画作品;拜祭一次革命烈士;举行一次专题报告会;参观一次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举办一次专题论坛;召开一次专题座谈会;刊发一期《大运河诗联》专集。从4月中旬以来,学会先后印发并在网络上发表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稿启事”、组织会员在济宁烈士陵园举行了拜祭革命烈士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启动仪式。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鞠躬默哀,奏唱了中华人名共和国国歌,学会常务副会长高延安同志就纪念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方法步骤、目的要求讲了重要意见,随后参观了烈士事迹展览馆;请杨玉祥老先生讲述了抗战纪实、亲身经历和感受;参观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听取了讲解员的讲解;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论坛,5名同志交流了自撰的楹联作品,创作思路及体会,市诗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建同志就创作的意义、原则和要求讲了重要意见。在今天的座谈会上,15位同志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并赋诗撰联抒感,30多名会员挥毫泼墨表达了纪念之心。这次座谈会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参与面较广,气氛热烈,发言的同志准备认真,发言积极,紧密联系实际,言之有物。他们的发言即提高了自己、也启发了他人。这既是一次座谈会,也是一次学习交流会,也是一次诗联书法展览会。整个纪念系列活动采取了会内与会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大家认为,学会对纪念活动行动早,形式新,有创意,具有领导重视,会员积极,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认真,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等特点。通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会员们进一步提高和深化了思想认识;开阔了视野,武装了头脑,受到了启发和教育;激发了爱国热情和学习工作积极性;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思想层面的收获,我们受到以下八点启示。

启示一,以立法形式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意义重大。__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这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首次以立法形式将这个日子确定为国家层面的纪念日。这一决定,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对我们加深了解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充分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贡献,充分认识抗战胜利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的重要基础,对于永远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牢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对于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翻案,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确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会员们普遍认为,今年我国的纪念活动无论在重视程度上、规格上、形式上、民众的感受和反映上都是空前的。

启示二: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我们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的强大精神动力。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抗战将士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伟大抗战精神。民族大团结是抗战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大团结,大联合,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也是抗战精神的重要内涵和抗日战争的重要经验。一些会员深有体会的说,伟大的抗战精神,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发展需要它,当前面临机遇和挑战的中华民族更加需要它。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的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启示三:抗日战争的经验,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及其宝贵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对中国民族的前途命运和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深刻汲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牢记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牢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牢记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牢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发展的正确道路,牢记紧紧依靠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大家联系抗战时期和新时期的实际认为抗战胜利的宝贵经验,无论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启示四,实事就是实事,历史就是历史,安倍否认和歪曲历史事实决没有好下场。近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及广大亚州国家人民带来了惨绝人寰灾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在日本法西斯铁蹄下,中国大地到处是人间地狱,城市遭到轰炸,村庄遭到焚烧,父老兄弟遭到屠杀,母亲姐妹遭到蹂躏,大好河山惨遭践踏,3500万人的军民伤亡,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浩浩长江滚动着鲜红的血浪,这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实验。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造成的破坏及其对中国资源和财富的大肆掠夺,按照1937年的比价,造成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这些铁的实事,是不能否认的,也是否认不了的。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以安倍为首的日本政府,颠

倒是非,混淆黑白,依然矢口否认日军侵略的野蛮罪行,依然在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发表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论,藐视历史事实和国际正义,制[!]造事端,挑战人类良知。对这些会员们义愤填膺,怒不可遏,表示坚决反对和抗议。大家表示,决不允许安倍否定和歪曲侵略历史,绝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无论安倍怎么说和怎么做都改变不了历史事实真相。启示五,历史不可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滔天罪行,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中华儿女;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他们的浴血奋战,铭记他们的聪明与智慧,铭记他们的大公无私,铭记他们的深深爱国情。过去铭记、现在铭记、将来永远铭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家深刻体会到,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才能不枉人类付出的代价。回顾中国人民抗战实史和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做出贡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实现我们发展目标的可靠保障,也是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根本意义之所在。知耻而后勇。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才能从内心深处激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才能高奏爱国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不断激发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

大家认为,在新的时期,每个中华儿女更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饮水思源,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启示六:“四要素”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一个当年积贫积弱的国家,之所以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抗战的胜利,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 的决定因素。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报定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二是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三是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因素。全民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大海中。四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人民提供的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国际因素。

启示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从一组基本数据看,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总兵力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从研究成果看,中国的贡献有四个方面,一是东北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打响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从东北义勇军到东北抗日联军,东北军民坚持抗战,抗日联军发展最盛时共有11个军,到1937年7月消灭日伪军达10余万人。二是从“七七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战争开始,也是中国展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中国既是在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实际上也是在为维护其它国家的安全而战。三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使日军无法向太平洋战场转移更多的兵力,这就有力支持了盟军在太平洋方面的作战。四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战后秩序的设计与战后国际组织的创建。

启示八,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今天,以新风貌新成就告慰先烈和英灵是最好的纪念。中华大地上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未竟使命。要实现我们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深化改革,走和平发展道路。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成绩,以这种最好的方式纪念胜利,祭奠英烈,铭记历史更有意义。会员们一致表示,作为一名诗联工作者,要发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千锤百炼,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同志们,学会开展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到今天我们已经完成了六项,会刊专集出版工作正在筹备当中,一期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质量甚高的纪念专集,将于9月初与会员和广大读者见面,以此作为我们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献上的一份厚礼。届时,历时5个月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此,我代表区诗联学会向积极参与活动的广大会员,向关心支持纪念活动的各级领导,向诗朋联友和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最后,谨以一首“战马长嘶”五言诗作为我讲话的结束语。

旧时众岳山,杀寇震雄关。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 观察日记 写好

每当新接一个班的语文课教学,上作文课时我都发现很多同学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脑子空空的,苦思苦想想不出来。于是有的同学抄了别人的习作,有的改了别人的习作,有的写了几十个字空洞地喊几句口号了事。甚至有的缺交作文,害怕写作文。学生的作文陷入困境。本来,学生现在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按理说作文的材料是不会缺少的。为什么学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呢?我意识到,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对生活素材的积累。正如著名作家老舍说的那样:“尽管他们生活在工厂里,农村里,身边有许多激励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身边溜走了。”于是,每当新接一个班的语文课教学,我都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教育引导他们回到写作的源泉――生活之中,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来进行写作训练。

如何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呢?我问学生写观察日记观察的顺序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总结:可按我们学过的记叙文的写作顺序观察,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时间的先后、参观的地点转移、事物的不同性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内到外,由远及近等顺序观察。要求学生天天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做的,如: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文明守纪、拾金不昧等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城市、乡村、工矿、山川、原野的景色变化,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作用,植物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记下来。同时有针对性地适当地组织学生观看电视、电影、录像,参观建筑物、名胜古迹、工厂、农场、果园,观看劳动,活动、比赛的场面或某物体的外形、特点等。课堂上先让学生各自把这次直接观察到或回忆这次观察到的东西说一说,再指名一学生把这次直接观察到或回忆这次观察到的东西说一说给同学们听,师生共同订正后,布置学生把这次直观察到或回忆这次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

除了教材内规定要求学生写的作文外,我布置每个同学每周把自己每天仔细观察到的、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有意思的,或自己喜欢的、印象最深刻的事选择出来,认真写好两篇观察日记周末交来检评。经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写观察日记的训练,学生的作文中抄习、修改别人习作、缺交作文现象逐渐减少或消除了。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内容较为具体,篇幅也长多了。说明同学们通过写观察日记积累了生活素材,作文的难度不那样大了。

写好观察日记的好处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吗?不是的。记得学生未写观察日记前,学生的作文除了缺乏写作素材外,我还发现四多,一是错别字多;二是用词不当多;三是句子不通顺多:四是写作顺序前后颠倒多。通过多写观察日记的训练。学生作文中这“四多”大大减少了。说明了在写观察日记的训练中,学生学过的很多字、词在应用中得到了回忆、复习、区别,使之写对了,用得正确了。很多弄不清的事物的先后顺序,在观察和写作的回忆中弄清楚了。所以,写观察日记,还培养了学生的识字,遣词造句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篇10

[关键词]辛亥百年 媒体建构 首义 公共空间

辛亥百年纪念日,对于武汉及武汉地区的媒体都是重大事件。回顾2010年倒计时一周年的报道,作者发现,辛亥革命这个对中国历史而言有着极为特殊意义的历史事件,是建构武汉城市形象认同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报纸关于辛亥革命的报道话语中,武汉城市及人始终是主体,都是在定义武汉城市和辛亥革命关系这一特殊性的层面上展开的,是被用来作为建构武汉城市形象的认同资源。

这一资源如何被发掘、阐述和利用?通过对报道的收集分析,作者将城市报纸形塑城市的建构策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即在城市历史热点时刻,报纸对于历史叙事话语的本土化建构,是通过快速梳理重要年份,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诠释有特色的词汇等,寻找有意味的象征符号――公共空间等,来实现的。

一、诠释有特色的词汇,建构“隐喻武汉”的话语叙事

叙事是指这样一种话语模式,它将特定的事件纳入一个能为人理解和把握的语言结构,从而赋予其意义。[1]传媒的叙事是一种历史叙事,传媒成为我们认知历史的工具之一。海登・怀特的历史叙事理论告诉我们,传媒的历史叙事像其他历史叙事一样具有隐喻性,即传媒在再现历史的过程中,运用一种有特定语言的、语法的和修辞特征的话语,表达特定的文化和政治意义。

此次集体报道行动,武汉报纸传承了既有的民族国家认同,又重构了城市本土化的认同,开始浮现了城市这个中观层面的地方主义,借由武汉在辛亥革命中的独特地位,通过民族―国家框架基础上的地方主义话语表达,建构了“隐喻武汉”的话语叙事。它的叙事框架是这样的:打响第一枪――共和大门开启――发生在武汉的必然性――革命精神赋予城市的现代性。

例如2010年10月9日《长江日报》的纪念特刊,总标题标注为“纪念武昌首义99周年特别报道”,关键词是“首义”,以首义一词跳脱了“辛亥革命”可能喻示的实质意义,强调武汉城市的认同。在《长江商报》的纪念特刊中,也回避了“革命”话语,凸显“首义”。

“首义”一词由东汉哲人王充创用,其意为首先揭示宗旨。以后,“首义”引申为首举义帜、率先发难,唐人杜甫、韩愈有此用例。[2]辛亥武昌首义的金字,是武汉城市的历史矿藏之一,矿藏深、含金量大。在此次报道中,武汉报纸深度开采和挖掘,在叙事内容的选择与编辑上,形成了一种象征结构,即扩展了的隐喻,隐喻地告诉读者在被语言编码的经验中寻求意象,以便感知和理解。《长江日报》在纪念特刊中,共刊出《让辛亥革命精神和文化闪光》、《孙中山最先称“首义”》、《武昌首开远东共和政权先声》、《百年前持续关注 湖北新军成清廷先头部队》、《本报记者新著明日首发 辛亥革命是武汉献给近代中国的厚礼》、《一批“首功执照”现身红楼 见证“小人物”勇挑重担烧毁旧王朝》等十篇稿件,这十篇通过权威人士的言论、知识分子的出场专访、历史研究的专门成果等方式形成的组合报道,主要突出“首”字的意义,表达出一种姿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首义之城”。从辛亥革命的历史中寻找属于自己城市的语言系统,期望从历史中获得当下的认同。

《长江商报》的纪念特刊对于这一资源的阐释不同,明显地运用了带有地方主义色彩的“英雄”的隐喻,唤起城市人的情感认同。例如,在发刊词中写道“ 我们不能忘记共和未成身先死的盖世之杰吴禄贞,是他在花园山播下革命的种子;不能忘记为革命一掷千金的巨富公子刘公,是他领导共进会发动起义;不能忘记舍生取义的彭刘杨三烈士,是他们的牺牲推动了民主共和加速到来”。[3]

与武汉报纸不同,广州报纸在纪念特刊中,城际差异明显,虽然在民族―国家的话语框架中保持共性,但却建构了“隐喻广州”的话语叙事,具有地方主义色彩的意义争夺。比如2011年3月29日的特刊一文《辛亥革命后人齐聚羊城 共同纪念和回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三二九”广州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借由专家释义“辛亥第一枪”表达了另一种姿态:“勇于解放思想、敢为天下先”的“英雄城市”,凸显广州城市的地位。

二、寻找有意味的象征符号――公共空间,建构空间元素的话语叙事

城市空间不仅是实在的空间,而且也是想像的空间,其重要属性都是公共空间,它是城市形象的投射。列斐伏尔认为:“空间从来就不是空洞的,它往往蕴涵着某种意义”[4]。他认为,空间不仅被看作是纯粹的地理景观,而且还是赋予深刻文化意义的文本。媒体在空间的生产中,运用象征、意指和表现等方式对空间进行意义的编码,解释出现代城市空间重组的文化政治内涵及其社会历史意义。

在此次武汉报纸的集体行动中,突显的是城市地理(空间)元素。各种报纸文本所选择的武汉城市空间中,以首义广场和中山公园最为重要。例如2011年3月1日至3月3日的《楚天都市报》首义广场专辑报道,作为实体的城市空间发生变迁,而阐释城市空间的公共话语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生产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实际的功用,更重要的是表征了城市价值的重塑,产生了新的社会想象的空间,暗合复兴城市历史地位的诉求。该报道主题是“2011・新首义・新武汉”,把首义广场的扩建纳入城市文化规划的话语框架。开篇是两幅新首义广场效果图和区位图,开篇文章既有首义广场变迁的新闻背景介绍,也有其功能的当下性阐释。在第二、三期报道中,以城市规划研究者的视角集中描绘首义广场的地理景观,从空间角度阐释了广场文化理念的形成与变化,将空间赋予了文化意义。如“大时代催生新武汉,一种与之相称的时代精神等待确立,它将是新武汉的精气神。‘以广场的形式,纪念并彰显一种精神,这是建造新首义广场最基本的目的”,“‘首义’包含着如下精神启示。首先是一种‘历史的担当’。‘其次,它包含着一种长期辛勤耕耘,埋头苦干的精神。最后,是‘不拒细流,广纳百川’”。[5]

城市是人生活的空间场所,脱离人的生活的物质空间也没有任何意义而言。空间并不是脱离了各种意义的抽象存在,而是隐藏着居民的日常生活秩序。例如2010年10月11日《武汉晚报》的中山公园百年华诞专辑报道,报道时间跨越1910年到2010年,以十年为节点,用能够承载市民的生活事件与情境来构建一种能够生成场所记忆并产生场所认同的城市公共空间,梳理了中山公园从私家花园到市民客厅的公园变迁史,其中每一个节点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被赋予了“逐渐获得公共性“含义的主题。这个基本消解了政治功能的都市公共空间,开始被赋予现代性中城市普通市民生活、公共交往的新内涵。该报道一改以往“宏大叙事”的着眼点和旁观者的精英角色,关注市民的行为以及空间使用的意义,增强了市民参与度,加强了人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在互动中发生故事,生成记忆,提供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相互交往的平台,建构出更为丰富的意义层。

概括而言,围绕公共空间重塑的媒体话语,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话语叙事。事件――故事的空间叙事,即通过有意味的事件素材将空间编排为一种具有内在张力和趣味性的场所意象。它的叙事框架是这样的:新闻式的“真实记录”――主观式的意象――空间与集体记忆关联性的阐释――文化认同的建立。图示如下:

作为城市形象的主要建构力量,武汉各家报纸表现出直接介入本地文化建构的自觉意识,从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时间长河中,截取了自己视野中的关于武汉的一些语言和空间碎片,并进行了历史宏大视角与个人日常生活结合的叙事,不余遗力地挖掘这个城市的历史、社会内涵,并审时度势赋予它们在这个时代新的意义,对于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形塑地方主义文化景观、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塑造城市形象有着积极意义。

首先,此次各媒体发起的集体报道行动承接了地方报纸与本地文化连接的责任。该报道刮起了一阵“首义文化热”, 例如本土策划达人廖斐文将他精心策划的辛亥百年庆典活动方案,通过《长江日报》呈送市政协。为叫响“武昌首义”品牌,廖斐文建议,买断交通运输工具的广告权,推出“武昌首义号”。可以将汉台直航班机命名“首义号”,推出一架国际航班为“辛亥百年号”,机身喷涂反映辛亥革命的主题色调。同时将武汉开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动车组以“武昌首义”命名。[6]《武汉晚报》则让这个建议得到了实施,承载着辛亥首义历史记忆的“武汉晚报辛亥旅游首义号”报道策划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亲身体验了辛亥首义文化的传播活动,而且将辛亥首义文化的理解传播给身边的亲朋好友,为营造辛亥首义文化的传播氛围再添上出彩的一笔。正如辛亥后裔、武汉民俗学家刘谦定所说,“武汉是‘首义之城’,武汉晚报发起的这个活动,就是一次成功的重磅好策划,是一次富有创意的城市营销!活动不仅拉近武汉与台湾的距离,驾起汉台交流的桥梁,更弘扬了首义精神,为即将拉开大幕的辛亥百年庆典积蓄能量和营造了氛围”。[7]《楚天都市报》和《长江商报》进行了辛亥百年纪念报道后,许多读者都在自己的微博或者博客中,开始关注两大媒体对辛亥百年纪念的进展,并一直跟进。“心为梅动”“钟sir”等的博客,一直跟着媒体的进展,记载着辛亥百年纪念的一个个脚印。笔者最近就“辛亥首义文化――武汉城市文化的认识程度”专题调查了上百位武汉市市民,将近93%的市民强调这一时期的报纸是他们了解辛亥首义文化的主要渠道,媒体的集体报道使武汉市民了解辛亥首义文化乃至武汉城市文化的程度有所增强。

其次,此次集体报道行动,从空间的角度发掘武汉作为一个都市的特质,重拾归宿之感,激发城市复兴精神,形塑了如新首义广场、红楼等地方主义文化景观。但遗憾的是,此次空间元素的挖掘还不够充分。武昌首义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它们是这座城市斑驳记忆的闪光点,如果将关于它们的报道贯之以系统化、长期化、专栏化,既可以形成读者的期待意识,也有利于市民的城市认同,从而增强建构城市形象的力量。

注释:

[1]彭刚:《叙事、虚构与历史――海登・怀特与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型》,《历史研究》2006年第4期

[2]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名辨》,《江汉论坛》2011年第4期

[3]《辛亥百年 百年百人》,《长江商报》2010年10月10日,B13版

[4]Henri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 Blackwell Ltd, 1991

[5]《新首义广场:环拥27个武汉独一无二“城市符号”》,《楚天都市报》2011年3月3日,A13版

[6]《策划达人献计辛亥百年庆典》,《长江日报》2010年6月13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