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同行十篇

时间:2023-04-06 05:02:40

与美同行篇1

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由她的女儿推着散步,这是美;在公交车上,见到为孕妇让座的孩子,是美;在暴雨天看到依旧在路上的交警,红着眼为我们指路,更是美!

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我们难道不是在与美同行吗?

最让我身同感受的,是在一个有些冷的日子,秋风瑟瑟,凉风从窗外刮进来,让坐在车内的我忍不住缩了缩脖子。这时,刚好经过一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我准备把车窗向上调一点。但这时,我看到了一抹在移动的红色,我揉揉眼,停止了车窗的上调。应该是公共自行车吧。不,不是,我仔细地看着那抹红色,近了,更近了,哦,是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

我没了兴趣,可这时,我突然发现了那志愿者是一个老人。尽管带着帽子,但是一缕白发从帽檐下透露出了他的年龄,脸上苍老的几条皱纹和老人斑更是清清楚楚地告诉我:这名志愿者是一位六旬老人。我惊讶地看着他:正是秋天,还有些凉呢,他穿着一件衣服,再套上红马甲,难道不冷吗?果然,他在自行车点旁不断地走动着,好像为自己御寒。

在自行车点一边,来了一位行人,他没有看到那位老人,皱着眉头观察公共自行车的借还法,又走到自动播放的电视机前研究。那位老人却看到了他,急忙走过来,询问他。大致是一些他想知道的公共自行车怎么借的方法。那名行人听后,感激地点点头,用市民卡刷了一下,接了一辆车骑走。老人和他嘱咐着要怎么换的方法。行人跨上自行车,向老人笑着挥挥手,老人也向他挥挥手,满脸笑意。红灯跳转成绿灯,我们的车驶往下一站,我回头看那名老人,不,那名志愿者,红色的马甲在略显单薄的身躯旁垂挂下来,红色的身影渐渐变小,变小……直到那抹红色消失在我的眼界。

与美同行篇2

在浙江,有很多具有美德的人,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近,有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情打动了我——

在今年9月29日中午,袁女士一家在省人民医院对面的朝晖公园散步。一不留神,4岁的孙女涵涵独自走开了。几分钟后,几十米外的池塘突然传来“小孩落水了”的叫喊声,她们急忙跑过去,只见池塘里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把涵涵救了起来,但那老人一上岸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一查,发现那位老人姓江,叫江全浩,75岁了。他老伴说:“老头子心脏不好,2001年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以前还得过肺炎,现在想想都很后怕。”江爷爷说:“那天很往常一样散步,突然听到扑通一声,有人掉在池塘里了,我衣服鞋袜都没脱,就跳下去救人了。”他救人上岸后,就默默地回家了。

江爷爷的美德令人敬佩,他做到了舍己为人,他是现在的活雷锋!他可以不顾自己身体地去救人。所以说,江爷爷可谓是最美浙江人!

其实,美无处不在,我们身边也能感受到美:向老师问好;老师帮助我们解决难题;遇见朋友跟他打打招呼,同学们互帮互助,我借你铅笔,你借我橡皮……等等都是我们身边的美。

与美同行篇3

心儿与美丽同行,四季就是美轮美奂的幅幅彩卷。日月更替里变换着色彩,清风雪雨的韵律中吟唱着动听的歌。

春天,美丽就是那妩媚的绿色。春风唤醒熟睡的草儿,点点儿鹅黄绿总是害羞地躲躲藏藏,隐隐约约中渐露朦胧的春意,喜悦的情愫就会在心中滋生蔓延;细雨润透广袤无垠的大地,翠绿尽染,心儿也随之生机盎然起来;暖阳的光影里,柳树万千绿色丝绦深情企盼絮儿纷扬。待到无数素花雪儿般舞动春光,心儿媚媚的,心绪宛若一匹脱缰的野马驰骋在绿色的旷野上,沉醉迷离、遐思无限......

夏日,美丽就是那繁茂的生机。似火骄阳炙烤的世界,倾听生命拔节的脆响,聆听蓓蕾绽放的妙音,心儿犹如阵阵风儿倏然掠过,清爽舒适。园里的蔬菜娇嫩欲滴、瓜果缀满枝头,田间的农作物憋足了劲地生长,到处都是葱葱郁郁的,到处都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蜻蜓、蝴蝶怎会错过这欣欣向荣的时节,或飞翔或舞蹈或停落,无论是呈现哪种方式都是在尽情释放心中的喜悦。宽大的树冠伞儿般遮挡着正午火辣辣的太阳,人们三三两两地躲在伞儿的投影里,悠闲地乘凉聊天。如火如荼的日子跳动热情的火焰,幸福的憧憬伴着夏日时光一起茁壮茂盛,无时无刻不在沉淀积累着美丽。

秋天,美丽就是那成熟的绚烂。落英缤纷,层林尽染,落日的余晖里拾一地的硕果压弯肩头的担子,挑一篮祝福是沉甸甸的满足,牵一朵五彩的云霞瑰丽天边的梦境。收货的季节空气中充溢着成熟的味道,流淌着香甜的果香,回荡着农人质朴快乐的爽朗笑声。一行南飞的大雁,蓝天白云间于秋多彩的画卷中飞行,声声雁鸣幽幽的不舍,那是盼归的眷恋之音。这无可比拟的美丽早已摄入心里,记忆中绚丽。

冬日,美丽就是那圣洁的使节。烈烈的北风肆虐下,季节仿佛冰冻了所有生机。雪儿好像天宫派到萧瑟沉寂的北国的使者,带着缠绵,带着浪漫,簌簌飘落,万千洁白的蝶儿般飘逸洒脱。粉妆玉砌、冰雕玉琢的银色世界就似那童话王国,谁能不称赞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美景?

心儿与美丽同行。臆想:泰山顶上赏日出,相约那喷薄而出的壮丽;西湖万亩荷塘荡轻舟,感受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浩荡美丽;大漠深处孤烟直,寻一条丝绸之路,体会远古驼铃声声的悠远。觅那座消逝的楼兰古国,与梦中千年的美女起舞;傣家寨里三月三,泼水节上祝愿无限、深情无限......

心儿与美丽同行,人生的旅途洒满金色的阳光,再无荆棘坎坷。我用关爱的语言驱散你心中的阴霾,你用无悔的信任坚定了我追求的信念。璀璨的人生你我携手并肩,梦里笑意都会在脸上花朵般绽放。

与美同行篇4

然而你要问我什么是美,我会告诉你:美是诚实守信,是乐于助人,是无私奉献……

诚实之美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账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助人之美

在毛泽东爷爷8岁的时候,在私塾里读书,私塾中午不放学,学生要自己带好中饭,但家境贫困的学生哪里吃的到饭,毛泽东就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们吃,自己就饿这肚子,到了晚上就狼吞虎咽的吃一顿饱饭,母亲看见了,生怕毛泽东生病,后来,毛泽东悄悄的告诉母亲,以后母亲每次做午饭,都尽量多做点给毛泽东,让他分给贫困生们吃。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抖,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奉献之美

提到奉献,我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和父母。老师关心我,关心我们,关心整个班集体,老师是园丁,我们是小花,“百花园中花似锦,花红要靠育花人!”老师,谢谢您!父母,我觉得,没有一个孩子是了解父母的,只有父母了解孩子。“谁寸草心,报得三寸晖!”父母的无私奉献你可知道?当你还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教你做人的道理。直到你长大成人还无私的为你奉献着。这些你都懂吗?

与美同行篇5

一、课堂明理:孝美教育的播种机

为扎实推进践行《弟子规》教育活动,学校首先做到“三落实”。

1.教材落实。给全体师生每人配发了《弟子规》教材和教辅用书,给上课教师编印了《弟子规》参考教案等。

2.师资落实。班主任老师是践行《弟子规》活动的中坚力量,并负责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分管校长也成了《弟子规》“专职”老师。欲教生,先笃行。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要加强学习,悟理自省,和学生在学习互动中一起成长。为加强对教师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训活动,2013年暑假,学校分管校长赴南京居美馨参加传统文化《弟子规》封闭式培训21天,返校后为全体教师举行了《学弟子规,做有师德的教育者》系列培训活动。通过培训,统一了教师的认识,更统一了大家的行动。

3.学时落实。以课堂为核心,将《弟子规》教学工作纳入思想品德课,每周安排其中一课时专门教学。通过教学环节:主题诵读译文故事道理参与互动;通过学生三层体验:间接体验角色体验直接体验,达到认知上的认同。这样让学生明事理,晓利弊,为学生践行定方向、明要求、讲方法。课上,孩子们手捧《弟子规》,或高声诵,或低声吟,抑扬顿挫之间俨然是一群小国学家。

期末,德育室会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弟子规》接龙背诵比赛,30位学生用4分钟不到时间就能背诵完《弟子规》,速度及熟练程度让人惊讶。2年级~6年级则通过笔试考查学生学习、理解《弟子规》情况,为力行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力行常规:孝美教育的剂

1.日常规

每日一恩―――每天晨会课时由班长带领大家朗读感恩词:“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感恩同学的帮助和关心,感恩农夫的辛勤劳作和所有付出的人。”在响亮整齐的诵读声中,“向善向美”的种子也逐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孩子们将带着感恩的心态进入新的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

每日一礼―――少先队礼或鞠躬礼(每节弟子规上课前要向孔子像行鞠躬礼,平时见到长辈和老师也要行鞠躬礼或队礼)。现在,无论是中午排队用餐路上,还是整队放学校门口,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向老师行礼问好,这常常让教师为之动容,为之幸福。

每日一读―――每天朗读《弟子规》。每节课前三分钟用于朗读和背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在响亮整齐的诵读声中,不断品读孝德之美,感悟国学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

2.周常规

每周一日―――道德活动日。为促使学生将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转变为关心父母的道德行为,让“孝”与“敬”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把每周六定为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日。每周五晚学前下发《弟子规学习评量表》,要求学生根据一周内所学内容,在双休日做孝亲事、家务事。

每周一会―――班会分享。要求各班在每周四的班会课上(设置《弟子规》音乐上课铃声),由班主任组织学习《弟子规》分享活动,交流分享一周的心灵日记,通过分享活动,促进《弟子规》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建设。班会课上,孩子们尽情畅谈如何帮父母做家务事,如何处理兄妹之间的关系……孩子们知恩感恩的骤然变化常让教师感动落泪。

每周一歌―――感恩歌曲。由音乐组教师为各班印发或自己下载一些感恩歌曲,要求每周各班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传唱。让学生在传唱中,懂得珍惜父母的爱然后去爱父母;懂得老师的辛苦然后去尊敬老师,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践行《弟子规》。这些蕴含着孝美思想和文化的歌谣,每天都回荡在校园里,涤荡着师生的心灵。

每周一式―――升旗仪式。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开设道德小讲坛活动,由各班学生(每班1名)轮流上台交流学习《弟子规》后的感悟收获等,或赞美班级同学的好德行。

每周一播―――红领巾广播。在“日出江花红领巾广播”中设立《弟子规》专栏,播放感恩歌曲,学生朗读心灵日记,《弟子规》吟诵、24孝故事讲解等。

三、活动强化:孝美教育的练兵场

学用结合,活动导行。在践行《弟子规》活动中,学校坚持活动导行,以多层面、多形式的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借助活动创设情境,突出实践与体验,引导学生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学校要求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月主题活动。如,11月份围绕“感恩节”确定“敬长辈、孝双亲”的德育主题。安排的活动有:1.低年级举行孝德故事比赛;2.中年级学生制作一张亲情卡;3.高年级学生给长辈写一封感恩信;4.红领巾广播站为学生播放孝亲、感恩歌曲;5.每班上一节“感恩”主题班会课;6.各班组织学生观看孝亲教育视频;7.全体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8.活动结束评出“孝心好孩子”。

中年级学生的亲情卡,学校规定孩子和家长可以自由发挥,在卡片上写一段话给对方,还可以画上表达心意的图画。家长或涓涓流水般细数孩子成长的点滴,或热情洋溢地给予鼓励,或写下饱含深情的殷殷期望;孩子们或回忆与父母生活中快乐的点滴,或感谢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或为自己曾经的顽皮道歉。浓浓的亲情满溢卡片,霎时拉近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距离,升华了亲情。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的这份感恩之心爸爸妈妈已经收到啦!希望你学习、生活有更大的进步,来回报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之恩。”―――三(2)班梅欣宇的亲情卡上的一段文字。

亲情卡,让孩子寻找过往生活的美好回忆,铭感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收获了父母的感动和鼓励。这样的孝美教育,自然地营造了温馨的生活情境,让孩子懂得孝美就在身边,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之中。

四、家校合作:孝美教育的助推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导、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甚至于他们的一生。要想孩子成功,家长首先要进步。因此,在践行《弟子规》活动中,我们重视与家庭的互动,做到既教育学生,又重塑家长,将《弟子规》教育推广到社会,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

1.培训家长,统一思想

为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通过《告家长书》,下发学习资料,对家长进行《弟子规》培训学习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思想,与学校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在教育上密切配合,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学校对全校家长分期分批进行了《学弟子规做智慧父母》的地毯式培训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实践体验,家校双管

各班每周五都会下发《弟子规学习评量表》,通过表格与家长沟通,促进家庭学校双重督导,让学生在学校的良好行为在家里得到延续,强化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弟子规学习评量表》家长重视起了以往忽略的生活细节,鼓励孩子积极践行《弟子规》,指导孩子当好家庭的小主人,履行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清理卫生、整理家什,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同时,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反馈给学校。家长们在《弟子规学习评量表》上写下了这样的感言:

“《弟子规》一改过去,让从前我家的‘小皇帝’开始在家做家务。太让人吃惊了!”―――六(4)胥庭豪家长。

“我有两个女儿,小吵小闹是经常有,以前我是自以为常,心想姐妹俩吵过就好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却并非我想象那么简单,她们有时会为了一句话、一个字就吵,我想女儿毕竟大了,应以讲道理为主,刚好最近通过我们家长也学习、认知了《弟子规》,针对姐妹俩出现的这一问题,我就让她俩共同读几篇《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一开始两小家伙还不服,可读着读着,声音渐渐平稳了、清晰了、安静了……”―――二(2)家长黄琪英

与美同行篇6

在上午的公益分享中,恒源祥集团总经理伟,威立雅水务中国区副总裁黄晓军、金花投资控股集团副总裁孙圣明、富国环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吴军娥、金天医药集团副董事长金东昆、冠珠卫浴营销中心总经理吴昌辉、贝达药业副总裁万江、合力超市副总经理苏中凯、紫琪尔执行总裁孙红宇、龙蟠石化市场部负责人袁海清、睿立宝莱董事长特别助理兼外事总监钟军、徐工集团总经理助理徐筱慧和我们共同分享了作为一个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公益慈善方面的最佳实践。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公益传播研究所所长吴浣苓受邀担任了以“中国慈善公益的现代化转型”为议题的论坛嘉宾主持,中华仁人家园行政总裁严启泉、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理事长兼创办人田惠萍、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延参法师、关山乳业董事长李晓林、可爱可亲总裁廖倬参与了论坛对话。炎凉在,关怀就在。当天的平行论坛中,众多公益机构代表以“智慧公益”为主题,探讨了关于互联网公益、公益创新、公益传播、商业智慧等议题。

在公益节颁奖礼中,共揭晓了公益集体奖、年度人物奖、最佳映像奖以及年度单项奖等11个类别的奖项。活动特别安排了新民歌天后祖海通过首唱单曲《中国好人》为我们开启了下午的致敬盛典。

田惠萍、延参法师、刘德天、何江萍、石清华、邓志新、樊英 、徐亚平、朴祥镐、徐坤、黄乐平、孙洪伟、李灵、魏发团、白洪鲍、石建华、张成良、杨润宏、解征、郭咏、柯志强、汤锋、刘飞、孔媛媛、李东亮等获颁了公益节最佳公益精神奖。

王锡高、钟中林、伟、高天乐、吴一坚、陈怀德、陈利浩、张黎刚、林新达、段聪丽、黄伟东、陈碧华、李晓林、徐束萍、叶芳莹、章鹏飞、杨春、廖倬、潘汉强等获颁了公益节年度人物奖。

中华仁人家园、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生态和平亚洲、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中心、中国SOS儿童村协会、江豚保护协会、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获颁了公益节最佳组织奖。

东风汽车润计划、春苗营养计划、安全乘梯计划、爱心传递热线、白内障复明慈善光明行等获颁公益节年度最佳项目奖。《海洋天堂》《老师》《我的1876》等获评最佳映像奖。

与美同行篇7

受伤的吴菊萍阿姨很伟大,所有人都称赞她是“最美妈妈”,杭州市政府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吴菊萍阿姨虽然左手骨折,可她不觉得惋惜,因为她用双手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她的手成为了“最美的手”,因为那双手充满了无限的爱。

吴菊萍阿姨因为一种本能的力量——母爱,成为了“最美妈妈”。小时候,我们经常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吟诵母爱;用《世上只有妈妈好》来歌唱母爱;也会用“舐犊情深“来描述母爱……如今,在我看来,母爱远远比这些形容她的文字更伟大,母爱是无法言喻的。

“最美妈妈”吴菊萍,她是那样的平凡,但是,她有一颗赤诚的心,无私广博的爱,能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能感动每一个人的心灵,从而让平凡变得不平凡。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我们身边都有一位无时无刻关心着呵护着我们的妈妈,并不亚于“最爱妈妈”。黄昏来临,当我吃好晚饭准备去写作业时,突然觉得一阵头晕,妈妈看着我有些不对劲,就着急地摸了摸我的头,发现额头滚烫滚烫简直像刚刚出笼的小笼包子一样。她焦急地把我抱下楼,拦下一辆出租车开往医院,途中妈妈紧张地时不时碰碰我的头,到了医院妈妈飞快地下车把我送了进去,在整个过程中妈妈一直在门口等待。

“叮……”一声响,医生出来了,他对妈妈说:“不用担心,只是发烧而已没有太大的关系,”妈妈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此时夜已深,妈妈把我背回了家,她帮我洗了澡,换掉了衣服和裤子,我渐渐进入了梦乡。

冬天的晚上,粗心大意的我忘了把那“不听话”的窗户关上了,我呼呼大睡着,一阵阵刺骨的寒风吹了进来,我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突然感觉凉风都没了,朦胧中我睁开眼睛,依稀看见一个身影走到我面前,帮我把被子盖好然后悄悄转身离开了。她的面孔是那么的熟悉,动作是那么的轻柔,她只披着一件很薄的衣服,走的时候还在轻声咳嗽。早晨醒来,我就听到了洗衣服的声音,我知道那是妈妈,她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爱着我,在那一瞬间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其实每个母亲都是“最美妈妈”她们给我们的爱体现在每一个生活的角落可谓是“润物细无声”,所以我们才会感觉不到这份伟大的母爱。每天早晨的一份早餐,夜晚的一杯牛奶,洗得发白的球鞋与干净漂亮的衬衫……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接受着这些,殊不知这一点一滴都是妈妈的用心与爱。

与美同行篇8

春节期间,在家闲来无聊的我,读了几本书。其中《雷锋传》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雷锋就是我心中的道德模范,他的作风,他的行为,都让我为之敬佩,而你们也应该充分理解雷锋,尽力学习他。

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还不满7岁就已经成为孤儿,被人收养。雷锋十岁时做了儿童团长,积极地参加土改。这年夏天,乡政府又保送他免费读书,后来还加入了少先队,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又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而且在十七岁时那年加入了共青团。雷锋到了团山湖农场,只用一周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后来响应了支援鞍钢的号召,到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

仅八年,雷锋就做了这么多利于党利于民的事,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雷锋曾三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五次被评为标兵,十八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称号。这些又是凭什么?不就是凭着雷锋多年的努力和对党和人民的一颗炙热的心吗?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1960年,二十岁的雷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的称号,还出席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

同学们,你们了解吗?雷锋被人们称为共产主义战士,就是因为他有着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他的价值就在于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我还记得他常说:“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抢眼,我就去做黄继光”。

这样一位有着高尚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有一次,雷锋见一所小学的大楼正在施工,便赶紧过去帮忙。他入伍时有两百元的积蓄,后来,将一百元捐给了公社,辽阳地区遭受水灾时,他又将剩下的一百元寄给了辽阳市委。一次,雷锋外出,发现一位背着儿童的中年妇女弄丢了车票和钱,就用自己的钱买了张车票送给她。像这些好事不胜枚举。雷锋入伍时,每月仅有六元的津贴,全部用于做好事了。自己的衣袜都是补了又补,平时一瓶汽水都舍不得喝。

这样的好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同学们,这样具有“钉子精神”的人,直到我们学习!

同学们,这样忠于党和人民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同学们,这样乐于奉献,却不求一丝回报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与美同行篇9

一、内容上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首先是培养人。”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李眉云也提出“以美育人,育完美的人”的大美术教育观。这些都为我们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指出了方向。但目前传统的美术教育仍然强调了技法训练,适当的技法训练当然也是必须的,但我认为不必过早地用技法规范、束缚学生,“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儿童良好的美术习惯。

其次,应摆正技法训练与学生兴趣的位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知”应该指的是技法,“乐”应该是兴趣,因此,我们在对初中学生进行技法训练时,应照顾到他们的兴趣及其认识水平,不能让学生被技法吓倒,要知道,擅长美术的学生要比爱好美术的学生少的多,因此,我认为可以让学生先“乐之”于美术,进而“好之”,最后“知之”其技巧。

如在中国画的教学中,对于复杂的技法教学,也许会将学生拒之于中国画的大门外,所以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如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国画大师的作品,而后让学生自己在宣纸上进行实验,体验其笔墨效果,可以画线、点、块面等,可以加水,并观察水与墨的比例不同时,会有什么变化,在水墨的碰撞、墨色的交融中,使学生陶醉在神奇的水墨世界里,然后再对学生讲解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技巧,这样学生就更易于掌握。

二、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转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的创造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在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中,美术教学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那么,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呢?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需要兴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如果我们不注意经常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他们已熟悉的技能就会变成套路,一旦艺术变成了技术,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2、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记得在《中国教育报》看到一幅题为《训》的漫画,画的是一节美术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片叶子,全班学生依葫芦画瓢,其中一个学生画了一只虫子把叶子吃掉一大半,正被老师叫到一边训斥。这幅漫画令人深思,也使我们反思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中无视学生个人独特感受的弊端。

三、正确评价

关于儿童中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首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不能以象不象要求学生,象不象是群众观点,而非艺术观点,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应该勇于摆脱世俗的影响,使学生对自身的绘画作品及其它的学生画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重过程还是重结果。

有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画苹果》,说的是美国、日本、中国三国儿童画苹果的故事,曾掀起轩然大波,并引发了一场教育观的讨论。前几年有提出过重过程而轻结果的观点,但我个人认为也失之偏颇,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否则一节课热热闹闹的下来,学生却无所收获或并无取得一些实质性突破,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2、评价的激励性

首先要以表扬为主,作为老师不应拒绝“真棒”、“真聪明”、“画得很漂亮”、“想象力真不错”等用语,只要学生有一点思想及创造性的萌芽都要提出表扬,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参与评价。

如果说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及时评价,那么学生参与评价,则是对学习过程更具体、更细致的评价。因为学生互相接触了解的程度远多于老师,可以采用小组互评,对手互评和自我评价等。

4、评价的丰富性。

与美同行篇10

关键词:审美教育;古诗词;韵律美音画美;意象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6-0049-0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我国的古典诗词,这些古典诗词充溢着美,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或讴歌祖国的壮丽山河,或阐释人生的种种哲理,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美领域一个辉煌的殿堂。为了达到这教学目的,我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指导诵读,感知韵律之美

诗词的韵律,是读者的内心韵律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的中介,读者通过诗词的韵律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情感的内在韵律,并与诗人的心一起跳动,感受诗人所感受的情感。古典诗词中,无论是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双声叠韵还是平仄押韵,都是诗词韵律之美的一种外在表现,而要把这种外在韵律化为读者的内在韵律,最佳的方法就是诵读,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的“美读”而实现的。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体悟诗词的节奏美、音乐美,并把诗词的节奏、韵律溶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内在的韵律随着诗词的韵律一起跃动。

诗词的韵律美,可以使一个不大懂诗歌的人,也能在朗读中沉浸在音乐美感的享受之中,并受到感染。因此在诗词教学中,要通过指导诵读,感知韵律之美。例如教学杜甫的《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面对这样一首诗,文字浅显,只要识字的人都能读懂。作文字理解已没必要,作主旨分析也是多余,那么教师作什么好呢?让学生读吧。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范读、齐读、个别读、配乐读等。

初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步节奏,七言句多二二三型,加之以五言句,显示诗歌的整齐中的错落,并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人情感的变与不变。

再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平仄押韵,第一部分押ao韵,第二部分押ian韵和i韵,第三部分押u韵、ao韵和iu韵。第一部分一韵,第二部分两韵,第三部分三韵。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以及情感的层层加重。

三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叠音与重复,引导学生感受“车辚辚,马萧萧”与“君不闻”、“君不见”所蕴含着的诗人的内心感受。

四读,通过诗歌的韵律,整体感受这韵律中所蕴籍着的诗人内心的愤恨、无奈与痛苦,并在这总的感情基调上感受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以及这愤恨、无奈、痛苦的层层加深,仕途的失意,生活的贫困,社会的黑暗,百姓的悲苦,完全溶入了诗人的血液之中。

成功的朗读,变文字为形象,利用音韵美把教材中美的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

二、发挥想象,领悟音画之美

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古典诗词,在音、画方面很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里的“画”是指诗词所创造的画面之美,作品中用精美的词语描写景物,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让人联想翩翩。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归园田居图”(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云霞明灭”、“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天姥梦游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音”有两层含义:一是诗词本身所描写的音乐,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把难以用语言来描摹的音乐,通过可视的画面来表现,当我们读到“大珠小珠落玉盘”时,我们不仅能“听到”声音,也能“看到”画面。当我们不能理解李凭的箜篌之音时,但我们可以通过“空山凝云颓不流”,“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些可视性的画面来领悟;二是一些画面配上一段相应的音乐会更显其美。

面对古典诗词中表现出来的音画之美,教师与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画面,感悟音乐。也可以把想象中的画面或音乐制作成一个多媒体课件。例如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耐人寻味的佳作。诗中有明月、清泉、松竹、溪石、水莲等,描绘了一组清静、幽美的画面;然而在幽静的环境中,又有浣女欢笑、渔人下舟,可能还有诗人的旁观。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情此景,师生应该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努力制作一个逼近想象的课件,选择古筝弹奏的《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配上解说:“秋天的傍晚,雨过天晴,一层淡淡的暮色笼罩着山中。一轮明月高悬空中,皎洁的月光照在松林之间,那清冽的泉水在石上潺潺地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我都沉醉了。突然,竹林深处传来嬉笑声,一群浣衣女郎有说有笑结伴而归,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水面上荷花摇动,那是渔舟顺流而下。这是多么美丽的秋夜啊!这不是我梦中的家园吗?……”

这是一个透着清新与淳朴的音画世界,在这样的音画世界的感染下,对于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意,通过发挥想象,我们不仅能领悟诗人的生活追求,也能洗去过早地附在学生身上的城市的喧嚣与尘杂,使学生领悟“山居生活”的美丽。

所以,把音、画放在一起不是没有道理的,主要是因为“画”具有可视性,是实的,而“音”具有可听性,是虚的,音、画的结合能达到虚实的结合,使视听能够更好地结合,使审美体验能达到更高的程度。

三、引导探究,理解意象之美

“意”,是诗人对现实的审美感受的提炼和集中,蕴含着诗人的审美理想。所谓“象”,就是物象,即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事物。意象合起来,指古典诗词中当诗人面对一个客观的自然景物(或物象)时,他内心会产生一种冲动,情意勃发,此时诗人把物象作为寄寓和伸展主观情意的外在形体。这样,一方面使无形的情意得到有形的固定;另一方面,也使无情的物象因获致了诗人的情意而灵动。当读者面对古典诗词时,看到是语言,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诗人通过语言塑造意象,读者也是通过语言发现意象,然后再通过意象发现诗人情意。当我们发现诗人的情意时,也就是我们自身的情意附着于意象之时。所以说,发现诗人的情意,就是发现自己的情意,而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具有强烈情意色彩的意象,并感受意象所蕴含着的情感。如《声声慢》(李清照)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表达了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商山早行》(温庭筠)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六个意象,表现了一个早行旅人的孤独感和空旷感,等等。

只要对诗词中的意象进行仔细地分析探究就会发现,在古典诗词中,一般一个意象都代表一定的意义或情意,如“黄花”代表着衰败与没落,“杨柳”寓有分别之意,等等。古典诗词的诗人或词人,他们在选择诗歌意象时,还有一定的群体性,也就是说,一个诗人在不同的诗词中,他所选择的意象具有相类性,这些相类的意象可以构成一个“意象群”。如李白诗词的意象群中有:黄河、大江、瀑布、仙、酒等,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中感受诗人豪放与洒脱。再如教学李清照的词时,可以把李清照名篇中的意象组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究就会发现,李清照所选用的意象大多是:兰舟、锦书、雁字、西楼、日暮、黄花、淡酒、梧桐、细雨、黄昏,等等。教师可以抓住诗词意象,让学生感悟词人内心的愁情,并把学生自己读诗的体验附于意象之中,让意象充满情感。

运用意象进行教学,不仅透视诗人的心灵,而且澄明学生的心境,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这种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主题教学法,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展开,也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审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审美教育的情境,深掘教材中各种美的对象,善于引导学生对美的因素的感受,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意识,让学生从情绪体验中得到美的感受、美的愉悦;引导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发现美、创造美;并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美。提升学生审美境界,进而提升学生(包括教师)的精神境界和生命境界。让我们的古典诗词教学成为学生体验情感、体验生命、体验美的源泉,成为生命境界提升的动力吧。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