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义诊十篇

时间:2023-03-15 07:31:45

下乡义诊

下乡义诊篇1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院根据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卫生部等十四部委关于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响应顺义区文明办、卫生局“深入开展卫生下乡活动”的号召,分别于2010年4月、5月、6月、10月和11月,为牛栏山镇、赵全营镇、天竺镇、后沙峪镇、马坡镇、高丽营镇、北石槽镇、李桥镇、仁和镇九镇村民进行免费义诊的活动。此次活动是我院积极响应顺义区文明办、卫生局“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号召所组织的一次为民举措,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现将这二次次卫生下乡活动情况作总结报告:

一、义诊队组织构成和作用

在100天的“送医下乡”活动中我院始终坚持每天出动医疗车二辆,15人组成的义诊医疗队,义诊队医师均系我医院医疗骨干,从医多年,他们之中有学科带头人及我院各科先进医务人员。

在此次活动中部分义诊专家不顾年迈体弱,不顾寒热风雨,坚持下乡(如外科专家陆世英主任,70多岁,副主任医师),为解除农民疾苦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村民们的认可,是当前我区一支医术精湛、服务热情的义诊队伍,为社会所瞩目、所称赞。

这次开展的义诊活动我们主要服务对象为顺义城区周边九个乡镇,据统计,其中咨询检查人数12827人、体检人数10323人,此次活动费用均由我院出资,为病人节省各种医疗诊疗费900160元(见附表一)。卫生下乡活动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不但解除了村民疾病隐患,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强化了村民卫生健康意识,使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疾病检查。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才能预防疾病,健康的体魄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二、2010年度义诊人数统计(见附表二)

三、各科诊治情况

在12827个咨询人数和10323个体检人数中:内科12322例;外科12242例;妇科8376例;血糖检测8280例;心电图检查10172例;肝、胆、脾、胰、肾等腹部b超检查10036例。

四、统计病例

义诊活动中,常见疾病比例:高血压3562例;脂肪肝2976例;糖尿病1982例;妇科疾病2322例;肩周炎颈椎病1237例;腰椎肩盘突出腰肌劳损1263例;胆肾结石471例;心肌缺血心肌炎219例;子宫肌瘤136例等。

五、义诊活动敲响健康检查警钟

在这次义诊活动中,我们感觉到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村民都积极的参加了检查。但也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1、健康意识差;

我们进行检查,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检查发现是否有潜在的疾病,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健康体检不是指在我们生病之后做的各种检查,而是应该定期的去做全面的身体检查。在4月30日赵全营马家堡村义诊中,81岁的村民李卫琴在进行妇科检查时,医生发现宫颈息肉建议她进行治疗,通过医生询问,老人之前没有做过身体检查,对自己的病情也一无所知,而且觉得自己已经这么大岁数了,有点小病也就每必要去医院了,直到现在,老人依然没有来医院就诊;在5月13日后沙峪回民营清岚花园小区义诊中,村民刘明芹在进行妇科检查时,医生发现她的腹部按下去非常硬,通过b超检查后发现,里面己被疑似瘤状的不明实体物填满(大13.5cm,初诊为子宫肌瘤),医生建议到医院做全面检查进行确诊。经过了解得知她只是感觉腹部胀满,没有食欲,所以一直没有放在心上,如果不是这次义诊活动可能还不会认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所以,当专家告知其病情后,她第二天就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被确诊为特大子宫肌瘤并进行了手术。

2、亚健康人群较多;

针对本次体检,我们发现农村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已处在临床疾病边缘,亚健康人群较多,但往往这部分人对此漠不关心,对于健康的人而言,必须依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对身体实行定期检查。例如每年至少就要进行一次身体全面检查。

3、妇科检查怕羞;

活动中,有些村的村民不太愿意做妇科检查,还有些女性认为自

己都六十多岁了,没有必要在做什么检查了。其实这些认识都是存在误区的,只有提高健康检查意识,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4、自恃身体好不用再检查;

很多人将健康体检视为可有可无,还有的人自恃身体好对体检不以为然,其实健康体检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一次核实,不仅要按时做,而且检查出有问题后,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不要等到病情严重后才追悔未及。

六、“送医下乡”义诊活动真诚为民,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我院积极响应顺义区文明办、卫生局“深入开展卫生下乡活动”的号召,组织了此次送医下乡义诊活动。通过深入开展卫生下乡活动,及时发现了广大村民的潜在病情,并向村民普及健康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对健康的重视。

这次义诊活动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生动体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实践,是积极响应顺义区政府为民举措的实际表现,充分发挥了医疗卫生单位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感到了党的关怀。

下乡义诊篇2

根据学校团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湖南师范大学xx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八大计划”精神,今年暑期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按照“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指导方针,组织和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部署,推动农村医疗和社会发展,结合医学院实际,动员青年学生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推广和扶助农村医疗卫生计划,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宣传“绿色中国青年先锋”两型社会建设,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落到实处,医学院院队一行共计16人,其中随团指导老师1名,学生15名,赴娄底冷水江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医学院赴冷水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冷水江团市委的高度重视。在学校党委、行政和团委的统筹安排下,在冷水江团市委、各乡镇团委和各企业的协助下,经过全体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医学院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更值一提的是,较以往医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本次“三下乡”活动更体现了“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宗旨。义诊活动始终贯穿整个下乡过程,医学院学子们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活动突出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专业理念,体现医学生“献身医学,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庄严使命。“三下乡”义诊活动共测量血压699例,检测血型321例,检测色觉17例。

此外,“‘世界锑都’粉尘对环境及周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湖南省边远地区老年人自杀行为研究”和“湖南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运行情况”三大课题的调研工作顺利结束。本次三下乡共完成调研问卷966份。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量上均有很突破。

二、个人工作概况

此次三下乡,除指导老师外,其余队员分编为医疗专员、宣传专员、调研专员和后勤专员。我为医疗专员,医疗专员的工作从头到尾都没有间断过,前期负责清理药品、准备宣传资料以及协同后勤专员购置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材。因为此次三下乡与以往不同,每至一个地点都会进行义诊,几乎可以说每天义诊与调研同时进行,所以中期医疗专员除了每天完成分配的问卷之外,还必须及时对医疗物资进行清点、补充和整理,对每天义诊进行相关安排,以及统计、汇总义诊结果。后期则协同调研专员完成数据汇总、输入及协同宣传专员整理、上交个人心得和总结。

下乡义诊篇3

关键词:农村法律诊所;送法下乡;实践教学;教育功能

作者简介:阮丽娟(1981-),女,湖南隆回人,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田开友(1975-),男,湖南邵阳人,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南 吉首 4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JSUJGA21)、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湘教通[2013]223号)、吉首大学2012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57-03

19世纪70年代,美国律师纷纷成立法律援助协会为贫民提供法律服务。此现象的产生,使得法学教育开始审视如何将法学教育与对弱者的法律援助合理衔接。如今在努力实现法学教育目的的同时促进对弱者的法律援助亦成为全球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一、传统法学教育功能的偏离

2009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所,法学本科在校生30万人左右,法律专科在校生达22万多人,在校法学硕士研究生达6万多人。据统计,2007年法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开始列文科毕业生倒数第一,但我国西部地区竟然闹起了“法官荒”。蓝皮书进一步指出,研究人员和法学教师大多终生从事该专业的教学与研究,较少关注法治实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亦脱离实际需求。

1.传统法学教育功能偏离职业需求

目前,困扰我国法学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的严重脱节。法学院更多注重的是对法学家或法学大师的培养,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灌输和对知识的强制记忆,不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法学大师的产生仅仅依靠法学院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不断的从实践中汲取养分。

当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不能合理衔接,法律技能教育被千呼万唤,当80%的应试人员在2007年国家司法考试中面对阐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涵一题茫然不知所措时,学者开始反思中国法学教育应向何处去。有学者提出:“当下以及未来中国法学教育的整体功能定位就是要培养信仰法治、忠诚于正义的法律人,由他们去守护正义,凭借着他们的智慧与理性、良知与勇气,搭建社会的正义之梯,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登临正义的高地”。[1]

如何填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间的鸿沟,美国给出了很好的答案。美国的法学教育通常被认为是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报考法学院的学生要求已获得学士学位,也就是说应具备学习法律知识和技能所必需的社会知识与基础知识。美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环环相扣,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像律师一样的思考。美国最初的法学教育是学徒制,学生通过观摩庭审现场或在律师的办公室里学习法律,后因面对为数众多的判例法和成文法,学徒制不能满足需要,而被法学院里的案例教学、法律诊所以及学生编辑法学期刊等教育方式所替代。学生必须经过法学院的教育取得“法律专业学位”(J.D.)才能参加某一州或州际律师资格考试,只有通过律师资格的人才能从事法律职业。美国的法学教育采取的是学校和社会互动的模式,大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而法院或社会负责训练学生的工作能力。美国法学学生理论素养的形成是实践教学的结果,亦是值得我国深思和借鉴的地方。

2.传统法学教育功能偏离农村需求

因我国长期的农村与城市“二元分立”,法学教育服务功能的发挥亦局限于城市,忽略了农村的法律服务需求。学者关注较多的是“秋菊的困惑”里所呈现的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问题,即在“送法下乡”图景中,农民只是法律的“他者”,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被迫应付法律、逃避法律,甚至对抗法律。[2]可较少关注农民能否获知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如何产生,能否获取“法律服务”来“接近正义”。因为司法的高成本使穷困的农民对通过司法来“实现正义”常常望而生畏。法律援助制度常因经费紧张和人员短缺而难成气候,2005年全国法律援助案件办案数仅为25.3万件,而据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的统计,全国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超过70万件,而且现在开展法律援助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县级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的十分有限。[3]如上所述,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农村对法律援助需求量最大,而高校法学院的法律援助恰恰最不重视甚至是直接忽略了这些地方。

帮助农民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加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都应该为之有所贡献的一项重任,大学的法学院理应有所作为。为了适应农村社会对法律的需求,一些大学依托法律诊所形式为“三农”服务。目前,国内成立的专门以“三农”为教学和援助对象的法律诊所有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北大——迁西法律诊所”、西北政法大学的“农村法律诊所”、华中科技大学的“农村与农民法律诊所”、武汉大学的“农村司法法律诊所”等。[4]但仅依凭几个大学提供的法律服务并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和农民的法律需求,必须推而广之,将此任务赋予中国的法学教育。

二、法学实践教学实效的欠缺

在中国,大学体制本身弥漫着浓厚的行政化气息,教学计划制定和专业课程设计均需层层审批,大学教育则是在戴着镣铐跳舞。现行中国法学的实践教学可谓蓬勃发展,尤以诊所式教育和案例教学为甚。可纵观当下各种实践教学,亦存有诸多不足。

1.法学实践教学设计偏离目的

如果将法律教育的阶段做简单的划分,大致有三个阶段:“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阶段;“案例”教学阶段;诊所法律教学阶段。而就本质的变革而言,实质有两个阶段:传统教学阶段和诊所法律教学阶段,因为案例教学实质乃是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方式。案例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对“案例”的“裁割”,无论是转述书本上的案例,还是教学者亲历的案例,实际上都有一个“讲述者”对案例进行“裁割”的问题,亦即根据讲述的需要,把复杂生动的案例删减成只有讲述者所需要的“主干”部分,让学生失去了“筛选”的条件和机会。因为只有在繁复、交错和真伪并存的个案材料中,让学生自己“筛选”和抽取其中的材料,才能使案例教学变的有意义。为克服此弊病,法律诊所式教学应运而生。

法律诊所被引进中国的初衷,是为了缩小课堂理论教学与司法实践之间的差距,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以克服法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突出现象。但目前我国法律诊所教育的运作,基本上是将诊所法律课当做一门课堂上的“课”来上,在方式上通过拟制案例或真实案例的再度模拟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实,这种做法在实现诊所法律教学的目的上助益不大,它不仅模糊了诊所法律教学与案例教学的边界,还模糊了与模拟法庭训练的边界。将诊所法律教育从课堂上“解救”出来,让它回到实践中来,真正的、大部分的诊所课应当在真实的个案中通过学生的思与做,让教师“以案说法”。即在真实的个案中,在学生参与的每一个环节中加以指导和讲授,去掉诊所课堂的“拟制”案例,去掉诊所课堂的“模拟”与再现,将课堂上的诊所“回归到实践”中去,将课程与实务合二为一。

2.法学实践教学范围、场所狭窄

以上所讲的实践教学手段,尤其是诊所法律教育面向的学生非常有限。几乎所有高校法学院的法律诊所开课并非面向全体学生,而必须通过“面试”从广大学生中“择优录取”,所以落选的学生就受不到诊所教育“光芒”的普照。这其实关涉了诊所教育是普化的实务教育还是精英化教育的问题,如果把诊所教育定位为一门加强学生实务技能训练的课程,就应该由全体法学院的学生必修。法学实践教学尤其是诊所法律教学面向范围狭窄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经费支持不足、教师配备不齐及案件来源非常有限是主要原因。

除了实践教学面向的对象狭窄外,依然存在实践场所的狭窄问题。我国的法学实践教学场所绝大部分固定在城市,比如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或法学院的诊所办公室。诊所法律教学所解决的纠纷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城市人之间。在我国农村社区,尽管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2/3,但很难成为各高校诊所法律教学的实践场所,在农村或针对农民的法学实践教学基本上是缺位的。这就使得法学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场所狭窄,同时法学教育在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服务功能上大打折扣。必须寻求一种新的路径,使得法学实践教学与法学教育功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较好的衔接。

三、送法下乡:纠正法学教育功能偏离的实践教学之途

送法下乡不仅可纠正法学教育功能的偏离,亦可拯救农民对国家法知之甚少之现状 ,也可丰富法学实践教学途径。

1.送法下乡的传统解读

自等在1996年启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蓬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高校法学院亦积极发挥着自己的能量,广泛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一方面可以尝试变革法学教育的法学理论“满堂灌”现象,另一方面可以服务农村。但传统意义上的送法下乡局限性较多:一是送法下乡的“法”仅仅是国家法,尤指国家制定法的条文,一味强调国家法对民间法的征服,国家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村民社区除了乖乖服从外别无选择,如此冷冰冰的“高姿态”招致村民社区的反抗,送法下乡的效果不理想,往往演变成不具有实质意义的形式。二是传统送法下乡只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送法下乡的形式更多的是普法宣传,甚至比较少有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几乎忽视了对村民法律意识的培养,使“送法下乡”永远停留在村民社区被动接受的局面,很难主动“迎法下乡”。

2.送法下乡的新形式:农村法律诊所的建立

社区法律诊所是美国法学院最初创建的诊所形式之一,它是在穷人(或称弱者)多而律师力量不足的地方,将法律诊所的援助资源投入于此而开展的诊所类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民始终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以农民为法律服务对象成为社区法律诊所教学与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法律诊所教育不断深入地推动下,一些国家的法律诊所教育进一步发展出专门为农民群体提供法律服务的“农村法律诊所”。[5]在我国,农村法律诊所在具体运行中一定要注意如下问题方可实现其促进法学实践教学与教育功能契合的初衷。

首先,农村法律诊所应该具有“地方性知识”的思维模式。那种抱着居高临下“帮助”的观念,实质上失去了援助的价值,所以必须尊重农村社区原有的治理方式,平等地与农村社区就其存在的制度问题、规范问题、法律纠纷等进行对话,不能认为完全按照法律诊所的教学设计运作或无偿提供的法律服务才有意义,而那些被农村社区已经长期运用并赋予其规范作用的“土政策”、“土办法”等经验的典范却被忽视了。法律诊所应该具有“地方性知识”的思维模式,注重从农村社区挖掘、抢救、整理农村自我组织、建设、发展的经验。

其次,农村法律诊所的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农村法律诊所课堂教学活动通过Seminar形式展开,Seminar可译作讨论会、讲习会,是在欧美大学课堂中流行的一种交互式教学路径。“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生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6]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情景,学生据此发现并提出问题。农村法律诊所的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带着特定社会角色和任务去实践。这些特定的角色就是在不同场所,以社会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参与,这些任务是在教学计划中预设的,也是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必须自我评价和教师需要检验的专业技能,一般具体包括学生在选取的村点或其他法律援助站点提供法律咨询;特定人群的诉讼、非诉讼案件;农村法律问题调研;模拟法庭等。布鲁纳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却不同于经验,“知识是我们构造出来的一种模式,它使得经验里的规律性具有了意义和结构。任何组织知识体系的观念都是人类发明出来的,目的是使经验更经济、更连贯”。[7]

最后,农村法律诊所的评估具有特殊性。农村法律诊所的评估具有评估方式的多样性和评估指标的不绝对性。评估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反馈、综合能力自我评价、书面总结、课堂模拟、专家考核和定期的结项会活动等。传统教学评估中的指标大多是指数、规格或标准的硬性规定,从而造成评估结果往往是为了迎合“指标”而含有虚假的成分,使教学评估成为了“走过场”。农村法律诊所教学评估本着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宗旨,将教学评估作为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服务于农村和农民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农村法律诊所的教学评估除了考勤有明确的规定外,大多数指标只是一个相对的范围,评估中会依据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而不同,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硬性规定。

中国目前的法学教育必须从通识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转型的最佳选择便是向西方国家学习,加强法学实践教学。建立农村法律诊所是丰富法学实践教学方式,促进法学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显明.法学教育的责任[N].中国改革报,2007-06-21.

[2]应星.“迎法入乡”与“接近正义”——对中国乡村“赤脚律师”的个案研究[J].政法论丛,2007,(1).

[3]王宇.中国法律援助现状调查[EB/OL].[2006-08-31].http://.cn/o/2006-08-31/08309897305s.shtml.

[4]薛少峰.农村法律诊所教学手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傅郁林.农村基层法律服务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下乡义诊篇4

近年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非常注重乡镇计生站所建立,注重计生干军队伍本质提拔,接纳了下派局机关干部到乡镇计生办指点任务,调训乡镇计生办任务人员等方法磨炼步队,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进一步进步乡镇计生任务程度,计生局构成任务组到根底任务相对单薄的猎区乡镇托扎敏乡展开底层任务。受撤乡并镇等客观要素影响,托扎敏乡计生办人员少、基础薄、根底弱,大局部任务人员都在本地住宿。任务组来到托扎敏乡后,与计生办任务人员同吃、同住、同任务,一起标准计生档案,一起录入全员人口信息,对协会、科技药具、政策律例、宣布道育、活动人口等任务进行了具体指点,经过带着学、帮着干等方法,经由一周的任务,托扎敏乡计生底层根底任务有了很大的改观。本年计生局将下派三个任务队深化乡镇村居展开下底层运动,让全局职工都添加底层任务阅历,改动任务作风,提拔任务才能,促进乡镇计生根底任务上台阶、上程度。

展开多项文艺汇演,做婚育新风的传达者

计生局精心打造了大型宣布道育运动。元旦、春节时期,计生局、计划生育效劳站、乌兰牧骑上演队深化各乡镇,展开了“送效劳、送暖和”惠民计生主题运动;5.29协会留念日,在全局限内展开了“浓情蒲月感恩母亲”系列运动,制造了关喜欢母亲安康体检卡,免费为全贫穷母亲进行安康反省,发放救助金,在乡镇、村居组织了30场文艺上演运动,并发放了计生宣传品;应用成立60周年、第21个“世界人口日”等主要节日留念日,组织各乡镇在四买办子红广场举行了“迎庆、展风貌、计生情”大型文艺上演运动。多种方式宣布道育运动的展开,将文明风气、婚育新风、家庭美德的理念和优生优育、生殖安康、奖励扶直、预防性病艾滋病等常识传达到群众中,在全局限内构成了计划生育宣传高潮,进一步推进了婚育新风进万家运动深化展开。

展开教育精品下底层,做为民效劳的宣传员

具体施行了宣布道育精品工程。本着出精品、进万家、受教育、送安康的准则,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计划生育协会制造了《计生政策问答》、《计生科技适用手册》等一批契合城乡广阔育龄群众需求的计划生育、生殖安康科普常识宣传品;组织编写了《人口计划生育任务手册》、《计划生育协会任务手册》等东西用书和制造了《巍巍兴安岭浓浓计生情》计生风貌录,经过这些精品走上底层,极大地推进了计生任务在底层的有力展开。卫生局还充沛发扬效劳站“八位一体”功用,展开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常识进修运动,对底层网底人员、广阔育龄群众进行了宣传培训,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

展开生殖安康义诊运动,做人民安康的守护人

下乡义诊篇5

夏维华1989年离休。离休后他没有在家享清福,而是留在了市人民医院,留在了三尺诊桌和手术台前。“生命有限医术无限,趁着有生之年,自己要抓紧时间为群众的健康继续做点事情。”这是夏老面对亲朋好友劝他退下来好好休养时的回答。20多年来,他每天坚持在专家门诊坐诊半天。因为他医术精湛,关心病人,工作认真负责,找他治病的人络绎不绝。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夏老接诊的病人已达10万人次。他为上千患者解除了癌症之苦,甚至把很多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信丰县的张某患鼻咽癌被判了“死刑”,情绪低落。处在绝望中。夏老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并精心地为他治疗,张某现已康复多年。现在,他逢人就说:“夏医生是个好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03年,震惊世界的“非典”疫情爆发,夏老坚决要求上一线抗击“非典”。“我身体好,况且我已是70多岁的人了。不怕死,就是万一有什么情况也值。”夏老如是说。5月13日,正是赣南防“非典”的关键时期,夏维华已是第三次主动请缨要上抗击“非典”第一线。当时一位报社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去。夏老说:“我是打过仗的人,有硝烟的战场上过,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也要上。我是一名医生,病人需要我去救治。”人们被夏老的这般豪情所感动。

关心有困难的病人,这是夏老一生的秉性。因为他名气大。很多人到处打听要找他看病;因为他医术高,很多疑难病症经他之手得以治愈。病人出于感激之情给他送红包的事数不胜数,但是他总是一句话:“我是给病人治病的,不是向病人要钱的。”他常说:“我知足常乐,有吃有穿就够了。赣南现在还有很多老表生活很苦,我们要替他们想想。”据专家门诊的同志介绍,夏老经常为远道而来的边远山区农民免费治疗,甚至自己掏钱为他们做检查。这样的事例太多,根本没人记得有多少次了。

当夏维华得知医院老科协每年都会组织老专家医疗队赴定南老城和章贡区水东镇进行义诊时,他不顾自己年纪大、腿脚行动不便等困难,毅然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队伍中来,免费为当地农民兄弟看病,发挥一名老专家的专业特长。夏老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极端负责任,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有人问他:“夏老,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不在家里享清福,还那么忙碌,您累不累啊?”夏老总是笑着回答:“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比起战争年代来,我们现在算是幸福多了。义诊的目的就是要为乡亲们服务,个人的得失不算什么,通过自己的技术和双手能够解除乡亲们的病痛,是自己最大的满足。”夏老这番话充分体现出一名老医务人员、老党员精神的真正含义。

下乡义诊篇6

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计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全县卫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2018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

(一)、医疗卫生工作

1、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全力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破除“以药养医”,推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两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1-9月份,财政共为县级公立医院补偿345.58万元,老百姓看病总的医疗费用有了进一步降低。二是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工作,县级医院就诊率明显提高。通过促进医疗资源和人才共享,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在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市级或省级医院之间建立长期稳定、规范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实现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分级诊疗的病种由原来的40种增加到81种,占到了县级医院住院病种总数的60%左右,在本县县级医院住院的患者占71.85%,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89个百分点,逐步形成首诊基层、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格局。三是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两家县级医院基药使用品种342种,占用药盒目录的62.4%;16个乡镇卫生院(分院)、159个村级卫生室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达到100%,同时,所有药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实行零差率销售。

2、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10月份,我县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广大患者切实感受到医疗卫生改革带来的红利。一是逐步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新农合全面推行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等36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24种疾病纳入保障试点范围。重特大疾病按病种付费报销达70%,将高血压、糖尿病、器官移植等20种常见病、重大疾病纳入特殊门诊支付范围,减轻了慢性病、重特大疾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负担。二是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近年来,我县两家县级医院以设立分院和对口帮扶的形式,与周士庄镇卫生院、吉家庄乡卫生院、峰峪乡卫生院、巨乐乡卫生院、瓜园乡卫生院、党留庄乡卫生院建立协作关系,派驻骨干医师下乡坐诊、会诊、查房、讲座,共派出6支医疗队下乡762人次。今年,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对接峰峪卫生院、吉家庄卫生院和党留庄卫生院,继续开展对口援助,并加大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支持力度,促进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的逐步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有序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

⑴.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会议后,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分别召开了常委会和县长办公会认真传达落实省市一体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一体化改革对全县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调整了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领导组,负责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的领导。

⑵.深入调研,制定方案。召集有关部门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组织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出台了《大同县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及主要工作任务,基本上确定,在坚持“四个不变”原则的前提下,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将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组建成县人民医院集团,县中医院独立设置,与县人民医院集团结成中医药专科联盟,实行“五个统一管理”、“三个一体化运行”、“三项制度健全落实”的集团化运行机制。

⑶.认真筹备,成立医疗集团。为切实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大同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决定成立大同县人民医院集团。按照省、市卫计委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文件精神,在坚持“四个不变”原则的前提下,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将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组建成县医疗集团,并于5月26日上午在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前隆重举行了“大同县人民医院集团揭牌仪式”。市卫计委领导、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县卫计局领导班子成员、县医院院长、中医院院长和各乡镇卫生院院长等10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医疗集团实行“五个统一管理”、“三个一体化运行”、“三项制度健全落实”的集团化运行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点面结合,采取“帮扶式、互惠式、造血式”,从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经营管理等对乡镇卫生院实施全方位帮扶,进一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充分体现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充分发挥全县卫生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和管理的优势,正逐步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支撑、村级卫生服务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医疗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县医改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4、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

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广大患者在基层享受便捷、全面、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我县医联体建设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通过签订长期协作协议,分别与山西省肿瘤医院、大同市一医院、大同市三医院、大同市五医院、同煤总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上级医院成立了医疗联合体;以分院形式直接管理乡镇卫生院和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成立了县乡医联体,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一般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病转诊大医院”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格局,建立了上级医院与县核心医院、县核心医院与基层乡镇卫生院之间分工协作的新机制,“医联体”内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进一步减轻了核心医院诊治压力,发挥了核心医院的功能,为县级医院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是省市专家下基层。今年省卫计委组织上级签约协作医联体单位的专家组成了省卫计委精准扶贫医疗队,进驻我县人民医院开展服务,其中省人民医院专家3名、山西省肿瘤医院专家2名、大同市五医院专家2名共计7名专家,分别在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妇产科、超声科、外科和肿瘤科开展工作,通过他们在医技和管理上的和帮扶,开展了胃镜、肠镜、神经内科、妇产科、乳腺科、肾内科、妇产科和护理等工作,带动了相关科室管理、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市县医联体建设。大同市一医院、三医院、五医院、同煤总医院为我县人民医院医联体协作医院。大同市三医院为我县人民医院安装了医学远程会诊系统,县人民医院有疑难疾病可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已会诊4例疑难病人。同时装备了扁鹊飞救系统,包括除颤仪1台、心电图机1台和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查设备1台,超声科一名专家每周三在我县人民医院坐诊。大同市五医院儿科、心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中医科等科专家长期在我县人民医院坐诊、教学查房,开通了住院绿色通道,与我县人民医院签订了检验检查协议书,开展了手术预约、会诊。接收我县人民医院1名影像科医师和1名内科医师培训学习。同煤集团总医院为我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系统,我县人民医院疑难病症可及时确诊。三是县乡医联体建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和乡镇卫生院结成县乡医联体,两家县级医院通过派驻骨干医师下乡坐诊、会诊、查房、健康教育讲座和培训乡村医生多种形式,有序开展各项援助,加大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支持,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的逐步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5、全力办好省政府六件民生实事及县政府十件民生实事

在省政府六件民生实事和县政府十件实事中,涉及卫计系统实施或协作实施的任务有5项,即省政府的“3.5万名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36个贫困县建档立卡的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为全省城乡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及县政府的“启动大同县三级诊疗医院建设”、“启动实施残疾、精神病等特殊人群筛查治疗工作”。今年以来,县卫计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部门联动,强化资金保障、责任落实,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力办好,确保省政府实施的六件民生实事和县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尽快落地,造福于民。目前,已发放产前筛查免费服务卡680张,有551名孕妇接受了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共查出5名高风险孕妇;已完成“乳腺癌”和 “宫颈癌”免费检查8804人。

(二)、健康扶贫工作

1、为贫困人口提供便捷医疗服务。全县各医疗单位为贫困人口就医开辟“绿色通道”,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免除普通门诊挂号费,取消住院押金,为贫困人口提供优先检查、优先取药、优先就诊及优先提供双向转诊等便捷服务。对贫困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患者入院时,持本人身份证、新农合诊疗证、居民医保卡等有效证明资料进行身份认定,办理住院手续;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

2、开展健康扶贫巡回医疗和大型义诊助力脱贫攻坚。今年组建了10支巡回医疗队(县医院8支、中医院1支、诺尔泰1支),通过送医、送药、送健康下村入户的巡回医疗活动和健康扶贫大型义诊,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延伸至乡村每个角落,为贫困人口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省市县专家的免费诊疗,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截止目前,健康扶贫巡回医疗服务175个村,5980多人接受了免费诊疗、咨询、体检、测血糖和血压服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为贫困人口节省费用约12000多元。组织大型义诊18次,参加义诊的医务人员158人次,其中省市医院专家19人,约6800余人次接受了咨询、诊疗、测血糖、血压、B超、心电图及物理体检等免费服务,免除各类费用约16.8万元。

3、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7月份,我县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工作,全县共组建签约团队185个,参加签约服务的乡村干部894人,家庭医生274人,贫困人口目标签约人数8495人,已签约8495人,贫困人口“双签约”服务覆盖率100%,其中接受免费体检的8342人。

4、积极推进贫困村卫生室达标建设,不断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投资237万元,新建村级卫生室11个,维修改扩建卫生室12个。对16个无村医的卫生室实施乡镇卫生院巡回医疗或邻村卫生室代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对全县193名乡村医生试行一体化管理。

5、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建立政策兜底保障机制。一是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计划,建立政策兜底保障机制,让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保贫困群众病有所医。二是全面落实《山西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帮扶方案》,实施“三保险、三救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①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②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缴费按城乡居民缴费标准由财政资金给予全额救助;③对省定24类重特大疾病晚期患者由民政部门给予一次性每人5000元的大病关怀救助。三是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重度残疾人住院实行“零”门槛报销,对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慢性病残疾人住院医疗费用实行政府兜底治疗。

6、提高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医疗费用新农合报销补偿比例,门诊慢性病补偿比例提高10%,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补偿比例提高20%。将贫困精神病患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全面推进实施大病保险,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水平,降低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10000元降到5000元,并逐步取消。

(三)、疾控工作开展情况

1、传染病防控方面。上半年全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28例,丙类传染病152例。报告的前五位的乙类传染病分别为:肝炎(29例)、肺结核(30例)、布病(23例)、梅毒(21例)、痢疾(15例)。

2、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出生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和及时率均为100%,疫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维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共报告15 岁以下非脊灰AFP 病例1例,14 天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100%,其他监测指标均为100%。报告麻疹监测病例3例,实验室排除麻疹、风疹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共报告AEFI病例26例,均为一般反应。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和补种有序开展。

3、艾滋病管理、结核病防治等工作。艾滋病毒管理。共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2例。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病人29例,培训乡医一期35人。地方病防治工作,对200名8—10儿童、100名孕妇尿碘和盐碘含量进行了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采集农贸市场和超市各类样品23份。生活饮用水监测。采集41份枯水期水样。重性精神病患者。累计建档人数845人。居民死因监测。共报告各类死亡病例296例。

4、H7N9疫情的应急处置和防控工作。2017年6月5日我县峰峪乡施家会村、6月28日周士庄镇王千户村共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分别在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北京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经上级医疗部门全力救治,此二人已于7月底痊愈出院。期间我县卫生部门科学处置,多措并举、疫情防控及时有效。

一是及时向上级卫生和疾控部门报告疫情。二是及时启动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安排部署相关部门立即开展防控工作,及时掌握动物疫情动态,有效评估风险等级。三是及时采样检测,采集外环境样本135份,采集咽拭子19份,及时送检,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县财政投入49万元,对防控工作所缺物品进行了补充或制定储备计划,增补了各项救治设备,储备了抗病毒药物、消毒药品、相关检测试剂、耗材、消杀药械和防护用具,随时准备展开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五是培训宣传到位。县卫计局组织了H7N9禽流感防控培训班,对县乡村三级170名卫生人员进行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业务培训。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多种手段,全面开展了H7N9防控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印发宣传材料7种40余万份,让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六是强化动态监测。县卫计局抽调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60余人,对全县的51个养鸡场进行外环境监测采样,共采集、监测样本510份。同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并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

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成功处置,使我们的专业技术队伍得到了实战考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45元,免费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建立居民纸质档案166319份,电子档案165297份,实现了重点人群档案管理全覆盖。组织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实地巡查23次。为全县551名怀孕妇女实施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为全县8804名农村妇女实施免费“两癌”筛查。进一步实施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和诊疗,上半年,管理高血压患者17852人,规范管理17437人,规范管理率97.7%,管理人群中血压控制数15227人;管理糖尿病患者5609人,规范管理5533人,规范管理率98.6%,管理人群中血糖控制数4478人。

(五)、卫生监督工作

以保障群众就医安全为目标,深入推进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150多人次,执法车辆40多台次,检查各类医疗机构140多家,下达整改监督意见书90份。

以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为目标,扎实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加强对县城集中式供水、农村学校供水、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农村分散式供水的监督监测,采集送检水样10份;举办了“饮用水卫生宣传周”活动,展出宣传展板6块,悬挂横幅15条,共出动工作人员60多人次,深入乡镇、街道开展了专题知识宣传,散发宣传单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89人次,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良好氛围。

以推动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目标,统筹抓好公共场所、放射诊疗、职业卫生和学校卫生监管工作。对全县美容美发、住宿场所、洗浴中心等公共场所进行了集中整治,依法规范了行业经营秩序;对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饮用水、教学环境等卫生进行了监督检查,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传染病、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新生入学接种卡证查验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全面夯实基层基础,继续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计生宣传教育,推进计生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打击“两非”行动,强化行政监督。上半年设置举报箱5个,公开举报热线1条,制作发放计生宣品8000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率达98%。

二、2019年工作打算

2019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精神,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卫生计生工作任务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1、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加大对实施医改政策的投入力度,确保改革后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灵活用人机制,积极实施优秀卫生人才奖励办法,加大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扶持力度,努力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加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水平,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继续强化公共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确保群众健康安全。

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的能力,全面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继续做好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结核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组织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知识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公共卫生职能,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全县卫生应急建设。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加强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工作,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体系,继续整治医疗市场、加大力度打击非法行医,加大力度整顿个体医疗市场,规范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积极开展巩固和发展省级卫生县城、省市卫生镇、村工作,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3、继续加强重点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群众就医环境。

加快新建县级医院项目的落地实施,优化群众就医环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完成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提高我县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4、进一步加强中医中药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组织各卫生院开展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结合我县脱贫攻坚进程和旅游资源发展,调研制订适宜我县农村种植的中草药种植方案,为健康扶贫和脱贫攻坚加油助力。

5、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全面实施脱贫攻坚计划。

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进一步推进我县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地,加大贫困人口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重点解决群众政策不知晓、就医报销难问题,有效提升了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和满意度。

6、继续全面推进和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

继续巩固和完善流动人口“一盘棋”机制,切实落实双向管理职责,深化推进区域协作,强化流入、流出人口的服务管理; 继续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项活动,规范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建档建卡、落实措施、通报反馈的情况,推广“统一采集、信息共享”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继续推进“幸福家庭”建设,营造浓厚的幸福家庭氛围。

7、加强廉政教育,进一步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提升执政水平。进一步健全全县医卫计系统改进作风的常态化制度,结合创建“廉洁诚信医院”、“三好一满意”、行风评议等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狠抓机关作风建设。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工作,全面加强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能力。继续整治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营造廉洁行医,积极探索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塑造卫生计生行业良好形象。

2018年11月27日

卫健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二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计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全县卫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域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

(一)、医疗卫生工作

1、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是全力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破除“以药养医”,推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两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1-9月份,财政共为县级公立医院补偿345.58万元,老百姓看病总的医疗费用有了进一步降低。二是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工作,县级医院就诊率明显提高。通过促进医疗资源和人才共享,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在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市级或省级医院之间建立长期稳定、规范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实现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分级诊疗的病种由原来的40种增加到81种,占到了县级医院住院病种总数的60%左右,在本县县级医院住院的患者占71.85%,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89个百分点,逐步形成首诊基层、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格局。三是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两家县级医院基药使用品种342种,占用药盒目录的62.4%;16个乡镇卫生院(分院)、159个村级卫生室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达到100%,同时,所有药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实行零差率销售。

2、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10月份,我县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广大患者切实感受到医疗卫生改革带来的红利。一是逐步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新农合全面推行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等36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24种疾病纳入保障试点范围。重特大疾病按病种付费报销达70%,将高血压、糖尿病、器官移植等20种常见病、重大疾病纳入特殊门诊支付范围,减轻了慢性病、重特大疾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负担。二是加大对口支援工作力度。近年来,我县两家县级医院以设立分院和对口帮扶的形式,与周士庄镇卫生院、吉家庄乡卫生院、峰峪乡卫生院、巨乐乡卫生院、瓜园乡卫生院、党留庄乡卫生院建立协作关系,派驻骨干医师下乡坐诊、会诊、查房、讲座,共派出6支医疗队下乡762人次。今年,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对接峰峪卫生院、吉家庄卫生院和党留庄卫生院,继续开展对口援助,并加大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支持力度,促进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的逐步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有序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

⑴.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会议后,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分别召开了常委会和县长办公会认真传达落实省市一体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一体化改革对全县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并调整了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领导组,负责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的领导。

⑵.深入调研,制定方案。召集有关部门对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组织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出台了《大同县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及主要工作任务,基本上确定,在坚持“四个不变”原则的前提下,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将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组建成县人民医院集团,县中医院独立设置,与县人民医院集团结成中医药专科联盟,实行“五个统一管理”、“三个一体化运行”、“三项制度健全落实”的集团化运行机制。

⑶.认真筹备,成立医疗集团。为切实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大同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决定成立大同县人民医院集团。按照省、市卫计委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文件精神,在坚持“四个不变”原则的前提下,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将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组建成县医疗集团,并于5月26日上午在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前隆重举行了“大同县人民医院集团揭牌仪式”。市卫计委领导、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县卫计局领导班子成员、县医院院长、中医院院长和各乡镇卫生院院长等10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医疗集团实行“五个统一管理”、“三个一体化运行”、“三项制度健全落实”的集团化运行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点面结合,采取“帮扶式、互惠式、造血式”,从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经营管理等对乡镇卫生院实施全方位帮扶,进一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充分体现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充分发挥全县卫生资金、人才、技术、信息和管理的优势,正逐步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支撑、村级卫生服务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医疗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县医改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4、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

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广大患者在基层享受便捷、全面、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我县医联体建设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通过签订长期协作协议,分别与山西省肿瘤医院、大同市一医院、大同市三医院、大同市五医院、同煤总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上级医院成立了医疗联合体;以分院形式直接管理乡镇卫生院和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成立了县乡医联体,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一般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病转诊大医院”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就医格局,建立了上级医院与县核心医院、县核心医院与基层乡镇卫生院之间分工协作的新机制,“医联体”内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进一步减轻了核心医院诊治压力,发挥了核心医院的功能,为县级医院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一是省市专家下基层。今年省卫计委组织上级签约协作医联体单位的专家组成了省卫计委精准扶贫医疗队,进驻我县人民医院开展服务,其中省人民医院专家3名、山西省肿瘤医院专家2名、大同市五医院专家2名共计7名专家,分别在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妇产科、超声科、外科和肿瘤科开展工作,通过他们在医技和管理上的和帮扶,开展了胃镜、肠镜、神经内科、妇产科、乳腺科、肾内科、妇产科和护理等工作,带动了相关科室管理、医疗和护理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市县医联体建设。大同市一医院、三医院、五医院、同煤总医院为我县人民医院医联体协作医院。大同市三医院为我县人民医院安装了医学远程会诊系统,县人民医院有疑难疾病可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已会诊4例疑难病人。同时装备了扁鹊飞救系统,包括除颤仪1台、心电图机1台和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查设备1台,超声科一名专家每周三在我县人民医院坐诊。大同市五医院儿科、心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中医科等科专家长期在我县人民医院坐诊、教学查房,开通了住院绿色通道,与我县人民医院签订了检验检查协议书,开展了手术预约、会诊。接收我县人民医院1名影像科医师和1名内科医师培训学习。同煤集团总医院为我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系统,我县人民医院疑难病症可及时确诊。三是县乡医联体建设。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分别和乡镇卫生院结成县乡医联体,两家县级医院通过派驻骨干医师下乡坐诊、会诊、查房、健康教育讲座和培训乡村医生多种形式,有序开展各项援助,加大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支持,促进了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的逐步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5、全力办好省政府六件民生实事及县政府十件民生实事

在省政府六件民生实事和县政府十件实事中,涉及卫计系统实施或协作实施的任务有5项,即省政府的“3.5万名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36个贫困县建档立卡的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为全省城乡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及县政府的“启动大同县三级诊疗医院建设”、“启动实施残疾、精神病等特殊人群筛查治疗工作”。今年以来,县卫计局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部门联动,强化资金保障、责任落实,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力办好,确保省政府实施的六件民生实事和县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尽快落地,造福于民。目前,已发放产前筛查免费服务卡680张,有551名孕妇接受了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共查出5名高风险孕妇;已完成“乳腺癌”和 “宫颈癌”免费检查8804人。

(二)、健康扶贫工作

1、为贫困人口提供便捷医疗服务。全县各医疗单位为贫困人口就医开辟“绿色通道”,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免除普通门诊挂号费,取消住院押金,为贫困人口提供优先检查、优先取药、优先就诊及优先提供双向转诊等便捷服务。对贫困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患者入院时,持本人身份证、新农合诊疗证、居民医保卡等有效证明资料进行身份认定,办理住院手续;出院时,只需支付个人自付费用。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

2、开展健康扶贫巡回医疗和大型义诊助力脱贫攻坚。今年组建了10支巡回医疗队(县医院8支、中医院1支、诺尔泰1支),通过送医、送药、送健康下村入户的巡回医疗活动和健康扶贫大型义诊,将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延伸至乡村每个角落,为贫困人口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享受到省市县专家的免费诊疗,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截止目前,健康扶贫巡回医疗服务175个村,5980多人接受了免费诊疗、咨询、体检、测血糖和血压服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为贫困人口节省费用约12000多元。组织大型义诊18次,参加义诊的医务人员158人次,其中省市医院专家19人,约6800余人次接受了咨询、诊疗、测血糖、血压、B超、心电图及物理体检等免费服务,免除各类费用约16.8万元。

3、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7月份,我县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工作,全县共组建签约团队185个,参加签约服务的乡村干部894人,家庭医生274人,贫困人口目标签约人数8495人,已签约8495人,贫困人口“双签约”服务覆盖率100%,其中接受免费体检的8342人。

4、积极推进贫困村卫生室达标建设,不断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投资237万元,新建村级卫生室11个,维修改扩建卫生室12个。对16个无村医的卫生室实施乡镇卫生院巡回医疗或邻村卫生室代管。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对全县193名乡村医生试行一体化管理。

5、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建立政策兜底保障机制。一是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计划,建立政策兜底保障机制,让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保贫困群众病有所医。二是全面落实《山西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帮扶方案》,实施“三保险、三救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①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②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缴费按城乡居民缴费标准由财政资金给予全额救助;③对省定24类重特大疾病晚期患者由民政部门给予一次性每人5000元的大病关怀救助。三是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重度残疾人住院实行“零”门槛报销,对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和慢性病残疾人住院医疗费用实行政府兜底治疗。

6、提高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医疗费用新农合报销补偿比例,门诊慢性病补偿比例提高10%,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补偿比例提高20%。将贫困精神病患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全面推进实施大病保险,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水平,降低医疗保障扶贫对象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10000元降到5000元,并逐步取消。

(三)、疾控工作开展情况

1、传染病防控方面。上半年全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28例,丙类传染病152例。报告的前五位的乙类传染病分别为:肝炎(29例)、肺结核(30例)、布病(23例)、梅毒(21例)、痢疾(15例)。

2、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出生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和及时率均为100%,疫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维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共报告15 岁以下非脊灰AFP 病例1例,14 天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100%,其他监测指标均为100%。报告麻疹监测病例3例,实验室排除麻疹、风疹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共报告AEFI病例26例,均为一般反应。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和补种有序开展。

3、艾滋病管理、结核病防治等工作。艾滋病毒管理。共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2例。结核病防治工作,管理病人29例,培训乡医一期35人。地方病防治工作,对200名8—10儿童、100名孕妇尿碘和盐碘含量进行了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采集农贸市场和超市各类样品23份。生活饮用水监测。采集41份枯水期水样。重性精神病患者。累计建档人数845人。居民死因监测。共报告各类死亡病例296例。

4、H7N9疫情的应急处置和防控工作。2017年6月5日我县峰峪乡施家会村、6月28日周士庄镇王千户村共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分别在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北京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经上级医疗部门全力救治,此二人已于7月底痊愈出院。期间我县卫生部门科学处置,多措并举、疫情防控及时有效。

一是及时向上级卫生和疾控部门报告疫情。二是及时启动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响应,成立应急指挥部,安排部署相关部门立即开展防控工作,及时掌握动物疫情动态,有效评估风险等级。三是及时采样检测,采集外环境样本135份,采集咽拭子19份,及时送检,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县财政投入49万元,对防控工作所缺物品进行了补充或制定储备计划,增补了各项救治设备,储备了抗病毒药物、消毒药品、相关检测试剂、耗材、消杀药械和防护用具,随时准备展开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五是培训宣传到位。县卫计局组织了H7N9禽流感防控培训班,对县乡村三级170名卫生人员进行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业务培训。同时,利用多种媒体,多种手段,全面开展了H7N9防控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印发宣传材料7种40余万份,让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六是强化动态监测。县卫计局抽调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60余人,对全县的51个养鸡场进行外环境监测采样,共采集、监测样本510份。同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并严格落实日报告、零报告。

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的成功处置,使我们的专业技术队伍得到了实战考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45元,免费提供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建立居民纸质档案166319份,电子档案165297份,实现了重点人群档案管理全覆盖。组织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实地巡查23次。为全县551名怀孕妇女实施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为全县8804名农村妇女实施免费“两癌”筛查。进一步实施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和诊疗,上半年,管理高血压患者17852人,规范管理17437人,规范管理率97.7%,管理人群中血压控制数15227人;管理糖尿病患者5609人,规范管理5533人,规范管理率98.6%,管理人群中血糖控制数4478人。

(五)、卫生监督工作

以保障群众就医安全为目标,深入推进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150多人次,执法车辆40多台次,检查各类医疗机构140多家,下达整改监督意见书90份。

以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为目标,扎实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加强对县城集中式供水、农村学校供水、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农村分散式供水的监督监测,采集送检水样10份;举办了“饮用水卫生宣传周”活动,展出宣传展板6块,悬挂横幅15条,共出动工作人员60多人次,深入乡镇、街道开展了专题知识宣传,散发宣传单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89人次,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良好氛围。

以推动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目标,统筹抓好公共场所、放射诊疗、职业卫生和学校卫生监管工作。对全县美容美发、住宿场所、洗浴中心等公共场所进行了集中整治,依法规范了行业经营秩序;对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饮用水、教学环境等卫生进行了监督检查,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传染病、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新生入学接种卡证查验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六)、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全面夯实基层基础,继续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计生宣传教育,推进计生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打击“两非”行动,强化行政监督。上半年设置举报箱5个,公开举报热线1条,制作发放计生宣品8000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率达98%。

二、2018年工作打算

2018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精神,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卫生计生工作任务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确保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1、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加大对实施医改政策的投入力度,确保改革后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灵活用人机制,积极实施优秀卫生人才奖励办法,加大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扶持力度,努力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加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水平,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继续强化公共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确保群众健康安全。

进一步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的能力,全面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继续做好H7N9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结核病、艾滋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组织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卫生应急知识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公共卫生职能,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全县卫生应急建设。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加强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工作,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进一步健全卫生监督体系,继续整治医疗市场、加大力度打击非法行医,加大力度整顿个体医疗市场,规范卫生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积极开展巩固和发展省级卫生县城、省市卫生镇、村工作,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3、继续加强重点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群众就医环境。

加快新建县级医院项目的落地实施,优化群众就医环境。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完成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提高我县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4、进一步加强中医中药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组织各卫生院开展中医科中药房规范化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培训。结合我县脱贫攻坚进程和旅游资源发展,调研制订适宜我县农村种植的中草药种植方案,为健康扶贫和脱贫攻坚加油助力。

5、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全面实施脱贫攻坚计划。

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进一步推进我县健康扶贫政策有效落地,加大贫困人口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力度,重点解决群众政策不知晓、就医报销难问题,有效提升了农村贫困人口获得感和满意度。

6、继续全面推进和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

继续巩固和完善流动人口“一盘棋”机制,切实落实双向管理职责,深化推进区域协作,强化流入、流出人口的服务管理; 继续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项活动,规范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建档建卡、落实措施、通报反馈的情况,推广“统一采集、信息共享”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继续推进“幸福家庭”建设,营造浓厚的幸福家庭氛围。

下乡义诊篇7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伴着奔流不息的金沙江,载着同心・共铸中国心走进云南红十团四连十多位义诊专家志愿者的大巴,在7月8日晚到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的虎跳峡镇卫生院。

火红的迎宾标语、洁白的哈达……卫生院几十名员工为专家志愿者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听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专家要来,虎跳峡镇的党委书记、镇长、卫生院院长等热情地给大家接风。

书记是一个淳朴的康巴汉子,频频举起倒满青稞酒的酒杯,向每一位专家志愿者表达感谢;有孕在身的副镇长以茶代酒感谢专家们的到来。“吃人家的嘴短”,义诊专家们笑言要通过“卖力干活”来回报主人的盛情款待。

7月9日一大早,志愿者已经到达卫生院,并迅速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9点过后,卫生院挂号大厅已是人头攒动,彝族、藏族、纳西族妇女们风格迥异的美丽服饰分外惹眼。虎跳峡镇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将近1.5万人的小镇由九种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居多。

在二楼的心内科诊室,来自上海长征医院的心内科副主任梁春整个上午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这是他第三年参加同心・共铸中国心的义诊活动。据梁春介绍,其接诊的患者多患有高血压和肺心病,这与当地的海拔、气候条件、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为梁春担任助手兼翻译的是纳西族小伙子和爱军,今年仅28岁的他胸牌上写着“洛吉卫生院副院长”。攀谈得知,他从贵州黔南医专毕业后,已在香格里拉县洛吉乡卫生院工作6年,“我们乡离虎跳峡有200公里,义诊专家组没有安排到我们乡卫生院,所以我与院长就来到这里向专家们学习,机会太难得。”和爱军说。

10点左右,被患者赞为“妙手”的步长制药创始人赵步长来到了虎跳峡卫生院,展开义诊工作。第一位接受赵步长针灸治疗的是该院一位副院长,放松下来后,满头银针的他还不忘向记者微笑。

一位三十多岁的彝族汉子牵着一个小女孩询问挂号事宜,这个6岁的女孩叫乌金燕,在学校体检时被查出疑似先天性心脏病。在初步检查后,梁春建议3天后另一组携带心脏超声设备的专家到来后再做一次检查,如果小金燕被确诊为先心病并符合手术指征,将被接往北京接受手术,费用全部由步长制药赞助的共铸中国心基金会承担。

这时,诊室外传来轰隆声,原来距离卫生院二十多米的路对面发生了山体塌方事故。由于连续降雨,石灰岩的地貌特征滑坡、塌方、泥石流在当地颇为常见。

7月10日早上,志愿者乘坐的车辆被通知必须绕行,因为该处又发生了塌方,巨大的岩石挡住了去路。在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引路下,记者随几位专家前往山上困难群众家进行巡诊,并赠送了一些药品。北京安贞医院的胡三宝等巡诊专家还现场为困难户进行了捐款。

据统计,一天半的时间里,专家们共为该镇700多名群众进行了义诊,并发放了包括步长制药在内的多家爱心企业的捐助药品。

“欢迎专家们再到香格里拉虎跳峡来,非常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长期帮助和指导。”在送专家时,虎跳峡镇卫生院的医生们握着专家的手不放。来自东旺乡的卫生院院长倪玉林认真地记下每一个专家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下乡义诊篇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合作医疗)坚持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由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构建农民医疗互助共济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爱心资助合作医疗。

第二条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必须履行出资义务,同时享有医疗补助权利。

第三条合作医疗实行“政府负责、农民参与、区办区管”的工作方针;坚持以收定支、略有节余、公平公开、方便群众的原则;合作医疗形式以大病统筹+门诊统筹(含特殊慢病门诊)的统筹补偿模式。

第四条实行专款专用,按章审核,方便农民群众就医与申报补偿,基金账务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区参加合作医疗以及与合作医疗有关的个人、单位。

第六条合作医疗工作纳入区对各相关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考核。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成立芙蓉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合管委),由区长任主任,相关区领导任副主任,区委办、区政府办、编办、宣传、财政、卫生、人事、民政、监察、审计、发改、劳动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领导本区合作医疗工作。

第八条各相关街道、乡成立合作医疗管理领导小组,由行政一把手任组长,纪检、财税、卫生、民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宣传发动,组织本辖区内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办理农民缴纳合作医疗基金的有关手续;筹集乡村集体组织的合作医疗扶助资金;监督辖区内合作医疗正常、健康运行,协调处理本街道、乡合作医疗工作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成立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合管中心),由区卫生局负责管理。各相关街道、乡设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合管办),配备2名以上办事人员,办公地点可设街道办事处、乡政府内。区合管中心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区级财政全额预算。合作医疗各级经办机构的各项开支均不得列入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范围。

第十条区合管委的职责:

(一)负责全区合作医疗的组织实施;

(二)制定和完善合作医疗的有关管理制度;

(三)督促合作医疗基金与办公经费的筹集;

(四)对区合管中心、各街(乡)合管办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第十一条区合管中心的职责:

(一)负责处理合作医疗日常工作;

(二)负责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保证基金安全运转;

(三)建立健全合作医疗档案;

(四)负责合作医疗参加者的医疗费用使用情况的监督审核,对大额医疗费用进行必审,定期公布账目,接受参合者和有关部门的监督与审计;

(五)定期向区合管委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抓好对下级合管办的考核;

(六)负责对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医疗情况的监督与评审;

(七)完成区合管委与区卫生局交办的相关工作任务。

第三章参加合作医疗的对象与办法

第十二条合作医疗参加对象为户籍在本区的农业人口。(已因各种原因参加了城市医保的农业户口人员应选择只参加其中一种医保)。

第十三条农民以户为单位参加合作医疗,家庭农业户口成员应全部参加,按规定履行出资义务。街(乡)、村负责合作医疗工作的人员为农户办理参合手续,同时建立农户合作医疗花名册。合作医疗以一年为一个运行年度。运行启动日前未履行个人出资义务的村(居)民,不得享受该年度合作医疗权利。运行启动后中途不办理参与和退出手续。

第十四条区合管中心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户发放《芙蓉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以下简称《医疗证》),交由农民保管;农民缴纳的合作医疗资金及住院医疗费用补助等逐项登记在医疗证上。

第十五条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享有以下权利,履行以下义务:

(一)权利:

1、享受规定内住院医疗费用和规定内门诊医疗费用与慢病治疗门诊费用的补助;

2、坚持在乡卫生院、区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诊制的前提下,可自由选择任何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3、有权检举违反合作医疗规章制度的行为;

4、监督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5、对合作医疗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二)义务:

1、按时足额缴纳运行年度内合作医疗个人出资的资金;

2、遵守《长沙市芙蓉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和《长沙市芙蓉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的规定。

第四章基金筹集与管理

第十六条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农民个人缴纳、集体扶持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农民个人缴纳的合作医疗资金标准为每人每年20元按户缴纳。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爱心资助合作医疗。

第十七条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是组织和动员农民广泛参与、办理农民个人资金缴纳手续的责任单位。参合农民按规定应缴纳的个人合作医疗资金,由村(居)委会以户为单位统一代收,由收款人开具《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收据》,逐级上缴到区财政专用账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

第十八条鼓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扶助合作医疗,有条件的行政村可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适当补贴。农村五保户、幼保户、特困户参加合作医疗的个人资金由街(乡)、村两级解决。

第十九条合作医疗基金在区级财政社保基金专户中设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用账户,在银行设立专用管理使用账户,确保基金的安全和完整。合作医疗基金账户每年度节余资金结转下年度。

第二十条所有合作医疗基金必须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封闭运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年度内合作医疗开支的费用总额超过合作医疗基金总额的部分由区财政负担。

第五章资金使用与补偿

第二十二条医疗费用补助包含大病统筹(含住院分娩)补助+门诊统筹(含特殊慢病门诊、动物咬伤门诊)补助两个部分。

第二十三条农民申请合作医疗补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一次性足额按期缴纳个人资金;

(二)在规定的医疗机构中治疗;

(三)符合住院医疗补助的病种、用药目录和诊疗项目及其它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在年度合作医疗基金总额中提取20%的资金用于门诊医疗费用与特殊慢病(定病种、定疾病程度、定补助总额)门诊费用补助。

第二十五条风险基金逐年提取,总额保持在当年基金总额的10%水平,动用风险基金后,应于次年开始逐年提取补足。

第二十六条补助程序:

(一)凡在村卫生室与定点的乡、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治疗疾病者,凭医疗证就诊,当即由就诊的医疗机构在核算门诊费用时按规定予以补偿。

(二)凡在已注明直补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疾病者,凭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村(居)委会证明,即可住院治疗,由该医疗机构在患者出院结算时按规定予以补偿。

(三)凡在未注明直补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疾病者,凭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村(居)委会证明、补助申报单、入出院记录、出院小结、疾病诊断证明、医嘱单复印件、住院发票到街(乡)合管办申请住院费用补助,经审核后即可兑付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助款。

(四)凡在非定点医疗机构急诊住院的参合人员出院后,凭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村(居)委会证明、补助申报单、入出院记录、医嘱单复印件、出院小结、疾病诊断证明、住院发票交本街(乡)合管办送区合管中心审核后,按同等级别定点医院降低15%的标准在本街(乡)合管办兑付住院医疗费用补助款。

第二十七条特殊慢病门诊费用补助按《特殊慢病门诊费用补助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五保户、幼保户住院费用按可补助部分,并且不扣除起付金额全额报销;低保户凭相关证件按不同级别医院相应提高补助比例。

第六章医疗机构管理与责任

第二十九条区合管中心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资格评审,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年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

第三十条定点医疗机构先由各医疗机构提出申请,由区卫生局按照省卫生厅颁布的设置标准审查确定。

第三十一条定点医疗机构须有专人负责参合农民的医疗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办事制度和收费标准等,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十二条区合管中心对合作医疗定点机构实行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对遵守服务合同、医疗费用控制好、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不合格者进行批评、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第七章违规处理

第三十三条合管机构经办人员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根据违规情节分别给予诫勉谈话、年度考核不合格、行政处分或辞退处理;对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因工作不负责、,导致合作医疗运行受阻的;

(二)不按政策规定和操作规程办事,影响合作医疗运行秩序的;

(三)挪用、挤占、截留、瞒报合作医疗基金的;

(四)有意拖延兑付,向病人索取好处的;

(五)套用、转借合作医疗基金的;

(六)为他人或亲友提供虚假证明或知情不报的;

(七)擅自更改标准,提高或降低补助比例的;

(八)有其它违规违纪行为的。

第三十四条定点医疗机构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卫生行政部门对违规医务人员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等处理;属医疗机构责任的,处以限期整改、追回违规补助费用,并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科室负责人责任,直至取消其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一)出具虚假证明的;

(二)不执行基本医疗诊疗项目、用药目录,超标准收费、超范围检查的;

(三)不执行诊疗常规或管理规定,采用挂名住院,做假病历,出具假票据,分段计账等方式增加合作医疗基金支出的;

下乡义诊篇9

第一条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2003〕3号)以及卫生部等七部委局《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06〕1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与,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第三条在自治县境内的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基金统筹、互助共济,公开公平、民主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大病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基金补偿模式,以大病住院统筹为主。

第六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县办、县乡镇共管体制,以县为单位管理大病住院统筹,以乡镇为单位管理门诊医疗统筹和健康体检。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县、乡镇分别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合管会),村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工作。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卫生、财政、农业、发改、民政、审计、食品药品监督、广播电视、扶贫、残联、民宗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主任。

县、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合管办),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负责辖区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业务管理和日常工作,其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县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乡镇合管办接受县合管办的业务指导,办公地点设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科,接受县合管办的业务指导。

第八条县合管办的主要职责:

㈠认真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政策,负责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协调工作;

㈡制定相关配套管理措施;

㈢协助有关部门筹集、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㈣制定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方案,编制基金的预算和决算方案;

㈤监督医疗费用的核销工作;

㈥制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卡、证、表、册;

㈦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提供咨询服务;

㈧负责对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对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㈨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上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㈩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审查、确认,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水平的审查和监管;

(十一)定期向县合管会报告工作,落实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九条县合管办派驻乡镇监督员职责:

㈠对乡镇合管办的业务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㈡协助乡镇合管办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参合农民就医行为等进行监督管理,负责所辖区域参合农民就医的转诊、大型检查等的审批工作,对乡镇合管办初审后的病历、处方、费用等进行二次审核;

㈢协助有关部门筹集、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加强对所辖区域合作医疗基金收支、补偿情况、医药价格等公示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㈣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收集、上报合作医疗相关信息;

㈤对乡镇合管办和医务人员进行合作医疗相关知识培训和指导,对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㈥定期向县合管办报告工作,落实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十条乡镇合管办的主要职责:

㈠负责本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协调工作;

㈡协助有关部门筹集、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㈢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填写、发放和管理合作医疗证;

㈣负责门诊医疗费用的审核与补偿工作,对住院医疗进行监督审核,按规定核销;

㈤受县合管办委托,与农户签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议,建立健康档案,为农民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咨询服务;

㈥报告、公布本辖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情况;

㈦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与医疗行为进行监督;

㈧对村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㈨落实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十一条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

㈠协助收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㈡监督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和村民的就医行为;

㈢对本村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情况进行公示;

㈣积极宣传合作医疗政策,引导农民参加合作医疗。

第十二条自治县财政、农业、卫生、民政、发展改革、食品药品监督、民宗、扶贫、残联、广播电视、审计、监察、物价等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按照部门职责共同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第三章参加者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三条自治县境内的农村居民(含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十四条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当以户为单位进行注册登记,并与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签订协议书。在履行缴费义务后,发给《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参与者要妥善保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若丢失要及时到乡镇合管办申请挂失、补办(需缴纳工本费)。

第十五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享有按规定要求的服务和医疗费用补偿以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监督的权利。

第十六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有按期缴纳合作医疗基金和遵守合作医疗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

第十七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因户口迁移离开本县或死亡的,其所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在30日内报告所在地乡镇合管办,乡镇合管办在接到报告之日起7日内到县合管办办理注销等手续。

第四章基金的筹集

第十八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0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构成:

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缴纳10元;

㈡地方财政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每人每年补助20元;㈢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每人每年补助20元。

第十九条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合作医疗基金。捐赠的基金由县合管办接收,进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第二十条农村五保户和特困农民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审核后从有关专项资金、医疗救助基金中解决。

第二十一条农民以户为单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个人缴纳部分由财政部门组织收缴,并按规定上划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第二十二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的年度为每年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每年12月底以前向参加对象收缴下一年度的合作医疗基金,并发放《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不能逾期补缴合作医疗基金,也不得要求返还已缴纳的合作医疗基金。

第五章基金的使用

第二十三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分为大病住院医疗基金、门诊医疗基金、大病补助基金和风险储备基金。

㈠住院医疗基金占70%,人平35元,用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病人封顶线以内的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

㈡门诊医疗基金占28%,人平14元,用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和年度内未获得合作医疗补偿的参合人员的健康体检。

㈢大病补助基金占2%,人平1元,主要用于当年住院医疗费用累计补偿超过封顶线病人的补偿。

㈣风险储备基金因上年转入已达规定额度,本年度不再提取。主要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财务透支和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理。

第二十四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门诊就诊按医药费用20%的比例给予补偿,但每次就诊最高补偿不得超过5元。原门诊家庭帐户余额仍可用于门诊医疗。

第二十五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因病住院治疗,可获得住院期间包括药费、床位费、手术费、处置费、输血费、输氧费、材料费、常规检查费用和常规治疗费用的补偿。住院医疗补偿设立起付线和封顶线。起付线标准为乡镇卫生院50元、县级医疗机构200元、县外医疗机构500元。封顶线标准为20000元,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为每个人在1年内累计支付住院医疗费总额不超过20000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住院的医疗费用在起付线和起付线以下时由个人负担,超过起付线后的医疗费用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医疗基金中分段按比例补偿。参合农民一年内两次以上住院的,只计第一次住院的起付线。

㈠在乡镇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为:

住院费用50元以上部分,按60%报销。

㈡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为:

住院费用200元以上至3000元部分,按40%报销;

住院费用3000元以上至5000元部分,按45%报销;

住院费用5000元以上至10000元部分,按50%报销;

住院费用10000元以上部分,按55%报销。

㈢在县以外定点医疗机构诊治的住院费用补偿比例为:

住院费用500元以上至3000元部分,按30%报销;

住院费用3000元以上至5000元部分,按35%报销;

住院费用5000元以上至10000元部分,按40%报销;

住院费用10000元以上部分,按45%报销。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孕产妇住院分娩每人补助100元,有产科并发症者纳入住院病人补助范围。

第二十六条患有晚期癌症、高血压Ⅲ期、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重症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器官移植抗排、肝硬化腹水、肺结核、白血病、肺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减退)、精神分裂症等慢性病门诊患者,在办理有关享受补偿政策的审批手续后,其门诊费用每年年终汇总后按40%比例给予补偿,但每人每年累计报销不得超过800元。

第二十七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办法:

㈠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就诊者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直接在本乡镇定点村卫生室(医务室)或本乡镇卫生院就诊现场补偿,在本乡镇以外发生的门诊费用不予补偿。

㈡县内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就医者在医疗终结后凭医疗机构病历文书和医疗费结帐单在就诊医疗机构申请即时补偿。

㈢经县合管办批准转到县外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患者凭住院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书、出院小结(记录)、医疗费用清单、医疗费用发票、转诊审批表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到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补偿手续。

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外出打工、暂住、探亲期间因病需住院原则上应回本县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因抢救需要异地住院费用按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相当级别医疗机构各段比例基础上再按50%补偿。由患者凭住院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书、出院小结(记录)、医疗费用清单、医疗费用发票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到所在乡镇合管办办理补偿手续。

㈤纳入慢性病门诊补偿的对象,应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病历文书及时送交乡镇合管办审核,并由乡镇合管办报县合管办办理享受补偿政策的有关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享受补偿政策。年终由各乡镇合管办汇总后按规定给予补助。补偿费用从住院医疗基金中支付。

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的一切住院费用由接诊医疗机构填写清单,并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字。凡未经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签字的医疗费用,不予补偿,患者也有权拒付。

㈦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行为参合农民垫付补偿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后,乡镇医疗机构将全部资料报县合管办派驻乡镇监督员复审,复审后于每月28日前汇总后报县合管办。县级医疗机构由合管科汇总后于每月28日前直接报县合管办,县合管办终审后申请县财政局直接将补偿的医疗费用核拨到定点医疗机构。

第二十八条下列费用不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

㈠不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诊疗服务项目目录》范围的医疗费用;

㈡斗殴致伤、自杀、自残、服毒、工伤、酗酒、整容、美容、矫形、交通肇事、计划生育、职业病发生的医疗费用以及凡因他人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应由造成伤害方承担医疗费用的;

㈢国家明确有补偿的病种发生的医疗费用(如艾滋病等);

㈣未经县合管办批准,在非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和不按规定程序转诊的费用;

㈤经鉴定属医疗事故或已经产生医疗事故争议尚未经过鉴定的;

㈥自点药品和自点医学检查的费用,与疾病无关的检查、治疗费用,不符合处方用药的药品费用(排除性的诊断检查费用除外);

㈦违反其他有关规定的。

第二十九条确因病情需要做CT、彩色B超等大型检查,单次检查费用在200元以下的纳入住院补偿范围按比例补偿,超过200元的按200元纳入住院补偿范围按比例补偿,但必须实行报批制度。

第六章基金的管理

第三十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全县统筹,由自治县财政部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账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第三十一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超支不补,结余转用,利息滚存。

第三十二条住院医疗基金出现超支,可用风险储备金补偿。结余的合作医疗住院基金可转入年度大病补助基金,用于大病补偿和二次补偿。大病补偿和二次补偿每年年终由县合管会集体审核补偿一次。门诊基金有结余的,转入下年度使用。

第三十三条县合管办应当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审计制度,严格执行基金的支付、查询、转移程序。县财政局要保证及时足额支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第七章服务与监督

第三十四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参加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凡在参合年度内未获得合作医疗补偿的农民,由所在地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对其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体检项目为常规检查,体检经费按每人2元的标准从门诊医疗统筹基金中支付。对需要特殊检查的人员进行医学指导,提供服务。

第三十五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由县合管办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考核确定,实行动态管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因病可凭本人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在本县境内自主选择质优、价廉、方便、安全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第三十七条县合管办应当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包括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费用结算、审核与控制等内容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进行诊疗时,必须坚持先验证、登记后处置的原则,严格遵守《基本用药目录》、《诊疗服务项目目录》的规定,不得将超范围费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结算。

第三十九条定点医疗机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诊疗时,应当提供收费明细表。县、乡镇合管办对定点医疗机构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的医疗费用要加强检查与审核,有权查询病历、医嘱、收费清单和处方。定点医疗机构有义务提供所需的诊疗资料及账目清单,不得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提供虚假发票和病历资料。

第四十条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加强人员、房屋、设备、技术的建设与管理,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转诊,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严格执行诊疗技术规范,不得乱开药、滥用大型检查,严格执行收费标准,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努力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第四十一条对需要转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的病人,下级医疗机构要及时转诊,不得截留;病情稳定需进行康复治疗的,上级医疗机构应转下级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治疗。因病情需要转至县以上医疗机构治疗的,必须到县合管办办理转诊审批手续。急危重症病人可先入院,但必须在3日内补办转诊审批手续。

第四十二条定点医疗机构应将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基金补偿范围和方式、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上墙公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村民小组每月应张榜公示辖区内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情况。县、乡镇合管办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并及时答复投诉问题。

第四十三条县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卫生服务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章考核与奖惩

第四十四条县合管办负责对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考核,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予以表彰。

第四十五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应当加强财务管理,接受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监督管理。自治县审计部门应定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㈠擅自提高或降低补偿范围、补偿标准的;

㈡侵占、挪用、贪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

㈢管理不善,造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严重亏空的;

㈣其他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

第四十六条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追回经济损失;拒不整改或整改无效的,取消其定点资格,对相关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属医务人员个人行为的,取消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处方权,由自治县卫生行政部门按《执业医师法》及其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配合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违规行为时常发生,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常进行的;

㈡不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诊疗目录、药品目录和服务设施标准,分解收费、乱收费,不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的;

㈢不严格执行诊疗规范,不坚持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推诿病人,随意转诊,随意放宽入院标准,故意延长病人住院时间,滥用大型检查设备、重复检查的;

㈣医务人员不验证、登记而诊治,或为冒名就医者提供方便的;

㈤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规定,开人情方、大处方,不按规定限量用药,开过时或超前日期处方的;

㈥利用工作之便,搭车开药,或与患者联手造假,将基本用药串换成自费药品、保健用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

㈦自费药品、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超基本范围的诊疗服务项目未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签名而发生医疗费用的;

㈧其他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

第四十七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向其追回已补偿的医疗费用外,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暂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等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㈠将本人的合作医疗证转借给他人就诊的;

㈡开虚假医药费收据、处方、冒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金的;

㈢私自涂改医药费收据、病历、处方、检查报告或自行开方取药、违规检查、授意医护人员作假的;

㈣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定点医疗机构开出药品进行非法倒卖的;

㈤其他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

第九章附则

下乡义诊篇10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需要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为此,绵竹市政府下发了结核病防治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将群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作为内容之一列入规划目标。1992年以来有关部门、单位利用政府投入和结核病控制项目在技术和经费上的支持,围绕如何让结核病防治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等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结核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①每年组织对县、乡、村级医务人员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②长期和电视台、广播电合制作结核病防治知识专题访谈、讲座和公益广告。③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并印制结核病防治知识手册发放给中小学生。④组织开展好结核病防治宣传日活动。⑤做到村村有墙体宣传标语,并定期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等。以达到提高群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缩短结核病患者出现症状后至确诊的时间,降低结核病传播风险的目的。

2结果

2.1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15岁以上人群1000人,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83.5%,对就诊专业机构、国家相关政策等核心信息知晓率为61.3%,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宣传栏、资料或标语、咨询活动或讲座、书报杂志和其他方式知晓的分别占23.95%、10.54%、3.35%、28.02%、10.54%、13.17%和10.42%;不同性别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P>0.05);城区居民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0,P<0.01)。

2.2活动前后患者出现症状后就诊时间比较1991年确诊结核病患者295例,2011年确诊结核病患者223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的平均时间1991年89.35d,2011年35.19d。经过长期的多种形式健康促进活动后,患者出现症状2周以内直接就诊或被转诊到结防所者2011年较1991年上升1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P<0.01),出现症状后,延误3个月以上就诊者2011年较1991年下降5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6,P<0.01),60%以上的患者在30d以内就诊(图1)。

2.3不同年度不同性别就诊时间比较1991年男性患者153例,女性患者142例,2011年男性患者115例,女性患者108例,不同年度不同性别患者出现症状后在2周以内就诊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过3个月就诊者比较,男性2011年低于199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4城乡患者就诊时间比较1991年城区患者74例,2周以内就诊者占患者人数的67.57%,超过3个月就诊者占患者人数的6.76%;农村患者221例,2周以内就诊者占患者人数的27.15%,超过3个月就诊者占患者人数的17.65%。2011年城区患者45例,2周以内就诊者占患者人数的73.33%,无超过3个月就诊者;农村患者178例,2周以内就诊者占患者人数的37.08%,超过3个月就诊者占患者人数的8.99%。不同年度城区患者出现症状后在2周以内就诊者高于农村患者(χ2=55.484,P<0.01),超过3个月就诊者低于农村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1,P<0.01)(表2)。

3讨论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健康教育的发展,涉及政府决策、社会支持环境、健康选择和个人技能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是提高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全社会参与结核病控制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能否早期发现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也是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的重要工作指标之一,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中确定的目标是全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

本文通过绵竹市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所采取的综合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结合该市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健康促进活动对结核病患者从有症状到结防机构就诊的时间间隔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人群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83.5%,达到《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目标,远高于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②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活动后患者出现症状在2周内就诊者较活动前上升19.04%,延误3个月以上就诊者较活动前下降5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有关分析结果一致。③不同年度不同性别就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城乡患者在就诊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及时就诊率城区高于农村,分析认为与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文化程度和对疾病的认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