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的短信十篇

时间:2023-04-05 15:13:43

分手的短信

分手的短信篇1

手机短信的优势

文化心理优势――替代传统书信的“短信情长”。几千年的历史沿革造就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特征:内倾性、封闭性、和谐性、中和性。在现代社会中,这些特征仍在时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和美国人的爽朗直率不同,中国人的性格多倾向于含蓄、拘谨、理智、不张扬。在人际交往中,不习惯于直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说话时十分注重措辞的分寸和得体,爱面子,喜欢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性格中又有幽默、诙谐、乐观、开朗的一面,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这些性格是通过一种相对“中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婉而多讽”,这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显示出中国人在自我表达时的节制、理性和深沉。

利用短信进行人际传播、交往是符合中国人民民族性格的合理选择。首先,传播者在编写短信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选择恰当得体的言辞来表达自己,不用担心现场交流的意外导致仓促或不妥当的回答;其次,双方谁也看不见谁,在一些请求可能被拒绝的情况下,不论对于传者还是受传者,都可以保全“面子”和避免尴尬,也可以让彼此有一个回旋的余地;再次,手机短信为人们之间幽默诙谐的调侃提供了一种比面对面传播更适当的传播方式。“我收不到你的信息,我痛苦万分,我试着用面条上吊,用豆腐砸头,用维生素服毒自杀,用降落伞跳楼自杀,可就是死不了。我难过得想吃‘肯德鸡’,你请客吧?”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短信若换成其他的传播方式,其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在传统的人际传播中,人们往往用书信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当以情见长的书信日渐衰落的时候,手机短信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书信传情达意的功能。人们说“短信情长”,细腻的文字、优美的图片,使人际间的感情交流变得更加生动多彩。

传播学优势――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转换器”。手机短信的传播特点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在传播事件中没有明确的主导者,传播活动处于一种自组织的状态。信息可以如核子裂变一般迅速扩张传递,任何一个传播系统内的个体既是受众又可以成为传播者。换言之,手机短信具有明显的传播学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构成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转换器。

手机短信支持漫游,具有远程的接近性,使得用户不论位于全球的任何角落都能收到短信新闻。手机短信具有便捷的转发功能,可以进行二次传播,并能由大众传播向人际传播转化,从而增大受众的接受效果。用户把短信新闻原样转发给身边的朋友,从而成为一个二级传播者,再或者用户在接受的短信新闻上做一定的编改,按自己对新闻价值的理解,可以用调换顺序、精简新闻、添加自己的评论等手段,使自己成为一名新闻的二级编辑。在这样两种传播模式的转换中,新闻信息可能由此增值。

公共利益优势――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轻骑兵”。手机短信媒体平台的应用范围广泛,所有涉及公众安全的突发紧急的事件都可以启动该系统。这些事件包括: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如台风来袭、特大冰雹天气、沙尘暴、大雨、山洪以及一些地震等信息,同时可以利用手机短信对传播危害公共安全以及公共秩序的犯罪信息进行反击,及时告知公众真相。

短信媒体平台在自然灾害的预警方面是重要的信息传播通道。2005年第5号台风“海棠”来袭之前,福建移动公司配合当地政府与气象台保持密切联系,跟踪台风状况,向广大居民发送台风预警短信,其间,发送量超过100万条。台风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用户,便于当地政府、民众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防风抗洪准备。

手机短信应对社会突发事件的重要作用提醒政府应将关乎公众利益的信息作为公益短信,免费发送到所有手机用户。这应该成为手机短信的一个发展方向。

手机短信的危机

保罗・莱文森所著《手机》一书,对手机的发展做了最乐观的分析。他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分割开来,唯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无限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人际传播最方便的媒介。但我们在看到手机短信的巨大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它所暗藏的危机。

复制技术导致手机短信内容同质化和情感低浓度。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科技工具的高度发展引起人的异化,急剧变化的社会和激烈的竞争让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忙碌的生活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对减少。人们渴望变化和刺激,也渴望情感上的交流,手机短信作为一种轻松、随意、快捷的沟通方式,既给人们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也给人们带来许多乐趣和安慰。风趣幽默的、调侃的、富有哲理的、讽刺的……丰富多彩的题材和内容使得手机短信成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的速食文化。

可是当一个人不断收到相同内容的信息时,相信谁也不会再觉得有趣了。特别是过年过节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为普遍,很多人会收到来自不同人的同样的信息,有的甚至会一下子收到十几条一样的短信。在这种情况下,短信中所含的感情成分还有多大?手机使用者常常追求“个性”,却不知“个性”的复制不但抹杀了个人的个性,也使个人的感情在传送过程中降低了浓度,从而给人际交往造成了不良影响。

手机短信功能趋向于纯娱乐形式。毋庸置疑,手机短信已在其经济功能的引导之下,越来越趋向纯娱乐的方向发展,因为私人之间的短信在媒体传播意义上并不存在研究的价值。看看SP向终端用户提供的信息就会发现,这种发散式的传播模式旨在受众的猎奇、求鲜、娱乐和表达自我等较低级心理需求;还有一种常见形式是汇集式传播模式,就是手机用户通过编发短信平台参与到媒体互动当中,受众与媒体内容通过手机短信形成互动,而手机运营商、平台提供服务商和媒体都可以从这一组合中分得一杯羹,这种模式同样以娱乐或实现用户的“自由权利”为卖点,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手机短信本身具有“求快求简”的特点,因此在互动过程中就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与自主意识的释放,在深度和话语权的表达上都必然地流于形式与肤浅。和这种现象相似的,有一位专家曾发出过这样的警告:现在的孩子们常常用简单的单音节词交流,只会叽里咕噜,这将明显影响他们今后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担心放之于手机短信的研究也许只是杞人忧天,但专家的警告也在提醒我们,现代技术改变我们的个人生活模式,亦改变社会思维方式。随着短信传播意义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强势力量运作下的不自觉但自愿的应用行为,人们的高级层面语言表达能力必然会日渐丧失。当然,这种局限性不是手机短信所独有,基本上印刷媒介之后的所有新兴媒介都存在这个共同的局限性,而如何防微杜渐,则是我们每一个传播学者应该及时思考的问题。

垃圾短信的社会危害。2006年下半年,北京等地大面积爆发利用手机短信诈骗银行卡的犯罪现象,尽管在事发后的一段时间,有关部门就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提醒民众注意短信诈骗银行卡,但是仍有多人上当中招。

在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把关人”的情况下,信息内容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有可能导致意识形态领域、思想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变异和不可控制。黑色幽默在我们的短信生活里同样大行其道,加之诈骗、色情短信的横行,在传统媒体之外,受传者与传播者似乎都寻找到了自我话语权的最终表达方式,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社会局部骚乱、其他恶性事件的发生就不难理解。

不良的垃圾短信危害严重,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勒索,出售枪支、等严重危害社会的危险物品。同时一些迷信、色情信息也利用短信隐秘传播。现在一些人能够通过软件向千百万的人发送短信,各种虚假信息、诈骗信息、封建迷信甚至谣言泥沙俱下,所以我们应该尽快有效地治理不良短信,维护社会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更有必要建立政府、运营商及公众三方组成的公共机构来管理手机媒体的内容传播,清理不良信息的传递,维护正常社会信息传播秩序。

正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广告所说:“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信息”。随时随地传信息,这个朴素的表达实际上概括了人类历史上所有传播活动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现代大众传媒一致追求的目标。而目前,我们相信,手机短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站到了人类大众传播领域的最前沿。因此怎样认识到这种全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加以利用,如何认识到这种全新媒体所存在的危机加以防范,应当是我们热爱传播学、关心民生者必然关注和必须解决的话题。

分手的短信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短信 手机消费 信息交流

手机从奢侈品到如今千家万户的必需品,从蓝屏到彩屏,从翻盖到手写,从触摸到智能,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也成为主要的人际沟通方式之一。手机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简称SMS)以其互动性、广泛性、非即时性、非现场性、便捷性和经济性等特点,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一份来自《新周刊》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近9亿手机用户中在校学生占46%,20―25岁年龄段是短信使用比例最高的群体,达到89%,而大学生正好符合这个群体的年龄特征。这种新型信息互动方式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然而,处于青年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危机阶段,容易受这种“拇指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手机短信也给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因此,研究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可帮助我们尽早制定对策,让手机短信这一文化时尚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向导、生活的参谋、成长的助手。

一、手机短信使用状况的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了解大学生中手机短信的使用情况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样本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2010届英语专业的800名在校大学生。共发放800份问卷,回收565份,有效问卷565份,回收率为70.625%。

统计分析方法是:研究者发放并收回的问卷,用计算机录入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访谈对象为随机抽取调查样本中的100位在校大学生。

二、手机短信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

数据调查发现,100%的人使用手机,其中98%的人使用手机短信功能,6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频繁地使用短信功能,8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手机的最主要功能是收发短信,59%的大学生每天发送手机短信10―20条,24%的大学生发送短信在10条以下,发送短信在50―100条的大学生占13%,有4%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每天发送超过100条的短信,还有个别异地的大学生恋人,平均每30分钟就会和恋人发信息。

手机短信内容也可谓无所不包,五花八门,主要有与父母亲人的亲情短信、与朋友的友情短信、与恋人的爱情短信、拿人开涮的幽默短信、节假日的祝福短信、与学习相关的事务短信、偶尔在同性或恋人间传播的黄色短信和其他短信等。由此可见,手机在大学生中普及率高,收发短信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大学生们越来越青睐手机短信。

三、手机短信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原因分析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流行的一种交际手段,并更多地在较亲密的群体内部使用。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学生灵巧而热情地在70个字的空间里享受到信息传播的乐趣。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技术方面

手机短信更加便捷,无需任何其他的附加设备,也不受相应地理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在信号的覆盖区域内,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收发短信。

2.经济方面

调查显示,大部分短信用户使用手机短信都考虑过相关的费用问题。短信一般为0.1元/条,而手机话费市内一般为0.2元/分钟。对那些尚未具备经济能力的大学生群体,他们较为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联系,发短信。再加上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都推出了各种实惠的短信套餐。因此,发短信就远远高于其他沟通方式。

3.独特的传播特点

手机短信是无声传播,比起电话来,它能更好地排除第三者的干扰,也避免对第三者的干扰。短信具有更强的私密性,使信息传播范围被控制在最小。短信沟通实现了“到达”的无限制性,比如打对方手机,对方可能会关机,可能会不接电话,也可能手机没电,沟通都无法进行。但短信沟通是没有限制的,除非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是会及时“到达”。因此,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看,短信沟通的效率要高于打电话,这也是短信更为流行的原因。

4.手机短信具有维系情感的功能

大部分的大学生来到新的城市,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离开了朋友、亲人、以前的同学,和他们天天电话联系不大可能,偶尔的一条短信却能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给父母亲人送去温馨的思念,给久未谋面的朋友同学带来祝福。无论是爱情短信、友情短信,还是祝福短信,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具有加强情感的功能。

四、手机短信对大学生利弊的分析

手机短信消费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着积极的效应,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积极效应主要表现在:(1)有效保护大学生的隐私。大学生交往的所有隐私话题可以通过无声的短信表达,对大学生的隐私给予最大限度的保护。(2)使大学生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和谐。手机短信用无声的文本,有效地避免了通话与所处环境发生的不和谐。(3)手机短信为大学生建构了一个真实而又不可触摸的高度自主的“地盘”和独立的空间。(4)手机短信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比如表达一些当面或电话里不好表述的轻松、幽默甚至“肉麻”的语言,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等。

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手机短信导致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下降,从而产生一些不良反应。(2)由于手机短信交流的隐蔽性导致黄色、欺骗、恐怖、反动言论等垃圾短信的肆虐,造成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心理侵蚀,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3)当前我国大学生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手机短信更加降低了大学生的诚信度,手机短信助长了大学生的逃课行为和作弊行为。(4)手机短信收发导致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下降,学习的有效时间大大减少。

五、大学生手机短信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手机短信作为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大学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在应用过程中又会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趋利避害,对不良现象针对性地制止。主要建议有:(1)抓思想,对大学生手机用户教育和引导,强化大学生的“短信”道德意识,引导大学生的短信行为,提高其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例如,在考试前夕向每位同学发送“遵守考试纪律,严守诚信承诺”的警示短信,四、六级考试前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等等,充分发挥手机短信作为宣传阵地的作用。(2)抓载体,充分发挥手机短信的信息传递优势,积极开辟短信互动空间,编发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短信,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以短信交流为平台,开设短信心理咨询、实施短信心理辅导,让学生在短信交流中敞开心扉,无所顾忌。(3)抓源头,净化短信的内容。例如,利用短信,创作一些人生励志、节日问候、善意提醒等健康内容的短信发送给同学,努力营造一个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4)抓管理,健全制度,规范行为。例如,要求手机制造商增加手机短信过滤选择的功能和软件开发,并从严查处不良短信传播者和制定有效的学生手机短信使用管理条例。

六、结语

手机短信已经是现代大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对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手机短信作为一种传播方式,也为大学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我们应该正确地使用手机短信,使其成为校园公共信息的传播渠道。学生信息员可以以发送手机短信为信息上报的主要手段,使学校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难题,将一些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管理层可以使用短信作为主要宣传手段,开展具有针对性,富有实效性的教育活动,努力使其成为正确思想的宣传阵地。

参考文献:

[1]刘晓宇.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现象的德育沉思[J].教育与职业,2004,(15).

[2]刘幼昕.手机短信挑战高校德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04).

[3]钟铭金.手机短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教师,2007,(S2).

分手的短信篇3

【关键词】短信诈骗;证据;防控;治理

一、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概况

(一)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刑法学意义上的诈骗罪是指在对方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较大数额公私财物的行为。其基本构造为: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受骗者)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害。

笔者认为,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采用向他人手机等短信接收设备发送虚假信息的方式,使接收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而“自愿”将财物转移给作案人的犯罪案件。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传统诈骗犯罪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诈骗犯罪。它与传统诈骗案件的相同之处在于,都采用非暴力手段,用欺骗的方法骗取钱财;两者的区别在于,手机短信诈骗案件是利用先进的现代通信手段,短时间内可以将谎言发送给无数个具有现代通讯工具的人,而传统诈骗案件无法做到这一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有如下特点:

1、手段新颖、智能化、犯罪成本低廉。

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以现代高科技产物手机作为作案工具,以发送虚假短信的方式向广大手机使用者传递具有欺骗性的言语,设置诱人的陷阱,诱使受害人上当。因此,体现出新颖性、智能型的特点。由于其所需的犯罪工具主要也是手机卡、短信群发器、电脑或者手机,故而成本很低,由此也不断驱使他人以身试法。

2、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主体具有隐蔽性和团伙性。

手机短信诈骗犯罪中,犯罪主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为避免暴露个人信息,他们一般利用手机、电脑或短信群发器等工具来发送短信息,不亲自与被害人接触。同时,犯罪分子在选择作案工具时大多会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如用假的身份证明开设银行帐户,或者选择不用登记身份证明的手机卡。另外,手机短信诈骗的实施,需要不同的人分工合作。从目前破获的案件来看,利用手机短信息进行的诈骗案件大多是有组织的团伙作案。

3、被害人覆盖面广、社会危害性极大。

手机短信诈骗犯罪主要是犯罪分子向不特定的目标发送大量的虚假短信息,设置陷阱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电脑或短信群发器选定一定的手机号码段,短短的一两分钟就可以将成千上万条信息发出。而在我国,手机用户接收短信具有被动性和无选择性,所以手机用户就可能被迫接收诈骗短信。因此,受骗的人可能遍及全国,而且,每起手机短信诈骗案件只要成功,往往会造成公民财产的重大损失。由于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手机短信诈骗案件给社会秩序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类型

1、骗取手机话费或服务费型

此种类型一般而言是利用被害人贪小便宜、好奇的心理诱人上当,或是让人以为是自己的好友而不疑有他,从而掉入陷阱。其中又可细分为:(1)以赠送话费的名义骗取话费;(2)以听朋友点歌或接收彩信的名义骗取话费;(3)以冒充老友的方式骗取话费;(4)以听取心里话的方式诈骗话费;(5)网站上手机注册暗藏陷阱;(6)强制用户订制信息服务。

2、骗取转账或汇款型

此种类型一般而言是利用被害人对自身财产安全关心的心理,或是贪小便宜、走捷径的心理,诱人上当,自愿转账给犯罪嫌疑人。其中又可细分为:(1)中奖诈骗;(2)销售廉价违法物品诈骗;(3)透码诈骗;(4)信用卡消费诈骗;(5)退税退费诈骗;(6)假事故真诈财;(7)冒充老友的方式骗取转账诈骗。除了以上几种较为典型的诈骗形式外,还有返还电话费、水电费,制造谣言搞促销以及虚假征友求婚、生意合作、招聘广告、色情迷信信息等多种形式的诈骗。

二、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法律定性

手机短信诈骗犯罪虽然有多样性、高科技性、隐蔽性、低成本性等行为特征,与传统刑法意义上的诈骗犯罪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看,它还是属于诈骗罪的范畴。

1、犯罪媒介虽不同,但均是服务于同一犯罪目的

一般诈骗犯罪的媒介是犯罪分子凭借其自身的言词来骗取公私财物。其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类型: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不过这实施起来需要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面对面接触。而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凭借的是手机短信这一高科技媒介来完成其诈骗行为的,而不必要求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见面也可以完成。虽然两者借助的犯罪媒介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凭借其自身的言词行为还是手机短信等方法,都是服务于非法获取他人财物这一犯罪目的,从这一点上而言,两者又是统一的。

2、犯罪客体均为公私财产所有权

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在这一点上同一般诈骗犯罪是完全相同的。不过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凭借的犯罪媒介、表现形式等同一般诈骗犯罪有所区别。如手机短信诈骗犯罪一般须借助于手机短信这一特定媒介进行诈骗活动,而犯罪分子以手机为犯罪媒介的原因也正是由于手机本身便捷性等高科技因素带来犯罪成本的降低,其以手机为犯罪媒介进行诈骗活动的最终目的也往往是要骗取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3、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均是使用欺骗手段

一般诈骗犯罪是要求犯罪分子使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方法非法骗取公私财物,这是诈骗罪有别于其他犯罪的根本标志和主要特征。而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以手机为犯罪媒介进行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诈骗行为,使受害人信以为真,上当受骗。如在现实生活中,犯罪分子往往通过手机短信谎称被害人中奖骗取各种费用、销售违禁物品等方式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设置各种陷阱,非法获取他人财物。

4、受害人均是因被蒙蔽而自愿做出财产处分

一般诈骗犯罪的受害人是基于犯罪分子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的行为产生错觉,即在犯罪嫌疑人的欺诈行为与受害人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入对方的错误认识,“自愿、主动”地将自身财物交付给诈骗行为人。而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受害人也是被犯罪分子通过手机短信媒介散布的虚假信息所欺骗,产生错误的认识,“自愿”地对自身财物作出了处理。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诈骗犯罪的新类型之一,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手机为犯罪媒介,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手机短信诈骗犯罪高发的原因

手机短信诈骗犯罪近年来频频发生,却又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手机短信犯罪极为隐蔽,取证困难;二是其覆盖面广,社会危害性极大;三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对手机短信进行管理。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在对手机诈骗短信犯罪的管理上也没有形成合力。

1、直接原因——利益驱使

骗取钱财是手机短信息诈骗犯罪的直接原因。手机短息诈骗犯罪作案成本低,而回报率却高,这也是越来越多人以身试法的原因所在。犯罪分子以电脑、手机及手机卡、短信群发器等为媒介,随机群发诈骗短信给被害人,一次就可发送上万条,运作起来十分方便。在大范围的短信围攻下只要有那么极小一部分人上当受骗,犯罪分子就能获得巨额“利润”。因此,利益回收是诱惑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原因。

2、内在原因——被害人贪图小利、轻信他人的心理

被害人对手机短信诈骗的手法不熟悉,对于陌生人发来的短信息,警惕性不高,导致轻信他人,从而上当受骗。也因此,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防范意识薄弱者便按照犯罪人的要求一步步走进其设下的圈套,且从被害人的地域分布来看,贫困地区的人更容易上当受骗。另外,被害人被骗之后往往碍于“面子”或认为损失的数额小而不愿向公安机关报案,这在客观上也是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3、客观原因——法制建设不健全

现代社会是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以手机短信为标志的手机网络正在成为继计算机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介”,也被称为“拇指产业”。由于短信息的消费方式、服务方式都比较特殊,其领域存在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比较独特,一部主要以产品消费为对象的消费者保护法是很难完全涵盖的。

4、外部原因——政府相关部门对手机诈骗短信犯罪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

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为方便群众而简化了有关业务手续,这着实有利于加快市场化的进程,但也给安全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一方面是手机实名制未严格落实,这使得人们可以轻易地使用虚假身份证件或他人身份证件购买手机,进而实施犯罪行为。另一方面是电信部门对手机短信监管的缺失,由于成本太高,电信部门未过滤掉不法短信。

5、重要原因——案件管辖不明、打击力度不够

由于手机诈骗犯罪的实施并不以加害人和被害人直接接触为必要,这样一来,加害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很难被查到,这给办案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即使被害人向自身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由于手机短信息诈骗个案案值较小,且破案难度大,被害人所在地公安机关会认为对这样的小案件,没有必要千里迢迢远赴外地办案,也会拒绝立案,从而发生互相推诿的现象,从而形成案件管辖上的漏洞。由于手机短信息诈骗犯罪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犯案范围广以及有关群众报案率低等因素,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十分困难。因此,导致对此种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这也是手机短信诈骗犯罪高发的原因之一。

四、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防控与治理

针对导致该类犯罪的多重原因,有效治理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必须依靠司法与多种社会力量共同从多方面去防范。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手机诈骗犯罪的防控与治理。

1、完善立法体系

我国目前现行的相关法规大多笼统的针对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和互联网传播行为,不能完全的覆盖短信息领域,而调整电信服务活动的《电信条例》也不能对短信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规范和调整,相应的立法还是一片空白。为了更好的打击手机短信诈骗犯罪分子,一方面,必须加快立法工作,规范相关部门的服务行为。另一方面应该加快立法进程, 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原有的法律制度, 增加相关部门的法定义务。另外,手机短信服务商对用户发送的短信应尽监管责任,对不良短信的发送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 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做好取证工作,明确案件管辖

手机短信诈骗案件主要的证据有作案工具、诈骗短信的内容、作案人提供的手机号码、银行卡账号、汇款地址、受害人的汇款单以及作案人取款的有关录像资料等。侦查部门在接到此类案件时,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相关证据的保全和记录。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好案件的管辖问题,而且也有助于更快的破案,尽早将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3、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统一管理

电信行业的本质是服务行业且是第三产业中的中坚力量,已形成了普遍共识,但是决不能只着眼于加快市场化的进程而一味的简化有关业务手续,却不顾社会安全以及公民自身信息的安全。所以应当建立各方协调机制,针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不断严重的情况,公安部、信息产业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金融等部门应相互协调沟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手机卡销售实名登记制度,以遏制手机短信诈骗的泛滥。

4、建立社会监察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短信的监管力度,逐步完善监管通道,从严查处不良短信的传播者。政府通信管理部门要对运营商加大监管的力度,对短信息的内容进行监管。对不良短信的传播者,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追究其刑事、民事法律责任。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十分不健全,在当前尚无专门的法律规制该项违法行为的前提下,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中的相关规定对手机短信加以规范。

5、服务提供商与网络运营商要加强行业自律

服务提供商与网络运营商应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规范自己的行为。手机运营商要认真管好源头,认真规范短信活动参加者的发送行为,加强对移动用户、移动通信公司、短信服务单位的信息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实现行业自律的目标。此外,服务提供商作为短信息业务价值链的核心,要尽快提升跨企业边界的管理能力,加强对产业链上相关主体的管理,保证整个产业链的协调运转。

6、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守法意识

实践中,公众由于不了解手机诈骗的手段,或是在贪图小利心理驱使下,很容易掉入手机诈骗犯罪分子的陷阱里,使自身财产损失。所以,必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守法意识。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介与公安部门积极沟通,对于经常性发生的典型短信诈骗案件向群众报导,打好预防针。唯有依靠大众的力量才能将短信诈骗犯罪扼杀在摇篮里。

结语

手机短信诈骗涉及的领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有国家制度的问题,有法制上的问题,也有利益的驱使,使有些不法分子为赚取高额利润而不顾国家法律铤而走险。所以,对手机短信诈骗进行法律规制和防控,以及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

[2] 齐文远.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分手的短信篇4

论文关键词 短信诈骗 制度缺陷 治理对策

一、“短信诈骗”概述

(一)“短信诈骗” 概念的界定

1.“短信诈骗”的概念

短信诈骗是传统诈骗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衍生出来的新型诈骗犯罪。国内有学者将其界定为:所有以手机发送短信的手段实施的犯罪行为;而有学者则界定为以向不特定或多数人发送短信为手段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从以上两种说法里我们可以看出,手机短信诈骗不包括以手机为对象的犯罪,如盗窃、抢夺等,也不包括利用手机短信针对特定对象而实施的犯罪,如敲诈勒索、绑架等。

笔者认为,短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掩盖真相的手法,使用短信发送设备将虚假信息发送至他人手机,使被害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自愿交付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2.“短信诈骗”的特征

犯罪主体地域性、流动性和团伙性。短信诈骗犯罪作案人群的地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东南沿海福建、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等省的某些特定县市是此类犯罪较为集中的地区。发送手机短信息的活动多使用异地号码,分为多地,分布区域广泛。由于犯罪各环节分布区域的广泛性,也就需要大量的人来完成这些工作,从而就产生了“家族式”、“团伙式”的作案手法。

犯罪对象的不特定性和分散性。犯罪分子通过电脑或其他工具选定一定的手机号码区域,向用户手机发送短信息,短信息的发送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便决定了短信诈骗多数对象是不特定的,也使得短信诈骗犯罪的被害人具有分布分散性、地域分布广等特征。

犯罪方式的高科技性、隐蔽性强、反侦察手段突出。短信诈骗是一种新型智能犯罪,犯罪人要依赖高科技工具和设备才能完成犯罪。同时,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犯罪手法的隐蔽性成为短信诈骗犯罪的共性。分散作案,借助金融机构的管理漏洞A地办卡、B地遥控、C地诈骗、D地取款,跨地区作案,给案件侦破带来了很大困难。

犯罪本身的低成本性和极大的危害性。进行短信诈骗一般只需要申请几张手机入网卡,购买手机短信“群发器”成本最少几十元,最多不过三百多元,再下载一些软件,一般在销售改装手机时,商家都会附赠几本全国电话号码资料书,这样犯罪前期工作准备完毕后只不过千元成本。然后诈骗分子开始进行漫天撒网,如此大面积的轮番轰炸,哪怕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人上当,也能给犯罪分子带来巨额利润。

(二)“短信诈骗”问题的成因分析

1.“短信诈骗”产生的管理制度因素

立法缺失使得短信诈骗这种新型犯罪的处理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从规范短信传播的方面来看,我国没有明确的短信业规范法规,运营商不能预知消费者是守法公民还是犯罪分子,同时,运营商不是执法部门,无法认定某个信息是否合法,只要消费者愿意继续消费,运营商就无权单方停止服务,也无权屏蔽某个信息或者停机、注销号码的处理。从执法机关在处理这种案件方面说,由于无法可依,其对社会的监管也有被动的一面。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对于短信诈骗案件的泛滥负有一定的责任。公安机关管理打击的力度不大,案件破案率低。从推行新型防伪身份证来看,原有身份证因为缺乏有效的防伪技术,以至于假证泛滥,新型的身份证却有比较好的防伪功能,但是公安机关并没有将新型身份证强力的推行起来,废除一代身份证。从打击防范短信诈骗案件来看,由于不法分子作案手段的隐蔽性和较强的反侦察能力,再加上公安机关受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只有极少数的案件得到了处理,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执法机关对短信诈骗的打击不力,使得不法分子有恃无恐。

2.“短信诈骗”产生的市场因素

通讯运营商对短信业务监管的缺失是短信诈骗产生的市场因素之一。这种监管的缺失体现在运营商只是开发支持短信业务,为了抢占市场、巩固阵地,无暇顾及短信内容管理,导致大量的色情、诈骗泛滥,而消费者成为了直接的受害者。因为现行的法律中并没有赋予其对短信业务监管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感缺乏,通讯工具实名登记制不能充分落实,短信群发器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从而导致短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另外,金融部门对银行卡的管理缺失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银行业务中储蓄实名制没有落实,交易只认密码不认签字,假身份证开户办理银行卡无人管理等,所有这些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3.“短信诈骗”产生的社会因素

诈骗者在采取这种诈骗时进行了充分的考虑,结合以上各种分析,短信诈骗是一种风险小,收益大的犯罪行为。诈骗的工具购买程序简单,成本低廉,而且重复利用率很高。犯罪分子跨地区作案,远程遥控指挥,匿名作案,加上手机卡、银行卡登记制度落实不到位,可供案件侦破的证据和线索很少,案件的侦破难度很大,所以便有越来越多的诈骗者妄想一夜暴富的童话而加入到其中。受害者之所以被骗有的是因为自我防范能力不强,有的则是因为贪婪心理作怪。诈骗案件的受害者往往不是心地单纯一不小心相信了他人,便是受到手机短信内容的误导,没有仔细考虑就上了圈套,还有一部分则是贪念作怪,导致上当受骗。而在上当受骗后有些因为面子而不报案,有的则觉得数额不大不了了之,却往往使得诈骗者更加猖狂。

二、关于“短信诈骗”案件的立法现状

(一)我国的立法现状

分手的短信篇5

黄色短信。“握着情人手,温柔随我走;握着小蜜手,美味如烈酒;握着野鸡手,刺激又颤抖;握着老婆手,左手握右手。”这是一条知名度很高的短信“段子”,在手机短信中这样带点“荤”的段子非常流行,转发率也很高。

于是有的拜节段子也开始打球,给美好的祝福带上点黄色的遐想。如2004年端午节流行的一条短信:“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脱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压抑我的狂躁,想想我的需要,还是早点把你干掉……可爱的粽子。祝端午节快乐!”

至于有的短信则更加露骨,是裸的色情短信。我们常收到向你提供“某某非常笑话”、“成人笑话”的短信,让你回复订阅。这样的短信充斥着“高潮镇”、“裸跑比赛”、“色情电脑”等具有性的文字,还有“刚吃了伟哥”、“黄雀在后”等图片。

黄色短信是在2002年初出现的,有一批人以编黄色短信为业,更有一大批网站甚至是门户网站靠经营黄色短信来赚钱。这些黄色短信通过网络下载到手机上后,基本上都进行二次或者N次传播。夸张一点说,90%有手机的人都收到过黄色短信,60%以上的手机用户可能都转发过此类的黄色短信。①

诅咒短信。2004年母亲节的一条短信,给很多热爱母亲的人带来了极大的不愉快,因为他们收到了一条打着祝福幌子的诅咒短信。“这是一个古老的祝福咒语!今天就是母亲节,收到的人要在一天内发给7个人, 这样母亲将一生幸福,否则将终生恶运不断!”

很多人都不是第一次收到诅咒短信,大多会删去不理。但那天不少人都还是转发了这条短信,因为这是用母亲的幸福在做威胁。编写这条短信的人在母亲节那天肯定非常开心,因为根据短信内容提供方与通信运营商的协议,他可以按比例获得不少提成。

诅咒短信是不良短信家族中的新成员,在2004年出现并流行起来的。通常诅咒短信让你把该短信转发给N个人,你就会得到祝福,不然就恶毒地诅咒你。

编写人抓住了人们图吉利、免灾的心理。大多数人是为了某种商业利益让大家转发,也有一些人则是搞恶作剧。诅咒短信是不良短信中最为恶毒的一种,对付这种诅咒短信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删掉它坚决不要转发。

谣言短信。谣言短信就是通过散布根本不存在的虚假消息,引起群众的普遍恐慌,危害面往往比较大,谣言短信的人希望借此获利或是开玩笑取乐。

如2003年2月,通过短信广为流传的“剧毒农药番禺沉船”一度搅得人心惶惶。番禺群众误认为水源已被污染,大量购买桶装纯净水和矿泉水。

同一时间,原本是治疗流感的处方药物“达菲”涉嫌恶意传播虚假信息,说“非典型肺炎是禽流感”,而自己则是治疗禽流感的特效药,利用谣言导致市民恐慌而拉动销售,牟取暴利。

从2003年4月25日起,广东部分手机用户收到有关“非典型肺炎”谣言的短信,内容为“中国卫生部告知:非典型肺炎突破1万例,五一节放假一天,请把信息转发给10个用户,您的手机账户上将获得188元话费,我刚试过是真的,快转发”等类似信息。到26日,广东全省手机用户转发此类谣言短信达213万多条。②

欺诈短信。2004年3月26日,家住武汉红钢城的小英(化名)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日本东芝电脑公司庆祝商品销售超亿,举行SIM卡电脑抽奖活动中,你中了二等奖,奖品为一套价值5.8万元的家庭影院。请你及时领奖。”小英拨通对方手机,一个男子在电话里说:“祝贺你中奖了,我们要对颁奖进行公证,你赶快给我公司汇580元的公证费。”小英按照对方要求汇去了580元。不久,该男子又先后3次以资料费、个人所得税、手续费等名义要求小英汇款。小英共被骗走1.2万元。③

欺诈短信的者往往以低价出售汽车和电脑、中奖、“”内幕信息等为诱饵,要求收到短信的人先支付定金、邮费或信息费,一些警惕性不高又贪小便宜的群众就容易受骗上当。“据我们的统计来看,有一半左右能上当受骗。至少都会咨询。”“我们在侦破案件当中,报案的是极少数。” ④也就是说,用手机短信确实骗到了钱,这是这类犯罪越来越有市场的重要原因。

不法广告短信。2004年5月19日,重庆一家事业单位的张小姐突然收到一条陌生人发来的手机短信,对方在短信中向其推销枪支弹药、匕首刀具。

办假证的短信也是不法广告短信中的“主力”――“本公司代办各学府原版毕业证、身份证、户口本、房地产资格证、出国护照、车牌证、发票、刻章等证件,可公证上网,联系人×先生,电话号码××××××。”

这些不法广告肯定是无法出现在监管比较严格的广播电视或印刷媒体中,而目前对手机短信的监管比较难,所以它们就在手机短信中找到了生存空间。这种点对点的联系,对那些不法犯罪分子来说更为有效、安全。

这五种不良短信中,黄色短信、诅咒短信和谣言短信三者的生存必须依靠转发,它们由第一个传者群发(一个发给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的人)出来后,每一个接到短信的受众在转发(一次发给一个或几个人)该短信后,就变成了下一轮的传者。也就是说,对于这三种短信而言,传者和受众常常是合一的。

但对于欺诈短信和不法广告短信而言,传者和受众的界限比较明显。传递欺诈短信和不法广告短信的,是想利用短信来犯罪赚钱的个人和集团。他们把短信群发给普通的手机用户希望其上当受骗,收到短信的手机用户对于这样的短信通常不会再转发。

二、不良短信的传播特点

传播成本低。按照目前的短信资费标准,手机短信的发送费用从0.1元到0.15元不等。对于普通手机用户而言,转发短信的成本很低,这就大大降低了依靠转发生存的黄色短信、诅咒短信和谣言短信的门槛。

对于欺诈短信和不法广告短信的者,群发短信虽然要一定的成本,但他们骗到的钱要远远多于发短信的钱。

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手机短信与互联网等其他科技手段结合后,不良信息多采用群发方式完成,传播速度和数量大大提高。买一个不用登记身份资料的储值卡号码,通过手机连接手机短信“群发器”(俗称“土炮”),每两三秒钟自动发送一条短信息,一天就可以发三四万条之多。

有些诈骗分子还利用了电脑上的短信群发系统软件,用手机与电脑连接,上网后就可选定号段向某个地方的手机用户发送短信。平均每2至5秒发送一条,一台电脑最多可连接8部手机,一天可发几十万次。如此大面积轮番轰炸,哪怕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人上当受骗,也能给犯罪分子带来巨额“利润”。

传者身份隐蔽难查。欺诈短信或不法广告的人,在很多地方开办银行账号,购买大量不用登记机主身份证的手机卡,比方神州行、小灵通等,如果用身份证购买手机卡也是用假身份证。因此即使知道了手机号码,也无法确认发送方的身份。这样,不良短信者的真实身份难以被追查和受到惩罚。

三、如何监管不良短信的传播过程

监管难不等于不监管。对信息安全的监测,是一个政策性、法律性很强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宪法赋予的公民通信自由与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在当前显得非常紧迫。目前国家法律对此有原则性规定,但没有实施细则,有待法律法规的进一步明确。另外,在技术上也需要信息产业、公安、文化等部门协调,明确责任,才能各司其职。

通信运营商控制信息渠道。有专家曾提议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设置安全警戒线,对每条手机短信的内容进行过滤,消除或减少有害短信息。如果要对全部短信的内容进行过滤,技术上可行,但成本太高。首先,需要大量的人手和设备;其次,短信传送时效会大大延迟,有违短信快捷传送信息的本义。也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全部过滤侵犯了通信用户,尤其是那些正常发送无害短信的用户的通信自由,目前还得不到国家法律的支持。

因为通信运营商本身没有执法权,按照法律规定,公司人员如果没有接到公安机关的通知,不能随便查看手机用户的短信内容,因此运营商只能保存所有用户3个月的短信记录,以便公安机关需要时查询。平时如果没有公安机关介入,即使知道有些短信含有不健康内容也无办法查处,只能向公安、通信管理部门通报。

不过从2003年起,上海市已经对手机用户点对点发送短信实行流量控制,上海移动单个用户凡在一小时内发送短信超过100条的,都将列入内容检查范围。总的来说,手机短信的监管对通信运营商来说仍是一大难题。

如果不能实现内容监控,通信运营商还可以考虑实行手机实名制。通过在源头上控制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做到一户一网。手机短信发送后,就会在系统的存储单元中留下发送方的手机号码,再通过查对短信内容的记录文档,在事后就很容易通过查找发送方的手机号码来确定发送人。

监管短信内容提供商SP。网站内容是手机短信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部分不良短信是通过网站发出去的,如果能实现对SP的有效监管,也能控制不良短信的传播。

从监管模式来看,SP(内容 /应用服务提供商)自然有责任和义务保证短信服务内容的健康合法,通信运营商也有义务加强对SP的前期资质审核和后期考察监管力度。尽管之前中国移动以监管者的身份处罚了一批违规SP,但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运营商对SP的争夺也必将更加激烈,特别是目前双寡头垄断的局面在今后势必被打破,运营商和SP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微妙。

完善法律规范。实际上,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法律的手段规范短信息服务,例如欧盟就制定了“保护私人信息数据”行为准则,手机用户不再被动接受垃圾信息。日本、韩国也出台了相关制裁手段,以遏制商业短信和不健康短信蔓延的势头。⑤ 在我国,如何帮助用户不接收或少接收那些不良短信息,在法律法规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于不良短信犯罪牟利的人,我们应该加强查处和惩戒的力度,提高他们的违法成本。现在各大城市都建立了一个有害手机短信的受理查处机制,这个查处主要是公安部门在负责。如果收到不良短信,可以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投诉和咨询,由公安机关根据不同的情况立案、治安处罚、进行调查。

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广东、河北等17个省市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借非典之机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制造传播非典谣言案件。截至5月7日,共查处案件107起,依法刑事拘留12人、治安拘留33人。

受众自我保护。遭遇到不良短信时,手机用户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要抵制黄色短信的诱惑,不要参与到黄色短信的再传播中来。对于诅咒短信和谣言短信,要一删了之,更不能转发;对于欺诈短信更要提高警惕,不要因为轻信和贪小便宜而上当受骗。面对不法广告的短信,更需要我们的手机用户保持立场,不要和这些违法犯罪分子同流合污。

注释:

①王吉鹏:《谁在制造网络?》,《新闻周刊》,2003年总第147期。

②《广东警方制止SARS谣言传播始作俑和传播者被拘》,http://gb2.chinabroadcast.cn/773/2003-4-30/130@227142.htm

③《“中奖”短信不是馅饼武汉两女士被骗2万余元》,http://society.qianlong.com/4330/2004/03/30/1320@1971283.htm

④《别掉进手机短信陷阱》,央视国际,http://www.cctv.com/program/xwyh/20040601/101606.shtml

⑤苏敏:《谁来遏制有害信息》,《中国青年报》,2003,3,10。

分手的短信篇6

关键词:点对点短信 时延 优化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10-072-02

随着短信业务的迅猛发展,用户在使用短信业务的过程中对业务流程更熟悉,对时延更敏感,要求变得更高。短信业务的流程中涉及到手机终端、无线网、交换网、信令网、短信中心等多个环节,本文就短信业务中的各个环节对短信时延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工作。

1、点对点短信业务流程分析

点对点短信业务流程分成MO和MT两个部分。MO流程是指手机终端成功发送短信到短信中心;MT流程是指短信中心下发短信到手机终端。

点对点短信业务时延的计算,一般采用CDS软件测试的方法。首先,确定CDS软件测试的短信时延时间采样点如下图:

计时开始:CP Ack,指发端手机显示“短信已发送”开始计时。

计时结束:CP Data,测试工具中的收端设备收到短信数据即计时结束。

整个计时流程包括:短信中心设备自身内部处理过程(短信主机信令处理单元);短信中心到HLR寻路由的过程;短信中心下发短信到MSC的过程:MSC将短信最终下发到用户手机的过程。不包括MSC以及手机向短信中心返回Ack消息的过程。

利用现有的查询手段,对以上流程进行逐步分析。

1.1短信中心设备自身内部处理过程

目前现网的MO短信中心,点对点短信的处理采用的都是快速转发机制。即短信中心收到消息之后,不会对消息进行入库,而是直接进行快速下发,不成功再入库等待重发。短信主机至信令单元的处理时间为1-2毫秒。因此,该过程的时延对整个点对点时延来说,不是主要部分。

1.2短信中心到HLR寻路由以及下发到MSC的过程

利用现网信令监测系统,进行短信收发流程的跟踪测试。在现网MO主机上,配置的Map协议版本为3,即MapIIPlus,在去HLR寻路由以及下发到MSC的时候,存在协议匹配问题,会重新发送低版本Map协商。

短信中心到HLR的正常寻路由时间一般为100毫秒,而二次寻路由的时间为58+175=233毫秒,相差133毫秒。

短信中心下发短信到MSC的正常时间为5463毫秒,而二次协议适配的下发时间为126+5737=5863毫秒,相差400毫秒。以上各过程的时间在忙时和闲时可能会有差别。

1.3 MSC将短信最终下发到用户手机的过程

这部分过程还包括2部分:MSC到BSC,BSC到MS手机终端。由于测试手段的限制,只能跟踪BSC和手机之间的Um接口的信令。选取测试结果中时延过长和过短的点,进行详细的信令流程对比。结果如下:

点对点短信时延很短的测试点,如会展中心,万科(时延3.4秒),其Um接口的短信下发信令中,不包括"AuthenticationRequest、Authentication Response'’以及“ClassMark Enquiry、ClassMark Change”流程。

点对点短信时延过长的测试点,如华侨宾馆、新月(时延5.5,5.1秒),包括"Authentication Request、Authentication Re.sponse"以及“ClassMark Enquiry、ClassMark Change”流程。

点对点时延中等偏上的测试点,如松苑宾馆(时延4.8秒),包括"Authentication Request、Authentication Response”流程。

包含"Authentication Request、Authentication Response”以及“ClassMarkEnquiry、ClassMarkChange”的流程所占用的时间,在时延过长的测试点为3.2秒,在时延中等偏上的测试点为2.8秒(GPRS Suspension Request-CP-DATA)。

不包含“Authentication Request、Authentication Response”以及"ClassMark Enquiry、ClassMark Change”的流程所占用的时间,为1.5-1.7秒(GPRS SuspensionRequest~CP-DATA)。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若完全关闭鉴权预计可以缩短点对点短信时延1.6-1.8秒。

2、点对点短信时延过高原因分析及优化

根据以上的原因分析,造成点对点短信时延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两部分:短信中心下发短信时的寻路由时间过长;MSC下发短信到用户手机终端的时间过长。

2.1对短信中心进行参数调整

根据现网GSM大部分MSC和HLR的Map协议版本为MapII的情况,在现网的MO短信中心上修改了短信中I~Map版本参数,由3更改为2,即由MapIIPlus改为MapII,以避免协议适配造成的2次寻路由情况。

修改短信中4,$SC_CONFPATH目录下的"xmmcnfinx.cf"配置文件,将ph3修改为ph2

[MAP_PHASE】

HLRdefault=ph3

MSCdefault=ph3

短信主机参数修改后测试可以看出,已经没有Map协议适配的情况出现。而且和原来测试中的路由信令记录对比来看,短信中心到HLR以及短信中心到MSC的时间均有所缩短,平均缩短0.15秒。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相对于整体点对点短信时延,效果不是很明显。

2.2对无线侧MSC鉴权参数调整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对无线侧MSC鉴权参数进行了修改。参数“D_AUTH_TH”的数值表示多少次呼叫或短信进行1次鉴权。本次该参数由原来的01修改为了OE,即每14次呼叫或者短信进行1次鉴权操作。通过参数“D AUTH TH”的修改,在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MSC的鉴权频率,大大缩短了MSC下发短信到手机终端的时间,从根本上降低了点对点短信时延。

3、结束语

通过对点对点短信业务流程的分析,确定造成点对点短信时延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点:短信中心下发短信时的寻路由时间过长;MSC下发短信到用户手机终端的时间过长。通过对短信中心参数和无线侧鉴权参数的优化调整工作,进一步降低了点对点短信时延。

随着短信业务的普及,移动用户在使用短信业务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会逐渐增多,对业务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进行设备的优化工作,进一步降低点对点短信时延,提高用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杰,梁月昌.短消息业务时延分析[J].山东通信技术,

2008.03.

[2]周容羽,程鹏冲国移动广东公司珠海分公司DCSl800系统

短信时延优化[J].电信快报,2007.06.

分手的短信篇7

关键词:手机;短信服务; 烟E通

2010年,烟草行业积极推进卷烟经营户网上订货工程,建德烟草作为一个山区县级局(分公司),根据大多卷烟经营户的经营条件及文化素质,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基于电信移动通信业务的卷烟订货、数据采集、短信数据服务(手机烟E通)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今后行业应用电子商务获取了更多的技术与实践经验,。

1、建立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的背景

1.1电子商务在烟草行业的运用势在必行

随着烟草行业对电子商务运用的高度重视,国家局提出“要稳步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数字烟草,实现以信息化带动烟草行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浙江省局(公司)在卷烟销售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突出信息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对卷烟营销的支撑作用”。在此背景之下,各级烟草都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网上订货和电子商务应用,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2传统的卷烟经营活动亟待改善

当前部分零售户的卷烟经营活动还没有引入电子信息技术手段,零售户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有迫切改变传统卷烟经营活动的愿望和需求。特别是一些农村客户,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平均收入水平不高,给单纯以电脑为渠道开展电子商务带来很大的制约。手机短信服务作为电子商务推广运用的载体,为零售户提供一种即方便又经济的电子商务方式,解决因PC机不利条件所带来的制约问题。

1.3成熟的手机短信技术保障项目的研究

随着营销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仅仅运用现有服务手段的作用明显减弱,无法实现与服务对象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互动。在各种问题日渐显现时,需要建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为此,确立从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建设着手,运用成熟便捷的手机短信技术,为客户服务、营销数据采集和网上订货开辟新的途径,促进实现“做精做实、创新创优”的目标。

2、建立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的目的

新形势下,围绕行业提出的全面推进电子商务的要求,建德烟草在现行营销体系架构下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实践手机短信服务系统,旨在通过服务系统中手机烟e通、手机短信数据采集和手机短信订货等多功能的建立和运作,提升和增强企业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尤其是通过低端客户的数据采集和多样的订货方式,为营销服务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体表现在:

2.1全面贯彻落实行业精神

建德烟草以手机信息技术为主要切入点,实施电子商务在卷烟营销中的运用,探索现有基础上的多渠道订货和数据采集、促进客我信息互动、提高客户满意度。适应当前烟草发展的环境,是贯彻落实行业上级精神的基本要求。

2.2提升零售客户服务水平

根据建德实际,应地制宜地在手机短信服务系统中引入手机短信订货、手机烟e通等相应的功能,不仅可以给农村的零售户带来便利,更为重要的是从被认同和已经广泛运用的信息技术着手,符合广大零售客户的经营需求,提升零售客户的服务水平,促进精准服务。

2.3促进企业实现精准营销

作为基层单位,提升服务水平是精准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运用手机短信,开展全方位的客户服务,更有利于和谐的批零关系形成,有利于多层面的信息沟通互动,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规范和自律各种行为,为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多渠道的保障。

3、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3.1基本框架

目前,手机短信服务系统主要由三大功能构成,三大功能相互独立、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3.2主要内容

3.2.1手机烟e通功能。手机烟e通功能具有四种实现模式,即触发式服务、交互式服务、定制式服务和手动式服务。初步形成系统应用架构,涵盖了系统功能结构、短信命令码格式规范、20项营销系统短信服务内容、3个层面的营销系统功能改造以及4方面的短信管理应用。对于零售客户,具有订单确认、电子结算是否成功等信息内容;对于工业企业,具有品牌销售、库存信息提醒等内容;对于一线营销人员,将手机短信服务与日常营销系统相结合,提供客户动态信息提醒等内容;对于管理层,提供营销信息服务等内容。

3.2.2手机短信订货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后台维护方面的内容,即零售客户开始订货前,客户经理在营销系统中对其经营属性进行相应的维护。另一方面是前台操作方面的内容,即零售客户使用手机进行订单的输入、修改、发送等等订货环节的操作。

3.2.3手机短信数据采集功能。由系统管理、信息管理和数据查询三部分组成。其中系统管理包括角色管理、用户管理、操作日志管理、异常日志管理、采集管理等11项内容。信息管理包括卷烟信息维护、经烟户信息管理、集成电路识别码管理、电子序列号管理、开户管理5项内容。数据查询包括数据交互日志查询、订单查询、短信查询、销量上报查询、库存盘点查询5项内容。

4、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的操作实践

根据134操作模式(1个系统、3大功能、4个服务对象)的操作特色,在一个系统的构架下,以三大功能为中心,综合考虑四类服务对象,具体操作实践情况如下为:

4.1手机烟e通功能

手机烟e通功能主要包含如下四种模式,具体使用情况为:

4.1.1触发式实现模式

触发式是系统自动把短信发送给客户的单向模式,短信由营销系统发起,营销系统在指定的业务环节,自动触发形成短信发送。触发式模式可以服务各类对象。触发式短信服务主要包括:

①零售客户的服务:包括订单审核告知、货款不足提醒、订货日提醒、订货周期变化提醒等内容。如系统在电子结算扣款成功之后,自动触发形成如下短信,并发送给零售客户。

②客户经理的服务:包括新办证零售客户入网提醒和未订货提醒。如有新办证零售客户被加入到某一条营销线路,系统可以自动提醒对应的客户经理 ,让其及时地进行客户维护。又如零售客户在订货日没有订货,系统自动发送短信提醒零售客户对应的客户经理。

4.1.2定制式实现模式

定制式短信由相关人员根据实际业务要求,定制查询内容,营销系统根据定制好的内容,定期组织信息发送。例如只要定制每日销量短信和每周数据采集点销量短信,就可每天收到当日的销量短信和上周的数据采集点信息。定制式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营销管理人员及工业企业。

4.1.3交互式实现模式

交互式短信由系统根据发起内容自动作出相应的短信回答。如用代码(命令码)的形式查询本月公司销售数据,系统即根据发起人的请求内容,在营销系统中调用相应的数据信息,并回复“当日总销量、当月总销量、销售额和毛利等。 此外,交互式实现模式还可以用于卷烟库存状况和零售客户营销线路等信息查询。交互式可以提供给各类服务对象。

4.1.4手动式实现模式

手动式实现模式,即利用短信服务平台,手动发送各种服务短信。具体包括:货源信息、品牌促销信息、活动通知、专卖管理信息等;另外还可以结合零售终端安全服务机制,发送预警和提醒服务等。手动式模式可以提供给各类服务对象。

4.2手机短信订货功能

4.2.1硬件构成

使用专用手机和一张与电信联合研发的UIM卡,通过卡上安装的短信订货专用软件,如图2所示。

  图2                                       

4.2.2客户属性维护

由电信部门进行客户相关资料维护。

图3

由客户经理在营销系统中进行客户属性维护。登陆营销系统,如图3所示,客户经理开启零售客户“是否允许短信订货”开关,在客户属性中维护零售客户的手机号码。

4.2.3客户订货操作

零售客户订货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数据更新

第二步:输入六位数字密码

第三步:进入订货系统

第四步:订单输入

第五步:输入四位数字卷烟简码

第六步:分品种输入本次订量

第七步:进行数据保存

第八步:订单发送

针对一次订货品牌较多的客户,为提升操作的快捷性,还专门设计了订单记录和修改功能。客户在每次短信订货之后,将自动保存订单内容,以便于下次订货,可以在上次订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修改,避免重复输入。

4.3手机短信数据采集功能

4.3.1开户管理

由客户经理在营销系统中对客户属性进行如下操作:

第1步 打开烟草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客户信息—>客户档案管理,查询需要开通手机订货的零售户。

第2步 选中零售户,点击“档案维护 ”,在经营信息内容页的手机号码中填入开通手机订货的零售户手机号码并保存。

第3步 选中零售户,点击“运营属性维护”,在服务信息页的订货属性信息中选中“允许短信订货”并保存。

4.3.2客户操作

客户使用的是和手机短信订货同一个手机和UIM卡,卡上同时安装数据采集软件,操作和手机短信订货类似,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步:

第一步:进入系统

第二步:分品种销量输入

第三步:数据保存

第四步:发送

5、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的建设要点

5.1有效建立基于手机信息技术的客户服务系统

构建基于手机短信技术的服务模式,通过手机短信服务系统,找到提升服务水平和营销管理水平有效途径及方法,推展客户订货和服务渠道,丰富营销数据采集的手段。

5.2制定形成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的工作标准

研究短信服务工作标准,明确服务提升方向,制定服务工作手册,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进而运用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强化客户服务和营销管理工作。

5.3研究建立手机短信服务的“134”操作模式

    在手机信息技术和杭州市局(公司)现有营销系统和短信平台的支撑下,着手构建“134”操作模式,即一个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包含三大服务功能(手机烟e通、手机短信订货、手机短信数据采集)、面向零售客户、工业企业、一线营销人员、营销管理人员四类服务对象。针对不同对象的服务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功能和内容。

5.4梳理形成手机短息服务的三大功能

①手机烟e通。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为零售客户、工业企业、一线营销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提供服务。

②手机短信订货。零售客户以发送短信的方式,通过和卷烟订货系统的链接来完成订货操作。

③手机短信数据采集。零售客户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上报每天的卷烟零售数据。

6、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的研究成效和应用前景

6.1研究成效

手机短信服务系统目前已开发了手机烟e通、手机短信订货、手机短信数据采集三项功能,通过手机短信服务,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促进营销服务上水平。

6.1.1手机烟e通功能

通过研发运行,手机烟e通功能的成效主要在:一是形成了四种实现模式,即触发式服务、交互式服务、定制式服务和手动式服务。二是涵盖了四类对象,初步形成系统应用架构。三是帮助解决了信息沟通难的问题,加强了与零售客户的信息互动,为一线营销人员和营销管理人员的信息服务提高了便利。

6.1.2手机短信数据采集功能

其成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手机短信进行数据采集,解决了品牌少且数量小的中、小类别客户数据采集的传输工具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手机短信实现客户端卷烟销售信息及时传递的同时,为公司在低端客户中选择数据采集户时拓宽渠道。

6.1.3手机短信订货功能

其成效:一是拓宽零售客户的订货渠道。用手机使用的普遍性解决低端客户的订货渠道问题,让零售客户在使用PC机订货和电话订货的基础上,丰富卷烟订货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制作一张手机专用卡、一份卷烟订货简码表、一份个性订单,采取手机由电信公司与烟草公司共同布点、订烟信息免费的模式,使零售客户在运用手机短信订货时的运行成本降低。二是初步实现低端客户信息交流的双向传递。对目前实现网上订货存有困难的客户,通过手机短信订货平台的功能挖掘,可以充分发挥信息交流作用,让这些客户与烟草进行有效信息互动,解决订货信息交流的双向联接问题。

6.2应用前景

手机短信服务系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6.2.1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充分整合当前卷烟营销服务的各项工作职能,依托市局(公司)网络平台,使手机短信服务顺畅、快捷,真正做到项 目的运用有基础、有实效、有市场,易推广。

6.2.2手机短信服务系统可解决针对性问题

手机短信服务系统针对现有问题,较好地解决了信息沟通互动渠道拓宽难、低端客户经营数据采集难和网上订货难等几大难题,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和推广性。在实现载体实用、过程便捷、结果有效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要求,研究服务工作的新特点及新动向,达到为企业拓宽沟通渠道、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确保该系统的运行实效。

6.2.3手机短信服务系统为下一步提出努力方向

短信服务系统的三大功能,也为手机短信服务的拓展与延伸为下一步提出努力方向,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深化挖掘手机短信服务功能,进一步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开展对客户的零距离服务;探索利用手机短信服务功能,促进卷烟规范经营;尝试利用手机短信功能,服务企业的安全等各项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分手的短信篇8

1.手机短信的间接传播交流,影响了大学生间的人际直接交往,垃圾短信、虚假短信、诈骗短信息的传播不利于大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高科技和通讯行业的迅捷发展,手机套餐资费的多样化使手机短信息使用费愈加低廉,因而学生使用手机短信交流沟通愈加广泛。手机短信间接传播的特点,缩短了学生交往的时空距离,但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弱化了同学之间的直面人际交流。同时一些节假日祝福短信复制传播再传播,使同学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流于形式,隔断了真心情谊的交流,造成短信发送量号晴感浓度不成正比,恶化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人际交往的发展,容易造成自身人际交往发展封闭,感情冷漠。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中奖短信或者欺骗短信对大学生进行诱惑诈骗,部分学生轻信、被骗。这些不良短信对大学生人格和道德品德养成形成一定的冲击,造成校园文化的不和谐。

2.手机短信使用的时间、地点不可控,扰乱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规律,耽误了学生的学业手机收发短信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常见手机短信的收发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课堂上时不时传来悦耳的铃响,不少大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个“听课学习一收发短信一再听课学习”的过程,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教师的讲解被打断,课堂气氛被破坏,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当教师考勤点名的时候,不少学生发送短信报信,加大了学生管理考勤制度的难度,造成被短信点名大学生诚信道德观念感的缺失;而手机短信静音状态下的隐蔽性特点使得一些学生在大学各类考试中利用手机短信传送答案,造成学生考试出现诚信危机,严重影响了学习风气,抵消了大学生管理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增加了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

3.对手机的迷恋和频频使用以及不良短信内容不仅危害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他们精神空虚,也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手机运营商受利润的驱使,也创造和传播一些垃圾短信和不良短信,由于大学生本身自控力较差,对手机短信内容浏览的不可控性和对于学生接纳信的选择性不可控制,教育者接受的信息迟于或少于被教育者,从而使教育者失去了对被教育者情况的了解,丧失了宣传、教育、解释的优先地位,使教育者的权威面临挑战。这种现象也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手机功能的多样化,使手机传播的信息内容更为丰富,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对学生接受的信息更难控制。由于学生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易于受外界思想的影响,对问题的认识会产生错误和偏差,这给学生思想上带来消极的影响,使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是非观念,弱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意识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伤害,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大学生频频使用手机,一旦离开手机甚至出现精神空虚的感觉,引发手机成瘾症。

二、短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高校管理者应重视短信文化建设,为短信文化的建设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对短信文化的影响应正确认识其存在的两面性,发挥积极作用,趋利避害,积极引导。进行高校短信文化建设,针对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提升大学生自身品德素质,杜绝不良短信的传播;利用短信的优势特点可以更好地与大学生交流沟通,成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积极进行短信文化建设能更好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建设深层次的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快短信文化立法建设和加强短信监控过滤技术,遏制不良短信息的滋生。鉴于大学在人文素养、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和自律意识等方面具备引导、调控和建构短信文化的条件,本文提出深入探讨短信文化发展建设的有利优势和特点,积极探索短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以促进短信文化建设健康规范发展。

1.为了遏制不良短信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认读短信的良好习惯,杜绝不良短信的传播源头。一些校园不良短信的传播扰乱了校园正常秩序,也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现实中,多数学生都受到过不良短信骚扰的苦,“躲都躲不掉”,面对垃圾短信无可奈何。因此,应提倡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加强对不良短信危害作用的宣传,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主动自觉抵制认读一传播短信文化中不健康的和非法的内容。对于不良短信,大学生应遵循道德规范,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养成良好的认知习惯,采取积极态度。如收到非法短信、垃圾短信、黄色短信应立即删除,做到不接受,不传播。自觉抵制不健康信息,就会减少不良短信的传播,断绝不良短信的传播源头。在平时与同学的短信交流中,要做到文明用语,友好互动交流沟通,不要转发广告、中奖等恶意短信。

2.充分发挥手机短信的信息传递优势,构建校园短信平台,进行短信丈化建设。依据短信传播可以复制并能大规模分散传播的特点,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的便利性,建立多层次的短信平台。提供技术平台支持,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建立校园短信平台,利用短信平台优势,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结合大学生思想动态开展多角度、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宣扬社会主义先进思想道德理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突出先进文化教育并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建立吸引学生、师生互动的寓教育信息于服务之中的学习平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辅导提供支持、帮助和指导;建立将各种学习通知、会议、学术讲座、活动等重要消息通过短信方式发送给学生的信息传播平台;设立服务信息平台,利用短信传播迅速即时的特点,通过短信平台,快速勤工俭学、就业资讯、考试辅导等消息,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3.以先进文化精神为支撑,进行短信文化小品创作,宣扬社会主义美德,加快提升校园短信文化的品位。目前,一些校园短信文化内容文化品位不高,甚至略显低俗,从网上抄袭下载的多,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先进短信文化的需求传播。进行短信文化建设要以先进文化精神为支撑,创作具有吸引力的、健康积极的短信作品,同时利用短信平台进行宣传,以丰富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品德评判能力,使他们明辨是非,增强对时尚文化的自律意识;要以塑造美好心灵道德,弘扬校园正气为主基调,进行先进的、高尚的内容短信文化原创作品建设,为大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分手的短信篇9

关键词:企业短信;应用; 网关设计; 开发

1系统定位与环境分析

企业短信应用网关系统的主要目标不应只是一个单纯的应用系统,而应是一个开放接口的、支持多个短信网关并行的可扩展性强的短信应用平台。企业短信应用网关系统对外实现各种规范的短信收发协议,对内提供统一的短信应用开发接口,并实现短信的存储、分析、转发、记录等等。

如图1所示,由于一个移动运营商的短信网关不能给另外一个移动运营商的手机用户收发短信,而不同移动运营商的手机/GSM短信猫之间又可以互通短信,同时,企业之内又存在着使用不同移动运营商网络的用户,所以企业必须部署多个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接入,或者部署GSM短信猫模拟手机收发短信。所以,企业需要一个灵活的、开放的企业短信应用网关系统,向这些信息系统提供便捷的短信互动应用接口。

2系统应用环境

企业短信应用网关系统对外有两个短信接口:一个通过Internet连接到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另一个连接GSM短信猫,和普通手机一样连接到移动运营商的GSM无线网络上。如此,用户手机可以发送短信到企业申请的短信接入号码或者GSM短信猫上的SIM卡的号码,也可以接收到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和GSM短信猫发送过来的短信。

企业短信应用网关系统的后台数据库可以是MySQL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中的库表实现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松耦合应用。企业其他信息系统,如OA系统和告警系统可以通过写入/读取该数据库中的库表实现短信收发,如RADIUS系统可以以该数据库中的库表作为有效用户表,结合短信应用提供VPN/WLAN接入的双因子认证动态密码。

3系统架构设计

为了构建灵活、可扩展性强、可插入模块化的企业短信应用网关系统,系统架构采用队列处理方式,并由多个进程并行处理,具体如图2所示:

企业短信网关的核心由收短信队列(inbox)、发短信队列(outbox)、任务短信队列(submit)、一个核心调度进程(schedule)和多个短信收发进程组成,其中三个短信队列分别由三个数据库表inbox、outbox和submit库表支持,采用插入数据/读取数据的方式实现。如图有两个短信收发进程,一个是gmccd进程负责轮询收发来自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的短信,一个是gsmmodemd进程负责轮询收发来自GSM 短信猫上的短信。核心调度进程schedule一方面轮询inbox表中新进入尚未处理的短信记录,和员工控制进程employees确认发送者手机号码有效之后,分别调度不同的应用进程进行服务;另一方面轮询submit表中新进入尚未处理的短信记录,将用户名列表翻译为手机号码组,分析组中每个手机号码属于那个移动运营商并确定短信发送网关,将短信和发送网关号形成短信发送记录插入outbox表。

企业短信应用网关系统包括多个外挂模块,help模块提供帮助短信,vpn模块生成VPN接入密码并生成RADIUS帐户,wlan模块生成WLAN接入密码并生成RADIUS帐户,address模块提供短信查询通信录功能,另外还可以外挂短信问卷调查模块,等等。

pwd_reclaim模块是额外的进程,负责清理RADIUS后台数据库中超过一定时间失效了的动态密码。

4数据库总体设计

通过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系统中主要包括四个实体:短信、员工、问卷和认证信息。问卷实体主要包括题号、题目、答题者手机号码、答题者答案等属性;认证信息实体主要包括帐号、密码、有效时限、认证种类等属性。

短信实体和员工实体之间通过手机号码进行关联,员工实体和问卷实体也通过手机号码进行关联,员工实体和认证信息实体则通过员工ID进行关联(认证过程中采用员工的ID作为认证帐号),整个数据库的总体设计如图3所示:

5短信发送接收实现方式

(1)移动运营商短信网关接入方式

移动运营商的短信网关接入一般是使用TCP/IP网络作为传送网络,一般企业用户采用公网接入方式。企业用户以SP的身份请求连接到移动运营商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之后SP与ISMG之间按照SMP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SP与ISMG之间的通讯如果直接通过SMPP协议通讯将十分烦琐,而且有许多工作是公共的。通过这些API函数,可以很方便和综合信息平台、短消息中心通讯、提供短讯消息服务。API函数主要包括系统登陆、系统注销、发送短消息、接收发送短消息应答、接收短消息五个基本函数。

(2) 短信猫收发短信

短信猫一般提供COM口接入到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可通过串口通信协议,采用AT指令集控制短信猫发短信和读取短信猫收到的短信。不同的手机或者GSM Modem的AT指令集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收发短信和短信编码部分是遵循GSM国际规范的。

按照ESTI短信规范,短信编码有文本模式或者PDU(protocol description unit)模式两种,对于中文短信应用必须采用PDU SIXTEEN_BIT_ALPHABET模式,此时短信编码实际上为Unicode编码。以下为使用gsmlib发送短信的伪代码:

1)sentSMS->setDataCodingScheme(DCS_SIXTEEN_BIT_ALPHABET);// 设置sms的编码方式为16位的PDU格式

2)Address destAddr(“13822222222”);

3)sentSMS->setDestinationAddress(destAddr); //设置发送的目标手机号

4)pdu=GB2312_to_PDU(sms,DCS_SIXTEEN_BIT_ALPHABET); //将国标GB2312编码的汉字内容转为16位PDU编码

5)sentSMS->setUserData(pdu); //将PDU编码的短信内容填入短信PDU协议包

6)me->sendSMS(sentSMS); //发送短信.

分手的短信篇10

关键词:手机短信 移动“飞信” 德育信息 传播 途径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来实施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如何突破刻板的教育模式,得到最佳化运用已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笔者将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应用于高校德育工作中,构建了一个基于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相结合的高校德育信息传播新途径,并在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行应用与实施,最后对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与评估。

手机短信、移动“飞信”及其功能

手机是一种新兴媒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互动方式,使用广、影响大,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和思想宣传阵地。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使用手机短信的人群中,20~25岁这个年龄群体使用手机短信的比例最高,达89%。而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正处于这一年龄阶段,是手机短信使用的主流应用群体。学者刘幼昕对重庆几所高校的调查显示,75.55%的人使用手机,其中98.8%的人使用过手机短信功能。谢小刚对江西省高校调查得出,100%被调查者都使用过手机短信功能。56.3%的人认为自己频繁地使用短信功能。随着手机的普及,高校教辅人员常常需要提前安排工作,这些工作大多都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分发下去。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及时准确地各类会议通知、各种讲座信息、勤工助学信息、就业工作信息以及突发事件等权威信息。因此,手机短信在高校德育信息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即融合语音(IVR)、GPRS、短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覆盖三种不同形态(完全实时的语音服务、准实时的文字和小数据量通信服务、非实时的通信服务)的客户通信需求,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

易观国际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飞信的活跃账户数达到1600万,跃居市场第三位,排在QQ、MSN之后。易观国际的研究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飞信用户数量增长迅速,活跃用户数由一季度的1600万增至四季度的2921万,环比增幅达到82.6%。活跃账户数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信的免费短信及其他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对通信费用敏感的人群。如飞信在中国在校大学生中的渗透率已经在30%以上。

移动“飞信”的出现,为手机短信作为大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构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移动“飞信”可以使用手机或计算机与对方进行手机语聊、信息交互和发送文件;移动“飞信”具有免费短信无限发送功能,通过计算机可以给飞信用户快速、便捷地传送信息;如果对方不在线,信息将以短信形式自动转发到接收者的手机上,保证信息即时到达不会丢失;另外,移动“飞信”具有快捷群发功能,可以将信息一次性地发送给需要该信息的所有学生。因此,移动“飞信”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信息的传递”方面与其他传播媒体相比有多方面的优势。

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联姻,建构高校德育信息传播新途径

传统的高校德育信息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当面口头、纸质通知两种方式,这两种德育信息传播途径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当面口头必须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传者)与学生(受众)面对面,学生才能够接收到德育工作者所传播的德育信息;纸质通知虽然能够实现高校德育工作者与学生时间分离,但不能实现空间分离,学生还必须到张贴通知的地方才能够接收到通知上的德育信息。然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话的普及,高校德育信息的传播可以通过高校网络与电话进行,传播途径出现多样化。高校网络传播能够实现时空分离,但是要求学生上网才能接收到德育信息,学生是否有电脑、是否能够随时上网是网络传播的最大障碍,德育信息是否能传播到每个学生依然是制约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电话进行传播德育信息,只能是一对一地进行传播,非常费时,而且费用也很高。高校德育信息传播途径中,传统的当面口头、纸质通知,相对比较新的通过高校网络与电话进行,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

近年来,随着手机在高校的普及,一些高校德育工作者开始探索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来德育信息。然而,德育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传播。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工作量依然很大,而且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本研究充分考虑到现在大学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其大多数是在网络化的办公环境下工作,移动“飞信”的出现,给大学德育工作者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便捷。另外,学生通过手机短信能够及时地收到有关教学、学习、生活、家庭与社会的各种有用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教学动态,班级、学院与学校的各类通知。

综上所述,高校德育信息可以通过以下六种途径进行传播:当面口头、纸质通知、网络、电话通知、手机短息、飞信。这六种方式在高校德育信息传播中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播范围、有效性、时空分离、人力成本、经济成本等特点上,每一种传播方式都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些缺陷。各种传播途径之间优缺点的综合比较如表1所示。

本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可利用的德育信息传播途径(如图1所示),充分利用高校德育工作者办公室便利的网络媒体,将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相结合,应用于高校德育工作,进行高校德育信息传播。这样,既可以保证高校德育工作中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使高校教辅人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广泛与顺畅,又能使高校德育工作的渠道和途径更加多样化,有效地弥补了传统德育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不足。

应用研究――以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

本研究将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技术应用于高校德育工作中,与传统的传播途径有机地结合传播高校德育信息,并以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将新的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技术)应用于学院学生管理工作中,经过实际应用,为了验证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相结合在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最后对使用此方式的教师进行了实地访谈,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教师和学生基本信息。移动“飞信”与手机短信有机结合应用于高校德育工作,使用者的手机服务必须是移动网,并开通“飞信业务”。通过统计,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专职辅导员共有8人(3男5女),为了配合研究,这8位教师都采用了移动网,并且开通了“飞信业务”。学生中(本研究只选择了大=、大三、大四学生),学生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手机普及率很高,达90%以上,其中,

大多数学生采用移动服务,也达80%以上。因此,非常适合应用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技术开展高校德育工作,进行高校德育信息传播。

调查结果与分析。本研究将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技术应用于高校德育工作中,与传统的传播途径有机地结合进行传播高校德育信息,在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行了实际应用,最后对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能否应用于高校德育工作、能否及时地传播德育信息、能否准确地传播德育信息、能否有效地弥补传统德育信息传播途径的不足、是否能成为今后高校德育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8位老师都认为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能有效地应用于高校德育工作中,能够将高校德育信息及时、准确地传播到所有被通知的学生。教师普遍反映过去如果采用当面口头的话,需要将学生聚集在一起,工作难度非常大,太过频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果采用纸质通知或网络。不一定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及时地收到这些德育信息,一些学生也会抱怨没有及时地通知他们,传播效果差。采用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传播高校德育信息,教师普遍认为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德育信息传播途径的不足,教师不再会为一件小事而让学生集合在一起而发愁,不再会为用纸质通知或网络将使一些学生不能及时地收到这些德育信息而担心。教师们认为采用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传播高校德育信息,能够明显提高德育信息传播的效果,做到以“学生为本”,应该成为今后高校德育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显示,94.36%的学生认为应该将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应用于高校德育工作中;95.21%的学生认为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能够及时地传播德育信息;94.32%的学生认为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能够准确地传播德育信息:96.86%的学生认为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德育信息传播途径的不足;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应该成为今后高校德育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对于大四学生来说,他们的观点更加肯定,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大四学生的事情比较多,一方面要忙于找工作,还需要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在学校的时间不确定:另一方面,大四毕业生需要办理的各种事情很多,各类信息通知也很多。因此,大四学生对手机短信与移动“飞信”进行传播德育信息都持有积极的态度。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