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二用十篇

时间:2023-03-20 18:55:28

一心二用篇1

在平常的学习中,老师总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专心,不能够三心二用,要不然做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但是我并没有把老师的话听进去。

那天我在家写作业,写了没一会儿,我就想玩了。我偷偷地溜出我的卧室,发现爸爸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出去了,这简直就是天助我也,这下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玩了。我看了一会电视,但是很快就有些心虚,想着还没有完成的作业心里就有一种负罪感。于是我把作业本拿了出来,坐在电视机面前边看动画片边写作业。不知不觉中,很快就写完了。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放学的时候,作业本一发下来,我就傻眼了,昨天写的作业,错误率非常高,看着惨不忍睹的作业本,我的心里十分的难受。看来老师说的真有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不然就会一事无成的。

我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了。

一心二用篇2

——题记

从古至今,人们皆以为事情的成功在于一心一意的坚持,心无杂念。自然,这是没错的。那么,短短的人生,又经历得起几个“一心一意的坚持”呢?

居里夫人因一心一意的坚持,发现了镭,并获得诺贝尔奖;李时珍因一心一意的坚持,创作了闻名世界的《本草纲目》。在现代,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的,可是,熟不知。那些“一心一意”好多确是在浪费时间。

古代将军带兵打仗,布阵施法,在敌军的四面八方,做好攻击和防御的准备。若不是一心二用,一心多用,仅仅只守住一方而弃其他。那么,城池早就被攻破,国家亦早已灭亡。现代生活,忙忙碌碌。若是慢吞吞的行、做,早就被时代所淘汰。很多上班族不都是在上班的路上解决了早餐么?当家做主,不也一边顾着家庭,一边努力赚钱么?一心多用,有何不妥、有何不可呢?只要不坏事,并且达到想要的结果。一心多用,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心二用篇3

成语意思:意指只有一个心眼,没有别的考虑。

近义词:

1、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2、真心实意:指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反义词:

1、三心二意:指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

一心二用篇4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关闭不全;临床疗效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93-01

人体的二尖瓣由瓣环、瓣叶、肌、腱索四个部分组成,其中二尖瓣关闭不全是一种心脏器官并发症,当二尖瓣的四个组成部分中的任意一个部分产生结构异常或功能性失调时,都会引发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相关症状,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能够对二尖瓣的附属结构进行修复,将其单向阀作用进行恢复,可以成功促进患者的良好的血液流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在30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1.3岁。

1.2 方法 对4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实施二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首先对患者给予静脉复合麻醉,在胸骨的正中进行切口,手术治疗需要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常规体外循环的情况下进行,为了保护心肌,对心脏的局部区域敷“水泥”,患者的手术均在心脏停搏的状态下进行术中的重点探查与评估,在手术过程中要通过注水实验对二尖瓣的功能状态有明确的了解,明确成形手术的部位,制定出具体的成形手术方法,对二尖瓣交界粘连狭窄的地方进行分离切开,进行瓣环的扩大,对于瓣叶柔软的患者,在进行扩大瓣环的交界处要用Devega法进行缝缩,成形之后要通过导管进行左心室的注水,要对叶瓣的变化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在患者的心脏复跳之后要对成形效果进行评估,此时可以采用食管超声检查的办法,手术之后要对患者进行监护治疗,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患者的心输出量及血压的维持可以采用米力农、多巴酚丁胺、多巴胺药物来进行维持,要对患者的液体出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了保证患者机体的氧气供应量,可以用呼吸机作为辅助,如果有患者出现窦性心律,可以使用胺碘酮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另外,华法令及阿司匹林具有防止血栓形成的功效,患者出院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脏的超声复查,对患者的二尖瓣的成形效果进行观察,检查患者的心脏功能的回复情况。

1.3 统计学意义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行t检验,如果P

2 结 果

术后治疗结果为,46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死亡,有3例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的残留反流症状,其余的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46例患者都没有出现并发症,都未进行二次手术,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直径及左心房直径进行测量,得到左心室的舒张末直径为40-60(50.5±9.3)mm,左心房的直径为28-64(45.7±17.7)mm,与手术前相比缩小明显,见表1。

3 讨 论

先天性二尖瓣封闭不全、退行性、感染性、缺血性等多种因素都会引起二尖瓣的关闭不全,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是将患者的瓣叶与瓣下结构进行了正常的解剖,通过手术使患者的心脏能够维持正常的几何形态,使得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而且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也不容易出现出血、血栓、感染等情况,手术之后也不需要很长时间的抗凝治疗,具有较多的优点,虽然这一治疗手段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但是二尖瓣关闭不全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复杂多样的,在治疗时必须要对患者的病情详细的检查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全面掌握二尖瓣成形术的适应症,这样才能给予患者较好的治疗。

综合上所述,经过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患者的左心室的舒张末直径及左心房的直径能够得到明显的缩小,患者的二尖瓣结构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单向阀作用能够得到恢复,且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很低,不用进行二次手术,具有诸多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邓学峰,高长青.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8(2):56-58.

[2] 刘道明,陈龙,陈炜生,徐驰,杨胜生,陈锦华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35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12):23-26.

[3] 张辉.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22-23.

一心二用篇5

左心肌松弛时间常数(Tau)为一相对不依赖于前、后负荷,定量评价左室心肌松弛性的可靠指标。本研究以连续波多普勒获得的Tau值为基准,同步应用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技术,测定左室后壁、二尖瓣环和室间隔的组织多普勒频谱,了解DTI指标与Tau值的相关性及该技术检测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42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二尖瓣轻返流的飞行人员,男性,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6.3岁。全部检查者均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诊,均为窦性心律。

1.2 研究方法 超声心动图检查:命名用TOSHIBA8000、Nemio 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2~4MHz。患者左侧卧位取左室长轴、心尖四腔和五腔心切面,同步记录心电图,进行以下指标的测定。

组织多普勒检查:将左室长轴切面使取样线与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中线垂直,将取样容积置于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心内膜部分;将心尖四腔心切面使取样线与二尖瓣环呈垂直,将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环侧壁记录舒张早期与舒张期室间隔、左室后壁和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频谱,测量获得E1与A1,E1/A1。

连续波多普勒检查: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减小取样线与返流束之间的夹角,使连续波多普勒尽量获得最大二尖瓣返流速度频谱。

脉冲多普勒检查: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室内舒张期血流束,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尖水平测定舒张期血流速度E、A。

TE=心电图QRS波起点到E峰值时间―心电图QRS波起点到主动脉血流频谱终点的时间,通过测定主动脉血流频谱终点到E'峰值的时间TE1:于心尖五腔心切面应用脉冲多普勒获得主动脉血流频谱。

1.3 资料分析 使用超声心动图处理系统,对二尖瓣返流频谱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机取样,冻结图像,计算机实现自动包容血流频谱,取得Tau值。

1.4 统计学分析 测值以x±s表示。分析对比DTI有关测值与连续多普勒二尖瓣返流频谱测定获得Tau值的相关性。

2 结果

全部检查者二尖瓣环和左室后壁处均获得满意的图像资料。Tau值为(51.4±8.5)m/s。Tau与各项组织多普勒指标的相关分析(表1)。

表1 Tau值与各项组织多普勒指标相关分析

3 讨论

活体心脏的多普勒信息包括来自血流的高速(10~100cm/s)、低振幅信号和来自心肌运动的低速(

与Tau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TI指标在估测左室舒张功能方面具有意义。用DTI技术于心尖四腔切面,取样容积置于室间隔侧二尖瓣环部测运动频谱,与其他部位相比,该处的运动方向与超声束更趋于平行,又较小受心脏整体移动的影响,故较准确可靠。左室后壁组织多普勒指标与Tau的相关性呈高度相关。室间隔中部与取样线容易垂直,但室间隔易受局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非对称性肥厚局部运动异常及右室及全心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对室间隔单一部位进行DTI测定,不足以为左室舒张功能提供全面的信息。二尖瓣环处组织较厚信号采集容易,但二尖瓣环侧壁处的测量取样线与二尖瓣环垂直与否影响测值的准确性。利用DTI来测量二尖瓣环下行速度具有及时、快速、准确的特点.Dae-won Sohn等[2]的研究应用二尖瓣环室间隔侧采取DTI频谱,其研究证明DTI指标独立于前负荷的改变。考虑DTI技术的基础仍是多普勒原理,故存在着与多普勒血流显像相似的局限性,多普勒超声束与心肌运动方向间夹角、心脏在心动周期中的整体运动、呼吸运动及仪器增益等均可影响其测量结果,在检查中必须注意并加以克服,同时也应努力研究改进的方法。二尖瓣环室间隔则易受到右心和全心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故我们采用二尖瓣环的侧壁处取样。从以上结果我们认为,二尖瓣环和左室后壁DTI指标均可用于估测左室舒张功能,无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者可应用左室后壁DTI,左室形态轻度改变和局部室壁运动异情况下可应用二尖瓣环DTI指标。

4 结论

应用DTI为估测左室舒张功能可行性方法,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新桥.多普勒组织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2):153-155

一心二用篇6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41-02

1 二语习得研究在心理语言学中的地位

第二语言获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它有别于第一语言的习得。第二语言习得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语言处理过程的研究,即研究日常的语言运作过程要经过大脑的哪些部位;(2)人类大脑中潜在的语言知识的研究,即研究如何描述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机制;(3)语言发展及获得过程的研究,即研究儿童语言及成人第二语言发展过程中经历哪些阶段,并发展哪些语言机制。从语言获得的角度来讲,心理语言学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分辨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语言的不同变化,因此二语习得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语言的习得有别于母语的习得,二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在二语习得之前大脑中已经存在了母语体系,已建立了一整套的语言模式,它既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资源,又是干扰二语习得的根源。二语的结构类别必须建立在母语结构类别基础之上,如果说母语习得充分发挥或调动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机制的话,那么二语习得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天的输入, 在第二语言习得这一艰苦而复杂的心理活动中,学习者的年龄、智力、性格和动机等因素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语言因素。

2 第二语言获得的心理过程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第二语言获得的心理试验研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语言处理过程的研究(processing studies),一种是获得研究(acquisition studies)。前者旨在描述第二语言使用者的内在的心理机能。这些机能使得语言使用者能够理解并表达其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后者旨在研究第二语言使用者如何获得第二语言。这两个研究领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我们知道,语言获得是建立在能够处理所学到的语言结构及材料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语言处理及操作并不是完全为了获得语言而进行的。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处理能力并不一定与语言获得有直接的关系。

2.1 语言认知过程

心理语言学中运用认知理论对人的语言运用和学习的过程进行分析, 从而获得人们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规律。这种分析方法也可以延伸到第二语言习得的分析中来。但是, 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的最大区别是, 它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的基础上,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 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蒋祖康1999)。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材料后, 首先引起大脑的注意。此时, 外部和内部的因素都会对注意产生影响。Skehan (1998) 认为, 一种形式越是频繁出现, 越可能受到注意。学习者通过对可理解性语言材料的处理, 产生一种语际语, 并在最后形成第二语言的表达, 这就是语言输出。在输入和输出之间, 大脑所进行的活动涉及到注意、记忆、思维、分析、迁移和语际语的形成等。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 对于进一步揭示外语学习过程的一般现象和规律、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2 学习者的语言特征

学习者语言特征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中心之一, 它研究习得是如何发生的, 从而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建立和检测提供依据。

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最早就是对语言学习者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误差分析的重点通过学习者从第一语言向第二语言转移的程度创造性指出误差指标是学习的中介, 创造性指标是学习的语际。误差分析的结果有力地反驳了当时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行为主义观点, 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或学习和任何其他学习一样是通过模仿、重复、强化来形成学习者第二语言习惯。大多数误差的产生并不是由于对第一语言习惯进行转移引起的。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的创造性不可忽视。在不同阶段, 学习者所犯错误的特征随着学习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化。

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产生的语言跟母语一样具有内在变量, 学习者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结构。虽然母语使用者有时也会违反语法规则, 但是第二语言习得似乎更容易引起变化。学习者根据语境的不同使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也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 即情景的不同采取变化。其次, 学习者在正规情况下可能使用正确语言, 而在非正规情况下更容易使用转承语,即非正规的日常用语。

2.3 斯林克尔(Selinker)的“中间语言”体系

第二语言学习者所表达的各种类型的第二语言常被研究者们称为“过渡语言”(transitional competence), “近似语言”(approximative system) (Nemser, 1971), 或“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Selinker, 1972)。斯林克尔声称“中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体系,一种在第二语言环境下产生的语言规则系统。在描述中间语言过程种,斯林克尔指出以下只有4个程序是中间语言产生的基础:

第一,母语的影响。学习者母语种的语法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中,并用来表达思想。语言训练的影响。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课堂上由于过分强调某一结构而引起的规则转移。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影响。

第三,语言学习者交际策略的影响。

第四,语言材料所引起的规则扩大化使用。

斯林克尔提出这只有4个过程存在于晚期心理结构中。这一结构可以在人类语言关键期(12岁左右)后通过学习第二种语言开发出来。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一个很重要的第二语言获得概念,即第二语言结构的“化石化”(fossilization)。这一概念概括了第二语言学习中一个普遍现象,即学习者无论被改正多少次均会重复一个错误形式直到语言水平到达相当高的程度。很明显,斯林克尔的理论与乔姆斯基的传统理论相符,他们都力图根据一些可观察到的语言数据来描述语言学习者可能采用的心理过程。此外,斯林可尔还指出,过渡语言也好,近似语言或中间语言也好,都是由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出的一种系统,有些语言形式尽管给予大量纠正或反馈,都将以其特有的错误形式留在第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表达中。

3 母语在第二语言获得过程中的作用

世界上的语言千差万别,但从本质上说语言是人类共有的属性,与人类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人类实现思维的有效手段。人类思维是有共同性的,因此用来表达思维的语言也是有共同性的。语言的共同性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绝对的共同性,这是任何语言都少不了的。例如语言的抽象性、创造性、表意功能等。C・Hockett 曾例举了16种此类的共同性。另一种是相对的共同性,即根据各种语言总结出来的一些共同特征,但不一定每种语言都具有这些特征。像英语里有些句子的词序正好和汉语的句子词序一致。如:He bought a personal computer与汉语中“他买了一台电脑”正好一致,这种正迁移现象使学生掌握此类句子易如反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世界上不同语言社团所面对的现实大体上是一样的。相同的现实必然会使不同的语言具有共同性,尽管语言社团的不同思维方式和编码机制又必然会使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而英语则是词和句,但他们都是具有现成的、离散的、在语言社团中具有心理现实性三个特点,这就是隐含于特性背后的语言共同性的一种表现。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人类的思维对语言的共同性起了重要作用。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多种语言之间被揭示出来的共同点也越来越多。语言的共同性与二语习得有密切的关系。世界上任何人在学习和掌握母语的过程中,不论是否意识到他对语言的共同性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即通过事物的个性认识事物的共同性,当他开始学习第二语言时,就会把他通过母语而获得的对语言共性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到二语习得中去,从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并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在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者的母语背景为他的外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从人类语言的共同性看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是起到正迁移的作用的。Ellis(1994)认为,母语作为一种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类似的时候,二语习得者在这些“普遍”的方面可以学得更快,这样,母语思维是可以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进程的。

4 结束语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第二语言的获得是一个非常复杂心理过程,它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母语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通过分析,有助于在外语教学中重视母语的作用,并且不能忽视学生已经掌握母语这一事实,应利用母语优势去促进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Nemser, W. (1971). Approximative system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RAL, 9(2), 115-123.

[2]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 IRAL, 10(3), 209-231.

[3]Shehan P. A. (2000) G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高虹. “心理语言学对第二语言获得过程的诠释”[J].佳斯木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Vol. 23 No. 6, 150-151.

一心二用篇7

关键词:体用混一;支离学弊;心合内外;随处体认天理;修养工夫

中图分类号:B248.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6-0032-005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增城(今广东省增城县)人,与王阳明都是明代中后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史书记载:“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1]但是,湛若水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有关他的著述寥寥无几,且对其学说性质争论不一。他的思想构架,以“体用浑一”模式,建立一个合心物、体用、理事、知行的心学体系,并最后落在“随处体认天理”的修养工夫理论。

一、建立“体用浑一”模式的缘起

湛若水认为佛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不同层面都存在支离的弊端,意图以“体用浑一”模式建立一个“合一之学”,以救助支离学弊。

(一)批判学术弊端

湛若水早年接触过佛教,不久,便觉得堕于空寂的佛教弊端诸多。首先,甘泉反对佛教的空观。宇宙之间充满着气,蕴含着生生之仁,构成天地人和万物,这一切都是实在的。“自有此气充塞以来,皆真。只可言无声无臭,不可言幻。”[2]93佛教认为诸法皆空、无我,在甘泉看来是荒谬的。其次,甘泉指出佛教以空为本的危害。“释者弃彝伦,由于外物,外物由于恶六根,恶六根由于不知性。知形色天性,而后知恶根之非。”[3]1-36湛若水认为佛教把形色六根当作如露如电的梦幻泡影,一来,人要通过纯粹内在的空洞修持获得对彼岸世界的直观神秘体验,使人的生命和现实世界完全置于虚幻;二来,必然会导致基本的彝伦被否定掉。道学只有坚持宇宙万物是实存的,“体用”才可能是内外、动静合原的浑一整体。再次,甘泉认为佛教以空为体,所谓通向涅槃的修持之用,只是舞弄虚空。他指出佛教一味静坐禅思不知所求,空体假用无补于世。在《答欧阳崇一秋官》中,湛若水说:“久乃觉其无实,亦无实德实事,如谈空画饼耳,且心事既判,又云理障,其害道不为小矣。”[4]24佛教的根本问题是把心和物对立,支离了心和物的关系,他甚至将佛教看作灭伦伤化、不懂人性的假惺惺之学。

理学和心学两条路线在甘泉看来在体用问题上也存在支离,各执一偏。他认为理学的弊端有三:一是理气二分,理与气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两截;二是析心性、心理为二,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为二,性理和物理为二;三是心物一分为二,陆王心学虽然提出“心即理”,良知是心和理的合一体,但甘泉认为在理气二分方面,阳明没有解决理气二分的问题。

学理上的支离导致了程朱和陆王在内外工夫上容易走偏:“曷谓支离?曰或偏则外,或偏则内,二之皆支离也。人知偏外者之支离矣,而未知偏内者之为支离矣。偏外故忘本,忘本则迹,偏内故恶物,恶物则寂,二者皆支离之疚也。”[5]甘泉认为程朱讲求敬以直内、即物穷理,求理于外,往而不返,偏外忘内;陆王以心代物,静坐涵养、求理于心,持心傲物、重心略事,偏内遗外。二者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体用相分、道器相离、心物二分的倾向。

湛若水认为这种体用支离,导致修养工夫有二偏:一是执著于从外在事物中求道、求性而不懂发明人心之仁,使本心之仁自然流行与外物相接感应;一是执著于向内寻求那孤立寂静的心体,不懂道体乃是活泼泼的实体、实理,以致专精于枯坐冥思,流于玄虚高远而不落实地。

(二)救治支离学弊

甘泉在批判佛学的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体用思想,并针对理学和心学体用问题上的支离问题,提出了以“体用浑一”救助“支离学弊”。

“支离”之弊是不了解宇宙的统一性,世间万物虽各有分殊,但同时又都是一个主体系(即主体群)。体用之间必须真正浑一无间,才能避免支离。“夫所谓支离者,二之之谓也……过犹不及耳。必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一以贯之乃可免此。”[5]万事万物与每一个人也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主体群,体用随时随地自然浑融,道体无内外、动静,工夫亦无内外、动静。他以“体用浑一”论来建立一个内外合一、动静合几、物我合体的理论体系,以解决道学理论与实践、本体与工夫接洽融合的问题。

甘泉以“体用浑一”救正“支离学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气合一”救正“理气二分”。倘若理气分离,那么孤悬空转的理作为僵硬静止的道德律令,如何作用于万事万物,“理”的普遍性何在?如此,儒家入世造道的合理性就会出现断裂。因此,甘泉把“理”诠释为“气之中正”,避免了把理气断为两截。2.“道器浑一”救正“道体器用”。“体用浑一”的逻辑起点在于“道器浑一”,不再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截。道器关系不是理体气用的体用关系,而是道器一体;道器之间也不是理先气后,道即是当下的宇宙气化,当下的宇宙气化即是中和之道。3.“心合内外”救正“内外两分”。甘泉继续提出“天理为心之本体”,“心与万物一体”,与道器浑一结合起来,提出了心合内外、心体万物而不遗的思想,政、学、事,都统一于一心。4.“动静合几”救正“体静动用”。由于心合内外,一念动处,牵动心、身、意,合心、事、理,所以,已发未发、动静之间也是浑然一体的,知行之间自然也是浑然一体。

二、“体用浑一”的思想基础

甘泉以万物一体、理气一体、道器一体思想,为“随处体认天理”修养工夫论包含的心物合一、动静合一、知行合一打下了理论基础。

(一)万物一气——道器浑一

湛若水发展了张载的气论,提出气为宇宙万物本源。“虚则气聚,聚则物生。故不待种也,气即种也,得之气化而生也,故气者,生之本。”[2]93虚无即气,气是生成万物的种子或根本,有形无形都是气运动变化的不同形态,“宇宙间只是一气充塞流行”。什么是气呢?甘泉认为气是一种无声无臭、无形无相的实体,无时、无处不在。

人的身心躯干仰赖气的流贯,宗族血缘关系是气的一脉相传,人的思想感情是气的应与求。“气为天,体为地,血者承气以行乎体于天地之间者也。故人之老而死也,阳气渐衰而血渐涸,天地之终也亦然。”[3]1-15气不仅造就了人的形体躯干和血缘联系,而且贯于心、发于声,音乐、诗歌等除了是心的思与情,还是气的应与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夫心也、气也、声也,一也。是故作诗者,气如其心,声如其气;诵诗者因声以感气,因气以得心。”[6]

可见,气是本原,是宇宙统一性的体现,天地人、物质和精神都是气的不同表现形态。在这个基础上,甘泉以气作为人与天地贯通、与万物通体合一的根据,陆续提出了“物我无间”、“万物同体”的思想。

甘泉又提出道和器(气)的关系,他是这样描述的:“宇宙间一气而已。……自其生物而中者谓之性……自其性之动应者谓之情,自其至公至正者谓之理,自其理出于天之本然者谓之天理,其实一也。”[7]9“阴阳合德,刚柔适中,理也,天之性也。夫人之喜怒,气也;其中节焉,理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也者,阴阳之中也。”[7]10在甘泉那里,道、理、性是同等层次的范畴,道即理、性即理,都是气之中正。只不过,在含义上稍有侧重,理偏重规律,道偏重轨迹,性偏重属性。

甘泉把理、道、性诠释为“气之中正”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首先,“中正”意为不偏不倚、至公至正、廓然大公、浑自天然,是蕴涵着分殊生化于一体之内的“生”,是自然真实的“诚”。以阴阳二气合德、刚柔适中解释道、理和性,这个中正状态就兼具自然性和伦理性。就自然性来说,理是自然流行,没有主宰,没有人格性;就伦理层面来说,理是仁或生意,狭义来说,天理是仁义礼智信之仁,广义来说,天理是天地生生之仁。湛若水体悟到人心对万象粲然的感应,那么人心中自然蕴涵着与宇宙一般的勃勃生意,“生”亦是天理、性、心三者贯通融会一体的纽带,《新论》中说:“性也者,生也。”[3]1-13理、性、心都以生为内容,而“中和”则是“生”所依赖的浑然状态。

其次,道、理、性为“中正之气”,否定超越于气之外的形而上的存在,理和气是一体,而不是像程朱那样把道器分为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两截。甘泉明确说:“气与道为体,得其中正即是性、即是理、即是道。”于是道与器、体与用、理与气最后达成浑然一体。道器之间没有理先气后,更无理体二分,所谓“气其器也,道其理也。天地之原也。器理一也”[6]。

最后,甘泉说:“权即是中,中即是理。”“权”便意味着“随时变易”,也就是说中正之理体是不变的,但中正之状态是随“时位”变动而和谐的动态平衡。甘泉运用了体一分殊的思维模式,认为“天理无有定体”,要随时随事体认天理。这实际上说的是理的具体化和分殊的问题,避免把理抽象、僵化和悬置起来。

宋明理学经常用“一”和“殊”表达道器关系,从“道一理殊”的逻辑来讲,甘泉所言“中和”之天理是包容贯通天地万物之公理,是周行宇宙之“大道”,亦即事事物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理一气殊”的逻辑讲,作为气之“中和”的“生理”与气之偏本就一体无二。在道器浑一基础上,甘泉进一步提出:“气得中正发于事物即道即义”, “道也者,中正之理也。其情发于人伦日用而又不失中正焉,则道矣。”[8]13道不离器、理不离事。体用合一无间,道通贯万事万物。天理,寂则为廓然大公,感则物来顺应;道,寂则为天道自然,发则为人伦日用。甘泉强调的“理一分殊”是指“理自一体而分殊”,道理自包含了事中之理、器中之道。

可见,甘泉在本原上主气一元论,在本体论上主心物合一论,而后者才是具价值性、境界性的心本体论。正是通过把宇宙论和本体论合而为一,他建立起了“体用浑一”的思维模式。

(二)万物一心——心合内外

甘泉虽把气作为万物本源,最终又以心为本体,把心、性、理合一,包贯于心中。

“宇宙间一气而已。……自其精而神、虚灵知觉者谓之心。”[7]9“人与天地同一气,人之一呼一吸,与天地之气通为一气,便见天人合一处……天地与人同一气,气之精灵、中正处即心。故天地无心,人即其心。”[9]87这里的心有两层含义:1.心是气之精,具有虚灵知觉和思虑作用。故“天地无心,人即其心”。由于万物一体,同归于气,人以其心成为统摄万物的存在。2.心是气之“精灵中正处”,所以,人心是天地万物之本体,与天地同大。

甘泉的心既与万物一体,又以本体性和认知功能统摄万物。这样,人与天地同心同体,参赞位育,与天地配。此宇宙化育之心与个体的虚灵之心是一非二。心作为本体,本然包摄万物,与万物浑然一体,有万物皆备之理;心具有知觉作用,从应然的角度又可具有贯通心与万物的作用。

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甘泉认为心、理、性皆为气之中正,心为精灵之本体,因此,心即是性、理。(并不是阳明的“心即理”,而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心与同是气之中正的道、理、性是什么关系呢?首先,“心即天理”:“天理只是心之生理,如彼谷种,仁则其生之性,仁即是天理也。心与天理何尝有二。”[10]天理是心本身所固有的生生之仁性,这个天理, 是人生而具有的,原本就存在于人心。天理不仅是万物一体之理,又是心之体,是即主即客的。其次,“心即性”:“性者,心之生理也,心性非二也。”[11]2心以性、理为体,心、性、理又都是中正之气,因此,甘泉说:“心也、性也、天也,一体而无二者也。”[9]78心、性、天理是浑然一体的。这里的心指本然的本体之心,而非现实的心。

由此,甘泉提出了心合内外的思想。

天、地、人与万物一体,理气合一、道器浑一,心为万物本体。因而,万物、天理全在人心,人心之理全是万物之理,万物皆备于我。“人心与天地万物为体,心体物而不遗。知心体广大,则物不能外矣。”[7]55

心为本体之心,“与天地同大”,所以心能包贯天地。“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天地无内外,心亦无内外,极言之而已。”[11]47包,指本心为天地万物之本体,故与天地万物同大,则天地万物都不在心之外,心物无内外之分;贯,指本心之天理、天性贯于万事万物。正是在这两层意义上,人心在本然和应然两方面都是合内外,体万物不遗。

由此,心与事无前后上下之分。学问、事业、人伦、庶物,无非此心一以贯之。心是体,治事是用;心事合一即是体用一源。视、听、言、动都是道体之并进发用,无往非静,何论先后。所以,视听言动也就是心,心事只是体用浑一的兼举并进、合一无二。明德和亲民即是体用一源,德业、举业“二业合一”,然后和政事也要合一。甘泉的心事合一,是包括由体达用和体用兼修两个方面的,“内已治心,外以治事”,治心以讲学明德性,治事即在事上磨炼或处事应物。五官所触之物,都是心物合一体,是即心即物、即主即客的存在,是认识形态的心和境界形态的心二相归一的。

甘泉进一步提出了“合一之学”的总纲:“合一有三要,曰心,曰事,曰理,所谓合一也。”[4]13“盖道、心、事合一也,随时随事何莫非心也。”[9]43万物一气、道器浑一、心合内外的思想,为“体用浑一”的修养论打下了理论基础。

三、“随处体认天理”的修养工夫

湛若水和其他宋儒一样,理论的核心在于探讨人之本然和应然,通过什么样的路径、什么样的修养工夫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甘泉“随处体认天理”的工夫论,在“体用浑一”模式的基础上逐步构架、深入。

(一)自然为宗——勿忘勿助

“天理者,吾心本体之自然。”[12]天理是心固有的生生之仁性,这个天理, 是人生而自然具有的,原本就存在于人心。要保持这个天理,就必须保持自然而然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既要涵养保持心中天理,使其不失,又不加任何人为的手段,不刻求急功近利。在甘泉看来,急于求成也是一种私欲,会蒙蔽天理。这种心理状态或者说工夫,就是“勿忘勿助”,也体现了不偏不倚的中正状态。

勿忘勿助,心中正处,这时节,天理自见,天地万物一体自见。夫动静皆定,忘助皆无,则本体自然合道成圣,而天德王道备焉。天理在心,求则得之……但求有方,勿忘勿助是也。[13]906-910

本体是自然的,工夫也应是自然的,勿忘勿助是使天理呈现的工夫。不是主一物或者一理,而是保持“心中无一物”的状态,这个状态包括三个方面:纯净不被外物蒙蔽,不滞于事物,不被事物所累;能思——贯通于物;感知全体浑然。这种状态,心理澄清又与万物浑然一体,天理自现。

勿忘勿助的工夫是合内外的,也体现在日常事物之中。“道也者,中正之理也,其情发于人伦日用,不失其中正焉,则道矣。勿忘勿助,其间则中正处也。”[8]29把体道和应事内外合一起来。内外合一的工夫是敬:“勿忘勿助只是说一个敬字。”“敬者,一也。一者,无欲也。”[14]“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两句只是一段功夫。在心为敬,在事为义,合内外之道也。”[2]31在内戒惧慎独,涵养、体认心中天理,使本体澄明不失;“中立而和发焉”,天理发于万事万物,也要体认天理。“故始终一心,始终一敬,终日终身,一心一敬,所以收拾乎此而已焉,尽之矣。”[15]敬合内外的思想其实是体用混一思想的表现,坚持内外一体,不可偏废,终极目的是以内为重心,以体认内在的天理为目的。可见,勿忘勿助和敬都是合内外、动静浑一、知行浑一的,是体道求中和守道持中的工夫。

(二)煎销习心——复明本体

天理是人心中正之本体,但知觉虚灵之心一旦发起,接于物,由于受后天见闻习染,天理有可能被蒙蔽而不显。恶的根源在于现实的心,而不在本心,“人心惟危”是后天形成的。

甘泉提出了初心和习心的分别。当心未萌动时, 天理浑然不可见,犹如谷种。“心体不污,光明自生”,本心最初的自然生发,就是初心,是中正纯善的,具有四端之情。“人心一念萌动, 即是初心, 无有不善。”[13]895初心是未完成的,而且由于见闻习染造成气拘物蔽,心中之理就会受到蒙蔽,所发之情就会走偏,就会产生恶。不去除习心,心体隐而不现,犹如“珠埋土中”;如果一任本心而不读书穷理致于行,只能老死于愚。煎销习心实际是一个复明本心的知行合一的过程,复明本心也包括达于事物的工夫,既要涵养寡欲,又要读书讲学以警发唤醒性中之天理,又要发于人伦日用,致于事业,使心事理合一。

(三)格物造道——随处体认天理

甘泉多次强调“达”和“致”,意为显露、实现,认为天理是心、理、事合一的,必须显于心、致于行、发于事,才是理之全体,否则是不圆满的。甘泉的修养工夫是合心身、内外、动静、知行的过程。了解了甘泉这样的思维方式,才能全面理解“格物造道”、“随处体认天理”的内涵。

甘泉也强调格物,他认为格物就是“造道”,工夫即道体,道体即工夫,不可分解为二。

“格物,至也,即‘格于文祖’,‘有苗格’之格;物者,天理也,即‘言有物’、‘舜明于庶物’之物,即道也。格即造诣之义。格物者即造道也。知行并进,学问思辨行,皆所以造道也。读书,亲师友,酬应,随时随处,皆求体认天理而涵养之,无非造道之功。诚正修功夫,皆于格物上用。家国、天下皆即此扩充,无两段工夫。此即所谓至善。尝谓止至善则明德、亲民皆了者,此也。”[7]19湛若水训格为至,训物为理。至的主体不仅是心,也是意,也是身。这个理不只是心身之理,家国天下及天地之理,也都是至的目标对象。格物就是随时随处、知行并进地实现天理的过程。强调“学问思辨笃行”,认为格物是造道,身心具造,是知行、内外合一的过程,所谓格物兼知行,既包括认知活动,又包括涵养和力行等道德实践活动。“人心与天地万物为体,心体物而不遗,认得心体广大,则物不能外矣,故格物非在外,革之致之,心又非在外也。”[13]890心无内外,理无内外,格物也无内外,合一的基础在心——“心事合一”、“体用同原”。

从以上分析,我们便能全面把握“随处体认天理”的内涵,甘泉的体用浑一思想,使随处体认成为一个合内外、知行、动静的过程。

首先,随处体认是内外合一的过程,不是指在实践中去认识真理,而是指通过内心的省察和外事上的磨炼,复明人心固有的天理,并把这种天理推广到事事物物,而这些都是不分内外,浑然一体的。内外合一的基础在心,心事、理事都是一体的。其次,在甘泉那里,“随处体认天理”不仅要注重勿忘勿助、煎销习心,还要心意身合一,皆能体会实现天理。而且随时随处、家国、天下皆能深化、实现天理。第三,随处体认还是一个动静合一、未发和已发浑一的过程。 “体认天理而云随处,则动静心事皆尽之也。……体认之功贯动静显隐,即是一段功夫。”[13]894不管是寂而静的未发本体, 还是感而动的已发作用, 都属于体认天理的范围, 打破内外、动静、已发未发的界限。另外,甘泉还特别强调知行合一:“即尽既存,非今日尽明日乃存也。即知即行,知行并进。非今日知明日行也。”[9]14知行犹如人的双脚,相辅相成,无有先后之分,强调知行并进。

如果说明学是对宋学的反思和超越的话,这个反思和超越实际上由甘泉完成的,哪怕这个体系仍然有漏洞、缺陷。甘泉的哲学体系,是一个突破理学而又吸收理学,主张心学而又批评心学的独特的“合一心学”。他的“体用浑一”心学体系中,万物一体、道器浑一、心事体用合一,明德和亲民即是体用一源,德业、举业是“二业合一”,二业和政事也要合一。这样,“政、学、心、事,一贯而已矣”,“体用浑一”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此。而湛若水也用他的一生表现出一种明知笃行、为邦为政、积极入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3:7244.

[2]甘泉先生文集(卷八)[M].明嘉靖本十五年刻本.

[3]泉翁大全集(点校稿)[M].明嘉靖十九年刻,万历二十一年修补本,今藏台湾国家图书馆.

[4]甘泉先生文集(卷一七)[M].明嘉靖本十五年刻本.

[5]甘泉先生文集(卷一O)[M].明嘉靖本十五年刻本,153.

[6]甘泉先生续编大全[M].明嘉靖三十四年刻,万历二十三年修补本,今藏台湾国家图书馆。1-15.

[7]甘泉先生文集(卷二)[M].明嘉靖本十五年刻本.

[8]甘泉先生文集(卷七)[M].明嘉靖本十五年刻本.

[9]甘泉先生文集(卷二O)[M].明嘉靖本十五年刻本.

[10]甘泉先生文集(卷一一)[M].明嘉靖本十五年刻本,152.

[11]甘泉先生文集(卷二一)[M].明嘉靖本十五年刻本.

[12]甘泉先生文集(卷一八)[M].明嘉靖本十五年刻本,69.

[13]黄宗羲.明儒学案(下册)[M].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一心二用篇8

关键词:数据通信;量子密钥分发;量子密码终端;密钥中继

量子保密通信是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密码通信解决方案,量子密钥分发不依赖于计算的复杂性来保证通信安全,而是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只要能够在通信双方成功的建立密钥,这组建立的密钥就是绝对安全的,并且这种密钥是具有绝对随机性的,从原理上无法破解。由于量子密码系统基于的这种随机性,其安全性不因数学水平和计算能力的提高受到威胁,所以不仅是现在,而且在未来利用量子密码系统加密的信息都是安全的。由此,人类目前已知的唯一具有长期安全性保障的通信解决方案是量子保密通信。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已有量子通信网络初步建成并运行。在传统数据传输系统基础上,使用量子通信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提高数据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两者结合能够有效保证数据在通信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一、QKD系统基本结构

如图表1.1所示,QKD系统主要由主控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光电系统(光学模块和单光子探测器)组成。该QKD系统的运行受控于密钥生成控制系统,由密钥生成控制系统下发QKD控制指令给终端设备的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将接收到的指令进行必要的协议转换(某些关键指令还需要加解密处理),完成对QKD系统进行工作流程控制。系统管理模块的主要硬件结构如图表1.2所示:

二、QKD系统与数据通信

在当前的要求数据安全性比较高的网络中,会采用专线进行保密的数据通信,会添加防护设备,增加一道安全措施。设备首先需要通过证书机制,完成身份认证过程,然后将一端产生的随机数通过非对称密码学算法加密处理后传输给另一端,而另一端的防护设备将接收到数据,并把数据进行解密,由此获得随机数,这样就完成了对称密钥的分发过程。由于目前的对称密钥分发机制,必须由经典密钥学的加解密算法处理,这样就有可能被攻破。因此,通过制定一整套完善的量子对称密钥传输、同步、中继等协议,使得防护设备可以使用QKD系统提供的对称量子密钥,对目前系统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实时量子加解密处理。如图表2.1所示:

三、多用户应用场景下的量子密钥分配、存储和管理机制

如图表3.1所示,在要求较高的专线数据传输系统多用户应用场景下,可将该专线网络分为“客户大区”和“管理大区”两大部分。该场景下的两个用户之前数据通信的安全通信可由QKD系统直接向认证设备提供的量子密钥保证。在该网络中,可使用一个全通型光量子交换机,挂接6台量子网关,在密钥生成控制服务器的调度下,实现任意两个设备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并直接把生成的量子密钥存储在各自设备内。管理大区用户与客户大区用户之间进行通信,其防护设备可以使用QKD系统提供的量子密钥,完成数据加解密功能,达到安全的保密通信要求。多用户应用场景量子加密数据传输的主要步骤如下:(1)场景内,每个用户终端部署一台QKD系统,由密钥生成控制服务器定时监控每个用户的当前量子密钥量,根据制定的排队策略,把各个QKD系统按照规则进行配对,启动量子密钥分发;(2)各个QKD系统必须由唯一的ID号标识身份,该QKD与其他的QKD系统进行量子密钥分发,并且会使用对方ID号对生成的量子密钥进行标识和保存。(3)通过具体的用户通信进行演示:客户大区的用户2需要与用户4进行通信,密钥生成控制服务器会统一管理,安排用户2与用4进行通信,用户2的QKD系统会根据ID号与用户4的QKD系统分发的量子密钥进行设备认证,而用户4的QKD系统也会根据ID号与用户2的QKD系统分发的量子密钥提供给认证设备;(4)认证设备采用量子密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解密处理,使保密通信过程完成。

四、通信网络与量子网络融合

(一)通信网络中的加密认证设备部署

专线网络要实现“分级管理”的要求,各级数据调度中心以及下属的各个数据站点部署了加密认证设备,根据总部调度通信关系建立加密隧道(理论上只能在上级和下级之间建立加密隧道),加密隧道拓扑的结构是网状结构。如图表4.1、图表4.2所示:

(二)量子通信网络融入实例

在一级分部调度中心管理中,加密认证设备需要对相邻的二级分部使用QKD系统提供的量子密钥进行加解密处理。网络拓扑如图表4.3所示:一级分部调度中心控制二级分部1和二级分部2的通信网络,一级分部与两个二级分部都可以通过量子集控站,完成两两间的量子信道建立,在集控站的统一协调下,使其具备两两之间能够分发量子密钥的能力。由此,一级分部调度中心与两个分部之间就可以实现两两加密认证设备通过使用量子密钥进行加解密处理的保密通信。该场景下的通信数据加解密与传输流程如下所示:(1()这里一级分部调度中心简称为一级中心;二级分部1简称为二分1;二级分部2简称为二分2)。(2)一级中心的集控站与二分1的集控站、一级中心的集控站与二分2的集控站,在密钥生成控制服务器(处于集控站中)的统一协调管理下,实现量子密钥分发;(3)二分1需要完成与一级中心的通信数据传输,二分1的认证设备先用与一级中心分发的量子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然后由经典网络传给一级中心;(4)一级中心接收到二分1传输的加密数据,一级中心认证设备使用与二分1分发的量子密钥进行解密,这样就实现了二分1传输通信数据给一级中心的功能;(5)与此同时,一级中心下发调度指令给二分1,一级中心的认证设备使用与二分1分发的量子密钥,对调度指令进行加密处理,然后通过经典网络传输给二分1;(6)二分1接收到一级中心传输的加密调度指令,二分1认证设备使用与一级中心分发的量子密钥进行解密,这样就完成了一级中心传输数据给二分1的功能;(7)二分2与一级中心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与二分1相似。在二级分部1下,用户1和用户2的量子信道通过全通光量子交换机与该分部集控站连接,实现用户1、用户2和二级分部1两两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该场景下的通信数据加解密与传输流程如下所示:(1)用户1与二级分部1、用户2与二级分部1,在密钥生成控制服务器(处于集控站中)的统一协调,实现量子密钥分发;(2)用户1需要与一级分部调度中心进行通信数据传输,用户1的认证设备首先使用其与一级分部1交互分发的量子密钥,加密通信数据,然后由经典网络传输给一级分部1;(3)一级分部1收到用户1传输的经过加密通信数据,一级分部1的认证设备使用与用户1分发的量子密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这样就实现了用户1传输数据给一级分部1的功能;(4)同时,一级分部1可以下发调度指令给用户1,一级分部1的认证设备使用与用户1分发的量子密钥,加密调度指令,然后经由经典网络传输给用户1;(5)用户1接收到二级分部1传输的加密调度指令,其认证设备使用与二级分部1分发的量子密钥进行解密,这样就完成了二级分部1传输通信数据给用户1的功能;(6)用户2与二级分部1之间的通信数据传输与用户1类似。如果用户1或用户2需要与一级分部调度中心直接传输通信数据,则要用到密钥中继功能,以用户2上传数据给一级分部调度中心为例,主要步骤如下所示:(1)一级分部调度中心的集控站与二级分部1下的用户2,通过它们之间的二级分部1集控站,利用经典密钥中继的方式,使一级分部调度中心与用户2之间拥有共享的量子密钥;(2)用户2的认证设备,需要给传输给一级分部调度中心的数据进行加密,加密密钥为上述共享的量子密钥,然后由经典网络传输给一级分部调度中心;(3)一级分部调度中心的认证设备,利用对应的量子密钥作为业务密钥,将用户2传输过来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这样就实现了用户2与一级分部调度中心之间数据加解密传输功能。

五、结束语

一心二用篇9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第二外语;应用

对于多数中国学生而言,学好外语已经成为了未来成才的必经之路,除了掌握英语外,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其他语言能够让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得到更多的青睐。我国第二外语教学工作已经在相关教育者的不断实践与努力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教育心理学与第二外语教学相结合的工作中,已经有很多教师有所探索,笔者在前人的实践经验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运用于第二外语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当前第二外语的教学现状;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教育心理学在第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育心理学专业理论介绍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一门学科,主要是为了研究教育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情况,用以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有很多学派,比较常见的有行为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以及人本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主要是教师通过外部刺激促使学习行为发生,他们强调的是外部刺激,而对语言学习而言最大的刺激便是听和说,通过周边环境的不断刺激,促使学生掌握要学习的语言知识。

认知主义学派与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相反,它主张语言学习要从内而外,要通过自我的认知与判断进行创造,将知识融为自己所有。

人本主义学派顾名思义强调的是“人”,它注重人的感情体验以及人性格因素,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智能潜能等,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达到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我国第二外语的教学现状

当下我国第二外语发展迅猛,很多学校都配备并设立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为第二外语的顺利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如此,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最主要的是第二外语的语言环境无法保障,这是无法避免的客观问题。毕竟在我国汉语言是母语,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也相对占据了一定的语言环境,而第二外语学习人数少,有的甚至比较冷门,因此出现了语境差的情形;另外,在第二外语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手段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最后,第二外语学习结束后,往往存在已经学到的知识无法与实际使用接轨的现象,出现了很严重的学无所用的情形。

三、教育心理学理论在第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对教育心理学不同学派的介绍,以及对当下我国第二外语的现状剖析,笔者提出了将教育心理学运用于第二外语的教学的理念,这既是第二外语教学的创新,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应用策略:

1.营造良好的视听环境

根据教育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观点,第二外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视听环境,通过组织学生看外语电影、组建“外语角”等各种活动,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刺激,达到促进学生第二外语学习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育心理学认知主义学派的观点,第二外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教师传授元认知策略,促使学生对第二外语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真正从主观因素上达到教学的目的。

3.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根据教育心理学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第二外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在讲授的过程中,真正把第二外语知识与语言的现实运用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语言应用观念,保证第二外语教学的正常顺利进行。

4.注重教学科研

教育心理学除了关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活动外,还倡导研究促进教学的规律,因此,教师在平时除了要努力教学外,还要注重科研,组织座谈会,研究成功案例以及先进理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理论中完成实践。

5.加强师生间的沟通

由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师生心理活动的学科,因此在第二外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过程和心态,同时也要不断总结自身的心理状态,共同努力构造和谐的师生感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是任何教育行为的理论基础,它不仅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机制和心理规律,还为教学的正常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因此,为了提高第二外语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做好教育心理学在第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结合自身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为第二外语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既是对第二外语教师的教学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贾冠杰.第二外语教学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胡春洞.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一心二用篇10

关键词:PX级电流互感器介绍、设计、应用。

一IEC标准中对PX级保护用互感器基本参数的规定

在国外互感器标准中,对高阻抗差动保护方式电流互感器的性能规定了下面几个参数。

a.额定拐点电压。

b.额定拐点电压下的最大励磁电流。

c.75℃或运行时最高温度两者较高温度下的二次绕组电阻的最大值 。

d.匝数比误差。

(1)额定拐点电压,也称饱和起始电压,英国标准中规定为:“此电压为额定频率下的正弦电压,此电压加于被测二次绕组两端,其它绕组开路,测量励磁电流,当电压每增加10%时,励磁电流的增加不能超过50%。”规定此点是因为电流互感器的励磁阻抗在产生饱和起始电压之前基本是一定的 。所以在外国标准中,规定了拐点电压和拐点电压下的励磁电流,拐点电压定义的示意图如图1。

图中:UK――拐点电压;

I0――拐点电压下的激磁电流。

图1拐点电压的定义

(2)绕组电阻:高阻抗电流互感器是限定二次绕组电阻大于二次漏抗X2的低电抗电流互感器。所以,只规定了二次绕组的电阻,以保证二次阻抗小,避免继电器误动作。

(3)国外标准中规定此种互感器的匝数比误差为±0.25%。

二 设计PX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

铁心的选取

(1)铁心的形状,由于PX级保护用电流互感器要求二次漏抗小,产品铁心为矩型形状时,铁心的二次漏抗大,不能很好地满足二次漏抗小的要求。而当铁心形状为圆环形时,能很好地满足二次漏抗小的要求。这是因为此种形状的铁心,二次绕组均匀地缠绕在其上,而一次绕组又横贯中央时,可看为低电抗电流互感器,即可认为二次漏抗为0,结合产品的外型选为圆环形。

(2)铁心材料的选取,由于产品拐点电压由用户规定,而且考虑铁心的饱和情况,因而选取冷轧硅钢片,其铁心开始饱和时磁密一般为1.4~1.6特斯拉,而其饱和磁密在2.4特斯拉左右。因为拐点电压下的磁密是铁心开始饱和时的磁密而不是完全饱和时的磁密,考虑到制造时铁心材料的分散性,及我公司多年的经验,对该产品的铁心磁密选取为1.3特斯拉左右,从成品制造后来看,有些裕度大。

(3)铁心尺寸的选取

在不考虑产品外形的限制的情况下,铁心尺寸的选取可以依据拐点电压、拐点电压下的最大励磁电流,及二次绕组的电阻,以及铁心开始饱和时的磁密推算出来。

(a)铁心有效截面积的计算

从拐点电压的定义可知道,拐点电压UK 由以下两部分组成,即二次感应电势和二次绕组阻抗压降之和,即:

UK = E2 + UO2 ――(1)

式中: E2 ――二次感应电势;

UO2 ――二次阻抗压降。

由式(1)可得,

E2 = UK - UO2 ――(2)

又因为产品的二次绕组已由用户规定,且此类产品设计为二次漏抗低,可视为0,则UO2为:

UO2 = IO2• R2――(3)

由式(2)(3)可得,

E2 = UK - IO2• R2――(4)

又因为二次感应电势的计算公式为:

E2 =(S•W2•Bm)/45――(5)

式中:S――铁心有效截面;

W2――二次绕组匝数;

Bm――铁心开始饱和时的磁密。

由式(5)可得,

S =(45•E2 )/(W2•Bm)――(6)

铁心截面既可导出,如某产品,电流比为3600/1A,UK =600V,R2=13Ω,IO=0.02A,Bm=1.3T,W2=3600匝。则:

E2 = UK - IO• R2 =599V ――(7)

S =(45•E2 )/(W2•Bm) ――(8)

=(599*45)/(3600*13)

=5.75cm2

(b)铁心平均磁路长计算

依据铁心拐点电压下的磁密,查取磁化曲线,可得铁心的单位长度的励磁磁势(IN0)/cm。因为二次匝数,二次励磁电流已知,则铁心的总励磁磁势为:

(I0W2)= I0• W2 ――(9)

二次总励磁磁势又是单位长度的励磁磁势和铁心平均磁路长的乘积,则铁心平均磁路长L为:

L=(I0W2)/(IN0)/cm ――(10)

因为此类产品铁心为圆环形,依据平均磁路长可以推算出铁心内外径的平均值,即:

D=L/π――(11)

知道了铁心内外径的平均值,以及铁心的有效截面积,就大致确定了铁心的尺寸。再结合产品外型尺寸,确定出铁心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