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有感十篇

时间:2023-03-16 05:02:08

中秋有感

中秋有感篇1

在月圆之夜,盼亲人团聚,是从古代就有的习俗。而在明朝的典籍中,早已记录了人们吃月饼的情形。中秋,可谓是中国现存较早的节日之一了。

既然是月,那就一定会有诗人吟诵。最著名的应该就是东坡居士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了,子瞻虽等不到子由,但能与月同饮,与月同醉,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同样,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便更多了一份潇洒自如,那份期待与家人团圆之心也变得洒脱起来。人生在世,多一份旷达之心也好!

一样为月,不同的人眼里便是不同的景象。从香菱口中吟出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却写出了月的清冷和孤寂》......

中秋有感篇2

明镜般的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月光如水般静静地倾泻在大地上。望着如此美丽的夜空,我陷入深思: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对月咏唱望月遐思啊!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又逢中秋佳节,我与家人坐在天台赏月。多么美的月亮啊!圆圆的,在天空中散发着淡淡的月光。周围那迷茫的星空中泛着点点星光。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成语“众星拱月”。姐姐也不觉吟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名句。当我沉醉与美丽的夜色之中时,却被妈妈的话打破了我的遐想。“奶奶叫我们去她那儿呢,可热闹了。快,出发了!”

到了奶奶家才真正让我感到了中秋节的含义。中秋之夜,正是团圆之夜。爷爷奶奶,二姨,二舅,表哥表姐……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就连深圳的姑姑也回来了。大家一起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聊天,赏月,吃月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当……”钟已敲了十二下,可大家谁也不想回家。似乎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是啊,现代社会,人们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四处奔波,难得有团聚的机会。

夜更深了,四周渐渐静了,月亮依旧很圆,依旧悬挂在空中。月光流进了我的房间,落在我那还微笑着的脸上。我做了一个很美的梦……

中秋有感篇3

明镜般的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天空,月光如水般静静地倾泻在大地上。望着如此美丽的夜空,我陷入深思: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对月咏唱望月遐思啊!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又逢中秋佳节,我与家人坐在天台赏月。多么美的月亮啊!圆圆的,在天空中散发着淡淡的月光。周围那迷茫的星空中泛着点点星光。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成语“众星拱月”。姐姐也不觉吟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名句。当我沉醉与美丽的夜色之中时,却被妈妈的话打破了我的遐想。“奶奶叫我们去她那儿呢,可热闹了。快,出发了!”

到了奶奶家才真正让我感到了中秋节的含义。中秋之夜,正是团圆之夜。爷爷奶奶,二姨,二舅,表哥表姐……所有的人都到齐了,就连深圳的姑姑也回来了。大家一起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聊天,赏月,吃月饼……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当当……”钟已敲了十二下,可大家谁也不想回家。似乎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是啊,现代社会,人们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四处奔波,难得有团聚的机会。

夜更深了,四周渐渐静了,月亮依旧很圆,依旧悬挂在空中。月光流进了我的房间,落在我那还微笑着的脸上。我做了一个很美的梦……

中秋有感篇4

关键词: 古典诗词;“悲秋”;意象;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2-0073-03

“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曲感伤旋律,它由萧瑟、凄切、衰败的秋景、秋物、秋色、秋声结合人自身境遇而感发,主要抒发的是人对自身悲剧的感慨和一种生命的悲哀。

对“悲秋”的研究,有的学者从文学史时序出发研究“悲秋”的原型、历史接续及影响;有的学者研究“悲秋”的言叙方式;更多的学者则从“情景关系”角度来研究“悲秋”。在这里笔者则试图通过一系列“悲秋”意象来探究“悲秋”的意义。

一、古典诗词的“悲秋”意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重要的诗学审美范畴,《周易·系词》提出“立象以尽意”原则,所以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1]意,包括情、志、事、理等方面;象则包括景、物、色、声等方面。二者结合起来构成古典诗学的基本范畴。[2]“悲秋”意象是多种多样的,与秋外在的自然形态和自然之物是分不开的,在诗词中多呈现为意象群。“悲秋”意象, 主要可分为秋景秋色、秋物秋声和秋日天象三大类。

(一)秋景秋色,主要包括秋风落叶、秋雨和霜露等三种意象

1. 秋风落叶

瑟瑟秋风是身感耳闻的悲凉之气;枯槁飘零的落叶是可以目见的,易引起人的感伤情绪,产生生命易逝的悲哀。先秦时代,屈原《湘夫人》中“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已有悲秋因子的存在,秋与人之哀伤有了一定程度的关系,即秋引发、加深和表现了诗人的哀伤。[3]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句,此一声“悲哉”开中国文学史上“悲秋”主题的先河。贾岛《忆江上吴楚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颇富动感,气象雄浑,渭水西风陪衬居者怀念行者的心情,将一段悲愁之情寄于秋风落叶。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曾说这两句诗是“置之盛唐不可复别”。[4]

2.秋雨

秋雨最易扯动人的情思,也最易扣响情感的门环。李商隐作《夜雨寄北》时只身在蜀,家小在河内,巴山秋夜,夜雨潇潇,激发了作者缠绵的相思之情并以诗代书。柳永《八声甘州》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使整个画面有一种凄清的动态美,物态总是与心灵相遇相契才产生诗意,“暮雨洒江天”告诉我们诗人的心灵是流动的,雨水仿佛在洗涤着清冷的残秋,洒湿了江天,也洒湿了羁旅漂泊者的心灵,雨水洒洗,秋天越发清冷凄凉,客思越发浓烈。

3.露和霜

霜露属冷色调,从视觉上就给人一种清冷之感,身感至心。骆宾王《在狱咏蝉》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亦沉”,以蝉的艰难处境“露重” 以及“风多”喻己之冤屈难伸,感慨仕途的艰难并抒发自己的哀怨之情。柳永《八声甘州》中“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几句描写使人满目萧瑟,更觉风霜渐渐凄冷,但气象雄浑,悲壮中蕴含着无限的感慨苍凉,一股思乡之情演绎成了漂泊游子对精神家园的渴求。

(二)秋物秋声,主要包括动物和植物两大类

1. 动物:主要包括(孤)雁南飞哀鸣、秋蝉残鸣和寒鸦悲啼等三种意象

雁南飞是秋天特有的现象,南飞即“还乡”,易引起人的思乡情怀。孤雁南飞哀鸣,更易勾起文人的孤独感伤悲凉之情。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写边地的秋夜中偶尔的雁鸣给人的心理触动。战事频繁,边地交通早已中断,路上已没行人,边塞秋夜笼罩着沉郁死寂的气氛,大雁不仅没有给边地带来一丝生机,反而更增添了几分冷落与悲凉,路断人行是目之所见,戌鼓雁声是耳之所闻,诗人通过对自己所见所闻的描绘,生动具体地展现了一幅边地秋景图。尤其是“一雁”突出地表现了作者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漂泊无依的艰涩。[5]蒋捷《虞美人》“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小舟在浓云低垂下空阔的江面上漂泊,西风中传来失群大雁的哀鸣,这孤雁漂泊的愁思长长,谁问谁怜?孤雁的声声悲鸣叫人心碎。

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喧闹的生命十分短暂。秋蝉残鸣既从听觉上给人一种凄切的感触,也预示着生命的脆弱和即将结束。李商隐的《蝉》,以蝉自喻,抒发自己的清高、清贫和不得志,咏叹出了诗人在动荡的晚唐时代,个人遭遇的坎坷不平。[6]柳永《雨霖铃》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让清秋的寒蝉残鸣声营造了一种离别时浓厚的感伤氛围。

乌鸦又叫寒鸦,这和秋的凄冷有关。鸦凄切的叫声和秋天中人的感伤又相关,寒鸦栖息于树,几声悲啼,易于引起孤独漂泊者的愁思,引发多种感触,故鸦在秋天悲啼也使人感到秋的寒凉。张继《枫桥夜泊》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乌啼”是秋声的象征,见其栖巢不稳,打破夜的宁静,引发愁思,正以映衬满怀旅愁的不眠之客,创造了悲愁的情感基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首句“枯藤老树昏鸦”中“昏鸦”为这幅黄昏萧条的孤旅图更添了几声悲啼。枯藤缠附于老树,黄昏时乌鸦归栖于老树之上,草木野鸟都有归宿,正以反衬游子之漂泊无归。

2. 植物:主要包括秋菊和芦、菰、荻、江枫、梧桐(雨)等一些特殊意象

秋菊色彩美丽灿烂,亦可作为“悲秋”意象,当秋菊这种美丽与人物的生命和所处的环境不能与共时,便产生失衡感、落寞感和孤独悲哀。秋菊作为“悲秋”意象,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这在李清照诗词中表现得较为典型,李清照后半生有过较长时间颠沛流离的生活,感伤敏锐的心灵面对秋菊有忧愁,更有孤独冷清。忧愁如《醉花阴》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孤独冷清如《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深秋正在盛开,可是容颜已经憔悴消损,“人比黄花瘦”,又怎有心思去将它采摘?

芦、菰、荻、江枫、梧桐(雨)等是一些特殊的“悲秋”意象。芦、菰、荻等属水生植物,根系脆弱,秋天花白,秋日残败是显而易见的,使人产生生命的脆弱之感。江枫秋天变红,象征秋色,能引发愁思,渗透着生命将逝的意味。秋雨滴打着梧桐枯叶,目见耳闻,容易触动人的心灵,产生感伤之情。张继《枫桥夜泊》中“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经霜,与“渔火”相映而红,如炯炯的眸子,与愁人无言相对,巧妙地烘托了江上孤客的旅愁。韦应物《夕次盱眙县》中“人归山郭暗,雁下芦州白”描写人归雁宿,各安其居,看着白茫茫的芦花催生了怀乡之情,天大地大,何处是家?白居易《琵琶行》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一组意象“枫叶荻花”瑟瑟作响,营造了一种感伤的送别氛围。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女词人听梧桐细雨,敏感破碎的心灵被滴打着,分不清是听觉还是心灵的感触。《踏莎行》中“隔夜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雨声菰叶交响生悲,借凄清之景抒凄凉之情,诗人从风雨菰叶声中感受得特别深刻。

(三)秋日天象,主要包括秋月和星(牵牛织女星)两种意象

月亮在古典文学中作为一个综合型意象频频出现。秋夜,月亮分外明亮,望月的人会把思乡怀人等种种情感寄予明月,明月发挥着情感传递功能,秋月作为意象,更蕴含着浓郁的“悲秋”气息。王建《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触动着诗人的心,勾起满腹思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渗透着淡淡的悲哀。李煜《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残月一钩,勾起心中千丝万缕的去国怀乡之愁和无限的亡国之恨。

牵牛织女星作为“悲秋”意象,用来表现情侣之间远在天涯的相思之苦,但也别有所寄托。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写织女隔银河以望牵牛,可望而不可即,无限相思。诗中将织女星拟人化,言因终日相思不能织布,泪落如雨。[7]杜牧《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中“牵牛织女星”触动了遭弃宫女的心,哀婉自身不幸,倾慕他人之有幸,心事盘绕全在这举目仰望之中。联系作者人生的穷愁潦倒,何尝不蕴含着政治上不得志的愁闷呢?

综上所述,“悲秋”意象可概括为秋风落叶、秋雨、露霜、(孤)雁南飞哀鸣、秋蝉残鸣、寒鸦悲啼、秋菊、芦菰荻枫、梧桐(雨)、秋月、牵牛织女星等。这些意象往往在文本中不是单一的,而是审美主体适时适地组合而成的意象群,意象间相互映衬生发、对比强化、和谐浸染、视听动静结合,就形成了“意象纷呈,触类多通”。[8]如吕岩《梧桐影》:“明月斜,秋风冷,古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全词四句,由明月、秋风、梧桐等组成意象群,画面丰富多彩,有利于情感表达的需要,更有利于创造诗词意境。

二、情景交融——“悲秋”情怀与“悲秋”意象的契合点

“悲秋”是一种复杂的情怀,意象即融入了情思的形象。中国文论讲究诗歌的本质是情景交融,提倡感物说和言志说,即外感于物,言动于心。情与物遇,目击道存,精神与物态的契合,有时是“一见钟情”式的拍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因而诗的意象,有时简直就是物象,而抒情也简直就是状物。[9]如欧阳修《秋声赋》中“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秋中有情的感伤,情中有秋的落寞。

诗人之怨愤与愁绪不源自物,而源自人生的穷途失意。诗人抟结秋日景观,正是以其性情,而“悲秋”也。并不是欲悲秋日之草木零落,而是悲其人之穷、愁。哀怨之心甚炽,胸中全是秋意,则已无需值秋日而有悲秋,其发而为诗,则无往而不含秋意。秋本无情无志,更没有感伤,不过是秋外在的自然形态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使之更契合中国文人的心境罢了,情与景的交融方见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0.

[2]赵永纪.诗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3.

[3][10]陆玉林.传统诗词的文化解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2;106.

[4]贺新辉.全唐诗鉴赏辞典(第九卷)[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713-1714.

[5]林高俊.边塞诗赏析[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0:77.

[6]傅德岷.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214-215.

[7]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第三卷)[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105.

中秋有感篇5

1、黑夜吞噬黄昏的云,将黑蓝色的一幕留于天际。天黑下去,一片黑蓝色映入眼帘,秋风一吹,唏嘘声想起,风吹过,麦浪,捉摸不透的凄凉……

2、凄凉的秋天,透彻心凉。躺在夜里怎么也睡不着。会有许多许多的画面在自己的脑海里,曾经的你,曾经的我,曾经的我们。或喜或悲,或忧或痛。其实,回忆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习惯在夜里享受孤独,习惯在夜里独自哀伤。不想习惯,却无力更改。

3、自古以来,多数骚人只是来对秋的愁情与怅然作评章,而忽略了她的另一面——凄凉之美。秋没有严寒与酷暑,有时温暖的阳光中掺杂着一丝凉意;秋没有春那样生机勃勃,亦没有夏的枝繁叶茂,更没有冬的死气沉沉,有的只是一片凄凉孤独。

4、大雁上的秋是愁人的心绪,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情与怅然。秋天,并不是一片落叶的终结,亦不是一朵残花的最后姿态。她只是一段蛰伏孕育下个季节的辉煌。

5、每当一个人徘徊在绿荫小道上时,秋风,凄凄吹过,允吸大自然的气息,感受秋风的凉爽,只不过,偶尔才会有大雁飞过的鸣叫声,给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将秋显得更加静谧,秋是凄凉的,那么的凄凉,那么的落寞。

6、是因为秋天太过于凄凉,以至于我难以接受一些生机勃勃的事物吗?这半树花开为何更显得凄厉?朋友推荐给我的听的欧美摇滚,令我有些失神,令我像是站在世界的外端望着这个世界,茫然的,惆怅的,带着眼泪的。

7、如水的时光,相顾总无言。手捧闲书,望向窗外秋色,早已无心再续。初秋的天,云淡风轻,纸鸢翩跹,不禁透出凄凉,忧伤。

8、秋雨霏霏,飘飘洒洒,如丝、如绢、如雾、如烟。秋雨絮絮然然的飘落,在空中缠绵,随机飘落大地,滋润着宁静的大地。

9、看着秋雨的絮然零落,让我的心有股涩涩的感觉;望着那灰蓝色的天空,让我感到丝丝凄凉;听着秋雨的静静诉说,让我感到微微心酸。

10、秋天总有一种宁静的感受,又带着些许的伤感。秋雨总会细细的打入我的心里,一种凉意痛彻全身,眼前看到的凋零和飘落,是这个季节独有的感伤。叶子,一片一片地飞散到被秋风吹得很干净的地面,静静地躺着,忍受着岁月的剥离。

11、许多人认为秋天是凄凉的,但是故乡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是多彩的。它不像北方的秋天那样寒冷,那么快进入了冬季。故乡的秋天是温的,刮着和煦的秋风。太阳暖洋洋的照在人脸上。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2、冬衬托出了秋的凄凉。当天李易安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凄苦而孤独,于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阵阵瑟瑟凉风伴着丝丝春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两位女子在这黄花飘零时互诉惆怅,惹人心碎。这是秋的愁情与怅然。

13、剪一缕秋香,凝一回雁影,唯恐只有在芳菲四溢的秋季才能感到:那如梦如幻,如生如死的诗韵。秋水盈盈,脉脉不能相语,注定接受诗者的赏玩咏叹。红过的叶片,枯焦为黄,为苍白,飘零在无情的季风中。

14、轻轻伸出手去接一滴秋雨,顿时丝丝微凉便在手心中荡漾,看着那一滴秋雨,那雨滴像是清晨里挂在小草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当秋雨轻轻拂上脸庞,感觉是那么的轻柔,也是那么的凄凉。静静品着一滴秋雨,能慢慢感觉到秋雨的苦涩,体会到属于的那种悲凉。

15、秋,把我思想中不敢释放出来的忧伤,慷慨的赠送给了秋风,飞扬在这多愁善感的季节里,飞扬在这流泪的季节里。()

16、每当我坐车经过树林的时候,我总会看到一片片发黄的树叶摇曳而下。随着秋天温和的秋风悄然而下,我不仅浮想联翩,心中不免添了一些淡淡的凄凉。拾起一片落叶,闻一闻,留下的是岁月的味道,为了纪念这个丰富的季节,把这片藏有岁月痕迹的树叶夹入一本书里。每当翻开书本,就能看到它,它就会永久地留下来。

17、秋随一阵忧伤而来到,它纯美与无暇。偶尔的雨水,将深沉的深秋冲刷地淋漓尽致。那时候的人们卧在秋的怀抱中,由于冬的到来,人们不得不走出秋,踏进冬的洁白。有时我会对上天祈祷:这个季节是快乐的开始,是热闹的起步……

18、告别盛夏的最后一缕热情,我也随之缓缓步入了秋的纯静。那份凄凉,那份寂静,让我们休会到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感慨。让我们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遐思。当你坐在河边的石凳上或走在落满枯叶的空地上,你会感受到一丝孤独或凄凉。

中秋有感篇6

1、秋雨是那么的缠绵,凄凉,她推开了秋天的大门,预示着我们:秋天已经来到。她的美丽感染了棵棵树木上的叶子,叶儿欲追寻她的足迹,随风飘落,在空中不停的舞动,给人以静静的遐想和沉思。

2、秋雨冰凉,因为它从那么高那么高的九重天上掉落,太高了太高了。“高处不胜寒”,所以怎会不冷呢?秋雨苦涩,从那么高那么高的天空掉落又渗入那么深那么冷的地下,怎会不苦、怎会不涩呢?秋雨是泪,是天空的泪水,冰冷彻骨,所以挨到秋雨的东西,才会都准备冬眠吧?只有松柏不会,因为松柏的根扎得那么紧那么深,深到秋雨都无法到达,深到让松柏有一颗古代斯巴达战士般的心,早已容不下柔情,早已感受不到秋雨的冷、秋雨的苦、秋雨的痛……

3、俗话说得好“一场秋雨一场寒”,当你躲在房檐下躲雨的时候,当你躲在空旷地方的时候,当你躲在没人地方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了秋雨“沙沙沙”的声音,我打开窗户,伸出我的小手,“嗒”一滴秋雨落在了我的手里,我看了看雨滴,秋雨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这秋雨不光代表着凄凉和伤感,还代表着一种非同寻常的气息,对啦!我明白了,这里面还含蓄这一种丰收的气息,秋雨落在高粱上,高粱笑红了脸,秋雨落在稻谷上,稻谷笑弯了腰,大地一片金黄……啊!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4、夜雨潇潇,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躺在床上,聆听窗外的雨声,如歌般美妙,如诗般惬意,好似行云流水,又宛似一位娇滴滴的姑娘在窃窃私语。这是秋雨吗?是,它是。但它不再是那令人忧愁的秋雨,而是充满希望的。就像生命一样,有伤心也有快乐。这条路上也许风景凄清,但也许下个转折口,将会看到一个全新的景色:微雨朦朦,烟云笼罩,小径红稀,芳野绿遍,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5、打开窗户,清新的芬芳随着泥土的飘香扑面而来,那意蕴仿佛诗歌般凝练优雅。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份东坡的豪迈,三分陶潜的淡泊,三分李白的旷达,三分纳兰的心绪,凑成何等的惬意,再来倾听这自然的雨声。

6、我喜爱秋雨,更喜爱在秋雨中漫步。秋雨瑟瑟,在雨中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却有别样的情趣。秋雨不像春雨那样的温和,不像夏雨那样的急骤,秋雨的雨点很细,牛毛细雨洒在身上如玉般凉爽宜人。

7、秋雨,没有春雨般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般豪爽热烈,却是如此地宁静、典雅。秋雨中,我领略到了一种烟雾般的渺茫,一种水晶般的清爽。那是一位腼腆的小女孩,羞涩地却又如此静谧地倾听我的心事。

8、当我忧愁时,倚楼听秋雨,不禁叹道:“这此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躺在床上听雨,虽没“倚楼听秋雨”的情调,却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一种撩人心弦的天籁之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缥缈的又是极现实的,像泉水的叮咚作响,像母亲的慈爱唠叨,像贝多芬在演奏乐曲,像朋友在倾诉心事。

9、秋雨渲染了一幅静秋雨韵图,秋天的大地上原本是那样的喧闹,但是在经过秋雨的洗礼后,一切都是那样的静,更加显示出了秋雨的韵味,静秋雨韵,凄凉淡雅……

10、秋雨,悄然无声的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凄凉幽怨早已显露出来,她的雨帘是那样的密,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11、我喜欢在秋雨中扔掉伞,大胆地淋雨。秋天的雨凉丝丝的,像喝过薄荷茶,喉口的感觉,在秋雨中,一任淋洗,一种淡淡的凄凉,淡淡的忧愁像薄纱般蒙住心灵。时常在我忧愁时,淋到秋雨,会感觉它也如此忧愁,有个伴,心里也好受些。淋雨,让我全身解脱,零距离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它为我的思想增添美感,脑海中总会跳出一些诗文来点缀她;它为我的感情渲染色彩,心里常会跃出一些感受来修饰它。于是它便成为了我心中独一无二的。

12、秋雨,给人们带来的既有快乐,又有悲伤。也许你会问,秋天,这个丰收有趣的季节,怎麽会变得悲伤呢?这是因为秋天有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而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难道不会觉得悲伤吗?由这些从树上离开的黄叶我便想到了那些离开故乡的游子,想到不能和家人团圆,不能一块儿吃圆圆的月饼,心中有多么难受,多麽悲伤!万物在秋天的脚步慢慢的开始沉睡,满地的落叶被这风雨慢慢带走。

13、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悦,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上的花果,稻田贪婪的吸收着秋雨的露水,秋雨用它的露水毫无保留地滋润了大地万物。稻田上,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欢乐的笑容感染了我,更让我感谢了秋雨,他们春天满怀希望地将一粒粒蔬菜籽撒入田野,整个夏天都在耕田,施肥,浇灌,到了秋天,他终于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正如辛弃疾在诗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这一切,都是秋雨的功劳,她将自己的露水无私的奉献给了大地。

14、也许因为是秋雨吧,所以雨滴总是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忽然感到无比的思念,思念去年那一场秋雨,思念那雨中萧瑟的背影,思念那令人心寒的笑容。

15、雨不大却下个不停,这场秋雨似温柔的春风,却又似那冷酷的冬风,飘落在我身上,冲洗我内心深处的那份伤感。我在忆梦中飘逸,仿佛除了秋雨,这个世界与我无关。今晚的雨格外清新,而我今夜的心情似那秋雨,有一丝淡淡的哀伤。

16、这便是秋雨。没有春霖可带来的希望,也没有夏雨可带来的繁荣,()甚至连冬雪可带来的酝酿也荡然无存。它只会带来失意,带来沉痛。难怪人们常说秋天永远不会是恋爱的季节!而是分手的好季节!

17、秋雨,它是丰收的前兆,秋雨会给成熟的庄稼最后一次浇灌,使农民们得到了丰收。同时每场雨都会给每个孩子带来快乐。他们在秋雨中嬉戏,即使是雨水把它们的头发、衣服打湿了也不觉得冷。这就是秋雨的快乐之处!

18、独自散步于乡间小路,也许是因为秋雨的陪伴,似乎不感到寂寞。秋雨淋漓了我的心事,抚平了我的心绪。所有的孤单都随秋风而去,只剩我和秋雨互相诉说对方的心事。仿佛它就是思梦。

中秋有感篇7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因为处在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个节日在我们国人心中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秋浓月圆时,我们最想的就是家人能够团圆,虽然人生所遇之事难免会有不全,但只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拥有硕果累累。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念吗。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有感篇8

中秋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中秋是美丽的夜晚和美味的月饼,是古老的传说和感人的诗句,是如盘的月亮,是远方的亲人。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关于中秋节国旗下优秀演讲稿,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中秋节国旗下优秀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仰望中秋月》

从张久龄《-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最为钟爱的景色。

茫茫苍穹,圆圆满月,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远离家乡的游子,都会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一起欣赏明月、品尝月饼、吟诵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最美的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不完的话,徐不尽的情;中秋最美是思念,那一轮圆月仿佛明亮的眸子,荡漾着深深地情意,传递着美好的祝福;中秋更美式感恩,感谢在中秋佳节里仍然驻守边疆的刚强战士,感谢无时无刻不在守护百姓安康的人民警察……

仰望中秋月,浓浓感恩情。让我们将中秋佳节的祝福送给每一个华夏儿女,将对祖-亲的浓烈情怀深深地根植在心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中秋节国旗下优秀演讲稿2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秋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满月的光芒,在一个又一个的夜晚,悄悄临近。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的日子似乎比人间要慢许多,但是,同学们,不要感叹时光的流逝,也不要将时光虚度。每一天本都它的有价值所在,将时光握紧,用分分秒秒来创造充实的时光。

将目光着手书本,而不是漫画。因为我们已经长大。

将身心专注学习,而不是玩耍。因为我们不再幼小。

时光的虚度,只会使人感到老去得更快;充实的学习,则会让人领略到成功于欣喜,光阴也不禁放慢了脚步。

多少轮中秋明月在夜里悄悄流逝,

又有多少圆月,将在不久来临?

我们步入初中,我们渐渐成熟,我们有了自己的理想,如明月般美好的。但是,我们可以尽情地梦想,又如何去打捞那轮美丽的明月。

“人间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挫折在所难免,面对着失败,我们不可以被打败。

坦然接受自己的错误,不要悲伤,没有错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认真分析自己的错误,勤勤恳恳,错误需要纠正,不能置之不理。

初中的学习离不开错误的纠正,这恰如前半月里的月亮,不断完美自己,使自己渐渐行往那近乎完美的满月。中秋将近,同学们或许已经闻到八月桂的浓香,尝到了月饼的可口。

中秋将近,象征着圆满的中秋之月,也将在不久后的夜空照亮。或许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情,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月是圆满,月是美好,明月在心上,快乐长久存!”

祝大家节日快乐!

中秋节国旗下优秀演讲稿3老师们,同学们:

秋浓了,月圆了,又一个中秋要到了!本周日,农历的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处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它仅仅次于春节,是我国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念吗。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福!

在此,我代表学校,祝老师们、同学们中秋快乐,一切圆满!

中秋节国旗下优秀演讲稿4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秋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满月的光芒,在一个又一个的夜晚,悄悄临近。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的日子似乎比人间要慢许多,但是,同学们,不要感叹时光的流逝,也不要将时光虚度。每一天本都它的有价值所在,将时光握紧,用分分秒秒来创造充实的时光。

将目光着手书本,而不是漫画。因为我们已经长大。

将身心专注学习,而不是玩耍。因为我们不再幼小。

时光的虚度,只会使人感到老去得更快;充实的学习,则会让人领略到成功于欣喜,光阴也不禁放慢了脚步。

多少轮中秋明月在夜里悄悄流逝,

又有多少圆月,将在不久来临?

我们步入初中,我们渐渐成熟,我们有了自己的理想,如明月般美好的。但是,我们可以尽情地梦想,又如何去打捞那轮美丽的明月。

“人间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挫折在所难免,面对着失败,我们不可以被打败。

坦然接受自己的错误,不要悲伤,没有错误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认真分析自己的错误,勤勤恳恳,错误需要纠正,不能置之不理。

初中的学习离不开错误的纠正,这恰如前半月里的月亮,不断完美自己,使自己渐渐行往那近乎完美的满月。中秋将近,同学们或许已经闻到八月桂的浓香,尝到了月饼的可口。

中秋将近,象征着圆满的中秋之月,也将在不久后的夜空照亮。或许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情,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月是圆满,月是美好,明月在心上,快乐长久存!”

祝大家节日快乐!

中秋节国旗下优秀演讲稿5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寄予中秋》。

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样诗情画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样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样皎皎似镜。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被认为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许多远离家乡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

同学们你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吗?

“中秋”一词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现。为什么叫“中秋”呢?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还有许多称呼:“八月节”、“八月半”、“月节”、“月夕”等等。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过去,人们在丰收的季节里,总要大事庆祝一番,庆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丰收的喜悦。中秋时节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中秋节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等。这些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人们吟诵中秋节的诗词歌赋很多,最着名的当然要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被称为“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佳句表达中秋之夜的思乡情怀。我们敬仰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爷爷,在这月圆之夜凝望着天上的明月,立志要报效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学子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思念着亲人、思念着家乡,挂念着祖国;更有多少有志之士,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人民的利益,放弃了与亲人团圆的机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在这佳节到来之际,我倡议每位同学都做三件事:

第一,孝敬父母长辈,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谐做能力所及的努力,小家安定才是祖国繁荣的前提!

第二,为那些不能回家辛苦工作的亲人发送一条温馨的祝福短信。

第三,为祖国的繁荣,国力强盛,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立下壮志.请记住: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是国家的希望!

最后我衷心地向学校的各位领导,忘我工作的老师,向勤奋学习的全体同学,向你们的家人和朋友提前道一声:中秋快乐!

中秋节国旗下优秀演讲稿6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秋浓了,月圆了,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快到了!在此,我代表学校,祝老师们、同学们中秋快乐、学习进步、工作如意!

中秋的月最圆,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称为“团圆节”。

金桂飘香,花好月圆,在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赏月、吃月饼、走亲访友……无论什么形式,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是中华瑰宝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特别讲究亲情,特别珍视团圆,中秋节尤为甚。

中秋,是一个飘溢亲情的节日;中秋,是一个弥漫团圆的时节。这个时节,感受亲情、释放亲情、增进亲情;这个时节,盼望团圆、追求团圆、享受团圆……这些,都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

同学们,一定能背诵出许多关于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历史的时空流传至今,不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有着的共同信念吗?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

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

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中秋有感篇9

关键词:南宋遗民词人;中秋词;情感取向;凄愁悲苦

中秋本是一个寻常的节令,由于中秋之夜那轮皎洁的满月所负载的种种希望与祝愿就使这个平常的秋夜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散发着月色一样温情而又迷朦的色彩。月圆人圆成为中国人最为期盼的生存状态之一。而中国文学里的中秋之月既是人事圆满的象征,又是人生失意后希望、企羡和感伤等情感的综合体。而对于身心俱无着落的南宋遗民而言,人生的圆满无疑是痴人说梦。如果说其它的社会群体还能够在未来的人生中依稀看到圆满的希望,那么南宋遗民的人生却绝丝毫没有获取圆满的可能。在他们的中秋情结中少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1]式的豁达和自我安慰。明澈的月亮总是无情地以圆满刺激着遗民无法拒绝的缺憾人生。在中秋月圆衬托下南宋遗民更加体味到家国破碎、身世飘零的辛酸与无奈,因此,强烈绵长的悲苦之感构成了遗民中秋词的主要情感取向。

阴柔之美是明月在中国人心中最为本质的审美特征。当文人们把情感托寄于明月时,她总能以温暖的情愫分担和慰藉人们心灵的痛苦。可以说,明月在中国文学的多数语境中始终是一种温情脉脉的形象。但在遗民的中秋词中明月却失去了这种温情的意味,取而代之的是凄寒悲苦的情调:

明月如冰,乱云飞下斜河去。旋呼艇子载箫声,风景还如故。袅袅余怀何许。听尊前、呜呜似诉。近年潮信,万里阴晴,和天无据。有客秋风,去时留下金盘露。少年终夜奏胡笳,谁料归无路。同是江南倦旅。对婵娟、君歌我舞。醉中休问,明月明年,人在何处。

――刘辰翁《烛影摇红・丙子中秋泛月》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天公原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

――蒋 捷《步蟾宫》

中秋之月皎洁明澈,清辉如水,历来文人墨客常用“玉”、“银”、“清”、“素”等语词来形容她的澄明无瑕和高雅绝尘。虽然它们明显带有清冷色调,但表现的是明月超然物外的情韵,并不影响明月温情形象的传达。人们在清冷幽静的月光中,心境往往能达到宁静的境界,这时无论是思乡怀人还是感悟人生,都可以思接千载神驰心系。在这个过程中,由月的清远孤独引发的是人们对个人忧愁忧思不同程度的超越。明月那种慰藉者与化解者的温情形象也由此凸现出来了。而在遗民词人的词作中,词人对月的感受则由清冷转为了凄寒。例如刘辰翁和蒋捷的这两首词的首句分别用“明月如冰”和“去年云掩冰轮皎”来写明月。“冰”成为了两位词人对中秋之月不约而同的感受。“冰”在物理性质上的特征是寒冷和坚硬,在常态情况下,寒冷与坚硬并不能给人带来愉快地感觉。在心理感受上,与“玉”、“银”、“清”、“素”等语词所描述的清幽淡远的感受相比,遗民词人用“冰”的寒冷坚硬突出表现的是明月在词人心中留下的阴寒之感。其实,在以前的诗词中也曾有人用“冰”来形容中秋之月,比如叶梦得《念奴娇・中秋》当中就有“洞庭波冷,望冰轮初转”之句。但这些诗词当中的“冰”在其具体语境中主要是着眼于月亮自身所具有的清高孤远的意蕴。而在遗民中秋词的语境中“冰”则是重在展现词人对明月的心理感受。文人们在作品中所描绘的物理世界往往能够折射出他们的心灵世界。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的一个论断对此颇有启示性,他说:“我既有障,物遂失真”[1]。正是由于作者心灵的扭曲,其笔下的物象才会失真变形。亡国亡天下的民族和社会悲剧,飘零沦落、前途无望的个人悲剧所汇聚成的深哀剧痛如一道枷锁紧紧桎梏着遗民词人们的心灵。在痛苦的重压与束缚下他们摄取物象时所突出的都是那些能够充分表现其痛苦心境的因素。如前所述,明月有清冷的特征,遗民词人就将这一因素突出放大,使月在感官层面变形为“冰”,在心灵体验层面变形为凄寒。这正是心灵的痛苦之“障”,使事物在他们的感受中失去本真的状态。明月也不再是原来温情的形象,而是在给人锐利的感官刺激同时成为了折射痛苦的镜子。因此,凄寒悲苦几乎成了遗民对中秋之月,进而是对整个中秋节的共同感受。

“借月传情”是中国古代以中秋为题材的作品共性化的抒情方式。而在那些作品中对中秋之月圆满、明澈等形貌描写是作品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同时,月的形貌特征又刺激着相对应的情感生发深化,并且在作品中暗示出情感内涵。两者是互为表里的依存关系。遗民中秋词中对明月形貌的描绘从整体上看与以往这些作品有着不小的差异,即中秋之月的形貌不再是遗民词人描绘的重点:

满目飞明镜。忆年时、呼朋楼上,畅怀觞咏。圆到今宵依旧好,诗酒不成佳兴。身恰在、燕台天近。一段凄凉心中事,被秋光、照破无余蕴。却不是,诉贫病。 宫庭花草埋幽径。想夜来、女墙还有过来蟾影。千古词人伤情处,旧说石城形胜。今又说、断桥风韵。客里婵娟都相似,只后朝、不见潮来信。且喜得,四边静。

――汪梦斗《金缕曲》

莎草被长洲。吴江拍岸流,忆故家、西北高楼。十载客窗憔悴损,搔短鬓、独悲秋。 人在塞边头,断鸿书寄不。记当年、一片闲愁。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汪元量《唐多令・吴江中秋》

这两首遗民中秋词显而易见的共同之处就是对中秋之月感官上的描绘在词中所占分量很小。汪梦斗《金缕曲》中也只有开头一句“满目飞明镜”尚可算是对十五明月形貌的描写。汪元量的《唐多令》中绝大多数词句不论直接还是间接根本一句也没有提到月亮的形貌,只是最后一句“广寒游”将词情与月亮联系起来。这种淡化对中秋之月形貌描写的现象在遗民中秋词中是普遍存在的。略写或不写明月形貌的作品在数量上成为了遗民中秋词的主流。

可以说,遗民词人对明月形貌的淡化处理显示出明月形貌描绘与情感内涵传达之间存在着隔阂。但这并不意味着先前中秋文学里情感与明月形貌互为依存、相互对应的关系模式在他们作品里已经彻底瓦解。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与遗民中秋词的情感取向有着直接联系的。是情感取向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词人对明月形貌感受的类型化。这里所谓“情感取向的高度一致”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从群体创作上看,遗民词人们借中秋词所传达出来的主导情感几乎是一致的,都是亡国悲叹,个体差异较小。另一层含义是从个体创作上看,同一位遗民词人在不同条件下创作的中秋词其主导情感也体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时空和情境的不同使作品应具有的情感差异被完全弱化,亡国的悲苦成为了每首中秋词共同的主旋律。比如汪梦斗在《金缕曲》中“忆年时、呼朋楼上,畅怀觞咏”的怀人伤感和忧怨人生不圆满的“诉贫病”并不是“一段心中凄凉事”的起因,词人伤情之处是在于“旧说石城形胜。今又说、断桥风韵。”“石城”为金陵别称,“断桥”乃临安西湖的象征。金陵故都曾见正过六朝的兴亡,西湖则目睹了宋的灭亡。“说石城形胜”是过去文人伤怀的原因,所以谓其“旧”。而词人伤情是因“今说、断桥风韵”,痛悼故国而至。可见,其中秋感怀仍然是以家国之悲为主的。这种以亡国之恨为抒情旨归的情感表达,直接形成了作品主导情感内涵的高度一致。无论遗民词人侧重描绘明月形貌的哪一种特征,其直接或间接承担与表现的情感实质都是相同的亡国悲苦。因而,在以抒情为最终目的创作中,对抒情不能起到本质性推动作用的明月形貌在情感表达时必然要被淡化。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对明月形貌作一般物理属性的类型化摹写,比如,遗民词人们多从月形状之圆,月辉之亮等最直观的物象特征落笔,所描绘的是圆、亮等初级化普遍性的感受,缺少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应具有的个性特征。

遗民中秋词的悲苦取向还体现为词中明月消减孤寂愁苦功能的弱化。面对中秋之月的圆满而喟叹自己生命中的种种缺憾是以中秋为表现题材的文学作品所传递的共同情感信息,也是中秋的重要文化意蕴之一。在这一点上南宋遗民的中秋词当然也不例外,但与其它时期中秋词相比,其差异在于遗民中秋词不能实现对悲剧性情感的超越,反而在中秋之月的刺激下传达出更为悲苦的情感意蕴。也就是说,遗民中秋词中所表露的遗民心灵的痛苦是无法从明月中获得慰藉和消解的,对遗民而言,明月不是温情的分担者,而是无情的刺激者。

在遗民的中秋词中没有传统中秋词常见的因月之圆满而产生的欢乐意识和冷静深刻的哲学思考,有的只是遗民们无计可消除的亡国悲情。比如翻检一下遗民词人刘辰翁的中秋词,我们会诧异于他的“多愁善感”。在他为数不多的中秋词中以“愁”、“恨”、“凄然”等语词直接表现愁苦不堪之情的就有十四处之多,而通过对比、烘托、暗示、象征等间接方式来表现的则更是比比皆是:

湿云待向三更吐。更是沉沉雨。眼前儿女意堪怜。不说明朝后日、说明年。当年知道晴三鼓。便似佳期误。笑他拜月不曾圆。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

――《虞美人・壬午中秋雨后不见月》

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客有洞箫者,泪下不能收。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起舞酹英魄,余愤海西流。

――《水调歌头・癸未中秋,吉文共马得昌泛江》

根据题解我们可以准确地认定这三首词均是入元之后的作品。《虞美人》和《水调歌头》分别写于1282年和1283年,距元军占领都城临安六、七年的时间。此时遗民们的心态在时间的磨砺中已经逐渐走向相对的稳定,锐利的伤痛也转化为绵绵长恨,并且理性的思索与感悟代替了简单的冲动。所以,这一时期的词作所表达的情感虽然即时的冲击力减弱,但情感的复杂和深沉却更令人刻骨铭心,也更能体现出遗民情感的普遍性状态。《虞美人》是写一个秋雨将息,无月可赏的中秋之夜。词的上片词人的情感是通过“眼前儿女”这一中介才与中秋发生关联的。他利用这种隐曲的笔法将自己设置为中秋的局外人,其目的是为了突出自己所承受的比“眼前儿女”更“堪怜”的愁苦。词的下片将笔触直接落到了“自己”的中秋上,不过这是“当年”的中秋佳节。虽然写得饶有情趣,但流露的是对未曾珍惜“佳期”的懊悔之意。“只是今朝北望、也凄然”,当回想也只能唤起更为悲慨的心绪时,情感上的愁苦寂寞、懊悔辛酸便是不言自明的了。所以,这首词中被乌云遮蔽的明月实际上是词人悲苦情感的刺激者,并把悲苦被渲染得更为浓重。和《虞美人》曲笔写情相比,《水调歌头》中词人的情感是以淋漓尽致的方式抒发出来的。词人在词的开端勾勒出万籁俱寂,有如梦境般清静的中秋月夜。但词人的心绪却并没有因此而宁静。他的情感在这个月夜中象汹涌的海水一样奔腾。其中有家国不再的痛苦与凄凉,有身无所寄的悲愤与孤独,有世事变换的无奈与沧桑,有对友人遗民情怀的理解,有对志士仁人的怀念。诸多情感无不展现着遗民心灵深处的愁苦孤寂。“愁”、“泪”、“愤”等语词更是直接地揭示出情感的本质要素。中秋之月在这首词当中几乎是一个隐去的、背景式的概念,以它来化解词人愁苦孤寂之感更是无从谈起。性情豁达豪爽的刘辰翁尚且如此,其它词人中秋词情感的悲苦更是可想而知的。中秋佳节应有的欢愉随着故国的灭亡而在遗民的中秋词中难觅踪影。强烈持久的“愁”与“恨”成为了遗民中秋词情感的主旋律。

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表达,可以说历代的中秋之词都不乏人生失意之叹、生命坎坷之悲,但唯有遗民中秋词中的痛苦不能化解于心,整体情感呈现出悲苦难当的倾向。究其原因,汪梦斗《金缕曲》中的一句词说到了是处,“一段凄凉心中事,被秋光、照破无余蕴。却不是诉贫病。”贫病显达等个人际遇不是遗民“凄凉心中事”的核心内涵,国家民族的衰落才是纠缠遗民的真正梦魇。对以兼济天下为己任、有着极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中国士人而言,这是他们心灵中最为痛楚和敏感的创伤。面对个体命运的挫折多舛,他们尚可将化解痛苦、一笑而过的洒脱当作超迈的人生境界来追求。但国家民族的苦难是他们永远不能淡然面对的伤痛。南宋遗民在他们的中秋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悲苦的情感取向正是中国士人这种文化心态的群体性外化。

注释:

[1]本文所引词作皆见于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

中秋有感篇10

初秋、晚秋、金秋、秋日、秋风、秋雨、秋色、秋景、秋实、秋霜、秋果

秋凉、秋菊、秋水、秋日、中秋、立秋、金秋、深秋、初秋、寒秋、秋霜

萧条、萧瑟、金黄、金浪、饱满、凄凉、阴沉、秋收、落叶、丰收、收获

秋高气爽、秋雨绵绵、金秋季节、秋风萧瑟、秋风送爽、层林尽染、天高云淡

秋云冬来、桂花飘香、秋热如晨、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枯枝败叶、秋草枯黄

绿树浓荫、倾盆大雨、乌云翻滚、遮天蔽日、秋风落叶、秋高气爽、秋风萧萧

秋水长天、果实累累、秋菊盛开、秋月如镜、秋色宜人、落叶纷纷、金秋十月

中秋佳节、中秋月圆、树叶凋零、红叶满山、丰收季节、层林尽染、花残叶落

枯萎凋零、冷月寒霜、金风送爽、秋风萧瑟、五谷飘香、五谷丰登、秋光绚丽

秋天的好句:1、爱上秋天,却不能拥有她到永远,总是飘然而至,又每每不辞而别。总是因她的来而欢欣鼓舞,也总是因了她的离去万般寂寥。

2、当清晨第一缕凉爽的风从窗外飘进来,吹在脸上,很凉爽。当第一片树叶从枝头随风飘落,落在满是落叶的地上。仿佛闻到了秋天的味道,听到了秋天的声音。

3、秋天,尽管有几分苍凉与凄楚,但它仍然是另一个季节开始的前奏。秋天,离开了春暖万物复苏时的喧闹,告别了夏日骄阳似火时的浮躁,它那遍野金黄般的童话世界,是多少人梦幻中的天堂。在淡泊平静的秋色中,蕴藏着妩媚成熟的美,包含着温柔多情的秋之韵。

4、秋天,是一个令人多愁善感的季节,灰白的空气,飘渺的空气。仿佛诉说着世间万物。然若换一个角度去感受秋天,这是一个安静的季节,秋风凉爽,带着清清淡淡的芳香,吹拂着你我的面庞。秋雨淅淅沥沥,带着雨露的轻灵,滋润着你我的心田。一种美好也飘然于心。

5、喜欢秋天的色彩,总觉得没有哪个季节如秋天这般多姿多彩。绿有很多种,层次分明,不信去看看山间轻流的小溪,它至上而下记录着所有山峰的颜色。还有黄色,红色,若有过一场霜,碧空下漫山遍红遍,层林尽染。起早上山的人还会看到薄雾中秋的倩影,若隐若现,不再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烈,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一如一个靓丽的少女,待嫁闰中。

6、喜欢秋天的夜晚,繁星点点,注视着世间的万家灯火,没有风,安静而祥和,月光如流水般泻进每家的卧室或小客厅,在那里静悄悄地听着人间的喜乐和悲苦。但从不品头论足,只是品味着个中滋味,然后安静静地离开。不知谁家的娃娃在开哭闹,让月光领略了一地的喧嚣。

7、微凉的风,无声无息的被挡在门外,无法进得门内的世界,只因门外属于自然,门内却属于人生。直到门内的人透过窗户望见了门外落叶的几抹金黄,才发觉到了什么。秋,原来果真是金色的,并不逊色于春的翠绿。不过,那就是一袭轻纱般的美梦,飘过身畔,随后被白雪所替代。

8、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忙碌的季节。秋天为稻田吹起了金色的波浪,为苹果染上了鲜艳的红色,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为石榴镶满晶莹的果实。秋天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丰富的农产品,看着路边的小商贩们吆喝着新鲜的蔬果,心里感受到了一种收获的喜悦。买一点秋季的时令水果,回到家中煮上一锅水果粥,让舌头品尝秋天的味道,让身体感受秋天的温暖。

9、清晨的一缕清风,像小溪的水叮叮咚咚,轻轻流过洒满落叶的河畔,鸟儿飞过,少了叽叽喳喳的热闹,大雁变得深沉,默默飞过蓝天。秋天清晨的风,像是跳动的音符,一个个音符就是从山泉滑落的泉水,滴滴答答,柔美而美丽。感动了行人的心灵,感动了琴弦,琴弦随风起舞,音符随风起舞。好美的清晨,凉爽,舒服。

10、秋天的阳光,闪着水银的色彩,小草匍匐在绿叶上,一种沉醉和清馨绕着你不肯离去,红色的星星,枫叶在秋天里窃窃私语,阳光透过森林照在地上,让人向往,很是美丽。

11、秋天的雨说下就下,没有了夏天的暴雨,有些绵绵。时而细密,时而滴滴。让人的思绪飘很远。每一次的雨下,秋天的脚步更近了,一寸秋雨一寸秋。秋高气爽,天气凉爽。秋雨冲刷着夏天的浮躁,让大地慢慢安静下来。心情也安静下来,退却了夏天的烦躁,安静成为了主题。

12、在田野中继续走,来到了高梁田,火红火红的高梁像一把火,一片高梁就像一场火,别人要是不知道,从远处看就像着了火似的呢!再往下走,来到了一片地,那是什么地呀?上面没有一点芽,我看一下牌子,原来是土豆地呀,因为土豆生在土里,所以看不出来。我好想把土豆挖了一个,看看有多大,可是不行,我猜土里的土豆一定很大很大,很好吃很好吃。

13、走出深秋,感叹自然的美丽,深秋的颜色是最朴素的,没有修饰,没有点缀,有的只是深沉和厚重,有的是温暖。深秋的颜色是最本色的,没有虚化,没有娇媚,没有春的柔和与夏的火热,没有冬天的坚强,有的是沉淀和升华。

14、秋天的景色很美,特别是秋冬之交,走在路上一眼望去,那树梢绿中泛黄,偶有几片橘红的落叶,像蝴蝶一般从枝头飞落下来,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踩上去吱吱作响,十分惬意。路边的花坛里,许多花已尽结出了光亮的种子,让风和鸟儿为它们播种下一代,还有几朵没凋零的花,一小簇一小簇聚在一起,也十分可爱。

15、秋天的颜色格外不同,黄色的枫叶,红色的辣椒。蓝蓝的天,天高云淡,秋韵湖水,水清而透彻,秋虫唧唧,秋蝉鸣叫。小桥流水,夕阳灿红。在这个秋日的午后,任思绪飘远,写下秋天的诗歌。

16、秋天是个伤感的季节。当秋风吹过,柳湖岸边两旁的树木渐呈枯黄的叶子时,让人不由得生出几缕感伤。此刻,仿佛心境也随着飘舞的落叶一同坠落。生命的无奈,酸甜苦辣在这一刻涌上心头,尤如我忧郁的心境。春花秋实,夏雨冬雪,应景而知天,生命之短暂,全怪四季更替的轮回。在这个季节里,所有的平静或冲动,悲哀或快乐,交织在一起,无论你的情绪如何,这个季节都会与你从心灵上进行对话。永远伴随着你的,好象是你一位知己的朋友,安静地听你诉说,同你细语倾诉。

17、秋天是清高的,如果你在春天播种夏天耕耘,那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也充满了惆怅,如果你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秋天是深沉的,秋天是思考的季节,秋天是沉淀成熟的季节。

18、小草说,秋天是黄色的;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花儿说,秋天是红色的;梨子说,秋天是黄色的。而那被落叶装扮了的大地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