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安全预案范文

时间:2024-04-29 17:5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课间安全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课间安全预案

篇1

1.我国小学安全应急教育时间相对不充足

大多数小学教师都表示过,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果活动时间逐年递减,并不会受到校方重视。随着学生年龄段和学校人数的不断增长,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时长成逐年下滑趋势,换个角度而言,就是说小学生年纪越高,其所受到的应急安全教育机会和时间就会不断减少。需要注意的是,农村学校和县城学校二者进行小学应急安全教育课程开展时间比城市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时间要低许多倍,大多数小学教师都迫切希望每周开展小学应急安全教学课程和活动等。

2.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灾害预防演习课程较少

当前,我国小学进行安全应急教育普遍较少,甚至有的小学根本没有开展过此类课程,更不要说是小学安全应急教育活动演习了。众所周知,对小学生加强应急安全教育和预防灾害演习,可以在保证小学生拥有良好预防灾害意识的基础上,当真正灾难发生时能够学会自保和选择合理防灾方式等。从各个学习阶段角度而言,我国小学开展应急教育预灾妨害演习活动频率是全国学校应急安全教育预害防灾活动演习中最少的,而从城乡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活动演习角度来说,具体预案并不应该是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反应,而应该是在事前主动实施应急安全方法防范策略,同时,预案被缉拿并不是空头文件,必须要被每个学生熟记于心。还应该了解到,预案不是较为普通的理论性文件,是实际性相对较强且可操作能力显著一种自我救助技能。

3.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育城乡差距大

我国小学安全教育内容广泛,大多数教师会经常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程、饮食安全教育课程和法制教育课程以及运动安全课程等,此时,我国小学应急教育城乡差别极为明显,其中交通安全教育课程是城乡小学中皆要进行的应急教育课程和主要安全应急教学内容,城市教育在小学应急安全教育方面主要重视消防意识教育和法制意识教育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等,但是农村小学应急安全教育只是单纯注重饮食安全教育和防溺水安全教育等,上述特点明显体现出了农村小学应急安全教育和城市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的主要区别所在。

二、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学主要实行措施和相应应对策略分析

1.加强学校应急安全预案制定工作和学校应急安全演练工作

我国教育部已经对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作出过指示,小学学校应该制定出灾害防治预案和传染性疾病预案以及意外伤害事件预防预案等,之后在此基础上增强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根据小学生本身年龄段特点对其进行良好有效的安全教育,并在做好预案的前提下促进我国小学应急安全教育策略的实施。

2.加强小学生应急安全教育工作

篇2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新课改的主要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得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而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核心,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是提高教学的有效途径。高效的地理课堂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创造最大效益。高效课堂显性标志应该是要有知识上的广度、深度,又要任务安排上的密度,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效度,它应该有信息量大、情感体验丰富、思维量高、学生又乐于其中的特点[1]。

1高效课堂的特征

高效课堂显性标志应该是要有知识上的广度、深度,又要任务安排上的密度,以及对知识掌握的效度,它应该有信息量大、情感体验丰富、思维量高、学生又乐于其中的特点。

它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知识的再生能力,主动、创新的学习力;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运用,而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能力[2]。

2高效课堂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1导学案的预习

根据导学案的指引的来有效的预习是顺利开展高效课堂的基础。从导学案的利用率和预习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导学案的安排完成预习工作,但也存在一部分同学没有完成相应预习内容的现象。这部分同学多认为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来预习第二天新课的导学案,用的时间太多,会影响当天课程作业的完成,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要想把新课预习好、预习的通透,一节晚自习不够。经分析发现,时间的确是个关键因素,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出色的完成导学案里的学习任务。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的预习过程进行调整,首先是根据各班的情况适当的降低导学案的难度和题量,让知识储备较少的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预习任务,同时也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预习使原有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和提高。当然,这必须在老师和学生沟通较多、互相了解的前提下来进行,不能随便布置,要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处理。其次,就是每节新课的导学案都要收上来进行批改,这样既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把握学生暴漏的问题,同时有利于对学生完成导学案的督促。

2.2课前不讨论,缺乏沟通的方法和合作的意识

高效课堂模式下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的集体式、小组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在课堂上,在课下也应该如此。但是,不少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主要是自主学习,通过自力更生来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不利于学习问题的解决和预习任务的高效完成,也不利于养成学生合作探究团队意识。对此,教师要要求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要采取学生组内学习的方式来完成,要及时的掌握学生小组内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对于基础好的小组来说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基础储备不好的小组而言,想通过讨论来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的确困难,这就还需要老师要多关注和关心。

2.3回答问题只为加分

课堂上,我们经常被学生精彩的演示、自信的展示和激烈的对抗质疑所吸引,为学生的惊人创造力而暗自高兴,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只是为了加分,这主要是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和对学习的态度上出现了偏颇,主要是通过引导来加以改善。

3有效强化高效课堂的策略

3.1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和其他课余时间自己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储备,是提高课堂效率基础,如果自主学习不充分,导学案完成的不好,那么在合作探究等课堂环节中,就是被动的参与,毫无效果而言;只有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做得充分,在在合作探究等阶段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参与积极。我们的地理课堂正是通过:知识体系填空式建构、典型例题的巩固、课堂同步练习的深化、高考题的拓展延伸,帮助指导学生预习新课、解决新课中的简单问题和一部分重点难点,把以往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放在课前提前解决和感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听课,这种教学模式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2课堂展示,是学生全面提高的关键,要展出自信和魅力

课堂展示不仅仅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而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精心谋划,学生要充分准备,不能是随机的、临时安排。

1、课前展示:应该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本节新课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激情展示。若需要激趣,可安排学生自制幻灯片、自制教具、自编自导故事等;若学生知识贮备较好、有能力突破难点,可安排学生有梯度的、有层次的对难点突破的方法进行展示。

2、学生课堂激情研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而教师问题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完成的效果。上课学生对问题的激烈讨论,更能使知识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以及整体化,同学间互相讨论、合作,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与此同时,在讲题中,学生更能完善自我,找到自信,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3、课堂展示:通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学生有着跃跃欲试的积极心态,这样就

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上老师要积极的创造机会,给学生展示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激情点评,感悟升华。此环节让学生对题型和题目相对应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做到条理清晰,步骤明确,达到对题目的方法总结、题型的归纳和对知识点的归纳。教师要一针见血的指出学生的易错点、模糊点,使学生茅塞顿开。

4结论

新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在不断的实验和探索着。尽管现在我们依然处于高效课堂模式实践的起步阶段,还磕磕绊绊,还依然举步维艰,但是我们坚信,在国家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在我校领导的科学高效、英明的领导之下,在我校各位地理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精诚配合之下,我们终将实现课堂的高效发展,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在地理教学中实验终将会取得显著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3

案例一:老师提前两天发下预习学案,然后课上前五分钟先由学生在讲台上演讲成语、同义词辨析或佳作鉴赏等,其他学生边听,边记,老师在一边倾听,最后点拨总结,然后检查、点拨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案例二:老师在发预习学案的同时有计划地布置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或作文材料让学生熟背。在上课后的前五分钟,老师先让学生们有计划地温习以前所学的有关知识点,与此同时再找4名同学上黑板,以小纸条的形式检测前一天布置背诵的相关知识点,然后老师依次检查每个学习小组的语文检查员,了解组内成员预习学案和背诵内容的完成情况,同时每个小组抽查1—2名同学的笔答作业和背诵作业的完成情况,最后师生共同点评上黑板的四个同学的完成情况。

在这两个案例中,案例一的课前延伸内容仅局限于一份预习学案,课前五分钟学生只是听了、记了、了解了主持演讲的同学所介绍的内容,它的知识容量就是五分钟的知识容量,老师只起了一个点评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演讲学生霸占着课堂,老师学案的检查也只能拖到演讲结束之后。

案例二中,学生课前延伸的内容不仅有预习学案,还有老师布置的其它知识点,在这五分钟内,绝大部分学生在忙着温习加固已学知识点,老师通过让学生上黑板、检查语文检查员、抽查部分学生等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加大了老师检查学生的力度,狠抓了课前延伸的落实,这短短的五分钟就像冰山一角带动了学生课下大量时间的语文学习,这五分钟的知识承载量不仅仅局限于五分钟了,这是寸秒寸金的五分钟。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认为要想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让语文的学科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就应删除浮皮潦草的环节,去掉浮光掠影的花架子,摈弃“给人看”的作秀,强化课前延伸的计划性、丰富性、多样性,借助课前五分钟构建一个落实课前延伸内容的平台,从而牢牢控制住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为此应做好如下工作:

1.营建课前延伸的知识库,让课前延伸系统化、序列化、持久化。老师在高一时可让学生建立起规范的课堂笔记本、摘抄本,建立语文讲义夹,鼓励学生购置《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成语小词典》《语文学习报》《语文报》等资料,从而营建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材料库。

2.完善课前延伸落实的检查体制。老师划分合作学习的小组,然后在每个小组中选出有责任心的一名学生为语文检查员,先对其进行培训,让其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检查本组预习学案及背诵的完成情况,了解本组的作业难点,上课时如实向老师汇报。

3.构建落实课前延伸的平台。案例二中的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将课前五分钟变成学生个人的表演,而是让其成为检查落实课前延伸的平台,短时间大密度的检查,必会督促学生课前按老师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内容,这五分钟确实起到了四两拔千斤之功效。

篇4

《食品安全与检验》是以各类典型食品为对象,研究其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及其预防措施,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和检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内容涉及化学、食品分析、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在2006年第一次开设这门课时,采用的教材为陈炳卿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食品卫生学》。由于这本教材的内容较多,本课程的学时又有限,只选取了其中部分内容,如主要食品的污染问题、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及预防对策、食品的监督管理理论与方法等。自2009年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内容变化较多,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及时更新和补充,如食品安全的理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可追溯体系、食品监督管理体系等内容的更新,并增加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食品安全与检验》中关于检测的内容,是应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分析评价。食品的检验和评价主要包括感官检验、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及毒理学检验。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极大地促进了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先进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国内外的学者和科技工作者研究出了许多新的食品检测方法,开发出许多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样品的前处理、试剂的使用和配制、检测过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从而缩短了总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灵敏度和准确度。因此,教师对食品检测技术进行了更新,如增加了快速检测技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生物检测技术等,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将这些先进的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加入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食品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深入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二、《食品安全与检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年来,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被采用,但这两种新型教学方法在食品科学领域教学改革上的应用还需要摸索和尝试。其中“案例学习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代表性案例,启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获得正确知识的教学方法,而“小组讨论法”是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引入“小组讨论法”,能提升学生参与“案例学习法”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思考,鼓励发散性和逻辑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应用于《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在《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中,对食品安全法的部分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布置案例分析作业,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熟悉案例。将班上学生分成6~7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对每人预习的案例进行讨论,最后综合整理本组成员的讨论提纲或结果,得出本组案例分析的结论,待课堂上发言。这些工作在课前完成。其次,在课堂上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做记录和补充,教师留些课堂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讨论,问题越辩越明,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他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理解能力。此外,有利于师生互动,针对所分析的案例,学生可以就某个迷惑的问题向教师提问,或师生间讨论,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最后,教师对本次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总结学生的结论,并提出教师本人的结论及学习建议,及时表扬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让其获得成就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探究。当然有的学生会不太接受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教师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沟通。教师设置问题或案例应依据课程内容的需要,精选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然后进行启发式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分组讨论,强调组内合作、任务共担、资源和成果共享,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讨论中得到启发,主动地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法有机地结合是比较适合本课程教学改革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食品安全与检验》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课堂上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检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有关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为将来从事食品安全控制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这是课堂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由于食品的种类繁多,本课程仅针对有代表性的粮食、肉蛋乳、调味品以及饮料等典型食品开展实验研究,使学生掌握各类典型食品的主要安全问题、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的控制及如何正确评价。原有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很少。原因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的时间长,仅利用实验课的学时较难完成;验证性实验只针对某一检测指标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不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继续深入探究,不能前后连贯的研究和解决一些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项目,开展不宜分散安排的食品分析与检验综合实习和食品工艺与质量综合实习教学实践活动,通常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假期和开学前,连续六周时间进行。在实习过程中教师提供一些选题,学生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题目,自行查阅文献设计方案,与教师探讨,然后开展相关安全项目的测定、综合比较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等。通过这种基于研学理念的《食品安全与检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学生对感兴趣的选题开展实验探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全面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

四、结语

篇5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我片根据上级文件指示,按照上级部门颁发的各种安全会议精神,结合本片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安全工作 重在预防”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各学校安全教育,通过齐抓共管,营造气氛,切实保障师生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将我片本期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师都具有很强的安全意识。还根据学校安全工作的具体形势,把涉及师生安全的各块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从而形成了学校校长直接抓,分管人员具体抓,各班主任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制度保证,实施到位。

1、坚持门卫按时值班,做好外访登记,严防闲散人员进入校园。做好上课期间师生外出登记工作,以免有人员在上课期间走失或出意外。确保校园治安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2、教师值勤制度:值勤教师及时到岗,进行课前、课间、午间巡视,及时把偶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上学、放学时间值勤教师坚持在校门口协助保安值勤。

3、每堂课的任课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人数查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

4、签订责任书:片校与各校校长签订安全责任状,学校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学校在学期初与学生家长明确学生安全责任意识,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5、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制度:结合学校本身的实际,制定校内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地震应急疏散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应急预案,做到人员职责明确,信息渠道畅通,程序科学,实施便捷。

三、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教育,增强意识

1、各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班队会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溺水、预防食物中毒、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家庭生活、户外活动安全活动等,大力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克服麻痹思想。

2、进行春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各班班主任向家长就小孩子溺水事件进行安全警示,让他们注意放学后,假期学生在家安全,并与学生、家长签订预防溺水承诺书。

3、为贯彻落实全国“安全教育日”我校全体师生举行了一次防震安全疏散演练。增强了我校师生震减灾的应急意识,也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避险逃生能力。

4、开展防溺水专项工作,强化防溺水安全教育,落实防范措施;在家长“开放日”上进行防溺水的宣传,共同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5、5月份做好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按照安全大检查要求,加强安全管理,严把校门关;就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卫生、防控流行性疾病等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五、定期检查安全工作,落实整改机制。

篇6

关键词: 导学案 结果统计 方法导向

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亦引出许多思考:怎样才能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怎样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什么样的方式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这一系列疑问已然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终极拷问。应该说,我校实施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但也相应地衍生出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为了让“导学案”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我对红旗中学高二年级20个班共1016名学生做了一次书面调查。

一、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归纳

调查表明,学生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意见大体分为三类,对其完全持否定态度的占被调查者的10%左右,持部分否定态度的占73.5%,余下的为支持导学案的学生。

(一)完全持否定态度

这些学生的理由很充分,且分析得有理有据。他们认为,“导学案”的模式过于死板,存在许多华而不实的东西。有些环节的设置甚至没有意义可言,诸如“真诚求助”、“体验成功”等环节形同虚设,学生根本不重视。至于“交流互动”环节,如果真有交流互动的必要,就不必写在纸上,既费时又费事。同时,所谓的导学案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有的板块只重形式,不注重内容,没有起到让学生自主预习的作用。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说得大而空。另外,“导学案”是唯一的,而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统一制定学案不可能适应每个学生。而且,学案上的许多问题只是让学生把课本的知识抄写一遍,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浪费纸张。

从这些学生的自我感觉看,在“导学案”上花费的时间很多却收获甚微。本来自主学习时间就很少,各科都用“导学案”,这样使自主学习时间变得更少。尤其是生物、化学、物理等实验学科,学生不做实验,“实验结论”、“目的说明”和“实验现象”就根本无从得知,最后还是需要老师上课讲,收不到预习的效果。

或许,以上的看法有的未免偏激,但也并非全无道理。这样的声音也确实反映出“导学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部分持否定态度

学生的主要建议大体集中在导学案的结构安排与相关学科的内容设置上。

1.结构安排。很多学生都主张要合理安排导学案的结构布局,不要字大行稀,浪费资源。各学科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导学案的开头不能凸显编辑人、校对人与审核人,而要开门见山地直接显示本课时的目标与重难点。而且,导学案的设计不应该模式化,应该突出趣味性与新颖性。尽量以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还可以用不同字体突出不同的重点内容,这样预习时印象会更深刻。此外,这些学生也有同感,就是要取消如“真诚求助”与“体验成功”这样无关导学案痛痒的环节。

2.内容设置。须知,导学案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科目,因此没必要搞“一刀切”。比如,数学“导学案”少了很多启发学生、提出质疑、使学生学会思考的内容,而一些与主要内容相比并非很重要的内容却占据了大量篇幅。而设置更多的习题未尝不是一种比留下空白更为合理的良方。而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素养为主,不应过于从小处着眼。这门学科的导学案完全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以此将各个题型的训练细化到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去。因此可以说,学案要通过典型例题的解决指导学生掌握切实可行的解题方法。尤其是数学物理学科,更要注重方法的指导。

学生虽然对导学案颇有微词,但也客观地评价了其优点。他们认为,导学案最有价值的部分是自主学习部分,再就是课本上没有的补充性资料和课外延伸。可增加适量的随堂练习题和典型例题,对下节课的预习内容有更详细的说明。同时使导学案与课本做到相互补充,多收录一些近年来常做考查的热点,那么,导学案这一教育教学模式还是很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作用的。

3.其他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很细小,却能反映一些比较实际的问题。即发学案的时间应在讲课前,这样有充足的预习时间和明确的预习方向。此外,学案审核要认真,不应有诸如错字、知识点错误等“硬伤”存在。

(三)持肯定态度

这些学生的看法很简单,却也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他们认为,导学案非常有利于课前系统、全面地预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且,导学案的使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能让听课更具有针对性。

从调查中很容易看出,多数学生对导学案这样的教学模式是认同的,认为“导学案”对自己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导学案”的实施有信心。其中,大部分学生对“导学案”持部分否定态度,不是对“导学案”的否定,而是对“导学案”的结构安排和内容设置不十分满意。尽管有不少偏激之词,但其中的合理成分很值得重视。至于那些十分之一左右不赞成使用“导学案”的学生,我认为教师要指导他们合理使用“导学案”,引导他们通过“导学案”学会自主学习。

二、促进导学案合理施行的方法导向

(一)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导学案的地位和价值

正如《教师如何写好导学案》一书中所说的,导学案是课堂改革的突破口,学生发展的助推器,指导学习的好方案,因材施教的线路图,高效学习的好帮手。基于此,各科教师都应该拿出一定时间向学生强调导学案的重要作用,向他们明确导学案的使用方式与方法。切不可因为认识上的缺失而使得新兴的教学模式流于襁褓之中。

(二)不断改进导学案的内容设置和结构安排

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问题不解决。因此,各科教师都有必要对导学案的使用做一次调查。因为使用“导学案”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教师更好地“教”,而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从这一点上说,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最有发言权。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学科的特点,导学案的模式不是也不应该是僵化死板的一种模式,每个学科都应针对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编辑导学案,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同时,每个学科的每位教师都应认清,导学案是针对整个年级组设计的。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对导学案的需求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编辑导学案的过程中,不能单打独斗,而应该群策群力。《教师如何写导学案》中给出了值得借鉴的方式:个人主备,形成个案——集体群议,形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特色补充,形成复案——教后补充,形成补案。这样,导学案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才真正能够推广普及至不同层次的学生中间,也才能够真正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竖起一面飒飒飘舞的“红旗”。

参考文献:

[1]王爱民.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三个关键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4).

[2]徐晓燕.导学案之反思[J].新课程(上),2011,(1).

篇7

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回顾两年来的工作,心里满是对各位老师的感激,是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才使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落实,使学校的各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使学校的发展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稳步推进。

我在学校的分工是协助校长抓学校全面工作及党支部日常工作,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侧重于德育工作、安全工作、教师考勤、班主任管理、学生常规管理、音体美教学、普法工作等。今天的述职我主要就针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权力,逐一对照陈述。

1、德育工作:我校的发展思路是: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两条主线里的青少年培养工程,就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①我们按年级开发并印制了《行为养成教育》学校课程教材,编制了养成教育三字歌、安全教育三字歌等,由班主任利用班晨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

②我们开展每月专题教育活动,一个月一个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三月份我们开展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四月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要求班主任上一堂革命传统教育课,学校还组织学生统一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及电影《圆明园》,电影看后要求学生写出心得,并组织班级间的演讲活动。

③以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为平台,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对日常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④各班还充分利用小红花或小五星榜的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竞争意识,塑造他们力争上游的良好人格。

2、安全工作

学校以《安全工作应急预案》为指引,制订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班级安全制度》、《体育安全制度》、《饮食卫生管理制度》、《门卫制度》、《导护值日制度》等9个校级安全管理制度文件;制订了《学校安全工作预案》、《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预案》等综合或单项安全工作预案;重点突出交通、饮食、用电等安全工作,加强各方面安全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学校除每季度与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外,还通过下发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对交通安全意识和责任的宣传与教育。为做好小面包接送学生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定量外放等有效措施(每天放学将坐小面包学生按村别定人数外放,一次外放7-9人,并留有专门的记录),有效的限制了小面包的超载现象;严格加强值日和值班制度,每天均有专门领导和教师负责值日,在学校的重要交通路口,设置值日岗位,护送学生;上学期对部分老化线路进行了整修(对家属房和微机室线路进行了规范、改造),确保了学校用电安全;在班级用电方面,学校给每个班只留下一个必备插座,其他插座,均以醒目的警示标志封死,确保了学生的用电安全;分别与住宿教师签订了用电、电褥子等的安全协议,明确了各自责任;加强对相关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通过板报、宣传栏等方面宣传,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身的健康防护能力。做到每周对教室、楼道、厕所、伙房、商店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建立疫情晨检制度,对每天各班出勤进行控制,对缺勤的学生及校内有病的同学进行全天监护,发现疫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把4、5月份定为我校的手足口病预防月。

3、教师考勤

我校教师的考勤实行的是级部具体负责制,这有利于对教师进行管理。总的来说,我们老师做得都很好,为了不缺勤,也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当然也不是说一点问题没有,比方说级部交上来的假条的事由一栏里填的是到区里办事,时间里填的却是一节课,有的说到医院看病,时间只填了十分钟。这些都可以看出我们级部领导把关不严,当然也是我工作的失职,以后我会加大考勤工作的管理力度的。

4、班主任管理、学生常规管理

对班主任的管理我们实行的是学校和级部双管的模式,学校主要对班级纪律、卫生等进行量化考核,级部主要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各项比赛进行评比。在学校层面的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是对学生的管理还是不够严不够细,在扣分方面存在老好人现象,这是我们今后要重点改变的。

5、音体美教学

我们出台了月度体育竞技活动实施方案。每月组织一次全校范围的体育竞技活动,我们已经成功举行了师生拔河比赛和篮球赛,效果很好。为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我们上午两节课后安排了集体舞或跑操的时间,下午开展的大课间活动。

篇8

大学生军训突发事故

《教育》旬刊所收集的军训期间学生突发事故案例,均来源于期刊、报纸、网络等。对于网络信息,是经过相互印证后采用。收集时间为2003年至2013年,共收集大学生军训事故15例(见下表)。

充分“预案”成为必须

今年8月,中山大学南校区在坚持雨天军训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撑伞军训,这一奇观的出现可谓是学生体质下滑背景下的无奈选择。此外,军训期间,因各种原因晕倒的学生数量更多,甚至一些学生为逃避军训造假称病的现象也屡禁不止。

军训不仅是高校的事情,高中阶段也有军训。2007年3月22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其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应当把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此外,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初中学校原则上不组织学生军训。如有必要组织军训,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军训时间和军训内容。”尽管如此,中学阶段军训突发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篇9

为切实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的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着预防为重,标本兼治的原则,在学校防汛、防溺水、防雷击、学校危房、消防与饮食卫生、校内治安、周边环境、夜间值班、用电等方面进行了自查,排除了隐患,消除了不安全因素,现将安全隐患及整改报告如下。

1.学校成立了安全自查领导小组。

组长:关崇军

副组长:黄振宇 关秀

成员:黄跃强孙长玲回丽美 孙方芳张德军

2.防汛工作。学校储存防汛应急设备和物资,有救生衣、救生绳、手电、编制袋等。

3.治安保卫措施到位,保卫组织健全, 24小时昼夜不空岗,加强了门卫管理,建立了外来人员登记制度,未经允许外来人员不得进入校园,门卫八大件齐全,监控设备运行正常。一键式报警设备不好使,已联系运营商维修。

4.加强消防、用电等管理工作。学校配齐消防器材。对学校所有电源、电器、线路等进行全面检修,不存在隐患。

5.疫情防控安全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学校把做好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紧急召开领导班子会,传达上级关于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大队部、教导处、总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2)、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学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疫情期间学校日常管理制度》、《食堂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各类方案预案,统一思想和行动,加强领导,未雨绸缪,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变化,研究部署落实防控措施,及时指导学校防控相关工作,引导师生科学理性认识,依法依规有序管控。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严密部署、责任到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3)、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各班主任寒假期间通过满族小学公众号、微信群、短信等线上平台为载体,发布疫情防控日常知识手册等信息,做到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全覆盖。

(4)、开展心理援助热线。为因疫情印发负面情绪的师生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热线,利用学校公众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王玉琦已录制6次心理健康讲座。已组织全校师生收看。做好情绪稳定工作,提醒做好居家医学观察和疫情防控,做到科学预防、消除恐慌、合理应对。

(5)、校园环境全面整治。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对教室、食堂等关键部位进行消毒消杀,水房配备足够数量的消杀设备和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备正常工作,能够满足学生使用要求。

(6)、师生信息精准排查到位。认真排查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和动向情况,建立动态化信息数据库,精准区分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区域的人员、到过疫情防控重点区域或与重点区域人员有接触的人员的排查工作。

(7)、防控物资贮备到位。做好开学准备,已足口罩、体温枪、消毒液等必要的防疫物资。

(8)、做好开学前后准备。为减轻疫情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制订出台学校《”延迟开学不停学”的实施方案》等多项线上教学文件,提供网络教学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各教学部门有序有效开展网络教学工作。出台网络教学标准,做好网络教学质量监控。拟定延迟开课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案,做好开学后的教学衔接,并要求各系部科学安排好学生返校后教学实训方案,确保延期开学期间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开学后有序衔接。

总之,我校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做到了常部署,常安排,常抓不懈,确保了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

篇10

Study on satisfaction of curriculum provision and countermeasure for preventive medicine in Tibet University

WU Jibin Deji Lhabasangzhu Zhaxideji Cisong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Medical College of Tibet University, Tibet Antonomous Region, Lhasa 8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atisfaction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of preventive medicine students,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chedule of preventive medicine. Methods 231 preventive medicine bachelor students from 2008 to 2012 grade were selected by cluster sampling, and they were give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dvic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eachers and staffs in college and practice base were collected. Generally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for courses, number of class hours, practice of clinical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as well as quality of teaching were inquiried, and suggestion and comment of curriculum were included.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of curriculum was good in most of students, but there were 57.0% students (non-native Tibetan language) need strengthening of skill of oral Tibetan, students needed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ability and capacity of profession accounted for 43.3 % and 51.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urriculum of preventive medicine needs further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in order to adap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ealth challenges Tibet.

[Key words] Preventive medicine; Curriculum; Satisfaction; Countermeasure

公共卫生是医学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事件后,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医学界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较多,但是,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较少[1]。当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合理,应急能力偏低,公共卫生教育被忽视等问题,指出当前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公共卫生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2]。随着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院校逐渐增多,2003年起,全国每年预防医学本科招生已超过6000人[3]。西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04年招收了首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班。为了培养适宜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预防医学应用性人才,制定较完善的培养方案是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因此,本研究对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了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校2008~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231名本科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所选对象为我校5个年级的本科班学生。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了解对课程设置、学时安排、临床实习、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的满意度,任课教师教学质量,收集学生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和意见。

1.2.2 问卷的录入和分析 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问卷录入到SPSS 18.0,就业信息通过Excel导入SPSS 18.0分析。主要分析率、构成比。

1.2.3 质量控制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8级预防医学专业的10名学生进行了预实验,对问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提高了问卷质量。在2008~2012级预防医学专业各班班主任和学生科的积极配合下,每个班级所填的内容都是根据目前已开设的课程填写,发问卷前都做了详细解释并现场调查,现场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8~2012级在校学生231名,其中男136名(58.9%),女95名(41.1%),藏族学生113名(48.9%),汉族学生104名(45.0%),其他少数民族学生14名(6.1%)。调查期间2009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正在进行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2010级学生正在进行临床实习。2011级学生正在进行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2012级学生正在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本次调查共发放231份问卷,收回231份,问卷有效率达100%。

2.2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满意度

主要从以下12个指标进行分析,表明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在不满意选项中,对藏语会话能力(母语为非藏语学生)、外语能力的不满意率较高(分别为57.0%、43.3%),其次为科研能力的培养(33.8%)。见表1。

表1 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满意情况[n(%),n = 231]

注:藏语会话能力是指母语为非藏语学生的日常藏语会话能力

2.3 对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的满意度

主要从公共基础、医学基础、临床专业、预防医学专业等课程的理论、实验和实践等课程设置的11项指标进行了分析。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安排满意度,2008级学生中有45.9%的学生认为满意,而2012级学生中有87.1%的学生认为满意。对医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也是2012级学生较高。2008级学生中有67.6%的学生认为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时间安排较短。2010级学生中有57.6%的学生认为临床实习时间安排较短。见表2。

2.4 需要增减的学习内容

预防医学专业2008~2012级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2008级学生认为需要加强计算机、外语、人文素质和藏语口语能力。见表3。

3 讨论

课程体系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因此课程的设置将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了全面达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依据《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public health education,ERPHE)[4],专业人员知识结构和核心能力培养涵盖了6个领域的37个条目。为了达到全国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必须对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改革。随着西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西藏地区地域辽阔,交通相对不便,卫生服务的半径大、难度大,同时,目前缺乏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我校作为培养西藏地区公共卫生人才的主要高校,需要针对西藏地区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适时调整课程设置,修改培养计划。因此,在2008~2009级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本研究修订了2010~2012级新的培养方案,通过问卷收集学生对课程设置,课程时间,临床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实践等满意度,以及对任课教师和实践基地教师收集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的意见建议,本研究将进一步修订完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针对调查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2010~2012级预防医学本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总体满意度高于2008~2009级学生,但也存在着西藏地区预防医学专业培养的特殊性问题,如需要加强藏语口语能力(母语为非藏语学生)、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等要求在五个班级中具有共同性。在教学改革项目中,2008级学生被安排在西藏拉萨市林周县、曲水县4个乡卫生院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临床专业实习,在进行入户调查和门诊就诊时,非藏语为母语的学生们发现与当地农牧民之间语言交流有障碍,极不利于开展专业工作[5]。在西藏自治区,80%以上的人口为农牧民[6]。目前的现实是,绝大部分中年以上的农牧民不懂汉语文,藏语文是基层主要的交流工具。我校培养出来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应当具备与广大农牧民群众沟通的基本能力。母语为非藏语的学生除了要达到学校规定的藏语文等级考核要求外,还应加强藏语口语的学习,特别是医学术语方面的藏语交流能力、防治疾病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今后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今后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设置中,在原有的公共藏语文76学时的基础上,我校计划在第5学期增加藏语文医用口语课程36学时,同时开发与编写相关的教材,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非藏语为母语学生的藏语交流能力。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强英语能力的培养,我校在应届学生中推荐免试研究生时,有外语能力的要求,部分来自基层的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达标了,但因英语能力差而失去了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运用英语能够及时查阅国际上发表的各种文献,与同行业进行学术交流,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条件之一[7]。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应加强英语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专业英语课时数。当然,在语言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还需要由教师和学生做出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新时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既要符合预防医学群体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特点,还要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必须拓宽其知识领域,注重交叉学科知识的培养,提高非专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心理、身体以及人文素养等,使之具备向多方面发展的潜力[8-9]。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的实际工作能力,是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也是值得公共卫生教育思考的问题[10]。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不仅应当具有实验室分析的能力,还应具有进行现场调研、开展疾病控制和人群预防保健的工作技能。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要有及时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9]。长期以来,鼠疫、麻疹和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是西藏地区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re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CDC)重点防治的传染病[12-14]。西藏大部分高山草甸地区分布着喜马拉雅旱獭,此类旱獭是鼠疫杆菌的自然宿主,其体外宿主是鼠疫的传播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12]。因此,西藏的鼠疫防治工作任务尤其繁重。本次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提出需要加强专业技能培养。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预防医学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也在不断加强,我校通过“211高校”、中央财政支援高校发展和西部高校综合能力提升计划等途径,为预防医学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给予了政策倾斜,先后投入近540万元购置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此平台的建设为拟将为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实验、实践,预防医学专业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在课程设置时,除了加大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践课时数,还应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西藏高原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课程,如增加“西藏地方病学”课程的学时数,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聘请西藏自治区地方病防治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学术讲座和现场疫情处置等各种方式加强学生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能力,让学生掌握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传染病、各种重大中毒事件、自然与意外灾害的控制方法、卫生应急策略、应急机制等。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中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课程数,教学内容紧密地与西藏地区公共卫生问题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教学设备和条件,提高教师的实验、实践带教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方法和内容。通过以上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预防医学专业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