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乃兵家常事十篇

时间:2023-03-20 16:53:04

胜败乃兵家常事篇1

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风雨之后,才会出现彩虹,大自然无不在向我们讲述这个道理。失败的滋味是苦涩的,但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再坚强的站起,却是甘甜的。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死里逃生,而最终重整旗鼓,报仇雪恨,其中不乏名门贵族,也不乏白手起家。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将军被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打败,并且身受重伤,落荒而逃。他躲在一家农舍的草堆里逃避风雨,心中充满懊悔与绝望,在他万念俱灰之时,一只蜘蛛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改变了整个西班牙甚至整个欧洲的局势。这只蜘蛛在风雨中拼命的结网,却一次又一次被无情的风雨吹破,可它却锲而不舍的吐丝结网,终于在第七次时把蜘网结成。蜘蛛的持之以恒的精神使他深受鼓励,他开始重新振作起来,重振旗鼓。此后,他再也没有想过退缩,他指挥着英、西、葡联军与法军苦战,终于打垮了拿破仑,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很难分辨这个故事是否属实,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从这位统帅身上看到了坚韧不拔的“蜘蛛精神”。在威灵顿孤城奋战的几年里,他几乎总是在以极劣势的兵力对战拿破仑,威灵顿没有拿破仑的军事天赋,在军事指挥上也很少有多少出奇的光彩,但他踏实、冷静,不管形势有多劣势,他始终没有失去过信心和勇气。他相信,胜败乃兵家常事,正是这种钢铁般的意志,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突然领悟到,失败并不是那么可怕。可能他一时会让人感到心灰意冷,会让你丧失前进的信心,会让你失去昂扬的斗志……但胜败乃兵家常事,它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经验,使我们向成功靠拢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不惧怕,去勇敢面对,去征服它,我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败乃兵家常事篇2

俗话说得好:胜败乃兵家常事。风雨之后,才会出现彩虹,大自然无不在向我们讲述这个道理。失败的滋味是苦涩的,但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再坚强的站起,却是甘甜的。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死里逃生,而最终重整旗鼓,报仇雪恨,其中不乏名门贵族,也不乏白手起家。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将军被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打败,并且身受重伤,落荒而逃。他躲在一家农舍的草堆里逃避风雨,心中充满懊悔与绝望,在他万念俱灰之时,一只蜘蛛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改变了整个西班牙甚至整个欧洲的局势。这只蜘蛛在风雨中拼命的结网,却一次又一次被无情的风雨吹破,可它却锲而不舍的吐丝结网,终于在第七次时把蜘网结成。蜘蛛的持之以恒的精神使他深受鼓励,他开始重新振作起来,重振旗鼓。此后,他再也没有想过退缩,他指挥着英、西、葡联军与法军苦战,终于打垮了拿破仑,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很难分辨这个故事是否属实,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从这位统帅身上看到了坚韧不拔的“蜘蛛精神”。在威灵顿孤城奋战的几年里,他几乎总是在以极劣势的兵力对战拿破仑,威灵顿没有拿破仑的军事天赋,在军事指挥上也很少有多少出奇的光彩,但他踏实、冷静,不管形势有多劣势,他始终没有失去过信心和勇气。他相信,胜败乃兵家常事,正是这种钢铁般的意志,他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突然领悟到,失败并不是那么可怕。可能他一时会让人感到心灰意冷,会让你丧失前进的信心,会让你失去昂扬的斗志……但胜败乃兵家常事,它同样可以丰富我们的经验,使我们向成功靠拢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不惧怕,去勇敢面对,去征服它,我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败乃兵家常事篇3

穷国而来骄必败,背城能战弱为强。

枋头宣武惭勋伐,江左夷吾尚庙堂。

赢得淮山间草木,也同旌旆气飞扬。

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的《淝水》诗,论述的就是我国举世闻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

由今安徽省淮南市山王镇向西,只见群峰绕云,雾岚叠翠,松涛起伏,每每使人联想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古战场。

公元四世纪,我国南北分裂,战争纷繁,北方先后出现了近二十个政权。四世纪中叶,氐族前秦政权在苻坚继位后,得汉族谋士王猛辅佐,励精图治,先后收服十多个小国,统一黄河流域。383年,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充军,企图以己“投鞭也可断流”的八十多万雄兵,大举进攻偏安江东一隅的东晋,以实现他“南游吴越,泛长江,临沧海”的统一全国之伟业。

史称“中州咽喉,江南屏障”的八公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苻坚分兵三路,命其弟苻融为征南大将军,统兵25万为先锋,沿黄河入汝颖、直指寿阳(今寿县)。西路由姚苌率军从四川顺江东下,东路由慕容重率领从幽,冀一带南下彭城(今徐州)。苻坚亲率戎卒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从长安出发,水路并进,队伍绵延千里,运漕万艘,势在必克。

九月,苻坚进抵项城(今河南项城)。十月初至中旬,苻融攻陷寿阳,擒东晋守将徐光喜。东晋上下再次震动,众将既惊又惧。此间,苻融又谴部将率兵五万,进驻洛涧(淮南洛河镇),在淮河中扎木栅以阻晋军。将领谢玄问东晋宰相的伯父谢安阻敌之计,谢安却一反常态,平时棋艺不如谢玄,大敌当前却要与谢玄对奕,并以所住别墅为赌注,而谢玄因军事缠身,无心恋战,有意输给了谢安。其实,“围棋赌墅”不过是谢安为了安定人心的有意举动,他们一直到天黑才回归。当天夜里,谢安派龙骧将军率水兵五千急赴寿阳援救,另命弟谢石为都督,任谢玄为前锋,率兵八万逆淮而上,抵御秦兵。

东晋将领胡彬驻军寿阳城北硖石山,多次打退秦兵后,粮草困难,被迫派人送信给谢石,不料信被秦兵截获,苻坚、苻融亲率前军日夜兼程,直扑寿阳。为了不战而胜,苻坚派原晋国梁州刺史、后被秦军俘获的朱序去说降谢石。朱序趁机向谢石进言:若秦百万大军皆至,东晋无法抵挡,不如趁秦军尚未集中,挫其前锋,伤其锐气,从而取胜。朱序的建议为谢石采纳,命广陵相刘牢之率精兵五千进击洛涧。刘牢之利用夜色对敌发动进攻,杀秦将梁成、王显等人,秦兵争赴淮水,四处奔逃,溺死、被杀者达一万五千多人。东晋反击前秦取得首仗胜利。谢石、谢玄率军沿淮追击,直到八公山西南坡,驻军淝水东岸,并沿山遍插旌旗,严整部队,以壮声威。而洛涧之战后,秦军已魂飞胆丧。一日,苻坚与苻融登上寿阳城头,只见晋军部阵严整,八公山上旌旗招展,竟把郁郁葱葱的草木皆当成敌兵,并对苻融说:“此乃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公元383年农历10月26日晨,淝水西岸的三十万秦军和东岸的八万晋军隔河布阵,交锋在即。谢玄见对岸尽是秦军,难以渡河,便遣使对苻融说;“君悬军深入,志在求战,乃逼水为阵,使我军不得急渡。请移阵稍退,使我军过河,与你们决一胜负。”苻坚想将计就计,等晋军渡河后,阵型不整,秦军铁骑冲击,可杀他个片甲不回,尽早结束战斗。乃答应晋军要求,并命部队后退。

秦军原如列墙面河而立,一闻退兵命令,便即掉头撤退,难以控制。而谢玄的八千晋军已飞渡冲向对岸的秦军中军,强弓硬箭,争向秦兵射来。朱序等人见时机已到,在秦军中连声大喊:“秦兵败了!”后边的士兵不知前面情况,顿时大溃。晋军乘胜追击,直达寿阳西北三十里的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践踏,死亡不可胜计,尸体蔽野塞川,淮水为之不流 。有侥幸逃脱性命者,听得道旁风声鹤鸣,都疑是晋军将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加之饥冻,死者什七八。”至此,淝水之战以东晋胜利,前秦失败告终。

淝水大捷后,谢安、谢石便驰书报喜。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草草一阅,便搁置案上,奕棋如故。客人问有何事?谢安缓缓答道:“小儿辈已经破敌了!”客人起身道贺,谢安仍无喜色,邀客终局。等到下棋完毕,客人已去,才急返室内。由于兴奋异常,屐齿竟被门限折断,内心激动之情此时才溢于言表。

胜败乃兵家常事篇4

关键词 武术理论 兵家理论 摄取

我国武术与军事武艺同源异流,并且始终交叉地发展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军事乃大武术,武术乃小军事。这种亲近的血缘关系,便使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此,还没有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所以,笔者不揣浅薄,略加论述。

从先秦到清朝,我国的战争相当频繁。无数次的战争产生了许多卓越的兵家,结出了兵家理论的累累硕果。好些武术家便将若干兵家理论溶进了武术理论。主要体现于下列九个方面:

1 保国为民

孙武指出,用兵作战是“国之大事”[1],其目的在于“诛暴乱,禁不义”[2],“诛暴君而振(赈)苦民”[3],即在于保国为民,使国家、民众不遭受凶暴敌人的危害。楚庄王说:“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4],表达了这个观点。这是兵家理论异常光辉的精华。它既反对用战争去侵犯其他国家,又反对用战争去实现个人野心,鱼肉人民。

武术理论汲取了兵家理论的这一精华,主张“为国出征把敌拿”,“济困扶危救众生”[5]”。许多优秀的武术家都奉行这个主张,为国为民而学习武术、施展武艺。剑侠荆轲即是代表。他反对暴秦鲸吞其他国家,想要“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6],前去刺杀秦王,英勇牺牲,谱写了一曲悲壮之歌,“名垂后世”[6)。

2 有备对无备

无沦做什么事,都要预先有所准备,才可能成功。作战更加如此,孙武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dc¨战准备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训练军队,吴起强调“用兵之法,教戒为先。”[7],否则,军队仓促上阵,临阵磨枪,不但无法战胜敌人,反而会使自己遭到惨重的失败。

兵家这个理论,为武术家们所服膺。他们无不重视准备,谆谆告戒习武者“有备能制人,无备受人制。”“交口之前要考虑,动手之前要准备。”(拳谚)他们也无不重视训练,谆谆告戒习武者:“七十二艺须苦练,春夏秋冬不休闲;每天练习数百遍,持恒定然成好汉。”[1],正是由于这样,历代武林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产手,他们能够克敌制胜。

自己要作好准备,对敌人则要“攻其无备,出其不意”[1]。这是兵家理论的一条完全正确的原则,用之方可获胜即“以虞(准备)待不虞者胜。”[1]所以,武术理论也力主用它,象拳谚说的“乘其无备而攻之,出其不意而击之。”优秀的武术家们每每照此行事,博得了胜利,正象《水浒传》描述他们的典型形象——武松打蒋门神那样:

“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白吃了那一惊,……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人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8]

武松有备而来,一下子将无备的蒋门神打倒了。

3 胆气当头

战争关乎着双方的生死存亡,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1]。所以,不管是将帅还是士兵,首先都必须具有胆量、勇气,兵家理论便将胆气作为将帅的首要条件之一,要求他们“气凌三军,志轻强虏”,“勇于大敌”[9],同时将胆气作为士兵的一个主要条件,要求他们“必以胆为主”[10]。它认为“兵战之场,……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勇于牺牲便胜利,贪图苟且便败亡)[7]。

武术搏斗虽然不象战争似的与国家、军队的命运息息相关,但也决定着个人或群体的胜负、生死,因而武术理论也要求武术家首先必须具有胆识、勇气,如拳谚说的:“一胆,二力,三功夫。”“放胆必成功。”[11]

4 智谋为上

军事当然要用武力,然而兵家理论却更崇尚智谋,所谓”上兵伐谋”[1],最好的用兵之道是运用智谋战胜敌人。因为一者运用智谋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既能战败敌人,又能使自己不受任何损失,那是“善之善者也”[1];二者“兵无常势”[1],战争是异常复杂、变化多端的,没有智谋,光靠猛冲猛打是不行的。基于此识,兵家理论要求军事家充分发挥才智,老谋深算:战前要研究、制定战略战术等,即“未战而庙算”[1];战时要随机应变,“因敌变化而取胜”[1]。武术理论同样将智谋置于武艺之上。它揭示武打的一个特点是:“微妙莫测变无穷。”(拳谚)因此,它认定:“有智赢,无智输。”(拳谚)它强调;“劲变招变,敌变我变。”(拳谚)“随人所动,随屈就伸”[12]。“不要站定成式,不可专用成法。或掌或拳,望着就使;起落进退,变化无穷;是用智而取胜于敌也。”[13]

5 知己知彼

打仗是双方的战斗,因而军事理论告知一切统帅,必须熟知双方有关的种种情况,据此决策。孙武说得好:“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1]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后来的将帅们,凡是听信孙武的话的便都尝到了凯旋的甜果,凡是违背孙武的话的便都尝到了败北的苦果。

对此,武术立论家们无不服膺。陈鑫即说:“外观诸人,内观诸己,知己知彼,百战百胜。”[14]武禹襄也指出:“以已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已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15]这是因为武术搏斗跟打仗一样,也是由双方进行的,既要对自己有个清醒、切实的认识,又要对对手的功力、长处与短处有所了解,这样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6 掌握主动

掌握主动是任何事情博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在战争中,掌握主动尤其显得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取胜的一个保证。由是,孙武揭示:“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而不被敌人牵着鼻子走)。”[1]如此,“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1],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由自己主动决定应对措施,从积极方面来说可以战败敌人,从消极方面来说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损失。

这一真谛,也为武术理论家所领悟。拳谚指点武术人士:“遇敌所能,展己所长。”即主动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而不要被动地去应付对手的长处。陈王廷则说:“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16]换言之,跟对手搏斗时,招招要自己主动打出,使对方莫名究竟。

7 兵贵神速

战斗是瞬息万变的,务必快速才能很好地对付:防御敌人能及时抗击,进攻敌人能及时打得敌人手足无措。因而孙武提出:“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1]这就是常言说的“兵贵神速”,是行之有效的军事定律。

武术理论汲取这条定律用于指导练功,是谓“拳贵神速,劲宜发促”(拳谚)。少林拳谚要求:“手似流星眼似电,身似游龙腿似箭。”形意拳规定“七疾”:“眼要疾,手要疾,脚要疾,意要疾,出势要疾,进法要疾,身法要疾。习拳者具此七疾,方能制胜。”[11]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武术搏斗是急遽的,你来我往间不容发,快速方能主动打人,缓慢便会被动挨打。

8 先静后动,以逸待劳

快速对于军事是一般性的需求,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在防御时,军事理论讲究先静后动:“始如处女”,“后如脱兔”;讲究“以逸待劳”。为什么呢?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力量充沛,另一方面既可以麻痹敌人,又可以使敌人劳顿,从而可以稳操胜券。武术基于其防御性的一面,也就有相同的理论,如拳谚说的:“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以静待动,以逸待劳。”内家更主张:“静为本体,动为作用。”[11]其效用与军事上不无一致。

9 虚实交织、互相呼应

事物都有虚实,其各个部分都要彼此配合。战争自不例外,并且其中的虚实更加复杂,其各部分的配合更加紧密。基于此,兵家理论力主虚实交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1]。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则虚之,实则实之”,虚实难分,变化莫测,使敌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陷于迷惑。同时,兵家理论力主互相呼应:“故善兵者,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皆至。”[1]首尾中部协同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便可以克敌制胜。

这条行之有效的兵法,为武术理论家所吸收了,陈鑫即其代表。他将“虚实兼到,忽现忽藏。……实中有虚,人已相参;虚中有实,熟测机关”[14]作为太极拳的“经谱”之一,又倡导太极拳“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当中一击首尾动,上下四傍扣如弓”[14]。形意拳练“蛇形”,也要求象“常山蛇阵式”。陈王廷更视“声东击西要熟识”为“拳经”的重要条款。

由上可见,武术理论的血液中融化有不少兵家理论,这大大地增加了武术理论的深度,并且大大地有助于对武术理论、武术实践的有效指导。

拳谚有言;“古来习拳知兵法,不知兵法莫习拳。”观之本文,信乎?

参考文献

1 《孙子兵法•计篇》

2 《尉缭子•武议》

3 《吕氏春秋•荡兵》

4 《左传》

5 《少林歌诀》

6 《史记•刺客列传》

7 《吴子兵法》

8 《水浒传》第28

9 诸葛亮《将苑•将材》

10 戚继光《纪效新书》

11 《形意拳谱》

12 李亦畲《太极拳论》

13 刘奇兰《形意拳议》

14 陈鑫《太极拳论》

胜败乃兵家常事篇5

我们摆好棋盘,爸爸的“炮”第一个冲锋陷阵,开进了我的地盘,紧接着站在“兵”的前面。爸爸不紧不慢地喊:“将军!”“你想不开,也不要寻短见呀!”我冷笑一声,“兵”立刻昂首挺胸地向前迈了一步,把“炮”赶出了战场。爸爸立刻着急起来,只见他不住地拍着大腿,“哎呀呀,我今天怎么如此冒失?气死我也!”过了一会儿,爸爸将另一个“炮”开到了“象”的位置上,射出一枚炮弹,将我的“象”打得狼狈逃出沙场。“将!”咦,爸爸是不是喝了“中华鳖精”了?唉,我也太大意了,眼看我的“车”也要“命丧黄泉”了,我心里想:可怜的“车”,你真命苦啊!还没立战功呢,就要去见阎王了。唉,我对不起你。我一定要为你报仇!

“快呀!”爸爸得意地催我。哼,别高兴得太早,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极不情愿地命令“将军”向前挪一步,“哈哈!你输定了!”无情的时刻终于到了,爸爸的“炮”打出一枚炮弹,把我的“车”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又将他的“车”拉下来将军。“哼!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却行!我正愁如何给‘车’报仇呢,没想到你这亡命之徒却自己送上门来!”说完,我的“马”立刻跳上去,飞起一脚把“车”踢出了沙场。爸爸此时像泄了气的气球,软绵绵地趴在桌子上。我立刻给这只“气球”打气:“不要灰心嘛,胜败乃兵家常事,要不,我让你一个子吧!”“气”打足了,爸爸立刻瞪大眼睛,鼓着嘴巴,坚决地说:“不!我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大丈夫岂能输给你这个黄毛丫头?看我怎样收拾你!”接着连续向我发起猛攻,我也不甘示弱。由于爸爸手下大将死伤无数,剩下的老弱残兵,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我逼上绝路……“我赢了!我赢了!”我旗开得胜,激动至极,仿佛要将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的人们!

第二局开始了,由于爸爸上次吃了大亏,所以这次特别冷静,可还是被我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爸爸也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显然,我又是第二局的胜利者。

第三局的战斗打响了,妈妈也来助阵:“妙!靖靖,就这样,你爸准输!”说完又对爸爸说:“你呀,还不如一个孩子,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啊!”爸爸咬紧牙关,额头沁出细细的汗珠,那表情,似乎真恨不得天外飞来一枚炸弹,把我的军队全部炸死。他抹了一把汗:“将!”妈妈和我惊呆了,“怎么样,没想到吧?”我和妈妈大眼瞪小眼。轮到爸爸嘲笑我们了:“姜还是老的辣吧!”“可是辣椒是小的辣呀!”我强词夺理。爸爸用手轻轻点了一下我的额头:“你这小丫头,还敢和你老爸强词夺理!”我理屈词穷,只能低下头来玩手指。“怎么,我的大小姐生气了?骄兵必败呀!别灰心,胜败乃兵家常事嘛!”爸爸用我刚才安慰他的话来安慰我。“谁生气了?再来!”我朝爸爸做了个鬼脸,又动手摆起棋盘来。

“大师,是吃‘车’还是吃鸡呀?”妈妈双手叉着腰,假装生气地说道。我和爸爸不约而同地望望那曾经令我与爸爸垂涎三尺的红烧鸡,今天它仿佛失去了魅力;我们又望着棋盘上的车、马、炮,都各自想着:这局该如何赢呢?……

胜败乃兵家常事篇6

我的象棋启蒙老师就是我亲爱的外公。还没上学,他就开始教我认识棋盘上的车、马、炮,还教我在棋盘中如何摆放棋子、棋法的基本规则和章法。不仅如此,还经常不厌其烦地跟我喂招、过招。

那一次,我又和外公下棋,我是红方。按规矩,红方先出。开局我炮八平五,外公则象七进五。一场角逐就此展开。十分钟后,当我看到自己的大子、小子的子数和外公都一样时,我就想:看看残局能不能得到外公的一个大子!――可是这并不容易,外公章法比较多,变幻莫测。心头才闪过这个念头,外公就突然来了一招炮八平三。我窃喜:哈哈,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外公走了一步漏招!

正当我得意之时,不成想外公竟然从背后放“冷箭”,用炮来了个突然袭击。 “将军!”没办法,我必须保“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被吃掉了!唉!我真粗心呀!原以为可以吃到外公的大子,哪想却是外公故意设的陷阱!

此时,棋盘上我一炮一马,外公双炮双马,见形势对我不利,我只能认输了。

我输了,心情很不愉快。见我把棋子胡乱一摔,外公摸着我的头安慰我:“下棋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应该胜不骄,败不馁。只要你有耐心,多积累,多动脑筋,你就会赢得多,败得少了!”“外公,您说的道理是不是和那个‘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一样呀?是不是只要我肯下功夫认真学,就能把棋下好?”外公肯定地点点头。

我跟外公习棋已经三年了,外公既教我下棋,也教我做人。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记得那天他所说的那句话:胜败乃兵家常事,胜不骄,败不馁。只要你有耐心,多积累,多动脑筋,你就会赢得多,败得少!(指导教师:钟华奇)

普通的外貌、不普通的象棋水平,小作者寥寥数笔便将外公勾勒出来。

胜败乃兵家常事篇7

1、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与众同好恶,然后加之以权变。

2、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无怨。使怨治怨,是谓逆天;使仇治仇,其祸不救。

3、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4、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5、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6、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残灭之政,累世受患;造作过制,虽成必败。

7、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内外失宜,祸乱传世。

8、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

9、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

10、夫统军持势者,将也;制胜破敌者,众也。故乱将不可使保军,乖众不可使伐人。

11、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

12、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征。

13、统率将领的办法,是务必要争取英雄的归心。

14、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

15、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刑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

16、用兵的要义,在于注重礼节,厚给俸禄。注重礼节,智谋之士便会前来投奔,厚给俸禄,忠义之士便会视死如归。

17、枝叶强大,比周居势;卑贱陵贵,久而益大;上不忍废,国受其败。

18、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19、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20、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21、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22、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

23、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

24、夫命失,则令不行;令不行,则政不正;政不正,则道不通;道不通,则邪臣胜;邪臣胜,则主威伤。

25、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26、赏罚明,则将威行;官人得,则士卒服;所任贤,则敌国震。

27、进贤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美名彰焉。

28、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佑,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

29、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30、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

31、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用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32、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33、使义士不以财。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

34、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35、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36、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37、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38、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

39、杀生在君,国乃可安;四民用灵,国乃无储;四民用足,国乃安乐。

40、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41、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42、夫圣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世。

43、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44、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45、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46、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47、善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肖在位;国受其害。

48、故士可下而不可骄,将可乐而不可忧,谋可深而不可疑。

49、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

50、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不乱。

51、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

52、与众人追求的目标相同,这个目标没有不实现的;与众人憎恨的敌人相同,这个敌人没有不完蛋的。

53、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54、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55、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56、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57、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

58、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

59、事物的本末没有显示出来之前,一般人是难以认识其本质的。天地运行的玄妙规律,可以通过万物的变化表现出来。

60、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61、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

62、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

63、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64、奸雄相称,障蔽主明;毁誉并兴,壅塞主聪;各阿所以,令主失忠。

65、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

66、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

67、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

68、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

69、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70、千里迎贤,其路远;致不肖,其路近。是以明王舍近而取远,故能全功尚人,而下尽力。

71、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

72、豪杰秉职,国威乃弱;杀生在豪杰,国势乃竭;豪杰低首,国乃可久。

73、夫志,心独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胜败乃兵家常事篇8

比赛犹如上场杀敌,

你付出汗水和努力,

成功的希望等着你。

胜败乃兵家常事,

泪水与微笑相互呼应,

失败从长计议,

从此以此为例,

时刻告诫自己,

努力才会胜利。

成功也别太高兴,

夺得冠军还不是最终的胜利,

胜败乃兵家常事篇9

【关键词】《三国演义》;刘备;领导艺术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1]三国之中,刘备的发展历程最为艰辛,他既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没有父兄的基业可以继承,完全靠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天、地、人”三者之中,占“人和”最难,惟其具有复杂多变性,最难驾驭,然而刘备却能够在此方面驾轻就熟,开创伟业,这与其自身的性格特点和高超的领导艺术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人本视角就《三国演义》刘备的领导艺术作粗浅探析。

一、聚人有名

刘备在汉末群雄争霸中,以“人和”战略取胜,强调自己是“汉室之胄”,使自己真正成为“正义”的化身,得到了忠于汉室的政治势力的拥护,为普天下有志之士找到了奋斗目标。俗话说“名不正,言不顺。”“师出有名”,名分很重要。心理学有一个“名片效应”的说法,意指在与人接触时要先想人家介绍自己的情况,让人家了解自己,取得信任。心理学还有个“自己人效应”的说法,意指如果要取得信任,就应该先让人家认可你是他的“自己人”。[2]刘备聚人其一靠皇家名门。刘备的身世有“汉室之胄”的招牌,刘备深知这一“资本”的重要性,以此作为他人生目标的出发点。《三国演义》第一回中,他在招军榜下初遇张飞时,首次亮牌:“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旋即遇见关羽,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稍做宣传,立竿见影,赢得了两个最初的追随者。并与他们“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的身份与远大的理想抱负结合在一起,使原本空泛的目标变得具体清晰起来,从而为志士报国提供了名正言顺的堂皇借口。[3]之后,刘备多次运用这一招牌,赢得了刘皇叔的称谓。他高举匡扶汉室,讨伐逆贼这面旗帜,从而聚集了众多能人志士,为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备聚人其二靠兄弟名分。《三国演义》十四回,曹操假天子诏书,命刘备讨袁术,刘备发兵三万于徐州,命张飞留守徐州。张飞不顾刘备临行前再三叮嘱,酗酒鞭挞曹豹,曹豹乃吕布表弟,二人里应外合夺了徐州。张飞不但丢了城池,还把刘备家小也丢在了城中。徐州六郡乃军事要地,可养五十万雄兵,是刘备当时唯一的根据地,对刘备来说何等弥足金贵!张飞兵败引数十骑来盱眙见刘备。这个时候,我们想,刘备就是暴跳如雷,把张飞骂个狗血喷头,甚至扇上两个耳光,张飞也不会有任何怨言。但刘备没有,面对大家惊慌失措的表情只说了一句:“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刘备还夺下张飞架在脖子上的宝剑,说了这样一段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怎忍心叫兄弟中道而亡?况城池本非吾有,家眷虽被陷,吕布必不谋害,尚可设计救之。贤弟一时之误,何至欲捐生耶!”这番话,怎不让关张成为刘备的铁杆儿粉丝,怎不令壮士折腰誓死相随!

二、以人为本

领导者的品德素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现实能动性,能够直接导致或产生重大的现实结果。品德素质高的人自然就会赢得人们的信任,进而拥有更多的追随者。[4]《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中,曹操将攻樊城,刘备自忖不敌乃弃樊城奔襄阳,并派人晓谕百姓: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两县之民,齐声大呼说:“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刘备于船望见,大恸说:“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我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哭。众将劝刘备丢弃百姓,轻装疾进,刘备哭着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当看见老百姓因为他而生死未卜时更是大哭曰“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他的这一举动使周围的百姓和士兵无不感动得流泪。在三国群雄中,刘备是比较爱民的。他任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第二回)治理新野时,军民皆喜,政治一新;百姓称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由于刘备懂得“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故能爱民。携民渡江后,他甘愿打一个大败仗,也要尽量保全其百姓。他用自己的失败制造了英雄落难的悲剧效果,使人产生心灵的震颤,愈加显示出他的大仁大义,从而一举抓住了乱世百姓之心。刘备之得人心在此可见一斑。

三、知人有术

领导者制定的战略决策目标,以及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实现都必须通过一定的人去贯彻执行[5]。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领导用人事关领导得失和领导成败,是组织目标能否真正得以成功完成和实现的最重要保障之一。因为领导者本人并不是目标的实现者,相反,他是依靠用人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目标得以实现的。因此,知人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知人,就是要求能全面地了解别人的长处、短处。刘备的知人是出了名的,从他对儿子刘禅、虎将赵云、谋士马谡的评价可见一斑。刘备知刘禅无用,故在遗诏中写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6]刘备知刘禅不能为大善,故勉之以小善;不能为大恶,故戒之以小恶。父子经历不同,刘备在戎马生涯中练就的机谋权变,刘禅肯定学不到,因此“不足效也”。知子莫如父,刘备把刘禅的一生看得异常透彻。当讲到参军马谡时,刘备问孔明说:“丞相观马谡之才如何?”孔明说:“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但他却说:“不然,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7]。刘备在垂危之际,特别向孔明叮咛此事,可见是非等闲视之。后来诸葛亮不听刘备之言,重用马稷,招致街亭之败,不得不挥泪斩马稷。刘备一眼看穿马谡言过其实,这一点就连诸葛亮都逊色于他。《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中,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家眷也失散了,只剩下百余骑,奔到天明,未见来追敌人,才得歇马。正凄惶时,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言:“赵云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训斥说,“子龙是我故交,安肯反乎?”张飞曰:“他今见我等势穷力尽,或者反投曹操,以图富贵耳!”刘备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糜芳说:“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张飞说:“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玄德曰:“休错疑了,岂不见你二兄诛颜良、文丑之事乎?子龙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龙必不弃我也!”内弟说,铁杆儿兄弟也这么说,要是别人怎么可能不信?但刘备却仍对子龙充满信心,没有丝毫怀疑,坚信赵子龙不会背信弃义。事实证明,刘备确是知人。子龙不是去投曹操,而是去找主母、幼主去了。这样的领导怎能不让人誓死相随!

四、留人有谋

留人的方式有很多,有事业留人,有感情留人,有薪水留人,有文化留人等。对一心一意匡扶汉室的追随者,刘备更多的是以诚待人,以情留人。《三国演义》三十一回讲到刘备据汝南,闻悉曹操出征河北,乃引兵乘虚袭许昌。曹操闻讯,立即回师杀回,刘备大败,众将拼死相救才得逃脱。玄德败军不满一千,狼狈而奔,至汉江暂令安营。土人知是刘备,奉献羊酒,乃聚饮于沙滩之上。玄德叹曰:“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君等何不弃备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众皆掩面而哭。云长曰:“兄言差矣。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胜负兵家常事,何可自隳其志。”刘备在兵败势危之际,正需众人支持,以渡过难关,他本应向众人做些思想工作,说些“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之类的话,以鼓励大家不怕挫折,重新振作,去争取胜利。但他不是这样,反而唉声叹气,劝大家弃己去投明主,以求功名,这确是令人难以理解。这是否刘备已英雄气短,壮志消磨,从此解甲归山,不图大举;或者是刘备真的认为自己不行,为爱惜众将的前程而将之遣散,使他们另投明主得遂其志呢?其实,刘备是既不灰心丧气,也不想遣散众人。而他之所以遣众人,是知道:在这兵败将亡之际,去哀求众人跟己,不会激起众人留恋之情;他从责己惜众人出发,去遣众人,这使众人知刘备爱己,众人必感激而不愿离去。兵书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刘备深知这一策略的妙用,故能翻出新奇,用来御人,这是刘备留人、御人术的创新。

五、用人有方

清人《杂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才以避短,资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勿复多苛求。”用人贵在扬长避短,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刘备手下的人才的确很多,但如何能使他们团结一心,辅佐刘备,就得考验其用人的能力了。刘备前半生居无定所,寄人篱下,屡战屡败,小沛受挫于吕布,徐州受攻于袁术,而且多次被曹操击败,军事上长期处于劣势。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里,有一段关于用人的对话:水景先生初遇刘备,见他气色不佳便料到其坎坷遭遇,因问说:“我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刘备说:“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水镜说:“不然。盖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刘备说:“备虽无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相辅,颇赖其力。”水镜说:“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人。若孙乾、糜竺等乃白面书生耳,非经纶济世之才也。”水镜先生的话阐明了一个有关用人的重要思想:不善于使用人才,就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对诸葛亮是较偏爱的,对他“以师礼待之”,关羽、张飞相当不悦,因为建安五年,诸葛亮时年二十七,而刘备时年四十七,关、张两人亦年长于诸葛亮,对他们而言,诸葛亮就像?毛小子,但是刘备不论资排辈,能破格重用人才,将一切重任交托给诸葛亮。在这问题的处理上,他对关、张两人的不满,仅以一句“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便将两人的不满扼制。在这一点上,刘备的处理是恰当的,因为初得人才必先信之,若是不予以重用,使其发挥所?,那人才必不为其所用,幸而刘备的眼光没错,诸葛亮果真才能出众,在博望坡之战中,巧施火攻大败曹军,使得关、张两人信服,直称“孔明真英杰也!”。刘备“三顾茅庐”之后,重用诸葛亮,充分放权使部下有享有权力的和充分参与的意识,从此,刘备从逆境走向顺境:联合东吴,打败曹操;取荆州益州,三足鼎立,称帝西蜀。

刘备刘备在汉末群雄争霸中,以“人和”战略取胜,主抓“人心向背”,在领导艺术上独树一帜。正如他自己总结:“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仍可成。”他以人为本,形成了“人本”的人才战略模式,在聚人、知人、留人、用人等方面有高超的艺术,时至今天,这种领导艺术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胜败乃兵家常事篇10

“敢于憧憬胜利,也敢于憧憬失败”

胜败乃兵家常事。美军自恃其经济实力雄厚、武器装备精良,的确是常常打胜仗。但美军的一些人士清楚,美国大兵每每打了胜仗就容易染上盲目自信的“胜利病”。“胜利病”往往使胜利者看不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认为上次干得不错,下次还这么干。胜利了,大家就不容易发现缺点,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美化优点上,其结果是对真实情况没有一个实事求是的估价。

不过,真正能让美军长记性、长见识的往往是败战。美军希望打胜仗,当然就会无不夸耀地谈论胜仗。但是它也从来不忌讳、不回避败战。远在美国内战时期,战败的一方在谈论自己的败战时就常自我解嘲、自我调侃:“我们真会打败仗”,“恭喜,我们又打败仗了。”在“二战”初期,美军就坦承自己是参战国中一支准备最不充分的军队,表现很不理想。诸如1941年的珍珠港惨遭偷袭、1943年的卡塞林隘口惨败之类的。

当然,对美军而言,最大的败战莫过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除了当时席卷全美的“反战”浪潮之外,美军内部也是痛定思痛,相互批评指责。诸如“朝鲜战争是美军第一次没有凯旋的战争”、“朝鲜战争不应该那样打,朝鲜战争有很多错误的成份”,“越南战争是美军至今为止唯一一场惨败的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是两场愚蠢的战争”。当时的指挥官回忆说,对这两场战争的批评指责,凡当时最难听的话都听过了。

美军对战败可以公开地谈论,可以大胆地批评指责。即使是一场外界看来绝对胜利的战争,它也要试图找出若干失败或失误的地方。比如伊拉克战争,有位美军军官就在《伊拉克战争的不同模式》一文中说:“伊拉克战争也肯定存在错误的成份。虽然作战部队贯彻了所有命令,但美国的出兵行动计划不够充分,指挥不够得力,后勤保障跟不上去;正如朝鲜战争时一样,最初的胜利过后,无法预见的挫折接踵而至”。国内也有人撰文指出:“海湾战争结束后,当各国纷纷忙于总结多国部队成功经验的时候,而美军却把主要精力用在总结教训和发展理论上。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军就出台了《科索沃战争内幕和教训》;胜利者首先总结教训,反映了美军的清醒。目前,不少国家和军队都创立了失败学,比如美军专门办了《失败》杂志。”

所以,有人指出美军“敢于憧憬胜利,也敢于憧憬失败”。一支军队要敢于打胜仗,但也绝不怕打败仗。打胜仗固然是唯一目的,但打了败仗更要坦然面对,理性分析。刘亚洲在《空中力量对大国与历史的意义》一书中也说:“美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受批评最多的国家。它还是具有最多自我否定行为的国家。”

善于从败战中吸取教训

打了败仗不敢面对,那还是败仗;打了败战不会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那才是真正的败战。美军学会了面对败战,更善于从败战中吸取教训和发展理论。

在美军,凡提到“激发每个人下次改进的上一次战争”,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指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朝鲜战争的失败让二战中大出风头的美军的自信大为受挫,如梦初醒;朝鲜战争的教训使美军深感在亚洲进行地面战争并非良好的军事战略,而需要拥有的强大威慑力量则是战略空军和海军力量。朝鲜战争还促使美军进一步强化区域安全合作,加强构筑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军事同盟体系。而“越战”的失败结果促使美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尤其促使了美陆军进行认真的反省,从根本上改变了作战的各个方面,如训练,机动能力、指挥系统以及更有效的连、营、旅长的选拔制度,这是美国军队对传统的彻底否定。

军事理论专家刘亚洲说,尽管美军在“二战”期间就拥有了绝对的制空权,却无法在朝鲜战争中对中国境内实施战略轰炸。在“二战”中很少进行地面战争的美军连续与中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阵地战。而不善于进行空中格斗的美国空军是以一场上甘岭闻名的阵地战的失败而结束朝鲜战争的。但是,在朝鲜战争中,美国空军对世界空军的贡献就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培养出了一个“世界空中强国”。失败使美军清醒,让它永远记住了上甘岭战役的教训,它发誓要给陆军插上一双翅膀。随后又发生了“越战”,它从时间、规模、消耗、损失而言均大大超过了前者,但惨败却使美军学得更聪明了:美军的对手和朝鲜战争一样,还是一支纯步兵的陆军。但“越战”中再也没有像上甘岭战役那样的规模作战,甚至连一次像样的地面战役也没有。也就是说,“越战”中的地面作战与历次地面战争有了一个革命性的不同――陆军行动空中化。“越战”时期的作战行动中,美陆军呆在天上的时间和在地上几乎相等。在空中力量改变着战争面貌的同时,空中陆军也改变着战争面貌。不过,美军在“越战”中又失败了。但和朝鲜战争不同,这是一次满载而归的“失败”。多次战役、战斗的胜利换来的却是整个“越战”的失败,而“越战”的惨败,却换来了美军在海湾战争的胜利。《美军大改革:从越南战争到海湾战争》一书就曾指出:“1991年海湾战争的胜利,根源于20多年前那场失败的越南战争。”同样,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一连串的胜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可见,从越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30多年的时间里,美败为胜,这并非完全取决于高技术,而主要是在军官培养、兵役制度、部队训练、指挥方法以及军事理论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根本性的改革措施。而这一切又取决于美军有一种从失败中学习、从失败中改进的能力。

把失败当作一种警示

美军敢于面对败战,也很会从败战中吸取教训。但是,美军更不会忘记自己曾经被谁打败。

美军一直在寻找对手。它认为“未来改革首先必须搞清楚谁是敌人”。谁是美军的“敌人”呢?凡是阻碍美国“霸权”行动的毫无疑问就是美军的敌人。所以美国动不动就说这个是“流氓国家”,那个是“邪恶轴心”。美军总是把全球当作自己的“家”来经营,总觉得处处是对手,个个是敌人。尽管美国本土140年来无战事,但美军整年想着全球的“危机”,成天策划如何应对各种挑战,仿佛敌人已经到了美国的家门口。

但是,美国向来是依据别国的实力而不是意图来选择敌人的。谁有实力?自然是打败过美军的军队有实力。美军认为:“美国找朋友的标准是打不败的对手。永远如此,凡能被它打败的,没有一个被美军当作平等的朋友”。所以美军一直要找一支大国、强国的军队,一支打败过它的军队作为对手。美军认为,对手越强,就越是对自己威胁的“假想敌”;不怕没对手,就怕没强手。从2002年起,美国连续多年举办纪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各种活动,建造相关的纪念碑、纪念馆。中国国防大学的金一南教授曾在美国做过访问学者,他就谈到过美国国防大学在很显著的位置建造了上甘岭战役纪念馆,以作警示。

因此,美军一直深入研究分析打败过自己的对手。它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放松对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研究,并且把败战研究作为军校学员的必修课。所以《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中国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国防等无不成为美国、美军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