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的词语十篇

时间:2023-04-04 07:07:23

心情的词语篇1

你可以慢慢来找我,走错路或者搭错车,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会等,但是不要太慢,要在我没变得更糟之前,抵达我身边。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11、澹泊寡欲:澹泊:恬淡;

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2、久旱逢甘雨: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

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3、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

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4、痛快淋漓:淋漓:心情舒畅。

形容非常痛快。

5、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

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6、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子。

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7、满腹牢骚:牢骚:抑郁不平之感。

一肚子的不满情绪。形容心情极为抑郁,很不得意。

8、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9、搔首踟蹰:形容心情焦虑着急。

10、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1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

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12、语重心沉: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2捏一把汗: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心焦如焚: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满脸春风: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屏气敛息: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满心苍凉:形容心中充满苍伤与凄凉。

灭此朝食: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槁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归心如箭: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心怡神悦:心情怡悦,爽朗豁达。近乡情怯: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神清气爽: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熏风解愠:熏风:和风;愠:恼怒怨恨。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

观望不前: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心怡神旷:心情怡悦,神态爽朗豁达。

心焦如焚:形容心情焦灼难忍。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满面红光: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31、心灰意冷: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2、悲痛欲绝:绝:穷尽。

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3、忧心忡忡:忡忡:非常忧虑不安的样子。

忧愁得心情不能安静。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忧虑。

4、一室生春:整个房间里充满了愉快欢乐的气氛。

5、心如刀绞:内心好像有刀子在绞动一样,形容非常痛苦的样子。

6、心花怒放:怒放:盛开。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7、心悦诚服:悦:愉快。

诚:真心。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

8、心旷神怡:旷:开阔;

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9、心急如焚:焚:烧。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0、心旷神怡:解释意思旷:开阔;

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11、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12、异乎寻常:异:不同;

乎:于;寻常:平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

13、心花怒放:形容内心高兴极了。

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4心悦诚服:悦:愉快。诚:真心。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

满心欢喜:形容心里十分高兴。

归心似箭:形容想回去的心情万分急切。

心旷神怡:旷:开阔,开朗;怡:快乐,愉快。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一般多用于表示心情的美好。

笑逐颜开: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面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归心似箭: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抓耳挠腮:挠:搔。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坐而待旦: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心潮起伏:起伏:时上时下。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悲痛欲绝: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坐立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表达心情的词语有什么5心事重重:心里有很多顾虑放不下。

心如刀绞:内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样。

胆战心惊: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悲痛欲绝:欲:将近,快要。绝:气息终止,死亡。十分伤心,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形容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满心欢喜:心里面全装着欢喜,形容非常欢喜的样子。

喜上眉梢: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怡然自得: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心情的词语篇2

关键词:情感类心理动词 语义内容 语义框架 语义层级

一、引言

心理动词是动词的一个小类,这类动词涉及到人的情感和认知等心理活动和心理反应,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动词的表现层面和特征也不断复杂化,又呈现出特殊性。由于心理动词的主观性和特殊性,近年来心理动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都对心理动词进行了分类和研究。例如,Juffs(1996:55~57)区分了三类心理动词:体验心理动词、使役心理动词和由不及物动词转变的心理动词。Halliday和Matthiessen(1999)按过程将心理动词分为感知类、认知类、愿望类和情感类。马建忠(1898)最早论及了汉语中的心理动词。范晓、杜高印、陈光磊(1985)、周有斌、邵敬敏(1993:32~48)等从语义、句法和功能方面提出了心理动词的划定和分类标准。丰竞(2003:106~110)参照范晓的定义,将心理动词分为“感觉动词、情感动词、意愿动词、思维动词、认知动词和判断动词”六类。徐睿、王文斌(2005:65~69)根据谓词相关论元之间的关系将心理动词重新进行了分类,分为“情绪、情感、感知、认知、意动和使役”六类。

由上文可知,前贤对心理动词的分类众说纷纭。然而,不难发现,情感类心理动词在心理动词中的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可。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彭聃龄,2001:362),人类的情感又与感知和认知密切相关,情感类心理动词是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载体。因而,有必要对情感类心理动词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尝试对情感类心理动词的次范畴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对其语义进行分析。

二、情感类心理动词的再分类

所谓情感类心理动词,是指表示人们对外界刺激作出积极肯定或消极否定等心理反应状态的心理动词。情感类心理动词的主观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感彩。根据情感状态和程度的不同,情感类心理动词又可以分为若干小类。我们按照情感状态和情感程度把情感类心理动词主要分为喜爱类、怀恋类、珍惜类、同情类、关切类、欣赏类、害怕类、怨恨类、其他类,共九类。现将各小类部分典型动词罗列如下:

喜爱类:、爱恋、爱怜、倾慕、钟爱等;

怀恋类:怀念、怀恋、留恋、缅怀、思念等;

珍惜类:爱惜、抚爱、怜惜、吝惜、珍惜等;

同情类:哀怜、同情、可怜、悲悯、体恤等;

关切类:关心、关怀、关切、担心、体贴等;

欣赏类:欣赏、赏识、入迷、迷醉、着迷等;

害怕类:害怕、畏惧、畏怯、恐惧等;

怨恨类:仇恨、痛恨、怨恨、憎恨、厌烦、厌倦等;

其他类:尊敬、满意、感激、遗憾、庆幸、鄙视等。

上述九小类情感类心理动词具有不同的语义内容,下面就对各小类的语义内容进行分析。“喜爱类情感心理动词”(简称喜爱类动词,以下各小类类推)表达人对客观事物喜欢或喜爱的一种情感倾向,一些满足人们情感或需要的事物会使人产生满意、高兴或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喜爱类动词的语义特征大都是积极、美好的。“怀恋类动词”表达人对过去的人或事物一种思念或留恋的状态,被感知的人或事物会长时间的在内心深处留下印记,使人产生一种无法忘怀的情感,怀念和留恋的情感状态在其语义特征里突显出来。“珍惜类动词”表示自己爱护和重视某人或某物,使其不受损害,含有重视、珍惜和舍不得的意味。珍惜类动词的内部语义包含喜爱义素,但更强调的是爱护义素。“同情类动词”通常指对别人或他物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对别人或他物的遭遇在心理上有着共同的情感体验,主要突出的是“怜悯和体恤”义。“关切类动词”表示把某人、某事或某物放在心上,对其有关照、关爱的情感心理状态,还可以表示担心的状态。“欣赏类动词”表示观看或品味某种事物、赏识某人时产生的一种喜悦或愉快的情感状态,这种欣赏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随着欣赏程度的深入,欣赏者本人甚至达到了沉醉或入迷的情感状态。“害怕类动词”主要表达人在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产生的一种不安、恐惧、惊慌失措的情感状态。因此,害怕类动词的语义特征主要是消极的、否定的。“怨恨类动词”表示人因不喜欢对某人、某物未能满足自身的要求而产生不满、厌恶甚至痛恨的情感心理状态。怨恨类动词的语义与喜爱类动词相反,多是表达消极或否定的情感。由于人类自身情感心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还会有一些如感激、庆幸、遗憾等情感心理动词,限于篇幅,我们将其归于其他类情感心理动词。这类情感心理动词的语义是对前八类动词语义的补充,丰富了人类情感状态的表达。

三、情感类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

情感类心理动词的语义内容各异,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点和相近的语义特性。情感类心理动词还带有明显的语义层级。

(一)情感类心理动词的语义特点

通过对情感类心理动词各个小类语义内容和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情感类心理动词的各小类的语义以表达“情感状态”这一语义要素为中心,其语义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情感类心理动词各小类的语义内容具有中心性,主要可分为两类:积极肯定为中心和消极否定为中心。喜爱类、怀恋类、珍惜类、同情类、关切类、欣赏类等心理动词多属于积极肯定类;害怕类、怨恨类等心理动词多属于消极否定类。二是情感类心理动词各小类的语义内容具有重叠性,各小类的语义内容突显差异性。譬如:喜爱类、怀恋类、珍惜类、同情类、关切类等都包含一定的喜爱之情,甚至“怨恨类”也有“爱恨交织”语义,只是程度不同,它们语义范畴的区分度有一定的模糊性。三是情感类心理动词各小类语义内容呈现出连续体的特征,即“由爱到恨”或“由恨到爱”的连续体。喜爱类、怀恋类、珍惜类、同情类、关切类、欣赏类、害怕类、怨恨类等情感心理动词的语义内容呈现出一个连续体,其语义内容的变化范围是一个连续统。可见,情感类心理动词各小类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交叉包容。

(二)情感类心理动词的语义层级

当表达简单认知域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信息,人们通常采用二分法,如“是”与“不是”,“大”与“小”,“远”与“近”等等。然而,在一些复杂的认知域中,二分法已不能满足人们表达的需要,人们转而用其他的词语来填充二分法两级中间的概念,以求更为细致地表述这些状态或性质,层级性由此而生。层级性是由于语用的需要而产生,在长期的使用中固化于语言之中,当层级固化成为一种区别语义的属性时,我们便称其为语义层级。(姜淑珍,2006:75~79)

人类的感情丰富多彩,情感认知域是最复杂的认知域之一。在用来表述和描绘情感时,情感类心理动词往往呈现出明显的语义层级。根据上文对情感类心理动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内容异同的分析,情感类心理动词的语义层级可以分为四级:积极、类积极、类消极和消极。喜爱类和珍惜类属于积极层级,关切类、同情类、怀恋类和欣赏类属于类积极层级,害怕类属于类消极层级,怨恨类则属于消极层级。其他类中的心理动词的语义层级差异性较大,包含于各个语义层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人类认知精确性和模糊性双重规律的特性使然,对情感类心理动词语义层级的感知与区别只是相对的,在特殊语境因素或语用因素的影响下,其语义层级可能会变化、转换或融合。

四、结语

本文对情感类心理动词的次范畴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并对其语义进行了分析。情感类心理动词可以细分为九小类,各小类的语义以“情感状态”这一语义要素为中心,其语义内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具有重叠性、模糊性和连续性等语义特征,情感类心理动词还呈现出明显的语义层级关系。

参考文献:

[1]Juffs,A. Learnability and the Lexicon:Theorie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6.

[2]Halliday,M. A. K. & C. M. I. M. Matthiessen. 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London:Continuum,1999.

[3]范晓,杜高印,陈光磊.汉语动词概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1987.

[4]丰竞.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06~110.

[5]姜淑珍.英语层级性反义词再研究——层级性的本质与英语反义

词的再分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3):75~79.

[6]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徐睿,王文斌.心理动词也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3):65~69.

[9]周有斌,邵敬敏.汉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型[J].语文研究,1993.

心情的词语篇3

平静:心情平和安静。出处:《淮南子·俶真训》:汪然平静,寂然澄清,莫见其形。

镇静:心情安定、平静。出处:宋柳永《一寸金》词: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

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安塉》:怡尔执待免之志,坦然无去就之谟。

心情的词语篇4

关键词:心理动词 时间量 时态助词 时量词语 动量词语

一、引言

讨论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时间量是必然要考察的方面。对心理动词时间特征的研究成果多散见于动词研究的文章及论著中,下面分别从时态助词、时量词语、动量词语三个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

二、心理动词与时态助词

有关心理动词时间特征的论述大部分见于动词研究的文章或论著中,心理动词的时间特征与时态助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陈平(1988)在状态类情状、活动类情状、结束类情状中都提到了心理动词。其中,表示状态类情状的是心理状态动词,其最大特点是静态性质,缺乏内在的自然起始点或终结点,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带“着”或“在”,但能够带“了”,前面能带程度副词,如“很、非常”等。“V+(了)+时量短语+了”在状态类情状句中,时量短语指示状态的持续时间。表示活动类情状的是心理活动动词,这类情状具有动态、持续和非完成性的特征,可以在“V+着”和“在+V”两种句法槽中出现,表现有关动作正处于进行或持续状态。活动类情状没有内在的自然终结点,动作开始后,无论在时轴的起始点以后哪一个时点上中止,都算作一个完整的动作。“V+(了)+时量短语+了”出现在活动类情状句中时,时量短语指示的是动作自起始点后在时轴上的持续时间。表示结束类情状的也是心理活动动词,这类情状具有动态、持续和完成的特征,可以出现在“V+着”和“在+V”两种句法槽中。结束类情状伴随着一个内在的自然终结点,这一点不同于活动类情状。“V+(了)+时量短语+了”在结束类情状句中,时量短语的计时起点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从情状的起始点算起,二是从终结点算起。

李临定(1990:113)认为,心理活动动词的零形式总是和过去的时间相联系着,表示对说话此刻来说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从表时上说总是属于过去的,但它往往又要延续到将来。因为心理活动动词是对已成为事实的感情等的反映。句法上表现在心理活动动词不能是零形式,后面一定要加“了”,也不能加上“要”表示将来的时间,而一般动作行为动词则常常可以这样。心理活动动词表示的是某种长久的(有的是永恒)的感情、感觉或认知上的态度,是客观地对这些方面作出反映和判断,这一点与形容词的语义性质类似。陈祖荣(1995)也认为,心理活动动词的突出特点是:在表“时”上不同于一般动作行为动词,它的零形式用于表示已经成为事实的事情。

胡裕树、范晓(1995:171~172)从情状角度将动词分为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两大类,表示心理感觉的动词属于静态动词。静态动词的特点在于它语义上的非活动性质,语法上一般不能带“了”“着”等形态标记,部分心理感觉类静态动词如“知道、相信”等虽然可以带“了”(不带“着”),但其含义是进入某种静态,该静态仍在持续着。这不同于动作动词,动作动词带“了”表示某种活动的实现,通常该动词表示的动作不再持续。如:“我相信了他的话”中,“相信”还在持续,而“我看了他的小说”中,“看”通常不再持续。认为表心理感觉的有极弱的动态,一般均不能带体形态,如不能与“着”配合,但其中有些动词能带“了”表示进入静态。在后面的论述中,又提到心理动词带“了、着、过”大多是因为有两方面的制约:一是所带宾语的性质,认为通常带名词性宾语时动态助词出现得略多些,而带动词性宾语的时候动态助词就几乎不用;二是心理动词本身的特点,只能带动词性宾语的心理动词,如“认为、感觉、妄想”等一般就不能带动态助词,而可带名词性宾语的心理动词,带动态助词的能力就强些。心理动词同“很”组合,后面决不能再带动态助词,这恰恰跟“很+动词结构”(“很读了一点书”之类的)里的动词常常带“了”不同。认为心理动词后带“着”的机会比“了、过”要多一些。

黄伯荣(1998:87~132)所列举的动词与时态助词的搭配关系中,包括很多心理动词的情况。如在后只能带“着”的动词有“惦、期望、算计、想、预料、琢磨”等;后只能带“了”的动词有“了解、领会、认、认得、认识、舍得、晓得、知道”等;后只能带“过”的动词有“忌妒、怀疑、怕、佩服、认为、算计、嫌、欣赏、需要、以为”等;后只能带“着、过”的动词有:“爱、抱(某种想法)、忌妒、热爱、讨厌、同情、想念”等;后只能带“了、过”的动词有:“爱、爱好、爱惜、懂、发愁、放心、害怕、怀疑、决定、理解、满意、满足、迷、迷信、明白、设想、失望、贪、疼、误解、误会、喜欢、想、原谅、愿意、着急、着想”等;后能带“着、了、过”的动词有:“爱护、操心、猜、愁、担心、惦记、反省、感动、关心、恨、怀念、回忆、计较、觉悟、考虑、迷、判断、盼、盼望、忍、忍受、忍耐、思考、思念、贪图、希望、羡慕、想、小心、怨、注意、琢磨”等。

三、心理动词与时量词语

马庆株(1981)根据动词带时量宾语表现出来的语法、语义特点,检验动词的时相结构,利用[±持续][±完成][±状态]三对语义特征,将有关动词分为Va、Vb1、Vb21和Vb22四类;Va类成分为“死”类,表示瞬间完成、不能持续的动作,后接时量宾语时,该时量短语指动作完成以后经历的时间,其中包括一些心理动词,如“懂、知道、明白、原谅”等。Vb类成分都能够表示可以持续的动作。其中Vb1为“等”类,不能表示瞬间完成的行为,所以后接时量宾语时该时量短语的所指只能是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心理动词“盼、恨、忍、寻思、注意、担心、心疼”等属于此类。Vb22为“挂”类,既能表示瞬间完成的动作行为,又能表示持续的动作行为,因此后接时量宾语时,在时量短语的所指问题上会有歧义,此类中没有提到心理动词。文章认为Vb21和Vb22的区别在于Vb21可以表示状态,而Vb22不能表示状态。因此Vb22后接时量宾语时,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也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还可以表示由该动作行为造成的状态的持续。

黄伯荣(1998:354~378)列举的能带时间补语的动词中包括:“爱、操心、愁、打算、担心、当心、忌妒、发愁、反省、感到、感动、估计、关心、害怕、恨、后悔、怀念、怀疑、回忆、计较、决定、觉悟、考虑、留神、留心、满意、满足、迷、迷信、明白、怕、判断、盼望、佩服、热爱、忍耐、忍受、认得、认识、生气、失望、熟悉、思念、推测、误会、误解、喜欢、想念、晓得、小心、欣赏、信、信任、醒悟、着急、注意、着想、琢磨”等等。

李临定(1990:71~72)指出心理活动动词和时量词(MTP)结合有各种限制,如:“讨厌、感动”等只能和不定时量词“一辈子、一阵子”等相组合,而不和有定时量词“三个月、两个小时”等相组合。还有一些心理活动动词则基本上倾向和表示长时间的有定时量词组合,而不和表示短时间的时量词组合,这些动词同时也是长持续动词。例如:

(1)恨:~了(我)三年/*~了十分钟

(2)着急:~了一个上午/*~了三分钟

(3)惦记:~了整整两年/*~了三个钟头

(4)盼望:~了三年/*~了十分钟

(5)抱怨:~了老半天/*~了一分钟

(6)怀疑:~了我两年/*~了我三分钟(李临定,1990)

有些心理活动动词如“同情、爱护、佩服、爱、嫌”等不能和时量词组合,例如:

(7)同情:*~了阵儿/*~了一个月

(8)爱护:*~了好久/*~了三年

(9)佩服:*~了好半天/*~了一年

(10)爱:*~了一阵儿/*~了三个月

(11)嫌:*~了好久(李临定,1990)

这些动词显示的心理活动也是可以延续的,只是采取别的方式来表示。例如:

(12)他一直很同情我。

(13)大家一直很佩服他。(李临定,1990)

如果以上心理动词加了宾语,则有许多可以与时量词组合,如“爱你一辈子”“爱护他一生一世”等。因此,宾语与时量补语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心理动词与动量词语

龙果夫(1958:101)认为动词范畴的内部可以分为若干特殊的词义·语法范畴,首先可以分出非动作动词,包括思想和知觉动词(知道、认得、认识、懂、明白、思量、害怕、羞、爱等)、状态动词(疼)、语气动词(能、愿意)和半实词性动词(在、姓、像)。龙果夫认为这种动词不表示动作,不允许有数量上的变化,所以很少与加了动词的计算词放在一起,如:“看”可以说“看一看”,“走”可以说“走一走”,可是不能说“知道一知道”或者“能一能”等等。这类动词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不容许具有动作动词的质量·结果的变化,因此不能构成可能式。这种说法是可以商榷的,首先大部分双音节动词都不能构成“X一X”式,不仅是非动作动词;第二,有些非动作动词是可以构成“X一X”式的,如“想一想”。而且关于可能式也是有很多例外的,如“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不能害怕”“不能再这样想下去了”等。

刘月华(1984)专门考察了动量词“下”,认为“下”的表达功能与动作进行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如果是已然动作的话,后面的“下”在非持续性动词后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摆了下手),在持续性动词后表示短暂的动作(笑了一下;整理一下);如果是未然动作,后面的“下”前面往往用“一”,“一下”是一种委婉地表达祈使和主观愿望的手段,有缓和语气的作用。但心理状态动词“爱、恨、害羞、怀念、忘、感动”等后面不能用“(一)下”,因为“下”表示短暂的动作。不过心理状态动词后面带“一下”的语料还是有的,如“偶尔拿出来怀念一下过去的时光也好。”“你就不能让我感动一下吗?”

邵敬敏(1996)将汉语的动量词分为四个层面,A通用量词,包括A1计数量词与A2计时量词;B自主量词,包括B1与动词同形的同形量词和B2短时量词;C借助量词;D情态量词。凡是可以自由地跟通用量词A1或A2组合的动词叫“有量动词”,凡是不能自由地跟通用量词A1或A2组合的动词叫“无量动词”。认为心理动词也包括一般所谓的认知动词,大部分属于有量动词。有一小部分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属于无量动词,如“感觉、感到、认为、以为、乐意、决意、妄想、企图”等。

黄伯荣(1998:328~354)所列举的可以带数量补语的动词中所包含的心理动词有:“爱、爱护、爱惜、操心、承受、愁、担心、当心、妒忌、发愁、反省、放心、感到、感动、关心、害怕、恨、后悔、怀疑、回忆、忌妒、觉悟、决定、考虑、理解、了解、领会、留神、留心、满意、满足、迷、明白、怕、判断、盼、盼望、佩服、忍耐、忍受、认识、伤心、设想、熟悉、思考、思念、算计、体会、体谅、推测、忘记、误会、误解、喜欢、嫌、羡慕、相信、想、想念、晓得、小心、欣赏、信、信任、需要、原谅、着急、着想、琢磨”等。

李临定(1990:57)将所显示的动作行为可以反复进行、可以计量的动词称为重复动词,认为大多数动词都属于重复动词。重复动词可以与动量词组相结合,表示动作的量。将所显示的动作行为不能反复进行或者是倾向于不能反复进行的,称为非重复动词。非重复动词是不能计量的,是比较严肃、意义抽象的动词。心理活动动词也常常是不能反复进行的,如“知道、晓得、明白、回忆、觉悟、希望、盼望、忍耐、忍受、反省”等,而且非重复动词一般不能和动量词组相结合。

五、结语

以上是作者对以往的研究进行的一个大致的梳理,可以看出,这些对心理动词的研究多数是零散的,夹杂在其他的专题研究之中。此外,在对重叠、否定、比较等课题的研究中还有对心理动词的零星的论述。这些列举性、描述性的讨论,为进一步考察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并作出解释性的讨论作了必要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J].中国语文,1988,(6).

[2]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4]龙果夫.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一卷·词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5]刘月华.动量词“下”与动词重叠比较[J].汉语学习,1984,(1).

[6]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J].中国语文,1996,(2).

心情的词语篇5

关键词: 情感因素 高职高专英语 词汇教学

一、引言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既然英语考试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而且客观试题在考试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也许没有必要在词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且,词汇的学习对于学生本人的记忆依赖性很强,学生极易觉得乏味并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词汇的教学过程中,大力应用情感因素尤为重要。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习词汇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记忆。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1. 什么是词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词是一个表达单位,无论其是以口头语或书面语的形式出现,都能获得本族语言者的普遍直觉识别。要科学地定义词汇,必须涉及到三种含义:(1)词是可定义的物理单位,是两处停顿或空白之间的音段或字母丛;(2)词是一组词形深层的共同因素;(3)词是一个相比较而言较为抽象的单位,是介于词素和词组之间的一个层面,靠它来显示词是如何在语言的语法中发挥功用。

从心理学角度看,词是一个复合刺激(在感知和理解说和写的过程中),又是人的同等结构复杂的反应(在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时)。作为刺激,一个词含有两个基本成份: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作为人的回答反应,词的特征表现在第三个成份上,即动觉刺激,这可分为两个方面:发音和书写。因而词是一个视――听――说三位一体的复合体。

2.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综观上述词汇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词汇是语言最小意义的单位。词汇之于语言就如同砖瓦之于房屋一样。人类的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是词。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主要是依靠词汇进行的。如果不能掌握足够的词汇,就不可能实现运用一种语言的目标。而英语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其词汇丰富、词义纷繁且搭配性极强,因此,要做好英语的教学,词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相应的听力、口语、阅读以及写作水平,从而使之更加灵活地运用英语。

3.现阶段高职高专学生学习词汇的困难和问题

与本科院校相比较,高职高专类院校的生源较为复杂,其生源基本构成为: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和技校毕业生。有时一个班上的学生高考英语分差达到90分以上,学生掌握词汇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这给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带来了相当的困扰。据相关数据显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中,认为词汇困难的占到了39%,远远高于阅读的28%。通过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笔者发现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词汇量大,产生畏难情绪,认为词汇难于记忆。从中学的对话、语境式学习进入到高校的语篇式英语学习,突然增多的词汇使得学生从心理上难以承受,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记忆单词的兴趣与信心,觉得单词难于记忆。

对于作为公共课程的英语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懒于记忆。进入高校学习以后,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课程,而英语则从高考的必考科目变成公共课程,似乎成了可学可不学的科目。这一转变使学生产生了“高校学习英语压力不大”的错觉,使之丧失学习英语的动机,进而丧失学习英语及其词汇的动力,觉得不想记忆,排斥记忆。

英语基础太差,厌恶记忆。高职高专部分专业的学生由于之前英语基础薄弱,有些技校生甚至已有几年没有接触英语,以至于连最基础的单词都没有掌握,根本无法同大学英语的学习相衔接。这类学生中不乏有厌恶英语到连英语课本都不愿意看的,那么他们就更不谈花时间、花精力来学习英语和记忆单词了。

没有有效方法,造成词汇记忆效率极低。部分学生虽然能够以积极态度对待词汇的学习和记忆,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方法,纵然能够坚持学习,但始终因为效率低下而难见学习成效。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便荡然无存。

三、情感因素

1.情感因素的涵义

要研究情感因素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首先要对情感因素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具有不确定性和易变性。情感包括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和意志等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个性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从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作用。常见的几种情感因素有:焦虑(anxiety)、抑制(inhibition)、外向型和内向性型、自尊(self-esteem)、动机等等。

2.当代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情感特征

(1)负面特征

自卑心理: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自己因为成绩差未能被录取成为正式的本科生,而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产生自卑心理,欲学而不能,欲罢而不忍。笔者在对所带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近80%的学生存在轻微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英语很差,很难继续学习并学好该课程。而60%-70%的学生则认为自己连中学的单词都记不住,更不用说大学里的英语词汇。

焦虑心理:进入高职院校后,学生学习的英语课程的内容发生改变,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也较中学有所不同,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一些学生本身自主性较差,学习上客观因素的改变就导致了他们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不理想,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笔者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中发现,有7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有超过15%的学生表现为焦虑症。

抑郁心理:有时即使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也会存在较大的差距。部分学生看到别人能够顺利地跟上课程进度,熟练地掌握单词,流利地用英语对话并且通过英语考试,而自己连单词都背不熟,于是学生的心理方面就会产生较大的压力。这些学生继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因此他们每到英语课,就情绪低落,每到英语考试就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奇特的异国文化、文字在他们眼中成为了充满抑郁色彩的灰色世界。

(2)正面特征

这个年龄的高职学生,有着极为矛盾的心理。据笔者观察,一方面他们极其自卑,认为自己成绩不好,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坚定拥护者,认为自己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因而只要是他们认为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他们一定会尽力去做;这些学生的另一个特征是非常看重友情,多数来自城市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同学、朋友这样的同龄人是他们生活中最好的倾诉对象。而来自农村的学生,虽然家中不乏兄弟姐妹,但又多数远离家庭和亲人,因而同样也非常重视友情和渴望与人交流。而这个特征同样也能在学习英语方面有所体现,即在同学和朋友这样的平等心理特征基础上所进行的学习互动,以及与老师就学习问题的交流。

四、情感因素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陈琦、刘儒德,2001)。积极的情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正面影响。具有乐观向上和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相反,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其语言行为也会受到影响。通过分析情感因素的作用以及当代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单词所存在的一些情感特征,我们可以通过情感的方式对学生的词汇学习进行一定的引导,尽可能地运用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因素去推动词汇学习。

1.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热情,尤其是在相对单调的单词学习上。在单词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故事、场景的形式,讲西方文化,讲名人故事,谈生活轶事,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英语天地。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阐明词汇的具体使用,使学生知道这些词汇所明显具有的价值,这种词汇就能吸引学生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意向。如:在讲短语dark meat是鸡腿肉时,可插入相关的故事,一个中国留学生第一次在外国餐厅用餐时想要点一份鸡腿肉,却错表述为black meat,刚好餐厅的服务员是一个黑人,从而引发了一些小误会。学生在听过故事后对于dark meat的词义记忆得非常清楚,并且意识到dark和black都含有颜色深的意思,只是black指的是黑色。在这个故事和词组讲完后,学生发现这些专用的表达一旦用错会产生许多误会,于是学生反而提出想要多接触一些英语餐厅的表达法,从而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因此,提高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对英语学习价值的认识是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动机的重要一步。

2.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

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也只是起到一种启发引导作用,最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与记忆。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自学掌握的词汇,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归纳用法,并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上台来讲;用学生自己的思维记忆方式来学习记忆词汇,而不是由老师强加给他们,这样一来,学生从心理上能更好的接受并记忆单词。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继而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开展竞赛,以斗志取代焦虑与自卑。

小范围、短时间的记忆比赛,对于学生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但仍需要他们付出努力。20岁左右的学生,血气方刚,是不肯轻易认输的,尤其是他认为他能够做到的时候。10分钟以内,10个词及其意思或对应句型的记忆比赛在笔者授课的班级是经常开展的,这种比赛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大家相互帮助记忆,再由各组派代表,全班作评委,在黑板上以听写形式比赛,成绩也以小组来记载。这样一来,同学之间既要相互帮助,也要相互施压。事实证明,来自于同学的压力明显比来自于老师的压力有效果。而且在相互较劲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忘记原来存在的焦虑与自卑,也极易使学生就单词的记忆产生成就感,从而对于记忆单词不那么排斥。

五、结语

情感因素之于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已经很多,笔者也仅就所教所学进行一些总结与归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对情感因素的应用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从而谋求正确合理地运用情感因素的正面和负面效应,促进英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卫清.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探析.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01期.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心情的词语篇6

关键词心理动词;判定;分类:研究方法

一、引言

心理动词是动词里很有特点的一个小类。吕叔湘明确地把心理动词列为动词的小类。此后,学者对心理动词进行的研究主要围绕心理动词的判定、分类和句法功能等几个方面展开。相对其他的动词小类,心理动词研究仍显薄弱。古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落后于现代汉语,且研究方法滞后。笔者不揣鄙陋,就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的一些想法求教于方家。

二、心理动词的判定及分类

心理动词判定问题是汉语研究的一个难点,很多学者提出自己的判定标准,概括来说可分为三种:(1)意义标准,如黄伯荣、廖序东等;(2)形式标准,如周有斌、邵敬敏等;(3)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标准,如王红斌等。一方面,由于单一依据意义标准或形式标准在语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因为心理动词自身的复杂性,它不仅牵涉语法问题,而且和心理学、认知科学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在心理动词研究中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心理动词表示情感、意向、认知、感觉、思维等方面的活动或状态,心理动词原则上都是及物的。

心理动词内部的分类也是相当复杂的问题。结合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心理动词,分为状态和动作两个大类。状态心理动词表示心理情绪状态,如“哀”、“患”、“妒”等,该类动词一般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行为心理动词表示心理动作行为,如“猜”、“测”、“悉”等,该类动词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依据情绪的特点,状态心理动词分为负面和正面两个次类,如“怜”、“怨”、“厌”、“惋惜”等为负面心理动词,表达心理负担意义;如“爱”、“喜”、“敬重”等为正面心理动词,表达积极的心理意义。动作心理动词可分为思维和感知两类。

三、心理动词的研究方法

古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成果并不太多,目前所见主要有李启文、陈克炯、刘青等几篇,与其重要的词类地位并不相称。现在的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研究方法陈旧,还停留在心理动词所带宾语、状语、补语等的描写上;研究内容狭窄,主要是专书、专题的描写和统计上。鉴于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

(一)心理动词及物性研究

汉语中的一些词的组合功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发生一些变化,心理动词也是这样。及物性是施事通过行为对受事的影响,及物性事件的典型形态句法是“施事+受事”。及物动词作为动词的一个小类,其内部也不是匀质的,有的及物性高,有的及物性低。从抽象层面看,及物性是一个语法原型,构成一个及物性的连续统。越靠近原型,及物性越强,反之及物性就越弱。将及物性理论运用于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可以加强我们对心理动词的认识。心理动词及物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心理动词能否带宾语。如“怒”、“悲”在上古汉语中是动词,可以带宾语,如:

(1)以德覆君而化之,大忠也;以德调君而辅之,次忠也;以是谏非而怒之,下中忠也。(《荀子·臣道》)

(2)我悲人之自丧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

(《庄子·徐无鬼》)

而现代汉语里,“怒”、“悲”变成形容词,不可以带宾语。“怒”、“悲”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动词的及物性逐渐减弱,情态特征逐渐增强,最终从动词转变为形容词。

二是心理动词带宾语能力的强弱。有些心理动词以带宾语为常,宾语类型丰富;有些心理动词常不带宾语,且宾语类型较单一。以《世说新语》“知”、“安”为例,“知”作心理动词共99见,其中带宾语85见,带宾语比重占86%;“安”6见,带宾语只有2例,带宾语比重占33%,如:

(3)由是知之。(《世说新语·文学》)

(4)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Y,-T孰愈?”(《世说新语·品藻》)

(5)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世说新语·言语》)

(6)岳于是始知必不免。(《世说新语·仇隙》)

(7)不知有功德与无也。(《世说新语·德行》)

(8)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世说新语·德行》)

(9)一坐成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世说新语·文学》)

(10)劭亦安其言。(《世说新语·品藻》)“知”的宾语类型有体词性宾语,如名词(3)、代词(4)、偏正l生名词词组(5);谓诃性宾语,如偏正性动词词组(6)、并列词组(7);小句宾语,如(8)。“安”所带宾语类型简单,只有名词—类,如(9)、(10)。

(二)语义场理论

语义场是指若干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义位聚合而成的系统。将分散、零星的个案研究纳入相应的聚合群中,加以系统地考察,能更好地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发现一些语言规律。陈克炯将“怜”系、“怨”系、“厌”系、“忧”系和“惧”系均看作同义义场。陈先生发现各系心理动词的述谓功能存在不匀质的现象,除了与各系词义所反映的心理负担轻重的不同有某种关系之外,最主要的是各系对不同宾语的选择性上存在差别。

为此,我们调查了《世说新语》里12个表“忧怕”义的心理动词带宾语的情况,统计情况见表l。

一方面,“忧怕”类动词内部的使用频率也不平衡。使用频率最高的3个分别是“忧”、“患”和“恐”,共43例,次之是“惧”、“畏”和“惮”3个,共18例,这6个动词共占“忧怕”类动词91%,即《世说新语》“忧怕”义主要由“忧”、“患”、“恐”、“惧”、“畏”和“惮”这6个动词承担。另一方面,心理动词的使用频率与所带宾语的比例不一定成正相关关系。如“忧”使用次数最多,带宾语比例为53%,而“恐”少于“忧”,带宾语比例却为86%,使用频率与带宾语的能力并不是正相关的。据此可以认为表“忧怕”义的动词在组合功能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语义场内部并不是匀质的。这一研究方法可运用到其他义的心理动词语义场的研究之中。

(三)心理动词的量级问题

受程度副词修饰是心理动词的一个重要特征,心理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有量级的差别。如《世说新语》心理动词所带的程度副词共有15个,它们分别是:甚、大、了无、深、殊、雅相、绝、至、雅、弥、横、殊自、深相、真、奇。这些词内部也存在级的差别,大致可分为“极”类和“甚”类。“极”类有殊、殊自、绝、至、横、奇共6个,表示程度达到极点;“甚”类有甚、大、了无、深、雅相、雅、弥、深相、真共9个,表示程度超过一般但未达到极点。同一心理动词用表1不同程度的副词修饰,其表达的程度量自然不同。“极”类副词的程度量要高于“甚”类副词,如:

(11)a.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淮横怒,遂与杖遣之。(《世说新语·方正》)

b.族人大怒,便举棵掷其面。(《世说新语·雅量》)

(12)a.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藏否人物。(《世说新语·德行》)

b.左右宜深慎此!(《世说新语·假谲》)上面各组a句均使用的是“极”类程度副词.b句使用的是“甚”类程度副词。每组的a句的情绪量要高于b句。

(四)心理动词的过程结构表达

动词的过程结构与许多语言现象,特别是与语言的“体”表达有密切关系。郭锐系统分析了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认为动词的过程结构就是起点、终点和续段三要素的组织。根据三要素的有无和强弱的差异,他把汉语动词过程结构分为无限结构、前限结构、双限结构、后限结构和点结构五类。郭先生认为前限结构的动词多为心理动词。这一观点正确地揭示了汉语心理动词的一个重要特征,颇有见地。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汉语动词过程表达使用的助词“着”、“了”和“过”在上古和中古汉语还没出现;二是古代汉语动词的过程结构主要是由置于谓语动词之前的“已”、“既”、“方”、“正”等副词或置于谓语动词之后的“毕”、“竞”、“讫”、“已”、“罢”等半虚化动词来表达。

(13)吾以君为垦知之矣,故入;犹未知之也,又将出矣。(《国语·晋语四》)

(14)君子垦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後可以为人师也。(《礼记·学记》)

(15)想芏,仍往潇湘馆来,偏黛玉尚未回来。(《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16)暗自想罢,不觉大喜,因此就有些不甚防备。(《七剑十三侠·第七十七回》)

上举(13)、(14)例分别为副词“已”、“既”用于心理动词之前表时态,(15)、(16)例分别为半虚化动词“毕”和“罢”用于心理动词之后表时态。

(五)心理动词的认知研究

心情的词语篇7

一、语文词语教学的现状剖析

在日常词语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之重只是放在词语书写的准确度和词语基本义的解释上,很少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积累词语,更不去挖掘词语的深层意蕴,致使词语教学失去生机和活力。(1)忽视了语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少教师对词语意义的讲解,大都脱离文本内容,割裂了词语与句子(语境)和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孤立地教学词语,而不能在语篇的层次上进行整体教学。(2)忽视了对词语丰富意蕴的开掘。“语言是富有温度的”,词语的字面解释后面有着丰富的意蕴和情感色彩。多数教师在词语教学时,往往简单地把释词看作“为阅读去障”,而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到词语的内核,去开掘词语背后的意象、意境和意蕴,发挥词语的激活、唤醒作用。(3)忽视了对词语文化内涵的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结晶,是形成人类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内涵。而我们许多教师在进行词语教学时,往往只注重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词语的文化教育。致使学生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没有真正领会到词语的文化意蕴。

二、触摸词语背后的内蕴智慧

心情的词语篇8

关键词: 语料库 情绪 语义韵 认知

一、前言

语料库语言学是基于大规模的语言实例对语言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新手段,通过语料库所反映出来的语言事实对现行的语言研究进行批判纠正。[1]语义韵研究作为语料库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能够发现基于经验的研究所不及的词语搭配特征。这一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外语言学研究的重视。

传统的词汇研究立足于内省法,以静态内省的方式在十分受限的语言实例中进行传统的词汇词性、语义、功能分析,这不能很好理解一个词的实际用法,宜从动态的语言实例分布角度,以随机采样的方式收集有代表性的真实语言材料,基于更丰富语料进行考察。[2]现行一般可通过语料库统计Z值考察得出词汇语义韵,而目前语义韵研究多立足于二语学习进行英语语料的考察,少见对汉语的语义韵考察,更遑论将语义韵与认知分析的结合研究。本文将基于语料库(主要是北大CCL语料库)来考察“情绪”一词的搭配,进而统计得出其语义韵,在此基础上再探析其认知特性,这样可以较为全面地从共时层面反映出词语的意义及其认知特点,以弥补材料实证不足、分析精确度不高、语用认知解释力不足的缺陷。亦权为对汉语词汇进行语义韵和认知结合研究的尝试,以此示例推动语料库语言学词汇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传统释义考察

从传统释义角度来看,情绪一词有如下解释:

Ⅰ《同义词词林》①把“情绪”同归到大类的小类之下,进一步归为细类,详如下:

心情(~舒畅)?摇?摇情绪(~高涨)?摇?摇心境(~不太好)?摇?摇心气(~不顺)

心绪(~不宁)?摇?摇意绪?摇?摇心思(没~看戏)?摇?摇心怀?摇?摇情怀

实际上,这种同义(近义)词类同例并举的方式就是同义词语义场释义的雏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词义差别通过对比展示出来,如上例就可以把“情绪”和“情感”等区分开来。但其所举示例“情绪高涨”中的“情绪”与含褒义的“高涨”一词对应,这一解释实际反映不出真实语料下“情绪”一词的搭配特点。

Ⅱ《现代汉语词典》②收录“情绪”词条释义为:

情绪:[名]

A.人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里状态:生产~/急躁~/~高涨

B.指不愉快的情感:闹~/他有点儿~。

以上释义用义素分析法可分析为:

情绪[+人][+活动][+主动产生][+心里状态][+兴奋]/[+不愉快]

通过义素分析,可以看出词典解释认为“情绪”是[+主动产生],且既能够与积极情绪词搭配又能和消极情绪词搭配。但这不能反应出“情绪”一词的实际搭配和使用特点。立足于一定规模的语料库,我们则可能弥补以上不足。

三、语义韵考察

语义韵律(semanticprosody),是指“超越词语界限的联想色彩”。[3]词汇在语境中表达时,会出现附加意义的变化,如褒贬、庄谐,这些语言使用者的态度倾向往往表现为语篇线性搭配的倾向,即它们习惯性地吸引某些具有相同语义特点的词项构成搭配,由于关键词习惯性地和具有某语义特征的一些词共现,因而也被感染上有关语义特点,其语境也就呈现出特殊的语义氛围,如积极、消极等。[4]比如英语中的“rather”和“quite”就呈现出不同语义韵律搭配:前者主要是与“imprecise”、“unpromising”等消极词汇搭配,呈现出消极的语义韵律;后者则与“honest”、“placid”、“happy”搭配,多呈现积极的韵律色彩。[5]

语义韵研究需要建立类联接,基于数据来概括和描述关键词的语义搭配,进而总结出语义韵特点。[6]

1.关于“情绪”语料库使用频数统计

词频统计可大致了解该词的入库情况。通过查找北大CCL语料库、教育部语言所语料库在线以及台湾中研院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三个语料库(平衡语料库),我们的检索结果如下:

表1 “情绪”在三大语料库检索所得例次对比

(人工查找,暂未发现“情绪”中的歧义组合。)

由上表可见三大语料库中的“情绪”一词使用分布概率相对较高。以北大语料库为例,其比例大概占1/15000。以上可以保证统计搭配语义韵时的效度和信度。

2.“情绪”的类联接及语义韵分析

语言学研究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组合关系是词语的线性搭配关系,具有真实性发生的特点;而聚合关系是语义意义潜势所在,具有可能性联想的特点。[7]传统语义学者多重视探讨聚合关系,认为聚合关系比组合关系丰富,而实际上,基于统计归纳的实例来探讨共时组合关系更具有可行性和真实度。

英国学者Firth(1957:12)提出:“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即从词的搭配了解该词。研究语义韵,就需要了解词项的结伴规律、结伴词项间的相互期待与相互吸引(mutualexpectancy,mutualattraction)、搭配成份的类联接(colligation)关系。[8]首先是把握词语的类联接关系。类联接是词语搭配研究的重要概念,是对具体搭配的语法范畴组合搭配关系的概括。一个类联接即表示一个搭配类如N+V等。

通过关键词检索和索引随机提取,我们可以得到“情绪”检索索引示例如下:

群众的[情绪]更高了,学习信心更坚定了

过去部队中存在着的若干消极[情绪]与不良行为

她无法使自己从糟糕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那时你脑子受刺激,[情绪]很激动,你的病根就是那时留下的

她们的串连技术不太好,[情绪]波动大

全义似乎还难以从刚才那[情绪]的阴影里挣脱出来。

他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像这样[情绪]饱满

海南听他说她不是个平庸的人,[情绪]回升了一点

说到这里,老革命的埋怨[情绪]更大了

像跳动的琴键拨动了我的心弦,使我[情绪]激动起来

病人最初明显的[情绪]反应是焦虑

并能起到稳定[情绪],稳定生产,稳定销路的作用。

对索引进行归纳:

情绪+A(高、高昂)——A(糟糕、消极)+(的)+情绪

情绪+V(沸腾、回升)——V(稳定、闹)+情绪

情绪+(的)+N(反应、阴影)——N(我、孕妇、思想)+(的)+情绪

上述搭配类联接可整合成如下句法搭配系列(表示可视为句法整体的界限标志):

V+[N/A+(的)+情绪];

[N/A+(的)+情绪]+V;

[N/A+(的)+情绪]+A;

以上搭配类联接中“[N/A+(的)+情绪]+V”中的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且[N/A+(的)+情绪]中的“情绪”不能与N或A交换位置,这表明“情绪”不具备很强的定语修饰力,若交换位置,则由定中结构变成了主谓结构。

类联接是词语搭配的抽象化概括,而作为具体的搭配词语,其共现能否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程度是形成语义韵的前提[9],要考察共现的显著程度则可在搭配词提取后需要进行统计测量,检验各搭配词与节点词之间的相互预见和相互吸引程度。这里采用Z值法测算其显著程度,但鉴于汉语测算存在词汇统计上的困难,拟采用约数估算值。[10]

根据公式:

①E=C1*(2S+1)*N/W

②SD=■

③Z=(C2-E)/SD

(其中C1为搭配词在库中的观察频数;C2为节点词与搭配词共现频数;N为节点词在库中的观察频数;W为总库容;E为搭配词与节点词的期望频数;SD为搭配词分布的标准差)

北大语料库库容为307,317,060字频,这里暂按两个字节一个词来计算,故总词频数为约为1.5亿词次,节点词直接按1来计算。这里把跨距S调整为5。节点词频数(N)“情绪(N2)”为11507次。

根据统计查找,与“情绪”共现词的Z值如下:

表2 “情绪”搭配词Z值(近似值)表

(由于本统计是从语料库网页上进行词频统计,检索共现词时系统仍从全文语料检索而不受跨距S控制,故值有偏大,所以为近似值。)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与“情绪”搭配的词有“低落”、“高涨”、“激动”、“悲观”、“激昂”、“抵触”、“消极”、“急躁”等。这些词实际上是节点词“情绪”的结伴词项,与其共同表达一定的意义。这些词虽有“高昂”、“激昂”等呈褒义的词,但更多的是“低落”、“悲观”、“抵触”、“消极”、“急躁”,他们具有较高的z值,呈显著搭配,而这些词又多是带消极色彩词汇,导致“情绪”在使用中产生消极性语义韵特征,这种倾向性即使是讲母语的人仅凭其语言直觉也不一定能作出确切的判断,二语习得者则通常会出现偏差。[11]由于“情绪”的语义韵搭配上有要求,像出现“你今天情绪很好”这样的情况,就会让我们在日常问候中不太接受。

传统的分析如《同义词词林》只能把握“情绪高涨”这种具体搭配,无法统计“情绪”的消极语义韵特点。《现代汉语词典》中“情绪”可以与正面和负面情绪搭配的用法实际在使用中多与消极词汇搭配,并且在词汇搭配上,“情绪”不是“主动产生”而是“被动刺激”并显出消极情绪的倾向。比如“情绪化”,“情绪”本无贬义,但在语义韵的惯性作用下,“情绪化”一词却表达了贬义的特征。

四、认知解释

“情绪”多与消极意义的搭配,组成“跨越”词语界限的消极语义韵。但这种语义韵的形成实际上用一定的认知理据可讲。

从“情绪”的搭配词群来看,如“低落”、“高涨”、“激动”、“悲观”、“激昂”、“抵触”、“消极”、“急躁”等词,他们在认知上呈现出明显的容器隐喻和结构隐喻特征,即在人的认知经验作用下,将人体视为容器,情绪则是液态内容物,情绪可以波动,可以发泄,可以低落高涨等等,这是人的认知经验的映射。[12]把水的特点和情绪对应起来,形成“情绪如潮水”的结构隐喻,这个结构隐喻又建立在“人是容器”的隐喻基础上,处在人身体的情绪则是装在容器中的水。如下例:

例1:家庭自然成了他们发泄情绪的场所。

例2:病人入院后往往情绪低落。

例3:滞留机场的旅客情绪平静。

人的情绪变化这种经验映射到人的认知过程中,使得“情绪”天然开始带上了“动向”,即潮水总会出现波动的过程,而波动往往有升(积极)有降(消极),但这种“动向”却走向了消极的一端。因为根据上述统计显示,上述表达消极意义的搭配词的Z值较高,具有较高的使用惯性,发生语义感染,从而让“情绪”带上了消极“动向”,像“情绪化”便是如此。

出现这种消极倾向,人的认知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认知语境会把不显著的东西调整得相对显著,把原来显著的部分变得相对不显著。[13]在人的经验中情绪有好有坏,但实际上在环境的刺激下正面情绪是人们所倾向的,负面情绪则往往是需要回避调整的,这就形成人们的焦点(图形)与背景选择动机。认知上负面情绪逐渐成了凸显对象,在情绪的集合中,正面情绪和其他情绪成了背景,是默认状态。而在表达中正面情绪往往需要特别凸显,这就形成正面情绪的标记。如:

例1:他今天情绪高涨。

例2:他有点高涨。

例3:他今天情绪低落。

例4:他有点情绪。

通过比较以上四例,可以看出“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并不对称。“高涨”实际是突出情绪良好“动向”的标记,负面情绪则是“动向”的典型发展模式。不用标记,“有点情绪”就是“有点(消极不好的)情绪”。“情绪”的这种消极动向性,还能从与近义词“情感”的对比中看出,如:

有情绪—有情感

没有情绪—没有情感

上述反映的是否定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实际与“情感”和“情绪”的语义韵律有关。“有情感”一般不说,它需要加上关于情感性质的标记词,而“情绪”则不用,它带有倾向性,可以自足表达消极情绪。[14]

从上述语料库统计中产生的韵律搭配实际上反映出了语言发展的词汇化特点。由于个别搭配词跨距短,Z值高,会形成半固定的共现关系词组。由特定的词与“情绪”形成半固定结构,如“思想”、“状态”等词,这种半固定的形式实际上是在上述认知因素的作用下,使得句子表达的词汇语义产生了词汇化,形成相对凝固性的结构,从而促成新的语法手段(包括语法结构)产生。[15]

五、结语

通过基于语料库对“情绪”一词的语义韵考察(包括类联接、语义搭配),可以较为精确和细致地把握“情绪”一词的搭配特征和语义韵律,并对“情绪”语义韵的的认知动因和特点进行了梳理。然本文的研究中使用的统计数据限于汉语信息处理上的现状,仍有很多不精确乃至不准确的地方,但总体能通过这些数据反映其语义搭配特点和倾向,考求其语义韵。不足的地方,还需做进一步调整,限于篇幅,留待后查。

注释:

①详见《同义词词林》.

②详见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1115页.

参考文献:

[1]顾曰国.语料库与语言学研究——兼编著的话[J].当代语言学(试刊)第一期,1998.

[2]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9.

[3]纪玉华,吴建平.语义韵研究:对象、方法及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套科学版),2000(3):63.

[4]Louw,B.1993.Irony in the text or insincerity in the writer?The diagnostic potential of semantic prosodies [A]. In M.Baker,G.Francis&E.Tognini—Bonelli(eds.).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 C I,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157—176.转引自张继东,刘萍.基于语料库同义词辨析的一般方法[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

[5]孙海燕.基于语料库的学生英语形容词搭配语义特征探究[J].现代外语(季刊),2004(4):415.

[6]卫乃兴.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2(4).

[7]索绪尔著,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的词语搭配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2(2):101.

[9]黄昌宁.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4-88.

[10]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的词语搭配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2(2):103.

[11]潘瑶,冯跃进.语义韵律的语料库调查及应用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3(4):362.

[1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9-111.

[13]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7-48.

心情的词语篇9

关键词:小山词;花间词;语言;生新

晏几道(约1038-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著名的词人,是小令的最后一位作家,也是一位专心创作小令的作家。他的主要著作为《小山词》。在语言方面,比之花间词,小山词造语工丽,秀气胜韵,一洗花间词的脂粉气息,形成了小山词艳而不俗,语淡情深的特色。晏几道在创作过程中,亦对前人诗句进行如同己出的巧妙化用,使词焕发出一种动摇人心的魅力。

北宋中后期,艳情词己逐渐摆脱了晚唐五代的艳情词那种浓厚的脂粉味。花间词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满着脂香腻粉的气味。晏几道一洗花间脂粉,在他的词里,我们几乎闻不到一点富贵味,脂粉气。语淡而情深是小山词的一大特色。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说的就是小山词的这一特点。

一般我们认为,写诗也好,填词也罢,太刻意地去雕琢词句,写得文采繁华,浓墨重彩,反而会减弱了作品的真情实感,读者读罢作品,只看到了词采的华褥,而作品的意蕴已所剩无几。花间词大部分词作即是如此。这里举其一以作说明,如和凝《临江山》:

披袍红宫锦,莺语时啭轻音。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步摇金。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娇羞不肯入鸾衾,兰膏光里两情深。

这首词是写闺中男女合欢之事。上片用了“红宫锦”、“碧罗冠子”、“凤凰”等词,极力描写女子穿着华丽,用“莺语时啭”来比拟她娇滴滴的话音。下片进一步刻画她的妩媚之态,颜如红玉,秋波含情。全词充满浓郁的富艳气息。读罢作品,只觉珠光宝气,浓艳华丽而缺乏真情实意。

纵观小山词,所写多为晏几道与歌儿的悲欢离合以及个人身世之感,且多以追忆手法写出,语言都很浅淡,没有刻意去浓墨重彩,却因所思所写皆发自内心,在抒写个人浓重的哀愁与深沉的感伤之情时,从自己身世的巨变与个人切肤之痛中去概括出来,所以显得格外情长意深,震撼人心。又因其用语委婉,使得词作含蓄蕴藉,意味无穷。如《阮郎归》: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裘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这是一首怨妇词,上阕写主人公对情郎的怨恨:“人情恨不如”,语淡情深。下阕写情郎薄情寡义,主人公在相思中日渐憔悴。其中“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即使在梦中可以与他相见找到些许慰藉,但醒来之后一切仍旧如故,更何况现在连虚幻的梦也没有了。一种由苦苦相思到绝望的情绪淡淡而出,真可谓怨而不怒,曲尽其细腻委婉之妙。这首词言简意赅,层次清晰,语淡情深。再如《减字木兰花》: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此词抒写相思离别之情。忆起长亭送别,恍然如梦境一般。情人从远方寄来书信,欣喜之余,想起了昨夜红烛燃起的点点灯花。良辰美景易逝,守着半边残镜眼望着青春年华一日日流走,对伊人的一片痴情促成了这永日的相思,以至于形容憔悴。往事难以忘怀,往往高楼一觉醒来已是黄昏来临。整首词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相思之情,如诗如画。真所谓“轻而不浮,浅而不露;美而不艳,动而不动,句中含吐,小词能事备矣!”

细味小山词,这种语言的风格几乎覆盖了整个小山词,读之语浅易懂,而深为其深情所感动,震撼人心。

小山词的语言之妙,除了在于语淡而情深,还在于其如同己出的对前人诗句的巧妙化用。晏几道“平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以在写作中常常能“寓以诗人之句法”,化用前人诗句如同己出,出神入化,这是取古人之翰墨化为我用, 以故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造。如其名篇《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句,乃从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中化出,但却与开篇上下呼应,与整首词作水融,显得饱含情思而增强了词作的内蕴,读罢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对月缅怀的孤独者的词人形象,似乎感受到了词人无尽的惆怅。再如《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中的“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化用了杜牧的诗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一个“空”字,即点出了词人内心的无奈,难以排遣的伤感、凄凉和相思之苦,尤其是在漫漫寒夜中,更渲染了清冷的气氛。这类“移花接木”似的化用前人诗句词句,且化用后效果如同己出,出神入化,更切合了词人词作所要表达的意境的情况,在小山词中并不少见。其它如《诉衷情》(小梅风韵最妖娆)中的“暗香浮动,疏影横斜”两句化用了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这首咏梅词的下阕“闲记忆,旧江皋,路迢迢。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几处溪桥”来看,皆用短句,此处将诗中七字诗句化为四字词句,切合了全词的结构,在形式和意蕴上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情致清幽,情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晏几道还化用其父的词句,如《玉楼春》“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便是化用其父的《鹊踏枝》“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但大晏旷达,只是说春怨应该一醉了之。小晏则说连落花的时间也太短,醉不到几次,忧思更深,笔致更曲。

晏几道善于将他人的妙句化为己有而不露拙劣之痕迹,反而做到了与全词意境水融,更加强了其要表达的情思,此等出神入化的移花接木之功,既突显了晏几道巧妙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成为了推动了晏几道的艳词小令达到北宋中后期空前高度的得力武器之一。

总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表达情感的载体,晏几道在词艺上潜心探索,他对语言精工婉妙的运用,较花间词在语言表现上有所生新,使他的艳词小令达到了一种花间词无法达到的高度,焕发出一种比之花间词更震撼人心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唐圭章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 (全五册)[Z].中华书局,1999.

[2]唐圭章.词话丛编(全五册)[Z].中华书局,1986.

[4](后蜀)赵崇祚编,李一氓校.花间集校[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5]晏几道撰,王根林点校.小山词[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7]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心情的词语篇10

基于前人时贤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意义与语法相结合的原则,界定出98个心理状态动词,并参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成功之路》系列教材、《发展汉语》系列教材,筛选出83个心理状态动词。    

利用心理状态动词和绝对程度副词的搭配编制母语者的评测问卷,根据评测中各类型“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将界定的83个心理状态动词按照程度量的高低和连续性与否分为三类:连续程度心理状态动词、非连续程度心理状态动词和无程度心理状态动词,并讨论了各类心理状态动词的意义和特点。    

基于以上三类心理状态动词,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研究留学生的习得情况。从以上三类心理状态动词中各抽取10个词,进行频率匹配后,将它们与三种程度程度量级的绝对程度副词搭配,得到90个判断材料,以此作为调查问卷的主题部分。同时,在问卷第二部分追加两道题,分别调查留学生对90个判断材料难易程度的主观评价和对判断材料的熟识程度。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汉语水平、心理状态动词类型、程度量级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习得过程的特点。同时,将留学生出现的错误类型按照错误来源分为两类:“推理错误”和“缺陷错误”,通过数据分析探讨错误类型与汉语水平、心理状态动词类型、程度量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造成留学生习得错误的原因。

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语料库统计、评测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区分了三类不同的心理状态动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高级水平留学生的习得情况和错误分布。      

(1)语料库统计的方法。我们借鉴文雅丽(2007)的研究成果,根据意义与语法相结合的原则,共界定出98个心理状态动词。为了能更好地符合研究留学生习得情况的要求,我们参考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成功之路》系列教材、《发展汉语》系列教材,统计并筛选出83个心理状态动词。      

(2)评测的方法。语料库检索的方法存在语料数量有限、语料更新不及时等弊端,我们通过对83个心理状态动词与三种程度量级的绝对程度副词搭配可接受性进行判断,对母语者展开了评测,获得了母语者对于心理状态动词程度量级的真实语感。      

(3)问卷调查的方法。为了研究留学生的习得情况,我们设计了问卷,通过对三组不同类型的心理状态动词与三种程度量级的搭配进行判断,分析汉语水平、心理状态动词类型、程度量级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3 研究意义    

心理动词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心理状态动词作为心理动词中数量较多的一类,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随着语言研究方法的更新和语言理论的加深,心理状态动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我们的课题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心理状态动词的程度量级分类丰富了心理状态动词的本体研究成果,从更细微的方面剖析了心理状态动词的语法属性,从而丰富了心理状态动词的词汇知识系统,为其习得研究提供了较为厚实的研究基础。    

第二,心理状态动词的程度量级涉及语义、句法多个研究领域,以此为研究的出发点,有助于语言研究的双向拓展。同时,心理状态动词作为自然情感进入语言表达的一个抽象体,有助于探讨情感在现代汉语中的量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