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旅游十篇

时间:2023-03-16 13:09:55

公款旅游

公款旅游篇1

为了防止党员领导干部以出国考察培训为名组织公款旅游,确保学有所获,贵州省委组织部和外事办联合在当地主要媒体开辟了“领导干部出国考察报告观点摘登”专栏,定期摘登省管干部因公出国学习考察后撰写的心得体会和考察报告,第一期专栏已选登了贵州省旅游局一位副局长撰写的《赴意大利法国考察旅游饭店管理的体会》。贵州的这一举措显然没有找准公款旅游的病根,难以让人击掌喝彩。

领导干部出国考察培训,自然不能白出去一趟,应该有所收获。回国后,交出一份考察报告或心得体会,乃至刊登在当地媒体上接受群众检验,也是必要的。因此,此举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难以遏制住公款旅游的不正之风。真正要治理好这一痼疾,主要应把握住几个关节点:一个点是必须把住出国考察培训的关口。也就是说,干部出国考察培训,一定要确实出于工作需要,可去可不去的就不要去,更不能把它当做干部的一种福利待遇。另一点是要公私分明。出国后,凡是把时间用在考察培训上的由公款报销。其间,也可以安排一定时间旅游,因为出一次国不容易,总要近点人情吧?但旅游、购物的开支必须自己掏腰包,不能葫芦绞茄子一锅煮。还有一点是,对违反规定的一定要严肃处理。个人旅游、消费用公款的必须追缴,该写检查的写检查,该给处分的给处分,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追究法律责任,因为按照《刑法》的相关条款,私人侵占公款构成贪污,在发票上作假构成欺诈,为什么不能追究法律责任呢?只有瞪起眼珠子整治公款旅游,才能刹风正气,使纳税人的钱不至于被大把大把地挥霍掉。

去年8月,根据总书记、总理批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若干规定》。中纪委、外交部、中组部、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国家预防腐败局等十部委决定建立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制止党政干部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各地也须制定严格、具体的落实措施,不能开那些除不了病根的偏方,以使专项治理收到实效。

公款旅游篇2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XX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公款旅游滥发津补贴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XX发〔2019〕40号)精神,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四风”问题,我校高度重视,深入开展了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公款旅游、滥发津补贴、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四个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整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XX

副组长:XX、XX、XX、XX

成  员:XX

二、及时部署整治工作

我校组织召开了校务会、主题党日活动、全体教职工专题会议,重点传达学习了XX发〔2019〕40号文件精神。党总支书记、校长XX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要求全体教职坚持政治原则,为人师表,坚守底线,遵守法规党纪。

三、对标对表务实整治

为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我校从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公款旅游、滥发津补贴、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方面进行了梳理、自查自纠、明察暗访、全面对标对表进行了专项整治。

(一)加强宣传学习。学校召开专题会议,宣布相关纪律要求。严禁全体教职工以开会、加班、教研活动等名义,以“一桌餐”或在“小馆子”“农家乐”等形式,在私人家中、单位食堂、培训中心等隐秘场所违规公款吃喝,或者在公务接待中超标准、超范围、上烟酒;严禁公款吃喝后虚列支出、虚开发票套取现金等违规违纪问题;严禁以会议培训、考察、调研为名变相公款旅游;严禁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游览费用或应由个人承担的差旅费用;严禁教师采取虚列支出违规报销费用等方式套取经费,严禁超标准、超范围发放工会福利;严禁违规发放各种津贴补贴、奖金。严禁教师报销私车维修费、保养费、保险费等费用,严禁工会发放公务加油卡;严禁以权谋私等问题;严禁公务活动中违规赠送名贵产品、违规赠送土特产品等。

(二)全面自查自纠。学校要求各科室、各年级、全体教职工在5月15日前,围绕四方面重点整治内容,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2016年以来的情况开展“拉网式”“无死角”自查自纠,变“要我清退”为“我要清退”,主动说清问题。并动态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和整改台账。

(三)强化监督检查。我校把专项整治工作纳入日常监督的重要日程,成立校长任组长的专项治理督查小组,进行了明察暗访,深入查找问题,督促了整改落实。如发现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个人,一旦发现,将坚决依法依规从重从严予以处理,并上报区教委和相关部门。

公款旅游篇3

关键词:个人信贷旅游消费

在贷款买房、贷款买车已经被人们所接受的今天,贷款旅游在人们眼里还属于“奢侈”行为。在当前的旅游消费环境和我国坚持实行扩大内需方针的形势下,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重新启动岌岌可危的旅游信贷业务对旅游业和金融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启动旅游信贷消费市场的难点

国人的务实心态使旅游信贷不被接受

西方人将旅游当作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福利和各项保险健全,没有存款也要休假外出旅行。中国人则不同,相对于攒钱购房来说,旅游只能算得上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旅游贷款不象住房贷款那般火爆,是因为后者是为了一家人安居乐业的百年大计,而前者只是为了逍遥一刻的眼前快乐,大多数生活水平尚未步入小康的消费者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尽管政府大力提倡居民进行信贷消费,但现实的信贷消费形势并不乐观。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调查,半数居民并没有消费信贷意向,与此同时,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消费群体接受消费信贷的倾向也有所不同,愿意向银行贷款去旅游的人群比例很低,这多少表明了国人对待生活的务实心态,正是这种心态阻碍着旅游信贷业务的开展。

个人信用制度体系制肘旅游信贷消费

信贷消费的全新理念虽然在某些领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然而,现实中还存在着制约消费信贷的瓶颈问题。目前的信贷消费中,商业银行既是消费受理方,又是授信方,独资承担了信贷消费的资金压力和风险,这对信贷消费的进一步发展十分不利。贷款银行为了减少风险,必然以苛刻的信贷条件要求借款人履行繁杂的贷款手续。

由于旅游的信贷需求是突发性的,短时间内办理完成并不容易,贷方和借方的积极性都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急需有更多的金融机构来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满足百姓的信贷需求。

银行的服务质量和营业模式导致旅游信贷曲高和寡

手续繁琐令人生畏。消费信贷手续非常繁琐,通常都有十几道关卡,作为消费信贷家族成员之一,旅游信贷自然也不例外。一般说来,想借旅游贷款的游客需提前二三十天向开办此项业务的银行提出申请,其间需要往返银行多次,并提供银行所需的各种文件、证明、担保。也许将来旅游贷款门槛放低之日就是旅游贷款大受欢迎之际。

贷款业务覆盖面狭窄。旅游贷款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桂林等少数几个大城市和旅游业发达城市中的商业银行开办,而在中小城市里此项业务尚是一片空白,因而相当一部分有实力、讲信用也有旅游意愿的潜在游客只因身在中小城市想办理这项业务也只能望“贷”兴叹了。

贷款方式呆板单一。旅游贷款一般都是由银行和旅游公司(旅行社)联合推出,借得贷款的旅客一般是拿不到现金的,只能跟随银行指定的旅游公司(旅行社)组成的旅游团随行。旅游者若不想随旅游团一起行动而是想单独自由自在地去饱览风光、指点江山,银行通常会婉拒他的贷款申请。这种单一的信贷模式将大批消费者拒之门外。

启动旅游信贷消费对策与措施

健全管理法规和制度,完善消费信贷体系。有关部门要研究制订与信贷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担保、评估、保险、公证等一系列制度,使旅游信贷消费逐步走上法制轨道。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积极探索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共享网络,实行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促进信贷消费,规避金融风险。此外,要支持、引导建立个人资信调查和置业担保等中介机构,尽快全面启动旅游信贷二级市场,为旅游者实现自己的旅游愿望创造便利条件。

提供优质服务,改善信贷消费环境。凡涉及旅游信贷消费的各有关部门、有关企业都要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各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健全消费信贷机构,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形式高效、便利的旅游信贷服务;银行要配备必要的信贷消费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多与旅行社(旅游公司)和消费者沟通,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健全信贷产品质量保障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宣传媒体要加大信贷消费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普及信贷消费知识,逐步转变国人先积累、后消费的传统习惯,引导其树立借助信贷工具,适度超前消费的新观念,以有效增加旅游的即期消费。

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作。发展旅游信贷消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有关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商业、旅游等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把启动和推进旅游信贷消费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任务,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制约症结,加大信贷消费工作力度。保险公司可以介入信贷消费,开办履约保险项目,分散信贷风险。

此外,要密切关注旅游信贷消费这一新课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引导旅游信贷消费健康发展

旅游信贷市场前景广阔

旅游消费在我国目前已成为重要的消费热点,旅游消费市场的启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对旅游消费主体而言,决定旅游消费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一是有钱,二是有闲”。目前对国内市场来说,耐用消费品已趋于饱和状态,人们的旅游动机和需求日益旺盛,这就要合理地引导人们的消费方向,旅游消费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出台相应措施鼓励人们进行旅游消费,对于收入不高、积蓄有限、收入来源稳定、有一定还款能力且有强烈旅游欲望的个体消费者而言,旅游信贷就是一项很好的措施。有专家认为,贷款旅游的前景应该不错,刚工作或刚成家的青年人将是旅游信贷的主要选择者。另外,境外旅游花销较大,随着出境旅游业务的不断增长,也使旅游信贷显露出光明的前景。可以预见,旅游信贷消费在不久的将来也是肯定有前景的,也许旅游信贷消费也必须经过一段寂寞日子以后才会逐渐红火起来。尤其是中国的入世,受到国外信贷消费观念的影响,旅游信贷肯定蕴藏着比较大的市场潜力。

市场培育尚需时日

这些年,国人外出旅游的兴趣与日俱增,但却掩盖不了一个事实: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对于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开支来说,悬殊太大。除了极少数高收入者,没有多少人能在一年内潇洒地举家出游几次。就是一年外出旅游一次的,也多是中高收入阶层。真正需要向银行贷款去旅游的,只能是积蓄不够、收入较低的人群。在大多数普通百姓心目中,旅游消费还不是生活中必须的支出项目。

不少消费者对贷款出门旅游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但限于贷款手续的繁琐和贷款期限太短,还贷压力太大等因素,最终也不得不放弃了选择贷款出去旅游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很少将旅游贷款直接贷给个人去旅游的贷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消费者申请旅游贷款的兴趣。银行的贷款条款上大多规定贷款只限于支付与贷款人签订合作协议的特约旅行社的旅游费用,也即旅游者的旅游只能是跟团,要是为了贷款而放弃了自己的旅游的自由空间的话,有些消费者就不会去考虑办理旅游贷款了。由此看来,在很多消费者的心理上,对旅游贷款仍然抱着一种不办要比办的好的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

旅行社(旅游公司)作为市场主体,还没有把“旅游”当作真正的商品在操作,还没意识到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是拓展市场的有效之举。例如,婚庆消费是信贷介入的一个契机,现在无论农村、城市,无论年轻人还是长辈,婚庆借贷并不被视为奢侈性消费。在这方面,旅行社就应积极探索。

一些经济学人士分析认为,国家实行假日休息制度,给国民的出门旅游提供了时间上的较大许可,特别是出境旅游现在已成为了不少消费者的首选。但一次支出一笔数额较大的出境旅游费用,也让一般的家庭在经济上感到无法承受。因此,旅游贷款应该成为不少家庭出门旅游的一种比较容易接受的消费方式。只是旅游信贷在目前情况下要达到升温的效果,需要银行、旅行社(旅游公司)和消费者三者之间进一步的磨合。比如说,现在银行一般规定借款人必须在半年或一年内还清所有贷款,借款人每月的还贷负担必然比较重。如果延长还款时间,加之旅游贷款的数额一般不大,那么消费者也就很容易下决心了。只要旅行社(旅游公司)与银行合作,在技术上解决旅游信贷的细节问题,就不愁没有旅游者来问津。可见,旅游信贷市场的培育尚需时日,“银”—“旅”联手为挖掘未来市场的前期投入是必要的。

“旅游金融”大有可为

旅游业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银行应该抓住个人存款实行实名制的有利契机,尽早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及银行间个人信用查询制度,同时简化贷款程序、拓展贷款方式、扩大贷款覆盖面,为旅游业的发展助推一臂之力。从假日经济高峰期看,我国银行业的旅游金融服务已经落后于方兴未艾的假日经济,“旅游金融”大有可为。

银行业“旅游金融”的服务意识要进一步增强。银行应努力提高旅游金融服务的自觉性,突破等客上门的常规,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银行可深入旅游客源市场调查研究,调整和优化网点结构布局,完善服务功能。特别是要加强对旅游金融的综合开发,多种服务一齐上,促进旅游与金融的融合。

办好旅游消费信贷这一旅游金融“特色菜”是银行业的当务之急。可以预见,旅游信贷将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银行应尽量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发挥自身机构和计算机网络优势,根据原有客户记录,着手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库,并实现系统和区域共享。在此基础上,依据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决定旅游信贷的对象和程序,以及贷款手续的繁简。

此外,银行应拓宽“旅游金融”服务的领域。如充分发挥信用卡在旅游消费中的服务功能,使旅游消费者“一卡走遍天下”的梦想成真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中间业务仍有广阔天地。可以相信,在未来的旅游经济中,“旅游金融”必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资料:

1.武邦涛,论旅游贷款市场的拓展与风险防范[J],上海金融,1999.11

2.丘祖金,桂林分行旅游信贷营销初探[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2.5

3.江腾、朱燕涛、余桂生,对武夷山市旅游信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福建金融,2002.5

4.聂绍芳、刘春、廖建军、王国华,衡阳市民旅游消费现状及需求调查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期

5.乌兰,假日旅游消费行为探析[J],商业研究,2002,10

公款旅游篇4

摘要:在众多合同纠纷中,格式条款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严重损害了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亟待规范和控制。本文从旅游合同的概念、特点(尤其是格式合同特点)出发,对旅游合同作了概要;从和缔约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旅游格式合同的“霸王现象”;并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社团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控制旅游格式合同“霸王现象”的建议,以期对规范旅游格式合同有所裨益。关键词:旅游格式合同霸王条款控制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成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法制的完善及公民意识的加强,旅游纠纷特别是有关旅游合同的纠纷也大幅增加。在众多有关旅游合同纠纷中,旅游合同中的格式条款成为众矢之的。一、旅游合同概要旅游合同是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出现的。由于旅游业直到晚近才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产业,因此在多数国家的立法上并未就旅游合同作出专门规定。通说认为“旅游合同是指由双方当事人约定,一方提供旅游服务,另一方交付约定旅游费的合同。”根据民法对合同的分类,旅游合同具有以下特点:1、无名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总则八章,规定了一般原则、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终止等一般性条款,分则十五章,共规定了15种列名合同。学理上的有名合同指《合同法》分则已作出规定的合同,与之相对的是无名合同。旅游合同尚属无名合同,采取在适用《合同法》总则规定的前提下、类推适用分则相关条款的加以调整。如旅游合同要符合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成立、变更、终止的一般规定,同时旅游给付中的客运给付,除旅行社不具备承运人资格外,类推适用运输合同中客运合同条款。2、双务、有偿、诺成合同旅游合同的当事人双方均负有义务,旅游经营者应向旅游消费者提供适宜的旅游服务,旅游消费者则应向旅行社支付一定费用,双方的权利义务具有对价性,故旅游合同属双务、有偿合同。旅游合同自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可成立,并不以一方的实际交付或履行行为为成立要件,故为诺成合同。3、多为格式合同在现实生活中,零星的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临时订立一个旅游合同的现象并不普遍、也不典型。我们常见的旅游合同,是由旅行社事先制作、并公开展示于营业场所、图文并茂的行程路线资料或行程表。这些资料应视为旅游合同,具有要约的广泛性、持久性和细节性,条款的单方事先决定性和不变性。旅游消费者往往只能概括地表示接受或不接受。而决定参加某一特定行程的旅游消费者交付费用时所持有的缴费收据或发票可视为合同的书面凭证或证明。各国立法在强调保护旅游消费者权利的同时,又进一步将各旅行社制定的格式合同简单化、统一化,如日本的“旅游业标准约款”就是日本旅游合同的范本。旅游合同的上述特点中,最为突出的是格式合同特征,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旨所在。签订格式合同可以节省时间,有利于事先分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一方面可以促进合理经营;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不必耗费精力就交易条件讨价还价。但格式化旅游合同中也常出现一些损害旅游消费者利益的不公平条款,我们称之为“霸王条款”。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旅游格式合同的控制。二、旅游格式合同的“霸王现象”正如上文所言,在旅游业实践中,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游客与旅行社订立的旅游合同都是由旅行社预先设计策划好的线路行程,其具体内容有:价格(团费)、旅游目的地(游览的国家或地区)、景点、天数、餐宿标准、乘坐的工具、不成团的规定、游客须知事项、游客的义务、经营者的免责事项等等。作为拟参加某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的游客,很少也很难就合同里的具体条款与旅行社进行磋商、讨价还价,导致旅游格式合同中存在大量的“霸王条款”,这些“霸王条款”具体体现在旅游格式合同的内容和签订旅游格式合同的环境等方面。(一)“霸王现象”在内容上的体现1、减轻或免除自己一方,包括辅助者的责任如某旅行社合同第七条规定:“乙方(消费者)因病发生费用自理;如遇意外事故造成乙方伤害的,甲方负责通知保险公司立案,同时协助保险公司调查核实,以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为限,甲方不承担任何保险公司赔偿的保险金额以外的费用。”保险是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转移给保险,旅行社不能免除因侵权或者违约要承担的其他民事责任。再如某旅行社组团合同规定:“因交通运输、酒店等非旅行社自身原因所致的质量,并已积极协助旅游消费者追究有关经营者,免除旅行社责任。”旅行社为旅游消费者提供的是有偿服务,旅行社对自己指定的购物点有审查义务。如果旅行社指定的购物点出售的商品有问题,即表明旅行社未尽到审查义务而存在过错,旅行社应该承担赔偿责任。2、加重合同相对人的责任,不合理地分配合同风险如某旅行社合同规定:“由于旅行社组团人数不够而不能成行的,旅行社可变更出团日期,旅游消费者应依据变更后的团费标准付费,旅游消费者也可以选择退团,但仍需承担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并依情况须支付30%-80%赔偿金。”“由于旅行社组团人数不够而不能成行的……”这一条件即明确无法出行的原因为旅行社所致,在这一前提下要求旅游消费者另付费或退团须交赔偿金,显失公平。某旅行社有限公司合同中规定:“因人力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行程变更、延误所产生的费用由客人自理。”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应当对等,上述条款只规定游客承担损失,显失公平。再如某旅行社合同规定:“60岁以上老人参加澳大利亚旅游团,须多缴团费300澳元/人。”加重了老年消费者的责任。3、限制或剥夺相对人的权利,增加自己的权利某国旅集团合同书第二条第一款:“在不减少景点的前提下,甲方(经营者)保留对行程进行调整的权利。”如甲方保留此项权利,就意味着甲方可任意以任何理由变更合同中“行程”的主要内容,而甲方对合同行程的调整属于单方变更合同。某旅行社合同规定:“旅游如未成行,乙方(旅行社)应在不迟于出发日三天前通知甲方,甲方有权要求延期或更改旅游线路(价格以更改后的旅游时间、线路的收费标准)。否则乙方应退还甲方已支付的费用,但不涉及其他赔偿。”这限制了旅游消费者解除合同的权利,剥夺其获得赔偿的权利。4、转移法定举证责任,约定有利于己的管辖法院或仲裁条某旅游合同规定,“因旅行社原因,造成旅游消费者人身损害的,旅游消费者应当承担旅行社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举证责任,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除外;因第三人的原因,导致旅游消费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关于举证责任国家法律有明文规定,而且在双方的合同当中是不能为第三人设定义务的。如在某旅游合同中限定,只能在“旅行社所在地法院”。显然有加大旅游消费者提讼的难度、作出于己有利的管辖约定之嫌。(二)“霸王现象”在订约环境上的体现1、合同双方信息不对称事实上,旅游消费者也不知道如何讨价还价,因为他(她)对旅游目的地、具体旅游点、团费、餐宿等收费标准以及产品的好坏缺乏理解和认识,也没有经验和相关资料,因此没有协商的砝码。唯一能够做到的是,与其他旅行社推出的同一旅游产品在价格方面进行比较,而选择较低的旅游产品,而对于具体服务质量是否物美价廉那就难以把握和判定了。这使购买旅游产品时出现一面倒的局面。2、合同双方强弱不均势从订立旅游合同的整个过程看,旅游消费者根本不可能也难以与旅行社就每一条款进行磋商、交涉和讨价,他们之间的强弱地位截然分明。仅从订立合同这一环节的表面上看,准游客是自愿与旅行社订立旅游合同,自愿购买其旅游产品。但从本质上看,这仅是表面上的自愿,而非真正的自愿。因为消费者面对同一旅游经营者来说根本没有周旋的余地、没有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的是,对旅行社已事先准备好的旅游合同(行程表)在接受和不接受之间作出选择的决定。表示接受的,就得接受合同的全部内容,没有协商、变更的空间;表示不接受的,只好另寻其他的旅行社,但消费者面临的也是同意窘境。3、旅游产品特点和旅游行业垄断,限制消费者选择权旅游产品不像一般商品购买时可以试用、品尝,而其所具有的无形性、生产和消费同时性的特点,使得在实践中旅游行业绝大多数实行“先收费,后接待”的政策。旅游消费者只有在消费中或者消费后才知道旅游产品是否符合原先的购买期望,从而增加了旅游消费风险。同时旅游产品又不像一般商品一样具有明确的质量技术标准,旅游消费者的评价更多的是来自一种心理感受,这使得旅游消费者比其他消费者的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而且旅游消费者在无法从其他地方得到类似服务或者各大旅行社结成价格联盟的前提下,即使明知条款内容于己不利也别无选择。德国学者罗伯特指出:“如果契约当事人中有一方可以利用其实力将不公平的单方面条款强加给对方,特别是有关违约的条款,那么一般交易条款赖以存在的基础,即契约自由就需要某种补充性的保护了。”旅游格式合同的订立虽然具有简单、方便、便宜和高效的特点,但是从上文的分析不难发现,旅游消费者在缔约能力和缔约环境中更是处于弱势地位,其权利常常受到旅游经营者强加的“霸王条款”的侵害,因而有必要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途径,探求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措施。三、对旅游格式合同“霸王现象”的多元控制既然旅游格式合同的存在是无可避免的现实,我们唯有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地面对。因此,只有采取法律、行政等多元手段对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内容实行有效的控制,明确格式条款无效的规定和范围,限制经营者滥用格式条款,才能充分保障游客的画法权益。

(一)立法控制正如上文所说,我国对格式合同“霸王条款”的规制,只能适用现有的一般规定。这主要集中在《合同法》的第39、40、41条的规定中。然后,这些规定虽抓住了格式合同的订立、格式条款效力的认定及格式条款的解释三大,但旅游格式合同不同于一般的格式合同,类推适用将忽略旅游合同的特殊性,没有达到完全的公平。旅游合同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关系极其复杂。表面上看,旅游合同只约束双方当事人,即旅游消费者与旅行社;但实际上,合同履行中,旅行社常常需要借助饭店、宾馆以及部门等具体给付提供人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服务。事实上,相对简单的旅游合同只是复杂旅游关系的一种替代,其掩盖下的复杂旅游关系不仅是旅游合同纠纷的源泉,也是旅游合同需要立法规制的原因。针对国际上有关旅游合同的立法及我国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我国应兼采两种立法例:一是将旅游合同作为《合同法》分则的专章加以规定;二是在起草的《旅游法》中加以规定。这样既充实和完善了统一的《合同法》,又保证了《旅游法》的完整性。具体到立法,为了限制旅游经营者滥用格式条款,制订“霸王条款”,必须强调两点:1.以法的形式确立旅游合同的主要内容。如规定合同必须包括关于旅游景点、交通、食宿的价格与服务标准、旅游费用、违约责任、纠纷解决方式,甚至购物的次数与时间等,有利于规范旅游合同条款,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2.以法的形式明确规定旅游合同变更、终止的条件和程序。旅游给付的时间性、地域性、综合性,决定了旅游给付受环境、气候等其他非人为因素较大。在什么外部条件下,旅行社有权变更合同;在什么条件下,旅行社在征得旅游消费者同意后,可以变更合同;旅游团队中,认定旅游消费者同意的标准如何,这些问题在实际中经常发生争议,争议的原因之一是法律或者法规对此尚无明确规定,当事人分别参照其他条款作为依据。规定合同变更、终止的条件和程序,突出了旅游合同的特殊性,有利于规范服务,保证合同的履行。(二)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有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两种。事前控制是通过“事先审核制度”达到的控制,即由合同审核主管部门行使行政权力对合同的条款进行审核,防止合同中出现“霸王条款”。事后控制是通过对滥用“霸王条款”的旅游经营者作出处罚而达到的控制。如我国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吸收德国、日本等国在施行“标准旅游合同”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制订旅游合同范本,达到示范和内容控制的作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通过加大对各大旅行社格式合同的审核力度,从源头上减少“霸王条款”出现的可能。再如,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旅游局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旅游普法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种全行业参与的普法活动以后应继续进行下去。通过旅游普法宣传,提高旅游业人员和旅游消费者的法制观念。(三)司法控制司法控制是对格式条款控制的终结手段,是最后把关环节。司法控制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适用强行法的规定,将违反强行法的合同条款判为无效;二是通过严格解释法律,使格式合同无效。具体而言,司法审查内容包括:1.旅游格式合同是否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旅游经营者是否利用自己的优势强迫旅游消费者接受一些不公平的条款?2.旅游经营者是否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旅游消费者注意免除或限制旅游经营者责任的条款?这可以从下面几个标准来判断:(1)文件外型是否合理?格式条款必须是合同性质的文件而非收据性质的文件,以引起旅游消费者的重视。(2)提请注意的是否合理?旅游经营者提供旅游消费者注意的方法以“个别提请注意”为原则,以“公开张贴公告提请注意”为例外,只有“以个别提请注意”在事实上确有困难时,才可用“公开张贴公告提请注意”的方法。(3)是否清晰明白,不被污损?旅游经营者提请旅游消费者注意的语言、文字和免责条款的内容必须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被污损。(4)提请注意的时间是否合理?旅游经营者欲将免除或限制自己责任的条款订入格式条款,必须在和旅游消费者签订合同之前,提请旅游消费者注意。如果在签订合同之后才提请旅游消费者注意,则免责条款不能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当然无效。(5)是否提供给旅游消费者合理的机会?旅游经营者想将免除或限制自己责任的免责条款订入格式条款中,必须给旅游消费者以充分合理的机会,使旅游消费者有充分的时间理解免责条款的内容,并通过思考来决定是否接受该条款。(6)提请注意的程度是否合理?旅游经营者提请旅游消费者注意的程度,以达到足以提请一般相对人注意的程度为原则,但如果旅游消费者有特殊官能障碍时,例如盲人或文盲,则旅游经营者必须以更大勤勉提请旅游消费者注意,应将免责条款的内容大声朗读给旅游消费者听。3.旅游经营者是否按照旅游消费者的要求,对免除或限制自己责任的条款予以说明?其说明的内容应包括:免责条款的基本含义及给旅游消费者带来风险和负担的大小和可能性,说明不能有隐瞒或欺诈。4.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格式条款是否具有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合同绝对无效的法定情形?旅游合同不能约定造成旅游消费者人身伤害而可以免责;不能约定因故意或重大过失给旅游消费者造成财产损失而可以免责;不能免除旅游经营者的主要义务,排除旅游消费者的主要权利。(四)社团控制社团控制主要是通过消费组织、旅游行业组织实施的控制。在面对旅游格式合同纠纷时,消费者协会应代表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向政府主管部门反映、或者作为诉讼代表人提讼。而旅游业协会应通过制定成员共同遵守的经营标准、行规会约和行为准则,阻止行业内部的不合理竞争,协调各成员之间的矛盾纠纷,规范旅游经营者的行为,从而保障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四、结语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作为能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辐射的产业,在结构的调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旅游业同时也是一个新兴产业,确实存在各种规则的不完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旅游业没有规则。对旅游格式合同的,不仅是对传统“霸王条款”控制研究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建立公平、平等、诚信的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我们期望本文的探讨能对规范旅游格式合同有所裨益。注释:1、打开Google搜索网站,以“旅游纠纷”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3980000项符合条件的查询结果,以“旅游合同纠纷”作为关键词进行查询,有1140000项,以“旅游合同”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则有474000项。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合同以及由此引发的旅游纠纷在当前社会中的普遍存在。2、王家福:《民法学·民法债权》,中国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733页。3、崔建远:《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3-54页。4、[德]罗伯特·霍恩等:《德国民商法导论》,楚建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94页。5、刘宗荣:《论免责条款之订入定型化契约》,见郑玉波主编:《民法债编论文选(上)》,五南图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

公款旅游篇5

[关键词]旅游;格式合同;霸王条款;规范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8-0187-03

[作者简介]黄 睿,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合同;(江西 南昌 330009)唐英玲,江西医科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江西 南昌 330001)黄乐定,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编程。(江西 南昌 330009)

一、旅游格式中的“霸王条款”的内含及存在范围

旅游格式合同中的所谓“霸王条款”,法定称谓即“不平等格式条款”,主要是指使用格式合同的旅游行业或一些旅游经营者利用旅游行业上的垄断地位或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

签订格式合同可以节省时间,有利于事先分配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合理经营,另一方面消费者也不必耗费精力就交易条件讨价还价。但格式化旅游合同中也常出现一些损害旅游消费者利益的不公平条款,我们称之为“霸王条款”。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旅游格式合同的控制。

存在范围主要有以下:

1.病伤自理。例:“乙方(消费者)因病发生费用自理;如遇意外事故造成乙方伤害的.甲方负责通知保险公司立案,同时协助保险公司调查核实,以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为限,甲方不承担任何保险公司赔偿的保险金额以外的费用。”

2.在外不理。例:“因交通运输、酒店等非旅行社自身原因所致的质量问题,并已积极协助旅游消费者追究有关经营者,免除旅行社责任。”

3.意外不管。例:“如遇旅行社不可控制因素(如塌方、塞车、天气、航班延误、车辆故障等原因)造成行程延误或不能完成景点游览,旅行社不承担责任。”

4.改期不赔。例:“此线路如不成团,我社将提前两天(含出发当天)通知改期、改线或全额退回团款,不作任何赔偿。”

在现实生活中,零星的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临时订立一个旅游合同的现象并不普遍、也不典型。我们常见的旅游合同,是由旅行社事先制作、并公开展示于营业场所、图文并茂的行程路线资料或行程表。这些资料应视为旅游合同,具有要约的广泛性、持久性和细节性,条款的单方事先决定性和不变性。旅游消费者往往只能概括地表示接受或不接受。而决定参加某一特定行程的旅游消费者交付费用时所持有的缴费收据或发票可视为合同的书面凭证或证明。

二、旅游合同“霸王条款”的主要表现形式

目前在旅游业实践中,较为普通的做法是,游客与旅行社订立的旅游合同都是由旅行社预先设计策划好的线路行程,其具体内容有:价格、旅游、路线、景点、天数、餐宿标准、交通工具、经营者的免责事项,等等。作为旅游消费者,很难就合同里的具体条款与旅行社进行平等协商,导致旅游格式合同中存在大量的“霸王条款”。其主要表现在:

1.病伤自理之例分析评述:《合同法》第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旅行社将自己的赔偿金额限定在保险公司的赔付金额内,如旅游者损失超保险最高赔付金,超出部分将得不到赔偿。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的方式,但旅行社不能把所有责任都转移给保险公司,旅行社不能免除自己因侵权或者违约要承担的其他民事责任。

2.在外不理之例分析评述:《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该法第112条还规定,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旅行社为旅游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自己指定的交通运输、酒店、购物点等有审查注意义务。如果旅行社指定的服务存在问题,即表明旅行社未尽到审查注意义务而存在过错,旅行社应该对此承担赔偿责任。

3.意外不管之例分析评述:在旅游合同关系中,旅行社和游客是完全平等的民事主体,根据《合同法》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二者权利、义务应对等。当遇到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行程变更、延误时,只规定游客一方承担损失,显失公平。另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可以免责的不可抗力因素仅限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而上述塞车、天气、车辆故障等不属于不可抗力范畴,不能成为旅行社免责的理由。

4.改期不赔之例分析评述:《合同法》规定,除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变更合同外,合同的变更需经双方协商一致。该条款扩大了经营者单方变更合同“行程”内容的权利,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生效后,如需变更或解除,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均应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如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就构成了合同违约。同时,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违约责任实行的是严格责任原则。所谓严格责任,又称无过错责任,即当事人只要不存在自身过错和不可抗力等法定的免责事由时就应当为自己的任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从以上订立旅游合同的整个过程看,旅游消费者根本不可能也难以与旅行社就每一条款进行磋商、交涉和讨价,他们之间的强弱地位截然分明。因为消费者面对同一旅游经营者来说根本没有周旋的余地、没有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的是,对旅行社已事先准备好的旅游合同(行程表)在接受和不接受之间作出选择的决定。表示接受的,就得接受合同的全部内容,没有协商、变更的空间。

三、旅游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产生的成因分析

旅游格式合同在让经营者和消费者方便交易的同时,其中的霸王条款也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旅游行业更是由于其行业的自然垄断特点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之首”,其根本原因是:

1.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在市场转型期间,计划经济特征依然存在。论其突出的表现:一是在法律上赋予旅游行业的垄断权还相当多;在经济上有事实上优势地位的企业和组织与行政权力相结合,使得旅游单位成为了特殊的民事主体,因而旅游格式合同中存在许多不公平条款。二是我国旅游行业均分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旅游行业至今仍采取政企合一的管理方式,旅游提供服务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远较消费者大得多。所以,这些不公平合同条款不仅未受到控制,反而出现日益合法化的趋势。

2.格式合同特征的影响。旅游格式合同的使用过程伴随着“霸王条款”的产生。所谓格式合同,根据我国《合同法》的

规定,格式合同是当事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且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又称为定式合同、标准合同等。使用格式合同容易产生不平等条款主要是由格式合同的特征决定的,格式合同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条款的不可协商性。格式合同的使用者预先将自己意志表示为文字,与之缔结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只能对之表示全部接受或全部不接受,而没有与之就合同的个别条款进行协商的余地。

3.地位不平等性的影响。优势经济地位是“霸王条款”产生最主要的客观基础。格式合同的使用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格式合同的使用者占有优势的经济地位,而这种优势地位又来源于格式合同的使用者在法律上或事实上的垄断。事实上的垄断,是指经营者经济上的强大优势,使其在该行业或该领域中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经营权。旅游行业,由于有地方巨大资金支持,从而使得游客对该领域的经营不敢问津,而使少数经济实力强大的财团控制了该行业,从而形成事实上的垄断。法律上的垄断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的规定而对某些特殊行业或领域拥有的独占经营权――旅游的垄断经营权。

4.传统消费理念的影响。旅游消费者是消费的主人,但由于传统消费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法律知识的淡薄,人们在旅游消费过程中习惯于你怎么规定,我怎么消费,自我保护意识很弱,有的甚至侵犯了自己的利益也不知道如何保护,有的旅游消费者虽然知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但出于时间、精力以及费用过大等原因也不走诉讼的途径,这就无形中对旅游合同“霸王条款”产生及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其成为社会公害,造成市场交易的不公平。

上述可以看出,我国旅游行业建立的过程中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本行业更是没有竞争,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许多应由企业通过订立一般合同进行的交易而由某些行政机构制定规范表现出来,形成条块分割。借助垄断强买强卖,格式合同成为维护行政商业垄断排斥竞争的工具。

四、构建整治旅游格式合同“霸王条款”机制建议

旅游格式合同中“霸王条款”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其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赖于示范合同文本等外部力量,其结果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出现旅行社和消费者双输的局面。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从旅行社的经营特点出发,从理论层面上、技术层面上、操作层面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1.应当加快旅游立法进程。我国旅游立法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行动。1985年国家旅游局起草了旅游法草案,至今已至少15次易其稿。进入21世纪后,又起草了新的法律草案。可以说,旅游立法已经走了一段不算短的历程。近10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就旅游立法还在频繁提出议案。然而,旅游立法又是一个多层级、全方位发展过程。国家立法涉及到以下几个层次的法律法规:一是完善旅游大环境的法律。这类部级大法的重点是解决旅游发展的法治大环境问题。涉及到的主要法律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保险法、食品卫生与安全法等。二是加快制定旅游法。旅游法是规范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实体法和部门法。同时,该法作为规范旅游业的“宪法”,还要为旅游单行法、国务院旅游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旅游法规提供立法依据和指导。所以,旅游法对旅游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强化行政监管。旅游业是个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行业,涉及部门较多,立法难度大,执法难度更大。因此,更需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强化旅游、工商、价格、财政、交通、公安等部门的行政监管职能。各有关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分工,落实措施,通力合作,共同把整治旅游市场工作做好。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出台有关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方案、办法和制度;适时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负责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认真受理旅游者投诉,依法查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在各种媒体上的旅游广告进行监测,打击虚假违法广告;查处旅游行业的商业贿赂、低于成本价经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无证照经营旅游业务的行为。

价格主管部门:查处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指导旅游行业加强价格管理工作,查处以低于合理成本进行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指导旅游行业构建旅游价格诚信体系,在旅游行业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

财政部门:加强旅游企业财务制度监管,T督促旅游企业建立“公对公”佣金制度。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旅游客运市场的监管,规范旅游客运车辆的经营行为,确保合法经营的旅游客运车辆在省内营运畅通。

公安部门:开展旅游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加强旅游区巡逻防范,查处涉及旅游行业的各类治安及商业贿赂案件,保障政府行政执法的正常开展。

综合整治旅游环境,一要加强领导,确保整治活动有序开展,达到预期目的;二要明确责任,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任务,做到定责任人、定完成时限、定工作进度,精心操作、务求实效。三要克服只顾短期和局部利益、忽视长远和全局利益的错误倾向,统筹兼顾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3.加快建立旅游信用机制。著名经济学家吴敬链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诚信是企业进行商业活动的必备要素。可以说,诚实守信是想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根的企业必然选择。而作为提供旅游服务等无形产品的旅游市场,其诚信问题尤其突出。在市场机制尚未健全、法规体系不完善的今天,旅游市场充斥着欺诈假冒伪劣的丑行,诚信经营的理念受到严重的挑战,这不仅破坏了旅游市场秩序,也严重影响了旅游市场中合法经营者与消费者的交易热情与消费热情,物与物、面对面的交易都受骗上当,防不胜防,在旅游市场中提供无形产品的旅行社等企业岂不是更让人质疑?可见,现在的商业信用问题是阻碍旅游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建立旅游营销信用保障机制,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障碍。但是,诚信是旅游营销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建立旅游营销的信用保障机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4.加快形成旅游业的自律机制。自律机制是调节旅游市场的重要途径。加强行业自律是旅游协会的重要职责,也是搞好旅游市场整顿规范工作的重要内容。旅游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力度,搞好行业自律,树立旅游行业良好形象。

要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各专业分会组织的职能作用和特点,尽快组织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和规定,加强行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促进旅游行业规范发展。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行业特点,由协会各专业分会分别研究制定旅行社行业、旅游饭店行业、旅游景点景区行业、旅游商品纪念品行业、旅游购物行业等自律公约和规定,约束旅行社、旅游宾馆、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商品纪念品、老年旅游、旅游购物、旅游车船、导游行业、旅游教育等行为规范,促进行业在合法经营,遵守旅游市场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制定一些适合自身特点的自律要求,加强行业自律。

在政府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要加强行业信用管理,遵守行业自律规则,在行业内部掀起“拒霸王条款,树诚信经营”的新风,使业内人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自己规范自己,自觉行动起来,提升自己的自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嵩,宋会勇.试论旅游合同立法[J].法学。1998.(4).

[2]杜军.旅游合同研究[J].民商法学,2001。(8).

[3]孙森淼.旅游契约之研究[J].台湾东吴大学法律学报,1998,(1).

公款旅游篇6

[关键词] 旅游格式合同旅行社

作为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交易的必备合同,旅游格式合同将是切实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旅游格式合同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旅行社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缺陷。为促进旅游企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我们需要进一步规范旅游格式合同。

一、旅游格式合同的概念及产生背景

格式合同又称定式合同或定型化合同,是指由一方当事人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于缔约时未与对方协商的合同。格式合同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保险业和铁路运输业。20世纪40年代后,在公用事业和商业领域广泛使用。在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格式合同被各行业广泛采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快速简捷的合同订立程序成为旅游企业经营的客观需要,其适用范围也日益扩大,旅游格式合同随之迅速发展。

二、旅游格式合同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1.旅游格式合同中的不平等条款

旅行社的整个经营的过程具有整体、连续的特征,需要航空、饭店、餐馆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因此,存在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不少旅行社都会采用一些不平等的条款来减少或转移经营风险,片面强调自己的利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很少或完全不考虑对相对人利益的保护,致使双方当事人的合同利益的不平等。例如,某旅行社在《国内旅游组团合同》中的补充条款中加上“出现自然间(单男或单女)由旅行社视情况安排加床或由提出住单人间旅客补交房差”。自然单间的出现,并非消费者过错,应由旅行社与宾馆协商解决,不应强迫消费者补交房差,或在低于出团前约定的住房标准条件下安排住宿。因此,旅行社在格式合同中事先拟订的“出现自然间要补交房差”条款,无疑是减少旅行社自身义务,损害旅游者权益。而“最终解释权归XX旅行社所有”这样的条款更是属于明显的“霸王条款”。违背了《合同法》诚实信用、公平自愿的基本原则, 损害了旅游者的权益。

2.旅游格式合同的签订过程不够规范

按照目前的行业惯例,各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合同基本上都利用的是旅游局所制定的具有标准格式的合同规范版本。如果双方能够自觉遵守,当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纠纷,但事实上,合同的签订过程并没有真正体现旅游格式合同的“公平原则”,存在着某些不规范之处。旅行社所制定的旅游格式合同条款,往往是经过专业法律人员仔细研究、反复论证后拟订的,将旅行社的义务和责任限定在最小范围内。目前各旅行社是否使用格式合同是建立在旅行社意愿的基础之上,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的主动权在旅游经营者,而非旅游消费者。如果旅游局所提供的旅游格式合同条款并不能满足旅行社的要求,旅行社则完全可以以标准合同不能满足特殊交易的理由,不采用标准合同或利用备注条款绕开标准合同。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信息与知识方面的原因,不可能与旅行社进行过多的讨价还价活动,从而造成格式合同条款向旅行社利益倾斜。

3.旅游格式合同中的违约责任认定不够明确

违约责任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即过错责任、推定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过错责任是指只有违约方在主观上存在过错才承担违约责任, 举证责任在原告一方。推定过错责任是指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则推定其有过错, 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举证责任在被告一方。无过错责任不考虑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 是一种严格责任, 只限于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形。目前,对于旅游格式合同究竟适用于哪一种违约责任的认定并没有明确。万一出现矛盾和纠纷,就会给争议解决造成一定的麻烦和混乱。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处于弱势地位的旅游者的权益将无从保障。若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虽然有效地保护了旅游者的权利, 但是实际上就会使旅行社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旅行社的发展,也不利于旅游者利益的保护。因此,从目前情况看,采用推定过错责任则能较好地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4.旅游格式合同中存在某些“文字游戏”

某些旅行社会在旅游格式合同中加入一些模糊的词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旅游格式合同中关于保护旅游者权利的一些条款进行弱化,通过含糊其辞、易产生歧义的用语来最大限度地扩大自身权利并减少义务。例如,在约定旅游时间的条款中,旅行社美其名曰“XX胜地五日游”,但却夜晚出发清晨返回,行程无形中被缩水两天。又如,游客报名后退团时,旅行社按出发前7天以上,扣总团费的10%;出发前6至4天,扣总团费的20%;出发前3至1天,扣总团费的50%;出发当天,扣总团费的80%作为业务损失费和违约金。游客报名后因不可抗拒因素导致团队无法成行时,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应将未发生的旅游费用退还游客;出发前7天以上,赔偿已交费用的2%;出发前6至4天,赔偿已交费用的5%;出发前3至1天,赔偿已交费用的15%;出发当天,赔偿已交费用的30%。在这一条款中,“团费”和“已交费用”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事实上,旅游者和旅行社作为平等的主体,承担的违约责任应该是对等的。

此外,在某些条款中,旅行社使用的专业术语往往给缺乏相关知识的旅游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当格式条款的制订者不遵循诚信原则,未给旅游者做明晰说明时,旅游者极易带着误解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而当制订或审核格式合同的主管机关难以超脱狭隘的部门利益时,其制订或审核的合同文本就会存在某些不合理之处。

三、关于完善旅游格式合同的主要建议

1.以旅游立法来明确旅游格式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抓紧旅游合同相关问题的立法是规范旅游合同的根本性措施和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强制规定旅游合同的内容,如规定旅游合同必须包括关于旅游景点、交通、食宿的价格与服务标准、旅游费用、违约责任、纠纷解决方式,甚至购物的次数与时间等,有利于规范旅游合同条款,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理顺新版合同法与旅游合同之间的关系

《合同法》总则中多是原则性规定,太过抽象,因为旅游合同的特殊性,从分则或者其他法律中又实在找不出与旅游合同最相类似的规定,一旦发生旅游合同纠纷,如旅游合同的形式、旅游合同的变更、解除的条件等,在适用法律上因为没有统一适用的标准,纠纷很难得到顺利解决。因此,有必要依照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同时又根据旅游格式合同自身的特点,对旅游格式合同的相关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定。可以借鉴德国民法典、台湾地区民法典对旅游合同立法的经验,依法确定旅游格式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变更及解除等。

3.加强旅游格式合同的审查和适用,保护消费者权益

由于旅游格式合同是由旅游业者提供的,格式合同的提供者在拟定格式条款时,往往更多地考虑如何降低或者转移自己一方的风险和负担,如何更多地使自己获利。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制定的格式合同,在整体上往往会有利于旅游企业,而不利于旅游者,有的甚至会故意对个别条款做出语义含混、理解矛盾的规定,然后凭借其垄断的经济地位,对方法律知识和有关专业知识的缺乏等,强迫或者欺骗对方接受不合理的条款解释。为了平衡这种不公正现象,出于保护旅游消费者利益的考虑,法院在解释、适用旅游合同格式条款时要优先考虑旅游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应加强对旅游格式合同进行审查,并决定其效力。法律承认免责条款的效力,但对于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免责条款,法律应予以禁止,否则将造成免责条款的滥用,严重损害善意相对方的利益。司法机关应加强旅游格式合同的审查,特别是旅游业者单方面拟订的免责条款的审查。

4.加强行业的管理、监督旅行社规范经营活动

旅游行业协会或其它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组织力量,编写针对尽可能多情况的旅游格式合同条款,以供旅游者同旅行社签订合同时作为参考。利用行业协会等组织制定旅行社和旅游者双方风险明确划分的合同规范版本,同时充分发挥其监督机制。消费者协会在行使上述职能时应该重视不公正的旅游格式合同大量存在的现象,切实履行监督职责。

公款旅游篇7

关键词:旅游;霸王条款;示范合同。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成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旅游服务活动中的纠纷也日益增多,其中,旅游合同中的“霸王条款”现象尤为引人注目。据调查,仅2011 年,四川旅游投诉问题竟高达70%是在霸王条款上面,表现为旅游服务企业在旅游合同中设置了种种不对称、不公平格式条款,达到减免旅游企业自身责任,增加消费者义务的目的。

例如:(1 )“出现单身男女需自补房价差”;(2 )“以出团确认的行程为准,本公司保留最终解释”;(3 )“旅行社有权临时改变旅游行程”;(4 )“旅客所住宿的是三星级标准酒店”或“准三星级酒店”等等。

(一) 旅游合同中“霸王条款”产生的原因分析。

何以在急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旅游业中会出现如此多的霸王条款,甚至一时成为整个行业约定俗成的“行业惯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四个方面。

1.由于旅游行业的特点,使得旅游消费者在对旅游信息的掌握方面,相对处于弱势的地位。wWW.133229.CoM旅游者对于所要旅游的目的地,通常都比较陌生,因而对于旅行社所安排的具体景点、团费、食宿、购物、交通等究竟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理可行,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旅游产品也就难以分辨其优劣。这种信息上的不对等,很容易使得旅行社有利可乘,使得旅游消费者不知不觉就踏进了霸王条款的陷阱。

2.绝大多数旅游合同是由旅行社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格式合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示范标准,这就使得旅游者根本没有机会对于旅游合同中的每一条详细磋商交涉。事实上,对于同一家旅游经营者所提供的旅游合同而言,旅游者只存在接受与不接受两种选择,非此即彼,并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选择余地。而很多时候,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旅行社仍然敢于制定不平等条款甚至是霸王条款,是整个行业的风气使然,因此,对于众多的“行业惯例”,旅游者的选择面就更小了。

3.中国旅游消费者大多维权意识淡薄,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常常是你怎么规定我就怎么去消费,不习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有些旅游者自身权益受到了侵害都不知道,有些旅游者即使稍有不满也是能忍即忍,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权,再加上中国现行的旅游投诉机制确实成本比较大,很多人都选择了隐忍,这也间接地对旅游合同中霸王条款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旅游合同中“霸王条款”问题的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旅行社经营过程的高风险、高不确定性。我们知道,霸王条款出现较多的行业,如电力、银行、铁路等,一般都是基于其垄断地位,但是旅游业中的旅游经营者却有成千上万家,而且它们的产品具有高度替代性,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现行行业中的霸王条款问题,可见并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企业的意志所决定的,相反是由于整个行业经营过程中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特点所带来的。

(二) 旅游合同中“霸王条款”问题的解决之道。

针对“霸王条款”的问题,中国立法曾经多层次多方位地对格式条款做了规制,这些大多体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二十四条)和《合同法》(如四十一条)中,但由于缺乏对旅游业的行业针对性,且原则性规定多,可操作性规定少,往往难以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

笔者认为杜绝霸王条款等不平等条款在旅游合同中出现,要从旅游格式合同着手,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出完善的旅游示范合同,将旅行社和消费者的权利义务置于平等地位,达到社会示范和内容控制的作用。事实上,早些年,国家旅游局亦曾出台《国内旅游组团合同》并使用至今,但由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强制统一使用规范的国内旅游组团合同,加之旅游经营者所提供的产品品种繁多,往往可以根据特定的情况进行灵活组合和调整,一份《国内旅游组团合同》难以满足旅游业千差万别的需要,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这就需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力量,制定出更加合理完善的旅游示范合同,这些合同的条款的编写应以明确双方风险为原则,同时也要适当考虑旅行社方面,减少旅行社经营的不确定性,规避旅游活动中的高风险性。

(三) 旅游示范合同制定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如何制定和完善旅游示范合同,使之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切实可行,应当注意几个方面:

1.编写针对尽可能多情况的合同条款。旅游业具有其特殊性,一份示范合同不可能满足旅游活动千差万别的需要,这就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力量,编写针对尽可能多情况的合同条款,供消费者同旅行社签订合同时作为参考,这些合同的条款的编写应以明确双方风险、公平公开、合理提示为原则。

2.充分利用标准合同中的备注条款,发挥旅游消费者的作用。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 致的,应采用非格式条款。”因此,在旅游合同中,由双方磋商协议而写入的非格式条款的效力是要高于旅行社事先拟定的格式条款的效力。考虑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切实维护其权益,在旅游示范合同中可以留有专门的“特别约定”或“补充约定”一栏,用以填写旅游消费者和旅行社达成的个性化约定,充分发挥旅游消费者的作用。

3.平衡和征求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的意见。在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上,应力求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在重视保障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维护旅游营业人一方的利益,减少旅行社经营的不确定性,规避旅游活动中的高风险性。

可采用听证会的方式广泛征求广大旅游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双方的意见。

4.吸收借鉴国外旅游示范合同的成功经验。中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多吸收借鉴国外旅游示范合同上的成功经验,如日本的“旅游业标准约款”就是日本旅游合同的范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为中国旅游合同的规范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而在中国的旅游市场日益与国外接轨的前提下,这样的借鉴和移植更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迅猛但兴起较晚,因此在许多旅游政策法规上相对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就滋生了“霸王条款”等不平等条款问题,这就需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自上而下地制定和完善统一规范的旅游示范合同,切实有效地保障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从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进一步进行统筹整顿和规制。

参考文献:

[1] 罗东娥。旅游格式合同规制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2010,(11):95-96.

[2] 罗光华。旅游格式合同中“不公平”条款存在的原因及规制[j].法制天地,2008,(1):57-58.

[3] 龚卫东。论格式旅游合同的法律规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87-91.

[4] 何军。略论旅游合同中的“霸王条款”[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4-106.

[5] 黄睿,唐英玲,黄乐定。 试论旅游格式合同的霸王条款[j].经济与法,2009,(8):187-189.

公款旅游篇8

(一)通辽市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全市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9.46万人,其中,蒙古族147.7万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通辽市依托现有旅游资源,积极完善旅游要素市场,“孝庄故里、中国马都”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沙漠峡谷、牧民家园精品游、山地草原风情游、原始草原生态游、农家乐、渔家乐体验游、科尔沁宗教文化探秘游、沙漠探险、体育健身游、科尔沁红色经典游等线路深受游客青睐,通辽市旅游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截至2009年末,通辽市共有景区(点)42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9个。星级饭店25家、旅游服务推荐单位26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6.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2.5万人。通辽市旅游业收入从2000年的0.9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0.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5.63%,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从2000年的0.65%上升到2009年的5.07%(表1)。显然,通辽市旅游业规模在不断扩大,旅游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表1 2000-2009年通辽市旅游经济指标

(二)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虽然通辽市旅游经济发展快速,但它面临的融资难题仍然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1.信贷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通辽市旅游业资金需求一直难以得到满足。尤其2005年以来,通辽市旅游业贷款需求猛增,但贷款满足率较低(见图)。以2009年为例,通辽市旅游业贷款需求9.4亿元,但通辽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旅游业贷款余额仅为1200万元,占贷款需求量的1.28%,并且只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包商银行对旅游业发放贷款。

2005-2009年通辽市旅游业贷款需求及满足情况统计图

2.信贷产品不全

目前,通辽市金融机构用于支持旅游业的信贷品种不全,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针对旅游企业的信贷品种,区域商业银行包商银行也没有正对旅游业的贷款品种,邮政储蓄银行现只针对贸易商户进行贷款,贷款品种有小额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两种,对旅游业的应有支持处于停顿状态。

3.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调查显示,2005-2009年,通辽市旅游业累计投入资金达11.64亿元,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四部分。其中政府投资2.14亿元,占18.38%,主要用于景点的新建、扩建和改造和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商投资(主要是通过招商引资方式)为8.28亿元,占71.13%;民间投资为0.98亿元,占比为8.42%;金融机构贷款为0.24亿元,仅占2.07%,主要以房产抵押、小额信贷的方式投向了农户、专业经营业户。金融对旅游经济的投入严重不足,使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二、旅游业的融资需求与信贷配置的矛盾

(一)金融机构信贷门槛过高与旅游企业现有实力不匹配的矛盾

现阶段,各金融机构的评级授信系统都由主管行(主要是一级分行)统一制定,没有专门针对旅游企业特点的评级授信和审批体系,这些定量或定性的评级授信条款成为多数旅游企业难以逾越的门槛。如因辖区旅游企业信用评定等级无法达到中国银行市场准入标准,无法获得贷款支持。中国银行信用评定系统是将旅游企业连续3年的财务报表录入系统,系统自动打分,对低于BBB级别的不准入,通辽市所有旅游企业信用评定登记均在BBB级以下。又如农业银行只允许4A级以上旅游区信贷准入,而通辽市仅有一家4A景区;工商银行目前不允许旅游企业信贷准入;建设银行重点营销的是大客户,同时因信贷人员少,忽视了小企业的贷款申请。

而目前通辽市旅游企业是“小、散、弱”,市场竞争力不强,还没有形成合力,自身积累能力和发展条件比较差,制约了自身的融资能力。

(二)金融机构经营盈利性与旅游业融资内在弱质性的矛盾

通辽市旅游景区的服务单一,配套设施缺乏,使得旅客在景区的旅游成了纯粹的观光旅游,对景区周边也未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收益前景不确定增加,难以达到金融机构对资金盈利性的要求,阻碍了金融资金的逐利进入。具体来讲,一是由于旅游业贷款回收的长期性,审核此类贷款的多为一级分行甚至总行,而通辽市旅游的许多景区项目远达不到其核准的最低限要求;二是旅游景区的实际有效收益来自建成后的门票、住宿费等相关收入,建成前景区的基建设施由于其固有特征而不被认定为有效的抵押品。承包给企业经营的,也大多未取得土地使用权等有效抵押品;三是部分景区属于公共景区,经确权后,地方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不能作为承贷方来要求借款,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如农业银行将旅游业列入机构类客户,与卫生、教育、财政等事业单位一样对待,因无独立法人资格,无法列入公司类客户给予信贷支持。

(三)金融机构信贷审批过程冗长与旅游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相矛盾

目前,企业申请贷款的程序基本上是“企业申请——基层行初步调查—向上级行申报评级授信—企业用信申请—办理抵押手续—申请上级行审批(或备案)”,经过层层申报、调查、审批、批复,一笔贷款从企业申请到批复用信,时间至少在45天至70天。而且银行出于收益最大化原则考虑,对企业申请的短期贷款多要求期限定为一年。而通辽市旅游企业所辖景区多以典型的草、牧场为主,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对资金的需求表现为季节性强、时滞短。在调查中,企业反映银行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审批时间长、手续繁杂和贷款门槛高、贷款难获得两点上。如通辽市莫力庙旅游区在旅游旺季申请流动资金贷款,但是等贷款审批下来草场已经枯黄,旅游旺季已经过去,企业错过了最佳需要用钱的时机。

(四)金融服务落后与旅游业信贷品种需求多样性的矛盾

发展旅游业给金融服务提出了多元化的需求,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品种,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为便捷和安全的金融服务。而目前通辽市旅游消费的结算方式仅为现金,在全市旅游景区没有设立金融服务网点,POS系统、ATM机均未引入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和景区游客所需的金融服务难以得到满足,金融供给缺失。

(五)金融机构审慎管理与企业诚信意识不强造成企业融资难

金融机构的审慎管理制约信贷资金投入旅游业。金融行业的贷款控制首要的就是控制风险,旅游业项目贷款一般属于中长期贷款,金额巨大且回收期长,因此多数金融机构均未把旅游业视为信贷的支持对象。如建设银行总行按照行业不良贷款率排名将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列入高风险行业,旅游业贷款必须经过一级分行准入。加之由于金融机构对景区的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可行性、预期收益等不了解,在审慎原则的指引下自然不愿冒风险来提供资金。

同时由于信用环境与企业诚信意识不强造成企业融资进一步困难。如由于工商银行通辽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2004年工总行对通辽分行中小企业贷款全面停牌,直到2010年2月才批准复牌。虽复牌,但只允许做国内贸易融资一种,并且只能以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即使旅游企业资质符合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要求,但因工总行的信贷政策规定仍然无法准入。

(六)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与旅游业信贷担保需求急剧增加的矛盾

目前,通辽市共有担保机构9家,其中财政参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家,并且注册资金规模小,担保能力低、服务面窄、手续繁杂,而且对担保企业设置了许多苛刻的反担保条件,从而限制了旅游业担保贷款的使用。另外,中介收费环节多、融资成本过高、评估结果失真,也成为制约融资工作的重要因素。客户与金融机构达成贷款意向,按照贷款程序,最终取得贷款仍需要经过保险、房产等中介机构的评估,这些部门都收取一定的费用。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收费标准偏高,造成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过高,制约了旅游企业融资能力的发挥。

三、解决旅游业融资难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减轻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风险压力

1.制定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一是政府应结合通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对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前景、产业布局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作出全面的规划。二是整合旅游资源,按照现代经营理念和公司治理结构要求,积极组建旅游业开发投资总公司和旅游集团总公司,提升旅游业整体实力。三是政府应加强信贷政策与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衔接和协调,政府部门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选择重点开发项目时,应注意吸收银行业参与评估论证。四是地方政府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对基层政府考核内容,增强基层政府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贷款的支持力度,缓解旅游业融资难的困境。

2.发挥财政资金主动性和带动性强的优势,减轻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风险压力

一是为提高银行信贷投入旅游业的积极性,建议地方财政部门对金融机构发放的旅游业贷款给予贴息政策,同时由财政部门和旅游企业共同出资建立旅游业担保基金,在解决旅游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的同时,利用担保基金的放大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二是设立旅游业发展资金,由地方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滚存使用专项用于旅游规划编制、宣传营销、资源保护、表彰奖励及对重点景区环境、道路、景观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三是简化旅游业贷款在抵押登记等方面手续,并减收抵押登记费用,降低旅游业的融资成本。

(二)人民银行加强窗口指导,引导信贷资金向旅游业倾斜

1.人民银行要发挥货币政策窗口指导作用,出台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或信贷指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制定信贷计划时,应注重信贷投向重点与经济发展重点,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产业、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确保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

2.人民银行应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发展。同时,鼓励开发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用品,并按总行关于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利率给予贴息支持。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信贷产品化解旅游业融资瓶颈

1.完善金融服务。银行可利用营业网点柜台、ATM机、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功能和信誉,与旅游企业签订协议,接受委托,开办旅行社报名收费、门票预订和上门收款等业务;还可广泛开办如保管箱出租业务、个人旅游支票、旅游平安险种等业务,并且通过银行信用卡的便利为境内外旅游消费者提供多种服务。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实现网点覆盖各主要景区,并配齐ATM机、POS机等金融服务设施。

2.创新信贷产品。金融机构应根据旅游企业性质、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特点,推出特定的信贷品种;针对旅游景区景点投资规模大、资金需求额大的特点,尝试推行银团贷款模式。

3.创新贷款担保方式。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开办收费权质押、经营权质押等多种贷款抵押方式,改变目前旅游业贷款落实抵押担保难的尴尬局面。

4.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发放的旅游业贷款实行利率优惠,较其它同类同档次贷款利率优惠10%-20%。

(四)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努力实现旅游业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

公款旅游篇9

夏中华长期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精通英语,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很强的业务能力。2001年12月,绿洲中旅进行改制并且成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在新疆唯一控股的公司,夏中华担任总经理一职。

刚担任总经理的一段时间,夏中华尽职尽责,正如她自己在法庭供述中所讲:“为了拓展业务,我常年奔波在外,身体和精力都严重透支,对家庭我也辜负了太多。”正是这段时间,绿洲中旅得到了较快发展,开发了多条国内外旅游线路,在新疆旅游市场占有的比重也逐年上升,成为一家在新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企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公司老总的夏中华经常到国内外各大城市出差,她见到了更高层次的消费,看到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她的思想也因此渐渐起了变化。她认为自己为公司付出了那么多,现在已经到了给自己谋划一些东西的时候了。

在这种念头的支配下,2003年年初,夏中华和丈夫开始准备注册自己的公司,但还有11万余元的注册资金空缺。于是,夏中华以绿洲中旅需要给境外客户送礼品为名,安排公司财务总监将117860元公款转入以夏中华个人名义开的存单内。后来,财务总监又按照夏中华“这笔款不能从账面上反映出来”的指示,将这笔钱的相关票据抽出来交给了夏中华。

这笔款项就这样“消失”了,夏中华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刚开始她心里特别害怕,总担心会出事,但过了很长时间依然风平浪静,她便放松了警惕。加上她平时就将自己的亲属安排到公司许多重要部门担任负责人,这些人对她言听计从,在公司里很多需要集体决定的事项都成了夏中华的“一言堂”,绿洲中旅这个国有大型旅游公司就这样变成了夏中华的“家族公司”此后,她的胆量越来越大,她的手也开始一次次伸向绿洲中旅。

2005年2月3日,绿洲中旅董事会决定给经营班子发奖金,夏中华将2.8万元奖金全部据为己有。同一天,夏中华又假借发放2004年度职工奖励基金之名,不经过董事会同意,私自安排财务部经理起草发放职工奖励基金3万元的“决定”,随后将这笔款项也全部据为己有。

2006年11月,夏中华前往安徽黄山参加中国旅行总社组织的会议,在当地购买了一尊木雕“笑佛”托运回家中摆放,却将货款和运费共3000元的收据交给财务部经理报销。

2007年10月,夏中华到昆明市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旅游交易会,在“柏联百盛”商场购买了一件大衣和一条连衣裙,共计5321元。回公司后,她将购买衣服的发票交给财务部经理报销。

2008年4月18日,夏中华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的旅行团前往新马泰推销旅游产品,回公司属她将不应当报销的11784元机票让公司财务人员报销。

2008年7月下旬,夏中华带儿子前往新加坡旅游,因办理出境手续需要提供个人银行存款证明,夏中华将本应当自己付款办理的存款证明,安排公司财务人员用公款6万元为自己和儿子办理,导致该公款被挪用。

这些公款被侵吞和挪用总要找些理由来掩盖,于是夏中华安排财务人员找来假发票,不列入管理成本。这样既实现了将公款装入私囊,又能降低管理成本,便于董事会对自己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从而达到自己连选连任的目的。在她的操作下,2002年至2004年三年期间,该旅行社就涂改了用于报账的发票346张。

2006年7月,这些发票曾被发现,兵团国资委给予夏中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然而。这样的处分并没有使愈加贪婪的夏中华警醒,她依然我行我素。几个亲信也上行下效采用这种方式贪污公款。

2009年年初,夏中华辞去绿洲中旅总经理职务。原本蒸蒸日上的绿洲中旅终于在“蛀虫”的长时间啃噬之下宣布破产。然而,从接受检察机关的调查时起到终审结束。夏中华拒不供认自己的犯罪事实,一直为自己的行为编造出近乎完美的理由,坚持自己顶多算是管理不严,违反纪律,甚至辩解自己是绿洲中旅的功臣,不能这样对待一个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在看守所里,夏中华还试图通过非正常手段,安排自己的人脉和社会关系来对抗司法,企图掩盖犯罪行为。

公款旅游篇10

一、违规公款吃喝方面。我街道严格落实公务招待管理制度,公务招待实行领导审批,控制用餐标准,外来人员用餐一律在街道食堂安排工作餐,不上烟、不上酒、不上高档菜肴,没有出现在内部食堂、培训中心或转移到“农家乐”、高档小区、写字楼等隐蔽场所公款吃喝现象,无虚列开支公款购买高档酒水,无以办公用品、会议费等虚假名义公款报销餐费或将违规吃喝费用混入食堂正常开支及其他违规用公款吃喝问题。根据区纪委要求,立足街道实际,制定了《***街道纪工委关于规范伙食费收缴有关事项的通知》。

二、违规配备使用公车方面。我街道严格落实公车管理制度,目前蔡公堂街道只有4辆公务用车,公务用车严格履行主要领导签批手续,不存在超标准配备、公车私用、私车公养、既领补贴又坐公车等现象,也不存在擅用封存公车和长期借(占)用下属单位、企业、个人车辆等情况。

三、公款国内旅游问题方面。***街道不存在虚构名目公款旅游、借务执纪公款旅游、接受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等公款安排旅游、不存在其他用公款旅游的违纪问题。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引资,每次只带1-2名负责招商工作的同志,做到了严格控制随行人员,严格按标准报销差旅费用,没有用公款旅游、借公务差旅之机旅游或者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

四、公款出国(境)旅游方面。我街道、村(村居)干部无人持有护照,不存在公款出境旅游。

五、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方面。***街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廉政教育,坚持元旦、春节、藏历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礼品礼金明察暗访制度,做到逢节必查;建立日常检查、明察暗访,未发现收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未发现违规公款购买购物卡、节日礼品,违规收送电子红包等情况。

六、楼堂馆所违规方面。***街道严格落实办公用房制度,不存在超标准使用或多处占用办公用房,办公面积超标或装修超标,以会议室、接待室等名义另设房间办公、休息,其他楼堂馆所违规等问题。

七、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方面。区委巡察组于**至**日对我街道及下辖村(居)党委、党支部开展了政治巡察,指出在***年至***期间,我街道两个村(居)存在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福利,包括超标准使用党建经费、以实物形式变相发放福利津补贴现象、违规发放加班补助问题,针对巡察组指出的问题,我街道高度重视,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召开两次整改推进会议,目前正在整改中,前完成整改落实。

八、大办婚丧喜庆方面。认真落实党员干部个人及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凡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需严格履行重大事项申报审批手续,向党员干部所在党委、党支部请示报备,未发现不按规定报告或不如实报告,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参加,将宴席化整为零或多次操办,以亲戚朋友等他人名义操办,违规异地操办,私下收受礼金等情况。

九、其他类问题

我街道目前暂未发现其他类型的违规违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