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联创十篇

时间:2023-03-18 20:30:49

三城联创篇1

一、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区委组织部通过多种载体、多种形式组织全区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切实增强全区各级党组织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一是邀请了党代表王志海、市委党校教授刘颖为全区党员干部宣讲精神2次,举办全区学习精神知识竞赛1次,全区19个单位参加比赛,先后经过笔试、初赛、复赛等环节进行激烈角逐。二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新党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两学一做”学习安排。三是积极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利用各领域党组织“新时代讲习所”平台,邀请各行业先进代表进行宣讲。依托“魅力??”微信平台、“??导航岗”微信公众号推送学习宣传党的精神。

今后将继续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一是将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轮训班3期,邀请市委讲师团讲师、党校教授进行集中授课。二是各级党组织围绕学习党的精神为主题,建好用好新时代讲习所这一平台,积极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积极创新开展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党建载体活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其实增强全区各级党组织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在推进“三城联创”中,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

??区政府以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贯彻实施“四大战略定位”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民意为先、问题导向,重点围绕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的“盲点”,整体推进集中各项改革,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释放市场活力,为打造“六个??”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认真做好行政审批权承接工作,坚决实行审批“一站式”服务,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推行“多证合一、网上审批”。全面推行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

深化投融资财税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模式,进一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完善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强化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全力促进财政增收。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原则,优先保障工资、养老金、基本民生、基本运转、债务还本付息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认真实施新税制改革各项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制,盘活资产,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实施园区改革创新,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我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做好司法体制改革相关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构建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

三、推进政务公开

实行公开属性认定制度。部门起草政府公文代拟稿时,应同时对公开属性(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非政策性)提出明确建议,不予公开的要说明理由,随文件一并报批。没有明确建议,或没说明不公开理由的,区政府办公室可按规定予以退文。印发的公文,要明确标注“此件公开”、“此件依申请公开”和密级等标识。各部门每年要对本单位不予公开的信息以及依申请公开较为集中的信息进行全面自查,发现应公开未公开的应当公开,可转为主动公开的应当主动公开,自查整改情况要及时报送区政府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定期抽查。

将决策公开落实到会议办理程序。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以外,起草部门在决策前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以适当方式公布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公众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作为决策合法性审查的重要依据,没有履行公众意见征集的,区法制办不予合法性审查,不得进入集体讨论决定环节。

四、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

??区纪委监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对“七个有之”问题高度警醒,坚决维护政治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切实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意识形态工作以及“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列为执纪审查工作重点。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严惩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查处“雁过拔毛”“村匪”“村霸”和家族势力欺压百姓等问题;坚决查处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不作为、乱作为、妄作为、胡作为等脱离群众问题。坚决查处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加大对窗口行业和领域违规收费等问题整治力度,加强对各街道党工委、区直部门党委(党组)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和其领导班子成员要履行好分管领域主体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制度,要实行责任倒查,严肃问责,曝光典型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摸清监察对象底数。加强对各街道纪工委、区直部门纪委(纪检组)的领导,紧紧咬住“责任”二字,抓住“问责”这个要害,督促各级党组织真正把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最根本的政治担当,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中。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责任。扎实开展警示教育--以于永池案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深入挖掘??孝廉文化内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群众感情,严格约束自己,严格家教家风。进一步加强纪律教育特别是政治纪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修身立德,从不敢、不能到不想,推动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

三城联创篇2

全市上下依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安排,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部级园林乡村、卫生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乡村一年来。广泛宣传动员,认真落实任务,扎实推进创建各项工作,创建工作的起步是良好的有成效的通过一年的创立,乡村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乡村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乡村发展环境和市民生活环境得到一定改善,群众自觉参与各项创建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市民的文明意识在逐步地提高,不文明行为习惯也在逐步改变,乡村形象不时提升。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三城联创”工作刚刚做了一些打基础的工作,从创建的总体目标任务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既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的问题,又有工作手段落后的问题;既有公用公共服务较差的客观原因,又有良好习惯养成还不够的问题;既有经济支撑能力较弱的现实问题,又有人文素质亟待提高的严重制约因素。总体上讲,要花大气力,决不放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用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扎扎实实解决许多主观的人为的问题。今年,联创工作需要我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提高人的素质,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位市民精神和物质需要、文明行为着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城联创”工作,切实提高创建水平。

实现创建目标非常关键的一年。各级各部门要从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高度,今年是三城联创”申报之年、攻坚之年。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目标信念,不时深化“三城联创”工作,做到创建范围延伸、市县互相推动、提升工作水平、解决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迎难而上求突破。市委、市政府确定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争创国家园林乡村、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乡村,一要增强攻艰克难的勇气。时间紧迫,时不我待。这三个部级乡村称号是体现一个乡村建设和发展、实力与特色等内容,体现一个乡村全体市民精神风貌和生产生活质量的最高水平和荣誉,规范都很高,这本身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加之我乡村建设上的硬件投入上与经济较为发达乡村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完成创建目标就必需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难。过去一年的创建中,尽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与总体的目标任务还有很大的距离,今后创建工作是一场更为艰巨的攻坚战。目前,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还不牢靠,广大群众参与度还不高,特别是创卫工作作为“三城联创”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量大、基础比较单薄,也最容易反复,巩固提升还有相当的难度。但不论创建工作有多大的困难,必需要有不畏艰难、攻艰克难的决心,要有抓住重点、一鼓作气、加以突破的勇气,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要下大力气,越是单薄的环节,越要花大精力,沉下身子,积极有为,扎实工作,克服困难,使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效果。

联创快创求实效。三城联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二要强化雷厉风行的作风。覆盖面广、关联度高、涉及内容多、外延范围大。各级各部门要依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分期达标的工作思路,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夯实基础,坚持不懈,完成目标任务;要把创建的过程作为改善民生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过程,把深化“三把创建工作作为顺民心、集民意、聚民力的德政工程,城联创”作为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抓手。从人民群众盼发展、快发展的愿望和要求出发,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以实效聚民心,以创建促发展。要增强工作紧迫感,强化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观念,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程,抓紧抓好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

直奔目标不动摇、不懈怠。发展既要靠硬件实施的改善,三要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也要靠软件内容的提升,三城联创”工作是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升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殊途同归。要实现“三城联创”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对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及全体市民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也是展现和大力提升乡村和全体市民文明风貌的光荣而义不容辞的任务。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各级各部门探索了许多有效的工作方法,积累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创建思路越来越清晰,方法越来越多;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创立的热情日益浓厚,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必需直奔目标不动摇、不懈怠,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创立的决心不能弱,创立的规范不能降,工作的力度不能减,坚定求发展、快发展的信念,努力实现创立的宏伟目标。

二、统筹推进,全民参与。努力优化发展环境

需要加快发展,深化创建活动。建好硬件实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更需要全体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创立,不时优化发展软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在积极抓好硬指标、硬任务落实的同时,从改善乡村软环境着手,以全民参与为突破口,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身“三城联创”活动,提高乡村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重点抓好五个结合:

提高乡村文明水平。市民是乡村的主体,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三城联创”工作需要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三城联创”工作与各类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三城联创”推动文明创立,提高文明乡村建设水平,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创文明”活动,坚持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感召人、启发人、引导人、改造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建设学习型城市,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以市民整体素质的大提高促进乡村文明水平的大提升,以人的现代化促进乡村的现代化。要营造良好的三城联创”舆论氛围,使“三城联创”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市党政机关要率先垂范,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一要把创建活动与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个个都是形象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办事效率。服务行业及窗口单位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提升文明素质。各有关单位要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竞赛、主题书画展、文艺演出、广场文化和社区文化等群众能够参与、易于参与的活动吸引市民投身联创工作。要组织开展植树绿化、卫生清扫、环境整治、环保志愿行动、道德实践等主题活动,使广大市民特别是各级干部职工进一步转变观念行为,积极投身到三城联创”和争做文明市民的习惯养成中来。

加快发展步伐。开展“三城联创”根本目的就是发明更好的乡村发展环境、守业环境和人居环境,二要把创建工作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乡村的文明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实惠。要树立抓创建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做到以创建促进发展,以发展支撑创立。要把创建任务融合在各项业务工作的落实中,以创建的高标准、高要求对待每一项工作,通过创建提高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决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把创建活动做成外表文章而影响经济发展,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也不能片面强调抓经济而忽视创建工作、贻误创建任务的完成。

两者兼顾,必需要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互相促进。

着力提升乡村品位。要依照基础设施现代化、人居环境生态化、乡村形象特色化、社会秩序文明化的要求,三要把创建工作与加快乡村建设结合起来。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乡村功能。规划、建设等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依照“三联联创”规范要求,乡村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久远,统筹兼顾,查漏补缺,高起点、高品位地编制与“三城联创”相配套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二是突出乡村个性,打造特色乡村。要依照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要求,突出山水、生态和人文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做深做活两山一河和历史街区的文章,真正做到显山露水、山美水美,努力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乡村相互辉映的乡村特色。三是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精美乡村。要依照现代化、特色化的理念,规划、建设、管理乡村,努力提高乡村规划、设计水平,坚持乡村激进风格,建设一批精品工程,打造乡村新亮点,努力形成既有鲜明特色,又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乡村形象。

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创建工作中,四要把创建工作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既要重视抓大的设施配套,又要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社区卫生、绿化、美化、交通秩序、乡村噪音、环境污染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或解决的问题。通过创立,切实提升乡村整体形象,营造舒适人居环境,让市民获得实实在利益。

着力提高乡村管理水平。综合执法部门要结合“三城联创”要求,五要把创建工作与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执法工作制度,形成符合市情的乡村管理规范化、法制化体系。要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社区的乡村管理职责,要在落实责任制上下大功夫,健全完善四位一体的乡村管理责任体系和乡村管理协调机制,形成职责明确、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乡村管理格局,建立乡村管理的长效体制;要加快乡村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社区环卫保洁监督等责任制度;要积极探索社区及物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机制,不时强化创建工作基础,确保创建工作效果。

三、强化工作落实,加强督查指导。切实提高“三城联创”工作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取决于各级领导的决心,取决于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各级各部门要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将“三城联创”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创建工作贯穿在整体工作之中,以创建促进本职工作,推动“三城联创”工作扎实顺利进行。要认真研究创建工作,精心组织布置,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协调配合打好整体攻坚战。各单位“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力亲为,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对创建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及时提出,加强沟通协调,不推诿、不扯皮,多尽责任,多挑担子,多作贡献,通力协作,共同解决。三城联创”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做好工作协调、加强创建工作调研和督促检查,促进创建任务落实;建设、卫生、旅游等牵头部门,必需依照创建任务,统筹安排好各项创建工作进展;发改委要站在全局角度,积极协调好“三城联创”有关项目的论证、申报和立项工作,确保创建工作有足够的项目支撑和推进;财政部门要确保经费预算,及时拨付相关经费,从财力上保证“三城联创”工作的正常开展;综合执法、公安交警、市场建设和环保、工商、交通、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承当的任务,切实履行监管职能,紧密配合,统一行动,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效果;教育、公安、交通、商务、文化、工商、环保、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职能部门,以及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要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密切配合,共同把“三城联创”活动引向深入,取得实效。广大干部职工、城乡居民、部队官兵要积极行动,人人动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摒弃各种不文明现象,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共同塑造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形象。各大、中、小学学生要踊跃参与,要把“三城联创”活动作为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方式,为创建工作尽力量、添光彩。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家庭、市民评选活动。

三城联创篇3

“三城联创”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结果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和宜居水平。环保模范城市是对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市容环境卫生、环境生态建设的高度评价,对于进一步解决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加快建设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已于去年底启动,目标是到2011年底达到省模标准。为此,我们要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争取早日一次达标。下面我就创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形势,坚定创模必胜信心

按照《创建陕西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行动方案》,省模考核指标体系共有25项,内容包括3项基本条件和22项考核指标。经过自查,3项基本条件我县已初步具备;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的22项考核指标,我县初步满足考核标准的指标有5项,部分达到考核要求的指标有4项,我县目前还有13项指标尚不能满足要求,其中经济社会指标2项,环境质量指标1项,环境建设指标10项,任务还很艰巨。

与此同时,我们同样拥有很多优势和有利条件。

首先,全县争创的氛围比较好。县上四大班子认识高度一致,上下团结奋进,群众期盼强烈,就是要通过创模,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其次,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我县已有3项基本条件和9项考核指标基本达到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要求,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清晰,环保投入逐年加大,污染防治有序推进,环保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有利于推动创模工作的开展。

第三,“三城联创”有利于拧劲发力。三城联创工作相互交叉,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便于联动发力。为此,我们要坚定思想不懈怠,攻坚克难不动摇,不达目标不罢休。

二、扭住重点难点,强力推进创模工程

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内容广泛、丰富,含金量更高,它涵盖了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卫生、园林等多方面内容。要推动创模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完成创模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从现在开始,对照分解的工作任务,认真细化存在问题,找准根源,对症解决,下势解决创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把创模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创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参战。要成立相应的创模组织机构,落实必要的人员经费,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逐条分解创模任务,层层分解,夯实责任,明确职责要求、创模任务、重点工作、方法措施。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创模任务落到实处,加大污染整治,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保问题。

二是把创模作为系统工程来建。在创模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重点解决好全县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施好碧水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工程、蓝天工程、宁静工程、洁净安全工程、绿色生态工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环境保护能力重点工程。县上要成立专业调研组,攻克一些创模难点及技术问题。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认真负起责任,按照指挥部分配的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拿出专项治理方案,进一步加大重点污染行业的治理力度,彻底关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排污企业。加快实施城区燃煤锅炉改造,所有经营性餐饮业实行烟尘治理工程。加强建筑施工等噪声的监督管理,限期治理超标噪声源。通过工程的实施,彻底解决河水、烟尘等污染问题,提升环境质量。

三是把创模作为目标责任来考。把创模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与三城联创相配套的目标责任、任务推进、工作督办和绩效奖惩等制度,定期对创模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排名、通报。督查组要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创模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及时解决,特别是对应该整改的问题紧抓不放,一抓到底。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定期对各自的工作任务进行自查,做到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结果。

三、形成共管合力,确保创模圆满成功

创模是一项庞大的经济社会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涵盖了多个领域,覆盖了众多职能部门的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圆满完成创模任务。

一要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要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必须从机制上入手,逐步健全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达到标本兼治。各部门和单位一定要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创模任务的同时,理顺建设、监管、责任追究等管理体制机制。

二要进一步凝聚推进合力。开展创模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密切配合,协同作战,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特别是环保、环卫、卫生、城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从大局出发,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各企业要严格对照标准自查自纠,按期整改,确保达标;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社区,要积极组织发动广大市民参加创模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巨大合力。

三城联创篇4

关键词:城市经济网络 微观特征 创新产出

引言

城市发展推动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创新产出即通过对创新资源(基础设施、信息网络、资金、技术等)的优化配置,创新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的分工合作、创新制度(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等)的合理利用,三者协同发挥效应的结果。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通过调整三者的关系与结构,最终推动创新产出的提高。实践与理论证明,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孤立发展”,为了获得城市的持续发展,城市间总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联系。经济活动是城市间最为活跃的联系,这一联系的发生加强了城市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物质流动、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和资金周转等创新要素的流通水平。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愈显密切,逐步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势,城市构成网络的重要节点,经济联系构成联结两节点的边,城市经济网络应运而生。网络中有效的连通性为城市中的创新主体获得外部知识溢出和创新扩散提供了通道,主体间经由这些通道增强了彼此的交流与联系,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内部要素的资源整合,使得嵌入网络中的城市更容易获取所需的创新资源;进一步深化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降低创新难度,分散创新风险,节约创新成本,进而提高城市中创新主体对创新期望收益的预期,诱发潜在的创新欲,最终有助于创新产出的提升。鉴于此,研究城市经济网络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有关城市与创新产出的研究源于Pred(1966),他指出大型城市的人口规模与专利申请数有较强的相关性。罗斯、邓肯(1991)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创新产出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程开明(2010)实证分析得出城市创新产出除资金和人员投入的显著影响外,还受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城市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宋延广等(2011)认为教育投入、企业科技投入及政府科技投入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曹勇等(2013)研究发现城市经济规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城市创新投入影响创新产出。综观以上研究,发现这些研究较多关注城市创新要素(科技人员、资金)的投入及创新环境(城市规模、城市化程度等)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而从城市网络视角探讨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略显不足。

城市经济理论认为城市间频繁的经济联系势必对创新活动产生影响,城市经济网络正是城市间强化经济联系的产物,以经济网为研究背景,分析其对创新产出的影响便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Ben Shaw-Ching Liu(2005)指出网络的结构特征是影响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程开明、王亚丽(2013)认为城市航空客流网的结构特征,包括绝对密度、联结强度、节点度中心性、结构洞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结构特征又分为宏观(整体网)和微观(节点网)特征,宏观侧重对整体(区域、团体等)的研究,而微观更关注网络节点个体(城市、企业、个人等)的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城市经济网络与创新产出的关系,切实提高城市创新产出水平,有必要基于微观视角,分析城市经济网特征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故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城市经济网络微观特征(节点度数、节点中介性、节点结构洞)影响创新产出的理论假设,并选取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2002-2012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城市经济网背景下,网络微观特征对节点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关理论及研究假设

城市经济网以各节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基础,通过整合创新资源、促进知识流动、获得溢出效应、加速创新扩散、减少创新风险、优化产业分工和协作等一系列过程影响创新成本、效率和产出。

城市经济网络之所以对创新产出产生一定的影响,离不开网络结构的作用。网络连通度促使节点间相互吸引,增加节点内部、外部创新主体间联系与交流的频率,有助于彼此人才、资本、信息等资源的流动,推动创新资源由高度集聚向分散均衡发展,共同构建一种平等互利的创新合作平台。网络中各节点是知识流动的重要载体,节点之间易发生知识的流动和碰撞,产生聚变和裂变反应,从而促进知识在经济网络中最大化的溢出和扩散,进而扩大网络节点城市的知识信息量,带动各节点的创新活动,增强创新产出。同时,由于各节点具有不同的创新能量和地位,节点间的关系链成为创新扩散的通道以及成为创新在扩散过程中实现增值的价值链,节点城市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节点间关系的强联结度将会提高网络中创新扩散的速度和效率,使创新可以快速地从一个城市扩散到另一个城市,提高创新产出。

由上述理论分析可知,网络结构特征是网络发挥作用的关键特性,也是影响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故本文将从城市经济网络微观特征即网络节点度数、节点中介性、节点结构洞这三个方面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节点度数影响创新产出

节点度数指网络中与该点直接相连的节点数目,用来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的核心地位。节点度数越高,表明其越接近网络的中心位置,拥有的权力越大。城市经济网络中,拥有较高节点数的城市,表示该城市与其它城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城市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从网络中的其它节点获取信息、知识、技术等资源;从权力角度分析,节点度数高的城市,意味着在网络中权力较大,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较强,能够从比自己实力水平高的城市获取尖端的创新技术和经验,取其精华之处进行模仿和学习,并通过吸收、消化、改进纳为己用从而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进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新活动。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节点度数对创新产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二)节点中介性影响创新产出

节点中介性指某个节点出现在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最短路径上的可能性,用来衡量个体对资源的控制程度。节点中介性越高,说明该节点占据着网络资源流动的重要渠道,充当其它城市交流的中介,删除该点势必对网络中的资源传递产生影响。城市经济网中,城市的中介性越高,通过此节点传播的信息资源和创新成果就越多,拥有对信息和创新成果的控制能力也越强;同时创造的最短路径越多,时效性越强,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时间,有利于创新思想的交流和加深,从而促进创新产出。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节点中介性对创新产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三)节点结构洞影响创新产出

结构洞表示两个行动者之间的非冗余联系,节点之间的联系分直接和间接联系,间接相连的两个主体之间产生结构洞。Burt(1992)指出结构洞的存在影响知识流的运动和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成为网络中的断点,同时伴随的也是创新的机会,充当主体沟通的桥梁作用。节点结构洞越多,表明该节点网络的有效规模越大,在资源获取和信息控制方面拥有十分特殊的优势。城市经济网中,城市拥有的结构洞越多,城市受限制程度越低,越有利于信息传播和创新成果扩散;获取有效、关键的信息和知识等创新资源也相对增多,创新产出也就越大。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3:节点结构洞对创新产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本文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研究设计

(一)城市经济网络模型构建

城市经济网是基于城市间密切的经济联系而形成,构建经济网络模型关键是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准确度量。目前,通过引入“引力模型”对城市间经济联系的测度较为广泛。考虑到网络经济时代,邮电业务量、互联网用户数量与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有着紧密的关系;并且交通运输方式的多样性以及城市间的经济落差对传统意义上的地理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并据此构建城市经济网络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ij表示城市i和城市j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K为修正系数;Pi、Pj分别表示城市i和城市j的市辖区人口数;Vi、Vj分别表示城市i和城市j的全年GDP;EDij表示城市i和城市j之间的经济距离。

修正系数:

式中:ei、ej分别表示城市i和城市j的邮电业务量,ti、tj分别表示城市i和城市j的互联网用户数。

经济距离:

EDij=αijβijdij

式中:αij 表示城市i和城市j间通勤距离的修正权数(当城市i和城市j的交通运输方式仅为铁路时,αij取0.8;仅为省级以上公路时,αij取1;仅为航运时,αij取1.2;仅为铁路和高速公路时,αij取0.7;同时拥有铁路、省级以上公路和航运,αij取0.5),βij表示城市i和城市j间的经济落差修正权数(两城市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城市间的经济落差,比值大于等于70%,βij取0.8;小于70%且大于等于45%时,βij取1.0;小于45%,βij取1.2),dij表示城市i和城市j间的空间距离(利用“百度地图”以“最短路程”为限定条件检索每2个城市市府间公路距离,单位:km)。

(二)样本选取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并且长三角中心城市间经济联系的网络化特征已有所凸显。鉴于此,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16个中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为研究样本。

考虑到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变化趋势,选取2002-2012年间11个时点的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2003-2013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上海市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以及各市统计年鉴及部分市统计公报,所有数值都以2000年不变价计算。

(三)变量测量

被解释变量。本文选择创新产出作为被解释变量。Feldman(1994)研究得出专利和创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34,两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故选取专利数据度量创新产出。虽然选取专利数据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相比其他指标,专利标准相对客观、变化缓慢;而且比较接近创新的商业应用以及能较全面的反映地区发明与创新的信息。考虑到专利授权量受到专利审查机构审查因素的影响并存在较长的不确定时滞,将其作为衡量指标,可能会导致一定的信息失真,因此,本文选用专利申请受理量(PAT)度量创新产出。

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即为城市经济网络的节点度数、中介性、结构洞。采用社会网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方法对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借助软件UCINET6.212进行测度。UCINET6.212可将网络结构特征变得更加直观可控,量化测评效果更加明显,为城市网络的分析提供便利。将上文中计算所得的城市间经济联系矩阵导入到UCINET 6.212中,即可得出节点度数(DEG)、中介性(BET)和结构洞(EFS)的最终值。值得强调的是,本文采用网络的有效规模来度量结构洞指标,某节点网的有效规模越大,表示该节点拥有结构洞越多。

控制变量。考虑到影响创新产出的因素较多,本文引入控制变量对解释变量的有效性进行控制,选取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地方政府科技经费支出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影响创新产出的三个关键因素。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支出、科技经费支出反映当地政府在财政资源配置中对教育、科技的重视程度,一般而言,当地教育水平越高,劳动者素质越高,越有利于科技人员的培养;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助于科技创新的产生。同样,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越能对技术创新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越能促进当地的创新产出,而人均生产总值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本文将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支出(EDU)、科技经费支出(TEC)、人均生产总值(PGDP)作为控制变量引入分析中。

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初始特征

将以上变量导入SPSS 19.0,对各变量的初始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从节点度数、中介性、有效规模均值分年度统计中,可以得出2002-2012年间节点度数呈大幅增长趋势,2012年的节点度数均值是2002年的4.68倍;中介性呈下降趋势,由2.624减小到0.563,减小幅度达78.56%;有效规模呈缓慢增长趋势,从2002到2012年,增幅仅为12.17%。

(二)相关分析

为减少以上变量数据的异方差,将变量取对数处理后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引入Spearman秩和分析法,对两两变量的秩次大小做线性相关分析,尽可能准确地判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表2所示。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节点度数、中介性、有效规模与创新产出的对数值存在正相关关系,系数分别为0.783、0.251、0.229,且都通过显著性检验;教育经费、科技经费、经济发展水平也与创新产出对数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由于相关分析只能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无法说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大小和因果关系。为进一步验证变量间的关系及其显著程度,将结合下文的回归分析,对上述变量进行综合判定。

(三)回归分析

考虑到面板数据相比时间序列和横截面数据,能够提供更多的样本信息,提高模型估计的精度,本文利用以上变量的对数值构成研究所需的混合面板数据(Panel Data)借助EVIEWS7.2进行回归分析。设定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lnPAT 表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lnDEG 、lnBET 、lnEFS 表示解释变量,lnCTRL 表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i和t分别表示第i城市和第t年。u为随机扰动项,满足u~N(0,σ2) ;β 分别为各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系数。

首先根据F检验分析判断模型的设定形式(变截距个体固定效应或截距不变模型),即通过计算两个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U、SR,计算F1 统计量。

经检验,选择截距不变模型(即混合估计)较为准确,具体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分析结果显示,方程决定系数为0.947,F统计值为507.376,且显著(p

节点度数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为0.089,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节点度数对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假设H1成立。由此可以得出,城市节点度数越高,与其有直接联系的节点就会越多,城市间的联系越密切。一方面,城市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城市进行技术和知识的交流;另一方面,节点度数越高表明该城市越趋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中心优势有利于信息的多方搜索,使得城市更容易获取所需的战略资源,从而增添创新产出的可能性。

节点中介性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为-0.093,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节点中介性对创新产出具有反向作用,与预期理论存在偏差,即城市节点中介性下降(见表3),创新产出反而有所提高,故假设H2不成立。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2002-2012年,随着中小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与日俱增,引发网络中节点城市的中介性平均水平有所下降,使得网络中创新资源趋于均衡配置,最终推动创新产出水平整体提升。例如,2002年绍兴与嘉兴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大部分联系都在以杭州作为中介城市的条件下发生,随着两城市间经济交流活动的加强,到2006年,绍兴与嘉兴的经济联系强度已有大幅度增加,两城市间的经济联系通过“绕行”行为使得部分联系已无需再“途经”杭州,从而动摇了杭州作为中介城市的地位,直接导致杭州的节点中介性减弱,而其周围城市的节点中介性却在增强。这一现象表明中小城市中介性的小幅增加会引起大型城市中介性大幅下降,最终导致城市的中介性平均水平呈整体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会减弱大型城市对创新资源的控制能力,然而中小城市对资源的控制能力却有小幅增强,致使资源实现再配置直至趋于均衡发展状态,从而达到带动创新产出整体提升的效果。

有效规模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系数为0.079,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有效规模对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某节点网的有效规模越大,该节点拥有结构洞就越多,故节点结构洞对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假设H3成立。城市拥有的结构洞越多表明该城市在整个经济网络中处于控制领导地位,这类城市会较少受到其他城市资源或信息的限制,获取信息、知识等创新资源的壁垒就越低,从而为创新产出提供有利条件。可见拥有较多结构洞的城市享有信息传播和创新扩散的天然优势,能够使它因其所具有的独特地位而获得更多创新收益。

结论

本文以城市经济网为研究背景,提出微观视角下城市经济网特征即节点度数、节点中介性、节点结构洞影响创新产出的理论假设,并以2002-2012年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所做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

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经济网的节点度数对创新产出有正向促进作用,城市节点度数越高,越容易获取创新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拥有的创新机会越多,创新产出的可能性越大;节点结构洞对创新产出有正向促进作用,结构洞越多,越趋向于知识流动和创新扩散的主导地位,为创新产出提供优势;节点中介性对创新产出有反向作用,城市节点中介性的降低,引起经济网络节点对资源控制能力的平均化,带动网络中创新资源的配置趋于均衡,推动创新产出整体提升。

今后,应进一步发挥城市经济网特征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通过打破城市间的地区隔离,构建城市间互动发展的多边平台,培育和完善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城市经济网络,发挥中心城市的聚集和扩散作用,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大中小型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功能互补,实现城市创新产出总体提高。

参考文献:

1.代明,王颖贤.创新型城市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9(1)

2.冷炳荣,杨永春,李英杰等.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J].地理学报,2011,66(2)

3.王亚丽.城市网络特征测度及其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0

4.Krackhardt,D.,Stern,R.Informal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al Crises-An Experimental Simulation[J].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1988(51)

5.Pred A R.The spatial dynamics of U.S.urban-Industrial growth,1800-1914:Interpretive and Theoretical Essays[M].Cambridge:MIT Press,1966

6.贝洛克.城市与经济发展(中译本)[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7.程开明.城市化促进技术创新的机制及证据[J].科研管理,2010,31(2)

8.宋延广,龙如银.城市创新能力的动态仿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5)

9.曹勇,曹轩祯,罗楚等.我国四大直辖城市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6)

10.Ben Shaw-Ching Liu,et al.DiffuNET:the impact of network structure on diffusion of innov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5,8(2)

11.程开明,王亚丽.城市网络激发技术创新的机理及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3,31(9)

12.郑展.知识流动与区域创新网络[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3.夏辉,夏光.“三区联动”创新网络在城市创新系统中的地位探析[J].中国软科学,2008(10)

14.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M].格致出版社,2009.

15.郑军.中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对创新的影响研究―以乐清工业电气集群为例[D].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11

16.Burt Ronald. Structure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17.王洁方.苏中南地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结构对比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8)

18.Feldman M P, Florida R.The geographic sources of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product innov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94,(84)

19.韩会然,焦华富,李俊峰等.皖江城市带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特征的网络分析及机理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3)

作者简介:

三城联创篇5

自年进入企业,至此,我在客运站已度过了整整三个春秋,回想三年来的工作的日日夜夜,有辛酸曲折,也有高兴快乐。在这三年里,一方面我付出了努力,为工作更出色而全心投入,另一方面,在全心全意做好工作,走好人生路的同时,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三人行有我师,每个同事身上都有发光的亮点,都有自己可以学以致用的东西。作为一个工作者,作为一个企业参与者,我对企业管理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更好地融入团队、协作共进、贡献企业打下基础。下面我将2年个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 加强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

列宁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

也说过,“活到老,学到老。”

锻炼身体只能强健体魄,而不断加强学习,则可以充实人的思维,武装人的头脑,作为企业参与者,我认为不仅要学习自身岗位的业务知识,做一个业务精的知识型员工,更要学习岗位外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率。2年,车站加大对车辆档案有效期的跟踪管理,涉及四百余台车的四千余份档案的实时跟踪管理资料。而之前使用的ecel电子表格方式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容易产生误差,在经过多方比较后,access数据库能有效解决ecel电子表格中相关数据库应用的不足问题,于是我自费购买了相关书籍,利用下班时间,自己摸索,从零开始学习,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已经能够熟练使用access数据库来进行车辆档案有效期跟踪管理工作,之前两个人两台电脑加班加点三天才可以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要一个人一台电脑一天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

另外,加强对《客规》等行业知识学习,规范车站各项管理工作,最后,对车站发车班次、线路、途经站点等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能更好地为旅客服务而努力。

二、做好车站档案管理工作,为车站各项工作程序化管理打下基础。

随着车站的不断发展,需要搜集和整理备案的资料也越来越多,涉及站务资料、安全档案、车辆档案、四城联创档案四大部分,每部分又分诸多卷,安全档案就分10卷20余册,车辆档案分11卷,站务资料分15卷30余册,四城联创资料更多,有近30卷50余册,要将这百余册档案管理工作做精做细,需要付出相当的辛勤汗水。经过两年多来工作经验,不断摸索出一套档案管理方法,而最主要的是做好三点:首先,牵头,理顺归档目录及章册,一个萝卜一个坑,按照一定的属性将文件进行大纲分类,这样只需要将新产生资料归纳即可,水到渠成;第二,收尾,即要及时,对新产生的资料及时搜集补充;第三,护中心,即是要做好对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

三、 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无大小”,“安全工作事关你我”。车站作为特殊行业,做好安全工作更是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欢乐,所以我们应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各项安全工作,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员工负责,为司乘负责,为旅客负责,为国家和社会负责。客运站的安全工作大致可以分为站场安全、车辆安全、行人安全、货物安全。在站场安全方面,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不吸烟,并积极劝阻司乘、旅客吸烟行为;下班前检查关闭所有电器电源,避免火灾发生,并减少电力浪费;在站场巡查过程中,时刻留意可疑人员,不给其下手做案的机会,打击不法分子,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车辆安全方面,积极参与到车辆消防器材检查和冬季防滑设施检查工作中,并协助相关岗位人员及时做好车辆疏导工作。在行人安全中,积极学习消防知识,加强与同事工作上的互助,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规劝旅客站内购票乘车,远离不法分子造成的财产损失和身体伤害。货物安全,对车站进行巡查过程中,注意观察可疑行包,并及时汇报,对各车辆货仓货物进行关注,防止丢失事件发生,并在工作需要时积极配合“三品”检查岗做好进站行包的“三品”检查工作。

四、 现场调度。

在参加现场调度工作中,服从站场指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车辆“进站有人迎,倒车有人应,出站有人送”工作,同时配合货运部做好货物托运稽查工作。在四城联创期间,对车辆严格要求,从车容车貌到司乘的四城联创知识知晓率,进行监督管理,车辆达不到“五净一亮”的创卫标准,不允许其上位,在清洗完毕检查合格后方可上位发车,对四城联创知识知晓率不合格的司乘人员令其加强学习,搞好车辆卫生,提高优质文明服务质量。

五、 四城联创。

2年,市在历经为期五年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之后,获得了“部级卫生城市”的荣誉称号。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为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与经济实力,适时提出了四城联创的口号: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车站在做好旅客安全运输的同时,全力配合上级主管部门,严格要求,层层落实,在车站范围内全面开展四城联创工作。

2年,在保持过去创卫良好做法的同时,积极开展其他创建活动,加大对四

城联创知识的学习,积极搜集关于四城联创相关资料,做好四城联创档案管理工作,并印制四城联创知识学习宣传单,发放于站务人员及司乘、商户,提高大家四城联创知识知晓率,保证四城联创工作的顺利开展。创卫工作已经圆满成功,但四城联创工作仍将继续,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四城联创工作中,做好四城联创长效管理工作,为车站四城联创工作争光,为市四城联创工作添一把力。六、优质服务。

我们属于服务行业,只有提供给顾客(旅客)更好地服务才能赢得市场,所以,在工作中要放下架子,换位思考,将旅客视为亲人,注意观察旅客,将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旅客满意服务。

在对参营车辆的管理上,将服务意识融入在严格的管理中,热情周到为参营车辆创造和提供条件,以制度相约束,推动其稳步良性发展,达到养车育站的目的。

11年即将到来,汽车站将开始新的篇章,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我对个人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在11年,我在做好现有既定工作的同时,将着力以下几项工作:

1、 将access数据库应用到车站人力资料管理和车站固定资产管理中,推进车站程序化管理工作。

2、 对车站车辆的驾驶员进行专项管理。

3、 制定全国大中城市直达一览表,详细列入车站所发线路城市及途经站点,使旅客一目了然,减少工作环节,方便旅客乘车,提高车站收入。

三城联创篇6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及理念

智慧城市具有两大基础:一是快速革新的传感、通信、信息技术组成的技术基础,二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创新基础。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智慧认知提供了可能。

(一)物联网是实现透彻感知的信息接口

智慧城市本身应该是可测量、可监控、可分析的,因此需要更多元和全面的感知接口。物联网底层有很多感知对象和感知单元,通过网络汇集,通过应用实现智慧决策。一方面,智慧城市物联网的感知手段超越了一般性传感装置;另一方面,感知的客体更加丰富,包括各项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人的活动状态、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等。丰富的感知设备是智慧城市必要的信息接口,多元的感知主体是提升“智慧”能力的信息来源。

(二)大数据分析是实现全面智能化的技术方法

智慧城市之所以“智慧”,其核心是快速反应、主动应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快速反应、主动应对提供了可能。物联网运行必然产生大数据,如医疗,大城市的医院每天门诊上万人,全国每年住院已经达到了两亿人;中国联通的用户上网记录为一秒钟83万条。使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判断城市的运行模式、特征,如交通拥堵的原因、犯罪率高发地区的社会特点、城市居民行为的时空规律等,是全面智能化的必要技术方法。

(三)云计算是实现系统性运作的有力工具

传统的无线城市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已经形成了多个应用平台,但是平台之间的相互独立形成多个数据孤岛,存在共享水平低、利用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智慧城市理念中的系统性运作,需要高效整合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以实现数据共享、系统运作。云计算模式的重要特征就是资源整合,能够提供更强大的应用支撑能力。

(四)以人为本是实现创新激励的理念转变

智慧城市建设将使得城市管理以“自治”为主、城市管理创新以人为本,逐步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建构。在这种创新机制下,政府的角色是平台构建者、机制供给方、服务提供方,管理需求由城市个体提出并融合,形成自我学习式、智能式的管理模式创新。例如城市交通管理中,出行者根据拥堵情况和停车位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出行、选择非拥堵地段,每个个体都成为交通秩序的维护者。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模式

从智慧城市的核心内涵看,新技术体系和硬件平台搭建、理念转变和管理方式转型,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全周期的建设时限必然很长。我国各城市基础条件各具特点,在推进智慧城市战略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建设模式。

(一)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促综合提升

创新驱动型路径以新兴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为基础,核心是用技术创新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整体提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如深圳市以完善智慧基础设施、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推进“三网”融合为突破口,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南京市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促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创新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二)以智慧产业为导向促经济转型

产业驱动型是以智慧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为核心推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转型。部分城市具备传感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互联网产业的优势基础,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助力智慧产业发展。昆山市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制造占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0%、12%,因此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无锡市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家传感网络创新示范区的优势条件,巩固、提升和扩大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先发优势。

(三)以社会服务为导向促管理变革

这种模式强调社会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一批示范应用工程,逐步深入地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如以实现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管理体系为目标的智慧交通建设;利用现代电子口岸和综合物流服务平台的智慧物流建设;以搭建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药品管理监督为目标的智慧医疗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响应能力的城市综合管控中心建设等。代表性城市包括昆明、昆山、佛山等。

三、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从理念提出到应用实施,需要逐步实现商业化、智能化、管理服务现代化一系列模式突破,而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理念不清、内涵不明、效益不彰、保障不力等问题。

(一)贪大求全、理念不清

在全面感知和充分互联的信息化网络尚不健全、社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的条件下,部分地方政府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布局贪大求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社区、智能税务、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一系列建设计划纷纷出炉,是对智慧城市内涵的理解偏差。全面铺开的模式,只是换了标签,炒了概念,可能导致难以突破任何领域。

(二)资金缺位、产业乏力

据中国数字城市建设中心预计,两批试点智慧城市建设总应用投资超过1.6万亿元,其中,财政投入占25%,申请银行贷款占20%,企业自有资金占33%,其他资金来源占22%。然而仍有不少试点城市仍未开始智慧城市实质性建设,仅停留在规划阶段。相关投融资模式及体系未臻成熟,项目资金落地困难,产业化进程乏力。

(三)安全性弱、挑战升级

大数据则智慧城市商业化的核心,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甚至包括智能手机上的微博、微信等软件的用户数据采集端口,都可以向第三方开放。由于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的缺失,存在个人隐私保障难、数据安全性弱的问题。随着去年8月的美国“棱镜”事件不断发酵,网络信息安全警醒着各个行业,也给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合法开发和利用带来诸多挑战。

(四)机制不全、配套不足

一是缺乏一套完善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真正通往“智慧”的道路仍然艰辛;二是业务部门条块分割顽疾未除,大量的信息化建设投入结果只能是进一步加剧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三是社会创新、民众参与程度不足,民众对智慧城市成果的了解偏少,城市管理的客体中心难以体现,必然偏离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智能化”的初衷。

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风险

未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走,在这中间要防范各类理念、技术、经济等各方面风险,避免智慧城市建设步入另一个困局。

(一)理念风险:概念复制、模式趋同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导入基本遵循了IBM 所提供的特征描述与架构设计,这将面临外部概念复制风险,未必能有效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深层次困境。同时,不少城市借鉴其他城市暂时领先的建设经验,这种建设模式的趋同化将会加剧同类城市竞争。

(二)技术风险:非自主性、安全威胁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技术链仍然不够完整,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如在传感器领域,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90%的芯片依赖国外。广泛使用国外技术和产品将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核心技术所有国可以根据需要实施定向性、隐秘入。

(三)经济风险:基础薄弱、链条不全

产业基础薄弱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二、三产业占比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信息产业发展不充分并处于产业链低端、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难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产业基础薄弱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产业链条不完整。以物联网产业为例,以物联网管理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等集成系统为代表的中游产业、以末端应用为主的下游产业薄弱,产业链断环现象明显。

五、推进我国智慧城市稳步发展的策略设计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稳步发展,应结合城市特点、产业基础和管理需求,分阶段推进,不断根据社会民生需求、技术革新趋势变化来调整推进路径,逐步从技术导向走向人本导向的建设目标。

(一)理念层面:认清管理需求、探索特色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存在一个要建设什么样能级和水平的问题,这就需要城市的管理者认清城市的现实管理需求:最急迫解决的有哪些问题、在现有技术手段和机制下哪些问题的解决具有可行性、未来城市发展可能遇到哪些新的管理需求等。具体来说,一要明确建设目标,是促进城市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转型、还是改善城市管理的特定环境或模式;二要选择合理切入点,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切入点和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社区等应用切入点;三要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保障分步实施的每一段能够切实为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打好牢固基础。

(二)机制层面:突出规划设计、强化机制创新

应通过认真调研分析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统筹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和重点。同时,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系列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咨询指导、信息联络等相关工作机制;二是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三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物联网建设标准等技术标准;四是尽快出台相关信息安全规范,保障未来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数据安全。

(三)技术层面: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智慧能力

主要把握两方面内容:一要着力攻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包括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平台搭建等;二要着力智慧应用市场开发,以应用来驱动技术发展,以应用来带动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市场机制、管理体制、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结合。

(四)产业层面:培育重点产业、夯实硬件基础

三城联创篇7

一、工作目标

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县、省级生态县验收命名;稳步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和部级森林城市创建;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全面完成市2015年创建省级生态市、部级环保模范城市、部级森林城市、部级卫生城市下达给镇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重点

(一)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县。协调配合天然气管网的安装,减少柴、煤燃烧排放量,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完成集镇饮用水升级改造工程,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保护区域实行辖区负责制,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规范集镇农贸市场,达到“五治三化”标准。

(二)创建省级生态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和道路沿线扬尘治理,提高城乡环境综合管理水平。积极申请乡镇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规范化建设,提高无害化集中处理水平,完成县下达的相关指标。

(三)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加快集镇文化广场建设,增添体育活动设施。加快完成集镇公共厕所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围绕“环境”和“十大细胞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认真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六进”、“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确保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要求。

(四)创建部级森林城市。持续抓好集镇增绿森林工程、集镇休闲森林工程、生态文化森林工程、绿色通道森林工程、水系绿化森林工程、乡村茶叶、核桃产业森林工程、巴山新居绿化工程等七大工程的完善提升。

(五)创建部级卫生县城。加快集镇配套设施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病媒生物防治、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环境保护、集镇卫生管理等。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村(居)、单位实行首长负责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亲自过问、亲自督促并落实一名具体工作人员,做到创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确保领导到位,工作落实。

三城联创篇8

城乡联选,创新基层干部选任机制。一是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界限,扩大选人用人视野,采取直接选任、培养选任、不返乡兼任、村企联任等四种方式在非公有制企业中选聘“双带”能力强的人才担任村主要干部。直接选任,就是通过由党员选举本村籍外出务工、经商致富的党员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培养选任,就是由村民选举本村籍外出务工、经商致富的人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经培养发展为党员后,再选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返乡兼任,就是通过组织程序,让那些致富后愿意回报家乡、帮助建设新农村的农民企业家兼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村里的日常事务由副支书和副主任主持。村企联任,就是实行村、企党支部书记“一肩挑”。二是实施“大学生村官”工程。公开选拔了274名大专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干部,培养储备了一批热爱农村、服务农村、献身农村的人才。三是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市、县、乡三级共选派613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或挂职,选派干部在原单位的工资福利和职级不变,实行动态管理。四是返聘任职。全市共返聘了65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创业模范带头人为乡镇副职,提职不离岗,激励他们扎根家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乡联培,创新农民党员发展方式。市委要求,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每年有计划地培养3至5名外出优秀务工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发展1至2名党员。府谷县恒源煤焦电化有限公司培养青年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120人,发展党员68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6人,企业技术骨干和中层管理人员中农民党员占到68%。公司为了回报党员的突出贡献,用一定的形式奖励优秀党员,鼓励和支持他们带技术、带资金返乡任职创业。榆阳区在发展流动农民工党员工作上,实行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双向培养”,指定专人进行跟踪联系培养,两地定期互通信息,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共培养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980名。目前,全市非公企业、社区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78个,发展农民党员636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13人。

城乡联管,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一是建立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定期联系、互通信息制度。全市共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10830个,有3073个农村党支部定期与外出流动党员联系。二是健全流动党员跟踪服务制度。榆阳区在街道办、社区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创办党建网站,开办心理咨询、网上组织生活、网络党校等网页,2007年以来,共接待流动党员网上和上门来访4200多人次,救助困难党员256名,为321名下岗职工党员提供了就业岗位。三是建立流动党支部。神木、府谷积极探索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县城、重点小城镇设立流动党支部,在加强对流动党员异地管理教育、搭建支持家乡建设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

城乡联带,创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了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才档案,指定专人联系,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农村人才。二是制定了外出务工经商能人返乡创业政策,鼓励支持他们带资金、带技术返乡创办企业,或担任经纪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培养一批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三是表彰奖励创业模范带头人。市委决定,每两年表彰命名一次“农村党组织书记十大创业模范带头人”。四是启动实施了农村党员实用人才培养“十百千万”工程。全市重点培植10个农村党员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组建100人的师资队伍、每年培训10**名村党支部书记、100**名党员实用人才。

城乡联抓,创新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在城乡党组织之间开展结对帮扶,把机关、社区、企业党建工作向农村拓展延伸,通过帮项目、帮资金、帮技术带动农村发展,形成了城乡党建协调并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一是启动了“五百村帮扶工程”。选择了5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贫困村,与市、县两级部门、企业和城市社区开展结对帮扶,一帮3年不变。二是建立了村干部和村后备干部到企业、社区挂职锻炼机制。选派861名农村后备干部到企业挂职,选派290名村干部进社区跟班学习,企业和社区把挂职干部纳入本单位正式人员管理。三是实施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了615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5625户。四是建立党员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开展机关、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机关、社区党员与农村党员结成“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机制,帮助农村党支部、党员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目前,全市共结成帮扶对子10711对。

三城联创篇9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中心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动员大会,目的就是要对中心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再动员,大力推进综合执法、联创联建和市民自治“三位一体”的城市创建工作,以实现创“国家生态园林城“的总目标。为开好这个动员大会,会前,杨市长主持召开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专题办公会,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并对启动综合执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宋书记也高度重视综合执法工作,要示强力推进此项工作,这足以说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也表明市委、市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今天的会,既是动员会,也是誓师会。刚才,定明常务副市长宣读了《宜春市中心城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方案》,胡琳副市长就我市开展“启动综合执法、优化社区环境、迎新春佳节”活动及今年春季绿化工作两个战役作了工作部署,希望大家认真落实。袁州区政府、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局等和位同志作了表态性发言,都讲得不错。希望会后大家能够迅速形成合力,大力支持城管综合执法,共同创建文明社区的新局面,按照杨市长专题研究综合执法的会议精神,我在这里谈几点意见。

一、把握时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必然性

目前,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相继推选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顾名思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就是将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环境保护、公安交通、文化市场、卫生、交通运输、民政等方面的法律规章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实行统一执法。

我市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农运会后巩固提高创“三城”成果的必然需要。两年多来,为了迎接农运会,我们开展了迎农运、创“三城”工作,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去年,我们取得了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的称号,宜春城区的面貌得到了大力改善,品味迅速提升,农运会期间得到全国各地朋友交口称赞。那么,宜春城的面貌如休巩固提升?这是广大市民向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市委、市政府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宋书记、杨市长在农运会之前就在思考,要求有关部门研究这个问题,并组织有关部门到全国其他城市进行了考察。那么,对外学习考察得出的答案是什么呢?一是加大城市执法的力度;二是提升市民自治的水平。根据全国其他城市的经验,从我市实际出发,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了5年要努力争取实现“国家生态园林城”这个更市制创建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先要达到创建部级的文明、卫生、园林城市这些标准,显然不能维持原有的创建机制了,为此我们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城市管理机制,也就是说,要形成“内外结合、法德并举、三位一体、四级联创”这么一个齐抓共管格局,确保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迅速提升,确保“国家生态园林城”这个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其中,联创联建是动力,市民自治是基础,综合执法是保证。没有综合执法作保障,就不可能确保城市管理有序,不可能提升城市品位,也难以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的奋斗目标。因此,搞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我们如何巩固提升创“三城”成果一个必然要求。

第二、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程度。城市要发展,就必须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尤其要加强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跟不上,城市化就是一句空话,城市发展也将会落空。城市的发展首先要表现为人气旺盛,人气不旺,没有足够的人群聚居在这里,怎么能成为城市?因此,必须要创造一个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良好生活、居住环境。另外,城市的发展必须依托于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推进工业化。没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生产环境,招商引资时就没有人愿意光顾。农运会之后,我们招商引资的形势更好,主要还是因为宜春的城市环境变美了,知名度更大了。过去别人说到宜春,不知道在哪里。现在问起新余在哪里?人家会说在宜春旁边。通过农运会的强势宣传,宜春知名度确实提高了,但只有我们投资环境变好了,才有可能顺利招商引资,才可能促使城市更好地发展。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要构筑一个和谐的社会,靠什么?靠管理,尤其要靠城市管理。随着城市迅速发展,城市管理不能再杂乱无章,必须走向依法治市、依法管理的轨道,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路子。如何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推行城市综合执法,就是一种有效举措,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城市管理机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原来城市管理的部门多,行政执法的部门也多,但往往由于部门多,反而容易造成执法效率低的现象。各相关部门有利的争着办、无利的都不干,“三个和尚没水喝”。同时也容易出现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和扰民执法,执法的成本也高,这些都是已往我们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针对这些弊端,国务院已经下发文件,要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79个市3个直辖市推进了综合执法,实施了相对集中执法权的试点工作。我们正是顺应这种改革大潮,走上了推行综合执法这种新的改革之路。显然,这种改革有利于加大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力度,也有利于建立一个“精简、统一、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更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利益,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一项城市管理的改革,也是国务院要求地方大胆创试的一项工作,更是城市管理规范化的必然选择。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进行了充分研究和论证。杨市长也特别关注这项改革,作出了深入思考。今天,他在百忙意赶到会上来,这也说明了他对综合执法这项工作寄予很高的期望。因为它是一项实践性工作,也是一个新鲜事物,而且只能做好,不能办坏,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有强烈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抓实。

二、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

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大局意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一个新生事物,正处于改革试点过程之中,可以说是一种并不很成熟、很完善的城市管理机制。从全国来看,行政执法权相对集中的范围各不相同,有“7+1”、“8+1”、“12+1”等多种模式。而我们推行的“17+1”模式,范围更广,也更科学,实施管理不够,扎根基层,贴进现实,这在全国也是首创。当然,还需要不断完善,这就要求我们给予足够的关心支持,市委、市政府也应高度重视。杨市长明确指出城管综合执法支队成立后,在工作经费上财政必须给予绝对保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不能走以前的老路。我们过去执法一直强调“收支两条线”,但是在全国相当多的地方没有完全取消,都留了不少尾巴,至少有返还,只是返还比例越来越少。但是,这次综合执法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经费上由财政保证,这样才有利于客观、公正执法。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酝酿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而综合执法支队已经确定为今年重点保障单位,每年都要千多万元经费支持,这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充分表明政府下了很大的决心。既然市政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都给予了倾斜支持,我们就更应该珍惜这次改革成果,不仅可以我们的城市管理好,而且可能成为全国的典型。所以说我们各部门单位要从讲政治大局的高度来认识综合执法问题,支持关心综合执法工作,无条件地服从综合执法行为。被剥离综合执法权的部门更要理解并主动地配合好这项工作,推行综合执法之后,从职能部门转移出来的只是执法权,分离出去只是执行工作,决不是不再让你们管这个事情,相反,是要促使你们腾出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和审批等方面,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努力把行政执法工作做得更好。做为袁州区政府和街道更应该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因为推行综合执法,本身就是在帮袁州区和街道做工作。综合执法的平台在街道,对街道做发各项工作都是有利的,所以街道更应该为综合执法支队解决困难,多做落实工作,确保这支队伍真正发挥作用。宣传、新闻单位也应该加大综合执法、联创联建的宣传力度,营造一个浓厚的气氛。杨市长提出要开展一个专题宣传月活动,尽量把声势造大,做到家喻户晓,让市民明确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目的就是让全体市民都参与这项工作,先自己做好,然后监督有关部门与其他人。城市管理就是市民为主体,社会参与,所以宣传部门一定要及时跟进,努力把宣传工作推上去,主动报道,积极组织。总而言之,要树立大局观念,全力以赴地支持好、配合好、服从好综合执法这项工作的开展。

第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一是理顺好市、区两级的关系,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明确区和街道的职责,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袁州区要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折不扣地完成有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工作任务。街道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城市管理上,放在配合城市综合执法的工作上,放在创建文明社区和引导市民自治上,理顺条与块的关系,做到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立足社区,强化城区。

撤地设市才短短5年时间,我们的工作重心还没有完

全转移到以城市为主上面来,但市委、市政府的思路很清晰,宋书记、杨市长多次强调要把市本级这个“心”做强做大,要求市直各部门务必把工作精力放在市本级,只对县市工作起指导作用,坚决把“心”搞起来。除了市本级,袁州区政府和各街道要明确自己在“心”里的位置。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真正推动城市管理进步的力量还是在袁州区和街道,你们是主体,一定要站在主人翁主场上主动做好这个工作。目前市委、市政府、城管委、城市创建领导小组给区里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给予很大的外力支持,你们要很好借助这些外力,设法把内部因素提高增强。

第二,各个部门要理顺职责,尤其是被剥离了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必肌全力配合综合执法工作。各部门不得重复行使已由城管综合执法机关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重复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一律无效。对于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决不姑息手软。

第三,要理顺综合执法与职能部门的关系,健全运行机制,做好工作衔接。首先,开展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后,有关职能部门的行政执法权全部或部分被调整给了城管综合执法部门,这样就可以促使职能部门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研究如何加强管理的问题,庞大的综合执法机构就是维护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权的生力军。原来几个人、几十个人,现在增至几百人,行政执法只会搞得更好,在省里也肯定会有位置。原来没办法执的事,现在可以执行到位,其他地市还是分散执法,有些行政法规是无法执行到位的,仅仅靠这些人也是管不到位的,前脚执了法,后脚又来了。因此,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不仅不会削弱职能部门的管理力度,还可以使之腾出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和提出如何强化管理的策略。其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树立执法为民、执法利民的思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执法队员不仅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良好的法律、业务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同时要注重执法队伍形象,要敢于得罪人。从我们纠风工作调查来看,往往执法任务多的单位,测评的时候排位就会往后靠,原因就在于管理的事多,得罪的人肯定也多。当然,不能排除在执法过程中,确实有少数同志没能做到公正、公平执法,以致影响不够好,所以别人一想到这些,就会以偏概全,测评的时候就打叉。其实老黄牛似的无私奉献的执法工作人员也很多,市民看到的只是坏印象。因此,新队伍一开始就要注意形象,不要让人家形成定型思维,先入为主,务必进一步强化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相结合意识,既要严管重罚,不为利益所驱,不为权势所动,不为困难所却,还要规范执法程序,从小事抓起,从平时抓起,打牢基础,养成习惯,做到文明执法,彻底克服和消除各种不文明执法行为。对损害队伍形象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处理。同时,要抓好监督机制建设,把廉洁、文明执法当成综合执法队伍的生命线,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使执法队伍始终保持队伍旺盛的生命力、较强的战斗力,最终把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可靠、思想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形象良好”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

三、全民动员、齐抓共管,切实把综合执法、联创联建和市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

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开展联创联建文明社区,实施市民自治,是城市创建工作的一个有机整体。20*年启动的“迎农运、创三城”,历时一年多,取得了显著成效。指挥部、专项组、四片一区、路段单位的组织框架及“三级负责、三级监管”的运行机制得到了充分发挥,“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市民为主”的创建原则也得到了较好体现。农运会结束了,我们推出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联创联建文明社区和市民自治“三位一体”城市创建工作运行机制,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强化城市管理的有效举措,也是一个全新的运作机制,可以概括为“内外结合、德法并重、三位一体、四级联创”十六个字。四级联创具有两层意思,市、区、乡(镇)、居委会四级联创共建是一层意思,帮助、指导、督促、抓落实四项职能齐抓并行是另一层意思,帮助、指导、督促、抓落实四项职能齐抓并行是另一层意思,目的就是要既依靠市民为主的内力奋斗,又依靠外力帮助;既依靠法制管理,又要依靠市民自治,做到相互配合,形成“无隙化”管理城市,做大做强中心城区。今天我们在些召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同时,还要以此为契机,动员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掀起社区联创联建和市民自治的新高潮,将城市管理与创建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是要把综合执法与联创联建紧密结合起来。综合执法、联创联建的平台都是在街道和社区,工作的范围与对象是相同的,内容也基本相同,所以综合执法和联创联建应当有机结合起来,联创联建要依靠综合执法的强制力,综合执法要借助联创联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协调的配合力。凡是要推到社区的战役,都要由城管委办与创建办共同来抓,努力推向社区,真正把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实现无隙化管理,上综合执法顺利推进,让宜春城由内至外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二是要把综合执法与市民自治紧密结合起来。城市综合执法是他律性管理,市民自治属自律性管理。要加强一个地方的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坚持他律和自律有效结合,缺一不可,光有他律,没有自律,你管不过来;光有自律,没有他律,自律不会做好。城市管理就是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加强城市综合执法的过程中,各个街道社区要抓好自治工作的建设,这也是个新鲜事物,形式可以多样。我们灵泉、秀江街已经推出一些新的作法,并提出了“辛苦我一人,方便千百家”的口号。一些退休老党员、老同志和下岗、低保人员在自愿、义务的情况下,自学组织起来参加巡逻队,这对督促、检查城市环境卫生,维护社会治安都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是我们综合执法的有力补充和延伸。这种群众自律性管理的形式还应该多样化、活跃化,社区建设就是要靠群众自律来支撑。应该看到,在三者关系中,市民自治是基础,联创联建是动力,综合执法是保证。综合执法只有与市民自治真正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实效。

四、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打好*前后两大战役

三城联创篇10

关键词:欠发达城市 区域创新体系 空间结构科技工业园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034-02

区域创新活动布局干特定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是区域创新能力与水平的表征,合理布局的创新空间是创新体系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我国多数区域创新行为主体能力不强,创新资源匮乏,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条件落后,创新体系空间结构残缺,阻碍了其创新体系功能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各种制约因素,合理布局区域创新体系的创新空间,选择符合其特点的创新体系空间结构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工业园是区域创新体系空间的发展方式

在世界范围内,创新最先发源于经济基础较好、技术条件优越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然后向全球范围内扩散;在国内,创新首先集中于发达地区,形成创新高地,并逐步向欠发达地区推移;在特定区域内,创新也是发源并集中于自然、经济、社会、特别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域,再沿着一定梯度向其他空间扩散。这些区域内的创新高地,实质上就是区域创新集群。研究表明,创新行为主体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有明显的空间集聚趋势。集聚的成因从生产过程的角度是为了节约能源和运费,共同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从创新过程的角度来说,创新行为主体在地理上的接近和联系会产生如下作用:第一,促进关联实体的竞争和合作。地理上的接近使区域内的创新行为主体在更知同行创新压力时激烈地竞争;长期演化形成的制度环境会激励区域内的创新行为主体相互影响和合作。第二,有助于关联实体竞争力的提高。包括上游产业如投入品的供应商以及基础设施提供商,延伸到下游产业如顾客的分销渠道,以及为创新服务的政府机构和公共机构等。第三,推动了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使信息、编码化知识和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流通,降低信息搜寻和交易的成本。第四,有利于区域内形成学习和知识溢出的环境,促成集体学习的氛围。第五,促进新企业从现有企业中衍生出来。因此,区域创新集群是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由于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的创新行为主体,它是一种有效的创新空间安排方式,成功的区域创新体系在空间结构上必然具有集聚性特征。

目前,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空间发展方式主要有增长极、梯度推移、反梯度推移、点轴开发、网络开发,以及近20余年经济地理学界刚开始研究的新产业区。创新的本质要求增加组织中要素的网络化联系,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证明,网络为组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界面,使创新可以在多个层面、多个环节中发生,成为各行为主体采用的新型组合与运作方式。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研究发现网络是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治理结构,是一个由区域内各参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形成的具有创新特征的制度安排,区域创新体系如果基于网络组织运行会更加高效,创新能力会更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网络组织的区域创新体系即区域创新网络作为区域适应知识经济特点的崭新形式,无疑将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式。现在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创新使用了网络开发方式,这些区域的创新网络结构已基本成形。由于欠发达地区不可能在薄弱的创新基础上和落后的创新环境中,直接形成内部空间单元有机联系的、发达的创新网络。根据区域创新集群的作用机理,欠发达地区只能集聚有限的创新资源,在一个较小区域内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重点培育创新空间增长极,使这一小范围区域成为城市的主要创新源泉,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通过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逐渐向周围地区或创新低梯度地区扩散,推动整个城市创新体系的营建。这一小范围区域的实质就是利技工业园,国内有学者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凯斯泰尔兹和豪尔(astells and Hall,1994)认为,发展科技工业园的目的是再工业化、区域发展和协同创造。科技工业同的基本功能包括孵化功能、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与创新功能、培训功能、辐射带动功能、信息集散功能、聚集功能和对外交流功能等。欠发达地区发展科技工业同的目的包括:第一,欠发达城市的再工业化。通过园区技术的产业化和集群化,来推进城市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现代化。第二,欠发达城市的发展。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区域发展提供技术和钾力保障。第三,欠发达城市的协同创造。以区域学习和区域结网促进知识的流动与创造,逐步提升以园区为主体的城市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由此可见,科技工业园明显具有区域创新体系的集聚性特征,积极发展科技工业园能够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营建。

二、科技工业园对欠发达城市创新的作用

科技工业园是产业综合体,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经济社会区域,包括孵化器、科技园、科学城、大学研究园、高技术产业带、高技术加工区、高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区和技术城等七种基本类型,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尽管如此,它们的共同点也十分明显,这就是规划和建设好这些科技工业园,对整个区域的创新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对欠发达城市而言这会进一步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促进创新行为主体发展和创新资源整合

我国多数欠发达地区创新能力低下,多年来单一发展本地优势产业的模式造成了创新行为主体数量较少、发展缓慢、功能缺失;创新能力、动力和活力不强;创新意识薄弱。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其发展规模、服务能力和规范管理等方面同国内发达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对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推动作用十分微弱。在创新资源方面,创新人才匮乏;创新人才部门和结构分布不合理,科技人员集中分布在中央企业、省直企业和资源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本地优势产业及相关行业的科研机构;大多数城市底子薄,财力有限,创新资金投入能力较低;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企业的规模大小以及组织结构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地方联系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工业园通过前后向联系吸引其他相关产业生产活动,促进它们共同发展,对欠发达城市就业产生拉动作用。科技工业园的发展对欠发达地区就业产生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新的R&D活动和制造业活动增加的状况。国际研究表明,高技术活动在本地区所产生的就业增长仍然是有限的,科技工业园创造的就业机会可能会发生在城市之外,所以吸引园区外R&D活动和生产活动、促进新企业的衍生和集聚能够促进城市就业的增加。在此过程中,这些活动将促进城市创新企业的孵化,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创业人才的培养及创新资源的整合。

(二)有利于创新环境改善

新产业区理论常被用来研究创新,该理论认为成功的区域就是区内企业能够持续创新的区域,但并不是所有区域都具备发展新产业区的条件,为此在建设区域硬环境的同时更要重视软环境的建设,因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等硬环境可以成为创新的条件,但它不必然为创新提供机会,而区域内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沟通等软环境,却能诱发创新。欠发达城市创新发展的软环境较差,缺乏一种有利于创新要素整合和高效率发挥作用的社会文化环境;创新活动受制于历史形成的制度,面临着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市场法规不健全等困难和挑战,制度环境亟待改善。同时,欠发达城市空间布局呈离散状态,一些城市的建城条件很难满足一个正常城市对地形、交通、供水等方面的要求,城市基础设施亟待改善。

科技工业周内创新行为主体在地理上的接近,促进了园区内外知识和信息通过正式和非正式交流进行传播。同时,同内企业间平等互惠的联系有利于创新氛围的形成,带动整个城市市场环境的健全和完善;园区内的企业文化同当地文化相互交融,有利于城市创新文化的形成。由于科技工业园对同内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要求,而且随着科技工业园的发展会引起本地税收的增加,政府会有更多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都将促进城市创新硬环境的改善。

(三)促使创新网络和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区域创新网络可以活化创新资源,增加其灵活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减少创新的不确定性。由于欠发达城市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模式,经济中的条块分割以及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层级节制的权力结构。使得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大多以政府为绝对主导,形成由政府控制创新行为主体问联系和创新资源配置的、高度集权的等级结构。这种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具有效率优势,有助于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权威作用,统筹整个创新体系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限制了创新行为主体的发展,阻碍了创新行为主体问的联系,减弱了创新体系的开放性。因此,对于欠发达城市而言,其创新体系期望的结构应是一种创新网络结构,它能够为城市的创新行为主体提供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渠道,有助于调动多个主体参与,激发更多主体进行创新,加强创新行为主体问的联系,形成创新合力,促进各种创新资源的合理流通,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总的来说,日前大多数欠发达城市尚未形成网络组织的区域创新体系,或者即使极少数城市的创新网络初具形态也显得十分稚嫩。科技工业园在发展过程中会得到所在城市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加之园区内良好的创新环境,会吸引园外适合园区条件的R&D活动和生产活动迁移到同内。在园内大量创新行为主体和创新资源的地理集聚,使同内各类正式与非正式、机构与非机构之问的联系密切,园区内外创新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加强。在创新网络中结点密度越大,联系的结点越多,则交流机会越多,创新能力越强。因此,区域创新体系内的网络结点丛生、创新频繁,将促使城市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创新集群的发展。

(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大多数欠发达城市的三次产业比例严重失调,在向高级化产业结构推进中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相比较为落后,表现出“高工业化”的虚假性。而且第一产业多为粗放经营的传统农业;第二产业多以采掘业、加工业及其配套产业为主导,产业链条很短;第三产业多是为企业服务的商业和餐饮业,新型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特别是最能反映第一产业发展水平的信息产业、知识服务业等不发达;各产业的关联度较低,产业横向协调差、纵向水平低。

科技工业园能够推动欠发达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是通过产学研合作,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项目和技术,企业提供设备和投资,共同进行项目的孵化,使企业原有的产品和生产结构得到调整:二是科技工业园内高科技企业与地方企业通过供应和销售关系的建立加强前后向联系,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三是科技工业园自身吸引大量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才到本城市工作,给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人才条件;四是在科技工业园内孵化成功的企业可在园外设厂,从而影响当地的产业结构。

三、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成功的科技工业园可以通过产业的前后向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化和升级。但是城市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科技工业园内部的组织管理,科技工业园与地方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科技工业园内企业与城市内原有企业的联系等都可能成为科技工业园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科技工业园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发育程度,在自身发育不完善时,对周围区域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科技工业园初期在本地诱发新制造业活动的潜力可能比较小;而当高技术商品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时,其生产的本地联系一般也不大。此时作为增长极的利・技工业园所发生的经济增长主要不在园区内,而是在同区外。因此,不能理想地认为只要建立科技工业园,就一定会带来城市的再工业化、城市发展和协同创造以及城市创新体系营建的大发展。

根据科技工业同对区域发展影响的阶段特征,目前,大多城市的科技工业园均处于发展的常规技术阶段即初级阶段。这时科技工业园宜把吸引知名的跨国高技术公司入驻作为重要战略,同时注意城市内创新环境的营造和企业家的培育。科技工业园应处于创新体系空间的核心位置,科技工业园通过集聚效应形成城市创新的高梯度区,又通过扩散效应向周同处于低梯度的地方辐射和推移,通过科技工业园与城市内其他区域之间长期不断的相互作用,以点带线、点线结合、网络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再进.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论――以青海省为例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田红娜.营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 商业研究,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