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十篇

时间:2024-04-11 18:14:01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 杂交稻;百优;栽培技术;高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034-01

百优1025、百优838及百优1191是广西农科院水稻所用小粒软米型不育系百A[1]配制的感光型杂交品种,分别在2007、2008、200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2-4],这些组合适合在桂南及桂中南部作双季晚稻种植,其中百优1025和百优838的品质分别达到国标1~2级优质米标准。近年来,百优系列品种在南宁地区进行较大面积的种植,表现出丰产性能好、早熟、米质优等特点,尤其是它们的稻谷被众多粮商按优质常规稻的价格抢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深受农民欢迎。

1 掌握浸种催芽技巧

由于百优组合的种子开颖率高,达50%以上,造成种子发芽势弱、发芽率不稳定[5]。根据其特点,采用以下措施,以保证百优种子的正常发芽。首先晒种3~4 h,然后浸种20 h,每隔4 h换水1次,透气30 min,再浸水,如此反复,浸够时间,捞起,在通风阴凉处铺平,厚度5~6 cm,上盖湿布保水,约48 h左右,待芽长到谷子1/2时即可播种。浸种催芽是百优杂交组合推广应用的核心技术。

2 早播种,早移栽

百优组合为感光类型,为尽可能避免后期受寒露风的影响,应尽量提早播种,桂中南部7月10日前播种,桂南于7月15日前播种,保证在10月1日前后抽穗。采用塑盘或编织布育秧,并在秧畦上撒壮秧剂和益舒宝(预防稻瘿蚊)后再铺塑盘或编织布,然后灌(铺)泥浆,播种,压(盖)种。大田用种量15 kg/hm2,塑盘750只/hm2,或编织布150 m2/hm2。秧龄11~13 d,叶龄3.5~4.0叶抛秧,应抛30万穴/hm2以上[6]。

3 水分管理

采用薄水抛栽,浅水分蘖。当苗数达300万株/hm2左右时,或最迟移栽后20 d晒田,深泥田重晒,浅泥田轻晒,砂田以露为主[7];幼穗分化前回水,保持水层2~3 cm,以确保幼穗分化过程秧苗不缺水分,促进大穗的形成;抽穗扬花期保持田面水层,灌浆期间间隙灌溉,露浸结合,保持根系活力,预防早衰;遇到寒露风低温天气,则灌湿到黄熟,成熟前1周断水晒田准备收割。

4 肥料运筹

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施水稻专用肥750 kg/hm2、磷肥600 kg/hm2,或尿素及钾肥各75 kg/hm2、磷肥600 kg/hm2作基肥。移栽后2~3 d施回青肥,施尿素112.5 kg/hm2,5~7 d后施分蘖肥,施尿素150 kg/hm2、钾肥150 kg/hm2、复合肥150 kg/hm2,同时混合施放除草剂,以防止杂草生长。回水后看苗补肥,在抽穗前1周可补施尿素和钾肥各75 kg/hm2。增加钾肥用量,可以提高百优组合的整精米率及透明度[1]。

5 病虫害综合防治

近年来,由白背飞虱迁移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严重,这种病害只能依靠预防,一旦发病,基本无药可治,而幼苗期是白背飞虱传播病毒的关键时期,此时进行预防效果最好。建议在播种时用40目尼龙网遮盖至移栽,移栽前1~2 d揭网喷药1次,带药移栽,并在晒田前切实做好稻飞虱的预防工作,以防稻飞虱危害传病[8-9]。百优组合品质好,特别容易招致鼠害,从分蘖期起就要注意采取鼠害预防措施。晚稻中后期为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稻瘟病、白叶枯病多发季节,须密切关注当地农技、植保部门的病虫害预测预报,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及时进行喷药防治。尤其是台风后要及时叶面喷施叶青双,以预防白叶枯病和细条病的发生。

6 及时收获

试验发现,百优1025在抽穗后31~34 d收割,比抽穗后37 d收割外观品质更好,主要是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较低,整精米率也更高[10]。而百优838由于千粒重较大,灌浆成熟较慢,虽然抽穗后31~34 d收割外观品质更好,但整精米率以34~37 d更高。所以建议各地在百优1025抽穗31 d,百优838抽穗34 d,视天气情况,尽早收割,以保证和提高稻米的外观和加工品质。

7 参与文献

[1] 梁海福,莫海玲,秦钢,等.小粒软米型籼稻不育系百A的选育及应用[J].杂交水稻,2008,23(5):7-9.

[2] 秦钢,莫海玲,梁曼玲,等.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百优1025[J].杂交水稻,2009,24(2):84-85.

[3] 陈彩虹,粟学俊,梁曼玲,等.一级优质米杂交稻新组合百优838的选育及应用[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33-36.

[4] 梁曼玲,粟学俊,陈彩虹,等.软米型优质杂交稻百优1191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农业科学,41(1):18-20.

[5] 梁曼玲,粟学俊,蔡涛,等.百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关键技术研究[J].杂交水稻,26(4):27-29.

[6] 杨振初,钟光亮.不同抛栽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杂交稻百优83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2):1473-1475.

[7] 汪清县水稻高产创建大力推广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3(12):59.

[8] 苏金平,范芳,徐昌旭,等.不同种植密度对冷浸田水稻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3(12):16-18.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篇2

关键词 药百合;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4.1.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19-01

药百合(Lilium speciosum Thunb.var. glorosoides Baker),属于百合科百合属,是原产日本的美丽百合(Lilium speciosum Thunb.)的一个变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的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一般生于林下荫湿地、山坡路旁草丛中。百合的鳞茎含有丰富的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钙、磷和铁等营养成分,可食用,也可药用,而且花朵芳香,姿色优美,既是园林绿化的新特品种,也是现代许多百合栽培品种的重要亲本。目前药百合人工栽培很少,大都是野生状态分布,现有自然种质资源遭受极大破坏。药百合是中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效。药百合还含有如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对白细胞减少症有预防作用,能升高血细胞,对化疗及放射性治疗后细胞减少症有治疗作用。而且药百合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尤其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药百合鲜品富含黏液质及维生素,对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有益,常食百合,有一定养颜美容之效。药百合的花大而艳丽,花茎细长,是插花、束花的理想品种,在切花中应用较广。药百合的鳞茎增殖性强,易适应环境,是盆栽的佳品。也可以作为地被植物在景观配置中发挥其独特的野趣[1]。因此,大力开展药百合的人工栽培,不仅可以发挥它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它的种质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药百合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鳞茎扁球形,鳞茎瓣披针形,黄褐色,无节。茎直立,高20~200 cm,无毛;叶散生,宽披针形,长8~12 cm,无毛。叶具短柄。花通常1~5朵,成总状花序,下垂;无花被管,花被片6,纯白色,反卷,边缘成波状,1/3~1/2外有红色斑块和斑点,雄蕊上端常向外张开,药丝绿色,苞片绛红色;子房圆柱形,长1.5 cm,花柱长为子房的2倍,柱头微裂。蒴果近球形,成熟时果梗膨大。花期8―9月,果期10月[2]。

1.2 生物学特性

药百合性喜凉爽湿润,耐荫,耐寒,忌干旱、忌酷暑。生长、开花适宜温度为15~25 ℃,低于5 ℃或高于30 ℃生长几乎停止,10 ℃以上植株才正常生长,超过25 ℃时生长又停滞,鳞茎膨大期日均温为24~29 ℃。药百合喜肥沃、腐殖质多、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最忌硬黏土。

2 栽培技术

2.1 繁殖方式

药百合的繁殖方式可以采用播种法、分小鳞茎法、鳞片扦插法。

2.1.1 播种法。由于药百合目前主要以野生分布为主,无法采集大量的鳞茎,因此可采用种子繁殖来扩大种源。秋季采收种子,贮藏到翌年春进行播种,一般播种后1个月左右发芽,幼苗期需要适当遮阳。到秋季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鳞茎,可挖出进行分栽。

2.1.2 分小鳞茎法。母株在地下茎节上形成小鳞茎,有时在母株球的基部也能形成小鳞茎,秋季将其与母株球分离,进行栽植或沙藏至第2年春种植。栽时宜深,一般20 d即可发芽。

2.1.3 鳞片扦插法。在生产实践中,鳞片扦插法应用比较普遍,一般于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或春季将成熟健壮的百合花鳞茎阴干数日,然后将老鳞上充实、肥厚的鳞片逐个分掰下来,每个鳞片的基部应带有一小部分茎盘,将鳞片的2/3部分斜插入粗砂或颗粒泥炭中。一般春季扦插,经2~4个月即可大部分生根发叶,并在鳞片基部长出小鳞茎,此时即可移栽。若秋季进行扦插,维持温度在20 ℃左右,1个多月后鳞片伤口处即产生带根的子球。

2.2 圃地选择

根据药百合的生物学特性,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土壤为弱酸性,pH值为5.5~6.5。另外,在圃地选择时,要注意前茬作物,前茬可以为瓜类、豆类或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切忌与百合科的植物,特别是葱蒜类连作。然后进行深翻细作,开沟做畦,以备种植。

2.3 田间管理

不管采用什么繁殖方式,种植后要及时在畦上覆盖1层稻草,厚度为10 cm左右,保温保墒,促进地下根的生长。秋季种植的药百合当年不出土,主要进行根系生长和发育,到第2年春季3月才发芽出土。出土前要注意中耕松土,深度宜浅,以免伤害根系。及时清除圃地的杂草,如杂草过多过密,可用草甘膦22.5 kg/hm2,对水1 050~1 200 kg/hm2,均匀喷洒1次[3]。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在苗木出土前可酌情追施三元复合肥225 kg/hm2,花蕾期增施1次磷钾肥。一般食用和药用以收取鳞茎为主的,在6―7月孕蕾期间,及时摘除花蕾,以免消耗营养,影响鳞茎生长。

由于药百合生长周期较长,至少1年,因此可以结合套种,根据茬口的安排,套种一些蔬菜;也可以与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间作,提高单位经济价值,还可以为药百合遮荫,防止病害的发生;根据药百合的生物习性,可以发展林下经济模式,结合当地的林业经果林发展,在经济林中进行种植。在生产实践中,与杨树的间作模式,效益非常好。

2.4 病虫害防治

药百合在野生状况下,很少发生病虫害。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密植,容易引发病虫害。因此,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叶枯病又称灰霉病,药百合受害后,在茎、叶和花上产生斑点,呈红褐色水浸状,并逐渐扩大,最后干枯,造成死亡。防治措施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同时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百合脚腐病主要危害茎、叶。发病期间,茎部出现暗绿或暗褐色水浸状斑,并向上扩展,叶片黄化,发病严重时,茎部腐烂,植株枯萎折断。防治措施: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病害发生时,及时拔除病株,并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

蚜虫主要为害幼芽、嫩叶,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在防治上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进行嫩梢喷洒。

根蛆主要为害鳞茎,幼虫钻入鳞茎内取食,使叶片枯萎,造成整株死亡。在防治上可用90%敌百虫对水灌根[4]。

2.5 适时采收

药百合移栽后,于第2年秋季地上部茎叶枯萎后,及时进行采挖,此时鳞茎发育充分,产量高耐贮藏。采收应在晴天进行,采后洗净,去须根、茎杆,大鳞茎加工成商品,小鳞茎选出作种用。

3 参考文献

[1] 兰家泉,向世军,陈继富.湘西野生药百合品种筛选及园林观赏利用前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7):59.

[2] 李性勤.优质药百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0(1):27.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篇3

关键词 水稻;高产创建;河南信阳;平桥区;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9-0070-01

1 水稻高产创建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集中力量,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通过典型示范,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全面提升全区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超级稻“三期”目标百亩攻关1个。地点在甘岸办事处二郎村,目标产量13.5 t/hm2以上。二是高产创建百亩核心区2个。地点分别为五里镇大堰村、洋河镇陈村,目标产量12 t/hm2以上。三是农业部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个。地点是五里镇顾店、九店、大堰等村,目标产量10.5 t/hm2以上。四是整乡整建制推进1个。地点是甘岸硪底酆鲜匝榍,目标产量:一年稻麦两熟18 t/hm2,其中水稻11.25 t/hm2、小麦6 750 kg/hm2。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示范推广优良品种

以本区域主推品种为主体,引进示范超高产苗头品种或育种家最新潜力品种,推广Y两优2号、Y两优3218、扬两优6号等高产优质品种,落实种子补贴政策,百亩核心区免费供种。

2.2 强化秧苗素质

技术攻关点及百亩核心区4月5日左右育秧,采取药剂浸种、自然发芽、软盘营养土育秧;秧苗2叶1心时喷施断乳肥;秧龄20~25 d,秧苗4叶1心时移栽大田;移栽前3 dM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并施好送嫁肥[1]。

2.3 优化种植基础

技术攻关点和百亩核心区应冬翻冻晒。移栽前15 d,施腐熟禽粪3 t/hm2,东西行向按4 m宽做畦,畦间留工作行35~40 cm,田块四周做20 cm宽的围田边沟,畅通排灌系统。

2.4 实施群体质量管控

一是精量栽培。技术攻关及百亩核心区实行人工拉线定植,定植22.5万穴/hm2,基本苗45万穴/hm2左右。大面积生产机插秧要保证有效穴数在21万穴/hm2以上,基本苗在60万穴/hm2以上。二是合理调控群体。利用配方精准追肥,水分管控,减少无效分蘖,控制群体高峰,提高成穗率,高峰苗控制在390万~420万株/hm2之间,成穗率达75%左右。三是注重水浆管理[2]。各类型田块均应根据品种特性,通过穗肥调控和穗期水分管理及抗衰、抗倒栽培,保证根系活力和叶片功能,增加后期积累,提高结实率。产量13 500 kg/hm2肥水运筹模式:施纯氮255 kg/hm2左右、五氧化二磷112.5 kg/hm2左右、氯化钾225 kg/hm2左右。大田基施45%复合肥(15-15-15)750 kg/hm2或50%复合肥(20-10-20)675 kg/hm2或袁氏超级稻专用肥600 kg/hm2、硅钙磷肥(含锰、锌等)375 kg/hm2。移栽后1周施尿素90 kg/hm2。移栽后15 d施尿素75 kg/hm2。实行浅水分蘖,干湿交替,够苗晒田,有效分蘖临界期(11叶)间歇灌溉,追施尿素90 kg/hm2、氯化钾120 kg/hm2。倒4叶、倒2叶看苗酌情施肥,灌浆期间隔灌水,短期落干。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各施1次喷施宝,灌浆期根外追施磷酸二氢钾。

2.5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利用有害生物预警系统,切实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制订水稻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预案和综合防治方案,组装各种防治手段,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切实提高防治效果。

2.6 推进水稻机械化生产

在万亩片和整建制推进上,要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加强农艺配套研究与推广,形成标准化生产规程,促进生产流程简约、现代、高效[3]。

3 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并组建由精干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攻关指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高产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3.2 制定实施方案

各承建单位要选择具有高产基础的设施粮区建立样板实施点,结合肥力基础和种植模式,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力争实现5个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栽培方式、统一肥水运筹、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标牌标识。

3.3 强化检查指导

有计划、分阶段地抓好工作检查和技术交流。前期主要抓好各创建点的选择、人员组成、物资准备、方案制定、技术培训等[4]。中期重点开展关键措施落实和技术指导;后期重点抓好各实施点产量验收及总结、评比工作。

3.4 实施绩效考核

按定点、定方、责任到人的原则,组成各点创建团队,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绩效考核。百亩核心区单产率先突破13 500 kg/hm2的,奖励创建团队2万元;经验收产量达到12 000 kg/hm2的,奖励创建团队5 000元;产量在12 150~12 750 kg/hm2之间的,奖励创建团队8 000元;产量在12 750~13 500 kg/hm2之间的,奖励12 000元;创建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奖金数额与最高获奖团队一致。对百亩核心区验收单产不达标,给予通报批评,下年度不得参与高产创建。

3.5 逐月落实工作计划

3.5.1 1―2月。择优确定创建地点和承建单位,成立创建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主导技术和主推技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3.5.2 3月。做好种源和各类生产物资准备,分点建立创建团队,开展技术培训,落实前期筹备。

3.5.3 4―5月。做好育秧及栽插阶段生产指导和栽插质量检查,建立苗情考查点,定期做好苗情考查、分析、促控等。

3.5.4 5―8月。落实田间管理措施,重点抓好水分管理,落实追肥、晒田及孕穗应用措施,重点抓好病虫害防治和抗逆、抗倒栽培,开展阶段性技术培训、技术商研,组织中期检查。

3.5.5 9―10月。落实后期田间管理,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及促进结实增重的措施,开展现场观摩,组织内部评比,推荐省、市验收点。

4 参考文献

[1] 幸邦其,朱先利.江津地区水稻高产创建主要做法及经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6(15):63-64.

[2] 王世平,杜川.重庆市江津区水稻高产创建做法与经验启示[J].南方农业,2014(28):52-54.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篇4

关键词 百合;优质;丰产;栽培;定植;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682.2+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215-01

百合是重要的切花之一,目前栽培的百合大多是经过人为杂交选育出来的品种,主要有铁炮杂交型百合、亚州型杂交百合、东方型杂交百合三大类,生产上主要也是种植这3类品种,种球以荷兰进口为主。近年来,清流县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全县已种植苗木2 533.33 hm2,花卉逾533.33 hm2,被评为“中国苗木花卉之乡”,目前在清流县种植的是铁炮百合。现将百合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地块选择与土壤处理

百合忌连作,旱作需4~5年轮作1次,水旱轮作的稻田需2~3年轮作1次,且前茬不宜选择葱蒜类作物。土壤宜选择土质疏松、土质肥沃、地势较高、排水性及通气性良好、土层深厚、灌溉方便的砂质壤土。栽种前提前翻耕晒垡,深翻做到净、平、碎、细,并做小高畦,畦面略呈龟背形,开好主沟、畦沟。结合整地进行土壤处理,强碱或强酸性土壤均需在植物种植前加以改良,土壤pH值调节为6.0~7.0,不可低于5.5或高于7.5。进行土壤消毒,以避免土壤传播性病害及根蛹等危害,可以用化学药剂熏蒸消毒或蒸气消毒等方法[1]。

2 种球处理与定植

目前,百合种球大多从荷兰进口,应选择中等大小(单个鳞茎小形种重25~30 g,大形种重100~125 g、直径3.3~5.0 cm)、鳞片紧密抱合而不分裂、鳞茎无损伤、无霉点、洁白、无病虫伤害、只有1个鳞芽的鳞茎栽植,严格剔除夹有烂瓣、畸形的种球。种球运来时已先经过低温处理且已打破休眠,因此不可在高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应立刻种植,如果种球还未萌芽且无法立刻种植,则必须放在0~2 ℃的冷藏室中贮藏,但应注意冷藏时不要破坏已发出的根系,且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0 d。百合虽属浅根植物,但种植深度宜稍深,一般为其种球高度的2~3倍,具体视栽培季节及种球大小而定。一般种球顶端到土面距离为8 cm左右,晚春、夏季种植宜稍深(8~10 cm),秋、冬、初春应栽种的浅些[2]。株行距约12 cm×12 cm,依种球大小再适度地调整栽植距离,种球种植量约为30万~40万个/hm2。土壤应充分疏松、稍湿润。

3 土肥水管理

苗未出土时,撤除覆盖物,选晴天锄松表土。要多施有机质肥料(如堆肥),如果施用化学肥料,则施用硫酸铵360 kg/hm2、过磷酸钙830 kg/hm2、氯化钾500 kg/hm2,另在栽培过程中补充氮素125 kg/hm2,制成溶液浇灌。百合需肥量并不大,尤其化学肥料不可施太多,否则有可能发生盐害,且易使植株变矮[3]。在温网室设施中持续种植时,由于都是连作,最好在每一期种植前先将土壤送检,测定土壤中所含的各种无机成分的含量,以便作为施肥的参考。栽植后要浇透水,以后生长期间只要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即可。由于百合种植时通常采用做畦栽培,其根部属于浅根性,浇水时宜采用喷洒法给水,不可用沟灌法[4]。并要经常清沟排渍,防止土温过高和土壤过干。

4 温度与光照控制

百合生长的最适日温为25 ℃以下、夜温为10~15 ℃,在高温季节,应尽量降低土温或做畦面遮阴。百合属长日照植物,但在其生长过程中应避免过强光照,普遍采用遮荫设备。温带地区,冬天光照不足时可能会发生落花、落蕾现象,因此,栽培上最好选择较耐低光照的品种种植[5]。

5 设立支撑物

有些百合品种植株较高,容易倒伏折断,应立柱保护。比较省工的办法是在种球定植后,长至一定高度时架设栽培网(如网),让百合的茎自然地从网洞中穿出,由于有网绳保护,百合植株就不会倒伏了。

6 病虫害防治

防治根腐病可于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500倍液,或50%代森铵200倍液灌根,每株灌液200 mL,隔7~10 d灌1次,连灌2~3次。防治炭疽病可于发病初期喷洒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隔7~10 d喷1次,交替使用,共喷2~3次。防治百合叶枯病应于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洒。防治灰霉病可选用53.8%可杀得,或86.2%铜大师1 0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喷雾,隔7~10 d喷1次,连续喷药2~3次,药剂要交替使用,喷雾均匀透彻。在百合枯萎病刚开始表现症状时,应立即用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或绿亨一号5 g对水10~15 kg,每株灌药液200~250 mL,每隔5~7 d灌1次,视病情轻重续灌2~4次。在白绢病防治上,重病地避免连作,应水旱轮作;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 000~1 600倍液。结合翻地,追施尿素和钢制剂掺施石灰粉1 500~2 250 kg/hm2。在病毒病防治上,可用高兴龙大功臣150~300 g/hm2,或蚜虱通杀150~300 g/hm2,喷药防治蚜虫。在叶烧病防治上,注意遮阳、降温,控制植株的生长速度。根外追钙肥,叶面连续及时补充0.5%硝酸钙溶液3~5次。在蚜虫防治上,田间挂黄(下转第221页)

(上接第215页)

板涂粘虫胶诱集有翅蚜或用银灰色膜条驱避蚜虫,用40%康福多或10%抗蚜氯菌酯2 000倍液喷施[6]。在根螨防治上,选择优良种球并于种球贮存前或种植前,用三氯杀螨醇浸泡种球30 min,或以40 ℃温水浸种球2 h,或以45 ℃温水浸种球0.5~1.0 h;生长期田间使用米乐尔37.5 kg/hm2根部撒施,或40%辛硫磷800倍液浇灌根部。

7 适时采收

当百合花序上最下端的花转色后,就可以采收。太早采收花朵发育不好,会影响开花品质,太晚采收花已开放不好包装,花瓣容易受伤。

8 参考文献

[1] 修海旺,刘秀菲,亢亚峰.百合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1):100-101.

[2] 毛军需,张金良,董廷猷.豫西山区百合生态适应性分析及高产栽培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3(8):51-52.

[3] 郭友红,马文奇.切花百合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施肥关系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S2):180-183.

[4] 吕建华,魏志华.百合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11):37.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篇5

关键词 超级稻;示范栽培;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16-03

Comparative Study on Rice Yields and Characters of Two Mode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uper Rice

PAN Dian-jin 1 LUO Chuan-gui 2 ZHOU Jia-hua 1 LIU Feng-guo 3 YUAN Jian-guo 2 ZHAN Hong-ju 4

PAN Qin 5 LONG Yong-hong 1 ZHONG Xian-hong 6 DAI Chuan-ju 6

(1 Jingm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in Hubei Province,Jingmen Hubei 448000; 2 Dongbao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in Jingmen City; 3 Jingmen Agricultural Bureau; 4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5 Shayang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in Jingmen City; 6 Dongbao District Ziling Tow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in Jingmen City)

Abstract The rice planting with high yield needs the matching of good seeds and good techniques. The independent integrate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including the synthetical technology composed of dry raising potted-seedling in the nutrient soil and particularly sparse planting,and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equipped with ″Early,sparse,control,big,robust″ techniques in the dry raising seedling in soft pot and combination of agronomy and farming machinery in the cultivation of super rice,were used in the comparative model cultivation and there was evident difference in the yield of rice. The manual sparse planting could provide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super rice with strong grow power,long flag leaves,big photosynthetic area in the later stage,light sheath blight,big spike and more grains,while the machine rice transplantation showed high maturing rate and big thousand seed weight. Among the eight varieties,Guangliangyou 1128 and Shen 08S/R1128 exhibited good in both planting techniques,which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qualities of the rice seedling and standardizing the key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 seedling slinging and machine-transplanted planting. These techniques were suitable for local large-scale promotion of super rice varietie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uper rice;model cultivation;characters;yields

推广超级稻是发展我国水稻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大背景大方向,中国农谷建设理当先知先行。2012年3月,荆门市人民政府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荆门市人民政府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国农谷隆平高科种子产业基地框架协议》,市农业局组织实施了千亩超级稻[1]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第1年创新集成组装形成了以充分利用超级稻生长势强、穗大穗重、抗性好[1]等特点的钵盘营养土旱育秧[2]超稀摆栽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和以改进育秧技术和稀植机插为重点的超级稻“早稀控大壮”软盘旱育秧农机农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13年再次进行栽培示范验证,表明适宜于平原丘陵区单季超级稻生产应用,但2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及几个性状表现有明显差异,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示范栽培设计与技术关键

1.1 8个超级稻新品种或组合人工稀摆秧栽培示范和同田展示

品种或组合来源为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名称或编号为广两优1128、Y两优1815、深08S/R1128、深08S/R527、广占63-4S/R1813、1892S/R1815、粤泰A/R1128、广占63-4S/R199,采用“钵盘营养土旱育秧超稀摆栽超高产高效综合技术”,设同田展示每组合13.4 m2,移栽规格为8行宽窄行等行距(50.0~30.0)cm×16.7 cm,约170穴,15万穴/hm2。

1.2 同等条件8个组合机插秧高产栽培示范

采用改进育秧技术和稀植机插为重点的集成组装技术――超级稻“早稀控大壮”软盘旱育秧农机农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每品种或组合种植1~2 hm2,统一移栽密度为18万蔸/hm2左右,调整插秧机档位至每穴2~3谷粒苗。底施42%超级稻专用肥(氮∶磷∶钾=22∶8∶12+15%左右中微量营养)600 kg/hm2,其他栽培管理与大面积生产相同。收获期多点取样考种调查和实测产量[1-2]。

1.3 超稀摆栽技术关键

技术全称“钵盘营养土旱育秧超稀摆栽高产高效综合技术”,选用353大孔穴盘旱育秧,提早播种并进行2次化控;全营养(肥料有效成分含氮、磷、钾、锌、硅)足底和重施穗肥(氮肥适当后移)的科学施肥;宽行密株人工稀摆栽植;以及预防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即重点抓种子处理、带药出稼、破口始穗期用药[3-4]。

1.4 超级稻机插秧技术关键

以改进育秧技术和稀植机插为重点的超级稻“早稀控大壮”软盘旱育秧及农机农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其关键技术:早――提早播种;稀――大幅度减少播种量,每秧盘播种量不超过50 g;控――在使用壮秧剂作营养土和旱管控苗基础上,一至二叶期增加1次化学调控;大――大块(取秧宽度为14 mm)大穴双株稀植,比普通杂交稻少栽4.5万~7.5万穴/hm2;壮――长龄(25~30 d)无病虫中壮苗(4片叶左右)[5-6]。

2 产量等性状表现分析

2.1 人工稀摆秧栽培单位面积产量明显高于机插秧

对8个品种实际产量成对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F值达4.450 2,接近显著差异水平,平均产量相差1 154.9 kg/hm2和14.8%,表明人工稀摆秧栽培能更好地发挥超级稻产量优势。2种栽培方式平均产量以广两优1128最高,其次是深08/R1128,2个品种人工稀摆秧栽培稻谷产量超过了5 t/hm2。

2.2 产量构成因子以穗总粒数差异最大

如表1所示,平均穗总粒数差异达显著水平,平均每穗多分化42.8粒。蔸有效穗、结实率、穗粒重、千粒重的F值分别为0.004 6、3.566 8、2.882 0、0.723 2,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广两优1128、深08s/R527人工稀摆秧栽培穗粒重分别达5.53、5.59 g,机插秧栽培结实率比人工稀摆秧栽培高9.55个百分点,千粒重高0.86 g。

2.3 剑叶长度和穗长差异显著,纹枯病病株率差异不显著

人工稀摆秧栽培剑叶长度比机插秧栽培长7.34 cm,后期光合面积大,这可能是其产量更高的原因之一,穗长差异对穗总粒数是相互印证。如表2所示,2种栽培方式下,水稻纹枯病病株率分别为15.79%、29.07%,相差13.28个百分点,人工宽窄行稀摆秧栽培田间通风透光更好,病害发生更轻。

2.4 产量与主要构成因子的相关程度分析

从图1、2、3和表3可以看出,人工稀摆栽培稻谷产量高低受蔸有效穗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品种的千粒重大小,而机插秧栽培稻谷产量与主要构成因子的相关程度,以千粒重最大,蔸有效穗次之,栽培方式不同会导致相同品种产量构成因子的表现发生改变。

2.5 变异系数CV值比较

2种栽培方式品种间产量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17和11.51,人工稀摆栽培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机插秧栽培相对较稳产。千粒重CV值最小且二值最相近或稳定,说明栽培措施对千粒重影响较小,品种间千粒重差异也不大。CV值大小顺序:人工稀摆方式为穗粒重(17.02)>结实率(16.74)>穗总粒数(14.53)>蔸有效穗(13.08)>千粒重(7.36),机插秧方式为穗总粒数(18.48)>蔸有效穗(16.41)>穗粒重(10.87)>结实率(10.03)>千粒重(7.89),人工稀摆栽培要主攻穗粒重和结实率,其次是穗总粒数和蔸有效穗,机插秧栽培要主攻穗总粒数和蔸有效穗,其次是穗粒重和结实率。平均剑叶长比穗长CV值大,品种的生物学性状表现受自身、环境和栽培措施等多重影响。2种栽培方式示范田水稻纹枯病平均病株率相差约14个百分点,不同品种耐病能力差异较大,栽培措施可有效控制病害发生。

3 结论与讨论

3.1 超级稻新组合的共同特征

隆平高科超级稻品种[3]在本地,一般表现为巨穗、重穗型,即多粒+大粒构成大穗,具有产量潜力大,秆壮抗倒性强,中熟生育期,后期熟相好,高产栽培途径以主攻大穗优势为宜。初步示范和对比观察筛选的广两优系列、深08S系列2个超级杂交稻的升级版,所用恢复系R1128、R1815等都是大穗型、高抗、优质、强优势类型,且稻米品质明显提高,可在荆门市扩大面积示范推广。

3.2 良种必须与良法配套

超级稻品种+习惯种植方法肯定无法达到超高产水平,推广超级稻品种必须对常规栽培技术加以改进、修饰、完善[7-8]。2年的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集成创新技术――钵盘营养土旱育秧超稀摆栽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和超级稻“早稀控大壮”软盘旱育秧农机农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适宜于当地大面积推广超级稻品种时配套应用。一般可比荆门市目前中稻实际水平增产750~1 500 kg/hm2,但较难达到1.35 t/hm2产量水平,从产量结构分析,一是有效穗上不去,只有225万~255万穗/hm2,成穗率不到50%;二是结实率偏低,平均只有65%~75%,有的品种出现了颖花退化现象。

3.3 品种对技术有选择性或适应性

2种栽培方式下各品种或组合产量及抗性存在一定差异[4],产量差异幅度在2.41%~34.61%,从产量表现而言,广两优1128、深08S/R1128、深08S/R527、1892S/R1815、粤泰A/R1128较适合人工稀摆栽培,广占63-4S/R199、Y两优1815、广占63-4S/R1813则同样适宜进行“早稀控大壮”软盘旱育秧及农机农艺配套高产栽培。

3.4 物化技术效果十分明显

在中国农谷隆平高科超级稻示范基地进行超级稻专用肥(控释肥)施用技术[5]与效果同田对比试验,42%控释型超级稻专用肥和40%普通复合肥分别底施600、750 kg/hm2,其他栽培管理一致。据8月15日调查,田间抽穗率为83.5%、40.3%,底施控释型超级稻专用肥生育期提早2~3 d;每处理2点割测实产平均折合稻谷9 073.5 kg/hm2和9 174.0 kg/hm2,产量水平相当,按底施NPK纯养分含量1 kg分别产出稻谷36.0、30.6 kg,施用控释型超级稻专用肥肥效提高17.6%。高产栽培技术还要有好的物化技术作支撑。

4 参考文献

[1] 峰.超级稻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2] 宋云生,张洪程,郭保卫,等.水稻钵苗机插旱育秧配套技术及综合探讨[J].作物杂志,2014(5):99-104.

[3] 杨惠杰,房贤涛,何花榕,等.福建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构特征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9):968-972.

[4] 梁成刚,汪燕,何加林,等.栽培技术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权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6):142-147.

[5] 马国辉,刘茂秋,罗富林.超级稻专用肥在杂交中稻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J].杂交水稻,2013(4):40-42.

[6] 吴桂成,张洪程,钱银飞,等.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规律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0(2):266-276.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篇6

关键词 蚕豆;全膜双垄沟播;效果;配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070-01

近年来,固原市充分发挥海拔高、气候冷凉、特别适宜于蚕豆生产这一地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在种植基础好的阴湿土石山区大力发展蚕豆产业,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了寻求进一步提高蚕豆产量和效益的技术途径,受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玉米种植上成功应用和大面积推广的启发,2012年开展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蚕豆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试验;并经过试验探索和生产调查,初步总结出了蚕豆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配套技术[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隆德县阴湿土石山区的城关镇红崖村,试验地块为台地类型,黑垆土土质,肥力中等。

1.2 试验材料

供试蚕豆品种为青海11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常规露地和全膜双垄沟播2个栽培方式,采用大区简单对比方式进行。4月8日播种。露地种植行距30 cm,密度18万株/hm2;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实行早春覆膜,起垄覆膜后形成田间大垄宽70 cm、高10~15 cm,小垄宽40 cm、高15~20 cm,沿垄沟播种蚕豆,密度22.5万株/hm2。试验地块统一施肥,施纯N 32.1 kg/hm2、P2O5 75.75 kg/hm2,氮肥2/3基施、1/3在现蕾期至开花期追施;磷肥全部基施。

1.4 试验过程

1.4.1 合理轮作倒茬。蚕豆切忌连作,要进行倒茬,一般实行3~4年轮作制。根据固原蚕豆产区即阴湿土石山区实际情况,合理的轮作倒茬方式有:蚕豆-小麦-马铃薯-蚕豆、蚕豆-小麦-胡麻-蚕豆、蚕豆-小麦-秋杂粮-蚕豆等。

1.4.2 精细整地。前作收获后抓紧深翻晒地,蓄积雨水,耙耱保墒,加速土壤熟化分解,耕地深度一般为20~25 cm[3]。

1.4.3 早春顶凌覆膜。土壤解冻后的3月上中旬,及早整地,人工或机械覆膜。要求地膜耐侯抗老化,幅宽120 cm、厚度0.008 mm以上。起垄覆膜后田间形成相间的一大一小、一高一低2个集雨垄面,大垄宽70 cm、高10~15 cm,小垄宽40 cm、高15~20 cm。覆膜1周左右后,在垄沟内每隔50 cm处打1个直径3 mm的渗水孔,以便降水入渗。

1.4.4 选用优良品种。推广种植分枝角度小、株型紧凑、抗旱、抗病、高产优质的青海11号、青海12号、临蚕2号、青海13号等蚕豆品种。选择粒大、饱满、无虫害、无霉变、有光泽的种子,播前晒种5~7 d,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

1.4.5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蚕豆在土壤解冻深度达10 cm时播种为宜,固原蚕豆产区一般以4月上旬为播种适期。播种量控制在300~375 kg/hm2,播深10 cm左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蚕豆沿垄沟种植,宽行距70 cm,窄行距40 cm,株距8 cm,保苗22.5万株/hm2。

1.4.6 加强施肥。蚕豆施肥应掌握“重施基肥,增施磷肥,分次施氮”的原则。施优质农家肥37.5 t/hm2左右,化肥氮磷比以1∶1.5~2.0为宜,施磷酸二铵150 kg/hm2或尿素30 kg/hm2、普磷450 kg/hm2搭配施用。要求农家肥和磷肥全部基施,氮肥2/3基施,1/3追施。若盛花期和结荚期出现缺肥现象可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混合液进行叶面喷施,以补充养分供应。

1.4.7 田间管理。一是中耕除草:一般苗高10~15 cm时进行第1次中耕;第2次中耕在株高15~20 cm时进行,全生育期视蚕豆生长情况中耕2~3次。中耕时,人工用小铁铲将蚕豆周围的杂草锄净,然后覆好膜压好土,防止跑墒或地膜被风刮起。二是整枝摘心:在蚕豆主茎长到6~7叶、基部有1~2个分枝芽时摘心,花开至10~12层时的盛花期打顶,以减少养分无效消耗。

1.4.8 防治病虫害。锈病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和潜叶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托布津1 000倍液、50%杀螟松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450 mL/hm2对水喷雾防治。

1.4.9 适时收获。当植株大叶片枯黄、豆荚变成黑褐色时,即可及时收获。为了促进后熟,提高品质,收获时连同茎杆一起收割,晾干燥后脱粒。收获后要严防雨淋,以防造成霉变或籽粒表皮皱缩,影响蚕豆品质和商品性[4-6]。

2 结果与分析

2.1 增加土壤含水量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集垄面集流、覆膜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能够最大限度发挥集雨保墒效果,明显改善土壤水分条件。试验蚕豆生育期间每隔15 d测定1次、共测定10次,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处理0~10、10~20、20~30 cm土层含水量平均分别为17.9%、18.5%、27.3%,依次比露地处理增加2.2、2.7、8.9个百分点;0~30 cm土层整体含水量全膜双垄沟播处理为21.2%,比露地处理增加4.6个百分点,相对增加27.7%。

2.2 提高土壤温度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采取全地面覆盖地膜和大小垄相间种植方式,最大限度增加了土壤的太阳辐射能,基本切断了水分向空间的汽化消耗,阻止了太阳辐射能随水汽的散失,因此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温度。据试验蚕豆生育期间多次测定结果平均,全膜双垄沟播处理5、10、15、20、25 cm深层地温分别为20.4、16.8、15.1、14.5、13.9 ℃,露地处理5、10、15、20、25 cm深层地温分别为17.8、14.7、12.9、12.2、11.7 ℃,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比露地处理5、10、15、20、25 cm深层地温依次提高2.6、2.1、2.2、2.3、2.2 ℃,整个5~25 cm深层地温平均提高2.3 ℃。

2.3 改善蚕豆生长发育状况

观测表明,全膜双垄沟播蚕豆比露地蚕豆出苗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荚期、成熟期分别提早10、9、8、11、8 d,全生育期缩短7 d。全膜双垄沟播蚕豆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分别达94.1 cm、1.47个、9.48个、1.85粒和158.7 g,依次比露地蚕豆增加19.6 cm、0.37个、1.56个、0.18粒和29.3 g。

2.4 促进蚕豆增产增收

产量实脱实测结果显示,全膜双垄沟播蚕豆产量为5 070 kg/hm2,而露地种植为4 230 kg/hm2,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方式比常规露地种植增产840 kg/hm2,增幅20%。分析计算表明,采取全膜双垄沟播方式种植蚕豆比常规露地种植成本增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地膜投入90 kg/hm2折合成本1 170元/hm2;二是增加起垄、覆膜等人工投入约750元/hm2,2项合计增加投入1 920元/hm2;但全膜双垄沟播蚕豆比露地蚕豆增产840 kg/hm2,折合收入2 688元/hm2;新增产值扣除新增成本,全膜双垄沟播蚕豆比露地蚕豆增加纯收入768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蚕豆,比露地栽培生育期间0~6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2.2~8.9个百分点,0~25 cm土层温度提高2.1~2.6 ℃;生育期提早7 d左右,增产量为840 kg/hm2,增幅达20%;产值增加2 688元/hm2,纯收入增加768元/hm2。

4 参考文献

[1] 李红春.蚕豆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46,148.

[2] 郭志礼.六盘山地区蚕豆丰产栽培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12(3):74-75.

[3] 刘世明,席继忠,卜常林.蚕豆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09.

[4] 杨君,崔红艳,柳根生.隆德县优质蚕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6):125.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篇7

关键词:刺葡萄;种植技术;优质栽培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76

1 福安刺葡萄发展的基本情况

刺葡萄具有适应性强,耐高湿高温气候,抗病虫性较其它品种强;而且雌雄同株,自花受粉结实,生长环境粗放,因此广受福安农户的喜爱。福安刺葡萄主要分布在穆阳、穆云、康厝、坂中等乡镇,以搭架种植为主,栽种面积约600hm2,产量达1250~1430kg/667m2左右, 年总产值达到1.1亿元.

2 福安刺葡萄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2.1 地点选择和密度

刺葡萄定植区一定要选择在光照充足,朝阳好的地块上。刺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水分的要求不同时期要求不同,因此,地块要便于排水、灌水。土壤是刺葡萄高产的基础。刺葡萄生长要求土壤砂性、土壤颗粒松散,通气含水好。综合上述要求,福安刺葡萄定植区选择是优质栽培的前提。福安刺葡萄在栽培时,定植密度控制在每667m2株量为32株左右为好。株距控制在5~5.5m,行距同样控制在5~5.5m,给刺葡萄足够的生长空间。

2.2 定植时间和定植方法

刺葡萄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扎根早。在进行定植时间选择上没有太大的要求,在生长停止后至再次萌发前的任何时间均可,定植方法同其它品种的葡萄大同小异。先挖定植坑,施好基肥,生物粪肥35kg/坑。然后将移栽苗根铺展好,根系不要打结,松散的碎土覆土后,浇透水。移栽选择阴天为宜。

2.3 刺葡萄架的搭设

刺葡萄生命力极强,生长发育需要的空间较大。为了获得优质的刺葡萄果实,根据刺葡萄的性状特点,采用高支架为宜。一般以水平架为主。高度可控制在2.5m左右,水平架每隔4m左右可设置纵向支架,纵向支架用于固定支撑水平架和架上的高产的刺葡萄。纵支架高度与水平支架高度相同。顶端用钢丝或其它材质稳定住,形成一个稳固的高支架。

2.4 田间管理

定植促扎根,管好水,土壤忌旱忌涝。肥量管理以月为周期,可施0.3%的尿素水或粪水等,浇灌地点距植标10~15cm为宜,全年控制在8~10次左右,并配合叶肥进行喷施,喷施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混合液,目的是为了促进刺葡萄的正常生长发育,以便能够累积营养,便于结实沉积。当第2年萌发后,刺葡萄有足够的营养,易结实,同时在此时期,应该注意水分和肥力的调节。如:秋季基肥可施用4500~5500kg土杂肥或圈肥,每年补肥3~4次,分别在芽前、果后、果实膨大期和收获期后20d左右进行。

2.5 修枝整形技术

第1年主要是养副枝为第2年结实做准备。在养副枝时,选健壮的枝条摘心促副枝,副枝健壮的再摘心促新副梢。每次摘心时都要留足1.2cm左右的空间。没选择的副梢摘心留一叶即可。第2年刺葡萄发芽后,结果枝修整是优质栽培的关键。每20cm留健壮的枝条为结果枝,其它的枝条剪除。结果枝的强弱是给果实供养充足与否的关键。在预留果穗时,遇强留3,遇弱不留。结果枝花前3天将花序上5叶摘心。留2个延长枝外,其余剪除。以上修枝反复进行。

2.6 病虫害防治

刺葡萄的病害主要是霜霉病、褐班病、白腐病,主要虫害为金龟子,特别是幼虫有较重的危害。

病害防治: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褐班病: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喷雾;白腐病:用百菌清1000倍液或冠菌清200倍液或稻后安600倍液,叶片下面和背面都要喷均匀,每月3~4次;虫害防治:40%氧化乐果或5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

2.7采收

采收时间应该适宜,果实过于成熟,影响运输,果实不成熟,影响口感,对于刺葡萄采收时期应该在以果粒饱满,色泽明显时进行。另外,采收时,采大留小并进行分级采摘,使得采摘的刺葡萄能够按级进行买卖和深加工,昼可能减少与果实的接触保证果实的外形品质。

3 总结语

刺葡萄以其较强的地区适应性,在福安栽培比较广泛,优质栽培刺葡萄,为其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力于刺葡萄成熟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富民,范丽华,赖呈纯等.刺葡萄硬枝扦插加温催根育苗技术要点[J].河北林业科技,2014(1):207-208.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篇8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全县粮食总产8亿斤以上的总体目标,以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以超级稻高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大力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着力构建“农科教、个社户”紧密联合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实现“双增一百”的目标,为全县粮食生产持续丰产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加大超级稻良种及配套集成技术推广力度,计划全县示范推广超级稻30万亩以上,其中早稻15万亩,晚稻15万亩。实现亩增产稻谷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全县培训专业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1000户以上,重点抓好一个万亩示范片和二个百亩核心方,辐射带动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具体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2013年工作重点是扩大超级稻品种应用面积,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提升示范户科技水平、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们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一)示范推广超级稻主导品种。

农业部认定的101个超级稻品种,适合我省种植的近40个。根据我县实际推广应用情况,今年全县主推超级稻品种早稻为淦鑫203(荣优3号)、金优458、新丰优22、03优66、中嘉早17号等,中稻为扬两优6号、Y两优1号、天优华占等;晚稻为五丰优T025、五优308、淦鑫688、天优华占、丰源优299、天优998等。结合万亩高产示范和百亩冲超高产攻关,继续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和超级稻生产力比较试验,以引进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新品种(组合),筛选和贮备超级稻良种。

(二)集成配套超级稻高产技术。

针对我县水稻生产关键制约因素,实行重点突破,集成推广2-3项简便实用、农民易掌握的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综合应用双季超级稻“早壮强”、水稻“三高一保”、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三控”施肥、水稻“三定”栽培等栽培技术原理指导超级稻生产,重点抓好超级稻合理用种量,培育适龄壮秧,科学控苗增穗,氮肥后移、施好穗粒肥等关键技术,发挥超级稻穗大粒多、高产稳产优势。

(三)深入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

围绕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充分利用科技入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平台,创新培训方式,采取“省市县乡”分级培训、“参与式”培训和“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培训技术骨干与培训种粮大户、种粮能手,专项技术培训与通用技术培训”三结合培训等方式广泛培育超级稻示范户,提高培训实效。2013年全县培训示范户1000户以上,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培训提高超级稻科学种植水平。

(四)大力开展超级稻高产示范。

在乡建立1个双季超级稻万亩示范片,示范片覆盖等6个行政村,农户2678户,示范面积1.02万亩。在乡村、对乡村建立2个双季超级稻百亩核心方。百亩核心方双季稻两季亩产1100公斤以上,单季稻亩产700公斤以上;万亩示范片双季稻两季亩产1000公斤以上,单季稻亩产650公斤以上。在示范区竖立超级稻示范标志牌,建立核心区实施工作台账。

四、工作安排

(一)方案制定(1-3月)。

按照省厅总体工作方案制定县2013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方案,筛选、宣传、培训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超级稻示范区建设地点和有关试验,开展示范农户培训。

(二)组织实施(4-10月)。

落实早、晚稻超级稻示范工作任务,组织项目技术专家组开展技术培训,并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调查了解各地超级稻生产及示范推广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与措施。早晚稻超级稻关键季节组织开展流动现场观摩,并做好早晚稻超级稻测产验收工作和检查等。

(三)总结验收(11-12月)。

项目实施完成,进行项目年度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迎接省验收,形成总结报告,提交省科教处和农技推广总站。开展项目实施成果经验交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县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县农技站、科教站、土肥站、植保站、种子管理站、良种推广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站,负责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等日常工作。

二是成立县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和乡镇技术推广服务小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由县种子管理站陈隆添研究员任首席专家,专家组成员由局农技、土肥、种子、植保等相关专业股站的技术骨干组成,具体人员为李雄、邓聚成、赖伍生、熊桂花、曾俊。技术专家指导小组负责超级稻品种选定,配套高产技术的组装,以及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制定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和项目任务的具体落实。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组成技术推广服务小组,实行技术指导员挂点连户责任制,负责本乡镇的田间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

(二)加强技术培训。在省超级稻技术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试验研究和技术服务,对全县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进行技术培训,编印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手册和明白纸、挂图等,直接发到农户手上,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在水稻栽插和中期管理等关键时期,组织1-2次全县性现场观摩,县乡技术指导员要直接参与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和万亩示范片高产创建,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三)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和调动科研教学单位、推广部门、种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强化“农科教、个社户”联合,创新超级稻示范推广机制,提高技术到位率。同时,将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与水稻高产创建、农业科技入户、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阳光工程、水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和粮食科技丰产工程等项目资源进行整合,实行项目带动战略,利用好相关项目平台,发挥项目叠加效应,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上推动超级稻发展。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篇9

[关键词]牡丹;唐代;栽培技术

牡丹最初只有野生品种,唐代开始被大量人工栽培,出现了许多专为观赏而选育的牡丹品种,并掀起一股牡丹热潮。牡丹也在唐人的栽培之下,变得越发娇艳动人。

一、花名

南宋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牡丹本无名,依芍药得名,故其初曰木芍药。[1]”唐代“牡丹”和“木芍药”仍二名共存,如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牡丹》:“唐人亦曰木芍药,开元时,宫中及民间竞尚之,今品极多也。[2]”唐代李浚《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3]”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数本。[4]”到宋代时人们才大多说牡丹而不再提木芍药。这乃是牡丹经过培育,呈现出超过芍药的巨大观赏价值后的结果。

至于牡丹品种名,《青琐高议・骊山记》载唐玄宗时:“有献牡丹者,谓之杨家红,乃卫尉卿杨勉家花也。……宫中牡丹最上品者为御衣黄,色若御服。次曰甘草黄,其色重于御衣。次曰建安黄,次皆红紫,各有佳品,终不出三花之上。他日,近侍又贡一尺黄,乃山下民王文仲所接也。[5]”《青锁高议》是宋代刘斧编撰的笔记体小说。唐朝牡丹盛行,宫廷民间广泛栽培,吟咏记述甚多,却没有在唐人记录中见到关于品种名的记载。结合前人对《青琐高议》的考证,推测《青琐高议》中品名可能不确,或者即使有,也可能是对某一株或某一丛牡丹的命名,不一定是专门针对某个具有特异性状并能稳定遗传的栽培品种的品种名。但五代陶谷《清异录》载:“洛阳大内临芳殿乃庄宗所建,殿前有牡丹千余本,如‘百药仙人’、‘月宫花’、‘小黄娇’、‘雪夫人’、‘粉奴香’、‘蓬莱相公’、‘卯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雪紫’等名是也。[6]”说明至少迟至五代已出现了专门的品种名,即牡丹经过培育已经形成了具有特异性状并能稳定遗传的栽培品种。

二、花色

唐代牡丹颜色丰富多彩,深浅不一,富于变化,如唐代舒元舆《牡丹赋(并序)》:“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7]”段成式《酉阳杂俎》:“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等。[8]”史料中提到最多的颜色是红、白、紫。红牡丹如王维《红牡丹》:“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白牡丹如王贞白《白牡丹》:“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紫牡丹如元稹《西明寺牡丹》:“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9]”等等。唐代史料中罕见黄牡丹的记载,只《青琐高议・骊山记》有:“宫中牡丹最上品者为御衣黄,色若御服。次曰甘草黄,其色重于御衣。次曰建安黄,次皆红紫,各有佳品,终不出三花之上。他日,近侍又贡一尺黄,乃山下民王文仲所接也。[5]”但上文已说,《青琐高议》所记尚待考证。不过五代王周《和杜运使巴峡地暖节物与中土异黯然有感诗三首》有:“花品姚黄冠洛阳,巴中春早羡孤芳。[9]”姚黄即千瓣黄牡丹,因出于姚氏,故称“姚黄”,所以至少迟至五代时已经出现了有“牡丹之王”美誉的著名黄牡丹品种姚黄,那么推测唐代有黄牡丹也是合理的。

研究发现,我国传统栽培牡丹品种源自中原牡丹、紫斑牡丹、凤丹、卵叶牡丹和矮牡丹五个野生种之间的杂交[10]。但是自然界中不同品种的牡丹不会聚集生长,那么推测是因为唐人喜爱牡丹,于是把不同品种的野生牡丹引入庭院栽培,为在自然状态下互不相遇的野生种创造了相遇并发生天然杂交的机会。五个野生种牡丹的花色都较为简单。通过对这些原种的驯化栽培以及种间杂交、品种间杂交,培育出了新品种牡丹,出现了唐代牡丹花色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三、花型

野生牡丹都是单瓣牡丹,即花瓣一至三轮,雌雄蕊正常、结实力强的形态。重瓣是相对单瓣而言的,表现为花瓣、花轮数量增加,或花瓣面积增大等特点,极大地增加了花朵的观赏性[11]。重瓣牡丹在唐代广受喜爱。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12]”《酉阳杂俎》:“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径七八寸。[8]”“叶”就是花瓣,“一朵千叶”,“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径七八寸”这些都是重瓣花的特点。其中“重台花者”应指的是台阁花型的牡丹。台阁花就是两朵或两朵以上的花重叠生长,是高度重瓣化的花。

实际上重瓣是花朵发育异常的表现。因为重瓣通常由花蕊瓣化形成,产生重瓣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由于花蕊瓣化,花瓣挤占花蕊位置,会影响授粉,不利于繁殖。所以在野生状态下并不需要这一性状。重瓣花是由于审美需要,经人工栽培、杂交选育出来的。一般情况下,重瓣程度越高,结实能力越差。有些重瓣程度太高的则丧失了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能力,若想保持其重瓣特性,必须靠人工帮助,进行无性繁殖,如嫁接、分株、扦插、压条等[11,13]。实际上早在西晋时已经出现了具有重瓣特性的莲花[14]。唐代也有对重瓣莲花的记载,如唐代李德裕《会昌一品集》中《重台芙蓉赋并序》有:“吴兴郡南白O亭,有重台芙蓉,本生于长城章后旧居之侧……[15]”唐代李绅、皮日休、陆龟蒙、李建勋也有关于“重台莲”的诗[9]。那么既然有重瓣莲花的先例,唐代掌握人工培育重瓣牡丹的技术就不足为奇了。

四、花香

唐代牡丹不仅花美而且花香,宋朝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唐文皇好诗,大和中,赏牡丹,上谓程修己曰:‘今京邑人传牡丹诗,谁为首出?对曰:‘中书舍人李正封诗: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16]”这就是牡丹“国色天香”的由来。唐代文人雅士提到牡丹香的有很多,如韦庄《白牡丹》云:“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唐彦谦《牡丹》:“颜色无因饶锦绣,馨香惟解掩兰荪。”李山甫《牡丹》:“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薛能《牡丹四首》:“迥秀应无妒,奇香称有仙。”《看恽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香胜烧兰红胜霞,城中最数令公家。”王建《同于汝锡赏白牡丹》:“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9]”皮日休《牡丹》更有“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6]”这些诗不只表现出牡丹香,而且是奇香、异香,比兰草、蕙草还要香,是人间第一香。

但是我们现在最熟悉的却是如评剧《花为媒》里的一句唱词:“牡丹本是百花王,花中的君子压群芳;百花相比无颜色,他偏说牡丹虽美花不香。[17]”植物园里各种艳丽夺目的牡丹也少有香味,或者即使有也绝没有唐诗中所说的那么浓郁强烈。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人为造成的。花香是植物为了吸引昆虫传粉和抵御草食动物进食形成的一种进化适应性,对许多植物的生殖具有重要作用。但香味的浓郁程度往往与花朵开放的持续时间成负相关[18]。所以在花卉选育过程中,为提高牡丹的视觉欣赏性,使花期更长、花更大、瓣更多、色更艳等,导致很多花的基因被改变,发生了变异,使得花香浓度降低或消失。所以推测唐代牡丹应该确实是芳香浓郁的,但随着从唐朝开始历代对牡丹的栽培改良,牡丹的嗅觉欣赏性逐渐下降,失去了原有的香味。

五、移植技术

舒元舆《牡丹赋(并序)》云:“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m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7]”唐代牡丹能广泛传播,与牡丹的移植技术是分不开的。花卉移植需要适宜的季节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提供适宜的移植环境,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若移植不成功可能无法存活,或者移植后不开花。唐代牡丹的移植已经比较常见。李浚《松窗杂录》:“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3]”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买花(一作牡丹)》:“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9]”都提到了牡丹的移植。而且白居易的诗中更提到了移植技术。“上张幄幕庇”既防雨遮阳,又能保持一定的温度,“旁织巴篱护”起到防风保护作用,“水洒复泥封”可以保持一定的湿度,这些做法可以让牡丹“移来色如故”。除此唐代牡丹的跨地区远距离移植也普遍存在。舒元舆《牡丹赋(并序)》:“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浸盛。[7]”宋朝李P《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九:“唐白居易初为杭州刺史,令访牡丹花。独开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师得之,始植于庭,栏门甚密,他处未之有也。时春景方深,惠澄设油幕覆其上,牡丹自此东越分而种之也。”《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六也载有五代时“秦州董城村院有红牡丹一株,所植年代深远,(伪蜀主之舅)使人取之,掘土方丈,盛以木柜,自秦州至成都三千余里,历九折七盘、望云九井、大小漫天、隘狭悬险之路方致焉。乃植于新第,因请少主临幸。[19]”牡丹移植距离如此之远,离开土壤时间如此之久,尚可成活。以上说明唐代牡丹的移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为牡丹在全国范围的传播提供了技术保障。

六、主要培育者

1、世俗农艺师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有关于郭橐驼的记载:“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20]”郭橐驼生卒不详,可能与柳宗元同时或稍早。他擅长种树,不仅种植移植成活率高,而且长得硕茂容易结实。郭橐驼所著《种树书》也记载了嫁接牡丹、栽培牡丹、插花、催花的方法[21]。但也有版本认为《种树书》是托名唐代郭橐驼,而实为明代俞宗本编著。除此,《龙城录・宋单父种牡丹》载:“洛人宋单父,字仲儒。善吟诗,亦能种艺术。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亦不能知其术。上皇召至骊山,植花万本,色样各不同。赐金千余两,内人皆呼为花师。亦幻世之绝艺也。[22]”《龙城录》旧题柳宗元撰,但有些学者对此存疑。不过,无论《种树书》是否郭橐驼所撰,《龙城录》是否柳宗元所写,唐代栽培牡丹能够获得如此发展,一定离不开具有高超牡丹栽培技艺的农艺师们的功劳。

2、寺院僧人

除了世俗农艺师,寺院僧人也对培育牡丹做出了重大贡献。段成式《酉阳杂俎》载:“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径七八寸。兴善寺素师院,牡丹色绝佳,元和末,―枝花合欢。[8]”,慈恩寺“寺中柿树、白牡丹,是法力上人手植。[8]”宋代王谠《唐语林》也记载了慈恩寺有一丛殷红牡丹,是一位老僧用20年时间栽培的。栽在小院中从不视人,偶有一次引朝士数人观赏,反复嘱咐不要泄露,却最终还是被几个少年用金三十两、蜀茶二斤,强行挖掘换走[23]。除此,权德舆《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徐凝《题开元寺牡丹》,元稹《西明寺牡丹》,白居易《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杜荀鹤《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李商隐的《僧院牡丹》,陈标《僧院牡丹》,吴融《僧舍白牡丹二首》等诗也都说明了唐代寺院大量栽培牡丹的事实[9]。这些记载中有的明确说明了寺院牡丹是某位僧人栽培的。而只有少数僧人的名字被记载下来,其他为培育牡丹做出贡献却没有留下名字的僧人则更是数量众多,培育牡丹可谓用心良苦,如唐代徐凝《题开元寺牡丹》所说:“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9]”

寺院牡丹兴盛,除了出于僧人们对牡丹的喜爱,还因为寺院生活相比世俗生活更为安闲。牡丹是木本,培育一株出色的牡丹需要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世俗之人除了专门以此为生的农艺师少有人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僧人们则有时间和处所的方便。除此,唐代牡丹因受世人追捧,价格甚高。白居易《秦中吟十首・买花(一作牡丹)》:“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柳浑《牡丹》:“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张又新《牡丹》:“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9]”这些都说明牡丹市价相当高。而唐代寺院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也使寺院比一般人家更有能力购买和栽培牡丹。

七、促进牡丹栽培技术进步的社会文化原因

首先,经过了几百年的分裂动乱,到唐代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发展的社会局面,成为整个东方世界最强盛的帝国。这样的国家,给予唐人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塑造了人们外向张扬、蓬勃豪迈、昂扬进取的性格特点,也造就了他们注重浓艳丽彩、热烈辉煌、富丽雍容的审美取向。为了能够培育出符合自己审美喜好的牡丹,移植、杂交、嫁接、催花等牡丹栽培技术在唐代有了很大发展。培育的牡丹的颜色从简单朝着色彩缤纷,浓郁艳丽的方向变化,牡丹的花型也朝着花瓣日益增多转变,体现一种层层叠叠的雍容之美。经唐人之手,牡丹姿容越发端庄、花型越发丰盈,色彩越发艳丽,无不契合唐人的审美趋向。

除此,受到从皇宫到民间的热烈追捧,牡丹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昂贵的价格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空间。在唐人求富的心理驱动下,这些因素进一步推动了牡丹人工栽培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去培育能符合市场需求,迎合审美取向的牡丹,也使牡丹的品种变得丰富起来。不仅世俗农艺师积极培育牡丹,各个寺院也主动追求牡丹带来的经济收益,竞相培育自己的特色牡丹。

综上所述,唐代牡丹栽培技术有了很大进步,这些进步不光是由唐代农业发展引起的,还受到了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才造就了唐代牡丹“国色天香”的雍容华美和“花中之王”的高贵地位,与唐代大气磅礴、雄视天下的气质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

[2](宋)高承,(明)李果撰;金圆,许沛藻点校.事物纪原[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唐)李浚.松窗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1.

[4]丁如明等校点.唐五记小说大观 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宋)刘斧.青琐高议[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明)彭大翼.山堂肆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7]傅云龙,吴可主编.唐宋明清文集.第1辑:唐人文集 卷2[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8](唐)段成式撰;方南生点校.酉阳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1981.

[9](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0]Shi-Liang Zhou, Xin-Hui Zou, Zhi-Qin Zhou, et al. Multiple species of wild tree peonies gave rise to the ‘king of flowers’,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14 (281).

[11]赵印泉,刘青林.重瓣花的形成机理及遗传特性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4).

[12](唐)苏鹗.杜阳杂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李嘉珏,张西方,赵孝庆,等.中国牡丹[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14]亓军红.我国古代荷的种植及其经济文化价值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06.

[15](唐)李德裕.会昌一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6](宋)计有功.唐诗纪事[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7]吴祖光.吴祖光选集 第3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孔滢,孙明,潘会堂,等.花香代谢与调控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34(2).

[19](宋)李P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20](唐)柳宗元.唐宋名家文集 柳宗元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21](唐)郭橐驼.种树书 附农桑撮要[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2]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五记小说大观 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百合的栽培技术要点篇10

一、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农业实用技术校本课程,为“三农”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由于我镇企业少,农业生产仍然是3.8万人的命根子,而我校地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三伯佬”现代化示范区内。如何把应试教育真正转变为素质教育,把培养人才由单向型向多向型发展,变独木桥为立交桥,把农村教育如何围绕产业结构的需求,真正实现农村教育观念大更新。因此,我校在努力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正确处理它与农科教的关系。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即一手抓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智力,一手抓农科教,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学校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回农村让学生用科技振兴经济。从围绕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出发,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目标,构建特色农村教育课程的科技性、实用性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对学生进行劳技课程的理论传授,同时还对当地的农民进行培训。近年来,我镇金星村在县农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了20多个大棚。使用中,有的因为没有掌握好温度调节和防病虫导致很多大棚闲置和面临拆除。我校建起了一个示范性大棚,在棚里进行甜椒、棒椒栽培实验,长势好,又早熟,当地农民自发到学校参观学习。后由政府牵头,我校农技老师自编《大棚蔬菜栽培》讲义、《大棚花卉栽培》讲义,为这些村民进行培训,使这些大棚又产生了经济效益。如我镇金星村、石家湾村民组有一名叫梁宽的同学在希望中学就读,他家有100多亩梨园,由于当时引种的四川苍溪雪梨,栽种了6年没有一点收获,已经准备放弃了,当我们两个农技老师了解情况后,亲自到园里查看,回来自编《果树高枝换接技术》讲义,并带领梁宽所在班级的全体同学用一整个下午时间为他家梨园全部进行了高枝换接,现已进入盛果期,每年都有几万元纯收入。三伯佬大坝属部级示范区,我校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及农技部门,自编《油菜高产栽培》、《优质水稻高产栽培》等十多种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讲义,对农民进行上千人次培训。我校农科教经验与农技培训教育2001年上了贵州电视台新闻节目,同年又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上播放。

二、寻求特色的办学模式,探索职教与普教关系,从实际出发,自编讲义,搞好农科教理论与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