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栽培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05 15:59:58

百合的栽培方法

百合的栽培方法篇1

1、时间:最适合种植百合的时间为7-9月份,但每个地区的气候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根据当地气温来进行稍加调整。这个时间的气温正好处于16-24℃左右,是很利于其生长的。

2、选种子:挑选健康的种球,如果说它的根部有腐烂的部分,或者是已经长出新根时,需放到杀菌溶液中。浸泡大约20分钟时间,取出后要用干净的水冲洗干净。

3、种植:种植时将处理好的种球放到土里,芽尖以上的部分都应埋进土里,要让两者充分的接触。种植后要根据土壤的情况适当浇水,应让土壤维持一个湿润状态。

4、技巧:在种植的时候,应让种球间有一定距离,不能紧靠着,会影响它生长。一般,每个花盆都是种植一棵。

(来源:文章屋网 )

百合的栽培方法篇2

关键词 药百合;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4.1.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19-01

药百合(Lilium speciosum Thunb.var. glorosoides Baker),属于百合科百合属,是原产日本的美丽百合(Lilium speciosum Thunb.)的一个变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的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一般生于林下荫湿地、山坡路旁草丛中。百合的鳞茎含有丰富的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钙、磷和铁等营养成分,可食用,也可药用,而且花朵芳香,姿色优美,既是园林绿化的新特品种,也是现代许多百合栽培品种的重要亲本。目前药百合人工栽培很少,大都是野生状态分布,现有自然种质资源遭受极大破坏。药百合是中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效。药百合还含有如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对白细胞减少症有预防作用,能升高血细胞,对化疗及放射性治疗后细胞减少症有治疗作用。而且药百合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尤其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药百合鲜品富含黏液质及维生素,对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有益,常食百合,有一定养颜美容之效。药百合的花大而艳丽,花茎细长,是插花、束花的理想品种,在切花中应用较广。药百合的鳞茎增殖性强,易适应环境,是盆栽的佳品。也可以作为地被植物在景观配置中发挥其独特的野趣[1]。因此,大力开展药百合的人工栽培,不仅可以发挥它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它的种质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药百合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鳞茎扁球形,鳞茎瓣披针形,黄褐色,无节。茎直立,高20~200 cm,无毛;叶散生,宽披针形,长8~12 cm,无毛。叶具短柄。花通常1~5朵,成总状花序,下垂;无花被管,花被片6,纯白色,反卷,边缘成波状,1/3~1/2外有红色斑块和斑点,雄蕊上端常向外张开,药丝绿色,苞片绛红色;子房圆柱形,长1.5 cm,花柱长为子房的2倍,柱头微裂。蒴果近球形,成熟时果梗膨大。花期8―9月,果期10月[2]。

1.2 生物学特性

药百合性喜凉爽湿润,耐荫,耐寒,忌干旱、忌酷暑。生长、开花适宜温度为15~25 ℃,低于5 ℃或高于30 ℃生长几乎停止,10 ℃以上植株才正常生长,超过25 ℃时生长又停滞,鳞茎膨大期日均温为24~29 ℃。药百合喜肥沃、腐殖质多、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最忌硬黏土。

2 栽培技术

2.1 繁殖方式

药百合的繁殖方式可以采用播种法、分小鳞茎法、鳞片扦插法。

2.1.1 播种法。由于药百合目前主要以野生分布为主,无法采集大量的鳞茎,因此可采用种子繁殖来扩大种源。秋季采收种子,贮藏到翌年春进行播种,一般播种后1个月左右发芽,幼苗期需要适当遮阳。到秋季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鳞茎,可挖出进行分栽。

2.1.2 分小鳞茎法。母株在地下茎节上形成小鳞茎,有时在母株球的基部也能形成小鳞茎,秋季将其与母株球分离,进行栽植或沙藏至第2年春种植。栽时宜深,一般20 d即可发芽。

2.1.3 鳞片扦插法。在生产实践中,鳞片扦插法应用比较普遍,一般于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或春季将成熟健壮的百合花鳞茎阴干数日,然后将老鳞上充实、肥厚的鳞片逐个分掰下来,每个鳞片的基部应带有一小部分茎盘,将鳞片的2/3部分斜插入粗砂或颗粒泥炭中。一般春季扦插,经2~4个月即可大部分生根发叶,并在鳞片基部长出小鳞茎,此时即可移栽。若秋季进行扦插,维持温度在20 ℃左右,1个多月后鳞片伤口处即产生带根的子球。

2.2 圃地选择

根据药百合的生物学特性,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土壤为弱酸性,pH值为5.5~6.5。另外,在圃地选择时,要注意前茬作物,前茬可以为瓜类、豆类或水稻等禾本科作物,切忌与百合科的植物,特别是葱蒜类连作。然后进行深翻细作,开沟做畦,以备种植。

2.3 田间管理

不管采用什么繁殖方式,种植后要及时在畦上覆盖1层稻草,厚度为10 cm左右,保温保墒,促进地下根的生长。秋季种植的药百合当年不出土,主要进行根系生长和发育,到第2年春季3月才发芽出土。出土前要注意中耕松土,深度宜浅,以免伤害根系。及时清除圃地的杂草,如杂草过多过密,可用草甘膦22.5 kg/hm2,对水1 050~1 200 kg/hm2,均匀喷洒1次[3]。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在苗木出土前可酌情追施三元复合肥225 kg/hm2,花蕾期增施1次磷钾肥。一般食用和药用以收取鳞茎为主的,在6―7月孕蕾期间,及时摘除花蕾,以免消耗营养,影响鳞茎生长。

由于药百合生长周期较长,至少1年,因此可以结合套种,根据茬口的安排,套种一些蔬菜;也可以与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间作,提高单位经济价值,还可以为药百合遮荫,防止病害的发生;根据药百合的生物习性,可以发展林下经济模式,结合当地的林业经果林发展,在经济林中进行种植。在生产实践中,与杨树的间作模式,效益非常好。

2.4 病虫害防治

药百合在野生状况下,很少发生病虫害。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密植,容易引发病虫害。因此,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叶枯病又称灰霉病,药百合受害后,在茎、叶和花上产生斑点,呈红褐色水浸状,并逐渐扩大,最后干枯,造成死亡。防治措施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同时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百合脚腐病主要危害茎、叶。发病期间,茎部出现暗绿或暗褐色水浸状斑,并向上扩展,叶片黄化,发病严重时,茎部腐烂,植株枯萎折断。防治措施: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病害发生时,及时拔除病株,并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

蚜虫主要为害幼芽、嫩叶,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在防治上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进行嫩梢喷洒。

根蛆主要为害鳞茎,幼虫钻入鳞茎内取食,使叶片枯萎,造成整株死亡。在防治上可用90%敌百虫对水灌根[4]。

2.5 适时采收

药百合移栽后,于第2年秋季地上部茎叶枯萎后,及时进行采挖,此时鳞茎发育充分,产量高耐贮藏。采收应在晴天进行,采后洗净,去须根、茎杆,大鳞茎加工成商品,小鳞茎选出作种用。

3 参考文献

[1] 兰家泉,向世军,陈继富.湘西野生药百合品种筛选及园林观赏利用前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7):59.

[2] 李性勤.优质药百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0(1):27.

百合的栽培方法篇3

关键词 设施栽培;柞树;生长发育;产量

中图分类号 S792.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254-02

Effects of Greenhouse Cultivation and Fertilization Levels on Growth Development and Harvest of Oak Tree

TIAN Ying-shu ZHAN Yong-fa *

(Guizhou Sericultural Institutal,Zunyi Guizhou 563006)

Abstract Greenhouse cultivation and reasonable fertilization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oak and promote the yield of leaves more than 51.00%,and effect quantity of leaves. The germination of leaves could advance 1~7 d.The leaves yield of holm oak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oriental white oak,holm oak was one of preferred species for rearing tussah.

Key words protected cultivation;oak tree;growing development;harvest

柞树包括养蚕用栎属植物麻栎、槲栎等,柞叶是柞蚕饲养的主要饲料,其生长发育、产叶量和叶质是决定柞蚕饲养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总结了许多能有效提高柞树产叶量和叶质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如在树型养成上形成了地刈、中刈等树型养成方法,这些技术措施对柞蚕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贵州省曾是全国闻名的柞蚕生产区域,有着十分丰富的柞林资源,柞蚕饲养主要通过直接利用这些天然资源[1-2]。对柞树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对天然柞林的改造上,而对具体的栽培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较少。当前,贵州省可直接利用的天然柞林保留量大幅减少,要开展柞蚕生产,通过栽培增殖饲养林地是必然途径,这是研究柞树栽培技术的必要性原因之一。另外,为了研究柞蚕的小蚕保育技术,开展了在大棚内种植柞树的试验,对柞树在大棚内栽培的适应性和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这在柞树的栽培上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对柞蚕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0年12月在贵州省蚕业研究所柞蚕品种保育园进行,园区为小丘林地貌,坡度低于25°,土质为黄壤,pH值5.5左右。在柞蚕饲养林地内,选择相对平坦开阔、通风向阳的位置,用竹竿和普通无色透明薄膜搭建面积200 m2(25 m×8 m)的小蚕饲育大棚。

1.2 试验材料

供试柞蚕品种为贵州优良地方品种101;供试柞树品种为麻栎和槲栎。

1.3 试验设计

柞蚕收蚁林地按不同栽培设施、不同柞树品种、不同施肥水平设置8个处理,即处理1:棚内栽培麻栎,株施腐熟牛粪1 kg;处理2:棚内栽培麻栎,不施肥;处理3:棚内栽培槲栎,株施腐熟牛粪1 kg;处理4:棚内栽培槲栎,不施肥;处理5:棚外栽培麻栎,株施腐熟牛粪1 kg;处理6:棚外栽培麻栎,不施肥;处理7:棚外栽培槲栎,株施腐熟牛粪1 kg;处理8:棚外栽培槲栎,不施肥。3次重复,按棚内和棚外处理随机排列,试验总面积400 m2,小区面积3.5 m2(700 cm×50 cm),单株双行栽植,行距50 cm,穴距30 cm,每小区栽植46株,小区间设1 m宽的过道,选用茎粗大于1 cm的四年生树苗,于2011年2月下旬定植,定植后于离地20 cm处剪伐定干。2012年3—5月调查柞树的生长发育、产叶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处理对柞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无论是大棚还是露地,合理施肥对麻栎和槲栎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施肥比不施肥生长发育进度稍快;柞树不同品种间发育进度也存在差异。试验结果显示(表1),在相同品种和相同施肥条件下,大棚内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脱苞期平均提前4 d,燕口期提前5~6 d,开叶期提前6~7 d;在相同品种和相同栽培条件下,该试验施肥水平对柞树生长发育产生一定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麻栎和槲栎开叶期施肥比不施肥提前约1 d;在相同栽培和施肥条件下,麻栎比槲栎发育进度要晚7 d左右。

2.2 不同栽培处理对柞树产叶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柞树生长量和产叶量影响显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柞树不同品种、不同栽培设施条件、不同施肥水平间产叶量和枝条生长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在相同栽培设施与相同施肥水平下,麻栎产叶量、发条数、新梢长度、单株叶片数等产量指标均高于槲栎。试验结果显示(表2),在棚内施肥条件下,麻栎比槲栎产叶量高62.17%,发条数多38.68%,新梢长度长84.19%,单株叶片总数多110.12%,百片叶重轻22.82%。在棚内不施肥条件下,麻栎比槲栎产叶量高65.09%,发条数多42.05%,新梢长度长94.17%,单株叶片总数多96.05%,百片叶重轻15.79%。在棚外施肥条件下,麻栎比槲栎产叶量高62.89%,发条数多49.43%,新梢长度长38.40%,单株叶片总数多76.59%,百片叶重轻7.76%。在棚外不施肥条件下,麻栎比槲栎产叶量高60.97%,发条数多51.90%,新梢长度长40.00%,单株片叶总数多83.88%,百片叶重轻12.46%。

在相同品种和施肥水平下,大棚内栽培产叶量、发条数、新梢长度、单株片叶数、百片叶重等产量指标均高于棚外栽培。试验结果显示(表2),在施肥条件下栽培麻栎,棚内栽培比棚外栽培产叶量高69.97%,发条数多13.08%,新梢长度长102.24%,单株叶片数多58.15%,百片叶重重7.48%。在不施肥条件下栽培麻栎,棚内栽培比棚外栽培产叶量高55.15%,发条数多4.17%,新梢长度长49.07%,单株叶片总数多26.06%,百片叶重重23.08%。在施肥条件下栽培槲栎,棚内栽培比棚外栽培产叶量高70.72%,发条数多21.84%,新梢长度长51.96%,单株叶片总数多32.92%,百片叶重重28.45%。在不施肥条件下栽培槲栎,棚内栽培比棚外栽培产叶量高51.27%,发条数多11.39%,新梢长度长7.48%,单株叶片总数多18.23%,百片叶重重27.95%。

在相同栽培品种和相同栽培设施条件下,合理施肥在产叶量、发条数、新梢长度、单株叶片数、百片叶重等产量指标上均高于不施肥。试验结果显示(表2),在大棚内栽培麻栎,施肥比不施肥产叶量高68.71%,发条数多17.60%,新梢长度长42.75%,单株叶片总数多40.84%,百片叶重重19.79%。在大棚内栽培槲栎,施肥比不施肥产叶量高71.75%,发条数多20.45%,新梢长度长50.49%,单株叶片总数多31.40%,百片叶重重30.70%。在自然条件下栽培麻栎,施肥比不施肥产叶量高53.99%,发条数多8.33%,新梢长度长5.22%,单株叶片总数多12.26%,百片叶重重37.18%。在自然条件下栽培槲栎,施肥比不施肥产叶量高52.18%,发条数多10.13%,新梢长度长6.43%,单株叶片总数多16.89%,百片叶重重30.19%。

2.3 不同处理对柞树叶质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设施和施肥水平下,麻栎和槲栎的叶质差异较大,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差异均达显著以上水平。槲栎在水分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上极显著高于麻栎,蛋白质含量为麻栎显著高于槲栎。试验结果显示(表3),在棚内栽培施肥、棚内栽培不施肥、棚外栽培施肥和棚外栽培不施肥的情况下,槲栎的水分含量分别比麻栎的水分含量高7.58%、7.82%、7.80%和8.03%,粗脂肪含量分别比麻栎高20.43%、17.09%、21.86%和18.38%,蛋白质含量分别比麻栎低14.45%、14.45%、10.03%和9.74%。

在柞树品种和施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棚内栽培和棚外栽培的柞树叶片水分含量达显著差异,棚内栽培柞树叶片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棚外栽培柞树的水分含量。但栽培设施的不同对柞树叶片中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显示(表3),麻栎在施肥条件下,棚内栽培比棚外栽培叶片的水分含量高2.85%,在不施肥条件下高2.73%。槲栎在施肥条件下,棚内栽培比棚外栽培叶片的水分含量高2.64%,在不施肥条件下高2.52%。

施肥与不施肥对柞树叶片水分含量的影响也较明显,在相同栽培品种和栽培设施下,施肥处理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但施肥水平对麻栎和槲栎叶片中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影响不十分明显。试验结果表明(表3),在棚内栽培麻栎,施肥比不施肥处理叶片水分含量高1.18%,棚内栽培槲栎,施肥比不施肥处理叶片水分含量高0.96%,棚外栽培麻栎,施肥比不施肥处理叶片水分含量高1.06%,棚外栽培槲栎,施肥比不施肥处理叶片水分含量高0.84%。

3 结论与讨论

(1)采用塑料大棚覆盖栽培,能有效提早柞树的生长发育进度。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无论是麻栎还是槲栎,施肥与不施肥,柞树的脱苞期提早4 d,燕口期提早5~6 d,开叶期提早6~7 d。因此,采用大棚栽培有利于春柞蚕提前上山。同时,采用塑料大棚覆盖栽培,能有效提高柞树产叶量。在相同施肥水平和相同树种间比较,棚内栽培较露地栽培产量大幅提高51.00%~71.00%。另外,塑料大棚覆盖栽培对柞叶的品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树种和培肥的条件下,棚内栽培柞树叶片的水分含量较露地栽培高2.52%~2.85%。

(2)合理施肥对柞树的生育期、产量和叶质影响较大。该试验中,施肥能促进柞树的生长发育进度,在相同树种和相同栽培设施环境下,柞树的开叶期施肥比不施肥提前1 d。合理施肥是提高柞树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相同树种和相同栽培设施间对比,合理施肥比不施肥能大幅提高产量52.00%~72.00%。同时,施肥也影响柞叶的品质,在相同树种和相同栽培设施间对比,合理施肥栽培比不施肥栽培叶片的水分含量高0.84%~1.18%。

(3)在相同栽培措施下,麻栎的产叶量高于槲栎61.00%~65.00%,具有显著的产量优势。在叶质上,相同处理间麻栎的水分含量低于槲栎7.58%~8.03%,蛋白质含量高于槲栎9.74%~14.45%,粗脂肪含量低于槲栎17.09%~21.86%。在生育期上,麻栎比槲栎晚7 d左右,但麻栎前期萌发的多为叶芽,而槲栎多为花芽,在柞蚕饲养上人们都选麻栎作收蚁树种。

(4)该试验仅对柞树的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施肥和不施肥(柞树品种仅有麻栎和槲栎)进行了较简单的对比,并且考察内容仅有柞树的生育期、产量和叶质等指标,对其养蚕成绩未作考察。因此,下一步的工作是对大棚内栽培柞树是否适应进行小蚕饲养,养蚕成绩是否优良,柞树栽培的最优施肥配比,养蚕树种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4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中国柞蚕品种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

百合的栽培方法篇4

关键词:野生百合;引种;栽培技术;贵州省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草本植物。百合属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食用和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1,2]。我国的百合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新品种的培育、产业化生产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着较大差距。越来越多的百合种处于濒危的边缘,应当加强百合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收集工作,建立濒危百合种保护区。百合种质创新已成为我国切花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瓶颈。而珍贵的野生百合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和利用是种质创新的基础[3-6],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亟待加强。贵州百合属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对百合的了解和认识;建立百合属植物种质基因库,为选种、育种及深度开发做准备;加强对外宣传,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分区域地开展调查、收集、鉴定和评价,重视栽培繁育技术,建立科学系统的繁殖体系,为濒危种的繁衍发展创造新的可能性;建立长远的百合育种计划,开展有效的保护,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并对其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现将贵州野生百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繁殖方法

1.1鳞片繁殖

对既不易获得种子,又不易产生株芽、子球的百合种类,可用母球的鳞片扦插繁殖。用小鳞茎繁殖虽然速度较快,但容易退化,球茎产量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进行鳞片扦插最为适宜。鳞片繁殖是常见的繁殖方式[7-9],方法简便,易掌握,繁殖系数最高。在秋季选择健壮无病植株,采挖鳞茎作繁殖材料,剥除鳞茎表面病枯鳞片,采用苗床扦插方法,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生产期间注意追肥、管理,3年后鳞茎长成。

1.2子球繁殖

对不易获得种子的百合种类,可用其茎生子球繁殖。即利用植株地上茎基部及埋于土中茎节处长出的鳞茎进行繁殖。先适当深埋母球,待地上茎端出现花蕾时,及早除蕾,促进子球增多、变大。也可在植株开花后,将地上茎切成小段,平埋于湿沙中,露出叶片,约经30d,在叶腋处也能长出子球。在10 月收百合时,把小鳞茎摘下,种在苗床上。苗床宜选在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土或腐殖土地段,整细,做到畦高、沟深。

1.3珠芽繁殖

珠芽繁殖是用叶腋间产生的珠芽于夏末成熟时采收,然后直接播种或湿润沙混合,贮藏在阴凉通风处,于9~10月在苗床上开沟3~4cm,点播行距10cm左右,株距6~8cm,覆细土盖草帘保温。待翌春揭除草帘追肥。出苗1周后即可将其移栽于苗床上,日常注意遮荫。到第3年秋季有一部分可达到种茎标准,较小者可再培养1年。

1.4种子繁殖

利用百合成熟的种子播种,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百合子球,供鳞茎生产和鲜切花培育用。百合种子发芽有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2种类型,前者播种后15~30d子叶顶端露出土表;后者种子在土中形成越冬小鳞茎,至翌年春季才由小鳞茎内长出第1片地上部的真叶[10,11]。播种用土可用2份肥土、2份粗沙和1份泥炭配制,同时加入少量磷肥。床内温度保持在15~25℃,10~15d出苗。

2选地整地

2009年3月,把引种的百合种植在贵州省植物园内。百合喜凉爽,较耐寒,喜干燥,怕水涝,适应范围广。百合栽培地选择在贵州省植物园内。贵州省植物园地处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为北纬26°34′,东经106°42′,海拔高度1 210~1 411m,常年平均气温14℃。栽培地是肥沃的砂壤土,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选好地后,施足基肥。先撒施优质腐熟厩肥,耕翻25~30cm,耕细整平。整地成平畦,畦面宽120cm,长240cm,畦间距30cm。

3田间管理

百合在种植前进行田间除草,彻底清除土中草根等。在封垄前进行多次除草和中耕,中耕宜浅不宜深。在百合生长期进行适当除草,以不伤百合的根部为宜。百合比较喜肥,应适当追肥。百合休眠期在畦面上施1层腐熟厩肥。在生育期追施2次肥,第1次在百合苗高10cm左右,第2次约在6月中旬收获珠芽后。百合的水分管理主要是排水防涝。春末夏初,温度高,湿度大,应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7~8月,百合进入休眠应保持土壤疏松,以保持土壤湿润。

4病虫害防治

百合主要发生病毒病、茎腐病、疫病、立枯病、叶斑病等病害,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发现严重病株,应及时拔出、烧毁。叶斑病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虫害主要是地蛆、蛴螬等,可用呋喃丹或乐果喷杀。

5采收及贮藏

试验引种的野生百合于2

[1] [2] 

百合的栽培方法篇5

 

关键词:水稻;种植方式;稻田害虫;影响

2009年龙亢农场种植水稻采用了3种不同的栽种方式,即人工移栽、机械插秧、旱播水养,由于水稻的种植方式不同,稻田主要害虫种群及危害情况存在很大差异[1]。为了探明不同栽培方式下稻田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笔者就以上3种不同栽种方式对稻田主要害虫发生危害的影响进行了初探。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土壤与品种

调查田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供试水稻品种为皖稻68。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人工移栽,5月12日落谷,6月15日移栽,移栽密度30万穴/hm2;机械插秧,5月28日落谷,6月14日插秧,插秧密度27万穴/hm2;旱播水养,6月11日播种,基本苗180万根/hm2。施肥及管理水平基本一致,虫量调查在施药前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前期主要害虫的影响

水稻生育前期,龙亢农场稻田以灰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主要害虫,特别是近几年,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7月7日调查表明,人工移栽稻田灰飞虱虫量在236头/百丛,机械插秧稻田灰飞虱虫量在86头/百丛,旱播水养稻田灰飞虱虫量在9头/m2,可见机械插秧、旱播水养稻田灰飞虱种群数量明显少于人工移栽稻田。其原因为:灰飞虱较耐低温,在淮北冬季可以在麦田和杂草中越冬,发生期较迁入的灰飞虱早。在怀远县,灰飞虱越冬代若虫4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产卵在小麦和其他禾本科杂草上,5月下旬以2代若虫和部分成虫迁入稻田为害。此时,人工移栽稻稻田由于秧龄长,分蘖多,生长嫩绿,有利于稻田灰飞虱的发生,而机械插秧、旱播水养稻田群体较小,特别是旱播水养稻田刚发绿,较好避开了灰飞虱从越冬麦田向秧田和大田迁飞的高峰。在6月26日至7月1日,安徽省较大范围内出现稻飞虱迁入虫峰,为安徽省2009年以来出现的第1个稻飞虱迁入主峰期。主迁峰日多数站分别为6月28日、6月29日、6月30日和7月1日。主峰期迁入虫源范围主要位于淮河以南,但龙亢农场稻田也迁入少量的稻飞虱,迁入人工移栽稻稻田明显多于机械插秧、旱播水养稻田。以上造成了机械插秧稻田的稻飞虱比人工移栽稻稻田少63%,旱播水养稻田稻飞虱比人工移栽稻稻田少88%。

8月1日调查表明,水稻大螟、二化螟、三化螟越冬代分别在7月初、6月中旬、5月下旬发生,人工移栽稻稻田有一定的为害,而旱播水养稻田有效避开了3种螟虫的第1代成虫高峰,以后几代基数较低,发生量较轻。

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7月20日调查,四(2)代稻纵卷田间残留虫量普遍高,人工移栽稻稻田残虫量36头/百丛,机械插秧稻田残虫量11头/百丛,旱播水养稻田很少。8月2日调查,人工移栽稻稻田蛾量14.4万头/hm2,卵量在1 120粒/百丛,幼虫87头/百丛;机械插秧稻田蛾量9.15万头/hm2,卵量在620粒/百丛,幼虫34头/百丛;旱播水养稻田很少。

2.2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中后期主要害虫的影响

水稻拔节以后,也就是在8月中旬以后水稻害虫主要是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中后期重要害虫之一,龙亢农场地区稻纵卷叶螟每年发生4~5代,主害代基本上与水稻孕期、抽穗期相吻合。近几年,由于栽培制度的变化和粳稻熟期较迟,原来迁出的第4代稻纵卷叶螟滞留为害,造成龙亢农场地区稻纵卷叶螟的持续高发。8月上中旬的较高蛾量致使8月下旬卵量大。据调查,人工移栽稻稻田卵量530粒/百丛,机械插秧稻田卵量310粒/百丛,旱播水养卵量141粒/百丛。

本地区8~9月是稻褐飞虱主要发生期,由于栽培制度的变化和品种的更替,褐飞虱发生的生态条件得到了改善,暴发频率明显上升。8月中下旬单季稻正处于抽穗至乳熟期,食料条件丰富;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中旬至9月上旬安徽省降水量淮北比常年略多,江淮接近常年,沿江和江南比常年偏少。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稻飞虱发生,但2009年褐飞虱迁入量不是太大,8月中下旬龙亢农场出现若虫,由于人工移栽稻生长发育进程较快,生长嫩绿、植株高大,迁入的成虫较多,若虫产生也较多,若虫量233头/百穴;机械插秧若虫量160头/百穴,比人工移栽稻田降低31.3%;旱播水养若虫量181头/百穴,比人工移栽稻田降低22.3%。

3结论与讨论

水稻机插秧、旱播水养直播稻是水稻轻型栽培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劳动力不足的条件下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

施,具有省工、节本、稳产特点[2,3]。经初探,水稻机插秧、旱稻水养直播具有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避开害虫高发期的特点,因此水稻机插秧、旱播水养直播不但是适应当前新形势下新的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还是减虫避虫、减轻水稻主要害虫发生的重要手段[4-6]。

由于种植结构和作物品种的调整及气候等生态环境的变化,近几年水稻主要害虫大量发生。水稻机插秧、旱播水养直播稻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害虫的发生,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害虫,仍需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防治害虫。

4参考文献

[1] 凌启鸿.关于水稻轻简栽培问题的探讨[J].中国稻米,1997(5):3-9.

[2] 方辉.新型适用水稻轻简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7(5):10.

[3] 丁伟,何建.水稻轻简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7(6):8.

[4] 陈莉,危少勇,乐明祥,等.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小结[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5):123-125.

百合的栽培方法篇6

[关键词] 水稻 节氮栽培 高产高效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174-01

栽培水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化肥的使用过程,化肥对水稻的产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化肥也为世界的粮食贡献了许多,贡献率均衡下来达到百分之五十。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氮肥的使用率逐渐增加,因此氮肥的利用率在逐渐的呈下降的趋势,氮素的损失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而带来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研究了江苏淮安地区的水稻种类,以及水稻节氮高效高产的栽培技术。分析研究了水稻氮肥的利用率和减少使用氮肥总量的方法,并且探讨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研究氮高产高效的水稻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

1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和节氮探究

1.1 氮素资源消费过快

上世纪八十年代,化肥得到广泛的运用,我国水稻的产量因此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因此产生错的想法,认为是否化肥使用量增多便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在我国近二十年以来,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的减少,但氮肥的使用量却在不断的上升。导致在农田施用的化肥有接近百分之六十直接排入了周围的空气中,化肥直接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的反应。氮肥的大量损失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环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能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2 节氮水稻高产高效栽培

我国的水稻高产育种的成效,加上超级杂交水稻的广泛使用,水稻高产条件下氮肥的施加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许多科学家利用控制氮肥的用量,采用节氮栽培技术,获得高产的水稻,这些都说明水稻可以利用综合的措施实现水稻高产和节氮栽培。在江苏淮安地区水稻种植类型主要有连粳7号、连粳9号和淮稻5号等等,这些都是比较优质的粳稻新品种。为了江苏淮安地区的水稻高产高效的栽培,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优良的水稻新种类,积极实践试验,获得高效产量。

2 节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1 栽培壮秧

机械化插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达到总体平衡、整齐。在幼苗期间的治理的技术性以及规范性比较强。经过治理期间的每一项育苗措施,栽培适宜的机插的壮苗是最终的目的。农田栽培之前需要进行耕种,包含耕翻、除茬、施肥、碎土、耕地等等工作流程,这些都是水稻机插高差栽培技术的最主要的环节之一。所以江苏淮安地区可以实行水稻早育稀播拱架式薄膜育秧和湿润稀播拱架式薄膜育秧,并且将湿润薄膜育秧也采用早育的方法,以此来增加分蘖秧。

2.2 界定施肥标准

我们可以实行在栽培水稻过程中,施肥一定量的方法,以此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水稻的定量栽培技术目前已在全球全范围的开展。水稻田内平均每亩地施肥一千到一千五千克的肥料,普钙五十千克,硫酸钾五千克。在水稻移植八天左右之后,每亩地再施加尿素四千克和硫酸钾五千克作为“促花肥”。之后,在水稻长到倒二叶的时候,每亩地施加尿素四千克作为“保花肥”即可。

2.3 规范密度

在将水稻进行移植时,运用一定的技巧进行水稻移植,来提高水稻成穗率和结实率。首先,当小秧苗长到五到五个半叶子时进行移植,并且坚持浅水浅插,然后保持每株秧苗的株距和行距在一定的规范内。如果近几年少雨的情况下,便需要适当的增加基本苗,保证水稻抽穗期适当的进行封行。如果水源好的话,便可以两到三个子苗进行移植,如果水源不好,就三到四个子苗进行移植。

2.4 节水栽培技术

栽培水稻过程中,节水栽培技术是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技术,如果连续几年少雨,稻田干旱的情况下,便可以采取浅水灌溉,干湿交替和适当晒田的方法,在移植的时候保持大概3~4cm的浅水,并且在移植八天后进行浅水,以此来促进水稻的分蘖早生。在后期,我们需要进行湿润管理,适时地晒田,控制无用分蘖的生长,当水稻的叶片变绿后,将幼穗结合灌浅水,并且施加促花肥和保花肥,最后进行浅水管理和干湿交替。

2.5 防治病虫侵害

病虫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应及时预报虫害,迅速公布虫害信息,然后控制治理虫害。干旱年间,水稻粘虫,稻飞虱,稻叶蝉等,加上稻瘟病,白叶枯病等,引发较为严重的病虫灾害,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实施病虫灾害发生预警制度,积极建立防灾和救灾的制度,做好治理病虫灾害的治理制度。积极地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做好安全的防治措施。例如在苗期和拔节期,我们可以采用百分之七十二的农用链霉素二十到三十克,然后兑水六十千克喷雾,并且预防和监测白枯叶病的发生,然后用百分之四十五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一百到一百二十克兑水六十千克喷雾,并且监测和预防稻瘟病。在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利用百分之十的吡虫啉二十到三十克兑水六十千克喷雾,并且预防飞虱,叶蝉,粘虫,并且在夜间,清除田间条纹叶枯病株。

2.6 使用种衣剂进行拌种

辅佐进行“旱育保姆”,来提升秧苗的整体素质,以及加强水稻的抗旱性能。依照旱情比较严重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进行“旱育保姆”使用种衣剂进行拌种,提升秧苗的整体素质以及加强秧苗的秧龄弹性,加强抗旱性能。它可以再种子四周形成“小水库、小药库”集于一体的蓄水泥球,一次性进行包衣,然后可以进行药剂的消毒、灌溉抗旱等等各种复杂的流程。

结束语

我国的氮肥使用效果成效明显,但也要注意使用磷和钾肥,因为长期只使用氮肥,会导致土壤中缺乏磷和钾等微量元素的养分。所以我们要详细分析研究水稻栽培时所需要的钾,氮,和磷等微量元素的有效需求量,将这些肥料通过平衡运用,来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获得水稻的高效高产。

参考文献

[1]马国辉,龙继锐,汤海涛,宋春芳,周静,许文燕. 水稻节氮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策略及实践[J]. 杂交水稻,2010,S1:338-345.

百合的栽培方法篇7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鲜食糯玉米生产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化种植,由传统生产方式发展到订单标准化生产栽培,为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1]。秀洲区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种植鲜食糯玉米,并形成一批鲜食玉米种植村、专业户。现将鲜食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用良种

选择美玉7号、美玉8号、美玉3号、都市丽人、苏玉糯1号、苏玉糯2号、浙凤糯2号、浙凤糯3号等鲜食糯玉米品种。

2播种

浙北地区2月中旬至7月底均可播种、育苗、移栽。一是2月中旬至3月初可采用小拱棚栽培;二是3月中、下旬可采用地膜栽培;三是在大麦、油菜等茬口后移栽,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7月下旬采收;四是在西瓜、青毛豆、嫩玉米等茬口后移栽或直播,一般在7月播种,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采收。按照前作茬口错开播期,合理间套,可延长摘青卖鲜供应期。大田用种量22.5 kg/hm2或用种子6万粒/hm2。

3隔离种植

玉米属异花授粉作物,有花粉直感现象,串粉易影响粒色、甜度、糯性等品质性状,必须隔离种植。隔离方法如下:一是空间隔离。不同类型玉米地应间隔不少于300 m;二是时间隔离。采取不同播种期,使不同玉米类型的开花、吐丝授粉期错开,从而达到相互隔离的目的,不同类型玉米的花期相差12 d以上才能安全,一般应错开20 d以上播种。

4育苗移栽

浙北地区春播一般提倡地膜覆盖加小拱棚保温育苗,育苗可采用以下2种方法[2]:一是苗床地育苗。选择土质好、土壤肥力高的熟地作苗床地,苗床畦宽150cm,稀播育壮苗,干籽撒播,1hm2大田播种约需45m长的畦,播后用铁钞轻拍一下,再用地松泥盖籽,然后喷1遍水,覆盖稻草和地膜,扣上塑料薄膜小拱棚。二是采用河塘泥育秧盘育苗。育秧盘放河塘泥磨平过一夜,每穴播1粒种子,撒地松泥、盖地膜后扣小拱棚,每个育秧盘351个洞,1 hm2大田约需180~195盘。上述育苗方法,应在种子发芽顶土出苗后,立即揭去地膜,移栽前几天晴天揭膜炼苗,一般苗龄20~25 d(二叶一心期)时带土移栽。大田畦宽125 cm,沟宽25 cm,每畦栽2行,株距25~27 cm,每穴1株,约栽4.95万~5.40万株/hm2。

5合理施肥

大田基施土杂肥11.25 t/hm2、进口复合肥375 kg/hm2,畦中间开沟施入,移栽后当天用稀人粪尿浇施活棵肥。苗肥一般于移栽后7 d,对水施尿素75~120 kg/hm2,10~15 d后,施长粗肥(叶龄在10叶左右)用尿素75 kg/hm2。穗肥在大喇叭口期(13叶左右时)施尿素225 kg/hm2。

6化学除草

大田在移栽前2 d用草甘磷7.5 kg/hm2对水750 kg/hm2,抢晴天下午均匀喷雾。玉米苗高30~40 cm以上时,如田间杂草严重,可用20%克无踪除草,喷雾时喷头应加保护罩,在行间进行定向喷雾,不能把药液喷到玉米上,以免引起药害。

7病虫防治

①地老虎(小地老虎和大地老虎)和蝼蛄[3]。地老虎幼虫3龄前,在出苗或移栽后1~2 d,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喷雾防治;对地老虎4龄以上幼虫及蝼蛄用毒饵诱杀效果好,将90%敌百虫用热水溶解,配成20倍液,喷在炒香的麦麸或豆饼上,制成毒饵75 kg/hm2撒施在玉米苗附近;杂草是地老虎成虫的产卵处,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苗上的重要途径,在玉米出苗或移栽前清除杂草,可消灭草上卵和幼虫。②粘虫、斜纹夜蛾,在低龄幼虫时用20%杀灭菊脂乳油3 000倍液防治。③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防1~2次。④玉米螟,可用苏云金杆菌(Bt乳剂)2 250 mL/hm2加拌细土225 kg/hm2配成颗粒剂,每株3~4 g丢入喇叭口,或用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灌雄穗,每株10 mL防治。玉米生产中严禁使用呋喃丹、甲拌磷、氧化乐果等剧毒农药。采收期前10 d禁用农药。

8适时收获

适时采收的鲜果穗籽粒淀粉积累较高,粘度好,皮薄渣少,口感佳,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品质及产量[4]。糯玉米鲜果穗一般在授粉后21~25 d为采收适期,此时花丝干枯变黑褐色、籽粒饱满且掐破后有糊状物质流出。鲜果穗采收后应及时出售,以24 h内上市为好。

9参考文献

[1] 杨楠,王慧茹,班亚伟,等.玉米高产开发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9,(8):21.

[2] 孙凤,于占国,张凤.玉米大垅双行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190.

百合的栽培方法篇8

关键词: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59

百香果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由于浓郁的香味得名为百香果。其果实既可以榨汁也可直接采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百香果在我区大量种植推广,为进一步探讨百香果的高产栽培技术,本了如下介绍:

1 环境条件

百香果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温度为20℃~30℃之间。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种植地土壤要肥沃,富含有机质,坡度不能太大而且排灌良好,通常选择在旱地。

2 繁殖技术

百香果属于雌雄异花,雄花授粉,雌花挂果,授粉方式主要有人工作业、昆虫转播和蜜蜂授粉三种方式。通常春季栽植的百香果在当年7月份就可以开花,9月份果实成熟。第二年开花时间为4月份,一般情况下百香果在1年内可以开花5~6次,开花间隔为15天左右,2个月后果实就可成熟采摘。百香果的繁殖方式有扦插和种子播种两种方式,每亩的栽植量为80株左右,次株会随着主蔓的生长逐渐分出侧蔓,继续生长。

3 品种选择

广泛种植的百香果品种有紫色、紫红色、和黄色三种,而以紫花百香果最为著名,推广种植面积广泛,种植方式简单可学,生长速度较快,在自然授粉的情况下也有很高的成功率,可以发展成纯天然的绿色水果品种,生产成绿色果汁饮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该品种在国内的种植量较少,价格好效益高。

4 栽植管理

4.1 土地平整

选择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排水方便的土壤。一般要选择地势相对较高,排水方便的种植地,对于低洼地在种植之前要做好排灌设施。而对于大片的果园要选择具有一定坡度,规划好排灌和道路设施后,保证种植坑外缘宽30厘米,高20厘米以上。

4.2 定植移栽

百香果的栽植依据土壤的肥沃度和施肥状况而定,通常情况下每株的行距为3米左右,一亩栽植70株,苗穴的大小依据土层来决定,在挖好的苗坑里施于50公斤农家肥和1公斤复合肥作为基肥,将其拌匀后填上表土,栽上苗株后填上土壤。假如是低洼地,要是土地的高度堆起30厘米左右的土垄,防治水淹灾害。在栽植好后依据土壤的干湿程度来浇水,防治土壤干旱受灾,影响苗株生长发育。

5 水肥管理

在定植以后,一般每隔半月浇灌一次水,具体依据土壤情况而定。等长处2片叶片后,隔半月每株施尿素100克/株,到了首次开花后,施磷酸二氢钾3次,一株30克左右。在每年的11月初进行翻耕施肥,一般农家肥与复合肥相混合加入。每年要加肥4次,发育期施尿素,挂果期施磷、钾肥2次,为进一步提高果实的产量每隔半个月追肥磷酸二氢钾3次。

6 修剪整形

在幼苗期间,为促使主杆快速生长,每隔一周要进行抹芽,通常将腋芽去除,只保留主杆的顶芽。等顶芽长到一定长度后要帮助其盘在搭的支架上,蔓长到1米时修剪要注意保留2个侧芽,长到2米时去掉顶芽保留2个侧芽。在每年的7月份要对生长密度过大的枝条进行修剪去除垂地枝条,保障空气流通。在果实采摘完以后对于侧蔓进行短剪,促使其快速生长。此外在修剪时要注意修剪的力度,避免修剪过度造成主枝枯萎死亡。

7 病虫害防治

百香果的病害主要有茎基腐病、花叶病和苗期猝倒病,一般日常做好土壤湿度、单种和及时清理病苗、叶就可以得到预防。药物治疗采用0.5%波尔多液或抗枯灵1000倍,75%的百菌清800倍就可得到有效控制。百香果的虫害主要有介壳虫和螨类,防治也选择药物治疗的方法,常采用敌百虫800倍、乐斯本800 倍治疗,在用药时一定不要在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进行,施药选择晴天,保证药效充分吸收。

参考文献

百合的栽培方法篇9

关键词:玉米;不同覆膜;试验

玉米覆膜种植是我区玉米栽培的主要种植方式,玉米覆膜种植方式在我区推广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为我区的粮食生产带来了显著的效益。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次引进试验地膜玉米种植技术(半膜单垄侧播),90年代中期引进地米玉米双垄沟栽培技术(半膜),2006年我们又引进了玉米双垄面全膜集雨侧播技术。该技术是我们从比较干旱的榆中引进,以集雨、保墒和增温为主要特点的栽培方式。而对于我区来说,近几年的降雨量呈增长态势,作物生长过程中降雨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6月和8~9月,这就要求我们在玉米种植中既要考虑增墒保墒,又要防止连续阴雨所致的涝害。针对这种气候特点,我们在归纳以上三种玉米不同覆膜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又自行设计了单垄面全膜侧播集雨增墒栽培技术,在我区最早引进、试验和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平南镇做了玉米不同覆膜栽培方法比较试验。通过对找出适合我区种植的玉米覆膜种植方法,为今后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试验基本情况

1.1供试材料试验品种为吉单261,由秦州区种子公司提供;地膜为宽度120mm和70mm,厚度为0.008mm的白色超薄膜,由天水市塑料厂提供。

1.2试验方法试验地点设在平南镇孙集村百亩塘,海拔1 650m旱川地,地势平坦,肥力上等,黑垆土,前茬作物为小麦。播前对试验地进行深翻打耱。本试验分4个处理:A(CK)为半膜单垄面覆膜侧播栽培,该方法为最早期栽培技术,起垄高10cm,垄宽60cm,垄上点种两行玉米并覆宽度为70mm的地膜,空行40cm,垄距100cm;B为半膜双垄沟播栽培,起垄高10cm,垄宽60cm,在垄上沿播种行开出两条深6cm的播种沟,沟内点种,垄上再覆宽度为70mm的地膜,膜要压实,使播种沟形成明显具有集雨作用的集雨沟,空行40cm,垄距100cm;C为全膜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新引进技术),按试验设计要求,先开播种沟,在开沟的同时把土翻向两侧,形成大小垄,大垄宽60cm,小垄宽40cm,形成宽窄行,垄高10cm左右,沟内点种,再覆120cm宽膜,膜要压实,两膜接茬在大垄面中间,接茬处用土压实;D为全膜单垄面集雨侧播栽培(创新技术),先起大垄,垄高12cm左右,垄面宽100cm,垄上两侧点种玉米,两垄相接处形成沟,在垄上覆120cm宽膜,膜接茬在沟内,用土压实接茬,并用木棍按30cm左右距离在沟内扎渗水孔。试验设计为随机区组设计,每处理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1m2(3m×7m),宽窄行种植,宽行60cm,窄行40cm,平均行距50cm,株距40cm;基肥每小区施优质农家肥60kg,播种时按每小区尿素1kg,磷酸二铵1kg的标准,混合穴施在两播种点的中间,2006年4月16日播种,播种前一天降过中雨,土壤湿润,墒情良好。先点播,后覆膜,除膜的宽度及覆膜方式不同(单因素)外,其余栽培和管理措施都相同; 5~6叶期间苗和定苗,同时每小区追施1kg尿素;生长期间按试验设计做好有关观测记载,成熟后分小区收获并考种。

2结果与分析

注:茎围为基部第一节伸长节中部的茎杆周长

2.1不同覆膜方式对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根据表1记载结果,从出苗期分析,半膜A、B两处理的出苗期为4月28日,全膜C、D两处理的出苗期为4月26日,C、D两处理和对照A比较,早出苗2d,说明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早出苗2d;从生育期分析,A、B、C、D各处理的生育期分别为125、127、122、120d,B、C、D和对照A比较,生育期天数分别相差2、-3、-5d,各处理中B的生育期最长,A、B和C表现为晚熟,D的生育期最短,表现为中晚熟;从双穗率方面分析,A、B、C、D的双穗率分别为36.70%、43.50%、52.30%、63.50%,B、C、D和对照A比较,双穗率分别增加6.80%、处理15.60%、26.80%,其中D的增幅最大,双穗率最高,B的增幅最小,对照A的双穗率最低;从单株最大叶面积分析,A、B、C、D的单株最大叶面积分别为5885.60cm2、6065.30cm2、6 432.90cm2、

6 699.40cm2,B、C、D和A比较,单株最大叶面积依次增加,其增加值分别为179.70cm2、547.30cm2、813.80cm2,D的单株最大叶面积最大,其次为C,对照A的单株最大叶面积最小;从茎围方面分析,A、B、C、D各处理的茎围依次呈增加趋势,其茎围分别为7.44cm、7.50cm、7.56cm、7.60cm,B、C、D和对照A比较,分别增加0.60cm、1.20cm、1.60cm,D的茎围最大,其次为C,对照A的茎围最小。

2.2不同覆膜方式对经济性状的影响根据表2结果,A、B、C、D各处理的单株生物干重分别为482.90g、500.30g、520.80g、532.90g,呈依次增加的趋势,B、C、D和对照A相比较,单株生物干重分别增加17.40g、37.90g、50g,增幅分别为3.60%、7.80%、10.40%,其中D的增幅最大,C次之,对照A的单株生物干重最小;A、B、C、D的单株穗数分别为1.37、1.44、1.52、1.63个,依次增加,B、C、D和A比较,分别增加0.07、0.15、0.26个,其中D的单株穗数最多,其次为C,A的单株穗数最少;单株产量按A、B、C、D的顺序依次为177.70g、187.10g、195.30g、202.50g,呈依次增产趋势,B、C、D与对照A比较,分别增产9.40g、17.60g、24.80g,其中D的单株产量最高,其次为C,对照A的单株产量最低;从百粒重来分析,A、B、C、D的百粒重依次为37.10g、36.70g、38.30g、38.50g,B、C、D与对照A相比较,百粒重分别增加-0.40g、1.20g、1.40g,其中D的百粒重最高,其次为C,B最低,且低于对照0.40g。

2.3不同覆膜方式对产量的影响根据表3产量结果,A、B、C、D的折合产量分别为592.34kg/亩、623.75kg/亩、651.10kg/亩、675.03kg/亩,呈递增趋势,B、C、D与对照A比较,分别增产31.41kg/亩、58.76kg/亩、82.69kg/亩,增幅分别为5.30%、9.90%、14.0%,4个处理中D的单产最高,其次是C,A最低;从差异显著性上分析(SSR测验),在5%水平上,A、B之间差异不显著,属同一层次,C、D之间差异不显著,属同一层次,即半膜覆盖是同一层次,全膜覆盖是同一层次。

2.4不同处理效益分析试验除了各处理所用农膜宽度不同,农膜亩用量有差异外,其余条件都相同,所以试验成本分析只考虑地膜用量的增减。根据表四,B、C、D比对照A分别增产31.41kg/亩、58.76kg/亩、82.69kg/亩,分别增加产值37.69元/亩、70.51元/亩、99.23元/亩,分别增加成本0.00元/亩、32.50元/亩、32.50元/亩,分别净增收益37.69元/亩、38.01元/亩、66.73元/亩,净增收益率分别为5.30%、5.35%、9.39%,和对照A相比,D的净增收益率最高,其次为C和B,C和B比较净增收率基本相当,C比B净增收率只高出0.09%。

百合的栽培方法篇10

关键词:食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鲜食糯玉米生产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零星种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化种植,由传统生产方式发展到订单标准化生产栽培,为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1]。秀洲区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种植鲜食糯玉米,并形成一批鲜食玉米种植村、专业户。现将鲜食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用良种

选择美玉7号、美玉8号、美玉3号、都市丽人、苏玉糯1号、苏玉糯2号、浙凤糯2号、浙凤糯3号等鲜食糯玉米品种。

2播种

浙北地区2月中旬至7月底均可播种、育苗、移栽。一是2月中旬至3月初可采用小拱棚栽培;二是3月中、下旬可采用地膜栽培;三是在大麦、油菜等茬口后移栽,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7月下旬采收;四是在西瓜、青毛豆、嫩玉米等茬口后移栽或直播,一般在7月播种,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采收。按照前作茬口错开播期,合理间套,可延长摘青卖鲜供应期。大田用种量22.5 kg/hm2或用种子6万粒/hm2。

3隔离种植

玉米属异花授粉作物,有花粉直感现象,串粉易影响粒色、甜度、糯性等品质性状,必须隔离种植。隔离方法如下:一是空间隔离。不同类型玉米地应间隔不少于300 m;二是时间隔离。采取不同播种期,使不同玉米类型的开花、吐丝授粉期错开,从而达到相互隔离的目的,不同类型玉米的花期相差12 d以上才能安全,一般应错开20 d以上播种。

4育苗移栽

浙北地区春播一般提倡地膜覆盖加小拱棚保温育苗,育苗可采用以下2种方法[2]:一是苗床地育苗。选择土质好、土壤肥力高的熟地作苗床地,苗床畦宽150cm,稀播育壮苗,干籽撒播,1hm2大田播种约需45m长的畦,播后用铁钞轻拍一下,再用地松泥盖籽,然后喷1遍水,覆盖稻草和地膜,扣上塑料薄膜小拱棚。二是采用河塘泥育秧盘育苗。育秧盘放河塘泥磨平过一夜,每穴播1粒种子,撒地松泥、盖地膜后扣小拱棚,每个育秧盘351个洞,1 hm2大田约需180~195盘。上述育苗方法,应在种子发芽顶土出苗后,立即揭去地膜,移栽前几天晴天揭膜炼苗,一般苗龄20~25 d(二叶一心期)时带土移栽。大田畦宽125 cm,沟宽25 cm,每畦栽2行,株距25~27 cm,每穴1株,约栽4.95万~5.40万株/hm2。

5合理施肥

大田基施土杂肥11.25 t/hm2、进口复合肥375 kg/hm2,畦中间开沟施入,移栽后当天用稀人粪尿浇施活棵肥。苗肥一般于移栽后7 d,对水施尿素75~120 kg/hm2,10~15 d后,施长粗肥(叶龄在10叶左右)用尿素75 kg/hm2。穗肥在大喇叭口期(13叶左右时)施尿素225 kg/hm2。

6化学除草

大田在移栽前2 d用草甘磷7.5 kg/hm2对水750 kg/hm2,抢晴天下午均匀喷雾。玉米苗高30~40 cm以上时,如田间杂草严重,可用20%克无踪除草,喷雾时喷头应加保护罩,在行间进行定向喷雾,不能把药液喷到玉米上,以免引起药害。

 

7病虫防治

①地老虎(小地老虎和大地老虎)和蝼蛄[3]。地老虎幼虫3龄前,在出苗或移栽后1~2 d,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喷雾防治;对地老虎4龄以上幼虫及蝼蛄用毒饵诱杀效果好,将90%敌百虫用热水溶解,配成20倍液,喷在炒香的麦麸或豆饼上,制成毒饵75 kg/hm2撒施在玉米苗附近;杂草是地老虎成虫的产卵处,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苗上的重要途径,在玉米出苗或移栽前清除杂草,可消灭草上卵和幼虫。②粘虫、斜纹夜蛾,在低龄幼虫时用20%杀灭菊脂乳油3 000倍液防治。③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防1~2次。④玉米螟,可用苏云金杆菌(Bt乳剂)2 250 mL/hm2加拌细土225 kg/hm2配成颗粒剂,每株3~4 g丢入喇叭口,或用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灌雄穗,每株10 mL防治。玉米生产中严禁使用呋喃丹、甲拌磷、氧化乐果等剧毒农药。采收期前10 d禁用农药。

8适时收获

适时采收的鲜果穗籽粒淀粉积累较高,粘度好,皮薄渣少,口感佳,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品质及产量[4]。糯玉米鲜果穗一般在授粉后21~25 d为采收适期,此时花丝干枯变黑褐色、籽粒饱满且掐破后有糊状物质流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