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童年十篇

时间:2023-03-27 20:21:43

留住童年

留住童年篇1

收藏这快乐的童年

回忆这歌谣的纯真

取走这纯真的童年

童年虽已快悄然离去

但留给我们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

绚丽的道路上也有着荆棘

但童年给我们了知识和勇气

让童年打开所有的心窗

让孩子们劲情玩耍

让童年唤醒所有的沉睡

让孩子们嘻戏打闹

童年好似滴滴营养的春雨

亲亲哺育着我们

童年也好似块块肥沃的土地

细心滋润着我们

童年到底留得住吗?

我漫步在河边问河水

河水只埋头发出哗哗声

我躺在草地上问云朵

云朵却?S忙离去

留住童年

寻找童年的足迹

留住童年的纯真和果敢

留住童年篇2

往事像一粒粒珍珠,串起了七彩的童年。童年的生活更像五彩缤纷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那一桩桩、一件件有趣的往事,经常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回放,让人回味无穷。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每每和爸爸、妈妈走到步行街一家音像店,店里的店员都会迅速播放那些我十分熟悉的舞曲。当舞曲响起时,我仿佛像就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顿时热血澎湃,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扭动起来,立即从容而舞:我的动作,一会儿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一会儿像是飞翔,又像步行;像是伫立,又像斜倾……我完全被耳边的音乐陶醉了,虽然身边有许多陌生人在驻足观看,可我似乎一点都没有留意他们的存在。随着音乐的慢慢结束,我才能渐渐安静下来,停止跳舞,小跑着回到爸爸、妈妈身边。这时,我总能听到身边响起众人热烈的掌声和啧啧的赞叹声,我那一刻也久久沉浸在那无穷的幸福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长高了许多,并且从在幼儿园里的快乐时光来到了在学校的幸福生活,渐渐步入高年级,那数不尽的作业让人顿感寒气逼人。小时候那无穷的幸福一下子从我身边溜走了,取而代之的是痛苦的神情。每当我看到小孩子在院子里快乐地玩耍,内心升起的不仅是一种羡慕,更是一种嫉妒。

童年的生活是如此美好,童年的记忆是如此清晰,真希望能留住那些一去不复返的童年,做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天真小孩……

六年级:靖凯赫

留住童年篇3

以动作和情节表现你和宝宝的第一次见面

匈牙利一位摄影家曾拍过一张题为《第一次见面》的作品,表现的是父亲站在医院育婴室外,由护士抱着孩子从窗口和他第一次见面的镜头。这种拍摄初生婴儿的方式,显然比单纯拍婴儿的效果要好得多,意义也完全不同了,很值得我们借鉴。

熟睡的宝宝憨态十足,表情丰富

婴儿在出生的最初几个星期,大部分时间是在睡觉、饮食和哭泣中度过的。这似乎给摄影带来了困难,然而,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婴儿熟睡的脸,就会发现他们在酣睡中却有着极其丰富的表情。他们的睡姿稚气十足,让人喜爱。不要放弃这良好的拍摄机会。

让婴儿安静地入睡,把小床轻轻移至窗户旁,摄影者应略下蹲,沿床边的角度往下拍摄。木制的婴儿床,应放下一边的围栏,不要让栏杆的阴影投射在婴儿身上;也得防止你自己的身影挡住光线而破坏了整个画面。你可以把那些感染力较强的、宝宝在睡梦中的表情拍摄下来。

打呵欠的宝宝逗人发笑

宝宝老是昏昏欲睡,打呵欠是很常见的,拍摄这样的照片也很有趣。附图(2)这幅照片之所以成功,正是抓到了这一个瞬间。用光也恰到好处,把婴儿的脸部很好地表现了出来,使正在打呵欠的嘴显得十分突出。

喂食和洗澡也是拍摄的良机

如有理想的镜头,也可把母子一起摄入。光线越柔和,效果也越好。照明既可用多个闪光灯,也可用白色大反光伞,使取景范围属于无明显阴影的明亮照明区,这样,凡在照明范围内的曝光就大致相同,拍摄的活动余地也就更大些。闪光灯的光源是很短暂的瞬间照明,它可以把一些动作突然“凝固”住,婴儿在浴缸中可爱的嬉水动作和神态,均可记录下来。

3个月的宝宝可以“坐”着拍照了

长到3个月左右的孩子,已和初生婴儿大不相同了。他已能够稳稳地抬起头,并转过脸来看他感兴趣的东西。把他放在椅子上,背部垫个枕头,便可以拍坐姿。也可以让他坐在母亲旁边,靠着母亲能使他坐得稳些。无论全身照或脸部肖像照,都可以这样拍摄。

用简单的背景,表现孩子的肌肤和憨态,特别有趣。

注意:

①如拍孩子躺在床上的镜头,要注意拍摄角度,否则画面容易出现脚大头小的变形现象,拍摄时可把孩子的头垫高一些,或靠在被子上半躺半坐。

②婴儿弯曲的下肢非常可爱,拍到的照片效果很不错。然而,有时婴儿也会顽强地、僵直地伸着两条小腿,这样,稍不注意让脚部比头部离相机更近,脚部就会显得过分突出。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把相机位置转换到婴儿的一侧使之与伸直的脚成直角,同时,采用较高的角度,使头和脚在一个平面上,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此外,在腿上放一只可爱的玩具,也可以打破腿部僵直的线条。

③3~4个月的孩子,在大人逗引下会笑了,父母站在光源一边,使孩子脸朝亮处;父母手里拿着玩具,可举高一些,以引导孩子向上看。这样拍摄的照片,光线明亮,立体感强,处理得当还会出现眼神,使孩子的笑脸像苹果一样可爱。

④让孩子抱着玩具拍照,要防止玩具遮挡住孩子脸部。

7~8个月的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常常会使他们在一

段时间内保持动作和表情不变,给拍摄提供方便

这个月龄的宝宝对玩具开始发生浓厚的兴趣,常常会探身抓一些东西,略微懂得大人说的话,他们能直坐了,会笑,会皱眉头,你逗他,他会与你玩上一阵子,此时给他们拍照并不难。

婴儿开始蹒跚行走了,对于儿童来说,眼前会出现一个崭新的世界,对摄影者来说,也同样展现了一个拍摄的新天地。

对于过了爬行阶段的婴儿,要特别注意他站立起来的方式。你会发现每个婴儿都有自己独特

的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四处走动。此时,他们对呼唤自己名字的声音已能作出反应,因此,拍摄时不断地叫唤他们的姓名或爱称,他们就会抬起头来,友善地注视着你,强烈的好奇心还常常会使他们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动,这段时间足以用来供你拍摄照片,甚至还可以用较低的快门速度。

留住童年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0061-01

在农村学校,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道德行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由于父母疏于照顾、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例如,2011年6月,阜阳颍上2岁男童被狗咬伤险遭截肢;2011年8月,安徽滁州留守儿童突遭车祸;2012年11月贵州毕节七星关区5名留守儿童在垃圾箱内意外中毒死亡。此外,留守儿童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如何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让留守儿童开心、快乐、健康地成长,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问题。

一、将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

健全组织机构,强化领导,这是确保留守儿童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证。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和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思想品德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把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和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此外,学校还要求教师签订留守儿童安全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将留守儿童安全工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在留守儿童安全工作中具有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组织管理不善、工作任务不落实、发生留守儿童安全责任事故的教师,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由于学校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留守儿童安全工作得到了保障。

二、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

为了做好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工作,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笔者所在的学校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学校分别制定了《消防安全制度》《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集会、会操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安全防范工作制度》等40多项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预案,使学校安全工作有章可循。第二,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防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第三,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等,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第四,定期开展防火、防骗、防拐、防溺水、防震等安全演练,教给留守儿童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住宿条件

为了保证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地在学校读书,笔者所在的学校兴建了学生宿舍,方便留守儿童在校住宿。留守儿童住进学校后,学校落实专人负责,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24小时监管,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在校住宿遇到的生活困难,学校还开展了各种类型的“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活动,解决住校留守儿童的吃、穿、住等问题。

四、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构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新格局

首先,学校加强了家校联系,如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学校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和家长座谈会等,对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进行培训,特别是安全防护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其次,警民共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形式。学校在加强家校联系的同时,还积极争取当地公安机关和社区、村屯的支持与配合。例如,定期邀请公安民警和社区干部到校给学生作安全教育讲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对校园周边的治安进行整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离校时,学校积极配合当地派出所、运输管理部门,对学生搭乘的班车进行排查,对违规超载的现象予以严肃查处,确保学生的乘车安全。

留住童年篇5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堪忧

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区共有未成年儿童70367人,其中留守儿童24923人,占35.4%。芷江、通道两县留守儿童较多,分别占该县未成年儿童的44%和35.6%,而洪江区仅占19.1%。在三个县(区)的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打工的占30%,母亲外出打工的占20.6%,父母均在外打工的占39.7%,其他情况占9.7%。这些孩子长期不能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亲情关爱。加之他们大多以单亲和隔代监护为主,单亲监护的占51.6%,隔代监护的占42.6%,事实表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隔代监护大都软弱无力。然而,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习惯行为养成、文化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失父母的关爱,缺乏有力的监护,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心理障碍严重。多数农民工一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孩子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呵护和相伴,导致心理失衡,常引发诸多心理病症:有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不安、冷漠自闭、悲观消极等。在通道双江镇九年制学校向留守儿童作调查。当谈及父母外出打工挣钱,他(她)们满腹伤感,来的10个学生,3个迷茫发呆,4个伤心流泪。在座的老师说,留守儿童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他们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亲情;又如双江镇杆梓村留守儿童吴祥兵,今年7岁,刚读小学一年级。早在年,祥兵才一岁零二个月,父母就去杭州打工,一连5年未回家。直到年春节,母亲才离杭返乡居家。至今,母子在家相处一年多了,但孩子仍然不肯叫妈妈;平阳乡平阳村学生黄跃文,今年13岁。父亲去世后,母亲去广东打工四年未回。弟妹三人由外公监护。每天放学后,黄跃文要做家务给弟妹弄吃的。忙完后,他总是手撑窗台,含泪朝南方远眺……;另据芷江对14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83.6%的人心理阴影重。

二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留守儿童大多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中缺文化的比例较高,学习辅导使不上劲。而孩子又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不少的儿童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为打工挣钱,学习缺乏热情,厌学、旷课、逃学、拖欠作业,学校成绩差的多数是留守儿童。如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今年在校学生389人,其中留守儿童260人,高达67%。据学校统计,全校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约75人,其中留守儿童63人,占84%;另外,调查的菁芜洲中学和临口、下乡中心小学,情况都相似。各校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

三是道德行为走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监护近乎空白,孩子们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从而导致行为偏差。他们在家顶撞祖辈,在校违规违纪,有的甚至迷恋网吧、电游室,染上说谎、吸烟、酗酒、打架等坏习气。如通道独坡九年制学校,去年秋季开学后,有3个留儿童向老师请假回家取学习生活用品。第二天,3人假满未归,学校派老师四处寻人,发现他们在山上野炊作玩,险些引发山火,烧毁森林,成为“罪人”。在调查中,菁芜洲中心学校退休老校长陆初开介绍侄孙女陆居慧连骗“三老”的痛心事儿:年满13岁的陆居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她,今年就读菁芜洲中心小学五年级。3月初,她向爷爷谎称,说父亲没给零花钱,爷爷给了20元。接着,她又如法炮制,骗外公、伯爷给钱。陆校长叹气说:孩子要少许零用钱无可厚非,不诚实可不得了啊!

四是安全风险大。农村留守儿童经常处于无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芷江对留守儿童作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105人中,受不同程度侵害的达20.44%,不好回答的占8%。该县碧涌乡(镇)一个四岁的,遭受当地一个未成年男孩的奸淫。在外打工的妈妈得知女儿受到害,当即昏倒在地。芷江一中1名15岁的姚姓女学生,家住上坪乡八关口村。该生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爷爷。年10月的一个双休日,小姚从学校回到家里,当晚睡觉后,被邻村一个16岁的男孩闯进屋里,并惨遭杀害。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各地带有普遍性、且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并日益凸显。因此,我们不能消极回避,只能主动应对,大胆创新,卓有成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怎样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由点到面的调查,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认为各县(市、区)比较重视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注重针对性,对不同年龄、存在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了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做法。根据通道及其他县(市)前段的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创办“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摇篮——幼儿园

溆浦从年起,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和小学现有教师,解决办园条件,全面启动农村幼儿园创建工作,吸纳更多的农村幼儿特别是留守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既盘活了教育资源,又服务了学生、家长和社会。溆浦的作法,在年的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推介。目前,该县农村幼儿园已发展到72所,在园幼儿12864人,占农村同龄幼儿总数54.99%。

通道采取国家、部门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学前儿童教育。年以前,全县仅县城办有3所幼儿园(其中1所公办、2所民办),其余各乡镇尚属空白。年以来,为解决农村幼儿的教育管理问题,特别是改善留守幼儿的学习、生活条件,除县城和集镇社区又增办3所民办幼儿园外,县里的21个乡镇中心学校,相继办起了幼儿园。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办幼儿园25所,其中民办幼儿园5所,占总数的20%。入园幼儿2685人,其中农村留守幼儿达35%以上。这些幼儿的父母虽然外出务工,但孩子们在幼儿园受到了正规的学前教育,享受到应有的预防接种和其他医疗保健服务。如座落在县城的民办通道实验幼儿园创办于年,现有教职员工22人,入园幼儿保持300上下,留守儿童占1/2。为进一步发展幼儿教育,该园又于年秋季投入资金,维修睡床、桌椅、更新电视机、DVD,增添了小精灵隧道、蹦蹦床、大型冲气垫床、滑滑梯等设施,购置了一批桌面玩具,为幼儿活动增加趣味性和健身功能性。同时,还聘请园外优秀老师来园为幼儿授课。在幼儿园里,我们目睹孩子们个个文明礼貌、活泼可爱,满脸挂着健康快乐的笑容。几年来,该园越办越好,赢得了社会各方好评,荣获年度通道优秀民办幼儿园称号。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重点吸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

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既是教育体制改革、调整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对“留守儿童”加强教育管理的有力措施。年以来,通道抓住学校布局调整的机会,先后在江口、下乡、木脚、县溪、溪口等5个乡镇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吸纳低龄“留守儿童”住校。5个乡镇共投入办学资金162.79万元,其中建设资金143万元,学生伙食补贴19.79万元。一年多的实践表明,这一作法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很管用,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如县溪镇中心小学从年下学期开始,学生住校寄宿向一、二年级延伸,实施低龄学生住校寄宿。全校寄宿生由原来的316人增加到436人,其中“留守儿童”199人,占45.6%。学校针对低龄儿童年幼、自理能力差的情况,专门制订了学习、生活、安全保障等管理制度。同时,采取调整内部员工的办法,安排了3名专职生活辅导老师,负责低龄儿童住宿管理工作。晚上就寝,轮流为孩子们值班监护。早晨起床,帮助或指导他们洗漱、整理内务。在学生食堂新增了5名餐饮服务人员,承担食堂采购、卫生,为低龄寄宿生上餐具、分发饭菜、收洗餐具等。对低龄寄宿生及其他住校寄宿生的人身安全保障,学校从加强安全教育这个根本抓起,每周对学生进行一次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和防火防灾防毒防病教育,并筹集资金3万多元,将学校围墙加固加高,建了门卫,配了2名专职安全管理员,从周一到周五,对寄宿生实行封闭管理。特殊情况需要离校,经请假后凭IC卡在门卫口刷卡出入,控制学生随意外出,减少了安全隐患。此外,每到双休日有200多名寄宿学生回家、返校,往返要乘坐火车,学校精心监护。学生周五离校,老师护送进站上车,学生周日返校,老师进站接车。有序的管理,周到的服务,为全校学生,尤其是低龄留守儿童学生创造了安全、稳定、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们高兴地说:送孩子住校寄宿,读书有人教、吃住有人管、安全有人护,我们放得心!年春季开学,学校寄宿生由上学期的436人发展到510人,增加74名。

3、招募“家长助理”,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从通道看,“家长助理”的招募,主要在学校内部进行,让有条件的班主任、任课老师出任。年以来,全县通过学校招募“家长助理”1000多名。许多学校为留守儿童制作了成长档案,“家长助理”经常与“留守儿童”交流,随时掌握其思想行为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解惑释疑,打开心结;“家长助理”对“留守儿童”定期或不定期家访,上门与监护人沟通,反馈孩子成长信息,帮助监护人共同作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可信,增强成长进步的自信;“家长助理”还对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帮助,如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青春期心理变化,关注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性安全防范,妥善处理病痛、意外伤害等突况,让孩子们体会到“妈妈老师”、“爸爸老师”的亲子真情和“家”的归属感、安全感。双江镇九年制学校现有在校学生898人,其中“留守儿童”27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1%。该校为其中的特困“留守儿童”招募了“家长助理”。年仅8岁的三一班男生杨秀敏家居离校20多华里的纯侗族寨子——罗武村。父母外出打工,靠爷爷奶奶监护。年秋季进入双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三年级读寄宿。小秀敏生活自理能力差,与老师、同学用汉语交流有困难。入校后,学习跟不上班,加之身体原因,晚上睡觉常尿床。学校招募杨艳娥老师出任杨秀敏的“家长助理”,杨老师尽职尽责,挤出时间为小秀敏辅导汉语拼音,帮他把日常生活用语中的侗话改成汉语;课后陪着他作作业,及时指点解难;到了雨季和寒冬,小秀敏常尿床,杨老师就为他烘垫单、洗衣裤;平日里,还要为小秀敏代管餐票、零花钱,督促他按时服药,治疗尿床毛病。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秀敏在杨老师的真情关爱和无私帮助下,学习已能跟上班,去年期末考试成绩有了提高。现在,身体状况也有好转,晚上尿床现象少了。目前,通道打算扩大招募范围,从身体好、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师及其他“五老”中招募“家长助理”,并对前段招募工作进行规范、完善。

4、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带教活动,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道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以不同的方式,投入到扶助“留守儿童”的行列。一是县属机关单位动员了60多名青年志愿者,率先组建关爱“留守儿童”队伍,年7月在县城举行启动式,并招募64名“知心哥哥、知心姐姐”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交朋友、寻知音活动。当年11月,团县委组织近100名“知心哥哥、知心姐姐”到独坡、牙屯堡等乡镇,走访看望“留守儿童”,同他们谈心交心,对其中的特困生还赠送1100余元慰问金,捐赠书籍500册,文体用品4套,受访“留守儿童”十分感动,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比亲哥亲姐还亲。二是县妇联、广电局联合在县电视台开办“同在一片蓝天下成长”节目专栏,反映“留守儿童”的心声,颂扬关爱“留守儿童”的事和人,营造全社会真情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三是县关工委发动“五老”以开展“十、百、千”老少交友结对活动作为平台,为“留守儿童”献爱心,解难题。如陇城镇关工委组织“五老”队伍250余人,与200多名“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根据帮扶对象的不同,有帮教的、帮学的、帮管的和帮困的。镇关工委委员、退休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卢云来,用自己省下的退休金为地处陇城的通道三中5名特困“留守儿童”一次性资助3600元,并与其中的初三学生吴春鹏结对交友,签订了长期资助协议,商定每学期资助200元,直到大学毕业。吴春鹏受助后,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读书用功,学习成绩变好,待人文明礼貌。通道三中关协会长、退休老校长龙幸福,为了“孙子”当“孙子”,三番五次向深圳多乐善慈善总会求援,筹集资金12000多元,资助以留守儿童为主的贫困学生。陇城250多名“五老”开展老少交友结对,都收到了好的效果。四是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如新星房地产公司老总刘金平,近两年共捐款3万余元,为2所小学修缮校舍,扶持“留守儿童”读书。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怀化市许多地方,一些县(市、区)基层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行动,伸出援手,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但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关爱行动还是比较零散,整体力度较弱,教育管理仍然滞后,与中央、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是关键。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整体推进的力度。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15号文件精神,把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尽快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专门工作班子,由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组织、宣传、教育、农办、公安、财政、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党委、政府相关副秘书长或办公室相关副主任为专门工作班子日常工作协调人。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会议要求认真作好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15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和目标。如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作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其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在农村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教师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认真落实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及寄宿优先等各项制度。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管领导,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目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提高效能,形成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为考核基层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估办法和奖惩问责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2、立足市情,明确和落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怀化市一些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对策措施。如开办幼儿园,吸纳更多的留守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招募“家长助理”,为留守儿童弥补亲情,增添家的温暖;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等。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策符合市情,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另外,还有外地市、县在中小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疏导及发挥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校外活动阵地,克服假期留守儿童教育空档现象等措施也行之有效。建议怀化市委、市政府将这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纳入政府行为,通过印发文件、召开座谈会或现场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以肯定。同时,就相关对策措施订出实施规划,限期完成工作目标,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统揽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进一步改善条件,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适当加大财力投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好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当前,要大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积极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留守儿童寄宿规模。据市教育部门初步规划,全市需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64所,现已建成211所,计划今年再建53所,明年、后年各建50所。从通道5个乡镇中心小学实施的结果看,平均每个乡镇32万余元。如按通道的投入概算今后三年内,全市每年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需增加投入1600万元;另外,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建设资金和职能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支持;还有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专职教师培训需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等。这些需要增加的投入,主要靠公共财政解决。我们建议省、市、县(市、区)按一定比例分级筹措。其次,可通过社会化运作,进一步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基金”,做大可用财力。再次,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出资直接参与扶贫助学,兴办留守儿童托幼服务机构、校外活动阵地等,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二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今后,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扩大,幼儿园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入校入园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大量增加,幼儿园保育员人手不够;中小学需要新配心理辅导老师,其中寄宿制学校还需新配生活辅导教师、增加食堂餐饮服务人员等。因此,请求怀化市在教育系统内部挖掘人员潜力的基础上,对乡镇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按在校在园师生比例核编,适当增加相关岗位人员编制,确保作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留住童年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06-01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我非常揪心。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非常多,留守儿童多是以“自理式”“隔代式”“寄居式”三种方式生活。他们之间往往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普遍较差、心理出现偏差、监护管理不够强等。要想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调查研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是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例如,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家庭基本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教育,及时处理在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怎样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呢?我的做法是: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向村民、老乡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对班级留守儿童逐一进行调查,建立档案。留守儿童的档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郾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同伴关系、心理需求、学习成绩等。2?郾留守儿童的父母情况:父母姓名、外出务工的地址、联系方式、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等。3?郾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住址、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等。

二、抓住留守儿童的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抓住留守儿童的这些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一是学习缺乏有力的监督。“自理式”留守儿童学习无人监督,而“隔代式”和“寄居式”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和忙于生计等原因,一般只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和少生病”,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学习互助活动。例如,班主任让一些品学兼优、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每天检查组员的学习和作业情况,而班主任负责全盘监督,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我班学习互助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怀,而且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压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生活缺乏周全的照顾。“自理式”留守儿童在生病时得不到科学的照顾,乱吃药、吃错药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隔代式”或“寄居式”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孩子不会管、不好管、不好说、不好问等原因,导致留守儿童的需求无处诉说,生活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实际和留守学生的情况,采取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会等方式,进行全面教育。

三是情感缺乏正确的疏导。需要亲情呵护是孩童的本能,由于远离父母,“受到委屈无处可诉”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留守儿童如果总处于孤独状态之中,就很容易产生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久而久之会养成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或叛逆等不良性格。为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我采取了搭建交流平台,解除留守儿童困惑的方法,除了采取开展班级活动、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还设立了班级“知音信箱”,让留守儿童把平时不愿直接向别人诉说的话写下来投入信箱,每周三由班长负责开箱,收集学生的各种意见、建议和心里话。属于个别现象和个人隐私问题的,就由班主任单独疏导或以书面形式答复,对于普遍性问题则给予公开回答。

三、根据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

留守学生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有时需要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帮扶。如对于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该用真情感化他们,使他们没有孤独失落感。

四、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心桥梁

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因此,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心桥梁,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我通常采取家访,用电话或QQ和家长联系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五、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1?郾寻求学校支持

班主任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把自己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思考、准备组织的一些活动方案向学校领导汇报,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如2011年11月25日,我校成立了玉林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这让全体教师认识到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郾寻求社会支持

班主任应积极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比如:为班级特困留守儿童争取乡镇政府的物资资助;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儿童;联合综治、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等,尽量呼吁社会各界、各单位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在祖国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快乐成长。

留住童年篇7

关键词:农民工;户籍;教育;改革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至今仍在生效的唯一的一部关于户籍法律是1958年出台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下简称“户口登记条例”)。随后,各省市根据这个“户口登记条例”结合本地的情况又出台了若干细则。

应该说,这个“户口登记条例”在我国建国初期,在粮棉油紧缺,副食供应不足,在共和国经济困难时期,在计划经济时代起到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作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经济迅猛的发展,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目前已阻碍着社会发展进步,在许多大型城市已出现不和谐因素,不稳定局面,也就是说在我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50多年的今天,已到修改完善的时候了,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确保社会和谐,使广大劳动群众安居乐业,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一双相对平衡的矛盾体。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也是这样,由最初的平衡到现在的不平衡,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近10年,户籍制度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阻碍着社会的进步,造成了大量的社会不公、不稳定因素。

户籍制衍生于计划经济年代,中国至今仍属于实行严格户籍制度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由于中国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模式的工业化路径,从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开始,中国人步入了一个漫长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目的是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政府在公社一级建立财政和农业银行机构,以全额提取农业剩余,并且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结构来保证这种内向型的资本积累,农业成为重工业所需资本的积累来源。对比西方国家先发展轻工业、积累了大量资金再逐渐投资到重工业的发展模式,由于当时中国客观情况限制,使得轻工业没有为重工业提供积累的机会,那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只能通过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永远种粮食这种方式来实现资金积累,从而演变为一场对农民的“掠夺”。

从严格控制到半放开历经了漫漫50年,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挂钩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转业安置、通婚子女落户等方面所衍生出的许多具体规定,整体构成了一个利益向城市人口倾斜。这样一个包括社会生活多个领域、措施配套、组织严密的体系将民工排除于体系之外,使农民工在经济上、生活上均不稳定, 被排斥在城市主流社会之外。而政府的许多部门都围绕这一制度行使职能,户籍成为打在身上抹不去的烙印,户籍制度具有时代性,既为我国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又阻碍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导致城乡居民的不平等。

2 户籍问题造成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阻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2013年5月9日,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0年,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已达到9683万,他们普遍面临亲情缺失、平等教育等多方面问题。其中,有近205.7万的留守儿童处于独居状态,而流动儿童在个别省份也非常集中,北京每10个儿童中就有3个是流动儿童。

2.1 留守儿童:0-5岁儿童5年增757万

全国妇联课题组介绍,课题组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抽取126万人口样本量进行了分析和推断,并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形成报告,报告中儿童的年龄界定在18岁以下。报告指出,自2005年以来,学龄前留守儿童(0-5岁)规模快速膨胀,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8.37%,比2005年增加了757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2948万,比2005年减少315万,其中2006年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学龄阶段儿童占到32.01%和16.3%;大龄留守儿童(15-17岁)规模达813万,比2005年减少了199万。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到54.08%,女孩占到45.92%。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湖南等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其中四川、河南的留守儿童规模最大,分别占到全国的11.34%和10.73%。

2.2 205.7万留守儿童独居

调查显示,因为父母多外出打工,三成多留守儿童与祖父母居住在一起,还有10.7%的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不过,有3.37%的留守儿童单独居住。全国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这个比例不算很大,但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基数大,按照该比例计算的话,单独居住的孩子达到近205.7万人,“这些孩子应该给予特别关照。”据介绍,将近20%的务工父母是在儿童1岁前外出,造成留守儿童生活照料、教育、安全保护、亲情等多方面出现问题。数据同时显示,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状况总体还算良好,在校比例达到96%以上。不过,母亲外出、单独与父亲一起居住的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最高,达到5.12%;父亲外出,单独与母亲,或与母亲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13%和3.11%。对此,全国妇联课题组相关专家表示,此前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社会一直在强调母亲的责任,“但这次调查表明,父亲的责任被忽略了。这是以后应该强调的地方。”

2.3 流动儿童:八成以上为农业户口

流动儿童,是指随务工父母到户籍地以外生活学习半年以上的儿童。目前,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其中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到八成以上。其中,学龄前流动儿童(0-5岁)有981万,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6-14岁)为1472万,大龄流动儿童(15-17岁)规模为1128万。与2005年相比,我国各年龄段的流动儿童都在快速增加,其中,尤以大龄流动儿童(15-17岁)增加的速度最快,比2005年增加429万,增幅为61.43%。在性别方面,从流动儿童进入幼儿园直到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男孩的比例始终高于女孩,但到15岁接受完义务教育后,流动儿童中女孩的比例提高。“这说明,流动儿童的家长们可能更倾向于携带男孩外出务工以便孩子接受教育,而15岁之后则让女孩进城务工。”相关专家表示,在资源短缺的时候,家长们或更易做出不利于女孩的决定。

人均流动时间3年多。调查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一定数量的流动儿童,但在少数几个省份高度集中。其中,流动儿童最多的是广东,占全国12.13%,规模达到434万。其次是浙江、江苏省,均超过200万。而部分地区流动儿童占当地儿童比例很高,如上海市每10个儿童中有4个是流动儿童,北京和浙江每10个儿童中就有3个是流动儿童。同时,多数流动儿童属于长期流动,平均流动时间为3.74年,7-14岁流动儿童中,更有约1/3的孩子流动时间在6年以上。由于常年流动居住,他们的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据介绍,“有异地高考需求的流动儿童”在个别省份十分集中,其中广东、北京、上海排在前三位。

户籍制度是流动儿童入学的制度障碍,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本身是现行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化政策的产物, 同时受现行的学籍管理方式、学校考评制度,以及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的影响。由于没有本地户籍, 故不能随意进入公办学校读书, 高额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将他们挡在公办教育的门外。在实行“一费制”即限制高收费的条件下(例如今年实施的取消借读费), 城市学校往往以规模容纳不下、先收本地学生等种种理由少收甚至拒收农民工子女,或者是将借读费换成别的名目继续收,否则你只能去别的学校或根本没有学校可以就读,也就衍生出形形的滥收费行为。显而易见,这些问题本身并不是人们的观念问题,而是制度和体制问题。现实生活中,流动人口子女应然层面上的受教育权利却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他们在异地求学,法律、条例等规定的权利却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充分享受。因此,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必须对现行的体制和制度做重大的调整和改革,为农民工子女上学提供制度保障。

3 打破户籍制度坚冰

迁徙自由已经是现代社会中一项基本人权,许多国家宪法以及《世界人权宣言》中第13条都规定“有权自由迁徙”,我国的1954年宪法中也有迁徙自由的规定,但随着建国后的户籍制度实施,自由迁徙被严格户籍制所替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权要求劳动力的自由迁徙,在宪法修正案中增加允许公民的自由迁徙已经势在必行,只有宪法对权利加以确认才能导致其在各个部门法中的被细化和完善。

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打破城乡二元分布的格局,具体表现为打破户籍制度的壁垒。随着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河南、广东、宁夏等省区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中发现,率先推动“户改”的城市虽然在户口形式上都统一为“居民户口”,但一到落实相关政策和附加的社会福利待遇时,差别常常就浮现出来。推进城乡户口差别背后隐含的社会不公仍旧不少,诸如社会地位、收入标准、子女入学并不能在短时间完全消除。庆幸的是,从2007年3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比如河北、辽宁等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实现了公民身份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 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以城市居民待遇,使其在收税、社会保障, 特别是子女入学等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这种以逐步实现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的措施,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解决,确保转化型留守儿童以后能跟随父母返回繁华城市接受较好的教育。

在教育上,完全实现城乡一体化,像美国那样“凡是适龄儿童,不管其父母是公民还是非公民,甚至包括非法居留者,任何学校不得拒绝入学” ,是需要假以时日的,但我们至少要先让在城市居住一定时间、有固定收入和住所的非本地户籍人员(即流动人口)享有同等的市民待遇,而上海居住证满7年可以转为上海户口,并取得社保、就学等相关权利,就是在户籍上迈出的探索性一步。理论上说,达到教育权的完全平等,必须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前提: 即任何学区、任何学校、乃至任何班级,包括教师能力、工作态度、教育活动的种类、质量,以及学校设施、设备等所有教育条件、学习条件都一样。” 做不到这一点,教育公平难以实现,但是做到这点又是很难实现的。现实图景是向公平方向不断趋近,一步一步渐进的完善,不可能完全达到。

当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护,根源在于我国尚未建成完全平等的市场化劳动关系,没有适应相关的调节机制和配套的制度。应重新设定农民工户口进入城市的条件和相应的政策,对有留城意愿而又通过多年就业在城市站住脚的农民允许其定居落户,新的城市规划不应囿于原有的城市户籍户口,应该有规划地逐步推进适合市场经济发展同国际城市管理接轨的现代大都市城市管理规划,吸纳农民变为新城市的市民,使他们逐步转化为城市中的产业工人。

参考文献

[1] 元焕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身份转化障碍及对策[J]. 农业经济. 2013(02) 。

[2] 李丽华,朱凤荣. 农民工户籍转移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01)。

[3] 费宏达.农民工身份制度的法律困境与路径选择[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4) 。

[4] 吴丽萍.论人权背景下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户籍根源[J]. 经济论坛. 2011(04。

[5] 胡星斗. 中国户籍制度的命运:完善抑或废除[J]. 学术研究. 2009(10) 。

[6] 邵晓琰.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改革刍议[J]. 经济视角. 2009(11) 。

[7] 黄锟.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02) 。

[8] 朱中原,包蕴. “户籍改革”:统一城乡户口并非终点[J]. 中国改革. 2007(08)。

作者简介

留住童年篇8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监护 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成长环境关系到他们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民工潮现象,大量的农民为了生计进城务工,把孩子交给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朋友抚养,这样渐渐出现了“留守儿童”这类特殊的社会群体。据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6000万,占全国儿童21.88%,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无法尽到监护义务,对他们关心少,照顾不够,这种情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心理和性格等也受到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制度的不足以及如何去完善这个制度。

2我国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制度的不足

2.1隔代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

监护是民法理论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目前对监护制度较为科学的定义是:“监护制度,是指对于不在亲权照护之下的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其人生权利、财产权利的照护而设置的民事法律制度。”目前我国法律对隔代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规定并不明确,《民法通则》第17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监护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权利,然而从以上看出我国现行法律中仅仅规定的是监护人的义务,没有赋予监护人权利在监护制度中是存在缺陷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关系,完善隔代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利于隔代监护制度的发展,也利于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

2.2隔代监护的监督体制不完善

我国法律目前是这样规定监护的监督体制的:下列组织可担任监护人,即未成年人父母所在的单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民政部门。此外,没有更具体的规定,这使得法人、组织担任监护人的具体操作办法很模糊,不利于维护监护人的利益。未成年人父母所在的单位及其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既可作为监护人也可以决定谁来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但是没有一套健全的监督体制来监督监护人是否履行义务,若监护人没有忠实履行自己的监护职责使得监护不到位时却没有相关的部门来监督和惩罚,这样监护制度也起不到它应发挥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隔代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我国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制度的完善

完善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制度对留守儿童群体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应明确隔代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笔者认为应确定隔代监护人的权利。可以设定的权利有:

(1)辞任权和拒任权。担任监护人是代表有很重要的责任,当年满七十周岁、有疾病或残疾难以正常履行监护职责,或在履行监护职责中被监护人的父母不配合监护人正确教育的,隔代监护人可辞或拒任监护人的身份。这样也是为了防止孩子的父母把孩子交给老辈后就不管不问,保证父母对孩子应有的关心和关爱。

(2)撤销权。被监护人所为的特定法律行为需要得到监护人的同意,否则监护人可以撤销,但有利于被监护人的事项除外。

(3)取得监护费权。担任监护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所以监护人可享受一定的监护费,这也更有利于监护权的发挥。

其次,应让国家公权力参与到监护体制中。公权力的干涉可以更好的保护留守儿童的人身、财产安全。目前为加强监护制度的效果,德国设立了监护法院、瑞士有监护官署。我国的当地政府可成立一个专门的“留守儿童保护机构”,由政府与这个机构联合起来及时掌握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情况,建立对隔代监护人行使监护权有效的监督制度,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

最后应完善对隔代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惩罚性条款。当隔代监护人未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隔代监护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监护人以外的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未成年人父母所在的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民委员会除了可以向法院提讼,要求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外,还可以要求隔代监护人继续担任监护人,履行监护人的义务。

保障留守儿童权益是未成年人监护立法的目的和宗旨,留守儿童群体还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着他们的发展。我们应发现隔代监护存在的弊端,完善我国的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制度,给留守儿童一个美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杨立新.人生权论法[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863.

留住童年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对策分析

根据当前的中国国情,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家庭的稳定,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本文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做出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更加快乐、阳光的成长。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

(一)情感缺失,性格塑造出现偏差。长期与父母两地分居,缺少了亲情的呵护,被委托监护人大部分又处在农村,家庭剩余成员稀少,繁多的农活、家务无法搁置,在孩子富裕的课外时间里缺少交流和沟通,形成大部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自卑、懦弱或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的两级性格。

(二)家庭教育缺位,学习成绩普遍不佳。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与母亲居住的占51%,与父亲居住的占5%,与祖父母居住的占32%,与外祖父母居住的占11%,独居的占1%。迫于落后观念的影响,农村的妇女和祖辈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在孩子课外学习上无法提供应有的辅导,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不能有效利用,对孩子的课外学习只处在口头警示和盲目督促中或放任自流中,这种与小学儿童年龄特征不符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学习积极性不断消减。

(三)经济富裕,价值取向不明。长期在外打工,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盲目崇拜和追捧。物质、金钱成为了亲情缺失的补偿品,养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经济富裕的优越感,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对物质、金钱得到的期望值,建立了以金钱、物质为媒介的交际网络,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曾有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这样问过笔者:“老师,您看我穿的这双鞋值多少钱?”让笔者感到惊讶的是,这位学生买这双鞋花了380元,还是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这说明,在儿童心理的转型期,富裕的经济基础能够左右一个孩子的价值取向。

(四)学校对应教育措施欠缺,受教育不全面。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未得到彻底的改变,考上一所好大学仍然是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出路,脱离农口是大部分农村父母的期望;学生的成绩在农村小学教师的评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是评等定级之根本。因此,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仍然较大程度的停留在分数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不到落实,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教育在学校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信息技术平台,提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注度和教育度。构建良性的网络交流平台,拓宽信息技术资源的辐射面,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高效性,通过教学多媒体,手机通讯,班级QQ群,家长微信圈,校讯通等信息技术资源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学科教育。一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和教育问题大力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帮助和关心他们。使学校、家庭、社会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增强留守儿童受教育空间。二通过教学多媒体、良性网络视频资源,进行直观教育和感染,净化孩子的心灵,端正留守儿童的行为。三是通过声音、视频等媒体手段链接亲情,增加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交流次数,用父母的关怀,亲情的温暖,填补他们情感的缺失,健全留守儿童人格。

(二)健全学校教育机制,发挥学校教育机能。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场地,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教育体系的构建,关乎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要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家庭成员、监护人基本情况、交往对象、家庭经济条件、学习状况、心理特征、性格特点、价值取向等。

(三)完善家庭教育,重视社会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每年有200天(去掉周末和节假日)能够在校学习,期间每天在校时间为8小时,全年1600小时,大约占全年的18.3%,这说明留守儿童全年有81.7%的时间在校外度过。再除去每天睡眠10小时,约占全年的41.7%的时间,还有40%的富裕时间。40%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力保障,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1)完善家庭教育体系。父母应选择离孩子较近的就业地点,增加与留守儿童相处的时间,多与孩子在情感上和语言上进行交流与沟通,給予孩子心理安慰、健康教育。与学校和被委托监护人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校表现、学业成绩、生活状况、思想动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2)构建社会监护体系。发挥政府职能,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活动场所,保障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和教育现状,适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物质资助,加强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爱。(3)建立留守儿童课外辅导站。在留守儿童辅导站中通过老师辅导、同学互帮、社会爱心人士指导等形式,解决留守儿童学习中的困惑,提高学习成绩,消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因多与文化程度不高祖父母、外祖父母、母亲生活在一起,在课外学习辅导上的空白,不但学习成绩底下,更在心理上留下了“低人一等”的阴影。(4)加强农村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富裕优势,利用闲置场所,筹建有益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农村少儿活动中心”。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参加有益活动,杜绝留守孩子参与、迷信等有害活动。今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运用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发挥社会、家庭、学校的各项职能,形成合力,让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快乐、阳光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作者:田守明 张楠 单位:甘肃省镇原县平泉镇上刘小学 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

留住童年篇10

[父母] 外出务工前要妥善安置子女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指出: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即使父母外出务工,也不能逃避这种法律责任。

佟丽华说,父母外出务工前要对子女进行妥善安置,《意见》具体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二是一方留家照料;三是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同时,依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意见》明确要求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

此外,意见还要求,外出务工人员要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常联系、多见面,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亲情关爱。

[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 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信息台账

佟丽华认为,《意见》强化了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居委会的监护监督职责。如提出村(居)民委员会要定期走访、全面排查,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详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村(居)民委员会,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

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探访、专业社会工作者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

《意见》还明确要求务工人员流入地政府为务工人员家庭在落户、住房保障、照料、就学等方面提供更多帮扶支持。

[学校] 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读制度

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了解帮助监护人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及时了解无故旷课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帮助留守儿童加强与父母的情感联系和亲情交流;

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虐待、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第一时间报告公安机关。

《意见》对教育行政部门也明确提出4项具体要求,包括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教育资助政策;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农村留守儿童的能力;帮助儿童提高防范不法侵害的行为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

[公安、民政] 各司其职保护留守儿童权益

佟丽华认为,《意见》明确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的具体职责,如,不论孩子受到来自父母或其他任何人的伤害,公安机关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

对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虐待罪或遗弃罪的,要立即立案侦查;

公安机关在接到儿童权利受到侵害的报告并调查处理后,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