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建设规划十篇

时间:2024-04-08 16:20:22

校区建设规划

校区建设规划篇1

关键词:高校园区规划建设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av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The author will make a summary o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or the college area from three points: goals and objectives, architecture concepts, and monomer grasp. From macro-level to micro-level, this paper overall amplifi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esent college area construction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Keywords: College area,Planning,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全国各地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国家政府支持教育建设,掀起了一股大学建设的浪潮。纵观近年来高校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建设理念却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对应于宏观层面的规划目标到具体的建筑设计都有深刻的体现。

规划目标

校园规划本身涵盖的内容丰富,涉及到功能、交通、景观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如何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体现一种鲜明的个性特色?笔者认为,规划应该把握整体设计的原则,形成文化势差,最终达到实现高校“改革开放”的目标。

1.1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Holistic Design)是出于荷兰的一种规划概念。其“设计”对象主要是建筑。整体设计,目的是使高校这部乐曲旋律连贯、紧凑、和谐。校园内建筑类型繁多,功能各异,可大致分为两种格调:其一是“基调”建筑,如教学楼、实验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等。这些建筑功能单一,形体整饬,但却起着决定校园建筑基调的作用。其二是“变调”建筑,如校门、会堂、体育馆、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这些建筑功能复杂,形体特殊,能突破校园建筑基调,是打造特色校园的一个重要方面。整体设计要求在对“基调”建筑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既定的同时,突出“变调”建筑的特色打造,增添一种充满乐趣和使人愉悦的氛围。

1.2文化势差

所谓文化势差,是要在一般的建筑文化环境中,有意创造一种高品级的建筑文化,传递高品级的文化信码,对一般的建筑文化起着提高作用。若将建筑文化的水准线描绘成一个波形线,校园建筑的文化水准始终要处于波峰。至于如何形成这种文化势差,以下提出两点:

1.2.1整饬

与博览会夸张新奇的建筑形式不同,高校力求展现浓郁的学术氛围,其规划结构趋于严谨,建筑语言力求精炼,外观避免花哨浮饰。密斯的“少即是多”理论即是利用尽可能少的元素创造多的变化。高校建设要力求简洁明快,应当注意,过分地强调分区是不可取的,这不仅造成了地块的到达性减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际交往关系,还使得校园空间形态散乱。伴随着教育事业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不断产生,这要求专业之间应加强相互的联系和交流。

1.2.2文脉

文脉是人们唯一能通过视觉体验可以感知到并产生深刻印象的历史见证物,它反映的是特定地域的历史与文化。高校是是充满学术氛围的殿堂,不同时代建造和规划设计的校园和建筑,都镌刻着特定历史时期学校发展的轨迹与痕迹,体现了一个学校所蕴含的教育传统和文化积淀。同样,文化的地域性也是影响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当然,文脉的传承并非为历史和地域所局限。所谓传承,是去粗求精的过程,它要求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地域性的同时,适当融入现代建筑的特点。

1.3“改革开放”

校园规划是百年大计,要为未来发展提出设想,保留余地。在过去,社会的改革与开放引发了高校的改革与开放,今后,我国将进一步改革开放,高等教育的理念在变化,高校建设势必与之同步。因此,笔者借用“改革开放”一词来说明规划的深层内容。将它落实到校园规划,需做好三个统筹:

1.3.1规划要着眼于全校范围处理建设项目的资源共享,统筹校内资源

这首先要求合理的功能分区,保证生活区,教学区,活动区的可达性。在此前提下,校园建筑的组团化和网络化成为了现代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这就要求校园建筑间的联系紧凑、集中,为学生使用相邻学科的资源提供了方便,也有利于各学科师生的交往、交流以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学设施的重复建设,有利于设施集中、资源共享。

1.3.2规划要考虑到高校园区与校际资源共享,统筹校际资源

伴随着高校间科技文化互动与资源交流趋势的日益增强,大学城的建设势不可挡。它的发展已有很多年的历史,是由几所大学及研究所、科技工业园区等构成。近几年,我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均已形成了别具特色且具有一定规模的若干个大学城。由于大学城是整体规划,在选址、交通、环保等方面均可统一考虑。另外,区域的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也可共享,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1.3.3规划要注意社会化并充分利用城市设施,统筹社会资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网络化是教育事业的飞跃,高校资源及设施的社会化使其管理必须直接面对市场。因此,走向开放化成为现代大学发展的趋势。高校建设应充分开放,这有利于大学成为辐射城市的高新技术孵化基地,还能将城市文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牛津大学就是个典型的开放式高校,特点即是它是由一个小城镇逐渐改造和修建而来的。

建筑理念

校园建筑的种类与数量繁多,建筑设计众口难调,它涉及到不同的设计人与评审人。如何使建筑具有说服力,笔者认为:不论设计方案、领导意图、群众意见如何,高校建筑与设计,都得确立一种前瞻性的“建筑理念”。这里用人文建筑、智能建筑、绿色建筑来进行概括。

2.1人文建筑

人文建筑突出在“人文”二字上。在教育层面,强调的是人的精神境界、创造力的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校园的空间形态上,注重人性化空间的设计,提高校园的可生活性,并赋予其场所精神的意义。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建筑现象学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它与“人本”相仿,是一种强调人的感觉的无前提性的一门学科,旨在恢复人的直接感受。它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落实到校园规划建设上,可以从以下两方面阐述:首先在环境设计上,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元素。其一要处理基地保护、生态环境塑造、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等问题,它要求营造安全、卫生、便捷、舒适的环境氛围。其二,注意新老校区、新旧建筑之间的文脉传承。其三,室内外环境的过渡应自然亲切,避免给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反差。其次在建筑设计上,要个性鲜明,体现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要求建筑不仅要考虑空间、体积、墙面处理、顶棚、布局等,更重要的是与人的感觉相关的内容,比如光线、材料、色彩等。

2.2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突出在“控制”二字上。智能建筑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学习和工作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保证其舒适性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基本要求。此外,高校与国际交流日益活跃,人才引进越来越多,旧有实验室、办公楼的设施和环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研究的需要,这就要求建设一批能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实验室、教室、办公楼等。至此,各地高校纷纷出现了许多的智能建筑。但无论校园建筑类型多样,类别多样,但都得施行对应的控制措施。如对于特殊建筑,应当按智能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至少应当留有数码控制的发展余地,以满足长远发展的要求。对于一般建筑,也可按不同情况考虑数码控制,至少在方案阶段应该加入弱电系统设计的内容,以适应网络时代校园功能的变化,如教学研发与生活区域界限的交融,图文信息中心的布局,非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安排等。

2.3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突出在“和谐”二字上,指的是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它重在“绿”字,首先,建筑周边的道路、场地、庭院要最大限度地绿化,并纳入校园绿化系统,提高绿化比重。非特殊情况下,应避免使用人工草坪。此外,要提高可渗场地与道路的比重,如植草砖、块石铺筑,以保持水土生态平衡。“绿”其环境是基础,就建筑本身而言,在设计初期,要做到因地制宜,对于成材的树木,伐不如移,移不如不移;对于坡地、台地、山地,要因势随形地布局,减少挖、填的土方量;对于已有的水面, 则尽可能地结合校园环境设计,使其成为校园一景。这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丰富了校园景观。其次,建筑设计要保证良好朝向,尽可能自然通风和采光是其基本要求。当然,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绿色建筑考虑的范畴之一,要优先使用地方建材,体现地方特色,降低建筑成本,适当运用高新技术和节能材料。

单体把握

前述的规划目标与建筑理念,均属于把握原则的范畴。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工作是单体设计与评审。笔者认为,将各建筑在校园中进行正确的定位以外,更具体的工作是按各建筑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下面以四种单体为例进行简要的说明。

3.1教学楼

3.1.1教学楼都是框架建筑,其底层如能架空,可解决停车及设备用房的问题。公共教学与基础教学可分别集中。但是,专业教学应当分散到各学科组群的建筑中去,各学科的专业楼群应当毗邻基础教学区,做到各部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便于相互联系。如前所述,现在多数大学采用连廊的方式将教学区组织在一起,它既整合了建筑群又方便了各专业的交流与联系。

3.1.2门厅、过厅、走廊应有显示教学楼区间设置和动作状态的查询系统、磁卡电话、饮水设备、小卖等。增设展示及交往功能,上述部分的面积应适当加大。此外,还可以增加必要的交往休闲空间,方便师生交流,创造富有情趣的空间坏境。

3.1.3教室要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并努力创造最佳视听环境。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室,语音室、CAD教室以及远程教学室等,都应当根据其各自具体的特点与要求,提高设计的技术含量,进行科学的装修,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外观。

3.2图书馆

3.2.1设计要注意流线的复杂性,借、还、阅以及报告厅、展览厅和办公室要合理分区;以开架阅览为主。考虑到可能的人流量,书库可适当缩小,展示与交流空间适当加大。基本的是多层次的阅览与研究空间的设计,保证创造一个宽敞、安静的环境。设计同时要注意报告厅和展览厅的多功能性和开放性。

3.2.2采取“模块化组合”,统一荷载、统一柱网、统一层高。柱网尺寸以7.2M―7.5M为宜,层高以保证净高2.8M―3.3M为宜,荷载以500―600KG/为宜。模数化设计的特点具有显著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21世纪,模数化的设计思想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2.3要为数码化与网络化创造良好条件,增加查询及指示系统以及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

3.3实验室

3.3.1功能布置上应注意对废气、废水、噪声、光污染以及有害物质的处理。有重型设备或层高较大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底层或单层建筑中。有干扰源的实验室单独布置在偏僻的地方。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室布置在上层。排放污物与液体的实验室布置在下层。

3.3.2设计固然从近期使用出发,但也要考虑到远期发展变化,包括对远期开发的项目的用地以及可能产生的污染等的预见,留有余地并防患于未然。

3.3.3重视实验室向社会开放的需要。高校的科技产业应与社会发展相契合,一方面可共享社会信息、设施和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对新产业新技术的开发最终必然以投入市场为目标,不能与社会发展脱节。

3.4学生宿舍

3.4.1采取弹性设计,教育部提的标准是“4.2.1”(本科生4人/间、硕士生2人/间、博士生1人/间)。按目前经济条件,部分高校增加一种过渡性的6人间。其平面参数取3.4M×6.6M。由于4人间取3.4M×4.5M,卫生间参数是2.1M。因此,这也是为目前的6人间在今后改造成4人间创造条件。

3.4.2考虑到舒适卫生条件,要注意采光与通风。宜坐北朝南设置。其中卫生间不论是放在阳台一侧,还是放在走道一侧,都要有良好的通风。特别是后者,应增加拔风井排气等设施。

3.4.3增加必要的辅助房间,如洗衣房、电视室、多功能活动室、会议室等。这些房间既可以放在半地下室,也可布置在连接体部位。同时,体育健身设施也要就近布置,若在室内设置,可考虑规模较小的乒乓球室等,也可布置在屋顶花园。

结语

台湾一位学者在专门研究高校园区规划与建设时引入了“Contextualism”概念,并形成中文术语即:“涵构”。笔者的理解是:“涵容兼蓄,自然散构。”高校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如能做到这一点,将会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从城市设计角度看大学校园规划.城市规划,2002(5)

【2】 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新建筑,2002(6)

【3】 向科.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回顾与展望.新建筑,2006(10)

校区建设规划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环境;校区设计;校园空间组织

0 引言

新时期的教育内涵已经由传统的侧重知识技能传授,逐步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教与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并行的素质教育转化。显然,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应在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创造出多层次、多元化的校园空间,体现出鲜明个性与校园文化的特点,给人们反应出现代教育的多元化的特点,让外界的人们一眼就能感觉到校园气息,这就是现代校区建筑规划设计的目标。笔者结合某新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实例,初步探讨学校的建筑规划设计的心得。

1 项目概况

本新校区的整个校区教学用地约4公顷,另有与该市体育中心共用体育场,室外球场面积约3.8公顷。该新校区建设内容有一期的5层教学楼,其建筑面积为5500 m2;6层学生宿舍,其建筑面积为5600 m2;2层食堂,其建筑面积为2400 m2;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3000 m2;此外还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目前本校区在校师生约1200人。

2 规划方案比较完善

一名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把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够顺利通过并能付诸于实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因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需要修改设计,最终的修改方案会与原先最早的方案,也就是中标时的方案肯定有所不同。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业主的因素、施工方的因素、勘察设计的因素,有些不是设计师能够决定的,需要与业主、施工方、监理等一起协商,而有些是设计师未能领会建设单位的意图而造成方案修改,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投标的过程的方案是根据招标书里面的任务而设计的,在中标后进入实际施工阶段,会发现和原先的想法有所不同,就会修改方案。经过几次方案的对比,某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校区的规划设计选择了以下的风貌方案,见图1和图2所示。

3 校区的建筑规划方案

3.1建筑方案的思考

鉴于本校区坐落于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县城,能够用来作为建设用地的平整场地较少,用地资源较为紧张。如何将较高容量的建筑组群合理的布置在有限的地形内,这就需要我们将建筑与环境放在一起就行比较、互相对话,将其充分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将建筑、山地、人之间的关系充分的理解,结合校园规划设计可以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当成是“学校”与“求学之路”,将建筑与人的关系看成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人在通过道路等交通组织中产生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2校区规划布局

结合以上所分析的建筑规划考虑,本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如下:

整个新校园规划由教学区、生活后勤区、运动区组成。校区规划将操场设置于用地东侧,将校区学生体育用地与云台山下规划中的凌云体育中心通过过街天桥连为一体,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节约用地。学校的后勤与宿舍区位于校区的中部,学生无论是去上课还是去锻炼都能通过便捷的流线很方便的到达;并且能够通过后勤区来隔开体育活动区的噪音,为教学区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教学区位于校区东侧,靠近河边,环境优美静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校区内车辆流线充分考虑了在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校园入口设有停车场,食堂后勤也开有专用出入口和停车位,做到了人车分流;校区内其他各个建筑在设计上考虑了火灾时消防车的通行。

考虑到资金投入的原因,学校建设不大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设计中将整体规划与分期建设相结合是比较接近实际工程的。 其中,一期建设教学楼(建筑面积5500 m2,5层),学生宿舍(建筑面积5600 m2,6层),食堂(建筑面积2400 m2,2层);一期建设完成可以投入使用以后,再进行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建造,并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在规划设计的考虑上,仅一期完工就可满足了学校教学及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能够有形成一个鲜明的学校形象,给人完整和整体的感觉。 这样,校园建设扩张有序,自然生长,使校园空间上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衍生关系。

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凌云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新校区规划设计总平面图见图3所示,原先的南地规划平面图见图4所示。

4 校区空间与建筑风格设计

在本校区的建筑设计上充分本规划利用校园在泗水河旁,同时考虑了该校区所处台山的位置以及走势之后,才确定校园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以山水、树林结合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了自然要素,将校园空间塑造成绿色花园,创造具有自然美的校园环境。

关于现代校园建筑,教学功能是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功能,在此功能外,交流空间、自然风格应重要考虑。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形体的虚实结合,利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连廊关系,形成开敞贯通的空间结构,通透的建筑形式与当地地域气候相适应,充分营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现代学校建筑空间[2]。如在校内单体建筑的设计上,在校区入口留有一个前广场,并以一期教学楼作为校区入口广场正对的主楼,使学校能在一期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面貌;二期实训楼两两相对形成教学区后部的一个小的中心,并连成景观轴线于宿舍大门相对,提升了校区的环境品质。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凌云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其中过街天桥的连接,形成了水平与垂直交通系统。建筑体群以五、六层体量为主,立面造型采用了传统坡顶与现代元素结合的设计手法。

5 校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生活在优良的校园环境的学生,有着心旷神怡、陶冶情操的感觉,同时可以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舒适的空间和场所,本工程新校区的绿地率达到了35%,不仅可以为师生观赏,也可为其提供舒适学习、生活环境,使其感受到校园环境的舒适。

本校区的景观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与城市大景观的呼应和校园内部空间序列的营造。新校区紧靠河道,北临城市干道,建筑群处在商品开发区的包围中,拥有开阔的运动场和绿地,相对于密集的开发区的楼群开敞,形成了空间上的过渡。处在校园正门,通过东西走向且布满绿地的道路可以方便的通过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形成了高效而又现代的空间组合,可以自由交往。

6 结语

学校是学习和继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园不是单单的建筑群,而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的校园环境。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形成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让人了解到历史文化,探求地方特色。本文从某新校区规划设计的规划主题、规划布局、交通组织、校园空间及建筑风格、校园景观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环境、做到与山水相融,合理组织校园空间,以此提高校园规划设计的技术含量,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校园环境。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不仅考虑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且将其归入云台山的整体规划当中,使其成为该县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美化了城市发展,又推动了该县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林武.多元化校园空间的塑造―福州电子职业中专学校规划设计[J].福建建筑,2005,95(05):17-18.

[2] 熊砥柱.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规划设计[J].科技信息,2008,31(29):383-384.

校区建设规划篇3

(一)在城市发展规划中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发展。各区人民政府、各级规划和教育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将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加强统筹,认真实施。

(二)科学编制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市、区规划、教育部门要根据城区居住的适龄少年儿童的数量和分布状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实际,科学编制*市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各区教育部门要根据规划,为城区居住的适龄少年儿童划定义务教育学区。

(三)合理制定城区义务教育设施规划标准。市规划、教育部门要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市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合理制定城区新建学校的用地标准和建设规模。对于新建居住区,须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相关规定,合理设置中小学校。

二、切实保障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用地

(四)设立城区义务教育用地强制控制线。市规划部门要依据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布局规划,为义务教育用地划定强制控制线,并作为城区建设项目审批的依据。调整强制控制线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用地落实到位。城市规划中确定的义务教育用地由政府统一储备。市、区规划、国土资源、教育部门要结合企办学校移交、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成片改造和城市零星开发,对占地面积低于规定标准的义务教育学校,依照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合理调整校点分布,采取土地划拨或置换方式,整合或扩大学校用地。对于新开发区的义务教育配套用地,规划部门要在审批建设规划时足额预留,所需资金可向开发单位或建设单位按开发住宅的建筑面积征收。

(六)强化存量教育用地管理。各区人民政府及市教育、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加强对现有存量教育资源和资产的管理与保护,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严禁挤占、挪用教育用地和擅自改变教育用地性质,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义务教育规划用地上建设与教育无关的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停办、合并、分立、置换、搬迁和将用地调整用于其他教育用途的,应由区教育部门报市教育部门批准后实施。需对用地性质进行调整的,必须经规划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七)积极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土地使用权登记工作。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财政、教育、法制等部门配合,制定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土地产权管理办法,尽快解决学校土地产权问题。

三、加强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和投入

(八)完善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市、区规划、建设部门在审批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成片改造或城市零星开发项目时,要征求市、区教育部门意见。对不符合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和学校配套建设相关规定的项目不予审批。对擅自变更经批准的项目建设规划,导致义务教育设施建设未能得到落实的,由市、区规划、建设和城管行政执法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拆除。

(九)确保义务教育配套设施与居住区同步建设。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布局规划和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新建居住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开发建设单位要与市、区教育部门签订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协议,约定须配建教育设施的具体项目、用地面积,并应当与居住区的建设同步进行。学校建成后,应在市、区建设、规划部门的监督下,由开发建设单位交教育部门管理使用。

(十)确保公办学校在义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城市新区开发时,各区人民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先公办,后民办”的原则,优先保障公办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到位。各开发区的“教育费附加”应主要用于公办义务教育。

(十一)切实保障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各区人民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市、区财政部门在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预算时,要逐年增加义务教育设施建设支出比例。市、区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城区义务教育设施建设经费等资金提取及使用情况的审计、监察,确保城市义务教育设施建设经费投入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十二)以优惠政策支持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对于城市开发中,周边义务教育设施已能够满足居民就学需要的,由市、区建设部门在开发建设前向开发商收取教育设施代建费,交财政部门主要用于义务教育设施的扩容和新建。在土地招标、拍卖中,收缴义务教育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由政府统一实施建设。在收取城市建设配套费时,将义务教育学校的后勤生活用房(不含教师住宅)增列为免缴项目。

(十三)切实保障新建公办学校的顺利开办。各区人民政府要切实保障区内新建公办学校的编制、师资、经费及其它必须的教育教学设备,确保新建公办学校顺利开办。

四、依法强化义务教育设施建设的监管

校区建设规划篇4

Abstract: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in-depth analysis from five aspects of the importance of campus planning design,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step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the tourism landscape, and puts forward the fundamental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planni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landscape, and the trialistic theory of tourism planning and design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关键词:校园建设;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三元论;检测指标

Key words: campus construction;planning and design;ecological environment;trialistic theory;test index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212-02

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招生人数规模激增,原有基本建设基础设施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科研要求,高等学校校园的长期规划、“五年规划”需调整修订完善。校园规划设计有别于其他建筑规划设计,是一项具有历史延续性和综合性的建筑创作,它涉及建筑、艺术、经济、地理、园林、环保和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内容,其自身特点是各种配套城市基础建设实施需齐全,相当于一座中等规模小城镇建设标准。新校区如何建设?老校区如何扩建和改建?以及新老校区功能划分区衔接等重要课题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急需解决。这就涉及校园基本建设总体规划设计。

1 校园总体规划设计重要性

高校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在高校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其反映了办学的方向,学校发展规模和建设模式,比较完整地、系统地体现学校建设的综合布局,展示学校发展的前景,是指导学校建设的纲领和蓝图,要建设一所既符合现代化又有传统历史特色要求的高等学校必须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

1.1 校园总体规划是办学的基础工程,也是百年建筑工程的整体布局规范性总体建设纲要文件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筑和绿化工程两部分,两者要空间上兼顾、和谐,是奠定学校景观的基础。建设过程中建筑与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并进,建筑物从单一功能逐步向多功能发展,这样既节约用地又留有绿化发展提升空间的余地。其原因校园建设的好坏衡量标准,一是看其校园建筑物的布局、造型、层次、使用功能、外部色调和内部装饰。二是看校园自然环境利用和绿化设计。两者相互关系,绿化设计装饰衬托建筑物,使建筑物平面布置、外形轮廓同园林绿化在空间构图上融为一体,从线条、色彩、造型上改善丰富建筑物的外形,增加建筑艺术魅力。

1.2 校园规划设计是人文环境、建筑空间及自然环境三者有机融合,建设做到事前科学规划事中细致微调事后生态和谐,为师生营造一个学习生活优美的环境保证 校园规划设计是各个高校依据学校的历史、专业特色、地理环境、特有文化等形成独特的特征,建设规划设计理念中坚持以人为本,从自然生态性、公共资源开放性、文化性、历史性、(自然地貌、空间分布、生态系统三方面)多样性、方向性和识别性考虑,才能建成一个符合当代大学发展的优美校园环境。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好的环境影响人的产生好心情,激发自豪感、积极心态及向美好方向发展的上进心。

2 高校校园建设中存在不足

由于历史、建设资金、人为等诸多的因素,一些高校老校区没有总体规划,或虽有也是简单的总体规划,以主要领导的决策为主,随意性大,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整体规划按照既定计划实施。

2.1 校园建设中存在不足问题具体体现 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中选址不合理;总体布局混乱,功能分区不明确;主要建筑不齐全,配套设施没有跟进;管网系统零乱;人行道与车行道布置不科学不系统;绿化容积率少;未考虑学校的发展建设预留用地等。

2.2 校园建设中产生存在不足的原因 产生以上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如建设土地不足、基建投资不够、未按标准设计建设单体建筑物等以及不满足《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等指标要求;二是主观因素,部分领导的“长官意志”任意改变,缺乏对整体规划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3 如何编制好校园基本建设总体规划设计

为了确保编制好总体规划和搞好校园建设,高等院校应设立规划处或校园五年规划编制委员会承担校园规划建设的权力机构,由党委领导下校长责任制直管实施。

3.1 编制好校园规划建设的前提 编制委员会主要解决好校园定位、校园功能、校园格局、历史文物、校园的发展;保护和利用地形;细化校园规划的不断完善和修改以及主要校领导与校园规划建设的职责责任等问题。

3.2 学校校园总体规划产生的程序 校园规划设计通常产生的五步骤依次是:确定办学方向;确立专业设置;确定学校发展规模;确定学校机构和编制;修订学校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含基建、绿化等)。

3.3 制定校园规划的工作方法 真正好的校园规划,一定要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富有创新精神,形成独特的特色,这就需要充分研究和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外加好的工作方法。制定规划的工作方法:一是编制委员会讨论,明确方向原则,提供设计依据,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设计;二是动员全校师生群策全力,反复征集意见(注重新的思路、不同意见),修改完善方案,提交校党政会议讨论以及职代会表决;三是借助社会编制规划设计专业中间机构(如规划设计研究院),把控国家法规、技术参数等参考依据咨询作用;四是定稿后形成文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确保权威性和严肃性,任何人不能随意改变,如需改变职代会表决。

3.4 收集整编校园规划基础技术资料 编制委员把规划分为总规划、专项规划、二级单位规划三类。各级各类人员搜集相关层面的基本资料,汇总研讨分析,需详细掌握以下资料:①住建局的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学校拟建区域位置图,并标有建筑红线和学校坐标位置的学校规划图。②土地局审批的用地范围及其附近的地形图。③学校拟建用地区域及其附近的学校和周边的建筑物的现状情况。④学校拟建区域附近的给排水、供电、采暖等管线埋设情况及引入接线位置、标高、管径、材质等。⑤学校拟建区域原有道路断面及路面标高。⑥本地的自然条件、水文及工程地质勘探等资料。⑦学校的办学规模、教职员工(包括家属)的全部人员结构组成情况。⑧本地区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建设标准对公共(市政)基础设施标准、建筑层数、建筑密度、用地指标的规定。

3.5 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实施的程序 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实施的程序依次分为六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搜集上述3.4中有关资料。二是计算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规划好的学校发展各类学生、教职工总人数,确定学制和办多少个院系、专业;计算人口总数;计算各类用房和用地面积。三是规划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校区功能划分,各类建筑物、绿化、基础设施、运动场等的布置图,即总体规划图、总体规划模型。四是主要技术指标复核阶段。包括用地平衡、计算方法(或技术)、经济指标。五是上报审核阶段,编写总体规划任务总说明,编制总体规划总投资,编制招生、各类用房表格和编写基本建设单项工程计划任务书等。六是制作总体规划立体沙模型,依据年度投资计划,逐年分批实施。

4 校园规划设计采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等主要场所,也是知识的神圣殿堂。同时,规划建设的经典或名校校园环境,也能带来旅游产业,譬如,清华、北大等校园。这就要求总体规划运用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知识,创造令人优美的学习和心旷神怡的景观环境,同时提供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场所,做到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1 校园规划建设与景观旅游设计的三元结合 中国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无论项目大小,全面到位的规划设计应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这基本核心的三元。这是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人文景观的需要,具体体现在规划设计实践层面、重点、阶段、支持专业等方面,两者能有机结合可以寻求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更好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

4.2 景观旅游设计的三元在校园规划建设的理论应用 校园景观、旅游、环保三位一体的结合势在必行,先行的高校取得的效益可观。校园规划设计者应坚持保证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做到“环保生态是前提,景观形态是基础,旅游经济是龙头”这一基本原则,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方面的比重、深度调整。具体规划设计中运用支持学科领域是旅游经济学、景观园林学(包括建筑、规划、园林)、环境生态学;分为发展、总体、详细三阶段,校区、分校、景点三个层面,资源(区域上)、布局(总体上)、选择(景点与项目策划)三个重点,策划、规划设计、管理的全过程。

5 校园规划设计应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的案例

5.1 某大学校园概况 某大学位于陕西,历史悠久,地处黄土高原,政治上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校园规划建设一直比较落后。难以引进高水平的师资人才和招收优质的生源,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研等综合实力。

5.2 应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前后对比 该校新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的办学现状不足,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资源,重新定位办学思路,运用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后对校园规划建设,其各项检测指标有了明显的变化可见表1。

5.3 对策(建议)可行性分析 通过表1中校园事业规划评估检测指标数据对比均提升率达50%以上,可见现代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三元论在校园规划设施后期能有效地提升高校经济和社会效益。

6 结束语

通过对高校校园基本建设规划设计编制的方法步骤的分析可以知道,要创造一个富有文化气氛、令人有亲切感和优美的校园环境,在满足功能及景观、生理及心理等多方面的要求前提下,同时给大学后期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规划设计中应借鉴景观设计的三元理论,弥补现有校园环境建设中生态、景观占有的比重不足,更重要的是相应了国家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也把学校校园建成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国焕,张元亮.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研究[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刘滨谊,等.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汪宇,唐幸生.谈谈校园的规划和设计问题[J].高等教育学报,1987(08).

[4]高德元.北京联合大学工学院校园规划设计浅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06):110-114.

[5]袁川.现代校园总体规划构想[J].上海高教研究,1997(07):38-40.

校区建设规划篇5

解放50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建设成就辉煌。今天,回顾高校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伴随着共和国50多年来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建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解放初期接管改造旧教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大政方针指引下,从1950年到1965年,有计划的兴建了一大批高校建筑,奠定了新中国校园建设的基本格局。自1996年起,经历了“”10年动荡,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不少高校建筑被占用,建设基本停滞。结束,百业待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了教育路线的拨乱反正和全面恢复教育秩序的工作,教育事业走了蓬勃发展之路,为高校建筑的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校园建设在经历了复苏、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之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了大规模调整发展时期,开创了中国高校建筑的新局面。

1建国初期高校建筑的状况(1949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的教育事业非常落后,各类学校入学率极低,校舍数量严重不足。这一时期高校校园规划受西方学院派规划思想的影响较重,强调轴线和秩序,平面组织具有图案化特征,校园空间组织突出轴线与合院,强调广场、园林和庭院的中心地位。有的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群体组织和造园方式,同时注意结合地形和周边环境。有些院校采用了欧洲方院式的布局,如上海圣约翰大学(现代东政法大学)、辅仁大学(现南京师范大学北院)。多数院校,采用了分散式布局,即在校园内划分为教学、学生生活、教师生活、运动等区域,如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校园西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老校园东部)和金陵女子大学(现南京师范大学老校园)、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老校园)等等。早期的建筑采用砖木、砖混结构,上世纪20年代初,有些教学用房开始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风格方面,有不少大学采取了我国传统的大屋顶造型,屋面使用了绿色琉璃瓦或灰色布瓦,并在建筑平面、立面和装饰上做一些变化。如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中山大学等。有的大学采取了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如清华大学、中央大学等。

2解放后27年高校建筑的发展(1950~1976年)

这一时期校园规划受苏联影响具有明显的轴线对称和中心广场的特点,如将教学区正对大门,以教学主楼或图书馆作为构图的中轴,两侧配置副楼,形成严肃、对称的中心广场。规模较大的学校,还由主轴线延伸,形成次轴线和次广场。这种追求宏伟、气魄的规划倾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主导着我国大学的校园建设。如,上世纪50年代初建设的北京钢铁学院、华中工学院(1953年)、南京大学东南楼(1953年),及其后的西安交通大学(1956年)和清华大学东区(1959年)的规划都是这类格局。它的产生成了全国各地校园规划仿效的样板,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也出现过一些因地制宜的自由式校园规划,如华东水利学院(1952年)。部分教育建筑采用宫殿式的重檐歇山顶和檐口处理方式。在建筑风格上也同样受到苏联的影响,如清华大学主楼,南开大学主楼,吉林大学化学楼内建设风格受莫斯科大学影响较大。1955年国家开展了降低非生产性建设标准运动,此时的大屋顶趋于简洁,建筑结构标准、装饰标准都降低了。到上世纪50年代末,民族形式退潮,“大屋顶”消失。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欧美现代建筑风格的建筑,如同济大学文远楼(1953年)采用的是包豪斯建筑风格。1966年至1976年受影响,教育建设几乎停止,偶有一些零星的建设。

3高校建筑的建设期(1977~1993年)

改革开放初期,高校校园规划风格既有对五、六十年代严谨对称布局的继承与发展,也现了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采用自由灵活式布局的实例。1978年新建的中国矿业学院除州校园,在教学区规划上仍采用了轴线对称的规划概念,生活区则依据地形特征灵活布局。教学区与生活区之间保留了两个自然山体,利用山体分隔形成功能分区,同时美化了校园环境。汕头大学(1981年)和深圳大学(1983年)的总体规划与传统轴线对称的方式有所区别,建筑依地形展开,采用单元组团式自由布局。汕头大学的教学区、生活区各自采用格网式的院落组团形式(底层架空),教学组团与生活组团之间用连廊连接,提供了完整的全天候的步行系统。深圳大学的教学区同样采用格网式的院落组团形式,建筑群体按照不同教学功能类型形成独立组团,不完全按照传统的系科分散设置,教学组团建筑柱网统一,以提高使用上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后高教事业发展迅速,到1986年全国高校总数已由1976年的392所猛增到1054所。在新增的高校中,部分是由原来的大中专通过改扩建或合并升格而来。1986至1993年间校园建设转入内涵式发展的阶段,主要以老校园改建为主,如北京大学的改造以塑造校园建筑文化为出发点,河北师范大学的改造以整合校园功能为目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高校招生规模和招生专业的增加,原有校舍不敷使用,“分部校园”、“新校园”的建设开始兴起。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在闵行区征地100hm2建立分部,新校区规划结合基地,将教学区与生活区平行布局,颇有新意。有的学校在建设分部过程中逐步淡化或放弃老校园的地位,另征大片土地建设一个新校园作为主校区。

4高校建筑大规模建设期(1994~2005年)

4•1高校校园规划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高校建设发展迅速,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高校规模增大,从而导致大学新建校区数量增多。新建校园的规划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1)大学校园规模日增,并且密度普遍较低,规划规模从数十公顷至数百公顷。如,2000年建成的上海大学新校区占地100hm2,规划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2001年规划的河南大学新校区占地123hm2,规划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2001年规划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占地213•3hm2,规划建筑总面积约100余万平方米。(2)结合自然地形、水体、绿化营造园林化、生态化的校园,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利用原有水系,形成中心景观区域和护校河水网,凸显自然山水、诗意杭州的内在气质;江南大学规划(2002年)结合地形,形成了具有江南水乡风貌的生态园林式大学;四川大学双流校区(2002年规划)以水体空间强化校园核心,形成一湖一岛的核心生态空间,并使之成为活水公园式的校园。(3)校园逐渐成为地区文化资源中心,校园规划的空间布局向社会化、开放化发展。有的学校将资源(如体育设施、图书资源等)与社会共享、后勤生活区由社会力量建设和管理。(4)建筑形态的组团化、格网化,使设施集中,联系加强、使自学成才性提高,用地节省,如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教学区(2001年)、南京邮电学院仙林校区教学区(2003年)。(5)重视为学科增长、新功能组团的产生留有余地,使规划结构具有灵活、可生长的态势。如,郑州大学新校区(2001年规划),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2005年建成)。

校区建设规划篇6

关键字:职工大学规划理念 功能布局 校园环境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背景

建设目标:根据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政府“十二五”政府规划,南充市职工大学该工程以职工大学为主体,整合潆溪职中、区农机校、区技工校以及南充二中、建华职中职教部等学校,到2016年,建成招生规模5000人以上的职业技术学校。

工程现状:南充市职工大学迁建工程位于潆溪镇工业园区,占地186亩,总投资3.2亿元,总建筑面积152639.87平方米。项目建设用地141210.7平方米,用地南侧道路为现状道路,其余道路为规划道路。本项目用地东北部及中部高,西侧低,高差比较大。

设计指导思想:立足于简洁、大方、美观的外观形象。内部空间布置力求功能齐全、合理,具有超前性和示范性,创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红线图,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本工程地块的1:1000规划设计红线图;

2、《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2、《职教学院校设计要点-中等职业学校》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宿舍设计规范》(JGJ36—2005)

三、规划设计理念

南充市职工大学校园建筑规模比较大受到资金的影响必须分期施工,对于学生宿舍可以按栋分期施工,对于主教学楼可以按伸缩缝分期施工。为全面贯彻党的职业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为学校打造一流的硬件环境,我们在进行校园规划的时候主要考虑重点处理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因素: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创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和一流的实验实训空间;

(3)功能分区明确,避免相互干扰,并解决好噪音、风向和日照等技术问题;

(4)营造不同空间环境个性,采用动静有别、错落有致的建筑格局,争取最大的环境效益;

(5)立面设计立足于简洁、大方、美观。内部空间布置力求功能齐全、合理,具有超前性和示范性;

四、建筑方案设计理念

校园建筑应有校园建筑的品格,探求适应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反应学生心理与环境行为的崭新的建筑形式是我们把握的关键。力求用简洁、朴素的现代语汇体现学校建筑的文化气质和艺术特色,不强调单体建筑不合逻辑的尺度和夸张的造型,重点强调建筑群体和谐的组合关系,恰当地表达校园的“身份”特点,典雅的建筑形成以简洁求得统一,以对比求变化,通过高低、曲直、虚实、色彩的对比使建筑形象丰富多彩,活泼生动。

4.1平面设计

平面布置力求动、静分区,内、外有别,减少干扰。以多条环行通道连接教学区和生活区,在临街的位置和视线接点的部位设计大气、美观的体育馆,教学楼和办公楼,使整个校园有很好的沿街立面效果。

4.2功能结构布局

(1)合理的教学功能分区

教学区是校园的核心,是校园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区主要由教学楼、实验楼组成。布局方式采用组团式布局结合中国传统院落式布局,便于教学区组织教学活动和进行管理。教学楼布置在校园中央并留出较大活动广场,大尺度的主入口与大气的景观广场,教学楼,体育馆,办公楼共同形成校园建筑的主体,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风格与极具特色的景观共同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每个教学区留够足够的距离,在方便管理的同时减少不同教学区的互相干扰,同时各教学区又通过有机的连接,方便各区的联系。教学楼的西方是学校的运动区,与教学楼留出足够的距离减少运动区对教学区的干扰。实验楼紧邻教学主楼方便教学活动实训活动的安排,同时对于容易产生噪音的实训楼布置在离主教学楼较远的位置。教师周转房的设计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方便。

(2)方便的生活区规划

学生宿舍生活区是校园内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宿舍公寓式管理、食堂后勤社会化服务是当前学校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为适应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生活区与教学区相对独立。食堂与宿舍、教师周转房共同形成校园的生活区。宿舍与宿舍之间,宿舍与食堂周边都有小型的活动区域或运动场,方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锻炼身体以便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食堂的内部考虑设计洗澡堂,给学生生活带来极大方便。整个生活区布置在校园的西边,把公路与教学区隔离开来,减少公路对教学区的影响。公租房区域独立成区不影响和教学生活区独立开来。

(3)尽力创造共享的景观环境

规划注意各区建筑相对密集,留出较大的完整地段进行集中的绿化和景观规划,形成张弛有序的校园环境空间序列,不仅为师生提供安静、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景观特色,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校园的主入口广场为校园的重点景区,位于主入口处是校园的“脸面”。通过细心雕琢,人工造景精心规划了绿地,水面及各类铺地小品,设置别致的读书长廊,景观小品为学生提供休息交往,娱乐休闲的优美环境场所。核心广场与两侧景观空间相互渗透,形成隔而不断、互借互用的校园绿化景观。整体富有序列的广场,庭院空间与绿化景区形成院落相通,风格迥异、 院景交融、节奏清晰地校园整体环境。

(4)校区环境卫生系统规划

结合绿化系统建设,强化生态绿地的自净和消纳作用,加强校区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系统的垃圾储运设施和污水排放管网,使校区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清洁优美。为了保证校园内的清洁卫生,规划范围内依据相关要求布置相应的环卫、消防以及其他市政设施。环卫设施的规划设计结合校园绿地景观系统的规划进行布置,兼顾学生的方便使用,保证校园环境的健康发展。校园日常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统一处理。

4.3 立面设计

通过对地块周边环境的分析以及当今建筑发展整体趋势,采用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使整个校园布置有序,而不失变化,空间体量、立面造型追求个性化处理,注重立面的通透性,让建筑充满阳光感。

校区建设规划篇7

基建处工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注重内涵发展,注重建筑内在质量和节能降耗,在基建修缮工作的规范化和建设的程序化方面、在校园规划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基建处管理的在建项目共有5项(不包括暂停建设的红旗教师公寓),其中有1项为竣工结算项目。在建项目建筑总面积21511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0333万元,其中:竣工结算项目建筑面积8024平方米,总投资2273万元;基建处承担基建计划和财务管理的江湾校区项目共5项,项目总投资63259万元,当年完成投资3277万元;基建处修缮办完成一千元以上的项目合计538个,合同金额6222万元。其中日常修缮项目113项,合同金额360万元;修缮专项178项,合同金额3881万元;部门自费项目247项,合同金额1981万元;完成了文科楼、五教、达三楼、枫林伊泰利大厦、枫林一餐厅、治道楼等的大修项目收尾工作,另外还完成了数百个千元之内的零修项目。

一、实践科学规划校园,完成校园规划初稿

复旦大学校园建设规划修编是我处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在张一华常务副校长的领导下,于今年3月组成校园规划调研小组,就“完善校园建设规划、推进新校区建设”的主题开展调研,接着组织设计单位进行规划修编方案的编制,至今已初步完成规划初稿:

1、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理清校园规划的整体思路:确定事业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与校园建设规划之间统筹协调的关系,解决校园规划跟不上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变化的矛盾;通过编制规划来避免校园建设修缮缺乏规划性和计划性的问题;通过多次的讨论,明确对我校规划依据(指标)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国家制定的指标,要结合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来确定;江湾校区学生规模数的定位要在已确定的学校总体事业规模的条件下,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讨论,为完善校园规划理清思路。

2、对照国内、国际综合性大学在校园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校园规划的制订要以深入调研的资料为基础,科学的规划才具有严肃性和稳定性。调研小组为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发放了29份问卷调研表,涉及学科建设、学生管理、人事、后勤等学校职能部门,其中27个部门反馈了调研表;召开了由张一华常务副校长主持的15个学校职能部门参加的校园规划调研座谈会;参与了校文化建设委员会主持召开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座谈会;对政策研究室、教务处、文科科研处等几个部门进行了进一步调研访谈等,分别听取机关职能部处和师生代表对校园建设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与国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韩劲红处长进行了访谈,4月初赴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了解校园规划的情况和经验,通过网上搜寻、图书资料查询等方式了解了国外大学在校园规划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委托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助调研,调研小组进行内部讨论后整理形成调研报告。通过调研摸清了基础数据和现状情况。

3、明确校园规划的重点是要解决校园功能中的突出问题。基建处规划管理人员通过实地踏勘、到各校区管委会和相关单位座谈等方式,找出突出问题并与设计人员讨论,明确要解决的校园功能中的突出问题,比如:邯郸校区国定路校门和枫林校区东安路校门交通节点拥堵情况严重、存在安全隐患;枫林校区和邯郸校区南校区机动车停车位紧缺的问题;邯郸校区室内师生体育活动中心紧张、江湾校区缺乏室内体育用房的问题;张江校区景观绿化单一的问题等等。对解决方案规划管理办也组织多次讨论,通过多方案比较,选择较优解决方案。

4、老校区规划需要学校管理部门与规划设计院联动修编。老校区的规划和新校区相比,受到现实条件的约束。因此在规划修编的过程中,基建处调研组开始就将调研的内容和设计院进行交流,及时将学校建设、发展的最新信息告知设计院,把基建处在工作中长期积累的有关校园功能情况、校园规划方面的经验提供给设计院并与设计人员交流讨论,坚持了两周一次的工作例会制度,通过频繁的交流,对校园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对设计院所提出的规划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讨论评价,获得比较合理的规划方案。

二、做好关系师生切身利益的若干实事

1、完成张江计算机学院楼改造。根据学校学科校区整体规划,计算机学院要整体搬迁入驻张江校区,为了保障新学期张江校区教学的顺利开展,我处修缮办加班加点,对张江校区1号教学楼进行功能改造,确保计算机学院整体搬迁的顺利进行。

2、邯郸校区北区、东区学生浴室投入使用。为了消除北区学生使用电热水器洗澡的安全隐患,保证北区学生能安全、方便洗澡,新建北区学生浴室。由于北区学生浴室土地产权不属于我校,因此项目无法立项,建设资金由上海精文公司出资,基建处为了保证学生安全使用,和精文公司共同管理项目 建设,严格控制好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把好工程验收关,经各方努力,北区学生浴室于5月27日正式开放使用。为了解决东区学生每次洗澡都要穿越国定路的问题,基建处修缮办将原东区食堂改造为浴室,既方便了东区学生的洗澡问题,也缓解了国定路门的交通压力,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3、马锦明楼重建项目结构封顶。由北欧中心捐赠和日研中心出资的马锦明楼重建项目于今年5月在原址上开工,现已结构封顶。马锦明楼重建项目包括新建的马锦明楼和日研中心楼。重建后的马锦明楼和日研中心楼功能合理、节能环保,将为推进复旦大学国际化办学发挥更大作用。

4、子彬院改扩建项目开工。子彬院属上海市第四批优秀近代建筑和杨浦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项目的审批手续复杂、保护改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经过多轮方案优化与反复论证协调,先后通过了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与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的审批和教育部的立项审批。完成子彬院改扩建项目的施工图设计,通过招投标确定了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于11月进入现场开始施工准备工作。

5、枫林校区学生体育活动中心交付使用。体育活动中心建筑高度23.9米,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枫林学生体育活动中心设有室内运动场、乒乓房、健身房、体操房、社团活动室及相关辅助用房,改善了枫林校区室内体育场馆少且设施较为落后的状况,满足了师生活动的需求。

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规范基建修缮招投标行为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总体部署,也提出了反腐败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并把认真开展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列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处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工作落实在加强学习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和操作程序管理方面:

1、加强廉洁教育,提高拒腐防变意识。

参加后勤党委组织的《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专题学习;加强民主监督,党政领导班子在全体职工民主生活会上述职述廉,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民主评议处级干部。积极开展职工廉洁教育,基建修缮项目管理人员上岗前和项目完成后都进行诫勉谈话。建立了基建处“三重一大”制度,“三重一大”事项必须根据具体内容,提交处务会进行集体决策,由处领导班子成员按分工和职责组织实施,处办公室负责跟踪、督查“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情况。

2、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

(1)修订《复旦大学修缮工程管理须知(修订版)》,将其更名为《复旦大学修缮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修缮管理的体制和基本管理要求;细化了校内各部门的修缮管理职责;具体规定了修缮项目的立项、经费申请和实施要点等内容;明确了在审价和审计过程中管理方、施工方、审计处和社会审价审计公司间各自应负的职任;加强了廉政建设的内容。

(2)完善并制定《复旦大学基建处项目建设工程招投标实施细则》;基建处项目建设招投标实施细则是在原有做法的基础上,征集项目管理人员的意见拟定初稿,经过二上二下讨论修改,才确定试行稿,保证实施细则符合国家政策、学校规定,并具有可操作性。在实施细则中对招投标程序等行为明确了操作规程,明确了设计、监理、勘察等招投标的操作细则;基建工程施工总承包的招投标操作,区别不同工程合同价款的实施细则;明确专业分包工程(空调、电梯、弱电等)的招投标实施细则以及材料、设备的选择程序等。

(3)基建处与总务处联合对全年内涉及水电管网施工的基建、修缮工程实行了年度准入资格招标,并邀请审计处参加,有五家单位报名,四家单位投标,投标单位对总价下浮率、电缆主材下浮率、工期和质量的承诺进行投标,经过严格的评审,煤气工程由青煤中标,水电工程由上海一建中标;对水电管网的年度准入资格招标,规范了抢修工程的程序和结算依据,从根源上解决了过去急抢修工程时间紧、队伍不规范以及结算审计困难的问题。

(4)规范了一些金额不大、工程时间紧的工程的招投标操作行为;对采用内部招投标的项目,比如工程材料等的评标,要求有评标意见,参加人员签名,作为合同会签的附件

(5)进一步规范对马锦明楼、子彬院项目的招投标操作行为,保证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类资料的完整,设计图纸的完整;提高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质量,反复推敲招标文件,减少漏洞,在评价中做好回标分析。规范进行工程项目结算,完成护理学院学生公寓项目的结算。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校园建设管理整体实力

1、加强支部建设、做好发展工作。

党支部按照校党委的要求和后勤党委的部署,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完善校园建设规划,推进新校区建设”的实践载体,联系学校校园规划、基建与修缮工作实际开展“解放思想”、“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自身差距与不足”等专题讨论,理清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路,落实部门整改方案、促进支部建设。

党支部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列为支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合实际制订党员发展计划。通过培养、教育、考察积极分子,提高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党员加强党性观念,以组织发展促进支部建设和本部门的作风建设。发展了一名党员。

2、培养青年骨干、增强团队活力

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充分认识到了加强青年干部梯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创造机会、提供条件,激发青年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着力帮助青年发展成才。

枫林学生体育活动中心、枫林动物房等工程的项目负责人由青年骨干来担任,他们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都能够独挡一面,顺利完成基建项目的管理目标;外派支援云南大学新校区建设的两位青年同志也凯旋归来,不仅为云南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他们的努力工作获得了云南大学的好评。

为了更好地补充新鲜血液,弥补近年来基建处老同志退休较多的情况,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一名规划管理岗位人员和一名水电管理岗位人员,新进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发挥了较好作用。

3、支持工会工作、增强了凝聚力。

处党政班子支持处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和参观活动,如组织职工参观纪念展、国歌纪念馆,参与后勤首届文化艺术节活动。基建处在化艺术节后勤十大歌手、做可爱的奉献者演讲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获得艺术节组织奖。

4、做好退管工作、营建和谐环境。

基建处现有的退休职工已经远远超过在职职工人数,退管工作不是一线工作,但关系到职工的利益,影响到全处的工作。处党政班子把退管工作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工作内容来抓。组织退休职工参观旅游,召开退休职工座谈会,坚持做好“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的工作,访问探望退休人员,对生病住院的退休人员及时探望,协助有关方面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退休同志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五、存在不足:

回顾,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提高:

1、马锦明楼、子彬院改扩建项目的开工时间较年初计划推迟较多。客观原因主要有: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关于项目立项报批等手续繁多且要求严格、国家对招投标的过程及时间规定较以前更严格,子彬院改扩建项目涉及的审批部门和审批程序比一般项目更多,导致我处在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难以掌控。从内部管理方面,缺乏应对现行规定的有效举措。

校区建设规划篇8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等院校也要保持在数字技术革新中的领导地位,不可避免地,园区规划应将信息资源与服务和高校教学与研究的条件整合起来,方便学校内院系体系建设和研究教学的联系创建甚至数字知识仓储还有图书出版服务等。这对现代建筑师、规划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要熟识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运用渠道和方法,同时不断改进和利用各种系统间的联系,提高可操作性和规划园区的先进性。另外,现代高校园区应该拥有友好、安全、舒适的教学活动空间,进而促进教学和科研效率,还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物质需求。这在今后都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硬件方面要有一个质的提高也是理所当然的。除此之外,优良的园区规划也吸引了大批外来者,增加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为提高学校知名度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与地区、国内和国际层面的相关专业机构、社团、政府和文化机构培育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校友参与,增进高校间的广泛交流。

2高校规划建设创新设计思维的人文价值体现

大学自创始之初就作为传播知识和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圣地,除了具备普通意义上的人文价值之外,更高层次所追求文人的内在气质和文化的根本价值的才是大学真正传授给学生的终身目标,所以,要在校园内处处体现出匠心独运的规划设计思维[2]。人文价值,又称人文精神,作为文化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同社会的成员共同拥有的、超个人的。从行为学的观点看,文化是群体(民族、部落、社区)的成员的行为或共同依据的准则。文化既是行为的产物,又是行为的制约因素。例如在校园中规划的一幢单体建筑,它是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栋建筑的位置、功能和体量都必须与园区的整体设计还有周边建筑的风格相一致相融合,在这里融合不单指统一,对比也是手法的一种,包括新与旧、中与洋、材料色彩、风格的对比。唯一要遵循的原则是校园的主体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质要贯彻始终,如此才能产生凝聚力,在校园中工作和学习的师生都会接受,长此以往,还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有高校校园都是具有生命并不断成长的,所有优秀高校的校园都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才积淀出现在的模样。这种处处透出历史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能影响师生敬畏历史、尊重文化,同时对科学教育有着实事求是的内在作用,高校园区历史文化环境的规划建设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实际意义,也能增强校园的识别性和归属感,一举两得。由此可见,在规划建设时,深入了解校园发展的历史背景,调查研究基地建设演进情况具有实际的人文价值和意义。

3高校规划建设创新设计思维的社会价值体现

教育改革之后,高校的经费竞争日趋激烈,学校愈加强调工作成效和责任。开源和节流应该同时进行。增加资源收益、特别是来自校友和赞助人的支持成为学校和图书馆获取资助经费的首要渠道,而在设计规划中体现节约的思想也是一大进步。紧凑型的布局可以节约用地,更好的朝向规划可以节约电能,实验室的废水可以提供热能节约了消耗能源,这些创新思维的运用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公益效益。人才的培养、传授知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具备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精神。追求真善美不单纯体现在追求外表的华丽,更要追求外表与内心的统一和谐。就像艺术的实质是探寻在科学的法则背后隐藏的世界的真实规律,只有真实的才是唯美的。要表现真实,唯一的办法是认真、严谨、实事求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而大学最要紧的任务是把这种精神传播到社会中去,是当下浮躁社会的一剂良药,设计师也要牢牢坚持住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进行规划设计,力求在细节和形式上体现出来。

4园区规划建设创新设计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现

21世纪,人口、环境、能源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许多生态学者都提出了“拯救地球”“全球伦理”“可持续发展”等口号,揭示了人类文化的最新走向:由科学文化转向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将取代工业社会的“技术至上”以及“无节制发展”等观念体系,成为建筑创作的基本原则。高校是教育的场所,要通过教育促进这种转型早日完成,将高校建设成可视、可感知的生态循环系统,提供良好的景观环境,充足的绿化,高效节能的建筑单体,人性化的室内空间和城市融为一体的生态循环系统,不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生态绿化圈向外扩张[3]。首先,要节约土地资源。高校园区往往用地面积较大,而我国土地资源比较紧缺,因此,在高校园区的规划中设计者要高效利用土地,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保护土壤,以有限的面积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例如,哈工大二校区的设计中,为节约用地,将图书馆与主楼之间的广场和部分高层公寓下建成了地下停车场,既节约了用地,同时也解决了北方防冻问题。其次,要节约水资源。校园的用水量巨大,学生的生活用水、大量的绿化需要浇水,因此,建立整体节水系统势在必行。要贯彻“节流有先,活河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建立中水系统。最后,校园建筑要节能。建筑节能是指节约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质量的能源消耗,还包括利用太阳能、地热(水)能源的综合技术工程[4]。例如,在北方的哈尔滨,哈工大主楼建筑北部设计一个体积较大的绿化中庭。北方气候特点决定冬天室内缺乏绿色,学生缺少交流空间。主楼方案采用绿色共享大厅,提供交流座椅。冬日关闭门窗形成一个天然温室,提供舒适的交流空间。这个方案就充分地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改善了北方冬季的单调情况。在高校园区的规划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学校师生的意图与使用要求,提高师生们的生态意识,为营造生态环境及后期维护与发展埋下伏笔。

5结语

校区建设规划篇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理顺体制、科学规划、改革创新,推进市区教育事业优先、快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市区中小学办学水平,提升市区龙头地位,改善市区人居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

二、整体目标

通过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用5年左右的时间。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市区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三、基本原则

部门协作;市区一体,政府统筹。整体联动;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财政为主,多元投入。

四、工作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务实可行、适度超前”原则。开展并完成市区学校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征求市区群众、教师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布局调整规划进行评审,向社会公示,并报市政府批准颁布实施,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权威性。

(二)理顺管理体制。改革市区学校办学体制。科学高效”原则,切实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完成市直、区、经济开发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教育合力。同时,理顺启黄中学和外国语学校的办学体制。

(三)优化学校布局。科学编制学校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对中学、市实验小学、市实验幼儿园、考棚街小学、区实验小学和区实验二小等资源整合力度,优化学校布局,解决老城区学校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和交通拥堵问题,初步实现市区教育均衡发展。

(四)做好新城预控。根据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做好新城区特别是城东新区学校远期预控和建设工作,加强教育用地预留控制,使城区各类教育设施布点科学合理。启动新区新建学校的筹备和建设工程,使新建学校起步快、起点高、环境优。

(五)改造薄弱学校。加大对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的改造力度。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消除D级危房,使市区学校全面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

(六)合理定额定编。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解决学校规模超负荷和班额严重超标等问题;按政策规定和学校运行要求重新核定市区学校教师编制,落实教师员额;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流动机制,实现市区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市、区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学校布局调整、资源优化工作。

1完成并颁布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

2完成启黄中学、外校办学体制改革;

3启动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4完成城区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5建立教师补充流动机制;

6启动区属学校和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7启动老城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做好城东新区教育用地预留规划;8根据城东新区规划。

9启动并部分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完成市区部分学校的整合工作。

1完成区属学校和经济开发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2完成市区D级危房改造工作;

3完成老城区部分学校的整合;

4加大迁建学校的建设力度;

5基本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

6启动城东新区新建学校的筹建工作;

7加大教师交流、互派力度。

(三)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实现市区学校均衡发展,基本实现规划目标。

1完成市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

2完成市区学校“改、扩、并、迁”工程;

3基本完成城东新区新建学校建设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工作机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责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成员单位职责附后。

校区建设规划篇10

关键词 园林;规划设计;校园;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083-02

中小学校园的园林规划设计在校园的整体建设中一直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不断强调创建和谐生态校园的今天,校园园林设计尤其关键,它影响着整个校园的风貌和发展。校园的园林规划设计是营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校园园林规划设计原则结合校园景观环境的新要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就现状给出适当的建议,对校园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1 园林规划设计原则及目标

1.1 园林规划设计原则

中小学校园是一个多功能的场所,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如今,各个中小学也更加注重校园相关设施的完善,但只有通过整体的校园园林规划设计才能使校园有限的空间更好地为人所用。

1.1.1 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

以绿为主是一个过程,校园生态建设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在城市化发展迅速的今天,运用生态设计原理进行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不再是噱头,而是当务之急。在校园建设中,应当充分运用生态设计原理来建设校园,才符合现代化校园的长远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一个人文气息浓厚,而且迸发着活力的校园。

1.1.2 因地制宜,凸显地方特征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一味追求美观而引入大量的外来植株是得不偿失的。只有通过采用适地适时的种植原则及地方植物的选用,才能突出地方性特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3 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

现代的校园不再是单一的教学场所,它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生活在其中有着多方面的需求校园园林规划设计应对多方面需求作出积极响应,以环境和空间特征对人实现主动的接应,争取最大程度的亲和,使之成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校园空间。

1.1.4 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特质

睿智进取是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作为现今社会环境中的校园,也应该在校园园林规划设计上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体现校园中人与自然的重新思考和定位,让学生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1.2 校园规划设计目标

立足于中小学校园的园林景观空间,通过自然条件的改善,人文环境的设立以及园林绿化空间的形成等多元素交织和介入,构建出一个意趣生动,内蕴丰富的人与自然及文化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互动空间及学习场所,让神圣的校园在传播知识之余还能给人一种平静而和谐的感受,具有平静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2 校园园林规划设计应用

2.1校门区园林规划设计

校门区通常可以作为一个学校的标志,带给人们关于学校的第一印象,它是学校向外界展示的窗口,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校门区域承担着主要的车流和人流的集散功能。这一区域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通常较为简洁,以保证充足的交通空间并且体现出校园的庄严和肃穆。进入校门后的主干线是整个校园规划设计的中轴线。一般来说,通过开敞草坪和规则式绿篱和树木的栽植,体现了强烈的空间感,强化了这一区域的中轴线作用。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规则式草坪、规则式绿篱、疏林草地;主要植物有野牛草、早熟禾、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雀舌黄杨、红叶李、银杏、国槐、白皮松、油松、青杆等。

2.2教学区园林规划设计

教学区域主要指教学楼和图书馆等,这个区域也是校园园林绿化的重点。其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户外沟通和交流的空间,并且处理好园林植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柔化建筑物生硬的外观,且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这一区域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也应该考虑不同人群使用,而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气氛,既可以安静怡人适合读书和小型交流,也应该敞开简洁,利于较大规模的学生活动。其主要园林植物应用类型有垂直绿化、草坪、绿篱。园林植物种类有野牛草、五叶地锦、大叶黄杨、棣棠、龙柏等。

2.3运动区园林规划设计

体育运动区包括校园内的操场、体育馆以及其他一些的体育设施场地等。这个区域可用做园林绿地的面积较小,多配合操场和建筑周边环境,为学生提供运动过程中休息的空间。因此,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多考虑植物的遮荫效果,同时应该考虑植物落叶和飘絮等问题,减少对户外活动的影响。避免产生过敏源,以免学生在户外运动时产生过敏反应。

2.4宿舍区园林规划设计

宿舍活动区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区域,使用量较大,活动内容较多,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到为学生提供适当活动的区域和较多的林荫空间,并在靠近宿舍楼的区域尽量安排安静怡人的休息空间,以减少对于宿舍楼的干扰。其主要园林植物应用类型有林荫树和草坪,园林植物种类有鹅掌楸、水杉、山楂、紫藤、小叶黄杨、鸡爪槭、海棠、锦带花等。这一区域的园林景观以硬质铺装加条形座椅为主,使用高大冠幅较大的树木能起到了较好的遮荫效果,减小人为破坏的可能性,也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更加安全与卫生。同时,这一区域多采用秋色叶、观花观果树种,使四季景观富于变化,增加了这一区域的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园园林规划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今后校园建设的整体性。我们除了注重校园设施的功能性以外,关键还是要从校园园林规划设计效果的角度把校园各组分之间进行合理配置,极力打造出一个安静、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张凯莉,周曦.大学校园环境设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6(3):80-83.

[2]李利,秦柯.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空间塑造浅析[J].山西建筑,2008(26):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