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校区学校管理问题思考

时间:2022-07-20 03:47:58

双校区学校管理问题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高校的现有校区已无法满足其教学需要,双校区办学成为了当前高校发展的新趋势。校区与校区间的距离阻隔,给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该文针对双校区学校管理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为双校区办学在减少教学资源浪费、提高学生管理效率、构建良好校园文化方面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双校区;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学校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我国大部分高校建校早,配套设施已经不能适应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因此形成了双校区办学的新格局。双校区大学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办学实体名称,在两个不同空间地理位置的校区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运营、服务社会的高等院校。[1]目前,双校区办学模式已经较为普及,但由于校区之间的距离增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双校区学校在管理上存在较高的难度。本文针对双校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1减少教学资源浪费

双校区办学是一个获取资源和资源重组的过程。双校区办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使得教学资源配置从以前的单校区调节转变为双校区协调。为了确保新建校区的顺利运行和双校区的办学效益,学校必须给每个校区配置合适的教学资源,而因为校区与校区之间的距离较远,很难实现所有资源的共享。一般来说,双校区高校的主校区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配置了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而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的配置都有待加强,如教室、实验室、机房、图书馆、体育场所、行政办公室及教学设备等。再加上某些教学资源在某一校区的利用率本就很低下,而校区与校区之间的距离较远,这些教学资源不能被另一个校区的师生所充分利用,造成教学设施设备的重复添置和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成了双校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1.1加强资源配置的总体规划。大学建设新校区的计划一旦确定,学校领导层就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考虑学校的整体学科和专业结构设置等问题,对各校区的教学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和配置,从而提高整体效益。在新校区的建设中,应加强学校的整体规划与总体设计,充分发挥各个校区的办学特色优势,实现教学资源配置的科学性、整体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些大学通过提升校区与校区之间仪器设备的共享率和利用率,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有效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如西南大学采用“3+X”共享模式,确立了理学、农学、工学等3个相对集中的分析测试平台;东南大学分别构建了分析测试类、机电综合类、电子信息类、土木交通类、生命科学类等5个公共硬件平台[2]。1.2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有幸处于“互联网+”时代,就应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减少双校区办学的资源浪费。如加强双校区“仪器设备物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校区与校区之间、校区与相关单位之间实现仪器设备在线预约、实时测试分析、数据转移、集中存储等多种功能。若在相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其他高校以及国家科研单位的仪器网络平台实现对接,有利于解决教学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低等问题。[2]图书馆、档案馆所需图书资料众多,双校区若给每个校区的图书馆都配备必需的纸质图书资源,无疑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应加强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引进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在各校区之间实现图书资源的数据共享,同时将各校区图书馆的日常事务和工作流程进行信息化统一管理。

2学生管理信息化

双校区办学模式下,各个校区一般都是分散在不同的城市或某一城市的不同区域,地域的限制影响了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学校管理人员应通过信息化手段拉近空间的距离,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用于学校学生的信息管理工作。将学生工作进行细分,凭借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的传输,促进各校区的沟通交流,实现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之间、学生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学校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的效率。[3]双校区办学模式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沟通交流问题。正常情况下他们只有在校本部大会才有机会见面交流,平时基本上没有时间和机会交流。因此,建立一个供所有老师使用的信息化交流平台较为重要。老师们可以通过平台分享心得,交流学生问题等,及时处理棘手的学生管理问题,减少了老师来校本部开会、研讨的次数,节约了校区间来回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提高了学生管理效率。

3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

目前,一些双校区办学的高校出现教学管理机制与监督体系不健全、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同时,教学服务与教学质量监控薄弱,无法严格监控双校区教师的教学行为。这导致教学管理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为此,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由领导审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院系领导根据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方案,对各教学环节提出意见;各系根据总体安排,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计划中,教学计划确定的相关内容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的,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执行。每一位任课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通过智慧课堂一整套信息化设备,对其授课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实时监督教师的课堂教学。[4]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根据考核结果对单位或教师进行适当的奖惩,对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或教师进行相应的惩罚,对考核结果较好的单位或教师给予适当奖励,通过这种奖惩制度调动各单位和教师的积极性。

4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管理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双校区办学的高校来说,新校区与校本部相隔距离远,且一般选址在没有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的偏远地区,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校本部的校风、学风、教风等像搬迁仪器设备一样搬迁到新校区。因此,双校区管理应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术建设,经常举办跨校区的学术讲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举办各种校园文化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品质,加强各校区之间的有效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社团等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校区与校区间的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增强各校区学生的凝聚力,使得新校区的学生不会产生孤独感;同时学校应多鼓励学生到其他校区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促进校区间的思想交流。综上所述,双校区办学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双校区办学带来的教学资源浪费、学生管理效率低、教学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不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应对,推动双校区办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韦韦,刘方.扩展型多校区学校管理机制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4):230-231.

[2]刘宇雷,王超.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优化策略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2):28-31.

[3]王森.浅析双校区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7):227-228.

[4]冯家贵.多校区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实践与研究———以湛江师范学院高技校区为例[J].高教论坛,2008(3):51-53,148.

作者:杨秀玉 陈九昊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