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统教育十篇

时间:2024-03-28 11:15:20

红色传统教育

红色传统教育篇1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革命传统教育;青年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在艰辛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国家建设过程中不断积淀的宝贵财富。四平市,曾因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四战四平”而名传内外,其特殊的历史也被人们赋予了一个刚强的名字――英雄城。剖析四平的历史,整理四平的历史资源,不难发现四平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翔实而丰富的。曾指出“可以通过传统教育带动旅游业,但不能失去红色旅游的底色。只有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苦,才能使人们真正受到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同样也是共产党人革命传统精神的真实写照,是数以万计的优秀共产党人勇于革命,敢于献身、甘于奉献的精神铭刻。以四平红色资源为载体做好青年革命传统教育是让青年铭记历史、培养爱国精神、继承优良传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鲜活而写实并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

一、四平的红色文化资源

(一)英雄人物。红色文化资源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勇于开拓的革命史、可颂可泣的英雄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是我们党留给当代青年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特有的政治优势,也是社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促进青年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培养爱国精神、坚定意志信念的作用。翻开四平的历史画卷,我们不难发现,四平的红色文化资丰厚,爱国人士辈出。清朝末年著名的满族爱国将领依克唐阿将军、指挥中华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首要战役――江桥抗战的马占山将军、投身抗日救亡的民族企业家杜重远先生等等他们都出生或生活在四平这片沃土。他们的事迹被历史铭刻,他们的名字被后人相传,他们的精神被一代代青年人所传承。

(二)英雄事迹。不少人了解四平是因为在战争纪实栏目中听到或看到了四平这个城市的名字。许多人对它记忆犹新是源于那次残酷卓绝的战役。在四平解放战、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和最后的四平收复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军队在四次战役中投入的人数之多、作战时间之长、伤亡人数之大、影响规模之广是这场战役的鲜明特点。伟大领袖主席曾电告指挥四平战役的,“化四平为马德里”,正是因为这些因素,这场战役也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之战”。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牺牲的英雄们,四平市修建了马仁兴将军雕像。向后人展示了榜样,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留下了生动写实的榜样。

(三)英雄建筑。四平的解放,不仅对东北的解放产生了重要意义,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也深刻地影响着全中国的解放。在四平战役胜利后,辽北省政府决定在四平大街中心位置修建“烈士纪念碑”以缅怀在四平战役中及多次作战中牺牲的英雄烈士。时任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在纪念碑正面题词“为解放人民而奋斗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今日矗立在四平的烈士英雄纪念碑,昭示着四平人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见证着这座英雄城的岁月沧桑。为了纪念这次战役,四平人民修建了英雄广场、“四平战役纪念馆”、在“塔子山”等曾经英雄战斗过的地方修建复原了一系列战斗遗址。还原写实的记录下了四战四平的战争惨烈。为了怀念在那场战役中牺牲的英雄烈士,铭记这次战役,四平人民修建了“烈士陵园”,这些纪念场所的修建,正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让青年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真实案例。

二、红色资源孕育红色文化

四平人拼搏进取、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中国的迅速发展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中,英雄城不断续写着自己光辉的历程。“部级园林城”、“部级卫生城”等等一个个称号抚亮个这座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一次次奖励激励着这个城市的前进,展示着它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魅力。

挖掘四平的红色文化资源,寻找其所孕育的红色文化,让广大青年感受红色文化,感悟红色文化中重要的革命传统精神,继承革命传统精神,让青年朋友们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革命传统道德情操,让青年在红色文化的氛围中学习优良的革命传统。

红色文化曾因经济的迅猛发展被慢慢淡去,但是近些年来我们会发现,大众在对于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文化的诉求也不断上升品味。那些真真能够在历史的洪流沉淀下来的经典是不容置疑,不怕忽视的。无论是电视荧屏上播放怎样的古装剧、穿越剧、青春偶吧剧,但最让大众接受的是像《亮剑》一样的影视作品,耐人寻味,也经得起咀嚼。人们耳熟能详的也不是那些街头烂尾、昙花一现的“口水歌”,而是像《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等等这些往日的红色经典。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热情并不是偶然,是因为源自于内心对于经典的召唤,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中的东西是不可抹去的。

经典红色文化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蜕变,其更是激励后人不断拼搏、积极进取、分发向上“正能量”的源泉所在。四平红色文化资源同样也孕育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财富。四平市当前正处于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红色文化折射出的革命传统精神,正是这座“英雄城”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支撑。因为四平精神,四平人在战后的废墟上白手起家建立属于自己的城市,创造了这里曾经的辉煌;因为“敢于奉献、敢于胜利”的四平精神,四平人不灭希望;因为“四平精神”,四平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建设家乡,以期在此辉煌。那数以万计的四平青年人正是四平在此辉煌的创造者和见证者,让他们感受四平红色文化,传承革命传统精神,以高涨的热情投身于四平的建设,投身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潮中去。

三、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做好青年革命传统教育途径

(一)精准红色文化宣传,传播革命传统精神。

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是保障继承、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发挥其价值及功效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参观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史馆时曾强调“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文化精准宣传,方可让革命传统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扬。主流社会对于红色文化的宣传覆盖范围广,普及率高。但还没有达到精准宣传,所传播的革命传统精神效果力度不够。在对广大青年进行红色文化宣传,传播革命传统精神时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人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防止红色文化宣传的形式化。红色文化的宣传者、教育者没有将红色文化真正的内化于心,而是仅仅停留在外在的说教,没有以身作则,造成了接受者学一说一的效果,对其真正的内涵没有感悟,也谈不上传播和继承革命传统精神。教育者与接受者缺乏相应的沟通,造成了只是停于表面的现象。其次,防止红色文化宣传被商业驱使所左右。当前“红色文化热”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红色旅游,还是商业演出都附有红色文化的烙印。但是,怎么让红色文化真正得到宣传,并产生传播革命传统精神的效果,我们需思考。其一,有些本不是红色文化领域的内容被滥竽充数冠以红色文化的帽子,最后让接受者感到不自然的感觉,甚至是产生反感;其二,某些红色旅游景点门票收费过高,造成了人们有心参观而无钱进门的现象;其三,为了吸引群众,在一些红色旅游景点过度的编造一些查无根据的“传说故事”和“红色传说”,让本是红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蒙上了一层封建迷信色彩。这样过度的商业化行为,与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产生了背离,弱化了革命传统精神的感召力及道德教化的效果。

(二)红色文化融教材、进课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对于青年人来说,求知是处于这个年龄人的重要任务。将红色文化融于学生的教材中,进入学生的课堂上,让红色文化在青年求知的主渠道上进行添加,可以让青年人在对红色文化达到逐识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中渗透红色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所学、所做、所行进行深刻的反思,返回到课堂中,青年学生可将自己的不惑与师长、同学进行探讨,解其不惑,学思深入,内化于心,主动继承革命传统精神,在同辈中分享继承后的快乐。红色文化融入于教材、课堂,可以让革命传统精神深植与广大青年的内心,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成功产生精神动力。

(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践行革命传统精神。

红色传统教育篇2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安排,交通运输局组织全体党员在猴场会议会址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时间,却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的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今天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

在伟大转折之地—猴场会议会址,红军长征曾四过此地,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红色基因。通过会址陈列馆图文简介、实物展示和影像再现当年历史,当年红军生活如此之贫困、武器装备如此之简陋,在如此险峻的军事环境中取得中国革命如此伟大的胜利,主要在于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我们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与群众建立的良好军民鱼水关系。毛泽东主席的词作《忆秦娥·娄山关》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充分展示了当时革命先辈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放眼中共党史一路走来,最终均是得民心者胜。历史无数次证明,无论是谁,割断自己的根,就注定走不到辉煌的明天,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时刻警醒,我们的血脉来自大地,根植于群众,我们的魂魄最终还要归宿到那里。我们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更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始终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红色传统教育篇3

关键词: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创新

红色旅游不仅能使人们在旅游时感受到革命圣地的庄严肃穆和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更能使人自身心理受到调适,自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1]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正面对待这些,才能使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得以充分发挥。

一、红色旅游的基本内涵

红色旅游是旅游产业观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观念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产物。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红色旅游在宣传革命精神、发扬红色文化方面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加强我国人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红色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红色旅游是将绿色的自然景观和红色的人文景观相结合,将传统爱国主义思想文化教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从狭义上来讲,红色旅游是指以在历代革命先烈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的道路上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产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和文化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学习,以达到弘扬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思想的目的,使人们增加阅历、提高修养、完成身与心的双重洗礼。

二、红色旅游的时代特色

1.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色爱国主义思想是调节祖国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道德标准和政治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红色旅游能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史、革命史,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风貌和爱国情操,从而激发人们发自肺腑的爱国主义思想。红色旅游所展现出来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新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途径之一。2.宣扬民族精神,发扬红色革命传统的时代特色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薪火相传,在新的历史时期演变出了新的民族特色。比如,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这些文化和品质的传承丰富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在现如今这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发展红色旅游线路,可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度,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发展红色旅游是宣扬民族精神,发扬光荣传统的一种很好的外在表现形式。现如今,我国已经步入了加快建立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光荣的革命精神更不能被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所丢弃。3.倡导保护红色文化历史遗产的时代特色革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例如,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不仅见证了我们来之不易的现代化生活,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发展红色旅游,使红色革命文化遗产得以产业化,既可以增强革命圣地与外界社会的相互关联,又可以促进革命根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开展红色旅游的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对我国现有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建立在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之上的红色旅游,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弘扬先进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根据地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的文化工程。1.具有政治导向价值当今时代的中国是开放的中国,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以各种形式流进中国,企图腐蚀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系统地对广大青年一代进行马列主义的教育,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价值观的教育,爱国主义文化教育,集体主义道德观和各种行为指引的教育等。红色旅游同时是爱国主义情操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用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正确的政治思维,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能有效地弘扬革命精神,将中国民族的奋斗足迹深深地铭刻在中华大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里。旅游者置身红色旅游胜地时,亲身体验长征文化、革命圣地文化、老区文化,能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2.具有经济转化价值首先,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可以带动红色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中国革命圣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等一系列原因,国内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处于中西部地区的革命圣地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发展红色旅游行业能起到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相对协调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旅游业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其次,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厚重的革命精神文化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内涵,其文化底蕴更是现代化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红色旅游的开展能够把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文化发扬光大,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发展,为参与红色旅游线路的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文明建设,也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3.具有育人育德价值要实现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必须发挥其精神育人育德作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下一代。红色旅游能够通过相对轻松娱乐的形式,使下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达到学习和受教育的目的。在红色精神的引导下,自觉不自觉地陶冶了自身的道德情操。在红色旅游胜地,旅游者通过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真切地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感、亲切感,产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学习兴趣。通过红色旅游,将从前在书本中学习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场景有机结合起来,更能真切地感悟到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红色旅游将爱国主义情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弘扬民族气魄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结合,使中华民族下一代在红色先辈的艰苦奋斗史、先进革命者可歌可泣的光荣史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言传身教下,潜移默化地成为一名具有高尚情操的优秀年轻人。4.具有文化传播价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而发展红色旅游非常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红色精神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更涵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的脉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现阶段红色旅游活动要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之发展成为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要努力成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更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5.具有民族精神的调适价值红色旅游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感染着一波接一波来参观的游人,使来感受革命文化的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红色旅游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厚重朴实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游客在参观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在感受我国革命史,接受我国革命精神教育。改革开放以后,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文明交融撞击,使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和民族精神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减弱了民族凝聚力。在这样的条件下,红色旅游聚集的大量红色资源,展现的一系列红色文化使广大人民重新体验了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有利于在全球化过程中站稳脚跟,树立新时期的民族精神。

四、实现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途径

红色传统教育篇4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上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首次提出“新媒体”概念,指的是那些与传统印刷媒介不同的,并且是建立在电波、图像等等传输技术基础之上的广播、电视等媒体。媒体的形态是处于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演变的发展过程之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媒体发展阶段所彰显的内涵也不同。当前,新媒体是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依托新媒体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接收者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兴媒体,其主要包括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和数字电视新媒体。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特点。一是传播方式的互动性。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传播。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聚合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方式,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实现传播方式的互动性。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在虚拟的空间里自由表达言论和观点。二是传播形式的多样性。新媒体可以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较之传统媒体在传播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活力,感染力更强,人们更容易接受。三是传播内容的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内容不受时空限制,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遨游于世界各国的网络页面,根据个人喜好传输或者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覆盖面更广,传递信息更具多元化、碎片化。四是传播速度的即时性。新媒体传播在速度上有其独有的优点,比传统媒体更便捷、更迅速,新媒体信息的生产、、转载和反馈,几乎是零时间或趋向零时间的,受众可以瞬间接收,随时随地翻阅。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自由,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文物、革命文献、文艺作品、革命纪念地、战争遗址、革命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根据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主要是教育者以红色文化为教育内容,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使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内化为自我的道德品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红色文化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是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红色文化所宣扬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最终理想是实现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就是要压迫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为了这个理想,无数仁人志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这种维护正义、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的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永不动摇信仰”这条红线。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攻坚力量,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和生力军,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理想信念就是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缺失或者动摇,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教育和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有助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红色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浓缩了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色文化是鼓励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撑。党的十以来,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它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努力、不断付出。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十提出的“三个自信”,有助于坚定青年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媒体用户数较2013年底增加1442万人。这其中,大学生是运用新媒体最广泛也最强烈的群体,对网络新媒体的依赖程度也是最高的。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拓宽了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丰富了红色文化资源,给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导向力产生了巨大冲击,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国家借助新媒体不断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随着新媒体逐渐成为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借助于新媒体的虚拟化、隐蔽性、即时性,向世界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推销其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普世价值观,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实施其文化上的渗透。有时甚至利用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暂时存在的某些困难以及消极腐败事件,借助新媒体平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挑拨事端,制造矛盾。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透过其强有力的渗透,不断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影响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传播形式对红色文化的传统叙述方式提出挑战

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各种文化,集商业性、娱乐性、学习性、时尚性于一体,它以形象化、通俗化、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以轻松而诙谐的方式赢得了青年大学生的喜爱。他们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陈述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而且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文化,更能抓住90后大学生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心理发展特点,易于传播且思想观点简单,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接纳。相比之下,红色文化主要通过政策解读、典型宣传报道等形式出现,在叙述方式上标签性、口号性、理想化色彩过重,主要以空洞的说教为主,内容过于严肃。传播过程中存在只重视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个人价值的现象,不能真正与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及心理特点相结合。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文化与红色文化之间产生的一个“矛盾”点,就在于红色文化的话语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新媒体特点产生脱节,红色文化教育缺乏感染力、吸引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不强,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遭到了质疑,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挑战。

(三)新媒体传播对红色文化传播的传统形态提出挑战

当前,移动电视、手机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加速发展,微博、微信、网络视频、图片、手机短信等新的传播形态,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其影响力不断拓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态,在传播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者全球关注的大事上,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当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还主要集中于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主要采用课堂教育与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形式,传播形态、形式比较单一、单调,对于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还缺乏较为成熟和成功的经验,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缺乏创新性,教育实效性不强。

四、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我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这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不断提高新兴媒体的传播能力,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染力”和“公信力”,运用新兴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一)坚持党管新兴媒体,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主流价值导向

新兴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能改变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方式。党的十报告特别强调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的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青年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容易被外界复杂纷繁的信息迷惑,因此,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妄图通过网络构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大棋局”,我们必须坚持党管新兴媒体,坚持领导权和主导权,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主流价值导向。一方面,必须坚持党对主流媒体的监管,坚持主流媒体的党性原则,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主流媒体作为我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必须旗帜鲜明的指出应该坚持什么信念,举什么旗帜,“讲好中国故事”,牢牢把握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作用,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充分认同与肯定,提升青年学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对不良网站的打击,加强信息监管。新媒体传播内容多样化,有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主流文化,也有负面的、消极的、虚假的灰色文化,必须坚持对新兴媒体的管理,加强信息监督,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对于谣言、谎言,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广大青年学生澄清事实、揭露真相,对于青年大学生比较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权威、深度挖掘、细致分析,积极疏导青年大学生不良的、消极的、愤世嫉俗的情绪,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二)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现实性和包容度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是逐步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构成的开放性的螺旋式系统。”其中,道德情感是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化环节,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不断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现实性、包容度,提高“感染力”,“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而唤醒大学生的情感意识,激发大学生的道德自觉。一是调整叙述方式,尽可能走进大学生熟悉的文化背景。根据时代的变化,在红色文化的叙述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在保证红色文化政治方向的大前提下,尽可能地融合新媒体时代的各种积极健康的教育元素,将红色文化话语与新媒体特点相融合,让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现代技术的力量,满足其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二是调整话语定位,注重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在话语定位上,将红色文化的主流价值导向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诉求有效结合,着力解决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注重大学生的个人价值需要的实现,防止红色文化过于理想化、神圣化,进而体现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增强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让大学生真正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鼓励多样化,对话中展示红色文化的优越性。处理好主导性与多样化的关系,在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的基础上,鼓励各种社会思潮多样化发展,在各种社会思潮对话中,展现红色文化的优越性。合理吸纳与红色文化精神相近的思想观点和精神理念,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优化整合,兼收并蓄,展现红色文化的包容度。

(三)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

红色传统教育篇5

――题记

初中思品教育的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从红色教育内涵与初中思品教育的总目标看,二者在培养初中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功能和作用:红色教育丰富和深化了初中思品教学的内容,是初中思品教学的重要题材和必要补充,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有着重要功能和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一、红色教育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重要功能

1、引导与评价功能

红色教育是利用丰富多彩的红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而初中思品教育中的很多内容涉及到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九年级思品第三课《中国的道路》中讲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风雨历程,其中就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舍生取义、大公无私革命优良传统。在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奋斗在一线的德育教师必须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必须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感召人”的育人方向;必须坚持用红色教育的深刻内涵来引导自己的正确育人方向,用红色教育的最终目标来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这就发挥了红色教育在初中思品教育中的引导与评价功能。

2、感染与激励功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品教学克服了单一灌输、刻板说教的传统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从这方面讲,红色教育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思品教学模式,在思品教育中具有强烈的感染与激励功能。因为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包含“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等红色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灵活多样的组织思品教育教学活动:如纪念日活动、观看红色金典影片、参观革命旧址和遗址等教育实践活动。这些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加上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丰富和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往往更具有强烈的感染与激励功能,比单一灌输、刻板说教的传统思品教育模式更能做到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

3、实践与强化功能

任何教育活动都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与强化,最终服务于实践。否则,脱离实践的任何教育都是无源之水的教育,同时也是无任何意义的教育。初中思品教育也不例外,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做到知、情、意、行的转化。而教育的实践功能所强调的就是学生能从“知、情、意”转化到“行”,这是思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衡量思品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所在。然而,红色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的空间很大,我们可以依托并整合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适时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检验与强化,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二、红色教育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从红色教育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重要功能可以看出,红色教育是初中思品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重要题材,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1、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是让初中思品教学回归生活的有效方式

实践性、活动性是初中思品教学的显著特征,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思品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体验的教学。这就对一线德育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可是,在思品教学中很多教师面临同样的困惑:苦于找不到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教学目标的教学题材和教学活动。于是,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变本加厉的搞刻板说教、单一灌输的应试教育,使初中思品教育在背离素质教育的轨道上越走越远,违背思品教育的初衷。然而,在掀起红色文化、红色教育浪潮下的今天,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又为广大思品教师的这一困惑开取了一剂良方: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为教师开展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可能提供的一切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品教学活动,让初中思品教学回归生活。

2、与时俱进的红色精神深化并丰富了初中思品教学的新内涵

时代性是初中思品课程的又一显著特征,这就要求初中思品教学活动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要求。这就决定了初中思品教学必须结合时代特征,不断丰富和深化其新的内涵。

而红色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又有新的体现和要求,即在原来的“五四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战争精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所体现出的“抗洪抢险精神、抗凝冻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新的红色精神。这样,与时俱进的红色精神就深化和丰富了初中思品教学的新内涵,填补了思品教学内容的一大空白。

3、寓教于乐的红色教育方式点燃学生学习思品激情的火花

红色传统教育篇6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勇敢、厚德载物、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等美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想体系。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具备许多与时俱进的品质和精神.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实际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现状.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受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的影响.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因而接受新生事物、思想的能力极强,视野开阔,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很少盲目认同某种思想观念,喜欢自主思考,在经过争论、碰撞后有选择的接受,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探索新的思路,对人生表现出更强大的信心和更具理性的思考;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重视具体的事实而不关注抽象的道德说教和思想理论,追求简单、实用、易行;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社会信息.他们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并主动思考社会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由于“90后”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多种宠爱于一身.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自私、心理素质差等问题,缺乏集体观念,思想早熟,在情感观、价值观等取向上呈现出物质化倾向,“拜金”的趋势比较明显。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她不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具备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红色文化承载了我党的革命史、斗争史、英雄史和建设史,在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历史依托的同时.还具有指导现代社会的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红色文化包含红色旅游、红色网站、宣讲红色事迹等形式,不仅资源丰富,而且能够借助影视、书刊、音乐、旅游等多种形式直观生动的发挥红色文化价值;红色文化能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且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极富感染力。

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本源性的优质资源.而且能够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通过大学生与革命历史的对话帮助大学生在历史事实面前感知革命思想内涵.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1.红色文化进课堂

高校要在政治思想教育的理论课和品德课基础上.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组织人员编撰《大学生红色教育读本》;将瞻仰红色故居、学习革命传统等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将红色文化的学习计入课程学分;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各专业课上也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德育教学,建立起课堂、实践与校园文化为一体的红色教育体系。

2.发挥党团组织作用

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发并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组织新党员在革命教育基地作入党宣誓,开展红色党课、爱党征文、红色文件展览等活动。例如某高校结合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由党团组织推动了红色旅游、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歌曲大合唱、红色文化演讲以及红色征文比赛等活动,对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3.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各高校要按照实践成才的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智力特点.将主题教育与激励式教育、个体体验式教育、聚合式教育、感染式教育、辐射式教育等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教育从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积极开展实践胜、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工厂宣讲红色精神,组织、鼓励大学生结合实践创作红色文艺作品,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期等时间组织红色旅游,参观、调研红色资源,体验红色生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并升华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4.发挥红色网站作用

建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实到红色网站的各个部分。上传革命故事、革命歌曲、革命场景和红.并组建评论员队伍和“红色论坛”.将网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并逐渐发展为集思想信念教育、信息服务、综合素质培养为一体的综合网站.通过网上网下的立体交叉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做好人生的导航。

四、红色文化教育的拓展

红色文化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在立足节日教育的基础上放眼日常教育,在立足学生骨干的基础上放眼普通学生,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放眼课外活动。在立足校内教育的基础上放眼社会实践.以实现红色教育的连贯性、系统性。

1.向全体学生延伸

目前红色教育普遍存在着纪念节日时多而平时教育少.学生党员教育多而普通学生教育少的状况。高校有必要开展普及性的红色教育,以“人人受教育”的原则开展“唱百首红歌”、“读百部红色书籍”、“看百部红”等活动,组织师生参加红军长征史演讲等活动,以日常性、普及性的教育让红色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里。

2.向课外延伸

学校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融入红色教育.以更好的利用教育资源。例如组织学生讨论红色教育杂志的学习心得,邀请老同志参与班级建设,组织义工为红色教育志愿服务等等。红色教育向课外延伸.能够在开展红色教育的同时.更好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向公寓延伸

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红色教育向公寓延伸能够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向公寓延伸的重点是公寓文化阵地建设,可以在公寓设立工作室,安排宿舍供学生活动,并设立文化宣传栏和楼道文化宣传设施,张贴教育信息和活动动态。另外,建立党员领衔负责制,选用热爱红色教育宣传工作的学生党员负责公寓的红色教育辅导.采用目标管理制度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考核评比。

4.向校外延伸

高校要做好与党史部门等相关单位的合作.聘请党史专家作兼职辅导员,建立红色教育点。与本地区的革命教育基地合作,定期组织大学生接受革命教育,选派优秀学生在基地义务讲解,并让他们对全体学生进行辅导。另外,还可以积极与本地区的中小学展开合作.通过“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在大学和中小学深入的开展红色教育。

红色传统教育篇7

红色文化,一般来说,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系统研究、总结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1.引导青少年正确树立“三观”。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当代,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泛起蔓延,道德素质降低、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青少年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依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加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一心的红色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勇于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精神,摈弃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以人为本的红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加强实事求是的红色教育,有助于端正青少年的生活态度,树立青少年严以律己、诚信待人的良好风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教育功能,深化青少年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少年提升道德观念,坚定政治信仰,塑造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扩展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滞后,课程教学体系与社会现实脱节严重,教学内容缺乏生动性和可读性,中学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复教学”等问题一直存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优质独特的教育资源,为当前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应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价值观念重构的特殊历史时期,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了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认识,赋予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增加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适应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其意义在于改善现有的政治课教学。革命遗迹、纪念馆等物质载体,同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精神财富,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素材。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和民族精神,通过革命遗物、故事讲述等方式传播,更好地激发青少年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亲身感受、体验和认知的教学方式,是对现有教育的重要补充。创新此类教学模式,扩展了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3.体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在教育目标上,注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加强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在教育的实现途径上,强调实践育人的形式和榜样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同当前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顺应了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一方面,红色文化传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和革故鼎新的思变精神,它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和发展创新。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及其优质资源,是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展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不计其数的革命烈士和时代楷模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人物素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榜样模范的力量激励着青少年奋发图强。

二、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1.注重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强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应当从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着手:红色文化融人政治课教育教学体系。在应试教育占主导的教育体系中,在“智育”和“德育”脱节的学校教育下,红色文化传播不到位、红色教育不重视等情况普遍存在。建立系统完备的政治课教学体系,将红色文化融人其中,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更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思想上,破除陈旧的教学思维,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重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提高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在课堂教学上,整合资源、联系实际,结合不同的政治课内容,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红色经典课程,同时将红色教育融人非政治课教育教学中,实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系统教学与红色专题教学的结合;在实践教学上,强调实践育人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使青少年接触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师资队伍上,加强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文化培训,打造一支具备丰富历史知识、熟谙红色传统的专业师资队伍;在机制体制上,建立完善红色教学的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推进红色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红色文化融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红色文化,势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推广校园红色文化活动。以“五四”“七一”等重要节日和“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抗战胜利等重要事件为契机,开展主题日活动。在诵经典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活动形式,举办革命先辈、劳动模范的报告会,开展红色讲堂、红色影像展览,等等。通过组织一系列新颖、感人的文化活动,深化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感悟和体悟。其次,注重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增添校园红色景观,彰显红色文化同现代艺术的融合。最后,注重红色文化的校园宣传,特别是红色文化的网络宣传。扩展红色文化的宣传渠道,在发行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出版物的同时,特别注重红色文化的网络宣传工作。

2.重视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推动红色文化融人家庭。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教育的起点。但就我国现实来看,由于家庭教育缺乏教育观念和科学教育方法,使得红色文化无法真正融人家庭。将红色文化融人家庭,强化家庭教育的价值,应当注重两个方面。首先,纠正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的观念。当前我国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发生很大变化,反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为青少年成长埋下了隐患。而红色文化为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给养,将红色经典故事、优秀的革命影视剧引人家庭,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更加强了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构建红色的学习型家庭。这就要求在对待红色文化上,家庭要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一方面,由“学”到“教”的转变,增强青少年学习红色文化的自主性,另一方面,通过红色文化的家庭学习,父母纠正自身的不当行为,能更好地起到表率作用。这不仅营造了家庭的学习氛围,更能在红色教育中相互学习、加强沟通、增进交流,从而增加家庭的凝聚力。

红色传统教育篇8

【关键词】医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旅游

医学专业由于其“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和精心的培育。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他们在医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更直接影响其为病人提供的服务质量。通过红色旅游的实践方式开展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新形势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1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医学生作为未来从事医疗行业的储备人才,其专业学习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职业倾向性。因此,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也较为明显:一方面,要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社会公德,主流价值观取向应当是健康向上的;另一方面,应具备深厚的人文情怀,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体悟到医学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的爱和关怀,保障每个人的生命价值。

1.2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专注于马列主义理论等传统领域的教育,更要大力发展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社会学等专业思想教育。但是,现今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的认识层面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层面。

从认识层面来看,有的医学生容易受社会现象中一些消极的思想言论的影响,产生消极情绪;或是对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缺乏客观的评价和理性的分析,以至于产生错误的看法,尤其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90后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明显。另外,现代医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失落,使医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精神之间产生了巨大落差。

从教学层面来看,一些高校对于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且教育方法单一。传统的说教和填鸭式灌输已经不适应现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要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还得依靠全社会支持、多途径实践探索的合力才能产生。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依赖于政治理论课来实施的,缺乏实践性活动,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影响课程教学效果的实现。

2红色旅游在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载体, 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 组织接待旅游者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缅怀、学习、参观游览、增长学识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2011年6月中共中央下发的《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要将红色旅游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范畴”,可见国家对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为中国近代史中最为鲜活的文化资源之一,近年来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热度日益增加,其具有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功能也愈加为人们所重视。

2.1红色旅游是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载体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仅要加深医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满足他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需求,更要坚定医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红色旅游由于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资源,以及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很好的“寓教于乐,寓育于游”, 具有极高的趣味性,十分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和宝贵资源。

2.2红色旅游丰富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红色旅游承载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良的民族品质,并且能使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以旅游的方式对医学生进行传输,使医学生能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个性、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专业学习的心得、对医务工作的理解等多方面内容,产生自己独到的、符合自身思想意识形态的理解,把传统、枯燥的政治理论教育变为走进生活、了解历史、关注现实的自主化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摒弃了传统理论教育模式空洞、教条的缺陷,使医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接受革命传统理念的教育。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极大的丰富,使得医学生在旅游中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也有利于医学生参与、体验和传诵。

2.3红色旅游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医学教育就是要使人成为“人”,使“人关爱人”,因此,针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精神培养,并将其贯穿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现今医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较为严重,现代医学与医院出现了过分技术化、商业化的倾向,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了医患关系紧张、逐利意识严重、人文关怀丧失等众多严重问题的产生。红色旅游其历史价值高、人文色彩浓烈,能传递优良的民族品质和正义的民族精神。红色旅游所展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新人文主义精神,具有与时俱进、价值不变的永恒意义。对于将来要投身于医疗工作一线的医学生来说,红色旅游所带来的正面精神激励将增强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树立正确地道德观和价值观。

3广西红色旅游资源概述

红色旅游中所涉及的纪念地、标志性纪念物等代表新中国党和人民丰功伟绩的革命足迹承载了中国人民封建统治、抵御外侮、建立新中国的革命精神。广西是革命老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

①以百色市为中心的右江红色旅游区。桂西的红色旅游资源质高量足,单体红色旅游资源多达53处。主要分布在百色右江地区,包括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田东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等。其中的红七军军部旧址,就曾经有邓小平等革命领袖在此居住办公。右江红色旅游区资源丰富,价值很高。

②以兴安县为中心的湘江红色旅游区。该区域行政归属于桂林市,主要红色旅游资源以红军长征文物和红七军文物遗址为主,多达60余处。主要包括兴安界首红军堂、老山界、潘寨红军桥、红七军司令部旧址等。其中老山界位于猫儿山山脊上,红军的多个军团曾先后翻越老山界,躲避敌人追击,、等党的领导人均属其列。

③以龙州县为中心的左江红色旅游区。该区域红色旅游资源量相对较少,包括红军第八军司令部旧址、龙州起义标语、红八军狙击战场旧址等。邓小平同志曾亲身参与了龙州起义,并亲笔题写了龙州起义烈士纪念碑碑文。

④以东兰县为中心的红水河红色旅游区。该区域共有红色旅游资源20多处。主要包括东兰列宁岩、韦拔群烈士墓、魁星楼等。红水河旅游区以壮丽的风光和奇异的怪石著称,再加上其承载的光荣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更让人流连忘返。

总言之,广西红色旅游景区和景点数量多、分布广,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既有革命遗址和文物,又有美好的红军传说,都是十分宝贵的历史财富,是培养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教育的珍贵资源。依托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等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伟人足迹”“长征之旅”“抗战文化”“民族团结”“爱国奉献”等红色旅游主题。

4利用广西红色旅游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红色旅游基本具备“旅游”的基本特点:较强的趣味性、故事性、学习性和休闲性,医学生可通过观赏革命景观和了解革命故事,营造出对革命精神崇敬、热爱的氛围,寓教于游,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但是要合理利用广西红色旅游资源,达到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则需要采取合理的教育途径。

4.1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应由静态变为动态

正如前文所述,现有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是理论讲授,学生缺乏代入感和现场感,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述,呆板而乏味,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而通过红色旅游,可以使学生在多种实践渠道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如歌舞、历史画面重现、参观革命遗址、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倾听革命故事、3D革命电影、实景演出等,也可通过主题班会、举办红色主题演出或论坛等多专题多形式,提高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红色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尤其对医学生而言,革命前辈不怕困苦、舍己为人的精神尤为值得学习。

4.2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由分离变为组合

现有的红色旅游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还要依托于红色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百色右江旅游区为例,其红色旅游景观繁多,但大部分都是彼此分离,以商业盈利为主,很少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风习俗等因素结合在一起,难以让人真正感受到革命斗争过程的艰苦、光荣和伟大。因此,合理地将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从传统单一的“文物展览”向现代模式“彩色文化旅游”的新跨越,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效果,使医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人文精神,带给他们更强的震撼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4.3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由被动变为主动

现有的红色旅游多半为游客参观、导游讲解的传统模式,多为水过鸭背,难以发掘出红色旅游资源所蕴涵的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因此,在针对医学生游客群体时,导游除了进行生动的讲解,也应让医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针对旅游内容开展活动,譬如采取给出有限的工具考察医学生的急救处理能力、集体讨论抗战时期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等方式,组织以红军战争为题材的射击、攀岩比赛、户外拓展等活动,在活动中寓于团结、奉献的精神。培养他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关心群众疾苦的品质,提高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医学行为抉择能力。同时,也可采取教师介入活动的方式,专心设计学生活动内容,以便在学生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渗透式教育。

4.4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应由伟人变为凡人

现有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通常会采用宣扬伟人事迹、显示伟人功绩的方式来传递。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面对普通的医学生,伟人的丰功伟绩虽能让人心怀敬畏,但未能完全让人感同身受,或许一位普通军医、一位护士、一位士兵的感人事迹反而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在旅游过程中让医学生感受到一些不平凡的“小事”,或是一些“小人物”的英雄事迹,甚或是将“伟人”凡人化,讲述一些学生身边的故事,更能让医学生感受到为了社会发展无私奉献,甚至付出生命的伟大革命精神,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 婧,王春娇. 红色旅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资讯,2008(36).

[2]钱兴成. 红色旅游: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6).

[3]刘晓霞.红色教育的特点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8).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15.

[5]胡振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5(4) .

[6]张群.论红色旅游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作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11-12.

[7]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2):19-21.

红色传统教育篇9

1 当代大学生思想现况

于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讲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但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有瑕疵。

1.1 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

首先,理想信念向物质化发展。大学生对大学和自身缺乏科学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在网络媒体信息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了不良信息的影响,思想趋于现实,追求物质享受,囿于世俗攀比,奢侈消费观念严重,产生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内心无从适应。另一方面表现在理想信念向虚拟化发展,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感到迷茫和困惑,找不到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迷茫,导致学生失去了积极努力的内在动力,甚至造成个体理想和信仰的缺失。其次,社会上个别贪腐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导致部分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

1.2 大学生价值观不够完善,人格容易发生偏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的个人本位主义价值观强烈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趋向于世俗化、功利化,贪图享乐,动摇了为国为民的宏伟抱负。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注重个人的成功与奋斗,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了人生目标和个体价值的实现。

1.3 大学生荣辱观不够强烈,缺乏集体意识

当前,部分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思想行为的多元化,对传统的荣辱观念、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传统美德以“不能太死板”来解读,只求最终结果,而不忽视事情的发展过程,甚至出现损害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部分学生对校规校纪视而不见,学习风气差,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出现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早退等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誉观养成,有损集体荣誉的行为。

2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红色资源作为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活教材,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2.1 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红色资源是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精神等,它蕴涵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及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高尚品德,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红色资源有了新的内容:例如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民族团结精神、争先创新精神等等,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2.2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活教材

红色资源的内容丰富,按照载体的不同可以将红色资源分为三大类:物质的红色资源、信息的红色资源和精神的红色资源。物质的红色资源,如遗迹、旧址、文物等;信息的红色资源,如文献、歌曲、标语、影像等;精神的红色资源,如百色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教育者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是枯燥乏味、生硬的,不符合现代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红色资源是延绵不断的,体现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红色资源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物质的红色资源和信息的红色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 红色资源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

红色资源使教育者能够根据不同载体的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选择不同的教育手段,将厚重的先进文化、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革命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以适应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第一,宣传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红色资源的基本载体是“红色”基地,“红色”基地以生动、具体、形象地将红色资源再现出来,有利于大学生深刻的理解红色资源的科学内涵,增加了对红色资源的感染力,进而对红色资源产生认同感,增强教育效果,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方式,教育者在课堂教授的同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将“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亲身去感受、主动去思考,比如让大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关于红色资源的PPT教育课件,并结合生动的影片进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大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感染,真正体验到对祖国的浓烈挚爱之情和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宝贵精神。

3 整合利用红色资源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3.1 拓展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红色资源纪念馆、图片、资料、博物馆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践教材。因此,教育者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种红色资源载体的功能、特点和适用条件,根据教育主体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创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其次,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结合政治活动组织师生参观红色基地,亲身领会革命精神的内涵;最后,通过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苦岁月和荆棘坎坷,重走红色革命道路,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革命老前辈的英雄事迹,聆听革命前辈的教诲,加深学生对红色精神内涵的认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2 创新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高校在学生党员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把红色资源纳入党课培训和党组织活动范畴,不断创新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形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符合当代大学生教育特点的红色资源微视频,努力构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和独具特色的红色资源教育体系。建立稳定的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等地参观、考察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同时,高校要建立红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积极营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和改进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开辟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形式,不断拓展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空间。

3.3 丰富内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红色资源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汇集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高尚品德、道德情操和治党治国的方针政策,蕴含着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素材。高校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近代史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情。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创新红色资源的育人形式,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相结合,把学校历史教育与现实发展教育相结合,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高校运用红色资源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通过优良的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红色传统教育篇10

笔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以期在新时期――中国梦背景下,探讨我国青少年红色旅游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研究

(一)市场开发

林龙飞,瞿利娟通过对北京三大红色旅游景区的调查分析,发现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在市场结构、行为特征、旅游感知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认为可从旅游供给系统、需求系统、支持系统、信息系统、管理系统五个方面构建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开发系统。

(二)市场主体

瞿利娟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对青少年红色旅游主体的年龄范围进行了界定,即7-28岁之间。钟永德,张清,杨泽坤,郭晖从旅游动机、目的地选择、红色旅游认知、消费等方面对青少年参加红色旅游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学校组织是的主要动机之一,自然山水式红色旅游地是青少年的首选,参与性与体验性不强是红色旅游的弱项,革命事件纪念品是青少年红色旅游购物时的首选。

(三)市场评价

瞿利娟通过建立保障支持体系、景区管理、旅游营销以及产品的教育功能等对韶山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四)市场定位

瞿利娟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对韶山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从市场和功能两方面进行了定位,主要分为核心、次要和边缘市场三个部分。

(五)战略和对策

瞿利娟从保障支持体系、以青少年教育心理需求为依据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全面红色旅游营销策划、完善青少年红色旅游管理体制等方面对青少年红色旅游市场的开发战略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二、青少年红色旅游产品研究

杨洪,廖和平,李树琪提出了湖南省青少年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的基本思路:构建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培养全国红色旅游第一品牌;打造“成长之路”、“重上井冈山之旅”、“红色根据地之旅”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策划“红色记忆-印象韶山”实景表演、“经典红歌大家唱”广场晚会、“红色军体”休闲营地、“第一军规”综合同区等红色旅游霞大开发项目。袁继荣认为时尚是为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时应该适当融入时尚元素。王芳认为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在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应该突出新奇性和参与性。

三、青少年红色旅游功能研究

(一)爱国主义教育

杨洪,廖和平,李树琪认为青少年通过参加红色旅游能够接受爱国主义及优良革命传统教育,激发自身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殷盈也认为红色旅游景区红色融合了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鲜活教材。

(二)理想信念教育

杨洪,廖和平,李树琪研究指出青少年通过参加红色旅游活动学习和发扬革命前辈谦优良传统和革命作风,继承先烈遗志,树立远大理想,从而练就过硬本领,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吴洪成,张阔认为青少年参加红色旅游活动是保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代代相传的需要。李昕研究提出红色旅游档案蕴含着丰厚的革命传统精神,是培育“红色”下一代的新课堂。

(三)思想道德教育

杨洪,廖和平,李树琪认为通过红色旅游活动有助于推动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升华。武建军研究指出红色旅游对是广大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刘冬瑜研究指出红色旅游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进行了优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了改进,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进行了更新。王芳认为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通过与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合作,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策划德育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扎实做好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吕晓燕,赵雪君研究了红色旅游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激励青少年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青少年红色旅游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产品、市场以及功能展开的,这与其它类型的旅游研究的初始领域没有显著差别。但深究青少年红色旅游的旅游产品、旅游市场及旅游功能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青少年红色旅游的功能作用在三者当中占有统领地位,有关产品及市场方面开展的系列研究都是围绕该“内核”进行的;在当前举国上下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的“中国梦”大背景下,青少年红色旅游又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也开辟了红色旅游研究的新领域――“青少年红色旅游”与“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