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采购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4-03-26 11:45:30

校服采购管理制度

校服采购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县域;学生;校服;采购;管理

县域学生校服采购是县域学校采购的重点工作之一,学生着装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形象和学生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会波及学生的情绪,对学校的形象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县域学生校服采购工作基本由学校决定,学校校服采购工作缺乏约束,有些学校为了谋取利益而采购质量不高的校服。县域学生校服采购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研究县域学生校服采购不仅能够解决县域学生校服采购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学校和企业的不规范合作,而且对校服质量的提升,加强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意义重大。

1.县域学生校服采购的重要性

1.1县域学生校服采购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穿着和精神状态

校服是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穿着的服装,标志着学生形象、学校的品位。大多数学校都规定学生在学校必须穿校服,这就对校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服不仅要包含一年四季的衣服类型,而且还要注重校服的简洁性和校服适用性。若能满足学生一年四季穿着舒适的校服才具有实用性。另外,质量是校服的重要方面,面料好,穿起来舒适的校服才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认可,而劣质面料制作出来的校服穿起来不舒服,而且容易损坏,导致学生日常穿着出现问题。更主要的含笨、甲醛超标的校服还会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除此之外,校服采购还应考虑学生的校服替换问题,每一季节的校服应采购两套以上,确保学生的日常穿着和换洗需要。在学校里,学生服装整齐,既体现出同学之间的平等,又显示出青少年的英姿和精神风貌,其中也蕴含着积极的教育因素。

1.2县域学生校服采购工作影响学生的情绪

学校的校服采购工作直接关系到校服的样式和校服的质量,而校服的样式和质量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因此,县域学生校服采购工作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尤其是当前的中小学生,他们十分重视自身的个性发展,喜欢时尚。而在校服采购的过程中,很多学校会采购样式单一,色彩暗淡的校服,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校服样式单一,缺乏时尚性,因而对校服产生抵抗心理,学生平时不喜欢穿着,更谈不上爱护校服,甚至,这种抵抗心理会蔓延到学习和学校管理中,进而影响学生在校的情绪。校服也是学校用来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的载体,有着非常实在的教育意义。如果把握得不好,适得其反。

1.3县域学生校服采购工作关系到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校服是学校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理念。从校服的采购和校服的质量能够窥测学校对待学生的态度。如果学校在采购校服的过程中能够重视学生对校服的要求,并严格把好校服的质量关,提供使学生满意的校服。那么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会不断加强,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会不断提高,进而提升学校的形象,促进学校发展。

2.县域学生校服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校服质量问题

首先,县域学生校服采购缺乏政策指导。当前,县域学校的校服采购工作缺乏完善的政策指导,尽管出台制定了相关的校服采购工作制度,但是,在校服采购的过程中,校服采购制度并不能够真正落实。学校的校服采购监控范围较小并且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校服采购监督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校服质量无法保障。其次,县域学生校服采购缺乏规范管理。在校服采购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直接影响着校服质量。当前,校服生产缺乏规范管理,很多企业在生产校服的过程中采用不透明生产的方法来谋取暴利。学生及家长不了解校服的生产商和校服的质量标准。甚至,有些企业通过不正当竞争的方式获得了校服的制作权,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却采用劣质面料和粗略技术进行制作,校服质量存在着很大问题。再次,县域学生校服采购缺乏质量监管。当前,大多数县域学校在采购校服的过程中对校服的款式和标识有着严格要求,但是,校服采购成本有限。因此,在选择校服生产商的过程中大多数学校会选择中小企业进行校服生产。而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生产校服的过程中只注重校服的款式和标识,而忽视了校服的质量。同时,学校并没有对采购校服的质量加以重视,导致校服质量不高;最后,县域学生校服采购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由于大多数县域学校在采购校服的过程中一味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并强制要求学生服从学校的指挥,导致在校服采购的过程中,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存在着校服质量不高的问题。

校服采购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高校政府采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00-02

在我国,政府采购是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中心环节,将高校纳入政府采购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于强化高校资产管理改革、提高各类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预防和铲除腐败,树立“诚信高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政府采购在高校推行的时间不长,缺乏现成的经验,在具体运行上还有不少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高校的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

一、我国政府采购的现状

我国政府采购试点工作始于1996年,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政府采购工作在我国已经全面展开,政府采购范围迅速扩大,基本上覆盖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团体组织。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相继出台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规。各省、市、自治区也陆续制定了一些政府采购规章制度,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集中采购目录和分散采购限额标准》、《协议采购规定、政府采购机构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进口设备管理规定》等法规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为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提供制度保证。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使政府采购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全社会广泛认同,在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有效防治腐败、发挥政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社会捐赠等,从理论上讲,高校的所有采购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的预算范围。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高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基建工程和各类货物采购按照政府采购要求标准限额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但由于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较短,高校实施政府采购起步较晚,经验不足,还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因此,高校政府采购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政府采购的认识不足,存在消极抵制情绪。(1)多年的自行采购方式,对部分高校来说其切身利益已根深蒂固,片面地认为引入竞争机制,实施政府采购限制和约束了高校的自,是变相的权力集中和权利回收;(2)担心政府集中采购会形成某些新的腐败,由个人转移到集体;(3)担心政府集中采购的价格不如自行采购理想,不仅不能节约支出,反而浪费资金;(4)担心政府集中采购保证不了采购项目的及时完成,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而产生对政府集中采购抱消极态度甚至有抵制情绪等,这些都不利政府采购制度的顺利推行,也不利于发挥其应有的效应。

2.采购人员素质不一。政府采购是一项面向市场、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专业化水平要求极高的工作。对高校而言,采购货物质量、规格型号、价格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学校政府采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受采购单位人员专业水平及采购信息渠道不畅和对产品了解不深影响,采购人员难以对高校大量的、复杂的、品种繁多涉及各类学科和高技术含量的设备进行精确的描述。客观上要求采购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掌握市场各种产品性能和价格以及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信息等各方面的知识,还应掌握了解政府采购各项政策法规和熟悉政府采购操作程序规定。但由于高校在成立采购机构时,对人员配备的专业素质考虑过少。加上受人员编制的约束,往往都是人员内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政府采购的效益和运作质量,使政府采购主体缺乏自我约束机制。

3.高校政府采购预算计划与采购计划执行的准确性差。由于高校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资金渠道来源广变化多,需政府采购的货物类资产、品目、品种、规定限额要求繁多以及设备技术含量高、产品更新快、品种规格多。各部门单位就必须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制订准确而详细的政府采购预算计划,并根据政府采购规定和要求编制完整、详细的下年度政府采购预算计划。因此这对于高校来说操作难度大,因为要确定当年的收入才能以收定支、安排采购计划,而收入来源则取决于国家经济和政策的变化情况以及科研项目批准、个人及企事业单位投资、捐资等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各种变化以及能否及时到位。另外,高校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时间早、跨年度,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预见未来市场价格和需求等方面的变动情况,使得高校政府采购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出现较大的差距。

4.政府采购周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学校首先有政府采购预算计划,根据政府采购预算计划上报学校业务主管部门审批,执行政府采购预算计划,再向财政部门提出政府采购项目计划申请,财政部门批准政府采购项目后,交政府采购中心具体实施,政府采购中心根据批准的采购项目计划确定招标程序,招标工作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确定招标方式、指定的媒体上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投标、开标及评标、媒体上评标结果公示、发放中标通知书、中标人与业主签订合同。政府采购要按规定程序进行运作,采购周期一般长达3个月。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投入增加、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办学规模扩大,学校对货物类资产和教学仪器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出现政府采购周期长与高校对所需商品和服务时间要求紧的矛盾,由此导致有的高校对政府采购积极性不高,造成学校急需的物品不能及时采购和供应。

三、解决高校中政府采购问题的主要对策

1.统一思想,加强对高校政府采购制度意义的认识。高校公共资金使用管理的核心是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而政府采购制度是高校经济监督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高等学校政府采购活动作为学校预算支出的重要内容,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交易,有效地抑制物资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有利于保护高等学校信誊,维护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它必将成为学校对内部经济进行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高校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节减财政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必由之路;是健全我国财政政策、加强支出管理的方向;是落实政府重大政策目标的有效手段;是廉洁从政、树立政府良好作风的有效措施。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高等院校要健全政府采购机构,充实政府采购人员,注重吸纳政治素质高,具有招投标专业知识,准确了解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熟悉掌握经济合同及法律相关知识的各类专业人员。高校的采购人员虽然经受过一些市场经济体制下采购活动的锻炼,但对招投标、合同、商务谈判、市场调查及高校繁杂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指标等有关知识和技能依照政府采购的要求还是不够的,高校由于缺少通晓国际通行采购方式的采购管理干部和专业人员,因此必须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强化招标训练,借鉴成功经验,提高运作技巧。同时应配备专业人员加入政府采购行列,组成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采购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建立一个高层次、高水准的运作体系。

3.强化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严把采购立项关。对于高校来说,部门采购预算制定的科学准确与否是政府采购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而强化和细化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编制则是高校顺利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关键。在政府采购管理程序中,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的编制是整个政府采购工作链条中的首要环节,它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政府采购项目的到位率和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益。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将在计划管理、预算编制、资金支出等方面引起深刻变革和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科学的程序,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计划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采购项目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制定详细的项目需求、完整的收支范围,设立政府采购专用资金账户,做到专款专用。在执行过程中,对临时追加预算的采购申请一般不予批准。对确因项目必须,应由主管校级领导和业务部门严格审批其必要性,同时要建立高效、严密的预防控制系统,强化采购约束,使之具有全面性、合理性、有效性。

4.采取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应调动政府和学校两方面的积极性。学校要与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多沟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和运用政府采购的有关法规政策,依据政府采购法规中关于《集中采购目录和分散采购限额标准》的规定,灵活运用政府采购规定中要求的采购方式,如: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协议供货、网上招标、单一来源采购等采购形式和方法。学校可依据《集中采购目录和分散采购限额标准》的规定制定学校货物类资产、工程类、服务类等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以下采购管理办法。学校成立货物类资产、服务类项目招标领导组和工程类项目招标领导组,依据采购法的规定和程序要求组织政府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以下货物类资产、工程类、服务类项目的招标采购,同时对单台件、数量少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的采购采用政府采购规定协议供货方式采购,对那些数量少、品种单一、价值量低、单一来源的货物类资产的采购学校应积极向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申请政府采购方式,如:竞争性谈判、网上招标、单一来源的政府采购方式批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优势,同时也节省了采购时间,提高采购效率,这样才能解决好政府采购周期长与学校对所需货物类资产和服务使用时间要求紧的矛盾,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能顺利进行。

5.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采购行为。由于高校所需货物类资产、工程、服务具有不同于其他部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政府采购行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体现在采购环节上,不允许有丝毫疏忽和漏洞,否则既容易造成隐患,又容易影响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了避免有关情况的发生,高质量地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真正落实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物资采购和工程服务中实施“阳光工程”,高等院校必须将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在制度框架下开展好政府采购工作。

(1)围绕工作完善,促进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尽快完善。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政府采购法和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有关政府采购文件精神,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政府采购实施办法,对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范围、方法、招标投标程序、资金结算、监督检查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确保采购工作依法进行,按章操作。

(2)围绕工作规范,制定货物类资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要把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作为抓好政府采购工作的重点,努力完善政府采购中各种环节管理细则。规范内部工作程序,制定相应的政府采购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政府采购的管理范围,建立健全各项政府采购的管理制度。

(3)围绕纪律约束,制定政府采购责任追究制度。政府采购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要时刻注重对政府采购的全程监督管理,并从纪律上约束政府采购行为。有关主管部门要将政府采购作为源头治腐的契机;积极主动与纪检、监察部门联系,制定出台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要通过党纪、政纪的约束加大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处罚力度。

6.注重齐抓共管,营造采购氛围。政府采购作为一项全新的管理工作,要想全面推进,必须争取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氛围。

(1)争取领导重视。各级领导的重视是高校政府采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高校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用规范的操作,显著的成效,多方面争取各级领导对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关注、重视和支持。

(2)加强政府采购宣传和政策法规的学习。高校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通过报刊和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活动,从多方面宣传高校政府采购的政策和方法,从而使更多的供应商主动参与高校的政府采购市场竞争。同时,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基层使用单位对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学习,认真理解。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的初级阶段,各工作环节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但改革的方向不可逆转,并从健全高校自身管理机制入手,制定相关的措施和办法,使政府采购制度尽快走上轨道。

(3)加强和政府采购主管部门的沟通。高校政府采购主管部门,要加强和当地政府采购主管部门的联系,及时获取当地政府采购的信息,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优势,建立和供应商的长期联系,以使政府采购活动获得最大效益。

(4)积极开展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工作。为更好地推进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和高校纪检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要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以保证政府采购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以及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和效益原则的落实。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投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在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将越来越重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高校货物采购工作的效率,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谢海军.高等院校仪器设备政府采购问题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3(9)

2.李建国,黄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M].务实指南.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

校服采购管理制度篇3

论文摘要:根据高校物资采购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对高校物资采购的特点、目标与原则、法规与制度建设、监控体系、采购方式等的论述,探索高校物资采购的组织与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

一、注意制度和法规建设,实行责任制

制度化、法规化建设是高校物资采购的重要基础,它使高校的物资采购规范在国家的法规和学校政策下存在及运行。反之.如没有一套完善的物资采购组织与管理的政策与制度,物资采购将无法达到目标,采购行为将难以规范。该制度和法规体系建立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在学校统一布置下,依据国家法规和学校实际,组织有关资产(物资)、财务、审计、监察、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调研和充分讨论达成共识,以利各方面政策的协调。(2)学校应制定物资采购的政策性文件和配套的实施细则。从宏观的角度,高校的物资采购应置于学校的系统规划下,从立项到资产运行等采购的全过程进行规划和设计。内容涉及目标与原则、立项与采购、采购的监督与保护、资产运行与处置等;从微观而言,应把重点放在立项、采购、合同签订与验收和售后眼务上;从文件配套上,要在政策指导下的文件出台后,分别制定公用行政物资、图书、医疗、基建工程及后勤产业等系统的物资采购细则等。(3)政策上应体现强制与限制性的特点:如实施对采购及各部门的限制性,对采购方式的限制性,采购不同限额的限制性运行条件,物资采购必须的强制性监督要求等。高校的物资采购属政府采购和集中采购的行为范畴,决定着其强制性与限制性贯穿采购的全过程。

高校采购的重要性、政策性要求克服经济上软约束与责任间接和非赢利的特点,应该建立各环节的责任制,包括人员责任、立项采购合同责任、验收服务责任、物资管理责任、审计监察责任等,并建立各目标责任制。有关人员在物资采购中、、行贿受贿的,应追究其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并根据国家法规和学校政策,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二设立专门机构,实行职业化管理

设立专门机构,实行职业化管理是高校物资采购的组织保证。高校的物资采购,应实施专门物资采购机构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协作及使用单位参与的系统化运作,以形成专门人员为主,技术人员、使用者为辅的采购队伍。在学校领导下,形成评委决定的物资采购职业化管理和专兼结合的工作思路。

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部门,应以.‘供管结合、服务为本、优质优价、创造市场”为指导。通过成立专门部门,认真贯彻国家的政策与法规,规范学校采购的组织、制度、程序、办法等,建立适应学校需要的采购体系;加大集中采购的力度,实施归口管理加强物资采购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负责全校各类物资的采购供应工作;发挥批量采购与零星分散采购的优势,发挥集中与专业化采购的主渠道作用、为学校各项事业提供高效优质、及时供应的服务;维护学校利益和当事人利益,建立采购监控与责任机制;负责物资采购信息收集进而创造市场,提供咨询服务;办理物资采购中物资提运,办理各种手续等业务。

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单一采购的专门机构可以适应所有物资采购形式,成功的采购组织结构应该是各专门机构为主,技术和使用部门为辅,相互配合来组织特定的采购需要,满足特定的采购目标。当前高校的物资采购专门机构。可在资产物资的归口部门设立物资采购中心,也可以在其他资产(物资)分管部门设立,物资采购的工作可以在资产(物资)、医疗、产业、后勤、基建、图书等部门组织下实施规范采购。

保证精干的专职人员,形成有良好的采购技术与商务活动能力的专业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辅的相对稳定的采购队伍。高校应形成专职人员、评委群库、专业技术人员群库及使用人员等多层次的采购人员结构,专业人员其岗位涉及经济、技术、教科诸多方面,处理的人事复杂,故要具有以下几点素质:(1)对高校教育事业的了解和热爱;(2)有一定的学历,综合素质较高。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有灵活应变能力和经济活动能力;(3)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4)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自律,勤政廉政,这点十分重要。

三建立有效的物资采购的监控体系

建立运作有效的物资采购监控体系是高校物资采购的特点。是实现采购目标的要求和保证。应建立的监控机制包括:(1)财务监控机制(2)审计监控机制(3)监察机制(4)技术监控机制。建立监控机制要注意坚持几个方面要求:(1)对物资采购当事人依法规强制性实施监督,而对当事人也赋予了一项强制性的义务,必须主动、自觉地接受监督。(2)各监控部门要依法规实施监督,监督和处罚均应“依法实施”,不能变相行政干涉,不能没有法规依据和违反程序。(3)正确行使本职权利。高校的物资采购涉及的监控部门多,不可能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监控,各部门要十分注意各自的职权范围分别负责监督,而不能越俎代庖,让当事人’‘无所适从”。(4)注重时效性。物资采购有明显的时间效益,不允许监控部门搞、‘文山会海”、搞“层层审批6实践中,各监控部门如何行使职能又提高办事效率,这点是急需研究的。

四对物资采购进行明确规范

对高校的物资采购进行规范是主要管理形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规范:

(l)全过程的程序规范:基于物资采购的意义和实践表明,程序规范应包括立项—采购计划—采购—合约—验收—付款—物资建账—物资运行与服务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则和约束力。当事人不得随意改动;

(2)组织形式的规范:当前高校的物资采购应该是处于监督下的归口和分管专门采购部门、专门人员为主实施集中采购。零星分散采购以使用单位、技术人员为主.专门人员辅助的。从而形成以集中采购为主,分散采购为辅的采购组织格局:,今后应逐步加强集中采购的力度。通常将批量大、高价值、高风险、政策要求强的实施集中采购,对低价值,低风险、时效强、各种指标明确的产品实施分散采购。但如何运用集中与分散的混合控制,发挥双重效益仍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校服采购管理制度篇4

Abstract: The constraints of procurement system, supplier management, quality of purchasing personnel lead to a lot of problems in materials purchasing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hopes to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terials purchas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materials purchas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 高校;物资采购;质量控制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terials purchasing;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98-02

0 引言

高校物资采购质量控制,就是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对物资的采购进行全过程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包括市场资源、价格信息的调查研究、建立内部的自控机制等使购进的物资质量优良、价格合理、供应及时、售后服务保证,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高校在物资采购中如何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学校,提高物资的采购质量、保证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是高校领导和物资采购部门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 高校物质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物资采购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物质采购的制度不够完善 各高校虽然都制定了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制度,但采购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没有建立,导致制度的适合性、全面性、可操作性较差,所采购物资的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主要表现在:①在物资采购中存在较大的人情采购现象,高校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干预高校的物资采购活动,将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供应商提供给高校的物资采购部门,要求高校采购该供应商的产品,影响高校物资采购的质量。②物资采购计划不够科学。目前高校进行编制物资采购的计划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年底编制采购计划,经管理者审核后确定第二年的采购编制情况并进行预算编制;第二种是根据当年的预算额度确定采购计划与规模。这两种采购计划都是重程序忽内容的体现,不利于采购物资实效性和价值性的发挥。③缺乏有效的物资采购论证制度。目前高校的物资采购将重心放在自身学科的建设上,而忽视了对前沿学科理论的研究与分析,导致采购计划缺乏前瞻性,尤其是对于物资采购的型号、功能等论证不足,导致采购的物资不符合高校的发展,造成物资的重复购置以及资源浪费等。

1.2 高校物资采购的招投标缺乏有效竞争 部分高校物资采购的招标书不够规范,有时存在倾向性和排他性条款。采购管理部门在制定招标书时会因为采购的项目与学术领域有关而出现人为倾向某些供应商的现象,这种做法会给供应商创造围标的条件,导致有实力的供应商因不符合倾向性的条款而不能参与投标,从而失去中标的机会。有些采购项目的招标书中规定的评标标准也不够科学,缺乏严谨的设计,导致出现不公平的招标。比如有些物资不同档次的品牌分值相差不大,而评分标准中价格分一旦占有较大优势,品牌档次低的物资由于价格偏低往往很容易中标,而品牌档次高的物资由于价格偏高往往就会流标。

1.3 评标办法不够科学,使物资质量无法保证 目前各高校都加大对采购物资的价格监督,在采购前采取多种方式来了解所要采购物资的实际价格,尽量做出符合实际的采购预算控制价。由于目前物资采购的评标办法总是优先考虑价格因素,因此在招标采购中,有些供应商为了能中标,往往都把物资的投标价格做得很低,最后结果基本上都是最低价的投标者中标。以低价中标的供应商为了能获取正常或更多的利润,供应商就会采取各种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甚至以牺牲物质的质量来换取利润,使采购的物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 高校物资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高校为完善与促进物资采购工作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物资采购工作的管理,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2.1 健全采购制度,加强采购管理,保证物资质量 要使采购物资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首先要完善相关的采购管理制度。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物资采购规章制度,从物资采购的立项、采购管理到合同的签订等规章制度要制定和完善,从而从制度和程序上规范物资采购工作。其次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实行采购管理人员轮岗制度,防止采购管理人员与部分供应商形成利益关系网,从而避免项目管理人员、采购人员及供应商相互勾结,从中谋取私利。

2.2 严格执行招标程序,确保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 高校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招标形式,都必须要在相关的媒体和网站中公开招标采购的信息,让更多符合资质的供应商都来参与投标。评标专家在高校物资购项目的招投标评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对评标专家的管理,在评标过程中监督人员一定要提醒评标专家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评标,通过专家的把关提高物资采购的质量。对于在招标过程中如出现非法干预和插手招标活动等违法违规的行为,给学校造成损失的要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3 采用合理的评标办法,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 在物资招标采购中,评标办法是否合理关系到所采购的物资质量。目前,高校招标采购的评标办法基本上都是采用最低价中标法,这种办法的弊端就是不能保证学校能采购到性价比最高、质量最好的物资和设备。因此在招标采购中应尽量采用综合的评标方法,不仅要考虑投标价格,对供应商的信誉、技术、资金以及售后服务等也应作为评标的重点,这样评标才会得到客观公正的结果,从而才能保证学校在有限的经费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购物资的质量。

2.4 严把采购物资的验收关,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 在对采购回来的物资进行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书要求进行验收,对于验收合格的物资,及时填写验收合格报告单并签名;对于验收不合格的物资,也要填写验收不合格报告单和签名,及时送交采购管理部门处理,坚决杜绝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入学校。

2.5 强化高校物资采购的信息化管理 准确的采购信息是提高高校物资采购效益的基础与依据,只有做好各方面的信息收集工作才能有利于高校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校加强物资采购信息管理工作:一是要将信息管理具体到人,有专人负责与高校物资采购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的全面化、科学化以及及时化,为高校物资采购决策的立项、计划、评审、招标等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二是建立供应商信息库。要对供应商进行合理的分类,全面了解供应商的各种信息,确保在选择供应商时具有主动性;三是完善和应用采购信息平台。信息采购平台为高校物资采购提供了沟通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促使高校与企业之间相互了解,促使双方合作的顺利开展。

2.6 加强对供应商服务质量的管理 对于中标供应商,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交货并验收完毕以后,采购部门要开始跟踪其售后服务质量。即向使用部门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使用部门使用后的意见,然后做出对供应商的服务质量评估。根据供应商服务质量的好坏,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服务质量高信誉好的供应商,尽量不与服务质量低、信誉差的供应商合作,只有这样才会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的质量。

3 结束语

总之,高校物资采购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具有很强的业务性,因此高校负责物资采购的人员一定要认清高校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对物资采购质量的控制,提升物资采购管理效率,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袁雄,欧阳中万.高校物资采购的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2).

[2]徐国.浅谈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0(01).

[3]史玮.浅议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对策[J].价值工程,2014(19).

校服采购管理制度篇5

一、区域统筹的主体是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

所谓区域统筹,就是按行政区域在一定范围内统一管理和指导中小学后勤工作。实行区域统筹一般要成立一个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隶属区县教委管辖,成立后可以设立以下部门:编外人员人事管理部、基本建设部、教育技术装备部、财会中心。仅仅设立几个部门还不能算实现区域统筹,真正实现区域统筹还要在具体工作上做到以服务学校、服务师生为目的统分结合,统得有力、分得有效。

二、区域统筹模式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区域统筹的主要目标是使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实现专业化、社会化和精细化,不断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师生满意的基础教育后勤服务体系。

区域统筹要协调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建委、财政等相关部门,从而实现“四个统一”,即劳务统一管理、工程统一招标专业介入、物品统一采购、财务统一收支。

1.劳务统一管理

目前,很多学校都雇有临时工,如宿舍管理员、食堂工作人员、门卫、电工、维修工、水暖工、保洁员、司机和安全保卫等。在教育系统人员编制中没有完全考虑这些人员需求,而学校又需要这些人,只能雇用临时工来负责这些方面的工作;有的学校就把其中一些工作承包给社会上的专业公司,例如保安、绿化等,还有一些学校把学生食堂承包给社会上的一些公司(个人)经营。

雇用临时工和对外承包,都存在诸多弊端,一是临时工工资或承包企业的利润加重了学校的负担,甚至可能转嫁到学生身上。二是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不高。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应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为了避免留下“后患”,一般的学校都会在十年期满之前解除与临时工的合同,学校这些工作又不能没有人做,只能再招人,从头开始培养训练。每一个临时工与学校单独订立合同,劳务关系都是个人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一旦工作中出现失误给学校造成了损失,个人又无力赔偿。

实行区域统筹后非教育系统编制劳务人员由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编外人员人事管理部统一管理,不同地区可以根据本地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实现。

经济发达地区可采取企业承包经营为主,直接管理为辅的形式。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对社会服务环境的考察,然后分类进行服务招标,保洁、食堂经营、校内超市经营、保安、绿化、校舍维修、设备维护等都是可以列入招标范围的服务项目。学校的财务工作不能委托社会上的公司来管理,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的财务中心可以全面负责,另外宿舍管理员、司机等工作,社会上没有专业公司从事这方面的业务,这类纯粹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由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直接招聘劳务人员。

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实行直接管理为主,承包经营为辅的方式。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编外人员人事管理部统一考试招聘,统一签订合同,统一支付报酬。编外人员人事管理部搞清本系统所需各种劳务的情况,面向社会招聘有相应技能的工作人员,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考试合格的由学校后勤服务管理中心统一签订雇用合同,派到学校承担相应的工作,这些人派到学校后具体工作由学校负责管理,工资由后勤服务中心发放。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负责这些人的考核、续聘、解聘,考核以用工单位的意见为主。

在学校非教育系统编制人员劳务用工改革过程中,仅靠教育系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才能成功。学校非教育系统编制人员劳务用工改革关系到财政方面,还关系到人事、劳动保障、法律,启动改革之前要将这些部门领导召集到一起统一思想,会商改革的具体方案,各部门群策群力,这项工作才能做好。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是保证这次改革成功的基础,研读相关法律,聘请专业法律专家参与,改革就有了足够的保障。

2.工程统一招标专业介入

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设立基本建设部,统一负责所属学校的新校舍建设和既有建筑维修,以及与建筑有关的水、暖、电、气、路等市政工程的管理。

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是集中大量“国家未来”的公共场所,在工程建设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学校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应该更具有安全性、教育性、思想性、艺术性,学校建筑的根本属性是教育性。学校的建设工程不应该单纯遵循国家规定的招标标准,而应该提高标准。

搞好学校的建设工程关键要提高招标标准:要在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普遍提高一个层次。既要规定造价在50万元以上的工程就必须实行招投标,不论是新建工程,还是维修改造工程;又要规定重点项目必须实行招投标,并应详细规定重点项目的内容;还要规定投标企业资质等级要求,根据不同建设规模、不同用途规定设计、施工、监理的不同资质等级,原则是比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资质提高一级。其他投资额较小的维修工程也必须以招标的形式确定几家长期合同服务单位。承包小型维修工程的施工单位招标,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管理部拟好入选条件,由专家组负责评判确定,第二年再次评选时要把上一年在教育系统的业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凡是在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质量事故、治安问题、劳务纠纷的一律排除在第二年参选范围之外。如果辖区内学校不多,也可以由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雇用一批专业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学校的建设工程管理主要是学校管理和教委直接管理两种方式,或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无论是教委还是学校,管理者也大多是教师,他们缺乏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是否照图施工,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是否合格,管理工程的教师根本不懂,由教师管理工程不仅不能发现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还有可能出现一些由于不懂工程而提出一些违背建设工程法规的要求,造成建设工程在建设阶段就存在隐患。有监理的工程,监理如果负责任工程质量相对较高,监理如果不负责任或根本没有监理介入,那么学校工程质量就没有了保障。

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基本建设部应聘用一批专职和兼职的专业人士参与工程管理,这些专业人员应以建造师为主,专业要齐全,至少还要有一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有这样一支队伍监督施工,就能够克服本系统人员不专业、发现不了施工问题的弊端。还可以同一家监理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费用包干,由这家监理公司负责监管所有工程,这主要针对维修工程而言,新建工程一般都需要进行监理招标。专业施工,专业监管,教育系统建设工程专业人员介入才能实现有效管理。但也不能只交给基建方面的专业人士来管理,因为建筑物用途不同,都会有一些自身的需要,学校的建筑物也是一样,而且不同学校,教学目标任务不同对建筑物也就有一些不同的要求,因此,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的基建工程部必须有懂教育教学的人参与管理。

3.物品统一采购

教育系统需要使用的物品很多,书、本、笔、粉笔、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化学药品、办公桌椅、计算机等,所谓的统一采购,指的是统一进行政府采购,但也不是学校所需所有物品都进行统一采购,本、笔、粉笔、化学药品等低值易耗品由学校根据需要自行采购,而像计算机、办公家具、学生课桌椅、印刷设备、摄影摄像器材一般都应通过政府采购。

根据法律规定,凡是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物品一律进行政府采购,教育系统有不少物品需要统一采购,但经常会发现一些学校违反政府采购规定,“擅自采购”某些物品,更多的是政府采购来的物品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现在的一些电子类教学仪器设备。

本该采购的不通过政府采购单位自行购买,有时是因为同类物品突然损坏,而这件物品又是教育教学必需的,通过政府采购需要40多天的时间,不能及时到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因此会不时出现“擅自采购”的情况。

一些高水平的产品往往只有少数厂家能够生产,而政府采购时,如果将采购产品的技术参数确定为这类产品,有变相指定生产厂家的嫌疑,而不能把更高技术水准的参数加入进去,采购来的产品就不能满足教育教学使用的需要。以现在普遍采用的计算机为例,有些教学软件只能在硬件配置较高的计算机上运行,而采购时又不能把配置要求提到这个程度,就造成一些教学软件在学校成了摆设。

通过政府采购买来的教育教学设备,不能全面享受后期维护保养升级换代服务。采购与使用脱节,采购者不是使用者,这往往会造成供货商只重视采购环节,对售后服务环节不够重视,甚至直接省略售后服务环节,形成设备买来之后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的情况。

毫无疑问,教育系统购买物品应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实施政府采购。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设立教育技术装备部负责教育教学设备、办公家具等学校大宗物品的采购,应该通过与政府采购办的沟通,建立一套机制,避免出现学校擅自采购、采购的设备不能满足需要、采购来的物品缺乏售后服务。

第一种:定点供货商机制。定点供货商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确定,每年采购一次,规定只负责供应小数量物品,需要物品数量超过规定,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单独立项进行采购,这样就解决了突然损坏、无法维修,而教育教学又必需的设备购买问题。

第二种:自行采购机制。在采购那些技术要求高的产品时,应通过沟通,与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达成一致,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在了解所采购物品的特殊性后,一般委托项目单位自行采购。

第三种:使用者直接参与机制。让学校参与政府采购过程,完成采购后举办供货商与使用者见面会,见面会上将政府采购相关档案交给学校一份复印件,让学校对所提供的产品、厂家有一定了解,对政府采购合同有所了解,与供货商见面,商定供货时间、交接人、联系方式,并让学校方面参加验收。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招标文件中对售后服务有所规定,在合同中约定好保修、回访、维修等一系列问题。

学校后勤服务中心教育技术部必须认真研究政府采购的有关政策法规,熟悉政策法规才能很好地利用政府采购平台为学校购置质优价廉的各种物品。在了解政策法规的同时,还应对教育教学需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进行政府采购时才能提出恰当的指标体系,这样才能采购到教育教学真正需要的装备。

4.财务统一收支

现在各地学校的财务管理有很多不同的模式,但大多是以区县财政拨款、各校自主支付为主方式的各种变形。政府投资建设,政府管理运行,这是由我们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保证广大群众的利益,让每个人都平等享受受教育权利。学校的开办资金多由财政保证也是由国家性质、学校性质决定的。国家非常重视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越来越充裕,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同时,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也越来越严格,配套的管理措施接连出台,预决算制度、零余额账户、国库直接支付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相继出台。学校处在旧的财务体制与新的财务体制交替时期。人员工资由学校发放改为财政直接划转到教师个人账户,基本建设工程款改学校支付为国库直接支付,择校费、捐资助学款由学校收取使用改为财政收取,教师培训、学生活动、维修改造资金改按定额拨款为按项目拨款,一系列变革的出发点都是让教育系统资金使用更加合理、更加规范。

由于旧的财政体制和新财政体制正处在交替期,教育系统的财务人员多是由教师转行从事财务工作,财政体制的交替使学校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很不适应。第一,预算执行过于僵化,学校预算经常不到位,有事无钱,或是有钱无事的事情经常发生。第二,项目带资金,没有项目就没有资金,有些学校千方百计拼凑项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三,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增加了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使建设项目实施起来更加困难。

教育系统内部财务管理模式也必须随着政府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统一的财务中心是教育系统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一种明智选择。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设立财务中心,财务中心人员组成必须是业务能力强、对财政资金使用规则清楚的人,但是财务中心不能涉及学校的日常开支,学校的日常开支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管理,学校仍保留现金会计,主管会计的工作全部收到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成立财务中心后实行资金统一收支。财务中心负责整个行政区域内教育系统的所有资金的收支,包括全系统的预算、决算;全系统所有建设项目、所有采购项目的立项、资金申请、资金支付。

实行财务统一收支,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关于预算的编制、项目的确定、项目的执行、项目结算都要有严格细致的规定,所有人、所有事必须照章办事。

实行财务统一收支,很容易造成财权过度集中,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约束过度集中的权利,避免权力的滥用。实行财务统一收支,财权集中,由少数人进行管理,在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时必须保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避免不了解情况的胡乱决策。

三、区域统筹模式的发展

1.实现区域统筹应树立的观念

实现“四个统一”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学校后勤管理区域统筹,同时必须具备三种观念,区域统筹模式才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1)要树立法制观念,实行区域统筹是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作出的选择,国家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法制化,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样需要遵守法律,依法照章办事。国家有各种法律规范雇佣关系,也有相关法律管理建筑施工、政府采购,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法规更是不胜枚举,各省市还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实行区域统筹应该以遵守这些法律法规为前提。实行区域统筹不是为了规避这些法律法规,而是为了更严格地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规定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要树立标准化观念,实行区域统筹,学校的后勤管理有了政府的影子,体现了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学校后勤工作相当繁杂,要想管好,少出差错,进而不出差错,必须对各项后勤工作提出标准,食堂卫生标准、食堂工作人员操作规范、学校环境卫生标准、学校绿化管理标准、学校财务工作操作规范等,只有把这些标准制定出来区域统筹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推行。

(3)要树立精细化观念,实行区域统筹,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既是一个管理部门,又是具体工作的操作实体,既要管理面上的工作,又要管理具体的建设工程、设备的采购。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必须精细,要精细到人员培训内容的选择、人员录用考核、人员聘用合同条款、设备采购的技术指标和财务支出的每一个步骤,从而减少其中的漏洞。

区域统筹是加强学校后勤管理的需要,是国家政策法律在教育系统的延伸,是当代中国教育系统后勤管理的理性选择。

2.完善区域统筹模式需借鉴社会化改革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

中国高等教育社会化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九章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指出:“建立新型中小学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推行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标引进优质企业从事中小学生活服务、校产物业等经营管理,增强统筹力度,加强资源整合,建立集团式、集群式、集约式中小学大后勤服务格局。”广东省进行了构建基础教育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科学研究,创造了深圳政府花钱买服务的模式,其他省市也进行了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实验研究。例如重庆市渝北区食堂社会化改革模式,巴南区物流统一配送管理模式;上海市、湖北省高教和普教相结合为中小学服务模式。许多地区学校还创造了内部承包模式、委托管理模式。区域统筹模式的完善需要借鉴这些社会化改革的理论、思想和经验,需要在学校后勤改革的实践中证明并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

校服采购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 高校; 后勤; 管理; 物资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088-01

高校后勤物资的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如何对高校后勤物资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是目前高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就后勤物资的规范化、定量化管理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高校后勤物资的规范化管理的有关问题与同行探讨。

一、高校后勤物资管理的特点

作为高校后勤部门,主要服务的项目包括学校的供暖、水电、卫生、绿化等。但是长期以来,诸多高校存在重视教学、轻视后勤的落后观念,再加上高校后勤管理跟不上,考核指标缺乏科学依据,直接给后勤工作带来成本高、亏损大的结果。因此,提高后勤工作管理效率,提高高校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学校日常运营成本,是急需的也是长期的。

高校后勤物资管理的特点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使用广、消耗大、变化大等特点,其管理内容上包括计划、采购、保管、发放、回收、核算等系列的环节工作,以计划为起点,发放为终点,回收与核算贯穿其中,是一个周而复始的、环环相扣的管理活动。如果在其中不强化管理或疏忽管理,容易出现浪费现象,在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情况下,加强后勤物资的管理,也是提高高校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几年,我校根据各院系后勤物资的消耗情况和学校的实际,反复分析、测算,制定了《高校后勤物资管理方案》,这是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量化管理方案。自从实施以来,不仅健全了后勤物资的采购、发放、领用、固定资产管理、维修材料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在新校区和老校区科学量化出各院系的消耗支出,制止了浪费,并且提高了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高校后勤物资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在后勤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认为高校后勤物资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为教学服务原则。高校工作是以大学生为中心,后勤工作要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需要,保证各院系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坚持节约的原则。后勤物资的采购、保管、发放、使用等各环节都必须节约,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避免浪费;三是坚持制度管理原则。高校后勤物资的采购、保管、使用、维修、报废等都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后勤物资管理中要建立和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做到科学定量,制止浪费。

三、高校后勤物资规范管理的内容

我们在制定《高校后勤物资管理方案》时,根据学校后勤物资管理的特点与实际,全面构思了规范管理的内容与运作形式。通过反复分析和测算,确定了以科学定量各院系的消耗性支出,建立和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制约与激励机制、实行电脑和网络化管理。

1.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了使高校后勤物资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有序,我校建立和健全了计划采购制度、招标采购制度、新购物品报告审批制度、物品入库验收制度、物品发放与专人领用制度、物品分户账与科室领用分户账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维修材料管理制度、劳保用品管理制度、仓库定期盘底制度等,这些制度对于规范后勤物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且必须严格执行。

2.实行招标采购。传统的物资采购,全凭采购人员与业务联系单位的关系、个人经验和市场信息来决定。在目前市场中依然存在着不正当的促销现象,依然存在不少弊端。作为高校消耗量大的物资采购,应当实行招标采购。通过竞标不仅可以选择质量好的产品和讲信誉的单位,而且可以明显降低采购物品价格,从而降低学校运作成本,使教学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3.建立和完善制约与激励机制。为了保证高校后勤物资规范管理的有效实施,除了上述的制度约束外,还必须对采购人员、管理人员和全校教职员工建立更有效的制约与激励机制。为此,我校在这两方面采取了一些新的举措:一是建立了《物品损失责任追究制》,凡是由于物品采购中请人、采购员、仓库保管员、使用人等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高校后勤物资积压、报废、损坏、被盗的,都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和经济责任。二是有的院系出现不合理的超支,必须有该院或该系承担经济责任,一般一季度或半年结算一次,如发现哪个院系超支,则从奖金中扣除。这样可以避免个别院系多领、乱领、公领私用后勤物资。三是节约有奖,年终有结余的院系,可以从节约款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奖励。

4.实行计算机和高校内部网络化管理。高校后勤物资管理实行网络化,加强规范和量化高校后勤物资管理,有利于学校领导、各院系及时了解后勤物资的消耗情况,合理调控。同时通过高校后勤物资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完善和各院系工作站的建立,全校形成网络化管理,各院系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网络,申请购买和领用后勤物资,为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更优质的服务。

四、高校后勤物资规范化管理新途径探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的后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全国高校扩招,生源数量大增,如果仅仅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高校后勤工作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后勤部门要与时俱进,除继承数年来的管理实践经验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努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合理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打破封闭式高校“小而全”管理模式,树立社会化大生产意识,借鉴企业资产管理方法,实施高校间的联合,加强学校经营管理,促使高校降低运作成本。由于高校物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们在管理形式上要开拓进取,在管理中大胆探索,多渠道地借鉴,勇敢地实践,不断创造适合于高校后勤资源管理的新形式。

1.在房产、集体宿舍、职工家属住房的资源管理上实行物业化管理。所谓物业管理是指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机构,以经济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建成投入使用的房屋及配套没备、基础设施和场地、公共卫生、水电保卫、环境绿化、道路养护等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

校服采购管理制度篇7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教委等六部门关于加强上海市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若干意见,对校服的采购、定价、送检、退赔以及惩处机制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内容全面、程序规范、责任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现予转发,请各地在加强校服管理工作中参照借鉴。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教委、市质量技监局、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若干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为了确保中小学生校服质量安全,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现就加强本市中小学生校服管理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一、规范校服采购管理

(一)各中小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与家长委员会共同商定本校学生是否穿着校服;确定穿着校服的,应当制定校服穿着制度。学校应当选择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产品质量优良、社会信誉好的企业采购校服。(责任部门:市教委)

(二)学校应当与校服生产企业签订本市统一的校服采购合同,及时将校服采购情况与家长委员会沟通,并在学校公示栏或者网站公示校服采购情况,自觉接受家长的监督。同时,应当将校服采购合同向区县教育部门备案。本市校服采购合同格式文本由市教委会同市工商局制定。(责任部门:市教委、市工商局)

(三)接受学校选择的校服生产企业应当凭校服采购合同,主动向各区县质量技监部门申报。质量技监部门应当加强对校服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

(四)区县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采购校服的监督管理,规范校服采购程序。(责任部门:市教委)

二、完善校服价格管理

(五)市教委会同市物价局、市财政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由学校代办校服的价格区间。具体价格由学校在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意见后与校服生产企业合同约定,并按照学生自愿和非营利原则据实收取,不得加收其他任何费用。(责任部门:市教委、市物价局、市财政局)

三、建立校服双重送检制度

(六)质量技监部门应当加强对校服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督促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

(七)校服生产企业应当在每批次校服出厂前,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将一定数量校服送法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送达各中小学校的校服,其质量标识应当完整齐全,并有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本批次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各中小学校在接收校服时,应当认真进行检查验收,查看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质量标识。(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市教委)

(八)各中小学校应当主动将校服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才可发放给学生使用。教育部门应当督促学校建立和落实校服送检制度。(责任部门:市教委、市质量技监局)

四、建立校服生产企业“黑名单”制度

(九)质量技监部门对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校服生产企业,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抄送教育部门、工商部门。本市中小学校不得向列入“黑名单”的生产企业采购校服。(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市教委、市工商局)

(十)质量技监部门应当及时公布校服质量监督抽样结果,并及时通报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通知各中小学校。(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市教委)

五、建立问题校服退赔和惩处机制

(十一)一旦发现采购的校服有质量问题,中小学校应当立即与校服生产企业进行交涉,依照校服采购合同约定,要求校服生产企业办理退赔等事宜,并向上级教育部门汇报。同时,向质量技监部门举报,质量技监部门应当依法查处。(责任部门:市教委、市质量技监局)

(十二)校服生产企业如使用劣质原料生产校服,或者销售质量不合格校服的,由质量技监部门或工商部门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责任部门:市质量技监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

校服采购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零星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规范性;内部控制

引言

近些年来,国家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对高职院校办学加大了投资力度,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在政策的扶持下,高职院校得到了更多建设资金,在教学设备、仪器、办公设施等方面的物资采购日益增多。尽管高职院校按照《政府采购法》来执行物资采购,但是在部分零星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零星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规范性不够,制约了采购来的设备物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也容易产生廉政风险[1]。高职院校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零星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提高采购合同管理的规范性。

1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的特点与方式分析

1.1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的概念

高职院校零星物资的采购是指国家创办的高职院校为满足学校教学、管理等工作需求,依据一定的程序开展对教学、实验、实习和办公等过程中一些耗材、设施、维修等零星物资和服务的购买,其单次采购的总费用一般不高于10万元。这种采购的主体是高职院校,采购的内容是高职院校办学或者办公所需设备物资以及相关服务等。除了设备设施的采购外,高职院校中的一些服务项目(如物资的报废处理、设备的搬迁、咨询服务等)也属于零星物资采购的范畴[2]。

1.2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的特点

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虽然也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但是与一般的政府采购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1)单次采购的物资价值小。高职院校采购的零星物资大都是价值不大,单次采购一般在10万元以下,有的采购甚至只有一、两万元或甚至几千元。这就容易造成投标方的投标兴趣不大,特别是在设备及维修工程上,参加采购的企业不多,有时还会造成公开招标的失败。(2)高职院校的零星物资采购计划性不强。虽然高职院校资金使用大都纳入了地方的财政预算,其物质采购的资金需要在年度预算中体现,但是由于零星物资采购大都是一些临时性和突发性的物资需求,难以在前一年制定下一年度预算时加以准确确定[3],这就容易造成年度预算中很难完全体现出零星的物资需求,也就不好科学地安排零星物资的采购计划,使得其采购的计划性不强。

1.3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的方式

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由于其单次采购的价值较小,往往达不到《政府采购法》及地方采购规定中公开招标的标准;同时,它又需要利用国家资金,因此必须符合《政府采购法》的要求。采购方法一般是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或者询价以及单一来源采购。其中单一来源采购是在只有一家供应商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才选用的零星物资采购方式[4]。

2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的合同管理

高职院校的零星物资虽然单次采购的价值不高,但是长期累计的数量较多,其最终形成的价值也是可观的。例如,一个部门的打印机所使用的打印纸虽然不多,但是全校各个院系和部门一年累计使用的打印纸就非常多了,累计价值也较大。为了对这些零星物资加强管理,需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高职院校的制度,对这些零星物资采购的立项、采购方式的选择和合同的订立及归口管理、合同履行等环节实施严格的管理[5],以保证采购合同的合法性与规范性,确保合同得到有效执行。

2.2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规范性欠缺及原因分析

从我国高职院校开展零星物资采购的实践来看,采购合同管理在整体上欠缺规范性(如表1所示)。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缺乏规范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重视度不够,缺少对合同的统一管理。由于零星物资单次采购的价值小、计划性不强,造成了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足,认为能够买来使用即可,忽视对其规范性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缺少合同归口管理部门,也未对零星物资采购合同进行统一的分类和连续编号管理。(2)零星物资采购制度不够完善。高职院校简单地遵循一般的《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来开展零星物资的采购工作,往往造成不适应现实情况的难题[6]。如选择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因单次采购的合同价值太小,供货商往往不愿意参与公开投标。(3)对采购合同的前期准备工作缺乏管理。高职院校缺少对零星物资采购的立项论证,工作准备不足,对采购的必要性以及相关采购的内容、物资的技术规格参数等研究不透彻,合同要求不明确。(4)采购合同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采购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对零星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机制不规范,管理职责不清,合同风险控制不力,对合同的审核存在漏洞。对于影响重大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文本,未经组织业务部门、法律顾问、财会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审核。

3加强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合同管理规范性的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零星物资的采购合同管理不仅关系到采购物资的有效使用,以及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而且也是高职院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校风、党风建设,应该从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来认识高职院校零星物资采购的合同管理,认真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合同管理的规范性。

3.1高职院校要从全校廉政建设的高度来认识零星物资采购的合同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应加强领导,明确零星物资采购管理的归口部门。为了便于实施统一管理,可由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单独设立的招标采购管理部门来统一负责零星物资的采购工作。

3.2建立与完善零星物资采购的合同管理制度

从零星物资采购的立项、技术论证和采购过程管理以及合同验收、物资使用等各个环节完善制度建设,听取各院系、部门、社会采购管理部门和供货商以及招标机构的意见,集思广益,对不适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采购与合同管理制度进行修改,使得采购合同管理制度能够适用于高职院校的零星物资采购。明确相关制度规定,要求各部门、院系提前做好各项零星物资的采购计划,并将其列入年度预算。

3.3采购主管部门须强化零星物资采购的合同管理工作

由高职院校的零星物资采购主管部门统一零星物资的采购公告,实施统一公开招标,以避免各院系单独采购零星物资因合同价值过低,供货商投标意愿不强的弊端。主动与供货商沟通交流,合理选择采购方式,根据情况规范使用竞争性谈判和邀请招标以及询价等方式,尽量避免采用单一来源的采购方式[7]。

3.4采购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零星物资采购的监督检查力度

高职院校的纪委、监察部门以及效能建设管理部门都是零星物资采购合同的监管部门,应认真履行内部控制职责,加强采购立项、招投标、验收等环节的合同监管工作[8]。在重要和价值较高的零星物资采购中,监察部门或者校招标采购管理办公室要牵头组织采购部门、国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邀请相关专家共同提前审核招标文件与评分办法,防止采购中出现违法肢解、规避招标以及评分歧视等行为。同时,监管部门要积极参与零星物资招投标和进场验收环节的监督,发现采购不符合规范要求或者采购物资不符合合同条款,要立即指出并要求相关单位及时予以整改,以确保零星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规范性。

3.5合同的归口管理

各高职院校的专业与发展历史不同,管理机制也不一致,所设立的部门也不相同,这使得对零星物资采购的合同管理部门也有差异性。有的学校由采购管理办公室管理零星物资采购合同,有的学校由校长办公室管理,也有的院校由监察或审计部门管理。为便于统一归口管理,可设立校采购管理办公室来负责校零星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同时采购申请部门要负责合同的执行情况管理,组织对物资进校后的检查和验收,并邀请校采购管理办公室、财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共同参与,各部门均同意验收合格后方可按照合同规定进行付款。

4结语

校服采购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府采购;存在问题;对策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它是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机制。高校在采购过程中使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是国家财政支出的组成部分,高校采购理应纳入到政府采购范围并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予以实施。

一、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采购存在认识不足

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仍处于初始状态,工作滞后,措施不力,自行采购、我行我素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逃避政府采购。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采购制度欠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

1.《政府采购法》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不完善。

2.高校内部采购制度不健全。

(三)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周期长、灵活性差

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高校在实施政府采购招投标时,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采购的设备物资技术含量高、品种多,制定准确而详尽的采购预算,根据预算编制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计划,这对于高校来说操作难度相当大。

(四)高校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高校政府采购的物资品种繁多,实效性强,技术指标复杂。大大增加了采购成本和廉政风险。

(五)政府采购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精通政府采购专业技术、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水平高、政治责任感强的高素质的人员队伍。

(六)监督体系不完善

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涉及学校很多部门,应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互相监督。但由于没有统一协调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使各部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造成相互配合不够,给学校的政府采购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高校的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应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

二、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对于节约高校财政资金、缓解高校财政压力、更好地为高校服务,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高校在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广泛地宣传《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政府采购法》以及相关法规的普及教育的活动;同时,组织各使用单位、职能部门、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政府采购的原则、采购方式、具体流程等方面的知识,使各有关部门了解到实施政府采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统一思想,为高校政府采购的顺利进行提供前提保证。

(二)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政府采购制度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是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遇到的问题逐步对政府采购相关制度进行修订,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努力使政府采购工作实现“公平、公开、公正”,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质量。

积极探索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应设立由校领导为主要成员的采购领导小组并设立以高校财务部门为主管部门、采购部门为执行部门、监察审计为监管部门的的组织结构,形成责权明确、相互制约的机制。

(三)强化和细化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

对于高校而言,部门预算制定的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影响到高校政府采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高校只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做好政府采购的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才能不断适应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提高物资采购的及时性,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的需要。高校应根据《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严格、科学地编制预算,合理地细化预算,将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采购预算,制定详细的项目和收支范围,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各项支出。高校在适应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采购计划论证,细化采购预算编制,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制,严密的预算控制系统,强化采购约束,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在高校全面有效的开展。

(四)完善高校政府采购信息管理

高校应加强整个政府采购过程中信息数据的整理工作。逐步建立包括整个政府采购过程信息的数据库。高校在制定政府采购计划时,充分利用已有的仪器设备信息数据库进行管理,审核各部门的采购申请是否合理,避免重复采购的现象发生;逐步建立较完善的供应商数据库,并根据各供应商的特点对其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和分类。便于在招标时邀请较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发挥政府采购的优势。同时实行“黑名单”制度,杜绝虚假、恶意、串通等投标行为的发生:逐步建立较完善的设备产品信息及其技术参数和价格信息的数据库,可以将近期购置设备的技术参数及价格信息,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和咨询其他单位将近期购置设备的技术参数及价格信息录入数据库中,并积极收集市场相关价格信息,在招标过程中并将其同供应商的报价进行比较,正确判断投标供应商的报价是否合理,从而加强对中标价格的监督,为政府采购的决策提供参考;逐步建立中标供应商、中标采购项目和中标合同的详细数据库,提高政府采购信息化水平并为使用部门联系供应商提供售后服务和维修提供了保障。

(五)完善和建设一支合格的政府采购人员队伍

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规模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对采购人员知识素质要求较高。高校应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现有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培训,一是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二是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拓宽高校的政府采购人员的知识结构,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也可通过对一些比较成功的政府采购招标项目范例的剖析等方式,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同时,加强政府采购专业人才的引进。向社会招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既懂经济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现有的政府采购队伍中间,优化政府采购

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六)不断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监督制约机制

政府采购是一项管钱管物的工作,要在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采购法》的实施为此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一个有效监督机制的形成,一方面要依据健全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同时还要借助纪检、监督、审计以及媒体等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力量。为了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政府采购的立项、招投标、资金拨付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目前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还仅停留在财政检查、审计和纪检监督几方面,均属于静态监督和事后监督。对合同履行、对供应商的诚信记录、考核以及工程施工质量等方面监督管理还相对缺乏,尤其对一些大型的基建招标项目。因此,学校应结合采购活动实际,建立一套有效监督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对政府采购活动必须进行动态监督、程序监督和全过程监督;对学校职能部门以不同采购方式组织的采购活动实施全程监控,加强对重点岗位的监督,积极开展事务公开等行之有效的群众监督制度;加大对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力度,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有了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后,必须要严格执行,才能实现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规范采购行为,使各项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吴斌.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制度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2):39-41.

[2]吴斌.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格月刊,2006,(12):30-31.

[3]杨敏.浅析影响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及对策[C]//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2008,(12):23-29.

校服采购管理制度篇10

近年来,我市各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和学校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学校服的管理,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需引导规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护学生和家长利益,维护教育形象,现就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小学校服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校服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实施校服管理的统一规范要求,提高校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改善校服订购、生产、供应方面的管理,防止出现恶性竞争或质次价高的现象;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维护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校服管理的原则

(一)分级负责的原则。市直属学校校服管理由市教育局负责,各镇区中小学校服管理由各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负责。各镇区结合实际,制定校服管理办法,明确教办和学校的具体责任,把加强校服管理落到实处。

(二)确保学生利益的原则。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从选料、制作、采购供应、价格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校服质量、订购数量,提高服务质量。

(三)依法把关的原则。校服制作与采购供应必须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以及市教育局、市质监局《*市学生校服质量技术要求指导意见》,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质价相符,让学生和家长满意。

(四)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镇区要成立由有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校服招标工作小组,严格按照法定招标程序进行招标,确保校服采购供应的公平、公正、公开。

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

(一)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我市校服规范管理,并会同市纠风办、质监局、物价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对校服质量、价格采购供应及售后服务等进行督查。督查内容包括:各镇区是否通过招标程序,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形式确定校服生产厂家,学生校服采用的原料、制作执行的标准、产成品质量、价格、学生订购情况及厂家售后服务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二)各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负责组织本镇区校服采购招投标,按照校服的各项质量技术标准和供应要求,对校服产品质量、供应商服务质量等进行跟踪督查,并定期作出评估,并按要求向市教育局等主管部门提交年度评估意见;指导和督促校服供应商落实向困难家庭及军烈属学生免费提供校服的政策;落实市关于校服管理的各项规范要求;接受和处理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校服有关问题的投诉,落实处理意见。

(三)学校负责提供本校学生校服的款式,统计订购数量与中标生产厂家签定详细有效合同(合同一式三份,学校、生产厂家、教科文卫办各一份);协助中标生产厂家做好学生校服的发售和售后服务工作;受理对校服问题的投诉;严格执行自愿原则,控制校服订购次数和数量,严格执行价格规定,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