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工程十篇

时间:2023-03-27 08:56:44

一项工程

一项工程篇1

以苏联援助的“一五六项”为中心制订一五计划

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由、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劭文6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在领导下,陈云具体组织中财委在1951年试编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纲要。由于当时资料不全,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还在进行,全国经济建设的大局也还未定下来,尤其是还未能争取到苏联的全面援助,因此,这个计划纲要只能是一个试验,不可能作为正式的计划。

1952年,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比预想的顺利得多,朝鲜战争大局已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并决定计划编制好后,8月份拿到苏联,征求老大哥的意见,争取他们的帮助。

在陈云领导下,中财委开始第二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7月,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次编制完成。尽管时间仓促,经验和数据不足,但这个计划还是较为详细。计划印出来以后,共有25本小册子,主要包括《关于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以及钢铁、有色金属、机器、汽车、船舶、电器、化学、建筑材料、电力、煤矿、石油、纺织、轻工业、交通、邮电等发展计划。5年基本建设计划投资505亿元,拟请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项目91个。

7月1日,计划草案印出来后,陈云致信,对这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情况进行了说明。他说:“这次写的五年计划的主要点是在今后五年中要办些什么新的工厂。因此在这一方面花的工夫较多。原有工厂的生产方面,也写进去了。但估计这一方面的生产数字一般是低的,可能超过。将来需要好好再讨论的。所以首先集中力量研究今后五年中新办工厂,是为了七八月间可以向苏联提出一个五年中供我装备的要求。”这个计划提到中央后,中央政治局进行了讨论,认为可以将这个计划带到苏联征求意见,并作为向苏联提出援助的基本根据。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业基础是微不足道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都极其低下。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不争取外国的援助是有巨大困难的。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提出了援助请求。

8月,中共中央决定组织代表团,以为团长,陈云、李富春为副团长,带领30多名专家访问苏联。

当时没有大飞机,一架飞机只能坐16人。中共代表团分乘三架飞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飞了三天,第一晚在伊尔库斯克,第二晚在新西伯利亚,第三天才到莫斯科。到达莫斯科后,陈云和我国的专家一起,在苏维埃旅馆下榻。

这次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是就第一个五年计划和苏联有关方面交换意见,重点是争取苏联的援助。在莫斯科,、陈云等与苏方代表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会谈。期间,和陈云两次会见了斯大林。

苏联领导人详细研究了中方提出的计划,对计划方针和要达到的目标,表示欣赏,但对计划本身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这个计划草案,还不能算是五年计划,不仅不是计划,即使作为指令也不够。斯大林在会见、陈云时还就中国的一五计划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他认为,计划草案中考虑的五年中工业年平均增长20%的速度是勉强的,建议降到15%或14%。他还强调,计划不能打得太满,必须留有后备力量,以应付意外的困难。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会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设备。争取到苏联对中国工业化的援助,是中共中央代表团这次访苏的最大成果。

9月下旬,、陈云先行回国,留下李富春和一大批专家与苏联专家一起做进一步的工作。

回国后,陈云把中财委日常工作交给薄一波,在1952年底至1953年初,根据苏方的建议,全力以赴地对“一五”计划进行了第三次编制。由于长期夜以继日的工作,积劳成疾,陈云病倒了。1953年3月,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到外地休养。这样,编制“一五”计划的工作也暂停了下来。五年计划未定,计划的第一年只能通过年度计划来体现。1952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确定制定五年计划的一些重大问题。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但苏联对援助中国一五计划的态度仍然十分积极。4月,苏联政府经过研究,就中国“一五”计划的问题给予了正式的答复意见,并就中国“一五”计划的有关内容编制了一些详细的图表等,供中国参考。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一些项目也基本上确定下来了。于是,新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根据这些意见,对“一五”计划进行了第四次编制。这一次,陈云因病在外地休养,未能参加。

但是,第四次编制的“一五”计划仍不能令人满意。而这时,按照预定的时间,“一五”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了。特别是1953年7月朝鲜战争双方实现停战,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外在威胁宣告解除,全力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五年计划编制工作的滞后成为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重大制约因素。对此,和党中央都非常着急。1954年初,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成立由陈云、高岗、李富春、邓小平、邓子恢、、贾拓夫、陈伯达组成的五年计划纲要编制八人工作小组,(陈云任组长),以加快“一五”计划的编制。

于是,陈云又投入了第五次编制“一五”计划的工作。这一次要求计委从2月15日起,一个月内,拿出初稿,然后,交由陈云领导的小组迅速定稿。计委的同志感到时间太紧,压力很大,向请求延长一些时间,只同意给他们延长5天的时间,要求3月20日必须拿出初稿。

接到指示后,2月19日,陈云即召集中央财经、文教各部部长开会,布置编制“一五”计划的工作。会上,陈云传达了的指示,同时指出:“编制‘一五’计划的工作不能再拖了。规定的时间非常紧,但现在编制‘一五’计划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苏联援助我们的项目已经定下来了,项目是141个,设计和设备安装的时间也大致排好了,这就使我们更有把握了。其次,朝鲜战争已经停下来了,军费和意外的支出都减少了。第三,总路线已经宣布,而且经过广泛宣传已深入人心。第四,我们已经有了几次编制计划的经验。因此,短时间内完成这一任务是有可能的。”

会后,各部和计委根据陈云的指示,迅速展开工作,并按预定的时间及时向陈云提供了所需的材料。接到计委和各部提供的材料后,陈云自己也组织了一个小组,这个小组由他和张玺、梅行、周太和、邱纯甫5人组成。张玺是计委的副主任,周太和和邱纯甫是陈云的秘书,梅行是请来的笔杆子。5个人昼夜兼程,开了14次会,用了15天的时间,将这些材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于4月初拿出了第五次编制的五年计划纲要初稿。这一初稿于4月15日印好后,送到了手里。6月29日至30日,陈云就“一五”计划的有关问题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了汇报。国家计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正式出笼。

虽然一五计划是以苏联援助的“一五六项工程”为中心,是在苏联的指导帮助下制订的,但陈云的基本立足点还是自力更生,没有盲目、教条地搬用外国的经验。他说:“苏联专家搞的表太复杂,不能完全照办,必须和我们的现状结合起来。中国是农业国,不可能把每家有几个鸡、几头猪都统计起来。中国开始建设时,计划的线条是粗的,将来由粗到细。”他在总结“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后提出:“研究合理的比例关系,决不能只依靠书本,生搬硬套,必须从我国的经济现状和过去的经验中去寻找。”陈云的这种态度得到了的肯定。

10月,、刘少奇和在广州集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共同审阅了国家计委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11月,陈云主持召开了11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一五”计划的方针任务、发展速度、投资规模、建设重点、工农关系、地区布局和人民生活等重大问题再次进行了讨论,对初稿提出了若干修改和补充意见。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和、刘少奇、的审阅,中央责成国家计委对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再作进一步修改。这些修改,基本上是以初稿为基础的,没有再重新编制。

1955年3月31日,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陈云主持起草的“一五”计划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决定原则通过这一草案。6月,中央委员会根据全国党代会提出的意见,对草案再次进行了修改。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

以粮食换机器

在短短5年中,苏联政府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帮助新中国编制计划、援建项目、供应设备、传授技术、代培人才、提供低息贷款,并且派出3000多名专家和顾问来中国帮助建设。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国际关系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但这种援助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无偿的,而应该是互利的。通过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技术资料和管理方法来建设中国工业化的基础,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外汇资金。中苏两国协定中规定,中方在1954年至1959年间提供钨砂、铜、锑、橡胶等战略物资作为援助的部分补偿。但中国经济刚刚从战争破坏中得到恢复,国内需求尚难满足,可用于出口的物资就更为紧缺,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外汇资金极其紧张……那么,用什么东西去换回中国的工业化呢?陈云认为,只能在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上打主意。

1950年6月6日,陈云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发言,提出:“中国是个农业国,工业化的投资不能不从农业上打主意。搞工业要投资,必须拿出一批资金来,不从农业打主意,这批资金转不过来……搞经济工作一定要多方考虑,统筹兼顾。现在我们是在粮食、棉花上打算盘。”他在1954年9月的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进一步明确这个“算盘”的内容,那就是:“我们必须进口大量的机器装备,来建立我国的工业基础,以便在若干年以后,把我国改造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为了进口机器装备,我们必须用出口物资去交换。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能够出口的主要物品是农产品。”

但是,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并有了很大增产,但过去长期被抑制在极低水平的消费,特别是粮食、油脂、肉蛋等主要农副产品的消费有了很大增长,供求关系本来就比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消费增长的需要和国家建设需要之间就出现了矛盾。

在生产还不能大量增长时,只能在消费上打主意,在保证国计民生的的基础上先外销后内销。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指示对外贸易部:“密切内外销结合,扩大内外交流,保证供应工业建设的需要”,“凡对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商品(如粮食、大豆、植物油等),保证国内供应是需要的,但不能只强调这一方面……还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来,以供出口。凡对国计民生关系较小的商品,应积极组织出口;有些商品(如肉类、花生)更可适当节减国内消费,以满足出口需要。”1954年7月13日,陈云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加强市场管理和改造私营商业的指示中,在商业工作的部署上,又专门就处理内外销关系提出:“关于商品内销和出口的关系,除粮食、油料等物资特殊规定限量出口外,其他物资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市场的销售应服从出口的需要。有些商品如肉类,应压缩国内市场的销售,保证出口;有些商品如水果、茶叶和各种小土产,应尽量先满足出口,多余的供国内市场销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必要的出口,以换回国家建设所必需的工业设备。”

对于这种做法,陈云在1954年9月的讲话中解释说:“减少消费,当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或者是暂时减少可以减少的消费,以便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此来建立我国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将来迅速地增加各种消费品的产量;或者是尽其所有在国内消费掉,因而不能建设工业,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全国人民应该自觉地节省凡属可以节省的消费品,以便供应出口”,“不但是现在,而且是今后十多年内,只能采取节省国内消费、首先供应出口的办法。只有工业基础建立以后,工业装备的进口可以减少的时候,这种情况才能有所改变。”

虽然陈云主张先外销后内销,但为兼顾国内市场供应,在出口商品的数量上还是有所控制的。一旦发现出口过多确实影响到国内供应时,他又立即纠正。1953年食油供应紧张,陈云计算后指出:1952年出口总量为29万吨,1953年出口增长至33.7万吨,出口增加8万吨。这与误认为1952年食油积压有关,是带有盲目性的,直接导致了1953年食油供应的紧张。11月13日,陈云为中财委起草食油供应情况的报告建议:为了缓和食油市场的紧张程度,1954年食油出口,比原定控制数字减少10万吨。1956年11月11日,在猪肉和各种副食品供应紧张的状况下,他又提出在1956年已减少5万吨猪肉出口的基础上,1957年出口猪肉再减少10万吨,油脂减少7万吨。他说:“我们主动地减,比和外国先订合同,出不了那样多,而被动地减要好一点。”

陈云的主张得到了的肯定。1959年在一个会议上说:过去陈云曾经提过有些东西应该内销服从外销,我很赞成这样提。我们要节衣缩食保证出口,否则六亿五千万每人多吃一口就吃掉了。

逐项摸清建设项目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成套工业设备的引进,对陈云和整个财经部门而言,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都没有经验。陈云对这项工作的处理态度,是既积极热情,又慎重稳妥。他要求对引进的项目逐项审查论证,并从中学习、总结经验,不许草率从事。

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工业项目,有些在经济恢复时期就开始了前期工作,后来才正式列入“一五六项工程”。新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是这样的。

旧中国是很落后的,现代工业基本上是空白,连火柴、铁钉都被老百姓叫做“洋火”、“洋钉”,更不用说造汽车了。新中国成立后,大家都急于看到自己的国产汽车。1949年底到1950年初,访问苏联期间,就请求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一个汽车制造厂。苏联方面答应了,很快派来了专家。

这个工厂应该建在哪里呢?陈云主持会议讨论了3次。苏联专家设想,苏联有名的斯大林汽车厂建在首都莫斯科,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厂是不是也建在首都?国内的意见也不统一,提了好几个地方,比如石家庄、太原等。陈云说,是不是可以放得远一点,设到西安去?但陈云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充分听取意见,不断思考。

经过充分讨论,这些意见,包括陈云的意见都被否定了。如果这个工厂设在西安,按生产3万辆汽车来设计,光电力就需要2.4万千瓦,而西安只有9000千瓦,修电站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需要的木材量达2万立方米,在西北砍木头,山都要砍光;运输也是问题,每年运输量100万吨,而西安到潼关铁路的运输量不超过200万吨,光汽车工厂就够它运了。北京也不行,工厂每年钢铁需求量超过20万吨,北京的石景山钢铁厂要五六年后才能达到这个生产能力。其他地方也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经过两个月的讨论,会议最后确定,从电力、钢铁、木料、运力等各方面条件来看,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工厂只能够设在条件比较好的东北。苏联专家这才出发到东北去勘察。为了保证万无一失,1951年1月,陈云提出,开工建设时间定在1953年7月,留下两年半的时间做准备。

陈云从中得到很大启发:他说:“外行的事多了,要下决心学习。不学习,经济建设一窍不通,那就搞不成。”

经过3年时间的建设,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组装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结束了中国没有汽车工业的历史。1957年10月18日,陈云来到长春,视察第一汽车制造厂。他对厂长饶斌说:这个厂我们花钱多,要好好看一看。他在一汽视察时,几乎一整天都在车间里,对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看得非常仔细。他还问到生产中的主要困难,要大家通过勤俭办厂来解决。他风趣地对大家说:苏联1945年进军我国东北时,汽车的驾驶室都是木头做的,木头总比钢材好解决吧!说完,他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看到我国第一个汽车工厂欣欣向荣的景象,陈云非常高兴,那神情,就像父亲看到长大成人的孩子一样。

有了这次的经验,陈云对其他建设项目更加小心谨慎,严格审核,苏联帮助设计和建设的156项工业建设项目,不少是由陈云亲自召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干部认真审查后才决定具体方案的。

有的项目,连给中央的审查报告都是陈云亲自起草的。1952年2月4日,他在为中财委党组起草的审查哈尔滨铝合金加工厂初步设计议定书给中央的报告中,建议:“我们建设新型工厂没有经验,而过去的基本建设中已有很大浪费,因此对于每个工厂的建设计划及初步设计,应该认真地慎重地加以研究审核,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今后,各级工业交通等部门凡是建设新厂,都必须切实审查设计,决不可草率从事。”中财委党组决定:建设投资50万元以上的新工厂须报中央,较大和大型工厂的初步设计议定书须经中财委党组审核,政务院党组和党中央核准;对于设计的审核工作,应力避拖延又必须切实认真。

搞大规模的成套设备和技术、管理制度的引进,当时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这样一次机遇面前,干部中难免出现一些急躁冒进的情绪,看到好东西就想要。陈云头脑很冷静。旧中国畸形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巨大的贸易逆差,使国民经济对外国资本产生严重依赖性。新中国的对外经济交流贯彻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为此,虽然面临出口创汇能力不足的种种困难和苏联全面支援中国工业化的特殊条件,陈云仍然主张要保持外汇平衡。他说:“我们必须力求不借外债。为了保持外汇的收支平衡,应压缩不必要的进口。”根据他的指导思想,新中国在外贸计划和外汇安排方面,实行“以出定进,进出平衡,瞻前顾后,留有余地”的原则。

陈云主张,压缩进口首先应在进口结构上有所选择,优先保证国家建设所必需的技术设备和重要物资的进口。1950年6月,他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讲话说:“进口什么东西,要严加管制;出口的东西要放宽尺度,凡是能够出去的东西,不管鸡毛蒜皮都可以出。这样我们就主动了。”1954年4月1日,他在外贸部的报告上批示,要尽量少出口油料、大豆等物资,大米、布匹要在小麦、棉花能进口的条件下才出口,尽量选急需的物资进口,减少非急需物资的进口。

旧中国从1873年至1947年,每年进口的机器设备从没有超过进口总额的10%。而1950年,工业装备、工业原料及交通器材的进口已占进口的第一位。在对苏贸易上主要是换入工厂装备及原料和交通器材等,日用品(主要是煤油和白糖)仅占从苏联换入货物总值的3.1%,与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如对捷克和波兰的贸易,工厂装备和工业原料占80%,轻工业品占20%。

在进口安排上陈云管得极严。他主张进口要考虑外汇支付能力和国内配套能力,循序渐进。1950年3月19日,他同薄一波致电在苏进行贸易谈判的李富春、叶季壮,发去重工业部可自行生产的机械清单,请他们不要订购这些机械。27日他们又去电,说以前提供苏方的机器订货单,详查后发现很多国内能自制,要求从订单中删去。

一项工程篇2

入职工作至今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都得到了同事的热心帮助,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有领导和前辈耐心指导解答,现在回首在项目上度过的这一年,也颇能感受到自己与之前相比长足的进步。

首先是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有了更加实际、直观的了解。在三合园项目的五个月让我看到了工程一步步建起来的过程,也让我认识到了施工的过程并非我之前想象的只需按照图纸就能顺利地施工。比如塔吊基础的位置、型号怎么选取,墙柱混凝土和顶板一次浇筑还是分开浇筑、后浇带的施工缝留置具体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问题只有随着施工进度的不断推进才能逐渐显露出来,因为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不能完全提前预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随时根据现场的条件对于层出不穷的问题给出恰当的处理方案,所以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素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是对建设工程的整体工序有了清晰的把握。刚到三合园项目时,我就被安排负责资料,可以整体了解所有的工序。从基础垫层开始到主体一二层的建成,一个个工序的资料编制让我真正对于工程施工的工序有了整体的了解。同时做资料的过程也让我发现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只有现场的施工,材料的报验、工序的验收、材料的二次运输等等也都是必须考虑在施工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对于整体工序流程的把握让我对工程的认识豁然开朗,也帮助我站在了更高的层面去观察思考,去更有综合性地计划安排自己的工作。

第三是对施工工艺和工法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仔细观察工人每个构造的具体做法以及自己上手实践,我对每个工序施工的过程也有了感性的认识,发现了一些施工中的难点所在,比如振捣混凝土时有哪些操作难点容易影响振捣质量、定点放线时哪些地方容易产生误差、支模时模板接缝处能否保证不漏浆等,这些就正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而只有掌握了关键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控制工程的质量。所以正是这些亲身体验得来的感受让我对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最后是在领导和前辈的指导下,学会了在项目上如何学习。不仅要知道怎么做,更要亲自上手实践,对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有感性的认识,而不仅仅只会纸上谈兵,这样在管理时才能贴合实际。在实践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理论,将现场施工与图纸对应起来,也与规范要求对应起来,这样才能加深理解,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自身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刚到项目上时工作目标不够明确,在项目上学习也没有合适的方法,导致没有很好地把握学习机会,亲身实践不多,对于各种会议、技术讨论的参与也不够积极,白白错失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正视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加强经验的积累,不懂就问,让自己得到更大的提升。

在工作中我也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施工过程中大多数劳务队伍对于工艺流程的了解以及专业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对此管理人员应该在每道工序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说明做法,做好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勤加指导,尽量做到一次成活。同时施工措施中不便施工的难点也应该采取措施处理,改善工人的施工条件,从而使工程质量更有保障。

二是工程中不同劳务队伍、不同工种之间沟通太少,有些可以自己相互协调解决的问题由于沟通不畅需要上报,导致施工过程比较拖沓,效率不高。这方面管理人员要积极鼓励劳务队伍内部的相互沟通,尽量使问题在相互讨论、相互沟通中解决,提高效率。

一项工程篇3

关键词:环保工程;管理;监理

目前,环保企业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多,验收需要资料全面,设计施工过程复杂,生产工艺、设备多样化,计算机、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企业员工多数来自安装企业,化工企业,普遍缺乏环保工程的整体思维。这些员工所提出的一些工程技术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决策、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常缺乏工程思维的基础,缺乏对工程活动的客观规律的深刻理解,缺乏对环保工程合同的开放性、工程质量的社会确认性以及项目全生命周期总成本全面的理解。项目管理公司具备丰富的技术人才和工程经验,可以协调现场监理和环境监理共同做好工程建设。因此,在项目的立项、可研、环评、初设、施工图设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全过程就需要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其中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是最佳选择。

1采用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的必要性

环保企业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可研、立项、环评、初设、施工图设计、施工、验收阶段。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工艺技术独特,验收过程复杂,采用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十分必要。

1.1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是节约投资的需要

项目规划阶段实际上是项目政策决策和风险决策,设计阶段实际上是技术和成本决策,招投标阶段是成本和利润决策,以上阶段决定了项目投资的75%,而实际投资很小,实施阶段主要是成本与质量决策,它是实际投资的主要阶段。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拥有大量优秀的技术专家,通过对同类项目历史资料的全面研究;通过对已经管理过的同类项目成功经验的利用和对项目缺陷的修正,对项目环境详细分析;通过科学经济的项目规划等新项目管理手段,化项目风险和变化为额外利益,达到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1.2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是项目过程控制的需要

项目管理:侧重于项目前期管理、合同投资管理,信息管理,协助业主进行外部协调。现场监理:侧重于现场质量管理、进度控制、安全管理、资料收集和内部协调,二者有机的结合,既达到项目管理的目的,又减少监理机构的人员配置,既减少业主的投资,又得到了真正的服务。实现真正的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现场监理由于没有参与项目的前期管理,对整个工程的理解只是局限于设计院的图纸,对环保行业的特殊性把握不足,当采用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前期的项目决策就会得到有效地贯彻,前期的缺陷也可以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有效地弥补,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很快发现,及时得到纠正。目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现场监理往往由于权力相对较少,对施工单位监管不力,达不到业主的要求。实现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后可以大大强化现场监理的作用,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的合同管理,工程款支付,工程验收等手段有效地约束施工单位。进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3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是项目验收的需要

项目管理协助业主进行外部协调,进行各种手续的办理需要大量的原始资料来自于现场,项目管理可以及时布置,现场监理可以有的放矢,及时收集整理,实现无缝对接,例如环保企业的防渗要求十分严格,普通工程只是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并不检测混凝土的防渗系数,这样项目管理通过前期对工程的介入,有针对性的通过现场监理进行收集。满足环保企业的特殊要求。

2项目管理阶段的组织和作用

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服务模式的组织,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是指整个团队来自于一个项目管理公司或监理企业。组织形式存在以下三种模式:项目管理和监理完全独立;项目管理和监理完全融合;项目管理和监理既独立又融合。在环保工程建设中,为了实现项目管理的功能,组建工程项目管理与现场监理组织形式独立,功能相互融合的两个团队。项目管理要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工作重点侧重于项目前期技术管理、合同管理,投资控制、信息管理和协调。现场监理也要有自己的团队,工作重点侧重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现场安全管理。项目管理团队由项目经理负责,受业主委托,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服务。项目管理部团队由副经理负责,工程监理团队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全面负责工程的现场监理工作。在内部管理和运作模式上由项目管理团队的项目经理总负责,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总监理工程师接受项目经理的领导。在人员的配备上项目管理团队侧重于具有工程设计、管理经验的人员,工程监理团队侧重于具有工程施工、监理经验的人员。业主与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充分融合,高度统一,从而达到沟通顺畅、充分信任、决策迅速。大大提高管理执行力和效率。

2.1项目管理组织

项目管理要建立自己的组织:项目经理,下设一名副经理和一名总监具体分管项目管理和现场监理。项目管理部下设技术组、合同投资组、协调组和信息组,现场监理下设质量组、进度组和安全组。项目管理部的各职能部门实现对现场监理职能部门的横向业务管理,真正做到分工不分家。

2.2项目技术组

负责项目的工程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由于项目管理和监理是一体化,这样项目管理规划、项目管理制度、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等各种制度的编制、审核、批准全部由项目技术组协调完成。项目经理组织编写项目管理规划,总监组织编写监理规划,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写监理细则,总监负责完成审批手续,应该建立的项目管理制度由项目管理根据环保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编制完成,对于施工单位报审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由项目管理和监理共同完成审核。

2.3项目合同投资组:负责合同策划、执行和考核;负责投资的考核

2.3.1合同的策划

项目的合同可以划分为:项目前期:可研分包、环评分包、安全分包;设计阶段:设计总承包、焚烧主车间的EPC分包、污水处理EPC分包、建筑施工图分包;施工阶段:土建总包、钢结构分包、消防分包、安装分包、防腐防渗分包、除味系统分包。项目的可研、环评、安全评价都需要专业的公司来完成,还需要经过专家评审,项目管理公司协助业主完成任务书的编制、人员的召集、会议的组织、手续的审批。设计总包单位完成整个项目的规划和初设,建筑施工图分包选择当地的中小型设计单位即可,他们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便于施工对接。环保工程EPC交钥匙工程的核心内涵就是“设计——施工”一体化,就是产品技术与过程技术的集成。从科学性来看,一体化技术即集成技术,实现环保工艺同环保设备高度的融合,实现工序设备之间的有效对接,一定是能够创造价值。但是,产品技术与过程技术的集成,不会自然而然地就会创造价值,因为,产品与过程集成这种方式,在创造价值机会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项目工作的复杂性、技术的难度和管理的变化。如果没有科学的基础、可靠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项目管理,产品与过程集成的结果,一定会损害到工程目标中的某个方面,例如设备的先进性和价格得不到有效地监督,EPC单位为了效益最大化使用了落后的产品,或者普通的设备卖出了很高的价格,这时就需要项目管理公司利用对同行业技术设备的性能和价格的把握,实现对EPC单位的有效管理,最大限度的保障业主的利益。施工阶段的合同划分按照常规总分包方法。合同策划完成其实就是项目招标的完成,在招投标过程中根据合同的划分进行招投标。整个过程可以委托招标公司完成,项目经理作为专家参与其中,在制定评标标准时应该对环保行业的特殊性充分考虑。

2.3.2合同的执行

项目管理公司参与合同的起草、审查和签订工作。在合同起草过程中,从合同的目的性、有效性、平衡性、可操作性、结构的合理性、合同体例的实用性几个方面把握好。小心谨慎、深思熟虑。在执行合同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分析合同的漏洞和风险,做到有的放矢;②做好合同交底,对于EPC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要交底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要使每一个人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尽职尽责,全面完成合同的任务,合同交底后要进行记录存档;③合同执行:对于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执行合同,细究合同条款,对于合同索赔参照有关规范规定执行,绝不脱离合同。

2.3.3合同考核

把好合同关,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有章可循,避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现场监理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相关合同的约定对工程工期、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监督材料采购合同的订立,监督设备合同的履行。认真检查施工合同的履行情况,实行科学管理。项目管理部按照工程合同,将设备材料款和工程进度款分类管理,设备材料款根据合同将预付款、中间付款、到货付款和质保金按照合同条款分期支付。工程进度款根据工程施工实际进度、工程质量和审计结果对所监理的各项目进行工程进度款支付控制。工程索赔款、变更款做到有图可查、有据可依。定期将支付款与工程进度和工程预算相比较,严格执行预算,做到不超支。合同索赔分为业主的合同索赔和施工单位的合同索赔,对于施工单位的索赔只要对照合同进行就可以了,对于项目管理公司主要应该妥善处理好业主的合同索赔。环保行业工艺要求比较特殊,变化较大,风险也很大,如设计失误、安装失误、工程事故、设备选型失误、EPC单位投机取巧,故意采用落后设备等,都会给业主造成损失,这就需要项目管理单位查看合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是否有规定或漏洞,能否找出索赔的依据。充分利用项目管理联系单、监理通知、监理工作联系单,相关单位的的鉴定报告,为合同索赔提供依据。计算出索赔的金额,做到合同索赔有理有据。现场变更依据合同条款,现场具体情况,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完成。

2.3.4投资控制

项目的投资控制主要在项目的前期,这就需要项目管理部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社会资源在工程项目立项、可研、初设过程中严格把关,利用现代项目管理手段力争做到投资最小。项目的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要跟合同管理配合进行,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只要合同条款符合要求,工程款支付即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工程量和价格要经过业主、项管、监理、跟踪审计各方认可方可办理。

2.4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可以由项目技术组负责,设置专职资料员。严格按程序办事,完善和收集工程建设前期各类资料。

2.4.1项目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编制项目竣工文件

建立由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组成的信息管理网络。项目管理部是档案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配备专职档案员,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各参建单位应明确本项目信息工作负责人,配备信息人员,确保信息工作有序开展。现场监理及时准确的在组织内部以及与设计单位、业主、施工单位及时进行信息交流、掌握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动态同时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流。

2.4.2把好资料关

会同建设单位编制整个档案管理办法,划分出工程建设的分类和编号,便于统一归档。会同施工单位一起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工程进行了划分,将工程划分为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并且报建设单位审批,督促各施工单位根据划分好的工序及时收集各种工程资料,整理工程资料,归类成篇,装订成册。把资料向前、后延伸,建立整个项目的资料。向前延伸,将合同的相关条款加入到资料中,主要加入策划阶段调研的厂家信息,便于将来比较。尤其加入当地相关厂家的信息。向后延伸,将维修保养,易损件加入到资料中。便于采购。

3现场监理

现场监理侧重于现场管理质量、进度控制、安全管理。

3.1进度控制

建立跟踪、监督、检查、报告机制,以利于及时纠正进度偏差,工程进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按期竣工和投入使用问题。监理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提前审查,把许多存在的工程问题放在事前进行考虑解决。采用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可以大大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同业主的交流时间,缩短业主的决策时间,加快同设计院的交流时间。

3.2质量控制

对于影响质量的因素:人、机、料、法、环进行控制,充分利用质量预控单等手段,根据平行检验的条款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实测实量。

3.3安全管理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审查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按安全文明施工标准检查施工。确立项目经理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项目安全管理机构,与项目的每一个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现场安全检查,落实隐患整改,编制应急预案,及时如实上报质量事故。

4结语

环保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包括了项目前期、项目过程、项目验收的全过程。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初步设计过程中,利用设计总包的技术优势,为项目提供各专业的技术支持,提高项目工艺的可靠性,配套设施的协调性,使工程设计少走弯路,大大节省了业主的时间和资金。积极协助业主填写各种表格,整理各种资料,报送各种手续,利用项目管理公司的专业优势,积极协调设计院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对于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主动沟通,及时解决。现场监理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有效传承项目管理的意图,真正实现项目管理和监理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一项工程篇4

传统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是投资商向设计单位发出设计方案委托,然后将工程承包给一家建设单位进行施工,在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委托专业的监理单位全面监理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好工程施工进度、投资及施工质量等各方面。在这种传统的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下,最突出的问题是整个工程施工中不管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扯皮问题。而且各单位之间并没有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这样会对工程执行效率以及整个工程管理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最后会导致无法有效控制和管理工程成本、进度以及质量。一体化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可有效改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造成的各种问题,可以使整个工程项目参与的所有人员相互协调、配合,将团队协作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具体而言,相对于传统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而言,一体化管理组织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工程资源使用效益。通信工程在设计、材料采购、实际施工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同的工程资源,以往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会苦恼应该如何提高工程资源使用率。实施项目一体化管理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每一个施工环节需要不同的工程资源,但是一体化管理可以连续使用工程资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实施一体化项目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使用工程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

2.可有效集成不同通信工程之间的信息。一体化管理在通信工程领域中主要是指实现传输工程、交换工程、无线网络工程、宽带接入工程、WLAN工程、前期配套工程等不同专业领域工程进行一体化管理,统一规划、协调各种专业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整个一体化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无缝集成不同通信工程信息,整体把握通信工程建设情况,有利于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质量。

二、一体化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1.项目管理组织设计。现代通信工程具有协调难度大、建设周期短、建设区域广等特点,而且通信工程的机房、建设地点、局房、基站等分布较为分散,涉及的专业领域也较多,大大增加了通信工程协调、管理难度。因此,有必要合理设计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建设单位应和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设备供应商、施工承包商、集成/调试商等依法建立合同关系。参建单位各方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工程物流供应链关系,而监理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全程监理参建单位的整个施工过程。

2.建立一体化管理组织。通信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层、技术管理层、协调层、决策层等。按照不同的通信工程领域进行划分,一体化管理组织主要是为无线工程、数据工程、交换工程、传输工程等分别安排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然后通过设计管理的总控制人员有效协调、指挥这些技术管理人员,从而使不同通信细分工程能够顺畅的进行信息沟通,实现各通信工程的信息集成,一体化管理这些工程信息,最大限度的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益。信息管理人员以及决策者的主要作用是综合考虑一体化管理后形成的项目管理状态以及相应的信息资源,最终做出最合理的决策,使整个通信工程都能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3.通信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下各部门及其职能。(1)规划技术部。该部门主要是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相互配合实施整个工程项目,根据本公司季度、年度制定的项目投资计划按照WBS进行投资、任务分解。(2)综合部。按照实施部门以及规划技术部的总体规划需求,具体负责实施项目之前的材料采购,同时应将各种采购活动的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3)财务部门。主要工作职责是控制、监督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定时跟踪分解后项目投资情况,实时掌握关于项目投资的具体情况,并且需要管理资产转资的相关工作。(4)网络建设部门。该部门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协调相关的合作单位按照规划技术部门制定的投资分解实施项目工程,确保整个项目管理工作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且确保能够在要求的期限内以及指标下完成工程进度以及项目投资。(5)网络优化部门。该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优化工和项目实施后的网络情况,和实施部门共同优化整个项目实施,更好的完成项目管理目标。(6)网络维护部门。该部门主要职责是做好项目实施后的维护管理工作,协助财务部、实施部门统计、移交、汇总项目资产。(7)市场经营部。该部门主要是结合项目实施前的可行性研究以及阶段成果分析报告,分析、总结现阶段市场需求,全面掌握市场信息,全力配合实施项目。

三、通信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实施

1.通信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操作。一体化项目管理模式下,在下达任务书后,监理单位应主动协助建设单位合理进行任务书分解,并且监督设计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一套整体的网络规划,组织相关的专业负责人一起制定月度、年度计划。同时,监理单位需要内部处理工程建设之间的协调工作。其次,项目总控制人应该定期巡检整个项目工程的投资、质量、进度等情况,确保能够严格按照工程计划实施,一般情况下,每周应该进行1次进度巡检,每月应该进行一次投资巡检。总控人应定期汇报各自片区站点的工程进度情况,全面挖掘对于站点正常进度有影响的死角,并且准确判断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确定工程计划。首先应制定具体的工程计划,完成具体的工程计划后,监理单位应分别向各参建单位以及建设单位下发明细工程,集中各方的反馈意见进行整体的修改,最后必须经过各单位认可后再下发执行。在实际执行整个计划的过程中,总控制人应该组织专业的监理人员巡检整个工程施工进度,一旦发现对工程计划执行具有影响的因素,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能够正常执行工程计划。各参建单位在接收到工程计划后的1个工作日内,应该及时向监理单位反馈自己的意见,在接收到参建单位的反馈意见内,监理单位在1个工作日内应该和参建单位共同协商,达成共识,并且将最后的工程计划下发给各方参建单位执行,如果工程计划无法达成共识,应该上交给建设单位进行协调。

3.调整工程计划。在通信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工程计划的顺利实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的话需要适当的调整既定的工程计划,使工程计划更加符合当前现阶段工程建设。监理人员应全面、动态监督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监理项目总控制人应全面分析影响到整个工程进度的相关因素,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参建单位应向监理单位提交《计划调整申请》,监理单位在接收后应在1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后上交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接收后需要在1个工作日进行处理,最后只有得到审批后,参建单位方可执行。

4.制定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建设单位在明确工程建设任务的各项指标后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详细的划分总体计划,确保能够保质保量的在规定建设周期内完成工程任务,而且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发展进行调整。监理单位应该协助建设单位制定一套专业的年度施工进度计划,并且详细规定每一个月的进度要求。每一个月的进度计划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每一个月需要计划站点、网元的开通数量及其名称。②站点或者网元开通选址、交换、传输、配套、无线等各专业通信工程预计完工的时间。

5.工程投资计划。监理单位应根据省公司制定的工程建设任务书提出的相关要求以及财务部门下达的相关要求,协助建设单位制定一套专业的年度工程投资计划,具体规定每一个月的投资要求。监理单位将年度投资计划下发后,应合理安排每一个单位的投资规模,并且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预留一定的备用资金,提交给建设单位后,经审核批准后下发给相关的单位及部门。

6.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工程中心应该向选点部门下发月度工程计划制定的选址计划任务,在选址过程中,监理单位应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而且需要严格监督选点进度是否满足计划的要求,若选点部门未按照计划要求实施应及时通报建设单位。在施工设计阶段,监理相关人员应严格监督设计进度,仔细审核施工设计图纸,确保施工设计图纸的合理性、科学性,以防后期出现返工现象,耽误工期,导致经济损失。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施工工序管理、施工组织协调组织、投资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

一项工程篇5

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奠基仪式上的讲话

(2005年6月13日)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义马市20万吨洁净油加工项目一期工程奠基仪式。这个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仅是我市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合资合作推动”战略的又一硕果,也是我市拉长煤化工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重点工程。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义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对工程的开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开工仪式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参与工程施工的广大建设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义马实际出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立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紧紧围绕能源、煤化工、铬盐、新型建材、生态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先后上马了一批大项目,提升了产业发展档次,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保持了全面、协调、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天开工的这个项目就是煤化工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项目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我市加快发展循环型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的开工建设,是我市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它凝聚了各级领导和各届人士的心血和汗水,全市人民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大局为重,按照“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原则,全力以赴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以一流的服务为工程建设营造一流的环境,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希望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高标准、严要求,发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优良传统,按照“建一流工程,创一流质量、树一流品牌”的要求,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高质量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一如既往地支持工程建设,确保工程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一项工程篇6

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由高校培养的高级人才,同样需要大量不同等级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智力基础。但是,我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人才结构呈现橄榄形分布,严重缺乏高级管理者和基础性技术人员,因此,需要发展大量技术过硬的普通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技术员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但是当前的教学情况是网络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其特殊性,实践教学较为困难,大部分学生未能真正接触到系统的实践项目。另外,由于学生平时所接触到的网络工程专业公司相对较少,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高,专业基础课修完后,很大一部分学生将自己的目标转向软件工程等其他学习方向,最终使得人才结构畸形。本文由此提出一些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二、学生实训走出实验室

目前学生的室内实验项目丰富,学校中已出现越来越多的各类实验教室。比如网络原理课程中路由的配置、交换机的配置、Internet的高级应用等。希望在校学生能够利用专用教学设备构建网络的实践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相关课程的基础实验、专业实训,深化学生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但是笔者通过在实验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发现,采用以上方法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即使教师课前不断强调实验目的,但仍有大部分学生不求甚解,仅是将实验指导书像产品说明书一樱从头到尾将代码敲一遍,完全不理解这些操作的意义。根据学生的现状,笔者建议,应尽量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增加设计性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学习无线网络课程时,最后可以增加对WLAN网络的规划、部署、优化等实践内容,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使学生拥有WLAN无线网络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按企业项目实际操作流程,通过划分不同小组,分别部署实施不同区域的无线覆盖,检测无线传输的安全性、漫游性、干扰性、高效性等,更深层次地掌握无线的规划与部署特性,以便完成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的无线部署任务。项目配套了整体的教学方案,从岗位技能需求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规划能力、动手能力和竞争意识。另外,网络工程实训项目会涉及高空安装、布线等工作,所以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引领者,特别是大学教师面对的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 要教给他们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还有相关的应用方法,以便让学生毕业后 能够顺利地与工作对接。因此,大学 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而 且是学生职业发展和个人规划的导师。网络工程专业是近年来各大高校普遍新开的专业,本学科出身的教师相对缺乏,更加缺少“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让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开展学术交流会, 同时聘请企业资深业务人员到校内培 训等方法,可以让教师及时接触到许多前沿的网络知识和技术,开阔思路,提高教师网络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高等学校,相关实训项目必须适应社会需要,本文针对普通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目前一些高校教研室也正在筹划相关工作,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吉频,高东发,阳爱民,等.我国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评[J].计算机教育,2010(12).

一项工程篇7

关键词:土方量计算;平均运距;桥涵定额;

中图分类号: DF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土方量计算

土方量计算是公路工程预算中一项繁琐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既要准确又要清晰明了、容易看懂,以方便以后的图纸审批、工程施工招投标的清单编制及施工中的工程计量。现就平原地区新建或改建工程中土方量计算问题加以分析。

外业测量的是原有地形情况,通过对路线纵断面和路基一般横断面的设计,一般由计算机软件计算出填方、挖方及本桩利用方数量,挖方、本桩利用方为自然方,填方为压实方。挖方、填方数量在综合考虑路面体积后就得出路基设计挖方、填方数量,编制预算时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清理表土和基底碾压下沉造成的填方数量增加。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平整后按规定要求压实,这样就造成基底下沉而相应增加了填方数量,该部分的计算厚度根据土质及压实机具情况一般在15-25cm范围内选用,粘性土取低值,砂性土取较高值;计算宽度为路基坡脚线两侧外不小于30cm之内的碾压宽度。如果路线通过水塘、河沟时,路基往往会发生沉陷,应根据处理方式、路基填土高度及施工工艺等综合确定因路基沉陷而需增加填筑的土方数量。

(2)挖土质台阶造成的土方数量增加。加宽旧路堤时,应先清除地面上的杂草,并沿旧路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1m,因挖土质台阶造成了填方及挖方数量增加,其数量可分段、分层根据挖土质台阶面积乘以平均厚度计算而得。

(3)加宽填筑所需的填方数量。填筑路堤时,为保证路基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一般在施工时需超出设计宽度填筑。采用机械碾压时,路堤每边加宽的填筑宽度视路堤填筑高度而定,通常在30-50cm之间。这部分填方数量可经过路基二次戴帽与第一次戴帽填方数量之差而得出,应单独列出并编制预算,以便在工程施工招投标工程量清单中将其发生的费用摊入填方计价方的单价中。加宽填筑所发生的费用除与计价填方相同的内容外,还应包括路堤填筑完成后如需按设计断面清除加宽部分的刷坡清除及清除的废弃土方外运等内容。

(4)由伐树、挖根而造成填方增加的数量,根据统计的树木数量及大小酌情算出。此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套用机械压实土方定额或人工夯实填土定额。

此外,还可能有如挖坟等其它原因造成填方数量增加,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路基设计填方数量加上上述需增加的填方数量后即为路基总填方数量。本桩利用方与可纵向平衡调配的土方相加后,换算成压实方,此值与路基总填方进行比较,若后者大于前者,其差值即为路基购买土方数量(压实方),可编制补充定额计算此部分费用,该部分数量为工程施工招投标工程量清单中借土填方;反之,则路基用土不用购买,剩余之土方还可用在路面基层中。

2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选型及混合料运距的确定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选型应根据沥青面层类型、工程量和工期综合考虑,而且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能力相匹配,最好高于摊铺能力5%左右。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标段的划分,结合现有施工市场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情况,综合考虑临时用地,材料和混合料的运输费用等,合理确定拌和场的地点和面积。根据选用的拌和设备的型号,确定需要安拆的拌和设备数量。每个标段的预算平均运距为拌和场至路线的距离加上标段长度的四分之一,整个工程的预算平均运距即为各个标段的平均运距的加权平均值,其算法为:各个标段的平均运距乘以其工程量后相加之和除以总工程量。

水泥稳定碎石等基层采用集中拌和时,预算平均运距的确定方法同上。

3 桥梁、涵洞定额的选用及相关工程量计算

3.1编制桥涵预算时,涵洞按结构类型分节,同结构类型(跨径、桥台材料等相同)涵洞工程量可合并,如一个工程中的所有的1-3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其细目工程量分别相加后,统一套用现行预算定额(以下简称《定额》);大、中桥按桥名分节,即每座大、中桥都应分开编制。

3.2套用含有I级、II级钢筋的钢筋定额时,设计中两种钢筋的比例与定额中往往不相同,应相应调整定额中的I级、II级钢筋数量。也可以分别套用,如计算I级钢筋时,将钢筋定额中I级钢筋数量改为1.025t(I级、II级钢筋场内运输及操作损耗按2.5%计),II级钢筋数量变为零。第二种调整方法更方便于以后的工程施工招投标工作。需要提出的是:桥涵中的钢筋应以其设计长度所计算的理论重量为准,施工焊接和下料等操作损耗,已计入定额内,不得再计入钢筋的工程量内,但钻孔灌注桩等因钢筋构件较长必须分段搭接接长时,其搭接长度应另行计算。

3.3大桥及特大桥工程的混凝土总数量很大时,需要考虑采用混凝土搅拌站集中拌和施工,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选用合适生产能力的混凝土拌和站,并且应从各有关定额中每10m3混凝土减去人工3.5工日及250L搅拌机的全部台班数,另按混凝土搅拌站及混凝土运输定额计算。

3.4中小桥中的预应力空心板工程数量较小,若所在地市有预制厂,则购买较为经济,预制厂家一般有运输、安装器具,可负责运输、安装。通过调查,可编制补充定额计算该项费用,或者直接列表计算。

3.5大桥及特大桥中的预应力空心板工程数量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采用现场预制或者直接购买。若采用现场预制,要根据工程量及工期要求,合理确定张拉台座数量、养生措施及配套的吊装设备、运输工具等,并套用相应的定额。现行定额中大型预制构件平面底座定额适用于T形梁、I形梁、等截面箱梁,预制预应力空心板不宜套用,可在碾压后的场地上浇筑一层素混凝土(厚10-15cm)作为底座,此时可套用桥面铺装定额。钢绞线和高强钢丝的长度为锚固长度和工作长度之和,如预应力空心板(标准跨径10-16m),一般可按空心板长增加1.5m计。

3.6桥头搭板施工时一般采用现浇,应套用相似的桥面铺装定额,不能套用预制小型构件中的桥头搭板定额。

3.7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编制预算时,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经过多方分析论证,合理计算工程量。

(1)根据工程的地质情况,选定钻孔机具的型号,以适用定额和确定相应的辅助工程量。

(2)当在水中采用围堰筑岛填心进行钻孔施工时,可按灌注桩外边缘3m宽左右确定围堰筑岛填心的工程量。计算埋设护筒数量时,则应按干处计。

(3)在干处埋设护筒,一般可按每个护筒长2m计算;水中埋设钢护筒,应按规定计算回收金额。

(4)若在水中进行钻孔时,如果需要,应计列灌注桩工作平台,泥浆船及其循环系统。

(5)应按照地质钻探资料,对照定额土质种类的规定,分别确定其钻孔的工程量。钻孔深度,应以地表面与设计桩底的深度为准;当在水中采用围堰筑岛填心施工时,则应以围堰的顶面与设计桩底的深度为准。定额中同一孔内的不同土质,不论其所在的深度如何,均执行总孔深定额。

4 结语

公路工程预算编制,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技术经济工作。应按照科学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好这项工作。

文中仅介绍了公路工程预算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供造价人员借鉴或参考。

5 参考文献

一项工程篇8

摘要:土建工程项目管理是为实现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为一体,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工作,内容是研究如何实现高效益的目的。鉴于建设项目所需的管理体系的观点、思想和方法,以及项目施工管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序使得材料工程因素、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形成是立体多维的组合,这表明该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统一系统工程,具有系统管理的特点。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的、分析、研究和加强管理。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是同样重要的有机结合。利润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降低成本,降低成本会使建设单位增加收入,控制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是施工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因此成本控制是也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成本控制,应注意成本最低的原则,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提出了市场价格,以最低的成本施工定额,但也要注意降低成本的合理性,定额的应用应根据市场价格,经常调整。要坚持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全企业、全员、全程控制。一个完整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包括部门、单位和班组经济核算等方面的责任,应防止控制所有人,但是每个人都不管的现象。要执行动态控制原理。对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从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直到结束。施工前我们应该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过程中成本实时控制处理,及时纠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成本控制总结。从原材料采购,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过程控制在建设项目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的使用和减少损失,材料的采购应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采购最为经济合理的材料,为了满足合同条件和价格的要求,材料采购应坚持货比三家原则。在工程开工前工程项目施工成本要有整体控制目标,目标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就相当于没有目标。为了保证质量就要合理地确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项目的成本相差不多。相差太多了,不确定问题的目标成本,项目建设就会有不好的地方,如材料质量的情况。严格执行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在定期检查和评估成本控制部门绩效的项目经理。做好工作职责,权利,利益相结合的成本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进度控制应在充分掌握在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在正常情况下建设单位提供基期的招标,建设单位应当参照结合自身可以分配适当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期。要实时监测计划,按计划进行施工完成进度应与实际施工中及时监控进度一致,正确的做法是对项目进度每周总结,监测是否有与计划的偏差,如果时间滞后,查找原因,落实工作计划。基于每周监测,每月,每季或每年的项目总结的进展,应尽量减少项目驱动时间限制。进度确认应当按计划严格施工,原则上不提倡项目赶工。建设单位赶工期无疑会增加资源的投入,投标报价是基于施工成本的形成,增加资源的投入将增加建筑成本,减少利润。

一项工程篇9

一、问题

1、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以松原市为例,2000年末,共有入党积极分子31273人,2001年末有28418人,2002年末有22250人,分别下降了9个和21个百分点。其中,工农业生产一线入党积极分子数量相对下降幅度较大,2002年比2001年减少了2081名。

2、整体结构分布不平衡。目前主要存在着“四多四少”: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多,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少;农民、机关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多,工业生产一线、非公经济领域入党积极分子少;管理正规、风气较正的单位入党积极分子较多,经济不发达和管理松散以及关、停、改企业等入党积极分子少;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多,高知群体少。

3、教育管理机制缺乏活力。抓法陈旧,沿袭过去老的传统作法,习惯于旧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创新不足,培养与管理脱节,缺乏约束力。有的连传统的工作方法也坚持不好,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上是自然成长,管理上是论资排辈。效果不佳,教育管理工作没有真正做到入耳入心,从根本上解决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问题。

4、个别基层党组织作用不突出。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管理上存在着“四不到位”的现象。重视程度不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认为,只要把现有党员管好就行了,抓不抓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无所谓。具体措施不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不认真,培训不及时,到要发展入党时才指定专人突击填写材料,甚至有的连必要的基础资料都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不能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启蒙教育工作。主动启发引导不到位。有的基层党组织在抓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习惯于坐等,不能主动地去启发引导。

二、原因

一是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缺乏深刻的认识,出现信仰危机。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对党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深、不全面。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知之甚少。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思想滑坡,不愿加入党组织。

二是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价值观发生偏颇。一些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严重扭曲,追求的不再是政治生命,而是经济利益,因而出现了关心经济的人多了,关心政治的人少了;关心个人的多了,关爱他人的少了;关心利益的多了,关注理想的少了的现象。

三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影响了一些人的入党热情。在一些单位,党员和群众没有明显的差别,甚至有的党员还不如普通群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从体现。正如一些人总结的那样:有的人看上去真像党员,一问却不是党员;有的人看上去不像党员,一问还真是党员。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党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一些人的入党积极性。

四是党组织没有地位,党务工作不被重视。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受到弱化,党务工作受到淡化。一些单位正常的党组织活动难以开展,甚至有的支部竟然没有组织委员,想加入党组织的同志不知该向谁递交入党申请书。

三、对策

第一、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增强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从事关党的建设全局的高度,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一项基础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不放松,不忽视,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第二、从发挥党组织作用入手,创造入党积极分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要体现组织的存在。克服无所作为、无能为力、“无为而治”的思想,发挥引导、启发、带动作用。二是要体现组织的力量,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起到鼓励、助力的作用。改变让入党积极分子自然成长的状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上进心。三是要树立组织的威信。形成重视党员、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良好氛围,对要求进步的青年和入党积极分子要“高看一眼”,一些重要的党内活动吸收他们参加,一些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完成,一些评先选优等“好事”优先考虑他们,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一项工程篇10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迎来历史机遇期。同志强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大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以海富国、以海强国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走在最前沿。随后,又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正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开发开放,带动了全国的开发开放,引领我国经济全面繁荣,推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党的报告指出,从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东部沿海地区在这一轮新的大发展中必将更多面向海洋、倚重海洋,大力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并通过海洋同世界建立更加畅通紧密的联系。同时,要以率先发展的东部沿海地区为龙头,以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内陆地区为依托,进一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为实现中国梦插上双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强海梦托起中国梦,需要协调各方、多措并举。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应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制定和实施更为系统的海洋强国建设战略规划,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指导和稳定支持;大力推动海洋领域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发,快速提升和拓展走向深远海的能力。此外,还应积极塑造和引导国际舆论,全方位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阐明中国发展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巨大机遇和强劲动力,与各国携手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用中国贡献论有力证伪“中国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