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力的名言十篇

时间:2023-03-17 20:14:28

毅力的名言

毅力的名言篇1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一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之后,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邹韬奋

3、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雨果

4、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

5、耐心和持久胜于激烈的狂热。—拉封丹

6、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7、毅力是永久的享受。—布莱克

8、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古罗马诗人

9、告诉你使我达到成功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10、欲速而不达。—孔丘《论语》

11、谚云: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任弼时

12、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歌德

1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14、达到目的有两个途径,即势力与毅力,势力只为少数人所有,但坚忍不拔的毅力却是多数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随时达到无可抵抗的地步。—拿破仑

15、天才是永恒的耐心。—米开朗琪罗

16、坚强者能在命运风暴中奋斗。—爱迪生

17、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法国作家

18、有毅力的人,能从磐石里挤出水满。—谚语

19、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20、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金樱《格言联壁》

21、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22、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23、一朝开始便永远能够将事业续继下去的人是幸福的。—赫尔克

24、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5、要在文化上有成绩,则非韧不可。—鲁迅

26、伟大人物的最明显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爱迪生

27、进锐退速。—孟珂《孟子》

2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丘《论语·学而》

29、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生

30、伟大的人做事决不半途而废。—汉密尔顿

3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32、只有毅力才能使我们成功。而毅力是来源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而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33、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会变为伟大。—佩思

34、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的而产生。—斯大林

35、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安格尔

36、是使自己的人格伟大还是渺小呢?这完全仰仗这个人自己的意志。—席勒

37、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38、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马克·吐温

39、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

40、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41、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富兰克林

42、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罗素

43、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44、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爱迪生

45、我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居里夫人

46、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茅以升

47、为学犹掘井,井愈深土愈难出,若不决心到底,岂得见泉源乎?—张九功

48、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鲁迅

49、天下无难事,惟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黄兴

50、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51、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52、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53、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54、阻碍弱者前进路上的花岗石,会成为强者前进路上的垫脚石。—卡莱尔

55、人们的毅力是衡量决心的尺度。—穆泰奈比

56、忍耐虽然痛苦,果实却最香甜。—萨迪

57、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

毅力的名言篇2

乐毅为燕破齐,或谗之昭王曰:“齐不下者两城耳,非其力不能拔,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斩言者,遣使立乐毅为齐王。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

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尊宠乐毅以警动于燕、齐。

(《史记・乐毅列传》)

[ 运用方向]

1. 不宜偏听偏信,要明辨是非。燕昭王不听奸人谗言,不因他人反间而不信任乐毅,并斩“言者”,这才是真正的明辨是非。

2.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欲得彼心,必以己心相换。因为昭王对乐毅充分了解与信任,乐毅才能专心治军,建功立业。完美的合作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

3. 果断是决策者的必需品质。小人的谗言,使君臣之间的嫌隙已出现。但燕昭王果断地斩杀小人,明确立场,树立威信,震慑暗流,将这一事件有惊无险圆满处理,更彰显了果断气魄。

4. 要学会审时度势。赵王赏识自己,便冲锋陷阵,为其建功立业,而惠王与自己有隙,自身难以保全,强行留下势必爆发矛盾,这时的乐毅离燕去赵国是最好的选择。

5. 境界决定眼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小人以己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乐毅攻城不下,必有名利之图,殊不知如乐毅者,视名利如浮云,唯其所图,不过以忠报国,以诚报君。

6. 遇知己,才不会让满腔抱负转眼成空。乐毅遇到燕昭王,方以破齐之大功传于青史;而遇燕惠王,却只能远走赵国,不亦悲乎?

[ 习作片段]

古往今来,多少贤臣因谗言被诛?多少国家因奸言而亡?帝王身边多小人,欲国强,则不应偏听;人人周围有流言,欲己明,则应明辨是非。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正因小人多进谗言,而人多易偏听偏信,所以有了忠良之士的这番告诫。

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容易为他人之言所迷惑,听信谗言的“燕惠王”越来越多,而明辨是非真相的“燕昭王”则越来越少。

要想不轻易为他人之言所迷惑,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万事有自己的思考与辨别。如今,多少人因一个真假未知的报道便开始激愤地批评跟帖?多少人将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并坚信不疑?又有多少人将别人的观点评价复制到自己脑中,失去了自我?他们随波逐流,不加思考,不辨真相,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复述他人观点的机器,他们的思想被左右,内心自然不会澄明。

金融大亨索罗斯亦曾说:“要想有所收获。必须略去无关的信息,而应立足于自身,找准目标。”所以只有学会思考,学会甄别,才能在信息的洪流中找到正确的信息,才能有助于辨明是非。

毅力的名言篇3

落选院士,是在意料之中的

8月中旬,中科院院士公布了2011年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45位初步候选人中,并没有此前呼声极高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的名字。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规定,推荐院士候选人包括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种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饶毅属于“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也就是由教育部推举。

饶毅最初得知自己被推选为今年院士候选人时并未拒绝。在他看来,如果拒绝就意味着,第一,对于中国院士制度彻底否定;第二,与老一辈院士中对自己有过知遇之恩的人恩断义绝。在饶毅心中,老一辈科学家中有些人秉承着良好的学术传统。他曾不吝笔墨地在博客中予以介绍,其中包括林可胜、冯德培和邹岗等人。这些人中有的获得世界性的认可,有的在1985年饶毅出国留学时为他亲笔撰写推荐信。这些不能不考量的客观事实让饶毅接受了推荐。

之后的事情都按照正常程序展开。中科院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有效候选人进行通信评审和会议评审。各学部常委会将本学部院士按学科专业划分为若干评审组,每个评审组应不少于15人。然后,院士对本评审组的有效候选人进行评审打分,于7月5日前将评审组选票寄送到本学部办公室。7月15日前,本学部主任会议确认打分结果。之后,升格为学部评审,8月5日汇总选票。15日前,各学部常委确认本学部打分结果,并按候选人名额排出名次,与规定名额的最后一名分数相同者,均为初步候选人,并向社会公布。也就是此时,饶毅和所有人一样,从公开管道得知自己出局了。

其实在那之前,作为圈内人,饶毅也陆续听到一些风声。“别人找我说的时候,我就听一听,但我不提问。”他对记者说,“中国有一部分人,总想把别人搞下去,踩别人一脚。总有人认为他是趴着进去的,你就会和他一样也趴着进去。”说这话时,饶毅仍在笑呵呵地轻描淡写,但言辞里却是愤懑。

在得知饶毅出局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表达了自己的“不理解”。“为了更好地在中国鼓励科技创新,保持创造力、学术活力,应该提倡把学术水平及科学贡献与科学家的个性和做事方式分开,要给有个性的科学家提供宽松的空间。”

“非院士”饶毅,也许更具价值

中国的院士制度近年来就一直饱受非议,存废之争似乎一天都没有停止过。早在2005年,邹承鲁、周光召、汪品先等院士对其种种弊病,就进行过很多评判。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甚至建议取消现行的院士制度。由于院士仅仅是一种荣誉,既非职务,也非职称,似乎无关科学发展的宏旨,尽管诟病颇多,却依旧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

饶毅被淘汰,何以引起轩然大波?打假名人方舟子甚至直言:第一轮就被刷纯属侮辱。亦有很多人把饶毅比作指出国王没穿衣服的孩子,“中国还有哪个‘界’不浮躁、还有哪个人不浮躁?很多问题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只有他‘傻傻地’说出来。”言下之意,饶毅出局象是遭遇了“潜规则”。

既然院士评选本身就像“荣誉俱乐部”,论资排辈,排排座,吃果果,无论圈里圈外,都不必看得太重,也不要高估了遴选本身的价值。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即便被淘汰,并没有剥夺谁的教授资格,取消谁的学位职务,更没有取消谁的科研课题,该咋玩还咋玩儿,不值得大伤肝火。要问的只是,为什么公众会如此“感冒”,如骨鲠在喉?

院士制度本身日渐物化,使其成了利益博弈和权力角逐的名利场。这些年,“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早就成了潜规则。加上不少地方给予院士高年薪、别墅、轿车及巨额学研资金,使院士遴选越具有了功利化的色彩。谁上了,不仅意味着丰厚的利益,更意味着权力的重新划分,包括分配项目资金的权力,评审的话语霸权。正如饶毅所公开批评的,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的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

科学界人心浮躁,抄袭剽窃风颇盛,不少院士也难以幸免,或四处兼职当董事花瓶捞实惠,或排名学子的论文,或参与造假拒绝道歉,或结山头排斥异己,已将整个院士队伍污染。而“饶毅是海内外知名的神经科学家,回国前已经成就斐然,在美国学界也颇负盛名”。加上不随波逐流,时常自曝内幕,颇为一些人所不喜欢。由于评上院士意味着将拥有更大话语权,不少人如我辈对饶毅荡涤学界污秽抱有更多的期待,如此出局自不免灰心泄气。遂将一切的怨气归之于“逆淘汰”。

但静下心来想想,饶毅“留”在院士体制外反倒是幸事。饶毅出局至少是一面镜子,证明当下的院士选举仍存制度缺陷,离公开公正公信距离不小。不为院士荣耀所累,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研,或能引领中国的生命科学达到世界前列。作为一个体制外人,批评指陈学界的腐败,便于保持公正独立的立场,发出谔谔之音。如此想来,真得要感谢此番淘汰,非如此,饶毅或许下定不了不再参选的决心。从此,少了一个院士,多了一个科学家,一个批评家,一个知识分子。

饶毅发出“十年之约”挑战

有评论称,在落选院士后,饶毅再下“战书”,堪称中国“第一个”高调的落选院士。有网友评论,“期望可以看到公开表态参与这场竞的院士”,让良性竞争促进科学发展。

“在十年以后看看有多少中国院士的科学工作超过饶毅。”8月30日,饶毅在科学网发表博文,除提出院士制度需改革“自律”外,还公开提出和院士竞,以“共同努力提高中国目前还不高的科学水平”

生命科学中“做探索性科学研究的院士”,被饶毅视为这场竞的主要对象。饶毅提出,竞对象要跟他年资相同,或更年轻;比较期限从1992年开始到2022年,共30年;“其他人有兴趣也可以自愿加入”。竞的范围是“在中国做的科学研究”,决定竞胜负的标准是“针对重要和有意义的问题,对本学科起到世界性的重要推进作用”。

为鼓励中青年院士参与这场竞,饶毅说他将坚持32岁以后养成的习惯,晚上和周末不上班,只看专业以外的书籍、写杂文,实验室研究生和博士生自主做科研,“让更多的人容易在科研工作上超过我”。

“我的目的,不是让大家不如我,而是真心期盼很多人比我好。” 说起对于发起这场竞的初衷,饶毅如是解释。“我这么做,也许不仅使得一些院士因为爱面子而积极做科研,可能还激励科学院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特别是微观生物学小组,积极选拔一些真正好的人做院士。”“(我希望)十年以后看,比饶毅好的人里面,全部(或多数)是院士,而不是(科学)院外比饶毅好的人多于院内。”

饶毅如此高调,是否太意气用事?他在博文中说:“理想的孩子气,远远好于中国不良习俗下所谓的‘成熟’。在国际上畏畏缩缩不能上台面,在国内背后搞人水平高。”

“这个竞,实际上并不是我开启的,而是由8月17日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公布的结果所确定。”饶毅说,提出公开科研竞将为“落选院士事件”画上句号,以“大家努力在中国做好科学而结束”。

历程评述:

饶毅: 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回国前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神经发育的分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在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做学术报告。

1996年起,兼中国科学院研究员,1999年协助推动建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协助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04年起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2007年9月全职回国。

回国即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被认为是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因为他们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壮年归国效力的科学家。

毅力的名言篇4

先来体味一下形象化说理的表达效果:

(1)绿,是什么?朱自清说,是碧玉,是鸡蛋清,是的裙幅,是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

(2)理想,是什么?流沙河说,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他又说,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3)诗情,是什么?刘禹锡说,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诞生,是什么?鲁迅说,它(中国共产党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轮航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以上各例都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将抽象的道理化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可读性较强。请看写作实例:

【典型文段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生如同在修缮一座古城,需要诸多工序,一旦偷懒,减少工序,古城便遭到了本质的破坏,不再是古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汪国真说:“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如此漫长而艰苦的追梦过程需要信念与意志的支撑,有此终会有所成就。

(摘自初中生议论文《业精于勤》)

技法揭秘:

这两段文字运用了形象阐释法。前段文字为了阐释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将人生比喻为修缮一座古城。后段文字阐释了屈原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丰富含义,并在论述靠什么“求索”时,引汪国真的诗句予以阐释。通过比喻和引用,既把两句名言的涵义阐释得明白、透彻,又使文句生动形象,达到了形象化说理的要求。

运用此法要注意两点:

一是阐释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二是语言求精当简要。主要体现为以形象的比喻来阐明抽象概念的内涵。

【典型文段二】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昂首挺胸迈着大步,进门时撞在了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了,笑笑说:“很疼吗?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人活在世上,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无独有偶。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每个人都有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要戳破苍穹?”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摘自初中生议论文《要懂得低头》)

技法揭秘:

这两段论证运用了形象例说法。作者用美国之父富兰克林和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轶闻趣事,巧妙地对“要懂得低头”这一中心论点进行了形象化论证,简单明了。

运用此法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清楚此法与形象阐释法的不同,形象阐释法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如古城)去解释抽象的概念;形象例说法重在通过具体的事例去使一个抽象物或概念更加具体,用事实说话是它的突出特点。二是选例要围绕概念的特征,就好比“选择论据要围绕论点一样”,事例后要进行适当的必要的论说。

【精彩例文】

人生须有毅力

钟 鸣

缺少毅力,你就永远尝不到“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毅力缺乏,你就永远做不到“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潇洒;没有毅力,“须把乾坤力转回”就只是遥远的梦。

毅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成就了天下无数英雄豪杰。

司马迁忍辱负重铸就了千秋史书是人所共知的,他所流的血汗之多也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但他那种坚持到底的毅力,又有几人能做到?两万五千里的征程是何等艰难,如果没有无数有毅力的坚强的人,中国怎能有今天?毅力,乃是成就千秋大业的基石。

沈冰山以盲人的身份闯进绘画艺术的殿堂,无论是其身份,还是其书画作品,给绘画艺术及美术史带来的变革及震撼都是史无前例的。沈冰山是成功者,是为人敬仰、受人崇拜的强者。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更是让人惊羡不已,连他那倾斜的坐姿和拼命忍住口水的样子,都已定格在无数人心中。“毅力”二字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显示。身体残疾能怎样?病魔缠身又能怎样?在顽强的毅力面前,它们也只能俯首称臣!毅力,让残缺的躯体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毅力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永远站着的精神;毅力是一种姿态,是一种永不倒下的姿态;毅力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胜利终属于我的象征。

正因为有了顽强的毅力,才有了山间松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飒爽英姿,才有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忍不拔,才有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永不复返。

要有顽强的毅力,就要有一颗坚忍不拔、永不言败、坚持到底的恒心。有了这样一颗心,你就是英雄中的英雄,强者中的强者,就是泰山顶上一青松,顶天立地傲苍穹,风暴吹不倒,雷霆也不惧。

抬起头,挺起胸,做一棵松吧,做一棵不怕风吹雨打,不怕霜雪雷电的松吧,毅力的家就安在它那儿呢!

【特色点评】

1.开篇主要运用了形象阐释法,从反面阐明了毅力的重要性,为第二段提出论点打下了基础。

2.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形象例说法。先后列举司马迁、红军长征、沈冰山、霍金的典型事例,论证“毅力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永远站着的精神 ;毅力是一种姿态;是一种永不倒下的姿态 ;毅力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胜利终属于我的象征”的系列观点。

毅力的名言篇5

百年环法自行车赛已经落下帷幕,每一位车手不管名次先后,都骑行了3000多公里,在每一个赛段都有相当一段路程,最长的有260公里,而在比赛中又有些运动员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然后有重新投入到比赛中去。这些都是我们常人无法忍受的,又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他们骑完全程呢?当然是靠每一个人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毅力。

毅力是成功的基石。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毅力,将一事无成。”而“说一套,做一套”,永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言行一致,朝着目标坚持不懈的去奋斗,去追求,才会有所收获。

顽强的毅力无往而不胜。任何一个有着坚强毅力的人,都不会光想而不做,不会被困难和挫折吓倒。自行车手们就是凭着顽强的毅力,跌交了而有泪不轻弹,在逆境下前进,才是胜者之能。

放眼看古今,每一个成功者身上都闪耀着“毅力”的光辉。范仲淹从小丧父。尽管这样,他仍旧艰苦读书,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最终成为中国有名的文学家。有人说过:“毅力可以攻克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而张海迪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她身患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用镜子反射来看书,最后张海迪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4国外语,并成功的翻译了16本海外着作。和张海迪类似的还有贝多芬,他双耳失聪后,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坚持他的音乐创作,耳朵聋了又听不见,就用筷子钢琴的发声器,以震动来辨别音调,最终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我们应该丛中得到一些启示,顽强的毅力来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一起学习他们,努力吧!去赢得新的挑战,夺得成功。

毅力的名言篇6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谈毅力》。

在这个新的学期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计划和理想,也正在为之努力奋斗,直至成功。

不过,谈到理想,说到成功,我们首先得谈一下毅力。因为只有那些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有句名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居里夫人也曾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当中有许多人怀着美好的理想和与之奋斗的热忱,但有的同学缺乏毅力,做事往往三分钟热度,仅凭一时兴趣,时间长了就厌倦了,懒惰了,或者是碰到挫折而怯于面对,因此半途而废,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机会。看看我们周围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们,哪个不是几年如一日的勤奋、刻苦、奋斗、拼搏。

我们经常在给朋友的赠言中填“万事如意”,“一帆风顺”这样的字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万事如意,一帆风顺的人生又有多少呢?达尔文后进化论曾受世人讥笑唾骂,最后才被人接受,鉴真的多次东渡受阻,直到第六次才到日本。这些事实证明,在成就一番事业的过程中,总难免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与失败,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作保证,是无论如何不能走出困境而获取成功的。

我们常常只看到成功者的荣耀与幸福。却忽略了他们身上最闪亮也是我们最需要的宝贵精神,那就是毅力。如果说立志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则是人们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拉松赛跑为例,能在赛跑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人无不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即使那些没有取得名次的坚持者,他们相对于中途退出比赛的人未尝不是胜利者。观众的掌声往往是给那些决不放弃努力,凭着顽强的毅力跑至终点的人。

毅力的名言篇7

陆毅恋旧而又有些保守。

陆毅是那个永远坐在安静的角落里,在你口渴时为你递上一杯水的人。

陆毅表面平静,但水深流急。

还能说陆毅些什么呢?成名这些年来他差不多一直生活在媒体的放大镜下,连新居的卧室和卫生间的装修状况都通过杂志的大幅照片广而告之了。

三年前在北京电视台的中秋晚会上见他,嫩生生的男孩,一个人站在角落里,白衬衫蓝牛仔,没有人包围他,但会注意他。

三年后的他站在我面前,依旧谦和有礼,帅气得让人眼睛发亮。媒体像潮水般汹涌,而他已能镇定自如了。

三年的时间,不仅令一个男孩成了光芒四射的明星,也令他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在公众面前成长。所有的轨迹我们看得到,而内心的历练呢?

>>“做阳光有点累”

陆毅在台湾做宣传时,有个女孩子问他:“大家都爱用‘阳光’来形容你,你喜欢么?”

陆毅想了想说:“做‘阳光’有点累。”

陆毅的光芒一开始便闪得太快了。

还在上海戏剧学院念书时就拍了《永不瞑目》,大红大紫一炮而红。被所有人称作“阳光男孩”。媒体采访问陆毅有没有压力,他说没有、顺其自然。真的没有压力么?

一个五岁就开始演戏、科班表演整整学习了八年的男孩,成名之前的缓慢成长,似乎都是为了一个“肖童”准备的。而后再来找他出演的,一直是深情的弟弟。做男演员的,尤其是有最佳演员桂冠的男演员,谁甘心只演漂亮而深情的弟弟呢?

阳光虽然灿烂,但却掩盖了更为丰富的光彩。

女人不是月亮,男人又何尝非是阳光呢?

陆毅暗暗拒绝着阳光的束缚。

他一声不响地推掉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可以使他的价值直线飙升的机会,只身一人去了无锡的影视基地,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为的就是把脸涂黑,全心全意地演绎少年包青天。等从无锡出来的时候,陆毅出人意料地留起一头乱蓬蓬的长发。

相当糟糕的长发。

人人都说那头发难看,连陆毅的父母和女朋友都不认可,但他坚持不剪。他不露声色地抵抗着阳光形象,期望人们不要过于关注他英俊的面孔。他希望人们尽快忘掉深情的弟弟,他想让自己变得成熟。虽然是在茫然中求新求变,内心的倔强仍让你感觉得到。

但变化太过刻意,现实往往走向反面。《夏日恋语录》、《海洋馆的约会》……他所有的长发造型影视剧均反响平平。

然后,他突然之间又意识到了“顺其自然”,终于告诉大家:“成熟应该是时间和经历带来的。”经过一年的时间,陆毅让自己慢慢地平静下来,沉淀下去。

他的长发终结在电视剧《浮华背后》里。

在这部戏中,陆毅跟着宋春丽们学到了不少东西,三个月里推掉所有活动,一心一意打磨角色。当全新的陆毅出现在人们面前时,所有人都呼出一口长气:“陆毅,真的长大了。”

对待陆毅,很多人早已经习惯看他成长。在大家看来,陆毅的使命就是:他应该也必须与喜爱他的观众一起成长,当几年前被肖童感动的年轻观众在几年后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时候,陆毅仍然应该是一个令他们感觉震撼的演员。

而陆毅仅仅是一个刚满26岁的心思简单的年轻人。主动地计划许多事情,又被动地放弃原先的设想。这不能说是孩子气,而是一种责任心,对别人负责就会累到自己。

>>无言的坚韧

米卢领着国家队大战沈阳五里河,决定中国足球队首次冲出亚洲的关键一战。

是夜,陆毅约我出来见面。

我说:“不会吧?”

他说:“出来吧!球有什么好看的。”

不爱看球的男人据说不是欠揍就是欠关怀。问他是哪种。

陆毅笑笑:“那我肯定是欠揍了。”

谁也想不到,一点也不热爱足球的陆毅居然去拍了反映足球大事儿的《壮志雄心》。

数月前,他还压根不喜欢也压根儿不懂的足球,现在就摆在了面前。这下子,陆毅真的还上了以前“欠的揍”,结结实实地训练了一把。

每天,陆毅在运动场上摸爬滚打。甚至脚踝骨裂他也不打石膏,坚持拍戏。那一段日子他默默咬牙硬挺过来。早晨起床时,脚伤痛彻心扉的感觉他从不对外人说。他所做的只是用绷带死死缠住脚踝,以减少血液流通来减轻疼痛。一如他十几岁时远赴俄罗斯拍《血色童心》,所有的饥寒苦痛埋藏在心。

陆毅无言的坚韧,让那些以貌取人、将其归为奶油小生类的人大感意外。一向好脾气的陆毅有自己做人的原则,他以一个男人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娱乐圈内的纷扰。

当邓建国拿他和他女朋友的关系炒作时,他一句“我今后不会再与邓建国合作”掷地有声。之后,当各种媒体试图继续挖掘内幕时,他却没有再多说过邓建国一个字。

当有人利用影片《一见钟情》,在报纸上拿陆毅与雪村进行恶意炒作时,从来不善言辞的陆毅在这部影片的首映式上发表了一次异乎寻常的长篇声明,不但痛斥恶意炒作的行为,他还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演艺生涯,他说:“我们是怀着善良的愿望来从事演艺工作的,我们希望把真实的东西展示给观众……”他的表现被第二天出版的《北京青年报》评价为“不顾被封杀的危险,表现了一个青年演员继续在演艺圈内发展的勇气”。

做一个男人,就该有血性有骨气。

>>最好的爱人

听鲍蕾说陆毅是一件幸福的事,那种从内到外的幸福能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鲍蕾说:“陆毅是最好的,十全十美。”

在《花样的年华》拍摄基地,陆毅和鲍蕾手拉手到小镇街头的餐馆吃饭,神态一如七年前两人初相识。

当陆毅穿着平常衣服,把头发随便梳一梳就出门参加活动时,他信心十足地说:“我不用装扮了吧,我就是实力派。”鲍蕾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当我告诉鲍蕾,陆毅在我面前夸她漂亮、能干时,她羞涩地笑了,然后悄悄告诉我:“陆毅从来不会当面对我说这样的话。”

上海戏剧学院的同学们都在看着这对当年同学中硕果仅存的恋人,他们在陆毅和鲍蕾身上,看到“爱情”两字的分量。

在很多偶像演员回避自己感情问题,热衷于和观众、媒体捉迷藏的时候,陆毅很坦率地公布了自己的女友,一个来自哈尔滨的美丽女孩。哪里有陆毅哪里就有鲍蕾,我们这些朋友早就摸出了这条规律。陆毅是那种典型的上海男孩,可疼女朋友呢。

很多剧组来找鲍蕾演戏,为的是网罗陆毅。对此,两个人态度一致强硬,坚决不拍!所以,两个演员情侣居然几年来从未合作过。这次,《花样的年华》找鲍蕾演女主演。鲍蕾捧着剧本读,哭得唏哩哗啦。陆毅也看了剧本,然后被深深震撼了,头一次主动请缨要求和鲍蕾一起拍戏。开机的仪式上,陆毅说:“我要在《花样的年华》里和鲍蕾合作,为我和她的青春留下一个美丽的纪念。”

陆毅说,爱一个女孩子就要对她有一个交代。“等我30岁吧,那时候我就把鲍蕾娶回家。”给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一个郑重的承诺。

>>谁能给我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准?

海岩说:“陆毅的亲和力不在于他完美无缺的外表,而在于他一颦一笑中流露出的教养和随和。”

何炯说陆毅:“你能感觉到他的体贴,但又不觉察到他过分的张罗。”

作为陆毅的朋友,我很为其细心、周到感动:和他约好见面,却总会发现他到得比你早;和他一起进出大门时,他会不声不响紧走几步,赶在前面为你推开门;和他一起乘车时,他会从司机的位置绕过来,轻轻地为你打开车门……他的寡言使他的眼神更加具有透射力,有这样一个朋友,虽然大名鼎鼎了,但依然把关怀送给别人。

他对他影迷的态度也让我折服。我不是指他对影迷永远内敛而温和的微笑,也不是指他不厌其烦地为他们签字合影,更不是指他居然屡次三番半夜三更跑到影迷的网站上与他们开玩笑聊家常。而是我不止一次亲眼见到,他的影迷可以当面对他发牢骚,直接批评他的不是,而他从来不为自己辩白;他会因为影迷们最初不理解不接受鲍蕾而发愁着急,也会因为影迷们最终和鲍蕾成为了知己而心情愉快地哼唱起歌来;当他在签售会或宣传活动上见到自己眼熟的影迷,他喜欢兴奋地轻唤他们的名字,然后主动站起来与他们热情相拥……

很多人评价陆毅的时候总喜欢称他是一个“阳光男孩”,一个“男孩般的男人”。这可能源于他所表现出的羞涩和腼腆,木讷和寡言。但我始终不认可“男孩”这个字眼,虽然我知道陆毅有时候的确非常的孩子气,比如他喜欢玩电脑游戏;喜欢在KTV包间里霸着麦克风不撒手;甚至因为他新买的手提电脑,由于设置方面的问题无法上网时,他也会一整天都郁闷不乐,无论父母、鲍蕾怎么劝,只是一个人闷在房里不说话……但试想一下,羞涩、腼腆、木讷和寡言难道仅仅是男孩子的专利吗?

毅力的名言篇8

传言果然不虚,“黑脸”李毅中在万众瞩目中接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的大印。

多数人在频发的矿难中认识了李毅中,殊不知,这位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更是一名在多方压力下进退有度、游刃有余的整合高手:在中石化,他精兵简政,硬是把一家效率低下的巨型国企整饬得精干高效;在国资委,他俨然国有资产的大管家,把一干超级国企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安监总局,他不顾高龄,奔波于安全事故现场,让“黑脸包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时而怒目圆睁,拍案而起,那是在不负责任的贪官和奸商面前;时而又温情尽显,双眼含泪,那是在面对遇难矿工家属之时。

今天,远离了那片近距离接触死亡和伤痛的“是非之地”,李毅中是否依然嫉恶如仇?在面对信息产业内部的官僚作风时,他是否还会雷霆震怒,还会将他的雷厉风行、亲力亲为进行到底?

2008年3月17日下4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公布新的人事任命: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部长。这意味着,3年来在全国各地矿难中“救火”不止的他,将承担起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领军人角色。

其实,坊间早已认定几近退休的李毅中将出任该职,所以,任命案正式通过后,各方波澜不一席。

相比其他4个新部委,工信部所涉部门和机构最多,覆盖面最广,组建压力也最大。今年63~的李毅中,只差2年就到了省部级领导退休的年龄。工信部大印为什么会被交到他的手里?

第一章 整合高手

衣着朴素、戴金丝大框眼镜、两鬓花白、眉宇上翘,外表温文尔雅的李毅中看起来更像个大学教授。但,他表现出来的职业面貌却是,不苟言笑,有着洞察秋毫的目光和天生刚正不阿的威严。这让曾在山西交城煤矿事故现场远远望见过他的矿工王秦源至今印象深刻。他对《IT时代周刊》说:“这个老头儿精干矍铄,面相严厉,不怒自威,一看就是个难应付的干部。”

了解李毅中的人给出的一致评价是: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做事果断,统筹能力强,信心十足,认准了绝不回头。

把中石化带出困境

李毅中,1945年3月出生,山西大同人,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

1966年7月,2l岁的李毅中从北京石油学院炼油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山东胜利炼油场当车间工人。在石油系统,他一干就是37年。

凭借着对工作的忘我和认真,他先后完成了从车间工人、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到副总工程师等职位的转变。1998年,53岁的李毅中被任命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总经理、党组书记。

当时,中石化有123万名员工,而位列全球500强的缺国际石油巨头的总人员数相加也才100万。中石化的人均总资产、人均销售收入分别约为这些外国公司平均值的1/20和1/26,人均净利润则是人家的1/200。“工作效率低和收益率低很让事事追求尽善尽美的老首长难过,也无法忍受。”一位前中石化干部这样说,“他决心对中石化实施改革。”

在石油行业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李毅中对中石化存在的问题看得比较透,他果断地在企业实行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等措施,整合企业资源。

当时,“大锅饭”思想在大型国企职工中根深蒂固,中石化内部的反对声很快响起。“裁员是最大的难题。”中石化一位管理人员回忆说,“为此,李毅中亲自出马,在山东境内部署五个重点项目,使裁员得以顺利进行,为日后中石化效益的好转奠定了基础。”

这还不够,李毅中认为,要从根本上把中石化带出困境,必须对其改制,在管理上与国际化接轨。从2000年10月到2001年8月,中国石化先后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在境内外4地上市的公司。那段时间,李毅中在证券市场敲锣的场面经常见诸报端。“一听到锣响,我们就知道李老板又拉来资本血液了。”这位管理人员风趣地说。

第二年,中石化就荣获《欧洲货币》2001年度新兴市场公司治理中国境内第一名,《亚洲金融》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

荣誉有了,钱也多得不愁了,接下来该怎么花呢?李毅中心中早有谋划。

在加入WTO的谈判中,中国承诺人世后即开放成品油市场,这意味着加油站业务也将大门洞开。然而,当时国内不仅加油站站点少,分布不均,还处于多家企业分散经营的状态,实力都不强。鉴于此,他从2000年开始,指挥中石化在全国收购中小加油站。

现在看来,李毅中当时的安排布置非常有远见。今天,很多挂着“SINOPEC”字样的加油站就是在那个时期从民营转化为国有的。此次整合把社会上零散的民营油企整合进中石化的大框架,也完成了中石化的自我救赎。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对外市场准入和关税减让几乎涉及石油行业所有大宗产品,中石化仅此一项就减少利润18亿元,但李毅中在这一年交出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长5.8%的好成绩。中石化由此成为当时举世闻名的企业,李毅中成了资本界的风云人物,并人选2002年中央电视台经济年度人物榜。

6.9万亿国有资产的管家

也许是天意,李毅中几乎每一次职位变动都与国家机构改革有关。

200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原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被撤销,工业经济运行等相关职能被并入国家发改委,并新设国资委,李毅中告别石油行业,升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党委书记、副主任,成为196家中国最核心国企的出资人代表,国有资产总额为6.9万亿元。

谈及这次工作调动,李毅中自嘲:“有同事给我算过一笔账,中石化做了分配制度的改革,如果我继续呆着,就有可能拿到20万。但是现在到国资委后,据说可能年收入只有20万元的1/4。所以有同志开玩笑说,眼看我要先富起来了,现在却又跌到‘低收入’的行列里边去了。”

玩笑归玩笑,李毅中并没有对待遇有过什么想法。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大型国企的人、财、物,他在2003年5月放弃了中石化股权。对此,他坦言“从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是不能用报酬来衡量的”。

上任后,李毅中马上针对国字头企业出台了诸多禁令,继而警告一些央企负责人薪酬过高,紧接着指出大型企业不能搞管理层收购,并明确指出中小企业管理层收购的“5条禁令”……这一系列举措很快就让国企老总们首次尝到了被人管的滋味。一个国企的老总私下和李毅中开玩笑说:“毅中啊,你从企业出来,你对企业的情况很清楚。你千万别把我们管死了,千万别当婆婆加老板。”

那几年,李毅中致力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理顺政企关系,并加大国有资本调整力度,使其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国有资产迅 速增值。

第二章“黑脸”李毅中

历史再一次选择了李毅中。

2005年2月28日下午2点,李毅中匆匆告别国资委,从一个欢送的人群走向另一个欢迎的人群。3点40分,他落座在北京西郊宾馆大礼堂的主席台,面带微笑。注视他的是数百名安监系统的干部职工。在这里,短短一个多小时,他完成了从国资委副主任到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的角色转变。就在几小时之前,国务院刚刚把国家安监局(副部级)升格为国家安监总局(正部级)。

这位新上任的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当时已年满60,正是一般人规划晚年生活之时,他却要去面对当时日益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大量生命遭到痛苦、伤害和消亡的情况。不过,正是这3年的安监总局局长生涯,让他在民众中获得巨大威望,让贪官奸商看到他就胆寒。

安全生产领域的老手

据统计,2004年,中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6027人,其中,陕西陈家山矿难死亡166人,创下纪录。2005年2月14日,一次性灾难死亡人数的纪录又被刷新,辽宁孙家湾矿难死亡214人。到李毅中上任时,很多国内安全生产专家预言中国第五次事故高峰已经来临。正如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一位高级工程师所言:安监局“升格”绝不仅仅是换几个领导、改一下名称那么简单,“这显示了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极度重视”。

“一切来得太快。”在就职安监总局局长的会议上,李毅中表示,“工作变动很突然。”的确,从正式确定到就职只有3天时间,其中两天还是周末,连交接工作、行李打包的时间都不够。李毅中向新同事们坦言自己是“临危受命”,他同时直言,将以“六亲不认”的态度开展工作。

在矿难频发,急需控制的时刻,“大管家”李毅中怎么就走到了安全生产领域的台前?这不只是因为他在商界和企业界的威望,更重要的是,他其实一直是抓安全生产的好手。

在齐鲁石化工作期间,李毅中积累起了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曾与他共事的前齐鲁石化高级工程师苏建明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齐鲁石化也发生过一些生产事故,但自从李毅中担任副总工以后,厂里几乎没有因为安全事故死过人,他当副厂长时候制定的《一把手安全负责制度》至今还在发挥作用。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总工张维凡回忆。1987年,李毅中从齐鲁石化经理调任中石化总公司任副总经理后,发现安全处还只是生产部下面的一个小部门,只有五六个人,后来他便把安全处升格为安全生产监察局,与生产部门平级。“1992年中石化精简机构,由于一些不同意见,安监局又被重新降回到五六人的安全处,结果当年中石化接连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第二年,中石化重新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局。立了又撤,撤了又立,这其中,李毅中起到了不小作用。”

对于自己当年的经历,李毅中也有过总结:“我过去长期在石化企业工作,这是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的行业。30多年来我也经历了一些生产事故,也处理了一些事故。我当车间主任、当厂长的时候,当发生事故的时候,我也亲手抬过我们职工的尸体,我也到受难家属家里去慰问,也饱含着热泪,心情沉重地做这些受难家属的工作。”李毅中当上国资委副主任后,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也基本由他负责。

果然,对安全生产不陌生的李毅中,在这个岗位上,成了中国最累、最忙、最多地痛斥贪官奸商的部级官员。

60岁的工作狂

也许是为了考验李毅中,在其上任后的第10天,矿难发生了!

2005年3月9日,山西交城煤矿发生事故,死亡和失踪人数将近百名。李毅中从凌晨1点开始在汽车中颠簸了8小时后,第一次以安监总局局长的身份出现在事故现场,此后一段时间,李毅中先后4次出现在山西。

李毅中的造访并不是好消息。他出现在哪里,就意味着哪里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意味着当地政府官员可能被问责,奸商被法办,企业被关闭。那段时间,山西发出了“不想再见到李毅中”的声音。

在山西交城煤矿矿难后的3年里,安徽、河北、新疆、湖南和广东等省的灾难现场都出现了他疲惫的身影。一位安监总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事故现场,晚上的李毅中经常是靠服用安眠药入睡的。”“他是个强人,在思维和体力上。”曾经跟随采访李毅中的《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杨凯说,“我每天跟着他,都感到有点吃不消。”

疲惫在2005年11月达到高潮。在处理完松花江污染的27日,他又迅速出现在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矿难现场。当时气温为零下12度。“这个憔悴的老头没戴帽子,穿着只能在北京户外御寒的衣服,而穿厚棉衣的我已经冻得快按不下相机快门。”在现场参与报道的《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迟红波回忆说。

李毅中当时在会上神色凝重地说,“短短10天时间里,连续发生了黑龙江东风煤矿和河北唐山煤矿两起死亡百人以上的事故,这是雪上加霜,使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会者回忆,整个会议过程中,李毅中眉头始终紧锁,这位安监人员后来也没见自己的总局长笑过。李毅中说他笑不出来。

面对灾难现场,李毅中满脑袋思考的都是善后工作在细节上的处理,他想得比其他人更多、更远、更透,他无暇,也没理由让自己开心。

一位安监局领导称,某司长向李毅中作汇报时被李问住了,十分窘迫。此后,司长们向李毅中汇报时,都会带上几个具体业务的负责人,以应对李对细节的询问。

2007年8月15日,在湖南凤凰堤溪公路大桥坍塌现场,救援人员正在桥墩上打眼,准备爆破拆除还未断裂的残桥断梁。

顶着烈日,李毅中来到工地现场,衬衣后背已被汗水完全浸湿。他眉头紧锁,四周扫视了一会儿,突然向身边的事故单位领导问道:“这样救援,万一还有活着的工人,会不会有影响?炸起的碎石会不会砸到周围的群众?”

对方犹豫了一下,说,“不知道。”

“这怎么能不知道?”李毅中发火了。

对方赶紧找来负责爆炸工作的国防科技大学的邱教授,据他介绍,已经控制好了爆破范围,不会波及周边。

李毅中舒缓了一下语气,“那就好,希望不要再有其他人受伤。”

李毅中抠细节还表现在他对数字相当敏感,有极好的记忆力。全国汽车使用量2830万辆,加上摩托车、农用车辆等,机动车保有量1.1亿辆。加油站7万多座,铁路与公路交叉道口1.44万处。每天民航起落飞机1万多架次,内河和海上行驶大小船只150多万艘。早期诸如此类数字,李毅中随时能够说出来。李毅中曾经对安监总局的干部们说过:“全国的数字,我都记在脑子里。不能总理问时,我记不住,你们也一定要记在脑子里。”

不给省长留情面

“冷面”、“狠话”,这是媒体描述李毅中时必然要涉及的两个词,它们让贪官胆寒,让老百姓拍手称快。他上任后第一次在国务院新闻 办公室的会上露面时说,“我本人无意刮起一场安全监管的风暴,但加大监管力度是必然之事……今后搞安全监管将六亲不认。”

2007年11月27日,致死140多人的黑龙江东风煤矿事故现场。当矿长和总工表示对国务院下发的有关规定茫然不知时,李毅中怒斥:“你们连民营小煤窑主都不如!”

对唐山矿难,李毅中放话:“2005年年内至少要关闭4000个煤矿,名单向社会公布。”

被广为传诵的狠话还有:“这个煤矿根本就没有落实整改,老板的胆子为什么这么大?背后有没有什么东西?要抓住不放!”“腐败不除,矿无宁日!”“对党员干部,要让其受处分,丢帽子;对职业经理人,要罢免其任职,丢位子;对黑心矿主,要让其倾家荡产,丢票子。”

对内,他对安监干部的要求是:“要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气魄!”

其实,在中石化和国资委任上时,李毅中的行事风格并非如此。采访过他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形容他“心态平和,气度儒雅”。“这种变化是因为他一次又一次直面血淋淋的矿难和悲痛万分的受害者家属,频密的矿难与安全事故使他的心灵与精神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白岩松这样认为。

的确,一起起接连发生的矿难让这位老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但也由此使他成为中国老百姓最为喜欢的“黑脸”官员。

“2007年月24日9时,某省发生一起煤矿事故,当时矿主报告该起事故死亡2人,随后有关部门查明,这起矿难实际死亡人数为13人……”当国家安监总局的一位司长向李毅中汇报工作时,李突然非常生气地打断了他的汇报:“又是这个省,上个月不是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故吗?还瞒报!前几天,该省副省长来总局谈工作时,亲口说要把非法小矿关死!”他停顿了一下,若有所思。而后又接着对在座的下属的煤监局领导说,“煤监局,你们和他们打一个招呼,由总局办公厅出面也可以,专门针对这个事故出一个通报,措辞严厉一些。太不像话了!”

“这是我见过他火气最大的一次。”当时还是《中国安全生产报》的记者小叶(化名)说,“他说这话的时候,虽然没有拍案而起,但脸上分明刻画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愤怒。”据小叶透露,当时在会议室里,国家安监总局领导、煤监局领导、事故所在省领导和媒体均在现场,但李毅中丝毫没有给会议席间落座的该省副省长留情面。

现工信部一位司长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矿难发生了,李毅中立即坐飞机赶往现场。在机场迎接的该省省委书记对他说:“李局长,要不先去吃点饭,休息下再去现场。”可让这位“地方大员”没想到的是,李毅中当即板着脸拒绝了:“还吃什么饭!赶紧去矿难现场看看死了多少人!”

当时,在场还有很多人,李毅中一点没有顾及这位省委书记的面子。

李毅中的狠劲更体现在:他正视安全问题背后的腐败问题,顶住重重压力,在安监系统对“”进行大力整治。2005年,全国开始大规模清理官员入股煤矿工作,根据安监总局公布的数字,已有5800多人主动进行申报。

温情李毅中

尽管李毅中一直以“黑脸”出现在公众面前,但他却一直深受守法小矿主、矿工和同事们的尊敬,因为在灾难现场的背后,他又显现出富于温情的一面。

李毅中上任后推行的大事之一,就是要把每个矿工的死亡赔偿金提高到20万元以上,他希望以此促使矿主们拿出钱去预防安全隐患。这一点,得到了守法小矿主和矿工们的大力拥护。

在一些小矿主眼里,李毅中是和蔼可亲的。山西大同市的一家小煤矿主就告诉本刊记者,他有次曾细心地为大家解释国家政策,帮矿主核算投资整改煤矿是否合算,在很多场合把自己视为其中的一员。“李局长说,我们煤矿工人工作条件艰苦……农民兄弟水平不高,不能过多责怪,政府和企业要培训……”这位小煤矿主说听了那些话,心里感到暖融融的,他对此还纳闷:“过去听说李局长非常厉害,非常怕他到俺们这里来,但见了面,发现他挺好说话的,挺为俺们着想的嘛!”

曾随李毅中奔赴矿难现场的《中国安全生产报》记者也回忆,李毅中每到一处都仔细地询问煤矿的情况,然后根据煤炭储量、开采年限、投入成本等数字,帮助矿主核算他们整合后是否能够赢利。李毅中多次在现场提请省、市、县的相关领导帮助矿主尽快进人煤矿技改、施工等程序。

从国资委调至安监总局,李毅中在被问及是否要对国资系统的员工说句话时,他深情地说:“我希望广大国企职工平安幸福。”作为一名正部级领导,他这句平实的话让所有在场人员动容。

2006年,李毅中在河北一家煤炭企业开会时,一名员工在演讲时说到“我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时,一直微笑着倾听的李毅中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建议,改成‘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我们煤矿工人,要怕死,要千方百计保护好自己的生命。”李毅中说完这番话,全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线矿工们看到了安监总局局长对他们生命的爱惜,这是他们以前少有的感受。

李毅中曾对全国36名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地市领导说:“人死了,不是几十、几百的统计数字。数字是冰冷的,可是这些人也是有家庭、有父母的,我们做工作时多想想这些家庭吧。”说这话时,他深鞠一躬。

也许正因如此,在李毅中离开安监总局的那一刻,很多人充满留恋。

3月20日早上8点刚过,国家安监总局一楼大厅已经站满了人。王显政、杨元元等全部7位副局长悉数到场。两位工作人员窃窃私语:“从没见过这场面,局里主要领导都到齐了。”

参与欢送仪式的安监总局员工告诉本刊记者,李毅中在讲话之前,首先给全体参会人员鞠了一躬。“我来安监总局3年,承受了安全生产上的很大压力和挑战。过去大家与我携手并肩、攻艰克难,才推动了中国安全生产事业的好转,但首先要归功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李毅中说,“过去对手下工作人员有点狠,很多时候批评多、赞扬少,有时有点急,这是我的缺点。过去我们同甘共苦,从我内心说,十分感激大家。”说完,饱含深情的他又一次起立,深深鞠躬。

一位煤炭系统退休老干部说,在煤炭系统,有两位高官给“煤炭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是早已病故的老部长高扬文,他在临终前还给中央写信,希望成立矿工尘肺病救助基金会;另一位就是铁面无私、敢作敢为的李毅中。

李毅中在任期间,重点攻下了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小煤矿两大“堡垒”,全国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11,000多处,煤矿事故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减少,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开始好转。

正如安监总局一位领导所说,“李毅中给安监系统注入了血性和活力,安监重任也成就了李毅中。”

第三章 新工信部部长

今年3月18日,李毅中迎来政治道路上第3次转型――出任工信部首任 部长。19日下午3时,在北京市西长安街的原信息产业部办公楼内,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携原国防科工委、原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原烟草专卖局等单位领导100余人为李毅中举行了上任仪式。

有媒体评论,63岁的李毅中此次上任,与其说是一种幸运,不如说是压下一副新的重担。足见这个大部门根本无法像关心他的人所希望的那样,能够让他“好好歇一歇”。

新领导新气象

刚一上任的李毅中,虽然是在信产部会议室里临时办公,却在一个月内连续处理了一直广受关注的三件大事:垃圾短信、TD放号和电话回拨骗费。

3月15日,在央视曝光了分众传媒大规模发送垃圾短信后,3月26日,工信部表示,治理手机垃圾短信的相关规定将很快出台。目前,由工信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3个部门联合起草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在报批,明确禁止发送违法内容和违规发送垃圾短信行为。

4月1日,被业界持续关注达8年之久的TD-SCDMA在国内八个城市放号进行试商用。

4月15日,工信部召集各运营商市场部人员,希望彻查电话回拨骗费一事,并给出对策。

接二连三的动作,让外界看到了新部委成立后的新气象,也领略到新部长李毅中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工信部某司长告诉《IT时代周刊》,“新部长的能力很强,刚来就与司以上的部门领导开了好几次的内部会议,了解情况,分派工作,相信工信部在他的领导下,会很快发挥作用。”

再次面临整合

即便不用再面对血淋淋的场面,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也无法轻松。

在新设的5个部级机构中,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唯一由两个以上的原部级单位合并重组而成的。有关专家分析,目前,仅是在整合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两个部级机构的人员和业务,以及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这一块,就将占用工信部非常长的时间。

工信部一位司长告诉《IT时代周刊》,未来工信部内设的司局将达到25个左右,而发改委工业司、中小企业司、经济运行局等部分职能将划入工信部,是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大部”。而原信产部只有12个司,这么繁重而又纷繁复杂的整合工作,对谁来说都将是一个重担。

这位司长介绍,工信部要负责管理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汽车、纺织、军工、烟草等39个行业,职责几乎涉及全部工业行业。而且,组合后的工信部将有一千多人,是原来信息产业部人数的3倍左右。这么庞大队伍的“三定”(定编制、定职能、定机构)就是第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按照“有部门壮大,有部门削减”的原则,部分人员的岗位会被调整,少数人员会被分流。综合部门、外事部门等面向整个工信部的部门会分别被整合成一个部门。

与信息化相关的机构是在整合信息产业部、国信办、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部分职能基础上进行设置,对职能交叉或重叠的司局进行整合,其他的司局则基本上被保留下来。例如,原国信办的综合组、政策法规组、电子政务组、应用推广组和网络安全组,在整合信息产业部的信息化推广司之后,有望成立负责农村信息化、社区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等应用推广工作的司局。

因为关系错综复杂,所属机构庞大,工信部比其他新组建的部委整合速度更慢。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成立的五大部委中只有工信部至今仍没挂牌,信产部的牌子仍然挂在西长安街13号的大院门上。据原信产部新闻处处长王立健透露,目前工信部只确定了部长、副部长和部分司局级干部,其他人员和岗位都还没有确定,组成工信部的各部门目前还是原有的体系在运转4月21日下午,本刊记者在工信部机关大院再次确认了以上消息。

不过,他们对新部长的上任充满希望。“李部长是个很能干的整合高手,而且他对企业一直都比较熟悉,工业是他的老本行。”有官员表示,“不但是我们很看好,而且是整个业界都很看好他的能力。”这并非虚言,李毅中过去在中石化和安监总局大刀阔斧的行业整合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李毅中在离开安监总局之前,曾经告诫同事们:“决策要程序化、规范化,重大问题要广泛听取意见。”从中大致可看出他此后的工作思路。

任重道远

作为首任部长,业界期待李毅中会给问题重重的电信市场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比如,翘首以盼的艰难的电信重组近期是否会实现?南北互联互通的老问题是否会得到解决?难产多年的《电信法》是否在近期得到确认……

一个个问题考验着新部委,也考验着李毅中。

首先面临的一道关卡是如何理顺与国家发改委的关系。信产部虽然统管电信业的总体发展,但在电信资费、电信行业重组、3G标准和手机电视标准等几个关键业务的抉择权上,又与发改委、国资委和广电总局等其他相关部委存在职能交叉。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知情人士透露,这些职能交叉的环节,都是工信部可能增加的职能。例如网络与基站建设,虽然业务归口信产部管理,但立项与审批权在国家发改委。

其次是理顺与国资委的关系。信息产业部虽然统管电信业的总体发展,但无论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网通,只是在业务和行业管理上归属信息产业部。但工信部成立后,这些电信企业到底是归属工信部,还是归属国资委,这也是李毅中要端出的一盘菜。实际上整个电信重组,也是国资委和信产部一起做工作。工信部成立后,究竟如何制定电信业重组的方案,仍然不清晰。

除了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工信部还面临着一些业务上的难题。

目前,中国的信息产业领域有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分别由原信产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管理,互不衔接。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三网不融合”,线路重复铺设每年多增加的成本就高达1200亿元。

按照原信息产业部高层此前的讲话精神,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力发展与硬件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鼓励在汽车、医疗、机械等领域发展大宗软硬融合产品。但从新的大工业部方案来看,对原存于信息行业诸多焦点问题的解决,目前仍不明朗。

无论如何,“三网融合”都将是对“大工业部”决策层智慧的一次考验。

第二个难题便是3G牌照是否明朗化。此前,3G牌照发放遥遥无期,使原来的信息产业部备受指责。

3G牌照的发放一直受制于国产标准TD-SCDMA的产业化进度。著名财经人士胡舒立更是在杂志撰文指出“4G标准制定已迫近,3G时代也许方生便向死”。新的大工业部的成立,是否会加速3G牌照的发放?

毅力的名言篇9

孙毅,1951年2月出生于海安县孙庄镇夏岔村―个农民的家庭。1969年,初中毕业的他,为了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来到曲塘农机厂学车工。1971年,他得知南通市在外地办煤矿正在招工的消息后,报名并被录用,成了一名煤矿工人。由于勤奋上进、工作积极,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到安徽省淮南煤炭学院学习,毕业后担任煤矿技术员。1983年调到海安水泥厂工作。在组织的培养下,他从一名技术员,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先后担任了水泥厂副厂长、厂长;1990年5月起又先后担任县建材工业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县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县发改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孙毅通过不懈的努力,从一名井下挖煤工,成长为一名正科级党员干部,这其中付出了几多努力,也包含了几多辛苦和汗水。然而,就在将要退居二线时,却忘记了入党时的誓言,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收受巨额贿赂,钻进了自己编织的“电网”,落得个身陷囹圄的可悲下场,个中教训,发人深省。

电费折让一次受贿“出手不凡”

孙毅到县发改委任副主任后,分管工业经济运行和电力管理工作。2002年5月,南通市经贸委发文要求海安县对用电大户情况进行调查,并将对用电大户实行电费折让。这时,本案的另―个重要人物粉墨登场,张某,海安汇源水泥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已另案处理)。该公司的前身是海安县水泥厂,孙毅曾在该企业担任过数年的厂长,当时张某就在孙毅手下工作。1999年水泥厂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在孙毅的“关心”下,张某与另一大股东S出资将其买下。可以说,孙毅与该公司有很深的渊源。

张某听说有电费折让一事,便找到孙毅,孙毅随即答应帮忙。这一年,南通市下达海安申报两个企业的指标。孙毅安排电力科人员对全县用电大户进行了调查,汇源水泥公司并不在用电量前三名之列。孙毅经过精心“策划”,将该公司列入海安上报的用电大户,并将其排名顺序列为上报企业的第―位。2002年7月,汇源水泥公司如愿以偿,获得一次性电费折让款70万元。为报答孙毅,张某与S商量,提出要向孙毅表示表示,二人商定送20万元(因为要扣除1万元的税金,实际送给孙毅的是19万元)。2002年8月的一天中午,张某开车来到孙毅家对孙说:“带点钱给你。”孙毅道:“不用客气。”张随即将用报纸包好的19万元人民币放在床上。张走后,孙毅打开纸包,看到一沓沓人民币,既兴奋又紧张,并有一丝不安。第二天一早,打了个电话给张:“你怎么弄这么多钱给我,太多了,太多了。”张说:“这是我私人的钱,没得事的。”孙毅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机会再来照单抓药“好事成双”

2003年4月的一天,孙毅打电话告诉张某,说今年的电费折让工作又开始了。张某对孙毅说:“再拜托你,帮我厂多争取点。”孙毅答道:“我有数。”二人心照不宣。轻车熟路,孙毅再次将不在用电量前三名的汇源水泥公司列在前三甲。在孙毅的尽力“关照”下,2003年5月,该公司再次获得40万元的电费折让。为感谢孙毅从中帮忙,张某再次拿出10万元“进贡”。6月的一天中午,张某来到孙毅家中,说道:“今年的电费折让,让你费了不少心,这回我带给你9万元,还有你家属借我公司的1万元也不要还了,借条我也带来了。”孙毅笑答:“不要这么客气。”再次帮忙,孙毅袋中又有了10万元的进账。

股权转让借款担保“两肋插刀”

2003年10月,某水泥公司两大股东之间实施股权转让,大股东S将其股权出让给张某,转让价为300万元,张某一时资金紧张,找到孙毅要求给予帮忙,孙毅为帮“朋友”毫不含糊。孙毅提出:“你上次送我的钱,我给你先用,”张说:“不行,那个钱是送给你的,你有钱的话,借点钱给我。”张某又对孙毅说:“这样就算借你20万,我打借条给你,按年息10%付息。”10月8日张某从孙毅处拿了20万元,并打了张借条给孙毅。为解张某资金困难的燃眉之急,应张某之约,10月9日,孙毅又到县海鹏信用社,以自己的名义借款20万元,直接交给了张某,连借条、收条都没有打。后来办案人员问他,孙毅答到:“没有打收条,因为我们关系比较好,是讲的信用,我不愁他不还。”事实也是如此,这笔钱张某于2004年7月还清。到2004年9月底,张某又在海鹏信用社以其亲属的名义借款20万元,这次又请孙毅在担保栏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股东纷争销毁借条“以防不测”

2004年春节过后,张某与大股东S之间闹起纠纷。孙毅听到了“孙毅是张某的后台老板”的风声,这让孙毅非常紧张,因为S也知道送钱给他的事。孙毅思前想后,意欲摆平此事。一天上午,孙毅给张某打电话,约张来到了他老建材公司的办公室,孙毅说:“你送给我的钱,我不要了,借条我带来了,你拿走。”随手将借条给了张某。张说道:“我们俩谁跟谁啊,没得事。”孙毅又说:“这样我才得过身,不跟着你们后边缠事。”在这种情况下,张某没再坚持,接过借条并将其撕掉。借条虽然是毁掉了,但是孙毅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的事实是没法销毁的。

东窗事发丢官入牢“晚节不保”

毅力的名言篇1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文章写的是主人公保尔他的生活经历,他那钢铁般的意志。他认真的工作,他在生活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着,告诉了很许多关于保尔·柯察金的事与思想品德。这本书告诉了我保尔是那个年代里的杰出革命青年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共同特征: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嫉恶如仇,爱恨分明;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他永不言败,顽强生活……他也有缺点和毛病。他也有自知之明,他也有深刻的自我反省,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我不可能回想保尔一样,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精神……但是他身上实在有我许多要学习的,要像他一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我的意志有点薄弱,动不动就放弃,毅力也不算强,所以一定要跟他一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我还要学习他,如饥似渴的学习。我现在正在读书的阶段,他都没有多少的时间学习了挤出时间学习,这太使我感动了。我居然在玩和浪费光阴,有一句名言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一定要跟他一样如饥似渴的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出一份力。还有他的永不言败,顽强生活。这一点更加让我对他的敬佩。永不言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要经历多少的失败。我以前多次失败就放弃,我真不如他,所以我一定要学习他。也要自我反省。我一定要学习保尔

清华中学初一:Man;’ 小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