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4-03-18 18:10:42

诚信教育工作方案

诚信教育工作方案篇1

(一)人文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坚实基础。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做很多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要对学生做好人文教育工作,通过人文教育的过程,大学生才会更加认同现代公民素质提升的必要,才会认识诚信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才会从言语到行动讲究诚信,从而才能为诚信档案建设提供一系列的诚信记录材料和基本的个人信息。因此做好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工作是搞好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二)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是高校人文教育开展的重要平台。人文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高校师生的注意和重视,也纷纷开展了各项人文教育活动,搭建了人文教育的各种平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是其中之一。通过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工作,使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自己的公民素质提升,注重参与各种人文教育活动,注重学习各种人文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工作是大学生人文教育提升的重要平台和路径。

二、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诚信档案在我国建设时间不长,在高校也推行实施不久,再加上各项诚信机制的不健全,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工作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人文教育,影响了诚信档案教育引导作用的发挥。

(一)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本人对诚信档案工作的支持与参与力度不够、学校对诚信档案工作的重视不够、档案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不高等原因引发了当前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急需科学及时处理。

1、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价值理念与发展取向问题。高校在开展学生诚信档案工作中,科学化、系统化与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不够,没有很好地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中去;人文教育性理念坚持不够,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价值取向过于强调制约性,人文关怀性不够。

2、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覆盖内容与体系不健全。高校在收集学生诚信档案材料时只注重收集学业、奖助学金等方面材料,其他如交友恋爱、为人处事、兼职等方面的诚信记录覆盖不够,大学生诚信档案系统没有完全覆盖大学生各方面的活动,导致诚信案材料单一化。

3、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模式与方式落后。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网络化手段采用不够,导致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网络平台建设不得力;传统手段更新不及时,导致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工作方式过于陈旧。

4、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功能发挥不够。高校开展学生诚信档案工作时,没有很好地将诚信档案的建设与学生的教育成长引导结合好,没有真正发挥好诚信档案的监督教育作用、威慑追踪作用,导致很多学生对诚信档案不重视。

5、公众对诚信档案建设的认识不足。目前,广大师生对于诚信档案建设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误解,认为诚信档案在当今社会没有多少价值,因此对诚信档案的建设表现得都不是很积极主动。

(二)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对人文教育的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诚信档案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办学质量、档案工作的发展等各方面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就人文教育视角来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非常不利于高校人文教育工作的开展,具体如下:

1、影响了人文教育理念的发展。高校诚信档案建设的价值取向人文性不够,没有很好地彰显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人文教育理念的拓展。

2、影响了人文教育内容的充实。高校诚信档案建设的内容不全面,没有完全覆盖学生的各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人文教育涉及的方面不全面,导致人文教育不能很好地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

3、影响了人文教育对象的素质提高。高校诚信档案功能发挥不够,会引发大学生对自己的现代公民素质提升重视不够,使得很多学生离人文教育对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还存在很大一段距离。

4、影响了人文教育的效果发挥。高校诚信档案工作没有很好地将人文教育思想融入其中,导致人文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同时,诚信档案对大学生的监督教育作用发挥不够,也影响了人文教育的作用发挥。

三、主动适应人文教育的要求,不断推动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创新发展

鉴于人文教育与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存在诸多的相关性,针对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工作存在的种种不足,我国高校应该主动适应大学人文教育的新要求,从各个层面全力推动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创新发展,力求构建人文教育主导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现代公民素质,具体路径和措施如下:

(一)按照人文教育对档案建设理念的要求,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发展取向。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推进需要健康的、科学的工作理念来引领。人文教育为高校诚信档案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时,要将人文教育的理念纳入整个诚信档案工作的理念体系中,构建起具有人文性、现代性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理念系统,从而推动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人文化、现代化发展。

(二)按照人文教育对档案建设的内容要求,不断丰富拓展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范畴。人文教育要求诚信档案工作要尽可能覆盖学生的各个层面,这就要求高校要努力做好学生各方面活动的记录,在这些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中,尽量将人文教育的要求贯穿其中,力争构建起人文性的诚信档案工作内容。

(三)按照人文教育对档案建设模式与方式的要求,不断创新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手段。人文教育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理念,要求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要努力采用人文性工作的方式,充分利用发达的互联网络,开展远程档案服务和对学生的远程教育;同时,不断创新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与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诚信档案的人文教育功能。

(四)按照人文教育对档案建设主体的要求,不断提升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人员的现代档案工作素质。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良好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去执行落实,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工作也一样需要负责认真高素质的实施者去执行。人文教育为提升高校学生诚信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校在推动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时,要注重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专业素质、教育学与心理学素质等方面提升外,还要更加注重档案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提升,注重通过各种形式和平台加大对档案工作人文知识、人文素质和现代公民素质等方面的培训提升。

诚信教育工作方案篇2

一、在理论与实践课中融入会计诚信教育,并开设相关的诚信教育课程

从中职学校的会计课程设置来看,诸多的专业没有设置与职业道德有关的课程。从教师的授课来看,只讲授会计理论知识,很少涉及会计的职业道德。大部分人都认为会计是一门专业,一门学科,是跟数字打交道的,所以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只要专业课学好了,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岂不知对于一个称职的会计人员而言,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还同样需要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才能更好地立足于会计行业。对于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该融入会计诚信的内容,正面教育学生,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德行。对于中职的财会专业课程设置,除开设会计专业课外,还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通过系统规范学习,使学生树立做人要诚实、讲信用的观念,并真正领会诚信理念是“会计执业机构和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在课堂中,应突出案例的研究和分析,用郑百文、琼民源、东方锅炉、银广厦等因失信造假的案例,以案说法,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诚信教育,要让学生懂得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培养学生自控和自律的意识和能力,自觉地养成诚信的品质。

二、在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将诚信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在会计学科课程的设置上,我国是以专业课为改革的主要内容,陆续增设了大量的专业课程,而会计职业教育与诚信素质教育一直未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纳入会计学科体系。这样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诚信素质意识,从而大大影响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与职业诚信素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那么如何将诚信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堂呢?首先,要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例如,存货计价方法,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例如,一公司存货成本一直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但是单位负责人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的情况下,公司会计擅自改变存货计价方法而采用了后进先出法,则虚增了利润和资产,导致会计信息失实。又如,某公司于2003年12月份预付下年度保险费15000元,其账务处理时将15000元全额计入当月管理费用,则会虚增当期费用,低估当期收益,从而引起偷税漏税。案例中公司会计的行为就违背了会计的诚信原则,通过案例的讲解,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其次,教师还应及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报道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才能更好地提高职业判断力,更好地做到诚实守信。

三、开展有关会计诚信专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会计诚信的理解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有关会计诚信案例的讨论,会计案例讨论旨在说明会计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要注意老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例如,组织学生讨论著名的美国安然事件。安然公司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在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到1999年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1997年到2000年之间在纽约上市的安然公司股价翻了两番。但在2001年10月,安然震动了整个华尔街,它突然宣布第三季度的亏损达到了6亿美元。三个星期后,安然重新公布了1997年至2000年的财务报表,结果显示累积利润比原来减少了5.91亿美元,债务却增加了6.38亿美元。其审计师安达信解释称:这是因为安然在股权交易过程中将公司发行的股权换取了应收票据,这些应收票据在公司的账簿中记录为资产,发行的股票则被记录为股东权益,并承认自己确实判断失误,以至纵容了安然在会计方面进行的一些违规操作。安达信真的是职业判断失误还是违背职业道德作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比教师直接告诉结果要深刻得多。超级秘书网

四、加强校园的诚信教育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

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可以通过诚信专题讲座、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签名活动、诚信主题班会等形式,赞颂诚信新风,鞭挞失信现象,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塑造个人诚实形象,从现在做起,倡导校园诚信新风尚。要通过倡导、赞扬、鼓励坚持诚信的行为,贬抑、鞭挞、谴责查处会计造假等不良行为,将有助于人们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使学生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在学校生活中,诚信教育必须贯彻始终。要从学生进校起,就对他们普及诚信教育,要教育他们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按时交学费等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教育真正融入学习生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诚信基础,让他们以诚信的姿态和品质步入社会。

诚信教育工作方案篇3

[关键词]诚信档案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诚信缺失正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突出问题之一。大学生诚信缺失,体现在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层面,具体表现为:诚信意识淡薄、爱慕虚荣、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贷款不还、偷盗财物、奖学金评选弄虚作假,就业材料掺水、随意毁约等。

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诚信,让社会对其能力产生了怀疑,在很多用人单位的心目中留下“眼高手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坏印象,大学生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直接导致招聘单位对大学生不信任,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就业,使得大学生整体声誉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必将引起就业市场中的信任危机。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主要的教育形式应是一种养成教育。在教育学生树立以诚信为“做人之本,立身之基”的观念的基础上,组织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辩论、写作比赛,通过墙报、案例宣传、行为辩识等途径,表彰诚信行为,无疑是强化诚信理念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教化的教育层次上,还应当在实施教育的动态过程中,适时把握学生的诚信状态,并根据大学生的信用情况建立起开放式的个人信用档案,形成完善有效的记录机制。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当前大学生求职就业的客观需要,高等学校除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以外,还有责任向社会提供足以说明人才质量的资料,这些可以在诚信档案中加以反映。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可为用人单位提供查询大学生诚信的窗口, 也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跟随终身的网上档案。简言之,“诚信档案”就是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第二身份证”,有了这张“第二身份证”,说明你的诚信得到肯定,找工作也将十分方便,相反就可能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学生的第二身份证和社会通行证,一定要能体现学生诚信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学生诚信承诺书:学生诚信承诺书是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高校《大学生诚信行为规范细则》编制的。是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的行为的一种慎重的承诺。学生自愿的在诚信承诺书上郑重地签写自己的名字,践行自己的承诺,并愿意接受监督。

2.个人基本信息,即个人信息和家庭背景:包括姓名、性别、籍贯、政治面貌、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学号、所在院系、学历、所学专业、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及详细居住地址等。

3.个人诚信记录,即学生诚信历史资料:包括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情况、学杂费交费情况、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勤工助学情况、尽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承诺情况等。

4.学习诚信记录,即学生入学以来参加各种学习、考试、借阅等活动中相关情况的历史资料。包括奖学金获得情况、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情况、英语四六八级考试通过情况、有无考试违纪、处分情况、体育成绩等。

5.社会实践诚信记录。主要记载着学生入学以来参加的社区活动、公益活动、学业实践活动。如:爱心募捐、帮助孤残老人;或是获得体育、劳技、科技方面的大小奖项等情况。

6.毕业生去向记录。记录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联系方式。包括学生就业单位、升学学校、出国留学所在地,学生家庭地址、相对固定的联系方式、与学生长期有联系的人的地址及学生贷款的介绍人、见证人的联系方式等。

诚信档案的建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抽象的说教到具体实践。建立诚信档案实质上是以一种契约的形式来加强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行为规范的约束力度。诚实守信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随着市场经济日趋规范化、法制化,诚信已日益成为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资源,高校学生诚信档案是一种社会资源。建立学生诚信档案,也是为大学生积累人生财富,铸就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竞争力。大学生涯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态度、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都还不成熟,善变而容易随波逐流。而且,他们自我意识强烈、责任感缺乏、日常生活不拘小节、控制力差等特点,又往往使以抽象教导方式为主的德育实效性不强。而诚信档案以有形的记录为新的切人点,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等各方面的诚信评价的全面、动态的记录,把道德实践要求融入到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将理论教育与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时刻提醒大学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关注自己的诚信形象,切莫为贪图一时的蝇头小利而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断诱导他们远离失信败德行为,为德育注入实质性内容,使德育不再仅仅停留在理性教化的层面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个大学生个体身上,并最终促使大学生从他律变成自律,形成一种内在的守信用、重承诺的行为规范,使他们达到诚信的知与行统一,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

2.诚信档案的建立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诚信档案的建立就是在关注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上,充分针对当今大学生希望在未来就业、立业和社会生活中拥有优势资源的心理,着手于眼前行为,着眼于未来发展, 通过为大学生建立人生中的第一份信用记录过程来引导其树立牢固的诚信观念。良好的诚信档案不仅为塑造诚信大学生形象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凭证,而且将使大学生拥有一笔受益终生的宝贵资源和无形财富,成为他们就业时“无声胜有声”的自荐表、立业时优先享用社会资源的信用卡,以及发展中颇具公信力的“公证书”。有了一份良好的信用记录就等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多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可以争取更多的机会。因此,建立和有效利用诚信档案,会使大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诚信这一美德不仅意味着一种付出和奉献,也是一种获取和得到,从而主动地实践诚信,不断警示自己时刻注意言行,在行动中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提高自己的诚信度,珍惜和维护自己良好的诚信记录。这种既讲道理又解决实事、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着眼的举措,无疑既能有效地避免思想政治工作的盲目性,又能大大提高它的实效性。

3.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高校诚信教育的规范性、延续性。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诚信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不定期的诚信舆论宣传和较为分散的诚信社会实践活动等模式出现,没有形成规范的、固定的教育机制,因此一般也没有被纳入到学校正规的管理体系中去。而诚信档案的建立,有助于把诚信教育切切实实地融人到学校许多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事务之中。在诚信档案的建立和有效实簏与利用的过程中,学校相关部门如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将共同参与进来。同时,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目标管理体系、诚信评价体系,诚信监督机制和赏罚机制、诚信档案利用反馈机制等都将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发展,一整套科学、合理、公平、操作性强的高校诚信教育管理机制将逐步地作为制度保障和完善起来,这对于把诚信教育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无疑有着显著的意义。

4.诚信档案能有效制约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加大不诚信者的“成本”,对大学生们的学习和做人都有很好的制约作用。对于诚实守信的大学生而言,自然不用担心诚信档案对自己今后的求职与发展有何不利的影响,反而因有了诚信档案,用人单位轻点鼠标就会对自己知根知底,会使今后求职少费一些口舌去证明自己。相反,那些缺诚失信的大学生求职时就再也难以夸夸其谈了。极大地方便了用人单位选拔良才,降低风险,节省费用,对企业而言自然是利好。而且,当大学生们得知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表现都将记录在案,并会影响到今后的择业时,谁还敢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而缺诚失信呢?可以说,给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就犹如给大学生们头上套一个无形的紧箍咒,会迫使在校大学生们更加勤奋学习,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

参考文献:

[1]焦青.从高考考生电子档案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兰台世界,2006,(3).

[2]谭磊.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推动高校诚信教育.云梦学刊,2006,(4).

[3]郑凌云.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探讨.南方论刊,2006,(2).

[4]靳敏.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索.思想理论教育,2006,(7).

[5]秦丽君,池卫东,李虎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探索.教育探索,2007,(9).

[6]周冀.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与利用.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

[7]龚志伟.建立开放式诚信档案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丽水学院学报,2008,(12).

诚信教育工作方案篇4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要与全国稳步推进“诚信档案”一同“起跑”,但在中职学校打造网上诚信档案有可能吗?当这个想法尚未在浙江省大多数中职学校萌芽的时候,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已经迈出了踏实的一步,建立起一个全校学生的网上诚信档案管理系统,为学校的德育管理注入了新动力,坐上了德育管理发展的“直通车”。

德育管理“直通车”――

德育学分全“上网”,“无纸办公”提效率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德育学分制”已实施近十年,主要对学生在校内的思想品德、文化学习、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这在很多中等职业院校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依托新建的网络管理平台,升级了‘德育学分制’,将所有学生的德育管理数据放到网上,进行统一的自动化管理。”德育处的张寄浩老师自豪地说。

登录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校园网站,点击“诚信档案”一栏后,就进入了学校“诚信档案管理系统”界面。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悉数录入学生姓名、德育分数、德育行为概要、日期等内容,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德育信息数据库。

借用学校德育处一位老师的用户名和密码,记者随之体验了一下这个电子化的诚信档案平台。深蓝色的背景界面清晰而整洁,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平台管理界面排列着“后台系统管理菜单”“德育学分管理”“班主任管理”“后台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等子栏目。登录系统后,可以轻松地进行德育学分登记、查询等操作,输入学生姓名或班级即可实现一键查阅。记者看到,最近学校14级电气2班的徐同学因“帮助老师做事”而被加上3分,数据一目了然、规范有序。

在学校开通网上诚信档案之前,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德育学分管理采取了纸质卡片记录的方式。这张叫做“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的小小卡片上,包含了学生班级、姓名、事情概要、奖扣分等要素,是记录学生德育表现的“第一手资料”。如果德育老师发现某个学生做了好事或坏事,就将其填入表格,加上或减去相应的分数,并要求该生现场签名确认。尽管学校及其属下的四个教学部有多位德育老师,但将卡片信息收集、整理、公布、反馈,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和精力投入,这就造成了德育信息的延宕。如此一来,学生的德育表现不能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学生也对自己的德育分数迷迷糊糊,使“德育学分制”的实施事倍功半。

自从开通网上诚信档案以来,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网上德育管理系统让德育管理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德育后期管理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每当“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信息收集完毕,每一位教职工均由自己将卡片上的德育数据及时输入网上诚信档案系统。随后,班主任登录该系统,查看或下载全班学生近段时间(一周左右)的德育学分详细记录表,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德育动向,并根据每位学生德育学分高低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德育数据也会在第一时间呈现在教室的“学生德育学分公告栏”上,让学生及时查看自己近段时间的德育分数,对自己的近期表现了然于心。班主任则根据全班学生的德育学分动态,寻找学生违规、违纪的规律,及时调整德育管理重点,实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

将德育学分进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减轻了德育处领导和老师的管理负担,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更长远的德育管理制度创新和探索,促进全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德育效力“直通车”――

践行“四全德育”,打造校园“诚信生态”

自开通网上诚信档案以来,该系统以其涵盖全面、自成体系、特色鲜明的特征,赋予了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德育管理全新的面貌,实现了学校一直倡导的“四全德育”方针。“四全”包括德育周期的“全过程”、德育空间的“全方位”、德育执行的“全员制”和德育对象(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网上诚信档案中的学生德育资料真实、完整,涵盖了德育实施的“全过程”。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到毕业走入社会为止,每一个德育学分都会记录在网上诚信档案系统中,每一次学分增减都有据可查。“在学生毕业之后,这份德育记录依然会保存在档案中,不会遗失或被删除。”王海荣副校长还告诉记者保存这份档案的作用:“一来持续、动态地展示学生的德育学分增减情况,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学生生涯诚信档案,师生随时都可以查阅详情;二来充实了学校诚信档案的资料库,为将来全校德育深化和创新提供最可靠的数据参考。”

除了做到德育周期的“全过程”,诚信档案还体现了德育管理在空间上的“全方位”。以前的德育加分或扣分,主要考察、监督学生在教室和公共区域的表现。而学校如今进一步拓展了德育的空间监管范围:不仅关注学生在教室和公共区域(如操场、走廊等)的行为举止,也关注学生在宿舍、食堂的表现。这样做,让学生意识到“德育学分制”绝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切实地关注学生在任何一个场所的点滴表现,处处督促着学生规范自身言行,“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德育“全员制”,意味着德育管理主体不只是德育处的老师,而是全校教职员工。这既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一个突破,也是一大亮点。学校要求每位教职员工都有权利和义务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严格按照《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制度》《学生德育学分实施细则》的规定,在学生的“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上加分或扣分,学生当场签字确认。教职员工既可以将“登记卡”投进专门的投递箱中,也可以及时登录网上诚信档案管理系统,录入“登记卡”上的德育信息。通过实行德育“全员制”,无论是科任教师,还是后勤职工、宿管、保安,都参与到德育进程中,实现了德育监督的“无死角”“不断点”,让学生的任何一点违纪行为都无所遁形,久而久之,学生讲脏话、抽烟、衣衫不整等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明显减少了。

德育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制”,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一直贯彻“双学分”的理念,将学生的文化课学分与德育学分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生毕业时不仅文化课要合格,而且德育学分也必须达标,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记者翻开《学生德育学分实施细则》,发现学校巨细靡遗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学校每学期给予学生100分,学期结束时,德育学分不能低于60分;在校两年总计德育学分少于240分或在校三年德育学分少于360分,则视为思想品德不合格。对思想品德不合格的学生,学校是如何处理的呢?王海荣副校长解释说:“因为网上德育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考量方式,这决定了我们在执行德育时,需进行正向鼓励教育,对学期内德育学分不及格的学生,会对其进行一对一约谈,耐心劝导其在下个学期多做好人好事,从而将德育分数补回来。在开诚布公的沟通后,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德育学分的制度,找到改进的动力,从被动约束变成主动做好人好事,从而奋起直追,最终顺利毕业。”

网上诚信档案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兼具实效性和真实性的诚信档案将关系到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入职。因此,每位学生从入校起就注重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养,成为高技能、高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双修人才。

网上诚信档案实施两年多来,引起了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对德育学分和诚信档案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认可。“现在,学校的教职员工都会严格按照规定记录学生的诚信档案,学生则自觉规范言行――形成了全校德育管理师生联动、齐抓共管、人人遵规守纪的氛围。这种动态德育学分的管理机制,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诚信生态’环境,助推学校一系列德育管理大政方针的高效执行。” 校长张华忠对学校日渐运作成熟的网上诚信档案系统颇感欣慰。

诚信档案的未来――

“内外兼修”,优化诚信档案平台

随着学校诚信档案记录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详实,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个学生诚信平台,如何进一步开发这个诚信数据的“富矿”,成为摆在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面前的新问题。为此,学校采取“内外兼修”的策略:对内,优化系统的软件功能和硬件设施;对外,拓展系统的数据来源,与社会联动。

目前,学校正在着手开展一系列的“新动作”,从内部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一是从软件上拓展系统的使用权限。未来,学生家长也可以凭借平台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网上诚信档案系统,查看自己孩子的得分详情,直观了解孩子在校行为表现。同时,学生也能有条件地查看自己近期的德育学分和加分、扣分原因。二是从数据上对网上诚信档案做进一步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德育行为表现规律,用以实时指导、调整校园德育活动的重点。三是在硬件方面安装多个诚信档案的电子设备终端,使其分布于校园的各个公共区域,方便教职员工及时录入学生的诚信信息,也便于学生及时查看自己的德育学分情况。

诚信教育工作方案篇5

为掌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吉林工商学院会计学院200名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被普遍认可了的观点是专业素养高于综合素养,96%的学生认为在高利润、高回报、高压力的当今社会环境下,只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水平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诚信道德、职业道德等则鲜有人提及。由此可见,高校教育机构应该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从学校、学生、家庭等多角度加强对学生职业诚信素养的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大环境在“惟利益”观念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日渐淡薄,学生的综合诚信水平较低。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1%的学生有作弊、抄袭的经历。会计专业学生的来源以文科生源为主,此类学生的思想、行为更具灵活性、知识范围较为广泛但缺乏足够的稳定性,这种特殊性导致了会计专业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而在现行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高校中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基本上仅仅通过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等课程对学生进行诚信理论教育。这种教育途径的理论性过强、枯燥且不生动,加之在校生没有足够的会计实务处理相关知识及经验的积累,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脱离,最终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教育并不能够真正指导其会计实务工作。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现状导致将来的行业诚信前景堪忧。

二、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前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认为,“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从深圳原野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到中天勤、湖北立华等大会计事务所的倒闭,会计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之中,社会各界对会计行业工作人员的评价更是让人忧虑。当前形势下,把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放在首位是必然选择。

1.有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诚信危机的危害

在目前,会计专业大学生普遍把诚信作为一种品质列于自身素质之中,并未有意识地把诚信与专业相结合,一旦不诚信行为发生后他们也仅仅关注其对个人及个人利益影响的部分,而往往忽略了微观诚信变动对客观诚信的影响,而正是这种过于自我的诚信认知导致了当前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低迷。当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不一致时,普通意义的诚信教育很难改变这种不一致的现状,其原因在于学生明知何为诚信而不知诚信为何。在此种情况下,必须认清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意义所在,才能全面提升会计专业大学生以及会计行业工作人员的诚信水平,缓解行业诚信危机。

2.是解决行业诚信危机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直接解决行业诚信危机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只有将学生的诚信教育与专业教育充分结合,最终实现小诚信群体效应集合行业大诚信效用。实现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健康人格、高度责任感、强烈敬业精神以及开拓进取的事业心和人生态度”的最终目标[3],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标准的新世纪会计人才,解决高等教育沦为技术教育工具的尴尬境地。保证会计工作人员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并具备足够的公信力,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会计行业的诚信危机得到缓解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而又有说服力的财务信息,在微观决策上能够依据科学的信息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决策;从宏观管理角度上看,只有解决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1.加强大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起点是家庭教育,即家庭是学生个体的道德教育的首要阵地。家长应该扮演好师者的角色,在言行举止中把道德标准、道德要求传授给学生,以使其具备基本的是非辨别能力。现阶段,我国学生的道德教育滞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自身道德素质对下一代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大教育环境下,道德教育更是被高分、高升学率压在身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在教学安排、日常管理以及专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并以此为基点引入伦理教育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诚信人才。

2.在素质教育中引入会计伦理教育

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引入伦理教育,会计伦理教育可以作为基础道德教育向专业道德教育过渡阶段的课程,强化“诚信”教育的系统性。“伦理教育”是理念性质的概念,属于道德范畴的一种。在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伦理教育,通过设置会计伦理行为、会计伦理规范、审计伦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伦理、税务会计伦理、会计师事务所伦理等专门的课程模块,纳入诚实善良、守信奉献等内容,并通过这种课程形式培养学生的伦理价值观。[4]AECC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中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义是: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将来成为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目前我国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伦理教育还停留在道德论教育的水平,专业性的伦理教育近乎于空白。会计诚信危机的当前形势下,引入会计伦理教育势在必行。在专业诚信教育过程中,将伦理道德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诚信标准不一致的问题,最终实现伦理道德标准与会计工作人员个体价值观的有效统一。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诚信教育

现阶段,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诚信教育过于理论化、基础化,而专业技术性又偏强,这种专业技术性只有在实际会计业务中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价值体现和社会印证。会计专业诚信教育基础课程是会计职业道德,目的是正确疏导学生个体的道德标准、诚信要求的价值观,并把职业道德诚信标准根植于个体基础诚信水平中。专业诚信教育进一步提升专业诚信素养,专业教师要不遗余力地担负起学生专业诚信教育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打破只“教”不“育”的局限,要注重专业教师课堂专业诚信知识渗透,把行业、社会所需的诚信标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理解诚信对于自身、行业及社会的重要意义所在。

4.改革大学生的专业管理制度

从学生管理角度来讲,应该走出“成绩决定一切专业相关”的困境,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管理。专业管理应该建立在学生基础管理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学生专业信息档案,并与建立诚信档案一起决定学生的专业前途。也就是说,从学生的专业档案、诚信档案中了解综合条件不足已胜任专业人员的学生,需要进行相关再教育方可具备从业资格。同时,还须改革当前会计行业工作人员人事管理制度,由会计协会或者其他独立部门统一管理会计人员信息档案。在会计人员信息档案中建立专业模块、诚信评价体系模块等对专业人员进行综合管理。专业模块对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进行管理,诚信评价体系模块中建立专门的诚信档案对专业人员的诚信水平进行管理。用人单位有聘任会计人员意向时,专业人员只有获得来自于管理部门两个模块的统一推荐后方可入职,入职后由这一专门的管理部门统一授权其日常工作,用人期满离职后用人单位需要将所聘人员的会计档案退回到管理部门,并将该工作人员在此期间的专业诚信评价记入诚信档案,一个用人期的信用评价合格后方可具备下一轮推荐的资格,使专业人员的聘用管理进入有序的良好循环中。

5.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评价机制

诚信教育工作方案篇6

关键词:中职会计;学生;诚信教育

朱基同志在给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时写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十六个字。中国现代会计大师、上海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始人潘序伦先生也说过:“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可见,会计诚信乃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执业之基。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工作。他们的诚信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职业道德的水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中职会计专业必须把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放在首位,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会计的生命线。

一、会计诚信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是会计工作人员按企业客观经营状况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因为该信息是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诚信的基本要求:(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客观公正从业,绝不做假账,危害公司企业;(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坚持不义之财不取,金钱面前非己所属,眼不红、手不痒、不贪不沾,依法规范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在执业中始终保持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

二、中职生会计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从业者。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职业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在学校接受的诚信教育,才是最后的“护身符”。中职生的会计诚信教育意义重大。

1.有利于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后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很强的可塑性,经不起外界的诱惑。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可以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自觉构筑违反职业道德的“防火墙”。

2.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独立、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是一个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高危行业,在一张张普通的凭证、账簿、报表背后随时都有弄虚作假的可能。特别是会计报表一旦失真,对企业、国家的财产将造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不但需要遵循相应的经济法规,还需要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做出判断。因此,会计人员拥有独立、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的现状

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围绕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来设计教学内容,没有系统全面的会计诚信教育,而会计专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范围,因此在教学中仅仅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2.缺乏“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引领

现在会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多数专业教师都是高职院校刚毕业的新老师或者是其他专业老师转化过来的,基本没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或经历较短,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不敏感、不熟悉,理解不深刻。这就导致教学中只重视会计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诚信教育,或者即便有诚信教育内容也是纸上谈兵,教育作用不够明显。

3.诚信教育的方法缺少创新

会计诚信教育不应拘泥于某种既定的范式,应大胆创新,大胆摸索。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确定不同的教育方式。传统的说教式的传授、明知故问式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效果不明显,而且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诚信教育要改变传统单一、纵向的教育方法,创造出适应新形势的不拘一格的科学方法,才能达到诚信道德教育的最佳效能。

四、中职会计诚信教育的途径

1.完善诚信教育体系

(1)逐步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从道德、法律和制度层面明确责任与义务,为以后从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要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诚信教育。会计教师应该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法等不同专业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诚信教育贯穿于会计教学始终,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不徇私利、坚持原则、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

(3)诚信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等补充到教学中,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牢固树立诚信的道德观念。

2.开展诚信专题讲座

学校要经常开展有关诚信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讲座的形式灵活,或老师讲,或学生自己讲。讲座的内容多样,可以是会计人员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一般公民的诚信案例。讲座的范围宽泛,可以是名人的诚信案例,也可以是身边老师、同学和自己的诚信案例。总之,只要是关于诚实守信的都可以讲,使学生由“认同”到“默化”,最终被“同化”为诚实守信的人。

3.教师做好表率

教师要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诚信的意义和正面示范的力量,这要比说教式的方式效果好许多。同时,学校要积极营造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比如,通过黑板报、演讲赛、征文赛等形式,宣传诚信的思想。同时,对学生中较典型的诚信事例,要公开表扬,宣传正能量。

4.犯罪警示教育

在诚信教育中,正面引导很重要,而反面的警示教育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会计犯罪的案例,或者播放多媒体短片,利用会计犯罪的警示作用规范学生的会计职

业道德。学校也可以与法院合作,让会计专业学生倾听会计犯罪分子的犯罪经历,特别是他们的罪后忏悔和感言,能够震撼学生心

灵,强化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并让学生在警示中感受法律的威

严,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警示教育形式直观、生动,感染力强,教育意义大,对学生是一次次心灵的洗礼,有助于他们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做到廉洁自律,拒腐防变,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会计教师应该内强素质,外对形象,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在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更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正确地把握自己,诚实守信、廉洁自律、一心为公,从而成为真正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诚信教育工作方案篇7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档案 建设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09-03

诚实守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是个人内在自我修养的表现,是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漠,诚信行为缺失,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推进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和诚信道德水平。

一 大学生诚信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上的淡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而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出现了行为失范、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等现象,导致社会上出现了诚信危机,并迅速波及大学生群体。大学生诚信道德的主流和总体水平是好的,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精神不振,缺乏理想和追求,内心空虚,急功近利。个别大学生在道德观念上背信弃义,甚至认为老实人吃亏,讲诚信过时。

2.学习和生活中的失信

部分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诚信现象,尤其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在学习方面,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表现为:经常以生病等为由请假,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考试作弊层出不穷,论文抄袭事件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学习,直接导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在生活方面,随性散漫较严重。恶意拖欠学费,骗取困难补助,不归还银行贷款等,使应得到资助的学生得不到帮助,从而给学校的管理加大了难度。一些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把恋爱当成“练爱”,抱有游戏感情的心理。

3.人际交往中的浅薄

诚信是做人的道德规范,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其他人员之间的交往。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诚信主要表现在互不信任、相互猜疑、谎话连篇。如一些学生干部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将集体利益放在一边,千方百计谋取个人好处。而在网络交往中,个别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低下,在网络中撒谎、欺骗、谩骂,甚至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诚信认知有待增强,诚信情感和意志急需强化,培养诚信习惯,提高诚信素质,已极为重要和紧迫。

4.求职就业中的失信

曾有这么一则报道:有一家用人单位,在某次招聘会上收到了84份毕业生自荐表,发现有5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6人同时为同校同班“品学兼优”的班长。随着高校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提高应聘成功率,涂改成绩、伪造证书、虚构经历现象应运而生。一些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应聘过程中缺乏诚信,与用人单位签约后随意违约,有的学生违约后,又谎称协议书丢失,申请再次补发。这种行为既失信于用人单位,又给学校带来麻烦,毫无诚信可言。

二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和利益的作用,使人们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物质享受,而轻社会道德和精神追求。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涉及自身利益往往采用双重标准。大学生作为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必定饱受其影响。而在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方面,大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西方文化中的“以个人为中心”“及时行乐”等观念渗透到大学生思想中,使其对中国传统道德准则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此外,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2.学校教育引导的缺乏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并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高校作为大学生诚信观念教育的主阵地,其正面引导效果并不突出。一是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脱节。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实践养成,缺乏情感交流。二是在教育内容上,过多地强调“智育”,忽视了“德育”,偏重爱国、理想和信念教育,放松了诚信教育。三是诚信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重智力考核,轻习惯养成,不能有效地给予表扬和惩罚,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尽管大学生在诚信认知上与主流意识形态基本一致,但在实际践行上出现了偏差。

3.家庭不良教育的后果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对每个人的成长来说,父母是启蒙老师。作为第一任老师,对子女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其道德人格直接决定了子女道德水平的高低。遗憾的是,当前家庭道德教育中,子女的诚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陷。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

对子女有较高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作祟,将文化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缺少对孩子个性和品格的塑造。另一方面,“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些家长自身道德水平偏低,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4.大学生意志力的薄弱

大学生作为诚信行为的主体,自身心理不够成熟、定位不准确、意志力薄弱是导致诚信缺失的主因。大学生处于走向成熟而又还不成熟的转折期,面对困难和挫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一些大学生理直气壮地造假。没有意识到诚信对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自身思想道德和个人品格的修养。如毕业生为了在就业中获取更好的资本,对简历进行加工和“注水”,不能用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原则

1.客观性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期间,诚信状况的客观记载与成长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一种写实式记录。客观性是诚信档案建立的基础性原则,诚信档案要尽可能反映学生诚信行为的原始材料,一些属于个人隐私的内容不得记录在诚信档案中。只是如实记录信用情况,不得进行道德评判。在保证诚信内容真实准确的情况下,加强信息内容的设计、收集和管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有效评价,是提高诚信档案客观性的有效途径。

2.动态性

大学生的在校生活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其间不断有新情况和新信息产生,大学生的信用档案要不断地收集和补充,及时对信息进行增加和删减。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档案,反映了大学生的成长轨迹,体现了大学生信用档案的时效性。根据国际上有关诚信档案管理的惯例,对良性信用档案记录一般保留10年,对不良信用档案记录一般保留3年。大学生信用档案记录需要定期进行鉴定,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大学生个人信用的即时状态。

3.教育性

诚信档案建立的直接目的是教育,将诚信档案纳入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功能。教育是一种干预,是肯定的善意教育。教育不是批评,而是改善,体现形式是监督和表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对待“问题”学生。诚信档案的教育性,体现在重视学生档案本身的教育,有效促进学生自律,才会让学生更好地自我发展和完善。

4.参与性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参与性是指在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实现了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因此,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设计,要体现出很强的参与性。如在诚信档案的建设过程中,大学生要签订诚信承诺书,公开宣誓诚实履行承诺,充分挖掘大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随时掌握自己的诚信情况,让学生有珍惜、爱护自身名誉的愿望,使大学生成为自身诚信档案建设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四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趋势

1.电子化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各企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广泛运用,无纸化进程不断加快,纸质的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大学生诚信档案电子化主要是元数据库的建立和基础数据库的收集。元数据库的建立,就是学生刚进入大学,就开始档案建立过程,通过收集和整理,达到电子化、数据化的转换。基础数据库的收集,是确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点。数据库技术是诚信档案电子化的重要工具,诚信档案的数据化处理过程,要充分发挥现代化的监管手段,形成个人诚信档案的基础数据信息,以建立统一的数据记录系统为目标。

2.网络化

中国的人事档案正在从传统的控制管理向现代服务管理转变,网络通信技术为加快转变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在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网络化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1)方便高校实现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子系统与高校大学生信息档案大系统的管理。信息档案的网络化,加速了诚信档案的网络化进程,为大学生失信行为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2)将各大高校子系统的诚信信息组合起来,成为社会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资源的共享。随着大学生诚信系统的不断完善,为社会整个诚信系统的建立提供可靠保障。

3.信息化

信息化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和保证,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要以信息化为重点,实现诚信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首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信息化要加快对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建设,尤其是加强对珍贵、重要档案的保护。其次,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确保完整、有效和真实。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系的建立,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个人诚信度的社会共享。只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网,才能达到诚信档案跨学校、跨地区的共享,最终实现诚信信息的互联、互用。

4.标准化

标准化是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诚信档案管理方式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大学生诚信信息的内容和格式基本一致,档案的分类、鉴定和保管方法规范,还有档案传输方式的标准化。(2)诚信档案法律法规标准化建设。即制定诚信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应体现在诚信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全过程。(3)诚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准化建设。实行科学权威的信用评估机制,提供标准化诚信报告。建立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让学生牢记失信成本,培养其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

5.专门化

专门化是指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机构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专项经费和专业人员。具体地说,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将涉及诚信档案建设的相关部门,如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基层党团组织很好地协同起来。专项经费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专款专用保证了工作顺利开展。专业人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和水平都直接影响着诚信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建设。建立一支强有力的诚信档案管理专业队伍,打造专业团队以适合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五化”管理模式,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实现诚信信息搜集、接收、传递与利用的一体化。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管理体系,最终目的就是建立一套可以为社会提供大学生各种诚信信息的资源体系。这一资源体系将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为平台,以大学生诚信记录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完善档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作为保障,从而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提高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志杰.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2009(11)

[2]柯赟洁.浅谈诚信档案建立的重要性[J].兰台世界,2011(12)

[3]刘玉玮.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8

诚信教育工作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

社会诚信宣传教育,重点是在经济生活领域。党政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要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做讲求诚信的表率。突出抓好机关、个人和企业诚信宣传。通过对全市的诚信宣传教育,普及信用知识,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增强企业、消费者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市场经济秩序。从现在到2010**县社会诚信宣传教育工作争取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在广大群众中深入人心,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明显发挥作用,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中为绝大多数公民所恪守。

2、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带头严格遵诺守信,廉洁公正和依法行政的意识明显增强,政府机关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在群众中有较好评价。

3、大多数企业和交易中的法人、自然人在市场行为中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诚信原则、公正原则,真正做到诚实守信、货真价实、公平买卖、童叟无欺,用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社会需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企业自律得到加强,行为趋于规范,信用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4、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增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提高,维权的社会环境明显改善。

5、青少年的诚信理念得到加强,能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能够做到守时、守信、有责任心,做到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三、主要内容

1、学习宣传《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诚信**”的意见》和崔波书记在建设“诚信**”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学习县委、政府下发的有关意见、计划、方案以及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好的做法。

2、结合普法教育,宣传贯彻《行政许可法》、《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产品质量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药品管理法》等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和企业的诚实纳税、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和诚信意识。

3、广泛开展社会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建立行业行为规范,实行行业公约,使各行各业树立诚信为本、诚信兴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工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

4、大力普及信用管理的基础知识,宣传建立信用制度、加强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风险,以及失信惩戒机制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5、开展商品质量和使用方面的科普知识,帮助消费者掌握防欺诈、识真伪的技能,切实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6、做好新闻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进行诚信宣传,宣扬诚信,对不讲诚信的行为进行曝光,为诚信**建设营造氛围。

四、具体措施

(一)开展各行业诚信和职业道德宣传教育。

1、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通过办培训班、理论研讨、法制讲座、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和教育活动。各级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实行政务公开,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公信力,取信于社会,做诚信的表率。从现在到2010年,县党校每年至少举办1期脱产培训班。(责任单位:县直各机关、各乡镇、各部门,责任考核单位:县委办、宣传部)

2、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宣传制订行规行约,提高行业自律水平,加强企业的诚信宣传和信用知识培训。(责任单位:农经总站)

3、与消费者协会等社会服务组织合作,帮助消费者掌握防欺诈、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基本知识,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药监局)

4、通过宣传教育,规范中介机构行为,把职业道德、诚信经营,作为岗前培训的必修课,教育从业人员熟知和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建立信用档案,加强年审考核,严格上岗人员的资质,保证执业行为的规范和执业质量。(责任单位:发改局、农牧局、望远工业园)

5、通过宣传教育,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诚实纳税,及时还贷,按期交费,信守合同,守法经营,不拖欠职工工资”等基本行为规范。金融、商贸、餐饮、旅游等生活服务性企业,要重点加强商德、商誉宣传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行业服务公约,做到“诚信服务,规范经营,按质论价,童叟无欺”。(责任单位:税务部门、金融部门、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

6、广泛开展社会教育工作。社会是进行公民诚信教育的大课堂。各级党政部门、社会各方面以及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组织都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诚信道德规范和普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使之家喻户晓。(责任考核单位:宣传部、司法局)

7、做好未成年人诚信教育。教育部门将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的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责任单位:教育局、团委)

(二)搞好新闻宣传。

依托报纸、电视、新闻网站等媒体,按照县委建设诚信**的有关要求和工作部署,搞好长期宣传报道,联动推出“诚信**”等系列宣传,以新颖、鲜活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方式,努力为诚信**的建设营造和谐浓厚的舆论氛围。

1、邀请宁夏日报、**晚报、华兴时报、新消息报、宁夏电视台、**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媒体,从**年开始,开展有关诚信**建设情况的新闻宣传,从个人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三个方面以小见大反映诚信建设。(责任单位:宣传部)

2、**电视台、**政府公众网要从2006年11月开始,宣传建设诚信**的有关情况,要制定出宣传报道的具体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重点宣传建设诚信**的各项举措、工作进展和建设成果。要及时制作和编排特别节目及专版,充分反映诚信**建设情况,以消息、评论、人物专访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地动态报道。**电视台要负责拍摄制作并在节目中插播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短片。要利用《**新闻》栏目,开办“诚信在**”专栏,制作播出与诚信**相关的新闻专题节目,要经常刊播有关诚信建设的宣传标语口号。(责任单位:文化广播电视局、信息中心)

(三)搞好社会宣传。

1、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9•20公民道德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褒扬先进,惩戒犯罪,警示违规,揭露丑恶。(责任单位:宣传部、工商局、司法局)

2、在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青年文明号等各类创建活动中突出诚信建设内容。(责任单位:文明办、妇联、团委)

3、继续深入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消费者信得过”、“百城万店无假货”、“价格计量信得过”、“质量宣传日”,“诚信纳税日”等诚信主题活动。把诚信教育与诚信实践、诚信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和效果。(责任单位: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税务部门)

4、公益广告牌宣传,突出诚信宣传教育内容。以诚信**建设为主题,制作一批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创意新颖、风格自然、制作精美的优秀户外公益广告宣传牌和标语牌,在市场、集镇中心、高速公路、交通沿线、街道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设置,形象生动地宣传诚信**建设情况,弘扬社会正气,树立社会新风,营造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宣传部、各乡镇)

5、利用好社区和农村宣传文化阵地,让诚信教育进社区、入村队,进入千家万户。(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办)

6、制作、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通过文艺演出等形式,让群众自觉自愿参与到诚信宣传活动中来。(责任单位:文化广播电视局)

7、编辑《诚信**宣传手册》。收集**各部门在创建“诚信**”过程中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方案计划、宣传标语、以及先进人物事迹、诚信故事等相关内容,编印成册,人手一本,指导全县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统计局)

五、方法步骤

这次宣传教育活动从**年1月开始至2010年12月底结束,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组织发动阶段(**年1月初至**年6月底)

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发动,在舆论上大造声势,以引导广大市民和干部职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步调一致,自觉参与,积极投入。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7月初至2009年10月底)

通过各种社会宣传手段,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教育,制定宣传方案、计划,树立先进典型,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搞好整个诚信**建设的舆论导向。

(三)总结考评阶段(2009年10月初至2009年12月底)

各乡镇、各参与单位,对照县委宣传部的宣传教育方案,在各阶段督查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总结,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县委宣传部将对在创建“诚信**”宣传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新闻媒体进行表彰奖励。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

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宣传教育成果“回头看”,看诚信**的宣传教育成果是否得到巩固,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对照检查、找出差距和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把诚信**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和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宣传教育活动由县委宣传部负总责。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负起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各项宣传教育任务的完成。要树立以诚信立县、以诚信育人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将诚信**宣传教育落实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建立健全诚信宣传教育的各项制度。要将诚信宣传教育纳入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活动之中,把诚信作为各乡镇、各部门管理、考评和对干部职工的操行评定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干部职工诚信记录评估档案。

(二)干部带头,率先垂范。

各部门领导和干部要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共产党员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群众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要加强干部职工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项制度建设,将诚实守信落实到全体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行为上。

(三)严格要求,落实任务。

各部门要以“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不行”的要求,细化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时间、任务、质量、责任四落实。真正做到让县委、县政府满意、让广大群众满意。

诚信教育工作方案篇9

论文摘要: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信用文化的缺失以及学生个体自暴自弃、急功近利、随波逐流的思想倾向,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日趋严重。当前,高职院校要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诚信价值观;同时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表率作用,为学生树立诚信榜样,并在疏导的同时,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做到疏、堵结合。

加强高职院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树立,从根本上抑制学生诚信缺失行为,其意义十分重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些不良的社会文化又通过不同渠道冲击着校园和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得他们对社会、对他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因而做出一些诚信缺失的事情来。

2.学校信用危机的影响

有的学校为争生源出现的“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做法,如平时学与不学一个样,考试宽松、监考不严;有的学校在全日制教育中,为稳定生源而对一些考试作弊学生从宽处理等。学校和教师的信用危机影响了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

3.学生诚信价值观念面临着冲击

一些平时学习认真,凭自己的实力考试,但成绩却不如作弊同学的学生,一方面对这种不诚信现象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另一方面也会由此产生自己因没有作弊而未能考出好成绩的惋惜之情,有的甚至会认为“老实人吃亏”。这种现象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学生诚信的严重失落。

(二)主观原因

1.缺乏自信心,自暴自弃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是招生批次中的最后一批。这批考生被高职院校录取后,并未因此而感到高兴,相反会因为原有的期望值与现实相差甚远,对未来的学习失去信心而变得自暴自弃。

2.缺乏敬业精神,急功近利

一些学生在读普高或职高时养成的懒散习惯,使他们缺乏敬业精神,难以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一方面想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又不想付诸行动。由于急功近利心切,只得弄虚作假。

3.缺乏主见,随波逐流

目前,多数学生对诚实、守信、履约、不说谎、不弄虚作假等诚信内容讲起来头头是道,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往往又是另一种情况。他们也深知诚信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是做人的根本。但是遇到具体问题时却又会缺乏主见,随波逐流。

二、高职院校诚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一)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表率作用

开展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首先要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教职员工也要做好“诚信”的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教职员工在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对学生树立诚信道德意识、确立诚信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与学校领导相比,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更为频繁,教职员工的品质和形象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和仿效。这种选择是单靠任何外力的灌输和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三)建立学生个人诚信电子档案

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可涵盖校内外,分两大类:讲诚信言行和不诚信言行。具体可包括诚实记录、信用记录、特别记录,具体内容如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助人为乐及学习效果、经济状况等。诚信档案的记录时间始于学生进校,止于学生毕业,并于每学年结束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到毕业时,还可为用人单位提供该学生在校的诚信记录,供其参考。诚信内容的输入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诚信档案内容上网,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学号,教师输入教工编号即可进入网站查询、浏览,并可对诚信内容的真假发表看法或提供相关信息。

当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同时,还需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与之配合。如把“是否诚信”作为学生入党、评优的一项必要条件,也可制定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诚信方面表现突出,为学校争光方面的奖励制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诚信档案功能的最大化。

(四)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

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中,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十分必要。这里,我们不妨把引导诚信称为“疏”,把建立诚信制度称之“堵”,“疏”与“堵”两者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疏与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有堵没有疏,就不能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有疏没有堵,诚信者受不到鼓舞,不诚信者受不到处罚,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就难以树立,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也难以形成。为此,在疏的同时,还得在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上下工夫。学校要按照诚信文化建设的需要,修订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校纪校规,建立和完善与诚信相关的奖励、约束、处罚机制,公开公正地接受师生与社会的监督,真正使诚信者受到鼓舞和奖励,使不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参考文献〕

〔1〕王泽应.大力加强诚信教育〔N〕.光明日报,2004-06-23.

〔2〕徐志刚.《论语·子路》,《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诚信教育工作方案篇10

关键词:高校人才;流动;诚信缺失;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41-02

诚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根本。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使命,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高校对教师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高校人才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人才流动中诚信缺失的状况,主要从高校角度提出以下对策:

一、改进新员工岗前培训模式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岗前培训作为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加强人力资源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开端。为更好地让新员工适应新岗位、激发工作热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进一步尝试新员工岗前培训的新模式,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

1.科学设置岗前培训科目强化诚信教育比重。诚实守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运行的基础。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会有信誉,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现在人们也了解到不能忽视品格,过度偏重能力,只学做事。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做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才是诚信教育的根本。在岗前培训中加入诚信教育的内容,不仅可以使新员工了解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运作程序,使他们熟悉工作环境和他们的岗位责任,最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成为团队中的一员,这样他们就能感到他们加盟其中是受欢迎的,更能激发其进取热情,提高归属感和忠诚度,不会背弃契约,诚实守信。

2.合理组织岗前培训实施促进诚信教育落实。岗前培训具有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技能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岗前培训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在教材中加入诚信教育成分,统筹规划,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将内容汇总整理,制定学习资料并统一发放。组织岗前培训过程中要严明岗前培训的学习活动纪律,不要使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保障在不影响业务的同时,学习计划能够顺利执行。针对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时间,分别对每个部门制定了培训课程表,设立了专门的学习地点,保障学习需要的各项设备能正常工作,种种实施过程中要促进诚信教育的落实进行。

3.严格进行岗位培训考核确保诚信教育效果。为了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要加强岗前培训活动的指导与督查,落实好学习培训工作。及时了解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确保岗前培训顺利进行,诚信教育扎实推进。利用图文并茂,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交叉检查学习培训课程的情况,学习期间不定期检查,课程结束后将情况进行总结,收集反馈信息,并依据制度对每个员工进行考核,来确保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严格测验,确保学习成效,并于全体员工学习完毕后统一安排考试,结合制度对每位员工打分,综合评价,对评测不合格的员工继续安排培训学习课程。

二、完善入职前诚信审核制度重视引进人才德行考核

我们要意识到入职前诚信审核制度并不可能在朝夕间建立起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问题,逐步健全入职前诚信审核制度,相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会促使更多的人才树立诚信理念,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完善入职前诚信审核制度,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入职前对拟引进人才进行工作单位溯源考察。入职前对拟引进人才进行工作单位溯源考察,就是对高校人才在原单位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行等进行评价,并把它作为是否可以胜任新岗位的重要依据。因此,考察需要建立在广泛、稳定、权威的数据来源渠道上,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要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在此过程别要注意的是考察的保密性,避免对被调查人和原工作单位造成负面影响。在对拟引进人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第一是诚信,我们都知道诚信是立国之本,对自身会起到约束与激励的作用,是人与人产生信任的基石,而具有诚信品质的人才会更容易产生归属感,高效的完成工作;第二是能力,我们要尽可能看到拟引进人才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这些是其开展工作的基础。除此之外,我们也应注意性格、兴趣以及动机等因素的考察,这些对于我们了解人才以及在日后的工作安排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改进推荐人制度并与被推荐人诚信状况挂钩。为适应高校的发展需要,让人力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当某一职位出现空缺时,除了常规的招聘渠道以外,可以鼓励教职员工推荐合适的人才,使其新的血液可以融入到高校之中。此举不仅可以提高内部推荐的积极性,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而且也可以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节省人力成本。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推荐人制度,并与被推荐人诚信状况挂钩,对推荐人所举荐的相关人员的数量和次数进行适当的限制,推荐人应说明以往举荐人员的情况以及被推荐人的相关信息,最重要的是其诚信状况,这样可以使我们对推荐人以及被推荐人有一个动态的认识,如果被推荐人存在明显的问题,那么推荐人的推荐便可能会被搁浅,由此是否诚信地履行了推荐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应严格按照条例进行奖励或惩处。

3.利用各种资源全面了解拟引进人才诚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以及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了解拟引进人才的诚信状况,如调取其电子诚信档案,查看其以往的诚信记录,而诚信档案的建立对于工作单位了解拟引进人才不仅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有利于调节人们自觉、自愿地遵守法纪法规,努力做诚信的事,而且对于和谐社会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我们也可以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如社区街道和派出所的反映情况,每一个公民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是无法脱离群体而存在的,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可以呈现出一个人的品质,通过工作人员的回馈,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拟引进人才的各方面情况,如政治背景、兴趣爱好、有无惩处情况等,这也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全面了解拟引进人才的诚信状况。

三、健全高校诚信考核体系防范诚信缺失

诚实守信的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为解决高校流动中诚信缺失问题,首先要在高校建立诚信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个人的诚信约束机制、诚信激励机制和诚信监管机制。

1.个人诚信纳入年度考核将诚信考核制度化。要提高个人的诚信水平,必须对个人采用严格的诚信约束机制。打个比方,对于在校大学生,每年期末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信用评估,对于评估分数较低甚至是不及格的学生进行惩罚,其惩罚措施可以包括取消学生期末入党、评优、获奖资格等。对于单位个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的信用将纳入到年度考核之中,使诚信考核制度化。通过经济惩罚,文化惩罚和政治惩罚三个方面来惩治缺乏诚信的个人,加大其失信成本,让失信的个人得不到利益并为此付出代价。对于个人的诚信考核,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监督单位和个人形成良好的信用习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信用考核制度,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个人的信用缺失现象得到改善。

2.个人诚信与晋升、评奖挂钩将诚信考核机制化。奖惩分明,对于个人诚信度较高的人才,应该实行奖励制度。以其为榜样,宣传以及强调个人诚信的重要作用,不断规范单位职工诚信的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单位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作用。此外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职位聘用流程的透明化、公开化,真正做到人才在各个职位上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充分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诚信指数高的个人要给予奖励,将其与晋升、奖金挂钩,使诚信考核机制化。进一步完善岗位津贴制度,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对其进行破格晋升、安排住房、子女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还要为优秀的个人提供各种深造机会,为人才创造不断开拓新领域展露才华的条件。

3.个人诚信状况纳入人力资料网络将诚信考核信息化。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要想建立完整的诚信体系,就必须把个人诚信状况奶如人力资源网络,让诚信也实现网络信息化。主要的作法就是在网络中建立人才信用档案。首先,建立人才个人的诚信档案。诚信档案的建立,便会产生一个个信用记录,使其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逐渐形成良好的信用习惯。这份信用档案将跟随其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架起学校与社会诚信的桥梁。其次,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将引进人才的诚信档案到人力资源的网络上,主要在就业信息平台上直观地反映给用人单位,从而使流动人才的诚实信用方面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

高校中的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无论个人或单位,都应该诚实守信,遵从一定的契约,与此同时,高校要营造出有利于留住人才、善用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在人才流动的大潮中不断完善制度,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朝芳.谈高校人才流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2,(03).

[2]刘磊.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及教育对策[J].华章,2012,(33).

[3]陈雷.我国高校流动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1,(07).

[4]李春艳.当前高校人才流动特点与利弊探析及应对[J].继续教育研究,2009,(09).

[5]王晓娥.论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6).

[6]郜世杰,李军,杨毅.高校人才流动对策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7,(07):15-17.

[7]生云龙,刘婉华.高校人才流动过程中的非理性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0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