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影戏十篇

时间:2023-03-21 14:08:45

手影戏篇1

那天晚上停了电,我和表弟点燃蜡烛,玩起了手影游戏。

烛光下,我们用手做关各种姿势,影子投在白色的墙壁上,活灵活现。我先做了只“小兔”,瞧!它竖起两只长耳朵,随心所欲地摆动着,还伸伸前腿,弹弹后腿,样子煞是可爱。我还特意为它配了音:“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表弟也不甘示弱,马上做了个手影。他一边做一边说:“哦!大灰狼来啦!大灰狼饿得慌,血盆大口张又张……”说着就扑向我的“小兔”。

在这个千钧一发之际,我急中生智,连忙将手向上一移,迅速变成了一只“老鹰”。“老鹰”拍拍翅膀,向下俯冲:“大灰狼,别猖狂,看我老鹰与你玩……”

手影戏篇2

2月11日,诺基亚公司宣布,将与微软公司建立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新的移动生态系统,并选用微软的Windows平台作为其智能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根据拟议的伙伴关系,诺基亚将参与该系统的开发,微软将提供开发工具。同时,诺基亚还宣布对领导团队和组织架构进行改革。

易观分析:

诺基亚与微软联姻成为最近最热科技新闻,两者间的联姻对于对手机游戏产业来说有什么意义?这都是大家所关注的,在这样的事件背景下,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结合对市场长期的研究和分析,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诺基亚与微软联姻会对手机游戏市场的的影响:

将加大平台间的竞争,平台之间将形成制衡。目前IOS应用已经突破30万大关,而Android平台的应用数量也已经突破10万,在如此多的应用的中要想脱颖而出除了自身产品质量能够经受用户考验之外,市场营销成为关键因素,而这恰是中小开发商的短板之一。诺基亚与微软联姻后,为了与IOS和Android竞争,一定会增加平台吸引力,吸引应用开发商加入比如会在运营结构上进行优化和拿出更有利的合作条件,无形中在制衡IOS和Android。各平台间竞争将更为激烈且将形成制衡,这样的格局对于手机游戏产业长期来看无疑是有利的。

将会加快平台和终端之间的融合速度。融合成为移动互联网下共识性的大趋势,如《愤怒的小鸟》正在走向家用机、电脑,同时虚幻3引擎被引入移动平台,都是终端和平台之间的融合的代表。因此对于无论是PC游戏开发商还是手机游戏开发商或者是专业机种的游戏开发商而言,诺基亚与微软联姻后的wp7无疑将减轻移植游戏的成本,跨终端和平台的难度大幅降低,而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尽可能的得到继承和满足。

手影戏篇3

游戏整体操作非常简单,很容易上手。轻按跳跃按钮小跳,重按跳跃按钮大跳,跳跃后再次点击跳跃按钮进行二段跳。战斗过程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这几个动作,另外这次测试游戏又新增了滑翔、冲刺两个模式。二段跳后按住跳跃按钮可以进行滑翔,向右滑动跳跃按钮则为冲刺。

角色养成

游戏一共开放了四个角色,人物形象分别是小萝莉、小正太、御姐以及肌肉大叔。这四大类型可以说是迎合了大部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的喜好,特别是Q版的人物形象非常萌,复古的同时充满时尚感。这是一款“零职业”游戏,游戏中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划分,而是融入了神秘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因为没有门派的束缚,所以玩家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喜好,对自身的五行属性进行分配加点。

战斗系统

游戏有三大攻击模式,即远程剑气攻击、妖魂技攻击以及近程破杀攻击。三大攻击模式不仅适应了手机网游简单易玩的特点,同时还弥补传统网游普遍雷同的技能多分支复杂的缺点,转而考验玩家的微操水平。此次封测还新增了变身模式,向上滑动跳跃按钮可以变身,这一招非常实用,不仅可以增加攻击力,同时在变身期间还能免疫攻击。

武器系统

游戏中只有一种装备,也就是剑灵。相信喜欢玄幻小说的玩家对剑灵都不会感到陌生,当一把神器产生灵智以后,就能诞生出器灵。游戏这个设定非常有新意,不像有些网游挂着玄幻题材的牌子,实际上内容跟玄幻根本不搭边。玄幻迷应该会喜欢上这款游戏,因为很过瘾很真实。

除了进入游戏以后系统自带的第一把剑灵,玩家以后获取剑灵需要去藏剑阁召唤。召唤强大的剑灵对玩家的角色等级、金钱以及威望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通常来说威望最不好刷,一般需要从帮派任务以及古战场获得。游戏还专门针对剑灵设计了大道炉系统,玩家可以对剑灵进行锻灵、附魂等打造。

手影戏篇4

关键词:傀儡戏;影戏;中国戏曲

中图分类号:J6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0-0091-02

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明确指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影戏、傀儡戏和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都是用歌舞来陈述故事,但是三者在操纵方式、表演主角和功能性等方面又存在着差异。

一、傀儡戏与影戏的关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傀儡、傀儡戏、皮影戏这三个词所对应的解释如下:

1、“傀儡”解释为“木偶戏里的木头人。”

2、“傀儡戏”指“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皮影戏”解释为“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表演时,用灯光把剪影照射在幕上,艺人在幕后一边操纵剪影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从词典对“傀儡戏”与“(皮)影戏”的解释来看,二者的表演形式极为相似,都是由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从广义上来讲,傀儡戏包括影戏和木偶戏等其他用道具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戏剧,也就是说影戏是属于傀儡戏的范畴的。但是从狭义上来讲,傀儡戏就是木偶戏。二者又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影戏是通过灯光(或阳光)将影像透映于幕帘上借光显影的,它没有像傀儡戏那样与观众有直观的面触。如果影戏的帘幕是一道“幕”的话,可以称傀儡戏为“幕前艺术”,给观众的印象是立体的人物造型;影戏则为“幕后艺术”,给观众呈现的是平面的剧场环境。

影戏是一种“幕后艺术”,人物形象又是定型的,因此影戏艺人须做到以声感人和以动传情。“声”即唱师的演唱和感情的处理,“动”即艺人对影人的操纵。在民间有一句方言:“皮影戏好学,三根棍难戳”。其含义就是指学皮影戏时,操纵影人是一个很难的课程。其操纵方法有大动作和小动作之分。大动作主要用于武场戏,如擒拿格斗、腾云驾雾等等;小动作主要用于文场戏,用于刻画人物的走、起、坐、思、饮酒喝茶等等动作。傀儡戏作为一种“幕前艺术”,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肉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等多种形式,因此其操纵方式比较多样。而皮影戏多是由手棍操纵,形式相对简单。

二、影戏、傀儡戏与中国戏曲的关系

罗晓帆在《中国戏曲演义》中提到“傀儡戏和皮影戏,都是没有真人演员扮饰角色当众登台表演的戏剧化表演,严格说来,它们和中国戏曲并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而且到了宋元以后,当中国戏曲在神州大地广泛流行之后,傀儡戏和皮影戏也仍然独立地与戏曲艺术并行于世。……它们在中国民间的先期流行,无异是中国戏曲的预演和实验,它们从内容、形式乃至观众学等方面,都为中国戏曲积累了经验。”

影戏、傀儡戏和中国戏曲都属于戏剧的范畴。罗晓帆在这里指出中国戏曲是在宋元以后才开始在神州大地上流行的,影戏和傀儡戏虽然和中国戏曲没有直接的渊源,但它们从内容、形式乃至观众学等方面对中国戏曲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戏曲和戏剧虽然在概念和内涵上有所交叉,但又不尽相同。周华斌在《中国戏剧史新论》中指出所有的戏剧的共同特点都是“扮演故事”,但不同的戏剧艺术有不同的表演手段,如傀儡戏的表演是由人来操纵傀儡完成,影戏的表演是由人来操纵影人完成等。而 “戏曲则是以传统歌舞为手段扮演故事的中国戏剧。”也就是说中国戏曲是戏剧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戏曲按照声腔来分,有昆曲、高腔、梆子、皮黄等;如果按地域为界定的分类,则有京剧、豫剧、川剧、越剧等。

“然则影戏之为物,专以演故事为事,与傀儡同。此亦有助于戏剧之进步也。以上之者,皆以演故事为事。小说但以口演,傀儡影戏则为其形象矣,然而非以人演也。其以人演者,戏剧之外,尚有种种,亦戏剧之支流,而不可不一注意也。”

中国戏曲最大的特征是由真人演员扮饰角色直接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而影戏和傀儡戏是由影偶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如果从表演主角这一角度来看,它们不属于同类。在视觉上,我们也无法判断三者的优劣,真人有以身传情的优势,而影人和傀儡则能突破人的某些生理极限来表现出更壮观生动的场面,如腾云驾雾,千军万马厮杀等等。

三、中国戏曲与傀儡戏、中国戏曲与影戏之间的关系

关于傀儡戏与中国戏曲的关系,王馗在《偶戏》中指出“中国偶戏在元代以后,出现了与中国戏曲艺术并行发展,彼此吸收的艺术规律,以至于中国大部分偶戏,无论其剧目、声腔,还是表演、舞美,都与中国戏曲各剧种具有一致性。”此外,他还提到偶戏(傀儡戏)的拟人化与戏曲的偶人化。在傀儡戏拟人化的过程中,首先是傀儡戏的站立、打斗等动作都是通过对人的模仿;其次是在行当分类时,其依据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生旦净末丑。而中国戏曲的偶人化特点在莆仙戏中表现最明显,莆仙戏各行当的表演具有统一的规范,这样是为了让演员按照偶人的身体韵律来表现剧中的人物。如在手部动作上除了要求按照“上不超眉毛,下不低肚脐”之外,“香园手”被经常使用。而这与莆田木偶戏的手部造型完全一样。

在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第三章“宋之小说杂戏”指出“宋之滑稽戏,虽托故事以讽时事,然不以演事实为主,而以所含之意义为主。至其变为演事实之戏剧,则当时之小说,实有力焉。……此种说话,以叙事为主,与滑稽戏之但托故事者迥异。其发达之迹,岁略与戏曲平行;后世戏剧之题目,多取诸些,其结构亦多依仿为之。……至与戏剧更相近者,则为傀儡。……汉时此戏(傀儡戏)结构如何,虽不可考,然六朝之际,此戏已演故事。……傀儡之外,似戏剧而非真戏层者,尚有影戏。”

从王国维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傀儡戏在表演形式上与中国戏曲更为接近,两者都是观众与“演员”的直接面触,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演员”的真实性。特别是傀儡戏有一种肉傀儡的形式,也就是人与木偶同台演出。这种木偶除了在形状上模仿人,连身高都和现实的人差不多。这种形式的演出除了能给观众一种木偶戏的感觉,同时也能很好地演出人戏的味道。之所以说“傀儡之外,似戏剧而非真戏层者,尚有影戏”,在于影戏除了在“演员”方面与戏曲的真人有“差距”,而且影戏的“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更远,缺乏立体感。因此,在与戏曲的距离上,也就得出了影戏排在傀儡戏之后的结论。

影戏如果按照广义上的说法属于傀儡戏范畴,那么中国戏曲是以真人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直接呈现出视觉与听觉上的嬉笑怒骂,而傀儡戏是以人在后台操纵影人木偶道具呈现给观众的一种视觉影像和听觉上的喜怒哀乐。

综上所述,影戏、傀儡戏与中国戏曲三者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虽然在在操纵方式、表演主角等方面又存在着差异,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这些差异丝毫没有影响它们独立的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20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95:663.

[3]罗晓帆.中国戏曲演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37.

[4]周华斌.中国戏剧史新论[M].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

手影戏篇5

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成立皮影小剧团,开展 “了解皮影戏,发扬家乡传统”的活动。他们观看皮影戏表演,走访皮影戏艺人,了解皮影戏文化,动手制作、表演皮影戏。

同学们说:“通过了解皮影戏,我们发现了家乡不一样的美。”

观看皮影戏表演

看皮影戏啦!房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小镇的城隍庙。这里经常上演精彩的皮影戏。

我们看的戏讲的是唐朝的一个故事,名字叫做《樊梨花》。这部戏有一个有趣的规则,如果谁在战争中赢了,输的人必须管赢的人叫神仙。我想,这一定是艺人们自己加进去的。

我入迷地看着,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画面,一个女人一下子变成了蛇,一下子又变成了人。我觉得很奇怪。

我悄悄走近戏台,找到一条缝隙,看到皮影师傅左手拿着一个女人皮影,右手拿着蛇皮影。女人变蛇的时候,师傅将女人皮影慢慢拉离屏幕。这时候在前面看,女人变得越来越朦胧。师傅将蛇慢慢放近屏幕,锣鼓声重重敲响,女人消失了,蛇出现在屏幕上。

皮影戏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讲述古代的故事,生动优美,令人难以忘怀。

――陈诗音

几位师傅选中一块空地,把道具摆好,就开始表演了。我好奇地跑到白色的幕布后面去看。

原来,操纵皮影戏的是两位老爷爷。我们在戏中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是由他们弄出来的,真是太神奇了。

――赵 添

我们来到表演皮影戏的地方。台子上搭着一块白布,布后面挂满各种各样的皮影,还有鼓、锣、二胡等乐器。

演出开始了,上演的是《孙悟空拜师学艺》的故事。屏幕上,“孙悟空”腾云驾雾,惟妙惟肖。观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这腾云驾雾的景象,是怎样弄出来的呢?

表演完后,我去后台问演皮影的老爷爷。他说:“用硬纸剪成云的形状,再在云中剪一个洞。用线把人物引到洞里,一晃而过,就有腾云驾雾的感觉了。”

――欧阳娴

我第一次看皮影戏是在好几年前了。

那年,妈妈身上生了许多小痘痘。她在庙里求了点水,洗了几个澡,竟神奇地好了。也许是一种巧合吧。乡里人这种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的情感是朴实的。妈妈为了还愿,就请戏班的人到庙里给菩萨唱了一次皮影戏。

村里很多人都来观看,妈妈准备了一些茶水、果子和烟酒招待他们,很是热闹。那白色幕布上跳来跳去的影子,让我浮想联翩,非常入迷。

后来,我长大了。皮影戏表演好像也少了,我很少有机会去看。这次观看皮影戏,让我有种很熟悉、很亲切的感觉。我喜欢那种邻里乡亲坐在一起,共同分享一个精彩故事的情景。

――李彩霞

了解相关的知识

观看精彩的皮影戏表演后,同学们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走访艺人、查阅资料,了解与皮影戏相关的知识。

我们来到皮影戏艺人何师傅的家里。他领着我们到阳台参观。

“哇!”我们不约而同地叫起来。一大堆五颜六色的皮影人物映入我们的眼帘。热情的何师傅把皮影一个一个地拿给我们看。

这些皮影多精致啊,上面的方形、圆形、菱形雕刻得整齐又漂亮。几根木棍,几根线,到了何师傅手里,皮影就活起来了。我试着玩了一会儿,皮影一点也不听使唤。

何师傅告诉我们,人物服装上有龙图案的,一般是皇帝或者大王;如果是鱼纹,则是文官;要是老虎,就是武将……

何师傅尖着嗓子学女人的声音,惟妙惟肖。他告诉我们,他当初学习皮影戏,一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要赚钱;二是因为当时皮影戏很受欢迎。现在,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皮影戏也不那么受欢迎了。

――刘 洋

皮影戏中的皮影人物是用牛皮、驴皮、羊皮或纸张做成的。它采用阴阳及色彩虚实对比造型,以雕镂、刻画、着色、涂油等方法制成平面图像。

皮影戏最早诞生于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兴盛于北方,现在主要集中在陕西渭南的华县、华阴市这两个地方。

――黄 涛

我们本地的皮影戏班子人少,一般是三到五个人,有时甚至两个人也能唱。皮影戏班子演出道具容易搬运,所有“影人”、道具、乐器装在一副箱担内,一人肩挑。舞台是用竹子架起来的,拆下后捆成一把。影戏演出场地不受限制,大庙戏台、中庙下殿、小庙门前、农舍堂屋、街道两边的店铺门前都可以搭台演出。

――方 鑫

过去,逢年过节,我们这儿的庙里都要唱皮影戏,一唱至少半个月之久。

插秧时要唱“青苗戏”,祈求风调雨顺,免遭蝗灾。庆寿、结婚、生子、升学、新屋落成乔迁、店铺开张、久病康复,都要谢神还愿唱皮影戏。

皮影艺人一年唱到头,很少停演。演出场次多,已演剧目又不能重演。艺人们就根据历史、传奇、故事、乡土轶闻不断创编新戏,丰富上演剧目。许多艺人自诩“连唱三年不唱现咯”(“现咯”,平江方言,指已经演出过一回的剧目)。

――叶 娴

房老师带我们到一位老爷爷家里了解皮影戏历史。他曾经是文化站的站长。

从他的摘抄本上,我们了解到,皮影戏很早就传到了国外。早在240年前,德国大诗人歌德曾在展览会上向德国观众介绍中国皮影戏。1781年8月28日,他通过举办中国皮影戏演出会来庆祝自己的生日。

――杨朵朵

我们镇里的皮影戏艺人现在只有七八个了,年纪最大的有70多岁,年纪最小的也有40多岁了。

现在村里很少有年青人热爱并学习这门艺术。我们这里也只有别人家盖了房子,生了小孩,或者结婚的时候,请戏班的人来演一演。他们表演的大多是唐朝和宋朝的故事。

――李彩霞

动手做起来,演起来

同学们向老艺人请教,自己动手做皮影,表演皮影戏,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到老艺人家学习怎么做皮影。第一次去,老艺人没在家。第二次去的时候,他家里有客人。我们就在外面等。过了一会儿,客人走了,老艺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些皮影戏的知识后,就给我们演示怎么做皮影。

我们跟着他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做,先备好模子,再剪纸、串线……

一会儿,老艺人就做好了一个皮影。看看我们自己手里的皮影,呀,乱七八糟的!

――李博宇

我把皮影的头、手、脚和身体等部位剪好,接着用针线将这些部位缝起来。怎样缝才能让皮影的手脚灵活呢?我仔细观察从皮影师傅那里借来的样本,发现缝合的地方都是人的关节部位,而且只穿一个针孔,在线的两头打一个死结。这样不紧不松,既保持了皮影的灵活性,又不会使手脚分离。

――何瑰琦

我们早早地来到李子健家。我们每人都带了一些材料和工具,剪刀、针线、纸盒、铅笔……李博宇负责剪,我负责缝。纸板太厚了,针根本插不进去。我把针鼻子放在桌面上用力按,针一下子就穿过了纸板。不一会儿,我就缝好了一个皮影。

――方 娜

星期天,我独自一人在家里制作皮影。我想做《海的女儿》这部皮影戏里的人物和其他形象。

我把巫婆、美人鱼、王子、波浪、船等都用深颜色的彩笔画出来,并剪下。再把棍子用胶布粘在后面。

我做的皮影虽然没有那么精致,但毕竟是自己做出来的,我心里还是很高兴。

吃完晚餐,我给弟弟、妹妹表演了《海的女儿》,他们看得津津有味。

――王芙玉

我和姐姐自编自演了《一诺千金》的故事,我很开心。

我觉得亲手演皮影戏能让我们对故事有更深的体会。那些传神的动作、语言,自己体验过,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陈宇春

我决定跟着老爷爷学习表演《武松打虎》。

我双手举起那两根牵着“武松”的棍子,开始表演了。我提了提棍子,“武松”就跳了起来。我用手猛地将棍子往下一按,结果“武松”摔倒在台上了。

看皮影戏的小伙伴大笑起来:“武松还没打老虎,怎么就栽了?”

“是不是酒喝多了?”

我有些不好意思。老爷爷伸手帮我轻轻提了提皮影,“武松”来了一个威武的“劈叉”,站起来了。台下响起一片掌声。

我腾出一只手取下那个“老虎”的皮影,一摇一晃,直往“武松”这边冲来。后台的师傅敲起了战鼓。

我越玩越顺手,举着“武松”翻跟斗,嘴里还叫道:“我就是武松,不怕你老虎,谁冲我大叫,我打他老祖宗!”

“哈哈哈……”小伙伴们笑成了一片。

――陈奥博

手影戏篇6

迪士尼-宝葫芦的秘密

根据迪士尼2007年的主打动画片《宝葫芦的秘密》改编的这款手机游戏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休闲方块游戏,画面清新,操作顺畅,非常容易上手,游戏时间适中,迪士尼的人物形象也十分讨人喜欢。

运营商:上海灵动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游戏类型:益智

占用内存:122kb

收费方式:下载

下载平台:手机登录移动梦网-精品游戏社区

百变金刚

游戏设计者采用了非常讨巧的制作手法,用很多人都喜欢的变形金刚形象来作为游戏中的主要人物。而整个游戏的风格则比较像沙罗曼蛇,机体设计很华丽,子弹类型多样,是一款比较耐玩的操作类游戏。

运营商: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游戏类型:动作

占用内存:122kb

收费方式:下载

下载平台:手机登录移动梦网-精品游戏社区

风暴突击者-电影正版

电影《风暴突击者》讲述的是超级少年特工阿历克斯智斗邪恶的亿万富翁达瑞斯・塞勒的故事,同名手机游戏采用了基本忠于原著的剧情。游戏画面清晰流畅,人物动作细致到位,任务流程长短适中,敌人种类丰富,色彩也比较丰富。

运营商:北京星潮在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游戏类型:动作

占用内存:122kb

收费方式:下载

下载平台:手机登录移动梦网-精品游戏社区

功夫

“星迷们”现在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玩轰动亚洲的电影《功夫》的手机游戏了。游戏继承了电影《功夫》的精华――功夫和搞笑,让众多周星驰的影迷随时随地过把功夫瘾!

运营商:空中网/空中猛犸

游戏类型:动作

占用内存:83kb

收费方式:下载

下载平台:手机登录移动梦网-精品游戏社区

忍者神龟传JP

超级经典的忍者神龟传!玩家将操纵机智、勇敢的神龟,忍者为了拯救同伴和恩师,深入曲折幽暗的纽约地下水道和神秘恐怖的机械兵工厂中,展开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最终驱逐邪恶,成为维护和平与正义的孤胆英雄。

运营商: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游戏类型:动作

占用内存:122kb

收费方式:下载

下载平台:手机登录移动梦网-精品游戏社区

爆笑西游记

爆笑西游记采用了《西游记》原著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卡通改编设计了四个生动可爱的游戏主角。总体来说,这款游戏轻松休闲,游戏规则简单易上手,节奏紧张,可玩性强。

运营商:阳光加信科技有限公司

游戏类型:益智

占用内存:58kb

收费方式:下载

下载平台:手机登录移动梦网-精品游戏社区

手影戏篇7

【关键词】戏曲艺术;艺术情境;流行文化;戏曲元素

徽剧传统戏曲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能够在舞台上再现作为艺术人物的客体与经典艺术情境。为促进现代戏曲艺术的发展,编导人员必须根据观众的艺术鉴赏需求,调整戏曲的场面构成,控制各类主要的舞台表演要素,革新表演套路,降低观众理解戏剧主题的难度。

一、现代戏曲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戏曲文化受到西方戏剧、电视媒体、网络流行文化的冲击,传统戏曲的知名度下降,戏曲信息传播速度较慢,无法满足多数观众的艺术鉴赏需求,戏曲演出市场开始出现萎缩现象,全新的文化娱乐手段与信息化工具开始普及应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逐步走向多元化、丰富化的发展道路,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逐步缩减,观众减少,门票销售难度提升,观众市场的资源被电视媒体、网络新媒体平台分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众的娱乐方式趋向于多元化,传统艺术的戏曲与现代观众的欣赏之间出现了障碍。现代戏曲必须融入信息化传媒体系之中,通过多个社会宣传渠道,投放高质量的戏剧节目,突出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不断进行探索和革新[1]。进一步促进戏曲与影视的深度结合,不仅能使戏曲艺术以影视的方式传播,同时还能把戏曲艺术更好地传承与保存下来,采取措施重点强化戏曲表演的影响力与社会知名度,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二、戏曲电影化的主要路径与基本形态

(一)包含传统戏曲元素的影视作品

为弘扬、宣传我国徽剧戏曲文化,提升传统戏曲艺术的知名度,部分国内艺术家开始在流行的电影或电视剧中添加富有民族艺术气息、带有古典风格的戏曲元素,如唱腔、戏曲旋律,并在配乐中使用传统戏曲如昆曲、山东大鼓的音调,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与喜爱。个别国内电影、电视剧开始在传统戏曲故事中取材,在拓展创作思路的同时,让影视作品具备更为突出的艺术性与民族文化风格,让更多观众通过鉴赏影视作品中包含的各类戏曲元素,领会古典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以现代社会普通人的审美标准作为价值取向,满足了多数观众的艺术鉴赏需求,促进了戏曲的影视化发展进程。古典戏曲可借助更为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介即影视作品发展自身,传播具备思想深度、富有内涵的戏曲表演要素与艺术元素,适应时代变化。戏曲影视化更能够让百姓从生活中去接受。在传统的大型剧场以及临时搭建的表演场所演出是单向性的、缺乏互动渠道的表演,仅能面向观众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无法给观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2]。通过将戏剧元素融入现代社会的影视作品之中,可丰富影视作品的艺术主题与观众的审美渠道,此类影视作品可在不同场所、不同平台上播放,极大地提升了现代戏曲文化的曝光率与知名度,使其深入到每家每户,面向作为个体的观众灌输古典戏曲文化思想与创作理念,让更多的人去熟悉了解和喜爱戏曲,同时也传播了我国古典戏剧文化。

(二)包含完整戏曲节目的影片

通过制作涵盖多个戏曲节目的综合纪录片或摄像节目,可起到促进影视文化与戏剧文化深入结合的作用,推出全新的戏曲文化载体,迎合新时代戏剧媒体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普及的时代潮流,能够让更多年轻的观众接触到祖国优秀文化。编导人员可使用摄像机摄录完整的戏曲节目表演过程,并做好后期的配音、剪辑工作,为舞台上戏曲演员的个人动作与造型添加特效,以更为逼真、现实的画面修饰整个戏剧节目,描绘出多头并进的故事情节,展现人物内心变化轨迹,提升戏曲文化对观众的吸引力。高质量的戏剧电影可极大地推动现代戏曲文化的发展,拓展戏曲文化的传播路径,丰富了现代电影艺术的类型,更好地传承、宣扬了古典戏曲文化。戏曲制作者将戏曲节目进行影视化处理的活动,渗透着导演与演员们对戏曲文化思想的深刻分析与理解,与传统的封闭式戏曲表演模式相比,经过影视化改造的戏曲节目能够面向观众展现更为详实的剧目文本、丰富的舞台表情与独特的表演动作。通过正确添加特效或配乐,可全面、立体地体现演员们多元化的情感和对艺术思想的领悟,将精彩的舞美装置、表演技巧、区域戏曲文化和剧作的思想蕴含呈现在观众眼前,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期待,拓展其艺术鉴赏视野,促进了现代戏曲文化的发展与演化。

(三)电视戏曲节目

戏曲表演者可顺应时代潮流,在电视媒体上投放戏曲节目,与电视台进行合作,定期直播具备一定文化特色的戏曲表演活动,面向观众与戏曲爱好者推出包含不同类型戏曲表演艺术的高质量节目。电视媒体的受众规模较大,资讯投放量较多,戏曲编导人员可根据节目表演需求与观众的要求,对戏曲主题、艺术表现方式进行调整,播放包含广泛题材、类型多样的特色戏剧节目,降低观众的艺术鉴赏难度,例如针对鉴赏难度较高的京剧可使用纯正的普通话配音,用普通的电视剧电影的音乐去代替唱腔,扩展现代戏曲文化的受众规模。

三、现代戏曲电影化创作的缺陷与不足分析

(一)缺乏具备竞争力的精品戏曲节目

进入新时代以来,带有戏曲元素、包含丰富古典戏曲文化的影视节目获得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艺术界认可了这一复合型的艺术形式,在电视媒体上投放的戏剧节目质量较高,制作精良,吸引了大量青少年观众。然而部分戏剧节目的持续时间较长,例如《牡丹亭》《桃花扇》等戏剧节目完整演完需要消耗六到八个小时时间,只能由电视台的剪辑师进行分段切割处理,分成不同阶段播放,此类播放方式导致艺术感染力下降、无法形成突出的艺术氛围[3]。相对狭小的受众群体对于戏曲产量的需求,不能在短时间内促进整个戏曲行业走向影视产业化,戏曲进入影视作品、转化为电视节目只是扭转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与演化路径,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戏曲艺术热度下降、社会关注度不足的实际状况。

(二)表现手段单调,缺乏层次感

戏曲艺术在新时代演变过程中暴露出的结构性矛盾与缺陷,主要表现为门票销售量的快速下降和受众群体的缩减,体现了新一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与陈旧的戏曲表现形式之间的矛盾。为促进我国现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戏剧编导人员应当从传统戏曲、现代戏曲、影视戏曲等入手,寻找贴近现代观众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力求创作出适应时代与人民需要的戏曲。现代徽剧戏曲文化存在表现形式单一,艺术渲染方式陈旧僵化,缺乏现代化修饰元素,仅能在舞台上再现经典艺术形象与情境,无法基于现实进行富有新颖性的艺术创造等问题。部分现代戏曲节目主动迎合庸俗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潮流,缺乏独特的价值理念内涵,艺术鉴赏价值下降,导致观众大量流失。

四、戏曲电影化创作的路径研究

(一)把握戏曲特性,制作高质量戏曲节目

为推动我国现代戏曲艺术的影视化发展进程,必须调整节目制作方式,使用现代化的影视剪辑与制作技巧,将具备一定思想深度、风格突出的新剧目转化为影视节目,让电视传媒成为现代戏曲文化的载体,对戏曲进行影视化处理。编导人员可使用影视剧的创作手法,重构戏剧节目的制作流程,把握戏曲的民族特性与古典艺术属性,调整戏曲中不同段落的时空结构,让虚拟化的艺术表演转变为富有真实感与立体感的动作,缩减戏曲节目中唱腔的长度,压低表演成本,发挥影视化戏剧节目的特殊优势,遵守影视作品的创作规律,采用画面渲染、特效修饰、灯光照射等技巧,完成影视化戏剧节目的制作。戏曲文化工作者可以对传统优秀戏曲进行现代化改编,将一些现代元素融入戏曲中,从而最大程度上吸引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凸显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含蓄美、婉转美,保证影视化戏剧节目的主题、表现手法、内涵能够深入契合古典戏曲文化精神。

(二)建立数字化戏曲节目资源库

为促进我国现代戏曲文化的发展,给戏曲编导人员创造优良的艺术创作条件,可着手建立包含各方面戏曲表演资源与多种形式的创作素材的数据库,保证此类戏曲资源库中包含不同形式的数据与资料,如文字、访谈视频、节目表演录像、动画等[4]。戏曲编导人员可在线登录网站并搜集自身需要的戏曲资源,查询研究现代戏曲艺术的学术著作并加以分析、研究,拓展自身的创作路径,采用最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戏曲数字化资源库可通过常用通信软件或本地局域网连通其他用户所使用的数据终端,传输海量的行业信息与数据。

(三)革新戏曲表达方式

为面向新一代观众展现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特殊魅力,戏曲节目编导人员必须在戏曲中融入西方戏剧艺术表现技法,采用全新的艺术理念表达手段,在西方式的音乐剧舞台上呈现我国传统戏曲创作理念与思想,突出戏剧表演的艺术性。编导人员可用时下的眼光去分析、研究、编辑历史剧或其他类型的古典戏曲剧目,而针对新创作的现代戏剧节目,可在其中融入现代人普遍持有的人本主义观念与艺术思想,使之带有较为鲜明的时代气息。拍摄场所也应将演播室的人工舞台与外景地实景拍摄相结合,在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将戏曲知识潜移默化地灌输给新一代观众。通过革新戏曲表达方式,可推动现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为编导人员提供宽广的艺术创作空间。

五、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戏曲创作与表演的具体环境,为促进戏曲电影化创作的发展,编导人员应当不断进行探索,革新艺术表现形式,借助电视媒体或互联网等传媒平台,传播先进的戏剧表演理念与创作思路,使古老的徽剧传统戏曲艺术紧跟时代步伐,为保护和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作出贡献,为开发更新的戏曲传播样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付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剧艺术创作中的作用[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9):298.

[2]黄健君.影视配乐中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与传播[J].当代电视,2019,(9):49-51.

[3]章新强.影像戏曲元素化传播的现实需求与对策[J].戏剧之家,2019,(14):204-206.

手影戏篇8

李治: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

贺兰氏:这位官人,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

李治: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婀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你蓬松的乌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这段《采桑女》的皮影戏如此动人,单薄而绚丽的影人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气氛,让人深情向往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戏。回想之前电影《活着》中福贵用高亢的秦腔演绎皮影小人故事的时候,也曾让人有过这样的触动。其实,皮影戏的起源与发展也是深情而感伤的,似乎那些薄薄的皮影身上就承载着几多历史兴衰,几多欢笑和泪水。

要说皮影艺术,大致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它有过鼎盛时期,那时皮影艺人代代传承,在制作工艺和表演技法上都达到历史的高峰。当时的官府和豪门,皆以延请名师刻制皮人、置办全套精工影箱、私养专业影班为荣。特别在民间乡下,各种皮影戏班也备受尊崇,逢年过节、嫁娶乔迁、喜庆丰收、添丁祝寿等各种喜事都少不了措台唱影,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乃为寻常,各个戏班搭台对擂也屡见不鲜。

但是,那时的绚烂和热闹其实已走到了华丽的末梢。清代后期,一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班子黑夜聚众闹事,开始禁演并逮捕艺人。随之又经过诸多战争和十年浩劫,短短几十年,皮影戏令人叹惋地走向了消亡。像潮州的纸影戏,在上世纪中叶还被人们喜闻乐见,可现在却空留下“纸影”的名字,陕西、甘肃、四川、河北、山东、辽宁等地的皮影戏,同样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它如同敦煌文书一样,大量皮影脚本散失、皮影道具流失境外,代代相传的技艺几近失传。

上海本不是皮影戏的重镇,但是以七宝为代表的江南皮影戏也曾盛极一时。如今,上海最后一个能设计、制作、表演皮影的老人――耄之年的七宝镇璩墨熙老先生,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前就已经不表演皮影戏了,还一度成了一家工厂的看门人。

如今,检点皮影戏一度辉煌的日子,怎不令人唏嘘?

七宝皮影戏的前世今生

七宝皮影最初由毛耕渔在光绪六年(1880年)从浙东地区引进。随后他在当地组成了“鸿绪堂皮影戏班”,使七宝皮影戏成为最早扎根、开花子上海本土的江南皮影艺术。百多年来,毛氏皮影戏班七代传人辗转献艺于上海各县乡镇,一边吸纳当地戏曲、美术、民间文学和方言特点,一边结合城市时尚元素,贴合市民审美情趣,显示出鲜明的海派个性,在江南地区独树一帜。

抗战前夕,皮影戏班甚至登上了上海大世界的舞台,连演三个多月,观者如云,声名鹊起。最鼎盛时期,上海地区共有27个皮影戏班。抗战爆发后,因战乱影响,皮影戏班沉寂十余年。解放后、皮影戏一度复苏,以七宝皮影戏班为班底,在1953年还成立了上海市民间皮影戏团,并为外国访华团体作过公开表演。但随着形势发展,皮影戏所受限制越来越大,每次表演都需相关部门层层批准。“”期间,很多珍贵的皮影戏剧本、道具、乐器等都被付之一炬,皮影戏几乎受到灭顶之灾。改革开放后,重创后的皮影戏在影视数码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其濒危处境仍难扭转。说到底,中国大多数的民间艺术形式本身与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那些非物质的、没有现实价值的艺术随着经济发展、科技演进而逐渐陷入困境。七宝皮影的制作和表演,就是随着时代无奈地呈现下坡之势。

具体来说,从制作材料上看,清光绪年间留存下来的早期皮影都是用湖羊皮制作的。湖羊皮皮薄透明度高。十分适合雕镂绘制与透光表演。但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经济困难,艺人们只得用纸板或牛毛毡替代羊皮。八十年代以后,为了节省和方便,还曾选择用塑料片、铅画纸等作材料。现在七宝皮影艺术馆使用的影人,基本都采用市面上比较容易找到的PVC板(如净水桶外壳)等作原材料。虽然塑料有一定好处,比如透明度好、不容易蛀。但是,用“现代”的手段代替隽永的工艺,皮影戏的颓势已然注定。

从绘制手法和使用颜料上看,今昔对比也令人叹息。与北方皮影注重雕镂相比,七宝皮影以繁复的彩绘为主。这在中国皮影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七宝皮影在造型上颇具江南风格,既有窗花剪纸之精妙,又有苏杭刺绣之秀美。比如小旦头上装饰的排排“流苏”,江南印花布特色的秀丽包帕,以及水乡船娘的装束都呈现温婉的江南特色。早期的皮影多用转自如的单线绘制,然后用矿物颜料平涂上色,色彩明丽、对比强烈且生动耐看。上色以后再用桐油刷于表面,以保持色彩鲜明持久。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制作的影人,有些为了追求简单便捷而采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绘制皮影人物,并使用丙烯和玻璃颜料,随后剪裁、轧平后再添加描绘,最后用喷雾清漆来固色。这样做,虽然符合现代审美特质,但缺少一种耐人寻味的火候和典雅蕴藉的气质,很难经受岁月的推敲。

从曲调和表演方法来看,七宝皮影戏的曲调来源于昆剧、京剧、地方戏及本地山腔,然后形成自己的特色。即一般唱词由艺人自编外,大多遵照《赋札》,也有取自古人诗词、演义小说、评弹及民间歌谣,大都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表演时,操纵演员一般为上手和下手二人,上手为主演,下手协调配合。中场二人,在前场后坐,分别操二胡和笛子,兼吹唢呐,后场一般四人,操中胡、三弦,阮、板鼓、小堂鼓、锣、钹等。司鼓者适时和以“咦”、“啊”、“咳”、“哎”等发声呼应,主演者以助声势,其他演奏者也需用帮腔、拖音、答话等协调配合,并即兴担任临时配角。每个角色都几乎“手忙脚忙忙不停,口唱心唱唱不完”,这就需要很好的团队合作和协调的默契。

但是,随着皮影老艺人年事渐高与相继过世,皮影往往后继无人,像过去那样行走四方、到处演出的纯粹民间皮影剧团已经基本消亡,剧团多数已无真人演唱、即使演出也只能放录音。璩老先生有四个儿子,但都没有继承皮影绝活。大儿子璩汉文自七八岁始学习简单的皮影戏,但之后凭此技艺连谋生都成问题。后来又遇上“”,璩家其余三兄弟就更没有机会学皮影戏。再后来,皮影戏的观众越来越少,四兄弟也另寻出路了,于是七宝的皮影戏几乎断丁香火。近年七宝老街重新开放时,曾建立过一个皮影陈列室,璩老先生还兴冲;中地捐献了一些皮影道具,但观者寥寥。如此一来,曾在七宝、乃至上海都辉煌一时的上海皮影戏只有偶尔在屏幕里才能见到了。

皮影戏的生机再创

从南宋至清代,中国的皮影戏曾陆续传播到南亚诸岛,埃及、波斯、英、法、德等国家和地区,成为

最早走出国门的戏曲艺术,也是世界上最早流传的幕影艺术。至今,在泰国、印尼等地,还有传承有序的皮影演出。甚至世界上很多国家还有专门的皮影研究的馆藏重点。

中国皮影戏的幕影演出原理及其别出心裁的表演艺术手段,堪称近代电影和现代美术片的鼻祖。法国人曾称它为“电影的前驱”。在西方,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都从中国皮影戏艺术里得到过灵感和启发。同样在西方,和皮影同属傀儡戏的木偶戏有着类似的荣衰经历,但西方人在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了卡通动画片,并风靡世界。反观国内,皮影戏的辉煌一去不返,传承和保护也不尽人意,虽然皮影戏挣扎在困境中,但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现代表现手段唤起民众对皮影的记忆和兴趣,像影视剧《大明宫词》、《活着》所做的那样,更应该尝试采用更多现代科技手段,客观、真实地把一息尚有的民间原生态文艺形态留存记录下来,比如可以尝试把皮影艺术与传统水墨、平面设计等相结合,甚至可以结合数码艺术,通过现代的展览、展示手段来提高皮影的影响力。

就皮影作品本身来说,由于其造型古朴典雅、工艺生动精湛极富民族气息,国内外很多博物馆、私人藏家都热衷收藏中国皮影。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也常用中国皮影作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如建国后,、等就曾多次以皮影制品、皮影戏来馈赠、招待国内外来宾。我们有理由把这一民间手工技艺传承光大,延续其国际魅力。

手影戏篇9

[关键词] 《大笑江湖》 后现代 游戏化 戏仿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5.016

《大笑江湖》是一部聚集了新老笑星的贺岁片,作为一部贺岁档期的武侠喜剧,《大笑江湖》融合了多种喜剧元素,在喜剧性戏剧表演中或隐或现地表现出后现代色彩,造就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狂欢,给观众带来了娱乐享受。本文欲从影片中人物语言的游戏化、对经典的戏仿以及对传统武侠文化的消解三个方面来解读影片中的后现代特征。

一、人物语言的游戏化

《大笑江湖》通过运用调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故事情境和愉快的接受氛围,来实现喜剧性效果。调侃实际上就是一种嘲讽和消解,借助于语言和语境的不一致,能指与所指的不和谐,用近似于游戏的手段解构传统僵化思维,造成一个个语言笑点。如影片中河盗师徒(赵本山、程野)在船上打劫这段戏中,出场时河盗徒弟本想要威吓船客、营造出恐怖氛围,但却说出:“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我们是打劫的!”河盗师傅为了让船客交出钱时说的:“鱼儿离不开水,你们离不开船。如果不交钱,你们下水,鱼上船。”又如通过对同音词的借用和多义词不同意义的混用来解构语言在固定语境中应该传达的含义。如河盗师傅对小鞋匠翻看武功秘籍这一行为解释到:“认书就是认输”。徒弟把“盗版”理解为“倒版”:“盗版?那你正过来看两页再跟他干。”还有“你好大的口气”“口气大,是因为上火了、牙龈发炎”这些“混搭”式的戏谑幽默性的语言,导致语言和语境的不和谐而产生出喜剧感。

另外,影片中的人物穿着古装却说着现代流行话语,玩起了穿越。例如:影片开始不久就有这样的顺口溜式植入广告:“赵氏孤儿抢先看,非1非2飞子弹”,这可以说是对与影片同时期上映的其他贺岁片的一种影射;还有对现代网络流行用语的运用:“我挺你,无条件支持你”;对现代广告词的移用:“静慈庵琵琶蜜炼养生糖,长期服用可达到清新口气,增强内力之功效”、“堂补钙片”、“六指足底按摩”;影片中月露和神农教教主在探讨整容、护肤、瘦身时提到“火山泥面膜”、“高温瑜珈”、“呼啦圈”等等,这些现代词出现在古装片中,使影片在古代中杂糅着现代,造成时空反差,实现了影片的颠覆和娱乐效果。“后现代主义电影厌烦了现代主义电影对语言永恒性、深度性和超越性的追求。而使自己在支离破碎的语义游戏中暂时获得一连串的‘空洞能指’。”[1]影片在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现代词语随意挪用的同时,直接消解了这些词所要叙述的内容,使它们成为空洞的符号,没有任何深度的意义,最终沦为一场话语的游戏。

在《大笑江湖》中,最能体现后现代话语方式所具备的颠覆性、解构性、戏谑性特征的当属影片中对于经典话语的移用与重释。例如影片中那对不着调的河盗师徒演绎的非常传神的一句英文中译版:当师傅用东北口音说出《星球大战》中那句经典台词:“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原意为愿力量与你同在)”时,却被他的徒弟恶搞地音译为:“别太放肆,没什么用!”,使这句英文失去其原意而具备搞笑性。吴宗宪用浓郁的陕西话朗诵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但影片却出现建立在树上的小草屋及草屋被炸掉的画面,这和诗的意境有极大的反差,使这首经典诗歌的内涵完全被消解,并产生一种反讽效果。这种话语方式一方面是对经典的致敬,同时也是对经典的怀疑与嘲讽。而这种既没有深刻文化内涵,又没有任何主导意识左右的话语方式却使影片取得了巨大的喜剧效果。

影片《大笑江湖》中充满着游戏化的人物语言,使影片产生一种外在的可看性,让观众在笑声中获得一种情绪的释放。无论是影片中的人物亦或是观众都能够自由地穿梭在语言的游戏当中,使影片成为一场集体的宣泄。

二、对经典的戏仿

戏仿,是后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症候,“戏仿,也称戏拟,指通过对已有的叙事框架或情境进行模仿、挪用以获得一种游戏化的效果。”[2]这种模仿是根据两个作品所具有的相似性而对原始经典作品进行的戏谑性地模仿。在《大笑江湖》中,主要是通过对一些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经典故事情节、场景等的戏仿营造出一种“熟悉的陌生化”的气氛,达到戏谑、滑稽的效果。

在《大笑江湖》中,有许多人物形象都是对一些经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戏仿,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例如由曾志伟扮演的“大内高手”,梳着《铁拳》系列游戏中三岛平八的招牌眉毛和发型,由梁家仁扮演的“功勋将军”穿的盔甲显然是对“满城尽带黄金甲”式盔甲的模仿。而其中最经典的当属赵本山扮演的“河盗”的一身行头,他一出场全身布满“麻袋”,但却非常的“加勒比”,他的“海盗装”是对《加勒比海盗》中史•杰克船长服装的滑稽的变体。同是“盗”的身份,但他怯懦卑微,和史•杰克的勇敢和气魄相比,两者形成巨大的反差,以极其戏谑的方式颠覆了经典海盗的形象,形成反讽的娱乐效果,同时“河盗”的出现似乎也是对本年度热门话题“索马里海盗”的回应。除了对经典影片中人物的戏仿之外,影片还对金庸笔下的江湖人物进行戏仿,使原作中的人物在影片中发生了变形,解构了金庸的武侠经典。例如小鞋匠既有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情感经历,又有《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中张无忌、虚竹的习武奇遇。小道士无意间捡了小鞋匠扔的《九阴真经》后练成武功,并声称30年后华山论剑,那他自然是《射雕英雄传》中王重阳这一人物的变体。而东方不败在影片中竟然是九里庄的一个裁缝。可见,影片里的这些人物完全恶搞了金庸武侠经典中的人物。而“在后现代电影中,变形与戏仿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段,而且是一种观察与描绘世界的方法。”[3]影片中这些经过了变形处理的人物形象更具有世俗意义,他们最初往往只是一些“小人物”(如小鞋匠、裁缝、小道士),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江湖中的“知名人士”,凸显出小人物闯荡江湖的奋斗精神,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草根阶级的赞扬。

影片中还对经典影片里的一些经典镜头和场景进行戏仿,丰富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比如小鞋匠在“换破鞋”的路途中经过的一个破庙,显然是对《倩女幽魂》中阴森恐怖的“兰若寺”的变相戏仿;《功夫》中周星驰“飞天踩鹰”镜头在影片中被戏仿成小鞋匠从悬崖跌落时踩玉娇龙一脚;大内高手解救丹露时的特效是对《黑客帝国》中的“子弹时间”的戏仿,这种强化的慢镜头更具有渲染力。电影中武功高手的许多功夫镜头也对诸多影片进行模仿:小鞋匠使用的“飞剑”是对《星际大战》中的宇宙剑法、激光剑的模拟;影片结尾他挫败对手时使用的无相神功是对《变相怪杰》的戏仿;《功夫》中周星驰的“如来神掌”在影片中也变成了“杨过”那从天而降的“大脚印”,天空中的“大脚印”场景似乎是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礼花版“大脚印”的致敬。对一些娱乐形式的模仿,也成为影片中的一大亮点:例如通过对游戏超级玛丽和贪吃蛇的变相模拟来形象地表现小鞋匠体内两股不同的真气的相生相克状态;影片结尾那段卫星直播的武林大会,大内高手对丹露的暗中帮助、广告的插入以及解说员的解说方式都是对当今流行的选秀节目的戏仿。

影片对诸多种类的对象进行戏仿,将多种仿象拼贴在一起,使整个影片成为一个仿象的世界,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享受。“通过戏仿,以往被认定为崇高的东西被世俗化了,同时也被超越了。这是取悦观众的一种新方式。”[4]《大笑江湖》正是通过戏仿的方式,解构了经典,使一些被视为经典的场景和人物因为文本的变迁产生不协调而显现出滑稽、荒唐感,也使影片彰显出零散、混杂、拼贴、无深度等后现代特征。

三、对传统武侠文化的消解

影片《大笑江湖》从其片名就可判断出这是一部武侠剧,但实际上,影片却对传统的武侠文化进行了消解。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在演绎着一种另类的武侠,当观众欣赏完影片之后,就会对所谓的“江湖”或“武侠”持质疑的态度。

在影片中,许多情节奠定了武侠的基调。如高手的内力可以传给无内力的人促其速成;凭借武林秘籍可以练成武林高手;通过武林大会选取武林盟主……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武侠作品中的“江湖常识”,但是影片在演绎这些“常识”时,却以一种近似游戏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解构:原本武侠作品中高深莫测的武林秘籍在影片中以盗版小人书的形式出现,而小鞋匠也正是凭借这种只有图案没有文字的小人书练就一身武艺;武林高手使用的一些神兵利器在影片中是破鞋、牙齿、香蕉皮……;江湖中神圣的武林大会也成为被官方一路罩着的比武游戏,以诙谐幽默的形式揭露当今社会令人憎恶的社会现象。

既然有江湖,自然就要有侠客和武功,《大笑江湖》这部武侠喜剧当然离不开“武”和“侠”的存在。“武”从本质来说就是一种暴力手段。“暴力在影片中的呈现是后现代主义的体现,暴力要么被消解为无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被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5]影片《大笑江湖》中,“武”这种暴力手段就是以一种游戏、玩笑化的形式出现,比如影片开始时屋顶上的高手比武,两人摆出招式却同时做起了广告,最后又都跳起了舞;河盗师徒与小鞋匠的一段打戏中,小鞋匠用臭脚趾塞住对方的鼻孔,双方又来了一个嘴对嘴大接吻,顿时都作出欲要呕吐的表情;在小鞋匠与公公的对决中,小鞋匠使出“无相神功”,变成一张纸片般左右闪躲,当公公把他踩到脚下时,他还扮出搞笑的鬼脸。这些原本应该是惊悚血腥的武打场面变成对手之间调侃式的表演,影片不再为暴力而暴力,传统武侠作品中那种血肉分飞、股肢J裂的打斗场面在此影片中消失了,暴力本身的意义被消解,变成一种游戏,一种面向大众的符号。除了“武”,“侠”也是武侠剧的一大主题。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能够被称为“侠”的人都近乎完人乃至神人,且具有一身高强的武艺。而影片将所谓的大侠以及如何成为大侠进行一番解构式的重新演绎,他们或是误打误撞学会武功的小人物(如小鞋匠),或是相貌令人发笑、善于使用暗器的“高手”(如杨过),人们印象中侠客的光辉形象完全被消解。“侠”不再是神人,他们是被还原成一个个具有七情六欲的凡人,这样也使得人物更加真实,贴近现实生活。

影片以“江湖”命名,但却颠覆了武侠世界中的很多常识。“武侠”原本所具有的意义被消解,使它沦为一种符号,一种取悦观众的工具。《大笑江湖》对武侠文化的消解,使影片的主题显现出一定的反传统性和后现代性。

结语

《大笑江湖》向我们展示出对经典权威的反叛和对传统秩序的颠覆,处处充满着游戏情趣,是一部典型的不求深度意义只求娱乐性的后现代影片。对于观影者,我们在欣赏影片时,只需要把自己放空,把它当作一步纯粹的贺岁喜剧来看,这样才能体会到影片的独特价值。

注释

[1]王一川:《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性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28页。

[2]孙光勇、张彬、李静静:《后现代丰义观照下中国影视剧研究――以为例》,《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第2期。

[3]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批判》[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05页。

[4]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3页。

[5]原理:《浅析后现代电影及其特征》,《美与时代(下半月)》2006(7)。

手影戏篇10

关键词:皮影; 人文; 教育; 传承

一、海宁皮影戏概述

皮影戏盛于宋代,中国皮影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南派就是以海宁皮影为代表的。[1]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中,语言表达方面方面海宁皮影戏将官话与方言结合,唱腔方面保留了海盐腔和弋阳腔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曲调,流露着盐曲的影子,慢慢成为海宁的独特剧种。

而在影偶形象方面,海宁皮影保留了“少镂刻、重彩绘、单线平涂”的宋代“绘革社”影偶,绘画风格是中国画“工笔重彩”画法的直接运用。[2]鲜艳的服饰色彩,精细的表情刻画,灵活的人物关节衔接打造了海宁皮影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

二、海宁皮影戏的教育功能

皮影戏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强调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都是青少年阶段最需要接触和培养的几项能力,同时皮影戏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

(一)有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小组合作”以及“团队合作”。在青少年成长发育的这个关键时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台皮影戏绝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单是负责皮影道具操纵的“灯底下”就需要两个以上的人员,除了道具操纵以外还有负责演唱的称为“前声”以及掌管各类乐器的“上档”和“下档”。一台好的皮影戏不仅在个人的专业技巧,更重要的是团队的合作。皮影人物的一举一动节奏踩准器乐伴奏和人声演唱,各部门紧密合作,才能为观众呈现一台精彩绝伦的皮影表演。青少年也能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收获友谊、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

正常情况一台戏需要两到三个“灯底下”,一个“灯底下”需要一只手操控一个皮影道具,也就是一只手要操纵三根皮影木杆,表演时还要考验手指的灵活程度,几根手指交替使皮影人物充满生气、活灵活现,撑起一台大戏实属不易。不仅皮影道具的操纵培养动手能力,皮影的制作也是一系列非常精细的工作。传统的皮影制作需要经历几十道复杂的工序,让青少年们参与到皮影形象的剪裁、雕刻、描绘等几步工序中能在培养其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细心和耐心。

(三)有利于审美水平的提高

皮影戏作为一门优秀的古老艺术,囊括了皮影的剪裁、雕刻、色彩描绘以及舞_美术、器乐演奏、戏曲表演、皮影人物动作设计等等,能在视觉、听觉上带来艺术冲击。青少年能在皮影道具制作上色的过程中,提高平面剪裁的操作能力以及色彩搭配的美学素养,在欣赏皮影戏的同时,提高对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接触与皮影戏相关的传统乐器,了解海宁皮影戏的独特唱腔特点,甚至学会唱几句经典的皮影曲调。皮影戏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散发着传统、原汁原味的魅力。

(四)有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

皮影戏表演中一些具有难度的动作,例如一些包含打斗场面的剧目,该如何利用合适的操纵技巧将打斗翻飞的画面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中体现出来都是要通过创造性思维来精心设计的。除此之外,皮影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剧目也会随着历史变迁重新编排。如海宁皮影艺术团编排的剧目《水漫金山》,依靠表演艺术家们的创造性思维,让新兴剧目呈现,让经典剧目再现。在对皮影戏的剧目编排有一定了解后,青少年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改编故事,甚至可以新编一个皮影剧目,为皮影文化注入新的血液。

(五)有利于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

虽然海宁皮影戏是留存下来的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下得以留存至今,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信息时代,电视电影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皮影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有人来保护传承,通过一些皮影文化活动,让青少年们在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好的同时,树立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将老祖宗赋予我们的财富继续传承给后代。

三、海宁皮影戏的教育融入方式

固然海宁皮影具有较好教育意义,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其教育融入方式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开展校园皮影文化活动

中小学校方、民间皮影团体以及政府三方合作。在各大中小学开展特色的皮影艺术节等皮影相关的文化活动,邀请富有经验的皮影艺人为青少年们带来精彩的皮影戏表演,并提供皮影的简单制作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皮影的由来、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皮影知识,了解皮影戏的发现状,在接触之后发自内心地去宣传、保护皮影,引导学生更深入接触了解皮影,爱护皮影,培养中小学生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人翁意识。

(二)皮影元素融入中小学艺术课程

现今的中小学生教育不仅是注重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基础教育,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也占到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很大一部分。皮影戏本身就是多种艺术的融合体,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皮影拆分为不同单元。在音乐课上可以开设海宁皮影戏的唱腔专题,为学生们介绍海盐腔和弋阳腔的历史;在美术课上可以开设皮影人物造型分析、舞台表演设计等专题,让孩子们在上课时间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

(三)海宁皮影戏编入乡土教材

乡土教材即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在重视学科教育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对青少年在本土文化知识上的教育和引导。海宁皮影本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是浙江皮影的典型代表,是民间艺术的瑰宝,将其编入乡土教材是对当地本土文化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乡土教材能增加学生对本土知识的了解和关注,从而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3]让学生们在教材中读懂艺术读懂历史读懂乡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思嘉.海宁皮影戏光影人生[J].今日浙江,2015(6):60-61

[2]姜尚礼.海宁皮影戏的特色与传承保护[J].如皋・首届全国木偶皮影艺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3]蔡伟、孙娇.乡土教材的德育教育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1):8-9

项目基金:1.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610356024);

2.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