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关系十篇

时间:2023-03-25 17:04:53

金钱关系

金钱关系篇1

从人际金钱关系来分,每个人都会面临4种关系:给你钱赚的人,帮你赚钱的人,赚你钱的人,花你钱的人。

第一种给你钱赚的人是你的客户,关系一般都处理得很好。只不过“无利不往”是商人的本性,出现“有钱对他好,没钱不理睬”的现象也是常有的事,每个城市的火车站就很少有态度好的餐馆,抱定一锤子买卖的心态,注定不会有好的服务。其实在经济寒冬更需要做好客户维护,经济周期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只有尊重客户的终生价值,才有企业在市场上的基业长青、细水长流。

第二种帮你赚钱的人是你的员工,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优秀企业的成功,既不是什么理论,也不是什么计划,更不是政府的政策,而是人。”199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里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当所有人都在等待破产通告时,董事长宣布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一个月。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员工们纷纷涌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一些州联络被中断的货源。3个月后,哈里逊公司重新运转了起来。现在,哈里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萧条时期,只有人,才能创造奇迹。所以经济越萧条,企业越要善待员工。

第三种是赚你钱的人。有许多口碑好的企业,不仅是因为讲信用,更重要的是懂得让别人赚钱。社会其实是个价值链,每个人都是价值链上的一环,有钱大家赚,这个价值链才会和谐。

第四种是花你钱的人。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人一辈子80%的钱是在人生最后的两个月花掉的,美国人一直将死于巨额财富视为耻辱。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积聚了大量的财富,富人们也开始遭遇到人生最遗憾的事情:人在天堂,钱在银行,这也极大改变了中国富人的金钱观。

真正帮你花钱的人往往是你的家人和孩子。近年来,教育成本在不断提高,如今在中国内地把一个孩子从幼儿园送进大学,没有70万元人民币是扛不住的。然而,因为经济的高歌猛进,国人前三种关系都能处理得好,唯独没能很好地与花你钱的人沟通,夜夜笙歌,天天交际,却忽视了和家人子女的交流,结局往往是老婆孩子花了你的钱也不念你的好。只花钱,不沟通,不教育,夫妻关系越来越冷漠,和孩子的代沟越来越深,导致“天天耳鬓厮磨,最终形同陌路”。

所以在商业营销中,很重要的两条原则就是:给你钱赚的人越多越好,花你钱的人越少越好。

赚钱的人要多,不仅数量要多,质量还要高。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曾经透露他的理想就是“向全国人民收费”。他最羡慕中国两家企业,一家是中国移动,一家是中国石油。上有全球通,下有神州行,无论你移动到哪里,都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而中石油同样活得滋润,“美丽的祖国我的家,走到哪里随便挖”,挖完了就走,神州大地均是他赚钱的资源。

当然,给你钱赚的人要多,还得花你钱的人要少。李嘉诚只有两个儿子,按照香港遗产继承法,每个人可以得到他50%的财富。但如果他多一个儿子,原来的两个儿子得到的财富将会减少16.67%。所以,每当李嘉诚的儿子抱怨老爸在“李嘉诚基金会”投入资金过多时,李嘉诚就安慰他们说,假如我多生一个儿子,不知要分走你们多少财富。

首富的后代尚且怕花钱的人多,可见中国提倡一夫一妻制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不仅有利于精英式教育,还能提高幸福指数。

金钱关系篇2

关键词: 爱情 金钱 婚姻 选择

人们的择偶动机决定人们的择偶标准。择偶动机不同,人们的择偶标准也不会相同。简・奥斯汀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对《傲慢与偏见》里的婚姻以及与婚姻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进行了诙谐的描述。男士们如何挑选妻子,年轻的女子及她们的母亲如何为其挑选未来的夫君,构成了这部小说许多精彩的场景。在这部探讨婚姻关系的作品中,作者着力刻画了几种不同的婚姻和爱情关系。尽管他们都走进了婚姻的围城,但是婚姻的幸福度却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奥斯汀笔下的婚姻,不仅涉及到感情,而且还和经济紧密相关。“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1]本书的第一句话就点出了影响婚姻的一个重要因素――金钱,然而,这

果真是一条真理吗?通过对小说的分析,可以将书中的婚姻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境界。

一、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激情之爱

在《傲慢与偏见》中,如果要选出一桩最荒诞且最不被看好的婚姻,无疑就是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了。两个人之间很难说有什么爱情,即使勉强有,也只能算是“之爱”产生的盲目激情。简・奥斯汀对他们的婚姻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莉迪亚轻浮、卤莽和无知,而威克姆狡诈、有野心又肤浅。理智、感情与道德可以说是婚姻精神层面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对婚姻不具备其中的任何一项,他们婚姻的失败结局早已注定。

威克姆选择莉迪亚的原因,金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威克姆作为地位稍低的中等阶级,并没有大量的财产可以继承,因而更加重了他对金钱的贪婪欲望。最终是达西先生出面,替威克姆偿还了债务,另外给了莉迪亚一千英镑,并给威克姆买了个官职,最终换来了威克姆和莉迪亚的婚姻。可见在这段婚姻中除了盲目的激情,金钱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二、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为了巩固家庭的经济、政治或社会地位

在《傲慢与偏见》中,金钱和爱情婚姻往往是形影不离、难分难舍的。小说里人们谈婚论嫁时总少不了金钱的影子,而阐述金钱对于婚姻的选择,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林斯牧师和夏洛特・卢卡斯的结合了。

柯林斯选择夏洛特做自己的妻子,显然不是因为爱上她,在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就已经详细阐述了他要结婚的理由:第一,给教区在婚姻方面树立一个榜样;第二,增进我的幸福;第三,那位贵妇人特别劝嘱我要结婚。因而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遭到拒绝后,他毫不犹豫地把结婚对象转向了夏洛特小姐。柯林斯急着完成结婚这项任务,至于结婚对象是谁,对她是不是有感情这些并不重要。

夏洛特・卢卡斯可以说是《傲慢与偏见》里有头脑并富有理性的一位女子,她清楚地认识到了当时英国社会中上层阶级婚姻的普遍本质:“婚姻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心理和生理需要的私人结合,而是一种确保家庭和其财产永存的制度性策略。”[2]因而,属于破落贵族家庭的夏洛特没有多少可观的嫁妆,也无法攀高求贵,被迫嫁给柯林斯实际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且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这也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时代,男女不平等,妇女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法律规定,女性不拥有财产继承权,家庭生活被认为是最适合妇女的天地。妇女要生存,要获得生活上的保障和“财政保证”,婚姻是捷径也是唯一的途径。这就导致了当时的婚姻不仅仅是作为爱情的归宿,还会是“谋生”的手段,也就难免出现一些看似荒唐的事。

三、伊丽莎白和达西:为了个人的感情、友爱和情谊

16至18世纪英国上层阶层的择偶标准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注重婚姻的物质基础,强调门当户对,但是并不否认爱和感情是婚姻的前提。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是《傲慢与偏见》中最美满、最成功的理想婚姻,二人的结合是真正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的。

伊丽莎白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有如出污泥而不染的白荷,有着丰富的个性和内涵。她认识到了当时社会上以财富和社会地位来谈婚论嫁的风气,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婚姻也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但她并没有迷失自己,而是选择继续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爱情。正是伊丽莎白的这种不凡的谈吐和高贵的情操吸引了达西,让达西对她渐生爱意。这也体现出英国的传统的择偶观念,因为在美貌、血统和财富之外,社会上层也一直注重性格和美德。

伊丽莎白是一位中产阶级的小姐,受过中等教育,是一名绅士的女儿。但同贵族阶级相比家庭地位还是低下,亲友又没有教养,常常在公共场合丑态百出,使她自惭自愧,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为她性格中的偏见奠定了基础;而达西性格偏内向,不喜欢和陌生人说话。再加上他出身豪门,拥有巨额财富,难免会给人以傲慢的印象。但随着两人接触的增多,慢慢被对方身上的优点所吸引。但是当达西自以为肯定会得到个满意的答案,脸上流露出一副稳操胜券的神气时,却激起了伊丽莎白的怨恨,并断然拒绝了他的求婚,还毫不留情地指责他的傲慢无礼。这里表现了爱情对于婚姻的崇高意义:哪怕再富有、再英俊,如果以一种居高临下甚至傲慢的姿态对待另一方时,那两者很难产生爱情,没有爱情就不会再有婚姻。后来达西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接受了伊丽莎白的指责,并改正了自己傲慢自负的缺点。在达西挺身而出解决了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危机后,他赢得了伊丽莎白的尊重。伊丽莎白逐渐接受了悔过的达西,两人之间终于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并最终结成了美满的姻缘。

通过几桩婚姻的描写,奥斯汀揭露了当时社会中金钱利益在婚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人的感情会受到它的控制。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不仅完全是受金钱的左右,而且两人的结合,最初也只是因为低俗的的吸引。这样的婚姻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幸,更会给各自的家庭造成伤害,简・奥斯汀最为反对这样的结合。对于夏洛特和柯林斯充满了现实色彩的婚姻,作者也是不赞成的。不过通过描写,我们也认识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的感情不得不服从于金钱的无奈,让读者对他们多了一丝理解和宽容。那是否婚姻就是以经济因素作为衡量的标准呢?简・奥斯汀以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为例给出了否定的答案。金钱固然重要,“没有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但是作者也同时指出“没有爱情千万不能结婚”,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无疑是奥斯汀推崇的婚姻模式。

参考文献:

金钱关系篇3

1、和孩子谈起金钱,越早越好

多数孩子在能做加减法之前,他们早就对金钱有了概念,任何一个4岁的孩子都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如何获得金钱的,当然是自动取款机喽!理解父母为了金钱一定要努力工作,这需要更成熟的头脑。

2、一旦他知道金钱的功用,便常常显示出保守

暂且不谈即时的满足,一旦孩子们知道需要用金钱来购买东西,比如:糖果、玩具,许多孩子就开始积蓄每一个能获得的硬币,这种强烈欲望如何被引导,能决定你的孩子成年以后将成为哪一种类型的财政管理者。

3、早点下种,早点结果

对你的孩子的早期的财政意识施加影响是重要的,一旦他们长成青少年,可能会不大留意你明智的意见,此外,他们会忙于其他的事情,比如:花钱。

4、给零用钱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你的孩子年幼时,给他们少许钱,能帮助他们储蓄起更多的钱。

5、青少年和大学年龄的孩子要担负更大的责任

经常账户,信用卡、债务同书本及派对一样是大学经历的要素,教育接受较高教育的学生有关银行和信用的知识,在他们离开父母的安乐窝时,会更加得理智。

6、即使是投资,也应该尽早学习

接受较高教育的学生,可以并且应该学习在市场交易上如何运用现金的知识。

金钱关系篇4

关键词:洗钱犯罪;反洗钱;经融机构;金融监管;对策

一、洗钱行为的定义及特征

现代社会的各种洗钱方式,不论借助什么洗钱工具,概括的讲,都是如下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斩断资金与产生资金犯罪的直接联系,把犯罪的收益进入到一个清洗的过程。一般是分批或者分期将通过非法手段所获得的通过电汇、有价证券、购买保险、存款、等方法、途径存入其它金融机构或者银行。第二步则是为了达到阻止追踪的目的,利用参与商业性质的活动,银行结算服务、或者贸易来使资金的踪迹模糊而难以追踪,换种说法,就是利用不同的账户之间进行多次的汇款,转账和投资,甚至有的通过跨国间的资金转移去掩盖金钱的真正来处。最后,非法资金通过“清洗”,便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了。可见,在整个洗钱过程中金融机构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倘若要给洗钱这一犯罪行为,严格的下个定义,不同的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均从不同的角度对洗钱行为进行了阐释。例如金融特别工作小组(FATF)洗钱的定义:凡隐匿或掩饰因犯罪行为所取得的财物的真实性质、来源、地点、流向及转移或协助任何与非法活动有关系的人员归避法律应负责任者,均属于洗钱行为;美国对洗钱的定义:明知一项金融交易涉及的财产属于非法,但仍然进行或企图进行涉及法定非法活动所得交易。

二、我国洗钱犯罪的现状

(一)立法现状

相对于国际上各种关于洗钱行为的立法,我国反洗钱立法起步较晚。1997年我国修订刑法时,才首次提出了洗钱罪这一罪名。2007年1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开始实施。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颁布新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也于同日开始实施,同时制定并颁布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从而替代了在2003年3月1 日起实施的《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一法、一规、一办法”的反洗钱基本法律框架。尽管不断完善的法律,已经越来越科学合理的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勾画出来,但是能将这些犯罪行为产生的罪恶之钱清洗干净,使其光明正大的流通,则必然要经过金融机构之手。

(二)金融机构参与洗钱犯罪案件剖析

利用银行进行洗钱的手法,可谓多种多样,近年来,国内外都有很多典型的洗钱案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2001年5月,美国联邦调查局反应,1998年至2000年间,美国加州三和等五家银行收到两个留美中国学生约350次由中国电汇的1100多万美元汇款,而且汇款在几日内全部汇回中国各地,其中可能涉嫌洗钱活动。根据这一线索,中国外汇局与公安部门展开联合调查,最后认定某犯罪团伙用在边境贸易中以现钞结算而未核销的进货物报关单,在银行骗购外汇汇往美国,然后从美国汇入中国内地和香港,到黑市上炒卖获取高利的犯罪事实。

犯罪分子的黑钱必须经过金融机构才能变为白钱。金融机构是洗钱与反洗钱的重要交汇处。上述几个案例说的就是利用金融机构进行洗钱。除此之外,犯罪分子还在金融机构内部寻找可靠的“内线”,为其洗钱开绿灯。被收买的金融机构内部工作人员与犯罪分子串通一气,当犯罪分子存取划转大批现金存款时,不填写或不如实填写“现金交易报告”,使犯罪分子的洗钱行为更加隐蔽和专业,致使侦查机关难以发现和查处,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害。

三、对我国银行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金融机构在反洗钱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制度约束欠缺:目前主要的体现就是相关法律制度太过粗犷,可操作性十分欠缺;在责权上不清晰;同时执行上不够到位。

2、当前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有待提高:相比其他方面犯罪,洗钱犯罪是一种偏重于智力型、知识型的犯罪,当前环境下如果想要做好的防范和遏制洗钱,首先就是要建立相关的健全反洗钱规章以及制度,同时还必须培养金融工作人员懂这方面的法律,熟悉相关的业务,并且反洗钱经验丰富。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金融机构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3、相关金融机构自身监管条件欠缺:其主要表现在反洗钱的防线脆弱,科技含量不高,而且银行的内控制度不够全面和完善。虽然大额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管理系统已经建立并完善了,但在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而且商业银行在数据采集和加工方面,也仅仅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一般经验判断上。

(二)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反洗钱中的作用

1、尽快完善中国金融业反洗钱法制建设

以单行的反洗钱法为核心,构建多层次的全面的反洗钱法律体系,我们可借鉴和参考国外的好的经验,建立起三个层次的有关反洗钱的法律体系。

2、深入健全相关制度体系

(1)反洗钱要与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有机融合:内部控制制度是指金融机构为实现经营和管理目标,有效规避和控制经营风险,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2)建立健全反洗钱组织体系。一是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主持的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在公安机关内设立专门的洗钱犯罪侦查机构。

(3)健全银行账户实名制,完善客户身份核实程序。建议进一步健全金融账户实名制,增加金融机构执行实名制规定的可操作性、便利性和经济性,完善客户身份核实程序。

(4)实行交易审查、大额交易报告与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第一,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负有对交易进行审查的义务。第二,个人单笔交易金额达到5万元,单位交易单笔金额达到50万元(人民币)的任何交易活动,金融机构应当通过内部程序向金融情报局报告。第三,发现或怀疑交易有洗钱嫌疑时,即使交易低于规定的界限,金融机构也应立即报告,由金融情报局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向公安机关反洗钱侦查部门移送。

(5)规定交易记录与记录保存制度。应通过立法规定金融机构有义务保存客户身份和交易记录作为反洗钱调查的证据,当需要进行调查时,要求这些金融机构依法律规定提交其客户身份登记材料及其交易资料。

(6)关注电子交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支付信息系统的日益广泛的采用,资金在不同管辖权的地区内的不同账户内快速转移加大了反洗钱调查的难度,为保证电子系统不被犯罪分子利用作为中断反洗钱调查的手段,应规定系统的所有使用者在输入信息时,付款人和受益人的姓名应分别填写。

3、强化对洗钱行为的金融监管

(1)加强对跨国资金流动的监管。首先,要防止国际犯罪分子利用我国金融系统进行洗钱活动,杜绝国内不法分子将非法收益通过金融系统转移境外,要加强对跨境使用现金的管理。对不是通过金融机构向国外交付或接受来自于国外的货币或有价证券,其数量超过法律法规规定上限的,应当向外汇管理机关报告。

(2)全面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理和监视,将金融秩序进行整顿。严格审批金融机构建立流程和完善发放金融经营许可证的相关制度,同时一旦发现非法金融机构或者非法的金融业务时,要严厉的查处,个别情节十分严重的,对其追究其刑事责任。

(3)规定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关与司法机关协调配合的程序和制度。如果上面所描述的,及时向人民银行报告和反馈相关反洗钱信息是各大金融机构不可推脱的责任。

(4)强化金融监管机构建设,提高金融监管执法水平。首先各大金融机构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地方。其次,权限要有所开放,让反洗钱人员能够有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资料,用来减少暗箱操作带来的风险;再则,要重视关于反洗钱人员的相关培训。

4、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反洗钱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1)在我国反洗钱法律规范方面与国际接轨。制定我国的反洗钱法律时注意借鉴和参考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反洗钱立法经验和建议。如联合国制定的《联合国禁止洗钱法律范本》、巴塞尔委员会的《反洗钱声明》和国际金融行动小组的《反洗钱建议》等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结合中国实际予以吸收或修订。

(2) 加强反洗钱国际信息交流与共享。中国人民银行在进行金融数据统计时,要注意统计各种货币现金的国际流量、其他国际资金流动信息以及我国的有关洗钱技术和洗钱信息,按照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原则或对等的原则提供给有关的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反洗钱监管当局。

(3)、加强反洗钱的司法协助。首先要确立国际洗钱案件的司法管辖权。其次应考虑刑事方面的司法互助程序,以便诉诸于某些强制性措施,如要求金融机构和其他工作人员出示文件,扣押和获取证据,以便提供给司法部门在调查、洗钱案及国外相关程序中使用。

总之,我国只有在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社会反洗钱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反洗钱人才储备以及相关技术、设施建设、将金融系统纳入综合治理洗钱的法律网络,才能更有效地打击洗钱犯罪,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汪清澄. 反洗钱在行动[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年

[2] 徐汉明. 中国反洗钱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

[3] 许海英 魏建翔. 打击洗钱犯罪 完善金融监管[J].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年

[4] 曲新久. 中国反洗钱的法律框架及其主要内容[J]. 中国法律信息网,2008年

[5] 崔亚光. 试论基层商业银行如何做好反洗钱工作[J].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年

金钱关系篇5

关键词: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银行

洗钱犯罪活动已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竞争,基层金融机构是不法分子洗钱的主要渠道,也是基层金融机构的重要阵地,由于基层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工作经验不足,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当前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反洗钱意识淡薄,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一是目前基层金融机构对反洗钱工作普遍不够重视,部分金融机构管理人员与银行员工对反洗钱认识不足,未看到洗钱活动的危害性,认为反洗钱是上级行的事,跟基层银行业务没有太大关系,殊不知基层银行是“闸口”,大多数洗钱活动都是从基层银行流出;二是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未设立反洗钱专门机构,反洗钱监管人员多为兼职,而精通银行、证券、保险、外汇和法律知识的反洗钱专业监管人才更为匮乏,基层人民银行有限的监管力量难以高效率的完成现场监管工作。

(二)缺乏专业的反洗钱人才。基层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人民银行下发反洗钱的“一个办法、两个规定”后,各国有商业银行只是象征性地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制定内部的反洗钱办法及操作规程,而一线临柜人员对反洗钱知识了解甚少,对大额现金交易支付报告异常现象不能准确分析、判断,致使金融机构不能彻底杜绝“黑钱”合法化。

(三)反洗钱信息系统建设缓慢,缺乏技术保障。基层金融机构缺乏反洗钱工作经验,特别是在金融机构之间或同一金融机构间信息系统共享机制建设相对较慢,对犯罪分子所使用的现代金融支付工具及跨地区、跨行业频繁进行资金运作等现象,难以断定其是否属于洗钱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四)客户思想认识和金融实际操作不到位。一是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有一个重要制度,即了解你的客户,但是客户认为自己的钱由自己自由支配,凭什么受银行的约束。而企业也认为经营业绩、资金流量和流向是商业机密,不方便银行干涉太多。导致客户资料不全、不真实、不准确等现象较多,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存在不报、漏报、迟报等问题。二是基层各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实际操作中,未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反洗钱预防、监测、分析、报告体系,仅仅停留在发文件、谈学习等层面,办法制度出台和管理层布置工作多,但实际基层开展工作少,可操作性差,能真正落实到位的很少。三是金融机构相关业务操作系统在客户资料录入、分析统计、信息共享、数据传输等方面还能以满足反洗钱工作的要求。四是金融机构核算系统不能自动提示、收集和鉴别相关信息数据,反洗钱工作只能手工进行统计、搜集、检查相关数据,大大降低了反洗钱工作的效率。

(五)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的空档多。一是由于基层的票据市场不发达,加之资金结算速度慢,基层金融机构所处地域往往现金交易量较大,不利于基层金融机构实施反洗钱跟踪监测工作,无形中为犯罪分子洗钱提供了便利;二是我国现行法规对现金支取规定较多,对现金缴存限制少,虽然我国《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对超过20万元的现金收付活动,金融机构必须向人民银行报告,但该办法并没有要求金融机构对客户缴存现金的来源进行严格审查。当前所面临的社会信用环境,要求金融机构柜面审查客户缴存现金真实性、合法性确实比较困难,也给洗钱者提供了空档;三是由于存款任务和经营业绩考核因素,各金融机构主观上并不愿意进行严格审查、控制或拒绝受理现金缴存业务,这无疑为洗钱活动创造了空间。

二、加强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建议及措施

(一)加强基层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健全基层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内部反洗钱机构的专门网络,从组织上保障反洗钱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同时各基层金融机构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具体的反洗钱规章制度,建立大额现金和可疑交易及时申报制度,配备专职反洗钱人员,专门负责本系统反洗钱内控制度建设和检查落实、宣传培训和大额可疑支付交易的汇总、分析和报告等工作;同时,由于反洗钱工作内部业务涉及账户、结算、现金管理、外汇等业务,因此基层人民银行通过设立独立的职能部门来整合相关业务和人力,实现统一监管、协调辖内的反洗钱工作,使反洗钱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真正发挥反洗钱作用。

(二)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内外部反洗钱协作联动。一是抓紧建立金融部门与财政、税务、工商、司法、公安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在人员培训、案件协查、可疑交易和跟踪调查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确保辖内反洗钱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商业银行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职能的有效履行;三是建立与完善人民银行内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形成现金、结算、账户管理与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监测。

(三)努力提高反洗钱的操作手段和技术。一是要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改进反洗钱监测技术,开发出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自动采集检测系统,并实现与大额支付系统及各金融机构的账务系统连接,真正做到实时网络监控,增强反洗钱监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二是为减轻现场检查人员的工作量,目前应尽快开发一个经济实用的反洗钱检查程序,规范检查报表材料文本格式,实行反洗钱检查工作的电子化,提高反洗钱检查工作效率;三是要根据反洗钱工作中的实际应用需求和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新问题,尽快实现金融、税务、技术、工商、公安监督等反洗钱相关部门的信息联网,增强整体联动的功能。

金钱关系篇6

关键词:洗钱;反洗钱机制;金融业

一、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洗钱,简单的来说,就是指那些违法分子把自己的非法收益,通过其合法的形式把那些非法收益合法化,以使其能够逃过法律的制裁的一种违法行为,具有很大危害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正常经济和金融秩序。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动数量大、而且日益频繁,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因此,为了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保障国家金融的安全,加强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首先,做好反洗钱工作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客观需要。反洗钱工作涉及到多个领域,例如:外交、经济、司法等等。它的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政府对外形象,如果开展不好,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还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反洗钱工作的开展,为了维护好我国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重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体系,是我国反洗钱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其次,加强反洗钱工作,也是打击经济犯罪的需要。加强反洗钱工作有利于切断犯罪行为的资金来源,近年来,各种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例如:走私、偷骗税、金融诈骗、市场操纵及内幕犯罪等等,这些都严重危害了国家经济秩序。因此,我们加强反洗钱工作,可以及时的发现资金流动上的异常情况和可疑的资金流动,从而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

第三,加强反洗钱工作,有利于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资金的流动大多出现在金融机构,它作为资金活动的载体,金融机构很容易就成为洗钱的渠道。当今的国际环境又是开放的,金融机构如果不加强重视反洗钱工作,很容易就会卷入犯罪分子的洗钱活动,这样不仅不利于其业务的开展,而且还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声誉,更严重的是,可能会给国家造成恶劣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反洗钱的工作的开展,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样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的声誉、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反洗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随着互联网的告诉发展,网络银行大量普及,网络银行洗钱成为犯罪分子的一个渠道。然而,我们要全面做好反网络银行洗钱的工作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网上银行都是开放性的服务,资金的流动、转移便捷高效,反洗钱工作很难开展,网络转移便捷高效等特点,为反洗钱工作增加了难点。其次,在网络银行交易方面,我们监测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缺乏完善的监控体系,而且网上银行又没有无国界性,资金的流动没有约束,跨区域、跨系统的资金交易难以得到有效跟踪与监测,这更给反网络银行洗钱网工作带来了困难。

2.专业反洗钱人员这方面的人才,我们还很缺乏。当前洗钱活动的手段日趋多样化、甚至都很专业化,这就客观上要求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反洗钱人员,他们不仅有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同时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例如法律、结算、外汇、税务等相关知识,能对可疑支付交易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准确判断,然而目前银行人员缺乏反洗钱这方面的综合型知识,反洗钱人员也几乎均为柜员兼职,严重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3.缺乏监管体系、监管范围有限。在市场经济中,洗钱的领域不仅仅只涉及在银行金融机构里,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也是其主要的洗钱机构,然而往往会忽略这些公司企业等。一旦反洗钱工作涉及到保险、证券等领域时,更突出了反洗钱监管体系的缺失。

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银行的监控手段

1.对于立法机关来说,要密切关注网络银行的最新发展情况。立法机关集中专业人员来研究、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电子加密法、电子证据法等等。2.建立各个区域密切联系的网上银行交易反洗钱业务监控系统,让那些可以的交易信息能够及时反馈到反洗钱监测中心,这样能够使网络犯罪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3.加强一些网络专业型人才的引进,特别是熟悉网络交易管理和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以便提高银行的反网络洗钱能力。

(二)建立健全反洗钱监管体制

1.在金融机构里面,建立一个金融监管部门,这个部门专门负责反洗钱的工作。建立较为完备的监管体系,使其涉及到监控、识别、侦察等问题。2.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管制度。3.监管体系要统一起来,建立与监管体系相适应的一系列检查制度,减少以前的重复监管、监管空白等问题的出现,使办事效率的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确保反洗钱工作得到落实。

(三)提高反洗钱人员综合素质

由于反洗钱工作要求人员的知识综合性以及专业性要强,并且反洗钱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这就要求反洗钱人员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例如:金融、会计、外汇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我们应当加大反洗钱队伍的投入和培训,提高辨别可疑支付交易的判断能力。定期组织反洗钱专项培训,从反洗钱常识和技能出发,加强员工的反洗钱基本能力。

(四)加强与各方交流与沟通

由于当前中国尚未建立覆盖整个社会的反洗钱系统,对于银行系统反洗钱规定较多、也较严,洗钱分子也明白。于是,他们渐渐把注意力转向了非银行领域,例如:各种交易所、拍卖、租赁场所、珠宝文物、房地产、汽车交易场所等等领域。因此,加强各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完善我国反洗钱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总之,反洗钱工作不仅关系到金融秩序的稳定发展,而且对于一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性也影响极大,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开展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有效地打击洗钱犯罪,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经济环境。(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临清市支行)

参考文献:

[1] 胡广文,张鹏.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反洗钱工作问题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9(1):68-70

[2] 张广见.从反洗钱角度看当前现金管理的缺陷及策略选择.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2):96-98

[3] 李东亮.反洗钱职能发挥与支持社会反腐败.金融发展研究.2010(11):83-84

[4] 杨健,黄志平.对深化反洗钱工作的建议.现代金融.2010(7):25

金钱关系篇7

关键词:洗钱;反洗钱;监管制度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8-0106-06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认识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人类对洗钱和反洗钱的认识,也要在掌握洗钱和反洗钱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从已有的相关文献看,业界对洗钱和反洗钱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与人类反洗钱实践水平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洗钱危害、影响及后果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采取的反洗钱措施也就越来越严密。因而,业界对洗钱和反洗钱的研究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洗钱活动的危害、影响及后果一洗钱活动产生原因一打击洗钱犯罪的刑事立法研究一预防和遏制洗钱活动的行政手段研究一反洗钱制度、框架、技术、方法等研究。本文重点对洗钱涵义和反洗钱监管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评述。

一、关于洗钱的研究

关于洗钱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来源“引申化”、定义“官方化”、过程“阶段化”、危害“不确定化”。

(一)来源引申化

从已有文献来看,洗钱最早来源于20世纪初美国旧金山一家饭店老板圣-弗朗西斯的行为。该老板看到饭店收取大量沾满油污的硬币容易弄脏顾客的白手套,而这些污染的硬币可能会影响饭店的日常经营,于是就用碱液清洗这些“脏钱”。因而,最初的“洗钱”行为是与犯罪没有任何关系的一般清洁行为,与现代意义上的洗钱含义有重大区别。现代意义的洗钱行为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阿尔・卡彭(Al・Capone)等有组织犯罪集团以经营洗衣店为名,将贩毒收益融入正常的营业收人并申报纳税,变成合法收入的一部分,业界普遍认为这就是现代意义上带有犯罪性质的洗钱活动的开端。

第一次使用“洗钱”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水门事件”期间,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竞选班子将受贿所得的非法政治捐款转移到墨西哥,随后再通过迈阿密的一家公司将这些资金转回美国,此后英国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并创造性使用了“洗钱(Money Laundering)”一词。而最为权威的英语词典《牛津英语词典》则在“Launder”词条中收录了洗钱的现代含义,特别援引了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的相关报道"Suitcases stuffed with 200,000 dol-lars of Republican campaign funds;money being‘laun-dered’in Mexico”。可见“洗钱”的现代意义与其原意不尽相同,而是在其原意基础的引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服务国际化,洗钱手法和方式隐蔽性、多样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洗钱的过程也越来越复杂,更加赋予了“洗钱”一词的现代含义,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已成为一种犯罪的专有名词。

(二)定义官方化

由于洗钱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对洗钱的定义大多见诸各种国际公约、各国法律。

1988年《联合国禁毒公约》第3条第1款将洗钱定义为:“(一)明知财产得自按本款(a)项确定的任何犯罪或参与此种犯罪的行为,为了隐瞒或掩饰该财产的非法来源,或为了协助任何涉及此种犯罪的人逃避其行为的法律后果而转换或转让该财产;(二)明知财产得自按本款(a)项确定的任何犯罪或参与此种犯罪的行为,隐瞒或掩饰该财产的真实性质、来源、所在地,处置、转移相关的权利或所有权”。这是最早得到国际上认可的正式的定义。此后的1995年《联合国禁止洗钱法律范本》对洗钱作了如下界定:“直接或间接参加来自于犯罪收益的财产的交易,接受、拥有、隐匿、掩盖、处理犯罪收益财产或将犯罪收益财产带入所在国;明知或者有理由表明财产来自于非法活动或者间接非法活动变现而来,没有合理的理由,不采取合理的步骤确认财产是否来自于非法活动或者直接或间接从非法活动变现而来”。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从监管者的角度1988年对洗钱下的定义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可能在无意中被用作转移或储存来自犯罪收益的中介。犯罪分子及其同伙利用银行系统付款和将资金从一个账户转入另一个账户,掩盖资金的来源和受益人以及通过保管设施保存银行票据,这些行为一般称之为洗钱”。

此外,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在相关的反洗钱立法中明确了洗钱的定义。我国则在刑法修正案(六)第191条明确了洗钱犯罪的定义,“明知是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即构成洗钱罪”。

可见由于洗钱活动的特殊性及打击洗钱的专业性,对于洗钱的定义一般由国家立法机关或权威组织界定。

(三)过程阶段化

洗钱通常涉及以隐藏资产来源为目的一系列交易,以方便罪犯在处置这些资产时不被暴露。对于洗钱的过程,杰弗里・罗宾逊(1998)认为,典型的洗钱有三个阶段:一是放置(Placement),即洗钱分子将犯罪收益融人合法收入放入银行,转化为金融机构存款;二是离析(Layering),即掩饰犯罪资金的来源与实际控制人的关系,掩盖其非法特征;三是融合(IntegrNion),即将清洗后的犯罪收入或资金转移至与犯罪组织或个人无明显联系的合法组织或个人的账户中,从而完成整个洗钱过程。

国内学者多是借鉴国外经验,也将洗钱分为三个阶段,尽管表述不尽相同,但意思相近。邹明理、宫万路(1997)认为一旦非法资金业已被存人金融机构,该笔资金可以电汇的形式存放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其运作步骤为:部署,主要指非法资金存入金融机构以便将其转化为无纸存单;也可以把赃款走私到境外而只申报一部分或不申报;或者以商业机构作为屏障,以解释巨额现金储蓄的来源;或贿赂银行管理人员以免于银行的审查。分层,即洗钱分子伪装交易的层次,以迷惑司法机关。同化,一旦非法资金经过足够的“屏幕公司”多次使用,则将不必担心被查获。周云龙(1999)认为洗钱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放置就是将贩运所得的收入转移到金融系统中;离析是旨在隐瞒非法现金来源的一系列转移活动;归并是洗钱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非法所

得终于同化为合法收入。陈亮(2000)认为洗钱通常有三步:存放阶段,对来自非法活动的现金款项进行处理;分离阶段,通过一系列复杂而频繁的金融交易掩盖资金的来源;融合阶段,将资金转回犯罪地,以合法的形式回到罪犯手中。张燕玲(2002)认为洗钱活动的过程相当复杂,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从逻辑上讲,一个典型和完整的洗钱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放置阶段、培植阶段和融合阶段。封文丽(2002)认为典型的洗钱交易分以下三个过程:入账,即通过存款、电汇或其他途径将不法收入放入一个金融机构;分账,即通过多次复杂的转账交易,使犯罪活动收益脱离其来源;融合,以一项显示合法的转账交易为掩护,隐瞒不法钱财。通过这些过程,罪犯便将非法所得转移并融合到有合法来源的资金中。有时洗钱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并不容易明显划分,李若谷(2004)认为洗钱活动的过程相当复杂,模式并不固定,但一般的洗钱过程有四个特征,洗钱分子首先要考虑隐藏犯罪收益的真正所有权和来源;其次要改变有关犯罪收益的形式,例如,将现金变成金融票据;再次,尽可能避免在洗钱过程中留下明显痕迹;最后,洗钱全过程能被洗钱分子有效控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三个阶段有时明显,有时则发生重叠,交叉运用,难以截然分开。

(四)危害不确定化

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来看,洗钱危害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危害后果不确定和洗钱规模不确定两个方面。由于洗钱活动侵害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金融秩序,并没有最直接的受害人。因而,对一国的洗钱规模及对经济金融活动的损害难以直接观察,单从局部或微观领域角度出发很难研究。Quirk.Peter.J(1997)就国际范围内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对一国货币表现和洗钱、逃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论是洗钱对一国货币具有重要影响;在1997年的研究中,他进一步指出,犯罪行为是工业国家通货和货币需求之间存在差距的重要解释变量,犯罪量每增长10%会导致通货需求量减少10%,总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减少6%,而从货币需求的变动情况也能估计出洗钱的规模。

由于反洗钱数据属于国家秘密,反洗钱权威机构受制于保密要求不能随意向社会公众,国内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由于无法掌握上述数据,因而对我国洗钱规模的测算不一定能够反映全貌。如蔡羽中(2002)估算,中国每年通过地下钱庄“洗”出去的2000亿元人民币黑钱主要分为三部分:走私收入洗钱约为700亿元人民币,腐败收入洗钱300亿元人民币,其他则为外资企业把合法收入通过地下钱庄转移到境外,逃避在中国缴纳税款。梅新育(2004)通过计算,得出1987-2002年中国资本外逃合计2766.6亿美元,是同期我国利用外债资金总额的1.47倍。其中1998年,中国资本外逃规模平均估算为536.8亿美元,大大超过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55亿美元,当年中国资本外逃占GDP比重高达5.7%,甚至超出金融危机时期的墨西哥、韩国(约2.2%)一倍以上。尽管如此,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测算我国洗钱规模仍具有开创性意义。

国内对洗钱危害的研究多采用规范的方法阐述。一般来说,洗钱破坏市场经济规则,干扰经济运行,严重危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梁英武(2003)认为洗钱危害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经济扭曲,导致经济调控政策失灵,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危害金融体系,引发信任和支付危机,影响利率和汇率的稳定;损害国家形象及危害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李东荣等(2004)则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洗钱的危害,洗钱对国内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洗钱滋生腐败,影响政府信誉;洗钱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表现在洗钱会严重损害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威信,反洗钱工作不利会使国家陷入孤立的境地;加剧国家间贫富差距的拉大,从而使得穷国依附性加强,为南北问题的解决雪上加霜。洗钱对经济的影响表现在破坏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对金融机构的损害尤为严重,以洗钱为目的的假投资造成经济短期内的假繁荣,对一国金融市场产生不良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会受到冲击和影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守法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洗钱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洗钱助长上游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稳定,损害社会公平原则和威胁国家安全。

二、关于反洗钱监管的研究

(一)国外反洗钱监管文献综述

从国外的反洗钱监管研究成果来看,对反洗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反洗钱、反洗钱监管制度、反洗钱监管组织架构、经济学在反洗钱中的应用和反洗钱信息技术等领域。

1.金融机构反洗钱研究。从国际反洗钱监管经验来看,几乎所有涉及反洗钱的国际公约都把金融机构反洗钱置于核心地位,反洗钱金融行动工作组(FATF)1990年提出了促进世界反洗钱立法和行动计划的《40项建议》,其中第4项一25项建议为金融业在制定反洗钱措施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导原则,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采取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措施,以避免金融机构沦为洗钱工具。我国已认识到金融业与洗钱密切相关,也通过立法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监管,防止金融机构被洗钱分子利用。

从洗钱的过程来看,金融业(尤其是银行)既是发生洗钱活动的主要行业,又是各国政府有效反洗钱的前沿阵地。Rowan Bosworth-Davies(1997、1998)和Byrne,John J(2000)研究了反洗钱中重要的原则“了解你的客户”(KYC)与侵犯客户隐私权的问题,认为如果运用不当,无法保护客户隐私权。JackA.Blum,Esq.,Michael Levi,R.T.NayIor and PhilWilliams(2005)深入探讨了离岸金融中心、银行保密原则与洗钱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洗钱与其他金融犯罪在离岸金融中心有着共同的手段特征,离岸金融中心的金融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帮助个人企业隐藏自己的财产,单独修改银行保密法对此未必能起到帮助作用,更有甚者,还会促进这些金融机构采用更为先进的金融工具组合协助转移资金。

2.反洗钱监管有效性的研究。国外学术界对反洗钱监管评价出现了无用论和有效论两种观点。无用论认为,反洗钱制度阻碍了经济发展。Masciand-aro(1998)根据意大利反洗钱制度发展历史,认为反洗钱制度严重影响银行的效率。Rahn(2002)认为反洗钱措施对于打击犯罪是无效的,当局采取反洗钱措施只能助长犯罪的发展。洗钱业可能由于反洗钱而发展演变成一个崭新行业,反洗钱制度会加大了社会成本,干扰市场的运行。

与此相反,有效论认为反洗钱制度有助于减少上游犯罪。随着各国反洗钱实践经验的积累,FATF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各国反洗钱监管部门开始对反洗钱制度的有效性开始进行认真评估,英国政府不断评估监管制度的有效性,并以此

改进和完善反洗钱体系。美国也迫于行业的压力,于2007年6月启动了提高反洗钱监管效益和效率的监管改革计划。从业内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多数认为强化监管有助于减少洗钱上游犯罪及洗钱数量,反洗钱制度越有效,洗钱成本就越高,对洗钱行为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

3.反洗钱监管框架的研究。由于各国的法律、社会环境的不同,因而相关的反洗钱监管框架也不相同,概括来说有五种监管框架:一是以重罚为主的美国模式,在此模式中,不同政府部门和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和优势进行分工,形成分工清晰、有效合作的反洗钱框架,法规对洗钱行为采取了严厉的刑事处罚和监管处罚措施,以保证反洗钱法律的能够有效执行。二是以自律为主的瑞士模式,自律是瑞士反洗钱监管框架的主要特征,行业自律组织在反洗钱法规体系、监管机构和监管职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监管职能分工以行业自律组织为主,监管部门为辅;监管手段以外部审计为主,现场检查为辅。三是以适度监管为主的英国模式,该国反洗钱法规体系包括法律、行政规章、监管手册和行业指引等四个层次,这种制度安排形成了政策制定部门、监管部门、执法部门、金融情报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等组成的综合监管体系,将官方监管与行业自律、政策制定与实务操作、打击犯罪与防范风险等有效融合,从而形成较强的反洗钱监管合力。四是以教育为主的澳大利亚模式,该国较少动用刑事处罚措施,以教育和指导式的监管为主,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强调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五是以中央集权为主的韩国模式,韩国金融情报中心承担主要反洗钱监管职责,一般委托韩国银行和金融监管委员会进行反洗钱检查,必要情况下由该中心直接对报告机构进行检查。

上述模式与所在国的法律体系、文化等密切相关,尽管监管框架和运行模式不同,但从实践来看,上述体系和制度安排对打击洗钱活动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

4.反洗钱监管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要全面认识反洗钱的基本规律,需要借助经济学理论。从国外反洗钱经济理论分析所使用的方法来看,主要体现在博弈论、成本收益分析、信息经济学等领域。意大利经济学教授Masciandaro(1999,2001)在洗钱分析中引入博弈论,研究结果表明反洗钱活动与监管存在反向关系,并运用意大利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英国金融监管局(2003)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测算一个国家反洗钱制度的成本和收益。Peter Reuterand Edwm M.Truman(2004)评估了全球的反洗钱制度,尤其是美国反洗钱制度的有效性。国际货币基金专家Elod Tak a ts(2007)运用博弈模型推导出金融机构“防卫性可疑报告”出现的结果,并利用美国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瑞士巴塞尔大学教授Hans Geiger,Oliver Wuensch(2007)认为执行规则的成本很高,银行需要付出显著的成本和投入,制度的收益以减少反洗钱上游犯罪为目标,而预防金融体系被犯罪分子利用是一个可靠的衡量有效性的目的指标。

5.反洗钱监管信息技术研究。金融机构要落实反洗钱义务,就必须从其庞大的账户交易数据中进行数据挖掘,从中发现可疑交易线索上报监管当局;而各类机构按规定将可疑交易报告给监管部门后,这些监管部门同样面临着从海量数据中挖掘金融情报的问题。因而,提高自身的反洗钱信息技术水平是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IT技术在反洗钱监管中的应用,美国金融执法犯罪网络(The Financial Crimes Enforcement Network,FinCEN)建立了“GATEWAY”数据库,通过SQS查询系统、VisualLinks、12等软件技术开展情报分析。法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也都开发了科技含量较高的反洗钱情报系统,来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可疑情报线索。这些情报系统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对报告机构的数据报送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利用技术手段有效遏制了金融机构滥报告、乱报告的行为。

(二)国内反洗钱监管文献综述

国内反洗钱研究体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随着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首次对洗钱罪做出规定,国内开始了对洗钱和反洗钱的研究,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洗钱犯罪的刑事立法层面,而此前对洗钱和反洗钱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自2003年人民银行履行反洗钱监管职责以来,国内有关反洗钱的文献开始增多,这些文献重点研究了我国金融业反洗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具体建议。从研究反洗钱的群体来看,以单位组织的研究为主,复旦大学专门成立了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与人民银行合作开展了反洗钱专题研究。从研究重点来看,反洗钱监管方法由研究规则为本的转变为研究风险为本。从研究领域来看,研究范围由银行业扩展至证券、保险业,伴随着人民银行监管范围的扩大,又扩大到对非金融业反洗钱的研究。国内反洗钱文献综述如下:

1.对金融机构反洗钱作用的研究。在当今经济及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下,金融市场国际化和金融服务信息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而金融机构在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洗钱分子所利用,洗钱分子之所以选择金融机构洗钱,是因为通过金融机构洗钱相对成本较低、效率较高,有利于犯罪分子对清洗后的犯罪收益再利用,而且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给则洗钱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而,许多国家都将金融机构反洗钱列为反洗钱工作重点。从国内专家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来看,对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王大东(1998)认为一切具有相当规模的洗钱活动都得通过金融渠道进行,金融机构的行动在反洗钱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反洗钱的重要环节,政府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的各种努力,若无金融机构的积极配合将难以奏效。王自力(2003)认为由于国际洗钱活动主要通过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机构在反洗钱活动中处于第一线,加强金融机构的反洗钱能力是打击洗钱活动的核心。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课题组(2005)认为现金交易使得洗钱资金难以追踪,异常现金交易的背后隐藏着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并总结了现金异常交易的特征,构建了异常现金交易监测分析模型。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课题组(2006)对证券、保险行业的洗钱风险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证券、保险行业可疑交易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的资金监测模型。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2006)认为银行业电子支付在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由于自身特点,给洗钱分子利用银行业洗钱提供了更快、更隐蔽、更难跟踪的新手段,严重威胁银行的生存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课题组(2009)认为银行被动卷入洗钱主要通过存款、贷款、现金、支付汇兑、银行卡、网上银行、私人银行和信用证业务,银行应从产品设计的源头考虑防范被动洗钱风险。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进行了研究,蔡丛露(2007)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成为洗钱犯罪的中间媒介和主要渠道。完善我国金融机构洗钱内控制度必须严肃银行开户审核制度,建设反洗钱信息系统,独立反洗钱工作职能,加快培育反洗钱专业人才,建立内部反洗钱奖罚制度,健全反洗钱评估制度,编写反洗钱评估手册,完善内部会计记录原则,提高对反洗钱的警惕性等。熊海帆(2008)从商业银行角度揭示了内控制度与反洗钱活动的内在关系,认为商业银行应坚持反洗钱的“基于风险的方法”原则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在风险管理框架下,致力于建立与反洗钱相关的内部报告、内部审计和内部评估制度,高度重视并切实搞好反洗钱的员工培训工作,严格划分反洗钱内控制度的岗位责任。

2.对我国反洗钱监管体系、框架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人民银行作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合法性、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职能等方面。刘泽华(2003)进行了反洗钱金融监管模式的研究,指出央行职能转变后,反洗钱监管模式模糊、定位不准,急需借鉴国外经验建立我国的反洗钱监管模式。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课题组(2004)从立法和实践角度论证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的合理性,从合理使用政府资源的角度考虑,人民银行是我国最适当的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并提出组建国家反洗钱局的构想。欧阳卫民(2004)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是对我国金融情报机构(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的定位、定性、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将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定性为“事业单位”,与联合国有关公约关于金融情报机构的定义相去甚远,金融情报工作与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有天壤之别,工作手段和方式更是大相径庭。

3.对反洗钱监管制度有效性的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课题组(2009)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的反洗钱工作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结果为我国的反洗钱监管工作和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大部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2009)利用信息不对称与公共物品理论、管制成本理论、激励相容监管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等对反洗钱监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监管内化有效性概念及监管内化有效性的实现途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边维刚(2010)以反洗钱监管的有效性机理起点,在对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有效性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以上海为例,对上海金融业的反洗钱监管有效性进行了总体评估,并提出了我国金融业有效监管的实现机制和优化路径。

与官方研究的结果相反,西安交通大学高增安(2007)认为由于我国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反洗钱目标存在冲突,金融机构对反洗钱报告制度褒贬不一,金融机构自卫性报告心理盛行,“狼来了”效应显著和报告制度缺乏成本交易性,导致我国反洗钱报告制度的效力较差。

4.利用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对反洗钱的研究。原永中、张新福(2003)认为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在反洗钱问题上存在博弈,并对收益和成本进行了分析,通过将反洗钱行动中收缴的黑钱返还给商业银行,从而改变商业银行的利润函数,提高商业银行的努力程度;朱宝明(2004)从博弈论的角度,通过对洗钱各方的成本利益分析,揭示了影响我国反洗钱的微观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只有加强法制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建立反洗钱激励机制,培养反洗钱主体的反洗钱意识,增加洗钱分子的成本,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才能更好地解决洗钱问题。严立新(2006)从监管部门的目标人手,分析中央银行在与商业银行的博弈过程中,应当如何合理地搭配和运用约束与激励这两个策略,进而更为有效率地打击洗钱这一非法活动,提出银行业反洗钱约束一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李成、钱华(2006)运用博弈方法,对国际反洗钱非均衡金融监管现象进行了剖析,结论是短期内国家之间的反洗钱非均衡监管现象难以消除,长期来看,反洗钱均衡监管需要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监管国际合作。李子白、沈杰、贺东(2007)认为金融机构反洗钱与自身利益存在冲突,监管机构应对金融机构进行成本补偿,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其积极参与反洗钱。杨胜刚、何靖、曾翼(2007)认为监管机构在在完善反洗钱约束机制后适时采用分成制,按照一定原则向商业银行分配反洗钱追缴资金,从而使其做出符合监管机构目标的行动;监管机构可运用各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成效或社会声誉机制等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行为。邱兆祥、朱宝明(2007)通过对反洗钱过程中的洗钱方和反洗钱方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对比,揭示了外部性对银行业反洗钱的影响。戴淑庚、吴锦蓉(2008)通过建立博弈模型,认为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和洗钱分子存在错综复杂的博弈关系,金融机构已陷入了“囚徒困境”,不严格反洗钱是金融机构的最优选择。吴崇攀、朱米均(2008)站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角度,对反洗钱面临的制度和现实困境及相应的突破路径进行了探讨。福州、海口和深圳等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也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以行政监管为主,激励机制为辅的激励性监管机制。

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

上述研究成果为本论文奠定了坚实基础,详细的研究方法、广阔的研究思路、完美的研究框架对本文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也有不足之处:

(一)当前反洗钱监管研究成果呈现出“六多六少”

对反洗钱监管制度从法律角度研究和国外经验的介绍的较多,立足于改进监管方法的研究较少;对反洗钱监管具体措施研究较多,对反洗钱监管制度低效的深层原因分析较少;利用博弈论分析工具从局部对洗钱和反洗钱研究的较多,而对反洗钱整体研究的少;对洗钱的经济影响总体估算多,精确计量较少;对洗钱和反洗钱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尤其是通过建模并进行实证检验的研究更少。

(二)跟踪国外研究是我国洗钱和反洗钱监管研究的重要特点,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开展反洗钱工作较晚,时间较短造成的,我国的反洗钱研究成果与该项工作的深入程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从研究成果和研究内容来看,主要是跟踪国外反洗钱最新成果,利用相关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对我国自身反洗钱工作研究的还不够深入。

金钱关系篇8

[关键词] 反洗钱 信息系统 构建

一、我国反洗钱现状

洗钱(Money Laundering)是将黑钱合法化,以隐藏资金来源为目的通过放置、培植、融合三个阶段,犯罪分子掩盖了犯罪收益的真实来源将资金以合法的形式回收。这一黑色的产业,以极快的速度成长为仅次于外汇和石油的第三大商业活动,每年给各个国家带来的损失巨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保守估算,全球每年非法洗钱总额相当于全世界GDP总和的2%到5%,约6千至1.5亿美元。

“洗钱”的手法从旱期的犯罪团伙财务主管把违法所得变成合法的洗衣收入演变至今,已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在我国,“洗钱”手法也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而不断演变的。在早期,当市场并不发达时,利用显性的黑市交易、地下钱庄进行“洗钱”活动;银行体系建立之初,利用银行不完善的结算和支付系统进行“洗钱”活动;在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日益活跃的时候,又出现了利用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来“洗钱”;到了国有企业改革之机,又利用国企改制的机会“洗钱”。可见,只要经济生活中出现新的交易方式和场合,就有可能被“洗钱”所利用,现在已经出现利用网络和电子银行“洗钱”了。总之,“洗钱”手法几乎涉及社会生活中使用现金消费和交易的方方面面,几乎涉及现实生活中所有大额交易的场合,其牵涉面之广、手法之多都是难以把握的。可以肯定,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更多的“洗钱”手法。由此可见,“洗钱”犯罪的手法是随着经济生活中新的支付方式和交易方式的出现而不断更新的。

二、反洗钱信息系统模型构建

作为主抓反洗钱业务的人民银行只要能够掌握洗钱分子开立的所有银行账户及这些账户上所有账务情况。在人民银行诸如“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等业务的配合下,就能方便地分析出犯罪分子的洗钱行为。因此,建立以银行结算账户为龙头,以结算交易情况为基本数据的适时动态库+决策支持库,就成为反洗钱过程的必要环节。

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担负着维护支付、清算系统正常运转和银行结算账户监管的职能。当前,人民银行已经建成与各个金融机构畅通安全的计算机网络。每个省的银行结算账户系统也都统一了版本,建设反洗钱决策支持系统的硬件条件已经成熟。首先将全省的银行结算账户信息适时导入反洗钱信息系统,通过给各个商业银行提供结算交易报送格式,由各商业银行自己提取符合进入反洗钱信息系统条件的账务信息,及时自动地送入反洗钱信息系统。这样,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能动态、全面地掌握任何关注单位或个人,资金流向。利用人民银行已经建成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剔除掉合法的交易单位或个人的业务,保留可供关注的交易单位或个人的业务。实现信息的深加工,为及时发现犯罪分子提供智力支持。在人民银行内部建立反洗钱信息系统,服务器与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服务器连接,及时查询反洗钱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新增记录是否与信贷业务有关,以及时排除不需要的数据。另外,利用反洗钱信息系统分析结果,可以及时通知国家支付系统,以终止犯罪分子的洗钱行为。

国家反洗钱信息系统包括银行结算账户信息提取子系统、商业银行账务信息提取子系统、数据同步子系统、账务信息筛选子系统、反洗钱分析决策子系统、结算交易强制终止子系统、反洗钱报表子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银行结算账户信息提取子系统负责实时地提取当地人民银行帐户信息。银行结算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将数据库中新变动的结算账户信息传送到反洗钱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商业银行账务信息提取子系统负责实时地将各商业银行账务主机中新变动的账务信息传送到反洗钱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数据同步子系统保证提取的账户信息中账务信息始终与采集源一致。账务信息筛选子系统负责将反洗钱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明显不属于洗钱业务的账务剔除掉。根据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搜集的资料自动筛选,分析数据库中存在的洗钱交易。结算交易强制终止子系统及时通知国家支付系统,终止犯罪分子反洗钱交易。反洗钱报表子系统形成各种反洗钱报表数据,供公安监察等部门使用,联合做好国家的反洗钱工作。

三、反洗钱信息系统建设将面临的问题

1.数据采集问题

首先,反洗钱信息系统,需要金融机构、海关、税务及执法机构和商业数据。虽然我国金融机构、海关、税务已经有各自的信息系统,但还不能信息共享。执法机构和商业数据缺乏信息系统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其次,我国还没有制定反洗钱信息数据的格式、内容等电子数据的标准,而涉及到洗钱活动的机构数据收集也是各行其是,对将来建立反洗钱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综合分析造成障碍。最后,一些机构采集的数据规范性差,由于目前海关、税务,按自己部门要求采集数据,而其他机构数据采集还处于分散状态。

2.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一些相关的信息系统也都只具有比较简单的分析处理功能,不支持复杂的数学模型及人工智能分析技术,无法对金融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可疑金融交易有效的识别,仍然停留在依赖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经验和直觉判断的基础上。

3.外部环境较差

我国反洗钱信息系统建设刚刚提上日程,与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美国已经有大量的IT企业和技术服务企业,研发金融产品、设计方案和分析模型,为美国金融机构反洗钱提供大量支持。而我国IT业从技术上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采用技术外包方式,又因为涉及到国家部门安全、利益和法律等多方面原因,制约着我国快速建立反洗钱信息系统。

金钱关系篇9

关键词:央行;反洗钱;法律体系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10-0046-02中图分类号:F832.31文献标识码:A

洗钱活动由来已久。洗钱作为下游犯罪是和贩毒、走私、腐败等上游犯罪相联系的,是犯罪分子为了隐匿、掩盖财产的非法来源而进行财产转换或转移的犯罪活动,对国家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危害极大。随着金融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金融行业逐渐成为洗钱和反洗钱的最主要领域。开展反洗钱工作对于发现、打击贩毒、走私、腐败等各种严重犯罪活动,铲除犯罪活动滋生和发展的土壤,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反洗钱工作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特别是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相继颁布实施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三部规章制度,标志着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构建的反洗钱组织机构和法律框架已初步建立。2004年,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又赋予了人民银行“负责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的职责。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相继成立了反洗钱局、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建立了反洗钱部际联系会议组织机构,银行业反洗钱工作开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基层人民银行在上级行的领导下,从建章立制、组织机构、加强检查入手,不断探索反洗钱工作方法和有效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有关资料显示,仅2006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现并移送可疑交易线索855份,协助破获涉嫌反洗钱案件100余起、涉及金额140多亿元,有效打击了洗钱犯罪活动。但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洗钱的方法和途径也产生变化,洗钱手段日益隐蔽,洗钱手法日趋复杂化、专业化,通过互联网远程操纵的洗钱活动已经出现,并逐渐成为洗钱的重要途径,给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同时,从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自身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才能促进反洗钱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二、基层央行反洗钱工作的难点

(一)反洗钱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金融机构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看不到洗钱对自身经营的危害,认为反洗钱工作不仅增加了工作流程、工作量和经营成本,甚至还可能因严格执行制度而影响了与客户的关系,导致存款外流,结算业务减少,影响经营效益。因此,为了多争取储户和存款,很多银行都不同程度地通过放宽开户条件,直接或变相提高利率,放松现金支取管理制度等各种手段吸引客户、扩大业务、吸收存款,忽视了对钱的性质和来源的了解,放弃履行有关核对真实身份信息和报告的义务。此外,还存在着客户对执行“实名制”规定、大额外汇交易核对身份规定的不理解与不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因为引资心切,对外汇管理部门加强大额外汇资金的流入管理表示不理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二)缺乏完善权威的法律体系

由于对其他部门没有从法律层面上赋予反洗钱职责,在实际工作中,由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牵头建立的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基本上是停留在情况通报方面,特别是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的规定行使协调地方有关部门的反洗钱工作职责时,由于没有过硬的手段约束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存在指令不能及时贯彻的现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极其有限。

(三)协调机制作用发挥不够

目前我国除了人民银行、公安部、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之间有反洗钱合作外,基层央行尚未建立有效的反洗钱协调机制,缺乏统一的信息收集与甄别机构,司法、财政、商务、海关、税务、工商、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在信息收集、情报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尚未全面展开。这既不利于建立反洗钱预防与打击体系,又不利于形成反洗钱工作的合力,影响整个反洗钱工作的全面展开。

(四)组织机构不健全

人民银行省级以下机构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反洗钱机构,省会中心城市的反洗钱工作基本由支付结算部门负责,地(市)中心支行由会计财务部门负责,因支付结算和会计财务部门业务多,而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反洗钱工作上。

(五)专业反洗钱人员缺乏

一是基层央行因缺乏懂结算、懂法律、懂外语的复合型专业反洗钱人才,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二是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岗位多为兼职人员,落实相关反洗钱法规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的工作状态。三是在各级反洗钱联席会议组成部门内部,也基本没有专职工作人员,难以及时落实反洗钱规定。

(六)反洗钱手段落后

由于目前洗钱手段趋向科技化、智能化,而基层央行反洗钱手段仍停留在金融机构的大额支付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的审查上,沿袭传统的统计、检查等方法,没有建立与支付清算系统对接的支付交易监测体系,造成了基层央行反洗钱工作量大,效率低,监督检查力度不够,阻碍了反洗钱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

三、有效开展基层央行反洗钱工作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力度

日趋复杂的洗钱活动,客观上要求不断加强反洗钱工作培训与宣传。反洗钱工作培训重点应使有关工作人员理解有关法律规定,明确所在机构和个人应承担的职责,掌握支付交易监测系统的数量分析方法,提高监测分析水平和能力,了解相关犯罪的特点等。要通过开展相关法规的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印发反洗钱资料,让金融机构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洗钱的危害及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增强参加反洗钱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宣传教育让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反洗钱工作的现状和危害,增强参加反洗钱工作的自觉性。

(二)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

反洗钱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公安、税务、工商、海关、财政等多个执法部门和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部门,需要共同协作和参与。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相关部门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职责、地位和法律责任等,反洗钱管理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应尽快制定《反洗钱法》,明确有关单位的职责,以确保反洗钱工作的顺利进行。《反洗钱法》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对洗钱的界定,规定反洗钱的主要原则和要求,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和非金融机构的职责义务,各有关主管部门内控管理制度及其协调机制,反洗钱信息处理机构职责义务,反洗钱国际合作机制和法律责任等。同时,完善反洗钱的相关配套制度,扩大实名制的应用范围,实现实名制在银行、证券、保险领域的并轨;扩大可疑资金交易报告制度的主体和内容,延伸至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娱乐业、黄金交易商、房地产等行业。

(三)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组织建设

基层央行应尽快落实反洗钱工作职责,整合现有的反冼钱、现金管理、账户管理、外汇反洗钱四项职能,成立反洗钱专职部门,制定“三定”方案,配备业务骨干,以便更好地组织开展反洗钱工作。尤其是省会中心支行应尽快设立反洗钱专职机构,具体负责辖内反洗钱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其他城市中心支行、县级支行明确反洗钱监管部门,有条件的也可单设反洗钱监管机构,从组织上保障反洗钱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进一步完善反洗钱检测手段

当前,反洗钱监测工作中应更多地运用科技手段,增强反洗钱实时监控处置能力。通过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反洗钱监测信息采集平台和分析系统,快速识别出各类潜在的具有洗钱特征的大额和可疑交易信息并实时发出预警,变被动报告制为主动采集制,使大额和可疑交易得以迅速确认并终止其后续交易。一是要探索建立反洗钱信息监控处理机构,集中收集、分析、处理可疑交易信息。二是要抓紧时间建立支付交易监测系统,通过系统自动筛选出具有典型异常特征的电子支付交易,有效杜绝利用网上银行等网络洗钱犯罪行为。三是要探索建立现金实时管理系统,及时掌握大额提现的动向,事先发现洗钱的苗头,真正起到和实现防洗钱、防逃债、防逃税、防逃汇套汇等目的。

金钱关系篇10

[关键词] 基层银行业;反洗钱;问题;对策及建议

一、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

1.反洗钱意识淡薄

2003年3月1日人民银行总行了反洗钱工作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1997年我国新颁《刑法》191条明确了“反洗钱罪”。但是,这一系列条例、法规在基层人行和商业银行中的学习、贯彻、执行力度参差不齐,大部分仅停留在略知一二的层面上。多数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的反洗钱教育还不够深入,银行员工普遍缺乏反洗钱的意识和经验,甚至认为反洗钱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事,与基层银行业务关系不大,反洗钱意识淡薄。还有部分基层商业银行员工认为,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反洗钱工作不仅增加了工作流程、工作强度和经营成本,而且还可能因为制度的执行影响客户关系,导致资源流失,影响自身经营和效益,因而这项工作对基层商业银行来说,当面临监管职责和自身利益的矛盾时,他们往往还会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为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进行一些违规操作。

2.技术手段落后

洗钱犯罪目前已公认为上游犯罪,洗钱手法和犯罪手段日渐更新,洗钱手段更加智能化、高科技化。而当前,我国的反洗钱由于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尚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与商业银行账务核算系统、支付系统和《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相对接的支付交易报告和监测系统。一方面,基层人民银行还没有相应的软件用于分析监测,对大额支付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只能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统计、搜集,工作量大,效率低,差错多,无法做到对大额、异常支付交易进行及时的监测、记录、分析。另一方面,虽然建立并实施了大额可疑资金报告有关规定,由于没有相适应的技术手段跟上,没有建立良好的监测网络平台,难以对交易资金和具体的业务进行综合分析,直接影响了反洗钱工作效率。

3.组织机构待健全

从目前形势看,反洗钱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没有一个由精明强干的人员配备的专业化组织力量是不行的。当前,基层银行尚未成立专职的反洗钱机构和队伍,仅仅是按照人民银行反洗钱的组织形式建立了领导小组,并笼统地将反洗钱工作指定某一部门负责,没有设立专门机构,也没有配备专门人员,难以把反洗钱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同时,各家银行负责该项工作的部门各不相同,有的由营业部门负责,有的由保卫部门负责,有的由会计财务部门负责。反洗钱工作涉及到现金、支付结算、存款取款等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需要相关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和统一组织,单靠一个部门很难适应反洗钱工作的需要。而且,反洗钱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涉及到许多部门合作的系统工程,但从基层实践来看,反洗钱工作仅是金融部门在“孤军奋战”,公安、司法、财政、商业、海关、税务、工商、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在信息收集、情报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尚未建立运行高效、有序协作的单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也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4.制度约束欠缺

反洗钱工作需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而各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规范、不严肃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制度建设不到位。一些内控制度建设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反洗钱预防、监测、分析、报告体系,停留于发文件、谈学习的层面,办法制度出台多,实质性开展工作少,管理层面布置多,基层网点落实少,总体要求多,可操作性差。二是了解客户程序不到位。了解、掌握客户真实信息本应是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实际上,金融机构在执行制度上难以严格,对客户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不好过细地去核实,主要原因来自“三怕”:一怕失去客户,影响存款;二怕客户刁难、打击报复;三怕投入成本、影响效益。因此,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了解,仅限于客户开立账户时应提供的资料,很难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关联企业、主要资金往来对象、营业范围等进行真实地了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准确判断客户资金的性质,导致“可疑交易”有关规定成为摆设。三是储蓄实名制执行不到位。部分基层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网点,在储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争取市场份额,存在对存款实名制执行不严,放松对个人存款有效身份证件的审查,放松大额现金支付等现象。有的为逃避人民银行的监督,甚至自行为客户编制身份证号码,造成客户身份无法确认,使反洗钱工作失去可靠的基础。四是现金管理不到位。我国是现金使用大国,特别是在地市级以下地域,现金的提取和使用在现实生活当中基本没有限制。不说居民个人、个体工商户,即便是具有一定规模、财务相对规范的中小企业,仍然普遍存在大量使用现金交易的现象。当前,虽然银行卡得到了广泛的推行,但因办理和使用银行卡环节较多,费用较高,结算工具和手段又比较落后,结算渠道不畅,致使城乡居民现金结算仍居高不下。

5.处罚难以执行

在属地监管的前提下,反洗钱监管不可避免地渗入了地方保护主义与人情因素,对于反洗钱监管发现的问题,人民银行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人民银行“考虑”过多,处罚力度不够,往往只是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纠改意见,助长了反洗钱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在实际的检查工作中,如制度不健全,报告不及时,尽职调查不周全,柜面审查不严格等问题,可大可小,违规事实的定性和处罚的尺度难以把握,影响了反洗钱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6.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不熟悉与其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工作,业务处理随意性大,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而且,受业务水平和工作内容的限制,基层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缺乏经验,与反洗钱工作的要求差距很大,对反洗钱工作较难适应,在金融机构信息共享机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对犯罪分子所用的现代金融支付工具,在异地、跨行频繁地进行资金运作,凭借自身水平,更是难以断定其行为是否属于洗钱。

二、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重视人员培训,培植反洗钱骨干队伍

从事反洗钱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极大地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效果,由于反洗钱工作在我国的开展时间短,“洗钱”手段又多种多样,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反洗钱工作的培训力度。要从提高从业人员的反洗钱知识、技能出发,来提高反洗钱工作的实际效果。要选拔一批既懂金融、外汇业务,又懂法律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反洗钱队伍,着重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反洗钱专业知识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支有较高反洗钱水平的人员队伍。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辖内开展反洗钱宣传活动,提高基层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促使他们对当前洗钱的严峻形势及反洗钱的重要意义有所了解,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反洗钱在工作中形成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地履行反洗钱的工作义务。与此同时,还应组织、督导基层金融机构培训专业反洗钱人才,通过制定和实施由浅入深的系列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反洗钱具有专业技能的业务骨干,对可疑支付交易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准确判断,而后可采取主办多层次的反洗钱业务培训班、编印反洗钱教材、组织反洗钱知识竞赛、在金融机构开展巡回指导、案例剖析、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以点带面,丰富和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反洗钱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银行业反洗钱工作水平。

[摘 要] 洗钱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仅影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破坏。银行业以货币 资金为主要经营对象,最易于为洗钱分子所利用,因而成为犯罪分子进行洗钱活动的主要渠道。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 不断变化,基层地区的反洗钱工作任务也变得日益繁重。从目前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由于认识 层次、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及技术手段等多方面的原因,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基层银行反洗 钱工作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基层银行业;反洗钱;问题;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1-0163-03

[作者简介] 叶 周,东华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钟焕焕,中国人民银行抚州市中心支行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经济与金融。(江西 抚州 344000)

一、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存在的问题

1.反洗钱意识淡薄

2003年3月1日人民银行总行了反洗钱工作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1997年我国新颁《刑法》191条明确了“反洗钱罪”。但是,这一系列条例、法规在基层人行和商业银行中的学习、贯彻、执行力度参差不齐,大部分仅停留在略知一二的层面上。多数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的反洗钱教育还不够深入,银行员工普遍缺乏反洗钱的意识和经验,甚至认为反洗钱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事,与基层银行业务关系不大,反洗钱意识淡薄。还有部分基层商业银行员工认为,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反洗钱工作不仅增加了工作流程、工作强度和经营成本,而且还可能因为制度的执行影响客户关系,导致资源流失,影响自身经营和效益,因而这项工作对基层商业银行来说,当面临监管职责和自身利益的矛盾时,他们往往还会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为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进行一些违规操作。

2.技术手段落后

洗钱犯罪目前已公认为上游犯罪,洗钱手法和犯罪手段日渐更新,洗钱手段更加智能化、高科技化。而当前,我国的反洗钱由于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尚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与商业银行账务核算系统、支付系统和《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相对接的支付交易报告和监测系统。一方面,基层人民银行还没有相应的软件用于分析监测,对大额支付交易和可疑支付交易,只能采用手工的方式进行统计、搜集,工作量大,效率低,差错多,无法做到对大额、异常支付交易进行及时的监测、记录、分析。另一方面,虽然建立并实施了大额可疑资金报告有关规定,由于没有相适应的技术手段跟上,没有建立良好的监测网络平台,难以对交易资金和具体的业务进行综合分析,直接影响了反洗钱工作效率。

3.组织机构待健全

从目前形势看,反洗钱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没有一个由精明强干的人员配备的专业化组织力量是不行的。当前,基层银行尚未成立专职的反洗钱机构和队伍,仅仅是按照人民银行反洗钱的组织形式建立了领导小组,并笼统地将反洗钱工作指定某一部门负责,没有设立专门机构,也没有配备专门人员,难以把反洗钱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同时,各家银行负责该项工作的部门各不相同,有的由营业部门负责,有的由保卫部门负责,有的由会计财务部门负责。反洗钱工作涉及到现金、支付结算、存款取款等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需要相关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和统一组织,单靠一个部门很难适应反洗钱工作的需要。而且,反洗钱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涉及到许多部门合作的系统工程,但从基层实践来看,反洗钱工作仅是金融部门在“孤军奋战”,公安、司法、财政、商业、海关、税务、工商、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在信息收集、情报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尚未建立运行高效、有序协作的单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也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4.制度约束欠缺

反洗钱工作需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而各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不规范、不严肃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制度建设不到位。一些内控制度建设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反洗钱预防、监测、分析、报告体系,停留于发文件、谈学习的层面,办法制度出台多,实质性开展工作少,管理层面布置多,基层网点落实少,总体要求多,可操作性差。二是了解客户程序不到位。了解、掌握客户真实信息本应是基层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实际上,金融机构在执行制度上难以严格,对客户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不好过细地去核实,主要原因来自“三怕”:一怕失去客户,影响存款;二怕客户刁难、打击报复;三怕投入成本、影响效益。因此,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了解,仅限于客户开立账户时应提供的资料,很难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关联企业、主要资金往来对象、营业范围等进行真实地了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准确判断客户资金的性质,导致“可疑交易”有关规定成为摆设。三是储蓄实名制执行不到位。部分基层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网点,在储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争取市场份额,存在对存款实名制执行不严,放松对个人存款有效身份证件的审查,放松大额现金支付等现象。有的为逃避人民银行的监督,甚至自行为客户编制身份证号码,造成客户身份无法确认,使反洗钱工作失去可靠的基础。四是现金管理不到位。我国是现金使用大国,特别是在地市级以下地域,现金的提取和使用在现实生活当中基本没有限制。不说居民个人、个体工商户,即便是具有一定规模、财务相对规范的中小企业,仍然普遍存在大量使用现金交易的现象。当前,虽然银行卡得到了广泛的推行,但因办理和使用银行卡环节较多,费用较高,结算工具和手段又比较落后,结算渠道不畅,致使城乡居民现金结算仍居高不下。

5.处罚难以执行

在属地监管的前提下,反洗钱监管不可避免地渗入了地方保护主义与人情因素,对于反洗钱监管发现的问题,人民银行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人民银行“考虑”过多,处罚力度不够,往往只是针对问题提出一些纠改意见,助长了反洗钱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在实际的检查工作中,如制度不健全,报告不及时,尽职调查不周全,柜面审查不严格等问题,可大可小,违规事实的定性和处罚的尺度难以把握,影响了反洗钱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6.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不熟悉与其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工作,业务处理随意性大,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而且,受业务水平和工作内容的限制,基层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缺乏经验,与反洗钱工作的要求差距很大,对反洗钱工作较难适应,在金融机构信息共享机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对犯罪分子所用的现代金融支付工具,在异地、跨行频繁地进行资金运作,凭借自身水平,更是难以断定其行为是否属于洗钱。

二、基层银行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重视人员培训,培植反洗钱骨干队伍

从事反洗钱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极大地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效果,由于反洗钱工作在我国的开展时间短,“洗钱”手段又多种多样,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反洗钱工作的培训力度。要从提高从业人员的反洗钱知识、技能出发,来提高反洗钱工作的实际效果。要选拔一批既懂金融、外汇业务,又懂法律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反洗钱队伍,着重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反洗钱专业知识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支有较高反洗钱水平的人员队伍。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在辖内开展反洗钱宣传活动,提高基层金融机构高管人员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促使他们对当前洗钱的严峻形势及反洗钱的重要意义有所了解,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反洗钱在工作中形成的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而在工作中,自觉地履行反洗钱的工作义务。与此同时,还应组织、督导基层金融机构培训专业反洗钱人才,通过制定和实施由浅入深的系列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反洗钱具有专业技能的业务骨干,对可疑支付交易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准确判断,而后可采取主办多层次的反洗钱业务培训班、编印反洗钱教材、组织反洗钱知识竞赛、在金融机构开展巡回指导、案例剖析、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以点带面,丰富和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反洗钱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银行业反洗钱工作水平。

2.广泛宣传,提高对反洗钱的认识

首先,通过开展相关法规的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印发反洗钱资料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舆论导向,提高我国整体开展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让商业银行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洗钱的危害及对银行业务的影响,认识到自己在反洗钱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参加反洗钱工作的自觉性,通过宣传教育让基层银行了解中国反洗钱工作的现状和未来的工作方向,增强参加反洗钱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调动有关部门甚至是全社会的力量,要使社会公众、政府职能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活动参与者意识到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危险,摒弃狭隘的地方主义观念,克服经济短视行为,自觉抵制黑钱,加强对反洗钱的组织和协调,共同打击洗钱犯罪,堵截非法资金,让犯罪分子没有藏身之地。再次,基层人行要积极引导、规范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秩序,创造规范、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运用正当的竞争手段,不乱拉存款,不乱开设账户,严格大额现金支付,严密监控大额可疑资金的划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遵守严格、规范、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规范,树立金融机构的良好信誉,有效遏制洗钱犯罪行为。

3.建立反洗钱工作组织机构体系

一是建立反洗钱工作机制。应尽快明确基层人行反洗钱的主管部门、人员和职责,迅速组织开展反洗钱工作。同时,与财政、税务、工商、公安和金融机构等部门协调,建立反洗钱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领导,在成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及建立相应的办事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牵头抓,协作部门配合抓,营业网点共同抓,临柜人员重点抓”的工作体系,强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在领导小组带领下上下联动,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反洗钱工作。二是要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要加强反洗钱工作的监督检查,健全反洗钱工作的考核与奖惩机制,制定《反洗钱机构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反洗钱工作的专项检查、考核和评价。要建立反洗钱工作责任制,规定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明确,各尽其职。要实行严格的反洗钱检查责任追究制度。对未认真进行检查或对查出问题不报告不处罚甚至弄虚作假的检查人员,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确保反洗钱检查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4.健全反洗钱控制制度

一是各金融机构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经营情况,制定具体的反洗钱制度措施,将反洗钱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管理和业务流程当中去,并以此作为内部管理考核、奖励和惩罚的依据,增强反洗钱制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二是基层央行应对金融机构落实上级机构制定的内控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还应要求基层商业银行在落实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经营和现实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内控制度和操作章程,要对反洗钱工作的组织架构、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主要制度等作出详细规定,切实做到反洗钱工作有章可循,并努力将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三是要建立和政府、金融机构、银监办、财政、税务、工商、公安、检察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牵头建立涉及银行、证券、保险部门的反洗钱网络。构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机制,畅通联系渠道,共享信息资源,确保辖区金融部门的反洗钱工作有效开展。积极协调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加强交流,处理好地方经济与反洗钱工作的利益冲突。四是要引导各金融机构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反洗钱与业务发展的关系,依法经营,依法履行反洗钱的有关职责。开立账户时,要认真审查其提交的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向有关发证部门核实其所提供的证明文件,将个人结算帐户纳入管理范围,避免洗钱者利用个人账户清洗黑钱;在提供保管箱等可能产生洗钱活动的中介服务时,严格执行身份核实制度;加强现金管理,将大额存入现金纳入现金管理的范畴,控制现金的流动,严禁为单位和个人违规提取现金。鼓励单位和个人多用银行卡、票据,少用现金,有助于保存交易记录及金融系统反洗钱;办理票据承兑、提现业务时,要对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认真审查,防止犯罪分子利用不具有真实商品交易关系的商业汇票进行洗钱。

5.改进反洗钱的技术手段

一是要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改进反洗钱监测措施,统一开发出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自动采集检测系统,并实现与大额支付系统及各金融机构的账务系统连接,真正落实实时网络监控,增强反洗钱监测及时性和有效性。二是建立和推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监测、跟踪、报告系统。通过将支付交易监测系统、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的“三位一体”化,实行对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监测及报告的实时化,全面避免基层金融机构收集、统计、分析支付交易信息难以及手工操作随意性大、差错率高的弊病,便于反洗钱中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行动,切实提高反洗钱的工作效率。三是建立涉及银行、证券、保险部门的反洗钱网络,拓宽反洗钱工作辐射的行业范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职能部门沟通和配合的联动网络。四是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与工商、税务、海关、外经贸和公安间的长期反洗钱协作机制,畅通联系渠道,共享数据信息资源,形成部门监管合力。整合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内部信息资源,加强各业务环节的联系和沟通,形成涵盖事前、事中、事后连贯的监管体系,规范核查工作,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燕玲.金融业反洗钱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11).

[2]黎和贵.中国式的洗钱手法及治理对策[J].深圳金融,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