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十篇

时间:2024-02-29 17:50:15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篇1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耕地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浙政办发〔2021〕6号)精神和省市有关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严格保护耕地,主要在永久基本农田特别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分类稳妥有序推进“两非”清理腾退和调整优化工作,同时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推进高效利用,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不少于16.88万亩,储备补划区1.5万亩;年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稳定在23.1万亩和10.3万吨以上。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指导、稳妥推进。按整治方案稳妥有序推进,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分步处置,不搞一刀切,把握好工作节奏和重点,采取“一区一策”的办法逐个逐块处置,由易到难、压茬推进,妥善处理各方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农业生产稳定。

——坚持依法依规、属地管理。严把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关,使各项工作于法有据,对严重破坏耕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处置。明确属地区域内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和种粮保护责任,突出当地重点整治类型、整治目标,细化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坚持调补平衡、稳定产业。充分尊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自主经营意愿等时展特点,科学合理调补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鼓励发展粮食和其他农业主导、特色产业,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生态改善和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整治优化范围

(一)建房(不含粮食生产配套设施用房,下同)、基础设施建设、取土、挖沙、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从事其他活动等导致粮食生产功能区“非农化”或者毁坏种植条件的;

(二)种植苗(树)木、花卉、草皮的;

(三)种植水果、茶叶等多年生经济作物的;

(四)挖塘养殖水产的;

(五)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被划定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的;

(六)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等不允许进行农业生产的;

(七)因区块面积、立地条件、土壤肥力、污染状况等原因,不符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要求的;

(八)其他情形需要整治优化的。

以上一、五、六、七、八类建议调整优化,二类应清理腾退,三、四类应以稳定优化当地农业产业为前提,采取调整优化为主、清理腾退为辅相结合的整治方式。

四、主要任务

(一)制定整治方案。根据本次全区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各镇街要在耕地“非粮化”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全面调查掌握粮食生产功能区现状,突出当地重点整治类型、整治目标,细化任务要求和时间要求,并要利用最新国土调查成果等信息数据和技术手段,分类施策,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职责分工:各镇街负责摸底调查和制定整治优化方案,区农业农村局牵头指导检查,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配合)

(二)组织清理腾退。根据粮食生产功能区“非农化”“非粮化”不同情形,采取“一区一策”,逐个逐块稳妥有序推进清理腾退。要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首先从容易清理腾退的、生产基础条件损坏较轻的、土地租赁合同即将到期的开始,并创造条件抓紧向其他粮食生产功能区推开。通过采取作物(堆放物)移除、客土回填、土壤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恢复粮食生产条件。对严重破坏粮食生产功能区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予以处置。(职责分工:各镇街负责实施清理腾退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负责指导、监督和执法等工作)

(三)开展调整优化。对确实难以清理腾退或不符合要求的地块,要按照“总量不减、质量不降、集中连片、局部调整”原则进行调整优化。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确保调整优化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地于符合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严格把握调整优化需补充划入地块的数量和质量,必须集中连片,或与其他功能区相连,满足平原地区连片100亩、山区连片50亩以上的规定。或调整后的原粮食功能区不符合要求的,可整体进行调整补划。粮食功能区调补以属地自行平衡为主,特殊情况确实无法落实补划面积的,可申请全区统筹。(职责分工:各镇街负责实施调整优化工作,区农业农村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负责指导、监督等工作)

(四)坚决遏制增量。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新增问题发生,防止“大棚房”问题反弹。区级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落实管控措施,强化监管核查,加强对占用耕地挖湖挖河、建设湿地公园和水利景观等项目的审核,对项目必要性、科学性进行充分论证,切实加强源头控制。对发现分别在2020年9月10日、11月4日以后发生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查处一起,全力处置到位,确保问题零新增。(职责分工:各镇街负责日常监督、巡查管理,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负责执法等工作)

(五)大力整治抛荒。对发现的耕地抛荒问题,落实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坚决依法依规恢复农业生产,确保2021年底前整治到位(所有耕地抛荒问题)。对交通较为方便或耕种条件较好的抛荒耕地,要积极引导承包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鼓励采取代耕代种、集中流转、托管服务等形式开展生产。对不愿意委托代耕代种或流转,弃耕抛荒的,要采取措施让撂荒农户履行耕种义务,限期恢复耕种。对因污染产生或耕种条件较差的抛荒耕地,要区分情况,选择水稻、旱粮、经作等适宜的农作物种植,切实加以整改。对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恢复耕种。要规范耕地流转合同,明确耕地利用和防止抛荒的责任和要求,杜绝流转地抛荒。(职责分工:各镇街负责实施抛荒整治,区农业农村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负责指导、监督等工作)

(六)强化质量建设。要严格坚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标准,加强整治优化后粮食生产功能区质量建设管理。按照因缺补缺的原则,根据种植水稻的高质量要求推进沟、渠、路等基础设施改善,开展水稻育秧、稻谷烘干、农机服务等生产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要采取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升耕地地力,并推广应用经粮轮作等高效种植模式。(职责分工:各镇街、村(社区)负责质量建设和种植管理,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技术指导、支持等工作)

(七)严格用途管制。坚持农地农用、粮地粮用,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力布局,明确区域土地利用要求,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来确定耕地用途。特别要严格保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确保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水稻、大小麦、玉米、豆类、薯类等农作物种植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蔬菜、油菜、棉花、糖料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耕地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前提下,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生产。建立健全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制度,加强用途管制,强化租赁耕地监测监管。(职责分工:各镇街负责严格管控耕地用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监督管理等工作)

(八)健全长效机制。要全面加强和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和管护要求。严格执行《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占用补划审核规程(试行)》,规范粮食生产功能区占用审核程序,占用补划粮食生产功能区要严格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和“数量不减、质量不降、标准不变”的要求落实,确保占补平衡。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利用情况动态监测体系,引导农户季季种足种好粮食。制订新一轮种粮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振农民种粮特别是种植水稻积极性。(职责分工:各镇街负责粮食功能区建设与管理,区农业农村局负责耕地地力提升、生产技术推广和粮食功能区占补等建设管理工作,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负责粮食功能区内耕地保护等工作,区发改、财政、住建、交通、粮食、电力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粮食功能区建设与保护的相关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发动阶段(2021年2月—2021年4月)。做好粮食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动员部署和摸底调查,摸清各镇街所辖粮食功能区生产管护现状、土地流转等情况。同时,调查并建立耕地“非粮化”数据库,制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二)集中整治阶段(2021年5月—2022年9月)。各镇街组织实施辖区内粮食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落实“一区一策”具体整治方案,并于2021年6月底前报区农业农村局。同时,定期组织区级督导检查,及时反馈上报工作进度和阶段性总结报告,按时保质完成整改优化,要求2021年底前完成40%以上,202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

(三)评估验收阶段(2022年10—2022年12月)。按照《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标准及验收认定办法》等上级要求,组织整治验收,对通过上级核验的,区政府印发补划调整粮食功能区认定文件,设立永久性保护标志,并完成上图入库等后续管理工作。同时,总结经验做法,巩固整治成果,为持续推进耕地整治打下良好基础。

六、奖惩措施

(一)执行约束制度

1.对农业生产扶持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及时纠正不符合《通知》《意见》精神的扶持政策。涉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不符合耕地用途管制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原则上不予安排财政扶持资金、项目或设施农用地审批。

2.对粮食功能区内种植苗木、多年生经济作物等拟纳入整治但不主动整改的生产主体,执行“三不”约束制度。(1)种植苗木的不再核发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2)种植非粮作物生产基地、种植经营户不得享受各类政策性补贴。(3)种植非粮作物的种植经营户不得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类评比活动。同时,对拒不接受劝告和整改的,应将其纳入信用黑名单,并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将其列入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3.对流转经营权人抛荒2年以上的,依法终止耕地流转合同,取消抛荒耕地承包农户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4.对未完成粮食功能区整治和粮食生产任务镇街和建制村,取消年终综合先进评比资格,原则上不得享受各类农业农村项目的申报和补助。

(二)实行激励政策

1. 工作经费奖励。对苗木、多年生经作物、鱼塘完成清退整治并恢复种粮的,经验收通过后,区财政统一给予每亩3000元的工作经费奖励。

2. 整治项目扶持。对清理腾退或调整优化后,需通过沟渠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和土壤质量提升等方式恢复种粮条件的,按粮食功能区提标改造项目每亩4000元补助标准给予扶持,不足资金由镇街落实。

3. 加强管护力度。结合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完善工作,落实耕地(粮食生产功能区)保护补偿资金。

粮食生产功能区外的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参照执行。对新增两非情况不予补助。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严格实行耕地保护,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目标,坚决防止粮食功能区“非粮化”,守住耕地红线,打牢粮食安全根基。建立健全工作体系,成立区粮食功能区整治优化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推进粮食功能区整治优化以及日常管理、督查考核等工作。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

(二)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双负责机制,镇街及平台要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和粮食功能区管护利用的主体责任。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负责做好空间规划编制,抓好土地整治项目,查处违法用地案件等工作,切实履行耕地保护职责;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做好耕地质量提升、复耕复种技术指导和土地流转管理等工作;其他各部门按照自身职责,配合做好耕地保护等工作。

(三)强化监督执纪。各有关单位在专项行动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要及时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依法依规抓好工作落实的监督和干部失职失责的问责。并及时督查指导工作开展,对专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避重就轻、进展缓慢的,予以公开通报、约谈;对禁而不止、弄虚作假、瞒报漏报、压案不查的,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以铁的纪律为专项整治工作保驾护航。

(四)加大宣传引导。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营造良好的专项整治社会舆论氛围,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做好信息汇总和统计分析,逐级报告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整治成果,及时总结宣传典型案例,表彰工作先进。

 

附件:余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拟整治优化任务分解表

 

 

 

附件:

余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拟整治优化任务分解表

                                                                       单位:亩、个

序号

镇街

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需整治优化粮功区个数

粮功区认定面积

整治优化任务

计划储备面积

耕地抛荒整治面积

整治优化面积

其中建议清理腾退

其中建议调整优化  

1

余杭街道

53621

75

38106

13870

5020

8850

2000

141

2

闲林街道

5020

现无粮功区

740

3

仓前街道

26797

39

14415

4820

2750

2070

2800

1605

4

中泰街道

13866

12

4513

3150

1920

1230

700

1741

5

五常街道

1203

现无粮功区

179

6

良渚街道

47499

74

25297

11790

6410

5380

2000

411

7

仁和街道

43496

65

26040

15930

6890

9040

1600

883

8

瓶窑镇

46626

39

23503

10030

5710

4320

2700

657

9

径山镇

53137

70

31948

20080

12680

7400

2000

125

10

黄湖镇

14485

5

3359

1770

1050

720

700

34

11

鸬鸟镇

10542

12

1637

1140

830

310

500

187

12

百丈镇

4459

现无粮功区

31

合计

320751

391

168818

82580

43260

39320

15000

6734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篇2

一、目的意义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稳住面积是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提出要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各村(社区)、镇直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耕地撂荒治理对确保粮食安全和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开展撂荒地综合治理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耕地撂荒、鼓励复耕复种,努力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夯实我镇粮食生产安全基础。

二、主要目标

按要求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我镇和各村(社区)的年度整治目标任务,并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解决大面积耕地撂荒问题,确保具备耕种条件、适宜耕种的耕地及时复耕复种,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分类推进复耕利用。以村(社区)为单位开展撂荒地基本情况调查,逐村逐社逐户逐块摸清耕地撂荒底数,查清撂荒原因,制定复耕方案,落实复耕措施,建立整治台账,明确各年度整治目标任务,建立到村、到社、到户、到地块的撂荒地信息台帐。台帐要具体到农户和田块,并注明撂荒原因、复耕路径、种植内容等,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具体方案,大力推广撂荒地“委托代耕”、“三方共耕”等模式。对S101线、村道路沿线、粮食调查基点社、贫困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水源条件较好、现代种业园区、连片30亩以上的撂荒地,要尽快复耕,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对耕种难和坡度大的撂荒地,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发展粮食、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道地药材等生产,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对季节性撂荒地,应种植大豆等养地作物,提高耕地质量。

(二)政策扶持引导复耕。进一步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针对性和导向性,对季节性撂荒发动农户主动复耕;对连续2年以上长期撂荒停止发放补贴,待复耕复种后重新纳入补贴范围。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耕,种粮面积达到30亩以上的享受种粮大户补贴。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和力度,降低农民生产经营风险。对返乡留乡农民工利用撂荒地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和特色种养的给予适当倾斜。

(三)改善条件推动复耕。将具备条件的撂荒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五良”融合宜机化项目改造范围,加大投入力度,配套完善灌排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提升宜机作业水平。对因灾损毁的撂荒地,要尽快修复、恢复生产。引导农民对撂荒地开展地力培肥,采取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等措施,尽快恢复撂荒地肥力。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农事服务超市”等服务模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四)规范流转规模经营。鼓励建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开展互换并地、土地换股权,实现土地连片耕种,推动规模化、股份化、产业化经营。倡导土地流转租金或土地入股分红“三免两减半”,缓解撂荒地复垦成本高、种地效益低的问题。探索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鼓励自愿退出承包权。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强化约束监督,对业主流转耕地满一年未栽种导致撂荒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业主送达限期复耕通知书。业主在通知后一年内未复耕的,可提前解除流转合同,由此造成的损失,业主自行承担。

(五)提升指导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主体,继续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领办农事服务超市,推广全程式、菜单式服务模式,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对撂荒较久、复耕难度较大的耕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除草、旋耕,耕种规模达到种粮大户标准的,享受大户补贴,村集体统一耕种的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实施科技助力撂荒地复耕行动,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及撂荒地整治工作督导,选派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技术指导服务。

三、组织领导

(一)落实工作责任。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层层细化落实复耕任务,将开展耕地撂荒治理情况纳入对村(社区)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应用。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负责,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加强指导,村(社区)书记、主任具体负责牵头抓好重点区域、村社开展撂荒耕地整治复耕复种,确保完成粮食面积和产量。鼓励支持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撂荒地治理。研究制定绩效考核、与补贴挂钩等激励和约束政策,遏制耕地撂荒、鼓励复耕复种。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篇3

关键词:耕地保护主体;纳什均衡;蛛网理论;成本分析

一、博弈论及其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

博弈论(Game Theory)又译为对策论,博弈论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相互制约下策略选择时的理性行为及相应结局[1]。博弈论是在1937年由美国数学家约翰冯纽受(John von Neumann)提出,运用旨在解释各种博弈的分析方法来解释政治与对手行为。所有的博弈有三点是共同的:局中人、策略与支付(或译为效用)。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的目的是使利润最大化,博弈规则由法律框架决定,策略是每个参与者所有可能的行为,支付是参与者的利润或损失。

博弈论在耕地保护中有着重要应用,政府与农户都是博弈的局中人,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首先讨论直接决策者——农户之间的策略博弈,且讨论是农户之间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是指局中人对自己与其他的局中人的所有的与博弈有关的事前信息(策略空间、支付函数等)有充分的了解的有决策先后次序的博弈。

为了便于分析,农户可以简化为两个即为甲和乙,在初始阶段t0,耕地的机会成本大于耕地收益。对于甲和乙两个参与者,每个参与者都有两种战略:保护耕地或将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由于有两个参与者,每人都有两种战略,所以就有四种可能的结果:(1)都选择保护耕地;(2)都选择将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3)甲选择保护耕地,乙选择将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4)甲选择将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乙选择保护耕地。每个参与者都可以知道在这四种情况中的每一种情况下自己的结局。可以将每个参与者四种可能的结局列成博弈的结局矩阵(PayoffMatrix)。参与者的处境是带有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特性的博弈,也即优势战略均衡 [2]。

参与者都知道,无论对方怎样做,自己最好的选择是将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将保护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这样就实现两人的非零和博弈。但是,两人分别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决策时的结果是耕地的大量侵占。

二、农户博弈行为的后果分析

粮食的生产周期较长,我们作如下假设:(1)从开始生产到生产出产品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生产规模无法改变;(2)本期的产量决定本期的价格;(3)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在分析时我们还假定土地是均质的,即单位面积耕地产出一定为u。在初始时期t0,甲和乙分别拥有面积为L1和L2的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分别为C1和C2,此时粮食的价格为P0,供需均衡点的粮食童是A。对于任何一个决策者而言,效用最大化要求当单位面积边际收益(ML)大于单位面积耕地收益时,将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随耕地逐渐转化,边际收益递减,当单位面积耕地的边际收益高于单位面积非耕地收益时,达到均衡状态。

(一)农户单次博弈

每个参与者都会认识到,由于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供给量也随之减少,从而引起粮食价格上升,在时间为t时,效用最大化的实现可用下式表达:

Ut(max)=ptctu+f(L)dL

其中,Pt和Ct是时间为t时粮食的价格和耕地面积;Ml =

f(L);Lt是时间为t时的非耕地的面积;Lt+Ct=Tl,Tl是土地总面积。

参与者的优势战略是在时间为t时将耕地面积减少至Ml等于单位面积耕地的收益,但每一个参与者只能预计出自己的供给发生变动时粮食价格的相应变化。甲考虑到采取优势战略后,耕地面积由C1减少到C3,粮食供给由A0减少到A2,对应的粮食价格上升至PT1,Al=A0-(C1-C3)u;同理,乙考虑到采取优势战略后,耕地面积由C2减少到C4,粮食供给由A0减少到A2,对应的粮食价格上升至Pt2,A2=A0-(C2-C4)u,我们则看到由于双方都减少了耕地面积,粮食供给实际上由A0减少到A3,粮食价格上升至Pt3,A3=A0-(C1+C2-C3-C4)u,此时单位面积非耕地的边际效益小于单位面积耕地的收益,双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二)农户多次博弈及其后果

在前面的分析中,粮食供给的减少导致粮食价格上升,同样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在下轮博弈中,甲考虑采取优势战略,增加耕地面积至C5,粮食供给由A3增加到A4,粮食价格下降至Pt4,A4=A3+(C5- C3)u;同理乙的优势战略中耕地面积增加至C6,粮食供给由A3增中到A5,粮食价格下降至Pt5,A5=A3+(C6-C4)u,这样实际上双方都增加了耕地面积,粮食供给由A3增加到A6,粮食价格下降到Pt4,此时单位面积非耕地的边际效益大于单位面积耕地的收益,双方仍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当这种博弈行为多次进行时,我们会观察到周期性的波动,当粮食价格上升时,耕地增加,耕地增加使下期粮食价格下降,粮食价格下降导致耕地减少,耕地的减少使粮食价格上升,开始新一轮循环。当决策者的数量逐渐增多时,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状况更将趋向无序,周期性的波动更为明显。这就是在自由市场中农户在没有政府参与时对于粮食生产的博弈。经过多次博弈形成了粮食生产的发散蛛网型结构 [3~6]。

三、农户与政府在粮食生产的博弈

上述的农户之间在粮食生产的博弈只适用完全的自由市场,没有考虑政府这个局中人,而在现实的市场上政府这个局中人在粮食生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对耕地保护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农民没有完整的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而集体经济组织主体不明确,政府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影响特别大,政府的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特别大。下面我们来讨论中国的农户与政府在粮食生产的博弈,而且我们讨论的这些博弈都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政府在农户多次博弈的粮食生产的发散蛛网型结构的结果中发现,粮价的不稳定导致社会不稳定,大量耕地非农化,造成耕地资源大量流失,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不适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大量耕地非农化也造成了经济系统的非效率的生产。国家出于经济有效率生产和稳定社会的角度出发,针对农户将耕地在耕地与非耕地之间频繁转化的策略,制定耕地的中部分不能转化的策略,如果转化这部分耕地将受到法律制裁。这部分耕地足以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也即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必须种植农作物。农户在国家强势的策略下,除去种植满足自己需要的粮食外,在粮食生产有利润时就大量生产,在粮食生产没有利润时,就进行休耕和撂荒。由于近几年农资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日益升高,农产品收益日益降低,一度陷于亏损的泥潭,一部分的农户将基本农田撂荒,一部分的农户甚至直接非农化,他们的基本农田成为废弃土地,集体经济组织主体缺乏也无法使农户交出撂荒的基本农田,这样仍造成了粮食生产的发散蛛网型结构。

政府在农户再次博弈的粮食生产的发散蛛网型结构的结果中发现,仅靠基本农田的保护策略不能起到多大作用,必须把大量的农村城市化的居民手中的耕地收回到集体经济组织重新分配,大量的撂荒耕地进行农户之间的流转,最重要的是解决农产品收益亏损的问题。国家在下轮博弈中打出三个方面的策略。第一,继续完善基本农田的用途管制机制。第二,集体经济组织重新分配耕地,允许耕地进行农业用途的流转。第三,减免全部农业税费,按耕地面积多少象征性补贴。农户在这轮博弈中发现减免全部农业税费,按耕地面积多少象征性补贴仍不足满足农户追求社会平均利润的需要,一部分农户采取继续非农化策略,一部分农户采取流转自己耕地的策略,另一部分农户采取扩大种植规模,集约化生产的策略,但是粮食生产的成本与收益仍有巨大的亏损,粮食生产仍在较小规模上呈现发散蛛网型结构。2006—2010年粮食市场的产量就是明显的例证。

四、政府在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的三种方案

分析政府与农户在粮食生产上的多次博弈中,农户追求的耕地最大效用化与政府追求经济系统的最大有效率化生产和粮食安全的目标相悖,如何才能把非合作博弈转化为合作博弈呢?分析政府与农户博弈的核心在于粮食生产的利润与其他耕地和非耕地相比有巨大的亏损,农户不会为经济系统的最大有效率化生产和粮食安全买单。研究政府的策略,政府也不愿为经济系统的最大有效率化生产和粮食安全负主导作用,考虑到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应该是最主要的买单者。

政府作为稳定粮食生产的主要的买单者,应该补贴农户在粮食生产中与其他耕地和非耕地的亏损。政府如何补贴农户在粮食生产中与其他耕地和非耕地的亏损,我们认为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补贴方案:政府补贴的金额必须保证粮食生产不亏损,计算公式为:P-C+A=0

公式中P、C和A分别为某种粮食农产品在单位面积上的总产值、总成本和总补贴。

第二种补贴方案:政府补贴的金额必须保证农户在粮食生产中与其他耕地平均收益一致,计算公式为:P-C+A=PA

公式中P、C和A分别为某种粮食农产品在单位面积上的总产值、总成本和总补贴,PA表示其他耕地单位面积的平均收益。

第三种补贴方案:政府补贴的金额必须保证农户在粮食生产中收益与社会平均收益率一致,计算公式为:=RA

公式中P、C和A分别为某种粮食农产品在单位面积上的总产值、总成本和总补贴,RA表示社会平均收益率,在统计上一般取当年的一年期的存款利率。

如果按第一种方案进行补贴,仅能保证农户在粮食生产时做到不赚不赔,农户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作用下,粮食生产积极性仍不会高,粮食生产仍呈现较小规模上呈现发散蛛网型特征,耕地撂荒仍有大面积发生。如果按第二种方案进行补贴,农户在粮食生产中可以获得与其他耕地平均收益一致的利润,加上粮食生产市场风险比其他农作物生产风险小,可以刺激农户发展粮食生产,仍有部分农户追求比农业生产更高的收益率,转移出农村,这部分留下的耕地可以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的重新分配与流转而参与进粮食生产。这时粮食生产将随市场农产品的波动而波动,市场作用正常发挥,能保证经济系统的有效率化生产和社会的粮食安全。如果按第三种方案进行补贴,大多数农户考虑粮食生产市场风险比其他行业生产风险小,大量发展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其他行业人员同样出于风险考虑,会大量流入粮食生产中,导致其他行业产值降低,社会平均收益率降低,进而导致社会无效率生产。按第三种方案进行补贴,成本极高,也不适用产业转移规律。

比较三种方案,第一方案到第三方案成本依次升高;在适用上第一方案与第二方案比较适用,第三方案不可能适用实际情况;在比较使用结果方面,第二方案最好,能达到经济系统的效率化生产和粮食安全,起到耕地保护的目的。

五、耕地保护成本的案例分析

重庆市黔江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根据黔江区的粮食生产的农经资料[7],我们可以计算出政府要达到经济系统的效率化生产和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的成本。由于在现阶段,政府的补贴水平较低,我们采用第一方案来计算耕地保护的成本,进行相关评价。由于农业补贴在2005年才开始出现,我们采取2005年的粮食生产的农经资料来计算耕地保护的成本(见表1),便可以发现耕地保护的成本并不低。

六、结论

在没有政府参与下的农户与农户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基础上,农户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都选择将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导致耕地的大量侵占。这种博弈行为会随着粮食价格的波动而出现耕地数量的正相关变化,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状况周期性的波动更为明显,在经过多次博弈后形成了粮食生产的发散蛛网型结构。

政府与农户博弈的核心是在于粮食生产的利润与其他耕地和非耕地相比有巨大的亏损,为了避免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无序化,解决粮食生产的发散蛛网型结构,政府承担起耕地保护的最主要的实施主体。政府在对粮食生产进行的补贴有三种方案:粮食生产的收入必须保证与粮食生产成本一致;在粮食生产中耕地与其他耕地平均收益一致;在粮食生产中收益与社会平均收益率一致。在这三种方案中,其中第二方案能达到经济系统的效率化生产和粮食安全,起到耕地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涛.博弈论教程——理论、应用[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3-6.

[2]徐梦洁.耕地保护的利益驱动机制探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9,(2):101-104.

[3]刘星彦.蛛网理论与中国的粮食安全[J].粮食流通技术,2002,(5):6-8.

[4]邵正芝.蛛网理论与弹性理论[J].青岛大学学报,2005,(6):11-12.

[5]王思亮.蛛网理论分析释疑[J].苏州大学学报,2006,(5):77-78.

[6]孟大生.弹性理论和蛛网理论两种数学模型的比较与选择[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19-24.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篇4

1发展思路与解决方案

进一步完善发展和保证农业粮食生产安全,除系统的经济社会支撑和政策保障之外,非常重要的还包括农业的现代科技的支撑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这样说,在农业现代化和不断促进与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过程中,科技支撑作用起到了导向和支撑作用。在促进农业粮食生产科技利用方面,首先最为重要的是不断完善农村科学技术服务体制,使农村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机械站、种子站及其他相关农业技术服务部门更好的为农村粮食生产安全服务,使农村得到更好的与当前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一方面对农业生产要起到较好的支持和引导作用,不断借鉴农村发达地区先进的农业粮食生产经验和做法,同时注意做到技术、农业生产与市场的紧密集合,也高度注意与当地的农业粮食生产与气候、地质类型紧密集合,以更好取得因地制宜不断发展的良好效果,同时也注意在不断提高农村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严格保护和促进农民的利益,并将农业的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证和强化农业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非常重要的是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首先使农民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能够充分认识在农药、化肥和种子合理使用的技术的能力,使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到不当或者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可能会给粮食生产和粮食本身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农民不断增强粮食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与责任感,同时农民不仅是粮食的主要生产者,而且也是人口占多数的消费者,而对于农民的粮食生产、消费的链条相对来说监管更加薄弱,所以农民自身更加需要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意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实现,既需要农民自身的自觉意识,也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媒体和其他个人对农民的帮助、支持和引导,这实际上也体现为整个社会文明素养和文明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农业粮食生产安全的实现,同时还需要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引导和监管,这首先体现为对化肥、农药和种子本身,对农业生产过程,对粮食收获、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等等方面的全程监管,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提高对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病虫害、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这些都离不开农业科学技术的高度支撑与合理利用。另外一方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要注意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问题,环境和生态问题不仅有可能是由于农业生产本身所造成,由于不合理的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所造成,其中最主要的还有可能是由于工业和城市等农业、农民和农村等之外的原因所造成,这样如何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就不仅仅是农村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社会和整体环境的问题,农业和农村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所以,加强对污染企业和城市垃圾、汽车尾气排放等方面的治理就显得极为重要。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的科学技术推广与应用,同样非常重要的是不断给粮食生产与科技应用与推广资金支持,不断加强农村水利水电设施的管理与应用,不断完善农村道路与桥梁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各种病害水库和水利设施的治理。同时通过一定的组织与经济形式,不断提高农业粮食生产的机械化、现代化的水平,使农民的粮食生产能够更好的享有现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支持与引导。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农业新技术的研发,不断提高农业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使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适应农村不断发展的需要。

2未来趋势与方向选择

加强农业粮食安全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归根到底还是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问题。如果不断农村现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以引导和完善发展,农业粮食生产安全就有可能受到严重的挑战。农村现有包产到户、地块分散、农民各自经营的生产方式,这非常不利于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必须逐步走土地生产经营的适当集中,走粮食生产大户到农业生产经营公司的道路,大规模的农业粮食生产经营公司一方面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粮食生产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这不仅有利于生产的监管,而且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展开和运用。现有的农产品也包含粮食生产的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组织体系对农业生产的规范、引导和有效监管,但是如果农产品、粮食生产的源头只对应农产品产量极为微小和高度分散的农户来说,则可追溯和监管的难度会加大,即使实现了可追溯,一方面成本会相对较高,而且改善和处罚难度以较大,就目前情况来看,往往某种农产品或者粮食出现一定问题,市场与社会对其反应往往过于猛烈,而且这种反应往往会对整个产品造成损害,或者会贴上地域标签,使某地的某种粮食或者其他农产品某一时期的产品造成全局性的伤害,这里面在相当程度上会造成误伤的可能。而且一旦受到损害,恢复期往往较长,损失因此可能是较为巨大。不仅如此,在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保障和维护粮食生产安全,还应该不断改革与完善,逐步形成与建立农民现代的生活方式,因为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民的住宅即使生活场所,用时也是部分农药、化肥、种子和粮食的暂时存放场所,所以,农民的生活方式如何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的谋生与生产的变化,如果不把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思考,是很难较好的解决农业粮食生产的安全保障的。从这个意义上,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3结语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篇5

为全面完成我镇粮食生产工作任务,实现粮食生产“扩面、增产、提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工作目标,特制定我镇2021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1、落实种植面积。2021年我镇粮食生产总的目标是:稳定种植面积,全面遏制抛荒;努力扩大双季稻,提升耕地复种指数淘汰落后的直播方式,确保产粮重镇不动摇。具体任务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400亩,其中双季稻8000亩(其中集中育秧4500亩、优质水稻种植5000亩),一季晚稻3900亩,玉米2000亩,大豆500亩,冬油菜5000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4万吨以上。

2、主要工作任务。一是区域规划,突出重点。镇村主干公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种植双季稻,具体为:XX村的XX公路沿线、镇政府门口可视范围;XX村的XX公路沿线、XX组、XX组的村级公路沿线以及镇政府门口可视范围;XX村的村级公路沿线;XX村公路沿线、XX组镇级公路沿线。

3、优化科技服务,加强示范。建立一个种粮大户一名乡镇干部、一名农技人员的帮联机制,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技术、政策扶持力度。XX六个村要围绕包湾村6组至水口桥打造一个5000亩的双季稻示范片。

4、部门联动,明确责任。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要保证技术服务到位、包括病虫害防治、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到位,要做好优质稻的推广应用,确保全镇优质稻种植5000亩以上,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化肥减量1.8%、农药减量4%以上,确保全镇稻谷绿色生态、品质安全;九峰水库管理所要科学调度,确保农业灌溉用水;供销社要足额保证地膜、化肥、秧盘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到户;商务部门要保证农机燃油的供应。

5、做好粮食的收储。鼓励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支持发展订单农业,实行订单生产。

二、工作内容

1、做好宣传工作。镇村两级将组织早稻生产宣传车在全镇巡回宣传3天,发放5000余份粮食生产相关政策和技术资料,各支村两委在3月10日前将资料发放到农户。要召开党员组长会和户主会,组织全民积极参与。每村要张贴粮食生产标语不得少于50条。把有关早稻生产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

2、全面摸清底子。各村要对重点区域内的田块逐户摸清粮食种植意愿,发动农户自主种植双季稻,对承包户不能种植的或只愿种植一季稻的要逐户造册登记。

3、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各村要根据摸底情况积极引导承包户不能种植的或只愿种植一季稻的土地向种植大户流转,确保全镇土地流转7000亩以上。

4、坚决遏制耕地抛荒。承包人、土地经营权人应按季节进行农业生产,不得抛荒。如承包(田主)人自己不能耕种土地,应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人弃地抛荒的,承包人可依法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另行发包。

5、从严查处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的行为,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花卉苗木等林果业种植、挖塘养鱼,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非粮化”行为。

三、工作措施

1、实行党政同责制。成立XX镇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XX同志任第一组长、镇长XX钢同志任组长、农业主管XX同志任副组长、其它负责干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由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实行联村包干制。各村由联村党政负责干部负总责、办村干部、支部书记为该村粮食生产直接责任人,粮食生产工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

四、工作考核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篇6

 

2021年,全县食品安全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明确的目标任务,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政同责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要求,推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按照《雅江县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雅江县县级领导食品安全责任清单》履职尽责,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严格执行《雅江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充分发挥食安委成员单位职能。(各乡镇党委政府、相关县级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风险防控,提升监管能力

(一)加强冷链食品管理。完善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加快“川冷链”平台应用,做好与省追溯平台数据对接,强化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县市场监管局)严把入口关,推进冷链食品道路运输运单管理信息化,强化运输物流防控,严格信息登记、货物查验和车辆器具清洗消毒;健全完善冷链运输服务标准规范。(县交通局)对冷链食品实施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推进第三方冷库备案和公示,全面推行冷库库长制,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柜销售进口冷链食品,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冷链食品“三专、三证、四不”要求。(县市场监管局)加强商场超市、农贸(集贸)市场、餐饮场所等管理,确保不发生聚集性疫情和食品安全事故。(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动态评估研判冷链食品传播病毒的风险,对直接接触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和监管人员,督促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

(二)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严把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严格落实粮食收储企业出入厂(库)检验制度;督促粮食加工生产经营者严格进货查验,索取粮食收储企业的出库合格证明文件或自行检验合格,确保采购原料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县发改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行动,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严控收购、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持续推进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县发改局)对市场中流通的大米及粮食加工品重点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县市场监管局)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摸清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开展污染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持续开展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保护专项行动,完成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县生态环境局)持续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落实农业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制度,指导农户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有关规定,防范农药残留超标。(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

(三)强化抽检监测与风险评估。全面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食品安全“国抽”和“省抽”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按时完成率达到100%。(县市场监管局)开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监测样品量达到1 批次/千人,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 %。(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完成省级食用林产品及产地土壤质量监测任务。(县林草局)

(四)加强风险研判与应急演练。制定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加强信息共享,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县卫生健康局)开展食品生产经营过程风险隐患综合治理,定期食品监督抽检信息,加强风险研判,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研判制度,掌握风险点和隐患问题,有针对性的整改提升,协调处置机制和不合格(问题)样品核查处置检监联动规则。(县市场监管局)做好网络舆情研判,及时发现、分析研判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做好舆情深度分析和风险研判预警。(县食安委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应急演练,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健全应急处置方案,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完善食品安全事件预警监测、组织指挥、应急保障、信息报告制度和工作体系,提升应急响应、现场处置、医疗救治能力。(各乡镇人民政府、县食安委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智慧监管。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深入推广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县教体局)深化食品经营许可电子化证书改革。(县市场监管局)统筹推进肉菜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县经信局)

(六)推动食品安全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省级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做好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公示;加强食品领域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认定和公示,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实施食品经营安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推进农产品生产主体质量安全“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两个名单制度。(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推进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管理人才专题培训。(县经信局)

三、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一)实施“一老一小”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学校食堂规范管理;扎实开展春秋季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县教体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落实养老机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餐饮供应全面持证经营,推进养老机构餐饮服务质量安全管理。(县民政局)对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品连锁经营企业、农贸市场等开展风险评估、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抽查考核。(县市场监管局、县民政局、县教体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深入开展母婴用品店特殊食品规范经营行动,持续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加强特殊食品网络交易监管。(县市场监管局)

(二)开展餐饮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开展餐饮质量提升工程,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全面实施餐饮服务风险分级管理,实现餐饮服务提供者培训考核全覆盖,推进餐饮服务量化分级改革;持续倡导“公勺公筷、中式分餐”等新兴“食”尚用餐方式。(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加大对食品企业安全循环生产、检验检测设备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提升食品企业智能化、清洁化生产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县经信局)深入实施“四川白酒品质提升工程”,推进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行动,严格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查验规定。(县市场监管局、县经信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开展食品安全进寺庙守护行动。以大型宗教活动为重点,着力开展宗教活动场所临时摊点、商铺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督促指导寺庙管理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完善场所内自供食堂和对外营业餐厅进行定期日常检查机制,确保全县宗教活动场所食品安全制度制定率、上墙率达100%;积极指导寺庙管理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对大型宗教活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大型宗教活动食品安全工作预案制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率达100%。开展食品安全进寺庙活动,提高寺庙僧尼食品安全意识。(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县市场监管局)落实宗教活动场所集中供餐区实施“明厨亮灶”行动,确保全县宗教活动场所集中供餐区“明厨亮灶”完成率达55%。(县民宗局)    

(四)开展旅游市场监管攻坚行动。督促指导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等企业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县文旅局)以重点旅游景区及国道318 沿线为整治重点,以食品生产企业、集贸市场(包括冻库)、食品批发企业、超市、小食杂店、土特产经营店、宾馆、饭店、小餐馆、流动摊贩等为整治对象,重点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许可情况、制度落实情况,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旅游景区食品安全整体服务水平。(县市场监管局、县文旅局)

四、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一)逗硬执法,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开展“昆仑2021”专项行动、“护旗”系列专项行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域,突出打击食用农产品、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农药、兽药犯罪,加大大案要案侦办力度,保持对食品安全犯罪高压态势。(县公安局)严厉打击直播售假等利用互联网制售伪劣食品违法犯罪,严厉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等违法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草局、县委网信办按职责分工负责)按照国家“治违禁促提升”行动计划,严厉打击各类禁限用药物使用和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制度。(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重特大案件挂牌督办机制,推进农产品、食品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相关工作,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资格管理制度。(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春雷行动2021”暨冷链物流疫情防控执法行动。开展“肉及肉制品”“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各乡镇食安委、县交通局、县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开展“冷链物流疫情防控”“长江禁捕打非断链”执法行动,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县市场监管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县林草局)严厉打击来源不明冷链食品,开展联合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农村地区无证无照经营、制售“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商标侵权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县市场监管局、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县公安局、县经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舆情监测。加大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研判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实事求是公布舆情信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举报奖励制度。加强部门工作联动,依法依规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件,综合治理食品安全谣言,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县食安委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和新媒体等媒介,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力度,推动食品安全工作有效落实。(县委宣传部、县食安委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积极宣传引导。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寺庙、进景区、进社区、进建筑工地、进牧区“八进”宣传活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原则,加大食品安全普法力度,推动相关部门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县食安办、县食安委相关成员单位)普及“减盐、减油、减糖”健康饮食观念。(县卫生健康局)支持新闻媒体准确客观报道和舆论监督,宣传食品安全工作先进典型和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的典型经验。(县委宣传部)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篇7

一、治理畜牧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经贸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质监局、工商局、公安局、交通局。

(三)治理目标:实行定点屠宰区域的猪、牛、羊肉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在县域范围内逐步推行冷却肉上市;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上市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和鲜牛奶抗生素超标等)的检出率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加快推行牛、羊定点屠宰,提出全县加强私宰肉、病死猪肉监管的措施与办法,构建杜绝私宰肉、病死猪肉上市的有效管理机制,依法打击和查处生猪私屠滥宰行为。(县经贸局负责,县农业局、公安局、工商局配合)

2.抓好牲畜定点屠宰厂(场)清理整顿和管理工作,加快划分农村屠工区域,推行农村屠工制,建立和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县经贸局负责)

3.落实《福建省无害化处理染疫、病死畜禽管理办法》,加大养殖场治理力度,从源头上解决染疫、病死畜禽流入市场的问题。(县农业局负责)

4.在全县开展生猪莱克多巴胺尿样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5.加强县际边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疫情预警,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处置制度。(县农业局负责)

6.加强对规模饲养场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的监督检查,重点开展对县域内奶牛生产企业(户)鲜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7.加强对全县乳品生产企业购进生乳原料检查验收、鲜奶成品卫生质量自检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卫生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县质监局负责)

8.加强对宾馆餐饮部、酒楼、饮食店、学校、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食堂畜禽产品购进的卫生质量管理,监督企业建立健全进货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制度。(县卫生局负责)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卫生局、供销社、粮食局。

(三)治理目标: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率、上市主要水果农残超标率、主产区茶叶农残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3以内;大米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开展对全县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等主产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普查工作,开展农药残留产地监测,建立和完善全县产地定点监测网和主产区监测点,并开展农药残留和蔬菜重金属检测。(县农业局负责)

2.加强对禁用限用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查处,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对果蔬用药和农药店经营剧毒农药的管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县供销社负责做好系统内农药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提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县农业局负责)

3.开展对上市蔬菜、水果、茶叶、大米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抽检。(县卫生局负责)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

(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供销社。

(三)治理目标: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

(四)主要措施:

1.抓好渔药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对重点养殖单位、重点养殖产品、重点经营使用环节的专项整治。(县农业局负责)

2.开展县级水产品药残等有害物质检测工作。(县农业局负责)

3.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促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县农业局负责)

4.开展对全县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织纹螺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畜牧水产局配合)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水利局、卫生局。

(二)协办单位:县建设局。

(三)治理目标:县城区供水管网末梢水质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村供水覆盖率乡镇所在地达 到100、村级70。

(四)主要措施:

1.开展对全县自来水水质、二次供水及其设施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城区市政供水单位设施及水质卫生状况,督促社区、小区物业管理等开展辖区内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工作,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县水利局、县卫生局负责)

2.会同财政等部门制定加快现有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工作方案,提出长效性的解决意见;继续加强对二次供水清洗队伍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督促清洗、消毒和水质送检;继续开展县城区供水水质检测工作的质量考核,确保市政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县水利局、县卫生局负责)

3.对全县瓶(桶)装水生产企业(户)卫生许可证发放的规范管理,开展对全县瓶(桶)装饮用水市场和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户)的抽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负责)

4.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实施《福建省村村通水工程建设规划》,推进“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县水利局负责)

五、治理加工食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质监局。

(二)协办单位:县卫生局、工商局、粮食局、药监局。

(三)治理目标:全县酱油、食醋、鱼露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豆腐等豆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食用油黄曲霉素B1市场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3以内;小麦粉增白剂市场抽检合格率、肉蛋乳再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米、面、油、酱油、醋、白酒、婴幼儿配方乳粉无证生产销售行为得到遏制;粮果制品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达到GMP要求;对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理率达到95以上。

(四)主要措施:

1.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大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食醋“老五类”食品无生产许可证的查处力度,全面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新十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并按国家统一部署,从7月1日起全面开展无证查处工作;全面启动挂面、茶叶、啤酒、黄酒、葡萄酒、酱腌菜、果脯密饯、淀粉及淀粉制品、糖果(巧克力)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县质监局负责)

2.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分类监管,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组织落实。(县质监局负责)

3.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特别是强化对传统食品小作坊的管理和引导,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企业和犯罪分子。(县质监局牵头,县工商局、卫生局配合)

4.开展全县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以规范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面粉、熟肉制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为重点,查处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对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皮蛋、酱油、月饼、密饯等)的卫生质量抽检。负责核发并加强保健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管理。(县卫生局负责)

5.在全县开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实施工作,监督散装食品零售单位严格按规范组织经营。(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配合)

6.加强对粮食系统内大米加工企业和粮油销售点、军粮供应点的管理,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县粮食局负责)

7.加强对地方储备粮油的品质监测,严格执行《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配合工商局做好陈化粮流向跟踪监督工作,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县粮食局负责)

8.开展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大对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各类食品交易市场,经营企业和个体户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县工商局负责)

9.加强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10个品种,以“六查六看”为主要监管内容,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加大对包装食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完善包装食品经营企业的经济户口档案,负责流通领域加工食品的抽检及治理。(县工商局负责)

10.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严格审批和标准备案的工作,严厉打击未经审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行为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以及超范围、虚假宣传保健功能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药监局配合)

六、治理餐饮业食品污染

(一)承办单位:县卫生局。

(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教育局、工商局、环保局、药监局。

(三)治理目标:全县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酒店、宾馆、旅社、饮食摊点各项卫生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地方标准,各类熟食摊点食品基本符合国家或省有关食品卫生标准。

(四)主要措施:

1.加强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监督落实原辅料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食品留样、不合格原辅料退市销毁等制度。(县卫生局负责)

2.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的监督检查,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落实 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第一责任人制度,并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有效控制学校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县卫生局、教育局负责)

七、其他

(一)落实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工作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工作,并按要求适时组织联合执法。(县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负责)

(二)组织协调、指导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全县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县广电局负责)

(三)落实安排县级年度财政预算治理工作经费。(县财政局负责)

(四)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饲料生产基地的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无公害生猪、禽蛋、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品牌产品;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管理,推进监管工作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探索农产品产地编码和标签管理的模式。(县农业局负责)

(五)根据省、市相关部门要求抓好全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县发展计划局、农业局负责)

(六)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确保农产品安全。农药标签抽查合格率要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县农业局负责,县工商局、质监局配合)

(七)继续推动城区开展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即“农改超”工作。(县经贸局负责)

(八)继续在县城区开展创建“食品放心示范店(市场)”活动,有计划地培植一批能让群众放心消费的场所。(县经贸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

(九)县经贸局负责牵头,会同工商局、供销社、药监局,制定全县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方案,其中:由县经贸局、供销社制定“农村现代流通网”方案;县联席办、药监局负责制定“监管责任网”方案;县工商局负责制定“群众监督网”方案。“三网”方案经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报县政府批准实施。

(十)建立和完善食品店经营主体准入和实施经济户口管理,加强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和强制检验等日常监督。12315申诉举报网络受理的食品案件办结率要达到95以上;设立12315站(点)的各类大中型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批发企业、商场、超市达到75以上。(县工商局负责)

(十一)落实《福建省食品污染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点建设,加强各有关部门协作和监测信息交流,进一步完善全县食品污染物监测和预警系统,增加监测品种、扩大监测范围,加强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测,选定几个高风险食品品种开展食品安全状况调查试点,逐步建立有害物质暴露危险性评估技术,健全全县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预警和处置预案,做好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县卫生局负责)

(十二)《福建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后,由县质监局负责组织实施,县发展计划局、县财政局及县联席会议其它有关成员单位配合。

(十三)组织实施福建省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县交通局负责,相关单位配合)

(十四)进一步完善进出口动植物源性食品检验检疫监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沟通与宣传,及时向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通报全县进出口食品安全卫生状况,加强食品安全卫生总体状况的动态评估,适时预警。(县农业局负责)

(十五)开展食品商标、标识、包装物印刷业的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非法印刷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的单位和个人。(县文体局负责,县工商局、公安局、质监局配合)

(十六)督促各职能部门依法依规组织行政执法。(县政府办法制科负责)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篇8

二、治理种植业产品污染(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卫生局、供销社、粮食局。(三)治理目标:上市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率、上市主要水果农残超标率、主产区茶叶农残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3%以内;大米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四)主要措施:1.开展对全县蔬菜、水果、茶叶和稻谷等主产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普查工作,开展农药残留产地监测,建立和完善全县产地定点监测网和主产区监测点,并开展农药残留和蔬菜重金属检测。(县农业局负责)2.加强对禁用限用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查处,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加强对果蔬用药和农药店经营剧毒农药的管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县供销社负责做好系统内农药经营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提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县农业局负责)3.开展对上市蔬菜、水果、茶叶、大米重金属、农药残留的抽检。(县卫生局负责)

三、治理水产品污染(一)承办单位:县农业局。(二)协办单位:县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供销社。(三)治理目标:上市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检出率控制在5%以内;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1%以内。(四)主要措施:1.抓好渔药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对重点养殖单位、重点养殖产品、重点经营使用环节的专项整治。(县农业局负责)2.开展县级水产品药残等有害物质检测工作。(县农业局负责)3.推进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促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县农业局负责)4.开展对全县水产品批发、零售市场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织纹螺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畜牧水产局配合)

四、治理饮用水污染(一)承办单位:县水利局、卫生局。(二)协办单位:县建设局。(三)治理目标:县城区供水管网末梢水质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次供水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矿泉水、纯净水生产企业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农村供水覆盖率乡镇所在地达到100%、村级70%。(四)主要措施:1.开展对全县自来水水质、二次供水及其设施的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城区市政供水单位设施及水质卫生状况,督促社区、小区物业管理等开展辖区内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工作,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县水利局、县卫生局负责)2.会同财政等部门制定加快现有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的工作方案,提出长效性的解决意见;继续加强对二次供水清洗队伍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督促清洗、消毒和水质送检;继续开展县城区供水水质检测工作的质量考核,确保市政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县水利局、县卫生局负责)3.对全县瓶(桶)装水生产企业(户)卫生许可证发放的规范管理,开展对全县瓶(桶)装饮用水市场和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户)的抽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负责)4.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实施《**省村村通水工程建设规划》,推进“千万农民饮水工程”建设。(县水利局负责)

五、治理加工食品污染(一)承办单位:县质监局。(二)协办单位:县卫生局、工商局、粮食局、药监局。(三)治理目标:全县酱油、食醋、鱼露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豆腐等豆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食用油黄曲霉素B1市场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3%以内;小麦粉增白剂市场抽检合格率、肉蛋乳再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罐头、糕点、饮料、酒类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米、面、油、酱油、醋、白酒、婴幼儿配方乳粉无证生产销售行为得到遏制;粮果制品等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达到GMP要求;对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理率达到95%以上。(四)主要措施:1.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大米、小麦粉、食用油、酱油、食醋“老五类”食品无生产许可证的查处力度,全面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米面食品、膨化食品等“新十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并按国家统一部署,从7月1日起全面开展无证查处工作;全面启动挂面、茶叶、啤酒、黄酒、葡萄酒、酱腌菜、果脯密饯、淀粉及淀粉制品、糖果(巧克力)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县质监局负责)2.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分类监管,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组织落实。(县质监局负责)3.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行为,特别是强化对传统食品小作坊的管理和引导,严厉打击生产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惩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企业和犯罪分子。(县质监局牵头,县工商局、卫生局配合)4.开展全县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以规范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面粉、熟肉制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生产企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为重点,查处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企业。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对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皮蛋、酱油、月饼、密饯等)的卫生质量抽检。负责核发并加强保健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管理。(县卫生局负责)5.在全县开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实施工作,监督散装食品零售单位严格按规范组织经营。(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配合)6.加强对粮食系统内大米加工企业和粮油销售点、军粮供应点的管理,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引导企业提升质量安全保证能力。(县粮食局负责)7.加强对地方储备粮油的品质监测,严格执行《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配合工商局做好陈化粮流向跟踪监督工作,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县粮食局负责)8.开展儿童食品及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加大对社区、城乡结合部和村镇各类食品交易市场,经营企业和个体户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经营假冒伪劣食品和质量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县工商局负责)9.加强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10个品种,以“六查六看”为主要监管内容,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加大对包装食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完善包装食品经营企业的经济户口档案,负责流通领域加工食品的抽检及治理。(县工商局负责)10.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严格审批和标准备案的工作,严厉打击未经审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行为和非法添加药物成分以及超范围、虚假宣传保健功能行为。(县卫生局负责,县工商局、药监局配合)

六、治理餐饮业食品污染(一)承办单位:县卫生局。(二)协办单位:县经贸局、教育局、工商局、环保局、药监局。(三)治理目标:全县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酒店、宾馆、旅社、饮食摊点各项卫生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地方标准,各类熟食摊点食品基本符合国家或省有关食品卫生标准。(四)主要措施:1.加强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监督落实原辅料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食品留样、不合格原辅料退市销毁等制度。(县卫生局负责)2.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的监督检查,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落实校长是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第一责任人制度,并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有效控制学校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的发生,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县卫生局、教育局负责)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篇9

一、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

2011年,全县共建设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11个,其中部级示范区9个,省级示范区2个。就作物而言,玉米示范K8个,其中部级示范区6个(包括整建制推进试点乡镇中心示范K3个),省级示范区2个;花生部级示范区1个;水稻部级示范区1个;大豆部级示范区1个。

二、主要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粮油高产创建工作的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县政府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示范乡镇等领导为成员的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制定建设方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并成立以农业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高产创建项目乡镇等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粮油高产创建技术指导组,在省、市级专家的指导下,全面负责高产创建项目的技术工作。有关乡镇成立分管农业乡镇长为组长,农科站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实施小组,负责本乡镇高产创建工作、技术措施的落实。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层层负责的高产创建组织领导体系,保障了目标任务的完成。

2.整合项目,提升效果

一是与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相结合。将玉米、大豆良种优先安排在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确定了优质高产良种作为主栽品种。二是积极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入户及阳光工程培训专家及技术指导员,对项目区强化指导,根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为农户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做到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与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对示范区内的地块全面进行土壤化验,为农户提供施肥科学依据,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另外千亿斤粮食、粮油基地建设等项目也向高产创建示范区倾斜,确保了示范区建设质量,从而提升了示范效果。

3.制定方案,明确责任

根据省粮油高产创建有关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为推动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组织农技、土肥、植保有关专家对高产创建的示范进行论证。制定高产创建工作技术方案,明确创建目标任务,集成推广关键技术,加强宣传培训工作,落实示范片地点,做到方案早制定、工作早谋划,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实行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部级示范区责任人为农业副县长,省级示范区责任人为县农业局长,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及各站技术人员为各示范区技术负责人。在实行省、市技术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基层农技人员建立包户联系制度,按区域包片落实,做到了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4.加强管理,规范档案

制定了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管理办法,并将目标任务分片、分户落实到相关技术推广单位、行政领导和科技人员。并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设计制作了示范区位置示意图,统一制作了标牌,并设立在各示范区。对示范区进行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药物及叶面肥、统一防治玉米螟补贴,对花生示范区进行了地膜补贴。在档案方面,县粮油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派专人对有关文件、方案等进行了建档立案。同时,每个示范区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档案管理,县级、乡(镇)级档案管理均达到了“十有”要求。

5.强化指导,落实技术

为提高示范区建设质量,我县高度重视科技培训与指导工作。在定期聘请省、市农业专家进行讲课指导的基础上,组织知识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农户开展集中培训5次,做到每个示范区由一名固定县级专家和一名乡农科站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专家及技术指导员在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各关键时期,深入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解决疑难问题,确保每个示范区优良品种和关键技术覆盖率达到100%。以示范区为单位,聘请省农科院专家、省风沙研究所专家分别在苗期、生长后期对农户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品种介绍及种子处理、播种及苗期管理、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县级专家及乡镇技术人员负责在播种、追肥、防治病虫害等关键农时对示范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平均入每户指导5次以上,及时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确保了玉米、花生示范区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100%;精细整地施农肥、种子包衣等配套技术达到100%;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100%;机械化作业技术达到100%。

6.组织农业拉练,加强宣传引导

在作物生长关键季节,农业局联合农机部门召开多次现场会,全年召开高产创建示范区玉米播种现场会、水稻机插秧现场会、玉米螟统防统治现场会等9次。每次现场会均由农业局、农机局技术人员针对不同作物,结合耐密品种选择、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高产创建生产技术做了详细讲解。会后农户一致反应讲解的技术有用,介绍的机械好用,真正实现了“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融合”。同时,还组织了全系统技术人员及24个乡镇农科农机站长召开了全县农业拉练会。拉练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产创建示范户进行现场观摩。每次会议的召开都通过县电视台、彰武时讯及县农业信息网站等新闻媒体,加以宣传,扩大了高产创建活动的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7.组织经验交流,开展考核评比

召开了由全系统技术人员、24个乡镇农科农机站站长及高产高效典型农户参加的农业生产交流会,同时邀请了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及省风沙研究所专家莅临指导。期间由各作物专家与农户进行了分组交流,专家对农户在生产中发现的实际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会后进行了高产高效典型评比,按照验收办法和奖励方案,评比出一等奖10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16名,奖金300元;三等奖29名,奖金300元。通过高产高效经验交流及评比活动,不但总结出了成功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农户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8.督导检查,测产总结

切实加强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督导力度,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督导组织,到各示范片区进行检查督促,市里督导2次,县里督导3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尽快解决。9月20日配合省专家完成了3个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及花生、水稻、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区的测产验收工作。9月23日配合市农委、国家统计局阜新调查队、市统计局组成的专家组完成了五峰镇整建制推进试点乡镇的测产验收工作。认真总了结高产创建活动中组织方式、技术措施、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成效,并形成了总结报告予以上报。

三、项目建设取得的效果

1.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缺项目、缺资金,农业科技人员在科技推广工作中,面对千家万户的生产方式,大都是依靠一张嘴、两条腿,停留在只讲、会跑,不能很好地把综合配套技术落到实处。而实行高产创建,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科技推广平台,他们真正铺下身子,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从而大大提高了科技推广效果,也为以后高产创建工作积累了经验。

2.加速了粮油作物优良品种的推广

由于种子市场的开放,一些品质、产量俱佳的作物品种推广选用步伐较慢,高产创建实施以后,我县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推广进展迅速,今年粮油作物优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95%以上。密植品种的推广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我县玉米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尤其在近几年不利气候影响下,玉米产量仍有很大提高,使密植品种在玉米种植户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3.促进了粮油作物单产水平提高

9月27日,由省、市专家组成的测产验收组分别对项目区和非项目区进行测产。五峰镇玉米整建制推进试点乡镇全镇玉米平均产量达761.98kg,兴隆堡乡、冯家镇、平安乡三个部级玉米高产示范区亩产均超过800kg,两家子乡、大冷乡两个省级玉米示范区亩产也超过了700kg;西六乡部级花生示范区亩产达305.16kg,对照田亩产216.3kg;水稻示范区和大豆示范区亩产也分别比示范区外亩产高113.3kg和6.29kg。由此可见,示范区单产水平均较示范区外大幅度提高。

4.改善了粮油作物产品的品质

通过项目实施,群众的科学种田意识和水平大为提高,优质高产作物品种得到普遍应用,以前的以旋代耕、浪费秸秆现象大为减少,秸秆还田面积大为增加,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管理上由大肥、大水转变为根据苗情促控结合、科学施肥,生物肥料、配方肥料用量大增,改善了土壤结构。通过生物手段使病虫害得到了及时的综合防治,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农产品品质。

5.提高了粮油作物的经济效益

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方案篇10

与此同时,局党委对班子专题分析会,种粮大户恳谈会,党风廉政建设恳谈会,养猪大户恳谈会,放心菜工作恳谈会和推进贸粮事业科学发展民主恳谈会,与商贸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党风廉政建设征求意表,学习实践活动征求意见函等各方面对贸粮工作及班子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我市商贸流通业竞争力不强;二是我市粮食、生猪对外依存度大,保障市场供应压力较大;三是“放心菜”、“放心肉”工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行业管理缺乏抓手;五是直属企业发展面临政策性调整压力,转型突破阻力较大等问题仍较突出;六是班子自身建设方面的问题。并按照“四明确一承诺”要求(即: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公布,作出公开承诺),细化为16项具体内容,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完成整改的时限要求,明确整改的责任领导和承办科室,形成贸粮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

二、抓住重点,狠抓落实,多措并举,务求实效

根据贸粮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局党委带领系统内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贸粮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热点问题,兴办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实事。开展以“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农户、服务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服务”活动,为基层、为企业、为农户、为发展大局提供优质服务;开展项目攻坚行动,重点抓好会展中心工程建设、中心粮库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和大米车间改造工作;开展实事惠民行动,建立所属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制度,深化“城乡手牵手,共建新农村”活动。具体体现在:

(一)提升商贸流通竞争力。

成功举办第二届*农(渔)产品展销会。大力引进新型商贸业态。九龙汇商业步行街内共引进100多家商贸企业进驻,店面开店率达41%以上,Tesco乐购超市在我市的落户,基本达成由银泰百货出资数亿元在我市城市新区建设10万平方米的高档次的大型百货商场的框架协议。逐步完善流通网络。引导重点连锁企业向农村拓展,三和、人本等连锁企业积极向社区和农村发展连锁店15家,全市累计建成连锁超市达282家。

(二)巩固粮食、生猪市场基础。

抓好早谷订单入库,共与211个村789户签订早稻粮食储备订单10854.45吨;7月14日,召开早稻收购工作会议,粮食收储企业共准备了仓库27仓,仓容20320吨,收购点18个,推出粮食入库8项服务承诺,开展入库优质服务活动,截止8月11日,累计收购早稻41*吨;6月17日至19日,市领导带领有关部门人员赴安徽省桐城市和东至县粮食基地进行考察,市粮食收储公司与桐城市和东至县粮食部门签订了《粮食产销合作协议书》,落实早晚稻生产基地各2万亩,协议订购早晚稻各4000吨,弥补本市地方粮食储备轮换粮源。

加强肉食品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落实生猪活体储备,完善应急机制。指导企业在巩固生猪调运渠道、防止从疫区调入生猪的前提下,优化生猪调入品种,尽量调运优质品种的生猪供应当地市场,走访养猪专业户7户,向养猪专业大户提供市场生猪供需价格信息,指导、安排专业养猪大户适时出栏生猪。

(三)重视“菜篮子”放心工程

根据各蔬菜基地上报的生产信息,对每个蔬菜基地的产品在上市周期内不少于2个批次的检测,采取上田头速测和取样检测相结合,检测结果在“放心菜”信息网上公布,并及时反馈给菜农。

设立并公开生猪屠宰管理监督举报电话,拓宽对生猪私屠滥宰线索的征集渠道。深入各食品分公司、养猪专业户和农贸市场,多方了解各地生猪私屠滥宰情况,增加对非法屠宰生猪行为的侦查密度,掌握生猪私屠滥宰的新动向。到6月底,共出动检查56次,出动执法人员666人次,查处违法案件4件,捣毁私屠滥宰窝点13个,查处并销毁非法屠宰的生猪产品3754公斤,案值5.65万元,有效遏制了生猪私屠滥宰现象的回潮。

(四)行业监管有序推进。

加强对酒类流通企业的备案登记工作,落实专人,对前来办理备案登记的企业实行即时办理。新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企业12家,累计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企业3218家,发放“酒类流通随附单”87本。加强对酒类流通企业“酒类流通随附单”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努力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共出动执法人员11人次,检查酒类流通企业16家,提出口头告诫5次。

牵头制订并印发了《2009年*市小美容美发店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方案》,各镇(街道)建立完善小美容美发整规工作机构,并在石塘镇开展小美容美发店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试点,该镇共有小美容美发店65家,60家已完成整规工作,5家正在办理证照过程中。召开全市小美容美发整规工作再落实会议,对下阶段的整规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城北街道、横峰街道对辖区内的小美容美发业主进行业务培训,城西街道召开了“十小”行业整规工作动员会,小美容美发店整规工作有序推进。

(五)直属企业健康发展。

1、指导粮食收储公司开展市中心粮库三期扩建项目前期和应急加工车间建设工作。目前,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日产100吨的大米加工车间选址已确定,下半年完成加工设备的招标,并启动加工车间建设工程。

2、帮助粮油经营公司办理三星市场的产权证的历史遗留问题,确保企业权益。经营公司业务量成倍增长,效益显著。

3、指导食品总公司采取四条措施加强肉食品质量管理:1-6月,屠宰检疫191578头,检出病死猪411头,病害肉及病害内脏75962公斤,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

4、帮助燃料总公司走出困境。前几年,企业出现连年亏损,每年的亏损额都在百万元以上,多的年份达400多万元。通过调整企业领导班子,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使企业重现生机。

5、帮助化建公司抓好民爆仓库搬迁工作。目前,市化建公司正在由分管领导牵头,奔走于各部门之间落实工程建设的前期各项工作。

6、协同华阳公司调研燃油费改税和新税收政策实施对报废汽车回收的不利影响。于6月底前完成《关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情况的调研报告》,并提出了八方面对策建议报上级有关部门。

(六)班子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局班子按照整改落实方案明确的问题和措施,结合五方面28项重点工作领导联系抓落实方案,切实加强了与直属企业、服务对象和帮扶对象等三方面的联系,先后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行动、“家电下乡”活动、“三送”为农服务活动、培训指导活动、上门解困服务活动和完善政策、制度等,取得了明显成效。

狠抓重点项目进度。九龙大酒店建设主楼外立面已完成,室内正在装施工中;副楼外立面同室内装修同时进行;设备安装与装潢要求同步进行;小岛高级商务楼土建基础施工中;室外景观正在施工中;上述各项已完成总工程量大约30%;预计到2009年11月10日完成上述项目工程的65%,计划在2010年1月1日开业。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会展中心项目一期建设专门工作小组,采取三个同步,即:解决遗留、调整规划、土地报批同步;土地征用、地质勘测、规划设计同步;填土围墙、项目设计、工程招标同步,多头并进、统筹时间、力抓进度,预计到年底全面完成中心项目一期工程。

认真按照省政府和省商务厅要求,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8月10日,全市已核准备案销售网点108家,销售网点家数列全台州各县市区首位,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突破8000台(部),实现销售额1700万元,我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总量和销售总额分别超过台州各县市区平均数的26.5%和23.9%。我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持续升温,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带动作用。

开展为期一周的以“送政策、送订单、送定金”为主要内容的“三送”为农服务活动,把党和政府的订单粮食政策在第一时间告知种粮大户,让种粮大户及早安排春耕生产,帮助种粮大户解决因购买农资、化肥等资金需求。

抗台期间,局班子分头冒着狂风暴雨走访种粮大户、养猪户、蔬菜基地,察看灾情,了解受灾情况,粮食收储公司落实四项措施减少粮农因雨天和台风带来的损失:一是对农民收割后已晒干符合国家粮食收购标准的粮食及时动员收购入库;二是利用现有的5台烘干机,24小时为粮农提供早谷烘干服务;三是利用粮食部门的空仓和场地提供种粮大户放置湿谷;四是深入调研,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种粮大户实际困难,利用学校教室等场地放置农民抢收的湿谷。

指导养猪户做好饲料防潮防霉工作,灾后生猪疫病防治工作,并叮嘱养猪户碰到困难可随时与食品公司联系,共渡难关。市食品公司共上门收购受灾生猪167头,为养猪户减少因台风“莫拉克”带来的损失。

指导蔬菜基地积极投身灾后重建。

与台州市最大的农资供应商台州农资公司加强了合作交流,充分借用对方的技术力量服务蔬菜基地建设。邀请市农林局和台州农资公司专家,就实施无公害生产、合理用药等内容向蔬菜基地和蔬菜协会100多位菜农进行了一次集体培训。实地解决泽国肖健康果蔬种植园苦瓜生产中出现的“早衰”症状,为基地挽回经济损失2万多元。

组织机关干部走访慰问特困结对户,送去慰问金4200元;与市直机关党工委、粮食收储公司党支部联合发出节约粮食倡议和帮助种粮大户收粮归仓的“党日活动”。